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14: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班级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把成绩看得尤为重要,甚至看做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所以,在评价一个孩子时,教师往往先把学生成绩看作是基本的评价标准。只看成绩,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这是不公平的,成绩的看重,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片面性。因为教师对于成绩的重视,不可避免地采取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成绩的班级管理机制。这种管理制度是带有一定问题的,这是因为教师主观地单纯的短时间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而进行的。这样,班级管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会让教师忽视了教学上有序渐进的普遍规律,只看到成绩,只要求成绩的上升,从而导致其他教学问题的产生,影响学生的良性发展。
2、注重常规教学,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班级教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学的开放性,大部分课程是在教室里完成。有的教师按部就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注重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这就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的其他能力得不到开发,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这会限制学生的全面良性发展,造成学生学习不错,但在动手,为人处世,交流沟通等方面能力却比较欠缺。教书育人,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们知识,还要注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只是单单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完成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是单调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所学习到的只可能是有限的书本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完善的,是有所欠缺的。
3、权力过分集中,影响班级的管理
教师在班级里无上的权威性,证明了教师在班级控制力方面是很强的。但教师的权力过分集中,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首先,教师权力的集中会增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压力。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本身就很辛苦,在管理方面又是事无巨细,事事关心,会增加教师很大负担。其次,教师权力的集中,会造成班干部的管理权力下降。班干部是班级的表率,对班级具有榜样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如果教师权力过度集中,造成班干部的管理力下降,不但会影响班干部的积极性,也会让广大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管理下的无形压力。也许,教师的权力过于集中短期内对于班级的管理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良性班级管理的统筹。教师感觉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觉得是一件不错的事。但我们小学教师要注意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跟着学生,不可能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这就为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
二、小学教师的班级管理策略
1、奖罚分明的责任态度,并注重教育为主
有错必罚,鼓励表现良好的学生群体。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心理方面还显稚嫩,很大程度上分不清抽象事物的正确与错误方面。教师树立奖罚分明的制度,可以能有意识教育学生,什么方面是值得鼓励的,应该经常去做;什么方面是错误的,应当尽力去避免。从而在学生心理树立一杆标准尺,有利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当然,这里的奖罚可以是多方面的。奖,并不是仅限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其成绩的好坏,可以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师能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就会发现学生们进步,如同前面说的,不能的过度重视成绩,还应该有多样的评价标准。有时,一句善意的表扬,一个甜美的微笑,都能使学生获得鼓励。当学生犯错时,也不能重在罚,而是应当重在教育上。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也是罚的一种表现。
2、科学有效的德育指导,并提倡能力培养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性,使其道德思想方面具有极大塑造作用。德育教育,属于思想内的层次,可以教会学生们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这样可以在学生早早没有定性的时候,给其思想教育方面提供了良性的引导,让良好的德育思想在学生们的心里开花成长。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树立起孩子们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学生行为上的表现。当然,在以学习为重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知道,学习能力固然重要,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有助于其各种能力提高的活动。
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其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并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与写作来达到一种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为管理的根本,将管理的内容集中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处理上,并最终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质。所以要将这些理论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过去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学生主要是从成人的视角和权威标准作为出发点,并按照统一而标准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学生。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并逐渐让学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核心关系即是师生关系,要求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价值理念出发,平等、公平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相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即作为老师,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并向着学生。为了让老师行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老师应该立足于与学生相处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恰当的行动融入学生的发展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美丽的班级教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组成离不开一间间教室。同时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学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教室中每个学生个体即是生命,所以教室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承载生命个体的地方。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但也不乏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老师认为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认为只需要通过装扮教室环境即可。