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主持结尾词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4 14:29: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婚礼主持结尾词,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婚礼主持结尾词

篇1

青春的前奏,“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很不现实,但我却一直坚持,因为我还年轻。我想做一名主持人,哪怕是婚礼主持,只要让我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上,我就很满足了。就算从底层做起,我也要为之付出我力所能及的努力。因为我还年轻。有人说,理想和梦想的区别在于:一个只能是梦,永远无法实现的梦;而另一个也许是人成为真正的“社会人”之后,对社会的“善”的探索和追求。但我相信我自己,自信是青春的符号,所以我青春,我自信。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青春的副歌,“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有人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是啊,青春就像花朵,也是会枯萎的;青春就像一首歌,也会有唱完的那一刻;青春就像一部小说,也会有结尾。所以,当我们还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抓住他,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只要它是对的,不违法的,就放手去做吧,不要等到错过、失去才知后悔、珍惜。

篇2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自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诵读《圣经》与祷告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因此她是一个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女作家,这一点在她的代表作《简爱》中淋漓极致的反映出来,全书不仅六十多次直接引用《圣经》经文,借用圣经典故,书中的价值体系及评判标准也是以《圣经》为准绳,很多学者已经就简爱的成长及她的所表现出来对平等独立的追求做过诸多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基督教的婚姻观为切入点,分析罗切斯特生命历程的蜕变。

1.基督教的婚姻观

如果要谈基督教的婚姻观, 那么就必须回到伊甸园,《圣经》里的第一对夫妇是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耶和华神看亚当独居不好, 要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于是神使他睡下,从亚当肋骨中取出一根,造了女人,亚当看到夏娃时做了一首爱情诗,“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希伯来文中没有最高级,亚当的诗就是最高级的表达,“骨中之骨”简单来说就是骨头中最美的那根,“肉中之肉”就是最美的皮肤(肉),换而言之,“你是最美的人”。耶和华神见证他们的婚姻,“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并且吩咐他们“要生养众多,遍满这地”。关于婚姻的教导,《圣经》中其它经卷中也有记载,“神所设立的人不可分开”,“婚床不可践踏”,“妻子要敬重丈夫,顺服丈夫”,“丈夫要爱妻子,为妻子舍命”,“丈夫是妻子的头”等等。

《圣经》中婚姻是非常神圣的,丈夫在婚姻中担当非常重要的职分,他要组建的家庭需要合神的心意,而不是仅仅为满足自己的心意,本文将以罗切斯特的婚姻为线索,探究他的在婚姻中的蜕变历程。

2.罗切斯特在婚姻之路上的蜕变

在19世纪,其实不仅是19世纪,在任何时代选择丈夫,往往离不开容貌、财富和地位,然而夏洛蒂却没有追随这样的价值观走下去,罗切斯特的婚姻路非常坎坷,他的第一段婚姻以金钱和地位为目的,随后放荡的生活因为金钱、地位被追求谄媚,内心却无法得到满足,如同行尸走肉,然而简这个相貌普通却与众不同的女人却让他重新燃起对婚姻的期望,可是他只为满足自己的心意,隐瞒婚姻,结果又落了空,然而一场大火洗礼了他的生命,除去他的骄傲,他俯伏认罪,肉体虽然残缺,然而婚姻却是圣洁的。他的婚姻历程从混沌蒙昧到苦毒怨恨,放荡不羁到不顾一切的占有,从痛哭悔改到谦卑顺服,生动地展现了他生命的蜕变,一个美好的蜕变。下面就罗切斯特婚姻的不同阶段做简要的分析。

A.名存实亡的婚姻--从盲目愚蠢到苦毒怨恨

罗切斯特的父亲为了财产安排他与伯莎的婚姻,罗切斯特那时年少无知,“青年人的好色、鲁莽和盲目”,使他自己还未弄清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的结婚了,这场婚姻从开始就是一宗交易,罗切斯特在这样贪婪、诡诈的父兄影响下,对上帝的认识是非常可怜的,选择妻子用的是世俗的标准--美貌和财富,然而《箴言》书中说:“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伯莎属于前者,简是后者。第一次的婚姻他的父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罗切斯特自己却不是无辜的受害者,他自己也坦白他的好色、鲁莽和盲目促成了他的选择。他完全不明白婚姻的目的和意义,婚姻不是满足一己之欲,婚后伯莎的粗俗、愚蠢、苛刻及最后的发疯印证了他自己的愚蠢,这愚蠢带来无休止的痛苦。虽然是在教堂举行的,然而却只是有形式没有内容,教堂所指向的乃是上帝的圣洁和荣耀,可是参加婚礼的人可想而知个个心怀鬼胎,为了财产、美色、虚荣和名门,这个婚礼外面披得是圣洁的婚纱,里面却是藏污纳垢,这场婚姻没有上帝祝福,即便如此婚约是有效的,罗切斯特也是被这婚约捆绑的差点窒息而死。

这场不幸的婚姻不幸之处在于同上帝所立婚姻初衷完全相悖,美貌和财富成了婚姻的目的,罗切斯特遵循了基督教婚礼的仪式,有牧师主持在教堂举办,宣讲誓言,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个躯壳而已,披着基督教婚礼的外衣,实际上与上帝毫无关系,这是对那个时代婚姻极大的讽刺。

B.胎死腹中的“婚姻”--从温情似火到刚硬悖逆

用罗切斯特的话简是一个“精灵”,使他的生命又活得了新生,她是他胸前的那根肋骨,他心所爱的,他经历了那场噩梦般的婚姻,及后来浪荡的生活,他很清楚自己要寻找的是“聪明、忠实二钟情的女子”,简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然而时机不对,他仍是偏离了婚姻的准线。追求幸福并不是错误的,幸福是美好的,正如在伊甸园中那棵分辨善恶树的果子是美好的,悦人眼目,可惜若追求的方式和出发点是错误的,最终受到的是咒诅而非祝福。在这里罗切斯特也是犯了同样的罪,他的婚姻虽然不幸,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然而婚姻的律法就是这样,婚姻之内对妻子不忠就是犯了奸,这是《圣经》中神对婚姻的律法,罗切斯特当然非常清楚,当他在花园中拥吻简的时候说“别让人来干涉我”,其实是指关于他有妻子这件事,他明知这是不应该的而且得罪上帝的,因为他喃喃“我会赎罪的--会得到上帝宽恕的”。在这之后,他们“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简几乎看不清罗切斯特的脸,园中起了风,这一幕如同伊甸园亚当夏娃犯罪后园中起了凉风如出一辙。

除了践踏婚姻之外,更为危险的是罗切斯特犯了伊甸园中同样的罪,并且会连累简。伊甸园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之所以是犯罪是因为亚当在果子和上帝之间选择了果子为自己的满足,罗切斯特在简和上帝之间选择了简为他的满足,他和亚当所犯的罪如出一辙。正如他在简面前的所承认的“我当时是做错了。我那样做会玷污我那清白无辜的花朵――使它的纯洁沾染上罪孽。上帝就把它从我手中夺走了。可我在固执的违抗心情下,几乎诅咒了这种神意,不但不向天命低头,反而公然藐视它”。

这时的罗切斯特是骄傲,刚硬,悖逆和苦毒的,与神的关系是对抗,他是在基督教的背景下成长,但只是个名义上的基督徒,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追求幸福。罗切斯特的世界,上帝似乎是与他对立的,不幸的婚姻近乎使他崩溃,他无法摆脱这种婚姻,因为“婚姻是神所设立的,人不可分开”,因此他摒弃上帝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的地位、富足,健康,个人魅力使得他成为黄金单身汉,在神的眼中,这些不是圣洁婚姻的必备条件,他的地位、富足、健康,魅力显明了他的虚浮、贫穷、残缺不全和骄傲。他需要真正的尊贵身份、富足和健康,这也是上帝要给与他的,然而他的罪横在其中,骄傲使他无法谦卑在上帝面前,“神阻挡骄傲的人,慈恩给谦卑的人”。

婚礼的中断是好的,无论对罗切斯特还是简,对简而言因着他罪的缘故这个即将举行的婚礼是污秽,不圣洁的,即便举行了,最终也是不合法的,牧师在主持婚礼说:“你们应该相信,凡是未经圣言允许的结合,都不是由上帝结成的夫妻,他们的婚姻也就不是合法的。”对罗切斯特来说,他没有将罪污染到简,否则日后会生出更多的懊悔来,也是他生命中的一个暂停和反思,因此从《圣经》的角度,突如其来的横加阻隔是祝福,当时虽觉得痛苦,结局却是美好的,是为日后合法蒙福的婚姻做修剪和预备的工作。

C.圣洁蒙福的婚姻--从肢体残疾到灵魂的完全

好像时空又回到了前面的某一点,相似但本质却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人,然而经历磨难之后又不是同一个人了。火灾之后,罗切斯特成了参孙,一个瞎眼的残疾人,桑菲尔德庄园烧成废墟,伯莎死了,伯莎的死亡宣布了罗切斯特的自由。然而外在的变化不是夏洛蒂的重点,她的重点在于灵魂的变化,罗切斯特的骄傲被打垮了,他谦卑来到上帝的面前悔改认罪,他曾经靠自己的力量而自豪,但如今体会到自己的软弱,“甘愿听从造物主的安排”,他重新将上帝当上帝来敬畏,而且他不再苦毒抱怨自己的不幸,反而是“感谢我的创造者,在惩罚时不忘怜悯”。罗切斯特的残疾呼应了《圣经》中的经文“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他现在能从心里真诚的感恩,因为认识了他曾经犯的罪是何等的邪恶,那代价就是死,亲身的经历使他清楚看到自己曾经在何等危险的境地,而现今脱离了那一切,并且“谦卑地恳求我的救世主赐我力量,让我从今以后能过上一种比以往纯洁的生活”。他肢体不全,但灵魂是圣洁的,完全预备好可以成为一位丈夫,书中的结尾处没有阴沉的调子,安静并伴随着浓郁的爱,他们是彼此的生命,回归了最初的美好“完完全全是他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简是罗切斯特的眼睛,是他的帮助者。他的头生子继承了他又大又亮又黑的眼睛,“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承认,上帝已仁慈地减轻了对他的惩罚”。

3.总结

罗切斯特一生的生命轨迹有两个,从外表看是从高处跌落低估,而灵魂的角度则是与之截然相反的对称,夏洛蒂清楚的表达了她的信仰,她书中的人物就是在这样两条相悖的生命之路中冲撞,罗切斯特曾经是有着明亮美丽的黑眼睛,但那双眼睛是瞎的,不认识上帝不认识自己,然而眼睛瞎了之后,却是真看见了,上帝使他看见了自己的邪恶和上帝的美善,他最后所享受到的幸福,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为什么一个瞎眼的人仍然可以如此幸福满足的活着,上帝成了他真正的满足,他被带离了亚当的老路,走了一条新路,最终成为一个敬虔的丈夫。

参考文献

[1]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2]齐宏伟.丰盛的筵席[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

[3]圣经(新标点和合本)[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社,1995.

