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6: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影音乐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影音乐具有的良好的艺术表现特殊性,它与其它音乐艺术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有其个性。所谓共性是指,它们都是人类的审美对象,都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和形象体现,都能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感情、趣味、理想、观点等),都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表现手段、技巧,构筑能够激起欣赏者美感的形象形式,能给欣赏者审美的感染和陶冶,有能满足欣赏者审美要求的审美价值;个性显现是指它的特殊本质,即凭借的特别物质媒介以及表现手段,诉诸欣赏者特殊的审美感受及效应。《兔侠传奇》音乐的成功不仅仅是国际流行趋势与中国民族风格的融合,否则听众很难激起或开心搞笑、或悲愤深厚的情感。正是由于在音乐的运用上该片在遵守音乐的一般审美大众共性的前提下,也竭力用其个性激发受众情感。音乐存留了民族风格的配器手段并使之突破,这正是音乐核心美学价值及技术表现手段的深刻显现。从创作方法和技术层面中进行细致研究,以总结创作特色,揭示其创作奥秘。金培达在《兔侠传奇》音乐创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处理音乐素材,却演绎颇多的精彩音乐,从中体现了强大的创造力。
具体表现在:第一,变化配器手法使主题音乐再现。如:影片开场之时,主题音乐渲染了宏大的时空感;当兔侠以不同心情、不同情景出现时,主题音乐旋律以不同的配器手法再现,衬托了不同的情绪氛围。很显然,多次主题音乐的出现所采用的配器手法和乐器尽管不一致,但营造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强烈的人性情怀与人文意境。第二,音乐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影视艺术是一门以视听为基础的综合艺术,两者必须高度统合,音乐与视觉务必同时服务剧情。画面造型以直观的形式塑造人物性格,同样,音乐的闪现也是人物形象性格的指代与隐喻。如:牡丹的主题形象音乐:使用弦乐和吹管类乐器演奏优美、流畅的旋律性乐段配合牡丹温柔又坚强的个性。兔侠的主题形象音乐:弹拨乐与木管的结合,配合其滑稽而憨厚的人物形象。熊天霸的主题形象音乐:铜管与众多弦乐、打击乐的组合,表现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两个强盗的主题形象音乐:弦乐拨奏与大管的结合,表现愚蠢、幽默的气氛。第三,乐器特殊奏法和音效相结合,不但渲染气氛,同时也是提升影片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影片中,定音鼓滚奏、弦乐的颤音奏法明显营造着紧张气氛,同时叠加了音效在内的声音,使《兔侠传奇》在声音上从传统音乐,到现代管弦,再到特殊音效融为一体,使影片意境上突出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与民族侠义精神及文人崇高信仰以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华夏民族对天地,对人生,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更是其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兔侠传奇》运用了大量的民族吹管类乐器,使用了隐喻和象征的喻情手法,折射着人格的美好或道德的寄托,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审美追求。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意境自然是一种正义、豪情、仁义礼智信的深远境界,弹拨乐与木管的结合所强调的更是一种无限和深微的境界。《兔侠传奇》音乐处理方式,都是华夏民族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人格魅力,而苦心创造的艺术积累和艺术创造。
二、《兔侠传奇Ⅰ》音乐的审美意境
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具有特色的审美概念,《兔侠传奇》音乐创作的意境之美的追求也是对音乐的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继承与延续。大量音效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人景相融。同时,通过环境营造,也蕴含了人物性格特征,象征人物的命运,构造了悠远而深长的意境。
1.审美的倾向
当代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兔侠传奇》在影片的听觉美感及视觉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观众在享受这听觉盛宴之后,还有回味的意蕴。影片中有音乐、造型、画面、色彩等多方位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不仅仅流于形式,且能将观众带入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形式兼具内涵。《兔侠传奇》不仅对故事、对人生、对人性的表现及揭示,其意境的营造也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及审美共鸣,其审美意境的营造也超越了观感的层面,这是音乐与画面协同作用的结果。《兔侠传奇》中表现出了对意境的追求,虽对意境的表现层次各不相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点,便是影视作品中承载了人性复杂性的表现,和在某种程度上人性及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之处。
2.意境的产生
