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房屋建筑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7: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冬季房屋建筑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冬季房屋建筑论文

篇1

Abstract: in a cold climate, hous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s a big problem, but it is inevitable. Therefo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winter hous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must grasp the main points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winter and the use of some special construc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This paper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winter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alysis, analyses the key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inter.

Keyword: housing construction, winter construction, ke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不断崛起,相应的人们对建筑施工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房屋建筑的施工,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再加上建筑施工进度的需要,有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冬季施工,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在连续5 天内稳定低于5℃时,就代表进入冬季施工。若在冬季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当,会给施工的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保证冬季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且必须要掌握冬季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二、房屋建筑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前的材料准备

在工程进人冬季施工前,就应按冬季施工方案中的计划进行材料的相关安排。因为天气的变化动态是不受人为控制的,这也算是防患于未然。房屋建筑冬季施工的材料,在进行进场验收时要严格把关,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场,更不能以次充好。除此以外,还要组织好保温材料、燃料、外加剂和加热设备等的采购供应,且放置搅拌机的棚子要封闭,水泥库要加强维护,禁止水泥的露天堆放;现场的加热设备、机械和水电设施要加强维修与保养,工地的临时供水管道和阀门都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临时食堂和冲水厕所等要做及早安排。做好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砂浆及外加剂的试配工作,提供相应的冬季施工材料配合比,做好现场排水工作,防止大面积的积水或结冰。对于已施工完的外露部分以及上下管道应及时覆盖,防止冻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保存完整的冬季施工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2. 施工前的人员安排

在冬季房屋建筑施工前,应该明确各分部、各分项工程技术的负责人员和岗位职责,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由于冬季施工在比较低温的条件下,很多施工人员不是很熟悉其规律,极易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和损失。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也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冬季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冬季施工的技术交底,以确保每个工序都按规范和技术措施组织施工;防止施工人员违反冬季施工的规律.造成操作不当,即人为的造成质量事故。另外,要认真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做好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并指定专人做好各项冬季施工的记录,并妥善归档整理;对外加剂添加、原材料加热、养护和测温、试块制作养护、加热设施管理等各项冬季措施都要设专人负责,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质检员抽查,随时掌握实施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此外,在冬期施工期间,应指定专人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做好记录,并及时传达有关人员。

三、房屋建筑冬季施工采取的关键技术

1.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1)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在冬季施工,如需在冬季施工,则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同时组织好施工管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2)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畅通,运输车辆及行驶道路应增设必要的防滑措施。(3)在相邻的建筑侧边开挖土方时,要采取对旧建筑物地基采取免受冻害的措施。施工时,要尽量做到快挖、快填。

(4)基坑槽内应采用相应的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造成塌方。

(5)对于已经开挖好的基坑底部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6)在土方回填之前,应将基坑底部的冰雪及保温材料清理干净。

(7)室外基坑或管沟可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体积不能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室内的坑、槽、管沟不能使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8)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填土层受冻。

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1)基本要求

a: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水灰比不应大于0.6,并加入早强剂,在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根据气温情况确定)。

b:为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至最低限度。

c: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才能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进行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d:房屋建筑结构在冷却前不得遭受冲击荷载或动力荷载的作用。

(2)混凝土的拌制

a: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能含有冰雪、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和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

b: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若外加剂是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若外加剂是液体,使用前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的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的溶液配制成施工所用的溶液。

c:在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

(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a:混凝土的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房屋建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工具(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

b: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的清除工作。

c: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及时采用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d:在采用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规范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e: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进行孔道和立缝的灌浆前,浇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须要先经预热,并采用热的水泥浆。

(4)混凝土的养护

a:在温度由正温转入到负温时,对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的养护前,应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

b:采用的保温材料(例如草袋,麻袋),应保持干燥。

c:在模板外部保温时,除基础构件可一边浇筑一边做保温工作外,其它结构必须在设置保温材料,方可浇筑混凝土(如:在钢模表面可先挂草帘,麻袋等保温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d: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的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

四、总结:

