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22:42: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篮球课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篮球运动深受中国各阶段学生的喜爱。从小学到大学,篮球成为绝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传统篮球课程的角色正变得尴尬,很多学生由最初对篮球课的向往,逐渐变成了厌倦。尤其普通高校传统篮球课程使得学生积极性受到压制,往往教学目标和任务难以完成,也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和健康的需求。除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外,主要还是受传统篮球课中不适宜教学活动的影响。因此,中国高校传统篮球课迫切需要改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阳光学院男生512人,女生548人;男生实验班46人、女生实验班52人、男生对照班44人、女生对照班4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相关理论。
2.问卷调查法。随机选择阳光学院大一、大二的男生512人,女生548人进行篮球课诉求和最喜欢的篮球教学项目问卷调查。对男生实验班46人、女生实验班52人、男生对照班44人、女生对照班48人作篮球课程改革满意度问卷调查。
3.实验法。选择阳光学院篮球选项班4个班分别作为男女实验班和男女对照班。将各实验班学生分为2个基础组和2个提高组,基础组和提高组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练习的后面时段以及课后练习中将基础组和提高组两两分别搭配混合,进行学生间的合作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60”三分线外往返运球投篮、罚篮、半场比赛等指标与基础班比较分析。
4.专家访谈法。对福州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的工32位专家进行访谈,确保相关研究的科学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我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日趋下降,肥胖人群不断增长,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薄弱。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把“健康第一”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篮球运动可以发展运动者跑、跳、投等多种运动技能,是促进身心正常发育,增强体质的较好项目。因此,普通高校篮球课是贯彻体育课“健康第一”原则的最好途径之一。高校篮球课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目标,充分利用其项目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它是人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过程是“兴趣—喜欢—爱好—参与—终身从事”。篮球运动具有趣味性、可参与性,是实施“终身体育”的较好项目。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有助于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二)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应注重娱乐性和健身性
普通高校传统篮球课程内容众多,其中很多已不适应现代篮球课程的需要。从受教育者方面,本研究以学生篮球课的主要诉求为内容,针对阳光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都以娱乐和锻炼身体为主要诉求。因此,淡化教学内容的技术性,强化娱乐性和健身性,将成为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传统篮球课程最常出现的两种极端教学活动,一种是近乎“放羊式”的教学活动,一种是“保姆式”的教学活动。前者是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后者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两者都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相违背,并不能使大部分学生快乐、主动的参与篮球教学活动。因此,普通高校篮球课教学改革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在各个环节都是能体现篮球课娱乐性和健身性为出发点。一方面,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或者篮球游戏;另一方面,淡化技术教学,降低练习要求,让学生真正运动起来。
(三)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应以篮球游戏、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主导教学
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偏爱篮球游戏和对抗性的内容。因此,对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应以篮球游戏、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主导教学.研究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篮球课程中,篮球教学内容是以个人非对抗技术为教学为主,组织教法、评价方式和手段也是以个人非对抗技术为主,例如个人运球、行进间上篮和定点投篮等。这些教学内容属于篮球的基本个人技术,是篮球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把它作为主要篮球教学内容,教学个环节都围绕着它进行,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机体在课堂中的锻炼效果。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学生更愿意参与篮球游戏、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因此,应该以篮球游戏、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主导教学,教学各环节都应该围绕其进行,例如,学生以一对一“消极”攻防的形式进行原地和行进间的投篮练习;在教学比赛中进一步巩固运球、传球和投(上)篮技术;在准备环节和部分基本环节合理安排篮球游戏。当然,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要具有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要能帮助教学任务更快更好的完成,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和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体育积极分子的教学辅助作用,明确规则,提出要求,避免伤害事故。
(四)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应实施分层合作教学
分层合作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篮球基础不同进行分组,选择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不同组学生以及组内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教学,互学互帮,共同提高。表五所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女生实验班“60”三分线外往返运球投篮成绩提高幅度远大于女生对照班。此外,罚篮、半场比赛等实验班成绩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班。因此,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应实施分层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已有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同学,面对基本技术的学习会觉得枯燥、无趣,缺乏学习动力,而基础差的同学则又会觉得掌握这些技能遥不可及。分层次教学更符合运动技术学习规律,可以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可以同时满足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合作教学则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对学生有激励作用。
(五)普通高校篮球课程考核实行综合评价方式
由于在教学中施行分层合作教学,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该是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的结合。例如将基础组和提高组两两分别搭配混合,进行学生间的合作教学,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互助,共同提高。在考评时,个人得分体现在个人技战术提高幅度,也体现在教学比赛和教学游戏中个人表现上;集体得分体现在小组全体队员技战术提高幅度,也体现在教学比赛和教学游戏中小组队员的整体表现上。通过综合考核的办法,使得学生能够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也促使学生之间自愿或非自愿的相互监督和帮助。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在研究中,97%专家赞成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92%的实验班学生认为比过去的评价方式更公平。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69-02