《兔侠传奇》审美意境的创造来源于一些审美特质的趋同,虽意境具有民族性的审美范畴。该片的审美理想就是尊崇的形与态的合一,视与听的交融。《兔侠传奇》音乐的审美意境,就是以优美的艺术形态完美、和谐的显现。事实上,《兔侠传奇》音乐具有柔悠远的审美意境,同时兼具阳刚之美的审美意境。所以,片中音乐从古典艺术形态的意境中发掘艺术之美,以实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将其带入一种可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审美情绪之中,进而创造多层次审美格调。在该片视听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审美特质都在影视艺术中得以表现。《兔侠传奇》音乐将视野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超脱了天地中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狭小局限,展示着一种和谐、宁静而优美的审美意境。影片表现了人性温暖而优美的一面,以温情故事的演绎营造一种和谐优美的艺术意境,使得艺术的审美表现空间无限放大。《兔侠传奇》随着音乐推进剧情的发展,审美深度也向着纵远行进,并极力推进现代人性批判的深度使得审美情趣得以自然产生。音乐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及发行遵从消费市场的需要,其审美产生趋向于温和与和谐,通过营造形式美感,使得艺术审美向着赏心悦目的方向发展,也实现了真正审美情趣的理想追求。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民歌传唱已经不能满足电影的需要。特别是在一些年代戏中,需要一些特别的乐器来烘托气氛。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中,主要包括拉弦类、吹奏类、弹拨类以及打击类等类别。在电影音乐的使用过程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原有民歌曲调的基础上经过了作曲家的二度创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孔雀公主》,创作者采用了奏鸣曲的形式以及演奏原则进行改变,将原有的山歌的简单旋律进行了再度的创作。对电影的主题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呼应。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场景下,对民歌旋律的主次进行强调,只选择最贴合电影情境的部分或者强调某种感情的深度、广度。
(二)戏曲
相对于前面两者,戏曲则更加具有综合性。戏曲集合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戏曲对中国电影的产生以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其实不难看出,其中戏曲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后期的包括《歌女红牡丹》中穿插的京剧片段更是多达四个,如《裕塘春》《四郎探母》《拿高灯》,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非《霸王别姬》所属了,它十分巧妙的融入戏曲的元素进去,此时的电影承担了载体的作用,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以两个京剧名角的人生为主线,将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穿去,整部影片都没有离开京剧,有一种戏中戏的感觉。这部影片的民族特色表达的淋漓尽致,为后世的作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
二、典例综合分析
在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可谓体现的淋漓精致。首先,《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这首曲子真实的再现了公元前20年根据楚汉在垓下决战时, 汉军刘邦用十面埋伏阵法大败楚军项羽这一历史史实。全曲气势恢宏。而在后期电影的制作中。导演张艺谋并没有选择我国本土的音乐人,而是邀请到了名震国际的日本作曲家梅茂林。作为一个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局外人,似乎更能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忽略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中对古典音乐的改变,回到最纯真最原始的状态。电影中主要使用的琵琶,自隋唐时期传入,就一直在我国的民族乐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部影片中,琵琶的演奏一直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换手法以及节奏,音乐与剧情发展配合默契。将琵琶的细腻委婉与铿锵有力表现的游刃有余。在中国电影的民族音乐发展史中,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摒弃了西方乐器混奏的交响乐模式,发现了针对于中国传统乐器特有的演奏方式,有时候仅仅使用一件或者两件民族乐器可能效果更佳,更具有代表性、独特性。
第二,以电影音乐表现民族风情。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民间音乐,如东北二人转、蒙古长调、江南小调、藏族民歌、苏州评弹、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陕北信天游等,这些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域特色浓厚。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民族音乐进入了电影艺术之中,形成了许多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电影音乐。比如,在影片《卧虎藏龙》中,谭盾以清淡朴素的民族音乐创造了一种“很深的寂静”,以拨弦乐器阮、马头琴、二胡等营造一种古朴、深沉、苍凉的东方文化韵味。在影片《十面埋伏》中,作曲家梅茂林直接引用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旋律。琵琶曲《十面埋伏》是根据垓下之战中韩信布下十面埋伏阵法击败楚军、迫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事实创作的古曲,该曲完美展现了影片《十面埋伏》的思想主题。影片开头导演以若有若无的琵琶曲拉开序幕,渲染出一种纸醉金迷的奢华场景;在影片的打斗场面中,婉约、舒缓的琵琶曲创造出一种神秘、悲凉的音乐氛围。