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1: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高语文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

篇1

二、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这么认为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中最活跃、最不可缺少的主干。大多职高生因为中考落榜进入职校,语文由原来的主科沦落为副科,学习兴趣更加不比往前。正因为这样,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注重培养、鼓励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便于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思维;其次,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时代背景、形色人物、描写事物等有质疑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最后,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要重视,在职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例如笔者在执教鲁迅小说《阿Q正传》时,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以率先让全体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以在初步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后,使他们能对人物有初步的看法;其次,在观后诵读范文后,针对时代背景对不同人物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设问出系列问题:举人老爷的乌篷船来未庄做什么?什么时间来的?说明了什么问题?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识,现在却排了个“转折亲”反映了什么问题,等等。最后,根据学生领悟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并根据自我认识在网上搜集材料,以《说不尽的阿Q》为主题,每组学生进行组内研究某一问题,形成主要观点,制作网页,进行班内交流。在这样的主体发挥中,学生由最初从电影了解到课文的深入,在至自行搜集材料进行自我认识,效果自然比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效率更出色。

三、灵活运用教学法,使课堂行而有效

职高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往往在学生上缺少紧张感,其课堂自觉性、积极性较差。而由于职高其他的专业课具有实验、操作、实习等特点,往往要求更多的灵活教学方式,而这个理念同样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心理学认为:单板单调的刺激使人疲劳、注意力降低,多变的刺激能促发精神焕发。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不仅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形象更生动地传送信息,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笔者课堂实践中,主要运用一下集中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

①巧置悬念激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②创设情境致趣: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

③利用朗读促趣: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的方式很多,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④采用角色扮演: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⑤利用现代手段: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

篇2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英语的重要性已被全社会认识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外语教学所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评价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教”、“学”分离,只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传统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传授为主,极少承担“导”的角色,学生总是被动学习;如今,教师角色职能扩大了,发挥着管理、指导、服务、组织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角色转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英语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

一、改革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是创造、实践、交流的平台

教师让学生凭兴趣任意选择,或根据每个学生性别、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个性等方面不同的特点编在一组。每组2人或4人均可,保证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小组之间、小组各成员之间是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的个体。老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产生悬念,促使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以便更好的参与小组活动。在老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通过观察、阅读、归纳、讨论、交流等方式主动寻找答案,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准备材料,利于养成良好的预习、勤查字典、自主探究、质疑的习惯,使他们会学、乐学。

在课堂进行小组活动时,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把握好小组活动的时间,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设计不可太笼统,要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不要用唯一性答案统一学生的见解,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老师一定要提前布置讨论内容,使学生们能充分准备,课堂讨论才能富有成效;否则,每次只有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发言,就违背了老师组织小组活动的初衷,也达不到帮助学生的目的。教师应在教室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各小组活动的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经常听取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真实体验,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不耻下问,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2、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恰到好处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发展能力。就英语课堂教学而言,讲解单词要使用例词,呈现新句型要使用例句,语法知识的讲解更需要列举大量的例句,使抽象的语法规则更加具体、形象、生动,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由于英语学习者不具备良好的大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获得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教材和课堂上的语言实践,因此,举例就成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对学生一分钟说话训练与点评

英语是一种信息载体,一种交流工具,不断地听说读写,尝试用英语来表达生活感受和理性思考,是学习与掌握英语的有效方法。基于这个原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安排课前口头表达这种特殊形式,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用英语叙述现自己生活、表现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发展、主动地学习。当然,主动地去表达新感受、新思维,灵活运用英语知识,远比听教师详细讲解,记诵单词、句型、语法要困难得多。好在课前口头表达,需要当众亮相,是优是劣,既有当堂“公”评,又有前后比较,无须教师多言,学生自有压力和动力。教师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适时点拨、鼓励、指导,就能把这项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推动学生学好英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严谨的学风,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二、与专业紧密结合,进行特色教学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还要特别强调一下,针对艺术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地要跟专业相结合,并切实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有特色的学习主体。

