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3: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区卫生服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区卫生服务论文

篇1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论文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篇2

2在我国发展居家护理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的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四二一”模式已经非常普遍,独生子女婚后要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负担很重,导致家庭护理功能下降。三级医院虽然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由于病房床位紧张和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很多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不能很好地享受到有效和有限的医疗资源。加之医疗报销制度的改革和有些家庭因经济困难对医院住院的费用难以支付,有些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希望能在家庭中得到治疗和护理。因此实施老年患者居家护理,为其提供安全而熟悉的环境,更有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其经济负担和家庭压力[2]。

3在我国发展居家护理的建议

3.1加大政府对于居家护理的政策支持:在英国和日本,政府在居家护理服务发挥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居家护理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得居家护理队伍得以壮大,居家护理模式渐趋完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开展长期护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居家护理服务体系。表明我国政府已开始重视居家护理的发展。

3.2建立健全我国的居家护理的相关法律体系:可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形成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和社会问题。建立居家护理服务相关的规范和相关法律政策。包括居家护理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人员配备与管理、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执业监管等,在保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保障护士安全,保证居家护理服务顺利进行[9]。

3.3规范居家护理管理,健全制度:所有居家护理服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持证上岗,以保证居家护理的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全居家护理各项制度,如访视制度、入户安全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与患者或家属)、消毒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查房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10]。

3.4成立由医院与社区共同组成的居家服务互助指导小组:从大中型公立医院选拔具有5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和护士及社区医生、护士组成居家护理服务团队,为出院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并由大医院医护人员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关键技术指导。大中型公立医院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居家护理的优势在于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延续性、便捷性、实效性的护理服务。既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出院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也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既节省了时间,节约了医疗费用,也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同时还可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帮助患者监测疾病相关指标,提高患者出院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高品质服务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节约国家医疗资源[11]。

3.5重视对居家护理人才的培养:各级护理院校应借鉴国外经验,开设居家护理、老年护理学等必修课程,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居家护理人才。政府还应通过提高社区居家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减轻其工作压力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护理学生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正规、系统的护理培训,使居家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使其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家护理服务。

3.6合理调整居家护理收费价格:合理的居家护理收费是保证“居家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借鉴德国的经验,根据每天需要护理的时间来划分护理的等级标准,根据护理等级确定护理费用。同时,为充分调动居家护理服务人员积极性,可适当提高居家护理的收费价格。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居家护理的合理经济补偿机制,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让更多老人接受居家护理[12]。

3.7对居家护理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可通过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由居家护理人员和患者实行互评机制,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居家护理报酬的支付考核范围,以提高居家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水平。

篇3

(2)科学性:对于通过调研得到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使其符合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技术发展潮流的要求。

(3)动态性:业务数据和模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系统应能够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的变化而调整,且应该留有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外部系统互通的接口,成为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4)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业务模型的构建必须以用户的基本需求为导向,有实用价值和适用性。

2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本研究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了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结果应用、模型库管理及系统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详解

3.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功能是绩效管理系统的起点,该模块可以反映卫生管理部门当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引导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相关政策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该模块包括绩效计划类型、计划录入、计划调整、计划查询及计划分析五个模块,按照考核周期的不同分为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及重点计划。

3.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功能是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用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分,应具有数据审核、自动评分及绩效查询等功能。

(1)数据审核:系统会对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自动审核,审核规则包括记录完整性、记录重复性、数据类型、数据项阈值及数据逻辑等方面的校验;

(2)自动评分:系统可以通过输入的调查信息或从其他业务系统接口自动获取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考核指标体系,计算出被评价单位的综合得分,并显示出每个机构的最好和最差项目,并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和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双向转诊率及群众满意度等重点指标对同类机构进行排序;

(3)绩效查询:绩效查询可按时间、指标进行查询,可通过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同时系统也提供自定义查询方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3.3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功能用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出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督促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该部分包括绩效标准评分、绩效预警及统计分析。

(1)绩效标准评分功能采集和存储了一定范围内的绩效数据,可以计算、分析该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绩效基准,为制定绩效管理标准提供循证支持;

(2)统计分析功能主要包括排序汇总、历史数据纵向比较、机构之间横向比较、指标偏离分析及报表生成等;