电影《英雄》中,谭盾使用了许多北方音乐元素,创作了《序曲》《风》《胡杨林》《天下》《咫尺天涯》《英雄葬礼》《悲情沙漠》《和平天下》等电影音乐,以秦腔的悲壮、马头琴的幽咽、鼓声的雄壮创造出一种雄浑恢宏、磅礴大气的气势,表现了戈壁滩的苍凉、秦军的威武雄壮、战争的残酷悲凉等。音乐家赵季平先后为《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变脸》《霸王别姬》《菊豆》《黄土地》等电影创作了电影音乐,他将原始的民间音乐融入作品中,以民族乐器、民族素材、民族手法等表现影片的思想主题和文化意蕴,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比如,《秋菊打官司》中,赵季平多次使用了秦腔小调“哎,走啦”,这几句简单的吆喝将秋菊的率真、执拗表达得淋漓尽致。除了民族唱腔、民间歌曲、民族乐器之外,戏曲也是表现“民族风”的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音乐之中,比如,《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有着浓郁戏曲味道的电影。在影片《霸王别姬》中,戏剧配乐承担着多重角色与身份,主人公蝶衣和小楼都有大段的京剧唱段,这些唱段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的人生命运。
第三,以电影音乐表现乡土文化。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受工业文明的冲击较小,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因而,许多导演都将镜头对准了偏远的农村,以原汁原味的乡土音乐作为电影配乐,展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风土人情的乡土文化,比如,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陈凯歌的《黄土地》等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在电影《黄土地》中,作曲家赵季平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音乐与广袤无垠的黄沙、贫瘠荒凉的黄土地相互映衬,凄然悲壮的曲调、低沉舒缓的旋律、苍茫浑厚的气势,抒写了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在《红高粱》中,张艺谋运用了许多地方曲调和民族乐器,以自由热烈的音乐表现了质朴的农村文化,特别是影片中“野合”的片段,运用四支低音笙、三十支唢呐齐奏出嘹亮的音乐,表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轰轰烈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压抑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叛逆。片尾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质朴自然、粗犷豪放、酣畅淋漓,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片《五朵金花》用白族民间乐器、竹笛、木叶等表现了白族青年的爱情故事,特别是清纯悠扬的《蝴蝶泉边》形象再现了大理的旖旎风光。电影《刘三姐》以原汁原味的壮族曲调为配乐,用音乐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
的流畅性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干扰。音乐也可作为情节的一部分,构造出影片特殊的时空背景。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意境,深沉、轻佻、激昂都要与影片的情节走向相对应。如《冰山上的来客》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插曲就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片中,这一插曲共出现三次,每一次出现都对剧情的发展做出有力的推动。歌声第一次出现,表现战士阿米尔回忆童年时和伙伴古兰丹姆的一段悲伤往事。第二次出现,是杨排长试探假古兰丹姆。第三次出现,歌声成为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相认的“证明”,从而解开了真假古兰丹姆之谜。作为情节的一部分,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类似的,贾樟柯的影片《任逍遥》讲述了失业工人家的孩子彬彬和小济在落魄之际抢劫银行未遂的故事。片中多次响起了歌曲《任逍遥》,歌曲成为影片情节的一部分。《任逍遥》的歌词与影片中游动于灰色空间中的冷漠少年的心态协调一致。而任贤齐的《任逍遥》这首歌在影片上映时本就是已经红遍大江南北。影片中拿来借用,表现出心高气傲的少年的不切实际的心态。在影片中音乐的节奏与片中人物动作形成相互呼应,与影片叙事节奏相协调。每当我们看到片中的散漫青年,再听到“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的歌声,就会被召唤回世纪之交的那个充满不安与躁动的年代。
电影音乐,简单理解就是电影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它也是音乐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与电影是相辅相成的,电影音乐使电影的欣赏价值大大提高。电影音乐与单纯的音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电影音乐要与电影的主题、主人公的思想情绪和当时的场景相配合,是一种带有情境的音乐,电影音乐是其他音乐形式都不可代替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音乐与电影呈现出多重的关系。首先,电影音乐可以解释、烘托银屏的视觉效果,对其中的背景画面起到极强的烘托作用和解释作用。其次,电影音乐可以起到解释画面和人物思想的作用,在一些欣赏力要求高的情节中,普通观众可能会产生一些疑虑,但是电影音乐可以对这些情节和人物思想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使电影要表达的效果更便于传导到观众的耳朵里。