篇3

这一年他终于娶到属于他的天使,彼此守护,流言飞语没有拆散勇敢追爱的他们,婚礼那天,幸福洋溢在他们脸上,羡煞旁人。

亲情演绎梦想

张杰,生于成都,长于成都,骨子里有着四川人的乐观豁达与坚强隐忍,而良好的家教,也赋予了他温润的性情与克己尊重。

张杰的家庭很普通,爸爸是个工人,妈妈下岗后只能开家小米线店养家,起早贪黑,一家人相依为命。但张杰并不缺少来自家人的爱,至亲之情为他开启了梦想之门。

痴迷川剧的爷爷有一台小收音机,张杰不喜欢听些咿咿呀呀的老戏,有天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动感十足的《潇洒走一回》,流行音乐着实俘获了小男孩的心,那盘磁带被他反反复复听过无数遍,他也和学川剧的爷爷一样整天学起了歌。又有一天小张杰不小心按到录音键,第一次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他开始着魔般地唱歌,然后一遍遍录下,偷偷享受自己的音乐时光。

爸爸也和他一样迷上了流行歌,喜爱程度一点不亚于他,常常一边洗着菜一边就对张杰喊:“A面唱完了,杰娃子快换B面。”当问起他的处女秀,张杰就会陷入甜蜜的回忆里。

爸爸厂里每年年末都会在一家咖啡店办个小晚会,90年代初还是卡拉OK刚兴起的时候,“一看到别人在台上唱歌被人追捧成那样,我的嗓子就痒痒得不行,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蹿上台去显摆一下。”那年张杰跟着爸爸上台,至今他还记得唱的是《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他一开唱闹哄哄的现场顿时安静下来,“那是我第一次享受舞台的感觉,那种站在高高的地方给下面的人唱歌,自己开心,也让别人开心的感觉,真的非常好”。一曲终了,掌声雷动,这一静一动让小小的张杰第一次体会到在台上唱歌的美好感觉,爸爸帮他实现了最初的舞台梦。虽然此后张杰因艺术学院高昂的学费而转投与音乐无关的大学,但并不妨碍他靠着执著和天赋唱出自己的一片天。

妈妈永远是男孩子生命中的最佳女主角。每年的母亲节张杰一定会给妈妈惊喜礼物,大学实习那年,他送给妈妈一条宝石项链,妈妈一直戴着,不舍得摘下。他最得意的一次是,先打电话告诉妈妈自己很想家却忙得脱不开身,又在妈妈的劝慰声中出现在家门口,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张杰爱唱歌,但在得到《我型我秀》冠军并出了两张专辑之后,因公司调整而沉寂的岁月里,妈妈仍默默支持着他,接济他的生活,这份母爱给了张杰坚持的勇气,让他终于能够在今天唱出自己的世界。

爱在香格里拉

在事业的低潮期遇见女友――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娱乐女王谢娜,并得到这份珍贵的爱情,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这个比同龄人有着几分成熟的男孩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爱,他说:“娜娜就是我的天堂。”

谢娜出道较张杰要早,与其如日中天的主持事业相比,那时的张杰名气逊色很多。这场外人看似悬殊的恋爱谈起来并不容易。“快乐男声”比赛现场张杰唱完《天天想你》后,女评委那句:“很羡慕一个女孩,因为这首歌是张杰唱给她听的,这个人就是娜娜。”这让机灵搞怪的娜娜也hold不住了,在后台大哭。谢娜放弃主持收视率飙到顶点的“快乐男声”,只为少给他些舆论的压力。

四进三那场双人舞,让人不得不感叹他们是天生一对。虽然张杰没能晋级,但他忽然轻松了,他可以不再是选手,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地感谢这个默默为他受委屈的女孩。

女孩在爱情面前都有着矜持和羞涩,即便大气开朗的谢娜也是如此。但是当她爱上了张杰,却变得勇敢。她说自己在一个会爱上了张杰。那时的张杰太酷,她只好自己追张杰,她鼓励女孩子们遇到真爱也要主动争取。谢娜开玩笑说,如果那时的张杰是现在这样活泼的性格,肯定是他追自己的。这看似轻松的话,其实是多么贴心的告白。

2011年8月6日七夕夜,娜娜在微博上公布婚讯,一切的猜测开始变成一条条的祝福,9月15日张杰在香港向娜娜求婚,他说:“能让我养你吗?”虽然朴实,却有一个男人的担当。

9月26日那天的香格里拉成了他们爱的天堂。所有到场的好友都为他们感动哭泣,新郎专辑《第一夫人》的旋律贯穿始终。

他们交换戒指,流泪拥吻,他们就是彼此的天堂。

2011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国民歌王张杰充满人性温暖的爱情之歌

比钻石还禁得起考验的全新专辑

《张杰:最接近天堂的地方Stand up》是张杰2011全新大碟,由王力宏、陈子鸿、Jea Chong、李卓雄、姚若龙、Matt Wong、曲世聪、常石磊等音乐梦幻代表、金曲王牌团队联手打造。英美知名音乐人、隔海跨国经典创作,全新颠覆“杰式情歌”席卷亚洲歌坛。

这些你值得一听的歌:

曲目一:Marry Me

“Baby I love you

以后就这样看着你

每一天有同样呼吸

想问你愿不愿意”

推荐理由:最佳求婚曲。

这首慢拍情歌由张杰亲自作词,整首歌曲简单温柔,仅用单一钢琴做为编曲乐器,曲末巧妙地加上一段结婚进行曲做为结尾,轻轻柔柔地倾吐心中最柔软而扎实的感情。他唱得不澎湃不激昂,不炫展歌唱技巧,仅是投入所有感情,请求一个心爱的人嫁给自己。

曲目二:第一夫人

“我爱你

每个明天都会更感人

我的第一夫人”

推荐理由:送给老婆的最佳歌曲

这首歌由王力宏为张杰量身作曲,情歌大师姚若龙亲自执笔。“第一夫人”象征着“爱的信仰”,虽然我不是总统,但嫁给我,你就是我的“第一夫人”。向全世界宣告似的大气开头给整首歌磅礴气势,带有力宏特色的歌曲结构与张杰的嗓音正合拍,男人情歌不容错过。

曲目三: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你看星光 默默燃烧自己发亮

无名的花 依然芳香

贝多芬 也听不见鼓掌

天使未必在看太阳 给人温暖不必谁仰望

把原谅都还给时光 不要投降

STAND UP 我摸到星光

STAND UP 你让我勇敢

希望 点亮了希望

篇4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修辞和文学中的修辞有目的性的区别,后者指向了审美效果,前者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直接地与新闻价值相联系。新闻价值的构成多元而复杂,价值的大小是主体对客体进行的主观判断,于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就与其传播效果有较强的相关性。

第一,兴趣性的提升。《新闻学简明词典》对新闻中的兴趣性有如下定义:兴趣性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对读者有普遍兴趣,而在写作上也要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兴趣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对读者个人的吸引力;间接兴趣则指读者对事物的普遍关心。①这里的兴趣服务于信息的传达,趣味本身不是目的。例如,中央电视台《马斌读报》栏目,每期的结尾都以打油诗的形式概括事件并简单评论。这就是电视新闻节目兴趣性的典型表现。从受众接受心理的角度讲,强烈的冲突往往能提升观看兴趣。冲突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影响了新闻价值。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兴趣是一种显现,而不能是创造;是一种手段,而不能是目的。

第二,不确定性的展现。“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②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动态的过程,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媒体不能在事件结束之后才开始报道。于是,电视新闻报道或评论的对象一般带有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能够强化受众对未知信息的需求。这种强化通常通过修辞的手段来完成。不确定性显然不是对未来的一无所知,而只有展现了事态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确定性才能被受众真正感知。在预测性新闻报道中,修辞常常用来整合已知信息,把新闻事件发展的可能性通过事实本身展现出来。

第三,观点的呈现。有的观点认为,电视新闻节目要求客观公正地报道,在这个意义上,修辞似乎带有了更多的主观态度。这是对修辞的一种误解,修辞的作用恰恰在于把观点隐藏在事实之中。修辞不仅表现为一种言辞的装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它还是一种结构。适当的修辞运用能使受众从事实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第四,情绪的渲染。情感的体现本身就是影响新闻价值的要素。电视作为一种图像传播手段,对情绪的渲染又有其技术性的优势。与报纸的“阅读”相比,“观看”作为一种接受电视信息的手段,能更多地读取信息中的情绪。“观看完全是一种强行给现实赋予形状和意义的主观。”③在电视新闻实践中,抒情性镜头和比喻性镜头等视觉修辞都参与了信息的传达,同时成为新闻价值得以体现的有效手段。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口语修辞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术是论辩术的对应物,因为二者都论证那种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人都能认识的事理。④一方面修辞本身蕴含有论证观点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具有“说服”的目的性。修辞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价值,正是从后者的意义上得到体现的。

第一,概念向经验的转化。对任何概念或语言的认知和理解都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受众对语言理解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经验,同时也和语言是否表达了最直观的经验有密切联系。例如,2013年“双十一”电子商务销量的相关报道:纸尿裤销售约6600万片,以一片吸水量是1000毫升计算,大约能吸干6个西湖。“6600万”这个抽象概念距离受众的直接感觉较远,人的生活经验中几乎无法直观这样的量,而“西湖”的概念就更容易被理解。

第二,形象套语的使用。套语是口语文化的产物。“在一种口语文化里,已经获得的知识必须经常重述,否则就会被人遗忘:固化的、套语式的思维模式是智慧和有效管理之必须。”⑤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谚语、格言甚至童谣的样式都作为文化传统中的精华部分被保留下来。这些套语往往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具有对仗的形式,具有合辙押韵的特征;同时,这些套语被人们所熟悉,能够迅速地唤起人们的记忆,从而达到一种认同。新闻评论主持人梁宏达在其评论实践中就善于运用套语。梁宏达从小学习曲艺,而曲艺是一种典型的口语文化艺术形式。传统曲艺套语在其新闻评论中产生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第三,情境的塑造。在口语表达情境中,主体的声音直接唤起对象的视觉形象。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这种形象甚至可以通过图像直接传达给受众。整个传播过程需要尽量避免标签式的抽象概念的使用。新闻事件报道或评论中的情境塑造有两个作用,一是形象地传达事件背景的空间信息,二是对情绪进行强化。例如,2011年《新闻调查——李坑之困》中的解说词:“两条小河在李坑村中交汇,各家门口用木板搭出过河便道,临水而建的传统徽派建筑呈现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意。”这里的情境塑造传达了相关信息,更主要的是一种对比的修辞在口语和图像之间形成了。

图像的隐喻

“观看”是受众接受电视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建立在观看基础上的认知和理解蕴含着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和建立在阅读方式上的理解是相反的。于是,电视图像天然地带有修辞的特征。

第一,对图像信息的潜在归纳。概念在人的思维中有明确的对应,而图像信息就更加丰富和多义。例如,新闻采访的对象,如果用文字来表述往往只是一个姓名或者某个方面的特征,而在图像中,性别、年龄甚至性格等都能得到综合体现。图像在显现综合特征时,其在事件中的最主要特征会被遮蔽。这种遮蔽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是有优势的,使对事件的报道具有客观的形式,而报道的倾向性则需要通过修辞的手段实现,也就是把被遮蔽的主要特征显现出来。

例如,2000年《新闻调查——婚礼后的诉讼》,记者在采访中恰当地运用了这种修辞。该期节目对一件案进行了调查性报道,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是包办婚姻下举行过婚礼的夫妻。记者对村民进行采访,目的是调查村民对事件的看法。节目中出现的被采访者全部都是女性,而她们无一例外地认为“不算”。其内在语是“女性自身观点尚且如此,男性的态度可想而知了”。于是,一种关于女性地位的传统观念得到了凸显。