(3)绩效预警功能主要是根据绩效指标的各月完成值来计算各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按时间过半、目标过半的原则对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可用“红”“黄”“绿”灯进行直接表示,其中红灯表示指标未按期完成,黄灯用于警告管理人员已接近截止时间,绿灯表示指标已按期完成。

3.4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功能可以支持卫生管理部门和其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方便上级及时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结果反馈和交流互动两个子模块。

(1)结果反馈,包括月度、季度及年度考核结果,支持实时动态反馈方式,即各类考核结果生效后,自动反馈到相关机构;

(2)交流互动,便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基层的想法上传给上级管理机构,以实现有效沟通。

3.5结果应用

结果应用功能以业务数据、绩效得分及绩效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为基础,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最优分配和充分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结果应用功能具体包括经费测算、查询分析及图形显示。

(1)经费测算,可以提取机构的基本情况数据、绩效得分数据及业务数据等,借助经费测算模型得出经费拨付额度,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查询分析,上级部门及机构管理者能够通过该模块来查询机构基本情况、人员基本情况、工作量及服务质量等的一系列考核指标。

3.6模型库管理

3.6.1考核方案知识库

考核方案知识库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指标管理、体系管理、方案测算及体系生成。

(1)指标管理,主要实现指标维护功能,包括对考核方案知识库里的指标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及查询等操作;

(2)体系管理,主要是针对指标体系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及查询等操作,其中增加指标体系包括指标抽取、指标权重计算和方法集的构建三个步骤;

(3)方案测算,通过导入历史数据计算出不同地区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同一地区的绩效得分,测试方案的代表性和区分度;

(4)体系生成,指标库提供核心指标、备选指标及扩展指标,适应具体考核方案的变化,每次绩效考核的考核指标、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都可灵活定义,即通过项目改变、权重系数改变等方法,以考核方案库中事先设定的指标体系为模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组合成多种新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调查表。

3.6.2评分基准库

目前,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的得分是按经验进行设置的,缺乏数据的支撑,因此设计评分基准库的主要目的是为绩效考核树立一个标杆。绩效考核评分基准库包括历史数据库和预测模型。

(1)历史数据库,历年的相关数据资料是制定评分标准的依据,将其存放在历史数据库中,以供分析利用。数据的存放应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区分维度,根据不同指标维度的特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各个维度的数据结构应保持统一,能够实现分类检索且容易访问。数据库应保持持续更新,为评分基准的制定提供最新的依据。

(2)预测模型,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建立评分标准。通过创建计算程序,从数据库中抽取出各个指标的历史数据,运用适当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指标评分的基准,同时可对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给予可视化展示,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3.6.3经费测算模型库

经费测算模型库的主要目的是结合绩效考核结果,预测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为卫生行政部门向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拨付经费提供支持。经费测算模型库主要划分为三部分,即公共参数设置、经费拨付测算及统计分析。

(1)公共参数设置,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录入统一的参数,主要包括年度拟拨付总额,机构管理、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的比例系数、难度系数、质量系数,标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等。

(2)经费拨付测算,根据选取的测算模型及计算方法测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情况。

(3)统计分析,查询历史经费测算指标和数据,并以图形方式与历史经费测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7系统管理

3.7.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可以支持在线数据采集、本地数据上传及软件接口数据导入三种数据获取方式,对其他非在线数据可通过系统界面进行人工录入或通过其他软件导入。数据可分为基本数据和绩效数据,其中基本数据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属性数据,如服务区面积、服务人口数、年龄结构及固定资产等;绩效数据指能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业绩的数据,包括公共卫生数据和基本医疗服务数据。

3.7.2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权限管理、角色管理和组管理3个子模块。

(1)权限管理,对不同用户设置系统资源(功能菜单项、按钮及输入控件等)的使用或访问权限。用户可以拥有一定范围的权限,分为领导用户、专家用户、工作人员用户等。

(2)角色管理,对拥有相似权限的用户进行分类管理,定义角色的概念,如系统管理员、超级管理员、用户及访客等角色。

(3)组管理,为更好地管理用户,对用户进行分组归类,实行多级指标配置,分级用户授权。如一级指标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机构管理;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分项指标;三级指标是绩效考核的操作指标。系统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实行分级授权,专家用户可对一、二、三级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操作,而工作人员只能对三级指标进行修改操作。

