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5: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

篇1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时,在加固处理时可以利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来进行施工。深层水泥搅拌桩其主要是将水泥作为固化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设备伸入到一定的深度进行施工,充分的将固化剂与软土进行拌合,从而硬化,使软土的坚硬程度得以增强,这对于地基的强度和承受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施工前,需要将施工现场的土地进行平整,清除桩位处的各种障碍物,对于施工现场较为低洼的地段,则需要利用粘土进行填补,选择合理等级的硅酸盐水泥,对搅拌材料的成全进行准确计算,对水泥搅拌机械进行检修,确保其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做好深层搅拌桩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后,需要由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施工。

1.2深层石灰搅拌桩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塑性较高的软粘土地基时,则需要利用深层石搅拌桩来进行加固处理。相较于水尼加固效果来讲,石灰的加固效果要优异于水泥,所以利用机械力量将石灰作为加固剂,使其与地基土进行充分搅拌结合,从而产生化学反应,使地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得以提升。这种处理方法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且加固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所以应用范围较广。但在实施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对施工场地用一定量的砂石、砾石进行铺设,这样可以确保施工机械的顺利移动。同时还要配备好施工所需要各类机械设备,测试施工现场地基土质的各项指标,从而对含灰量和搅拌范围进行合理确定,另外还需要对桩长和桩数进行合理选择。

1.3软土地基的其他加固方法

在建筑工程的勘测和设计中,如果存在危险性的软土地基,需要恰当地采用加固措施。加固技术的实质就是改变软土地基的性质,改善地基土的受力情况,增强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降低地面的沉降,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我国的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在一些气温偏低地区,对建筑物本身进行加固技术处理,既要操作简便,成本也要较为合理。总体来说,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包括换填加固法、重锤夯实法、深孔挤密法以及井点降水预压法等。

1.3.1换填加固法。在有些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采用换填加固技术主要是在施工的规定范围内,将软基土质挖除,填补一些透水性能较好的工程材料,进行不断的夯实压缩,形成一个具有承载力的土质层面。由于有些工程破坏都是从基础地面开始的,所以加强基础层面的软土层承受能力,可以将破坏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且,如果软土层上面覆盖的土质能够达到一定要求,可以有效地抑制软土的侧向膨胀状况,可以间接地增强软土地基的强度,防止软土地基出现沉降现象。在透水性材料的选取上,应该选择一些粗制砂石做垫层,可以促进软土的排水,加强软土的固结程度。

1.3.2重锤夯实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还可以采用重锤夯实法。通过绑接脚手架的方式,使卷扬机扬起重锤达到一定的高度,从高处往下落,重锤在下落过程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可以对软土层进行反复的夯打,压紧地基形成一种固结,增加软土层单位面积的密度和强度,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从而有利于地基的稳定。根据不同的工程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增加锤子的重量或是提高锤子的落地距离,增强夯击能量,有助于加固深层地基。夯实法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可变性,其参数的变化可以影响夯击产生的能量。

1.3.3排水固结法。在建筑工程的软基施工技术中,排水固结的方法应用也较为广泛。当软土地基的荷载能力不足,可以将软土中的水排出,降低土层的孔隙,从而使地基达到很好的固结效果。而且,当软土中的静水压力消散殆尽,软土的有效预应力就会增强,从而增强了地基的强度。排水固结法的应用范围主要是软粘土地基中,通过这个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地基的沉降问题,地基的沉降在向地基增加预压的过程中就已完成,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基本上不会出现沉降差。同时,排水固结法还可以增强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度,控制其稳定性。排水固结法的实施由两大部分构成,包括出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排水系统可以在地基中设置砂井、塑料排水管等,这得益于天然地基中的土层透水性。加压系统则包括堆裁法,降低水位法、真空法和联合法等多种类型。这两个系统的联合使用,可以完整地发挥出排水固结法的作用效果。

篇2

1.1强化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首先应当强化工程管理的立法地位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一定的制度规范支持是开展一切工程管理共组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对在制度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缺少完备健全的立法,这在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缺少立法的状态之下,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效率低下,使得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无序、管理混乱等状况,这些都是引发工程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形成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立法机关应当强化这方面的工作,积极的开展工程管理调研,推进相关立法的出台,约束工程管理工程的市场准入准则、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工程承包等多项内容,实现规范推动相关制度推进,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且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有序的进行,以此为基础更顺利的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1.2强化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科学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构造有序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倘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缺少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在施工的过程中才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给建筑工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体系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使用有效的控制手段作为工程管理的措施,以科学的形式制定计划,在,业务流程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工程管理工作,做到全面、顺利的进行工程管理工作。使得每一个施工部门都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各司其职,提升自我监督控制,愈发的重视工程管理的地位,积极的进行管理技术创新,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应用新技术,创新管理体制,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积极践行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的规范制度要求,同时工程管理的监管人员也应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有效控制工程管理的质量。

