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建设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3: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专业化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专业化建设论文

篇1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开展实习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热点问题。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00多万,就业竞争非常激烈。而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扩张更是迅速,4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化工类专业,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0%以上。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穿去实习课程,会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保证。传统的理论教学需要进一步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来进行改变。在传统的实习中包含着安全教育、实习的实习前动员工作、生产流程,等等。

2.加强实际操作

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看老师做。随着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不断扩招,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困难。有统计表明,广泛参与社会实习与实践的毕业生不仅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且起薪也高于平均水平。学生自身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这将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改变学生的这种动手能力差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大脑自然跟随者不断的思考,在不断地思考中就能不断的自我提高,不断发觉一些无法单从老师口中能体会的细节知识。要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企业的实用人才,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实现“零距离”上岗和工学结合的有效措施。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就会不断地产生疑问,伴随着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不断操作与改进,实践操作的目的就达到了。

3.因材施教

根据化工产业所设涉及的方面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从事化学方面的学生,可以对反应原理加重理解与思考。对从事化工专业的,可以对工艺方面加强实践。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可以注重一下仿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于从事环境生物专业的,可以对污水处理等反面进行一下探索与研究。还可以对企业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学习。可以分配成不同的小组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实习结束的时候写出自己的实习心得,并对当前的国内外企业进行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及书籍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所了解。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熟悉,使学生熟悉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为学生实践做好基础准备。

4.开展座谈会或进行远程会议

可以请化工方面的精英或是先进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讲座专题的,为学生剖析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化工就业方向,以及具体的工作范围是什么。需要怎么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等等。也可以进行远程教学,远程沟通,可以与其他的学校进行沟通互相交流。不同的教学方式的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专家可以根据最前沿的社会导向来做出前沿的科研课题而引入实践教学当中。例如,对合成氨厂的实习讲座,讲目前世界上合成氨催化剂的发展状况;另外,请本专业的教授,讲授与实践教学有关的科研成果,实时更新新鲜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多元化

1.多媒体教学

在新时期应该利用好现代化的设备来更好地进行教学。可以利用教师中的多媒体设备将国内的实习地点和国内大型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化工设备的操作流程在同学们的事业中形象动态地呈现出来。让同学们在心中形成了一个雏形,为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础。让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头脑中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思考。另外,仿真软件的出现,为当今的教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化工仿真软件中的常压减压蒸馏系统、催化裂化系统、合成氨转化系统等计算机模拟系统,实现对化学化工设备的安装、工艺流程设计、修改与调节等的动手操作。软件操作与现场操作的实际搭配,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教学改进。需要在生产实习中,通过让学生自我学习,对学习产生主动学习的意向,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找到更多的信息量,不断地自我探讨研究。学生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对所涉及的领域有更深刻更扎实的理解。

另外,可以进行同学自我设问,自我解答。利用这个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探讨。还可以教师跟着当前情况进行课题的开发,引领学生进行课题的研究,研究实际中的问题。另外,在考核方面对学生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笔试部分,而是要对实习报告,纪律方面以及实际操作方面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笔试为基础。

三、结语

就时展前景来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新,对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校扩招的背景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应构筑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平台,按工学结合的思路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高校和行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篇2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21世纪注定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未来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因此,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迫切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基础教育,而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在维普资讯网检索出2000年至2009年期间公开发表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题的论文有3598篇,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己引起了广泛关注。加入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或“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只检索出11余篇论文,占研究论文总数不足1%的比例。在中国知网检索出2000年至2009年期间公开发表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题的论文有6554篇,其中职业教育160篇,占论文总数的2%多点。由此观之,我国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多停留在呼吁层面,缺乏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性来研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缺乏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方面的深度挖掘。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策略,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职教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进一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职业地位。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

