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4: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优质护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优质护理论文

篇1

1.2科学制作体检单体检前团检单位将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我院体检中心的邮箱。不但保证了体检人员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便利我们落实工作中的查对制度;体检导引单的制作需由两名以上护士查对,方能发放到体检人员手中。

1.3积极做好体检前宣教团检前3d,派专业素质过硬的护士去查体单位做体检前宣教工作,内容包括我院地理位置、体检项目及意义、体检前生活及饮食上的注意事项等等,以确保查体结果科学有效。每天下午培训导医护士,落实第2天体检的单位、人数、体检项目等内容,每人发放一张导医路线图,掌握体检流程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如有VIP客户,指定专门的VIP护士提供“一对一”陪检服务。

2体检中的关键环节

2.1合理设置温馨指示牌为了加深体检人员对各科室的分布、体检流程和注意事项的了解,我们在体检大厅醒目位置和拐角处设置指示牌,以LED屏幕的形式滚动播放,体检人员也可以在导医护士的指导下通过触摸显示屏了解到这些信息。

2.2科学处理“瓶颈”环节对于采血、彩超等空腹项目的体检高峰时段强化管理增设导医护士,及时引导并合理分流,完成空腹项目及时提供免费早餐,以免发生低血糖、晕厥等现象。遇行动不便的体检者,或是无人陪伴的老人,主动提供轮椅服务并指派一名护士全程陪同并优先安排检查。

2.3认真做好体检中宣教导医护士或VIP护士在导诊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健康知识和相关体检项目的宣教,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体检者较检项目的宣教,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体检者较愉悦接受宣教的内容,能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检查。使用规范语言,向客户传递准确的信息,在体检过程中多次对体检人员宣教,对有特殊要求的检查提前向体检人员说明,避免因沟通不利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4]。

3体检后的延伸服务

3.1建立体检人员健康档案利用体检软件为体检人员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历年体检结果,便于体检人员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也便于次年体检时在体检项目的选择上能更加的个性化和合理化。团检单位,除了个人体检档案,还附加一份团体健康综合报告,以便单位全面掌握员工健康状况。

3.2设立乙肝疫苗注射联系卡需要注射乙肝疫苗的体检人员,注射完第1针后,发放乙肝疫苗注射卡并登记联系方式,下次注射护士会提前3d通知本人。卡片背面印有注射疫苗后的正常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

3.3严格体检报告管理制度报告打印室选派责任心强的2名护士负责,按照规定3~5个工作日将体检报告打印出来,确保准确、无误并分类加锁放置。团检报告单个装订由单位统一领取;个检报告凭有效证件领取;不接受电话咨询结果,保护个人隐私。对于需要邮寄报告的单位或个人,护士建立邮寄登记本并选择有信誉的快递公司,尽快将体检报告寄出。

4结果

我院体检中心在实际护理服务工作上提出“极致化护理服务”理念以来,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和体检人员满意度于2010—2012年均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

篇2

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60例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治疗方式,作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50例未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将采用和未采用的优质护理服务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优质护理实施方法

1.2.1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教育

转变护理服务基本理念,根据卫生厅下达文件要求:院方管理部门及护理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要求,加强领会文件主要精神,动员全院人员积极参加,要求护理人员要自我批评、自我认知、自我鼓励,统一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共同组成良好的护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医护人员要积极克服传统观念,在服务过程中不仅有深度和广度,还要调动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服务理念不断的转变,提供优质的服务。

1.2.2加强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

良好的护患关系及交流护理是获得满意效果的基础。患者在ICU住院期间,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是医护人员共同目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沟通,用心交流,用心沟通,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理解医务人员工作。

1.2.3护理模式不断改进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感受到ICU护理人员对患者专业的护理。若使患者家属认可就需在探视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接待每一位家属态度要积极,并且及时告知ICU病房探视管理制度。院方考虑由于ICU患者家属不能时刻陪在亲人身边,又关心亲人身体情况的心理,科室将改变传统治疗护理的模式,理想的治疗护理时间安排在16∶00之前或17∶00之后。亲朋好友探视时,需要护士陪在患者家属身旁,并且要主动告知家属,患者当日情况及当日为患者进行的基本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病房内整洁以及患者舒适干净的情况,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认可。