再次,电影音乐还可以反映人物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候一个情节中主人公的感情非常复杂,但是演员只能传达给观众一种表情,利用电影音乐就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从而使主人公的感情更利于观众理解。总的来说,一部电影总要表达出人们现实的生活和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当然也会表现出导演的情感立场价值取向。当人物的情感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就习惯于使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说明音乐可以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定的共鸣。电影音乐可以表达人物内心复杂和细腻的情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电影音乐可以传递影片中人物与观众的心灵感觉,使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二)电影音乐的呈现形式
首先,音乐的替代性。音乐的产生可以代替其他艺术形式,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语言、人物的心情,音乐可以代替导演要表达的感情。音乐还可以调动观众的感观与视觉效果。电影加上音乐后就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可以使音乐更加灵活。当普通人面对地震的时候那种无奈和无助是任何语言和表情都是无法表现的,只有音乐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音乐的重复性节奏性。电影音乐与电影片段一样经常会使用重复的场景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候为了强调重复出现的画面和人物情感,就会重复使用一段音乐,而音乐创作人员也会使用重复的音乐来让观众对某一个事件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电影音乐就可以用伴奏来表达某种信息。再次,音乐的多义性。音乐不仅是为了营造气氛的需要而设置的,也可以让人联想到影片所表达的年代。这就是说,电影音乐除了本身可以表达电影中的画面和人物外,还可以让人联想起更多的人物和事件。这是能够给观众带来的特殊性,也是电影具有多义性的表现,电影音乐可以体现特定年代的背景。在观众的心里,特定的音乐总为某一个时代的电影音乐所感动,同时为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情所感动。最后,音乐的渲染性。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多重感官为影片创造一种特殊的气氛,使人在特定的气氛中进入到电影的情节中来让人产生身在其中的感觉。因而只要导演能够恰当地使用电影音乐,就会使影片收到极强的戏剧性效果。此外,在渲染气氛的时候,也可以与地方民族音乐、地方戏曲等地方文化元素相结合来表现特定的电影主题。
二、《唐山大地震》中的音乐的独特性分析
(一)铜管乐器的使用更能够表达穿透性的人性力量
冯小刚导演所拍摄的《唐山大地震》与以往的灾难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注重故事情节的推进并注重对生命的讴歌。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天灾,在短短的23秒之内给唐山带来了毁灭性的伤痛,无论是对唐山人民,还是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永远无法忘记的瞬间,因而在《唐山大地震》中,要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在影片的开头部分,音乐创作人没有使用灾难片一贯使用的打击乐作为灾难的背景音乐,而是采用了铜管乐曲作为灾难的背景主旋律。当地震开始后,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和房屋倒塌声交织在一起,到处传来震耳欲聋的铜管乐器声穿透了地动山摇和各种凄惨的哀叫声。当女主角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被地震夺走生命之后,那种无助的呼喊声将观众的情绪带到了最,就在此时,音乐突然停止,独特的创意起到了让观众的眼泪随着主人公的眼泪肆意流淌的效果,使观众首先进入到电影的情节中来。王黎光之所以使用铜管乐器来作为主旋律,他本人在接受参访的时候说:“铜管乐器可以表达一种人性的力量,使人类产生抗拒灾难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电影在开始的片段中各种惨叫声慢慢地进入影片,在情节中音乐也不断被引进来,逐渐与这种惨叫声进行了融合,在音乐的最加入了铜管乐器,希望这种音乐可以传达一种人性的力量。”
(二)大调式的音乐更有利于突出生命的希望
小调式音乐也可以被称为“小调”或者“小音阶”,这种音乐的特点就是主音与阶音之间的关系呈现小三度的关系,所以小调就具有一种柔美、暗淡和悲伤的色彩,著名的音乐家在创作交响曲的时候也使用了这种音乐手段。相对而言,大调式则表现为一种雄壮的气氛,在突出《唐山大地震》的悲剧色彩的时候,作曲家主要采用了大调式作为旋律,因而有很多业内人士对此很是不解,为什么不采用小调式来突出悲伤的情感,而是采用大调式来突出悲壮。电影中大调式的运用让观众感觉很自然,容易让观众的感情随着音乐的起伏融入在一起。在影片中,当奶奶要带着失去一条胳膊的孙子离开的时候,妈妈非常不情愿地同意了。当奶奶带着孙子走上客车离开,妈妈在车后跟随客车跑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禁潸然泪下,此时客车停下,儿子跑下客车投入妈妈的怀抱中。与此同时,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使用的大调式的音乐虽然让人伤心,但不会让人感到绝望,在悲伤中蕴涵着希望,让人从悲伤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的力量。影片中大调式的运用十分灵活,很多镜头切换和转化,作曲家将小调式运用进来与大调式配合,这也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影片中送别长大成人的儿子的那一瞬间使用的音乐就是小调式,当女儿出现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使用的是大调式,两者的对比与转化非常流畅,使影片的对比淋漓尽致。
