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2: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情绪调节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问题提出
情绪是现在社会相对较受关注的探讨对象,而情绪调节也成为了关注的对象之一,情绪调节策略是在情绪调节这一概念上引发出来的,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不同的情绪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来调节。每个不同的个体也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来调节自身的情绪,个人使用不同的方法调节自身情绪会影响他的日常行为及心理健康,不同的群体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赣南地区大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回收有效率90%。270份调查对象中,男生有87人,占总人数的32.2%, 女生182人,占总人数的67.8%。此外独生子女70人,占总比26%,,非独生子女200人,占总比74%。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刘红梅自编(2010),20道题目,10个题目和调节积极情绪有关,10个题目和调节消极情绪有关。该问卷,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包含五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情感分享、改变认知、压抑、转移注意、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包含出五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寻求帮助、改变认知、压抑、转移注意、情绪表达。该问卷进行的信度效度分析结果(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9,各个因子的信度在0.70―0.763之间,)都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20.0 for Windows 处理数据。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总体特点分析
表1 大学生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平均分及标准差
情感分享 改变认知 压抑 转移注意 情感表达 总计
M 3.07 3.29 2.42 3.24 3.96 3.19
SD 1.132 1.188 1.185 1.186 1.019 1.243
从表1可知,大学生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平均得分从小到大依次为:压抑、情感分享、转移注意、改变认知、情感表达。换言之,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通过情绪表达来调节自身的积极情绪,而较少使用压抑等策略来调节自身积极情绪。
表2 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平均分及标准差
寻求帮助 改变认知 压抑 转移注意 情感表达 总数
M 2.24 3.62 3.06 3.52 2.04 2.90
SD 1.282 1.107 1.147 1.269 1.236 1.37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平均分从小到大依次为:情感表达,寻求帮助、压抑、转移注意、改变认知。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采用改变认知的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而较少使用情感表达等策略。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调节自己的情绪时,通常会使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积极情绪调节主要的策略由大到小依次是:情感表达、改变认知、转移注意、情感分享和压抑。消极情绪调节主要的策略由大到小依次是:改变认知、转移注意、压抑、寻求帮助和情感表达。该结果与王春花等人的针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其研究也是积极情绪最常使用是情绪表达与分享,消极情绪最常使用改变认知策略;而本研究中其他使用程度的策略与其都不相同。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成年,所以他们懂得怎样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这表明大学生都更习惯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大家,以此来获得同伴的友谊并扩大自己在大学的社交圈;而当他们产生消极情绪时,他们会都擅长采取比较成熟的方式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五、结论和建议
1.大学生在调节自身的不同情绪时,大多数会使用多种方法来调节情绪。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其关爱和支持。
一. 前言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较为特殊的阶段。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进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高中生或者面临找工作的毕业生,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管理好自己相关的各种问题。这两者可以相铺相成,共同提高。因此 ,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 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 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 在当前这个社会节点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情绪调控与自我管理
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个人每一天都一定会经历和体验各种情绪变化带给我们的冲击,而情绪是冲动的,也是可控的。因此,了解情绪、合理调节情绪成为每一个体应该具备的能力,而理解情绪调节的内涵和特点,对我们学会调节自身情绪而言更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一个人若没有七情六欲,那样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调控情绪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非常深远。情绪调控的内涵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识别、接纳他人的情绪。把握了情绪调控的内涵,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自我管理是自身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自我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时间自我管理技能、团队自我管理技能、潜能开发自我管理技能、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学习力自我管理技能、情商管理自我管理技能等。这些方面都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能力的重要体现,很难想象一个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人如何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做出较大的成就。
三.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与管理能力的缺少
前文已经提到,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情绪特点,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九零后”,这群大部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在成为大学生之后,其群体的情绪特征非常明显,具体而言,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具有强烈的自我尊重感,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定位影响着他们的发展。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亟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且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自己的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从不同的时间看同一问题都会产生不同结论。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与之相当的是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很多九零后入学后往往容易放纵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爱情世界等,荒废学业,浪费时间,学习力减弱,团队管理能力基本消失,基本不会注意自己潜能的开发,身体素质也由于各种“夜生活”大大削弱,更重要的是很多大学生情绪波动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敏感的神经容易受到各种事情的影响,从而让自己的工作学习陷入管理缺失的状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外国文学经典与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有机结合研究”(项目编号:L14DWW01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1-01
在语言教学中,英语电影欣赏已经成为大学生公共选修课堂不可缺少的热门课程,在这门学科中不仅能够从情景交融的音频视频中感受异域文化、地道语言,还能从经典电影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意识。
一、情商的内涵和意义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简称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缩写为EQ)这一术语,认为“情绪智力”为个人掌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和利用这些信号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5美国作家丹尼・戈登曼撰写了《情感智商》一书里系统而又通俗阐释:(1)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2)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的能力;(3)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4)面对挫折与承受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
传统的观念人们总以为智商的高低可以预测学业成绩的优劣,从而推论它也决定着人生事业成功与否。但就大多数个体而言,智商(IQ)确实具有一定意义,但它很难正确无误地预测个人未来的成就。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大学是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个舞台,也是人生开始的第一步阶梯,情商决定着他们人生的成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引起世界的关注和研究,电影欣赏课程从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商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电影欣赏课程中的情商培养
大学生是世界观逐渐成熟的年龄,在选择电影欣赏课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首先考虑课时的长短,然后考虑语言学习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口语和文化背景,根据学生对语言掌握的程度选择影片,《Gonn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可以说是一部语言、文化知识背景和人物塑造极其内涵的高品质电影,从南北战争的背景涉猎深度的爱情价值观。斯嘉丽在失去父亲、母亲饱受战火纷飞洗礼的肩上扛上了威斯利的嘱托,带着梅兰妮回到塔拉庄园,开始了人生的挑战。她的智商决定了她的不屈不挠的坚韧性格,情商决定了她成功地撑起了一片蓝天。当代大学生有自己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即将形成的人生观,如果能在每一部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精心培养、分析、实践研究,情商意识在大学这个人生关键的平台上,通过老师的导入,给当代大学生人生情商的启迪,教育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电影欣赏课程的情商植入研究与实践
电影欣赏课程植入能大量丰富学生头脑,在电影欣赏中锻炼自己的情商意识,同时分析情商作为一种有章可循的成功技巧,通过影视欣赏这种直观途径,提高自我意识,磨练自己,在课堂这个大环境中给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为将来的社会人生创造一个更好发挥自己的空间。本课程的植入有着情商价值的前瞻性和后续延展性。
大学课程植入电影欣赏课程辅助培养学生情商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层层深入从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陶冶他们的世界观来认知世界。电影欣赏课程的选材和人物性格、剧情的分析从各个角度多元化培养学生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每一部电影都体现了不同领域的人物情商,从电影欣赏的角度观看世界,不但深化语言教学还给学生情商的启迪做了里程碑的教育阶段,在将来的就业中,情商决定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学生;情商;作用