1、英语听力学习与音乐欣赏相结合

音乐与英语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韵律、有节奏的音乐配以图文并茂的影视音像辅助材料,使学生能很快沉浸其中,学习起来轻松自如,情趣盎然。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景剧的精心设计,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他们的热情。再配以精心设计的练习,把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兴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此外,音乐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言教学和文化层面之间的疑惑,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了解外国风俗、文化的平台,对增强学生的语感、陶冶性情和提高鉴赏力不无裨益。此外,根据各种节日的具体情景,还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配套练习,如学唱英文歌、看英文原版影片、经典影视原音模仿,音乐剧改编等。

2、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有不同侧重内容的衔接。

虽然学生的专业都跟艺术类有关,但各个班级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给他们讲授教材和基础的音乐常识之外,还要兼顾与不同专业地衔接,有机地引导学生自发的对其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扩充。当然这样会让教师的备课量大大加重,但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与专业相辅相成,使英语能够真正地成为他们有利的工具。

3、增设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们的个体情况不尽相同,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开设第二课堂:小语种班、疯狂口语、艺术专业英语、考研辅导和A、B级辅导班,并且都是免费对学生开设的。从客观上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有目的地进行塞选。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取得的效果也相当不错。

4、成立各种收集小组

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层次不同,可成立谚语、格言警句收集小组;幽默、英语笑话收集小组;英语歌曲爱好者小组;街头英语标识收集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班与班之间展开交流、进行比赛,还可以组织英语手抄报比赛、单词接龙游戏等活动,营造多渠道的学习空间。

主题贴近生活,切合实际;课堂教学安排、教学模式、课堂设计等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整合,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各学科基础性课堂教学,是我校现阶段正大力进行着的教学改革的核心内涵。英语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

篇3

目前,我国本科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兼具系统性与完整性,而作为本科“压缩版”的高职高专课程因为教学周期较短而不得不减少一些课程的引入。桥梁课程的缺失导致学生所学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彼此隔离,阻碍了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缺乏从综合角度把握问题的能力,与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另外,由于教学周期较短,理论知识与实训环节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导致学生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综合知识不足和技能不强,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困难重重。

2.教学与考试内容差异较大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材编写时经常会回避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以降低教学难度,致使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执业药师考试内容在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的教材中,有些进行了详细介绍,有些只介绍一点皮毛,还有些根本就未作介绍,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许多内容都需要重新学习,一些重难点会由于缺乏教师的系统引导而一知半解,难以应对执业药师考试,考试合格率偏低。

3.临床药学知识引入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教育普遍以药为主,以人为辅,以化学课程为主线,医学相关课程开设较少,与药学服务和临床用药有关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对薄弱,药学毕业生只懂药不懂医,无法适应临床药学及国家实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对临床知识的要求,不具备执业药师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无法参与药学服务和临床用药,增加了学生在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领域服务的难度。

4.忽视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往往没有兼顾执业药师考试要求。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考试中应对自如,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结合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考试的要求进行取舍。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现代药学和相关专业的新理论,了解国内外医药的最新动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现象广泛存在,而对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未提到应有的高度,难以做到以较高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服务。

二、针对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接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以上不合理现象导致现在高职高专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脱节。一是国家需要大量执业药师来保证药品质量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二是工作在药品行业一线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毕业生却由于知识水平限制,难以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衔接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执业药师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和药学专业的特点,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强化综合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应在课程体系中突出药事管理与法规及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如可以把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相关学科操作技能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加大训练力度,培养基层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2.调整教学内容,学以致用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将来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又要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需结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相应调整教学内容。既要加强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又要加强执业规范相关课程的教学,如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还要加强社会与行为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医药心理学、沟通与交流学等。把药学服务理念、合理用药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根据岗位需要调整实训项目