二、提高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基础。在现代高职教育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如何办好高职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许多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大家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许多共同的认识,比如: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教师特性中非常强调“双师型”等。这些理论上的认识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高职院校以这些理论为指导,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关注高职教育及高职院校的发展的时候,并没有给予其主体――高职院校教师以应有的重视。很多人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还不能作出全面的理解,包括教师个体在实践中也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自主性。教师专业化思想还没有被更多的高职院校所认识,大家对“双师型”教师讨论较多,但何谓“双师型”?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什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等,还是很模糊的。很多高职院校从企业里聘请的所谓“双师型”教师甚至对教师专业发展一无所知,而在他们看来,只要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就可以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工作,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都是这样做的。而这么做是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之,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不断丰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多的是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而对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要少。有人认为,高校教师不需要专业继续教育,他们已经达到了专业发展的自觉境界。因为高校教师给人印象就是,他们都是知识非常渊博、理论水平很高的专家、学者。但我们认为,高校教师同样存在专业发展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师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型在专业发展上既有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也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在内容、方法、途径、目标取向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原在专科、中专学校、职工大学、技工学校从教的老中年教师;一类是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另一类是行业与综合性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的自我完善、改进学校文化氛围、达成学校发展目标,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可以说,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成长和发展方式、专业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取向、教育研究与学术知识等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地研究,而这些研究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研究成果又必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研究的中心。

四、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一般较短,在对教师特点的认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发展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可供直接借鉴的经验,并且他们在实践中所能凭借的理论很少,指导他们工作的主要是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文件,真正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上去认识教师的较少。所以,教师专业化在高职院校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以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篇3

2.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与评介

3.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4.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5.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6.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7.国外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8.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9.特殊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10.论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走向

11.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

12.从政策解读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建构

13.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4.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实施背景、内涵与积极作用的探析

15.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可视化分析

16.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17.信息化视角下的特殊教育发展对策探究

18.宁夏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9.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及地区比较——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20.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

21.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2.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3.中美特殊教育教师政策比较研究

24.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5.医教结合: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路莎一文的商榷

26.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现状与趋势

27.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财政:历史、现状及未来

28.“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基于复合型的内涵分析

29.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30.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31.西方特殊教育研究进展述评

32.美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33.特殊教育应是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先保障的领域

34.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

35.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质化

36.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37.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38.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医教结合:特殊教育中似热实冷话题之冷思考

40.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研究

41.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的探析

4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43.美国特殊教育师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44.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

45.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

46.吉林省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对策

47.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

48.云南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研究

49.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述评

50.特殊教育学科体系探析  

51.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52.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53.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及需求情况调查

54.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

55.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研究

56.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

57.特殊教育设施布局需求分析与发展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58.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标准及发展模式的研究述评

59.浙江省学前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60.韩国特殊教育现状的研究

6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特殊教育的政策与实践走向

62.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研究——人文关怀的视角

63.多学科合作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兼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发展政策

64.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65.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的演变和特点分析

66.中国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基于近十年《中国特殊教育》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

67.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及对大陆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68.中国特殊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基于面板数据的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69.山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70.澳大利亚特殊教育师资与中国特殊教育师资的比较研究

71.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及现状研究

72.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非歧视性评估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3.关于特殊教育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

74.美国特殊教育就业转衔服务解读及启示

75.隔离与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分析

76.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77.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律的特点及启示

78.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79.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80.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的家长参与

81.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82.特殊教育的循证实践取向

83.我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84.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投入与支出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85.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述评

86.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87.关于四川、重庆等地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

88.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

89.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转向及其改革逻辑与重点领域

90.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热点领域与知识基础——基于CSSCI学术期刊1998-2013年文献的计量分析

91.社会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枯竭与职业承诺之间的调节作用

92.韩国特殊教育法的演变及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9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

94.质的研究范式与特殊教育研究:基于方法论的反思与倡议

95.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及启示——基于美国学科教师专业标准

96.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建议

97.教育技术学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篇4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研究、实践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校本教研,对克服教师教育研究脱离实际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选择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是抓住了校本教研的重要问题,能够使研究更加深入有意义。笔者通过细致搜寻,在各类网站上搜寻到多篇与两个关键词相关的文章。各学者从宏观微观上多层次、多分角度论述相关内容,对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做了深层次的诠释,对本研究剖有启示意义。下面笔者将就部分研究分类别作以文献论述。

