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5: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计算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开放性的互联网环境很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老师和同学在网络上完成查阅资料、下载程序、邮件收发、访问网页等教学活动,庞大的使用人群造就了校园网络环境的相对复杂,使用者的网络安全意识薄落,在下载资料或浏览网页时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文件,或则在下载相关学习资料时附带下载安装诸多不知名的软件、游戏程式病毒,进而造成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网络攻击使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使数据库信息丢失或者破坏其完整性,导致校园网络系统出现混乱,这些攻击行为影响了高校应用系统的正常。
1.2系统漏洞
由于专业建设的需求,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软件也就增多,高校实验室电脑会安装多种软件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本身就有很多管理模块,因此在操作系统中不可避免会有各种漏洞,漏洞就给计算机病毒及非法入侵者就轻松地攻入实验室网络开了后门。高校网络一般采用Linux、Unix以及Windows三种操作系统,每种操作系统都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及时随时更新的漏洞补丁,仍存在有些漏洞能够使攻击者通过管理员账号攻入网络,破坏网络系统,严重威胁着校园网的网络信息的安全。
1.3人为因素
由于网络的安全的知识薄弱,不当的网络操作、不规范的网络使用行为会导致病毒传播,大量占用网络资源,破坏网络设备,给校园网络带来安全隐患。网络管理员在日常网络维护工作中,由于服务器和数据接入端的设置不合理、用户权限设计不恰当等都会校园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网络安全防护对策
在校园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要解决网络中的安全问题,需要从加强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和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等方面来展开工作。
2.1加强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开展网络安全专题讲座,开辟网站专栏,张贴安全知识布告栏等途径加强网络安全的宣传,同时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授课时加大网络安全章节内容的介绍,使学
生了解基本的网络防护技能。通过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让师生建立起网络安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使广大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来,每一位用户在使用校园网的同时,明确自己对于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责任。
2.2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
采用实名制登录方式,通过对用户身份识别,密码验证,权限访问控制等有效措施对校园网络的使用进行保护,按照网络使用用户类别及权限,分为教师、行政和学生用户,根据不同的访问身份设置访问权限,用户半小时没有使用自动断网以防止信息泄露。防火墙能够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协议而降低访问风险,防火墙体系设计采用多层防范系统,进行实现全面的网络保护,同时做到系统漏洞的及时监测与修补,才能够很好地抵制外界的网络攻击,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完善网络日志情况,做好服务器数据的备份,落实各操作系统的配置、使用、修复和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对于服务器上重要的数据信息,要定时进行系统备份或者文件加密处理,防止来自网络攻击或认为物理操作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定期对学校的网络运行环境和安全情况进行检测、监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存在的系统漏洞和管理上制度上的缺失及时进行修补和完善;系统一旦遇到突发状况,立即开启系统响应机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将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2.3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
培养具有信息安全管理意识的网络管理队伍,维护系统数据库,严格管理系统日志。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要不断提升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支持相关人员接受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网络防御能力,提高网站、网络管理人员水平。
可以将高校的各个院系比作各个生产车间。按照这种分派方法,主要核算步骤可以如下进行:
1.1教学费用的计入问题。
可以将所有的费用划分为教学费用和非教学费用,教学费用即与教学有关的费用,非教学费用即与教学无关的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福利和工资等,教学费用应当列入教学成本,非教学费用则应排除。
1.2教学费用的分类。
教学费用又可以根据用途分为直接教学费用和公共教学费用,主要划分标准为:能够明确是由于某院系学生来承担的费用就是直接教育费用,不能找出费用直接承担者的费用则是公共教学费用,对于公共教学费用应当归入公共费用项目中,之后可以根据有关的支出方法来分配支出费用。通过这种类似于企业核算的方法,对各项费用进行核算汇总,条理清楚地反映各种教育成本的具体状况。
2.高校教育成本现状。
2.1教育成本升高。
据有关部门的科学统计得出,大约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大约是2万元人民币,对此,大家争论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大多数人对于教育成本的预算偏大,也可能是因为教育成本中包含了医疗、食宿等各种非教学费用,当然,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大学的消费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对于高等教学的教育成本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统一。在当今,各种物价飞涨,教育成本也毫无例外的在提高,不止我国的教育成本,世界各地的教育成本都在普遍的升高。对此社会有关专家并未发表反对意见,似乎教育成本的升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多数高校开始扩招学生,教育逐渐走向规模化,按照经济理论,教育成本应当降低的,教育成本升高是一个违反常规的现象,其中原因等待我们探究。
2.2高校成本升高的原因。
高校成本升高已经时很普遍的现象了,主要原因是高校没有准确控制成本,高校结构复杂、除了必要的教师外有很多不必要的职工,另外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都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详细说来,高等学校并不是盈利性的学校,并不去为了计算盈利多少而核算成本。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误认为成本投入越多,教育质量就会越高,于是主动增加教育成本的投入量,最终造成高校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很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教学内容不再单一,对于学校的配置也越来越多的要求,这也是高校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对会计计算基础的挑战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确认对象包括经营性收支和事业性收支,其中前者的确认以却则发生制为基础,后者的确认已现金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是现金收付实现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第一,这种基础上的财务信息的质量不高,会影响高校财务的真实情况。高校事业的收入和支出只有现金支付部分,表现不出学校的财务部门中应付未付和应收未收的部分,使这部分财务不能及时的得到反映,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虚假的资金现象。第二,年终的信息结余不同于一般的信息结余。这种情况下的核算,虽然已经安排了预算,由于多种原因,当时不能支付而造成的结余,是实际上实施项目必要的资金,并不能真正当做事业结余,容易导致结余不实。学校收费都是一次性收取一年度的费用,收支因果可能无法走入正轨,结余也将出现不实。第三,成本和费用的核算无法正确核算,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现金收付实现制下,实际收入和记录时间不一致时,只能反映现流入的现金量。综上所述,现金收付实现制并不能保证高校的成本和运行结果,需要进行积极的制度改革,采取有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会计计算基础,以顺应社会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信息提出的多重要求。
三、对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挑战
