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6: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层体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Abstract: The coal seam condition is complex in China, co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region is vast, complex and divers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in coal seams in China with a wide distribution, coal in some areas is relatively good. Development of thin seam mining mechaniz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t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to extend the mining life and high efficiency mining. In this paper, the Datong Coal Mine as the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Datong in thin seam mining problem, th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mining technology of thin coal seam trend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Datong coal mine; thin coal seam;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薄煤层开采的特点
目前我国薄煤层多数采用普采,高档普采,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一直制约着薄煤层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些矿井虽然使用了综合采煤设备,但是三机装备配套性能不佳,生产效率低,工作面生产能力很低。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 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采掘比例大、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随着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设备的投入,工作面推进加快,而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综掘设备难以投入。煤层的厚度、角度变化,褶曲、断层等构造对采煤方法影响很大。目前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发展的还不是很好。
1)机械化程度低。由于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空间非常狭小,工作条件也比较差,这样就给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井下移动带来诸多困难。
2)生产效率低下。薄煤层由于煤层厚度变化、断层等地质构造,对煤层开采有很大影响,生产能力低,一般薄煤层单产只为中厚煤层的1/3或更少。
3)投入产出比高。由于效率低,掘进率高,其开采成本明显高于中厚煤层,而经济效益则不如中厚煤层。 可见,发展机械化、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是实现薄煤层开采高产高效的唯一出路,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在不断努力。
2.薄煤层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薄煤层开采主要采用长壁采煤法,但由于开采煤层厚度小(小于1.3m),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薄煤层机械化长壁工作面主要有以下问题:
2.1采高低,工作条件差,设备移动困难。特别是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当最小采高降到1.0m以下时,人员出入工作面或在工作面内作业都非常困难。而且薄煤层采煤机械
和液压支架受空间尺寸限制,设计难度大。液压支架立柱通常要双伸缩甚至三伸缩,增加了制造成本。
2.2采掘比大、掘进率高,采煤工作面接替困难。随着长壁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工作面推进速度大大加快,但由于薄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为半煤岩巷,巷道掘进手段没有多大的变化,仍以打眼放炮、人工装煤为主,掘进速度很慢,造成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接替紧张。
2.3煤层厚度变化、断层等地质构造对薄煤层长壁工作面生产影响比开采中厚及厚煤层工作面大,造成薄煤层长壁综采或机采工作面布置困难。
2.4薄煤层长壁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不如开采厚及中厚煤层工作面。一个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设备投资不比设备装机功率、支架工作阻力相当的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少,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单产和效率一般只有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一半,甚至更低。
可见,发展机械化、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是实现薄煤层开采高产高效的唯一出路,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在不断瓦斯赋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度大、围岩条件变化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寺河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
3.薄煤层开采综合机械化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薄煤层开采综合机械化有许多种,大致分为:①滚筒采煤机;②刨煤机;③螺旋钻采煤机。
3.1滚筒采煤机。现在使用的滚筒式采煤机是传统的采煤设备,其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速度也比较快。随着缓倾斜中厚煤层至厚煤层综合机械化成套技术的逐渐成熟,“三软”和大倾角煤层等困难条件下综采配套技术也得到了应用。以电牵引、故障自动诊断、支架电液控制等为核心的技术也应用到了滚筒式薄煤层综合机械化设备上,这种采煤技术也正趋于成熟。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经过多年的试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开采效果。
滚筒采煤机由于适应性强、效率高、便于实现综合机械化作业,因而发展迅速。它的整体结构、性能参数、适应能力、可靠性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创新和提高。薄煤层滚筒采煤机是在中厚煤层滚筒采煤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具有许多优点:
①积木式无底托架结构、液压螺母紧固、多台截割电动机横向布置、抽屉式部件安装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薄煤层滚筒采煤机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为轻便;
②整体结构和传动方式的改进,使得滚筒采煤机的机身变得更窄、更低;
③采煤机功率的不断加大,以及电气调速行走和远程无线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薄煤层滚筒式采煤机更能适应较复杂的开采地质条件;
④薄煤层采煤机比较适合小型煤矿的综合机械化开采。
3.2 刨煤机。刨煤机采煤自20世纪40年代在德国问世以来,很快就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薄煤层采煤机械化的强大支柱。原欧洲的主要产煤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等,使用刨煤机开采的煤炭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刨煤机的日产量可达到5000t以上。刨煤机的主要优点:
①能实现极薄煤层的综合机械化开采,便于实现开采过程中的自动化;
②采煤过程连续进行,工作时间利用率高;
③采出的块煤率高,工作面煤尘量少;
④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3.3螺旋钻采煤机。螺旋钻采煤是前苏联顿巴斯矿区顿涅茨克矿业研究院开发的一种开采薄煤层的采煤方法。于1979年在顿巴斯矿区马斯宾斯克矿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该采煤法是一种新型的无人工作面采煤方法,也是一种开采缓倾斜薄煤层的新型采煤方法,可将煤层可采厚度由0.6~0.8m下延到0.4m,对开采松软煤层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螺旋钻采煤法的主要优点:
①投资较低;
②人员和机组设备全部在工作巷内,人员在宽敞支护良好的巷道内就可将煤采出,安全状况良好;
③煤的可采范围达总面积的95%以上,可以多出煤,并充分释放瓦斯。
螺旋钻采煤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①留设钻孔间煤柱和钻孔组间煤柱,降低了采出率;
②接长和缩短钻杆所用的时间占工作总时间的比重较大。
我国近几年引进了一些螺旋钻采煤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新汶矿业集团2003年从乌克兰引进的2台薄煤层螺旋钻采煤机(适用于0.6~0.9m的薄煤层),分别在潘西矿和南冶矿进行了前进式和后退式采煤工艺试验获得成功,单面单台钻机月产达到5800t。2004年6月20日,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新汶矿区调研时得出如下结论:“潘西煤矿螺旋钻采煤工艺的应用,效率高、安全系数高、资源开采率高,适应于目前我国传统的开采方法无法开采的薄煤层,该技术值得在全国推广应用”。大同煤矿集团也在尝试用在采煤中,效果十分好。
