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6: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干部教育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是学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论文提纲格式。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教育管理论文,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1 树立班级管理精细化意识,统一思想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上来,让其体验和感受,这实际上就使每个学生都树立了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让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定会收获很多。同时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去落实,也可先召开班委会、小组长会,广泛宣传,逐层强化。
2 以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时刻要做到责任心、爱心和细心教育管理论文,腿勤、眼勤和嘴勤,真诚、公正的对待评价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做到不偏信偏爱。
3 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托《学生手册》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法规》,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2)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
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论文提纲格式。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
(3)细化班级公约,严格考核
班级公约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法可依,同时也使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章可循教育管理论文,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如制定学生行为考核表,其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迟到、出勤、课堂纪律等,每项都有一至两个负责人,负责人都是尽心尽责的学生干部。一系列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考核表,包括早操考核表、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台,由此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增加了责任人责任意识,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
4构建班级网络式管理模式,实现人人参与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于管理网络化。它不同于规范化,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立体的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潜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变传统的“层级化”为“多方位网络化”管理制度,通过班级岗位的多样化设置及动态管理,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教育管理论文,都是班内主人,实现前面所说的要求,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论文提纲格式。另外,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还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最终落实到期末思品考核等级与个人先进评比上来。
5发挥团队精神,逐步完善制度
管理的精细化必须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定期反映精细化管理的进度和突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在精细化管理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对待学生中间所发生的问题须民主对待;②集中性原则,培养团结的意识、团队精神,必须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③加强制度建设,团结是制度控制下的团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④竞争性原则,团结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促使班级进步的有效手段。当然教育管理论文,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应正确引导,避免小集体之间的互相抵触。
总之,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就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爱心、细心、宽容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胶印,稳定的提高,成为一个德、才、能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4,(07) .
[2]潘玉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做法[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Z2) .
[3]周俊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 (11) :458
[4]马中艳.浅议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7):156
[5]肖敬贤,肖东科.浅议中学班级管理的四项准则[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06) .
高校学分制改革既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意义,又会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手变革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主动调整工作目标与策略,融入新的学生工作理念,走出一条适应学分制改革需要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本文拟结合工作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我国社会经济的开展,对高校人才培育形式提出了新的请求。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开端实行学分制变革。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能够自主选课、自主选时,自主选师,自主选学,促进了学生全面开展,对教育教学管理变革具有积极的理想意义。但是,学分制弹性、灵敏性和自在化的特性,突破了传统教学行政班级的学生管理形式,给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了了宏大的应战。因而,如何树立与学分制相顺应的学生管理机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急需处理的问题。
1 学分制的内涵及特性
学分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由19世纪美国哈弗大学首创,因其利于学生开展,契合教育开展的规律,在各国高等院校中已得到普遍实行。学分制以选课为中心,学生自主选课后,得到教员的指导,经过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和绩点,以此来权衡学生学业成果。其特性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敏化
学分制施行后,学校依据学生兴味、学习需求和未来开展的方向,设计出相对弹性和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因人而异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培育形式。经过选课这个平台,学生学习的时间变得灵敏和弹性,学习内容也能够自在选择,学生不再受教育年限和授课时间、授课课程的约束,在满足学生个性开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全面开展。
1.2 课程考核的变通性和自主化
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学分的数量和绩点来权衡。在预选课程后,学生停止试听,在试听中假如发现本人对所选择的课程不感兴味,能够停止退改组,对曾经完毕试听的课程也能够停止小范围的补选,这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期末,关于学生选修的课程,呈现考试不及格,均能够重修重考,直至获得等值的学分为止。