(三)弦乐和钢琴的应用起到了使细节推进剧情的作用
细节处理得非常完美也是《唐山大地震》在背景音乐方面比较成功的地方,其中穿插着钢琴、管弦和交响乐,使剧情非常自然地发展,使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感情通过音乐流露出来。影片中陈道明所饰演的养父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当父亲得之自己的女儿因为恋爱怀孕而不得不退学并不辞而别时,养父来到大学校园孤零零地站在大学校园中,此时哀伤、无奈和牵挂的钢琴声慢慢飘来,伴随着这些音乐,观众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不禁产生心碎的感觉。父亲的形象同时也更加高大,钢琴乐过后,管弦乐出现,从而使穿着军装的父亲的形象更加突出,更显沉重和悲伤,此时的管弦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小提琴在电影中的应用也是影片的独特之处,当分别多年的女儿推开家门走进自己曾经爱过、恨过、思念过的家的时候看到母亲,小提琴的节奏让观众跟着主人公的心情产生紧张和忐忑之情。这段音乐非常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影片的结尾部分当一个老人骑着自行车走过纪念碑的时候,交响乐响起,不仅显示了磅礴的气势,更表达了一种人对命运无常的叹息和回味,可以说是百感交集,观众的情绪也会随之心潮澎湃,这些细节的刻画推进了剧情的自然发展。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通常都有受欢迎的音乐。例如电影《Schindler'sList》(辛德勒名单)的主题音乐,它以柔和、圆润的音调形成了温柔、感人的音乐风格。如果单独聆听音乐,是悲伤的情绪,然而将其放置在影片结束部分时,则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并且使得主题不断深化,这里的音乐已不仅表明柔软的情感,同时引发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以及对和平世界的渴望,这时音乐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有时音乐还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反映出角色不言而喻的想法。每部影片中,演员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角色真正的想法、立场传达给观众,通常,音乐可以帮助演员承担起此重任。音乐有助于传达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角色真正的思想和性格,或者使用很少的解释就可以让我们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正确使用可以感动观众,使电影更令人印象深刻。
(二)、渲染气氛
音乐通常具有能使观众产生感情的能力,通过它渲染气氛,刺激观众的情绪、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激烈的效果、控制画面的节奏,目的是用来更加深刻地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例如,作曲家们经常使用弦乐来强调浪漫和悲剧的情绪,用铜管乐来象征力量和悲伤;用打击乐来增加悬念。《Glory》(1989)(光荣战役)和1976年由史泰龙编剧及主演的电影《Rocky》(洛奇)等影片就是用音乐来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以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
(三)、控制节奏
音乐可以增强或者松弛电影的节奏。音乐在帮助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时,可以使影片具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并且变得更加有内涵,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动作片中,音乐经常加快速度或者使用紧凑的节奏,而且音量通常增强,尤其是为了配合电影中一些激烈的大动作。在电影《Heat》(1995)(盗火线)中,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所有抢劫场景中都保持着一定强度的脉冲音乐。
(四)、增加喜剧效果
在很多电影中,音乐成为增加喜剧效果的小工具。片中经常使用低音鼓、大号等乐器的演奏来加强喜剧、幽默的声音和画面。例如搞笑片《theThreeStooges》(三个臭皮匠)和《HomeAlone》(小鬼当家)都是用音乐来创造出喜剧效果的。
(五)、此时无声胜
有声电影中音乐的戛然而止或不使用任何形式的音乐,可以产生一种无声的力量。作曲家可能创作一部电影音乐的部分是完整的沉默,而不是强烈的、震撼的音乐。电影《theexorcist》(大法师)中几乎没有音乐,反而增加了它的可怕的现实主义氛围,这里体现出“沉默”的力量。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lfredHitchcock)A的电影《NorthbyNorthwest》(西北偏北)中那段非常著名的卡里格兰特追逐场景中,也没有使用任何音乐,只可以听到飞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却使得影片悬疑的场景增加了孤立、无助的感觉。
二、音乐在电影中运用的方式
基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电影音乐,使得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此外,音乐可以加深观众对于电影所要传达内涵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原创、改编、挪用三种,为了实现以上目标,电影音乐创作者必须有大量的音乐积累,并可以熟练使用不同种类的音乐元素,如节奏、力度、风格、配器等等。只有这样,音乐才能发挥其作用,有效地促进电影情节的发展。
(一)、直接使用古典音乐