4.薄煤层开采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薄煤层高产高效采煤方法的发展方向是由于薄煤层开采顶板压力小、高度小的特点决定的,薄煤层高产高效采煤方法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提高长壁工作面自动化程度。只有提高薄煤层工作面采、支、运工序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工作面内的操作人员,才能减少薄煤层工作面内作业困难。薄煤层工作面螺旋钻采煤、刨煤机落煤比采煤机落煤易于实现自动化,实现薄煤层工作面自动化开采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定量螺旋钻采煤与割煤刨煤机。根据国内外实践,工作面年产量可达1.0~1.8 mt。 只有实现了机械化,才能实现安全高效开采薄煤层,目前,对于中小矿井来说,设备和开采技术是很重要的,需要适合采煤机,运输机,薄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等三机配套设备,实现矿井增效增产的有效手段是控制和操纵自动化、重型化,大功率,高可靠性和小体积设备。
结语: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采用上述采煤方法均可以实现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
参考文献: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在人力资源领域体现的尤为显著。如何吸纳、留住人才,发展人力资源是各企业建设和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合理优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公平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打造优秀的团队、充分尊重员工的权利和才干,给予其广阔的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合理优质的福利保障体制等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向心力。
耶鲁大学克雷顿・奥尔德弗(claton Aldeffer,1969)教授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接近实际的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类共存在三种核心需要:生存fExistene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即著名的ERG理论。
本文基于销售业,利用ERG理论对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于企业基层员工向心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ERG理论指出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多种需要,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强烈,更关注个体差异。由此考虑,基层员工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发展的三个需求,受到企业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的影响及企业对员工生存状况的考察与改良及对其人格的尊重、对其成长发展渴望的了解以及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销售行业的基层员工主要是执行上级销售管理人员分配的任务命令实现销售目标的人员。因此本文根据ERG理论,针对个体需求差异,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对于加强销售行业基层员工的向心力从实际出发提出如下策略:
一、生存需求
(一)外在激励(福利保障体制的建设)
1.现代经济社会企业间竞争激烈,人才流失严重,面对此背景企业首先应提高员工的向心力,满足其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而福利的本质是薪酬的补充,一项优质的福利对于满足员工基本物质需要是极有意义的。因此对于销售领域而言,建立和完善合理优质的现代福利制度,利于提高基层员工的幸福感和向心力,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战略性发展。销售员工福利制度的规划和调整应有人本理念,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来设置相对应的福利水平。员工福利水平应与本地区文化相结合。因此福利项目的设置应具有针对性,使福利的效用与员工生存需要的满足直接挂钩。
2.从伦理角度而言,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企业管理人性化的终极目标在于最大化雇员的幸福感,而福利保障往往是企业实现对雇员幸福关注和保障的最现实有效的途径。
3.实行关爱管理。了解被关爱者的需要,对他们的需要进行适当回应,然后检查这些服务措施是否一直适用被关爱者,根据员工的生存现状,有针对性地实行关爱管理。
4.与基层员工保持密切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根据员工需求和工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福利标准,实行弹性灵活的“自助餐”式福利体系,让企业福利制度的规划和调整与员工的真正需求保持协调,与员工的生存状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向心力。
(二)内在激励(对员工的尊重)
生理需求是人最原始最基础的需要,是不可回避的需求,销售行业的基层员工对此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需求渴望,因此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第一,尊重员工的身心健康。了解员工的需求,主动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工作环境。第二,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充分尊重员工的工作和业绩,以业绩来决定工资水平。第三,为基层员工创造稳定安全的工作和劳动环境,努力为其创造工作机会或发挥才能的机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凝聚销售团队向心力,使销售业绩最大化。第四,尊重员工人格,这要求管理者树立员工不好是上司责任的意识,减少对员工工作失误的抱怨。
二、相互关系需要
相互关系需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尊重和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关系的需要存在于同事、上司与下属之间,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凝聚基层员工的向心力的关键所在。
(一)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制定企业的考核激励制度
制定科学的且能得到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认可的评估标准,促进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施行“三重评估”的方法,进行主管评估、同事评估、自我评估。在“三重评估”结束后,对有较大差异的评估结果,管理者应该组织和员工进行面谈。
(二)从相互关系的需要方面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销售行业。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是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需要每个员工的参与和认可从而将员工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然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间的接触、交往和了解,增强亲切感和信任感,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三、成长需要
成长需要表现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它要通过创造性的发挥个人潜力和才能从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得以满足。基层员工的成长需求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这要求企业根据行业实际制定有关基层员工个人发展的措施。ERG理论中的成长发展需要指出重视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对此,基层员工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预期效果企业应该:
1.建立多级培训审核体系,以公司总部为核心,制定培训计划并给予下属分公司一定自,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子公司的培训方案,将培训权责具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员工的销售能力与服务水平。
2.使用专题讲授法,以讲授为基础,同时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对员工进行销售培训,运用视觉与听觉同时感知方式,加强员工与讲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销售能力。
3.可通过沙盘模拟的方式,让员工模拟上岗,并在此过程中让上级人员与基层员工进行角色互换,帮助员工尽快掌握销售技能,化资源配置,增强互动性强,增进上级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感情,凝聚向心力。
【Abstract】Safe agricultural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s a basic task is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safe agricultural and important step. Author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strategic and security situation on the creation of safe agricultural practice has been useful to explore,through practic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Agricultural Commissioner;create peace;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50-02
根据农业部和上级的有关文件规定,为了创建平安农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落实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的重要前提和需要。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作如下探索和研究。
一、存在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行动迟缓。