1.3观察指标

院方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需要分别对患者家属、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发放满意情况调查表,从而能够了解患者家属、主治医师、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对护理的投诉观察组为0,与对照组26.5%相比显有成效,通过落实工作,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优质护理的明显优势。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发放100份调查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为97.5%,经过对比,其结果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

3讨论

在护理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耐心、细心,使患者的舒适感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不断加强,规避患者的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做好探视管理以及入科宣教工作,通过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细致观察,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与支持。护理终末质量的主要指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医护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及合理排班,人员利用率得以提升,护理文件书写尽量简化,从而增加医护人员的时间,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经过宣传以及实施人性化耐心沟通,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使护患关系和谐,在治疗护理中患者能更积极的配合。

篇3

1.2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有跌倒风险患者的跌倒例数、压疮高危患者发作例数、腹部术后置尿管例数、意外拔管例数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果方面,对照组患者出现跌倒9例,压疮13例,腹部术后导尿8例,意外拔管11例,护理满意度为67.33%,研究组患者出现跌倒1例,压疮2例,腹部术后导尿1例,意外拔管3例,护理满意度为98.67%,研究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篇4

Ⅰ期(T1N1M0,T2bN0M0)40例,Ⅱ期(T1N2M0,T2a/bN1M0,T3N0M0)10例,Ⅲ期(T2a/b-T3N2M0,T3N1M0,T4N0M0)8例,Ⅳ期(T4N1-3M0,T1-3N3M0)4例;观察组病例选择:2011年1—7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41~78岁,术后置胃管者(非全胃切除)31例,置管时间4~7d,术后置鼻肠管者(全胃切除)29例,置管时间8~13d,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7~9d。所选的研究对象中:Ⅰ期(T1N1M0,T2bN0M0)40例,Ⅱ期(T1N2M0,T2a/bN1M0,T3N0M0)8例,Ⅲ期(T2a/b-T3N2M0,T3N1M0,T4N0M0)10例,Ⅳ期(T4N1-3M0,T1-3N3M0)2例。两组患者均经过常规的术前检查,排除心脑肾及血液系统方面的手术禁忌,均接受胃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胃癌分期方面均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即全科护士均进行优质护理和专科疾病知识培训,每位责任护士负责6~8位患者,实行APN弹性排班,由责任护士对新入院的胃癌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再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根据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护理计划,分管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计划逐步完成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我们根据本学科专业的需要,将本专业的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地分为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饮食护理、早期活动护理、皮肤护理等六个方面,认真加以实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同室病友、住院环境及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表达内心的感受;详细解答其所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需求,消除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向患者讲解疾病、手术、预后等相关知识;同时邀请恢复较好的同种手术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的经验及康复情况,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保持卧位舒适,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正确使用镇痛泵,随时告之疾病的转归情况,以减轻焦虑感。

1.2.2呼吸道护理,术前告知患者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嘱其注意口腔卫生,戒烟酒,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术后每2h协助更换、叩背,雾化吸入每天2次,指导正确咳嗽排痰,做好口腔护理,并观察患者呼吸的型态、频率及SPO2等动态变化和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1.2.3管道护理,讲解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意义;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尤其是胃管和营养管,我科采用长约90cm,宽约0.5cm的扁形弹力带,沿两侧耳廓上方饶头一周打结固定,并做好胃管和营养管长度的标记和管道标识,加强看护,防止患者因术后躁动和不适而自行拔管;在置管期间,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并抽取2mL的无菌石蜡油沿胃管管周注入Bid,以减轻咽喉部不适感;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4饮食护理,胃癌患者术后易出现营养不良,如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胃癌根治患者术前均常规放置胃管和复尔凯鼻肠管,手术中将鼻肠管置于吻合口远端20~25cm处。术后20h开始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即管饲自制的匀浆膳食,如米汤、鱼、肉汤、牛奶、营养米粉、蛋白粉、果汁等,温度为38℃。术后第1天总量为500mL,每次80~100mL,每4h1次;术后第2天总量为1000mL,每次100~150mL,每2h1次;术后第3天总量为1500~2000mL,每次150~200mL,每1h1次。营养不足部分由静脉补充。术后1周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软食等,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1.2.5早期活动,责任护士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取半卧位,每2h翻身活动;术后1d,协助患者坐在床边;术后2d,鼓励其下床或在床旁移动;术后3d,扶持患者在室内行走5~10min;以后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1.2.6皮肤护理,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的皮肤准备,更换清洁的衣被,及时擦拭汗液;术后建立翻身卡,协助患者翻身及按摩身体长期受压部位;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按时换药。