在电影音乐中,并不是所有音乐都是原创的,还有一部分是直接使用了现有的音乐,最具代表的是一些古典大师的名作。在使用中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也可以进行不同风格地改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于画面。在电影《ModernTimes》(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理发师工作的片段,配乐用的是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NO.5》,用舞曲的节奏配合理发师磨刀、剃须的动作,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效果。电影《2001:ASpaceOdyssey》(2001太空漫游)中用到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电影史上古典音乐现代引用最经典的案例之一。在香港电影《东成西就》、《河东狮吼》中则是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后在影片中使用:《东成西就》中将罗西尼歌剧序曲《威廉•退尔》中的片段填词成搞笑歌曲“我爱你”;《河东狮吼》中将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康康舞”填词,均加强了影片的娱乐功能。
(二)、音乐传达历史背景
通过选用适当风格的音乐来创造环境气氛,换句话说,导演和作曲家在电影中使用与特定时间和地点相匹配的特定风格的音乐,用来说明时间和地点,传达历史背景。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在电影《TheMission》(战火浮生)中成功地使用南美音乐主题来帮助创建背景、营造氛围。电影《ColdMountain》(冷山)的音乐汲取了美国在南北内战期间的民间音乐,反映出电影中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Vangelis)电影配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ladeRunner》(银翼杀手)中创作出未来音乐的幻想,巧妙地与主题呼应。
(三)、音乐配合画面动作
音乐经常模仿屏幕上的动作。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跌落,音乐这时就模仿性地创作出从高到低的旋律走向。这种和动作共同发生的音乐被称为“并行音乐”,也被称为“凸显”出行为的音乐。在电影啊《Jaws》(大白鲨)中,当大白鲨潜入海底,音乐也伴随着下行的旋律。并行音乐最早出现在迪斯尼的动画电影《SteamboatWillie》(威利号汽船)中的“米老鼠”的角色中,因此,平行音乐还有个绰号叫“米老鼠”。
(四)、音画统一对应方式
电影音乐可以使用主题的方式和电影统一。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和一个特定的人物、地点或者主要环节紧密地结合,并且多次重复并贯穿在电影中,由此使得观众在电影事件和音乐之间产生联系。当不同音乐动机配合不同人物、事件等贯穿在整部电影当中,它将电影与音乐巧妙地合二为一。电影音乐创作大师约翰•威廉姆斯(JohnWilliams),在他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主题音乐创作法成为其重要的创作特点,用不同主题连接不同人物及情节,使得音乐与电影完美结合,代表作有《Schindler'sList》(辛德勒名单)、《StarWars》(星球大战)、《JurassicPark》(侏罗纪公园)、《E.T.》(外星人)等等。
二、钢琴音乐核心地位和独特功用
在影片中画内音也就是片中主人公所演奏的音乐大约占到了总的音乐数量的60%。钢琴音乐在整个影片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通过音乐,爱坍和其融为了一体,充分地展现了爱坍的内心世界。该影片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当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手段来展现剧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电影艺术原本注重的就是媒体展现的具体性。但是音乐却使得这部影片的具体性消失殆尽,所以只能够将其作为影片中的抽象作品,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钢琴并不能表现一段具体的实际的思想,将音乐放到某个独立的环境或者是环节来进行展现就具有了说服力。从主人公的眼神可以想到爱坍想说什么,从音乐方面进行展现就更加能够表现出爱坍内心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影片当中,很多情况下钢琴都是其发泄情感的对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琴声就是爱坍内心世界的展现。钢琴不仅仅是爱坍的情感寄托,也是她和邻居之间爱情的纽带。爱坍的丈夫不理解爱坍,尤其是不能够理解爱坍失去钢琴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异样的情感。但是爱坍的邻居和其丈夫不同,他了解爱坍的内心世界,了解钢琴在爱坍心目中的地位,他愿意将钢琴买回来打动爱坍。在爱坍为其邻居上钢琴课的过程中,爱坍也从开始的厌恶逐渐转化成了对于其邻居的好感,在这种情感转换的过程中,钢琴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当其邻居对于爱坍提出其不能够接受的要求的时候,爱坍也通过钢琴表现了自己的愤怒以及无奈。
三、影片场景音乐里面的音乐和电影画面的同步
在《钢琴别恋》这部影片中,除了主题音乐的使用,还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场景音乐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影片中音乐和影片同步来展现人物的情感与情节的表现,能够很好地烘托气氛,展现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有效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在爱坍的丈夫将其和女儿接回自己的家之后,影片通过欢快的音乐来表现爱坍的内心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其邻居为其买回钢琴的时候同样使用了这种欢快的音乐来表现爱坍的内心世界,但是在这个时候仅仅表现的是爱坍得到自己心爱钢琴的兴奋之情。当爱坍的女儿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儿歌,这个儿歌是小女孩演唱的。所以在爱坍的影响下女儿从小也对音乐非常喜爱,并且性格非常活泼好动。