药品类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对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执业药师岗位有较大帮助。目前,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实验项目比较单一,内容陈旧,应对其加以调整,突出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与理论同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另外,实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医院、药店、药厂等,尽早认识执业药师的执业领域,为职业能力培养做好铺垫,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高职高专药学院校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鼓励教师去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修,帮助教师熟悉执业药师的岗位要求,强化教师对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技术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学与药学学科发展和执业药师考试发展同步。学校还可定期聘请医药企事业单位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来校讲课,以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以执业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

篇4

实际上,高职语文教学的正确定位应该是进行有效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在高职语文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结合社会来渗透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培养的并不是简单的阅读与识字,而是对于人智育、美育和德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相比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更早步入社会,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所以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有关人文的知识,快速的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以确保能够早日融入社会。可以说,语文教育对于高职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也有帮助,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完善学生的性格品德,这也是职业学校在坚持职业特色的前提下对于高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定位。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早在90年代就提出了新课改,全面重视素质教育的国家方针,但是这并未改善一些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的现状。目前许多职业学校为了追求办学特色,更为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加大了专业课和实践课时的比重,这也就忽略了文化课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语文课程的安排,远远达不到《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课程必须开设两年且总学时达到192小课时以上的要求。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学校被冷落边缘化。由于高职学校普遍对于文化课的不重视,所以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学生的素质较差,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高职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情绪不高,学生消极倦怠,这让语文课在高职课堂上成为了鸡肋。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及改革措施

(一)高职生语文成绩

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实施。在2011~2013年三年间对于南方的8个城市进行了高职入学新生中语文科目的3年平均分计算发现。

(二)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通过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来选择教学的方法。语文教育对高职生来说目前吸引力有限。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将教授的课文改编成体验式感受性的阅读素材,这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它包括合作、交流、表演等元素。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懂得思考和交流。并且教学中加入表演互动元素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活跃度。情景体验式教学是目前各类学校语文教育中比较新颖且常见的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旧式的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呆板教学模式,它也符合《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于语文教育要突出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原则。这个教学实例说明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教学方法,利用教育资源和技术的改进来推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手段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完善,许多老师采用了“微信”、“微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等实践活动,可以随时随地的指导学生学习;而有些教师采用了PPT等软件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的理解教师的用意和目的。这些都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所进行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与创新,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三)通过学生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通过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联系在一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语文教学的不利现状。为了保证语文课在高职学校教学中不会被边缘化,应该让语文教学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而服务。例如在《滕王阁序》的学习中,让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搜集有关滕王阁的资料和图片,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编排和制作。在语文课堂上展示自己根据课文所理解而制作的滕王阁视频短片并向大家介绍,在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影像模拟游览滕王阁,在课后选出制作最精良,最符合课文意境的视频短片。这就是利用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来学习语文。一来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二来将语文教学自然的融入到学生自己的专业特长中,一举两得,也体现出语文可以服务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成为师生间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

三、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改革

(一)多元化评价

目前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来细化制定评价标准,只通过最终成绩来评判学生是不对的。多元化评价已经不仅仅是教师单独的评价结构,而是包括了教师、学生、家长、校外相关人士等多方面多人数的多元化评价结构。这能够对一个学生给出最客观的评价,实现了教育评价的民主化。在作业评价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教师给出的建议进行作业的自主性设置,相比于传统的作业设置模式更加灵活且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多的课业压力。

(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看重最后成绩的评价。它不同于传统的成绩排行榜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而是细致到个人。教师会通过书面测验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书面测验的优势就在于教师能够合理的推测学生对于某一知识层面或技能的掌握情况。它考验到了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学习中某一方面弱点的了解程度,是教师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

篇5

在更高的层面分工协作,分头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整体框架内进行融合,能够让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内的分工协作,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篇6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而教材是不可或缺的资源。虽然当前的高职语文教材修订多次且版本众多,但都与时代脱轨,必将给教学带来消极作用。不仅如此,现在教材的编写方式导致知识点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也不清楚,这些都影响到语文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存在一个提取精华的过程,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并要有顺序、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既能学到书本知识,又能举一反三,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转化为文化潜能,为以后的应用提供坚强的后盾。为此,语文学习要学会全面、深刻地安排计划再行动,选择教学模式也是如此。