在二十世纪末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琼?梅耶提出了“情绪智商”的概念,用以描述通过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控制而使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借用智商的表述提出了情商理论。情商是指认知、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能力。其具体内涵是认知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这一新兴的理论和非智力因素一样是一个心理学概念逐步传入我国,在心理学界引起广泛重视,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对情商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有的认为情商是衡量一个人情绪智力高低的一个指标,人们的情绪智力指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含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力五个核心成份。情商不体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情商是个体具有的最为重要的生存能力,它影响着人的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些研究为我国开展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活力。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比如:重技能教学,轻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以至于使学生的情商落后于智商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情商培养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本文针对学校体育中对情商问题认识不足和缺乏具体的发展学生情商的途径、方法的现状,分析学校体育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情商的作用,为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更好的激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提供参考。
一、情绪调控是促进情商提高的关键
情绪反应是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情绪的自我感知是情商的主要部分,它是指当某种情绪出现时,自我能够识别它。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情商另外一些构成要素的前提。因为,一个不能充分明了自己情绪的人,是难以调控并驾驭自己情绪的,更不能很好地驾驭生活。情绪调控是有意识地对自我情绪进行调节,以达到情绪的平衡。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后,情绪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有的那种乐观自信的好情绪,将会被抑郁、焦虑、悲观甚至愤怒所代替。情绪激动时往往不能自控,但是对自己的情绪可以进行控制和调节,以降低或减缓不良情绪的影响,缩短其延续时间并进一步改变它。面对不良情绪的刺激,首先要面对并正视现实,其次,应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宣泄、调节。情绪调控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技能,如果不加控制,情绪反应很可能产生有害作用。学校体育具有的多样性也给参加者带来了情感的丰富性。学校体育活动是最简便有效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之一。情绪的体验和情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充分重视,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成长,从小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心理素质和情商水平不如人意,表现为情绪波动大,经受不起小的挫折,处理不好与周围人的关系等等,科学的和经常性的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情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只有通过不断地锻炼和培养,才能提高对自我情绪的识别能力和调控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情绪激励能力,自我激励是主动地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和认识,应用科学的方法,适时地激发和鼓励自己的活动。能有效地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热情、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行自我激励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目标,提高主观预感即自我期望值,以强化自己对成功的信念,通过自我或他人评判,用已有的成效和成绩来进一步增加动力,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情绪调控除自我的情绪调控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就是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这一点上,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咏在主持幸运52节目时表现的非常出色。学校体育活动是一种效果即现型的活动过程,对学生学习情绪具有调动作用,适宜的情绪调动和激励,可以诱发学生积极主动性,良好的情绪体验对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强化和激励学生去更努力地练习,以期达到更高的目标,这也是自我激励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体育活动中愉快的情绪体验,对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水平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会在趣味性、游戏化的活动中感到愉快,在新颖有趣的活动内容中感到愉快,学生为在活动中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而感到愉快。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不完全是靠认识上的提高,更依赖于每一次的体育活动中愉快的情感体验的不断积累而获得的。情绪对学生体育活动具有动力作用,对学生体育活动具有增力和减力的效能,积极的情绪能增强学生的活力,驱使学生积极的行动,消极的情绪会减弱学生的活力,阻碍学生的活动;情绪对学生学习具有转化作用,情绪能把体育学习过程的结果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压力为动力,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实现自我。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表现出调动同学、队友、同伴积极良好情绪的能力,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体育教学课中的骨干,集体项目的参与者等,都需要在调控自身情绪的同时,调控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要互相鼓励,互相交流和沟通,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互激发积极的情绪,是学生情商发展的重要方面,情绪调控是促进情商提高的关键。
二、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
性格特征如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能使学生克服体育能力的某些不足;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责任感、坚持性、自信心、好奇心等性格特征,无疑会影响体育学习效果的提高、学校体育活动是一种群体行为,通常是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进行的,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人际关系。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实际就是一个交际场所,在学校体育活动中需要同各种不同性格、脾气的人打交道,还须处理好同学、队友、老师、教练等的复杂关系。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参与者或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交流,无需用语言即可进行交流,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词和交际的人提供交往的场所,尤其对那些过于性格内向、性格孤僻、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等人格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不仅使他们能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人的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增强自信心。体育中的集体运动项目,需要参加者灵活、机智、敢打敢拼、沉着冷静、相互配合等良好作风和心理素质。
三、学校体育活动能有效提高抗挫折能力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接轨的特殊阶段,他们即将面临工作的挑选、社会的考验或更高学历的深造,这无疑使他们的身体与心理承受了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休学或退学的主要原因,跳楼、自杀等极端现象时常见诸报端,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女生身上。随着新时期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社会也赋予了女大学生更高的期望,如何帮助女大学生健康健全心理成为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在各大高校,健美操课作为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我校开设十分普及。它在健身的同时又能健美、健心,具有多重功能。鉴于我校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十分有限的情况,本研究拟从一个方面充分调查我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既健美操课对其的影响。为我校健美操课的发展及女生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年龄:20±2岁,人数:200人(公选150人,专选5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了多篇有关于心理素质影响的学术论文及期刊,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了解了我国女大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健美操课程开展的现状,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视野。2.2.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女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女大学生对于健美操课的直观感受,本次调查进行的时间为2015年11月第一次发放问卷,2016年2月第二次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4份,有效率97%。2.2.3数据统计法根据学生返回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用工具excel整理数据。2.2.4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老师和参与调查的女大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健美操课对改善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使本次调查研究的可信度较大提高。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健美操课开展现状
3.1.1健美操课开设情况湖北工程学院作为一所综合类的高等院校,从我校的男女人数比例来看,再从健美操自身的功能及特点来看,它更适用于女生,所以这与我从专业老师那里了解到的选修健美操课的学生大多以女生为主的情况基本符合。从女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的目的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对健美操课学习兴趣的驱动;第二是增强体质,健美的同时减肥;第三是调节心理,培养意志品质。3.1.2健美操训练与比赛情况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推广便迅速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发展较为普遍,也是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健身健体,还能调节心理、休闲娱乐,它特有的表演竞赛性更是成为女大学生热烈追捧的重要成因。调查过程中得知:健美操专选班有固定的训练时间,她们的训练时间为每周3次早操,每周3次专项课,每次1.5小时。如果有比赛,会在节假日及周末增加训练。3.1.3女大学生参与课余健美操锻炼的情况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36人会每天坚持健美操锻炼,占被调查人数的18%;偶尔在课余时间进行健美操锻炼的占48%;还有34%的女生从未参与其中(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健美操运动在我校被大多数女生接受并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3.1.4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从女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可以看出,减肥健美是对女生参加健美操课影响最大的,占有29%的比例;爱美是每个女生的天性。影响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的因素中,兴趣爱好占23%的较大比重。还有一部分女生希望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来调节心理(如表2所示)。虽然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出健美操课在我校还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3.2女大学生对学习健美操课兴趣的结果分析