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呈现出大众化与国际化特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例如,教育成本一直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及投资人等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效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也面临挑战。教育成本实际上需要由会计提供,为此,高等学校基于成本核算需求需要设立专门的会计科目来准确、系统的计算、核实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参照各项支出进行详尽的划分或罗列,这便要求教育成本的结算需要真实、有可比性并具有系统、一贯性。鉴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与挑战,教育会计制度需要具有明确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计算周期及成本核算范围等,这些细节方面的规定、设置与运用会直接关系到成本核算制度系统性,更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此外,面对新的发展需求与挑战,高等学校需要建立系统的教育成本约束机制,还需在原有编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核算制度,以为目标成本的准确核算提供参照性指标。
四、对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的挑战
高等学校是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区,充足的人才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换言之,人才在高等院校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不可估量。现阶段,高校中使用的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仅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范畴,还对无形资产的购买、转让、转增、对外投资等环节进行了简单规定,原有制度并未对高等学校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方法进行明确规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与大众化,高等院校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需要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本战略观,加强人才开发、管理与使用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并建立全面覆盖的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体系,为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全面获取提供制度与体系保证,还可充分突出人力资本方面的显著优势。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智力、知识与技术被视为生产第一要素,人力资本作为第一资源,其利用价值(于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明显超过劳力等有形资产。新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对在校老师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教师培养已经成为院校投资的一大领域,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投入与核算工作效果。鉴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部分高等学校斥巨资培养、招募人才,甚至是抢夺人才。学校引进人才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效用,以为教育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部分学校为确保学校与学生的利益,尝试将人才取得的成本资本化为人才资本。
1.大众教育模式下要求对各项教育成本进行统筹合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行扩招政策开始,我国高校建设进入到了高速、快捷发展的轨道,我国办学模式也逐渐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平民化教育转变。高校办学模式的转变给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不仅要求高校建立规范性的收费制度和成本核算细则,满足社会人员的知情权和社会教育成本的合理性需求,还要建立具有规范性的制度,以促进高校各项信息的透明化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的财务制度显然不能较好地适应这种状况。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统筹兼顾、汇通各方的新的核算制度。
2.高校自主办学环境下客观上要求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进行调整。过去,高校财会工作是在国家行政指令干预下进行的,是按照国家的指令计划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现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在逐渐完善,高校办学也逐渐向自主办学转变。要适应高校自主办学条件下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新要求,必须进行内部会计制度的改革,以为高校管理决策做好财务信息参考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高校会计核算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较低,与新时期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适应高校网络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作为新时期的高校会计核算者,不仅需要其具备深厚的专业经济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这恰恰是现有高校会计工作者能力的短板,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更是急需弥补这方面的知识。
2.现有会计核算制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快改革步伐。现有会计核算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发展程度极不适应,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众多。其一,会计核算中监督环节薄弱,监督体系不够健全。会计核算工作包含多个环节,是包括原始数据查证、业务性质审核、账目清算转交等多环节在内的核算体系。当前,在高校会计核算中暴露出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对原始数据的审核不够严谨,存在较多的虚假账目的问题。这说明在当前会计核算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需要尽快健全高校会计核算监管体系。当前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会计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工作的规范性,重视核算而缺乏有效监督。尤其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交易的原始数据只能以数据形式来体现,这种现象的出现给高校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现有高校会计核算中对相关财务信息内容的批露显得极不完整,形式也显得较为粗糙,不能充分显示高校财务运行的准确状况。现有高校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等,没有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侧重反映具体的、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内容,对未来的、多样化的财务状况和收支事项的预测分析,总体上只起到了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
3.新的高校财政制度给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重大调整。按照调整后的《高校财政制度》的新要求,今后高校会计核算要逐步实行“营改增”的制度,即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从而减少了重复交税的环节。但新的财政制度的实施会大大增加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工作量,客观上要求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因为今后高校在应税项目销售价格和税额上需要分开核算,需要会计人员依据变化增设相应会计科目,这需要会计核算人员尽快掌握新的财政制度的工作要求。
三、破解现有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的对策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会计核算工作,落实相关政策要求,按照新的政府和制度要求完善本校财政工作制度。高校管理层能否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提高本校会计工作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建立现代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因素。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应用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几乎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息息相关,从企业局域网的规划、组建、运行和升级维护,到企业网站的运行,从网络安全的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以及网络和人员管理等制度建立,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联。网络的应用如此广泛,计算机网络课程也成为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体会与大家探讨,主要包括有计算机网络实践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网络管理、组建、维护等工作。在正式上课之前,应对网络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网络的发展概况、在网络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在全面了解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状况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好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该课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并且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内容。