现在新世纪需要的不再是只知道学习的人才,新世纪更多的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篮球也被列为体育发展项目的重要项目之一,因为篮球运动不但能锻炼人的身体,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中职学校篮球课由于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篮球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篮球技术不规范、篮球专业知识浅薄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篮球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对中职学校篮球课课程进行改革,以引导中职学校篮球课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让中职学校篮球教学达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目的。
1 职学校篮球课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篮球观念不正确
传统的教育一直将学习语数外作为学习的重点,在中职学校中,体育课、尤其是体育中的篮球课更是不能受到教师的重视,从教师到不少学生都认为篮球运动只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不能过分浪费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一周打一次篮球就足够了。所以经常出现学生只有周末才去打篮球,体育课被语数外等科目占用的情况,关于篮球的教学更是极少。
1.2 篮球教师水平不够
在中职学校,一般的体育教师并没有足够的篮球素养,也就是说他们的自身能力其实并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篮球教学,他们并不是都很擅长篮球,对于篮球的基本规则、基础技能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不是非常的理解,他们知道学生打篮球也只是泛泛而谈,或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并不给予专门的指导,这都是源于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教导篮球的水平和技术不够,不能给予学生专业的辅导。
1.3 教学方式有问题
现在的中职学校篮球教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导篮球时看重篮球技术多过于看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教学观念传统,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篮球教学而教学,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进行考虑,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4 考核方式不全面
中职学校篮球教学的考核方式大多是限制于篮球战术、比赛得分、犯规次数等,这种考核虽然符合球赛的标准、技术的规范,但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长此以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篮球积极性,把学生向机械打球的方向教导,这样会减弱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不能达到篮球教学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2 中职学校篮球课课程的改革
2.1 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篮球观念
信念是一个人从事一项事业或者职业坚持下去的动力,而观念是一个人对一项事物的认知,观念影响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做法和兴趣,所以为了改革中职学校篮球课的错误观念,首先就需要改变学生和教师对于篮球的观念。篮球运动是体育运动的一种,而体育运动也成为现在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篮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的篮球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忘记过去的“体育不重要”的观念,将篮球摆在与语数外同样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时不能偷奸耍滑、不能敷衍马虎,而应当尽自己所能,给予学生最全面的篮球教导;学生也不应该将注意力都放在语数外的做题与学习上,学生应该看到篮球不但具有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在繁忙课业中放松心情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压、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的作用,学生应该真正把篮球放到重要位置,不随便逃体育课、不随便放弃篮球的学习与锻炼,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的学习中。
2.2 挑选合适的篮球教师
教师的专业与不专业直接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会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而不是掌握错误的技能从而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为了改变中职学校篮球课的现状,学校在选取教导学生篮球的教师时应该选取合格的篮球教师,这是为学生的篮球学习负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正规的篮球技术,而不是被敷衍地教导篮球知识。合格的篮球教师不仅是一位体育教师,不仅会打篮球,而且他还要能够完全了解打篮球的规则、篮球的基本知识、打篮球的注意事项以及打篮球的基本技能和最佳方式,这样才能最全面地教授给学生关于篮球的知识,学生才能够掌握到最核心的篮球技能,同时,合格的篮球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
2.3 改变篮球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导学生的直接作用途径,而教学成果是教学方式的最佳体现,篮球地位的改变要求传统的篮球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而改变。在中职学校篮球教学中,为了提升篮球教学课堂的质量、增强学生的篮球技能,教师可以采用“以身示范”法、“合作教学”法、“模拟比赛”法等方式进行篮球教学的授课。为了规范学生的篮球技能和姿势,教师可以以身示范,自己先阐相关的篮球基础知识而后在篮球场上以身进行示范,教导学生最规范的篮球姿势以及相应的打篮球的技能,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和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练习,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篮球技能和姿势的训练,有其他小组进行观看与评比,指出学生的错误和需要修正的手势和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积极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可以分组进行模拟比赛,两两一组进行对决,教师作为裁判对比赛的小组进行得分和违规的判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有提升了篮球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篮球技能。
2.4 改革考核标准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都会设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此来判定学生这学期是否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考核是必要的,但是在中职学校篮球教学的考核由于规定死板不符合实际,所以应当改革。体育课的考核与其他的科目不同,并不是一张试卷就能检验出学习成果,而传统的篮球的考核主要是在运动成绩上,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所能达到的成绩也不一样,所以这样的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再适合篮球课程的发展,教师应该制定更合理、更科学、更公正的考核标准。教师制定的篮球考核标准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能力与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实际进行考核,考核标准应该涵盖学生的篮球素质、篮球战术、篮球技能、篮球知识等多方面的指标,这样全面、科学的考核才能真正达到检验学生篮球学习成果的目的。
3 结语
篮球教学观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改革而变化,不应该再将篮球认为是休闲的运动,而应该大力发展篮球运动,调动学生打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职学校篮球教学中,应该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融入到篮球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认真培养学生的篮球素养、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以及,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篮球,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胜.战术思维模式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6):110-111.
