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6: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患者安全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患者安全论文

篇1

1.1.1纳入标准。①所有在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发表的关于国外患者安全文化评估的英文文献;②研究所用的测量工具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目前应用最广泛且表现出良好信效度的量表主要有: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C)以及安全态度调查问卷(SAQ);③安全文化得分用积极反应率表示。

1.1.2排除标准。①调查在社区、基层卫生服务站、居民护理机构、护理院进行;②调查结果只有简单的文字陈述,缺少数据支撑;③调查结果评估的是调查工具的心理学特性,而没有对患者安全文化本身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对应用的调查工具、参加医院的数量、研究进行的水平(医院或科室)以及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总共检索到4200余篇文献,只有19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4篇文献只比较了安全文化维度得分;6篇文章只比较了调查对象的安全文化水平;有9篇文章既比较了安全文化维度得分又对调查对象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

2.2文献信息提取所有纳入分析的研究在医院和科室数量、使用量表类型方面不同。有11项研究(57.9%)在医院水平进行调查[3-4,1,5-12],参与调查的医院数量从1到741家不等;8项研究(42.1%)在科室水平开展调查[13-21],涉及科室有重症监护室(ICU)[13,15,18,20,21]、心血管手术室[14]、门诊部[16]、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7]、以及产科[20];研究用到的调查表都是根据相应的原始版本在一定程度上修改得到,使用情况统计描述(文献数量,使用频率):HSOPSC(10,52.6%)、SAQ(9,47.4%)。

2.3患者安全文化维度得分比较调查量表均采用Likert量表5点计分法评价患者安全文化水平。正向测试条目中选项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视为积极反应;负向测试条目中选项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视为积极反应[22]。积极反应率(积极反应数/应答数×100%)越高,安全文化水平越高。13篇文献(68.4%)对安全文化各维度的得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2。2.4调查对象患者安全文化水平比较15篇文献(78.9%)对不同调查对象间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只有10篇文献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假设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3。

3讨论

患者安全文化维度得分情况表明患者安全文化有优势区域与待改进区域之分,而调查对象对安全文化的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文化水平不同。结果提示,医院进行患者安全文化改进工作时应有的放矢:把待改进区域列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对高危科室、高危职业应重点关注,针对差异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将有助于患者安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篇2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3~60岁,平均40.2岁,病程3~28年,平均15.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59岁,平均38.2岁,病程1~25年,平均13.2年。两组患者人数、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癫痫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癫痫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在住院期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医院及科室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医疗事故处罚条例、跌倒坠床应急预案、护士管理办法及癫痫病房各种护理常规、各种制度、流程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重视癫痫患者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护理安全。②癫痫患者住院环境的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相对安全的环境,为患者提供相对方便的公共设施。家属在探视患者时应该限制人数,避免过于嘈杂的环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另外,应该确保患者病房内有着相对柔和的光线,病房合理布置尽可能地清除病房内的障碍物。病床两侧有床档、脚轮有刹车固定,将患者重要的物品放置在随手可以触摸的地方,教会患者使用呼唤铃。将警示牌放于病床较为显著的位置,如“谨防摔倒”、“小心烫伤”“防导管脱落”等,对躁动患者采用防护用具,对避免发生意外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③重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安全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工作:医护人员在癫痫患者的治疗期间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进行有效改善,确保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持。告知患者加重病情或者诱发的因素,让患者全面配合诊疗活动。④发作时的安全护理:医护人员在癫痫患者疾病发作时,应该把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且将衣领松开,倘若患者出现咬伤舌头的情况,则应该在牙龈位置填充物品。给予面罩吸氧,患者在肢体抽搐的情况下时,不能通过强行的方式进行按压,防止出现骨折的情况。另外,为防止患者自伤,在告知家属的情况下使用约束带。采用地西泮药物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时,应该确保滴注速度缓慢。对患者皮肤的颜色以及尿量进行细致的观察,避免出现肾功能受损等严重情况。

2结果

2.1两组患者转归效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后,均获得一定的效果。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详见表2。

