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5: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精细化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ApplicationofScanningProbeMicroscopeinMachineryTeaching//YueRui,ZhuWengsheng
AbstractThissoftwarecombinesCAItechnologywithSPMtechnologyandmainlusesmethodsoftextexplanation,three-dimensionanimationaswellasmathematicalsimulationtotrainthebeginnersofSPM.Afterusingthesoftware,thebeginnerscanquicklygetdeepandwholeknowledgeofSPM.
KeywordsscanningtunnellingmicroscopeofNANOVISUAtape(STM);Pictureprocessing:ScanningProbeMicroscope(SPM);AtomicForceMicroscope;teachingeffictiveness
Author’saddress
1.GraduateSchool,NanjingAgricultureUniversity,210095,Nanjing,China
2.LianshuiVocationEducationCentre,223400,Lianshui,Jiangsu,China
1引言
1982年,IBM瑞士苏黎士实验室的葛·宾尼(G.Binning)和海·罗雷尔(H.Rohrer)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lingMicroscope,简称STM).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1]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为表彰STM的发明者们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86年宾尼和罗雷尔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NanoVisual,教学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可在机械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2教学型NANOVISUAL扫描隧道显微镜
NanoVisual是针对高等院校实验课程和中学素质教育而设计的教学型扫描隧道显微镜。为了适应教学要求,NanoVisual去繁就简,扫描部件高度集成,操作流程简练便捷,具备工作原理清晰、稳定性优越等特点。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用户界面友好,辅以生动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轻松掌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2]NanoVisual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某些功能部件,从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
3主要性能
扫描图像BMP/TIFF全兼容文件格式,当前全部工作环境参数同步保存。基于WindowsXP/2000/9X的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分析软件,简约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探头,初学者只需经简单的培训即可掌握操作方法,具有I-V曲线等测量分析功能,具有图形刻蚀模式和矢量扫描模式的纳米加工技术,样品尺寸直径30mm、厚度10mm。主控制系统采用德州仪器(TI)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每秒可实现高达10亿次32位运算。主控制系统采用10M/100M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10/100)与计算机连接。[3]全数字控制,系统状态、仪器类型、扫描器和探针架参数智能识别和控制。具针尖表征及图像重建功能(针尖形貌估计/图像重建/用已知针尖重建图像)。按功能模块划分的纵向插卡式结构,便于日后系统维护和升级。
3.1.技术指标
1)软件系统:基于WindowsXP/2000/9X的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软件。
2)系统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纳米加工和操纵,包括图形刻蚀模式和矢量扫描模式。
3)参数性能:电流检测灵敏度:≤10pA。图像分辨率:128X128,256X256,512X512,1024X1024。扫描角度:0~360°。扫描频率:0.1~100Hz。预置隧道电流:0.1~10nA。偏置电压:-2~+2V。
4)电子控制系统:8通道16-bitDAC,建立时间1.5微秒。通信接口:10M/100M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10/100)接口。
5)机械性能:样品尺寸:最大可达直径30mm,厚度10mm。全自动步进电机控制进样系统。
4扫描隧道显微镜(STM)[1,2]原理分析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这种现象即是隧道效应。隧道电流I是电子波函数重叠的量度,与针尖和样品之间距离S和平均功函数Φ有关.[4]。
隧道电流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距非常敏感,如果距离S减小0.1nm,隧道电流I将增加一个数量级,因此,利用电子反馈线路控制隧道电流的恒定,并用压电陶瓷材料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的扫描,则探针在垂直于样品方向上高低的变化就反映出了样品表面的起伏。
将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运动的轨迹直接在荧光屏或记录纸上显示出来,就得到了样品表面态密度的分布或原子排列的图象[5]。这种扫描方式可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且可通过加在z向驱动器上的电压值推算表面起伏高度的数值,这是一种常用的扫描模式。对于起伏不大的样品表面,可以控制针尖高度守恒扫描,通过记录隧道电流的变化亦可得到表面态度的分布。这种扫描方式的特点是扫描速度快,能够减少噪音和热漂移对信号的影响,但一般不能用于观察表面起伏大于1nm的样品[6]。
是利用SPM进行纳米加工的客观依据。同时也说明,SPM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5教学课程安排
1)第一周:原理简介与上机模拟。课后着手资料定向查询并准备实验报告。
2)第二周:演示与学生实验。先用铁丝作探针练习,熟练后再用铂铱合金丝制作针。指定样品(光栅)的测量。
3)第三周:改变电压及扫描角度重新扫描,进行图像处理。课后资料定向查询并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心得、体会及建议,STM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或STM仪器的某部件的原理。
4)第四周:宣讲实验报告,每人15分钟(包括5分钟提问)。
6图像处理
1)平滑处理:将像素与周边像素做加权平均。
2)斜面校正:选择斜面的一个顶点,以该顶点为基点,现行增加该图像的所有像数值,可多次操作。
3)中值滤波:傅立叶变换。对图像的周期性很敏感,在做原子图像扫描时很有用.
7结束语
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用户界面友好,辅以生动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轻松掌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作为一种CAI软件,本软件界面好,操作简便。采用文字、图形、三维动画等方式将SPM这一尖端复杂仪器的原理和使用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形式结合起来,经部分人员试用后,效果明显,反应良好。可大大增加操作者学习SPM的兴趣,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足的是AFM和SNOM的数学模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白春礼.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84—86.
[2]MicrosoftPress,MicrosoftWindows:GuidetoProgramming,1990.
[3]HeinzelmannH.Instrumentaldevelopmentsandrecentexperimentsinnear-fieldopticalmicroscopy.ThinSolidFilms,1996,273∶149—153.