房屋建筑,质量为本。冬季施工是整个建筑工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做好冬季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并掌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是保障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到冬季施工时,应按照冬季气候情况合理组织施工,提前做好控制工作,制定必要的措施,严格要求,精益求精,避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及进度。

参考文献:

[1] 邓忠良,加强施工控制管理预防房屋渗透问题广西城镇建设。2003 年8 期

[2] 刘挺,红,石坚. 生土墙承重的村镇房屋施工技术分析建筑技术开发2006(1)

篇2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作为连接上层建筑和地下支撑基础的关键性部位,地基层的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地基设计、施工不合理,轻者造成上层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重者将会造成建筑物整体坍塌的严重后果,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作为地基土层的主要几大类别,在进行实际的施工处理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处理工作,以达到提高地基机体的承载能力的目的。通常地基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两种,其中人工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环境因素、建筑材料、建设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考虑,以保证在造价控制范围内,实现地基建设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1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应考虑因素

1.1 土层构造的影响。房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设置在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基础埋深与土层构造有密切关系。

1.2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则强度降低;当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减少,则基础将下降。

1.3 冰冻线的影响。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成为冰冻线。当建筑物基础处在冻结土层范围内时,冬季土的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层解冻时,基础又下沉,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

1.4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紧张的城市用地,使得一栋房屋紧邻另一栋房屋建造的现象经常发生。两栋房屋要么紧紧相连,使用同一地基;要么设一道变形缝,各用一半地基;要么采用悬挑地基或桩地基。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般新建房屋地基比原房屋地基浅埋,两地基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地基底面高差的 1- 2 倍,新建房屋周围有旧建筑物时,除应根据上述条件决定基础埋深外,还应考虑新建房屋基础对旧有建筑的影响。

2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步骤

首先根据天然地基条件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的目的、范围以及要求;然后根据天然地层的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过去应用的经验和机具设备、施工所需材料等限制条件进行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最后,对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质量、进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同时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一种或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初步确定了地基处理方案后,可据工程实践情况进行小型现场试验或进行补充调查,根据现场试验成果进行施工设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检验以及反分析,如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当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感觉不理想时,用各种混凝土桩、钢结构桩基础回避软弱地基的影响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肯定也是比较昂贵的工艺,需要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比较而选用。

3 房屋建筑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从广义上讲,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各种地基加固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其沉降变形;第二,各种桩基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把上部荷载传至地基深部;第三,地下连续墙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侧向支护。在长时间的实践中,这三类技术之间,不同的施工工艺正在互相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从而又形成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各类技术并不是各自孤立的技术,而是通过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产生了更好的技术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前进之路。

3.1孔内深层强夯法

孔内深层强夯法 (DDC) 技术是通过孔道将强夯引入到地基深处,用异型重锤对孔内填料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孔内深层强夯作业,使孔内的填料沿竖向深层压密固结的同时对桩周土进行横向的强力挤密加固,针对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工艺,使桩体获得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有利于桩与桩间土的紧密咬合,增大相互之间的摩阻力,地基处理后整体刚度均匀,承载力可提高 2~9 倍;变形模量高,沉降变形小,不受地下水影响,地基处理深度可达30 米以上。孔内深层强夯技术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以及设计要求,就地取材,例如建筑碴土、土夹石、灰土和混凝土等材料均可做成各种 DDC桩,不仅可以大大的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地面振动小、施工噪音低、施工速度快;成桩直径0.6~3.0m,单桩处理面积 1.0~14.0m2,不受季节限制,同时能消纳大量建筑垃圾,可在城区或危房改造居民区施工等特点。

3.2 预压法

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 4m 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 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 10m左右。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 15m左右。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3.3 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深层搅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 30%(黄土含水量小于 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 pH 值小于 4 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 140kPa 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房屋建筑地基还有其他处理办法,例如:砖砌连续墙基础法、混凝土连续墙基础法、单层或多层条石连续墙基础法、浆砌片石连续墙(挡墙)基础法等,在此就不进行一一说明。