3.2.1健美操专选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分析从调查得知,大多数女生是出于对健美操的喜爱而选择了这门课。同时调查中体现出68%的人认为专业老师对她们选择健美操课的影响最大,可以看出对于健美操专选的学生来讲,老师的专业技能对她们是否选择这门课尤其重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5%的人在健美操课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心情愉悦畅快,有较少数学生感觉一般,心情没有明显起伏。3.2.2健美操公选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分析从调查得知,喜欢健美操课的占60%,是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不喜欢的占40%,也占有较大的比例。26%的人认为专业老师对她们选择健美操课有较大影响,而74%的人选择健美操课是因为同学的影响,说明对于公选课的女生来说老师的专业素质并非特别重要,她们更加关注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健美操课的学习中是否感受过心情愉悦畅快,有57%的人持肯定态度,而将近一半的人认为心情一般,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具体数据如下表:大多是被调查者都喜欢上健美操课并能从中获益。
3.3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结果分析
3.3.1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及精神压力的影响从表7可以看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93%的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和精神压力有明显改善,只有7%的人认为变化不大。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中心的研究报告(1996)指出,体育活动对情绪状态有改善作用,会减少焦虑和抑郁程度。通过与被调查者的访谈发现,可能因为她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常常表现的很忧郁,还表现出不良情绪,又不知从何处发泄。健美操受广大女大学生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健美操音乐强有力的节奏和热情奔放的动作很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和动作中去,将其注意力从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开,在锻炼过程中充满艺术享受的乐趣,有利于女大学生缓解精神压力,调节学习生活中的紧张情绪,从而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3.3.2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意志力和性格的影响健美操是一项高强度与高负荷的体育运动项目,一套动作大概4、5分钟,若成套动作完成下来会消耗学生极大体能,这就考验了学生的意志力,很多学生坚持一两分钟便已精疲力竭。下表是健美操对女大学生意志力和性格影响的调查结果。由上表可以看出,70%的女大学生认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自身的意志力和性格明显增强并趋于完善,健美操中有很多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还对动作的幅度、力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续时间也较长,特别是持续一个小时的有氧健身操,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磨练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强有力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往往能忘却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耐力和意志力。30%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明显改善,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有少数女生因为自身体能和动作难度有过放弃坚持的想法。这里30%的人可能是因为没有坚持下来而得不到明显改善。3.3.3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经调查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81%的人认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对自身自信心的培养有提高,健身健美操属于表演娱乐性质,当进行健美操某一动作的展示时获得良好的反响,会使表演者达到一个很满足的状态,自信心也随之形成。随着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力的提高,心理状态也更加稳定,在初步建立心理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完成高质量动作的过程中,使她们更加增强了信心,更勇于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如下表所示: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第12题(在健美操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因为动作的难度或音乐节奏的快慢有过挫折感)可以发现78%的女大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过挫折感。这就警醒我们不仅要看到完成高质量动作的健美操给我们带来的自信心的提高,更要重视因高难度动作给我们造成的挫折感,并努力克服,锻炼好过硬的心理素质。为了更大程度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教师应充分考虑在健美操课中强度、时间、频率等综合因素的控制,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想出更好的解决对策才能使我校更多的女大学生从中获益。3.3.4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90%的女大学生在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社会适应力有所增强,这表明健美操课对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通过与一些女生的访谈发现,她们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时常出现敌对与害怕心理,不愿与人深交。而健美操是一项团体运动项目,小到6人一组,大到12人一组,学生之间时常有着联系,这就自然而然的为女大学生提供了满往需要的机会和场所。使她们在团队协作中克服孤独感,逐渐产生对她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进而学会以诚待人,互相帮助,扩大社交圈,从而提升社会适应力。3.3.5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影响由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有87%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健美操课成绩的认定是小组考核的形式,有助于将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兴趣,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全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能动性,创造新的动作与队形,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团队精神。使团队协作和自我创新精神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进而对培养女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在我校,健美操课受到女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此次研究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改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第二,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第三,我校健美操课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特别是公选课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第四,学校领导对健美操课不重视,资金投入少,场地器材缺乏;第五,学生自身投入不够,对健美操课不太重视;第六,学校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重视,心理辅导工作流于形式。
4.2建议
4.2.1加强师资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在调查中发现,较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存在着疑问。场地器材的缺乏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是限制我校健美操课发展的直接原因,这也说明了学校对健美操课甚至是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没有过硬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场地器材,全校健美操的推广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学校应该正视这一点,加大对体育教育这一块的资金投入,修建合适的场地器材以供学生使用,发掘充足的优秀教师资源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以此保证我校健美操课的顺利发展以及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稳步提高。4.2.2加强学校健美操课的组织工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健美操课在我校的开展对我院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呈优良态势。在健美操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是困扰较大多数学生的,就是大家会因为动作的难度和节奏的快慢而有挫折感,这便是因为我校健美操组织工作的薄弱。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多照顾后进者的感受,再加上合适的音乐,考虑学生整体的素质,逐步发展。4.2.3加强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重视健美操课程在调查过程中,有较少部分人选修健美操课并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爱好,而是为了两个学分。在意识上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现如今,大学生体质令人担忧,能有一门课既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又能培养心理素质,就要倡导在校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重视健身意识的培养,珍惜已有的健美操课程,以己之力带动身边的同学都参加到健美操的锻炼中来。4.2.4加强学校对心理辅导工作的监督,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辅导办公室,但这一工作流于形式,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心理辅导办公室的具置。在此情形下,学校应狠抓心理辅导这一块工作,加强对心理辅导工作的监督,从根本上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让我校的女大学生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上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汪云.《健身健美操对甘肃省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自信心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2]姚杰.《健美操课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3]朱妹.《高中女生健美操选项课程内容模块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4]李孟璐.《高校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
[5]陈泉宇,徐振文,康华养.《健美操运动对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的探析》[J].《运动》2012年第35期.