2课程调研基本情况
2.1调研背景和意义
2.1.1课程发展历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由《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两门课程整合形成的[1]。《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整合前,《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分别强调无机化学的理论性和基础性、分析化学的实践性。②整合后,《无机及分析化学》强调无机内容与分析内容的有机结合和融汇贯通。③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
2.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即教高〔2010〕8号文件和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3]。因此,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归纳岗位职业能力,找准课程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调研思路与方法
本课程的调研思路是:从生产实际出发,调研企业关于分析检验等岗位设置,人才的需求,并分析岗位与能力的需求关系,再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的学习单元,制定课程标准。课程组到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同类高职院校考察,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专家探讨等形式对分析检验及相关岗位设置和人才能力等方面开展市场调研;收集整理调研及专家讨论的材料,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确定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2.3调研企业
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渭南海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高科理化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万邦制漆有限公司、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兰州、承德职业技术学院。
2.4调研内容
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需要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岗位有哪些、需要具备的知识是什么、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本课程主要欠缺的方面、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等。
2.5调研对象和方式
与企业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生产一线单位负责人、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同类高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访谈;参观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现场,在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质量部顶岗实习,填写《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调查表等方式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生产组织情况、岗位设置、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课程知识的要求等信息。共发放问卷139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有效回收率为92.09%。
3课程调研结果与分析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取得到了第一手调研资料,通过对这些调研资料的整理,掌握了课程岗位方向和能力需求。
3.1岗位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确定了生产操作、分析检验、质量管理三个岗位需要用到《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如表1所示。
3.2胜任工作岗位需要的相关知识或技能
①气体和溶液性质;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③物质结构;④定量分析基础;⑤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⑥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⑦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⑧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⑨吸光光度法;⑩元素及其化合物。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④、⑨、③、⑤、②、⑧、⑦、⑥、⑩、①。
3.3胜任工作岗位需要的相关技能
①滴定分析;②仪器分析;③无机物制备;④物质分离、鉴定;⑤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③、①、④、②、⑤。
3.4课程在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上的不足方面
①基础知识;②基本理论;③基本技能;④基本能力;⑤综合素质;⑥整体协调发展;⑦综合能力提高;⑧特长培养;⑨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⑤、⑥、⑧、⑦、④、③、②、①、⑨。
3.5在课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最有效方式
①加强社会调查;②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③增加实验、实训;④举办专题讲座;⑤增加现场实习;⑥开展技能竞赛;⑦举办相关知识竞赛;⑧教学做一体化;⑨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⑧、⑤、②、③、①、⑥、④、⑦、⑨。
3.6课程改革应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①加强课程整合;②使课程模块化;③搭建课程平台;④使课程“小”学时化;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⑥增设专题讲座。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②、⑤、③、④、⑥、①。
3.7实训内容安排
①让学生自己设计,分组讨论,确定实训方案,老师归纳总结,任务实施;②保持现有模式;③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检查辅导。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③、①、②。
3.8在学习中哪些教学资源对你帮助最大
①主教材;②辅导教材;③实验教材;④参考资料;⑤直播课堂;⑥网络课程;⑦CAI课件;⑧网上动态资源。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①、⑧、⑦、⑥、⑤、③、②、④。
3.9在学习中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你的学习动力
①老师的表扬;②同学的认可;③疑问解决时的快乐;④无论怎么样都不喜欢学习;⑤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③、①、②、④、⑤。
3.10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怎样确立
①老师根据平时表现自主确定;②老师和部分同学讨论后共同确定;③其他。以所选项目的数量按降序进行排列,依次为:②、③、①。
3.11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意见或建议
经对12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有以下几点建议:1)课程主要欠缺和应增强的方面是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查阅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书刊、选择分析方法以及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也有待加强。2)《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该增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实操技能、实践检验的数据处理能力。3)建议《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将实践内容大幅增加,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采取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4)通过本课程和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取得中级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是必要的。调研结果表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部分,是衔接学校教育与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人才要求的关键课程。课程应在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目标的确定、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选择合适的教材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建设,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有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的示范性精品课程。
4《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建议
4.1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目标的确定
4.1.1课程定位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分析化学内容更强调实践性,偏向于专业岗位技能的拓展[2-3]。本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是一门阐述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性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4.1.2课程性质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精化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针对精化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化工分析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4.1.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变化及水溶液中四大平衡的基本规律;熟悉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作用;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在相关岗位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认真、严谨、务实的职业素质,为取得《化工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4.2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构建全新的课程方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教学项目;加强实训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5]。
