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文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4: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面文化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面文化论文

篇1

二、双面市场模型及其特点

双面市场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罗歇于2003年研究网络经济时提出。罗歇认为,绝大多数媒体网站都使用两面市场的商业模型。这个模型起初被当作网络时代的独特产物,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发现其他领域也在应用双面市场商业模型,双面市场的概念逐渐进入其他学术领域。谢德荪在其著作《源创新》指出“:在传统的概念中,企业是为客户提供价值的,但如果一个企业不止关注提供价值给客户,同时也关注提供价值给商户,此时企业便面对着双面市场的客户,这就是双面市场商业模型。双面市场的战略着眼点,是组合一面市场成员的资源及能力,来提供价值给另一面市场的客户。双面市场模型中的平台拥有者,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机构。当平台右侧是下游而左侧是上游时,平台就组合左侧的资源和能力,提供新价值给右侧,这样就使得右侧客户量增加,同时由于有利可图,左侧的资源也会自行增加;而当左侧是下游而右侧是上游时,平台就组合右侧的资源和能力,提供新价值给左侧,这使得左侧的客户量增多,从而使右侧资源也随之增加。双面市场通过平台实现相互作用,并达到双向的正面反馈,使得两面的客户数及资源量上升,建立起一个不断加强的生态系统。在双面市场模型中,“客户”不单是企业(机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购买对象,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成员。因为企业(机构)通过两面市场的运作,给生态系统所有成员提供了价值服务,当这个生态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时,企业(机构)可以利用的资源就不单是企业(机构)本身的资源,还包括生态系统成员的资源,这样一来,拥有核心平台的企业(机构)就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三、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建立双面市场平台

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先决条件,是推动平台的企业或机构能够得到双面市场成员的信任。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果企业的创新理念不被政府认同,它成功的概率就不高;如果政府要推广某种理念,则很容易获得企业认同。因此,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建立双面市场平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除了使用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之外,还应该建立为消费者和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机构、从业人员服务的双面市场平台,主动创造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地方政府通过双面市场平台,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带动相关企业发展,还可以引进一些新的相关行业,使他们合力建设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把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看作双面市场的两侧,城市居民的需求是亲近大自然、农家乐、绿色食品、富有民族风情的文化产品等,城市企业的需求是人力资源和少数民族地区消费市场;城市居民的资源是消费能力,城市企业的资源是资金、设计及生产文化产品的能力。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需求是教育和增加收入,当地的资源有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平台,把这两方面的市场连接起来,整合平台资源与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及能力,来满足城市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同时整合平台资源与优化城市资源及能力,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需求。这样就会创造正向反馈的网络效益,从而促成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城市共同发展的目标。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一)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战略着眼点,是利用本身资源来最佳地组合外部资源。对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而言,这种战略有着扬长避短的作用。所谓扬长,是指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可供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比如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风俗、民族节庆、民族宗教、民族艺术、民族文学、民族体育、民族医药等。如此丰富多彩、庞杂多元的文化资源,散布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袤土地上,虽有文化价值,但有些难以被外人所见所知,只有被掌握强大行政动员能力的地方政府整合到文化产业平台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吸引外部资金和文化创意人才的资源优势。所谓避短,是指少数民族地区资金和人才的匮乏,可以通过整合双面市场生态体系中的发达城市资源来弥补,当双面市场进入正向反馈循环时,也会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造血”能力,培养本土专门人才。

(二)有利于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实现文化产业信息的公开共享

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超出传统概念上的文化范畴,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还停留在早期行业分野明晰的水平,具体表现为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行业和地区壁垒森严、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比如音像行业、新闻行业、演艺行业的内容审查、出版发行和市场管理,分属广电、新闻出版、文化、宣传等多个部门;旅游业的服务、文物管理、餐饮销售等,也分别由旅游局、文物局、工商局主管;统计局又负责文化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官方统计数据时间比较滞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有必要吸取之前的经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信息聚合与共享功能,为从业者、投资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文化产业信息。

(三)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形象的整合传播

所谓整合传播,主要是指传播工具的整合与传播过程的整合。形象的整合传播,就是整合利用各种营销传播工具,向特定受众传达有效、连贯和具有一致性的形象信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形象的整合传播,无论是传播工具的整合,还是传播过程的整合,都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传播工具比较单一;传播时间和范围都有很大局限性;主题信息不够突出;传播过程中没有注意信息的一致性,没有长期、系统性的传播策略。另外,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只有进入到人们文化共享系统之中,并获得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才能实现最大的传播效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后,作为主导的地方政府可以联合企业,利用市场提供的信息,自主制定符合自身的传播策略,使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出现在受众视野中,推广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少数民族生活传统,使之上升为社会群体共同认可的文化,避免行政单位、文化企业各自为战,易于形成一致且稳定的形象。

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的措施

谢德荪认为,在建立双面市场平台的早期,首要的重点是建立足够规模的两面市场。而要建立这样的两面市场,就要关注两面市场成员的能力、资源、欲望、需求,组合一面的能力和资源来实现另一面的欲望和需求,从而建立两面正向网络效应。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双面市场平台,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文化产业数据库,夯实平台资源基础

双面市场的重点是实现两侧资源和需求的交换。因此,作为主导的地方政府应从两方面入手,收集基础信息。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全面摸底,分级分类整理文化产业相关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查询和浏览。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企业、投资机构、文化创意人员进行对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投资意愿,并将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可以自行查询。

(二)采用知识共享协议资源信息,让利于文化产品创作者

知识共享协议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版权保护方法,通过放弃部分权利的模式,允许他人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免费使用,以促进知识创造成果的合法分享、再次使用和演绎创作,从而使作品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利用。在双面市场中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数字资源时,可以采用类似知识共享协议的宽松版权机制,用出让部分版权的方式,换取创作者对这些资源的关注和利用,鼓励文化创意人员使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进行创作,用自己的资源来使他人生利,引导他们加入双面市场。

(三)建立机制与流程,加强两面市场的生态系统

双面市场可以先从某个少数民族地区小规模做试点,以事实证明平台能够整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和发达城市的资金人才资源,然后逐步推广。当两面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战略重点要放在建立机制与流程上,使两面市场的成员能够互相推动,不断加强两面市场的网络效应,及时扩大平台并提供新价值给两面的顾客,使两面市场的成员都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和受益者,最终使平台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强大。

篇2

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去世。她的逝去迅速和《十面埋伏》扯上关系,为这部尚未开拍的影片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2004年5月13日,张艺谋携《十面埋伏》参加嘎纳影展,国内媒体报道说观后掌声达26分钟之久,引起多方质疑;