但事实上,真正建立“美丽”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这个教室成长学习的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印记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学校教育要对学生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识到自己成长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应构建一个“美丽”的教室,其美丽在于能够真正呈现出学生的美丽心灵,并让教室成为学生可以表达自我的美好空间和平台,并非只是通过满教室墙面的彩色图纸来让教室显得空洞而缺乏内涵,相反地,应该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2.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根本前提。而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其实质也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性关系即是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说的这种幸福即是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老师的实际班级管理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所需正是老师所给予的,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统一。这种“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调查情况,从而对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个准确而恰当的把握。而痛苦则是与幸福相反,学生的主观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师的相反,学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师的解决,同时老师给予的也不全是学生需要的。这种痛苦的背后归结于老师的失职,没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学生的需求,而是主观性地去把未必是学生的需求强加于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新课改的重点,作为中小学老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并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培养和塑造有素质、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作者:孙晓萍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双桥中学
二、如何让积极心理学进入到小学班级的管理中
(一)在课堂纪律管理上的应用
以往的班主任,在管理小学班级的时候,往往一味的使用禁止和处罚式的管理模式,最后甚至会请动家长,来让对学生进行二次处罚,这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学校、教室的恐惧和讨厌的情绪,这种情绪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加深,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小孩子第一次进入学校的时候,他们虽然已经是学生,但同时也还是孩子,他们的心性是不稳的,是多动的,还没有摆脱玩乐的习惯。在课堂上有的班主任可能会发现有纸飞机在飞来飞去,而呵斥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孩童的心理是很容易受伤的。在这一个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采取“先礼后兵”的方法,先夸奖他纸飞机叠的好,飞得远,然后老师和他一起参与到折叠出更好的纸飞机的过程中,最后在消除了两人之间的隔阂,取得对方信任时,再告诉他课堂上的纪律,玩纸飞机可以选在其他的时间。张强(化名),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有些倔强的学生,不喜欢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常常搞小动作,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他的老师通过先是了解他的喜好,然后在他犯错的时候,忍住心中的怒火,用柔和的语气和他谈心聊天,慢慢的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取得他的信任。在他的学习上,只要有了一丝的进步,这位老师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慢慢的引导他要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同学、努力学习等等。这位老师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终于令张强有了明显的改变和进步。
(二)因材施教
在众多学生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知识的速度都不相同,有的学生理解问题和知识可能和其他人有很大的出入。老师们可以采取从小事上的鼓励,来增加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的记忆力可能不是很好,在背诵课文和诗词的时候速度较慢,以往很多老师只会说一句“用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这会让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和对学习知识的恐惧心理,会让学生害怕学习新的知识。相反的,老师可以先赞扬他们已经记住的部分,赞扬他们学会了部分新的字词和语句,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尽管这些学生可能最后不会成为高材生,但因为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不会放弃自己,始终会学到有用的知识。
(三)给学生们积极表达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用过很多方法来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每一堂课,都让一个学生利用开课前的五分钟分享一个预言故事或是一些名人的格言等等,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写日记,但这些方法都只能短暂的增加课堂上的活跃气氛,离开了老师的要求,学生们又会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就好比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踢足球,而有的喜欢剪纸,老师则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兴趣,老师可以选择一个星期中的一道两节自习课,然后让学生们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分享的东西,喜欢踢足球的同学可以分享自己在足球方面的知识。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分享自己的图画作品,然后讲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喜欢讲童话故事或语言故事的同学也可以在此分享自己故事,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的表达自己脑袋里的想法。在这个时候,老师要起到从旁指导的作用,不要批评学生的想法,要先通过这些学生的表达方式,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在老师和学生的内心之间建立一个桥梁,打破双方之间的壁垒,令学生感到自己在老师面前不是在被训斥,自己面对的不是老师的怒火,而是真正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可以让自己开心、幸福的东西。
二、用爱心理解、宽容每一名学生
不管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如何丰富多彩,他们都避免不了遇到成长中的问题。班主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心,鼓舞他们战胜挫折。这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带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孩子是教师子弟。他于是很有主见,但是性格比较偏执,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因为我和孩子的父母关系不错,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让他担任班干部。对他的要求也颇为严格,一旦他的表现不能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把他的解释认为成狡辩。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不再向我表达他的想法了。但是在学校的表现却越来越差。从最开始的不认真听课和同学争吵发展为逃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夜不归宿。不管是老师的话还是家长的话都不听。经过反思,我尝试着用一颗更加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个孩子。即便是遇到问题也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他在我的关怀之下,开始回到学校,回归课堂。