3讨论

篇3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强度大、节奏快及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1]。如何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关注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本次研究收治行择期手术患者170例,分别采用安全管理常规流程干预和流程优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用于手术室患者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行择期手术患者1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85例;对照组男47例,女38例,年龄15~66岁,平均(37.44±7.28)岁,其中骨科手术24例,神经外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45例,妇科5例;观察组男50例,女35例,年龄17~65岁,平均(37.50±7.32)岁,其中骨科手术24例,神经外科手术12例,普外科手术40例,妇科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法是安全管理的常规流程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干预,即分析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潜在危险因素,以流程图和表格形式确定具体流程,制定专门护理人员负责制[2];手术室护理人员接收手术通知单后于术前1d对该患者进行详细访视,了解手术准备情况[3];术前1h进入手术室,调节房间温湿度;详细核对患者手术信息,确认无误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后,送入手术室;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核对患者麻醉信息,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再次核对患者的手术信息,详细填术信息核对表,并由参与核对人员签字;器械和巡回护理人员手术前后仔细核对手术器械、药物及其他医疗用品数量,防止异物残留体内;术后由专门护理人员监督医护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并予以记录上交作为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器械护理人员与标本运送员进行标本核对移交工作;由巡回护理人员与麻醉医师将患者送返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完成移交工作,并由参与移交人员签字。观察指标:①护理满意度评价: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这份量表是本院自拟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患沟通及健康宣教3部分,总分100分,≥95分判定为临床护理满意;②记录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包括手术部位错误、输血错误、术中用药错误、标本错误及异物存留体内等,计算发生率。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和分析使用的软件是Epidata3.05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是P<0.05。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72.94%)(P<0.05),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P<0.05),见表2。

讨论

手术室安全管理流程优化促使手术室常规的简单、琐碎及片面护理工作转为全程、多层次及全面的护理工作,提高各个环节护理工作的安全质量。接受流程优化安全管理手术室患者在围手术期按照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有效干预,工作流程清晰,责任分工明确;以线条和表格表示安全管理流程图,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迅速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尽快做好本职工作,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同时,手术室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可量化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交接的顺畅性,便于日常检查工作顺利进行,为针对性培训护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而规范日常安全管理流程亦对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发现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针将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应用在加强护理服务水平,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方面有明显优势;而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证实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用于手术室患者有助于避免护理差错的出现,对于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娟 赵宁 赵瑞霞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篇4

1.1我国护理院校的患者安全教育

患者安全教育主题在我国护理院校的教材中有所体现,如本科教材《护理学基础》专门设置了“患者的安全”章节,介绍了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患者安全需要的评估及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等内容。而在本科教材《护理管理》中的“护理质量管理”章节较上一版增设了“不良事件申报管理”,表明该问题已逐渐引起了护理教育者的重视。我国护理院校患者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则可大致分为两类:尝试将患者安全主题直接融入课堂教学,如许瑛和郑智慧将患者安全案例引入护理技能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于患者安全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以选修课的形式实施患者安全的针对性教育,如李远珍等组织82名大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了患者安全知识课程,结果表明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态度和技能。护理院校实施患者安全教育的研究文献总体偏少,授课方法以专题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除李远珍等开设的患者安全知识选修课为20学时外,而黄美萍等开设的护理与病人安全课程及其他研究并未明确课时安排。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两个选修课均参照WHO的《患者安全课程指南》设定,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完整性。

1.2我国教学医院的患者安全培训

在临床实习中,护理实习生需要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因此各教学医院相对于学校来说,对于患者安全及医疗风险等问题更为重视。教学医院通常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实习生进行集中培训,并在实习过程中则多以讲座的形式予以强化。相关文献表明,近年来教学医院针对护理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更侧重于教学方法的变革,如刘义兰等和张希春等应用PBL教学法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培训,结果表明有助于学生对于患者安全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周永琴则将安全教育直接融入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改善了教学效果;而闻彩芬则通过构建患者安全文化主题提高了实习生的患者安全意识。各研究的培训内容均自行设定,多涉及患者安全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不良事件报告、医疗风险评估等主题。此外,培训教育次数或课时安排以3~4次(1~2学时/次)为主,而部分文献则未明确交待。培训效果多以问卷评价为主,其中岳晓艳亦进行了远期评价,表明试验组学生的护理行为规范化调查满意率、差错事故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教学医院的护理实习生患者安全培训教育相对较多且紧贴临床,已有研究既证明了患者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我国系统规范的患者安全教育提供了参考。