第二,图像的构成形式具有修辞功能。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对受众认知图像规律的应用就是一种常用的修辞。但是电视新闻节目不是电视剧,对规律的应用不以审美效果为目的。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中对视觉规律的应用必须是隐蔽的,以再现事实为基础,而不是表现性的。在一些电视新闻采访中图像的修辞功能就得到了恰当的体现。记者与被访者镜头的切换是电视采访的常见形式。在正常情况下,记者图像的景别会比被访者图像的景别更远一些。而且记者图像的摄录通常采用过肩的方式,其图像中含有被访者的信息。这种安排强化了被访者在连续图像中的重要性。

修辞的恰当应用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有多方面的意义。需要强调的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修辞是以信息的传达为目的的,艺术化的口语和图像不宜出现,审美意义上的夸张修饰应尽量排除在电视新闻节目之外。

注释:

①余家宏 宁树潘 徐培汀等:《新闻学简明词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篇5

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和“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言而喻,电视工作者作为新闻舆论大军的重要成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增强国际话语权,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是伟大时代赋予每个电视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与一些电视台热衷于炒剩饭、搞模仿不同,不久前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凭借其文学功底惊艳亮相,很快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人人诵读经典古诗词的热潮。随即,央视顺势而为,在黄金时段推出新的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可以说,这两档节目是央视深刻领悟、贯彻落实讲话指示精神的成功实践。前者被誉为是电视综艺节目的“诗词盛宴”,引发收视狂潮。后者作为“诗词盛宴”节目的接棒者,同样没有让观众失望,节目播出后,誉如潮。面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面对满屏的明星家事和隐私的过度消费,《朗读者》为观众慢慢翻开一本本书,犹如徐徐吹来的一股清风,节目虽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随着董卿那亲切而温和的语速,从容自信的主持,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

该档节目播出后,收视火爆,微博和朋友圈的转发也相当给力。我认为,该档节目之所以取得成功,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美”!用二个字来形容就是:“大美”!本文主要以央视的《朗读者》为例,从节目团队的担当之美、节目主持的书香之美、节目嘉宾的人格之美、节目形式的表达之美、节目内容的经典之美和节目传播的创新之美等六个维度对文化综艺类节目的价值之美进行全面分析,探寻文化自信对于节目精、气、神的意义,以期求教于方家。

一、节目团队的担当之美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社会影响力极大。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产品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这是《朗读者》节目团队首先要思考的导向问题。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然而,目前电视市场中有品质,又有美誉度的文化节目却显得十分稀缺。在此背影下,央视推出这档节目,有如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体现了责任和担当。正如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所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在谈及该节目的制作动因时,董卿坦言:“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对文学很感兴趣,而且对人也感兴趣,《朗读者》其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为此,她严格把关:一是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二是嘉宾的选择标准与一般的综艺节目截然不同,“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情绪感染力。在综艺节目普遍娱乐化,低级趣味化,不断挑战正确“三观”的今天,节目团队“守土有责”的阵地意识十分可贵,他们不仅要唤起受众对于文学的热情和最温馨的记忆,而且要充分彰显中国优秀文化的诗意之美。在此创作诉求的感召下,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画面之感人等节目要素在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令人如沐春风,既张扬了汉字声韵之美,又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它和先前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综艺节目一起,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担当。它们的作用不仅仅是让观众感动,给观众激励,更能引导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而激发国民的自豪感,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节目参与者无论是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郑渊洁、李亚鹏、倪萍、赵蕊蕊、杨利伟等名人明星,还是被称为综艺节目“素人”的普通人,他们所诵读的无论是著名作家的作品,还是自己写给爱人的情书等,都无一例外绽放出能够直抵灵魂、打动人心的力量。很多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朗读者本人的故事和他们所朗读的文字感动地热泪盈眶。导演娄乃鸣评价说:“用两个字儿来形容第一观感‘惊了’。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这正是节目团队的担当之美带给受众的价值力量。

二、节目主持的书香之美

一档节目的成功,除了节目团队的集体努力外,主持人的核心作用不可替代。该档节目的主持人董卿是深受观众喜爱的资深媒体人,她腹有诗书,洋溢着书香之美,她自己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古籍经典,对于当前中国青少年沉迷于数字影像化的快餐文化感到痛心。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她已经找到了一种叙事方法,既陶冶情操,又兼具趣味,且融传统诗词文化于竞技表现中。“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要有好的方法,要有底气,有内涵。增加青少年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因此,她选取了“朗读者”这个独特的节目形式。因为,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读者体会到的是文字背后的感情,而倾听《朗读者》,受众感受到的是心里燃起的温情,是隐藏在心底的文化乡愁。换言之,观看这档节目不仅仅是聆听一段文字,一种声音,一个故事,更有文字背后的爱、灵魂和温度,而它唤醒了每个聆听者心里最平凡也最可贵的温情!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需要这种爱、温暖和感动,或许这就是《朗读者》的意义,拂去凡尘浮世,抚平聆听者心头的疲惫和伤痛,在文字温暖的港湾里,让灵魂有了片刻的安详!

由董卿先后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目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中国诗词大会》选手注重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记忆,而《朗读者》要做的就是传播文字之美,展现生命的价值。《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董卿让观众见识了她慧心如兰、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气质,而《朗读者》则让人们看到她新的一面,即对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朗读者》与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节目中第一个“人”是可见的朗读嘉宾,针对不同的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而来。在成为“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作为“朗读者”的他们都只是一个饱含深情的普通人。

例如,《朗读者》第二期的主题是陪伴。董卿的开场白就是:“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了陪伴,也就没有了活着的意义。我想,这句话原应是,一个人,一座孤岛,陪伴,让孤岛长出爱和希望的种子,从而有了万千欢喜,有了生命的意义!”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击中了忙碌中的人们心底最温暖也是最柔软的部分。在董卿看来,文化类节目需要更精心设计和认真打磨。节目制作之初,有人担心老百姓看不懂这个节目。但董卿认为这是对受众的低诂,她说,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原本是节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最远的嘉宾,但他的讲述很快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关注和赞赏:“许老先生的情难自禁

和他的可爱、执著,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董卿坚信美好的人生是人人都追求的,因为这是人的共性。

从主持人转型为制作人,董卿的压力很大。每一名“朗读者”都值得尊敬,他们都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故事和精彩的人生。如何让每个人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如何把控好场上每一个人的情绪起伏,考验着董卿的定力和智慧。当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的时候,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作为优秀主持人,董卿不希望用泪奔的方式煸情,但也也不愿意压抑自己的情感,当真情流露时,谁能否认那一刻电视机前的你我他不会像主持人一样泪流满面呢?董卿只是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相互温暖。同为优秀主持人白岩松在看完节目表示:“《朗读者》不仅对董卿有意义,《朗读者》也将对中国电视的观众和文化的传承有意义,它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也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的读、说形式。”而这,恰恰是节目主持人董卿浑身洋溢的书香之美所闪耀出来的价值光芒。

三、节目嘉宾的人格之美

《朗读者》的着重点落在“者”上,以人为本,我们不仅欣赏了优美的文字,看到了精彩的人生,看到了爱和祖国的河山大好。观看《朗读者》既像遇见多年前的自己,又像抚慰当下的自己,还有追问未来的自己。在文字中放飞想象,在朗诵中感悟人生。

节目的嘉宾成为一大亮点,他们采用“素人+明星”的方式,展示了每一个嘉宾各自的人格之美,为节目的成功提供了保障。例如,节目组邀请了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夫妇、陪读16年的杨乃斌母子和守护着“一个人的动物园”的林兆铭等一批默默无名者(即所谓的“素人”)用特殊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朗读。董卿表示,首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鲜花山谷”夫妇让她觉得节目效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我们都没有想到,一对很普通的夫妻还能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一种生活,他们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同样,第五期中的残疾人赖敏泪流满面地朗诵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梦》,以此献给自己心爱的丈夫丁一舟,唱响了一曲平凡人中的不平凡的爱的深情颂歌。

当然,节目中还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社会名流,如第一期中的许渊冲、柳传志、濮存昕、张梓琳等和第二期中的乔榛夫妇、郑渊洁父子、蒋雯丽以及后面的麦家、倪萍、赵蕊蕊、单霁翔等等,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些名人身上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像蒋雯丽与艾滋病人结缘的事情就令人感叹。特别是年近百岁高龄的许渊冲的出场,可以说这是节目组表达对一代翻译大家在传承和弘扬中西文化上所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份敬意,许老弟子们用中英法文朗读文学经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许老本人诠释的热爱力量更给人带来励志的力量。老人家今年已是96岁,每天仍然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他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看他在台上活力四射、两眼发光、乐在其中,这不仅是爱好的力量,更是爱好带来的最高境界。许老说他有一个小目标,如果能活到100岁,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亚的著作翻译完。这样的“梦想”难道不令人感怀、动容和唏嘘吗?

这些嘉宾不仅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更有特别的人格之美值得弘扬,节目中不仅有名人,更有普通人。在明星过度消费的今天,许多明星身上很难再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相反,在普通人身上,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能够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东西。以前国内也有类似的朗读节目,但选的朗读者都是演员,而且往往有表演成分,而这一档节目真人真事更多,也更原滋原味。它恰恰说明,真正接地气、真正受老百姓喜欢、真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文艺作品是最有时代价值,也是最能“叫好又叫座”和最有市场的。

四、节目形式的表达之美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这是《朗读者》的深情表达:“朗读,属于每一人。”《朗读者》让你站在当下的时光中,回眸来时的路,朗朗读书声,读的是文字的美,传达的是生命的力量,守望着的是精神家园。因为朗读中的文字不只是别人笔下流动的世界,而是融入朗读者精神世界的具有生命力的符号,印刻着它的情感、经历和世事沧桑,再度蓬勃而出,就仿若诗词之心赋予人们的隽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脱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人们追求诗意的生活,诗意不只是在远方,更在你的身边,在每时每刻对生命的感悟和体悟。

张梓琳就坦言:“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媒体时代,让大家重新的回到这种纸质书籍的喜爱,我觉得这事特别棒的一件事情。”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的:“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这是该档节目的制作初衷,也是节目的出彩之处。每位嘉宾的朗读表达不是干巴巴的选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实写照,自己的人生感悟,并且把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情感体验在短短的时间内浓缩并释放。

作为一档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节目,由来自各行各业、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用深情朗读这一极具中国风的方式,本身就温馨、诗意和浪漫。因为,朗读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经历的学习方式。学生时代,每一个人都在校园朗读中感悟文字表达的力量和魅力。但限于当时人生阅历尚浅,朗读显得较为功利,年轻的学子更习惯用背诵一词,来替换“朗读”这一概念。其实,朗读不仅是一种“把文字拎起来的”的情感互动,更是一种读书人和书写者的内心交流,是朗读者的二度创作。同样一首诗歌或一个散文或小说片断,由不同的人朗读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朗读若到情深处,极易牵动情感,朗读者会情不自禁地放缓速度,甚至干脆停下来,用心品味作者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受众也会随着朗读者的节奏进入到相同或相似的境同中,因此,当有了一定阅历的人们邂逅《朗读者》时,就会怦然心动,更易引起思考和共鸣。