白昊(2005)在《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校本教研》一文中,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深刻视角入手,试图在深化校本教研的理论认识基础上,对校本教研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问题上作一番阐述。该文章以“反思性实践”研究成果做为理论基点,从这一新维度进行探索,从而推动理论发展,并对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文章偏于理论研究,因此对时间的指导比较宏观,无法具体实施。并在创新上深度不够,有牵强之嫌。并由于文章研究内容所限,其他如保障机制、阻力因素等许多相关内容未涉及,不够全面。[1]

乔军(2007)在《推进校本教研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文中探讨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的相关问题。文章以校本教研建设为切入点,来探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围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核心要素,来开展校本教研的研究,并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目标,把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2]

雷自自(2010)在《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文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取向为着眼点,用以追寻作为校本基础的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文章以甘肃省兰州市实施校本教研的9所学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中小学校本教研情况调查问卷,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但本研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使得研究的深度不够,对于如何使校本教研更加有力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不能够形成系统有效的策略。[3]

张庆玲(2007)对高中二、三年级的物理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以及对校本教研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创新点,以学生反馈机制来保障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师在活动中的专业成长具有持续性。但文章研究只是初步引入此机制,还有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反馈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途径与方式的探索、学生反馈机制的监控和评估功能如何实现等等。[4]

龚跃华(2006)在《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文中对此有另一种解读:该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理论视角入手,试图在深化基本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就校本教研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作一番阐述。作者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入分析了校本教研事如何让对对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的,最后就如何让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支持系统,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但研究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探究,还缺乏明晰的实证研究的支持,又限于篇幅与研究条件,有些地方的论证深度不够不足以支撑全文。[5]

马忠丽(2008)《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关系的研究》一文中以兰州市某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并以 llyx 作为案例,在 llyx 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了解的基础上,对如何才能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通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校本教研的质量以提升以及二者实现互动的基点和路径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访谈了解到llyx在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取得成就与存在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找出借鉴价值并探索一条在校本教研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路径,为我国当前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的参考依据。但是限于单个学校的研究,其影响意义有待考究。[6]

由此可见,校本教

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虽然起步不久,但凭籍高速发展的教育时机以及校本理论的滋养,其强盛的生机与活力慢慢展现出来。但通过文献梳理我们也可以看出诸多文章中多偏于理论探究,而实践的操作性构想及建议不多,且可操作性实施困难重重;大部分研究中创新力不足,诸多方面论证深度不够,有牵强之嫌;大部分实证研究由于调查时间及地域有限而无法进行深入调查,不够完备系统。

参考文献:

[1]白昊.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校本教研[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乔军.推进校本教研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雷自自.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张庆玲.完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龚跃华.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马忠丽.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5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关于教师的职称论文

教师教育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今天,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对目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思考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教师教育 音乐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54-02

一、背景和现状思考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以“教师教育”替代了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概念。所谓的“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教师教育逐渐取代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优势决定的,也是适应终身教育内在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就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处于这个转型时期,提高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在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形成,给音乐师资队伍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现代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新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在原先的基础上,寻求适应现代教师教育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还要有较深的专业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尽管我国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不少尚待调整和完善的问题。

1 忽视对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行业特有的软科学研究,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更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使专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由于大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的学历起点偏低,加上步入工作岗位后,音乐课作为小科教学在学校长期得不到重视,学校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导致音乐教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氛围和环境不理想、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

2 音乐师范教育的弊端影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专业一般进行三年的课程学习,第四年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教学实习。而多数情况下,学生的音乐经验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环节获得的。由于学生直到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才有实际教学的体验,在此以前,他们无法肯定自己是否能对教学环境做出良好的反映。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也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判断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关做好成功教师的有效案例。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教学经验,因而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胜任音乐教育教学的工作。同时,由于师范音乐教育过高地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忽视人文科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和评价导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技能、低学识的音乐教师,这种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是与现代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相悖的。

3 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使其缺乏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近些年,由于行政领导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师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影响,导致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不能及时地得到更新、提升和深造,音乐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他们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和经验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改进和创新,通过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促进业务的提高。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种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区分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是对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强化。