2我国护理专业学生患者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护理院校的患者安全教育薄弱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尚以实习阶段的医院培训为主,护理院校更多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于临床思维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则相对薄弱。此外,由于部分学院教师长期脱离临床等原因,致使护理专职教师及学生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均不是很高。虽然已有部分院校尝试以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形式实施培训,但在培训内容、课时安排、师资选择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对比国外,2006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就将患者安全教育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中,在全球迈出了针对医学生患者安全教育的第一步。2007年6月份美国护理质量和安全教育机构(TheQualityandSafetyEducationforNurses,QSEN)提出的“护理人员品质与安全教育计划”项目的二期研究在美国15所护理院校发起,该项目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团队工作与合作、实证实务、品质改善、安全以及资讯”6项核心能力组织开展了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的知识、技能及态度(knowledge,skills,andat-titudes,KSAs)教学课程。此外,国外医学院校及相关学者已经开展了诸多的患者安全培训教育研究。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总体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加强在校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是提高患者安全的关键,因此护理院校应强调患者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融入“患者安全”理念,并鼓励教师积极开设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辅修课程。2012年7月18日,为响应WHO的全球患者安全教育活动,我国卫生部举行了《患者安全课程指南》的中文版仪式,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培训和推广。该指南第一部分为培训者指南,第二部分为11个教程指南课题,其为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培训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对于专职教师的患者安全知识的薄弱问题,可结合该指南的第一部分开展针对教师的患者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增加专职教师临床进修机会,以培养其患者安全意识,使其了解临床中常见的患者安全问题和典型的不良事件及其应对处理,为患者安全培训教育奠定基础。此外,教育管理机构也应该鼓励临床及医学院校教师积极开展关于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的研究,如课程设置、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

2.2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不够系统

当前国内护理教育大体呈现为“三段式”模式:基础学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学生在学校的基础学习中得到的患者安全教育相对较少,其安全知识的学习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更多来自医院,而医院培训则常以实习前的统一培训和实习时专题讲座形式进行,整体缺乏衔接统一,未并体现其系统性。此外,现有文献表明医院及学校的患者安全培训教育者相对孤立,彼此之间的借鉴沟通欠佳。学校及医院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单位,在患者安全培训教育问题上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学习,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安全知识的掌握及其行为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在学校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教师可将患者安全理念及知识融入课堂,使其了解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初步培养学生的患者安全意识。而高年级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实施培训时应注意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运用,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通过临床案例或情境模拟等形式讲解常见不良事件及其应对。进入临床实习后,带教教师在临床经验及典型案例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其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应结合最新的患者安全教育进展进行讲解。此外,也应该可借鉴“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理念,邀请伦理专家、心理学甚至是工程学领域的专家组织开展患者安全讲座,通过多专业团队参与培训,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全、风险、防范及应对等问题。

2.3培训教育内容及形式相对单一

篇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呼吸机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下列安全护理管理。

1.2.1充分加强护士的呼吸机操作技术培训:呼吸道护理措施、呼吸机报警意义及故障排除方法、呼吸机模式及参数设置、呼吸机管道安装等。

1.2.2注意对呼吸机性能的检测:作为常用的急救设备,呼吸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前检测非常重要,备用呼吸机备有模拟肺,使用前先连接模拟肺试机,检查呼吸机及管道性能,并在每台呼吸机上粘贴醒目的“使用呼吸机时请备好简易呼吸器”的警示。

1.3对护士的教学培训加强: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工作原理、呼吸模式、参数,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呼吸机报警或异常时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每台呼吸机的标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上机患者护理、观察指标和记录的内容,意外风险的防范与处理等,并将每台机的标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监护指标等打印成卡片,悬挂在机上,以便提醒。平时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随机提问相关内容,以巩固和加强记忆。

1.4护士长对人员及呼吸机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护理管理者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适当分配工作量,建立每台呼吸机档案资料,实施专人管理。

1.5病房环境需不断改进:病室通风不够可引起病房空气污浊,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且易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投诉,病室人多、病床之间距离小,不利于患者隐私,且易引起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不舒适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病区的清洁和消毒,每日做好病区环境、物品、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工作,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为50%~60%,限制探视人员,家属探视时更换清洁的隔离衣,戴好帽子、口罩、鞋套。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