2.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缺少吸引力

语文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地教学,但学生依然各忙各的,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能增加高职语文教师的挫败感。这样的教学,不仅教师无法发挥引导作用,而且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丧失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灵魂。

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

1.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努力做到语文与专业相结合

合格的高职语文教师,首先会在新学期开始前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掌握该专业的培养计划,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做到人文性与语文性相结合,还应综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努力将有用的成分融入教学;再次,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坚持“就业导向”,突显学校的针对性与目标,订立自己的评判标准,为社会发展与专业建设服务,这样才能展现高职院校的教学优势;最后,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始终将学生的运用能力放在首位。

篇7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教学目标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媒体的引入是对传统教学媒体的补充,它对高职教学模式、过程、方法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何有机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新型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将网络资源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网络教育使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式演绎的讲解,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构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改变过去一直困扰着许多高校的教学媒体“滞后”的问题,以替代过去那种教材陈旧、方式保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但是网络又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师直接的积极作用。因此,网络只是新型学习生态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⑴国外网络教育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2004年6月,把“教育技术”界定为“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教育技术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且定义特别强调在教育技术运用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应该是“适当的”,即应适合于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的人们及其应用的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之外,要适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远程教育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不断拓宽高职教育教学的途径,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率,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⑵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概况:

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任务和“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16字指导方针。1999年8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2000年,教育部相继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5所高校具有开展网络教育的资格。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师范大学、石油大学、厦门大学等14所院校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至此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增为45所。2002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2所院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同时,颁发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以规范各院校的办学行为,确保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截至2004年,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68所。

3、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的专业教学与其他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侧重点不同,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4、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本文从教学的模式、过程和方法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对高职教学发展的影响。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观念和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掌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时展相适应。

5、研究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经过论证,明确了现阶段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资源内涵,探讨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搭建共享型资源平台的途径和方案。

6、研究程序

第一,本论文主要是以暨南大学为重点调查对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应该首先立足于暨南大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以侨生居多的实际特点编制合理的教学课件,体现它的侨校风格特色。第二,应该重视整合与开发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优势,加强对暨南大学外招生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三,在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制定质量标准的同时,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使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成果与教师的福利工资和职称评定直接挂钩,从而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保障课件质量。

7、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篇8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部分存在缺乏实用性的问题,没有实施市场调研,因此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且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很长时间未对课程设置进行改变,已经不适应时展需求。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简单模拟本科教学课程设置,因此忽略了职业能力培养,缺乏高职院校本身的职业教育特点。另外,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重复授课的现象,浪费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

2.教学内容不完整

由于会计制度和规则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完善,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相对滞后。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到的教学内容、知识技能在毕业以后就难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而且现阶段因为教材出版的要求不高,所以各种会计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很多教材内容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甚至一些教材内容存在关于会计准则制度以及方法方面的异议和差错。

3.教学方法不适当

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授课过程当中,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只是运用提问或者解答习题的方式控制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获取会计信息和知识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忽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而且,多数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由于繁重的授课任务,教师缺少精力和时间准备多媒体课件,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都很少运用多媒体,无法发挥多媒体在会计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二、高职会计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高职会计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正确认识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职业性特点,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企业会计岗位实际需求进行专业技术教育,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理论性人才的培养。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属于地方类院校,高职会计教育应该服务于当地经济。再次,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应该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在授课过程中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和思考创造能力。

2.改进高职会计课程设置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高职院校应该以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完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设置可以参考社会企事业单位会计实际工作需求的知识技术具体要素,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地方逐步增删、完善。同时,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注意不忽略其他人文学科。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会计人才。

3.改革高职会计教学方法

高职会计教学应该突破老套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可以逐渐尝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各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通常是指由老师为学生引入各种会计实践问题,再引导学生针对案例问题进行主动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总结规律获取知识技能。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作为主体,重视让学生参与体验项目全过程,教师把教学任务以项目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按照会计岗位要求及业务流程要求完成会计项目作业,从而收获预期教学效果。