三、在小学班级学生管理中做到民主、公正
班主任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对于工作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也会加上主观色彩。如果在事实没有了解清楚的时候就定下结论,那么不仅学生会感到委屈,班主任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新人。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愿意和你交谈。武断的做法看起来十分威风,学生都害怕你,但是你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却是最远的。学生只有心服才会愿意听从你的教导。
四、让赏识和鼓励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许多教育者都认为学生是需要夸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为什么不能抱着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呢?对于好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是件难事,但是对于那些“差生”不是应该多一些关怀么?相比于好学生,他们更需要鼓励和信心。不管是一个眼神,还是一句话,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肯定。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嘲笑学生,应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予以赞扬,这样他们才愿意继续努力。鼓励和表扬是学生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养料。一个整天被人嘲讽的人,是没有信心和勇气的。我们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充满自信,敢于战胜挫折的人。
五、选准教育契机悉心教育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汇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犯一些错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随意敷衍了事。要根据错误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原则性错误是不能轻易放过的,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学生对于错误有明确的认识并想要承担错误时,采取一些手段,予以严厉的批评。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反正。及时的批评可以避免学
生走上歪路。
二、班主任要关爱班级学生
因为班主任工作较为繁杂,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不能忽视对班级学生的关爱。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学校中的有关规章制度、班级纪律要求等内容严格地要求学生学习,使得小学生在学校中的一切活动都能够在制度规范下进行,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做到关爱学生,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正确学生观与教育观,让小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由于小学生具有十分显著的群体特征,加上小学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的态度和认识都处于逐渐摸索的状态,此时班主任教师需要用心呵护他们,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尤其是当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班主任要及时地帮助小学生处理,而对于小学生生活方面的难题,他们能够主动向班主任求助。此外,班主任关爱学生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小学生,通过班主任教师的真诚、关心以及倾听,有效引导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目前班主任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同时班主任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有效地组织班级活动,通过班级活动加强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与关心,此外,小学生通过活动还可以与其他小学生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从而为小学生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奠定基础。在每年比较重要的节日来临之前,班主任可以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晚会等,班主任可以搭建活动平台,充分让小学生发挥他们策划、表演的能力,如有的小学生擅长唱歌、绘画以及讲故事,班主任就可以为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班主任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小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另一方面培养小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也锻炼小学生综合能力。
二、职业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
针对我国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出现的严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方面即班主任管理问题,在不断提高班主任素质的前提下制定班级管理的策略,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
(一)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班级应该具备的专业化素质
首先,班主任一定要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时刻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铸就积极向上的做事态度,礼让谦和的做人态度。其次,班主任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即使是在职业学校也一定要求班主任有过硬的知识储备,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句话表明了教师拥有知识的重要性,在职业学校中,教师的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文化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呈现给学生更加多远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从老师身上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最后,作为班主任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没有领导能力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职业院校的学生比较叛逆,这就要求班主任有敏锐的观察力来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批评后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在处理棘手的班级问题时,班主任应该临危不惊,公平公正地处每一件事,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具体管理策略
在明确了职业学校班主任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后,我们就根据职业院校的特色来制定几方面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1.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每天早晨坚持“弟子规”晨读,并亲身去践行。定期举行班会,对身边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讨论,督促学生对这些不当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每月评选出班级德育标兵。通过这些方法,极大促进了班级德育工作的建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