1.6观察指标:①护理纠纷发生率。②呼吸机应用时间;③住ICU时间。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t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0.00%、呼吸机应用时间(8.11±2.09)d、住ICU(12.56±3.78)d,低于对照组的5.10%、(11.45±3.45)d、(16.45±4.12)d;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99.05%,高于对照组的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6

(2)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治疗配合情况由责任护士记录。(4)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由心血管高级别护士组成3人调查组,问卷共十个选择题,根据工作氛围、学习氛围、自身实现、沟通合作、压力与休息5个方面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等级,如其中有2个选项为不满意则总评定为不满意。共发放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治疗配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配合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实施时期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43-02

于临床护理工作时,许多患者因病情需要连续性输液,因其病痛与药物的作用下,连续输液将给患者身心带来不适,并且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当加强连续输液患者的管理,实现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确保治疗安全。下面谈一谈连续性输液病人管理的几点体会[1]。

1 临床护理的基本要素

1.1 尽量满足患者要求

由临床护理经验发现,输液安全性为患者担心的主要问题之一。所以,依据护理程序展开静脉输液前,需对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时常会遇到患者点名让某护士注射的情形,这时需要满足患者,让其信任的护士给其注射。如此患者不安的内心会得到安慰,亦将主动的配合整个治疗。

1.2 做好排气

面对连续输液患者,可一边排气一边话语上安抚患者。不可忽视排气程序,若因不顺利而致使排气的时间过长,而导致浪费的药液过多,以及排气不彻底,皆将诱发患者的不安与反感,直接导致患者的不信任。所以一定要做好排气的准备工作[2]。

1.3 选择血管

进行静脉注射选择血管时,要避开有硬结、炎症与瘢痕及皮肤病位置。需对静脉血管的粗细、弹性及位置进行评估[3]。依据血管选取适宜的头皮针。合理的保护与使用静脉,正常情况下由远至近端、尽可能的应用静脉留置针,应用静脉留置针要选取粗直血管,缘于静脉留置针的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静脉留置针正常情况下能保留3-5天,避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保护了连续性输液患者的血管,可是还要关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4]。还需强调的是,静脉输液过程,拍打静脉处将诱发血液振动,会刺激血管壁的神经末梢而诱发疼痛。尤其是毛细血管较脆的患者,还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若拍打局部也许会出现瘀斑[5]。

1.4 穿刺注意事项

进行静脉穿刺时,需避开神经,进针不要太深[6]。对连续输液的患者,为了保护静脉对那些不需要血容量快速提升的病人,如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面对此类患者时应以小儿头皮针进行穿刺比较好[7]。如此可以减少静脉的损害,让患者的疼痛降低,并且亦不影响成年人对40~60滴/min输液的速度需求(某些时候需将输液瓶微微提升)[8]。当穿刺成功之后,需认真固定好针头,以采取保护性的约束,面对小儿以及昏迷等无法合作的患者,局部的肢体需以夹板固定住,要注意观察,以规避输液过程中出现意外[9]。

1.5 熟悉药物的性能、特征及应注意的事项

于医院的治疗室里需张贴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关注所输入的药物浓度以及速度[10]。依照疾病的程度进行调节滴速,比如面对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其解血便后而导致血压下降,此种情况应当加快输液的速度。当刺激性强或者特殊药物输液之前务必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建立静脉通路,在确定了穿刺成功之后,再展开输注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或者特殊药物,务必保证针头于血管里。在进行多瓶药液输入时,一定要科学、有计划地展开输液顺序,实现治疗的最好效果。要关注两瓶药液能否产生相互影响,例如甘利欣与环丙沙星于滴管内相溶时,会产生结晶,于输液排序的过种中一定要注意隔开[11]。

1.6 注意液体温度

面对连续性的输液病人,以温热的溶液滴注能够有效地防止静脉炎的产生,注意液体的增温标准要依照治疗时用药的理化性与病人对温度的感觉相应调整。静脉滴注的液体的适宜温度是25~30℃。同时,冬季的气温低、相对要冷,护理连续性输液病人时一定要以热水袋热敷在患者针眼上方的肢体局部,以防止液体由于过冷进入血管之后诱发血管痉挛,尽可能的让患者感到舒适。此外,当运用缩血管药物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以在输液的同时进行热敷输液的肢体局部,用来达到降低血管损伤的目的[12]。

