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7: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境美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伴随着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发展,环境艺术作品已经逐渐深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人为破坏的影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踩踏绿色植物、损坏艺术作品等现象。因此,要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感,首先就是要提高我国公民对城市环境艺术的保护意识。而作为城市公民中的一员,我们更应强化自身保护环境艺术作品的意识和个观念,一方面,相关部门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每一个公民都了解到保护环境设计作品的重要性,通过定时开展讲座和活动的方式,积极推进对城市环境艺术的保护。另一方面,政府应自觉做到不违背规章制度,对违规乱建以及破坏城市环境设计的行为予以惩罚,以此全面提高城市环境美。
2.结合城市文化、地域创新环境设计
建设美丽的城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美丽也并非简单的形容词,这也给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与目标,不仅需要规划城市的景观层面,还需要全面考虑城市与社会层面两个方面。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历程下,根据环境优化原则,尽量协调好自然、经济与文化上的关系,选择最佳方式来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城市环境设计还必须以保护城市的人文、地域以及自然美因素为原则,合理、高效的运用城市资源,全面考虑城市环境的功能性、生态适宜性与社会景观人文性等特征。除此之外,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还必须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在尊重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与布局。首先,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是提供阳光、食物、温度、空气等基本生存物质的地方。所以,对于城市环境设计必须充分尊重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人类与环境自然的融入到一起,创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美丽环境才是美丽城市的宗旨。其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还必须充分的发挥与利用当地的特色,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风貌,尊重地域文化的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以城市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资源。
3.从多角度分析城市环境中的自然形态设计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会设计到很多现实主义的作品。现实主义的作品拥有多样的色彩,能给人直观的美术熏陶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样,将自然形式运用到环境设计中,运用的方式不仅可以是平面的绘画,也可以是立体直观的呈现。就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德国柏林DZ银行分公司的办公楼设计是由建筑大师富兰克林.盖里设计的,该设计充分考虑了与自然融入的主题,在银行的墙上设计了山川图画,休息室里也做了阳光照射的处理。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以业主的要求来设计,更是创造了新奇时尚的设计典范,充分实现了运用自然形式的环境设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现代的科技已经走上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而科技的进步又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变革。在教育手段的变革与进步中,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革新直接影响和促进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学法的进步。目前,在外语界,各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讨论的重点也是围绕着如何借助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条新的更高效率更加切合与实际的外语教学改革思路。而处于专业外语教学重中之重的英美文学教学,更应该借助科技发展这股东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打开一个更加宽广的教学平台。
2利用直观的演示方式
在对美术具象的讲解中,总会涉及到物体的局限,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师无法穷尽和全面地展示结构,学生的理解就出现了真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进行展示,诸如在素描课程中对形体的理解——立方体,实物展示学生看见的“面”是有限的,缺乏立体的感觉,而如果多媒体的演示,不但可以将立方体的十二个转折体现出来,还可以通过透视线的变化这种直观的演示方式,使学就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形象地理解素描教学中物体在空间透视变化这个抽象问题。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比较常见的,其不但绘制快捷方便,而且还有生动的意境,以这样的电教媒体手段来组织教学,中职美术教学的效率大幅提升,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并非万能的,手工制作、写生绘画等都不能假手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要善用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方式,但是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是不能放松的,只有如此才能使多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左右教学,影响到美术教学基础性的东西。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注重的是教授,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美术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引入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并且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能生动形象地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4选择灵活的作业形式
以往的美术课的作业形式比较刻板,除了用到铅笔、水彩笔、颜料等,就是做一些剪纸、泥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都难以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其终身、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多媒体网络技术成熟之后,美术作业的形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日记本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如果让学生用多媒体制作日记,学生会怎么样呢?学生不但可以搜集图片,文字,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插入到日记中,让日记不但有图像,还有声音,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提升,不但使其认识到美术学习的玄妙,也能够加深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了解。还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往往就只有一张书本上的小图,只靠老师口述,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的具体全面。而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不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美术欣赏课PPT课件,通过这种做,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这样不但推动了教师应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这种灵活的美术作业形式也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得到了最根本的美术教育,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校设施不完善尽管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有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难以应用网络工具,从而让英文教学和英美文学相融合的教学很难开展。学生无法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英美文学的魅力,导致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了解,在学习时不能主动借助网络平台,从而让网络课程的开展受到了阻碍。