篇4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然而,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也不完善,所以需要我们多方力量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步。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城市社区的服务范围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参与,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为社区居民提供从身体到心灵的预防保健内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具有连续性特点,从新生儿到老年,持续为居民服务。

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是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保健知识,使人们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确保了居民的基础健康问题,有助于调整医疗服务结构,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了城乡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对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一定的作用。

2、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助于提供人们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了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当居民去医院的时候,不仅仅关注的是身体上的病痛治疗,更在意的是以后的预防治疗,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3、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

据可靠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病症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可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如果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更加完善,那么人们更多的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治疗地,就会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有利于大医院研究疑难杂症,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对社区卫生服务观念认识不足

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人不重视,包括政府本身在内,不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因循守旧,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只注重治疗服务,只一味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

2、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短缺,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造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差,设备简陋,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要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却缺少正常的资金来源和经费补偿机制,影响了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更是达不到医保定点单位的要求。

3、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不足

城乡缺乏专业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大多数服务人员学历较低,难以承担复杂的卫生服务内容;城乡缺少全科的医学人才,也没有培训人才的能力;人员流动过大,没有稳定性,大多数人不愿留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追求更高待遇的服务地点。

4、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双向转诊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所当然的还有很多不足。双向转诊只能往上不能往下,转去大医院的多,转向社区的少。只重形式不重实质,没有确定的制度,也没有标准的转诊制度。很多人只知道向大医院转去,却不知道简单的病可以转回社区,能转也不会转。

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对策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政府要加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居民熟悉这项服务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促进这项服务的普遍性开展。培养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使人们感受到预防、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持续性的服务的好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服务开展初期,应主动为人民服务,使人民积极参与到这项服务活动中。政府也要鼓励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服务补助资金,用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活动,扩大政府预算,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2],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同时,要调整经费分布结构,把大医院的经费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合理分配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要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就要控制人员总量,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对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将培训结果与未来待遇挂钩,加大服务人员的学习动力,大力引进专业的服务人员。完善资金分配制度,人事安排制度,有助于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避免人才的流失。还有,也可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把居民的评价作为考核人员的一部分内容。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考核的唯一标准,服务态度也很重要。

4、加快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为了更好的让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连接在一起为人民服务,需要加快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实现双向转诊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和政府要确立确切的转诊制度,有一套完整又标准的转诊秩序。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理想目标。

五、结束语

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3],它产生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因为这些问题影响了城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心和期待,也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不过,我们应该相信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也大力投资医疗卫生事业,从而渐渐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进一步的为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5

1.1英国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2,3] 政府严格监控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医疗系统。从各行各业的专家库中,议会每年抽调一小部分人员组成考核评估组,召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工、患者、患者家属、周边临近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召开座谈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舒适度、医院员工的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具体周详的调查。

1.2加拿大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4-6] 加拿大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是紧密相连的。初级卫生保健分为以下2种方式:①以社区为中心的保健服务,主要指为特定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以结合性和非结合性社区模式著长;②以专科形式开展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特指专业医疗服务,分为专业合同和专业协作模式。

1.3美国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7] 在美国,主要应用临床评价和经济评价两种模型进行绩效评估。前者是通过观察医生提供的服务过程和结果,分析医生的服务模式。后者是分析医生服务的经济活动。现在,美国的科研团队已经开发了许多复杂的工具,并用这些工具来量化医生绩效。

1.4澳大利亚全科医学绩效评价[8,9] 澳大利亚的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评估,包括健康状况和结果、健康影响因素、卫生系统绩效3级19因子。这些级别是不分层的,而是充分反映卫生服务绩效多因素的影响。卫生系统绩效包括结果有效性、设计合理性、范围可及性、响应能力、安全管理和可持续性等几方面。

2 国内社区卫生绩效评价进展研究

2.1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梁万年等[10]采用"投入-服务-效益"的模式,对"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其设计的指标体系包括投入情况、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服务内容和特征情况、服务的利用及满意度、服务的效果和效益情况、服务的费用等方面的指标,其对权重的设定采用的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11]。