作为一种重新讲述故事的温情方法,在朗读的综艺节目中,我们通过嘉宾们精心挑选的作品,感受他们抑扬顿挫的朗读,并从中了解到他们曾经面对的抉择和心灵的挣扎。这些都是受众期盼已久的宝贵的人生财富,不同年龄的人看待人生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但是却可以在和他人互动交流中感受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他们的乐观、善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一个人的人生,或者说每一个人的成功,其实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但是在这些朗读者的故事分享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真实人生故事的魅力,透过这些故事去重新发现世界,重新看待父子情、友情、爱情,用更加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感情,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人生体验。节目的价值潜移默化地通过朗读得到传达,通过故事分享而影响更多人。虽然《朗读者》看上去像是一个静态表达的节目,但是当人们通过朗读这种形式进入到讲述者的人生意境中后,却能够发现不同的讲述者呈现的是不同的人生见解和人生表达,他们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多样化和新的可能。我们能够借助他们的故事扩大视野,随他们的故事去感受发现爱的力量、行走的力量、奉献的力量和坚守的力量,节目紧紧抓住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间的情感纽带,既围绕每期的主题,又将每期的主题扩展开来,形成情绪的磁场,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引领作用,所有这些,正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真正要赋予我们的内心滋养。

五、节目内容的经典之美

应当看到,热起来的每一个文化类节目,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节目中传统文化的含金量。传统文化类节目,一般都显得“阳春白雪”,这些节目以晦涩和高深而闻名,让人感到高大上,有些“冷感”。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些热起来的节目中,我们却看到了区别于《百家讲坛》式地变繁复为简单的讲解。一方面,《朗读者》坚持了原汁原味,让人们通过经典,看到一种文化的古老和传m;另一方面,《朗读者》贴近人们心灵,朗读者的选取,以最适合代替最有名气,这让群众能够更容易获得文化共鸣和情感共鸣,这给发展中的文化类节目指点了方向:即文化类节目,含金量越重,越有影响力。它和以往的访谈节目大不相同,除了简短的采访,嘉宾还会朗读一段文字分享给特定的人群。每期节目常常会有四到五位嘉宾,节目高扬经典之美,洋溢着温暖和沉甸甸的爱。

首先是嘉宾所选作品的经典,如濮存晰朗读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师》,以此来感谢人生路上帮过他的人;有无国界医生朗读的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扬》,来表示她们对和平的渴望;还有“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意;以及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等等,这些经典作品在受众中本身就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有着先天的共鸣因子,极易抓住受众的心。《朗读者》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一些观众关注到片尾曲是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觉这是意外之喜。还有观众发现了有趣的细节,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原来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这样的细节几乎在每一期节目中都能发现,不仅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意外的惊喜,还给观众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其次是朗读形式的经典和多样化。节目中既有夫妻共同朗读,也有父子共同朗读;既有站着由钢琴伴奏的,也有坐着休闲式朗读;既有本身就是朗诵名家的,更有发音并不标准、甚至阅读十分艰难的;既有独立的个人朗读,也有多人的集体朗读,所有这些,把经典的舞台推向大众,推向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例如,秦h飞和他的五个伙伴朗读迟子建的《泥泞》,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千万农民们的热爱,与其说这是为农民们朗读,不如说为悠悠苍天的耕种者和广袤的农村大地朗读。再有就是著名作家麦家的朗读是一个经典故事的文化镜像:他的儿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十分封闭,麦家选择陪伴儿子度过最摇摆不定的时光,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帮助儿子成长。他朗读自己给儿子写的一封信,这是一封叛逆孩子的父亲写给叛逆儿子的一封信。而徐静蕾的经典在于,她是不可复制的:她选择当导演是源于骨子里的热爱,她希望做她没有做过的事情,她选择了挑战和变化。当她满含热泪朗读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时候,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后辈献给她在天上奶奶的那样一份深沉的爱。

再次就是情感的经典。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通过文字的朗读,观众也能通过文字与它的作者交流,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可以说,每一段朗读、每一个作品,都是以共鸣的情感为切入点,让朗读嘉宾、文字和观众通过它连接在一起。特别是节目中未见到那个“人”,其实就是朗读亭里千千万万个真正参与的普通人,他们在朗读亭里大声的朗读,成为了节目经典之美的扩展与延续,是节目大美之所在。

六、节目传播的创新之美

托尔斯泰指出: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种感情。当然,只有把新的感情( 无论多么细微) 带到人类日常生活中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作品。这种新的感情说到底就是艺术的创新性。目前,伴随着文化转型,人们的心灵滋生着躁动和不安的情绪,物质的富有并不能够解决心灵的迷惘,相反可能还会增加这种迷惘。因此,好的电视综艺节目就应该起到安抚和镇定作用,让受众感受到亲切、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可以说,一档节目要做出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来,没有创新是办不到的。创新是竞争力,更是生命力。

《朗读者》的创新首先体现在节目的设置中:即每一期设置一个主题,配上董卿的阐释,再选择相关联的嘉宾和朗读的作品。比如:第一期的主题为“遇见”,第二期的主题为“陪伴”,第三期的主题为“选择”、第四期主题是“礼物”,等等,这些主题是节目团队在反复考虑、比较、筛选的基础上确定下来、能最大限度地触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像“遇见” “陪伴” “选择”和“礼物”等等,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主题都能勾起观众独特的心电感应。而台上的每位嘉宾也都能结合自己的人生故事选取跟主题直接相关联的、最触动自己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国家唯一的一所红丝带艾滋病儿童学校的校长郭小平选择了呵护与守望,选择了用爱和奉献为一群特殊的儿童撑起了一把伞,为他们遮风挡雨。他朗读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如果》献给他的33个特殊孩子,希望当有一天自己不能再陪伴他们的时候,孩子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未来。不仅如此,节目还设置了开场曲的演奏和结尾的弹唱,此番用心在综艺节目中实在是少见。

其次,节目的创新体现在随处可见的人文关怀上。这种人文关怀充满厚厚的文化底蕴,从主持人和嘉宾的每个细节中自然流淌出来。例如陪伴儿子16年的母亲,为了把残疾的儿子变得跟正常人一样,这位母亲不仅陪儿子上学,还自觉充当儿子的玩伴、老师、同班同学、倾诉者与被倾诉者等,最终苦尽甘来,儿子读上了大学,成了一个不仅完全自立、而且能够帮助他人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的故事是对母爱的最好颂扬,它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遵循奉献和“不抛弃、不放弃”之固有的文化逻辑,寻找观众的情感泪点,将大爱的文化元素渗透其中。同样,李亚鹏对女儿的爱、倪萍对儿子的爱、赵蕊蕊对祖国的爱等爱的“礼物”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而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则击中每个人、特别是做了父母的心底的柔软处:“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特别是第四期中把已故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的故事呈现出来,并请由他发起创立的扶持资金资助的学生来朗读汪国真《让我如何感谢你》,充分体现了节目的正能量和人文关怀。这样的人文关怀也表现在蒋雯丽对艾滋病患者的结缘以及一个人的动物园所彰显的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嘉宾都用独特的人生经历张扬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其中的家国情怀、夫妻恩爱、父子情深等对当今社会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和引领价值。

再次,节目的创新体现在原创性的追求上。很长一段时间,节目的模仿成为一种时尚。一个“好声音”红了,无数的歌声响起来;一个舞台火了,就会有其他人争相效仿。荧屏上那些热热闹闹的综艺节目轮番上演,可在观众眼中,都是模仿得“似曾相识”。特别是对韩国、日本和欧美国家电视节目的模仿,几乎达到了病态的地步。而这样的模仿,不仅反映节目团队原创力的丧失,而且容易产生版权之争和各类纠纷,同时也极易导致功利主义、刹那主义和市侩文化的大肆流行,助长了不公平竞争,有损国家形象。《朗读者》既不同于以前的《读书》栏目,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走秀节目,更不同于把明星的家私尽可能暴露以此来吸引眼球,《朗读者》要做的就是从原创性出发,凡是别人做过的尽量摒弃。按理,作为《朗读者》的嘉宾,普通话应该是最基本的,要字正腔圆。然后,嘉宾有很多是吐词不准或口音很重的,即便是著名作家刘震云,他的普通话也不标准。但这一点不妨碍嘉宾们在台上的表演,也一点不妨碍受众对他们的喜爱。例如,“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虽是一位美国人,但他对汉字有一种痴迷的程度,他选择用二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汉字数据库,网站里有将近十万个汉字字型,为此他倾尽所有、无怨无悔。理查德・西尔斯朗读《陋室铭》送给他的母亲,感谢母亲一直尊重他的选择,在背后支持他。显然,理查德・西尔斯的朗读无法与播音员相比,但这类不标准的发音恰恰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错愕感和陌生化的情感体验。

结语:电视综艺节目也要突出文化自信

目前,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化、同质化十分严重,歌唱类、亲子类、竞技类、文化类、喜剧类等等不一而足,节目制作过于依赖海外模式,文化自信与原创精神不足,一些节目一味追求市场价值,大把“烧钱”、明星作秀、炒作话题,缺少文化内涵,价值导向模糊,甚至滑向“三俗”泥潭而不能自拔。

与此同时,电视综艺节目抄袭成风,官司不断。例如,东方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涉嫌抄袭韩国MBC招牌娱乐节目《无限挑战》,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模仿KBS的《不朽的名曲》,山东卫视的《明星家族2天1夜》与KBS的《2天1夜》连名字都近似,江苏卫视的《一起来笑吧》涉嫌抄袭韩国KBS的《Gag Concert》,韩国JTBC的《Hidden Singer》则被上海娱乐频道、深圳都市频道、北京文艺频道和广州综合频道四个频道联合变成翻译版的《隐藏的歌手》。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谜语大会》《见字如面》《国色天香》《最爱是中华》《汉字英雄》《Hello中国》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批“中国风”式的综艺节目令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一批“中国特色”电视综艺节目的出现,有如一股清流,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难能可贵。

论者认为:电视综艺节目也要突出文化自信,有了这种自信,就能激发电视工作者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因为文化自信不是文化盲从或文化自负,而是脚踏大地,以人民为终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首先,文化自信来自于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深厚文化家底。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文艺星河灿烂,创造力之强大、成就之辉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领。其次,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对今天世界的巨大价值。第三,文化自信来源于人民,立足时代,吃透中国文艺与中国人民之间的辩证法,文艺就有了深度,创作就有了温度,节目就有了高度。因为,观众不是傻子,观众也不需要迎合。事实上,节目的文化含金量与原创性越高,观众对于节目的忠诚度和好感度就越强,也越能恒久。例如,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古诗词离生活有些远。然而《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恰恰说明:中华文化精粹太美,不H存在古代人生活,也存在当下的生活中,永远有她的存在和价值。《朗读者》激发全民朗读热同样如此。只有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起对大家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电视工作者只有沉下心来,摒弃浮躁,加强个人修养,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持续热爱与关注,不跟风,不盲从,唯其如此,才能让文化自信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也唯其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制作出在温度、有原创力和竞争力、雅俗共鸣的优秀节目,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注释:

①④蓝海创意云:《被曝抄袭,综艺抄袭之风几时休?》,今日头条网,2016年5月24日查询。

②刘淮南:《文论建设与“中国经验”》,《湘 潭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篇6

林志玲和黄渤作为“女神”和“屌丝”的绝妙人选,当然是电影《101次求婚》的最大看点。不过摆在台湾80后年轻导演陈正道面前的难题也因此更加严峻:怎么才能让人相信,黄渤可以追到林志玲?1991年的日剧《101次求婚》能够成功,是因为人们普遍相信那个美好的结局,因此它才有强大的励志能量。在社会阶层日益板结、席丝出路越来越少的今天的中国内地,如果人们从骨子里对“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屌丝逆袭成功的结局嗤之以鼻,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而是一个“故事”。两者之间的分隔,也许只有一条细细的红线。即便陈正道已经在《盛夏光年》《幸福额度》里证明,他对同龄人感情世界有细致入微的体察,但银幕上《101次求婚》所营造的爱情神话与银幕下正流行的自我矮化的屌丝心态的微妙互动,对他的执导能力仍然是一次考验。

大众价值观审美和爱情不是一回事

大众电影:在拍摄《101次求婚》电影的过程中,你做了哪些改编让今天的观众可以接受这个故事?