(三)考试制度的影响很多高校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在进行学生的成绩评定时,仅仅依靠期末考试一张试卷,考核方式死板。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只注重英语的书面学习,学习目的也仅仅是成绩的提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加上国家英语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在考试中运用越来越多的应试技巧,从而忽视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在学习时不重视英美文学的赏析和理解,从而对英美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网络环境下英文教学和英美文学融合教学的措施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适合学习的英语的气氛,创造课堂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消除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多阅读英美文学有关的文章,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对英美文学产生感悟,通过对英美文学的赏析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教学元素,利用网络视频、图文信息等,进行多形式的教学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分组讨论教学在进行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相融合的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组,给每个组固定讨论的题目,让学生之间自由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英美文学的理解,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文化。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学生要积极阐述自己的观念,多倾听其他同学的观念,对于不同的意见进行分析,让学生英语水平交流过程得到提升。
二、移动媒体应用于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移动媒体来说,本身就是近几年才兴起,从上面提到的智能手机到带有Wifi功能的笔记本以及拥有移动上网功能的各种电子类产品的诞生,不断刺激着Internet的发展,使信息的交互变得更加流畅,从学习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可以通过移动媒体快速、高效地传递出有价值的信息,让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自主检索和浏览,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另一方面,移动媒体使教育者、学习者以及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掌控,工作、学习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在学习效率的提高上也会产生明显的作用。现代各级各类学校大部分都已经实现网络互联,校园网都接到了每间教室、每间宿舍,移动运营商还主动把无线网络架设到了主要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场所,所以上网对于学习者来说已经从电脑机房、宿舍扩展到了校园内的其他地方,不再受到接入点的限制。当今世界是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资源、立体化教材以及其他数字化的服务已开发出来并能适用于学习者所拥有的现代移动媒体。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一定的投入,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提到了一个可适用、可操作的层面上,教育管理者正一方面着手狠抓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建设,另一方面狠抓配套信息环境的建设。对于移动媒体来说,都是装有操作系统的,在操作和功能扩展方面各类学习者都能很容易掌握,信息化社会人们热衷于追逐一些新鲜产品,所以这些移动媒体很快就得到了人们(包括学习者)的认识,而随着移动通信速率的提升、资费的下调和移动媒体功能的增强,移动媒体的拥有和使用不断普及,学习将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局面,移动媒体为更好地开展教育、传递信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并实现终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三、重构有利于移动媒体有效融入到学习者的新环境设计
当今“基于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的泛在、移动学习”已不鲜见,“多终端视、音频同步互动”教学平台也已经成功构建,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学习者可以从任意地方参与到课堂当中,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和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跨越空间限制达到课堂互动教学的效果。这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方式已在大学和成人教育中逐渐推广,在中小学教学中也正以“主动式教育”、“翻转课堂”等形式崭露头角。例如大学的慕课和成人的基于多终端互动教学平台的远程培训,作为教育受益主体的学习者,可以在Web环境下,通过诸如微博、SNS移动软件等,通过相应平台进行教育资源的访问、信息和即时交流讨论等。也可以自行在平台上创建和管理空间,以存储大量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也更多地由学习者自己而不是学校或培训机构来控制。作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有利于移动媒体融入到学习者的新环境构建。
(一)云端服务平台的建设
云端服务平台具有高度分布式、高度虚拟化等特点,使得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是专供移动媒体使用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容量。由于移动媒体主要是手持式的,其存储量有限,一般就是几GB到十几GB大小,存放的都是现时用得上的资料,而很大部分的数据资料得靠从服务端中下载,所以服务平台要有较大的存储空间,供其他终端访问使用;二是高传输性。移动媒体的数据存储有限,大部分信息需要从云端自主下载,而移动媒体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即片段性,也就是用的时候及时连接,及时下载和浏览,不用的时候断开,而下一阶段的使用没有预见性,随时都可再连接。云端服务在保证高速下载大量数据之余,还能确保快速连接和及时响应;三是高性能。由于学习者的需要,无论是网络连接还是资源下载,都会在某一集中时段出现高密度、高峰值的考验,这就要求服务器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的系统,来满足这一特殊的环境;四是优质服务。云端服务器是专为移动媒体设计的,和以往的服务器有所区别,它不是简单的存储和下载,而是通过一定策略和权限划分来完成,简单的说就是在云端服务器中申请一定的空间,设置相应的权限,使用者可以自行访问这个空间上传和下载数据资料,而对于废弃的空间可以自行释放;另外,存放在云端服务器中的资料,空间申请者可以添加一些服务功能,对上传的资料进行一定的处理。
(二)课堂中的学习环境设计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课程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讲授的,教室空间大,投影仪荧幕大小有限,再加上学习者座位角度、光线和视力的问题,学习者观看到的投影内容效果不太好,而且有些内容老师讲授得较快,一晃而过,学习者没能听清,也不便于课堂笔记的整理。而在基于移动媒体的课堂中,教师只要在课前将课堂讲义或是课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中,学习者上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教室内的无线网络覆盖链接校园网,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访问到预先申请好的空间,就能近距离看到教师投影仪上的内容和其它学习材料。这些完整、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超文本讲义,在呈现教学资源的同时也给学习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于较为重要的课程,多媒体教室可以自动录制成视音频文件上传到云端空间中,学习者在上课时只要通过移动媒体记录下需要内容的时间段,课后访问云端服务器就可以整理自己的笔记了。对于没有视音频资料的课程,学习者可以把需要的部分用自带的移动媒体记录成视频、音频或是图片格式的文件,课后以音频转文字等方式辅助整理成超文本形式的笔记,不仅方便记录,也方便各科课程笔记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中安排一些分组讨论或分组探究活动时,往往使学习者比较棘手,容易出现资料准备不足,视野仅限于课本之上,讨论或探究效率低,作为作者个人观点记录出现缺失,讨论报告和探究报告没有形成小组意见的情况。