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5: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政治生活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只注重从知、情、意、行四方面人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品德行为。一堂课的教学都是从外到内,自上而下地灌输.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发生严重脱节.导致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而变得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从而使学生感到厌倦,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造就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因此,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使课堂唤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为基础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并与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为主导的生活和哲学并列,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大模块。这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的理念,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涵义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教师: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但由于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有的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高二《文化生活》模块的学习中,笔者大量地加入了本土的“宁村抬佛”汤和文化、“张璁文化”、“永昌堡抗倭精神”、“温州鼓词”等内容,与课本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
2.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经济生活》模块“股票、债券、保险”一框内容的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任务:到本区的证券交易所、银行、保险公司收集有关资料;丰富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观察与采访,学生体会到了这些投资品种的特点,同时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场的风险。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浓、趣味性强。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根据多年来政治学科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教学模式”。
1.激活生活经验,置疑导入
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由于学生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办法,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从而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例如:在学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模块“意识的作用”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物质要决定意识。那么大家思考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建造的校友楼,在建造前要先有图纸,然后根据图纸去建造,那是否意味着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在造楼的过程中,图纸(意识)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教师顺势提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意识的作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思维泛起涟漪,从而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置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知识的具体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作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平台。
第一,创设直观化的生活情境。教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结论——体验成功,学习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学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前调查龙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包括皮革、不锈钢、电器等发展状况。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我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第二、创设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小记者”走出课堂,采访龙湾区相关企业、领导干部和村民,调查本地环境变差的真正原因。“小记者”争着向有关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提问.比如:你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实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环境进一步不受污染?环保局或政府来此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吗?有没有试着改变环境,等等?采访回来后,在课堂上大家又对自己的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评论,评出“最有价值”“最有深度”的问题奖项。接着,教师趁势提出问题,运用调查资料,并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局部经济利益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给学生以无限的情趣。
3.总结升华知识,服务生活
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以后,在同学生共同总结了课堂的内容以后.让学生去分析龙湾当地养殖业的实际问题:为什么前几年价格很高的文蛤,今年价格比较低,为什么前几年收益丰厚的养殖户,今年却陷入困境,有的濒临破产?如何才能使养殖户尽快地走出困境?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明白了价值规律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化教学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表现
2.1日常生活的课堂化
当前时期的政治课堂,是要针对教学活动由空间、时空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控,让生活的丰富经验可以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调动。总得来说,就是要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融入生活的内容,且这些内容是要丰富的、灵动的,把教学转变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2.2现实生活的学生化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表明,学生的生活包括了日常的生活活动及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好两者间的关系。但是,也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一定是真实生活的映射,是对学生的一种真实反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控制。
2.3可能生活的学生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具有更强的发展及生存能力,需要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贯彻相应的教育思想,为今后的光明生活而开展教育。同时,这也是生活教育的本质。因此在课堂的教育中,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
3将生活化融入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
3.1改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与书本分离,转移学生的视线并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去走近、走入生活,然后开始去做他们自己认为有意义事情。所以对于高中的政治老师而言,要走出讲台,走进学生,让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互相学习与探究,实现教育角色的变化,让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还要转变“唯书至大”的传统观念,只有把原有传统的观点改变了,才能运用更多元、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吸引学生,让他们可在一个相对快乐及和谐的环境中去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2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为基础,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如果想要提升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这一舞蹈作为背景的,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最好切入点,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至生活及原有的知识架构中。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营造生活场景——学生去对场景进行体验——得出结论(由教师引导)——提升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单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可实现知识理论的升华,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含义。同时,教师可多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话剧等表演节目,从而将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场景表现,以此来激发课堂的活力。例如,在讲解政治名词“卖方与买方市场”时,学生在理解时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那么教师即可联系生活让学生进行区分、理解。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当中的买卖场景,让学生可在演示的过程中感受到两者的区别所在。
