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4: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87-03

2015年,教育部对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了专项评估,通过评估,全面考察了该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对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和规范性做出评价,促进了该授权点完善自身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改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位点的动态调整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1]。

1 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课堂教学 学位授权点开设有工程硕士政治、工程硕士基础英语、工程硕士专业英语、矩阵代数和随机过程等课程,开设了基础课程以及学科前沿研究和学科专著研读,还包括必修的行业发展前沿讲座和社会实践环节。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知识结构和理性,从两方面持续改进课程教学:1)健全组织、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做到及时督查、注重交流,看教案、看计划、看作业、看教师教学、看学生作业、看评价标准的落实;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具体为学院领导每学年听课、评价不少于40人次,主管教学的学院领导、教研组长、评价人员带头开设示范课,并由全体教师评议。

专业实践课程占6学分,由教师带领、提高查阅专业文献能力,加强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提高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总结归纳与表达能力。导师设置备选项目,在保证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同时,增加专业限选课,扩大实践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电子、通信、信息综合等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加强实践训练环节。保证电子和通信两个方向实践课程的学时数,强化电子电路设备和系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深入的实践开发经验。

工程实践促进教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参加专业实践6个月以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结束后提交“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分散实践由企业导师做出意见,集中实践由企业相关领导做出意见,导师审阅,最终由学科考核领导小组统一评分。考核合格者可获得6个选修学分。

专业实践结束前一周内,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填写并提交《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考核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组成人员及各学位类别(领域)具体考核标准由各学科自定并在考核前一个月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备案。考核小组成员由学科负责人召集,成员必须由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代表组成,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基地(企业)期间的出勤率、专业实践表现和专业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考核小组应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出勤率、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采用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及以上为合格,考核不合格的需重修。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含重修)的研究生,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科研辅助教学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2]。在实施教学研究过程中对症下药,力求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用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和实践。学位点以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Internet信息检索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支撑平台,有力地支持了硕士研究生进行学习、实践和科研工作。

学院与深圳市宝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泰霖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设立两个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重视科研成果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使得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日益提高,也大大提高了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3]。

2 学位点特色

本学位授权点针对我国热带海洋广域海面的电子与通信行业的信息传输需求,以卫星宽带覆盖、海上自组织网络、海洋移动通信网络等中、远距离海洋通信为主要研究背景,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

本学位点注重“海洋通信理论与应用”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面向我国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勘探、海洋环境监测、海权维护等重大现实需求,提供涵盖近海和远海的全海区的经济可靠、灵活高效、业务丰富的通信保障,其实践基础将为我国南海、领海通信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培养的研究生能为我国海洋通信事业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是本学位授权点区别于其他高校学位授权点的特色和重点研究方向。

学位授权点的毕业生专业知识应用及就业率稳步提高,但稳定性有待增强,校友和用人单位评价尚有改进空间。从用人单位意见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本学位授权点的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专业技能、任职期望的满意度给予肯定意见,并提出培养意见,根据学生职业发展期望,帮助毕I生在校期间就做好职业规划,以提高求职服务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就业质量。表1为本学位授权点硕士研究生就业发展情况统计。

3 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岗位适应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及较高的职业素质。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使学生既掌握书本知识,又能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梳理本学位授权点建设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中薄弱环节和待改进之处包括:1)学术研究能力有待加强,学术训练范围有待拓展;2)学术创新性训练力度不足;3)学术交流数量、质量不足;4)学术训练数量和质量需要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对本科生阶段的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科研训练表现得较为吃力――需要频繁地查找和补充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并没有达到应当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就某一特定科学研究的深度和思考问题的灵活度。

2)科研中的创新来源于大量的国内外高水平科技文献阅读、思考消化和理解,还需要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本学位授权点的硕士研究生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引入和开展双语授课,特别是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任课教师。建议其针对所授课程开设专业Seminar,讨论课程涉及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要求每周学生与导师至少沟通一次,汇报研究进展、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领取下一周的工作任务。

3)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不足,要求导师从科研课题经费中支出国际/国内会议的差旅费用,增加发表高水平论文奖金,逐步提高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津贴水平;提高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院讲学的频率。

4)大力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选送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共同指导,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研究项目、课题,积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如产学研项目的联合申报等。

4 提高培养质量的措施

持续改进计划包括:加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学习,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在学术、科研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拓展研究生学术训练平台;加大学术训练经费投入,完善和细化学术创新激励机制。近期采取以下具体改进措施。

搭建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设立各种研究生创新项目 把研究和开发过程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立足学术需求,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研究创新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让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定期举办研究生科技文化节、学科前沿讲座、创新竞赛以及优秀成果奖励、展览等活动,扩大研究生视野,激发创新兴趣,营造科学严谨、研究活跃、学术空气浓厚的学术氛围。研究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及获得其他渠道资助的科研项目较多,参与率较高。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完整的、系统的科研训练,研究生通过“助教、助研、助管”等方式参与科研及教学活动。

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研究生论文写作培训 努力开拓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途径,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做学术报告,组织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使研究生感受学术大师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开阔眼界,启发科研灵感,培养良好的学术思想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积极组织研究生内部的学术交流,开设科研讲座,交流科学研究的体会和成果。通过这些活动,研究生不但交流了学术思想,学习了科研方法,而且提高了科研组织能力和科研交流能力,从而促进了科研素质的全面提高。

开展研究工具培训 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对研究工具的应用能力,适应管理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需要,邀请专业团队为研究生培训科学计算实验方法,邀请专业公司培训数学建模工具Mapple、数据处理工具Origin、绘图工具Visio等,聘专业技术培训公司培训仿真工具STK、HLA、Labview、ModelSim等。

整合学校的资源 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硕士研究生培养校企合作平台,与知名交通企业和研究单位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硕士研究生创新基地,让研究生在实践中进行科研训练,为研究生提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使研究生把理论学习与创新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生通过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大型项目研究和技术攻关等活动,培养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