2004年6月22日,继沈阳万名观众宣布将签名声援影片首映后,福建2.7万名观众也在当地院线的组织下,联合签名声援《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礼。主办者称,这一行动将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时引起不小的震动;

2004年7月10日,《十面埋伏》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全球首映庆典,巨星云集、六个分会场、200个城市电视台的轮番轰炸,就连春节联欢晚会也只能自叹不如,张伟平更是给予了首映礼“观众一进来,保准傻眼”的不菲期望;

2004年7月16日,在美国大片《特洛伊》草草放映完毕,留了一个星期左右的空档期后,《十面埋伏》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在长达几周的时间里在所有影院独揽放映全的电影……

7月16日至8月2日,短短18天,国产大片《十面埋伏》在国内(不含港、台)狂卷1.503亿元票房,超过进口大片《后天》、《特洛伊》的票房总和。这似乎说明《十面埋伏》无论从商业宣传还是影片本身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另有权威人士认为,《十面埋伏》的票房高涨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观众被之前媒体的四面炒作勾起了兴趣,电影本身的好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张艺谋的名气和观众们被一波狂胜一波的宣传轰炸吊起的胃口。从网上和媒体的反应看来,现在对《十面埋伏》总体上来说是贬大于褒的。《十面埋伏》一面继续享受着成功宣传炒作后的票房奇迹,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骂声震天”,不少观众由高期望陷入巨大失望之后,开始对张艺谋产生了“炒作信任危机”。在《十面埋伏》之后,张艺谋和张伟平的这种“轰炸是宣传”是否还能让观众乖乖买帐?

对这些,制片人张伟平一直坚持《十面埋伏》既然是个商业片,就应该运用商业化的宣传手段,在商场上怎么宣传都是天经地义。然而,他忽略了一点,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不但具有商业属性,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公益性尤其不能受到半点挑衅和质疑。

在现代产业经济学中,产业是指介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和家庭)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群。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其二,文化产业是由企业群组成的,在现代经济学中,企业被界定为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因此,文化产业像其他一般产业部门一样具有经济属性,必然是以追求利润、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增值为目标的。这一特点,也使文化产业与以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的公益性文化(如学术研究、学术性书刊、图书馆、博物馆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一,文化产业是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行业,因而与生产和经营物质产品的一般产业不同,具有特殊的精神或文化的属性。

柏拉图阐明,客观地、内在地不真实的东西也不可能在主观上对人类是好的和真实的。即使是文化产业的商业维护者们也很难公开与柏拉图的观点相左。虽然说文化产业的编造物并不是什么幸福生活的向导,也不是富有道德责任的新艺术,而是被商业鼓吹者们抬的高高在上的经济利益。它所大肆宣传的"一致同意"强化了这种盲目的、不透明的权威。正因为如此,它的社会角色,它的质量,关于它的真实性或非真实性,关于文化产业所表现的美学水准等核心问题没有被突出出来,或者说至少被排除在所谓的传播社会学之外了。即使它触击了无数人民的生活,某种东西的功能也不能保证它的特殊品质。美学与它残存的交流性的若干方面的混合,并不导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艺术走向与所谓艺术家的势力相对的公正的位置,而是导致艺术以多种方式维护它的有害的社会后果。文化产业在大众的精神构造中的重要性,并非绝对不是由认为它自己注重实效的科学赋予的,这种赋予是对它的客观的合法性的反映,是对它的存在本质的反映。正相反,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这种反映变得必不可少了。像它的无可质疑的角色所要求的那样严肃地对待文化产业,意味着批评性地严肃对待它,而不是在它的垄断性格面前当懦夫。社会公益性和美学艺术本身应该占据文化产业的主导,商业利益虽然是文化产业的车轮得以转动的驱动器,但它也仅仅应该起到一个驱动的作用而已。

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无疑同西方一样,也具有“消费社会”逐渐形成这一宏观的社会背景。在詹明信看来,文化消费乃是消费社会的孪生儿,是“消费社会本身的要素;没有任何其他社会像这个社会这样,为记号和影像和影响所充斥”。与消费社会相适应,在中国文化领域,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人们不但通过消费来表达某种意义或信息,而且消费品作为符号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本身,也构成消费的对象。在匮乏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年代,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持温饱,精神文化的消费的空间无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教育的普及,至少在中国当代城市以及一些沿海地区,已经有中国相当一批人的消费已经超出了维持“生活水准”的标准并潜入了文化的精神的因素,不再仅仅是满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质性活动,它同时也是一种符号活动、交流活动和表现活动。符号消费因此成为相当一批人的一种基本的生活风格和生存体验。这正是当代中国消费性、娱乐性、休闲性、益智性大众文化产品需求急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在当代中国,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受众,呈现出了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的需求。它既可能是对如街头雕塑、广场音乐会等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满足的非商品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可能是对人们必须支付一定价格才能满足的商品性的娱乐性文化产品的需求;既可能是对武打、言情等通俗文学和科普读物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生理感官上的颐养、休憩或享受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无疑需要社会“大批量的生产指向消费、闲暇和服务,同时符号商品、影像、信息等的生产也得到技术的增长”因此,像西方一样,消费社会的来临及其所导致的大众对于娱乐性、消费性、益智性、消遣性文化产品的需求,在中国也催生出了一种以工业生产方式制造文化产品的行业,即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美的需求,而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为社会,特别是成人提供教育和培训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项内容。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在1994年就指出:“持续学习”将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需求,这种需求必将支撑起一个日益庞大的产业。根据需求分类,文化产业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诸如唱片业、影视业、出版业、教育培训业、电子游戏等,由于多媒体及互联网的发展,各行业在载体和内容上的交融日益增强,从而不断产生出新的领域,如电子图书、MP3、在线点播等,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交融。由于各种行业大都是买方市场,在市场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如何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便成为取胜的关键。