在基于移动媒体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就可以顺利地组织学习活动,将所有学习者分组组成多个学习共同体,给出某一讨论话题或探究问题,学生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分工检索相应的资料,并把自己的观点和有价值的内容共享到云端服务器中的小组空间,组员们收集和整理完资料后,就可以进行组内观点发表及意见统一,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说话还是文字的形式,移动媒体都可以将其记录下来,教师也可以访问各组的空间,查看各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个别学生对小组的贡献情况。课程结束后,组员们可以根据空间内的资料和课程开展的记录情况撰写报告,这样,不会出现资料丢失、观点遗漏的情况,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1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多种多样,然而,一直以来,该专业的学生知识基础和经验过于贫乏,因此需要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直观化展现丰富多彩的设计内容,增加学生的感知能力。首先,当前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快速发展,新的设计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科知识急需大量的进行扩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搜集到的大量的设计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自己的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资料进行相应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打造立体化的教学课堂,能够最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带动学生参与课堂之中,启发他们在积极思维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形成概念体系和规律性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
2多媒体教学凸显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得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愈发凸显,可以说,教师的这种主导性作用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力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环艺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围绕所需要讲述的知识点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课件,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而且,由于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因此会有很大的自由,真正实现“量身订做”,极大满足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当然,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必须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不断汲取环艺方面的新知识,增强自身的艺术素养能力,并将之转化到教学之中。
3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采取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与技能,提高其实践能力。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在呈现各种设计资料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们就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相互交流,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再者,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课题作业,让学生利用AutoCAD、Photoshop等绘图软件进行独立创作设计,或者制作成模型,然后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进行统一的展示,并让作品制作的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陈述、交流。还有,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屏幕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对案例情境进行优化,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设计项目中去,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教学的主体则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同样也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同其他课程不同,音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音乐达到一种互动和沟通,实现教与学的过程。教师通过新媒体,可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的数字化。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和反馈者,能够通过新媒体实现知识吸收、理解的数字化。新媒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同时能够有效及时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形式多样的信息沟通和资源互动。在新媒体环境下,课堂下有着更为广阔的互动空间,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实现课程作业、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制作等全方位的互动。同时,新媒体的可复制性也为音乐教学实现重大推动作用。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均有限,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复制能够无限地再现课堂教学场景,帮助学生不断消化和理解。同时,新媒体提供了广阔的音乐素材库,能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自学资源。
2.教学客体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音乐教学的客体即为音乐本身。音乐是一场声音的艺术,本身也有着起点高和难度大的特点。在新媒体支撑下,音乐也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不再单一由声音来表现。一般来说,音乐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音乐功底,但并非是所有的音乐形式都十分精通。但通过新媒体,各种表现形式的音乐,都能成为教师的教学素材,使学生更能感受到音乐多变的魅力,而不是限于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新媒体背景下,声音能够与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传播介质充分结合,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也能在多方面的信息融合中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与此同时,新媒体也为音乐衍生领域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对一些条件有限的学校来说,相关的乐器、演奏工具缺乏实物佐证,新媒体能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作用。通过新媒体,学生也能直观感受到世界大师级的音乐盛宴。
3.教学过程更为灵活多样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过程更为灵活多样。传统音乐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音乐鉴赏、音乐模仿为主。一方面,学生参与感较少,另一方面,音乐本身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高。因此音乐课逐渐沦为形式课程,不太受到学生、学校甚至是音乐教师的重视,失去了音乐教学本身的意义。而多媒体背景下,电脑、手机、PDD、MP3等多媒体信息终端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为现代化和便捷化的教学载体。一方面,教师不再需要通过亲自示范甚至演奏乐器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音乐感受,另一方面,学生也有着更为便捷的音乐接收方式,通过自身便携式音乐设备就能够实现音乐的再现。与此同时,学生日常生活也与音乐息息相关,学生主动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新媒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音乐选择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加以引导、解析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相关资金与设施投入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足,音乐学科大部分为选修课程。除了音乐专业的学生,其他学生音乐学习程度严重不足。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严重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投入。尤其是新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学对新媒体设施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学校在资金投入上的限制,直接导致音乐教学质量的下降。普通高校的重点课程是专业课与公共文化课,没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音乐作为陶冶人情操、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内涵的重要媒介,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2.师资队伍建设欠缺,对新媒体利用不足