(1)网络基础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训熟悉网络工程的实施流程和方案设计方法,完成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的构建。这方面的主要实训有:双绞线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ADSL拨号上网、多台PC通过宽带路由器共享上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训、交换机的级联和链路聚合配置、使用交换机划分VLAN、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等。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构建小型家庭办公网络及网络综合布线等基本网络技能。
(2)网络管理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使用抓包工具软件分析网络数据、交换机的端口镜像、端口和MAC地址的绑定、VPN(虚拟专用网)配置、IP地址的规划、基于802.1x的AAA服务配置、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3)网络综合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大中型企业网络工作的需求。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生成树协议的启用、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ACL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RIP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OSPF配置、通过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互访等,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较为深入的网络技术,胜任更为复杂的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工作。
(4)网络安全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标是为了在网络安全监控方面培养学生防范网络入侵、网络攻击的技能,能够应付一定的网络入侵和攻击,掌握相关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方法。实训内容主要包括:防火墙的透明模式配置、防火墙的NET配置、上网行为策略认证配置、网络监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等。通过此类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相关技能。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网络实践课感兴趣并能喜欢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网络学习网络等,主要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互补。以教学方法为项目教学法,项目是学会使用互联网为例进行说明。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应相关职业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教学更是突出了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因此在实训中,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训小组自行进行解决,老师在旁只给出提示,不给具体原因。
结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快,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贴网络实际情况,从真实的网络应用入手讲解网络的组建、应用、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注重讲解内容的实用性,要在整个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基本”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到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用的,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能在工作时很快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论文格式]
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所传授的知识严重落后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社会的信息增长速度飞快,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及变革更是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虽然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材的使用上,由于更换教材需要产生一定的成本,并且需要教师耗费比较多的经历去备课,甚至重新修改教学进度。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高职院校所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时效性不强,与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所脱节,也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的现状。
1.2计算机教学实践性不强
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在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实际中却存在偏重理论灌输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实践环节的重视的问题。首先学校在实践课时的安排上较少,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偏少。其次,学校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比赛活动及实习活动较少,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和途径。1.3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严重匮乏,影响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枯燥,复杂,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有所收获,这就需要强烈的兴趣支持。这样就不会在遇到困难问题时,出现退缩躲避,缺乏继续探索和研究的勇气和毅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因为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同样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4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效果中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榜样作用。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强,就会被学生发现,并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需要为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对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才能旁征博引,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解答复杂的专业知识。但在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计算机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的,对计算机领域研究不深。
1.5计算机的考核方式和标准单一
学生自入学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应试教育,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无法系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考核方法的单一固然能起到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效果,但是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那就是以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无法在实际中应用。此外学校和教师缺乏对考核题目的变化,使学生不会全面复习,并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以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2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注重计算机教学知识的时效性和课外知识的扩充