[6]张玉.《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及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问题提出
1.1研究的现实意义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栏目组奔赴全国个体对各地各行业人民进行随机采访,“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也成为2012年度最热门的问题之一,引发了全社会对幸福的深入思考。在不久前的十记者见面会上,在让人倍感亲切、温馨的一番关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讲话中,也提到了幸福是什么和我们要将幸福作为重要的目标来奋斗的问题。不得不说,“幸福”无愧是2012年最热门的主题词。
心理学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是评价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Diener,2003),也是能够直观、有效标识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1]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长久以来,大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与促进和维持其心身健康的方法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在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早已经告急。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我国教师队伍的储备人才,是国家未来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关系到其日后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因而,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的理论意义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目前,Diener(1984)提出的概念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2]目前,关于什么是主观幸福感,什么因素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是由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构成,其中认知维度包括生活满意度,情感维度包括正性和负性情感。
因此,情绪无疑是主观幸福感的核心成分之一,可以直接作用于情绪的情绪调节也必定会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意义。近期已经有研究者开始从情绪调节角度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王力(2007)以广州中山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研究成人情绪调节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重新评价策略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的变异;而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并不会显著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3]
现有研究显示(Mauss,I.B.,Cook,C.L.,& Gross,J.J.,2006;刘俊升 桑标,2009),在诱发负性情绪的情境中,对持积极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个体,会自动化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4][5];而关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个体认为通过调节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情绪状态,对自己情绪调节能力拥有良好的认知与坚定的信念,个体才会进行情绪调节[6]。
既然情绪调节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有重要意义,而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又是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关键性因素,那么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情绪调节主观效能感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究竟如何,它们能否作为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呢?
在发现情绪调节能力信念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管理后,Caprara(2001)开始对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探索[7]。Caprara (2006)等的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自我效能感共同影响着主观幸福感的认知和情感成分。[8]另一项研究(Caprara,Pastorelli,Regalia,Scabini,& Bandura,2005)显示,管理积极、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个体对未来的积极期望、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感知到生活的幸福,从而有效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9]。由于关于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研究最早2006年才出现(Mauss,I.B.,Cook,C.L.,& Gross,J.J.,2006)[10],对于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纵观国内外研究,已有的研究仅仅从宏观的行为角度揭示了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情绪调节行为的可能影响,关于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2.研究构想
2.1被试选择
研究计划随机选取沈阳师范大学学生120名,男女各半。要求:㈠右利手;㈡无重大生理疾病;㈢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㈣无精神病或神经性疾病病史;㈤在参加研究前无明显情绪事件。
2.2 研究材料
研究计划会用到以下实验材料:
①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ER-IAT):
由刘俊升、桑标(2009)根据Iris B.Mauss等人(Mauss,I.B.,Catharine Evers,Frank H.Wilhelm&James J.Gross,2006)的研究材料,并结合汉语的语法习惯对目标词进行改编与修正。[5]
②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Caprara G.V.( 2008)最新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RES)的中文版。RES包括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效能感(DES)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ANG)三个维度。该量表共由12个项目组成,采用5 点计分法。
③序列递减任务:
参照刘俊升(2009)等研究中所采用的序列递减(serial subtraction)任务诱发被试未激活的负性情绪。任务要求被试从1000 开始,依次递减7。实验程序进行了计算机化处理,被试计算的结果直接报告在电脑上。先前研究结果表明,97%的被试报告有不同程度的受挫和郁闷情绪的产生。[5]
④情绪状态投射系统
由于情绪状态的主观报告量表得到的数据,无法排除被试对情绪的反思和再认。Izard认为情绪体验一旦进入认知系统,就意味着情绪已经被调节。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中选取第121号图片,要求被试对图片的愉悦程度打分,打分范围从1至9。
⑤主观幸福感量表
郑雪等人根据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生调查量表》,修订并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共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量表共19个项目,采用9点计分。
⑥计算机若干及实验与统计程序(E-prime1.1与SPSS17.0)
2.3 研究过程
研究计划采用个别施测的方式进行,共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情绪调节内隐态度测定。采用个别施测的方式进行,每个被试处于一个独立的空间。主试在讲完实验基本要求后离开,然后被试自行按照指导语的提示完成测试,计算机记录被试反应的时间和正误。在测验之后,将所有被试的测验结果导入SPSS进行统计检验,将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删除。将相容测验部分反应时显著小于不相容测验部分反应时的被试选取出来( t检验,p
第二阶段间隔一周之后进行,所有有效被试完成序列递减任务后,马上完成情绪状态投射程序。测验一间小房间里进行,测验采用单独施测,在计算机上完成。主试在讲完基本要求后离开房间,被试自行按照指导语的提示完成测试,计算机记录被试的反应。
第三阶段进行问卷施测,所有被试在实验过程结束之后填写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结果输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
2.4 研究假设
①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男性比女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高;情绪调节内隐态度性别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②对情绪调节持积极内隐态度的个体,即情绪控制型个体,在负性情绪诱境下,会自动化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情绪调节持消极内隐态度的个体,即情绪表达型个体,则不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和调节;对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负性情绪诱境下,能够较好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不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很好的控制和调节;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影响个体情绪调节时存在交互作用。
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性别、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上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年级、性别、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小结
总的来说,本研究将主要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确认师范生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再探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师范生情绪调节的影响,最后研究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将会进一步揭示师范生情绪调节和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为师范生的情绪调节和主观幸福感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Diener E,Oishi S,& Lucas R E.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54,403-425.