通过儿歌的形式更加展现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是父母快乐的根源,但是同样也给父母带来了很多的负担。在爱坍将自己的信让自己的女儿送给其邻居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真无邪,将信误交给了自己的丈夫。所以在这部影片中充分展现了小女孩的天真纯洁。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当爱坍寻得了自己的幸福并且和自己心爱的人想要离开的时候,爱坍下定决心将这架给自己带来苦难的钢琴沉到大海中,但是爱坍在将钢琴沉到大海中的时候,自己也沉入了大海中,这也正体现了作者所认为的抛弃了理想就相当于抛弃了自己,也就是迷失了自己,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唏嘘。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生疏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和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摘要: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和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主要是文艺活动,特指演出)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和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假如此时您是为小学音乐教师,会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课堂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我们可以预先把将要学习的视唱曲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中,上课时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它,这样既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稍微活跃些(演奏乐器音色的变化);另外,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和传统音乐教育手段相比,如摘要:课前或上课中抄谱……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Encore制谱/音序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和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喜好。比如说,我们讲滑音。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不一样了。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软件中Wheel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课时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个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熟悉。
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序软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培养更是体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除此而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还可应用在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熟悉乐器及其音色特征等等。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课外活动
关键词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 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与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与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主要是文艺活动,特指演出)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果此时您是为小学音乐教师,会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课堂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我们可以预先把将要学习的视唱曲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中,上课时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它,这样既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稍微活跃些(演奏乐器音色的变化);另外,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与传统音乐教育手段相比,如:课前或上课中抄谱……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Encore制谱/音序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我们讲滑音。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不一样了。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软件中Wheel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课时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个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认识。