县、乡有些同志对创建平安农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不到位,安排部署不及时,主动性不够,靠上级点名硬推才做。部分入编的农机监理人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机安全监管上,造成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滞后和缺位,安全监管力量有所削弱。
2、创建工作不够,扎实认真。
有的乡镇习惯于一般号召,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到位,要求不明确;有的敷衍了事,重大隐患长期存在,甚至边排查治理边发生事故。少数地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还不够扎实认真,人员和资金投入不足,个别已建安全镇村没有及时巩固发展,有回流现象。
3、方法不得当,效率不高。
从整体情况看,创建工作不平衡,确实存在差距,一些同志思想没有开动起来,以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方面,做得还不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4、基础设施差,人员素质低。
有的乡镇尽管也做了不少工作,但随着农机具日益增多,流动频繁,部分机具老化,更新资金短缺。乡村道路、桥梁等必要的安全设施严重不足。另外,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不快,年龄老化,如我县共有农机管理人员92名,45岁以上的就有56名,基层农机监管队伍面临断层,农机事业后继无人;加之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精,导致后劲不足,创新内容不多。
二、今后创建平安农机的措施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完善考核制度。要按制度和计划开展工作,县、乡、村及农机管理部门与机手都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任务、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有专人负责并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2、构筑农机安全生产教育、技术检审、监督管理三道防线。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机安全活动日结合开展“农机安全月”、“农机安全专项治理”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要常抓不懈,以增强广大机手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3、强化牌证管理,抓好农机安全源头治理。
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重点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严把驾驶人考试、发证关。同时,积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机合作组织及办证点开展好服务,搞好机具检验,确保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为平安农机提供基础保障。
4、强化监督检查,净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
结合“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切实组织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田检路查工作。重点查处无证驾驶、无牌行驶、违法载人、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突出抓好三夏、双秋重点农时季节和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监督检查。组织农机监管人员,对农机生产企业 、经营修配网点、农机拼装市场等进行认真排查,净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机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农机事故隐患。
5、强化协调,形成农机安全工作合力。
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着力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推动 “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机、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在信息通报、事故处理、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沟通配合。
6、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创建平安农机需有一支政治思想好、法律法规精通、业务技能精湛、作风正、守纪律的农机安全监管队伍,要突出抓好农机安全稽查组织建设和农机监理人员及村级农机安全协管人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平安农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 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方面
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间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
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
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竖向和水平向结构体系的设计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其原因有两个:其一,较大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柱、墙或者井筒;其二,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
与竖向荷载相比,侧向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的,而随建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倾覆力矩近似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顶部的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震的作用效应更加明显。在高层建筑中,问题不仅仅是抗剪,而更重要的是整体抗弯和抵抗变形,可见,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与低层建筑有很大的差异。
2结构选型阶段
对于高层结构而言,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结构工程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2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2.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2.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资料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3地基与基础设计方面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
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4结构计算与分析方面
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因此,结构工程师也应该相当地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1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哪个又是意义不大的,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否则,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软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结构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
4.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该部分内容实际上在新老规范中都有提及,只是,在新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4.3振型数目是否足够。
在新规范中增加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
4.4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一段时间以来,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多塔间刚度相差较大,就有可能出现即使振型参与系数满足要求,但是对某一座塔楼的地震力计算误差仍然有可能较大,从而使结构出现不安全的隐患。
4.5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且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均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新规范中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设计。
5结束语
总之,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在这过程中的遗漏或错误都有可能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设计结果存在不安全因素。以上也只是笔者在设计过程中对问题一些浅薄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53-02