1.3 课程过程的指导性和个别化
学分制是选课制、学分制和导师制三位一体的。固然学生的兴味喜好很重要,但由于学生本身才能的限制,他们很难独立设计一套契合本身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学习体系,还需求导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性给予个别化的协助。不只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味,也促进教员的竞争认识。
2 学分制的施行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与应战
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同窗可能不在一同上课,同窗之间没有统一的时间,传统的行政班级被突破了,班级中很难布置集体活动;由于学生上课时间相对分散,教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也不容易确立,严重影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展开,给日常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宏大的艰难。详细表如今:
2.1 学分制给高校传统学生教育管理价值观带来宏大的冲击
高校传统学生管理,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分班级、分年级、分专业停止管理。其工作价值观取向是社会本位的,注重的是学生共性教育,即强调的是学生的整体性。无视了学生个性开展和自我价值的完成。在科技高速开展的当代,学生更愿意依据本人的需求和兴味来自在支配本人的学习和课余时间,因而,我们必需改动这一观念,突出学生个性开展,到达个人与社会开展相谐和。
2.2 学分制给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带来新的应战
(1)学分制下更需求思想政治教育
学分制下的学生自主性强,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常常缺乏独立性和自律性,进入大学后,遇到学分制的学习环境,极易放松本人的学习,降低本人恪守纪律的请求,学华诞常管理弱化趋向严重,因而,学分制下更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增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学分制下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途径需求转变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分制下,班级组织的作用逐步弱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时机减少,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也无法到位。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向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发出了新的应战,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和办法急需转变。
(3)学分制下需求调整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构成
传统学生管理,以班级为抓手,表现校院两级条块管理特征。学分制下,很难把学生召集起来停止统一管理,仅仅依托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曾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请求,需求不时丰厚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构成,到达高效管理的目的。
3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研讨
学分制下,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机制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应战,无论是管理理念、工作机制,还是工作途径、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曾经不能顺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对高校人才培育提出的请求,针对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呈现的新问题,笔者经过剖析研讨,提出合适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倡议。
3.1 尽快转变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
科学的管理观念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传统的管理观念,重管理、轻教育,管理过程中突出的是管理者的位置和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学生必需对管理者提出的观念和规章制度绝对服从,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客观能动性,是非常传统和落后的,曾经不能顺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管理形式,应尽快停止抛弃和转变。学分制条件下,尊重学生个性差别、倡导学生个性开展、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完成,充沛表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非常科学和可取的。当今,国度需求的是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教育管理也应该从硬性管理向引导性管理、效劳性管理、教育性管理转变,突出学生个体开展与社会开展相顺应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的管理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培育更多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校复合型人才。
3.2 树立丰厚多元的管理机制
不可承认,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式,曾经在过去的学生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今非昔比,传统的形式在如今的学生管理中很难有效展开工作。对原有的机制停止变革势在必行,变革是一个长期探究的过程,能够思索从以下几方面动手。
(1)树立以学生宿舍为阵地的日常学生管理机制。学分制下,传统的班级管理阵地这一方式曾经消亡,学生宿舍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最多,也是最固定的场所,所以必需牢牢抓住学生宿舍这个阵地,停止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把做人、做事和学习严密的分离起来。树立校、院、班、宿舍四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2)充沛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学分制下,拓宽学生视野,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人才培育的重要目的。在学分制背景下,应该充沛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效劳的管理功用,为学生教育管理奉献应有的力气。
(3)在原有的根底上拓宽行政班级的管理功用
行政班级是学生管理中最根底的单位,学分制下,其作用名存实亡。但是,无论怎样强调学生个性的塑造,其生长成才照旧离不开社会品德的培育。班级作为组织学生活动的主要单元,在新的教育教学体制下,依然是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载体。因而,我们必需在原有的根底上充沛开掘行政班级的功用,实行院校两级的条块管理。
3.3 调整和健全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体系
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既要保证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德育开展需求,又要处理学生在学分制下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问题,光靠辅导员+班主任的队伍曾经难以胜任。除不时增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外,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一支全员参与的管理队伍体系。所谓全员,其含义就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员+导师+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做好思政教育、日常管理,任课教员做好学生学业管理,导师做好思想引导的学业辅助,学生干部配合教师做好信息搜集和传达工作,五类人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才把学生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3.4 实行灵敏多样的管理途径和办法