总之,对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基的特殊性,必要的时候可以使几种方法结合,从而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周荣娟;;浅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1期

[2] 孔超军;;论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J];企业导报;2011年06期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一、世界其他国家在节能建筑方面的作为

美国一家大学曾设计建造了一种四居室的生态房。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用电依靠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经过处理的雨水;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美国一家建筑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筑房屋,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

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cm的速度随太阳旋转。当太阳落山以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

二、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和几本问题

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建筑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前却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此外,在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1/3的情况下,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

三、我国学要发展的重点领域

1.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然而,建筑物是个复杂系统,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简单地确定建筑设计的优劣。例如,加大外窗面积可改善自然采光,在冬季还可获得太阳能量,但冬季的夜间会增大热量消耗,同时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通过窗户进入室内使空调能耗增加。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测试和比较。 转贴于

2.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部品

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部件,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甚至可根据变化了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达到维持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产品。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自主研发和从国外吸收消化的外墙、屋顶保温隔热技术被慢慢的采用。尤其外墙外保温可通风装饰板、通风型屋顶产品、通风遮阳窗帘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3.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应提倡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4.其他方面还有很多包括:通风装置与排风热回收装置与各种泵技术。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那么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有望发展成为能源节约大国!

参考文献

[1]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能源工程,2001,(02)1-6.

[2]龙惟定.我国的能源形势和建筑节能.第十一届全国空调技术信息网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5).

[3]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2003,(108).

[4]贾怀东. 开发节能住宅是企业进化的标志.城市开发,2007, (22).

[5]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6-7.

篇4

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安全,应该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管理者和施工者都要对施工技术和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详细的认知,掌握它们的重点、关键环节、施工规律和技巧,并在需要的时候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很好地避免出现施工失误和保证施工的高质量完成。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also gradually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Either from the economic benefit or from the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various types of work involved should establish "quality first" awareness, to ensure high quality construction from every aspect. This thesis control from two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Key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更新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房屋建筑领域当中科技的更新意味着房屋建筑的发展。由于社会上土地资源不断缺少,房屋建筑在社会的现状下不断向高处发展,因此针对此领域的技术也迫切需要变更,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技术的更新也是房屋建筑质量的一种保证。

(一) 技术运用的原则

根据我国现今房屋建筑技术的发展原则上是可以对房屋建筑质量有一个很高的保证,但是由于某县单位为了谋取暴利,在材料和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对员工和居民的安全严重不负责,最终的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商家即使暂时后的更高的利润,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无疑是“自掘坟墓”,连产品最基本的质量都不能保证,对于一个企业的名誉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个企业不被客户所相信,最终将会走上绝路,这是必然的。

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原则一定要以“质量”为前提,提升商品的安全性能,增加其市场价值,是企业获得更多的真正的“利益”。

(二) 支护技术

建筑房屋为了节约土地资源,适应社会的需求,陈旧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施工的要求,因此任何技术的变更都是因为外界的刺激,因此新的技术产生,并在施工中运用,发挥它自身的作用。

支护技术取代了陈旧的技术,它是一种安全性能更高,更加经济的先进技术,它的开发促进了房屋建筑的发展。但实在该技术使用时应该根据施工建筑的自身特性来进行设计和实施,不能够照搬套路,因此应该对支护技术有一个透彻的认知,能够熟练地运用此技术,而不是浮于表面。根据施工地的土质特性、基坑范围和周围建筑的结构特性等,都影响这技术成效,并且建筑类型的不同,施工要求也不同,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变更设计,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的质量要求。

(三) 混凝土防裂技术

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重要的材料之一,对于混凝土裂痕之一现象,是有很多因素导致的,这一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屋建筑的质量。由于天气等原因导致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再加上混凝土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混凝土结构的复杂,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等多种因素导致混凝土可能出现裂痕,因此对于混凝土裂痕要做好全面的防范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购买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在混合之前一定要做好测试,保证混合结构满足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混合;严格控制混凝土水和温度,尽可能减少水和温度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的外部做好保护措施;施工后也应该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如若出现裂痕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等,多种防范措施一定要做到位,起到保护混凝土的作用。