1.3强化工程管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

随着建筑工程要求逐渐提升,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应当在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此为支持进行较髙水平的工程管理,在特定的时期开展符合当时科技特色的工程管理技术,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引进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实施开展过程控制,手段,将科学的计划作为一切工程管理的基础,按照业务流程作为主线开展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只有在不断创新的技术支持之下更好的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全面顺利实施。

篇3

2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当中,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1)扬尘的绿色环保化处理。若施工现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扬尘问题,则会给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通常情况下,扬尘的处理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可适当在施工现场洒水并配合清扫,确保施工地地表的清洁,但不应使用自来水等水源,从而避免水资源浪费。二是若施工出现土方,应当将其集中放置,并使用薄膜覆盖,防止出现扬尘;若土方所在区域地表,则应当配合种植矮小植物巩固土壤环境;在运送土方时,也应当避免出现扬尘,在车身配合采用遮蔽措施。此外,也可以尝试使用专用管道或者设备运输建筑垃圾。

(2)固体废弃物的绿色环保化处理。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固体废弃物,而一般处理措施是将其直接运往城市附近的大型垃圾处理场,但从城市环境整体角度出发,存在环境污染隐患,这就需要改进处理措施。通常情况下,应当优先将固体废弃物分类集中摆放,若施工需要开挖土方,则应及时回填。

(3)废水废气的排放。针对废气的处理,应从减排角度不断优化,一方面,应当严格要求施工地车辆及相关设备机械的排放量,采取妥善的控制措施。另一方面,若施工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或其他重要区域,则取火不应使用木材等易产生大量废气的材料。此外,还应为建筑焊接等施工环节配备相应的专业处理设备,避免其废气中带有大量粉尘。针对废水的处理,一方面,应该在施工地周边区域开挖临时的排水沟,并定期清洁水沟,确保其排水顺畅。另一方面,若排放的废水污染物较多,则应当采取沉淀等处理措施,避免其给周边土层造成污染,尤其是污水以及建筑实验养护用水,必须得到妥善处理。施工地的临时厕所与厨房,也应该相应建设有临时化粪池及油污处理池。

(4)噪音污染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地的噪音,同样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一方面,应妥善配备良好的隔音设备,在关键区域设置噪音监测点,对其进行动态化监控,若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则应该及时根据施工情况,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施工处于夜间环境,则更需要妥善管理噪音,应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先进的低噪音机械设施,并定期进行养护,使用砼泵设备时,应配备相应的隔音屏障。此外,混凝土浇筑以及木板房在施工时,均需要采取妥善的噪音处理措施。

(5)资源节约化管理。一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减少能源资源的损耗,尽可能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的机械设施,并提高电、油、气等能源的使用率,应优化施工设备的能源消耗结构,积极主动采用具备良好可再生性的能源,并针对建筑施工能耗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应当结合施工地所在区域,调整施工技术与工艺,尽可能多采用新型材料,并在材料的运输及应用时减少消耗。另一方面,应当有效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针对施工所消耗的能源制定严格指标,确保资源有效利用率全面提高,通过配合采用监控措施,强化对能源消耗的管理。

篇4

引言

建筑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是每个建筑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由于近年来,关于建筑质量安全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且社会反响和关注度非常高,说明大家对建筑的质量安全十分关心,如果建筑单位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可能会严重削弱建筑单位的市场地位和企业形象。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建筑单位一味的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导致建筑大面积存在裂缝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的质量,还大大的增加了建筑的居住风险。因此,必须要及时了解裂缝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并制定详细的解决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裂缝的危害,避免为建筑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舆论压力。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可能出现的裂缝类型和原因分析

(一)、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是指混凝土未凝结硬化前,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的收缩,而这种状态下的收缩对水分的要求非常严格,且容易产生裂缝。一般情况下,塑性收缩裂缝的成因主要受水分的影响较大,通常建筑在浇筑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如果蒸发的较快,就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出现收缩不均的现象,从而出现局部裂缝,因此我们把这种成因的裂缝叫做塑性收缩裂缝[1]。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的表面并且裂缝主要呈现龟裂状(如图1),且裂缝深的度不会太深。但是如果建筑的主体结构中大面积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同样会威胁到建筑的质量安全。

(二)、塑性沉降裂缝

塑性沉降裂缝的主要成因是因为建筑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由于骨料在沉降时受到外界因素或辅材料(模板、钢筋等)的阻碍,形成的连带性裂缝,并且沉降裂缝的裂缝两边高低不齐,且裂缝的深度和长度跨度较大,通常会大面积呈现横向或纵向分布。所以,塑性沉降裂缝对建筑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和特性,并制定详细的解决对策才能有效的减少骨料沉降过程中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