2 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要深化教师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认识,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加强音乐师范教育的课程建设,构建音乐教师教育合理的专业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要加强和改革音乐师范教育的德育工作,促进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取向和专业自我意识的发展。要强化实践环节,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切实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实现音乐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保持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体化、终身化。要推进体制创新,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多元化。要创新音乐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他们专业训练与发展的水平。

3 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实施的认定制度为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音乐教师专业化依赖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认可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认定化,以及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应为音乐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大学音乐教师,仅掌握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音乐教育的专业训练,获得音乐教师的从业资格,遵循音乐教育的职业规范。

4 音乐教师专业自身成熟度要求音乐教师要有职业角色意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既是一名社会成员,同时也是学校成员,是学生社会化和自身社会化的承担者。其次要有课程意识,要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课程发展性评价及课程的民主化。第三要有学生意识,把学生当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自己的爱好和内在需要,要尊重并关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第四要有服务意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五要有发展意识,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充实新思想、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教师教育下的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 教师培养专业化。要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内容创新,改革师范音乐教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要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技术及岗位的特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和改造音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音乐教师能把专业知识技能迅速转化到音乐教学实际中,加强知识技能与实用领域的沟通,形成较强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奠定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音乐专业能力基础。

2 实施校本课程,音乐专业应体现多元化。当代教师教育注重教育的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的结合。校本课程能从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注重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多元化音乐专业体系。校本课程针对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扩大音乐教师的服务范围、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亦有助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合理定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它担负对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传授、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素养熏陶的任务。这就要求音乐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教师教育转化到“大学+教育学院”的轨道上来。需要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培养高层次的音乐教师。

4 提高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以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5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媒体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教学的联系,为音乐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

6 促进音乐专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根据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经验,教师专业制度主要是教师资格制度,该制度通常包括教师入职资格制度、教师再认证制度和教师资格等级制度。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是入职资格制度。为了保证音乐教师的终身发展,要建立音乐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建立明确的音乐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为音乐教师进修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编制等保障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与教师入职资格制度相对应,要求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比如音乐教师标准、音乐教师教育质量标准、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音乐教师教育机构水平评估标准等。

看了“高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副高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高级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篇6

教师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2011年教师培训总体思路,即以教师教育均衡化、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中小学骨干校长、骨干教师2个高级研修为载体,着力推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不同方式,骨干校长高级研修采取专题讲座与专家引领、名著导读与问题研究、个案分析与专题研讨、名校考察与现场体验的“四个相结合”,做到校长与专家互动、业务培训与问题研究并重,全面提升校长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将实行“菜单式”培训方式,采取课堂示范、现场点评、专家讲座相结合,辅之以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解决课题教学实际问题,引领教师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和课题研究成果,尽快成长为省、市名师。

二、优化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加速器”

认真组织各类培训。选派研修员、优秀教师参加出国(境)、国家、省、市级骨干培训,组织县内特级教师、后备特级教师等五类骨干,为全县中小学教师上观摩课、研究课,或送教、送课,或开讲座、作辅导等,进一步促进五类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今年是“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起始之年,要引导教师围绕国家、省、市课题研究指南,从问题出发,贴近教学,积极开展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力争申报省、市级课题20项。同时,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促进教师自觉反思、不断提高。

精心打造百节优课。在研修员的配合、指导下,全县中小学每门学科均打造100节左右的优质课。县教师研修中心将投入20万元采购一套摄像编设备,将摄制的优质课视频投放在《洪泽教师研修网》上,供全县教师学习、观摩。

积极组建研修工作室。鼓励研修员、骨干教师在《洪泽教师研修网》上建立研究工作室,或开设博客,进行问题探讨、学术交流。全年我们将分学科组织1―2次学术沙龙,展示成果,推动发展。

三、科学管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航向标”

以赛促学。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所有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试,实行以校为主、分片过关、统一测试,力争用2―3年时间,使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举办教干、教师“听、说、评、上”系列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以研促教。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制订校本研修工作意见,掀起新一轮全县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热潮,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快速转变。开展教师教学“六认真”研究,研修员定期赴学校开展听课、评课、检查、指导系列活动,健全教师教学“六认真”管理长效机制。