[2]Diener E & Emmons R A.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7,1105-1117.
[3]王力.成人情绪调节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论文.
[4]Mauss I.B.,Cook C.L.,Cheng J.,et a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reappraisal: Exp-erienti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an anger prov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7,66(2):116-124.
[5]刘俊升,桑标.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个体情绪调节的影响,心理科学[J].2009,32(3):571-574
[6]Bandura,A.,Pastorelli,C.,Barbaranelli,C.,& Caprara,G.V.Self-efficacy Pathways to Childhood Depress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6(2),258-269.
[7]Caprara,G.V.,& Gerbino,M.(2001).Affective Perceived Self-efficacy:The Capacity t-o Regulate Negative Affect and to Express Positive Affect.[C] In G.V.Caprara (Ed.),Self-efficacy Assessment (pp.35–50).Trento,Italy: Edizioni Erickson.
TheEffectsofEmotionalIntelligenceandLifeEventsonMentalHealthofColleg eStudents.LiTao,TianXiaohong.SchoolofPublicManagement,South-cen 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emotionalintelli genceon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eventsandmentalhea lth.Methods377collegestudentswereevaluatedwithEmotionulIn telligenceInventory,ASLECandSCL-90.Thenweanalyzedthedatawithmultiplel inearregression.ResultsTheabilitiesofhelpingsomebodytoreg ulateemotion,regulatingself-emotionandulitizingemotiontosolveproblemh avedirecteffectsonmentalhealth.Thefactorsofhelpingsomebodytoregulate emotionandemotionalperceptioncanmoderate 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eventsandmentalhealth.Themiddleabilityinem otionperceptionandthehighabilityinhelpingsomebodytoregulateemotionca nmoderatethenegativeeffectoflifeeventsonmentalhealth.Conclusio nEmotionalintelligencehasbothdirecteffectsandmoderateeffectson mentalhealthin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eventsandmentalhealth.
【Keywords】Psychology;Mentalhealth;Emotionalintelligence;Lifeeve nts
从1990年Salovey等人提出情绪智力概念以来,情绪智力受到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等 诸多领域的关注。1995年后Goleman与Bar-On等人又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理论,让情 绪智力为广大民众所熟悉,并认为它是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学界已有较多的研 究围绕情绪智力与个人学业成功、生活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系而展开。但近几年对情绪智 力研究的批评也陆续出现,主要是针对情绪智力的内容和结构问题[1,2],因为在S alovey 之后,情绪智力的内容被无限扩大,Goleman和Bar-On将适应、压力管理、人际等因素直接 加入情绪智力的范畴中,带来了情绪智力研究的混乱。近期国内外心理学家呼吁将情绪智力 的研究回归科学,建议将重新以Salovey的理论为基础,将情绪智力的内涵限定于最本质的 内容上,强调个体对情绪信息的处理加工和利用能力[3,4]。本研究从Salovey的情 绪智力模型出发,探讨情绪智力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纳入个人特质作为第三变量进行研究,理论上认为个人特 质的作用模型有两种:主效应模型和缓冲器模型[5]。对情绪智力内容进行考察后 我们认为 ,情绪智力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中可能存在两种效应:主效应是指情绪智力直接影响个 人心理健康;缓冲效应则是情绪智力可以缓冲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 回归统计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两种可能效应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湖北省选取3所高校。随机选取3所高校的公共课堂,发放问卷,由心理系研 究生担任主试,问卷总计400份,回收377份,回收率为94.3%。其中男生124名(32.9%), 女生237名(62.9%),性别资料缺失16名(4.2%);文科生166名(44.0%),理科生188名 (49.9%),科别资料缺失23名(6.1%);涵盖了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分布为1 7~24岁(平均20.47±1.71岁)。
1.2方法
1.2.1自编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由24个项目组成,根据以Salovey的情绪智力模型设计, 测量情绪智力4个因子的能力,4个因子分别为:情绪知觉、帮助他人情绪调节、利用情绪解 决问题以及对自己的情绪调节。该问卷由个体对每个陈述结合自己的情况采用5点计分进行 评判,前期研究表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
1.2.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由刘贤臣编制,共27个条目,涉及6个方面的应激 事件,有较好的信、效度[7],它适用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和应激 强度的评定。
1.2.3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美国Degovi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中译本[8 ],即SCL-90,有90个问题(症状),反映9个因子(精神症状群)的存在情况。
在进行以上量表测评的过程中,同时要求被试填写相关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年级、性 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学科类别、民族、父母文化程度等。回收问卷后将各完整问卷 的答题情况录入SPSS10.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结果
根据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模型,我们可以大致假设作为个体特征的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 响中,它既有主效应同时也有调节生活事件负面影响的缓冲效应。在检验情绪智力4个因子 的缓冲效应时,考虑到本研究中生活事件和情绪智力因素都是连续的变量,如果将它们化为 分类变量进行交互作用分析会损失很多重要信息,可能得出不恰当的结果,在本研究中采用 包含连续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我们按照Frazier和Tix等人(2004)的方法[9],将生活事件得分和情绪智力4个因子得分进行标准化,化为Z分数,以减少回归 方程中它们与交互效应项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第二步为将中心化或标准化的预测变量和调节 变量得分相乘,构造交互效应项。第三步为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对调节效应作解释说明,包 括预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主效应、调节效应的显著性检验以及作图分析显著的调节效应。
2.1分层回归分析的初步结果为了分别考察情绪智力的主效应和缓冲效应,在研究中 需要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采用分层回归的方法。
将预测分析的变量分为3组:一组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生活事件的压力;第二组是情绪智力 4个方面的能力:情绪知觉、帮助他人调节情绪、利用情绪解决问题和自己情绪的调节;第 三组是情绪智力4方面能力与生活事件的4个交互效应。分析前将人口统计学变量转化成虚 拟变量,三层回归分析中均采用强迫纳入法(Enter),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看,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生活事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排除人口统计 学变量和生活时间的影响下,情绪智力4个因子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也是显著的,其R2为0 .114,加入情绪智力4因子后回归方程的决定性系数的变化极其显著。然后,在排除了人口 统计学变量、生活事件和情绪智力4个因子的直接作用后,交互效应对心理健康也有显著的 作用,其R2为0.044,加入交互效应后,回归方程的决定性系数的变化是极其显著的, 它们对心理健康的解释有新的贡献。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情绪智力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都存 在于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中。
2.2情绪智力各因子对心理健康的效应分析为了更清楚的分析情绪智力哪些因子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作用和缓冲作用,将涉及到这些作用 的结果见表2。因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是本研究的重点,在此不一一列出 。