陈正道:说服力确实是我们片中比较辛苦的部分。我觉得电影最后有做到让观众相信,如果有黄渤这样一个痴心的对象,女孩子应该会觉得幸福。比起电视剧,电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铺垫。电影追求的是更轻松,让观众更容易入戏,还有重现了日剧的几个经典桥段。除此之外,我们最花时间的就是,黄渤怎么慢慢演变成非林志玲不娶,而林志玲怎么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最后爱上了黄渤。

日剧里的男主角真的很努力,在日本文化中,努力到为一个事情奋不顾身,是值得鼓励的。所以剧中感动我们的经典桥段,我们都试着在电影中重现。电视剧版本几乎所有地方我都喜欢,但惟有一句台词,我完全拿掉L女主角矢吹薰说:“试着去回应一个努力爱你的人,也叫爱。”在电影里,我让林志玲对她的闺蜜说:“我爱上他了。”我觉得这是这次改编最大的精神面改变。虽然电影的宣传词是“屌丝逆袭女神”,但在我看来,屌丝和女神在爱情面前都没什么了不起,都是得花一点努力才能得到爱的人。

大众电影:这是因为时隔二十年,大众价值观改变了是吗?

陈正道:我觉得更多是个人的解读。我很相信爱情,我跟公司女同事聊过一个玩笑话。她们看到结尾黄渤和林志玲接吻都哇哇叫,我说你们不要说黄渤不可能追到林志玲,我问你们,你们所有的女神朋友中,是不是总有一个对吴彦祖或者金城武嗤之以鼻?她就是觉得他们不好看?是不是一定有一个这样的闺蜜?而且她们喜欢的,可能是一个奇奇怪怪的人,比如谐星主持人?所有的女生都不例外,她的闺蜜中一定有这样的人!这证明一件事,大众价值观审美是一回事,爱情是一回事。

大众电影:这个理论在男生当中成立吗?

陈正道:也成立,但女生忠于感情,男生更容易说谎。所有男生嘴巴里再怎么说着爱范冰冰,但他到夜店如果钓到的是凤姐,他也会上。我说实话,男生比较会骗人,因为他们要面子。我有个女生朋友,她很喜欢杜汶泽,没有别的女生理解,但她就敢很诚实地说:“每天看到杜汶泽好开心哦。”男生不可能,他如果发现自己的“菜”不是大众审美,他不会挂在嘴巴上。男生挑选对象会奇特地被大众审美驱着走,虽然男生从小被教育“不要哭要有担待”,但女孩子除了被传统束缚的那部分,其实是比较忠于自我的。如果男生肯说心里话,你身边的男性朋友一定也有不喜欢林志玲的。我身边就有,他说他就看不出林志玲哪里好。

林志玲最接近“女神”

大众电影:你和林志玲之前合作过《幸福额度》,你也是至今惟一和她合作过两次的导演。

陈正道:这次合作很巧。我接导演的时候,出品公司还在讨论众多女星中谁最接近“女神”。我觉得林志玲特殊在跟当时的浅野温子(日剧《101次求婚》女主角矢吹薰的扮演者)很像。她给人的感觉真的有点不食人间烟火,高不可攀,不是那种可以花钱追求的女生。浅野温子是当时日本标准的“大和抚子”,这个词的意思是不管外形还是气质都符合日本传统标准的优秀女性,带有典范的意思。后来我说我赞成林志玲,我跟她合作过,她真的是那种外在非常优雅——她第一个银幕角色就是战国美女小乔,但内心却是一个现代、好强、自我,并且在职业上很冲的女性。

大众电影:林志玲在片中的角色设定与她本人有较高相似度,从导演的角度来看,这是否意味着她的表演相对轻松和容易?

陈正道:不是。志玲是非常不外显的人,我跟她合作过两次,我这么敏感的人,她对一个人的印象好或者不好,我完全猜不出来。你就觉得,她对每个人都非常好。举个好玩的例子,我见过很多演员,他们见新导演和见大导演,态度不一样;甚至有些演员我见过两次三次,从我很新到不那么新,他态度都会变。林志玲身上这点找不到。假如说她今天见张艺谋导演,明天见很新锐的导演,我相信两位导演都会觉得这个女演员很喜欢他们——我不是说,志玲心中对他们没有区分,但她比较不外显。她脾气很好,总能把自己维持在很好的状态。拍《101次求婚》,这个角色虽然跟她像,但就是因为像,所以特别难。如果不像,她还可以说服自己去“演”。比如我们拍《幸福额度》,那个姐姐的角色跟她完全不像,她演起来,我觉得还蛮像我想要的那个样子。我导的时候可以跟她说:“你记不记得我们都认识的一个人,她就是那种比较强势的。”她说:“哦,我记得。”然后她就可以去学她。《101次求婚》里的女主角,内心有小小耍坏的东西,要演出来不容易。电影中间有一段,她为了拒绝黄渤,把他约到都是讲英文的场合,故意不帮他翻译,要把他逼退。志玲跟我说,做这件事真的很过分。我说:“对,就是很过分所以你才要做,不然你以后更难堪。”而且退一步说,就算有此心理像,但演起来也很困难,因为你不知道她肯不肯把心里的东西挖出来。

黄渤哭戏精彩

大众电影:拍林志玲和黄渤的对手戏,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陈正道:我们从比较松的戏开始拍,然后拍两个人谈情说爱和产生误会、拒绝对方的戏。黄渤本来就是很厉害的演员,但志玲是那种只能真哭、不会用方法去哭的人,你要给她时间,让她去想一些真能让她哭出来的事情。电影最后求婚的时候,两个人看着对方都哭了,那个印象我很深刻,我看了起鸡皮疙瘩。那场戏讲的是两个人好不容易总算在一起,我拍了三条,三条他们都是一看到对方就大哭。不是那种听着音乐,导演你给我五分钟,五分钟快到了,来来来,感觉来了,赶快来拍……每次都是我喊“开始”,两个人冲过去,然后就哭。我不知道他们两个内心怎么想的,我想他们俩该不会是真的对对方有感觉吧?不然怎么会哭成那样?(大笑)当天那场戏现场有很多群演,其中很多小女生,她们在旁边看了都觉得很感动。

大众电影:决定找黄渤演男主角以后,有没有根据他本人的特点对角色做一些改变?

陈正道:黄渤很喜欢唱歌,我们就加了一个唱歌的桥段,梦想秀。因为我一直在想,林志玲最后为什么会爱上黄渤?原来剧本有几个桥段,我比较不理解。譬如说,黄渤最后得了一个建筑比赛的奖,或者他最后很努力地变成一个成功人士。我们电影开场就有一个台词,“我们是来谈结婚,不是来谈恋爱的。”但在我看来,这是很奇特的价值观。我想了很久,最后想到前面铺陈黄渤这个角色很爱唱歌,但一直不敢在别人面前唱,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最后为了赢得女神,逗她开心,参加歌唱比赛,在大家面前唱——比起最后男主角发达了,我觉得让他付出努力做一点小小的事情会更好。

大众电影:黄渤的幽默感很好,有没有想过把这部分加到男主角身上,增加他对异性的吸引力?

陈正道:这次我跟黄渤还特意压了这个部分。这件事很妙。按我的观察来讲,幽默感只有在你是对方的“菜”的情况下,才叫“幽默感”;如果不是,你就是耍嘴皮、说大话、满嘴跑火车……还有什么能骂人的词,讲来听听(笑)。

大众电影:油嘴滑舌、脸老皮厚、不要脸……

陈正道:哈哈,对,所以这次黄渤一开始对角色刻意有设定,我也蛮认可,就是收敛一点。这应该是黄渤演过的最不猖狂的角色。他还跟我说,这部电影里他献出了从影以来最多的哭戏。他跟我说:“导演,我一个山东男人,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我真的很没有面子。”

大众电影:说服他演哭戏难吗?

陈正道:不难。黄渤是一个自我要求完美的人,我跟他说,这边哭一下,他就会跟我讨论很久。黄渤在片中有三次哭戏。比方说最后那场戏,我对他说你一定要哭,因为你追志玲追得好辛苦,总算她来找你,而且主动求婚。我说希望你哭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自己眼泪掉下来,没有哭红了鼻子,也没有哽咽什么的,这个很重要。我觉得他做的蛮好的。如果不是在大银幕上,可能你都看不太清楚,但我就觉得那个很好。男生一定经历过,眼泪掉下来自己都没发现的事情。这才说明,那件事真的让你难过,难过到都没时间去想哭这件事。我觉得男生让人最不舒服的哭,就是泪眼汪汪,你看他在挤眼泪,然后大吼两句,才把眼泪逼出来。

微电影将引领电影新浪潮

大众电影:在拍摄剧情长片的同时,你还一直在拍摄微电影,最近的作品有《爱在微博蔓延时》等。此两种创作对你而言,各有什么意味?

陈正道:短片很好玩。我把自己定位成年轻导演,我喜欢说故事。其实我讨厌拍广告和音乐录影带,老觉得自己拍不好。蛮多这种机会,每次都靠很多唱片企划帮忙才能很好完成。后来我发现我喜欢说故事胜过影像创作,就把拍广告的时间都拿去接微电影。微电影好玩的地方是,它直接面对观众。观众不用花钱买票,创作者没有票房压力,但是你又可以知道他们的反馈。我刚出道的时候,没有微电影这种东西,拍短片是很苦的。比如说今天吃饭,我看到隔壁桌发生一件事,我觉得好精彩,觉得可以变成一部电影,于是我就把想法跟电影公司说了。好,问题来了——够不够撑到90分钟?撑到了会不会很无聊?谁来演?我说A和B很适合,公司说,不行,C和D更红,用C和D。我说,可是他们不像啊。公司说A和B只有300万票房,C和D有5000万票房,你到底要不要嘛?好吧,要。那就开始拍吧。拍的过程中,这个人说这个部分要调整一下,那个人说那个部分要调整一下,最后变成一个很庞大的东西。等到电影放映,有记者问我,你为什么要拍这个片?哎呀,我已经忘记了!(大笑)

电影是个很大的命题,因为它要耗费很大的成本,甚至不环保,所以电影要想的很清楚才能拍。可是短片不用。陈凯歌现在的大片褒贬不一,但他有一个短片,到现在我真的忘不了,《百花深处》。看完了真的感觉有朵花绽放了一下,那么大的东西。我觉得这件事很特别,拍那个短片他一定不用考虑营销宣传等等,他只要想,我作为一个创作者要讲这么一件事。那个时候你就突然产生一个想法:这就是那个拍过《霸王别姬》的很厉害的导演!短片真的有这种能量。