4.完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

完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首先应该重视会计学习的实训。其次,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前,学校应该协调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校外会计实务工作锻炼,让学生感受企事业会计业务环境,并且切实动手参与企事业会计实际业务工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未来的会计工作熟悉了解并且积累一定经验。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鼓励缺乏从业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工作实践。同时还应该增强对会计专业教师参加校内外实务工作或者科研动态学习培训的支持力度。

篇9

2视频优化原则

视频是微课教学内容的核心体现,感官的优化处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舒适感和便利性。视频界面设计应以简洁为主,色彩柔和。图文排版紧凑且字体大小适中,去除干扰性文字或图片;音、视频播放进程保持一致,视觉效果清晰流畅。

3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3.1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题材选择和内容处理。首先,微课选题必须是结构单一、不可分解且独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主题鲜明突出。而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题材尤其受到学生关注;其次,受时长限制的微课被定义为微小、精炼的主题式学习,视频的设计制作也是如此。所以由一个视频片段对应单独的知识点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微型处理,以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2)学习对象分析。微课便捷的个性化学习符合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度高、接受力强的性格特点。而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情绪的波动,高职微课教学中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应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来降低学生对庞杂知识的畏惧程度。此外,教学活动的组织编排要以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探索、辨析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实现与已掌握知识的有效衔接,从而保证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2教学模式设计

微课的教学实施是以校园网络建设为基础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并结合实际课堂来实现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因此,基于视频播放的微课教学模式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将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及配套习题上传至网络课堂并要求学生自学,而学生根据教学指导书的安排有针对性地观看视频并完成相关习题测试,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初步掌握;课堂合作学习—教师通过相关学习资料建立学习情境,并根据学生前期自学情况提炼关键问题及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关于知识学习的探究与协作,并完成知识信息的内在深化。在此过程中教学双方实现了角色转换,知识信息传播也由传统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构建;课后交流学习—学生将学习感受和学习评价进行在线记录。教师可根据相关反馈优化教学活动和教学技能,而学生除锻炼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外,也通过小组协作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3]。

3.3教学流程设计

微课教学流程的推进是以知识点的发生、演变为主线并遵循认知规律来完成的,同时以教学资源的内在属性为基础构建教学流程的时序和环节:引导—以生动有趣或真实热点的事例、现象来说明知识内容的作用和意义,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探究—以提问、要点概括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索思考,并通过相关学习资料营造情境氛围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入拓展;总结反馈—重温重、难点以巩固知识内容,并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学习困难问题。

3.4教学交流与反馈设计

教学活动的效果需要通过教学双方的交流互动得以体现,而没有信息沟通的垂直教育也无法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完成知识信息传播后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行为反思,并以此总结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改进和教学思维的更新。学生则需要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如实反馈学习体会并提出学习困惑,教师应给与及时解答。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交流与反馈的最大创新在于依托强大的网络和信息媒介来保证沟通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教学双方可以通过网络课堂、电子邮箱、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在个人PC及手机APP上进行在线交流、上传资源、实时反馈,通过信息的双向流通来确保微课的学习效果和使用效果。

3.5教学媒体设计

(1)视频类型划分。微课视频从教学方法角度可分为:讲解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研究学习类;从视频制作角度可分为:外拍式、内录式和混合式[4]。实际拍摄中常采用课堂实录及演示录制等方式。(2)视频录制原则。课堂实录前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活动安排撰写脚本,并与技术人员沟通来确定录制方案。拍摄场地要符合光照条件、声学环境、机位布置等要求且适当烘托学习气氛。拍摄时教师教态饱满,吐字清晰、语言简洁。整体拍摄节奏由教师把握,技术人员负责控制镜头调度;而演示录制则采用录屏软件+PPT演示的组合方式,教师在播放教学PPT时进行解说并由技术人员协助音、视频同步记录和视频保存。(3)视频制作原则。视频录制完成后由教师根据拍摄初样提出修改意见,包括删除多余或错误的音视频片段、确定插入PPT及动画的具体视频位置等。而技术人员负责剪辑整理镜头、音视频效果处理和片头片尾设计等工作,待双方共同修改无误后完成转码并上传网络。