班级生活涉及到纪律、卫生、财务、成绩等方面,班主任作为这个繁杂系统中的领导者,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要在学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制定内容必须与学校的正当利益相吻合,与学校的管理原则相一致,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班主任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民主的方式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在具体条例的制定中,要符合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严格监督制度实施过程,对执行教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对违反制度的同学提出教育批评,而这就要求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制定配套的奖惩制度。只有具有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的工作才会顺利进行,班主任接下来才会继续顺利地开展工作,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诉求,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空间。
3.对班干部的选拔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里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核心,班主任如果在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管理班级,那么就要求选拔一个代表来处理班里的一些事情。在班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杜绝以前那种只选学习成绩好、较为活跃的学生当班干部的模式,而是应该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德才兼备而且比较有威信的同学,一旦确定了班干部的人选,班主任就有义务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培养方案,让班干部在学生和生活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争取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可以更好地处理班级日常任务和学生的关系。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处于特殊的年龄段以及之前的厌学厌世情绪较为严重,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学生较多就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对于问题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通过问题来发现深层的原因,进而对学生进行安慰鼓励,不能盲目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余时间也要关注学生的异常行为,班主任应该多组织班级集体活动,调动大家的团结意识和友爱意识,在每周要召开班级会议,总结一周内班级里出现的问题,不对有问题的同学公开提出批评,而对于进步的同学要当场给予鼓励。
5.班主任如何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特色
职业学校作为专门的技术性学校,它着重于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因此,班主任要时刻抓住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在特色的教学环境中对班级进行管理。班主任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专业特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对学生的自我规划做出评价和建议,给学生足够的信心。班主任通过学生的计划具体给出就业指导意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要随时与专业课老师保持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参加技能培训竞赛,从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正文】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班级……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正如埃里克森的个性理论所述,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必须思考他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因此,无论是个性化还是社会化,都是对众多环境信息有意或无意的处理方式。埃里克森认为,如果这一阶段能做好,人们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这对发展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从这一时期起,也是个体开始完全主动地掌握自己的时期[1](P150-153.P164)。班级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统一性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发展,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多样化的个性和无数个人的独特性的发展,才能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文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化过程,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然而我中国小学过分强调班级管理的工具性、驯服性,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这就出现了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这种管理主义则是指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2](P54)。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加强管理是必要和应该的,但是,把对班级的管理绝对化就不必要了,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对学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管理主义片面强调学生社会化和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方面的要求,在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班主任的权威,甚至把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而不是一种个性和主动,它强调的更多是一种同一性,而不是差异和多样性。而缺乏个性和主动精神,没有一种恰当的求异性思维和活动的取向,是不可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是,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或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实际上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所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整体划一,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失去了一部分发展的机会,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质上造成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公平,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最终造就的是表现服从、内心对抗的“残缺不全”的人。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平等的发展。当然,班级需要管理,而决不是放任自流。但不能把具有个性化、生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绝对化,进而导致管理主义。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确立学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犯错误,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3](P578)。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并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人群或共同体。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班级群体以外,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在一个班级中还有为配合开展班集体活动,完成某一方面任务而组织起来的学生小组。如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勤工、实践类小组,这些学生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愿担负班级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制造恶作剧、违法乱纪。不过,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只看到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把它视为小圈子、小集团,横加指责,那将人为地迫使它与正式群体对立,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活动及其发展。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不科学、不公正的教育评价观推波助澜,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中小学处境不利的学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贫困生、心理不健康者、“差生”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孤星”。这些学生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班主任不能只看到处境优势的学生,关注处境不利的学生,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应坚持“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男