4.3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我院教学资源,进一步改革、完善、充实实训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职能。
4.4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岗位任务、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按照项目化教学改革编写的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则建议在教学实践中自行编写相关教材。
4.5改进教学手段
4.5.1多媒体教学手段
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6-7]。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
4.5.2网络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教师制作该课程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材、习题、教学素材库、试卷库等教学资源,形成网络课程,使之具备助教系统、助学系统、自测系统。教师利用助教系统进行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学生利用助学系统进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网上答疑、进行学习测试等。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将提高学生课后灵活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为社会所强烈关注的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最后以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其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而告一段落。①针对此事,教育部部长周济痛心疾首地说:“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②为此,教育部还首次专门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虽然发生在医药学研究领域,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显露出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问题的严重性。换句话说,对任何学科研究领域来说,学术规范问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问题。
就新闻学研究领域而言,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但迄今却一直没有成熟的解决办法,致使其成为愈演愈烈的棘手难题。
目前,新闻界对涉及新闻学学术规范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新闻学研究是否需要学术规范、新闻传播学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学术规范体系等尚存在争论,本文拟对这些问题阐述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对于新闻学研究是否需要学术规范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其实,这一争论的焦点根源于对学术研究是否有规范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学术规范“是通过专业认可的‘入场券’”,即“一套‘做活’的规矩,而且必须与学术界当下的认可结合”。另一种观点认为,“‘规范’虽则对建立学术秩序、发展常规研究有意义;但毕竟是一种束缚(尽管是必要的束缚),故成熟的学者往往部分逾越‘规范’。”③
面临整个学界的质疑和争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对于规范是否有存在必要的争论。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对“规范”的最朴素的表达。尽管在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不足以成为使学术研究抛弃规范的理由,新闻学学术规范的存在是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的。
首先,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理论依据是规范论。
关于规范与自由的关系,历史上有过很多论述。托克维尔在探讨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时,曾说过“既要自由也要法律”。他认为得到前者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于后者,“自由和顺从并不互相抵触;正相反,自由包括对自己所立法律的服从。”?④这里托克维尔所指的“法律”更多地是具有与“自由”相对的“规范”的含义。涂尔干也说过,“正因为规范可以教会我们约束和控制我们自己,所以规范也是解放和自由的工具。”⑤这些论述都认为“规范”是“自由”的基础,二者不是绝然对立的。
正在此基础之上,规范论得以发展起来,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规范、规则以及制度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有人提出规范“是调控人们行为的、由某种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来支持的、具有不同程度之普适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⑥也有人提出:“规范是集体共有的行为准则。”⑦这些定义其实都设定了一个前提,即规范是社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对于新闻学研究来说,学术规范同样是必需的,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通过合理的框架设定和制度体系来保证新闻学研究在“轨道”内进行的规范,看似是具有限制性的规范,但却是学术对话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新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其次,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现实依据是学术失范现象的客观存在。
目前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同其他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一样,也还存在不少失范现象,如重复发表、抄袭剽窃、忽视学术积累、缺乏学术批评、引文及注释失范、学术评价标准不一,以及低水平重复和“泡沫化”倾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制约了新闻学研究的深化,同时也大大损害了新闻学的学术声誉,影响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
例如,“新闻无学论”的产生和影响的扩大与新闻学研究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屡有发生就有很大关系。由于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不强,导致新闻学论文的独创性较低、书籍内容重复较多,所以尽管近些年新闻传播学科已被列为一级学科,曾经甚嚣尘上的“新闻无学论”的影响也已大幅减弱,但是“新闻无学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不但许多新闻从业者不大认可新闻有学,就连一些新闻领域的研究者也对新闻学的学术性产生怀疑,更不用说其他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新闻传播学科的科学性表示质疑了。
正因为如此,阐释新闻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学术规范,以及探求新闻学实现学术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路径与策略,应当是当前的一个急需破题的工作。
二、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其中包括一些认识上的障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新闻学学术失范研究取代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统观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成果,有相当部分是对学术失范现象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要继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但是,究竟何为学术规范?新闻学学术规范的内容是什么?学术规范的保障机制何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反而没有得到回答。或者说,新闻学学术失范首先要有“范”可“失”,然而,目前的研究却避开这个较难回答的问题,直接进入对学术失范的研究,这在研究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第二,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缺乏宏观视野,陷入细节研究。新闻学学术规范并非只是那些简单的“规定”、“规则”、“条例”,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但是对这一点,现有的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并未体现出来。其实,新闻学学术失范中的一些问题的确可以通过操作层面的规范进行约束,例如“抄袭剽窃”、“注释规范”、“一稿多投”等,然而,有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是通过某个环节的细节研究就可以解决的,因为新闻学学术规范不仅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有理念、道德、结构、保障等各层面的问题,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研究,而不仅仅是对技术操作细节的研究。同时,也需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缺乏宏观视野,使得研究者的思维产生了某种惯性,即将学术规范研究局囿于表面的技术研究,甚至仅仅将学术规范看作是对学术论文的格式规定。
第三,缺乏将英美学术规范研究经验与我国现实状况的有机结合。英美的学术活动被加以规范的历史比较长,其所积累的经验可以给我国的学术规范研究提供借鉴,但是有的研究一味地以英美学术规范为标准,却不考虑我国政治、经济现实以及学术活动的现状,因此,基于此探讨我国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往往缺乏实用性,难以实际应用。所以,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需要以西方为参照,同时也要以我国学术界的现实为基础。