一、总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基本是从由低级水平到更高的水平过渡的。在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谈论中,作者发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非常适用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如果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引入到有意识的心理辅导中,可以改善学生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我们又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叫作是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其属于行为科学范畴,是首次被著名美国学者Abraham Maslow在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的研究中取得所提出的。在马斯洛相关的理论体系之中,更加地强调在每个个体的成长阶段,其内部的力量是动机。同时,动机的组成是多类别需求互相组合,在不同的需求间,将对不同个体人格未来所处的状态以及走向起决定性作用。可以将需求理论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其分别是:个体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以及归属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在这些不同的需求之中,又可以划分成高等级需求或者是低等级需求。生理、安全以及情感的需求相对来说属较低等级的水平,只要是外在的条件满足既能够实现。不过,对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则属相对高等级的需求,必须要经由一定的内在因素而获得个体的满足。同时,个体所拥有的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又是不具有边界性的。现阶段,很多的领域均应用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院校之中,有关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直接和学生接触的管理人员,例如,辅导员、班主任等,他们需要密切和学生进行联系,除了应当全面的了解不同学生具体心理需求之外,同时应当对学生较高等级的需求进行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成长。
三、从需求理论各个层次谈高职院校建筑与艺术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有关生理方面的需求。对于人类来说,最为基本的需求是生理方面的需求,其中主要包含有:人的呼吸、喝水、饮食以及睡眠等。也唯有在人类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达到我们生存最低限度之后,其他的需求才能够被人们当成是新的追求。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学费较高,而其中的许多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庭有困难,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和敏感度。与其他专业学生对比而言,个别的学生有时候极为不乐意将自己姓名告知其他人,由于这些学生心理上怕被别人嘲笑,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除了应当重视对生理方面需求外,同时也应当为学生满足自身生理需求而提供应有的外在条件。例如,建设学生宿舍以及降低食堂消费等,通过对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满足自身生理需求提供条件,降低食堂消费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物质供应,如果学生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未被满足,则更高级别的马斯洛生理需求也不会出现。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有关安全方面的需求。依照马斯洛提出来的相关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内容有:人身、财产、道德以及工作的需求。同时,还包括需要避免疾病、痛苦的需求。而对于学校来说,安全永远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建筑与艺术系的学生相对理工科的学生,更富于艺术气息,更具有个性,考虑到他们的特点,在保障基本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的同时,更要确保道德安全以及隐私的安全,要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安全方面的尊重和重视,从而让他们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3.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有关情感与归属方面的需求。人们对情感以及家庭的需求,又被叫作是人类的社会需求。人们通过情感以及家庭,希望自己能获得一定的关怀以及爱,是人们对友情、爱情、信任的需求。尤其是如今,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情感上更多地表F为索取,而不懂得给予,或者说关爱和理解他人。作为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具有目的性地去引导学生能够尽量的认可对方,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拥有更加顺畅的情感沟通,使学生拥有一定的感情寄托。另外,大学生爱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可以寻找到一定的感情寄托,建筑与艺术系的学生更是情感丰富。作为辅导员,要积极正面地对待学生的恋爱问题,正确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不断地培养不同学生之间的亲密感以及归属感,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关心他人,以实现调节自身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学生之间相互爱、尊重、认可和接受,从而创建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
四、关于缓解和解决建筑与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个建议
1.加强互相认可,做到。尊重的需求又包含有:内部需求以及外部需求,其最主要包含有:自我尊重需求、自信需求以及尊重他人。对于学生来说,尊重方面的需求将会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尊重学生的研究以及就业。当今的大学生,一些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如何选择职业的观念与现实脱轨。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其次是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现阶段,要获取到别人的尊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个性较强的建筑与艺术系的学生。在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行为,支持“可以做”、“你有专长”等方向的暗示,缩小师生之间的垂直距离。尊重是对学生信心的一种满足,同时也是对他们价值的实现。相反,如果学生得不到认可,事情就会走向一个相反的方面。
2.提供方向性的建h,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价值。要想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应当使学生所具有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充分掌握他们基本的认识和欲望,使他们统一、完整、协调的发展。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这就是现阶段学生所达到的自我实现,也仅仅是不具备现实的一些经验,仅仅是非常短暂的水中镜月,应当加以指引与纠正。目前,市场竞争逐步白热化,大学生也开始认识到应当提升自身的价值。学生希望自己未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自我实现的深层次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潜力,可以正确反作用于老师的日常管理。
3.建立学校育人体系,和家长形成良好沟通。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若是想对学生不同层次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只通过学校的并不全面。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家庭是最重要的位置,应当对学生具体的需求以及所关注的方面加以了解,并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例如,创建微信群、构建家长网论坛、进行家访等。借助这样的沟通教育,定会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效果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4.激发学生自身需求,创建和谐氛围。需要是所有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最初的动机,对学生进行管理,尤其是思想教育方面,应当认识并激发学生自身的需求,使学生的能动性与热情有效发挥。在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应加强教师一起工作的想法,做全方位的教育,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帮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五、结语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进步的和有因果循环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重要”在不断控制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不断穿插于其他需求之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使用,可以帮助建筑与艺术高职学校的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恐慌;设置日常标准,克服精神混乱;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克服内疚感;建立竞争意识,克服失望和嫉妒;建立主动适应社会思想,克服恐惧。对于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加上适当的考虑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其他因素,来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
参考文献:
[1]朱晓青.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研究―基于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视角[J].上海文教资料,2014,(12).
[2]薛超.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现代教育,2012,(10).