1.3观察指标

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坠积性肺炎、切口感染、压疮的发生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统计学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2010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向卫生系统提出了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的要求,并要求各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作为基层医院,我们也积极响应号召,以实现文件提出的中心目标: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服务。我科(肿瘤外科)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落实为以下6方面:(1)心理护理;(2)呼吸道护理;(3)管道护理;(4)饮食护理;(5)早期活动;(6)皮肤护理。研究表明,护患比例与患者的安全和疾病的转归有着相关性,2011年1月我科进行APN弹性排班,由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低年资护士担当辅助护士,每位责任护士负责6~8位患者,加强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呼吸道、管道、饮食、活动及皮肤等方面的护理,使其顺利渡过手术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了患者安全。两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无坠积性肺炎、压疮发生;对照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2.90%、观察组为1.67%,均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及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应用1周后痊愈;对照组切口感染为14.52%、观察组为3.67%,加强换药,切口很快愈合。

篇5

选取2010年5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分诊就诊并且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40例以及同时期门诊分诊就诊但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即接受优质护理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3.5±25.3)岁,按照就诊门诊分类包括急诊15例、大内科15例,大外科10例。对照组即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在(54.1±24.9)岁,按照就诊门诊分类包括就诊14例、大内科15例,大外科11例。经过均衡性检验,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就诊门诊分类等方面均衡可比(P>0.05)。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t=0.298,P>0.05);两组患者性别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X2=0.882,P>0.05);两组患者就诊门诊分类经秩和检验,差异不显著(X2=0.221,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诊过程中由护理人员进行相应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即患者问,护理人员答的常规工作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针对患者所就诊门诊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环境护理工作等。

(1)导医。

随着医学发展,医院分门别类的专门科室越来越多,很多患者进入医院会犯迷糊,不清楚自己应该挂什么科室,也不知道所需挂的科室正确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专门护理人员的帮助。在门诊大厅设立专门的导医服务窗口,就是在当患者进入门诊大厅后,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患者正确的引导和指示,帮助患者尽快就医。

(2)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所就诊科室进行相应心理护理,门诊就诊通常时间较短,而患者对于疾病认识不够或者讳疾忌医心态作祟,往往会出现对自己病情避而不谈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述的状况,此时需要专门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主要帮助患者,回答患者所提出问题,语气要轻柔,态度要诚恳,以期帮助患者消除顾虑,积极心态面对诊疗医师。

(3)环境护理。

保持分诊台的清洁以及随时有人,当患者需要帮助不得不离开分诊台时,要确保分诊台有其他工作人员为后来的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在接诊处安排座椅以及相应报刊杂志,为等候就诊的患者提供舒适而又相对轻松的环境。

(4)健康教育。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特别是对于门诊患者而言,很多患者习惯于当疾病稍有好转即自行停药,没有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的习惯,对此,应成立相应护理团队,对于门诊分诊就诊后患者,在检查或者取药结束后叮嘱患者定时、定量服药,特别是对于一些年纪较大且文化水平较低患者,还要帮助患者弄清楚药物使用和方法和使用剂量,患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就诊结束后,安排专门经过训练的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以及就诊期间投诉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护理质量问卷和护理满意度问卷均由我院护理部自制,护理质量即参照年度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结果以百分制计算。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态度以及护理环境三个方面内容,每方面内容以百分制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数值表示,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所采用统计方法为X2检验,本次研究中的检验水准采取α=0.05(双侧)。