高职院校应对计算机教学知识的时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在教材的选用上,应注重及时更新教材,与时代的发展所接轨。教师应及时根据教材的更换做好备课工作,做到以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发展与提高为出发点。与此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及时为学生介绍补充课外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注重计算机教学知识的时效性,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与时俱进,并能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快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任务。
2.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应将增强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加强实验教学。第一,可以举办更多的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比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达到以赛带练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第二,可以多联系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与途径。积极建设实践基地,严格实习管理。第三学校应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比如加强对教学设施的完善,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保障。
2.3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首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兴趣、理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式教育为互动式教学,使得教学方式得以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样的互动体验式教学里,教师与学生都各自相互促进,并拉近了师生关系,使得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2.4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师资力量进行建设和完善,因为师资力量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使其不断更新计算机相关知识,跟随时展的潮流,更好的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
2.5转变计算机考核方式
改变应试教育的考试内容,使学生不再单纯为了考试而考试。在考试方法方面,丰富评测方法。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注重平时表现及作业。可以利用灵活的竞赛模式例如网页制作评比、文字录入速度评比等方式的结合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
每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不同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同一个教材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由老师面授,很多学习差等生可能会在学习时颇费力,仍不能真正领受,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成绩更差,老师因这些学生,也会放慢讲课的进度,这又影响了优等生的发展。所以解决这种因人而异的问题,就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加以帮助,它能够通过“人机对话”等方式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与多媒体成功相结合,能够具备声、光、色、形等多种功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成生动的形象,寓教于乐,使科学性和趣味性都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传播方式也更加具有表现力,让学生觉得真实又富有乐趣。学生也能很好地融入其中,调动了脑、手、耳、口、鼻等多个感官,学生的认知与丰富的情感相得益彰,学习情绪高涨,学生的想象力也变得非常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对于现代教育事业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借助多媒体的使用,使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单人教学转变成了多功能的教学模式,教育方式多样。在教育中还大力运用多方资源,使计算机像一个资料库,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载体,让学生们都有一个资源共享、沟通有无的渠道,对教育极其方便,也便于汇总和流通。学生查找资料非常便捷迅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育也更加得心应手,没有地域环境的局限。计算机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教育成本,新型教育模式的层出不穷,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也能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远程教学或者网络教学等,都是减少学费的一个好办法,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教学范围还能扩大,一举多得。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在今后,学校要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现在已经越来越普及,它使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没有局限,信息的汇集和流动能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网络更便于人们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把教学心得和课件都通过网络上传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很多学校还开设了网络授课,更能满足学生们的多重需求。
3.2辅助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要充分考虑的是寓教于乐,而不能单纯是题海战术的展示。教师也不能单纯操纵机器,要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融合体现人性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达到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统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
1.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和社会需求。计算机教学需要一个内容创新、适用性强、水平适宜的教材。但是目前计算机教材很难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充分反映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通常,本科教学重在理论知识,创新性和实用性非常缺乏。
2.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之间的矛盾。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依靠书本和教室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室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因为缺乏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只能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但不能处理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也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并且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教学力度不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脑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计算机教室不仅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掌握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教师的理论更新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致使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滞后的评测方法。目前,计算机水平评估方法是以理论考试为重要部分。虽然大学已经做了一些改革,添加了一些实验测试分数,但这些只占了一小部分。事实上,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会试着做一些创新的尝试,但是在理论测试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并不让人满意。或许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测试方法更适合其他的学科,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理论和实践应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改革。