Based on the 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 Analysis
―In Architecture and Art Students,for Example
YANG Shuo
一、引言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进入职场,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与70后、80后等老一辈员工相比,新生代员工在成长背景、工作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其独特性,例如:更为注重自我发展,组织忠诚度相对较低;个性张扬,不迷信权威等。A企业作为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其员工具有年轻化和知识化的特点,基本都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远高于一般企业员工,高学历与高能力意味着更大的职业选择范围和更高的自我发展诉求。因此这对A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二、A企业新生代员工满意度调研设计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A企业新生代员工的工作满意现状进行研究。为了更加有效地执行本研究、找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工作满意度改善的相关建议,本研究结合了相关理论,对新生代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维度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开发了问卷量表进行测量。
(一)工作满意度的结构维度
通过对工作满意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本文归纳出新生代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九大维度,分别是:工作环境、工作本身、薪酬福利、同事关系、成长与发展、领导与管理、工作地位、企业本身、工作压力。
工作环境主要指的是办公环境、办公设备以及基本后勤服务;工作本身则是工作的内容;薪酬福利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同事关系主要包括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包括彼此之间的了解、团结程度、默契等等;成长与发展指的是工作挝欢杂惫ぱ习培训的投入程度;领导与管理指的是员工对于领导方式、管理制度、领导者本身的能力修养等方面的认同;工作地位指的是职业岗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岗位在企业内部的地位等方面;企业本身指的是行业内企业的地位,包括社会口碑、品牌影响、客户评价等等;工作压力包括对于绩效考核、工作负荷、能力胜任以及客户关系等方面的感受。
(二)层次划分
根据文献梳理出以上工作满意度的九大维度,并且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工作环境、工作本身、薪酬福利、同事关系、成长与发展、领导与管理、工作地位、企业本身、工作压力九大维度划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同时归并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五大不同层次上,结果如下表所示。
工作满意度中的工作环境、薪酬福利以及工作压力三个维度由于属于工作的基本需要,如有缺失将会对工作满意度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对应激励因素中的保健因素。而由于环境、收入以及压力与员工影响到员工的生存与生命健康,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密切相关,因此划分到这两个层次。
同事管理、领导与管理以及企业本身这三大维度,介于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之间,并且与员工的社交需求密切相关。
最后工作本身、成长与发展、工作地位三个维度如果体验较好能够极大的激发员工的满意程度,属于激励因素。同时对应员工较高层次的需求,属于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
(三)调研问卷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在研究学术和管理实践领域已经较为成熟,以上九个维度均有对应的成熟量表和题项。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大量的工作满意度的专著论文、期刊文章、会议论文等进行梳理,将其中有关工作满意度相关的问卷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形成针对A企业的新生代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首先是封面调研说明,向填写问卷的被试介绍研究背景,并强调数据结果的保密性,以打消其疑虑。
第二部分是工作满意度的九大维度对应的具体题项,每个题项均采用Likert7点计分法。其中工作环境3题、工作工作本身7题、薪酬福利6题项、同事关系7题项、成长与发展6题项、领导与管理10题项、工作地位4题、学校本身4题以及工作压力5题项。
第三部分是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岗位类型、工龄/教龄、学历、职称、职务、年薪等部分。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以A企业中的新生代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上海总部、杭州以及南京分公司的九零后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共计调查对象为500名,回收有效问卷420分,有效率达到84%。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主要如下:
教育程度,本科以下员工无,本科员工占45.20,硕士研究生占54.80。性别方面,男性占46.45%,女性占53.55%。专业方面,理工类占42.54%,人文社科类(文史哲)占43.66%,其他专业占13.8%。
(二) 信度与效度检验
问卷质量主要由信度和效度来判定。本研究的问卷由于采用的都是较为成熟的题项,因此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问卷题项的信度主要是由α系数进行检验,其中作环境α信度系数=0.81、工作本身的α信度系数=0.81、薪酬福利的α信度系数=0.91、同事关系的α信度系数=0.82、成长与发展的α信度系数=0.87、领导与管理的α信度系数=0.89、工作地位的α信度系数=0.78、学校本身的α信度系数=0.88、以及工作压力的α信度系数=0.77。以上系数均大于0.75,说明问卷九个维度的题项具有良好的信度。
由于本研究均采用的是成熟的量表,因此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探索问卷题项的效度。数据结果显示各维度的因子载荷数均超过0.6,并且九大维度的模型拟合优度指数的各项指标结果如下:χ2/df=0.44; RMSEA=0.06; NNFI=0.95; CFI=0.96; SRMR=0.04,以上结果说明问卷题项均具有良好的效度。
(三)模型拟合分析
通过AMOS软件对工作满意度三大层次九大题项的模型进行回归验证,从图1中可以看出,生存/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与工作满意度均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从回归系数分析,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回归系数最大(β=0.69,t>1.96),其次才是生存需要(β=0.47,t>1.96)和关系需要(β=0.39,t>1.96)。因此可以认为对于A企业的新生代员工来说对于工作地位、工作本身以及成长发展这三个维度最为看重,这也与前文综述中提到的九零后新生代员工的特征相吻合。而生存需要位列第二重要也与新生代员工刚刚进入职场,需要立足社会的现实需求较为吻合。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说明,对于A企业的新生代员工而言,由于其年轻、高学历等特点,往往对于自我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成长、职业成功有着更多的诉求,同时在社会现实压力与文化情境下,生存需要与关系需要同样是工作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前文综述中新生代员工职业态度、成功理念、人际关系、业务能力以及生活理念等方面的特质十分相符,也为A企业后续的对于新生代员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四、A企业新生代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建议
(一)进行职业规划
员工的工作地位、成长与发展需要体现在职业晋升上。A企业的新生代员工对于自我实现与受到尊重的需求强烈,能蚝艽蟪潭壬嫌跋斓焦ぷ髀意度。而作为职场新人,距离以上需求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奋斗和打磨。因此,A企业需要协助新生代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其看到今后奋斗的路径和职业前景,了解职业晋升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工作绩效,了解公司的晋升机制,并通过职业导师制等形式的帮传带教来协助其成长,来提升其在相关方面的感受和体验,最终提升工作满意度。
(二)注重能力提升
成长与发展还体现在工作能力的提升上面。因此能力提升也是职业规划实现、工作满意度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能提提升主要依靠职业培训,而培训的内容则需要根据员工个性特点、能力现状以及岗位需要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并能够针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提供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比如,咨询公司对于人际交流、信息素养、分析建模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要求较高,这些能力对于实际项目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训体系可以着重针对以上能力维度进行设计。
(三)优化绩效薪酬
基于前文数据分析的结果,A企业新生代员工生存和安全需求对于整体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这与他们年龄、收入以及当今一二线城市的生存压力也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因此,未来A企业也需要注重保障员工权益,这主要体现在薪酬绩效方面。目前大部分咨询公司对于初级员工主要是采取固定薪酬为主的薪酬模式。虽然咨询行业比一般行业的平均收入要高,但固定薪酬模式对于激励员工、提升满意度等方面的作用还是不显著,因此建议A企业提升绩效薪酬在员工收入中的比重,同时将能力成长与薪酬挂钩,通过薪酬激励与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最终促使员工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除了薪酬之外,福利也是提升员工安全感,增强满意度一个重要手段。福利的制定也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基于岗位和绩效结果,让员工在一揽子福利计划中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这样能够切实解决员工需求。
(四)排解工作压力
由于升职、能力提升以及生存是现阶段A企业新生代员工的主要需求,将会对员工心理造成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为了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排解工作压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A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充分了解新生代员工的相关,通过工作谈话、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等手段来帮助员工排解压力,也可以组织团队拓展活动或体育锻炼,来营造一种积极轻松的工作环境,并且教育员工正确地看待工作压力,学会自我疏导,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宋超, 陈建成. “80, 90 后” 新生代员工管理与激励[J]. 人力资源管理, 2011 (5): 92-93.