从表2结果可以发现,情绪智力的4个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从主效应来说 ,情绪知觉对症状报告没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而帮助他人调节情绪、利用情绪解决问题和对 自己情绪的调控这3个因子都可以对症状报告情况有负向预测作用,并都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1),因此这3个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主效应。情绪智力中的一 些成分与生活 事件还存在交互效应,并且交互效应的加入能显著增加方程的解释力。其中帮助他人调节情 绪、对情绪的知觉因子与生活事件的交互效应回归分析发现,交互效应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P<0.01)。因此对情绪的知觉和帮助他人调节情绪因子可以调节生活事件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调节效应。
2.3交互效应的解释为了更进一步来理解交互作用的情况,利用SPSS作图选项,就以上交互效应显著的两项做出 交互作用图。以标准化得分为分类依据,将生活事件分为高生活事件得分组(Z>1)和低生 活事件组(Z<-1),以同样的标准将情绪知觉和帮助他人调节情绪的Z分数分为高得分和低 得分两组,而Z分数在-1到1之间的定为中间组,运用多元方差分析里的作图选项分别做出 交互作用图解。
由图1分析可以发现,对情绪的知觉过低和过高的情况下,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没 有分别的;但是当情绪知觉的能力处于中间水平时,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斜线要平缓 ,生活事件给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程度要变弱。所以中等的情绪知觉能力可以缓冲生活事件 给心理健康带来的损害。
由交互效应分析图2可以看出:帮助他人调节情绪能力低和能力中等情况下,生活事件对心 理健康的影响是没有差异的;但是当帮助他人调节情绪的能力高时,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 消极影响程度明显要低。所以帮助他人调节情绪能力高可以缓冲生活事件带给心理健康的不 良影响。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生活事件、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之外,情绪智力结构中帮助他人调节情绪、 利用情绪解决问题和对自己情绪的调控3个因子可以直接对心理健康进行预测,达到显著性 水平。
这种结果支持了以往情绪智力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中的主效应模型。如果该3方面能力 越强,其相应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帮助他人调节情绪能力可以让人际适应情况更好;个体 在压力情境中容易感受到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有较高的自我情绪调控的人可以把消极的 体验转变为积极一些的体验和感受,这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在困难面前利 用情绪解决问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上的指引帮助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找到更多的解决 方法,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通过分析交互效应来分析情绪智力下一些因子对生活事件的缓冲调节作用,这一部分结果又 支持了缓冲器模型。帮助他人情绪的调节因子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中可以很好地缓冲生 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当个体在生活事件中感受到高压力时,较高的帮助他人情绪 调节能力可以对心理健康起防护作用。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思考,可能因为大学生能很好帮助 他人调节情绪,他们在社会中将具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他们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协调的关系 ,这种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在生活事件发生时应该可以起到维护作用,缓冲生活压力给心理 健康的危害。Austin(2005)[10]和Schutte(2001)[11]等人关于个体 的情绪智力与人际 、社会支持、生活满意感的积极相关关系研究是对这种推论是强有力的支持。但这推论的机 制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确认,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将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变量再纳入到情 绪智力、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重点考察帮助他人调节情绪的缓冲作用是否由 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为中介而发生,这也是本研究需要继续拓展的地方。
情绪智力的结构中情绪知觉因子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比较独特。虽然情绪知觉同心理健康状况 是显著相关,但在回归分析中,作为情绪智力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心理健康并没有显著性的 预测作用。而通过交互效应分析表明,中等程度的情绪知觉的能力有利于在压力情况下心理 健康的维护。而情绪知觉能力过低的人比情绪知觉一般的人暴露于生活事件中更容易出问题 ,原因可能在于情绪知觉能力差不能对情绪状态和发生原因有很好的了解,人际情况将受到 影响。Ciarrochi(2001)的研究也表明情绪知觉能力太低会减少个体采取求助等应付策略 的可能性,也降低可求助的效果,这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12]。而情绪知觉能力 过高也会增强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说明在生活压力事件发生时,对自己情绪和他人 情绪信息的过分关注和敏感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Lischetzke和Eid(2003)的研究表明情 绪确认能力高而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则更容易处于不良的心境之中[13],这与本 研究的结论存在 吻合之处。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当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发生时,可以指导大学生适 当地对情绪加以关注。一方面在他们对情绪感到迷惑或察觉能力低时,进行指导和相关的训 练,帮助大学生更清楚识别自己的情绪、情绪困难以及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大学生在压力中 对情绪过分敏感和关注时,则需要指导他们适当转移注意,努力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降 低压力对心理健康的破坏作用。
对于情绪智力结构中不同因子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情况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和心理辅导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4参考文献
[1]郭庆科,柳爱民.当前情绪智力的模型及其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4,27(4):48-51
[2]McCrae,R.R.(2000)EmotionalIntelligence:fromthePerspectiveofBig - FiveModelofPersonality(Eci.).Thehandbookofintelligence.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3]Ciarrochi,J.V.,Chan,Y.C.&Caputi,P.(2000).Acriticalevalutionofth eemotionalintelligenceconstruct.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28,53 9-561
[4]许远理,郭德俊.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关系的探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2,157(2):111-115
[5]LipowskiZ.J.(1986).Psychosocialmedicine:pastandpresent.CanJPsy chiatry.31,2-14
[6]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毕 业论文.2005,23
[7]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 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106-107
[8]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 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31-35
[9]FrazierP.A.,TixA.P.&BarronK.E.Testingmoderatorandmediatoref fectsincounselingpsychologyresearch.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2004,5 1(1):115-134
[10]Austin,E.J.,Saklofske,D.H.&Egan,V.Personality,well-beingan d healthcorrelatesoftraitemotionalintelligence.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 ifferences.2005,38:547-558