3.3充分对生活资源进行发掘,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转变。即是让高中的政治课堂可以与生活化紧紧联系。从本质上分析,这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把多样性的生活资源转变成有效教学资源,大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可以更好去理解政治的内涵。
2.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
通常初中生基本上是本地的学生,学生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大多数都是源自于本地的生活情况。对于本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更加深刻,对本地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情感。因此,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当地的人文、地理以及风俗习惯,设计富有乡土气息的初中政治课堂。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初中政治的课堂上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章节时,江苏的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河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评剧、皮影戏的风采;东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东北二人转和扭秧歌的文化……。学生通过切实的生活体验,并结合政治课本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解和继承,是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乡土性的特征。
3.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
初中政治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远大的政治理想目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的内容能够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但是,课本上的有些内容政治哲学意义十分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政治哲学概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通过现实生活的举例,将一些情趣性的事例与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课本的内容。例如,在讲“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时,教师可以例举一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小笑话。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喜爱吃的食物例举各国的饮食差异。比如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日本的寿司、生鱼片韩国的泡菜中国的饺子,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尊重各国文化差异。通过现实生活的举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活跃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气氛。
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他们的观点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新颖奇特、辛辣尖锐,我都给予尊重,不轻易作出是非判断。最后,他们达成共识:在他人陷于困厄之际,伸出援助之手而不顾自身安危,是见义勇为正能量的体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虽然短暂,却瞬间铸成永恒,这正是生命展现出来的魅力所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把生活的内容纳入到政治课堂中,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政治素养的养成、生命提升的广阔天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看待政治现象、探讨政治问题、分析社会现象、自然现象。避免局限于一种看法,一个“标准答案”,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到快乐,得到享受,达成幸福的体验,提升生命的境界,自觉崇尚真善美,领悟生命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魅力和快乐。这是教育所应达到的一种境界。
二、生活情境巧安插,理解生命的意义
新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是一门实施智慧、情感和人格相结合的课程,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究。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对人生的看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每一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如何让巨大潜能开发出来,关键是引导和激发。教学中通过激励、赏识和关怀,努力营造成功状态,让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和自我激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生命的潜能就会如喷泉汹涌而来,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用思想政治课本身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适时安插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感悟、理解生命的意义。在“实现人生价值”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只有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我特意引入了大埔家喻户晓的“2013年最美乡村教师———廖乐年”事迹:从马来西亚回家乡免费为学生开班英文补习班,11年来如一日默守山乡义教助教。他说“我还能教多少年,要看乡亲们需不需要我,只要需要,我就一直教下去”。课堂上,我试着让学生思考“作为广东好人的廖乐年身上有啥品质?”“廖乐年精神中,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做一个好人值吗”?很多学生非常熟悉廖乐年,并且有不少学生接受过他的帮助,无需启发,课堂马上活跃起来:“我帮你,你帮我,你快乐,我快乐”。
“帮助别人,服务社会,就在于一些举手之间,比如让座,送一把伞给正在淋雨的人……”“把个人的一技之长充分体现在社会所需要的点点滴滴的事业中”。“他给乡村带来的而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和村民传播感恩、互助的思想”……生活是现实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把课堂生活化,才能让学生把生活(课堂)拥入自己的怀抱,去经历、去体验、去丰富、去发展,这才是有效的教学。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1)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2)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使物质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这节课不需华丽的教学模式,鲜活的人物,熟悉的生活情境,展现着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极大增进了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生活化教学形式巧利用,感悟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延续,指增加生命的最高或平均寿命。延长平均寿命的方法主要包括实行健康的生活模式,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等。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情境下,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人的生命真正价值在哪里?这是政治课中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学生在讲台下进行着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单一的价值观说教会使学生形成抗拒心理,从而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且因为教学形式的不恰当,对学生造成的排斥感更大,使生命价值观教育缺乏说服力,甚至感觉很尴尬。如果在课堂中对教学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会有合适的方法让师生共同体验、感悟“生命课堂”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美国的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完成上百个小时的义工,一开始大都是因为完成作业。但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一次次面对面的接触,他们慢慢地感受到服务他人、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逐渐把帮助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习惯。学校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也需要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下达到如期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高中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公益劳动、专业生产实践活动等形式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善恶观念,达到知、情、意、行的目的。
二、原则