(三)、温度应力裂缝

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施工地点和施工季节没有固定性,并且混凝土浇筑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混凝土凝固时会受到来自强温差的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要掌握外界温度和散热温度的平衡值,才能有效的控制裂缝的蔓延。并且温度应力裂缝主要受早晚温差、季节性温差等不定项温度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散热不均的现象,从而加速了温度应力裂缝的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及深层裂缝的产生(如图2)[2]。并且,混凝土浇筑时温差越大,伴随的裂缝深度就越深(如表1)。

(四)、结构裂缝

结构裂缝主要受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材料影响较大,并且多出现在单体结构的建筑中。由于现在大部分建筑都使用框架结构建造,所以可以保证建筑的结构主体有足够的承载力。但是也有部分建筑单位偷工减料用承载力较小的预制板代替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导致建筑的承重墙受力不均,从而使得墙体的截面或较薄弱的受力墙角集中出现大面积的结构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安全。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控制措施

(一)、加强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

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的发现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控制裂缝的蔓延和恶化。因此,必须要制定详细养护管理机制,才能保障混凝土浇筑工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养护工作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两小时进行,养护的内容主要包括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散热温度、及湿度和水分蒸发等常见任务[3]。同时,还要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质地和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便于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二)、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

材料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安全,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控制建筑结构设计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必须要制定详细的材料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施工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预防偷工减料的现象。还要根据建筑的施工要求把握好材料的采购和选择,从而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裂缝的可能。总的来说,要想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必须要组建一支集材料采购、运输、管理于一体的专业队伍,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

(三)、强化结构设计人员的技术和人才培训机制

由于目前的建筑大多是高层建筑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项目,所以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并且大多数结构设计裂缝的产生和施工技术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想减少结构设计裂缝就必须要强化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为提高施工质量奠定基础[4]。所以建筑单位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便于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养教育。而且大量的实践证明,提高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性失误,并且完善的施工技术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现场危机处理能力,从而加强施工人员妥善的处理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和棘手性问题。

(四)、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力度

监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端正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建筑单位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监督管理措施,才能有效的约束建筑现场的施工秩序。并根据施工现场的施工特点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便于在监督的过程中提供基本的依据。同时,还可以把监督管理和奖惩制度相结合,通过对表现有效的施工人员进行奖励起到激励作用,对表现不好的施工人员进行相应惩罚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监督的目的和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单位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依然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要不断地改进设计理念,并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才能逐渐的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冲击,导致建筑单位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和竞争压力。所以,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结构设计体系,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裂缝问题的恶化。总的来说,要想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安全,不仅要提高结构设计的创新理念和建筑施工技术,还要加强建筑单位对裂缝问题的重视,才能进一步为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创造条件,才能为建筑单位谋取更宽、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提供帮助,才能更好地为建筑单位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梅晔.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1期

篇5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建筑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结构构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项目工程的消耗量。但项目施工中有些特殊情况,即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定与预算定额规定的模式一致,正如目前在预算定额中规定“……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等内容。例如湖北省土建工程预算定额中,关于人工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篇6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建筑建设单位的监理制度的提高及管理制度的加强,监理单位在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在实际的运作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改进与创新.

2目前工程监理的主要问题

2.1建设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

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存在着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的现象,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些监理单位,尚处在母体的副业状态,既不独立核算,更不自负盈亏;有的挂着监理企业的牌子,有监理任务时就临时凑人员,没有监理任务时,这些人就解散或转移,严重影响监理人员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

2.2监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监理队伍总体素质还不高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一些监理单位由于人才不配套,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这种状况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由于项目管理与控制能力的薄弱,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这是我国建设监理与先进国家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

2.3不少工程项目存在着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有的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很多项目的总监。有的工程项目空挂“监理”人员名字,只见其名,不见其人。有的监理单位没有确定一定的工程监理的内容和程序,也没有规定或落实各级监理人员责任,致使一些监理人员该进行检查时不检查,该旁站监理时不旁站,甚至不问工程是否合格也签字。上述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制定的监理法规体系还不严密,也反映了相应的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

3加强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监理中的措施

3.1加强监理单位的宏观管理措施

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给各地企业的流动、竞争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外来企业的名不副实的进入,不但不会促进竞争,反而会影响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对外地企业的监管上,一是准入等级制度,重点要核查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执业注册人员是否一致.二是强化对监理执业人员的管理.省、部级控制监理工程师的注册.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等应对监理上岗人员进行备案登记管理,规定在一个单位的最低执业期限、流动报备管理等,减少或避免过于频繁的流动,保持监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三是建立、健全连带责任制公司领导对总监,总监对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一般监理人员,不仅要负管理上的连带责任,而且要负技术上的连带责任,提高业主和施工方对监理单位的信任度.