以导促管。按照省“五严”规定,采取定期检测、随机抽测等方式,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视导、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重点监控学生作业负担,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通报存在问题,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以用促提。今后,凡是教师课堂评优、论文评比、课题研究、质量检测结果等,全部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提拔任用、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挂钩,努力形成鲜明的结果运用导向。

四、倾情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催化剂”

篇7

1相关概念的界定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出现的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形成的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久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上的分工的变化不断发展的。

专业是:“指某种人从事的需要特定机能的职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门化的培训才能掌握,而且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修,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专业化是:“指某种职业不断发展到专业的过程,也指某种职业发展到每场主页的状态”。本论文所指的专业化,主要指职业不断发展到专业的过程。

体育教师专业化:“指体育教师在专业学习方面、专业知识、专业精神等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体育教师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走向成熟的自主发展过程,是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2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教育的质量,是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地位。

3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多种多样,本论文更倾向于首都体育学院的研究生沈秀琼在其毕业论文 里对体育教师专业化标准的阐述,其内容如下:

3.1体育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体育教师应具有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的职业理想;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法律意识;团结协作,严谨治学,勇于奉献的职业作风;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职业人格;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家长,认真教书,精心育人的职业情感。

3.2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体育学科的知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体育教学经验性知识;人文科技知识。

3.3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应具备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认知能力;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学操作能力;体育教学管理能力;体育科研能力;体育竞赛的组织与裁判的能力。

3.4体育教师的专业训练,小学体育教师至少应有二至三年的专门训练,获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中学体育教师至少应有四年体育教师专业的专门训练,取得学士学位,获中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大学体育教师至少应有六至七年的专门训练,取得硕士学位,获大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

3.5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体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进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经常对自己的体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在理论与经验的互动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专业发展形式可采取如下形式:不离开教学岗位的在职自学提高;参加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定期到当地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学习;到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进行专业拓展。

3.6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决策权。实际上,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设计、组织实施体育教学方案、选择体育教学材料、呈现体育教学材料、安排体育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行为、激发与鼓励学生、布置与设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学生成绩、评估体育教学策略等都是体育教师专业工作的范围,都应享有高度的自威。

3.7体育教师的专业组织,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应参加进行专业活动的专业组织,如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这种组织是保护和造就体育教师专业、推选行政命令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增进体育教师的福利和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学术团体。

4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4.1树立体育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信念与精神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对社会发国力增强,人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体育师专业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体育教师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师形成任感,职业道德感,具有为体育教师工作奋斗终身的专业理想与精神。

4.2体育专业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体育教师具备和掌握体育学科的坚实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与技术的更新也日新月异,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质上这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概念,而现实中,“一次受教育,就终身受益”的思想依然存在。建议学校采取在岗培训,脱产进修、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保证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

4.3体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培养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自己成为教育研究者,这不仅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复杂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体育教师没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就不可能完成教育的功能,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化了。根据《纲要》的要求,鼓励体育教师在科研上下功夫,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并发展的局面,克服体育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促进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4.4加强合作意识,建立良好专业发展氛围的组织

为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发展性团队,营造出团结进取的氛围意义深刻。利用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相互影响与帮助,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与专业竞争能力,建立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为部门发展做出献。同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培养体育教师成为有理想和奉献精神的合格教师。也可以聘用兼职教授充实专业团队的研究力量,不断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提倡体育教师群体之间的同伴互助,群策群力共同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秀琼.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

[2] 陈梅.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 胡乔木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但乡镇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乡镇幼儿园教师急需加强教研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本文以牙克石乡镇幼儿园为例,以此探讨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样本选择

样本从9所乡镇幼儿园中选取1年以下、2-5年、6-10年、10年教龄以上共抽取67名教师参与调查研究。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研究者自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内容一是幼儿教师目前培训情况;二是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水平的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67份调查问卷,回收67份,有效率100%。

3.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问卷问题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以封闭式为主。

三、结果分析

1.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起点较低,学历、职称结构急需提高

乡镇幼儿教师迫切需要进行学历提高教育,职称比例也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考虑。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5.22%;未定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大,占28.4%。