2.讨论

为方便患者就医,提高病人满意度,很多医院设立了门诊分诊护士。但是,很多医院的分诊门诊并未起到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大多数医院的门诊分诊台长期无人服务或者"一问三不知",难以真正起到门诊分诊的服务宗旨。为提高门诊分诊的护理工作质量,我院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引入到门诊分诊护理管理工作当中,以期能够真正做到为患者服务的中心内涵,明显改善医患关系。为探讨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我院在门诊分诊工作中加以优质护理管理措施,门诊分诊工作中的优质护理主要体现在导医模式、心理疏导、环境保持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经过多方努力,我院取得了较为满意结果,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就诊期间纠纷和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篇6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提升医护人员护理的水平:医院领导要积极培养医护人员优质护理的理念,务必将优质护理理念传达至每位医护人员,统一医护人员的护理观念;院方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优质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从而深化医护人员优质护理的意识。此外,还应建立健全优质护理责任轮班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上,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

(2)提供优质的病房环境:对于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及相关主治医生,进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护理人员还在病房和走廊上设置便民座椅、纸笔和电话等;并在楼梯和地滑的地方设置安全标语。对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应为其介绍病房内其他病友,并保持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定期更换床单,做好病房内的消毒工作。

(3)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基层医院患者多因无法耐受疾病而就诊,其心理的恐惧和害怕等情绪更甚,因此,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与患者多交流和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而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还可询问患者的生活,翻阅患者的病历,告知患者医院治疗该病的一些成功案例,进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给予疏导,同时,鼓励和安慰患者,使其能够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待或接受治疗。

(4)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多来自于农村,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理解的能力较差,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翻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和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温和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嘱患者及家属需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切勿私自增减用药的剂量。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要保持心态的平和,认真、详细的向患者说明,给予患者相应的尊重,进而增强护患关系。

1.2评定指标

护理后,采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具体评定的内容有:入院的介绍、服务的态度、操作的技能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实行百分制:分数高于84分为满意;分数在60~84分之间为一般,分数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x珋±s)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X2,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2.8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篇7

1.1.1疼痛评估频率入院2h内时给予疼痛的评估,(1)中度(≤5)以下疼痛患者2次/d,时间为14:00、6:00(与测体温同时),分别评估患者6:00~14:00、14:00~6:00期间的疼痛情况,记录在相应时间内。(2)中度(>5)以上疼痛患者3次/d,时间为14:00、22:00、6:00(与发热患者测体温同时),分别评估患者6:00~14:00、2:00~22:00、22:00~6:00期间的疼痛情况,记录在相应时间内《疼痛评估表》中。当患者镇痛不满意、主诉疼痛时,护士及时进行评估,报告医生,并记录入《疼痛评估表》中。对于评估疼痛评分≥4分的患者,护士将评估结果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处理措施。护士应在医生给予镇痛处理后每4小时对患者进行评估1次,直至疼痛评分3分。在治疗后及时进行追踪评估。评估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情况、文化背景等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的工具,通过患者的主诉主观评估和护理人员的客观评估对患者疼痛科学地做出评估。疼痛评估不仅应评估患者静息状态,还应综合评估深呼吸时、咳嗽时、下地行走时以及康复锻炼时的疼痛和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等。

1.1.2疼痛临床常用评估方法

1.1.2.1文字描述评分法该法醒目、便于理解,对文化程度低或不识字的人难于应用。

1.1.2.2数字评分法准确简明,但不能用于没有数字概念的患儿。

1.1.2.3口头评分法易理解,表达清楚、准确具体,但易于受文化程度、方言等因素影响。

1.1.2.4视觉模拟评分法简便易行,但精确度稍差。

1.1.2.5Wong—Baker面部表情评估法直观真实,没有文化背景的要求,常用于小儿及表达困难者,但需要观察者仔细辨识。

1.1.2.6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表情、下肢、活动、哭泣可安慰性评分法。多用于4岁或4岁以下幼儿、有先天性认知缺陷或老年人以及无法用其他评测方法的患者。

1.2疼痛处理目标患者疼痛评分≤3分,24h任意程度疼痛频率3次,24h内需要镇痛药物3次,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及焦虑情绪,术后患者尽早进行无痛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