第四,缺少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特有问题的针对性。美国哲学科学家库恩说过,如果你得出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门科学就不能发展了,因此就不能叫做科学了。⑧同理,新闻学研究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色之处,这也决定了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不能仅仅取得与人文社会其他学科的共通点,而且需要着眼于新闻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能对改善学术规范现状有所作用。
上述四个问题是当前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不得不正视的,需要我们调整研究思路,能够从固有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
三、建立结构严密的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开展学术规范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学取得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这其中,建立结构严密的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是破题之道,也是促进新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要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为基础,建立新闻学学术规范结构严密的体系。新闻学科只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在学术规范上具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问题,许多学术失范的现象也并非新闻学所独有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借鉴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可以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提供捷径。
同时,目前,我国关于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和肤浅,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对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的研究非常欠缺,而这些恰是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体现学科特点。新闻学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相应地,在学术规范研究上也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中的针对性应该更强一些。例如,“一稿多投”的问题在新闻学研究领域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一稿多投”毫无疑问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但是,由于新闻学是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研究领域,而不少论文都是用新闻理论来分析即时发生的新闻报道事件的,这些论文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具有时效性的,而现在期刊普遍的审稿期都在两个月以上,所以,一些作者不得已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来保证论文可以更快地刊出。这种做法虽然是有违学术道德的,但是就新闻学领域而言,这种现象的发生却是充满无奈的,因此,在“一稿多投”问题的讨论上,新闻学学术规范应当体现出自身学科的特点,寻找更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体现学科特点,建立适合新闻学研究现实的学术规范体系。
总之,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现状迫切要求在理论研究上能够有所突破,不断深入,能够透彻地研究学术规范体系的内容与机制,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体系,并且通过完善的学术规范管理和保障制度,提高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提升新闻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以促进新闻学学科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为了对新闻学学术规范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将“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一个重大课题立项,本文就是该课题项目研究最初的成果之一。今后,课题组将就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系统和规范的研究,也期望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予以关注和积极投入,共同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出力献策。
[注释]
1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3月16日。
2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3月16日。
3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提炼自学术界对学术规范的讨论。参见邓正来主编:《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269-279页。
4[美]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82页。
2个性化参数
个性化参数是创建个性化学习情境的基本要素,本节将讨论E-learning领域中常用的15种个性化参数及其参数值。⑴学习者知识水平为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或设计学习过程时,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知识背景。⑵学习目的需要根据学习者想要获得的最终学习目的为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⑶媒体偏好为不同媒体偏好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资源呈现形式。⑷语言习惯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语言偏好以不同语言呈现学习资源。⑸Kolb学习循环理论Kolb于1984年提出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learning)。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即具有经验、反复观察、抽象概括和积极实践。⑹Honey-Mumford学习风格[1]类似KOLB学习模型,Honey和Mumford于1986年提出学习者的四种学习风格,即积极主动型、反思型、理论型及实践型。⑺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2]Felder和silverman于1988年认为学习者在获取和处理学习资源所采用的方法通常表现出四维空间的学习风格。⑻LaGaranderie学习风格[3]LaGaranderie于1993年提出基于心理学研究的六种学习风格。⑼参与度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监控学习者对于小组的动态关注情况从而判断其学习需求。⑽任务进度通过观察和搜集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每次学习活动的任务完成量判断其学习需求。⑾等待回复在学习过程中,当经过一定时间后学习者没有按下学习完成度按钮(如“完成”、“没完成”、“不确定”)或系统没有给学习者回复学习效果时。⑿诱导程度[4]Keller于1983年提出ARCS模型,认为诱因由四个因素组成。⒀导航偏好根据学习者浏览学习资源的偏好制定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的导航机制。⒁认知特质[5]Kinshuk和Lin于2004年提出认知特质模型,该模型由四种认知特质组成,即方法记忆能力,直觉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关联学习技巧。⒂教学方法[6]Essalmi等人于2007年提出一种基于个性化参数的教学方法,并定义三种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方法,竞争教学法,协作学习法。
3个性化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及其使用个性化策略的状况
根据个性化参数把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分类如表1所示。上表可知,使用最多的个性化参数为“学习者知识水平”“、媒体偏好”“、学习目标”。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偏向结合多种参数制定出某种个性化策略。
4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定义及其应用
在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往往通过合并个性化参数构建个性化策略。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从15种参数中选择10种进行合并,那么其合并的组合方式可达到种,其中,Ci15表示从15种参数中选择的参数i的子集。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两层的个性化策略机制。
4.1第二层E-learning个性化学习
ELP2为教学者提供不同的基于学习情境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例如,学习者学习使用MicrosoftWord该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习者知识水平”建立相应的学习策略。图1中,教学者首先为具体的课程选择个性化参数子集,通过合并各参数,并根据参数的值制定其学习内容。该过程称为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建立。
4.2第一层E-learning个性化学习
EPL1主要为EPL2建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应用结合EPL1+EPL2的目的是能够灵活地构建并应用个性化策略,通过在构建个性化策略过程中选择参数子集,并以值集合的形式进行存储,在选择多个参数时,需要对其进行合并,下面利用数学方法以语义变量的形式定义其个性化参数的合并情况。个性化策略的建立的过程为:选取个性化参数SPP,再合并个性化参数CPP,并运用该策略构建学习情境LS,其中,SPP和CPP构成EPL2。其中,SPP表示学习情境集合(SLS)中的学习情境LS与个性化参数PP的子集SubSP的关联方法。即如何选择个性化参数的过程,如公式1和图4所示:假设LS为包含各学习目标内容(LO)的一棵树,则CPP表示为LS当中的LO选取的参数值及其该情境构建的适合程度A。其中,A表示衡量该LO是否适合已选参数值体现的学习者的特征,即学习情境与学习者状况是否相符。SPP和CPP为两层个性化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尤其为个性化参数的结合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5EPL1+EPL2机制