2.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参与调查的幼儿园教师有35.5%“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是欠缺的,23%的教师则认为“教育教学技能”是最为不足的;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优选什么的?”问题上,“多参与校本教研”的占47.5%,“多参与高端培训和交流”的占13.3%,而认为是“团队互助成长”的则占20.6%。对“日常教学业务学习的主要形式”的答复中,“浏览学习专业网站和图书”选择最多,达到50.3%,其次是“听评课活动”,仅有7.9%的教师选择“课题研究”。从以上调查可看到,乡镇幼儿园教师有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但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3.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上相差悬殊

乡镇幼儿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能力程度相差悬殊。能够经常上网查资料的仅占26.9%,不会发邮件的却占20.8%;城市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对乡镇幼儿教师来说,比较困难,29.8%的人不会制作课件。

4.乡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表现较单一

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偏低。从数量上来看,虽然有41.8%的教师发表过学术论文,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技能比赛和教科研课题,但比例太小,远远不能体现专业化发展的水平。虽然学术论文获奖率很高(59.5%),但获奖级别较低。

5.教师培训质量急需提高

对培训的内容的看法,51%的教师认为“较有针对性,对教育教学有指导作用”,“理论太多,实践内容太少”的占了34%,15%的教师认为“内容重复、分散”。对培训教师的看法上,50.2%的老师认为“讲课内容有指导作用”,认为“理论较强,熟悉幼儿园课程改革”占了18.2%,“理论内容多,实践指导少”的占了29.1%,认为“讲课不生动,内容陈旧”的占了25%。

6.教师培训内容、方法、形式都有待改进

从数据和谈话反馈来看,幼儿教师最重视的就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性,而这正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主旨。在对培训的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最受幼儿教师欢迎的培训形式是“既有理论讲述又有教学实践活动”,最受欢迎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策略与技能”则是乡镇幼儿教师认为最急需的内容。开放性问题中幼儿教师针对培训部门提出的建议包括:多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培训内容多实践少理论;重视农村乡镇教师的培训;多组织送教下乡活动;研训形式多层次多样化,培训内容针对性强等等。

四、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为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乡镇幼儿园教师未定级的教师比例为28.4%,直接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另外,乡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急需改善。幼儿园培训经费很少,专业培训机会少,专业书籍杂志都很少见到。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连上网都难,29.8%的教师不能自己制作普通的多媒体课件,20.8%从不使用EMAIL。在教师培训方面,乡镇幼儿教师只参加当地教学技能、教材培训,基层很少教师能到市区、先进城市学习、观摩。园本培训较多,但由于乡镇幼儿园师资力量所限,园本培训促进专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可能在政策、物质上给予乡镇幼儿教师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加强乡镇幼儿园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内涵认识,促其主动自觉发展

加强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首先要深刻学习明晰幼儿教师的职责和专业素质的要求;其次要积极参加园本学习,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成为既有特长又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再次要学会观察记录,学会反思,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撰写教育随笔,积累教育素材,进行课题研究,从而成为一名专家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3.建构切实有效的乡镇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乡镇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迫切希望培训内容以专题式为主,切合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式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上能够像教材培训那样,理论切合实际,多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尤其能进行现场点评。在培训层次上建立不用层次、不同形式的研训团体,通过互助交流、引领点拨来提高专业水平。

4.加强乡镇幼儿园园本教研建设

园本教研体现一个幼儿园的精神内涵。乡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发展首先需要幼儿园园长进行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精神建设指幼儿园园长要建立和谐向上的教研氛围,鼓励骨干教师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物质建设指要尽可能的给幼儿教师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提供“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观摩机会。其次要建设一个良好的教研团队,注重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加强幼儿教师的设计活动、反思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21-03

一、课题研究背景

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和主力军,是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关键性资源。职业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早,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膨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特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的距离。其中,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水平不能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要求,这是问题产生的关键。从现状来看,尽管各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中投入了较大的关注和努力,但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不能让人满意。理论指导不到位、管理模式滞后、队伍发展规划不科学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如何结合学校新一轮转型发展的目标,探索建设具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在深入掌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诉求、建议的基础上,和谐推动职业教育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课题组在我校及周边重点职校中进行了广泛而形式多样的调查,以期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获得合理的结论,推动课题的研究。