[2] 赵煜.在体育活动中运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法进行玩绳活动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1(19):244.
[3] 耿春霞.以“主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27):215-216.
[4] 赵向鹏.北京市业余体校女子篮球队训练现状及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5] 谭朕斌,王保成,黄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128-l131.
[6] 胡法信.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7] 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8] 郭正罡.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浅析[J].才智,2014(22):15-16.
[9] 林祥.中职校篮球选项课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7):173,175.
[10] 刘现民.浅析提高中职学校篮球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7):185-186.
关键词 高校篮球课程 发展趋势
篮球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普通高校课堂以后,就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普通高校开设篮球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它锻炼了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塑造了练习者的身体形态,同时还“育德于体”,培养练习者的良好的德育素质。此外,篮球运动是一项体现速度与力量的运动,激烈的对抗性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使篮球运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在参与上,篮球运动受到场地与人员限制的因素很小,便于大学生平时进行活动锻炼,所以,篮球运动在普通高校中长兴不衰,成为普通高校中主要的体育课程之一,目前全国各普通高校都将篮球课程列为大学生体育的普修课与选修课。
一、我国高校篮球课程现状
(一)课程模式单一、评价标准刻板
根据调查了解我国现行高校篮球课程的大部分教材都是20世纪从前苏联引进过来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发展。再有就是我国篮球体育课课程设置上,还没有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在讲授过程中,都遵循着整齐划一,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体现不出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被打压。
我国大部分高校篮球课程评价标准死板,很多学校只重视出勤率,学生只重视及格率,篮球课程就讲一下篮球的基本动作,基本规则。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固然能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基本的规则,这样不重视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不但对篮球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师资队伍匮乏
师资力量的配备是影响课程内设置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我国高校体育篮球课专业师资数量较少,有一些篮球课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任,这些都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
(三)场地设施的缺乏
体育场馆与设施是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不但会影响篮球课程的设置还制约了篮球课程的健康发展。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硬件设施得以更新和完善,但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而学校的篮球运动相关硬件设施却多年来维持原状,特别是在下课后,下午课外活动高峰期场地完全满足不了需要,而且有时候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在篮球场地上踢足球和打排球。由于场地的制约,学生课外基本没场地练习,加上上课用的篮球数量不够等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到部分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将严重地阻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开展。
二、篮球课程发展趋势
(一)篮球课程教学推广全新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当下我国高校篮球课程应与国际接轨,可以借鉴国外发展成熟的课程模式,再根据我国学生体质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以传授学生基本的篮球技术为主,良好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让学生通过篮球课程的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大量的实践练习和篮球相关的体育游戏,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做到教学内容的创新突破。高校篮球教学观念应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应从学校走出去用开放的眼光看待篮球课的发展,从定向走向非定向,从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同时要完善课程的发展体系和思路,教师要及时的学习当下篮球教学理念,不断钻研先进的教学方法.对篮球运动规律的认识进步越来越深刻。改变和创新当前篮球教学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教学结构、教学形态和教学方法,探讨和研究篮球教学新理念已是时之所需。
(二)完善篮球课程内容
在高校中开设篮球体育俱乐部是推动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积极举措,应当提倡。随着时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应该多元化深入,俱乐部模式对高校篮球课程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尝试。体育俱乐部课程内容要紧随篮球发展的前沿进行教学的特点,新型的篮球课俱乐部模式必定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气息,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为学生学习好篮球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高校篮球体育俱乐部模式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迎合了大学生心理特征。此教
学模式的运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及体育实践能力,也有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和健康教育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篮球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篮球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篮球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篮球“精品课程”更是受到了当前篮球课程教学资源的限制未能实现良性推广,因此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教育部将体育课程确定为活动课程,因此我们可以将中学体育课程理解为: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配合德、智、体、美全面教育,并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活动课程。它包括: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限、体育课、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等。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加强技能。在提高学生篮球专业技能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教学、训练比赛、组织竞赛、临场裁判等体育教育能力。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发展史,篮球基本规则和裁判法,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要求,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锻炼计划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使高、中级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明显提高、使初级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比之现在考核标准显著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篮球比赛和管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篮球人文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就业需求,使得优秀毕业生。
三、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改革的设置、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设置
1.必修课: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体育课程的目标设定,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既定学时的体育课。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基本目标)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1)选项课:三个学期共计100学时,主要进行篮球基本技术和素质练习。
(2)课内选修:为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课内选修课程学习,共计36学时。主要进行篮球战术和篮球比赛的欣赏与篮球规则裁判法的学习。
2.选修课:为满足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3.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