1.7 务必要无菌操作

当要给病人进行输液操作的前后务必要洗手。操作前务必要戴口罩与帽子,穿好工作服。注意保持治疗室的清洁,空气里的细菌数是每立方米的不能超过500个,每天晚上务必以紫外线进行消毒,同时要定期进行细菌培养。连续输液于病房及观察室展开,为降低液体的污染机率,在更换床单时动作务必要小心;当进行地面清洁时一定要以湿抹布,在扫床时亦以湿式清扫,室内每天以紫外线进行照射,以降低输液反应的产生。当病人连续性输液在24小时以上时必须每天更换输液管一次[13]。

2 提高护理的责任心

2.1 对病人履行告知义务

在进行输液前及更换液体时,一定要询问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对病人说明所用的是何药物,有何作用其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以及药物外渗后所导致的直接后果。给病人输上液体之后要交待注意事项,如不要碰触输液部位,一定不要随意调节药液的滴速,当身体有不适的感觉要及时报告。

2.2 提高责任心、多巡视

务必密切关注输液状况以及患者主诉,关注针头以及输液管是否有液体漏出,针头是否有脱出与阻塞及移位的状况发生。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现象,患者的局部皮肤是否发生肿胀及疼痛等异常状况。患者输注化疗药物与甘露醇能诱发组织坏死,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注射部位,同时必须要进行床头式交接班。及时的更换液体,仔细的填写输液卡及巡视记录卡,同时要保留一周,以便随时查对[14]。

2.3 作好心理护理

连续性输液病人,由于输液时间长,局部会产生不适,病人很容易产生焦虑与烦燥等情绪。此时护士应当体贴、呵护患者,用关爱的话语和患者交流,让患者了解连续输液的目的与必要性,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与患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身心感受,激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患的信心,创建和谐、有序的治疗氛围,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实现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目的[15]。

3 结论

输液是整个医疗工作的关键环节,连续性输液是患者治疗疾病的需要,如何作好连续性输液患者的管理意义非常重大。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细心体查患者的疾苦,充满爱心与耐心及细致地工作,为广大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7-228.

[2]李敏丽,静脉输液中一次排气成功率的作用因素[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03(4).

[3]刘华,输液中血管的选择[期刊论文]- 护士进修杂志2001(01).

[4]李晓玉,静脉输液致手背神经受损案例[期刊论文]- 齐鲁护理杂志2000 (10).

[5]程惠贤,静脉输液时不宜拍打静脉处[期刊论文]- 实用护理杂志2002 (03).

[6] 刘明,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和实验分析[期刊论文]- 齐鲁护理杂志2000 (06).

[7]汉田芳,于充盈不佳的血管里止血带对套管针穿刺的影响[期刊论文]-实用护理杂志2003,14 (5):6-7.

[8]宁晓波,杨宁江,岳建峰等.大角度静脉穿刺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07.

[9]唐丽华,静脉穿刺时令回血速度加快的方法[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2003(5).

[10]王立新,静脉输液法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弃鲁护理杂志2004(5).

[11]蓝天,小儿头静脉输液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实用护理杂志2001 (8).

[12]李明,静脉输液时应用护理程序心得[期刊论文]-护士进修杂志2006 (8).

篇8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常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日益受到精神科专业人员的重视。丙戊酸钠,是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属GABA转氨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情绪稳定剂被广泛用于躁狂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住院用丙戊酸钠治疗的30例精神分裂症且具有攻击行为患者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住院治疗具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总分>38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评分总分4分以上。≥2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以上;排除脑器质性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等躯体疾病、癫痫、药物过敏、白细胞减少史及严重的慢性衰退症状等。男26例,女4例,患者平均年龄(32.4±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3)年,住院时间0.5~3年,平均住院时间(2±0.5)年。

1.2方法 治疗以原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不变护理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论文,其中氯丙嗪15例,氯氮平8例,利培酮5例,喹硫平2例。加用丙戊酸钠,起始剂量为0.6g/d,平均剂量1~1.2g/d;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用包括言语攻击、对财物的攻击、自身攻击、对他人躯体攻击4个分量表的MOAS各评定一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共18项,分别计算加权分及5个因子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各评定1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末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1次。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患者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5个因子分比较无显著变化。30例治疗后MOAS比较:降至0分者8例,占26.7%,不同程度改善者10例,占33.3%,无改变12例,占40%,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0%。