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序软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培养更是体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除此而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还可应用在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认识乐器及其音色特点等等。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课外活动
小学音乐教育的另一方面是课外活动,通常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涉及的课外活动大部分是文艺演出。说起文艺演出,音乐教师都不陌生,甚至是好手。但大家都知道演出少不了音乐,什么舞蹈音乐、歌曲联唱伴奏呀……等等。这些都需要去准备。为了避免重复或与别的单位相似,力求创新。这可就有事做了。怎么办?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您排忧解难。
关键词:电影音乐 文化工业 台湾
一、文化工业与台湾电影音乐的关联
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再思考》(1963)中解释了使用文化工业的动机,他认为文化工业把古老的东西与熟悉的东西熔铸成一种新质(a new quality ),因此刻意为大众消费生产出来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消费性质的产品,或多或少是按照计划炮制出来的,并且用心地自上而下(from a-hove)整合它的消费者,把数千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聚合在一块,结果双方都深受其害。阿多诺把文化工业归纳为以下四种。(1)商品化。随着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潮流席卷全世界,文化产品变为一种商品出现在人们面前。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文化完全商品化的结果,是造成消费者人格的片面化,把娱乐消遣化作为主要价值,造成了精神快餐式的消费模式。(2)技术化。文化工业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没有现代科技手段,不可能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文化产品,因此,技术化的结果会支配社会生活的一切。(3)标准化。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的标准化趋于一致,而这种标准化会扼杀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能力。(4)强迫化。当文化产品在对时空获得更强的占有性时,对接受者产生了更大的强迫性,由于现代大众文化的典型法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者所提供的东西。尤其阿多诺认为标准化和伪个性化是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因为流行音乐的全部结构都是标准化的,甚至连防止标准化的尝试本身也是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和伪个性化是密切相关的:音乐标准化的必然关联物是“伪个性化”( pseud。一individ-ualization) ,所以标准化与伪个性化就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又是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另外,阿多诺也借用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来打量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时,就根本没有把它们当成艺术作品,而是把他们当成商品,于是“音乐拜物教”( musical fetishism)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文化工业产品的基本属性。
阿多诺指出了音乐接受过程中两个更接近事实的假定:心神涣散与听觉退化,注意力分散(deconcentration)是一种知觉活动,这种活动为遗忘和突然认出大众音乐(massmusic)准备了一条通道。如果标准化的产品除了显著的部分(比如流行的曲段)之外是相似的,对于听众来说是可以忍受的话,那么则不需要聚精会神的倾听,而且也再也不能够全神贯注的倾听,只要他们听得心不在焉,他们就能与所听的曲子平安相处,所以心神涣散(distraction)和漫不经心(inattention)是标准化的流行音乐成为配套欣赏的方式。在法兰克福学派中,阿多诺的观点反映了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在一切以大众文化为主,商业化的生产模式下,台湾电影音乐工业的生存环境。
二、台湾电影音乐风格的转变—由繁至简
20世纪60年代台语片是台湾影片的制作重心,当时流行的台语歌曲被改编成电影主题音乐,并且把电影和流行唱片事业进行了结合,但在70年代开始采用大型交响乐来为电影配乐,加强对剧情的刻画及强调磅礴的气势。so年代后,电影风格转为写实手法,电影不再讨论政治议题,而是以音乐来表现对社会的反映,电影音乐的使用则不被强调。除了电影场景本身的画内音外,大多采用了电子音乐来表现,所以电影音乐有了不同的变化:大型交响乐团被独奏乐器取代,强调政治性的歌词被对亲情的思念所取代。在90年代后,从这时期的影片来看,“简约”“纯朴”的音乐是近期电影音乐的特点,较多采取单一或数种乐器来表现,或许是电影音乐创作者专业上的思考,但也或许是强调一种简朴和接近大自然的音乐,是目前台湾流行音乐的主要风格。在乐器的选择上大多以大提琴、吉他、钢琴,甚至加入传统原住民音乐,表现出台湾社会对不同族群的融合,而产生出多元的音乐风格。
在作曲家方面,90年代开始,作曲家不再只是处于幕后,不是单纯的音乐创作者,他可能还是歌手或演奏家,甚至还担任电影主角的演出,比如:张羽伟在《我叫阿铭啦》中,不只是主角也是该电影的配乐和演奏。
三、西方模式在台湾电影音乐工业中的融合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