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计算机教育,学校对计算机教育也是相当重视,目前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必修课程来对大一的新生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该课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为讲述计算机的发展、软硬件组成、Office软件的基本使用、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E操作等方面的内容。然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不大,这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并且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普及。目前所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内容大多数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等为主。如上文提到,这些科目大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已经有所接触,甚至很多学生已经可以熟练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再次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可以从就业市场直观地观察出来。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知识,一般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两个方面: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两个方面,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只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Java更适合团队开发,软件工程可以相对做到规范,这是一个很难比拟的优势。将目前最新的MCC(MobileCloudComputing)、Ubuntu等课程纳入教学,可以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对满足以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很大帮助。
2.教学方法改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了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只要我们提供适当的教材和适当的帮助,并且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教学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基于这个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层教学理论。分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测评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来确保教学质量。它解决了学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并且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会克服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还将克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不同的矛盾。要以学生为起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专业课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应各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能够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学的形式,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与后续的课程和以后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这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课题,供学生凭兴趣自行选择。这些不同课题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可以将这些开放性实验设为学生的特别成绩,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3.教学模式改革。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在教室中进行,同时将讲课内容用多媒体投放在屏幕上,在这种课程上,学生只负责听教室讲解和看教室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但计算机技术是理论和实践兼备的,这就说明这种听和看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传统的计算机实验课中,通常都是由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交给教师检查。随着教学人数的增多以及课程进度的加快,这种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教师不能在一个课时中完成对每一位同学的指导检查,而天生的惰性也导致很多学生互相抄袭,马虎完成实验任务。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的方式,设立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同一个团队的学生合作完成某一个课题的具体设想、设计和开发。在每一个实验课结束的时候只需要对该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将本团队完成的整体设计成果上交,每一位同学注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教师对此作业成果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检查结果了解各个同学掌握的情况。同时,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高校也可以合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上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教学资料等。在课程结束之后将优秀的作业在网上共享,供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及教材改革。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专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应当时刻跟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高校应该增加投资,加强培训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不仅要吸取新的年轻教师来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条件,供他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来适应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雇佣专业的教授举办学术讲座拓展教师的视野;组织一些教师进行实践工作研究来充实他们的经验。同时高校也要时刻更新教材库,要独立准备实践课教学资料,也要选择优秀的基础理论教学资料。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面,应当派出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审核,并及时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料。
语言学输入假设理论观点是,人在学习一门语言时,输入是学习语言的前提条件,也是关键所在。只有当语言学习者在接触诸多信息之后,才会发生有效的语言学习。而这种输入则需要让学习者有浓厚的兴趣,并达到一定量,才能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根本动机。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是,学习者在接触诸多有效信息输入后,其需要一定的练习、实践,并将学习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以加深学习语言的记忆。根据这两种假设,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高校英语教学是语言学习中首要的方式,该方式可提供生动的、大量的、形象的语言信息,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
1.2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的观点是,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主体是语言学习的个体,而这一过程要在相互交流和作用下进行。教师作为语言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该理论的要求,多媒体计算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一个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
1.3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安排、自我计划、自我负责的学习,这些内容包括:学习进度计划和内容的安排;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生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学生自我安排学习,并有利于学生间的协作和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的意义