女、正常残疾,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4](P25)。
班主任对处境不利的学生总体上应坚持“无歧视原则”。但对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1)、家庭经济贫困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庭经济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仅穿戴好,使用的学习用品档次高,而且花钱出手大方,常常能笼络一批同学。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往往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认为他们太“寒酸”,因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经常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有些班主任也歧视贫困生,这样,对贫困生心理上会造成双重压力。所以,班主任应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引导同学正常交往,同时更多的同情、帮助弱者。(2)心理不健康者。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逐渐增多。班主任理应成为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缓解学生过度的焦虑、孤僻、羞怯、嫉妒、猜疑、自卑、冲动、执拗、亢奋,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班主任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者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差生”。歧视“差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有些班主任安排学生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以“考分论英雄”,“优等生”的座位都在前排,“差生”则分布在后排。这样“差生”就成为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的“边际人”。二是教育评价中歧视“差生”。一个“优等性”偶犯小错,仍然受到班主任的喜欢,而一个“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班主任会“从重处理”。班主任应消除歧视,公平地对待“差生”。“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5](P27)。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差生”,尤其对学习差,行为落后的学生,更要透过表象,寻求原因,把握特性。赞可夫曾指出:“假如你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违反纪律,作业总不认真,而且不懂礼貌。这些事情本身不可能让教师对学生有好感。但这些外表后面,可能潜藏着良好品质,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品质。对这种‘难看的’学生,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他,教师很可能发现,原来他有一副爱钻研的头脑,一颗体贴和同情别人的好心肠,以及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性”[6](P31)。班主任对“差生”的了解,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们,采用正确恰当的教育方法,而且可以滋生对“差生”的爱心。(4)人际交往中的“孤星”。为了确定班级中学生关系的微观结构,不少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运用了社会测量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理诺(J.L.Moreno)最早使用社会测量法,苏联社会心理学彼得罗夫斯基进而对社会测量选择动机系统、参照往范围与参照性选择作了实验研究。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为了确定每个学生在班级群体中的地位,设计了一种社会网络图,并由此揭示了学生人际关系微观结构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他们揭示了学生人际关系微观结构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他们揭示了学生人际关系微观结构的两极。其中一级是未被其他任何人积极选择的学生,称之为“孤星”、“受轻视的人”、“被抛弃的人”。另一个极端是在班级中享受极大信任和威望的学生,被称之为“明星”、“受欢迎的人”。这些称之为“孤星”、“受轻视的人”在班级中就处于不利地位。班主任可通过科学地设置“班干部”制度来改变这些处境不利的学生。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以影响他们的自我角色期望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他们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2]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J].教育研究,2000,(6)
[3]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二、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践
第一阶段,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是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首先,通过自荐与推荐,初步形成班级领导班子,着力培养他们的工作执行力。经过一学期的锻炼,班委的工作表现整体不错,为后续进行企业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一是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活动,比如珍惜时间,讲文明懂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爱校如家等。二是班级定期出黑板报,板报的主题由学生自定,他们选择“珍惜时间、爱护环境、爱校倡议、迎新年”等主题,每期板报的内容与形象都很优美。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他们并不是只会自私冷漠地关注自己的孩子,他们都有一颗友爱、热诚之心。三是定期的公益劳动,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设立独立观察团,由独立观察团对班委的工作进行考察,定期进行汇报。这样的制度让班委成员在工作时有了压力,促使他们以身作则,而不是以权压人。
最后,通过班会课的集体讨论,制定班级管理条例、考核条例,并遵照执行,以制度管理而不是“人治”,帮助学生树立守纪观念。可以说,第一阶段结束时,班级已经基本具备成立“公司”的条件,为第二阶段的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就是企业化管理正式开始试行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我们做了以下事情。
第一,提出给企业起名、设计公司的LOGO、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荐部门负责人等一系列议案。这些议案通过班会的讨论,最终成型。企业名称为淮安康乃馨物流有限公司,公司LOGO是一只抽象的蜗牛,取物流的谐音。企业是模拟一家仓储企业。
第二,建立健全公司的组织机构,完善企业的人员配备。通达公司是一家规模中等的仓储企业,它的组织结构采取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图见下图,同时制定出公司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表。公司的人员配备的思路是由班主任出任公司董事长,班长担任总经理,其他部门负责人由董事长和总经理商定,每个部门的人员招聘由人事部门经理负责。