然而,文化产业的商业化是一只锋利的双刃剑,过分商业化将扼杀文化的高雅与魅力;没有商业成分,不进行产业运作,纯粹的文化将难以续存。

前两年冯小刚的《大腕》,应该说也是这样一部身份模糊的泛中国电影。这部影片由华谊兄弟太和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刚刚在全球成功发行华语电影《卧虎藏龙》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联合出品。据报道,影片的投资规模为300万美元,哥伦比亚为主要投资方。虽然对于好莱坞来说,300万美元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制作,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它已经超过了国产电影一般投资规模接近10倍。正是这样一种跨国生产的经济模式,决定了《大腕》的文化定位:首先,它与目前大多数国产电影不同,没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政府资金注入,因而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保证政治底线的前提下、在中国国情许可的情况下,争取市场风险的最小化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为投资方换回成本和获得利润;其次,它的操作方式是市场化的,从成本核算到制作方式、从演职员阵营到市场营销方式,都是按照市场规则来设计的,例如影片将市场划分为中国本土和其他亚太地区、欧美地区不同市场,还计划了电视、录像等市场,并将中国大陆本土票房指标确定为3000万以上,由中国合作方负责发行,同时则通过哥伦比亚的国际营销资源开发中国本土以外的市场,来获得其余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本回收和利润创造;第三,为了适应这样的市场规则,影片将放行档期定位在贺岁片档期,邀请中国最近几年来票房记录最好的导演冯小刚、既具有本土影响力也曾经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帝头衔的葛优及其长期组合的班子为主创,同时邀请来自好莱坞的名演员DonaldSutherland和来自香港的女明星关之琳为男女主要演员,对中国化的贺岁片进行国际包装,一方面既通过这种包装使电影有一种西化的符号意义诱惑中国观众消费,同时也使中国以外的观众能够容易地与这部具有国际包装的华语电影更好地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腕》是全球化的结晶,其投资方式、制作方式和发行方式都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所谓中国电影、国产电影,它只能说是一部华语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一部具有地域重点的世界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国际化战略的一个棋子。好莱坞跨国电影生产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将来可能会让人们所谓的与狼共舞、所谓的对抗好莱坞、所谓的民族电影事业繁荣都面临一种困惑,狼就在羊的血液中了,狼的基因也许最终将改变羊的属性,此羊早就非彼羊了,民族电影、中国电影的概念将被一种跨国电影或者泛中国电影的概念所冲击,中国电影文化也将改变它原来的面貌。

篇3

当前,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都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图形作为其中的一个元素也被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是创作者和消费者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在实际的设计和创作中,我们不能将传统图形直接移植到平面作品中,而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的不同需求和喜好,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别受众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等,使平面设计与传统图形在本质上有机结合,从外观造型、文化内涵、神韵等方面寻求二者的融合和统一。因此,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要体现出原创性、新颖性、独特性,要面向国际市场,用具有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作品来推动中国平面设计与世界优秀艺术设计接轨,并启发和引导我国平面设计者探究和产生更多的新思维、新理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设计者要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在继承、吸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正因如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将传统图形艺术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表现对象的特点和内容决定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又反作用于表现对象,因此,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要体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比如,中国联通的标志的创意就是由吉祥图案“盘长”演变而来的,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也与公司的名字相应和,寓意着在信息社会,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迅达畅通。图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寓,而标志中的十个空隙则有十全十美之意。再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徽标,也是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民族文化厚实而凝重的底蕴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由一对凤鸟盘旋对望的“喜相逢”图案,表达出了圆满吉祥的含义,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我国传统艺术中高超的艺术手法在这个图案中得到了完美体现。由此可见,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统一,注重色彩的协调与对比,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图案中的色彩元素,而应该进一步地修改和创新,才能使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特征和现代性体现出来。

(二)民族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民族色彩是最具活力的一种元素,其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习俗、审美心理,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和亲和力。而且,色彩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民族色彩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能够提升作品的内涵和底蕴,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表现,也给当前的平面设计以启发和借鉴,使我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了国际。我国的民族色彩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较大,因此青、黄、黑、白、赤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色彩,而且都象征着不同的寓意。五色与五行、五方相结合,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东方属木,色青;南方属火,色红;西方属金,色白;北方属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具体来说,青色包括绿色和蓝色,绿色是植物的色彩,象征自然环境和生命力,同时充满着青春活力,表达了和平的希望及安全感;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色彩,蓝色使人联想起平静的情感,含有神秘感,表达了人们的期望,也代表着沉思、冷静、智慧。黄色经常用来表示阳光和大地的色彩。在中国历史上,黄色曾是历代帝王的专用色彩,从唐代开始,黄袍从祭祀的专用礼服,变为皇帝的常服,这一规则被后世中国帝王所延续,长达两千多年,因此,黄色在古代象征政权、富贵、地位和威严等。黑色代表着神秘、力量、厚重和博大,同时具有庄重、冷酷、沉稳的寓意。白色代表纯洁、高尚、友爱。红色是生命、吉祥、喜庆、热闹的象征,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种色彩。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民族色彩,既能够增强受众的亲切感,又能提升表现对象的意蕴内涵,也能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比如,一幅关于“汾酒”包装的平面设计作品就以蓝色为包装盒的主要色调,体现出了酒的历史久远,而且青花瓷的瓶身也体现出了古典、儒雅的意境。

(三)汉字书法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中国艺术中的灵魂与核心,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和书法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把书法元素运用到平面设计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信息,还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情感的表现空间也更大。如今,很多设计师都或多或少地注意到中国传统笔墨的元素,将笔墨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无论是汉字还是书法,其在平面设计中突显出来的艺术生命力都是其他任何设计语言都无法企及的。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成功范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古代铜钱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很好地象征了安全与诚信;再如“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体现了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巧妙应用,它借助中国书法的灵感,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篇4

二、两种美学范式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双重冲击

(一)两种美学范式对中国平面设计行业影响的现状对比中国当代美学范式遵循着工艺美术的底蕴,可以说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由于这种底蕴需要很深的艺术造诣,不是人人都能积极参与进去的,可以说是一种脱离大众生活的设计方式。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大众化与通俗化,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在进入中国的同时就使很多人开始涉足原本那么高深的设计行业,而且有种泛滥的趋势,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真正本土的艺术设计师,他们不想让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付之东流,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接受西方的思想,尤其是那么肤浅的、庸俗的甚至是污秽的表现手法,他们认为那些设计是对有着五千年文化的中国设计的耻辱;另一方面是全盘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设计人,他们认为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应当回到社会大众中去,不应该那么不近人情,束之高阁,所以他们充分结合科技的手段可以轻松、简单地产生设计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二)西方美学范式和中国当代美学范式在中国平面设计方面的融合当全球化这一概念形成的时候,融合就是一个大的态势,在现今这个时代一切都在不断的融合、发展、变革的过程中,不变就会被时代唾弃,固守陈规将会失去发展的好时机。中国的平面设计业也是如此,西方美学范式不可阻挡的进入,认清它的利弊,分析它的特点,将它和中国当代美学范式充分融合,扬长避短,使其为我所用,利我所用。