1、选题背景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一百年中,排球竞赛规则在不断改革,如今每球得分制,使得排球比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球技术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比赛过程中既有高点进攻,也有立体进攻体系,网上争夺仍然是比赛的焦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更加全面,跳发球和后排进攻是当今竞技战术的新潮流;自由人的出现使比赛来回球增加,使比赛更加精彩。总之,排球运动仍是集高度、速度、对抗战术为一体的集体运动,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根据当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运动发展的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球队始终具有竞争性,先进性。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迅速,世界纪录频频刷新,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除了具备极高的运动素质与运动天赋外还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在世界立足,竞技水平的竞争中突出了天才运动员的竞争。各国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差异日趋缩小,训练条件也日趋一致,运动员的先天竞技条件显得更加重要,要反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必须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青少年排球运员是排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排球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是看后备力量是否雄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而后备力量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选材,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先进训练理论方法已伴随着全球化信息资源网的构建成功实现了世界性资源共享。在全球各种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条件,甚至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水平竞争转化为运动员天赋的竞争,因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今排球运动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各有特点、人有专长、身材高大、体能过硬、对抗激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从世界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上可看出,世界优秀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人种优势等都胜人一筹排球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排球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表明国外优秀排球队已经十分重视选材与排球运动的发展关系。科学实用的选材方法和训练,已经成为通向世界排球高层次队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门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进步较快。但目前还处在观察运动员的外表或初步对形态、素质和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阶段,在运动能力遗传学、皮纹学、血型学、心理学和生理生化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选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而国外对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多种学科,并建立了许多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中心和一系列选材输送系统。传统的选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落后于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于当今排球运动选材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国外,由于他们有出色黑色人种,他们身体素质好,体力也好,(fwsir.com#)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年龄,神经类型等方面,在国内主要是黄色人种,在身体素质方面略逊于欧美运动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世界体坛立足,我们选材时,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遗传等因素。
贵州省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较慢的省,与其他省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现如今中国排球联赛的形式如群雄逐鹿,哪支球队拥有优秀的后备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中国体育制度是举国体制,后备人才数量大,淘汰率也高。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淘汰后因为耽误了大量文化课学习时间而造成就业难,因此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排球运动在贵州萎缩,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针对贵州省这种情况,我建议要发展贵州排球运动事业,要从贵州各高校开始抓起,高校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学好了排球,对以后就业还有一定帮助,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工作,还能带动基层排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强身健体。但是,在高校如果进行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选材很重要,因为只有选到好的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中有好的成绩,才能促进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故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可以缩短训练周期。科学的选材是竞技化的基础,是运动员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淘汰率。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排球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践意义: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的选材,有助于我们提早的选拔出好的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让队员早日出好成绩,在我省高校进行科学的排球运动员选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中来,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还可以继续带动排球事业的发展排球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文
WiseMedia
高校学生水平如果得到提高,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运动队中继续从事该事业。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主要研究内容:
(1)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各种要求;包括身体素质,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还有神经类型等方面
(2)各种因素对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主要指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
(3)影响我省高校选材的因素等等:包括教师能力,运动器材与设施等。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贵州各高校排球发展情况,制定具体选材措施
(2)专家访谈法:访问有经验的专家,提高专业知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掌握最新最科学的选材方法
(4)经验总结法;根据掌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材
(5)观察法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从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只为体育的发展提供间歇性的支持。但即便如此,1901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的体育还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实现的,体育的服务主要来自私营机构中非盈利性部门,体育发展的基础是俱乐部[1]。各州体育政府机构协调地区比赛并组织州级锦标赛,而联邦体育管理机构组织全国锦标赛并派队参加国际比赛。[2]
尽管这一阶段早期,联邦政府体育部门与国际体育组织之间没有正式的关系,但是联邦政府却十分清楚在国际体育赛场上的成就可以推进国家建设进程。1919年澳大利亚奥林匹克联合会(Australian Olympic Federation,AOF)成立后不久,AOF就为参加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而寻求联邦政府的帮助。同时联邦政府希望AOF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使运动员参加以后的奥运会比赛。[3]
1945年二战结束后,由于受到战争对资源的消耗以及战后经济重建等问题,精英体育没有获得大量资助。体育管理自身的事物,寻找自身的资源[4]。澳大利亚作为爱好体育国度的声誉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后达到顶点,澳大利亚在此次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多。优异成绩的取得证实了重视国际体育成就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对奥运会的投资能够激发巨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1.2 形成期:联邦政府精英体育政策的兴起与初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