(四)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的开发在房屋建筑中是一个技术的提升,该技术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比之混凝土有着对抗裂痕的要求低和经济成本低,综合考虑预应力技术更加适合用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当中。该技术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房屋建筑的质量,推动了房屋建筑施工的发展。

房屋建筑的质量控制 (一) 建立全面的施工队伍,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当今的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单位对于房屋建筑质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情况下都是以目前的经济效益为前提,商家的质量意识还很薄弱,以至于施工过程中一切从经济效益出发,对于材料的选择,工期的设定,很多环节的设置都不科学,人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现今技术的发展没有很好地掌握,与时代脱轨,对于技术的运用并不纯熟,施工单位对于员工的技能素养的培养意识几乎没有,员工普遍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就不能灵活运用,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房屋建筑施工中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企业单位应该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普及,是员工清楚的认识到保证质量的重要性;企业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施工队伍,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将新的技术、观念引入到施工队伍当中,同时也应该引进新的血液,是新旧意识有一个很好的融合,增加施工队伍整体的实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二) 材料质量的控制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保证,首要就是随施工材料有一个严格的把关,只有在施工材料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房屋建筑质量才能有所保证,这是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定应该根据建筑类型和设计方案来做决定,它需要多方面的考虑。材料型号、质量、数量设定好后,应该派专业人士进行购买,购买人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并对材料有一个清晰认识,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质量,切忌为眼前利益,以次充好,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在购买后也要将运输过程中的失误计划进去,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因材料不充足,而延误工期;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也要保证材料的恰当运用,避免浪费的现象出现,在此期间也应保证材料不被损坏,做好防范措施,例如对于水泥的保护,如果不恰当,则会是水泥变质,影响施工质量等,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三) 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质量的监管力度

我国对于房屋建筑施工的监督制度还不完善,一方面是没有明确细化地质量要求,无法准确的对施工质量有一个准确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于硬性规定的落实方面还是不到位,在施工单位和开发商的制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我国应该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对施工质量制定更加细化,更加系统的规章制度,完善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是应该结合我国现状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重视细节,真正落实到管理当中,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对施工质量有一个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结合房屋建筑施工具体情况,更加完善对于施工质量的规章制度,以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品,增加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为自身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对于施工过程的监督队伍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好质量的把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保证房屋建筑的高质量,促进企业单位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结束语:

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调节好好经济效益、工期和质量三方面之间的平衡,在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施工工期,缩短成本,制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是企业一直在追求的经营状态。在施工过程中把握好技术与质量的核心地位,保证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质量的掌控这两方面的落实,制定合理、科学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为了房屋建筑施工创建一个良好的经营氛围,使企业健康、快速和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姜永峰.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3(9)

篇5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逐渐加快。近几年,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我国建筑行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进步的同时,在建筑施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也是最突出的就是建筑裂缝问题。建筑裂缝严重的危害到了工程的安全质量,同时降低了建筑工程的结构强度、刚度以及楼层的抗剪能力。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有必要在最初进行结构设计的阶段就采取预防措施,根据预防原则来减少建筑裂缝的形成,控制裂缝造成的影响。

2、建筑裂缝的特点及其危害性

2.1 建筑裂缝的特点:

2.1.1裂缝多为竖向延伸: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建筑结构裂缝都是沿着竖向进行延伸的。基本上裂缝的长度与墙体的高度相差无几,在墙体中间的部位裂缝的宽度较大,向两端延伸宽度逐渐变窄直至消失。

2.1.2 细小的裂缝较多,位置较集中:

在建筑工程中,通常出现的建筑裂缝其宽度都在0.3mm以内,仅有极少部分的裂缝其宽度在0.3mm以上,位置大多集中在墙体中部,而在墙体周围极少出现裂缝。

2.1.3 裂缝有特定的出现时间:

在建筑工程中,一般在拆除模板后墙体失去外力支持,只靠自身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裂缝,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有可能是细小的裂缝增多合并为大裂缝,也有可能是一条大裂缝分裂出许多小裂缝。

2.2 建筑裂缝的危害:

2.2.1 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

建筑结构中的裂缝,导致裂缝截面处的中性轴发生上移,在裂缝的情况比较严重时,建筑工程的结构变形程度也随之加重,造成整个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降低。同时,建筑工程结构在高压力的作用下,其相应的疲劳度也随之降低。

2.2.2 降低了建筑的抗剪能力:

裂缝的出现不但降低了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同时整个工程建筑结构的抗剪能力还因此大大降低,建筑物的各个截面都会出现严重的开裂情况,严重破坏、影响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使得支撑抗剪作用的界面面积更加减小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抗剪能力的减弱。

3、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形成原因

3.1 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

(1)从建筑结构的设计角度分析,由于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规范技术指标,因此在隔热层的选用方面随意性较大,顶层的砌块强度以及砂浆的标号要求也较低,同时针对温度裂缝的产生并没有采取过相应的构造措施,这就给墙体产生温度裂缝创造了条件;

(2)从施工的角度分析,砌体通缝、竖缝不饱满,顶层使用大量断砖、碎砖、砂浆强度低,架空的隔热层与女儿墙直接顶死,未按设计的要求预留对流空气的通风口,都会导致隔热层起不到隔热作用。因此施工人员、材料、施工工艺、现场管理等,都是可能造成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3)定性分析温度裂缝,屋面板与墙体使用的材料不同,线的膨胀系数也有差异。阳光照射下混凝土的屋顶所受的阳光辐射面积与砖砌体比要大得多,而混凝土屋顶的阻热能力却比砖砌体的阻热能力差,当二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不同的线膨胀系数使得在接触面上产生相对位移,因此产生剪应力。由于通常屋面板受到阳光直射,其温度变化总是高于墙体,使得剪应力产生的更大、更集中,就在门窗洞口的四角产生竖向、斜向的裂缝。

3.2 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1)从建筑结构的设计角度分析,建筑的结构体型发生突变或者必要的伸缩缝未预留,由于应力较集中,当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裂缝便会沿此位置产生并发展。

(2)从混凝土材料本身分析,水泥用量增加,易使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弱,导致混凝土因抗拉强度、抗变形能力不足而出现裂缝。由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再加上温度变化,引起应力作用,很难避免裂缝的出现,尤其在荷载小、跨度小的民用建筑中以及低配筋率的楼、墙板、屋面板中十分常见。

(3)从环境气候角度分析,施工作业时气温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到建筑工程,温差会导致混凝土水分丧失过快,混凝土收缩过大引起其表面干缩,产生裂缝。工程实践证明,天气因素是导致现浇板混凝土干缩,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4、裂缝的控制措施

4.1 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

(1)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为预防温度裂缝产生,除应严格按照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外,还要尽可能缩短建筑物的温度伸缩缝的设置间距;在钢筋混凝土的梁板柱与墙体的交接处,应该加钉宽200mm的通长钢丝网,网眼为10×10;重视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建议推广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以满足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在设计上还可以考虑采用双层的屋面或将屋面装饰绿化成屋顶花园,用以改善住宅的保温、隔热条件,既有利于防止温度裂缝产生,又达到了美化环境的效果。

(2)在建筑结构的施工阶段,施工前期就应注意合理安排好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的时间,尽量避开在炎热的夏季以及寒冷的冬季这样敏感的施工温度;在屋面板的浇筑工作完成后,应尽快展开保温隔热层的施工工作,为确保能达到预期的隔热效果,所用的隔热材料都要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提高砌体的施工质量,要求:组砌合理、砂浆饱满、横竖缝顺直、强度达标,确保砌体的抗剪能力。

4.2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1)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在构件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做抗裂设计,适当加强配件的配筋,使得构件的钢筋除了能抵抗外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弯矩、剪力外,还可以抵抗混凝土的收缩以及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应力作用,使得构件既满足了强度要求,还满足了温度变化等多种原因对其的影响。