第三,公司运营的考核。公司的考核借鉴实践中的仓储企业的考核制度进行,对于考核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考虑企业的特殊性,奖励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对于考核等级较差的员工以批评教育为主。通过一学期的试运营,班级的整体氛围悄然发生改变,学生因为已经接受企业制度的约束,知道不努力则可能会被淘汰,因此都比较积极,懒散的毛病改了不少,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总结与思考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比较成熟,每个企业都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制度的理念,结合班级学生素质、所学专业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养成学生遵纪和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2.公司既制订未来4年的中长期规划,又制定每个学期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至每个部门直至每个学生。每个部门都是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部门内部的成员为了实现自己部门的目标,肯定需要通力合作,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与处理事情的能力。
3.部门与部门之间为了本部门的目标,可能会出现部门保护主义的想法,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又会发现有些任务必须与其他部门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这样的情况会让他们思考,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有竞争更有合作,因此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协作能力。
企业管理理念与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渐渐习惯用企业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使他们未来走工作岗位的时候不需要漫长的适应期。
二、小组学习竞争制激励策略实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学习竞争积分制激励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倾听效率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总是听说别的班,一节课来回总是几个同学举手,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都是以“抢答的方式”回应我的每一个问题。一节课下来,如果谁被提问的次数太少,学生则会找老师“抱怨”。而在每天下午进行积分评比时,则是我们班最热闹的时刻。学生总是兴奋异常,都非常关注自己的积分情况,关注自己今晚的作业是多是少。这种激励方式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一种有形的荣誉感。每天的统计记载,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进步和努力程度,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于荣誉感的刺激使学生产生的学习兴趣,向内部学习动力转化。四、小组学习竞争制激励策略应注意的问题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我对于如何运用小组学习竞争制激励策略得到如下几点体验:
(一)提问的艺术激励是一门艺术
需要教师潜心的研究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因素,精心准备。教师在提出问题、检验学生习题时都需要讲究策略。如,提问时要注意提问设计面要广泛、均衡,确保学生举过手就得过分。特别是要按照问题的难度“分配”给学生,如难度小一点的问题让能力稍差一点的同学回答,难度大的留给能力强的学生,这样就避免了差生回答问题少的现象。教师检测或学生相互检测时更要注意公平、公正。有效激励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科学地激励学生。
2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
2.1提供美化的教室环境
教室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教室环境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环境舒畅、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悟、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感。
2.2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主要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内容。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要强化三方面工作。第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感,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班级大局为重,自觉抵御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的不良影响。第二,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范畴,使学生在接受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过程中汲取正统的道德精神,自觉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念。第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给予正确指导,树立优秀典型,大力推广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班级内树立正气,为很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制定规范的班级制度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订符合本班特色、具有人性化的班纪和班规,建立班规执行情况通报和奖惩、个人操行评定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班级集体、个人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大力表扬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少数违纪学生给以严厉处罚,做到赏罚分明。
3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在开展各项班级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体体现在开班会、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联欢会、运动会、游园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活动等各种集体活动时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思想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样,班级内某个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犯了错误,或身体不适,或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发生变故,倡导班级中每个成员都要伸出温暖的手来给予帮助。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努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培养班级精神,鼓励每个学生为班级荣誉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和成才。
4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班主任平时和工作时的形象、言谈举止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处事方式、仪表举止、人格情操,以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比如,到教室或宿舍只要看到身边有纸屑能弯腰拾起,讲台上物品凌乱能自然整理,宣传栏上纸张脱落能随手用胶带贴好,流动红旗没挂正督促学生马上挂好,在处理这些细节中体现榜样的作用。其次,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多理解学生,用“宽容”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给予关爱,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感化学生,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使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时就会想到要找值得信赖的班主任一吐为快,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同时,批评学生时要注意“理、力、度、时、地”,真正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