4微课教学设计的应用前景展望

4.1优势

(1)增强学习资源使用的便捷性和个性化。以微课为基础建立的系统化教学视频资源库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这些内容丰富的视频资源依托校园数字化建设及网络课堂平台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强有力支持。微课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时间、空间、手段和途径等方面的选择更加多元化,而学习方法、学习交流、学习体验也更为自由和顺畅。此外,作为与传统课堂教学互补的微课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重温和查漏补缺。(2)确保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虽得到逐步认识和确立,但受到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限制其主体作用并未得到相应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踊跃感也难以激发。而倡导个性学习的微课教学始终将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导参与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目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探索、讨论、辨析帮助学生尝试解决各种问题,通过能动性的教学组织和知识传播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趋势下教师对微课概念的理解及运用显得尤为迫切。知识点、技能点的主题式教学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料来进行备课,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评价和反馈中提取有益信息,通过思考、变革来实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进步。

4.2劣势

(1)内容的适用局限性。微课视频的短时性、精炼性决定其必须采用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内容来实现学生的聚焦式学习体验。但面对具有复杂逻辑结构的知识内容时,微课学习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对庞杂知识信息的思考和理解,甚至会造成认知障碍。因此,并不是所有知识内容都适用于微课,也不必刻意或盲目追求这种形式。只有在深刻了解知识内容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采用微课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它的意义[3]。(2)视频的质量局限性。微课学习常受到视频播放不流畅、声画清晰度不高、音视频不匹配等效果干扰,以及因拍摄和剪辑技术局限所导致的内容混乱等因素影响。而作为承载微课教学内容的视频片段,其质量保证除了需要提升技术部门的拍摄制作水平外,教师也应该通过相关培训掌握基本的视频软件技术;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微课题材选择合适的视频拍摄类型,并通过与拍摄制作团队的良好沟通确保内容呈现的条理性和层次感。

篇10

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学说,是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哲学,它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的世界观,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活动带来失误。用哲学来武装学生的头脑,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创业等等一系列问题。充分认识到,技术技能是一个国家创新创造力不竭的源泉。劳动创造财富,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进步,从而做到“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更加深入、科学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顺利地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高职学生客观、全面、深刻地看问题需要哲学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方面促使学生(包括90后的高职学生)逐步树立起独立、自强、成才、创业等意识,另一方面却也促使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出现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以至于部分学生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观念。哲学,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这可以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现象,学生只有确立了辩证思维方式,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独立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形形的复杂问题,对此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三)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哲学的教育

90后的高职学生不满足只接受现成的理论知识,而是希望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希望正是在青年,也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和必备的重要品质。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缺乏哲学思维的民族就是一个盲目、冲动、脆弱的民族。而缺乏哲学修养的人也必定是非常浅薄、浮躁、柔弱的人。哲学教育,能够使高职学生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交差训练,培养哲学的修养,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根基。

(四)提高高职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修养需要哲学教育

哲学教育是一种人文修养的熏陶教育,这既包含了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包含了对学生的人格、个性以及人文修养的教化,当马克思还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时就说过,“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哲学教育在把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技知识融合的培养中,促使高职教育由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

二、加强高职学生哲学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渗透哲学的教育

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哲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05”方案,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程设置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吃透、挖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课教材,渗透、拓展哲学教育。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哲学分析、讲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则要深挖哲学内涵,如“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这一专题的教学,要系统讲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它包涵相互联系、不断升华的三种境界,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体现着价值观三种境界的有机统一。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在个人实现社会价值过程中得到实现的;个人价值不是否定社会价值,而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历史价值不是否定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是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历史延伸,它是个人价值的最终完成。当今中国社会,分化日益剧烈,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共识。教学中坚持的价值观是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统一,有助于学生把个人的自我实现与个人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