3.2制定合理的监理收费标准

对监理费的支付方式需实行改革,规定建设单位在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开工许可证时,应交纳一笔相当于监理费的工程管理费.这笔管理费由建设主管部门委托建设银行进行具体操作.建设银行在支付工程款的同时,也向监理单位支付相应的监理费,而不通过建设单位直接支付 这样使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提高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利于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3发挥监理机构的职能

监理协会是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既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又为监理企业和市场服务,其主要任务是承担过去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具体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活动.发挥监理协会在监理市场中的专业管理作用,为参加协会的监理企业服务.目前,监理协会要积极地改善组织,完善职能,逐步增强民间性、公正性、自律性,扩大服务领域,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监理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及时地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同时把政府指导性的意见和政策传达给协会内各监理企业并敦促他们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监理协会要以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超值服务来增强会员企业对协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监理企业共同发展壮大,并因此赢得建设市场其他行业的信任和支持.

3.4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1)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编制切实可行的员工职业技术培训教育实施细则,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加强拟从事新岗位的各类相关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与提高,以适应在监项目数量与日俱增与规模不断扩大的工作需要.

(3)建立长效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强化全员业务素质与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监理服务质量,为创建名牌监理企业奠定基础.

(4)在不断提高全员职业能力的同时,不断地重点培养造就监理业务骨干人才.

(5)操作能力培养第一,培训实效第一,不走过场,形式多样地开展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4完善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对策

4.1规范建设监理市场。首先严格建设监理市场准入制度,不符合资质标准的监理单位不予入内,遏制监理市场的恶行竞争;其次,加强监理企业的年检,对那些违法违规的监理单位坚决驱逐出监理市场。在招投标过程中,业主应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选用建设监理单位,并依相关规定办理直接委托手续,选择达到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在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中,应对业主与中标的监理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作明晰的约定。

4.2改革传统的监理体制。首先,将监理单位从母体内分离出来,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防止出现“自我监管”和“同体监理”现象。其次,制定建设行业范围内通用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规范》,建立健全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和各级岗位责任制,将建设监理的工作内容、程序和质量要求规范化,指导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其他监理人员的工作。再次,由于目前我国监理行业取费偏低是造成工程建设监理总体实力不强和行业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项目法人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监理服务收费的最低标准的管理,保证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提高监理服务的质量,推动我国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4.3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监理工作不但要求监管人员具备工程设计、施工的监管能力,而且还应懂得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可见,监理工作是高智能、知识密集型行业。在工程建设领域,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能与时俱进。因此,应加强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要提高那些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或经济、擅长英语的中青年的待遇,让其全身心地投入监理工作,同时要引进懂技术、会外语、能管理、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造就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监理队伍。

5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建设监理人员的辛勤工作也为工程项目质量提供了巨大的保障.虽然建设监理制和监理人员自身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既有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机制上需要探索、解决的制度的原因.但应当相信,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晖,艾社华. 建设工程监理现状与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8) .

篇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居民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要求住宅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更多的适应性、灵活性,要求赋予住宅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现在,住宅建设的核心已从单纯满足人们温饱型的居住生存条件转变为提供全方位以人为本、小康型的生活空间这一方面上来。许多房地产商把高级住宅作为开发的重点,大量舒适、高雅、康居型的住宅得以建设。下面就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以便大家在施工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1地漏的水封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5.9条规定“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此条规定目的就是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卫生。但是在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很少有人提及,建设及施工单位为了降低造价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厘米,满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另外,居民装修房子时选用装修市场上的不锈钢地漏替代原来的塑料地漏,外表虽光亮美观,内部水封同样很浅。当排水时,地漏的水封由于正压(较低楼层)或负压(较高楼层)被破坏,臭气进入室内。建议设计施工时采用高水封或新型防返溢地漏。厨房内地面溅水很少,可以不设置地漏。

2排水塑料管道噪音较大

2.1随着普通排水铸铁管道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能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卫生器具布置时要尽量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芯层发泡UPVC管道和UPVC螺旋管则能明显降低噪音,市场上新出现了一种超级静音排水管则加入了特殊吸声材料,噪音低于排水铸铁管。各种管材(Φ110mm)噪声水平比较:UPVC管58db;铸铁管46.5db;超级静音排水管45db。(测试地点位于距离管道一米处,排水量为2.7L/S,环境噪声42db。)

2.2室内排水管最小管径:一般讲,污水池、小便器(槽)等器具的排出管最小管径为DN32~50[2],而含有粪便污水的最小管径为DN100。笔者通过观察后认为这各种规定只适用于楼面排水,而不适用于地面排水。原因如下:DN32-50的管径较小,容易堵塞,且不易疏通(疏通器在其内不易拐弯)。在楼面上排水管系统尚有楼面下管道清扫口可用,而在地面上的小排水管堵塞时,则往往要扒开地面方能维修。笔者的经验是,在地面以下敷设的排水管最小管径宜为DN75,那样并不需要多增加多少投资,也不占用使用空间,但却方便使用和维修。对于楼房合粪便污水的底层排出横管,使用Dg150为最小管径更适合中国国情。一般这段横管长度不大,由Dg100改为Dgl50也不会增加很多投资,但却能极大地减少管道的堵塞机会。而改变管径位置宜设在立管地面以下的地方,这样并不影响地面以上的空间。