[11]Schutte,N.S.,Malouff,J.M.,&Coston,T.D.,etal.Emotionalintelligen ce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TheJournalSocialPsychology.2001,141(4):523- 53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类已经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生活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越来越多[1]。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抑郁、焦虑、冲动、易怒等情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由此带来的应对不良、适应困难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大学生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以更有效的方式去应对来自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状况。我国目前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更是无人涉及。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大学生心理水平的一个新的方向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干部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唐山市区的本科高校的学生干部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3份,占总数的94.3%。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74人;独生子女75人,非独生子女208人。
1.2 研究方法
从唐山市高校选取研究对象,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回收问卷有效性筛选,再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并开展针对性讨论。
1.3 研究工具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采用王飞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该问卷包含38道题,分5个维度。分别是: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该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8276,分半信度为0.6683;问卷结构效度较好。应对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 ,共设62个条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个分量表。在6个分量表的基础上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成熟型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包括自责、退避、幻想3个分量表,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包括“合理化”因子,与成熟型和不成熟型的应对因子呈正相关。6个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在0.62~0.72之间。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处理。具体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特点
2.1.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一般特点
见表1。表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干部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的题项均分最高,说明高校学生干部控制消极发泄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好;高校学生干部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两个因素上的题项均分很低,这表明当遇到情绪不适时,他们寻求外界支持能力和采取行动积极补救的能力较差。
2.1.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性别差异的分析
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高校学生干部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女学生干部显着优于男学生干部,主要表现在女性学生干部寻求外界帮助的能力要显着高于男性学生干部。表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性别差异比较 2.1.3 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分析
见表3。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表现出明显差异,即独生子女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除此之外,其余各因素及总体水平上,独生子女与否均差异无显着性。表3 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比较
2.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见表4。表4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干部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与情绪管理能力呈现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情绪管理呈显着负相关。表4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特点分析
3.1.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特征
研究结果发现,在情绪管理的5个因素上,各因素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 积极补救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这表明在遇到引发不适情绪的情境或者事件的时候,高校学生干部能够有效控制消极发泄的念头,并且能够理智调控自己的情绪上,而在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上表现较弱,比较容易受消极的心理暗示。高校学生干部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智地调控情绪,控制肆意发泄各类消极情绪的念头。这与张进辅等的情绪智力研究结论一致: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结构内部的发展不平衡。
3.1.2 性别对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干部男生和女生在总体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女学生干部要优于男学生干部,尤其表现在寻求外界帮助能力上。这表明,高校学生干部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产生冲动性的行为,尤其是男学生干部。一般而言,男生血气方刚,比较容易情绪激动,理智控制自我的能力比女生差。王大华等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荷尔蒙分泌量没有男性高,而荷尔蒙是影响机体对外界产生攻击性和控制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男生在行为控制方面没有女生易控制自己的行为。除男女两性在防御机制上的生理差异原因外,另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男性被赋为强者,被认为是勇敢和刚强的,不轻易被困难所击倒,即使遇到困难,也应该能够应付,因此当遇到情绪上的不适时,男性一般较少去寻求外界帮助,而是靠自己解决问题;而女性常常被赋予弱者的角色,认为她们没有能力改变困境,因此当女性遇到烦恼的事件时,无需像男生一样掩饰自己的情绪,她们多会向同伴或者亲人倾诉,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
3.1.3 独生子女与否对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
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表现出明显差异,即独生子女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身边一起长大,从小就培养了他们遇到困难主动去寻求外界的帮助与支持的独立个性,而非独生子女与此相比,更依赖兄弟姐妹,往往受暗示或者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
3.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5个维度与应对方式有显着的相关性。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其应对方式就越成熟。反之,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绪,应对方式就会表现得不成熟。如果大学生不能理智地调控情绪不适,任由情绪肆意发泄,并且不断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遇到应激事件,就会过于自责,遇事避退或者给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释,久而久之形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敏.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98-199.
2 Walden TA,Smith 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7-22.
3 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西南大学,2006:1-15.
4 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5 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2):33-3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 leaders.methods a total of 283 college student leader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1)boys were less than girls in the ability of looking for outside support(t=-5.198,p<0.001). (2)the level of the ability of emotion managem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coping style.conclusion the ability of controlling negative emotional release of college student leaders was better, but the ability of looking for outside support and the ability of remedy were poor; the better the emotion management ability, the more mature coping style.