到了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体育体制框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2年新当选的惠特拉姆政府认为应该给予包括体育在内的经济和文化事务更多的控制。联邦政府于1973年推出两大政策举措:第一,政府在旅游和休闲部的名义下设立专家组织。第二,建立由西澳大利亚大学体育教授约翰·布龙菲尔德负责的咨询计划调查报告[5]。布龙菲尔德建议联邦政府通过康乐署实施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澳大利亚精英运动员培养和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计划[5]。后来由昆士兰大学的体育科学家艾伦·科尔斯主持对策及建立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可行性进行检查[6]。调查最终形成了“为澳大利亚体育精英服务”的报告建议[7-8]。1975年马尔科姆·弗雷泽领导的自由党政府获胜。自由党对于大范围的体育经费资助并不感兴趣[9]。弗雷泽总理认为体育事物应该由体育行业自身管理,随即撤销了旅游和休闲部[8]。虽然弗雷泽政府继续对国家体育组织提供支持以提高对精英运动员的行政支持,但是,体育总经费在弗雷泽政府的前四年任期内呈下滑状态。[10] (本文不完整,需要体育毕业论文请联系客服)
我国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竞技体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分级的政府财政拨款,即国家级运动队由中央财政拨款,省市级运动队由省市级财政拨款,地市级运动队由地市级财政拨款。这种稳定的财政来源有力保障了我国竞技体育辉煌成就的取得,但是实践中也消解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完善以及新一轮依法治体进程的推进,政府发展竞技体育的缺陷逐渐显露。澳大利亚精英体育发展的实践为我们体育市场的培育、激活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发展带来思考。
3.3 价值多元:精英体育政策演进发展的内在引擎
联邦建立后很长时间内,体育政策都不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育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随着澳大利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澳大利亚精英体育在国际赛场获得的辉煌成绩,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之后,体育开始主导澳大利亚人的文化生活。政府开始认识到体育不仅是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构建民族形象、发展民族个性、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推进大众健身、促进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建立、改变社会条件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等的绝佳途径。体育论文的价值开始多元化,并成为公共政策讨论的合法焦点[24]。执政党也越来越能理解体育对于体现一个民族发展象征的价值以及实现选举的普及作用。价值多元成为澳大利亚精英体育政策演进的内在张力。
举国体制下的唯金牌论使得竞技体育的积极价值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得以体现。以竞技体育促进全民健身为例来看,我国的竞技体育基本上与全民健身是相互脱离的。特别是从奥运优势运动项目分布来看,我们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的运动项目,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群众基础。为体育竞赛而建造的体育场馆由于地理位置、功能开发不足等原因也与大众健身生活相互脱节。当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迈进,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应通过体育政策的调整和引导,不断彰显竞技体育在促进全民健身、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多元价值。
3.4 引领示范:精英体育政策演进的价值定位
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之初,主要重视大众健身的开展,特别是1939年大众健身委员会(CNFC)的成立,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国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划,与精英体育没有多大关系。体育政策的重心也是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但是联邦政府却理解在国际体育赛场上的成就可以推进国家建设进程。自由党认为精英体育的成功可以刺激基层体育的发展,还可以创造民族英雄并将激励其他人效仿,并创建澳大利亚体育学院,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建立为联邦精英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之后的工党政府成立的休闲和旅游部,也认为对精英体育投入的越多就越能促进整个社会的体育参与。于是联邦政府的体育政策开始向精英体育倾斜,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建立到90年代末,联邦的体育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促进精英体育的发展而设计,大众体育发展相对缓慢。进入21世纪,联邦政府反思了精英体育的发展政策,对体育政策的关注点进行调整,将关注点汇集在大众体育的发展上。如2001年的《澳大利亚竞技能力的回归:一个更有活力的澳大利亚》、2010年的《澳大利亚体育:成功的通道》政策的实施等[25]。我们的竞技体育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但竞技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全民健身都是脱离的。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引导实现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的引领和示范,让国民得益于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就是推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推动力。
4 结 语
纵观澳大利亚体育政策的演进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发现: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放任”发展期,体育政策并不在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之上,体育的发展基本围绕发展社区体育和积极推进精英体育两个维度推进。70年代以后,体育运动的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及联邦精英体育水平的下降,严重影响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形象,联邦政府开始在精英体育上奋起直追。创建AIS、成立ASC、“下一步”“保持发展势头”“奥林匹克运动员计划”“运动员职业与教育计划”等促进精英体育发展的体育政策相继实施。 在体育政策加速发展时期,联邦政府体育政策关注的焦点是精英体育及国际赛场上的优异成绩。在经历精英体育的辉煌之后,整个国家却变得越来越不活跃,联邦政府随即对体育政策进行巩固和整合。“活跃澳大利亚”等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政策相继问世,掀起体育政策回归大众的趋势。
我国的体育政策总体上也经历了由建国之初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到重返奥运大家庭后的重视精英体育的发展,以及现在的大众体育和精英体育的协调发展历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回归民生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趋势,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体育政策理应成为我国体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Australian News and Information Bureau Sport: A Reference Paper[M].Canberra: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Interior,1962.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区体育 社会发展 影响
一、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我国社区体育实践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先以“区域性单位横向体育联合体――街道社区体协”的形式出现。1991年,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天津市体委群体处,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同志开始对“社区体育”下定义。1993年11月,国家体委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首次将社区体育研究作为征文内容,在会议上肖淑伦、王凯珍、李建国3位同志报送了3篇社区体育方面的论文,他们三人都对社区体育下了定义,后来吕树庭、任海、卢元镇也对社区体育下了定义。
根据我国学者对社区体育所下的定义,作者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这几位学者的定义概括后得出:社区体育是:
(一)区域性体育,区域范围相当于基础居民社区(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基层社区);
(二)面向全体社区成员;
(三)以社区的体育设施和自然环境为基础条件;
(四)是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目的,就近就地开展的群众体育。
我国学者王凯珍、李建国、吕树庭、任海、肖淑伦、卢元镇等,他们对社区体育构成要素分别进行了研究。作者根据他们对社区体育构成要素的分析,总结得出: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的主导要素;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场地设施和经费是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管理者和指导者是联系社区体育各要素之间的纽带;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
二、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主要是;社会体育需求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经济实力得到改善,人们的体育需求和健康意识日益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必然结果,社区体育也主动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兴起的促进因素,逐步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社区老龄人口增多,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体育需求增长和居民参与意识增强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一)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必然结果