篇7

赤霞珠的跨时空之旅

文:晋 阳

大家所熟知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名字是民国时期的文人墨客起的。这种原产自法国波尔多的葡萄品种,恐怕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酿酒葡萄品种之一。世界上高品质的红葡萄酒不少都是采用赤霞珠来酿制的。由于它适合于多种气候类型,几乎世界各个种植酿酒葡萄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全世界赤霞珠的种植面积高达26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南非、美国、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赤霞珠的脚步,做一次跨越时间、空间的旅行,到世界上最著名的几个葡萄酒产国去看一看那里生长的赤霞珠葡萄,品一品当地著名的赤霞珠葡萄酒,听一听赤霞珠的故事。

法国

赤霞珠的祖籍就在法国的波尔多,假如没有赤霞珠的诞生,波尔多红葡萄酒就不可能拥有誉满全球而且生生不息的魅力。2006年法国赤霞珠的种植面积排名世界第五位,达到了60800公顷,它们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

1. 在阿坤延(Aquitaine)地区种赤霞珠植面积有33175公顷, 大部分在梅多克(Médoc)产区,占整个种植面积的55%。赤霞珠喜欢碎石土壤、气温较热的地方,比如面向纪龙德河(Gironde)的斜坡上。在这些透水性很好的斜坡地上,雨水能够很快地渗入地下,赤霞珠的根不喜欢被泡在水里。在上梅多克(Haut-Médoc)从 Blanquefort 到 Saint-Seurin-de-Cadourne,有6个世界闻名的 AOC 产区:利斯特拉克-梅多克(Listrac-Médoc)、慕里斯(Moulis)、玛歌(Margaux)、波亚克(Pauillac)、圣爱斯泰夫(Saint-Estephe)与圣于连(Saint-Julien)。从18世纪起,梅多克地区葡萄酒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地位也随之上升。这里的酒庄庄主相信土壤、气候对葡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种植适合这些土壤、气候的葡萄才能酿造出高质量的葡萄酒,于是赤霞珠被推崇为最适合的葡萄品种而广泛种植,当然结果众所周知,它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葡萄酒界的奇迹。

特别是在波亚克产区,可以说赤霞珠是波亚克的灵魂,由它酿出的葡萄酒可以用高贵来形容。该地区所产的赤霞珠葡萄酒有着漂亮浓郁的石榴红色,散发着黑茶簏子等成熟黑色水果的香气,与皮革、淡淡的香草、甜美的甘草还有橡木桶微微的烟熏味道融合在一起,层次感丰富。在它年轻时非常严肃紧缩,随着时间的推移,酒体会慢慢地变得丰满、圆润,发展出细腻迷人的特性。波亚克的赤霞珠葡萄酒有着无与伦比的陈年能力,可以经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洗礼。

2. 在西南部产区(Sud-Ouest)赤霞珠被当地酒庄列为第二重要的红葡萄品种,特别是在贝尔热拉克(Bergerac)与比泽(Buzet)这两个 AOC产区,赤霞珠被广泛种植。

3. 在南部产区(Sud de la France)赤霞珠主要用来酿造地区餐酒(Vin de pays)。比如在朗格多克(Languedoc)种植面积达到了12815公顷, 而在普罗旺斯(Provence)有3170公顷的种植面积。在普罗旺斯产区赤霞珠只用来酿造原产地命名(AOC)的葡萄酒,比如 Côtes-de-Provence 、Coteaux-d'aix-en-Provence 等等。

4. 在卢瓦尔河谷法定产区(AOC Val de Loire),赤霞珠的种植面积有大约2069公顷,在那里它们主要用来酿造 Anjou、Bourgueil、Chinon、Saumur、Touraine 这些原产地命名(AOC)的红葡萄酒或桃红葡萄酒,比如:Cabernet-d’Anjou 、Cabernet-de-Saumur。

美国

赤霞珠在美国加州(California)发展出它特有的性格与名气,被世界葡萄酒市场所认可。整个加州的葡萄种植与生产量基本与法国的波尔多相当。在1976年巴黎葡萄酒评判中,经过法国葡萄酒专家的盲品,一款1973年份的Stag’s Leap Wine Cellars 酒庄的赤霞珠葡萄酒击败了众多波尔多知名列级酒庄,进入了世界葡萄酒舞台。

20世纪80年代加州遭受了新一轮的根瘤蚜虫病的侵害,许多葡萄园被摧毁,需要重新种植新的葡萄,但赤霞珠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被成倍地种植。在许多葡萄酒产区,比如纳帕谷(Napa Valley)与索诺玛(Sonoma)的亚历山大谷(Alexander Valley)赤霞珠几乎完全主宰了葡萄园。索诺玛的赤霞珠带有茴香类香料及黑橄榄的味道,而纳帕谷的赤霞珠却有浓郁的黑色水果的味道。

位于山坡上的葡萄园和峡谷平原的葡萄园相比,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赤霞珠有着不同的风格表现。在纳帕谷,位于小山坡上的葡萄园比如 Diamond Mountain District、Howell Mountain、Mt Veeder 与 Sping Mountain District,因为拥有贫瘠的土壤,这里的赤霞珠具有小浆果的香气且味道浓郁,使人想起了法国波尔多那些需要经过陈年成熟的葡萄酒。山坡上的葡萄园产量很低,往往每亩只产1~2吨,与那些亩产4~8吨的肥沃平原中种植的葡萄有着明显的区别。加州众多的产区可以种植出充分成熟的赤霞珠,它们有丰满的酒体与较高的酒精度,高于波尔多平均的12~13度,且常常超过14度。

在加州,用橡木桶酿造赤霞珠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许多酒庄喜欢用粗重的美国新橡木桶。1980年之前,加州酿酒师比较注重酿造橡木口味及成熟程度比较轻的葡萄酒,结果并不是很成功,于是1980年之后,他们又将焦点转移到酿造橡木口味比较重的葡萄酒上。但他们开始对美国桶慎重使用,更多倾向于法国橡木桶,或新老橡木桶结合使用。

在华盛顿州赤霞珠是继美乐(Merlot)之后最广泛种植的葡萄品种。它们主要生长在哥伦比亚谷(Columbia Valley)温热的地带。这里的赤霞珠以开放的水果味道、简单易饮、没有过重的单宁而广受葡萄酒消费者欢迎。在这里比较成功的赤霞珠产区包括:Red Mountain、Walla Walla Valley、Yakima Valley AVA。

在俄勒冈的 Umpque 与 Rogue Valleys 南部温暖的地区也有一部分赤霞珠的种植。在美国其他地区赤霞珠的种植也渐渐得到了发展。比如在亚利桑那州(Arizona)、纽约州(New York)、得克萨斯州(Texas)与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葡萄产区,特别是在 Texas Hill Country 与长岛的 North Fork of Long Island AVA产区都能见到赤霞珠的身影。赤霞珠在美国可以单独酿造,也可以与其他品种混合酿造。在美国,标明赤霞珠的葡萄酒可以最多混合25%的其他葡萄品种。

美国赤霞珠的最成功最典范的例子就是世界著名的 Opus One 葡萄酒。1979年罗伯特・蒙大卫(Robert Mondavi)与法国木桐酒庄的主人 Français Philippe de Rochschild 联合在加州建造酒庄。木桐的酿酒师 Lucien Sionneau 与 Timothy Mondavi 联合主持葡萄酒的酿造工作。4年后在加州的 Oakville 美国最杰出的葡萄酒 Opus One 诞生了。赤霞珠占这款酒的80%~97%,在不同的年份里,它会与品丽珠或者美乐、马贝克(Malbec)混合酿造。Opus One 赤霞珠酒经过将尽20个月法国橡木桶的陈酿,具有结实的骨架。散发出木质香料的味道,同时有细腻的紫罗兰花香与薄荷的清香,香气持续时间很长。经过陈年它可以变得越来越柔顺细腻。

智利

智利赤霞珠的最独到之处就是它在味道上体现了新世界与传统世界赤霞珠不同特点的相互融合。智利的酒不但有新世界酒现代感,更融合了法国葡萄酒中“土壤”的各种个性。犹如法国一样,智利也有不同的产地命名,比如赤霞珠在美宝谷(Maipo Valley)会带有烟熏的味道,而在科尔查瓜谷(Colchagua)会带有矿物质味道。它们的味道差异虽然与法国的赤霞珠在左岸的波亚克与右岸的波美侯(Pomérol)的差异不属于同一类型,但我们可以看到了智利赤霞珠已经带有明显“土壤”的概念了。

老天赋予了智利理想的葡萄种植气候。南美洲肥沃的土地是葡萄生长的温床,智利的葡萄树从来没有被感染上根瘤蚜虫病。另外智利葡萄园的土地价格要远远低于美国的纳帕谷或法国的波尔多,同时它们的劳动力也相当廉价。智利的葡萄产量往往很高,这些所有的因素造就了物美价廉的智利葡萄酒。可以说智利的葡萄酒是世界上性价比最好的葡萄酒之首选。

智利的赤霞珠单位产量往往很高,可以达到5000箱/公顷,而且常常会超过这个数量。而智利所出产的赤霞珠葡萄酒非常柔顺,可以马上饮用,也可以存储几年后饮用。经过陈年它们通常会表现得更加圆润更加丰富细腻,有一些大家风范。智利赤霞珠葡萄酒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最近《葡萄酒观察家》(Wine Spectator)对112款智利赤霞珠进行了盲品打分,其中38款得到了85分以上的分数,占总数的34%。而在2008年对653款智利赤霞珠的评判中只有不到30%的酒得到了85分以上的成绩。

阿根廷

公元16世纪,来自安第斯山脚下的秘鲁与智利殖民者、传教士进入到了阿根廷的门多萨(Mendoza)地区,并将第一株葡萄带到了这里,至今门多萨地区依旧是阿根廷重要的葡萄产区。直到19世纪阿根廷独立以后,这里修建了铁路,当地的安第斯居民才开始广泛地发展葡萄种植。而随着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大批移民的涌入,大量种植从他们本土带来的葡萄,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阿根廷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公顷,年生产20亿升葡萄酒,使阿根廷成为排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

阿根廷的葡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由北至南绵延1700多公里的葡萄生产带上。这里的内陆气候提供了该区域便利的灌溉水源。内陆运河网将雪山的融水运输到各个葡萄酒产区,大流量的深层井水也补充了季节性水源不足。

在阿根廷最著名的红葡萄品种是马贝克,而赤霞珠在阿根廷并没有太出色的表现。阿根廷的赤霞珠很少单独酿造,常常与马贝克或美乐混合酿造。单一品种酿造的酒往往香气比较简单轻柔,主要体现的是水果的味道,适合年轻时饮用。与马贝克混合酿造会得到坚实的单宁,在水果香气的背景下会有烟草、皮革、巧克力、香料等更加复杂的味道。

为了满足国际市场对赤霞珠葡萄酒的需求,阿根廷也在大力发展赤霞珠的种植与酿造,主要集中在门多萨省的武考山谷(Uco)。门多萨以南大约60分钟的路程,就是武考山谷这个阿根廷海拔最高的葡萄酒产区。它坐落在安第斯山脉的一段山脊下面,这段山脊是海拔6800米的 Tupungato 山峰的一部分。 这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大亨,包括世界著名的法国酿酒师 Michel Rolland。高海拔造就了早晚较大温差的小气候,使这里的赤霞珠有丰富的味道和深重的颜色,且具有陈年能力。现在阿根廷的赤霞珠葡萄酒越来越受到国际爱酒人士的关注。