(二)课程结构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规定,围绕大课程观的理念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出发,紧紧扣住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开设多类型、多教学模式的体育课,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开设多类型的体育课,目前可开设的类型为:
1、篮球基础素质课
根据学生入学体育基本活动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运动能力的基础教育,全面加强体育锻炼,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2、篮球基本技术课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特殊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以及学校具备的师资、教学条件状况,有选择性的设置一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3、课内选修课
篮球课的课内选修课程开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为主要目的的项目运动水平。
4、保健课
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
5、课外体育活动及俱乐部锻炼课
面向广大学生的以健身和康乐为目标的锻炼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的,在满足其兴趣爱好的条件下,在专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健身锻炼,参加比赛和参与组织等,在学校设定的项目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的健身活动形式。
6、运动训练课
体育特长生组成的高水平运动队,其训练课为必修课程。通过训练课的学习所获取的成绩和通过参加各类比赛所取得的名次,是运动训练课程成绩评价的核心依据。
(三)课程内容
1、身体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的“健康”的指导思想,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内容的选编要形成科学的体系,要树立新观念,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旧的教材体系。
2、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我校师资场馆设施、器材等情况选编内容。各教学区由于场地情况各异,所教学生不同,所以在教材选编上更要讲求实效,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在同单元上课时的场地分配,各自选用不同场地的教材。
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应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通过对本校学生篮球学习认知水平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篮球教学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其一,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及规则都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对参与者的身体、心理、技战术素养以及场地器材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学课堂很难开展;其二,当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技术技能水平、体质健康状况及参与时间,都很难适应现代篮球的学习要求。因此,我们对篮球运动的发展进行再认识,对篮球运动的游戏本质、娱乐属性、健身功能、竞赛品质进行再思考,并对本校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体能状况和技能水平进行针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慎重确定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二、将篮球运动植入校本课程对当代中学生影响
1.生理层面的影响
篮球运动的自身魅力以及当代社会的明星效应使得中学生内心热衷于参与该运动,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学生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原因,该运动难以有组织地开展。而将篮球运动植入校本课程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开设篮球校本课程的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可将课程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班以趣味性篮球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慢慢熟悉球性,从而在玩中学、学中乐;提高班以简单的技战术为主,为身体素质较好或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学生发展了体能,促进了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发育等。篮球是最好的有氧运动的形式,打球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是安静状态下的8倍。
2.心理层面的影响
在篮球校本课程中,学生经常处于起伏不定的多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和队友间的友谊感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的心理活动经常激起、迅速、深刻,超过一个人正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变化过程。如一名以前在课堂上经常调皮捣蛋被老师训斥的学生经过篮球校本课程的学习后,自身成为班级的“小姚明”,成为在学校各类比赛中的“核心人物”。由此他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上专心听讲,对待老师及同学热情大方,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其他学习方面变得积极主动。可知篮球校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技术、战术,还有心理素质。对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性格和改变学生的气质、特征都有很大的好处。
3.对中学生的社交、意志、团结意识和自信的影响
(1)篮球运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质意志
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在这种需要具有积极的主动性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中,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机智、勇猛、灵活、果断的意志和精神。在篮球校本课程教学中,因学生需要长期面对竞争、面对失败,因总是为追逐各种不同的目标,而挑战各种艰难困苦,因遵守竞赛规则而受到约束和限制,为了最终获得胜利而需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等十分有助于培养人的精神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人生的奋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也是一个美育的过程。
(2)篮球运动培养青少年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由奋斗目标而诱发的主动性的群体思想。为了取得胜利,它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同心协力、密切配合。青少年时期好胜心非常强,常常为胜利激动、自豪,为失败惋惜和懊悔。由于当代独生子女普遍自私,缺乏团体协作精神的现象,校本篮球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为了争取胜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争取让技战术发挥到最大限度,以争取竞赛场上的胜利。青少年常处于这种动静结合的环境,通过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可以加强组织纪律性,非常有利于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2篮球课程改革的方法及其科学化研究
2.1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篮球课程目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无论是何种时期,教育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们服务的,教育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各行各业输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这才是教育的宗旨,也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篮球教育更是如此,篮球教育的发展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结合教学实际制定科学的,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课程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首先篮球教育的发展要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只有适应了这种需求,篮球教育的发展,课程目标的设定才会变得有实效性。在我国经济建设稳步提高,篮球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篮球课程目标的设置就要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符合社会的具体需求,所以这就要求师范体育教育从教学大纲上进行创新,从源头进行改变。课程目标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其教育性和科学性。一方面应提高学生篮球竞技水平为主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推行篮球职业精神教育,还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健身、娱乐,通过这种个性化娱乐性强的教学发生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2.2体育教育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教学