2.1创建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高校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新形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充分整合高校英语课程,创建一个真实感和现场感十足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最真实、最真切的英语;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下的英语教学,以其全面系统的功能,教学课件的智能化、模块化等特点,打破了单调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优质高效、学习氛围浓的英语课堂。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效用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通常是教师掌握着主导权,从教学的内容、目标、策略及方法等方面,甚至学生的作业、练习等均需要通过教师安排来进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极大限制了学生主体效用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的英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来练习,在一定情况下,学生可选择教学策略,在这种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都很强的环境中,才能让每一个人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效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正确有效地组织教学信息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高校英语教学,可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主要表现在:
(1)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将不同的媒体信息组织并加工成一个有机结合体,比如:将听、说、写等方面的文字、视频、图片集中到一个多媒体工具中,并采取相应的软件将它展示出来,比如:幻灯片、PPT等,不但方便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资料的准备,还方便学生的学习;
(2)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不同的特征的教学资料加工组成一个有机结合体,比如:将练习、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教学的特征进行再加工和组合,可帮助学生自学和提升复习效率。
2.4可提供丰富多样的英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比如:影像、视频、图片、文章等,这些资源来自世界各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可以迅速获得最新、最全的英语资料,并可视听世界上优秀高校的教学视频,并可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主要的包括:
(1)在线教学视频:许多英语培训机构及世界各大高校会在各自网页教学视频,以供人们在线或下载使用;
(2)电子刊物:专门向需要学习外语者提供在线电子杂志、期刊等,为他们提供不同水平、层次的阅读、写作等辅学习资料;
(3)专业组织:相关专业学术组织会在自己的网站上自己的研究动态和教学方式,供人们在线使用。这些都给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极大的便捷。
3当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过于依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真实模拟日常生活中英语交流场景,通过视频、影像、图片等形式给学生的多个感官给予充足的刺激,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且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由于影像、图片等资源的刺激,会让学生注意力迁移到视频影像中,而忽略了教学中的内容,这就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的教学效率未达到预期。
3.2刻板不变的教学实施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黑板+粉笔+口”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只需要点点鼠标就能轻松地进行教学。但是,过分依赖这种模式,会从新走上传统教学的老路,而失去对教学内容和方向的把控。而学生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而降低教学效率。
3.3过分追求教学的信息量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丰富和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资源和信息,让教师和学生应用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求。但是,如果过于追求信息的量和类型,则会让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吸收,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应用,影响教学效率,降低学习质量。
4强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的原则和对策
4.1整合遵循的原则
(1)有效性:有效性有效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整合第一原则。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但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但是并非所有的英语课程都需要借组这些技术,而应有选择应用,以达到“教”与“学”有效化。
(2)全面性: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全面性的效用。不但要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具体,以增强英语的实用性;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学生的英语技能、价值观及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2强化整合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1)正确合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将教学课件制作得过于细化,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计算机这一工具,以为这样会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教师没有注意到这样会让学生过分注意课件中的各种资源,比如视频、图片等,忽视了真正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选用教学资源时应该适当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合理正确的应用,并真正设计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预期效果。
(2)教学信息选用要适量: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适量、准确的教学信息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时,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过程中,应该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心理等,并结合教材内容和英语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适量、正确的教学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课时内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并学会应用英语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3)应该强化师生互动性:在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整合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在互动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导,而学生也能在互动过程中及时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反馈给教师,并及时得到指导和解决,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只是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工具,要合理、恰当地应用。另外,在这一整合教学中,教师可和学生或让学生间进行英语讨论、演讲、情景表演等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英语的实际应用,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1.1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中的应用