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是社会体育发展适应郑州市的必然结果。对于体育来说,单位再也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占用工作时间来组织本单位和本行业跨地区的各种体育活动,制度化的“单位体育”受到了单位专业化功能限定,单位经济压力等方面的制约,这一系列的变化冲击了以往的“单位社会化”现象,单位的许多职能正在分给社会,由社区承担起来,一向以“条条管理”“单位管理”为主的社会体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人们的体育需求却在不断的增长,其体育利益取向开始由单位转向社区,于是20世纪90年代初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应运而生。
(二)逐步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对郑州市基层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的社会服务职能分离到社区,加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以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紧密相关,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质量与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日益密切,尽快建立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已是众望所归。社区体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区文化和社会生活,它对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加强人际关系的交往,培养社区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强化社区意识,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对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动力
随着我国离退休制度的建立,大批的离退休人员涌向社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人均寿命的逐渐增长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据有关资料报告,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约1.8亿,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同时为了扩大青年人的就业机会以及企业改制,大批的中年人提前退休扩充了这支队伍。老年人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而且还有迫切的健康长寿愿望,体育活动正好是他们保持健康,消除孤独与寂寞,延缓衰老,打发闲暇时间的理想途径,老年人对体育的热爱,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四)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们对体育锻炼需求的增长,政府一家办体育已不能适应居民体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走体育社会化道路,体育社会化要求全社会都要关注体育,重视体育,支持体育事业。社区体育既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
三、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内需,带动了居民的消费。居民不管是参与哪一种体育锻炼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本身就带动了郑州市经济的发展。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就必须有相应的场地和器材,所以,社区居民的要求就是政府需要服务的领域,政府把这些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各方面的资金去建设,这种基础建设,也是促进郑州市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城市居民参加各种社区体育活动,就需要购买体育服装用品和器材,这种体育消费,也是促进郑州市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将会更加注重娱乐性,健身性,达到效果的全面性,社区体育对郑州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二)对郑州市文化发展的影响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意识形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也更加注重精神文化,而社区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还可以让他们在锻炼中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社区体育文化已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对人们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社区体育文化表现出大众化、生活化、本土化。社区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抵制不良文化,还可以发扬本土优秀文化。郑州市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些不良文化现象的泛起,迷信、赌、黄、毒等,给一些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不良影响,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有关部门除了运用社会强制手段之外,还利用社区体育活动在健康本质精神上与这类现象对立形成的有效控制手段,借助于体育手段铲除其存在的根源,再进行一定程度的遏制,促使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改变一些居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让他们从物欲的沉迷中解放出来,获得身心上的健康,从而排斥了不良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发挥本土化的优势,河南省是武术传统之乡,少林寺,塔沟武校等武术训练基地都集中在郑州市郊县,传统的习俗对居民的影响至深,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对武术,太极的热爱,带动了这项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对郑州市社区居民的影响
根据作者的调查,近80%的居民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社区体育活动,他们也肯定了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社区体育活动调节了人们的情绪,提高了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机能,消除了人们在工作中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使居民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可使人们从中获得重要的基本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使居民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不愉快能够得以快速发泄。居民开始走到一起来,由不认识到认识,再到熟悉,形成一个社会文化交往的圈子,通过参与轻松愉快的体育活动,体验自我存在和自我实现的快乐,懂得了互相关心,支持和配合,促进居民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居民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价值观有了进一步认识,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社区体育活动对建立人们之间新型社会关系和融合家庭与家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有益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吸引众多的居民参与到其中,善度了居民的闲暇时间,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抵制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体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全面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使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还加强了社区内部居民的交流,发展了社区经济,改善了社区环境,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稳定繁荣,社区的功能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政府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高度关心,更是积极倡导人民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作为连接政府与社会、居民与居民、政府与居民的纽带,在融洽情感和凝聚人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体育活动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发挥了社区的纽带作用,加强了社区体育建设,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和谐发展。
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推动了社区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调节了居民的情绪,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使居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加强了社区的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在满足居民体育需求的同时,对促进社区整合、增进社区居民沟通、规范人们行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有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体育的功能也在日益增强,它已成为精神文明和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在力量,促进了社会和人全面和谐地发展。
基金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顾渊彦,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 任海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J].体育与科学.1998(2).
[5] 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
[6] 周传志.新时期社区体育的机遇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