南非

1652年殖民者将欧洲葡萄插苗引进到了好望角,1659年南非好望角生产出了第一瓶葡萄酒,随后葡萄种植与酿造在南非发展起来。如今南非成为世界排名第六大的葡萄酒生产国, 产量占全球的3%。

位于南半球的南非葡萄生长历程与北半球的欧洲国家是相反的。在南非1月份是葡萄开始成熟的季节,而2~4月份是葡萄成熟收获季节。南非的葡萄酒产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开普(CAP)地区,大西洋、印度洋与来自南极的帮格拉冷流对于沿岸葡萄酒产区的气候产生了重要的调节缓和作用。这里的气候有点像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很少发生春寒的危害。南非土壤多样,开普地区东部沿海的平原多为砂岩土壤,而西部为花岗岩,山谷内多为页岩, 山坡上多为碎石,山谷深处主要为沙质土壤与砾石。

在南非,最早的赤霞珠种植在较理想气温低的葡萄园中,这种气候对于晚熟的赤霞珠并没有太好的作用。葡萄不能充分成熟,用这种葡萄酿出来的酒带有浓重的植物味道,往往是明显的青椒味道。1990年中期,人们开始注重赤霞珠采摘时刻的成熟程度,他们更加倾向完全成熟的葡萄。根据葡萄树年龄的不同,一些老的高质量的葡萄园备受关注,不同产区的带有“土壤”风格的南方赤霞珠开始显露出来。比如斯泰伦博斯产区(Stellenbosch),就是以酿造口感浓重、酒体丰富的赤霞珠著称,而Constantia 产区则是以酿造带有植物味道,比如薄荷味道的赤霞珠而出名。

自从1991年种族隔离制度结束以后,南非葡萄酒工业重新回到了世界葡萄酒的大市场。各个产区都在积极地向世人宣传展示他们的赤霞珠葡萄酒。如今,赤霞珠成为了南非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红葡萄品种,在上百种葡萄品种中(白葡萄品种占20%,红葡萄品种占80%),赤霞珠占据了所有品种7%的种植面积。在南非,赤霞珠有时被单独酿造,有时会与其他葡萄品种混合酿造。经过陈年后会带有辛香的胡椒味道,还会有成熟的黑樱桃、黑醋栗等黑色水果及雪松的味道。在南非对赤霞珠的混合酿造逐渐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派追求欧洲世界尤其是法国波尔多的混合风格,用赤霞珠与美乐或者品丽珠混合酿造;另一派则崇尚澳大利亚经典的混合方式,将赤霞珠与西拉(Shiraz)混合在一起酿造。

新西兰

新西兰的现代葡萄酒工业刚刚起步,虽然它只有区区的两个小岛的面积,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它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的盛誉。

新西兰由两个南北走向的狭长小岛组成,被海洋气候所主导,只有北岛的奥克兰(Auckland)地区为亚热带气候,比较适合赤霞珠的生长。

位于北岛的霍克斯湾(Hawke's Bay)产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这里凉爽的气候、加上肥沃的冲积土壤及高产量的葡萄,酿造出来的赤霞珠葡萄酒往往单宁较尖刻,带有令人不舒服的植物与蔬菜味道,比如青椒的味道。于是经过技术借鉴与改良,运用了葡萄枝叶的科学管理手段,摘掉过于浓密的枝叶,使葡萄能充分接受到充足的日照,达到完全成熟。低活力根砧木的使用有效控制了葡萄树的能量,同时摘青(在葡萄未成熟时去除一定数量的葡萄以增加剩余葡萄的质量)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葡萄的产量,保证了高质量葡萄酒的生产。在这里赤霞珠常常与美乐混合酿造,来弥补某些年份气候带来的不足。

而霍克斯湾的 Gimblette Road 与 Havelock North 是新西兰最适合种植赤霞珠的地方。这两个地方有新西兰最好的碎石土壤,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充足的日照,使葡萄可以得到充分的成熟。秋季少雨相对干燥,虽然有春寒霜冻的威胁却并不妨碍这里成为北岛最高质量葡萄酒的产地,能酿造出与众不同的赤霞珠葡萄酒。Gimblette Road 与 Havelock North 所出产的葡萄酒入鼻便带有浓郁活泼的果香及轻柔的土壤气息,入口充满甜美的李子等红色水果的味道。单宁成熟圆润,有良好新鲜的酸度,具有一定的陈年能力。

位于南岛的马尔堡(Marlborough)是新西兰最大的葡萄酒产区。这里是新西兰气候最干燥,阳光最充足的地区,赤霞珠是马尔堡最主要红葡萄品种,但是在马尔堡的表现与霍克斯湾相比要逊色一些。马尔堡的赤霞珠因为成熟度的原因,往往带有植物蔬菜及青草的味道。

澳州赤霞珠

――挖掘自身的魅力

文:邱迪文

虽然现代科学证明了赤霞珠葡萄不是古老的酿酒品种,它存在的历史少于600年,尚属较新,不过这并不妨碍赤霞珠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著名的酿酒品种。人们在几年前才揭开了赤霞珠的身世之谜,发现其是品丽珠(Cabernet Franc)红葡萄和长相思(Sauvignon Blanc)白葡萄的杂交后代,不过赤霞珠无疑在各方面承传了母系的优良品质,比母系品种表现更出色,更成功,更为人喜爱。

赤霞珠被欧洲移民带入澳大利亚,在澳洲有记载的最早的种植可追溯到1820年,其后来的发展可以说是比较平稳顺利,多年来曾是澳洲种植最多的酿酒葡萄品种,不过后来被霞多丽(Chardonnay)和西拉(Shiraz)葡萄赶上。目前赤霞珠是澳洲种植面积第二位的酿酒红葡萄品种,有3万多公顷,占澳大利亚酿酒葡萄总栽种面积的近1/5。

酿造特色

澳大利亚阳光明媚、充足,气候宜人,所种植的葡萄能达到充分的成熟,这点对于晚熟型的赤霞珠很重要。充分成熟的赤霞珠有着浓郁的果香,丰富成熟的单宁,酿制的成品酒少了青椒和豆角的未成熟气息,多了浓郁的黑加仑子果香;少了艰涩的口感,多了丰满顺滑的特点,所以澳大利亚的赤霞珠常常可以用来单独酿制红葡萄酒,不用加入其他品种混合调配来平衡口感。不过在澳洲的一些寒凉地区,如维多利亚州的亚拉谷(Yarra Valley)等,赤霞珠所酿制的干红还是比较刚硬,也常与其他品种如美乐(Merlot)等葡萄混合调配。

虽然经典的赤霞珠干红的混合调配是法国波尔多配方,即在赤霞珠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美乐葡萄,少量的品丽珠和小维铎(Petit Verdot)等,不过澳大利亚有特色的混合调配是用赤霞珠和西拉葡萄混合。这两个源自法国西部波尔多和法国南部罗讷河谷(Côtes du Rhône)地区的葡萄品种,由于地域的原因,在法国是不太可能被混合到一起的。但是在澳大利亚,这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强壮和个性分明的红葡萄品种却被巧妙地调和到一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和谐、互补作用。调配后的赤霞珠干红加入了澳洲西拉浓郁的黑莓果香,气味更复杂迷人,其刚硬口感被淡化,更容易被饮用和欣赏,而西拉红酒也因有了赤霞珠的作用多了几分内蕴和回味,是一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不失自我的成功搭配。这种混合型红酒在酒标上一般以 Cabernet Shiraz 或 Shiraz Cabernet 出现,看谁的比例多一点就被写在前面,不同比例的搭配必然制造出一些差异,使这类混合型葡萄酒多了一些缤纷的色彩。

澳州赤霞珠还有一个特别的用途是用来酿制波特酒(Port),这种源于葡萄牙的加烈酒原本使用当地多见的 Touriga 和 Tinta 两大类葡萄品种来酿制,不过在澳洲少有种植,所以敢于创新的澳洲人大胆使用了赤霞珠来替代,酿制出了浑厚有力有特色的澳州波特酒。特别是用赤霞珠酿制的年份波特或茶色波特酒(Tawny Port),有着多层的复杂香气,融合了葡萄干、太妃糖、坚果、巧克力和烟草等气息,余味绕口长久不散。可惜产量不多,在澳洲以外不多见。

优质产区

澳洲出产优质赤霞珠红酒的产区不少,不过公认的最有特色、最具规模和最有实力的产区不能少了下面三个。

南澳的库纳瓦拉(Coonawarra)

库纳瓦拉是位于南澳洲内的著名葡萄酒产地,离南澳洲首府阿德莱德(Adelaide)三个半小时的路程。该地区虽然阳光充沛,但临近沿海常有海风的吹拂多了几分凉意,最有特色的是那独特的土壤结构被称为 Terra Rossa 即:红土表层覆盖白色石灰岩,非常适合赤霞珠的生长。那里出产的赤霞珠红酒在黑加仑子和黑李子的果香中多了些许薄荷的清香,单宁丰富但不艰涩,口感紧实但饱满丰润,即可在新酒时饮用,又有着极好的陈年潜力,无疑是澳洲最优秀的红酒,闻名世界。令人惊异的是那里的30来个酒庄几乎都出产品质上乘的葡萄酒,似乎库纳瓦拉地名本身就是优质红酒的标志,堪称是澳洲优质酒庄密度最高的产区。

西澳的玛格丽特河(Margaret River)

玛格丽特河产区是位于西澳州的著名葡萄酒产区,离西澳州首府珀斯(Perth)约3小时路程,景色优美,也是著名的冲浪区域。因靠近海岸气候偏寒凉,以赤霞珠和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品种的表现最佳。那里的赤霞珠因为有着稍高的单宁和酸度所以常加入一些美乐葡萄或其他波尔多品种混合调配,所产的优质赤霞珠红酒在黑加仑子果香中有着些许的花香,香型雅致、口感细腻,结构紧实,很有陈年潜质。

亚拉谷(Yarra Valley)

亚拉谷位于澳大利亚维克多利亚州境内,是澳洲历史上最久远的葡萄种植地之一。该地区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据澳洲名城墨尔本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常常是旅游者必到之地。该地区是澳洲最好的黑比诺(Pinot Noir)葡萄酒产区之一,也是澳洲优质起泡葡萄酒的聚集地。那里出产的赤霞珠红酒也比较有特色,从清淡到浓郁,从简单易饮到刚劲有力需陈年的风格,有着多面的色彩。因为气候偏寒凉,所产的赤霞珠红酒常常高酸,口感活跃刚劲,所以有些赤霞珠红酒是与美乐等波尔多葡萄品种混合调配,使成品酒带着几分波尔多红酒的神韵。

赤霞珠在中国

文:成 子

漂洋过海到中国

赤霞珠来到了中国,而且来得时间较早。1892年张裕公司建厂后就从法国引进了它,并请当时的文人墨客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赤霞珠,形容其果实颜色如天上明媚赤红的霞云,如红色的珠玉。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也被教科书采用为中文译名的正名,成为国人比较熟悉的名字。当然也有人采用它的音译名,并引发了一场官司和争论,无形中又提高了其知名度。