在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们的篮球竞技能力,但是教学目标绝不能仅仅只限于其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其专业化和多样化相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并存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传统的篮球教学只注重技术的培养而忽视对于文化知识的培养,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们的发展空间扁平,极其有限,从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们今后的职业发展之路。学生们学习篮球技术的基础在于文化知识的积累。只有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篮球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在篮球竞技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的是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性。一方面要适当的增加学生课堂类的学习课时,在课内时要注重充对学生篮球的战术、竞技精神培养。在课外的时候老师要结和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然后进行差异化教学从而在保证学生个性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
2.3以人为本,人文教学
体育教育是一项极其辛苦的教育事业,体育教育强调高度的实践性,对于体育而言,竞技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育也因为以其竞技性和观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体育教育事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也极其辛苦,这其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体育人才。尤其是篮球这种竞技性极高的体育运动。所以这就要求篮球教育老师有着一颗关怀的心,要有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职业精神。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的运动,并非个人的竞技,在团体中,每一位成员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能力大小,篮球专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秉持着一颗公正的心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具体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竞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充分为他们着想,多一些鼓励和引导,更要培养他们善于应变和创新的思维。师生间的和谐平等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乐观情绪,建立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挖掘学生们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4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育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篮球的体育教育也是如此,在篮球体育的课程设置中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门的篮球体育能力,但是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对学生们体育精神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篮球竞技能力。终身体育就是体育精神最好的体现,也是其精髓所在,它与着永不服输的竞技体育精神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回不断进行体育锻炼,无论是出于提高体育技能的目的还是增强身体体质健身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能最大限度的受益保持身体健康。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体育精神的核心也就是其健康,我国现代体育的宗旨就是促进国民的健康水平,使得全民投身于体育锻炼中去,增强国民体质,这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象征,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决定了国家未来经济建设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然而长期以来,现有的体育课程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篮球课程只是单纯的以增强篮球技艺为目的并没有培养学生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没有大肆的宣扬倡导全民篮球、全民体育的精神。这种忽视体育精神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工作以后就不再专注于体育锻炼,从而造成其体育能力的下降导致体育人才的流失。
2.5增强学生的竞技意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对于体育竞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意志是体育竞技的灵魂,也是彰显其体育精神的精华所在,在我国世界性的运动员中我们无不看到意志力的存在,从姚明到刘翔,从刘翔到李娜,这种职业运动员背后的成功无不是意志力的所在,这种意志力是一种极其的竞技意识,是一种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职业精神,是一种不怕困难,勇敢拼搏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意志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对体育竞技赛事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要强调学生的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竞争不是单纯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而是学生之间奋发向上、勇于进取、创新提高的竞技精神的竞争,这种精神的竞争最终也会体现在竞技能力之间的竞争,只有不断的竞争,从一次次失败中走过来,对失败有着科学客观的认识,有着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的成功,一个运动员的成绩绝对不仅仅是一两次的赛事,他的成绩是他整个比赛生涯的总结,也是其意志力的集中体现。
2.6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
任何一个教学模式总是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为显著,这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科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从而避免造成部分能力较弱学生学习兴趣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课程设置可以多采用个性化、案例化的教学方法,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以其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体育水平。
一、引言
篮球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共同课的一个重要科目,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传统的篮球课教学,大多以技术与技能教学为主,突出基本动作教学,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体育教育,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篮球课程的优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策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校体育篮球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指导思想、指导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一致性。
高师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为体育工作培养专门人才。今后的体育专门人才应该符合新世纪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受教对象综合能力的培养,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突出健身性则是一个核心。受传统教学思想和竞技篮球训练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大而全,篮球普修课只注重对学生技战术的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为技术规范和战术方法而教,使学生为应付技术考核和理论及格而学,忽略了全面育人的教学目的,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技术、战术方法,只能照搬教材,不能适应社会多向、多层次的需求。传统教学过程重竞技、轻健身;重模仿、轻创新;重传授技术、轻培养兴趣。此种模式的教学,过于强调篮球运动的正规性与技术、战术规范性,而忽视或轻视了篮球运动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健身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基础性教育,更谈不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或者说二者之间产生了错位。现行的这种教学目标不加以调整,培养的人才将不能适应新世纪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且会严重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篮球课程是将职业化和正规化的技、战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传统模式进行。当学生毕业后,将此内容和方法,用于学校运动队的竞技训练或许还能有所作为,但如果用于体育教学,就显得缺乏针对性和不切实际了。普通学生无法通过时数有限的体育课,掌握本应属于职业或专业球员所具备的运动技能,更无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简单技术进行教学比赛。即使可以比赛,也是低水平的。学生参加这种低水平、低质量的比赛,尽管身体可以得到一定的活动,但这种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心理满足感是可想而知的。这说明现行的篮球课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3.教学手段单一,现代教学技术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用不够。