教师是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只有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同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创造音乐教学环境。而事实上,许多高校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十分欠缺。尤其是年纪稍长的音乐教师,固执地认为音乐教学主要还是依靠理论和现实中的音乐演奏,通过电子设备传出的声音难以表达音乐的灵魂。教学方法的古板、教学内容的单一,使学生很难对音乐教学产生兴趣。师资力量欠缺,教师教学方法没有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是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虽然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新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重大作用,但鉴于发展时间较短,现行的主流音乐教学模式仍相对落后,大部分音乐教师仍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主要实行理论式教学,对音乐发展历程、乐理知识等教授相对较多,没有充分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与体验;另一方面,极少有教师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与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方面的互动,只是简单的播放音乐,附带简单的讲解。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音乐教学没有在课程设置上和课程改革上跟上脚步,因此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模式与实际发展都已严重脱节。
三、优化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改革对策
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化对于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在现代新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条件,从多方面加强音乐教学的优化与改革。
1.提高音乐教学重视程度,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
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对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学校教学发展规划中明确音乐教育的地位和分量。只有从管理层面提高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才能从上到下形成良好的音乐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欣赏能力。在具体实践措施上,主要是加大相关资金投入,从基础设施上保证音乐教学发展需求。尤其是对新媒体的相关设施配备,每位音乐教师都应配备相关的新媒体教学传播工具,使音乐教学更为数字化和现代化。在乐器配备、乐队组建支持等方面,都应予以资金支持和鼓励。只有校方对音乐教学大力支持,音乐教学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有所突破。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优秀教师引进力度
教师队伍建设是音乐教学质量保证的根本。高校应该根据自身音乐教学发展现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对教师队伍的数量予以满足和保证;另一方面,则是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通过引进新教师、从其他专业艺术院校聘请客座教授等方式,充实音乐教师队伍;二是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强化教学成果;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新媒体的普遍使用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美术环境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操在小学美术中,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环境价值观、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等。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欣赏自然环境的眼光,体会自然的恬静之美、永恒之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积极观察校园,体会校园的美好。教师要加强环保教育工作,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美术表达保护环境的愿望,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进行批判性创作和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批判性作品进行赏析,在辨证思考中,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和收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阅读文献、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环境和美术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思维。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经常会出现各种有别于成年人的奇异思想,教师要用包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想法,欣赏学生的个性。
3.适当进行保护环境训练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利用包装盒、塑料瓶、秸秆、羽毛、蛋壳等生活中的小物品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思维能力,能够将废弃物合理利用,达到了环保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发设计一些环保标志和标语,使用环保包装盒,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小学生要想学好美术,就要自觉了解周围的环境。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的限制较多,要积极进行课外的探究活动,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主题鲜明的绘画,设计独特的标志和广告,直接感受环境对人们的重要影响。美术涉及的范围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学生不但能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还能够感悟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加强对环境的了解。教师要注意使用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如,在进行“身边的树”课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公园,让学生自己寻找最有特点的树进行绘画。学生可以描绘枝繁叶茂的大树,或粗矮的树墩,或刚刚开始生长的小树。通过对树的观察,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情感,加强环保意识。