大学生是自我认识较强和相对独立的一个社会群体,承受学问的才能极强,但自我约束才能相对较弱。要想科学的管理好大学生,必需充沛控制大学生心里开展特性,不时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途径与办法,才干被大学生所承受,到达教育管理的目的。
(1)努力营造调和育人的管理环境
大学生的开展离不开调和的育人环境。从硬件上,需求创立美妙的校园环境、图书、宿舍、教学设备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努力营造高尚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增强校园文化建立。
(2)管理途径灵敏多样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是遵循大学生教育规律和成人成才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校园文化教育工作实效的有意义探索。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1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通常是指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结构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项目侧重于过程。一个项目通常包括三个因素:确定的目标、明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既定的预算。
项目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科学,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科学管理方式。它以系统论为指导,以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实现项目全过程的总和动态管理,从而有效完成项目任务。①项目管理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可以更好地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最大程度地优化所需资源配置,做到项目在特定的范围、有限的时间、预定的成本及质量之间的相对平衡。
1.2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指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形成、体现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伴随大学生思想、认知、性格、追求的不断碰撞、磨合直至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极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②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是依托学生公寓这一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的一次性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起止时间明确、参与对象明确、活动预算简单等特点。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指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各项具体活动视为一个个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具体活动摘要求,实施目标化管理,建立文化活动时间安排表,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采取招投标制度进行立项操作,通过公平竞争、公开评审,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人。
1.3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将项目管理引入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管理,有利于优化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管理,充分调动大学生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校园文化真正地走到大学生生活中去,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莆田学院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中也尝试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教育管理论文,如每年一届学生公寓文化节就是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中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成功案例。通过组织“好学风”优秀宿舍评选大赛、“宿舍文化风尚大赛”、“寝室舍标设计大赛”、“安全知识知多少”之社区安全教育主题海报设计大赛、“迎奥运、树新风”之社区文明标语征集大赛、“节约我先行”之社区节能宿舍评选大赛等活动,运用项目管理的目标导向、过程控制、团队激励、绩效评估等专业理论,充分利用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做到责任到人、专款专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流程
2.1酝酿准备阶段
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作为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专家组经过调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总体构想,明确教育总体目标,确立正确导向。其次,进行目标任务分解。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任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选择适合项目化管理的任务,确定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制定并公布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申报指南,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公寓文化活动方案,营造“人人可以申报,人人可以参与”的氛围。。
2.2项目申报与审批
在立项通知公布之后,申报活动的学生团体必须在了解学校的情况以及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各项具体规定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学生的活动意向和需求、活动场地情况,并对活动的开展时间、地点、规模、主题、内容、形式作出详细的计划或实施方案,在充分论证之后向学生工作处投递活动计划书,参与项目申报。活动计划书须体现时代特色,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对广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一定的校园影响力。
在审批环节中,由学生工作处统一组织活动立项评审,对所有活动项目计划书的可行性、影响力、内容、活动形式、安全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保证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立项。
2.3项目实施与监控
项目实施与监控是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部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通过审核的立项活动项目,由学生工作处与活动主要负责人签订《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立项协议书》,以协议书的方式确保活动任务的正常开展和配套经费的及时落实。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立项的计划书不得擅自改变,在活动的实施阶段,学生工作处组织立项活动督查小组对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及督导,检查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及活动组织者是否按照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进度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活动经费是否合理使用。学生工作处对活动项目进行中期评测,如发现活动项目负责人未按计划开展活动,或是活动方案执行难度大,或是活动经费不合理使用,则可以中指活动项目的实施,停止拨款、撤销立项的处理,做到尽量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2.4项目验收与评价