1.3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费用和功能康复等方面设计表格进行评分,将评分总合进行比较,总分150分,分数为60分以下的为无效,分数在60~90分为有效。分数大于90分的为显效。(1)患者满意度:运用护理部使用的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双盲评分统计,95%以下不得分,95%以上记1分;(2)住院时间:根据患者达到康复出院的要求出院天数来进行评分统计。住院时间7~10d的记1分,10d以上的不得分;(3)住院费用:根据患者出院的总费用进行评分统计,出院总费用在3.5万元内的记1分。超过3.5万元的不得分;(4)功能康复:根据患者术后康复功能的情况进行评分统计。术后第1天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后无疼痛及伤肢不肿胀者,术后第3天在助步器协助下进行行走功能锻炼走30m后无疼痛,伤肢不肿胀者记1分。术后第1天,由于疼痛的原因,患者推迟了下床时间或肢体达不到功能锻炼的要求,从而发生肢体肿胀,以及由于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后,肢体疼痛,无法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致伤肢肢体肿胀发生其他并发症的不得分。(5)疼痛情况按疼痛估量表评估,手术第1~3天疼痛分值在1~3分记1分,4分以上不得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出院总费用、功能康复、疼痛评估等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篇8

本组选择我院2014年4月8日至7月8日择期手术210例。男性105例,女性105例,年龄22~78岁,平均(49±6)岁;全身麻醉80例,腰硬联合麻醉90例,局部麻醉强化25例,局部麻醉15例;普外科手术70例,妇科手术30例,产科手术25例,骨科手术50例,胸外科手术15例,整形外科手术2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即术前1d去病房查看病历,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询问病史、嘱患者术前清洁皮肤、禁食禁水、取下活动假牙和手饰以及注意事项。手术当日着医院发放的衣服进入手术室,再次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术前准备。患者进入手术间开放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医师施行麻醉,配合手术医师传递器械或进行巡回工作,手术结束送患者回病房。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首先要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术室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增加了大家优质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对患者更加细心和耐心,注重工作中的细节。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访视,医护人员在手术前1天下午到病房探访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准备。进行个性化护理,最好安排工作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善于利用沟通技巧的专业护士进行访视,仔细查阅病历资料,向主管医生及护士了解患者情况,进入病房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手术目的、流程、注意事项,引导患者形成正确认知,及时解疑答惑,保证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询问患者病史、既往用药史与过敏史,综合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尤其对恐惧悲观型的患者,采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了解患者某些方面特殊需求,协助解决,使其处于最佳心理和身体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紧张情绪,护理人员注意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神态,掌握动态心理变化情况,主动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尽可能地消除患者面对手术的恐惧感、紧张感与陌生感。认真落实三方核查。检查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调节室内温度,确保温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室温22~25℃,湿度40%~50%,心脏、颅脑手术室温要求偏低,应注意保暖。落实术前抗生素的使用,力求术前30min至2h内输完,手术超过3h追加1次。骨突部位敷压疮贴,防止压疮发生。术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及时遮挡身体,调整患者保持自然舒适状态。适当按摩非手术部位,避免出现水肿。若患者出现嘴唇干裂或者口渴情况,使用棉签蘸水湿润嘴唇。术中输液注意加热液体至合适温度,防止发生低体温。对清醒患者提出的要求在允许情况下尽量满足。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配合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及时处理各种危急状况或者突发状况。

1.2.3术后护理:

术后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及时擦拭干净患者皮肤并清洁口鼻腔分泌物,注意保暖,以卷轴法或利用滑板取代传统的搬移法将患者送至病房,以减轻由于震动对患者造成的不适与疼痛。将各种引流管理顺有序放置。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后,并告知家属注意事项,与病房护士交接签字方可离开。术后1~3d访视患者,密切监测各种体征,患者苏醒后指导其尽量卧床休息,加强营养,针对患者身体状况给予饮食指导。患者病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循序渐进进行,以患者身体耐受程度为标准。了解患者术中感受,听取患者意见与建议。建立患者档案,患者出院后及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康复情况,定期复诊。