三、后现代主义理念融合到中国平面设计中的可能性分析

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中国平面设计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中国的设计师应当开始探索将两种美学范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两者中权衡利弊,从西方美学范式中学习反中心、反模式化,主张文化发展的多元性,设计者不再唯单一的主流设计风格马首是瞻,不再局限于任何固定的设计模式、表现手法,更加积极地寻求艺术设计其它的可能性,探索平面设计的未知领域,为艺术设计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道路。多媒体技术使设计工序越来越便捷、简单,使平面艺术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并且还扩大了平面设计的应用范围。当代设计师认为平面设计不单单是对良好的技术和功能的追求,而且还要表现丰富的个性和形式的多样。在探讨西方美学范式的同时,审视中国传统美学范式,寻求两者结合的黄金点,使两种美学范式有机结合。

篇5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1.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师要对传统符号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将传统符号的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使得传统符号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现代平面设计师要在对传统符号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把其精粹用现代化、国际化的语言来表达,把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入到世界的设计语言中去,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再生,焕发新的生机。如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其中包含了五星、五环及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同时与太极拳相结合,展现出如行云流水般的生动和谐,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的整体结构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其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使得标志主题明朗,外观生动活泼。

2.陶瓷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陶瓷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我国精湛的制瓷技术。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还运用到容器的设计上,使这种“回归情结”得以彰显,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回归情结是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的呼唤,不只是针对了解本土文化的人群,同时也是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回应。这种回归不是对“传统”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运用传统的形式符号用新材料、新技术以新的方式表达平面设计风格。

篇6

楚地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巫术宗教的信奉、图腾崇拜的遗风,楚人尊凤而贱虎,在楚艺术中凤永远是主角。楚墓中常见的虎应鸟架鼓。鼓架以凤、虎为造型,虎混沌敦厚,匍匐负重,凤高大俊拔,引吭高歌;虎鸟对比,见出凤鸟的图腾意义。凤的造型夸张、整合,绝非自然界客观模仿,造型无中生有,分解、异化和重组,设计语言独具特色,显现出楚人在艺术发端时期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和观察力。“集壮、美、奇于一身”正是楚文化鼎盛期的象征,其创造意匠不在表现某个具体动物,而在表现由若干生命力喷发的动物所映照出的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楚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图腾的崇拜,使造型夸张奇特,并开始趋向抽象化、符号化。

从自然形象中提炼,通过楚人的悟化、抽象为符号,具有深刻而特定的内涵,然而符号一旦普及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便会渐渐淡化为一股图案而失去其特殊意义。楚文化研究者认为“凤”为飞鹰,飞鹰是凤的别种,楚人视之为风神。人的精魄要登天,需有风神相助,方能高飞运行。在《离骚》中,屈原假象自己作巡天之夜游,有句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月神望舒在前面照明,风神飞廉在后面助力,这就可以一路顺风了。把飞廉做成木雕像,置于墓中,可以引导死者之魂到天界去。湘楚符号象征性也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现代平面设计在今天信息化时代,中国平面设计师的思维空间反而更加迷惑,思维定势局限于几何形的圈圈、点点。对前人简单的模仿、借用。从楚人对造型的设计手法来看,无中生有,是使现代平面设计师思维驰骋的翅膀,只有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不被今天科技成果所证实知识惯性引导,平面设计师才能创造出更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二、用色大胆而强烈在纹样中产生流动

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则是指北方,红黑二色有阴阳调和之意,在战国漆器艺术中,以红黑色的对比为主要基调,加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色彩对比强烈。图案色彩不受程式的约束,注重大的色彩快面的对比,更加装饰化、理想化。楚人对色彩的敏感,对今天平面设计师从色彩上创造平面的独特性上是有所启迪的。

色彩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就像柯达胶卷的黄,富士胶卷的绿,从视觉冲击力上色彩给消费者第一印象,在超市销售环境中,强烈的色彩冲击力是打动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从湘楚艺术中对色彩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湘楚艺术感人的法宝,色彩的风格化、标识化和今天现代平面设计的销售要求不谋而合。黑、红两色的华贵,再配以金、银,可以想见湘楚艺术的配色高贵中又见诡秘了。再配以黄、褐、白、绿、蓝点缀其间,使其华贵中又显生机。

湘楚艺术中的图形纹样的设计和组合为现代平面设计中版式设计带来了灵感。平面设计在今天,消费者要求日趋人性化、个性化的时代,湘楚艺术中的图形组织方法可以在平面设计中进行再创造,细密的描绘手法对主体事物的烘托,都为今天平面设计师提供了美好的创造典范。

三、结语

湘楚文化是奔放的、浪漫的、真情四溢的。站在湘楚艺术面前,我们往往惊叹楚人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惊叹楚人神秘的宇宙苍穹意识,惊叹只有遨游的心灵才能创造出来的图像。湘楚纹饰图样拥有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水准,具有极高的设计价值与文化价值,通过对其艺术形态的解析,对湘楚文化艺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从创造手法、创造思维上将会给现代平面设计师提供十分有借鉴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燕.论楚国漆器艺术的成就及其成因[J].美术与设计.2004(2):29页.

篇7

 

根据调研能够看出,传统的文化民俗在民间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实用价值,一方面对古老文化的认同是一个区域内人们集体意识的表现,一个地方兴盛一种习俗或礼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识别其文化身份的特定要求,人们能够在一种特殊的文化理解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感,能够长久传承下来的文化艺术甚至已经演变为一种习惯,就像过年包饺子、端午吃粽子一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演绎的是一段“西化”的进程,近一百年中人们不断地在抛弃各种本色的东西,从思想上和行为中摆脱了许多受到传统观念定义的价值,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而如今,在这一个世纪中人们逐渐发现,西方世界的“荒原”未必是一种更适应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所以,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开始回归,并在“非遗”的牵动下,地域文化特色被广泛地开掘出来,因此我们说,诸多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重新被命名为真正的民族精神。

深入到各式各样的面塑制作现场和参与到分享这种文化的人群中来时文学艺术论文,由衷地被这种文化气氛所感染,然而在关注这种地域文化财富的同时,许多进一步的思考和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作为传统文化工艺在时下生活中的现状问题,这点作为展开讨论与研究的前提,笔者在《晋南面塑文化的现状研究》一文中概述了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面塑作品,临汾与运城两市多数县市仍然接受在和应用面塑这种古老的礼俗方式。本文重点思考的是作为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认同及评价问题;与多数民间文化艺术共同面临的保护与传承的课题;作为能够用来定义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会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一、面塑在我们的认识中