个性化学习系统通常根据预定义的个性化参数子集确定学习者特征,并以此提供重要功能,这些功能的结合能够构建出新的个性化策略。本文利用WEB服务技术集成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功能,能有效解决多应用之间的交互问题。下面用图6描述该两层机制。其中,ELP1包含:⑴构建和重用学习情境服务SSRLSSSRLS允许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者定义学习情境的结构,并依据此为学习者选取及呈现适当的学习内容。此外,学习情境可以章节、小结及教学活动等树状形式呈现。⑵确定学习者特征服务SDLCSDLC的功能是当学习者的特征与个性化参数相关时,通过关联所有服务搜集并确定学习者特征。⑶获取个性化策略服务SAPSSAPS允许应用第一层中通过结合学习者概况和学习情境制定的个性化策略。⑷学习者导航支持服务SLNSSLNS以适应性导航支持的形式描述学习内容。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从教育部列的招生计划来看,独立学院招生计划实行单列,各省分数线由招生部门统一划定,考生的志愿也是统一填报,独立学院大多数在本科第三批次进行招生录取,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的平均分数是远低于一本、二本的学生,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还是相对较弱的,同时这些学生在求知的欲望和进取精神方面也存在不足。当然,在独立学院也存在部分学生因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被其录取,这些学生也有一定基础、学习目标和自身规划明确、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强、同时也有很好的上进心。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各方面分化明显,学生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就很难全方位的覆盖。同时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1.2从独立学院学生自身来看,多数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
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的就是学生管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据笔者近三年对本地区两所独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近5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仅有大概的想法,约3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盲目地随大流,约15%的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且在大学期间会注重锻炼自己。所以,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自身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上缺乏思考,这些势必影响独立学院在学生管理、教学质量和就业等方面工作。
1.3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来看,其岗位流动性大且人员不稳定
目前,从独立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及其所招聘的人员来看,大部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其中包括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从整体上来看,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且管理经验相对缺乏,专业性不强,在必要的管理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同时与公办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管理模式及教育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辅导员工作具有特殊性,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要求高且意外事件多,使得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和广度大大增加。更有一些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对这一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再加上独立学院在其人事聘用制度等方面较之公办院校,其更缺乏足够的动力与吸引力,以上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学生工作队伍流动性大且不稳定,从而造成独立学院在学生工作开展方面缺乏有效性和连续性。另外,辅导员队伍较薄弱,专职辅导员较少,兼职多,且流动大,不少辅导员中途流动到别的岗位上去了,能够带满一届学生的辅导员较少,这样的变动学生不适应,辅导员也难于掌握学生思想情况,在总结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上就更无从谈起了。
2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独立学院目前在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方面,最主要就是强化对学生的个体化服务、全过程管理及全员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其中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辅导员要做到管理育人、行政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注重发挥独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并发挥积极作用,要切实做到在教职工的教育视野里注意每一位学生,加强家校互动和学生们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重视引导和教育,确保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方位与深层次的教育和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创新为保障,构建多方位的交流平台,牢记职责和使命,使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更加规范、合理、职责明确,为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管理方式。
2.1强化学生个体化服务意识
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因素的制约,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就应该针对每一位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管理策略,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辅导员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份详细的档案记录,包括学习情况、日常行为规范、谈话记录、心得体会等等,真正做到熟悉每一位学生面孔、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掌握每一位学生思想动态、了解每一位学生情况,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的个体化服务,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努力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参与育人过程
从目前来看,独立学院在管理上更加注重务实、高效和创新,其学生工作管理的成效更需要全体教职工智慧和力量的发挥。管理人员、教师及辅导员都是经常与学生接触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时候,我们的教职工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和涵养,会使学生们在对事物的认识、情感的认知以及个人言行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中来,对学生的需求非常明确,真正做到以每一位学生为中心,努力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整个育人的过程,进而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真正为我们的学生在全面发展和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切实为之提供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空间。全员育人首先是构建“五位一体”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行政人员、专职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五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育人模式。比如说在学风建设方面,课堂教学的管控,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就可以与辅导员加强沟通和联系;辅导员严抓学生出勤,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做到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务、学工加强检查、协调和促进各院系教学秩序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各系成立学生学风检查小组,主动引导学生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由学生进行组织自查自纠。查出问题的学生,辅导员与家长保持信息畅通,达到家校互动的效果。实践证明,“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抓学风建设、教学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真正立体式、全方位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3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保证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方面。独立学院在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方面要做出实效,就必须要制定出适合自身学生特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比如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制度、进课堂听课制度、进学生宿舍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学生干部例会制度、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等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辅导员和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会得到增强,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刚进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要从刚进校的第一堂课开始就杜绝旷课、迟到、夜不归宿等现象,同时要在新生中推行早晚自习制度,并要求辅导员每天到教室进行监督和管理,坚决阻止不良习惯的形成和蔓延。