2.2不良反应 加用丙戊酸钠后,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5例(16.67%)患者在治疗开始的2周出现轻度胃肠反应,饮食差, 恶心,8例(26.67%)患者出现椎体外系症状,7例(23.33%)患者出现嗜睡、口干、头痛,4例(13.33%)患者出现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减轻或消失。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者论文格式模板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3讨论

有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更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往往与命令性幻觉、被害妄想、易激惹、猜疑、敌意和怪异行为有关;经抗精神病药治疗,大部分患者其攻击暴力行为会好转或消失,但对部分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疗效不是很理想。临床上常联合应用苯二氮革类药物治疗,可短时间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和激惹,但苯二氮茧类药物较快耐受、镇静和成瘾性的问题不易解决。有报道采用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可快速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冲动攻击行为[1]。另外,神经松弛剂氯丙嗪、氟哌啶醇急性期应用虽有良好效果,但较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近年来,抗癫痫药丙戊酸钠作为心境稳定剂被广泛应用精神疾病治疗中,丙戊酸钠可强化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2]。本研究结果显示:合用丙戊酸钠治疗具有兴奋躁动或攻击暴力行为、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有效率为60%得以控制或显著改善。Casey等通过多中心的双盲研究实验也发现,用奥氮平或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比单一用奥氮平或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起效速度快、疗效好,可不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缩短了住院时间护理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论文,安全有效,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丙戊酸钠可强化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单一治疗时无效,这些效应显然不能为稳定心境、减少冲动或抑制攻击所解释,而是改善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如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本组8例以氯氮平长期治疗,仍具有攻击行为,加用丙戊酸钠1~2周后攻击行为得到控制。原因可能是合用丙戊酸钠后提高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3],阻断了电压敏感钠通道,减少神经递质释放,强化了不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D2和5-HT2A受体的效应有关。本资料中加用丙戊酸钠后,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常见轻度胃肠反应,椎体外系症状,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减轻。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者。

总之,丙戊酸钠可强化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可不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安全有效,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孔军,刘铁榜,杨海晨,等.MECT联合治疗伴兴奋攻击行为的难治性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9):485-486.

[2]左代英,吴英良.抗癫痫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精神医学,2006,1(1)62-65

篇9

本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病例65例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龄26—74岁,平均58岁;病程1天—15年,均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炎症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5例,合并糖尿病4例。均采取全身复合麻醉,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min—120 min,平均90 min。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呼吸道感染2例,肩部疼痛5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6.5天。术后随访2—24月,无一例复发。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保胆取石术是新的手术技术,很多患者都比较关注这项手术的安全、效果和术后恢复以及所需费用,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使用容易被患者及家属理解的语言就少这项手术的特点和优势,包括其较低的复发率,较高的安全性,较少的损伤和轻微的疼痛感,以及其术后快速回复,这样就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降低他们的疑惑和不安全感,能够让其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2.1.2术前基础疾病的控制: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应控制病人的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

2.1.3 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当天备皮,因脐窝下缘是第一个切口,应彻底清洁脐部。备皮时避免损伤皮肤。术前1—2天禁食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防止肠道产气过多,影响术野暴露,常规不留置胃管,告知病人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入睡困难,可给安眠药物。

2.2 术后护理

2.2.1 全麻护理常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神志、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低流量吸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患者未完全清醒,应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直至清醒。防止呕吐误吸。术后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第二天可下床活动。

2.2.2 饮食指导:待病人肠音恢复即可进半流质饮食,避免摄入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

2.2.3 术区护理:术后可应用腹带,减少切口疼痛,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对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记录24小时引流量及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术后如发生并发症,患者往往心理负担重,易出现焦虑情绪。应充分理解患者心情,及时交流,告知疾病愈合过程,消除其紧张情绪,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2.3.1 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外,术后应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做有效深呼吸、震动性咳嗽,雾化吸入,以利于排痰,并早期下床活动。本组2例发生呼吸道感染,经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应用抗生素及雾化吸入等治疗后痊愈。