胡晓玲、朱新侠及陈丽云等发表的文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初步应用》,最先采用了现场调查的方法,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定量剖析,建立了一套非常科学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采集了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其设立的指标体系对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比较适用。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概述》文章中,周俊安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就诊费用、公平性、反应性以及满意度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它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绩效评价理论,回顾了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史,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取证所得[12]。

郭清等人[13]采用"投入-服务-效益"模式,并通过对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实证研究,并在《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研究》一文中初步确定了三大类十五项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标体系[14]。

鲍勇将社区卫生服务绩效指标分为综合指标(包括硬件建设、服务质量评价);业务指标(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被动评价指标(包括居民满意度、卫生服务行业行风评议、其他)。在权重设置上采用专家直观判定法,利用在政府年度绩效考评中常用的千分制考评法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进行有效评价[15]。

2.2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筛选方法[16] 文献研究法:查阅现有的有关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的资料,收集本单位历年相关的所有指标,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考核指标体系备选库。

系统分析法:从整体出发,将与评价有关的诸指标按系统(或属性、类别)划分,通过座谈的方法或填写调查表的方法获得个指标的评分结果,据此确定其主次,再从各系统挑选主要的指标作为考核指标。

专家讨论法:它是建立在指标库的基础上,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组织专家拟定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备选指标。

现场调查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考核指标体系中从日常报表中无法收集的资料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居民开展调查,收集资料,核实指标。在调查时注意指标的可及性。

专家评判法:主要是Delphi法。其核心是通过2~3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并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寄给每位专家,供专家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从而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较为可靠的结论。一般参加的专家以10~15人为宜,他们均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情者,这是因为预测精度与参加咨询的专家呈函数关系,随着专家数增加,预测精度提高。但是,超过15人后,进一步增加专家人数对预测精度影响不大[17]。

数理统计法:是将现场采集到的指标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理统计处理,筛选出合格的指标,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模糊定权法、嫡权法、相关系数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评价指标筛选中,较多的采用系统分析法、专家讨论和评判法,较少采用客观评价法。

2.3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是德尔菲法(Delphi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专家们按其重要程度,依照经验主观确定系数,最后得到一个趋向一致性,且比较可靠的方案[18]。Brown.B提出选择专家是德尔菲法(Delphi法)预测成败的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评价各位专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指标权重估计的相对合理性和一致性,常常利用专家擅长系数和意见一致性系数等指标。擅长系数指的是某一评估专家对所提问题作出正确应答概率,通常擅长系数q不应低于0.80。专家意见一致性系数是反映所有专家对全部指标权重评估的一致程度的指标。一致性系数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于1,表示所有专家对全部评价指标评分的协调程度越好,说明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估计越为稳定可靠。

国内外经验表明,德尔菲法(Delphi法)能够充分利用各专家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是解决非结构性问题的有效手段[19]。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梁万年[20,21]等专家学者采用了德尔菲法(Delphi法)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一共126项指标,其中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32项目,三级指标89项,并将126项指标编制成调查表进行现场预试验,并函询确立计算指标权重,同时采用克朗巴赫a系数和主成分因素分析法评价了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效果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温亚彬[22]等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张家口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对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任晓晖[23]等四川省12个城市CHS中心的综合评价的应用采用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3 总结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国外绩效考评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成熟,其理念、宗旨、方法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由政府主导,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对员工的绩效考评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但随着国家卫生资源投入的逐步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指标的筛选与方法的探索力度进一步强化,这些都是绩效考评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 12号).

[2]Martinc Misener R, McNab J, Sketris IS, et al. Collaborative practice in health systems change: The Nova Scotia experience with the Strengthening Primary Care Initiative[J]. Can J Nurs Leadership,2004,17(2): 33-45.

[3]Diane EW, Anne-marie B, Robert JR. A results-based logic model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Laying an evidence -based foundation to guid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R]. College of health disciplines,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04.

[4]PauL A, Lamarche. Marie -dominique beaulieu, raynald pineault. choice for change[R]. The restructuring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 in Canada, 2004.

[5]Developing Ontario 's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corecard. Health care: New research, new priorities new directions [R]. January 2006.

[6]Primary care for children. Primary care in Ontario[R].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science, 2004.

[7]NICE clinical guideline 34.hypertentio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s in primary care[R].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2004.