3排水支管户内检修

由于卫生间漏水引起上下层邻居间纠纷的现象越来越多,漏水主要原因在于排水横管敷设于楼板下,居民装修时破坏管道及防水层。因此,卫生间应设计成下沉式,下沉350~400毫米,将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内,防水层设在管道下方,发生堵塞及漏水均在本层解决。为了减少下沉空间,可以选用后排水坐便器及多通道地漏,卫生间吊顶后的高度能保证2.40米左右。

4坐便器排水口位置

目前坐便器的型号规格较多,下排水口的位置要求不同,设计施工中应选择合理的位置以便适应多数居民的要求,否则完工后很难改变。我们在回访中,好多居民抱怨坐便器排水口距墙面距离不够,选择便器时颇费周折。有的工程由于设计没有注明洁具间距,施工人员将排水口偏向中间甩口,导致住户无法安装淋浴房。综合多个厂家的产品样本,排水口距墙面的距离为305毫米,考虑装修前的墙面的距离宜为340毫米,住户反映较好。另外,施工图纸应有各种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

5空调凝结水的处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安装多台空调比较普遍,无组织排放凝结水容易引起上下楼层居民纠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多数住户的生活习惯,预留空调板并设计凝结水排水管。排水管应设专用管道并散流至附近雨水口,不宜直接接入雨水井。曾经发生过雨水井堵塞造成合用管道内雨水沿凝结水管倒灌进入底层住户的事情。

6水表出户的问题

随着居民对私密性和安全性的重视,水表出户甚至出楼势在必行,远传水表、卡式水表的出现也为水表出户创造了条件。

6.1可以在一层设置独立对外开门的水表房,将水表集中设置,每户设单独立管,互不影响。

6.2将分户给水立管布置井内,室外设置水表池。

6.3在休息平台设管道井,将分户水表及管道集中排列。

6.4户内设置水表,采用远传或卡式水表。

6.5南方地区由于不必考虑保温,地下水位较高的原因,可以采用地上式安装。

为便于抄表,上述方案均应设置数据采集器,显示于建筑物外墙或物业中心。

7给水管道减压降噪

住宅中双卫的设置已经比较普遍,厨卫距离铰远,管线加长,有的设计人员仍然将进户管道设计成DN20,末端用水时容易产生噪音。有的城市市政自来水的压力较高,约为0.30~0.40Mpa,三层以下的管道压力较高,水流过快引起管道接近共振产生颤动和噪声,用水高峰还会影响顶部楼层的供水。建议分户水管采用DN25,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低层部分设置减压装置(减压阀、减压孔板、节流塞等)。超级秘书网

8七层住宅干式消火栓的必要性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说明中的解释,不超过七层的普通住宅可以不设消火栓系统。曾有某城市消防局从安全角度考虑要求设置消火栓,但是自来水公司为了防止消防水回流污染生活用水不给接市政管道,实际上成了干式消火栓系统。发生火灾时由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火栓供水,或者直接由消防车供水扑灭火灾。本人认为这种情况下的干式消火栓可以取消,因为发生火灾的前10分钟内消防车尚未到达,消火栓内无水无法由居民展开自救,等消防车到达后,消防队员可以直接从消防车接水龙带取水灭火,随着消防设备的更新,对于七层住宅完全可以从室外灭火。如前所述,干式消火栓系统成了一种投资的浪费,因此可以不设干式消火栓或者设置湿式消火栓,为了防止回流污染可以设置止回阀和防污隔断阀。

9二次供水的水质

二次供水的做法是水池和变频供水设备联合供水,在水箱出水管前设消毒装置。设计中将生活与消防水池(箱)分开设置,根据市政供水情况区别对待:供水不可靠的工程,底层设置大容量不锈钢水箱,出水消毒后由变频供水设备分区减压供水;双路供水的工程底层仅设置小容量不锈钢水箱贮存2小时生活用水量,由恒压变频供水设备分区减压水。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篇8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类型;成因;控制措施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security;incident type;causes;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02-03

1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工业部门,然而世界各国的建筑业安全水平均低于该国工业部门的平均安全水平。美国2011年的建筑业劳动力仅为全国总劳动力的8%,但该年全国工业事故中,却有18%的死亡事故和12%的伤残事故源于建筑工程;日本2011年建筑业死伤事故占所有工业部门死伤事故总数的28.8%;同年,韩国每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为30人左右,香港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竞是日本的20倍。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增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的新兴支柱产业。同以往相比,建筑施工科技含量更高,施工难度加大,工期安排更急迫,工程施工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难免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大量开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形势更加严峻。我国2009年共发生建筑工程伤亡事故673起,死亡人数794人;2010年发生建筑工程伤亡事故756起,死亡人数1225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类型