1.3观察标准

通过自拟问卷调查,观察2组患者的焦虑状况,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患者入院后都将早日康复出院视为就医的最终目的。但由于病情的复杂或医疗水平的局限性,往往短期不一定有良好的效果,而且还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患者和家属往往会担心、失望、不安,尤其择期手术患者,当得知自己的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多半患者心理活动较为复杂,存在焦虑、烦燥等不良情绪。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焦虑状况差异很明显,提示优质护理能够有利于打消患者的担心与顾虑,使患者能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和恐惧心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而且优质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手术室护理过程,术前注意观察患者心态与病情,积极做好心理调节工作与术前准备,能够使整个护理工作更加井然有序。术中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与手术医师、麻醉师主动配合,协助医师调整患者,使其保持舒适状态,坚持无菌操作。术后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各种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与功能锻炼。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满意度,提升临床质量,与以往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此种护理模式有相对较大的实施空间,不仅加强术中护理,而且注重术前随访以及术后回访,3个阶段兼顾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篇9

我院儿科普通病区分为2个护理单元,共设63张床位,收治患儿年龄为生后1个月至14周岁,病种均为儿内科病种。共有护士长2名,护士2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18名;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9人;护士平均年龄32岁。床护比为1∶0.3~0.4,床位利用率年平均为98.3%以上。

1.2方法

1.2.1实行新颖有效的管理框架模式

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轮班护士—辅助护士四层立体管理框架模式。儿科1护理单元设33张床位,划分成3个责护组,每个责护组分管11张床位;儿科2护理单元设30张床,每个责护组分管10张床位。每3个责护组设1名护士长,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职称。每组责任护士1名,护师职称;轮班护士2名和辅助护士1名,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

1.2.2改变护士责任意识与护理理念

培训责任护士,转变护理理念。要求责任护士一定要改变以治疗、处置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把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患儿入院起,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语言通俗易懂,文明礼貌,绝不能出现冷、硬、推现象。强调细节护理与个案护理,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对于性格偏激或多疑的家属护士要有耐性,多解释、多关心,学会换位思考,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护,消除家长的不信任心理,尽最大努力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

1.2.3熟练护理技能与知识

加强全体护士专科及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三基知识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护士长提前安排每周护士要掌握的护理知识,同时安排责任护士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护士学习。每日晨会后护士长抽查护士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未掌握者及时整改直到掌握为止。儿科护理操作中小儿静脉穿刺最难也是最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操作,要求年轻护士要多向高年资护士学习穿刺技巧,穿刺时面对患儿恐惧、哭闹、家长焦虑等状况,护士要对家长进行心理安抚,对患儿操作动作轻柔,细心地呵护,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避免纠纷发生。

1.2.4增强督查力度

不断督促检查,护士长每日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指导护理要点,发现不足及时整改。科室每周1次护理查房及讲座,每月进行1次三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试。护理部每月进行1次质控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每季进行1次三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通过层层把关来提高护理质量。

1.2.5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改善病区环境,病房内挂粉色卡通窗帘,走廊墙壁悬挂儿童喜爱的各种动物壁画及为家长准备的育儿知识宣传栏。设立3个特色病房,备有电视机、饮水机,每个护理单元备有微波炉为患儿热奶热饭。为患儿的安全着想每个床都增设活动床挡,以防患儿坠床。同时在每个床头都悬挂有温馨提示。

2结果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三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调查达到95%以上,护理连续2年达到零投诉的满意效果。

3体会

3.1责任制护理推进了优质护理的开展

责任护士对每名自己所管辖患儿的全程护理,使患儿家属感到面对一个陌生环境,陌生人群有了依靠,有困难找责任护士,有疑问找责任护士;同时责任护士也利用为患儿治疗、处置、生活护理时与患儿及家属多沟通,讲解一些与患儿疾病有关的知识,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更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3.2重视细节,保障安全优质服务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不仅贴近了每个患儿家庭,更能从细微之处观察患儿的病情,及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给医生诊治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同时指导家属给患儿正确用药(口服药),教会家属如何避免呛奶,婴幼儿喂药技巧,确保患儿的安全、健康。

篇10

选择在该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08例,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9±3.3)岁。病程为:5d~1个月。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8个月~6.5岁,平均年龄为(3.8±3.1)岁;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9±3.4)岁;所有患者均需在儿科住院治疗,排除其他重大脏器及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及时安置患儿床位,观察患儿病症,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用药叮嘱及护理宣导。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实行方法如下:

1.2.1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

根据儿科病房的患者特点,结合患儿的心理及日常行为活动为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病区环境,如为患儿设立活动室,在活动室为患儿提供不同种类发散思维的儿童玩具,在病房的墙壁上为其粘贴上可爱的图画或者可爱的小动物图片,病房装饰的电视机为患儿播放喜爱的动画片等,病房的的窗帘与被褥要打破传统的白色以温馨的卡通温暖的花色为主,特别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服装更要打破传统的白色,以消除患儿的紧张与恐惧心理,适应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在病房设立快捷方便的传呼设置,以确保患者可以随时得到护理人员的帮助。在病区的走廊上设立信息栏,在走廊墙壁上贴有温馨提示、爱心语、祝福语等,不仅可以为其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更容易拉近患儿与家属的距离,减轻患儿的痛苦积极配合治疗。

1.2.2加强对患者家属健康宣导

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从入院、住院指导出院后均要进行健康指导。内容大致包括:患儿的合理饮食、用药指导及疾病防治等。在病房为其摆放各种关于健康教育的书籍资料,在病区走廊的墙壁上粘贴并摆放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及健康知识,配有图文画面活泼生动,从而有效吸引患儿及家属的注意力,每月要定时进行更新。根据儿童与家属的先有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宣导方式,可以对其进行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师范教育等,在进行健康宣导时,要注重互动性,对于讲解的重点要及时给予讲解与演示,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宣导加强记忆。同时,定期与患者家属举行交流活动,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为医院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建造信息交流平台,促建医院的进步。

1.2.3优化护理服务基本流程

对常规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改变护理工作功能制的护理模式,实行责任制,将其落实到整体的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例如,新入院患者接诊、检查、输液等流程进行对接,践行无缝隙的优质服务:热心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诚心帮助—温暖出院—爱心回访;一系列的护理模式。同时,将科内的护士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责任组长,1名副组长,2名主要责任护士与2名基础护士组成。其中,组长与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每个人均要负责护理一定数量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基本护理、病症观察、沟通、治疗、健康指导等,基础护士则承担床位分管的生活与基础护理,从而确保患者需要进行的各项护理落实到位。

1.2.4提高团队内部建设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团队内部建设,规范优化护理服务。医院定期对医护人员组织学习,学习医院的礼仪文化知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严格恪守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职业道德。由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坚决禁止护士“冷淡、推脱、顶撞、强硬、拖拉”等现象的发生。对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言语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均要按照宾馆式的礼仪服务,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微笑服务的同时还要做到“六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护理治疗有请声、医患合作有谢声、病房巡视有问声、工作不足有歉声。还要积极主动的关心患儿,与患儿多接触、夸奖、拥抱,与患儿家属多沟通,请家属多配合,从而创建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

1.2.5完善护理制度

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完善合理护理制度是确保优质护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制定护理管理制度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提供护理质量,同时还要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性,对患儿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流程、儿科护理标准等制度进行量化、细化,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依据。同时,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改变以前的奖金分配制度,按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且定期开展考核比赛,设立考核项目,加、减分项,奖励先进员工,督促后进员工,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1.2.6完善后勤部门的保障系统

对儿科后勤部门进行完善使其工作社会化。在科室内除了配备基础的护理设施以外,增加小方凳、桶、沐浴盆、婴儿推车、电吹风、微波炉等生活必须设施,以方便患儿各个环节使用。同时,患者陪检、领取医疗物品、送医疗标本等非护理类的工作都可以由相关部门完成,从而有效的保证护士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健康宣导的时间,有效提高护理效率。

1.3评定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于患儿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不急实名制,收集每个月的护理质量考核表,对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评分进行对比,将其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平均满意率=(很满意+满意)/总抽查数×100%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满意率为(87.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由于儿童自身机体功能尚未成熟,自身免疫力较差,一般病情变化较快,病情较为复杂,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如何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避免各种不必要因素的发生,提高患儿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已然成为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当今护理新模式,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者要以患者为核心,以爱护、尊重患者为原则,全面落实颁布政策顺应时代潮流,从而有效的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全面推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进步。本实验表明: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平均满意率为(87.03%);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平均满意率为(66.6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对于患儿实施优化护理要比实施常规护理更有助于患儿尽早康复,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升医院在医学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