在调研的过程中,当笔者走进面塑作坊介绍起自己的来历和目的时,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问起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究竟是要在他们这里做什么工作?我会说我是学生,出于对山西传统文化保护的想法,想对民间面塑做一些考察。那么“怎么考察?”我说就是对晋南两地兴盛面塑文化的地方进行记录,简单点说就是看什么地方有花馍,都有什么样的,我会去看看。好,第二个问题就是“花馍有什么好看的?”我说这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如今都是省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很多大赛都有优秀的面塑作品,大家现在慢慢认识到面塑具有的艺术价值了,而且喜欢用它作礼物相互馈赠。而当我拿出相机进行全程拍摄时,他们还会怀疑我是不是记者。我只好又进一步地“浓缩”我的目的,说我是要写论文的。在他们开始工作前,我会关注他们制作好的一些成品图片、之前做好的插花配件、钉在墙上的价位表、密密麻麻的订货本、以及来访的客人。直到动态过程开展时,他们会释放开对我的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系列的工作,制作过程很忙碌很辛苦,他们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和变化,将他们手中的艺术品做到呵护备至怎么写论文。我们的工作结束时,他们还会热情高涨地关心其他地方的面塑是什么样的,我会为此做简单的说明,或者用相机展示,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对其他地方的面塑样式进行各种颇具主观色彩的评价。

这就是大多数面塑作坊主们对这项工艺的认识,然而对于那些积极地活跃在民间艺术各种赛事的具有文化体验的民间艺人们则能够从容地面对我们的工作。比如说一来到解云仙女士的家里,解阿姨便热情地介绍她的各种工作和成绩,她参加过多项国际国内的活动,出过国,上过电视,平日里也经常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和政府颁发的荣誉,在她看来,“花馍”是一种艺术,她是我所采访过的唯一一家以“面塑”为自己的产品命名的作坊,她认为面塑不仅是一种可食用的馈赠佳品,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欣赏与依靠,而她所做的是一项事业,是一种受到社会及文化界认可和支持的传承工作。

由此呈示出在艺人一方的两种对待面塑的看法文学艺术论文,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当然指普遍认同面塑这种事项的群体,基本上仍可以归为两种:一种认为,家中自制的面塑是为了节日所准备的一点“意思”和“花样”,同时,在作坊里购买的面塑是一种买卖;另一种认为,面塑是可有可无的,即在需要一些庆典礼品做点缀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面塑的替代物。先看第一种,快速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在简化,而面塑制作刚好需要繁复的工序和具有特殊手艺的少数人,因此,人们自觉地规避了这种“麻烦”,只在必要时制作些简易的品种以使得节日看起来有些节日味、为平日里总在重复的食品添上几件的“稀罕物”。观景除此之外更为便捷的就是购买,现在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对馒头、面条、饼等都采用购买的形式了,更不用说节日里用的花糕和礼馍,很多馍店在节日里都会推出袋装礼馍,像临汾市过年可以很方便购买到的10个一袋装的糕馍,乡宁热卖的30个一袋装的枣花馍,已经打出品牌的店家还会推出精致的礼品盒。所以值得我们考虑的就是,当面塑作为一种流水线式的产品,它还能不能被视为一种艺术和文化。不仅如此,在多数婚礼或生日庆典上的面塑大部分都是用简易、粗糙和明显程式化的作品以应付这种亲戚礼赠的习俗,这样的作品也实难让人们将其提高到“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的高度来认识。

第二种态度的起因更多的是由于在现在生活的氛围中,同时可选择的礼仪非常多,人们可以采用更多的更时尚的方式来表示对生活和亲朋好友的心愿,因此面塑可以不被作为主流方式。还因为受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食品的讲究也只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项目之一,人们更注重投资和享受其他的消费方式,使得面塑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可以被替代,到此依然没有发挥到它的礼俗价值和特色文化功能。我们说“没什么好的”、“买卖”、“应付”、“可取代”这些都不是能够用来为一种非遗作解释的态度,而如果我们大多数人对面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程度,那么它作为一种非遗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会受到质疑。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讨,这种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民俗事项轮到我们这一代时该做些什么。

二、面塑在我们的传承中

每当我问起作坊主,他们的手艺都是从什么时候继承下来的,像这样做法和说法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时,他们都会说“多少年都是这么个样”,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年代开始传的了。另外年轻的艺人会说,作坊本是家里长辈们创建的,所以自己的手艺就是这样跟着学来的,不清楚更多的事情,这些就是朴实的百姓们对于面塑“传承”的认识。然而他们口中所说的“从来都是这个样”,也并不见得就是同一个模样和同一种制作方法,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在做各式各样的调整与创新文学艺术论文,只是并没有放大地去认识这个结果罢了。作为“非遗”的一个民间美术类别,面塑有它独特的形式和技术层面上的特点,它要求传承人具有精湛的技巧和具备富有创造力的专业素质,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将它视为一种能够代表相当水平的文化与艺术品来保护,而保护的落脚点是传承,那么传承什么?怎么样传承?这就谈到了传承这种事项和传承人的问题。

俗话说熟能生巧,很多民间艺人都是在学习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突破点,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有幸了解到具备高水平的工艺技巧和审美鉴赏力的民间艺术家们,他们存在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其作品延续了本土信仰体系精髓,还赋予了面塑这种缘自传统习俗的事物能够用来阐释时代精神和文化新意的现代魅力。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一方面能够从这些民间工艺品中了解到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认识到我们特殊的民族情绪表达,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它们融入到现在的世俗生活中来,成为能够为这一方水土带来精神认同的特产。优秀的面塑作品总在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这也就是让这些“活的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品位积极发生联系、让它们参与到我们的情感体验中,在如今不少大赛中见到的面塑戏剧人物作品、“奥运”作品、“海宝”作品都在以时代的姿采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怎么写论文。

事实上,传承面塑工艺、传承面塑文化与面塑传承人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在传承人上笔者认为,应当包括艺人传承和民间传承这两方面,两者虽然所肩负的传承功能是不一样的,但意义无疑同等重要。有突出贡献的艺人即我们通常认定的“传承人”,他们的传承体现出国家与地方对这种文化事项的认可和对他们在这种精湛的传统文化的生命延续及发展兴旺上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努力的认证。而民间传承,也就是在我们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保留的此种文化习惯和情感载体,这样的传承则是能够彰显我们民族的传统特色及让人们“过精神意义上的生活”的表现,因为工艺精美者毕竟在少数,而且让艺术参与到生活中来还需要依靠人们的普遍关怀和体验。