中国人对赤霞珠可以说是宠爱有加,与它同船而来的其他品种就远远没有如此好的运气了。宠爱一词,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因喜欢而偏爱;骄纵溺爱。为什么受偏爱?是适应性较广?还是颜色比较深?亦或是比较容易酿制?骄纵倒是有点儿,如今赤霞珠已经遍布中国的葡萄酒产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平原到高原,从海边到内陆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从1892年张裕公司首次引种,到90年代大量引进,目前在河北、新疆、宁夏、山东、甘肃、云南等十几个省已经种植约60万亩,占全国红色酿酒葡萄品种栽培面积的60%左右。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水土不服难扎根

既然来到中国,一个完全不同于波尔多的环境中。赤霞珠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就气候条件来讲,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多样,找个把适合其生长的地方应该不会困难。难就难在大家都心向波尔多,非要跟波尔多比个高低,全然忘却了自己。比高低当然可以,说明有志向。但中国的企业却不讲究方式方法。不选合适的地方,不采用合适的栽培技术,也不研究合适的酿造技术,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最终出来一个四不像,既无品种特色也无地域特色,其表现一直乏善可陈。去年,笔者参加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在云南举办的年会,有机会品尝了国内各地提供的赤霞珠样酒。提供样酒的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地域涵盖东西南北。套用一个同行对中国葡萄酒的评价:中国葡萄酒就是这个样子,好与坏,喜与忧,欣慰与失望并存。综合品质和水平仍然是初级阶段。深以为然也。此次提供的赤霞珠样酒的品种和地域特色依然不能让人满意,与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实在不太相称。

近百年的时间里,赤霞珠在中国的大地上纵横捭阖,却始终没有打下一块像样的地盘。看看到其他国家的同宗兄弟风生水起,不得不替来到中国的赤霞珠感到遗憾。

因此,表面上看,赤霞珠在中国确实有点儿水土不服。

入乡随俗换新颜

如果横向比较,赤霞珠在中国取得的成就确实远不及美国、智利等国家。不过如果纵向比较,尤其近十几年来,中国的赤霞珠较过去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不值得大书特书,也是值得欣慰和能够看到希望的。

波尔多已经证明,赤霞珠是一个好的葡萄品种。美国和智利的成功也证明赤霞珠并不专属于哪一个地方。有了好的葡萄品种,再加上一个适合的地方,适合的栽培技术和酿造技术,就应该能够生产出好的葡萄酒来。即品种和地域和人的完美结合,使所酿葡萄酒既能体现品种特性,也能彰显地域特征。所谓天地人和,不过如此。中国并不缺少适合的气候、土壤,也不缺少先进的技术,更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没有理由埋没来到中国的赤霞珠。

从全国范围来看,赤霞珠在中国的甘肃、宁夏、河北的怀来、新疆,甚至山西的太谷和云南的德钦都有比较好的表现。酿出了不错的葡萄酒。不但具有品种特色,而且有了一定的地域特色。

中国的赤霞珠在近十几年虽不能说是旧貌换新颜,总算是焕然一新,有了新的气象。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一些认真酿酒的企业。如新疆的乡都、北京的龙徽和波龙堡、山西的怡园、河北昌黎的朗格斯、河北怀来的中法庄园等。这些企业酿制的赤霞珠葡萄酒比以往最大的进步是,品种的典型性很强。虽然由于树龄等原因,葡萄酒的地域性还不十分明显,但已经令人十分欣慰了。巧合的是,上述企业都有些欧洲传统产酒国的背景,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自己种葡萄,认真酿酒。笔者一直欣赏法国等欧洲国家认认真真酿酒,不仅仅把葡萄酒当成商业产品的精神,心里十分希望中国的企业在向国外学习的时候,能把他们的“神”学到,而不仅仅是“形”。目前看来,一些葡萄酒企业已经做到了。

乡都在新疆,怡园在山西,波龙堡在北京,朗格斯在渤海湾,而这几个地方的位置排列是从西北到东南,光照从多到少,土壤从砾石壤到黄黏土,雨量从少到多。多样的气候必然造就多样的葡萄品质。西北部生长期短,生长期光照和热量强,葡萄成熟快。东南部生长期长,生长期光照和热量相对低,葡萄成熟慢。如果企业都能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品系,合适的技术,也必然能贡献给消费者多彩的赤霞珠葡萄酒。

生活中的最佳拍档

――赤霞珠葡萄酒

文:晋 阳

赤霞珠这个葡萄品种可以很高贵,它被用来生产世界上最贵的葡萄酒;它也可以很平民,超市的货架上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什么场合,赤霞珠葡萄酒都能作为我们的最佳拍档出现,如果你还没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款,不妨看看我们的推荐,也许你马上就会对它一见钟情,一品倾心。

婚宴

婚礼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浪漫的时刻。高朋满座,喜气洋洋。不同年龄组及各方面的亲朋好友都会在这一刻相聚。因为宾客的复杂,大多情况下大家互不相识,对于葡萄酒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而且大部分的情景下大家是以干杯的形式在豪饮,所以在婚礼这类活动中要选择那些能够迎合大众口味且简单易饮的葡萄酒。这类葡萄酒没有太多的质感与沉重的骨架及复杂的酒体,多是清爽、活泼、新鲜、讨人喜爱的低单宁红葡萄酒或不经过橡木桶的简单干白与起泡酒。比如来自澳洲的起泡酒,法国南部的地区餐酒(Vin de Pays d’Oc),及一些来自新世界的简单易饮的葡萄酒。

为了增加婚礼快乐愉悦的气氛,在这个欢庆的时刻,我们大多情况下会想到香槟。其实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用真正的香槟,一款有特色的新世界起泡酒就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来自澳大利亚由赤霞珠混合西拉(Shiraz)酿造的桃红起泡酒。

推荐酒品:

Yalumba 'D Black' Sparkling Black Cabernet Shiraz Vintage 2002

创建于1849年的 Yalumba 酒庄坐落在澳大利亚南部著名的巴罗萨产区(Barossa)。创始人 Samuel Smith 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啤酒酿酒师,他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在巴罗萨买下了这块15公顷的葡萄园,为之命名为“YALUMBA”,在当地的土著语中为“所有的土地”的意思。他去世后,1889年酒庄被传给了他的儿子 Sydney,酒庄在 Sydney 手中又扩大了45公顷。就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演变,酒庄最终落到了现在的主人Hill-Smith 手中。Yalumba 的葡萄酒以它卓越非凡的性格及独特的风格闻名澳大利亚,乃至于全世界。

Yalumba‘D Black’起泡酒的风格是由种植的葡萄园决定的。 每一个年份的葡萄均来自酒庄旗下众多小葡萄园,经过人工精选手摘后汇集在一起。酿出的酒都能反映出它特有的“土壤”特点与酿酒师所期盼的结构、香气与滋味。

点评:这款2002年份的桃红起泡酒是由精选手摘的赤霞珠混合西拉酿造而成。经过法国与美国橡木桶的陈酿后混合在一起,又在 Yalumba 的大理石酒窖里度过了4年光景后才装瓶上市。到2009年已经非常成熟,达到了最佳饮用状态。倒入香槟杯中,我们可以看到醒目紫色的细腻气泡丰富充实,发出喜悦的啪啪声。入鼻带有淡淡辛香的气味,发展出雪松、松露以及黑樱桃、桑葚、黑醋栗等水果的味道。入口果香浓郁,有成熟水果及摩卡巧克力的味道。 极其细腻柔和丝绒般的单宁与甜美的果香相得益彰。 是一款魅力四射令人难以忘记的起泡酒。

节日庆典

节日是大家所期盼的一年中的几个重要时刻之一。我们会把每一个节日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吃饭问题自然是头等大事。从节日期间餐厅与酒店的火爆程度可以看出我国百姓对于美食的热衷与追求。往往是亲朋好友几个人找一个中意的餐厅坐下来细嚼慢咽,谈天说地,红酒必不可少的成了种种美食的最佳伴侣。因为大家相聚不易,又比较熟悉,所以选择的菜品会比较精细,就同样需要精致的高品质葡萄酒来配。此类葡萄酒往往具有高质量的细腻的单宁,口感浓重,香气开放有层次感,酒体中等偏上,质感十足。常常表现的很雅致且细腻,回味无穷。法国的葡萄酒里面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波尔多梅多克(Médoc)产区的一些列级酒庄(Cru Classe)或者贵族酒庄(Cru Bourgeois)就是不错的选择。

梅多克产区一直以来作为波尔多的骄傲而闻名世界。它不仅有晓誉全球的世界五大酒庄中的四大酒庄及其他50多个列级酒庄,同时拥有400多个贵族酒庄,占整个梅多克产量的50%。贵族酒庄是介于列级酒庄与基础梅多克 AOC 之间的一类高质量的葡萄酒。虽然在等级上不及列级酒庄,但近年来由于工艺及理念的更新,一些贵族酒庄的酒虽然没有升到列级酒庄,但在质量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列级酒庄,同时价格也要低很多,颇具性价比的优势。

推荐酒品:Château Poujeaux 2002

梅多克是以出产高质量的赤霞珠而著称的,在众多的梅多克贵族酒庄中,Château Poujeaux 酒庄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了。无论历史、土壤、技术及酿造工艺、管理及理念都有它的独到之处。追求质量与品质的同时也不抛弃传统。

Château Poujeaux 酒庄坐落在梅多克一个叫 Moulis 的小镇上,也是该镇最出色的酒庄。Château Poujeaux 酒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它当时的主人是拥有拉图城堡(Château Latour)的 Gaston De L'lsle。随后 Château Poujeaux 酒庄几经易主,Château Beychevelle 的主人也曾经拥有过它。 直至20世纪它才被 Theil 家族所拥有。1932年它被评为贵族酒庄(Cru Bourgeois)。2008年酒庄被同时拥有 Clos Fourtet 的巴黎商人Philippe Cuvelier 买入,交给他的儿子 Mathieu 管理。

Château Poujeaux 酒庄现拥有58公顷的葡萄园,主要以赤霞珠为主:50%的赤霞珠,40%的美乐(Merlot),5%的品丽珠(Cabernet Franc)与5%的小维铎(Petit Verdot)。种植密度为10000株/公顷, 葡萄的平均年龄为35岁。选用人工精选手摘葡萄经过长达28天的控温浸皮发酵后又经过12个月的橡木桶陈酿。所出产的葡萄酒采用蛋清澄清,装瓶前不经过过滤,从而保持了酒的原始风味。年产量大约30000箱。

点评:2002年份酒有漂亮的颜色,令人愉悦发展的香气,红色水果的味道为主,干净、细腻。

此酒入口酒体饱满, 滋味丰富,有良好的骨架,坚实的单宁与适当的酸度。它的单宁与酸的表现又是收敛的,不张扬夸张,恰到好处。整体来说比较雅致细腻,结尾也很温柔,带有一种女性的阴柔美。至2009年此酒也达到了饮用的高峰。

聚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形形的聚会,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人群。总体来说聚会的人群教育水平及生活背景还是比较接近,有很多共同之处。当然聚会也是一种娱乐享受方式,往往带有正餐或冷餐及糕点。由于整体的聚会处于轻松活泼的气氛之中,犹如此类场合不需要那些非常严肃、高档或者价格昂贵的葡萄酒,一些中等水准带有特色的葡萄酒很容易让参与者得到满足。

推荐酒品:Cape Mentelle Cabernet Sauvigno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