[8]杨辉.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服务质量管理框架、措施及借鉴[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6(11),869-872.

[9]杨辉. 澳大利亚政府和专业组织在提高全科医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及借鉴[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06(11),875-877.

[10]梁万年,土虹,杨兴华.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 18 (8) : 460-462.

[11]栾兰.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估与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位论文,2009.

[12]程晓明.社区卫生服务在中国社会医疗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全科科学,2005(1):1-3.

[13]郭清,土小合,汪胜,等.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2,5 (10):802-803.

[14]程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8 .

[15]鲍勇.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9-39,102-137.

[16]陈博文、杨文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第2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13.

[17]孙振球.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8]卢祖沟,主编.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7-122.

[19]刘光富,陈晓莉.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风险评估[J].项目管理技术,2008, (1):23-26.

[20]李晓惠,陈旭嘉,陈建,等.加权秩和比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305-1306.

篇6

社区卫生服务是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已逐浙被广大居民所认识和接受。可是,社区卫生服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各个社区已经普及,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仍以配药为主,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对药学服务的需求,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必要性开展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有利于提高居民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性: 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有时还会造成身体上的损害,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药学服务可以引导公众合理、安全用药,提高自我保健、自我药疗的水平,减少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社区患者的经济负担。

( 2) 有利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 3) 有利于药品分类管理。

2 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学服务应中国知网论文该更加贴近于社区患者的需要,内容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 1) 做好处方调剂与药品管理:处方调剂是目前的工作重点,因此做为社区的药师要做到调配、核发药品的准确率,做到对处方的四查十对,确保调配的处方和发出的药品准确无误对社区患者主动给予用药指导,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面对面窗口式的药学服务。药品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师们的日常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房也应根据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要求管理。有计划的采购药品,保证社区居民药品供应,同时也防止药品积压; 建立健全进货验收制度,对配送的药品应做好进货验收记录。

( 2) 开展药品宣传,为居民提供用药咨询: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利条件,可以开展多内容的药品宣传。例如,为患有三高的社区居民提供三高药品的用药咨询; 为家有儿童的家长提供儿童用药的咨询等,通过对药品的宣传和为居民提供用药咨询来使社区民居在家门口享受到药学服务。

( 3)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同时为医,护提供药品信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师和护士们对药品的知识相对不如药师广泛,而他们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体,因此,药师应凭借自身的专业特长,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获取药物信息的主要来源。

( 4) 为广大社区患者建立药历: 药历是药学服务中产生的新事物,病历是对中国期刊病史的记录,药历则是对用药情况的记录。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师,可以为这些特殊社区患者设计一份药历,并通过工作中对他们用药的了解逐步建立药历。

( 5) 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药学服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3 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 1) 药师执业能力有限: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师大多是从医师( 也有可能是乡村赤脚医生) 、护士转换而来,其执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利条件对社区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

( 2) 社区卫生服务站药房设施不够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房面积中国知网小,布局不合理,从而造成药品摆放不规范,容易发生调配差错。药柜没有遮光设施,造成阳光直射,无法保障药品的质量。

篇7

    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就是卫生事业发展最直接于人民的能力,成为国家对卫生高度重视的集聚点。各级政府都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各地政府的职能体现。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拉动的作用。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成就十分显著,但服务能力的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公共卫生的压力仍然存在。这更显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形势良好,有样板,有示范,又是今年市综合改革试点区。但结合实际,有城区有农村,有居民有农民,更有认识上的不足和服务能力的差异。尤其是对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发挥的落脚点在何处的问题,有的中心主任仍显模糊。为此,加强服务团队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大力气,转变理念,提高内涵,至关重要。但营造必要的政策环境和氛围依然不可缺少。我认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全科服务团队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转变理念,统一思想

    对政府而言,要加大投入,更要明白投入的目的;要从转变机制入手激活卫生服务的能力,把政府着力点从基本医疗功能逐步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要从政府补偿机制转向投入机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要从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转向贴近百姓居住的服务站点的布局和建设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做好基本医疗更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要从转变服务模式入手,调动医务人员服务于社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积极性,要把服务着力点从服务中心的建设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建设上,要从“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做好“六位一体”的重心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居民群众而言,通过“户籍医生”转变小病到大医院的观念,要把看病的主动性转向接受慢性病管理的积极性,要提高维护公共卫生的自觉性和参与率。