[key words] emotion management;coping style;college student leaders;correlation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类已经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生活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越来越多[1]。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抑郁、焦虑、冲动、易怒等情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由此带来的应对不良、适应困难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大学生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以更有效的方式去应对来自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状况[2]。我国目前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更是无人涉及。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大学生心理水平的一个新的方向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干部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唐山市区的本科高校的学生干部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3份,占总数的94.3%。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74人;独生子女75人,非独生子女208人。
1.2 研究方法
从唐山市高校选取研究对象,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回收问卷有效性筛选,再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并开展针对性讨论。
1.3 研究工具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采用王飞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3]。该问卷包含38道题,分5个维度。分别是: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该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8276,分半信度为0.6683;问卷结构效度较好。应对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 [4],共设62个条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个分量表。在6个分量表的基础上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成熟型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包括自责、退避、幻想3个分量表,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包括“合理化”因子,与成熟型和不成熟型的应对因子呈正相关。6个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在0.62~0.72之间。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处理。具体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特点
2.1.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一般特点
见表1。表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干部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的题项均分最高,说明高校学生干部控制消极发泄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好;高校学生干部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两个因素上的题项均分很低,这表明当遇到情绪不适时,他们寻求外界支持能力和采取行动积极补救的能力较差。
2.1.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性别差异的分析
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高校学生干部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女学生干部显著优于男学生干部,主要表现在女性学生干部寻求外界帮助的能力要显著高于男性学生干部。表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性别差异比较
2.1.3 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分析
见表3。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表现出明显差异,即独生子女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除此之外,其余各因素及总体水平上,独生子女与否均差异无显著性。表3 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比较
2.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见表4。表4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干部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与情绪管理能力呈现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情绪管理呈显著负相关。表4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特点分析
3.1.1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特征
研究结果发现,在情绪管理的5个因素上,各因素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 积极补救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这表明在遇到引发不适情绪的情境或者事件的时候,高校学生干部能够有效控制消极发泄的念头,并且能够理智调控自己的情绪上,而在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上表现较弱,比较容易受消极的心理暗示。高校学生干部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智地调控情绪,控制肆意发泄各类消极情绪的念头。这与张进辅等[5]的情绪智力研究结论一致: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结构内部的发展不平衡。
3.1.2 性别对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干部男生和女生在总体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女学生干部要优于男学生干部,尤其表现在寻求外界帮助能力上。这表明,高校学生干部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产生冲动性的行为,尤其是男学生干部。一般而言,男生血气方刚,比较容易情绪激动,理智控制自我的能力比女生差[6]。王大华等[7]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荷尔蒙分泌量没有男性高,而荷尔蒙是影响机体对外界产生攻击性和控制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男生在行为控制方面没有女生易控制自己的行为。除男女两性在防御机制上的生理差异原因外,另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男性被赋为强者,被认为是勇敢和刚强的,不轻易被困难所击倒,即使遇到困难,也应该能够应付,因此当遇到情绪上的不适时,男性一般较少去寻求外界帮助,而是靠自己解决问题;而女性常常被赋予弱者的角色,认为她们没有能力改变困境,因此当女性遇到烦恼的事件时,无需像男生一样掩饰自己的情绪,她们多会向同伴或者亲人倾诉,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
3.1.3 独生子女与否对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
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高校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表现出明显差异,即独生子女寻求外界支持的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身边一起长大,从小就培养了他们遇到困难主动去寻求外界的帮助与支持的独立个性,而非独生子女与此相比,更依赖兄弟姐妹,往往受暗示或者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
3.2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5个维度与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性。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其应对方式就越成熟。反之,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绪,应对方式就会表现得不成熟。如果大学生不能理智地调控情绪不适,任由情绪肆意发泄,并且不断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遇到应激事件,就会过于自责,遇事避退或者给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释,久而久之形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8]。
【参考文献】
1 陈敏.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98-199.
2 walden ta,smith mc.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7-22.
3 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西南大学,2006:1-15.
4 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5 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2):33-37.
一、情感与情感教育
人对现实社会最特别的一种反映就是情感,它不是能够反映烤肉馆食物的本体,还反映了其朱特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情感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人对各管的事物的态度体验便是广义的情感;人和社会想联系所体现的较为复杂却又稳定的一种态度的体验便是狭义的情感。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引发人们的行为。它有时激发主体的热情、好奇心、偏好等推动受教育者趋向学习目标。有的额抑制其积极性,会让人们浅尝辄止。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人类情感教育是人类情感发展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用语言来劝解,引导来慢慢的提升它的影响力和行为。我们要把情感的培养是作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并且在教育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激励和诱导受教者的情感。重视情感教育,即侧重人的情感层面怎样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跨越新的高度,同时成为注重人类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怎样同思维机制一起实现功能,实现最好的功能状态。所以,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教育者不但要遵守教育的原则还要能够有规划的去对学生情感方面进行管理和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有高频的的情操,让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带动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功能
第一,动力功能。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赠礼或者建立的效能便是动力功能。 踊跃的投入到各种社交活动中,能够让情感更加充分和更加愉悦,能够让人有根充足的体会。消极的情感会使人感到痛苦、自卑、焦躁、精神恍惚,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若是想要克服这种消极的不好的情绪就需要很好的情感教育,还可以激发向上的情感,促使人进行更积极和对自身有益处的活动力。 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加充分的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在思想工作中,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事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向上的学习,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会起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第二,感染功能。教育者的情感通过表情、语言和动作等外在信号来传递情感内涵就是感染功能。每个人都拥有感情并且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情感教育在情感的促使下能够发挥出教育所无法形容的巨大作用,人鱼人之间的情感也会互相感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的变动能够改变学生的思想感受。因为情感的强烈震动,总是能激起同学们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意志驱动力,带动同学们自觉接受某种观点,进而体现出导向实践的趋向。这样看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大一部分是受情感感染,情感感染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调节功能。情感是一种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媒介,是一种客观的反应。调节功能就是当人的需要与客观的事物之间产生了情感之时,情感对个体的认知具有积极或抵触的效用。情感教育就是把受教育者的情绪最大程度的达到某种的愉快状态,让他们对教育者及思想教育的内容产生积极的情绪倾向。在人们的相互沟通之中,情感是必要的表达形式,调节功能就是对人们有着极大的约束力。由于人们一方面需别人对自己的赞同性情感,另一方面需要有人接受自己的情感表达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实现
若要情感教育重在培养感情发面的全面发展,这个时候语言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和情感是情感教育构成的两大主要因素,在大学的思想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一定要注重以下内容:
(一)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教育的环境也在不停变化着。当代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坚持与时俱进,拓展新思路,以坚持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发展,走一条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之路。把握学生情感工作的正确方向,满足学生正当的健康发展的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发挥到实处,以最大可能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发展观,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学生为本,端正高等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