笔者选取了辽宁某综合性大学的200名日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每个年级选取50名,共4个年级。以“沪江日语网的使用调查”为主题,进行了涉及到“使用感受”、“使用部分”以及“使用建议”等问题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了解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沪江日语网使用现状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之上,为学习者有效利用沪江日语网进行自主学习提出建议。
2.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200名日语专业的学生中,偶尔使用沪江日语网的学生比率为73%,经常使用的学生比率为12%,几乎不使用的学生比率为15%。在具体使用项目的调查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单词类、语法类、沪江小D(在线词典)、过级考试以及听力练习。然而,日本民俗文化类栏目以及日文歌曲、动漫、剧集推荐类栏目的使用率较低。此外,在此次调查中,沪江网站近来新开发的CCTalk软件几乎没有学习者了解并使用。由此可见,大部分日语学习者对沪江日语网的利用,还停留在语言知识积累和应对过级考试的阶段,并没有由单一的语言知识学习过渡到对语言对象国的社会文化理解的层面上。究其原因,接触日语时间的长短对此确实存在一定影响,这点无可否认,一般来说,学习者对日本社会文化的认识会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但学习者应首先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身为教育教学的主导,日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生成主动建构的意识,从而使其内部知识建构变得更加完善和全面。
二、利用沪江日语网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理论角度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本身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学是在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使其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产生“连结”。建构主义理论为学习者利用网络文化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主动构建的过程。”大学日语专业学习者在学校内接受正规的、教育计划范围内的日语知识传授,然而,由于学科性质影响,外语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提升,而且要求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能力、异文化了解方面等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单单依靠学校教育得来的知识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学习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组织自主学习。
2.实际角度的必要性。
外语学习并非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日积月累。虽然课堂教育时间是有限的,但网络文化资源却是无限的,因此,日语学习者有必要对此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以下介绍沪江日语网站的几个显著特色用以分析其对日语学习者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内容的多样性。
沪江日语网的知识内容、形式多样化,不单单局限于日语知识,更有各种各样的关于日本传统文化、当下日本流行信息等等的介绍。其日语栏目呈现方式也具有多样性特点,例如词汇类的节目就多达十几个分类,如初级词汇、考级词汇、生活词汇、流行语、自他动词辨析等等,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2)资源的开放性。
作为现有的较为完善的日语学习网站,沪江日语网具有十分显著的开放性特点。首先,在面向使用对象的要求方面无具体限制,任何日语水平的学习者都可在此网站上找到与自己现阶段水平相适应的内容。其次,网站中大量的学习资源对学习者开放,资源共享也是吸引诸多学习者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个人信息的隐蔽性。
日语学习交流中,一些学习者因没有自信而羞于开口,如今可以通过使用沪江日语网来使这一情况得到改善。一是使用者在注册时不需要使用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保证了个人情报不被泄露,虚拟却又真实存在的互联网使学习者的“隐蔽”愿望得以实现。二是日语学习者能够在此与其他来自各地的使用者互动交流,不用担心对方的评价进而达到畅所欲言。三是学习者所选择学习内容也是隐蔽的,与学习成绩不直接相关,从而可以使学习者放下心理负担,专注于当下的日语学习。结合日语学习过程中的固有限制,加之对沪江日语网的特点进行分析,由此可见,日语学习者采取有效方法利用沪江日语网,不断丰富自主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有效使用方法探索
沪江日语网主要分为日语入门、实用日语、日语考试、文化娱乐、商务日语、日本留学、网络课程、资料下载、日语论坛这八个板块,其中优秀的栏目不胜枚举,在此,笔者主要推荐几个更贴近日本文化、生活,更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部分。
1.CCTalk。
作为沪江网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CCTalk涵盖了日语、英语、韩语等多个语种,学习者可以利用它参加丰富多彩的公开课,实现更加广泛的日语交流。CCTalk的页面设计风格简洁,操作简便,下面对其进行具体介绍。首先,在沪江日语网主页面右侧点击“CCTalk免费下载”,仔细阅读“帮助说明”之后点击“下载最新版本”。其次,下载并安装完毕后,用沪江网账号登陆后即可在“我的课程”、“语音教室”、“好友”三个版块中自由选择,建议学习者可以依次使用,在“我的课程”中选择日语相关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公开课,并且预约。公开课覆盖内容较广,且授课时间主要面向广大学生,除假期之外,大多公开课都在晚间19点到21点之间。学习者应注意公开课的具体时间,到时进入相应的语音教室。沪江网聘请一些国内外专业教师负责公开课,屏幕讲义演示与语音说明相结合,为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学习者在公开课以及平时日语角的活动中,应尽量参与语音发言,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结识志趣相投的日语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最后,沪江网本身作为外语教育平台,一些公开课的讲授是以宣传其付费课程为目标的,学习者可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有金钱投入的必要。
2.NHK时事新闻。
NHK时事新闻节目贴近现实生活,且有即时性特点,可以借此来提高日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速记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对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现状的认识程度,了解日本国内对于某些事件的观点看法等等。沪江日语网中的NHK新闻主要分为七个部分,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在政治、经济、社会、体育、天气、新闻下载、新闻及时连载这几个版块中学习不同领域的特定词汇,予以有针对性的选择。NHK新闻板块的具体使用中,着重推荐学习者有效利用“NHK新闻下载”部分,在此,NHK新闻以一周汇总的形式呈现,最新更新整理完毕的新闻通常排列在最上方,选择需要下载的一项并点击,然后选择绿色的“点击进入下载页面”,这样就可以把NHK新闻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面。打开已下载的压缩文件,其中包含mp3格式的音频,以及与此对应的中日双语的PDF格式的文档,建议学习者通过音乐播放器一边听音频文件,一边尝试将所听到的日语内容记录下来,如此反复练习,最后,对照相应的文档来检查修改,练习将日语新闻翻译成汉语。此外,还有比较适合初级水平学习者的“每日慢速NHK新闻”、积累单词量的“NHK新闻单词总结”栏目等。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相信学习者的日语综合能力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3.文化娱乐方面使用建议。
在文化娱乐方面,沪江日语网拥有许多日本动漫、日本电视剧、日语音乐欣赏类的节目。例如“看动漫学日语”栏目,非常适合喜欢日本动漫的学习者们,寓教育于娱乐。在学习之余多多关注这类栏目,不仅能够放松身心,更在无形之中为学习者积累了许多新鲜、流行的资讯和精彩话题,为与日本留学生以及其他学习伙伴的良好沟通打下基础。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用岗位责任制作为管理的前提,用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作为管理的核心,用细节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将管理的目标具体化、责任化,形成一套“事事有人抓,人人用心管”的管理方法。
二、学校后勤管理现状
1.人员构成问题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多项工作,既有水、电、气及锅炉,又有设备维护维修,还有绿化、医务等工作。由于岗位人员配置不合理,总体年龄偏大,专业人员少,而且很多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成绩不突出,设备维修不及时,学生后勤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的出现。
2.管理方法问题学校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多数人员还是凭经验办事,靠习惯操作,随意性较大。
3.服务理念问题学校后勤工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原有观念滞后,因循守旧。由于工作没有前瞻性,工作存在被动性,致使后勤服务跟不上,制约了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等手段,按照“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持续改进”等五个要求推行精细化管理,达到“精益求精、规范有序”的后勤管理目标。
四、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
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形成模式。