三、面塑在我们的未来中

在以面食文化誉满神州的三晋大地,面塑艺术有独特的历史渊源,从人类学角度上来说,面塑起源于祭祀牺牲的替代品,作为能够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工艺技术,能工巧匠们尤其是妇女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许有很多人还会认为面塑不过是在普通的馒头基础上添加些配件和花饰,并不能进驻在高雅的艺术殿堂之中,但是如果你能真正走进面塑制作的工作现场,如果你能悉心记录每一件作品的创造过程,如果你有机会见证未曾拥有任何设计知识作指导的艺人们能够将瞬间想象物化成活灵活现的成品,如果你可以站在大量的面塑作品面前领略到这种真正的民风民俗,就不会不感叹制作者们高妙精湛的审美趣味和赋予其中的独特情感和智慧,相反又会觉得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是多么渺小,似曾掌握的全部理论和知识都会在此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我们一直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若干年后这种文化事项还会不会存在,事实上经过了我们的现状分析、理性认识和合理提议之后,能够展示出一幅自信的图景。罗丹有一句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中没有过多提及各种保护意义、保护立法、保护理论、传承手段、市场分析等等文学艺术论文,只是重点在探讨关于这种传统艺术、活的艺术、世俗艺术、文化艺术我们需要用什么眼光来看待,真正的精神财富也许并不高远,并不抽象,它可能就是瞬间给我们惊现、给我们提醒的那种集体文化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和作为直接关乎面塑文化在未来的命运。

在具体的操作中,市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市场价值与文化定位在意义和结果上不可能等同,但市场依然是走向推广和发展的积极的门户。在我们这个内陆地区,我们这个典型的黄土地上,面食文化是可以被张扬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作为华夏根祖文明发祥地的晋南地区,本土民间信仰与艺术表达形式应当广泛地被重视、被欣赏,面对外来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事物,我们是否还在自惭形秽、还在为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好东西苦恼?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个良好的趋势,特色产品、馈赠礼品及纪念品都反映出回归传统的倾向,这让人看来古老同样可以融入现代,传统同样可以走向时尚。当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产业运营层面需要投入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地追求它的工艺品质,我们不怕没有自己的好东西,就怕没有能力推出自己的好东西。在此意义上,我们对晋南面塑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是让它的姿容只留存我们的记忆中、让它的涵义只维系在远古阐释中、让它的魄力只限定在与节日礼俗的关联中,面塑是活的,是能够摆在眼前的,是要求走向明天的。

On the Protection and Passing down of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ZHANG Xiao-chen

[Abstract] As akind of traditional fork arts which illuminate national sentiment,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should be re-recognized widely. This should not only be the successor’smission, but also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consensus. In the trendof traditional culture’s restoration,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whichdefine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 will have a bright prospect.

篇8

2调查结果分析

2.1品种混乱,质量难以保证

3个样点共计调查到17个棉花品种。其中民权县销售的棉花品种有15个,梁园区销售的棉花品种有10个,睢阳区销售的棉花品种有12个,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但是价格却相差很大,品种名称相对不规范,有些棉花品种包装袋上甚至直接标注为“懒汉棉”,“高产大桃棉”来吸引购买者的眼球,而品种类型是杂交种还是常规种、是否转基因等信息往往标注不清晰,棉农选购时也不关心品种类型。品种管理相对混乱,像中棉所29,已被列入第六批停止推广的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但在市场上依然有售。在售品种中,有些品种质量也难以保证,像有些杂交种卖到常规种的价格,很可能是以次充好,或者是以常规种代替杂交种来卖。

2.2棉农选种时缺乏引导

调查到在售的17个品种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其中14个为国家审定品种,3个为河南省审定的品种,12个为杂交种,5个为常规种,14个为春棉品种,3个为短季棉品种(如表2所示),对于这些品种的特征特性购买者并不了解,而经销商也不多加介绍,在选购品种时多以“大桃”、“高产”作为依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虽然大铃型品种存在拾花方便、节省劳动力等优点,但大铃与高产并不存在必然性的联系,大铃型品种的结铃数往往不及中小铃品种,且由于蕾铃脱落的补偿能力相对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低,种植风险也相对较大。

2.3销售量逐年递减

在调查过程中经销商一致反映,近年来棉种销售量一年不如一年,大面积种植棉花的农户很少,大多是种上1~2亩的棉花自己留着用,或者是麦棉套种、瓜棉套种等套作栽培,而适用于这类套作栽培的棉花品种却很少,农民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而一旦产量降低又直接影响了下一年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这一恶性循环从近年来棉田面积的缩减和棉种销售量的锐减上可见一斑。

3建议

3.1加强棉种市场管理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这种对种子的零售和代销行为没有经营主体资质限制的规定,导致了现在棉种销售渠道繁多的局面。而棉种的供应渠道一般都是生产企业在各地设立商,再由商委托销售商或代销点销售商品种子,棉农种植的棉种需要从销售商处购买。一方面商为抢占市场对一定区域内的代销点大量铺货,造成市场上品种数量繁多,另一方面棉农在选购种子时往往注重的是能否取得高产量和高收益,而销售商往往看重的是销售利益的最大化,加之监管上的缺失,极易造成种子经营混乱,存在不规范经营甚至违法经营,例如,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相同品种价格相差甚大,在三地不同的经销点销售的相同品种中,有的价格相差2~3倍,这种差异应该不仅仅是由于交通运输成本或进货渠道的不同造成的,这种不规范的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种子市场的良性竞争。而如果实行棉种零售代销经营主体资质认证制度,对销售环节的起到一定的监管,将会有效遏制违规甚至违法经营;及时淘汰过时品种,严格执行品种退出制度,将有效防止“套号品种”进入市场,这对规范棉种市场具有一定的意义。

3.2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性选育新品种

棉种销售量递减的主因是由于棉田面积的缩减,而棉田面积缩减主因则是植棉经济效益的下降,以及劳动力的不足。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性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合当前套作栽培且管理简化的棉花新品种对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恢复棉田面积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棉花育种技术不断创新、新品种的选育速度不断加快,加之育种体制的变革,使众多的企业参加到育种队伍中来,无序竞争和重复劳动等现象时有出现,且面临着审定品种较多而创新性品种较少的现实局面,为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使传统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种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快优质、高产、抗逆、早熟等创新型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步伐,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棉花新品种,满足生产上对品种的需求。

3.3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工作,提高棉农的科技水平

现代农业与科技密切相关,只有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当前,农村劳动力锐减,而植棉却对劳动力的需求较高,这也是棉田面积不断缩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棉农在买种子时只注重看到包装上的高产、大桃等宣传,却不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品种。当前种子种类繁多,在选购棉种时应给棉农一双“慧眼”,以辨别真伪并选择适宜品种。这就需要各级农技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辨别真伪种子的能力,从种子这个源头把好优质生产第一关。由于市场上销售的棉种数量过多,农民选择品种的随机性很大,同时也为规避风险,同一农户有时会种植2~3个棉花品种,这就造成了棉花纤维品质一致性差,也为统一田间管理增加了难度,难以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品种独特的优势。为避免这种现象继续,应加强主导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努力做好试验示范,统一种植品种,推广规模化栽培,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争取实现“一乡一品”,保证纤维品质的一致性。