(一)结合实践对于初中学生,已经备有一定的政治常识,所以关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他们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只是他们看问题还不是很透彻,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如过去发生的汶川地震、吉林发大水等问题,这就是政治知识的现实例子,通过党和政府的一系列努力,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政府完成政府职能的一面,而对于我国的红十字会中郭美美炫富事件,也让同学们反思,这可能是政府职能尚未完善的一面。(二)结合时事课本中的内容总是局限的,它只是把最重要的精髓记录在里面,其余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补充说明,很多的知识与例子都不是时事,导致学生们在阅读到此时,都会觉着这些与自己没有丝毫的关系,就像一句玩笑话所说“历史在学我出生以前的事情,地理学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想要学好,真的不容易”,这时候学生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下,理论结合实际,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让学生感觉政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这样才会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三)结合乡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谚语的表面意思可能学生都懂,但是要想体会这句话的深意,恐怕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什么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首先热爱自己的家乡,学生只有学会怎样爱自己的家乡,才会去慢慢思索怎样爱国,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教学上也很受青睐。(四)结合兴趣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把政治这门课程变得非常的枯噪无味,在学生们眼里,这仅仅是一门靠背书就能应付的科目,而实际上政治这门课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电视上播出的新闻、周围有趣的事件等,学生要擅于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挖掘其中有趣的话题,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政治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自发地去研究政治这门课程。
三、方法
(一)平等在教学越来越生活化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转变自身的观念,以前大多数教师都觉得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角,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学生就必须照着模子学习,但是每个学生对待问题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思考模式,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身份的关系。(二)实践学生在学习政治这门课程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背书,而不是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是绝对不行的,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健全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三)讨论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一个人学习收获的内容是很片面的,而与其他的同学勤交流、多讨论,比如参加辩论赛、知识竞赛等,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其他人的优点、生活化思维模式,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这样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四)信息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信息化与电子化的技术也可以给教学带来很多辅助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课本的知识过于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使学生理解,这时候可以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设备将其转化为动感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使课堂变得高效率、高水平。
2、政治教学的目的是为生活服务
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从而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脱节,课堂被称之为"象牙塔",专门以脱离生活的理论以及脱离生活的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点,忽略了高中政治教学本身的目的。案例:在对《生活与消费》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当前的消费行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消费与货币之间的关系,逐步引导,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3、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死记硬背作为学习以及教学的主要方式,将脱离生活的理论教授给学生,使学生不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掌握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中,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应该有所革新,与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要求相一致。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政治教学的丰富的素材来源,通过活泼有效的生活内容,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能够形成活学活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的内容。在生活教育中,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是"所学的,就是所用的";因此在教学的活动中,将丰富的生活体验蕴含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到学习的乐趣,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读活人的书,做活人的事",这些教育方式的引入,能够促使学生丰富知识,掌握要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案例:在针对《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虽然教材中已经给了许多学习的案例,但是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当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热点问题,包括“3•15打假”等问题,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直观认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摆脱教材的羁绊
我们的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我们进行课题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道具,但是,我们不能受到教材的羁绊,因为教材本身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将死的知识讲活,让学生摆脱教材的固定模式,能够活学活用,灵活地掌握知识。和其他科目的教材不同,政治课的教材可以不按照教材顺序来讲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对教材进行一定的编排,也可以对教材规定的教学大纲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并且,中学生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违背教材的、形式新鲜的编排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被激发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编排教材顺序时,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理,切不可为了改编而改编,只是单纯地打乱顺序,那样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有的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将不同单元的内容连着上。如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中第二课《家庭剧场》与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中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就可以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两课的内容都是与秘密和隐私有关的,将他们连在一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样,教材也就用得更加灵活了。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时代,因此,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声音、视频、图画并茂的优点来讲解政治知识,让我们的政治有理可循,有例可证,帮助学生更好、更透彻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
二、分析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日常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什么是“日常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入一些具有生活化的事例进行教材讲解的教学方式,这些事例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搜集而来,经过教师的加工运用到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政治教学也更加灵活自由,使政治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源于生活实践的真理”。
2“.现实生活学生化”的课堂教学。
“现实生活学生化”相较于“日常生活化”不仅是基于实际生活来提出事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调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生活中比较关注的事情以及活动,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学生关注关心的事件来进行政治知识的讲解,在政治课堂中体现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学生课下的现实生活,也包括课内的现实生活。
3“.可能生活学生化”的课堂教学。
陶行知对“教育生活”的解释是“在生活中赋予教育意义,让教育为生活而存在,以生活向前向上为发展目标”,因而“可能生活学生化”就是指政治课堂教学是基于实际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而体现未来可能生存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来源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但是又超越学生现实生活。