建筑业是高风险行业,容易发生多种类型的安全事故。以2009年为例,该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①高处坠落:发生356起,死亡38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52.7%和48.1%;②坍塌:发生94起,死亡161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14.2%和20.2%;③物体打击:发生86起,死亡91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12.7%和11.3%;④触电:发生29起,死亡3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4.1%和4.2%;⑤起重伤害:发生42起,死亡5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6.5%和6.6%。各类事故发生次数及死亡人数如图1所示。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成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使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损害企业声誉,还会给事故死伤者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筑工程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在配套制度建设及各专门法之间的衔接方面,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亟须进一步建立健全。

3.2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各种建筑工程施工的人数有3000多万人,其中有2000多万人是农民工。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3.3 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 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目标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安全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3.4 施工单位忽视安全管理及监督 施工企业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识不清,未能摆正安全与生产、效益、进度之间的关系,当进度、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逼迫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作大事来抓。有些地方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存在人员缺编、经费来源不足、缺乏处罚依据等问题,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大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理念落后,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5 建设单位盲目削减安全措施费用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足够的安全措施费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个体投资项目及旧村改造工程,均存在较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某些建设单位甚至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是缺乏效益的投入,只会增加单位成本,加重企业负担。这种错误安全理念的泛滥,势必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防护用具等安全设施、机械陈旧老化,安全防护不达标。

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控制措施

4.1 用电管理措施 ①电源从建设单位配电室中引出,接入施工现场总配电箱中,在现场分设主干线、分路供电、分柜控制,在每个施工段里,均设有为小型施工机械供电的电源箱。施工现场总箱、开关箱、设备负荷线路末端处,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使之具备分级保护功能,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②现场电源电缆埋入地下50cm深,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并进行保护接零,所有保护线末端均作重复接地。③施工现场实行分级配电,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分配电箱与开关箱距离不超过30米,开关箱与所控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米。④开关箱内设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有自己的开关箱。⑤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安装要端正、牢固,楼层的移动电箱要装在固定的支架上,固定配电箱距地面1.8米,移动配电箱距地面1.6米。⑥配电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紧固在安装板上,箱外架空线及箱内线均采用绝缘导线,绑扎成束,并固定在板上。

4.2 现场保卫治安安全措施 ①在施工现场成立治安保卫小组,由一人担任组长。夜间轮流巡逻,重点是仓库、工棚、现场机械设备、成品、半成品等。②门卫值班室,由三人轮流值班。白天对外来人员、进出车辆及所有进出物资进行登记,凭证件出入,夜间则安排专人值班护场。③加强对外来民工的管理,检验入住现场民工的身份证,并要求办理暂住证。非本工程施工人员,不得住在施工现场;如遇特殊情况,需经保卫科负责人批准。施工现场建立门卫和巡逻护场制度,护厂人员须佩戴执勤标志。④办公区、宿舍、食堂设专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火、防爆、防毒、防盗,严禁赌博,严惩打架斗殴。

4.3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 ①建立防火责任制,在组织施工时,落实安全用火要求,实施防火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②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安全消防交底制度,形成书面文字。③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施工干道兼作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3.5m,道路两旁不准堆放材料。④在本工程平面布置范围内的临时设施、仓库、材料堆场,均要有足够的灭火工具和设备。消防器材配有专人管理,做到定期检查。库房易燃易爆品,要设置库房进行保管。⑤注意不同施工阶段的防火要求,特别是后期装修阶段,要加强对材料、电气焊的管理。

4.4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①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必须符合有关验收标准。②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必须符合有关操作规程。③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上岗证。④经常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养护,严禁机械带病作业、超期限作业。⑤确保工程现场塔吊、施工井架的防雷、避雷装置有效齐全。⑥工程施工前,应对现场各类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对使用各种机械及小型电动工具的人员,坚持先培训、后操作,派专人赴现场指导,对违章操作者,要求立即停止并严肃批评。⑦每周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机械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4.5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①机械所配的电缆线、线号不低于电机规定,临时用电完毕后收线归库。②各工种交叉施工时,楼层必须是专用电箱,不许蜘蛛网式用电。③现场用电由专业电工负责架接;线路通过脚手架时,电线加绝缘套管,不许电线与任何金属物体直接接触,接好线路后方可使用。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制架设线路,不得随意乱接电线,闸刀装箱加锁;夜间作业照明线路,不使用时必须断电,配电箱中设施漏电保护器。