2.3.2 术后肩部疼痛:腹腔镜手术后疼痛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大约80%的病人需应用止痛药物。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通常被忽视。术后疼痛是多因素造成的,如腹腔内残留气体,腹胀对膈肌的刺激,及不同文化背景及个体因素。对发生术后疼痛病人,要认真解释,可应用止痛药物,本组5例发生术后肩部疼痛,应用止痛药物2—3天缓解。

2.3.3 其他:如出现切口敷料渗透、下肢肿胀,应警惕是否有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及时报告医生。

2.4 出院指导:患者一般术后3—4天即可出院。出院后尽可能消除胆石症的危险因素,防止复发。肥胖、高脂血症病人应加强锻炼、降血脂,避免高脂、高糖、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减少和避免应用甾体类避孕药、雌二醇、孕酮、红霉素等易导致胆石形成药物。术后长期服用利胆药物。防止术后复发。

3、结论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8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急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理纠纷难免发生,为此,对2009-2011年法发生在本院急诊静脉输液的38例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改进工作,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1 输液中常见纠纷原因

1.1护士工作不认真导致错输或漏输液体;排气、接液时药液浪费过多;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未做到一针见血是在抢救患者时。

1.2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 在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疏忽大意发生差错;或未及时巡视病房致使输液滴数过快或药液外溢;或漫不经心工作态度有时仅仅一句话就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失去信赖引起护理纠纷或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病情变化延误了治疗和抢救时机。文-。网-欢迎

1.3 护士缺乏沟通技巧 解释不够、态度生硬或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致使患者不满导致纠纷。

1.4病人不信任 病人因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负面报道影响对医务人员缺乏起码信任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对立情绪而引起纠纷。。1-论

1.5技术不熟练 是婴幼儿穿刺失败后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情绪不满导致矛盾和冲突发生。51-论文-网-

1.6输液过程中护士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病情变化延误了治疗和抢救时机。51-论文-网-欢迎您

2 防范措施

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建立严格、统一操作规章制度护士接到医嘱后认真查对药物与治疗单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并在输液卡上写清患者姓名等并应有两人进行查对并签名配制药液和穿刺前再次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输液卡上签上执行和执行人姓名。1-论文-网-欢迎您

2.2为了防范护患双方纠纷发生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严格管理健全制度在保证病人合法权益同时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学法、知法防患于未然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改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 大量纠纷是由于不善于或不适当护患沟通引发服务稍有缺陷就会引起病人和家属不满和投拆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理念增强病人意识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在进行输液时面带微笑可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在操作前要进行积极暗示对所有可能预见疼痛、不适应有所解释输液完毕后应给病人鼓励和安慰帮助病人安心静养从而促进病人康复。。1-。论文-网-欢迎您

2.4护士应主动、积极地苦练技术操作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对用药质量管理反复检查药液稀释和抽取结果严格落实抗生素现用现配制度使用新药前详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配伍禁忌让病人放心、满意以减少纠纷发生。51-论文-网-欢迎您

2.5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在抢救时可迅速为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提高抢救成功率。51-论文-网-欢迎您

2.6护士要根据病人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要了解有些病人输液要快心理会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对于要求有特殊速度药物记录反应开始、症状、体征、处理方法及处理后观察结果等并留取致敏药液以备查找原因过敏药物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在病历和输液卡上注明要求特殊速度药物护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2.7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护理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换位置后忘记将未输液体带走易引起漏输液针对这一护理安全问题应采取护理措施:①在输液前告诉病人有几瓶液体请病人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已换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将未输完液体带走②拔针时核对输液卡瓶数并签名同时询问病人挂了几瓶还有液体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5。1-论

2.8提供优质服务 ①专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个人素质;②配药和穿刺等操作要在严格消毒下进行药液抽吸干净减少药液浪费输液完毕拔针后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方法防止皮下出血;③输液室配备一次性水杯、开水、报纸、电视等人文关怀交流与沟通。51-论文-网-

2.9护理管理及对患者卫生宣教 输液患者较多时护士排班以动态调整为原则以优化组合为原则通过发放宣传册、医药知识卡片或者护士讲解一些浅显易懂医疗常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大致了解。51-论文-网-欢

3 小结

通过落实以上具体措施并对已出现纠纷及时分析查找问题,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人员应更加重视护理安全,严格护理操作规程、护理查对制度、了解输液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同时不断改进工作中不足之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发生。51-论文-网-欢迎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