现行篮球教学一般都以教师亲身示范、讲解和图解为主。而体育教学是一项模仿性极强的教学,要求直观、形象、生动得体、动作表象的建立和动作概念的形成,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时很多技术动作难以做到标准规范,学生对动作表象和动作要领不能清晰完整掌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克服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某些难以言表和教师不能直接示范的动作技术等,有时一些较难的动作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慢放或定格来学习。从信息学理论来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观察、分析、归纳,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向学生反馈,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的注意力较分散,学生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练习时,对自己的动作心中没有底,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就不利于教学。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通过教学媒体及时将信息准确反馈给学生,以强化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提高运动技术。
4.教学模式没有跳出传统的圈子。
在传统的教学指导观下,篮球普修课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能为主;教学内容涵盖了篮球运动的全部,从各种技战术到规则和裁判法;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书本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考试项目为中心”;成绩的考核以技术规范和专项达标为依据。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教,而淡化了学,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机械地为动作规范而练,为应付考试而学,结果造成了学生能做不能说,能做不能用,这与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不尽相同。
三、高校体育篮球课程的创新构思
1.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面对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局面,应该重新审视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个性需要实际出发来设置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运动练习方法、运动动机、活动方式、运动经验”为中心转移,教学内容的深度应突出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自觉地参加篮球课学习,掌握篮球练习方法,养成自我锻炼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以坚持篮球项目为主要健身运动的锻炼习惯。因此,对于篮球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与方法,即对庞杂的篮球技术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使之更方便他们进行健身活动。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基本技术动作教学,在技术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只重视技术动作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基本技术动作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基本动作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如适当安排一些教学比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动作及协调配合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实践练习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打破过去理论课与技术动作教学相脱离的现象,突出基本技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强调简单战术的运用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进行一些简单战例分析,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实践中,掌握篮球战术的具体运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实践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篮球课程教学方法。
篮球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于加强实践练习,在移动、对抗中运用技术、开发智能、加强合作,提高竞争意识和能力。因此,改革篮球课程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突出技术组合练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增加攻防技术练习的比重;教学重点应侧重技术、战术意识与运用,注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战术运用方面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创新意在结合篮球运动特点,采用大量的比赛法和实践练习法培养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竞技项目,该项运动的突出特点是在攻守对抗中具有集体性、多变性、激烈性和综合性。教学创新就要结合篮球运动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多种品质和体育意识。篮球的集体性表现在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在实践练习或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和密切配合、互相帮助,这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拚搏精神。篮球课程教法创新和教学创新一个突出点就是通过教学与实践,教学组织与技战术分析,培养学生竞争协作能力,承受困难和挫折能力,战术分析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心理相容性等因素,按均衡、自愿的原则进行教学分组,并在竞争与合作的动态过程中再实行重新分组,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运用教法时,应广泛采用比赛法并通过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创新与拓宽篮球课程教学手段。
传统篮球课的教学手段通常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以及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等固定教学手段进行周而复始的教学过程。在高校体育教育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将语言与动作、动态与静态动作、分解与完整动作加以完美的结合,也难以使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得以调动,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分析动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实践需求。对此,为提高示范动作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和清晰性,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种感官及感觉功能,以便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判断力,使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并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加快掌握动作技能。要创新和拓宽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入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摄像、放像、幻灯、投影和多媒体课件作为篮球课程辅教学,在设计CAI课件时,应重点突出各动作环节的三维效果,采用动画的形式,从前、后、侧、俯不同方位向学生展示清晰、准确和逼真的动作过程,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之不足。
4.构建篮球课程新的考核方式。
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和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篮球考核系统,通过考核对学生篮球课程学习作出合理、准确的学习评价。篮球课程考核主要有以下几点构想。
(1)公布考核办法
开课前,向学生公布篮球课程的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以及不同级别和成绩的相关学分,让学生知晓篮球课必须通过的考核内容。
(2)让学生自由选择考试内容
在体育课考核时,学生可以选择篮球项目不同的内容进行考试。在设定考试标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定不同的考试级别及其标准。教师应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的办法,鼓励学生参加多项内容学习和多项锻炼,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培养多方面体育兴趣,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体育考试成绩。
(3)设定相对宽松的考试时间
对学生技能与素质方面的考试和测试,可以不设定固定时间,在整个学年中均可为学生提供考试时间,只要在篮球专项开课内,学生就可在不影响专项教学的前提下,请老师为其进行专项技能和素质的考试与测试。
(4)充分运用网络系统进行专项考评
教师可在网络上设立理论考试题库,题库可以信箱形式设置在学校的网页上。学生可以通过信箱选择相关的专项理论考试题,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然后以邮件方式交卷。教师可通过网络档案检查和统计学生在专项技能、素质方面的提高情况,统计学生参加篮球专项学习状况及运动时间,并将其作为教师评比考核成绩的参考。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改革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社会的发展为依据,在篮球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考核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篮球选项校本管理