1.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作用(1)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精细化管理者要提出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的新的管理思想,调整组织结构,更新管理手段,特别是集知识、理论、技术、经验之大成,制定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在组织员工学习、培训的同时,有力地推动贯彻落实。(2)管理工作的客体也是人。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员工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调整,特别是主动地学习、理解、掌握和执行新的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自觉规范工作行为和操作方法。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3)以人为本的工作要领。一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勤”字。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体现在“勤”上。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涉及面广,事情多而繁杂,后勤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勤”字上认认真真地做文章。做到吃苦耐劳、有求必应、恪尽职守、热情服务,让师生员工满意,做各科室部门工作强有力的后盾。二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细”字。后勤服务工作具有“一多”、“二广”的特点,即:师生人人与后勤部门有关,涉及的人员特别多,校内外联系的面广。在安排工作时,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细一些。如,后勤涉及的人、财、物相当多,特别是在采买过程中,精打细算,同商家讨价还价。坚持同质比价,同价比优,同优比服务的原则,工作中厉行节约,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自觉争当勤俭节约的先锋,当好学校的“管家婆”。三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后勤工作必须务实,因为它在学校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后勤工作实不实,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在后勤服务中,要从关注每一名教师、学员、员工做起,要关注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要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办好实事一桩,胜过空讲道理一筐”,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求实打实的工作。四是后勤工作要确保一个“安”字。学校通过全方位管理,严格责任制,细致的工作,扎实的教育,确保学校设施设备和师生员工财产安全。安全无小事,事事大如天,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责任目标,分工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通过整改,后勤工作人员平时加强了对设施设备的检查、整改,亲自动手干,无论是严寒酷暑都毫无怨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学校设施设备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以制管理,用《后勤精细化管理手册》实现制度管理在原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后勤精细化管理手册》。《手册》共分为五个章节,将后勤的整体工作纳入到《手册》中。《手册》涵盖了员工岗位职责、工作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量化考核和后评估反馈管理等内容,真正实现了后勤管理的全覆盖。(1)精确定位——明确岗位职责。精确定位是指对每个部门、岗位的职能职责进行清晰规范,建立与其他岗位的有机衔接。对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编写岗位说明书。用明确的岗位职责让员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使员工在工作中,不再互相推诿。在编制岗位职责时,不使用套话和空话,让每一句话都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做到职责明确,责权到人。(2)精益求精——完善制度体系。精益求精是指用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工作提出严要求和高标准,促使工作尽善尽美。制度的制定要合情合理,有可执行性。学校总务办根据具体工作细化了各项制度,制定了《总务办员工考核办法》、《总务办工作检查制度》和《水、电、气管理制度》等。在制定《考核办法》时,明确了病假、事假的处罚标准,甚至迟到、早退的时间都精确到了15分钟以内,超过15分钟就处罚。对处罚的内容也要做到全面解释,包括“乘坐交通车上下班的员工,因交通车原因不能按时上下班者,不列为考勤”等。为公平起见,以人为本,对其他不坐交通车员工,因特殊情况迟到的,给予了每月3次避免处罚的机会。体现了制度的严格性和人性化的特点。通过制度的健全和管理程序的完善,做到了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按程序去做,做实细微环节,促进后勤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3)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流程化管理。细化目标是指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后勤工作按照业务板块、岗位职责进行划分,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这一步对于所有管理者尤为重要。任务必须按照岗位职责厘清,避免工作交叉、难以落实的局面。学校总务办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梳理的流程细化到每一步由哪个岗位完成,相应提交的表单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说明,绘制了流程图,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流程步骤中。通过流程细化,解决了员工工作如何做,以及如何衔接等难题。(4)量化考核——制定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是指工作在完成后进行考核时,应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了抓出实效,后勤管理结合面广、量大的实际,制定了考核标准,开展量化考核工作。量化考核内容,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确保考核工作规范有序。后勤管理工作根据分工、计划和要求,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日常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了精细化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了责任。学校总务办制定了《工作检查制度》、《员工考核办法》等,明确了水、电、气巡回检查制度,绿化、环境卫生检查制度等。(5)持续改进——发现问题,积极整改。持续改进是指考核后发现问题,进行评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的过程。为满足高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PDCA管理循环。同时学校总务办建立了整体的改进制度,对在内、外部测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填报整改情况表,并及时整改。
五、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
1.员工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模式运行后,杜绝了迟到现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一是通过岗位责任制,每名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符合标准的。二是通过考核办法的实施,起到了明显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主动纠错的效果。
2.管理的规范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运行后,通过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一是通过规范制度,明确了工作具体要求。实现了管理从以前的以人管人,到现在的用制度管理人的转变。二是通过流程上的规范,对基本业务和重要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固化,明确了每一步骤的岗位责任人和相关表单实施证据。
一、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一直片面强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将绝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误认为掌握这一形式便可在交际中得心应手,结果忽略了作为语言载体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外语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外语”等现象。究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度深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为适应冷战需要,苏联政府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严格的控制。结果严重扭曲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使我国外语学习和相关文化教学严重脱离。随后,“”“否定一切”的主张彻底排除了外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导致了外语教学的大倒退。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等级考试等指挥棒的影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应试色彩越来越浓。这使得各高校的外语教学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中,片面地强调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考试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虽能顺利通过外语等级考试,能够造出并讲出许多符合语法和规则的句子来,但是缺乏在特定场合下适当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时甚至运用本民族文化的言语交际标准来套用外语以致闹出笑话,导致交际失误。
3.教学主体自身的因素。
总体来说,我国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作为外语语言学习的主体,对于文化背景学习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缺乏相关实践性训练,导致教学过程中有失偏颇。
二、文化背景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必要性
1.是由语言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文化具有多义性。广义的文化是指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概况,以及社会背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社会意识形态等。因此,外语学习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只有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才能熟悉掌握并恰当运用外语。
2.是由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所决定的。