二、问卷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

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一手数据,深入了解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本课题组通过多次讨论精心拟定了《“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与机制研究”课题一线教师调研问卷》,以我校为主、周边多所省四星级以上职业学校为辅,开展了针对一线专任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调研问卷160份,回收156份,回收率97.5%,采集的数据科学合理,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有效依据。调查问卷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内容与调研结果如下:

1. 教师基本情况。该部分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对象选择教师职业的初衷、教龄、职称、课题和教材情况、任教课程类别、企业工作经历、教学荣誉等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具体数据如表1和表2。

本次调研的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数据显示教龄为5~10年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33%,初、中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65%,他们是学校当前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的主力军,调研得出的数据对于掌握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研对象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度较高,有60%的教师表示热爱本职业,另有百分之38%的教师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显示出这是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队伍。其中,获得各级各类教学荣誉称号的教师占总数的31.2%,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较强,有较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他们能积极参与教科研,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被调研的156名教师人均4.8篇,人均主参编教材0.58本;近7成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由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和教师本身都意识到了锻炼双师能力、打造双师型队伍的重要性,此次调查发现,有8%的教师拥有企业工作经历,另有46%的教师拥有双师资格。

2.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与规划。该部分内容共包含六条,主要调查教师对学生状况的认知、选择的教育教学态度和专业发展目标。具体数据如表3、表4。

调查数据显示,80%的教师普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教学难度较大,仅有2%的教师认为没法教,表明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职业学校学生现状不理想,但有意愿通过思考和努力去尝试改善。另一组数据可以作为佐证,71.6%的教师选择用认真努力的态度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体现了教学队伍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学习态度”,而一直被渲染夸大的“理解能力差”仅列所有要素的最后一位。

被调研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充分的思考,77%的教师表示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目标,其中45%的教师期望成为合格教师,25%的教师期望成为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另有30%的教师期望成为教学名师,这些数据表明相当部分教师对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制定不合理,过高或过低都会制约个人的发展;超过51%的教师认为需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熟练驾驭课堂,而在个人最需提高方面的调研中,科研能力成为了绝大部分教师的选择,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意识在教师脑中开始生根发芽。

3. 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该部分内容共七条,主要调查教师当前的专业化发展现状,包括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对教学的反思、论文和教学竞赛、技能竞赛情况等。具体数据如表5、表6。

调研显示,大多数教师能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和方法,经常学习的比例达到73%;同时,有90%的教师表示会对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疑惑进行认真反思,但形成相应教学论文的比例却不高,选择偶尔写一点和评职称时才写的教师比例达48%。

同时,82%的教师有参与教学研究的主观愿望,但不知道如何进行的教师也占了相当的比例;有45%的教师参与过市级以上的教学竞赛,而仅有30%的教师参加过市级以上的技能大赛;近七成的教师表示偶尔会阅读职业教育理论与杂志,而表示每月会阅读的教师不足27%。这样的数据充分表明,教师有意愿进行专业化发展,但是对于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不甚了了,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并不乐观。

4.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期望。这一部分主要调研教师对专业化发展途径的认识,以及对外界环境和平台的需求。具体数据如表7、表8。

调研数据显示,44%的教师认为教学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自身努力,学校重视、教学竞赛和老教师指导也不可忽视;而教师认为提高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依次是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研发、参加技能竞赛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值得注意的是,衡量双师能力关键因素的技能证书则排到了最末,显示了教师不盲目追求高等级证书而务实追求锻炼机会的理性思考。被调研教师认为,制约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校内外提供的环境,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达69.8%,与之相应的是,教师最希望学校提供的平台是学习进修的机会和建立成长激励机制,这两项的选择率达72%。

5. 总体分析。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在我们调查的多所重点中职校中,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概念有一定认识,可以积极接受,并希望有形式丰富、效果明显的专业发展机会。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学校的体制平台也存在明显的不足:①职称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以初中级职称人数为主,高级职称明显不足;②教师虽然有从事专业化发展的热情,但是缺乏如何进行有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③教学竞赛、技能竞赛、各级各类进修和培训的参与度偏低;④学校的相关激励机制和成长平台建设不够;⑤部分教师的职业定位不科学不切实际;⑥教师的教科研素质和水平偏弱等。