4由商丘棉种市场现状看商丘棉花发展趋势

从本次调查来看,当前商丘棉花品种中销售量最大的是抗逆性强和管理简化的棉花品种。在此基础上,大铃、早熟棉花品种似乎更受青睐。这种选择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4.1劳动力的减少

商丘是劳动力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中90%以上的是青壮年农民,留守在家中的是老人和儿童,这些人的劳动能力有限,更倾向于种植一些易于管理的作物,这就造成了近些年棉田面积逐年减少的局面,而那些种植棉花的农户为节省劳动力,则去选择一些易于管理的棉花品种,为迎合棉农的这种需求,经销商往往打出“懒汉棉”、“高产大桃棉”等吸引人眼球的商标,这类棉花品种一直是农民的首选。

4.2气候的变化

近些年商丘气候明显发生一些改变,特别是在7~8月份棉花开花结铃期,降雨量较大,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对那些抗逆性差,不耐涝的棉花品种的打击很大,产量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在这种天气下,那些抗逆性强、耐涝性好的棉花品种都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品种。

篇9

2Photoshop的工具运用

2.1选区

在处理图片的时候通常要选取一个选区来进行处理。大多数人是人都是用快速选择工具,魔棒工具来进行模糊选择,这样会使图像处理的很粗劣。也可以事先用魔术橡皮擦把多余的色块进行擦除再来进行选择。也可以调整色调明暗呀什么的,让图像色块的区分更明确一些再进行选择。也可以利用通道来勾取选区,这都是比较快速的方法。最精细的也是比较费时间的选择方法是用快速蒙版以及钢笔工具。快速蒙版是在工具栏最下面,点击进去之后可以用涂啊画啊填充的方式来选取选区,一种比较自由的方式,弊端就是对于一些小细节可能人手操作就没有那么精细那么圆滑。用钢笔工具的话花得时间就更长了,但是对于图像扣取来说,钢笔工具还是最好使用的。

2.2曲线调整

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光线不好,曝光不充分而照成图像效果没有想象中的好。在PS图象处理软件软件曲线的基本原理来调整打开图像,调整曲线命令(或使用快捷键Ctrl+M),出现曲线对话框。然后进行明暗对比的调整。真正的曲线调整原则是亮度的重新分布,每个像素的亮度有初始,可以调整它亮或过暗。如果可以互相学习,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作用,在曲线的调整,是按住Shift可以选择多个控制点,如果想删除一个点,该点可以拖出曲线坐标区外,或按Ctrl并单击点。

2.3加深减淡工具

在对于鼠绘人物的时候加深减淡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同时也是非常考究设计者的绘画功底,这样用加深减淡工具来表现物体的体块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取决于人物最后画得像不像。跟素描头像一样,把加深工具当做是软炭,把减淡工具当做是硬炭,进行描绘的时候要是把握不大就把强度调低一些慢慢地绘画。有个加深体块感的诀窍就是在高光附近的阴影要对比更加强烈一些,这样就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2.4去水印

在有水印的背景修复我觉得比较有用的就是定义图案和仿制图章工具。用油漆桶工具来修复的画可以大面积的修复,仿制图章工具可以小面积的修复,所以防止盗图加水印的还是比较好的方式。

2.5混合选项

在众多工具中效果比较好的就是混合选项,可以直接给图层加体块感。大多logo设计都用上混合选项,在此设计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嵌入字体。就是使用里面的内阴影选项调整好之后,把图像填充改到0%就有字体嵌在里面。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小技巧就是ctrl+向上的方向键就能弄出纵向立体的。调整图像位置用方向键最好,它能微调,通常直接移动不能移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3界面设计的注意事项

3.1配色

对于界面配色,色调在设计色彩学中是指一个色彩整体构成倾向的总概念,即一件包装设计作品中全部色彩所组成的总的色彩效果,是一个色彩组合与其他色彩组合相区别的体现。构成一幅主色调的画面一般主导色约占75%,衬托色约20%,点缀色约占5%。一个界面设计效果的好坏,最终是由色彩来体现的。首先要处理好单个色彩与整个画面的关系,应整个面的连续展示效果,以及远近距离上的视觉效果。还要考虑“图像在人们眼中的冲击力”“造成与众不同”印象。

3.2图形设计

图形设计就是这个图像色块放在这里是否合适以及起到美化和辅助作用。就像中国结和刺绣都是简单的小结构组成一个大图案。就要你懂得怎么去组合和运用。就像动画中的按钮你也会选择你也不会遮挡字体和其他元件的地方放置。插图要考虑到文字的大小和放置的位置,辅助图形就要起到衬托美化的作用。

篇10

装饰绘画属于绘画门类的一种,与其它的绘画门类所要表现的意义有着一样的共同点。同时装饰绘画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通过画面本身表达作者内心的装饰情感及思想内涵,并通过多种材料的制作,运用装饰规律作用于装饰空间。因为同属于绘画艺术的范畴,所以其内容也是用来反映生活中的事物、人文思想、记录历史、装点空间的。本篇着重分析装饰绘画画面中的点、线、面的价值和意义,它们在画面中相对于色彩而言是永恒存在的,并能够表达画面主题的基本语言元素,分析它们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明确它们在表达画面主题时的各自差异,同时对于分析创作者的情绪语言也是很有帮助的。

1装饰绘画简介

装饰绘画以其特有的装饰韵味和独特的艺术语言陶冶着人们的心灵,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很早就成为了绘画门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装饰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以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秦汉时期的瓦当和画像纹样,汉唐时期丝绸制品上的图案纹样,宋明时的瓷器纹样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及富有极其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wWW.133229.Com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传统装饰艺术的强劲生命力和其特有的神韵。已故著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在他关于装饰学的手稿中写到“装饰可以说是一种思想”,也可以说装饰绘画是画家对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与其他门类的绘画同样具有其时代的烙印,而点、线、面这三种造型基本元素在画面里所反映的视觉特征也明显的带有历史时代的气息,是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绘画作品风格、特征的依据。通过对装饰画面中的语言表达因素的研究,对于研究装饰艺术的发展和造型规律、发掘和整理其规律,是很必要的一个课题。

2点、线、面的特性和功能

点、线、面这三种元素是人类在绘画发展历程中运用的永恒语言。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在论述点、线、面的特性和功能时说点、线、面是造型艺术表现的最为基础的语言和单位,它们具有符号和图形的特性,能表达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它们抽象的形态赋予了造型艺术的本质及超凡的精神。点、线、面在装饰绘画里,不论要表现的主题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或是意象的都是那么的重要,因为它们是视觉元素的一部分,永远的体现着各种视觉上的感观。创作者在视觉逻辑美的前提下,可以真实的在画面上向人们再现具象的画面,通过发挥联想和幻想将现实与梦幻,主观与客观,真实与虚幻融汇,从而表现抽象的主题。