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与传统活动管理方式的最重要区别之处就在于活动项目的验收与评价环节。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运行结束之后,活动项目负责人应做好活动项目的工作总结,全面总结出活动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向学生工作处提交文本材、图片、DV等多种形式的资料,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处进行活动项目的审核与验收工作。学生工作处组织验收专家组对活动项目进行全面的、最终的评审和反馈,根据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成效、影响力等,评选出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优秀项目、合格项目以及不合格项目;同时对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次该负责人或团体申报立项的参考指标。
项目验收结束后,学生工作处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及时兑现奖励和处罚,及时表扬和奖励开展得好的活动项目;批评不合格项目的负责人及申报团队。活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宣传,可在校内媒体中开辟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专栏,广泛交流活动项目开展的经验,也可对成功的活动项目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推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3.1坚持资源整合原则
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常常出现部门之间、院系之间各自规划,各行其事,未能形成有效的“齐抓共管”的局面,资源整合也无法得到实现。在有限的资源得不到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重复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化解项目矛盾与冲突,提高项目资源利用效率。③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精心规划,围绕大学生的成人成才需要科学设置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总目标,完善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具体项目的申报指南,严把活动立项审批关,对申报的同类相似的活动项目,采取合并立项的方法,倡导竞争与合作,避免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重复开展的情况出现教育管理论文,有效地整合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去达到最好的效果。
3.2坚持强化负责人责任原则
立项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中能否按计划开展,人力物力是否到位、经费是否合理使用,这些都与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活动项目通过立项之后,倘若项目管理部门放开初期管理,项目负责人责任心不够,待到活动中后期才开始管理,则会延误了活动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如何变活动项目负责人的被动管理为积极管理?总的来说,只有坚持强化负责人责任原则,加强负责人的项目管理技能和经验培训,结合往届优秀项目案例,培养负责人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策划、组织、公关等方面的能力,强调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宣传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规则和实施办法,以及项目成果的鉴定办法和具体标准。通过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促使项目负责人在通过立项审批时,能够明确其工作职责,能按照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及时着手开展工作,如进行活动人员安排、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协调解决活动场地的使用问题、合理安排经费预算等等。在项目的实施与监控环节,通过立项活动督查小组的不定期抽查与督导,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进度意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加强,有利于项目负责人有效地、保质保量地开展活动。
3.3坚持过程监督原则
在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监督是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实施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坚持过程监督原则。学生公寓文化立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给予重视和监督,任何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完成,进而导致整个活动项目无法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立项活动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和督导,与活动项目团队进行有效沟通,直观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意见,协助解决问题。
项目管理应用到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管理中,实现了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具体实践,搭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平台,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6
②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9
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成败,是衡量学校整个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意义上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管理对象--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就存在着学生的自我管理形式。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班级管理[1]。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控制理论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去。
一、控制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自动控制技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到卫星、宇宙飞船上天,小到化工、热电等行业的自动化生产,都离不开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自动控制具有反应速度快、控制准确、控制效果平稳等优点,将过程控制原理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将班级作为一个被控系统,应用控制的理论知识使班级管理趋于平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装置,执行装置,受控装置和反馈装置(或检测监控装置)等几个部分。如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闭合环路即控制装置与受控装置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联系,往返进行信息传递。其中控制部分是核心,由它发出的信息或指令到达受控部分,以改变受控部分的状态,或产生某种活动。受控部分不断将反映输出变量变化情况的反馈信息送回控制部分,不断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以达到精确调节这部分,反馈回路与初始设定目标比较,则控制器就知道被控对象是否在稳定状态内。
控制从始至终存在于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监督、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生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一是控制目的是保证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按既定的计划或标准进行,控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控制与计划密不可分;二是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信息检测系统,一方面可以预警,一方面可以发现“偏差”产生原因;三是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与计划的关系相当紧密,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保证。