    二、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功能定位

    “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是综合的。医务人员的组成是因社区需求而组成的。只有发挥团队精神才能真正起到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因此,对团队而言,服务人力要与服务区域相匹配,服务地点要以站为落脚点与家庭相结合。服务功能要以基本服务为抓手,逐步拓展服务项目,强化健康促进、规范慢性病管理,有效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对队员而言,要明确责任区,以健康档案的建立为基础开展服务,以健康档案为依据做好服务,要在服务中体现自身价值,在服务中赢得地位。

    三、进一步完善团队绩效评估机制,促进分配制度的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是公共卫生网络的网底和基本医疗的最小单元。因此,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在团队。服务中心是团队的核心,也是组织者。完善的运营机制决定了团队的功能发挥,良好的分配制度就能够保护团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热情。在政府投人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和分配制度就显得更为重要。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中心和团队的分级考核制度,其次把“六位一体”的服务任务进行量化并落实到队员。这样就形成了队员对团队负责,团队对中心负责的压力传递机制和责任机制。最后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决定个人绩效的收人。此外,还可为队员创造学习、进修、考察等机会,激励他们的服务热情。总之,通过分配形成服务越好、服务越多,得到的就越多的激励机制,对下沉社区的服务人员的倾斜机制,对综合服务进行严格考核的质量保证机制。

    四、进一步拓展团队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篇8

首先感谢医院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一是拥护,二是支持,三是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来,接受大家的评判。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医务科科长,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敬业、务实的态度,打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善于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诚实做人,踏实办事。

第二、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常学习、勤看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先后完成上海职工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四年制大专学习;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年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习;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临床医疗三年制专升本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扩展。工作以来,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其中发表在《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的2篇论文分别获中华医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宝山区医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三、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1982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对医院和临床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20*年,我担任社区卫生科科长,负责家床、社区卫生服务站及预防保健的几项工作,其中预防保健工作连续三年在宝山区名列前茅;20*年7月任医务科科长至今,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部门的业务工作,熟悉了本部门的职责任务和规范,具备了本部门工作的素质和要求,掌握了搞好本部门方法和策略,同时对全面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院部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多年的医疗及管理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内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如果竟聘成功,在院部的领导下,我将努力做到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二个转变”、抓好“三项工作”具体地讲:

一、坚持“一个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近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患者不仅关注医院的医疗质量,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医院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上,贯穿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之中,贯穿于医院各项活动的全过程。把方便病人、有利于病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实现“二个转变”

一是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你是我的病人向我是你的保健医生”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正确认识现代医患关系,它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心化的关心。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待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以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要抓紧"三基三严"训练,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认真落实质量检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质量检查与考核评价相结合。重点抓全面质量管理(TQM)、PDCA循环的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等,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把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抓好全科团队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我将做到“四个进一步”:进一步配合院部完善科室设置,理顺工作程序;进一步要求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进一步开展以团队、户籍制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全方位开展“零距离”贴身式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全科团队服务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篇9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关系到民众身体健康,是社会安定的民心工程。姜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鄞州区慢病社区综合防治(Ⅲ级)试点单位,在区疾控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慢病报告率达85以上,建档率l00%,随访管理率达8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现介绍如下。

1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争取政府支持

为科学、规范地指导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姜山镇慢病社区综合防治规划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对患者的早期发现、随访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控制其病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和筛选;对普通人群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降低人群中慢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慢病患病率和死亡率,达到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总体目标。

我们在做好规划和资金预算后向镇政府进行专题汇报,资金投入和部门协调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搭建工作平台。健全管理组织

2.1建立管理队伍我们成立了“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管理队伍。

2.2建立3级管理构架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将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服务模式中,建立起3级管理架构:

2.2.1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利用已建成的、运行比较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资源,即各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4大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半年管理统计,报告率85以上,建档率100,随访管理率8O以上,说明工作行之有效。原因:①通过近几年的规范化村卫生室改造和室改站工作,硬件条件大为改善,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现有从业人员都通过了全科培训和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培训,部分已取得了助理执业医师资格,有的正在参加大专、本科等成人教育。②乡村医生基本上都居住当地,情况熟悉,利于工作的开展。