3点、线、面的情绪特征

正是前面所述的这些,来分析思考这三种元素作为一种媒介传达的艺术家们的情绪世界及存在的必然。它们的形成是人类主观要对所处环境,加以主观记录或客观的再现而产生的,是人类生理视觉的需要,也是人类具有抽象思维的一种验证。

3.1点点,作为绘画艺术中的最小视觉元素和语言元素,它的产生是必然的。“点”在现代几何图形中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是画家在创作画面时,从具象到抽象,从复杂的

视觉世界中提取出来的最为简单的视觉语言元素。“点”在画面上的突出抹掉了空间在画面上的价值,使得空间变的更加意象了。我们欣赏北宋画家米芾的《萧湘奇观图》,这幅作品完全使用水墨并强化“米点”,不去沉溺于传统的山水画的那种用笔墨的勾皴来表现那些树林、山石,而画面效果也就有了那些“点”的组合出来的视觉信息,也成就了差异于在此之前的山水画的特殊的神韵。当我们欣赏米罗的那幅《米罗美术馆听觉室的共鸣板》的同时,发现了“点”的意义被米罗推到了一个及至,米罗要在画面里所要表现给人们的空间变的更加意象。画家米芾和米罗,将点、线、面抽象出来直接装饰他们的情绪世界,哪怕那是具象的感觉,但更多的蕴藏了画家个人的抽象情绪,而且在努力突出着“点”的韵律组合。他们力求从复杂的具象景物中提取更为简单抽象的图形语言因素,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他们对那些景物的感知,从而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情绪感染每一个人的视线,对于画面来说那不单是一种单纯的表达景物,而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升华与满足,是一种心灵上的装饰。“点”在装饰画面里运用是广泛的,可以理解为是对画面的一种说明,“点”没有本身的长、宽、厚的限制,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的这种特征,使它对画面产生的视觉冲击,对活跃画面气氛,平衡画面组成显的那么不可或缺。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层次,“点”的各种形式的排列可以产生不同肌理效果的“面”,这时点作为装饰绘画里略显单一的表达语言开始活跃起来,这是“点”作为画面语言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段,同时也是艺术家的一种思维组合形式的体现,作为装饰画面里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流露,同时“点”作为一种符号,也就传达给我们一种独特的视觉信息,就像一段悦耳乐曲的音符,传达着一种视觉的慰藉。

3.2线“点”在空间里连续移动所产生的轨迹,使人类在视觉上抽象出“线”的存在。当我们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线”把画面中停留的那种瞬间的情感连接成一片,使我们的情绪潜移默化的随之流动着,这种情绪的流动是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相对于这种视觉语言来说,它让我们感受着画面里充满的种种矛盾、聚合与分割。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可以划出直线和曲线的痕迹。“线”作为几何学中的定性,比“点”的表达意象程度丰富的多。在二维的空间里,“线”只有长和宽,没有厚度的描述着绘画的主题。画家把对事物的观察,通过线条的组织表达画家的感觉,同时也为观赏者转述可视的形象。东方绘画艺术,尤其是中国画在线条的运用上,可谓匠心独具,传统的中国画线条很讲究线条的本身韵味,画家把本身的思想与情绪寄托于线条的长短,虚实,抒发着画家的感性认识。在中国书法和篆刻的艺术世界里,彰显着线条的恒久魅力,书法和篆刻可以说是把线的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同时线条也把书法和篆刻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构成书法和篆刻的主要语言元素,艺术家赋予了线条灵性,意象的表达着艺术家的感情历程,篆刻中所传达的那种阴阳相生相克的视觉冲击,被线条分割、连接、融汇的那么自然与完美。对于装饰绘画里的线条而言,它是依附于形体之上的,同时线条也会独立于形体之外,而充分的表达着其自身的形式美。其一,现代装饰绘画的线条依靠形体的变形,变形而不破形,筐形而不媚形,变形使得线条显得不过于呆板而富于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线条的自身韵味和装饰性。例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婀娜多姿,线条圆润、流畅,四肢舒展,彩带似云飘拂。这时的线条在其造型上显示出了这一时期所独有的风格样式。其二,靠线条本身的组织、结构,线条的穿插关系以及虚实浓淡的变化,关键在于线条对于形体而言结合的和谐,且富于形式的美感。最重要的是变形后的形体能够很大程度地表现对象,更能抒发画家内心的那种装饰情绪,和追求那种独到的装饰性及风格。从古代的地中海地区、埃及、希腊、罗马等地区的装饰图案中可以领略线条在其装饰图案中的价值,其中的线条肩负记载历史、事件等画面的主题,同时也成为一种视觉符号。

3.3面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唯一存在于我们所处环境中的,真实存在的只有我们称之为“面”的视觉元素。与点、线等造型元素性质相比较,面的能量表现更占优势,任何点、线的扩展延伸都以面的形态出现,所以面在构成画面时以较大的形态出现,充分发挥其不同的量感,影响着整个空间的意味。去仔细揣摩克里姆特的作品《吻》,其中在人物服饰的创作上集合构成了大小不等微量元素但规律排列的面,使画面即充满节奏又不失图案的生动变化。面可以分很多种,其中包括虚面和实面,不同的面质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时在画面中创造着不同的空间感观,反映着创作者不同的情感思绪。在克里姆特的《人生的三个时期中》中,背景应用直线分割,把平板的空间分成上部分黑色平涂,形成实面,而下部分应用了不同肌理处理手法,形成虚面,这种虚实对比打破了背景空间的单调。在背景之间,主题人物之间,以及主题和背景之间应用了不同的实面和虚面构成了不同的亮度层次,形成了丰富的节奏感,同时不同的实面虚面表现的量感各有不同,充分传达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人物和思想。这些作品里所用的面已成为克里姆特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媒介,一种比文字更能透析自己心灵的语言,对于画家那是心灵的表述,对于画面那是一种装饰的表达。

4结论

装饰绘画作为绘画的一种,凭借着自身的独特性,美化环境装点空间。点、线、面作为装饰绘画的基本语言单位,充分发挥着自身的特性、构成的美感,传达着创作者的审美及情感,而其自身韵味和装饰性在装饰绘画中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作为装饰画面中基本单位元素——点、线、面将永恒存在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装饰作品中发挥着他们的价值和意义。

5参考文献

1韦自力.设计一点通-面构成[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6

2赵殿泽.构成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6

3德比奇(法),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m].海南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