篮球提高班目的是通过篮球选项学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战术的运用和提高的能力。要求如下:第一,较好地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第二,熟练掌握各技术的运用能力。第三,熟练掌握篮球基本战术,同时有效地锻炼意志品质,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承诺
(一)教学态度方面:严而不厉,威而不猛;爱而不姑,和而不流。服装整洁,体态端正;从容大方,有条不紊。有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有正确思想,卓越见解。工作大胆细心,精明强干,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处人和蔼,处事公廉,教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教学行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活动的领导起组织作用。具体表现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规定教学要求和内容,对教材进行加工;选择或运用恰当的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师闻道于先,术业有专攻,教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客观必然性。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目的的实现者,系统知识的传授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环境和教育以学生的要求为条件,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与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产生内在的联系。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正是教师作用的有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充分的发挥,取决与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并与能否做到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有关。教师不仅为执教的主体,且为青年人格教育之楷模。有着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之美称。体育教师依据现代系统论和信息论观点,从人员、信息与物质三方面分析其构成要素,认为每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皆为系统的基本要素;教学信息是系统的软件;物质技术手段是系统的硬件。
(三)知识更新等方面进行师德承诺: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理念,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特点通过身体活动发展学生的感知,运动技能、体能为载体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在体育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等活动,都是身体练习中完成的;且在练习过程中来拓展认识,理解,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个体化学习为主要功能,科学的人文价值、学生的个体成长和主体精神得到尊重;从各环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感知:探究之内容须通过同学合作才能完成,他人意见,团队精神、合作技巧、交往能力明显受益。生成性和发展性的学习内容存在方式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持续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科学的真正实质,尊重现有的知识;勇于探索、质疑和创造。接受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学习过程之结果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结合模式。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师将教材系统的定论性知识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之中。结果是学生通过取得创造性成果,取得发现问题的喜悦感,体验创造的乐趣,成就征服命题的,获得体育之学习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就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去大胆突破,最终产生创新的激情和动力,成就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意识,我作为老教师搞好传帮带,拓宽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生态位宽度,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学生和教师的生态位宽度,并且做到积德行善,广结善缘达到总体论、认识论和哲学层面的和而不同,最后达到身心健康、身体健康之大同!
三、任教课程考试情况
再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了学生教师的双主体作用,注重在课中进行师生情商的培养,课中及时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加以肯定,对体育课没有明确目的的学生做到了晓之有理,动之以情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课中成绩评定实行民主管理且体现在学期的前p中p后期.对待学生有父亲的严和母亲的爱.还做到了严而不厉、威而不猛、和而不流,有国家概念、有中华民资的意识并且教育学生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把体育终身受益之思想贯彻到每个学生的文化生活之中,因此每次课后都和同学们交朋友.我心理上,思想心理都得到满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得到了学生的承认,社会的承认.考试中严格按照考试方案进行,评分方法合理正确,合格率百分之99.9,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前江阴及周边企业实际状况,对培养目标的素质构成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一要有较为丰富的职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二要有良好的人品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一界定明确了学院“班组长”式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样也确立了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学生在教学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管理中学。为适应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很多选项课进行了改革,其中篮球选项课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组织方式等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一、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技术难度较大是篮球选项课学习过程中的客观因素。篮球运动是一项内容繁多、技术复杂的集体运动项目。篮球攻防技术共有十多项,几十个技术动作。技术复杂,是指攻防这两部分技术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换句话说,篮球运动技术难点表现在如何合理地运用篮球攻防技术上。由于比赛中进攻和防守随时相互转化,因此必须掌握全面的攻、守技术,做到能攻善守。高职院校学生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如此多而难的技术,是不容易的。
2.选修课学生的层次不尽相同。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来看,总体表现为:(1)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浓厚,希望通过学习提高技术,这是教学的有利条件;(2)篮球技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3)已有基础的学生中习惯性的错误动作较为普遍;(4)练习中的技术与实际对抗或比赛中的技术相脱节;(5)身体素质水平差别较大;(6)大部分学生中学阶段上体育课较少。
3.以前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太多太杂,过于专业;(2)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古板,手段单一,缺乏趣味性,较少有创造力,调动不了学习的积极性;(3)课堂教学中突出技术动作的单一性练习,较少进行有效的串联;(4)教学中忽视专项身体素质教学,身体练习与技战术练习相脱节。由此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针对性不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5)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难以真正实现。只注重身体和技战术目标的培养,轻视学生人品和情感的培养。
4.实际教学存在的客观问题。(1)课程教学计划中内容虽然多,而实际教学时数相对较少;(2)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实训较多,很难保证教学的系统性;(3)学生人数多,场地空间大,难以把握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这些必然影响教学效果;(4)由于天气、场地、器材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实际的教学时数进一步缩减。
二、教学改革与尝试
1.确立重点走捷径。尽管篮球运动技术种类繁多,学习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但只要潜心研究,找出各项技术之间规律性的东西,确定其重点技术,从重点技术学起,就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尽快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如技术教学中的进攻技术,“运、传、投”是重点。在教学中若围绕这一重点,就可以大大简化篮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解决主要问题,促进篮球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在“运、传、投”的技术中,尤以“运”为基础。运球是建立在控制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运球的关键是控球。只要球运好了,提高了控球能力,就给“传、投”技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运球技术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多接触球,提高球感来实现的。球感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专门化感知觉,在任何运动中,培养和训练这种专门化的感知觉都是提高其专项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球感的提高,可以通过一系列熟悉球性的练习来进行。如两手抛接球、胯下绕“8”字、交换手运球等等。这样经常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球感,从而增强对球的控制能力。在进行运球技术教学时,应以运球、控球为主,适当地穿插其他内容,以此带动其他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增强技术的实用性、趣味性。