语言与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包含并影响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善,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正如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所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3.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契机,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既懂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优秀人才有巨大需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国界和跨文化的交流。为了保证国际交流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传授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国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说、风土人情和社会风尚等,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文化背景导入外语教学的途径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而且随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透彻,从而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达到能够运用外语准确、熟练地进行交流的教学目标。以韩国语学习为例,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将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到韩国语教学中。
1.把握词汇、习语的文化内涵。
举例来说,在韩文学习之初,讲授韩文字母及发音时,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 ”的创制时间、原理、过程,以及创制韩文之前韩国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韩国文字的理解。再如:“ ”,直译为“喝了海带汤”,而在韩国社会生活中这句话用来表示职场退步或者考试失败。
2.注意文化差异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内容涉及韩国文化现象时,应即时投影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例如:韩国语词汇“(我们)”,韩国人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使用“ ”这个词,像“ (我们公司)”、“(我们国家)”,这些词汇在中国也比较常用,但像“(我们妈妈)”、“ (我们妻子)”可能就令人费解了。这时应借此引申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韩国人之所以喜欢用“ (我们)”,是因为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韩语中的这种“无我意识”。再如:汉语有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而在韩国语中则说“ 。(说老虎,老虎就到)”,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差异。
3.重视文化因素的分类。
根据韩国语教学的内容与需要,可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如下分类。
(1)韩国文化象征:韩国文字,太极旗,韩服,泡菜,烤肉,佛国寺,石窟庵,跆拳道,高丽人参,宗庙祭礼乐,等等。
(2)语言文字类:韩国文字,敬语系统,俗语习语,以及《三国史记》、《三国遗事》、《朝鲜王朝实录》等古典史籍。
(3)精神宗教类:儒家文化,家族文化,以及佛国寺,海印寺,梵鱼寺,明洞圣堂,天道教会馆等宗教建筑。
(4)生活节日类:衣食住行,冠婚丧祭,尤茨,跆拳道,摔跤,跳板,拔河,假面舞等传统游戏。
(5)科技、教育、艺术类:日晷,瞻星台,测雨计,现代科技;陶山书院,屏山书院,绍修书院,成均馆,高丽大学,延世大学;音乐,体育,美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等。
(6)文化遗产类:佛国寺,石窟庵,昌德宫,景福宫,瞻星台,圣德大王新钟等历史文化遗产;世宗文化会馆,艺术殿堂,现代美术馆,国立中央博物馆,世界杯赛场,乐天世界,63大厦,EXPO科学公园,奥运会赛场等现代文化遗产。
(7)著名人物类:世宗大王,李舜臣将军,李,申师任堂,李珥,丁若镛,金兴道,等等。
4.结合教材,引申相关文化知识。
在韩国语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效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化教育。如:结合日常用语向学生讲授韩国的日常礼节等;结合课文内容,投影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如饮食文化,节日风俗,传统艺术,传统游戏,影视艺术,等等。
四、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外语学习不应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还应拓宽视野,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营造外语学习文化氛围,从而启迪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恰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邱德伟.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许闽安.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福建轻纺,2003.8.
[3]张优.韩国文化对韩语话语规则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钟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关键词:英语学习 文化背景知识 委婉语 颜色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信息丰富的文化又是蕴涵于语言之中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文化背景知识(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就是英语学习材料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情景因素。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分为记忆性背景知识和分析性背景知识。记忆性背景知识指关于某种语言文化的事实性信息,例如:历史、地理、环境、文化遗产、文学作品、传统意识、宗教信仰等;分析性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认和确定英语国家和本国内部文化差异,具有对英语国家和本国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的能力,并能对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倾向等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对比。Carrell认为:背景知识有三个组成部分:上下文、熟悉度、透明度。上下文指与本文有关的相关内容,熟悉度指读者对文本内容的了解程度也可以说是文化知识程度,透明度指对篇章结构的把握。实际上,上下文和熟悉度都属于记忆性背景知识,透明度属于分析性背景知识。
绝大多数英语单词与其对应的汉语意义相接近,但是有些词所对应词的意义有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时候关注一些词汇,关注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了解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以更加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1英语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有差异
例如:与“drugstore”相对应的意义是“药店”。在汉语中,药店是出售药品的地方;在英语中还可以解释为就餐的意思。在英语常用的动宾结构的动词短语中,尽管同一个动词可以组成很多短语,但由于宾语的意义不同,导致在翻译成汉语后该动词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如:"make food"(做饭),"make tea"沏茶),"make money"(挣钱),"make progress"(取得进步),"make mistake"(犯错),"make a decision"(做决定)。这是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应注意培养的跨文化意识之一。另外例如:“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把自己比做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而,英美译者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依照我们汉语所想当然的"Four dragons of Asia’o“狗”的贬义形象已经深植在汉语言文化中,在汉语中“狗”是一种趣味低级、不忠不义的动物,例如,“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而汉语中的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可以采取归化的策略将其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英语中还有大量的委婉语和颜色词汇,它们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
2英语与汉语委婉语之间有文化内涵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中,“死”汉语“离开”的意思。英文中相对应的委婉一些的说法为:"depart, pass away”等,汉语受道教、佛教的影响,“死”相对应的委婉说法为:“仙逝,去世”等。英语中的“kick the bucket"在汉语中也有像对应的“见鬼去了”。在英语中,“老”意味着不中用了,因而他们表达老年人一般用‘`senior citizens",这样就避免了“不中用,腐朽”这一意思引起公众老人的反感了。汉语与之相反,“老”可以表达阅历、经验,甚至表达尊贵的意思。例如:“老师,老板,老前辈”等等。
3英语词汇中颜色词汇包含大量文化内涵
英汉颜色词在对应的概念上是基本一致的。在英语和汉语中,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如:红旗一d , flag;红场一the Read Square,红十字会一Red Cross,红葡萄酒一red wine。英语中有些带red的短语在汉语中有引申意义,如:大怒一see red,负债-be in the red,重要的日子一red-letter day,繁文缚节一red tape,当场发现某人正做坏事一catch sb. red-handed。英语和汉语词汇在表现相同颜色的词的文化内涵有时是不同的。如:greeen-house(温室),see red(怒火万丈),black market(黑市),black day(发生不愉快的日子),red meat(牛洋肉),red gold(纯金),blue blood(贵族出身),a blue fit(恼火、气愤),blue heart(情绪低落),white night(不眠之夜)等。
苏格兰高地人以身穿绿色来代表荣誉。绿色也是爱尔兰的国色。绿色作为交通信号色则表示通行。在医疗急救设备上往往涂有绿色。在家庭中使用绿色可有益于消除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