(2)温差控制。由于混凝土早期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游离在表面的水分蒸发极快,水泥水化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的水化热量不易散失,而外部的水化热量散失较快,使得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较大,由于内涨外缩的互相制约,对混凝土外部产生了拉应力,如补充水分不及时或降温保温措施不到位,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尤其在冬夏两季,昼夜温差大,养护、降温保温措施不力,温度裂缝极易产生。

(3)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方法以及养护措施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着极大的关系。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强度等级,根据所用的骨料及其含水率配制施工的配合比,做到每盘过磅,严格控制骨料、水泥、水的用量,并在监督工程师的监管下进行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混凝土的浇筑要严格遵照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清理好基层并浇水浸湿模板,浇捣时既要振捣充分又要避免过度,对已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还应进行二次振动,以减少初凝时收缩形成的裂缝、气孔,提高其粘结力和抗拉强度;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适当以及足够湿润,为减少混凝土凝固期间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最好覆盖上麻袋、稻草或者砂等,以防止混凝土干缩产生干缩裂缝。普通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而掺用了延缓型外加剂或是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将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也相对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保障系数。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认真负责,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及原因考虑全面,并及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裂缝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王锦浩.《浅谈建筑结构设计裂缝原因及措施》.[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2] 李超.《对建筑结构设计裂缝原因及措施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3] 顾文晓.《对建筑结构设计裂缝原因及措施的探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3期

篇6

引言

建筑项目效益是建筑企业生存之本,因此一个工程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加之工程建设的进度需要,有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冬期施工,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若采取的措施不当,会给施工的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要保证冬季房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掌握冬季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一、做好冬季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 作好施工前的气候资料和施工材料准备工作 首先,要注意提前收集施工地冬期气温变化的资料。由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准备和防范,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提前收集当地冬期的气象资料,了解当地的气温变化、持续时间、最低温度以及最大风、雪等资料,还要了解施工过程中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准备好冬季施工的材料。 (二) 作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的制定和培训 在工程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编制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作为冬期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是冬季施工的主要措施。 冬期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冬期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劳动力计划;热源、设备计划和部署;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冬期安全生产的要点;施工工序及进度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 (三)作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3.1作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冬期施工由于在负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期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期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为: (1)要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冬期施工规范、标准、规定,如《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等文件;(2)学习有关冬期施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方法。 3.2进行冬期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的目的是防止施工操作人员违反冬期施工规律,造成操作不当,人为的造成质量事故。施工前技术交底的重点是: (1)原材料的使用方法;(2)原材料的加热或保护;(3)原材料的测温或成品的测温;(4)成品的保护或养护工作。 3.3作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及材料的配合比。在冬期施工中各种原材料需要进行复试的必须进行复试,以防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工程中,另外。在冬期混凝土施工中经常要使用一些外加剂,随着气温的不断变化用量不一,加上目前时常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如果不复试,直接用于工程,将有可能给工程带来严重后果,要消除引起工程质量隐患的因素,对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进行重新复试是必要的。