(1)在给水工程实验教学中,我们依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浊高铁锰矿井水处理研究》,将环境工程专业传统的混凝沉淀、地表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教学内容改为高浊度矿井水混凝沉淀、高铁锰矿井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教学原理和内容,还补充煤矿矿井水的产生、排放和水质污染特征等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工业过程、工业污染特征以及工业污染防治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仅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也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在排水工程实验教学中,我们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化学氧化-生物强化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将原来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教学内容改成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实验。这个实验内容的改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处理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区别,防止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程出现较大的偏差,特别是水力停留时间、活性污泥比增长速率、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等参数选择,为学生以后从事工业污水处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我们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纳米RuO2/ZrO2-CeO2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废水中的POPs》,将原来的COD分析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污水换成煤化工废水。这一实验内容的改变,使得研究对象由生活污水变成了受氯离子干扰严重的煤化工废水,让学生系统深刻地体会到了消解过程中沉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分光光度法的干扰,以及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从一个简单的COD测试实验思考到各种环境工程原理。此类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有很多,比如,将矿井除尘装置、煤化工厂VOCs催化氧化分解装置和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装置引入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将煤矸石简单制砖的内容引入到固废处理与处置实验教学中;将头发中汞含量的测定引入到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将煤化工厂受污染土壤的气提修复装置引入到环境土壤学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通过这些来自于科研课题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开展实际的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相关创新性实验
我校环境工程中心积极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研究项目相关的创新性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生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学生完成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的重要基地。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查文献、写调研报告等基础训练,大二和大三开展具体实验,大四开展成果总结训练,学习撰写结题报告并。我们的创新实验基本来源于科研项目,但是为了不给学生造成难度,又对科研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改变,基本都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面向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图1是典型的创新实验设计过程。先根据传统的混凝和沉淀实验,添加矿井水污染治理的内容,设计创新实验的第一个研究内容,即混凝沉淀处理矿井水。然后根据课堂讲授的混凝沉淀水力梯度(G值)的理论知识,将混凝部分扩充为多级搅拌混凝实验;根据浅池理论,将沉淀内容扩充为斜板沉淀池设计。最后将所有的内容合并起来,形成实验名称为多级搅拌+混凝+斜板沉淀处理矿井水的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下达的科研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个人智慧,设计系统的实验方案,并在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下,开发了用于实验过程的多套连续装置;独立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所涉及的实验参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工艺实验研究,并提交系统的研究报告。这些改革既为教师和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基础,并充分调动了本科生学习和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素质,既促进了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含金量。
二、教师应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以及网络资源
从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教案开始,没有各种多媒体教学的辅助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声音转换器MP3等,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益。当然,除了基本的教学辅助设备,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如:我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一节内容时,我从教育网站上下载了许多视频:日本海啸地震、美国龙卷风、菲律宾台风、我国南方罕见的冰冻雨雪、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中不仅接受了知识,还受到了教育,思想上震撼,心灵上共鸣。这比传统的口头说教效果好的多。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找到所需的教案、讲义、笔记、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画或者音影文件,提供下载即可使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要重视备课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发现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就行了,因而忽视了备课。这种思想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不动脑筋,粗心大意,没有检查拼写,导致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许多错别字,笑话百出,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的教师到课堂上突然找不到课件文件,或者计算机出现故障,致使整个教学不能进行;有的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形式以后,没有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研究,导致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速度,教学内容不能很好衔接,造成学生理解思路障碍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在客观上与新的教学方式的采用有关,然而这也提醒我们教师更要重视课堂前的备课。备课时要先利用各种教学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根据学生接收知识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应该设想和模拟课堂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预料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在课前做好对策,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课堂上注意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效果,调整讲课的速度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知识的容量和传递速度,将大量采用板书进行的知识展现所花的时间节省下来,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视觉、听觉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接受知识。学生在与以前相同的时间内,需要接受比以前多的多的知识量,学生能不能接受,就需要教师特别了解课堂学情,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控制课堂进程,在学生暂时不能接受新知识时,要放慢教学速度,甚至重复讲授,也可以采用提问、思考、回答等模式,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五、教师应加强网络学习的能力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意识,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时展;只有广大教师加强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胜任网络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