三、探析实施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1.注重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改革对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将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知识与实际能力联系的结构网络,发展学生政治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立政治的情感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引用在教学活动中,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政治基本知识。
2.扩充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学改革认为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的教材内容,还应该将课本加上更多的“联系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可以增加与政治知识有关的社会或者历史等资料,使高中政治教学是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彻底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3.改进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就是将原来教学中不适应教学要求的东西去除掉,保留较好的教学方式,增加新的教学手段的过程。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是要保留像“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实行“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其实也就是将传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的政治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运用“生活化教学”,万万不可只重“生活化课堂形式,不重质量”。
4.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扩充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还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简单来说就是高中政治教师要将教学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感想,教师要把自己替学生分析举例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做,这不仅是高中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只是在机械地记忆经由教师所传递的教材上的知识条款,忽视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只能将学生塑造成背死书、死背书的机械学习者。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参与、主动构建这正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核心所在。政治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探究中来学习书本知识,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层层释疑,步步启发,充分交流,可以让学生将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正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切忌穿新鞋走老路,依旧上演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以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与思维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展开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与选择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交流与讨论,不要片面地认为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就是实现了生活化教学。教师更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确立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不再是被动参与、机械接受,而是学生以主本身份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角色,不仅要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还要成为指导者与启发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思考与探究。
三、回归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从生活走进政治,从政治走向社会、走向应用”。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只是生活化教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所学到的只是间接的经验,只有将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去发现与创造,这样才能让学生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创造性运用。同时也才能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科学认识政治学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对政治学科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完“消费及其类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庭收入与消费情况来设计消费方案,并说明各种消费属于哪种类型。这样为学生的充分运用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学生通过运用所学来解决家庭现实问题,更可以让学生体会政治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享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能自觉地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6501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知识交错复杂且颇具思想深度,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往往兴致缺缺,应试背景下,他们只好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碚莆罩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或许能应付考试,却完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初衷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政治素养与国家意识的形成。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我们倡导将时政引进课堂,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时政教学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活跃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世界,面对生活。为此,笔者尝试运用时政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了解世界政治、国家大事,做热心、负责的小公民。
一、案例剖析,导入教学主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即是教师高谈阔论、照本宣科的开始,在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开始学习。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非常危险的,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此时,引用时政新闻,就可以为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教师通过相关新闻的列举,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入教学主题。学生在分析真实事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举个例子,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一则真实案例改变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态度。
2017年新年伊始,“西安学生举报学校雾霾天上课”的网络事件引发市民热议。面对不合理现象,学生自己发声争取权益,通过自己的力量引发了社会人士及相关媒体的重视,陕西省教育厅随后介入事件进行处理。
看完新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些学生很有维权的勇气,有人认为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监督,包括青少年,有人认为社会的进步、制度的完善同样需要青少年付出努力……这些想法与他们先前对政治生活“高高挂起”的态度完全不同,而这些观点也正是本课所要引导学生树立的。
二、时事结合,帮助学生化解难题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比起国家政治,明星八卦、网络游戏让他们更感兴趣,当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有学生会认为教师是在“说教”并且很难接纳。因此,教师在传播正能量、诠释政治现象时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时政案例的列举便是适当的方式之一,教师所举例子应该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让时事案例“自己说话”。
举个例子,当我们学习到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有学生认为网络是个美妙的世界,带给他们的都是欢乐与自由,而且是个可以自由宣泄情感的空间。然而,学生的这一想法是危险的,面对网络世界的纷繁复杂,学生理应保持理性,不沉迷、不盲从。为了帮助学生改变错误观点,教师列举了以下例子。
2015年4月,微博大V“作业本”转发了一条加多宝称赞其“与烧烤齐名”的营销微博,随后,其侮辱烈士的微博旧文被网友发现,“由于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由此引发舆论谴责。据中青网消息,当年6月,家属委托律师孙杰(“作业本”的真名)和加多宝。
微博、“网红”都是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案例中“网红”“作业本”所谓的“言论自由”带来了社会谴责与法律惩戒,这一案例打破了学生认为“网络是自由的”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