4.6 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①现场各级管理人员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②施工班组应做好安全教育检查工作,安全文字交底,并实行安全值班制度,做好安全记录,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③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使用“三宝”。不戴安全帽者,不准进入施工现场。④对本工程的“四口”要焊接铁栅栏门,或者用钢管架进行围护,并悬挂警示牌。⑤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要设置防护栏杆,正面悬挂安全网。⑥本工程底层四周及建筑物出入口处搭设防护棚。⑦外铡钢管架要撰写搭设方案,要求施工人员文字交底,并设专人维修管理。⑧高处作业时严禁抛投物料。⑨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检查评比活动。检查内容包括:1)施工现场的动力、照明线路和配件装置;2)所有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3)井架运行系统、脚手架、通道的安全防护;4)库房、办公室、生活区、安全卫生、场容整洁。⑩高温季节施工时,应注意施工人员的生活卫生、环境卫生,做到防治中暑、中毒,防治疾病。冬季施工时,不许随便生火取暖。

4.7 架子工程安全措施 ①外架采用的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外架不容许超载作业;外架拆除前,必须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②外架底层和施工层,必须搭建铺架板和安全网,外侧挂设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③脚手架、井字架钢管底必须按规定垫上木板,要确保夯实;三米距离应斜撑,以加强强度;严禁攀登脚手架,不准坐垂直吊篮上下;经常检查脚手架,避免出现倾斜等情况。如发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纠正。④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安全装置,严格按照安全交底作业;对违反安全作业的人员,及时提出批评纠正或经济处罚。⑤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到:眼勤、腿勤、嘴勤。要经常深入现场,善于发现隐患;对危险情况,要积极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⑥遇五级以上大风和雨雪天气时,应停止外架作业;不得在夜间进行架子搭建;架子工长及安全员,必须对架子搭设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验收单。

参考文献:

[1]罗凯.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手册[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洪亮.建筑与市政建设施工安全知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刘嘉福.建筑施工安全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大城市间的建筑规模也越加壮大了。其中,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建筑的发展过于迅猛,再加上周边农村的城镇化加速,这便使得一些后起的建筑商在工程动工时处处受限,特别是对于其固有的顶管施工技术而言,这样的发展无疑是给该项技术人员提出了一项极为严峻的问题。所以,如何在建筑行业空前发展的现阶段里,将顶管施工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完善顶管施工技术,在该项环节中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处理,这是当前技术人员不得不给予重视的话题。

一.顶管施工技术的特点

1. 顶管储管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中,顶管施工则是该项技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该项技术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即使是在国外也属于一项非常普遍的工程类技术。由于顶管施工技术可以在维护环境的同时为建筑工程带来一系列的便利条件,这便使得该项技术得到众多技术人员的亲睐。

2. 由于一些建筑工程在施工或是后期维护时很少挖动顶管上方的土地,这便使得顶管具备了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3. 不论是建筑工程还是其他工程,在利用房下顶管施工的手段时,不仅可以将动迁用房的现象减少,同时还可以防止拆迁费用的过度浪费,这便为建筑工程中的经济投入和资金浪费提供了一定的解决办法。

二.顶管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管道的轴线部分过度偏离

原因:由于地下层面所受的阻力不够平均,导致工具管导向偏差,进而造成偏差问题的出现;由于顶管的后发出现移位情况,或是其铺设的不够平整,进而使得顶力合力线发生一定的偏移,从而导致偏差问题的发生;当千斤顶之间的同步率较小,或者是顶力偏差大的时候,也会造成偏离问题的发生。

解决措施:将千斤顶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使其行程、顶力等因素符合工程实际,当然,也可以尝试将其安装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防治顶管移位,可以在其后面开展加固工作,当加固工作完成后,还要保证顶管后背的平整性;在对偏移问题处理前,要注意其顶进曲线的方向和趋势,然后在利用合理且适当的纠偏量给予处理,期间,该项环节不可焦急,以免问题变得严重。

2. 管道接口渗漏问题

原因: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采用的关节及相关材料的质地与实际要求的不相符,或者关节与相关材料在运输和搬运的时候出现意外而破损;由于管道接口的轴线出现过大的偏差值,导致其接口位置的疏离,或者管道的填充材料出现破损及密实度不够;没有选择合理规范的止水装置。

解决措施:对于接口及接口密封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对其相关材料的检验与收取也要做到重点监督;对管道的轴线与接口处进行重点控制,在施工时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手段与操作规程来完善工作;在对管节进行运输与搬运及安装工作时,要对其支点给予严格的计算与观察,争取做到落脚准确,轻装轻放。

3. 混凝土管节的裂痕问题

原因:管节及相关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在实施顶管施工任务时,由于其顶力过大,超过了管节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从而导致管节受损;在对管节进行运输以及安装工作时,由于施工人员的手法不够妥当,进而导致管节的受损。

解决措施:在施工前期,对管节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检测;在实施顶进工作时,要着重考虑管道轴线与其最大受力值,在控制其管道轴线的移动同时,更要在其最大受力值之内实施顶进工作;严格分析管节出现裂痕的根源,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拟定出不同的处理方案,其中,当该项任务完成后,工作人员要保证管节及接口的承载力的原有性。