二、班级管理中的单闭环控制
单闭环控制模式,即管理预期目标制定后,由控制器发出,通过执行器,最终完成任务目标。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有自我管理过程控制,有信息反馈回路,可以让执行器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1.班级管理的控制目标
微观角度的班级管理目标包含了宿舍管理、班委会管理、学生学期成绩目标管理、课堂管理等等。目标确定时,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要保证管理的易实施性,也要保证管理的易考核性。
2.班级所有成员都是班级管理的执行机构
闭环控制中,班级所有成员都是班级管理的执行机构。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则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辅导员不可能一直与学生在一起,也不可能时刻了解到所有学生的想法。一味的采取以往的“命令式”的管理,并不能达到最终的控制效果。通常一个辅导员都会带好几个班级,所有的班级成立一个班级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要是各个班级推选出来的管理者,然后委员会的成员再选出委员会的主席。一个系统就这样产生了,如图2。管理者即是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班级自治系统中,关键的是放权班委,如果班委不敢手放开去做事情,同学中有问题不敢向辅导员反应,或者是对于班级不正之风隐瞒不报。让班级这个执行机构能很好的运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班级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可以使班级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即班级凝聚力。班级中一旦形成了班级凝聚力,学生的自治性也会随之提高,也会推进班级自治管理,提高其稳定性。
3.班级成员的自我发现是班级的重要监测系统
当检测反馈系统发现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控制器就开始工作了。偏差控制是下一步工作的保证,他将逐渐减小与设定状态的偏差,通过执行器去调节,使班级系统趋于稳定。但是作为班级一个复杂的系统“偏差=班级管理理想状态(设定值)-班级管理中实际情况”。既要对照设定的标准,又要对照分析出来的原因,具体理出措施办法。分析原因时,注意产生偏差的根本点何在,是根子上的问题还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若是根本点上的偏差,特别是影响面大的偏差一定要追到底。若是细枝末节的偏差找到主要原因更正即可。
4.完善的校、班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
校、班等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有力的舵手,即班级管理的控制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完整的规章制度是班级自治的前提。规章制度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按照一个不完整的制度来管理,盲目将权力放于学生,只会使辅导员的工作陷于被动,最终将导致班级系统失控。
三、班级管理的双闭环控制
自我管理的单闭环控制不是弱化、甚至忽视辅导员的管理作用,而是要求辅导员能正确把握班级发展趋势,避免自我管理随意化、无序化,以致陷入自我管理的误区。因此辅导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勤观察、勤督促、勤指导,使班级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发展。下面简单介绍班级管理中的双闭环控制。
1.双闭环控制的控制目标
宏观的角度的班级管理目标,即要保证一个班级团结性、组织性、纪律性、凝聚力强。
2.发挥班委、党员、老师在信息反馈中的优越性
班级管理中班委、党员、任课老师是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班级少了这些“眼睛”则辅导员遇事则像瓮中之鳖,盲人指路了,就像控制器没有了检测反馈系统。
(1)优化干部队伍,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对于大学班级同样适用。任何一个班级建设方法,总是依靠班级的干部传达、贯彻、组织实施,依靠骨干队伍宣传带动、以身示范。班级出现不稳定因素,例如,同学中有出现感情问题,出现宿舍关系不融洽,经常旷课、旷操,经常去网吧或者夜不归宿的。班干部要有比普通学生更敏锐的洞察力,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辅导员。
(2)培养党员同志,成为学生中的标兵。
大学生党员有着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身份,奉献意识,服务观念以及大局观较强。党员在大学生中少数的一部分,但是党员的影响力在宿舍文化,班级学风中都有体现。党员在日常工作中与班委有相近之处,班级的某些同学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生活作风上松松垮垮,社团工作中权利、利益无法权衡时,党员同志要走在一线帮助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或者第一时间将所知道的信息反馈给班委会甚至辅导员。
(3)主动联系任课教师,调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
大学教师在学校中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其实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的作用上比其他途径、方法更为直接、更有效果。教学活动是学校最频繁的最重要的工作。因而,学生有很多问题都是从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专业思想、毕业就业等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不会因为大学没有目标而困扰。在年长的,资历老的教师面前,学生往往更容易流露出真实想法。教师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在教学中加以适当的引导,或是及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辅导员。
3.辅导员是班级管理中有力的舵手
运用双闭环控制一定要明确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辅导员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如同世界经济的宏观调控一样,是班级管理的调控者、领导者、策划者。针对班委、党员、老师反馈的问题,从多方面去了解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最近的生活工作状态去分析。对于班级整体出现的问题在年级大会,专业大会上可以直接指出。辅导员要大胆地使用班级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放手使用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其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对学生干部进行传、帮、带,帮助学生干部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能够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闭环控制系统对班级管理系统的初步评价
工程上从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三个方面来评价系统的总体性能,运用到班级管理系统上,则从这三个方面来衡量班级管理的性能。
1.稳定性
当班级管理系统发生变化时候,即其环境或者系统内部发生变化对系统产生扰动时候,班级中出现不稳定现象,但是经过控制器一段时间的调节之后,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下去,则系统就认为是稳态的。
2.准确性
准确性对于班级管理系统来说,是要求系统能够稳定在班级管理中各项指标上。例如班级的团结性,凝聚力,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班级同学的参与度就可以看出来,如果班级同学的积极性很高,则可以肯定此系统的准确性很高,控制很成功。
3.快速性
快速性对于班级管理系统而言,可以理解为一旦班级出现情况,这里指的是班级中的学生经常旷课,出现心理问题,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等。闭环控制系统能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由执行器执行命令。用调节处理时间,超调时间,发生频率等来表示班级管理系统响应速度的快慢,“调节时间”可以客观地表示某个突发事件,或者班级上某个学生出现问题到该问题成功解决的快速反应能力,时间越短,系统则更能满足班级管理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更能发挥作用。
班级管理中应用自动控制,决定性的是选出好的班委,制定好的班级制度,学校任课老师积极配合辅导员的工作。这在学生入学时候就要做好基础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大学观念,走大学之道,成大学之才。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