二、掌握冬季施工的技术要点 (一)土方工程 施工技术 1、基础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在冬季施工,如需在冬季施工,则应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同时组织好施工管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2、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畅通,运输车辆及行驶道路均应增设必要的防滑措施(例如沿路覆盖草袋)。 3、在相邻建筑侧边开挖土方时,要采取对旧建筑物地基土免受冻害的措施。施工时,尽量做到快挖快填,以防止地基受冻。 4、基坑槽内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造成由于土壁下部受多次冻融循环而形成塌方。 5、开挖好的基坑底部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保留脚泥或铺设草包。 6、土方回填前,应将基坑底部的冰雪及保温材料清理干净。 7、室外基坑或管沟可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体积不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室内的坑,槽,管沟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8、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填土层受冻。 (二)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钢筋冷拉 (1)钢筋负温冷拉时,可采用控制应力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对于不能分清炉批的热轧钢筋冷拉,不宜采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2)在负温条件下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冷拉钢筋时,由于伸长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如控制应力不变,则伸长率不足,钢筋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在负温下冷拉的控制应力应较常温提高。 2、钢筋负温焊接 (1)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焊工上岗证,才可上岗操作。 (2)负温下钢筋焊接施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帮条,搭接,坡口焊)及电渣压力焊等焊接方法。 (3)焊接钢筋应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如必须在室外焊接,则环境温度不宜太低,在风雪天气时,还应有一定的遮蔽措施。焊接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1、基本要求 (1)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水灰比不应大于0。6,并加入早强剂。由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根据气温情况确定)。 (2)为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至最低限度。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 (3)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4)未冷却的混凝土有较高的脆性,所以结构在冷却前不得遭受冲击荷载或动力荷载的作用。 2、混凝土的拌制 (1)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 (2)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3)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应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 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1)混凝土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容器(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 (2)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 (3)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4)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进行孔道和立缝的灌浆前,浇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须经预热,并采用热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浇灌后在正温下养护到强度不低于15Mpa。 4、混凝土的养护 (1)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由正温转入负温养护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对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篇7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包括了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室内设计等,内容繁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同时涉及到建筑材料、结构、施工、设备和建筑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涉及的专业面较广。未来课程内容将日益增多,涉及面会越来越广,目前建筑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现行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已不再适合,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本文重点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不断推陈出新和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针对上述情况,面授教学内容应体现概括性,我们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要从整体上把握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来指导学习方法。

该课程关系到能否为社会输送其需要的专业人才,能否为毕业设计和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它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十分重视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 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也是如此,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不同的时期应具有不同的内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容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理论知识,应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和补充,根据具体情况,使得实践技能得以长久的发展,从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1.1 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证的前提下,充实现代建筑科学技术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适当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其他的课程内容的压缩,将添加新内容的重复。添加这些知识,减少建筑节能建筑设计趋势,加大对隔离墙空心陶瓷块的应用,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节约能源,这样既可以防止热在冬季损失。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建筑材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筑设计和施工,使学生了解这些元素来提高他们的建筑节能意识。

1.2 一部分是民用建筑,另一部分是工业建筑,这是调整教学内容构建架构课程所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工业建筑的应用范围狭窄,民用建筑应用范围的最广泛,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面对这一现实,教学内容重点介绍民用建筑。目前,毕业生的主要流是一个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大多数的毕业生直接或间接从事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使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的现象,它需要更多实际工程实例解释和上教科书在原则方面介绍,本文的课本知识,增加实例来提高学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当前情况,将争取一些实际工程实例吸收作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他们能敏捷掌握知识。同时,针对介绍一些最好的科学论文,为学生毕业后尽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了解这个主题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

2 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 注意教学“建筑架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组织学生自己访问一些代表性的建筑,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概述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原理、经验架构风格和基地环境集成设计技术,让学生对建筑设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此外,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建筑工地,让学生了解施工过程,为建筑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体结构的施工实践,认知练习,要求每个学生独特实习报告实践上分析,总结收获,效果显著。

2.2 利用视频辅助教学、时间、可以打破季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是最重要的一个现代教学手段,在任何时候研究和观察建筑,和传统教学结合得当,学生的困难在于对关键问题的理解,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组织学生观看“美国现代建筑”、“日本现代建筑”等视频,但也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一些建筑结构的节点,这两个图像和直觉,效果很好。此外,鉴于这个课程的特点,生产和购买数百张图像,购买一些CD,使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辅助工具,使用出差的机会,把一些特色建筑和环境素描图片。

2.3 搞好课程设计知识的目的是使用知识为社会服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相对来说最坚实的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知识来建筑设计能力。因此,选择的建筑设计,试图接近现实,并具有一定代表性。在设计过程中,教师指出该计划一个指导不合理的地方,课程设计共有两周,要求每个学生独特设计,不完全相同,安排在一个学期,包括建筑设计规范和图纸两部分,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管教学过程更加紧张,但这个设计使学生大丰收,使课堂知识可以深化和敏捷地使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到锻炼。