2.对技术动作进行组合教学。篮球技术的分类多,内容丰富,仅传球就有数十种。如双手传、单手传、勾手传、胸前传和背后传等。传出的球又有弧线球、直线球、反弹球等等。如分开教学,既费时费力,又不便于学生尽快掌握,有时还易混淆,对此,教学中可对传球技术进行重组。如半场四角传球或全场绕“8”字传球,把传球的手法和形式编排好进行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习效率。技术的组合要注意合理,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要注意基础水平的高低,区别对待。这样的教学,既节约时间,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其突出的优势在智力,技术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首先,以体育理论作为基础,既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又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结合他们学过的其他知识,触类旁通,提高教学效果。以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利用他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投篮用力方向、球的旋转以及球的飞行弧度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这样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带班引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班组长式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具体到了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群,具有个性化的特征。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实践能力,而体育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提高的平台,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是我们篮球课教学的新课题。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一部分骨干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试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骨干学生学会组织自行上课,教师在此期间经常进行点评、分析、帮助和纠正,并不断地鼓励和表扬这些“班组长们”,遇到难题可以大家讨论解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来进行:在学生自发组合成小组后,先由教师指定的技术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来参与组织教学,带动与提高本组学生的技战术能力。第二阶段即一段时间后,小组内再产生另外一个小组长,同样负责本组的组织教学与管理,依此类推,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使其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篮球课堂“班组长”的培养途径和组织形式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可以在一个小组、一个班级进行,也可以在一届学生中开展,还可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可以一个班级单独自发进行,也可以不同的小组互相观摩交流。
5.兼顾战术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术,目的是使他们有能力参加这项运动。篮球是集体运动项目,在练习和比赛中不仅需要个人的技术,还需要队员的相互配合,因而战术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篮球战术主要有战术基础配合、全队进攻和防守战术。
三、结论与建议
1.篮球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改变大而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寻找篮球技术教学的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环节,使学生学到实用有效的篮球技术,应是篮球课程的教学方向。在教学中,熟悉球性的练习,应贯穿始终,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并以此带动其他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时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对学生综合性技术的提高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利用教学对象的智力优势,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适当增加战术的教学与训练,内容应以战术基础配合为主。
2.篮球课堂“班组长”的培养模式,对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的篮球理念新技术组合规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3.篮球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教学中不给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实践的机会,学生就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逐步改革教学和组织方法,更好地为我国的高职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冯守东.篮球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实力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笔者经过体育教学一线总结出篮球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
1.它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活动方式。通过此项活动,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和遵守纪律、格守规则的优良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它具有突出的竞赛特点。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增强其自信心。
3.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等特点,符合青年的心理。每个游戏不仅在技术动作和技巧上有很严格的要求,而且变化较多,新颖独特,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篮球教学中受到时间、场地、器材设备、学生生理特点的制约,造成教师的教与学之间的脱节,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掌握教学任务所规定的基本技术、技能,而游戏作为篮球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起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游戏与篮球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就要求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能的身体教育观念,将游戏与篮球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篮球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学习,即在情感上主张乐学、反对苦学,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反对怠学,使学生能在游戏中学到技术和技能.篮球运动的发明者―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斯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的体育老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当初发明篮球运动的设想和愿望也是发明一种新颖的球类游戏,而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转变为竞技运动项目.可见篮球运动是由游戏转变而来的,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在篮球教学中经常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智力,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使大脑皮层始终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篮球是一个以集体竞争的形式通过投球入篮的多少来判断胜负的运动.学生在学习篮球前就已经掌握了这一点,因此当教师用滑步和徒手投篮来开始篮球教学时,学生虽然在理性上知道这是在学篮球,但手中无球、眼中无篮、无对手、无同伴、无比赛、无胜负,实际上他们在感性上并没有认为在学习篮球,而且加之单元、学时偏少,经常是还没有打篮球,还没有比赛,学习就结束了。
实施篮球游戏的试验组的学生情绪高涨,运动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组织纪律性以及对篮球基本技战术的掌握与运用等各方面都优于实施传统的篮球教学的对照组。由此可说明,在篮球教学中运用新颖有趣,有针对性的篮球游戏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篮球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术和技能。同时也说明篮球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遵守课堂纪律,相互团结,互帮互助,勇敢顽强,灵活机智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再则,篮球游戏与篮球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对篮球游戏的参与、分析、整合和改编,自己对技战术的练习方法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有利于篮球教学的进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