在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的安排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在课程的安排上,因为高校专业众多,课程门数较多,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得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都可以直观、有效的完成,同时也有助于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此外,在选修课程的选择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选修课管理系统,在学期初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进而使得课程的安排井然有序。最后,在教材的征订、教学改革的进行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考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校考务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首先,考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试卷题库对试卷进行随机抽取,进而确定考试试卷。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上直接进行考试,学生的考试数据都保存到了计算机上,整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文/张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在课程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督导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是极大的促进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的提升,有效的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摘要个阅卷的过程也由计算机完成,不但节约了资源也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可以学生能够在考完试以后不久就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有助于他们及时的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进而更好的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再次,教师可以计算机存储的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从整体上来分析学生的考试状况,以及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今后教学中及时的进行调整奠定基础。
1.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从整体上而言,对学生成绩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存储、搜索、增加和删除,并记录平时的表现状况。在高校中,学生专业众多,课程五花八门,如果用手工进行记录、存储任务量不仅非常的大,而且在查找起来也非常的费力,工作难度不言自明。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只要在学期末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录入学生成绩数据库中就可以进行存储、汇总、筛选和分析。不但可以方便查找每门课程的成绩,同时在查找每名学生的所有科目成绩以及班级的成绩等等都非常的便利。
1.4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质量督导中的应用
教学质量如何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就一定要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督导的监督和指导。通过在降雪质量督导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对不同的科目的教师进行质量评价,同时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优势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这不仅可以随时的了解学期的质量评价结果,同时也可以使教师随时的了解自身的评价结果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1.5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日常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通常来说,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主要包括对教师和教室的管理,以及教学规范标准的管理两大方面。首先,在教师课程管理中的应用。通常来说,高校教师都具有较大的自由,除了课时不多外,在课下时间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手段,教学管理人员将相关的通知、文件以及信息到了学校的教学网站上,而教师只要通过上网就能够了解学校教学管理中的种种要求,这不但降低了纸质通知、要求的浪费,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教室的管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有更好的了解,进而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教室的管理,包括教室的使用时间、教室的容量以及多媒体是否正常等等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时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对教室的使用情况有个实时的了解,便进而更好的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调配。
2完善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2.1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要实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更主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转变。所以,要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就要在工作过程中创新管理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
2.2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建设
要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实现高效教学管理,就要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不但要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应该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管理理念的转变,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以及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
2.3要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我校面对全省招生,主要生源来自苏北农村地区,在他们就读的初中,教育资源不足,即使有一些计算机,也都是相对落后,所以致使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当薄弱,而苏南地区或者一些城市里的中学,无论是硬件资源的配给,还是重视程度都相对好很多。因此,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有较大差异。
2.高职校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学习动机不强。职业学校学生一方面因为来自初中中等偏下的层次,控制能力较差,学习意识不是很强,这是大多数职业学生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更多的是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和技能训练,导致学生不主动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推动力,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
二、教学设计
1.帮助高职校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的学习将是低效率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目的是动力,要达到目的就必须付出努力,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
2.利用多种手段
设计不同风格的教学游戏,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也是在学习,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学习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设备,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科学规划
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学过程与环节科学合理的计划与规划,有利于学习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
1.模拟测试,分层次组队,分组教学法
学期伊始,我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先不急于对学生进行说教,灌输枯燥乏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是组织一场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一级B的模拟测试。通过对分数进行数据分析,将高职校班级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10名学生。每一小组由成绩较好的三名作为领队,另配中间成绩4名和成绩较差3名,组成一个有梯次、可互助的小组。这样的小组是一个层次分明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知识也在交流传递。
2.狠抓易拿分项目,各项逐一击破,任务竞争策略
以失分率比较高的选择题为例。如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爱学习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为此,我借鉴了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益智类娱乐节目,例如,“一站到底”,“开心辞典”,“无敌智多星”等,运用任务教学法与竞争策略,使学生从自身内部找动力,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