三、针对调研结果的思考

通过本次调研,课题组对本市几所省四星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为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提升职业教育的规格和质量,以下方面值得尝试和改革。

1. 从教师主体角度出发。教师首先应正确认识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科学合理地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专业化发展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切实可行;其次,作为专业化发展的主体,教师不能一味消极等待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应积极主动探寻适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多样化渠道;再次,加强教育教学和专业化发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积极思考和总结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成果的积累,认真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在不断积累中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跨越。

2. 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

(1)关注职业学校教师生涯规划的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选择符合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及环境条件的考虑。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源质量的瞬息万变,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任务不稳定,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教师知识储备更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承受的职业压力也随之增强,加之学校环境相对单一狭小,教师极易产生职业疲倦,从而影响主动进行专业化发展的意愿。因此,关注和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势在必行,对于减轻教师职业压力,削除教师职业倦怠,指明前进方向,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重构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师评价机制。一个好的评价机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主动、全面、充分的发展,学校应在坚持“激励与鞭策统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统一、量化统计与人性关怀统一”的原则下,科学设计教师评价机制,营造团结向上、和谐共进的工作氛围,建立教师主动参与的同时有一定竞争压力的专业化发展环境,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制造良好的土壤。

(3)打造教师成长的平台与空间。调研数据显示,教师对于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接受各级各类培训及下企业锻炼的需求较大。学校要在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和目标,拓宽对口培训单位的层面,加大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同时,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锻炼的岗位和提升的空间,通过各级各类教学和技能竞赛,让真正在专业化发展上取得成绩的人站到前台,起到榜样和引领的作用;再次,学校可以聘请校内外职教专家组成专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导机构,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对专业化发展的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制定专业化发展的方针政策,让教师行进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是关乎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命题,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周边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看到了希望,也认识到了不足,以后将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扎实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评价上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2.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3.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4.促进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

5.聚焦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6.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

7.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

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

9.规模与质量: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诉求

10.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的内涵、冲突及其实现——兼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避

11.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政策建议

1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兼谈幼儿园教师专业觉醒

13.不同类型幼儿园办学经费中地方政府分担比例及投入差异——基于3省25县的微观数据

14.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

1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

16.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

17.《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

18.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

19.开封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积累及健康风险 

20.某城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21.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22.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

2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24.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25.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

26.我国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27.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8.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 

29.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

30.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现状及分析

31.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现状考察与批判——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

32.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研究

33.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

34.“人事”:一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

35.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

36.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

37.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

38.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

39.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园长培训课程构建

40.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

41.完善我国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思考 

42.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3.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

44.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儿园为例

45.开封市幼儿园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及潜在生态风险

46.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47.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8.学前教育“保教并重”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49.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50.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比较  

51.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

52.河南省不同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建议

53.长株潭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54.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

55.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56.初任幼儿园教师入职适应状况及其对职业承诺的影响

57.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

58.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幼儿园为例

59.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60.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评价——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

61.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

62.国外幼儿园装备规范的比较研究

63.美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及其启示

64.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类型及其推进策略 

65.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

66.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67.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68.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的可行性、执行情况及效用度分析

69.山东省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70.工作投入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71.中儿园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比较

72.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73.不同主体视野中“好幼儿园”标准的比较

74.课程改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75.《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

76.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的解读

77.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78.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与开发

79.困境与出路:民办幼儿园发展问题探究

80.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生均成本的关系研究

81.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环境研究——基于武汉市某幼儿园的调查与实验

82.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与理论模型

83.1996-2013年我国幼儿园学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4.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问题探析

86.普通幼儿园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

87.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布局优化探讨

88.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园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比较研究 

89.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90.对把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依据的质疑

91.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综述 

92.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

93.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新方式:母亲会所 

94.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社区资源的整合 

95.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96.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97.武汉市幼儿园降尘Pb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