4. 顶管前方的正面土体发生坍塌

原因:由于顶管前方的土质出现变化,使得顶进力减小,从而导致防护和平衡的工作无法得到完善;由于相关施工人员的不注意,或者相关材料的质量不过关,从而导致顶管周边出现流砂现象。

解决措施:在对管节进行顶进工作时,其地面开挖的长度要小,控制开挖量,期间还要多次顶进,并且要对土质的松弛变化做到严格的观察与监控,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是预防坍塌问题的出现;施工时,及时对土体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并且对其降水工作要给予全面且认真地处理。

5. 地面凸起与沉降问题

原因:建筑施工时,由于地基挖掘工作中取土量的不适当,进而造成掘进机在对地面展开挖掘工作时的推进里和土体压力的失衡,从而造成地面凸起或沉降问题的出现。

解决措施: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开展活动的前期,施工人员要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展开一定的调查工作,在确保该区域的可行性后在展开挖掘工作;安装相应的测力器,在保证顶进力被施工人员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再展开挖掘工作,其中,还要确保顶进力和土体压力之间的平衡额度,以免造成管节接口处的偏移现象的出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顶管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使得我国建筑工程在享受其便捷性与高效性的同时,也让相关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顶管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这便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钻研该项技术的同时,还要时刻准备该项工程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进而做出一定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篇10

1、建筑工程监理概述

建筑工程监理,是具有一定资质的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同时依据工程建设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工程设计方案与合同,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经济等方式,对承包单位的建设时间、施工质量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工程监理工作的依据是工程监理合同与承包合同。工程监理确保了建筑工程的实施质量,同时对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工作中,需要充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充分考虑,科学、合理、有效的实施监理制度,将监理工作落到实处。建筑工程监理人员须具备管理、技术、法律与经济四方面知识,除了熟知并解决本专业的设计与施工管理的相关技术问题之外,还应对本专业的概预算与招标标底进行编制,同时能够制定、洽商和管理工程合同;另一方面,监理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学历、广泛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工程建设和实践经验等。

2、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已经实现了工程监理制度,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已经逐渐向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稳步迈进。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也初具规模,并形成一定的格局框架和行业标准等。当前我国已有七千多家监理公司,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正在接受监理,工程监理工作逐渐显现了其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且关键的地位,同时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与认可。当前很多的发达国家均已严格规定了监理人员的年龄与工龄等,而目前我国的许多单位所聘请的监理工程师并未持有严密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工程监理的目的不能完全达成良好的效果;而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面对各种各样科技渗透,我国的工程监理工作也面临着多种问题。

3、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监理人员之前大多从事施工、设计和勘察等相关行业,只经过简短的培训就上岗,有些还是应届毕业生或转行来做监理的,所以对监理的理解并不深刻,甚至只停留在表面,对监理工作的程序也不甚了解,甚至只将工程监理认同为安全和质量的监督。所以,工程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工程技术、管理、经济以及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监理工程师队伍也缺少较高、较全素质的专业人才。

3.2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缺乏规范化的制度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分的强调了监理的效用,导致了工程监理企业的业务职能过于单一化,造成其工作范围仅局限于管理施工质量,却缺乏对项目设计阶段、决策策划、合同管理、项目运营以及工期控制的监理,这也阻碍了监理行业的全方面健康发展,未达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

3.3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难以完全实现其职能

由于机制、体制等多种相关原因,监理单位的职责很多都被拆解,未能完全实施其监理职能,也未能较好的实现“三控、三管、一协调”的职能,或者职能被弱化,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以“质量监理”为主,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建设。

4、建筑工程监理的解决措施分析

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应主要从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加强对监理似乎长的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决策实施。

4.1 不断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应从技术素质培养和道德素质培养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监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注重日常经验的积累,及时对施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汇报;相关部门更应对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资格、技术知识结构及相关监理技术装备、经历及管理水平等进行评估;对监理工程师的等级进行认证并颁发相关证书,不得越级进行监理;另一方面,监管监理人员能够不滥用其监理职权,不随意向承包商索取报酬,防止监理人员与承包商联合造假,组织欺骗业主行为的发生。

4.2 引进招标、投标制度,规范监理市场

建筑工程监理市场引入招标、投标制度,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实现,也有利于监理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避免监理机制的不公平竞争和暗箱操作等不良现象。实现信誉机制,将信誉等级较低的监理单位剔除市场。国内的监理企业须提升自身的信誉,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3 完善监理制度,使其有法可依

国家应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监理企业的相关责任和所行使的职能等进行详细的制定,对不同等级监理工程的职责及监理水平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监督,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的水平。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必要的专业研究与理论指导,因此,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应实施科学的监理制度,完善监理单位的职责与职能,在监理工作中坚持科学的监理理念,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告诉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