2.2.2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利用已建立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对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评估,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同时由社区责任医生负责,通过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将慢病随访信息输入电脑,通过信息化管理。

2.2.3医院由医院慢病责任医生负责管理全镇的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对社区责任医生和乡村医生进行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业务培训。

3开展本底调查,多渠道发现患者

3.1本底调查通过调查摸底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完成了各村基本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包括:地形地貌、人口、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慢病基本情况,通过对主要卫生问题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确定慢病防治的重点人群、策略措施,评估疾病经济负担和防治影响因素等。

3.2多种渠道发现患者

3.2.1通过农保体检发现这是发现患者的主渠道。高血压、冠心病和恶性肿瘤基本上可在此渠道发现。不足之处是农保体检项目没有血糖检测,导致糖尿病检出率较低,基本上是靠医生询问获得信息。建议适当改进农保体检项目。

3.2.2通过门诊就诊发现要求门诊医生对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免费测量血压,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测空腹或餐后2h血糖。

篇10

1 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工作定位

方松辖区地域广,为了确保“十五分钟就医圈”,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1个中心、5个卫生站、19个健康咨询点和32个健康管理小组融为一体,构建成方松立体化的健康管理网络,进一步引导居民就诊“下沉”社区。

中心全科医疗区域开设健康走廊,用物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居民“知信行”的健康理念。全科诊室都为独立的单人诊间,同时扩大了候诊区域,设置了排队叫号和一站式收费系统,免疫规划和儿保门诊均设置在底楼的独立区域内。

中心开设了康复医学科,添置了电脑牵引床、中药熏蒸床、低周波治疗仪等一系列中医理疗和康复设备。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脑中风和其他残疾人群进行躯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及训练,并为脑卒中患者的双向转诊提供了技术支撑,转诊流程更加优化。

为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2012年中心又增设了口腔科,拥有数字化全景机、牙片机等先进的诊疗设备,为辖区内21所学校的学生和社区居民的牙病防治提供了保障。

利用全区统一的健康信息平台,在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高血压、糖尿病门诊建卡、随访等方面形成了社区与二级医疗机构的协同机制,提高了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率,减少了上门随访、避免了重复随访,提高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率。2012年至今中心通过信息平台新转入并实施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有1 773多名,纳入管理的糖尿病增加了221名。

依托全区统一的医学影像诊断系统、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肿瘤诊治中心完善的服务流程,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2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松江区于2005年9月被市政府确定为三医联动改革试点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切入点,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围绕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确保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提倡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并把健康促进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家庭与个人。在社区利用东方讲坛举办大型的健康讲座,每季度在各个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管理小组活动;在家庭,社区医生与居民家庭实行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免费赠送2 000份《上海中医药报》。

加强队伍建设,致力于自主培养。按照“松江区卫生人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方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如参加卫生局统一组织的导师制培养,全科医生一对一由区中心医院主任带教,中医实行师带徒式培养。全科医生通过全国全科中级职称考试的比例达到了80%,其中4名全科医生被命名为松江区首席社区医生,2名全科医生还享受区政府的卫生津贴。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学科建设水平。近3年来方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上海市科协课题《加强中医“治未病”在方松社区的推广与应用研究》、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电针结合自编健腰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松江区卫生局课题《癌症患者居家临终关怀的相关性研究》的任务。2011年医护人员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了 7 篇课题相关论文。

打造品牌,形成特色。中心注重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把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的特色工作来做。中医科扩建成了200平米古朴典雅、体现中医传统文化的中医堂,展现了“精、气、神”的中医整体观。中心在注重宣传的同时更加注重传承,聘请了三级医院专家来中医科进行指导,中医师在专家的带教下业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展了12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中心每年中医门诊量增长在16%左右,让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每年的“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和“膏方节”更是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

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根据就近、自愿的原则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的团队长和全科医生与居民实行签约服务,建立固定的服务关系,形成朋友式的医患关系,引导居民首诊在社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预约率和利用率。通过预约,有序安排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疾病筛查、进行老年人管理和慢性病患者随访等一站式服务。同时,招募志愿者引导居民到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签约和预约就诊。

3 严格质量控制,提高服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