3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水平,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双方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1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关键内容进一步来说,容易内容详细的内容点一点,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提倡启发式教学。所以,学生们不会因为困难或内容简单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参与热情,学生不仅是站在观察者的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表达,调整自己的演讲时间表,有时一个疑问,有时问题,让学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加入该行列的意识研究的知识。

3.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是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不产生学生思维惰性,影响学习效果,我们要避免以前那种只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他的阅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学生在学校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必须计划和准备。给学生自学提纲和引导列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或基于自学的原则,自学然后总结,让学生分析、讨论,在这样的概念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课堂研讨会,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问题能力,经过仔细思考、分析,并提出了特定的视图,培养学生用一个项目来参考材料,让学生设置广泛的讨论、思考,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4 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后将作进一步探索,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使《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结合当前实际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实现节能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住宅建筑的节能已经成当前房屋建筑的主旋律,住宅的节能建设不仅加快了住宅建设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同时,也推进了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和其他同纬度的发达国家相比冬季较冷,夏季较热。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隔热性和保温性能却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建筑用能浪费相当严重,如果照此长期发展下去,我国的能源生产也很难维持这种浪费的需求,所以说,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势在必行。

二、我国建筑能耗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建筑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是之前无法比拟的,随着近年来城乡建设的发展,建筑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我国城乡建筑面积就超过20亿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外所有发达国家的年综合的建筑面积,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面积中节能面积却不足一亿平方米,面对这样的数字不得不让人对建筑行业的未来担忧。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但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前却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我国建筑所用的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平均人口占有的耕地面积却很少,而我国建筑行业所用的砖大多是采用毁坏耕地生产出来的,这样发展下去,我国很难长时间的维持高消耗、高浪费的发展需求。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十分严重,位于我国综合耗能的第一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城乡建设的步伐,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时间较短,由于各项因素的限制,建筑节能工作长期得不到较大的发展,而我国建筑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迫使建筑行业不得不向建筑节能的方向发展。

三、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建筑节能一直是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开展大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从农村到城市,从新见到改建、从易到难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工作。但是,经过仅十几年的发展,建筑节能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大力发展起来。依然停留在试点和示范的层面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因素:

(一)开发商的接受程度。对建筑开发商而言,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才是最终的目的,而建筑节能开发的成本较高,在当今社会还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开发商不愿铤而走险发展节能建筑。

(二)节能建筑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从节能建筑的设计港机构、设计角度以及施工的角度乃至计算达到的系数等和普通的建筑相比较为复杂,投入的人员和精力较多。

(三)节能建筑还没有发展形成体系。目前在我国节能建筑的数量很少,我国建筑行业和人们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

(四)国家和地方政府缺乏对建筑节能的经济鼓励政策和必要的资金的支持。

四、关于对建筑节能的看法

建筑设计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节能的建筑不仅节省了建筑资源,还迎合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需求,下面就围绕规划与节能设计、建筑的单体通风与节能设计以及建筑的外遮阳的节能设计等方面对建筑节能作如下的阐述。

(一)建筑的规划与节能设计

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开发商一直把建筑容积、采光空间的布局以及与周边环境协调等问题,作为建筑规划的核心问题。对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很少把建筑节能考虑进去,建筑的规划节能是指,在建筑规划节能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规划的主旋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建筑整体上的节能。

(二)建筑单体的通风与节能的设计

对开发商而言,追求建筑利润最大化是建筑开发商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开发商往往要求建筑师按照房屋建筑的最高容积值进行设计,有的甚至是超值设计,导致一层楼出现八户甚至八户以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实现了开发商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却对楼层的通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楼层的单体通风效果不佳。导致人们大多采用空调降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使用的能耗。对于现代建筑窗户的设计开发商大多采用立面窗户的设计,这样增加了窗户的采光面积,但实际,这种立面的窗户设计,实际能打开的窗户的面积却很小。这样的窗户设计,不但不能降低隔热,同时还对室内的通风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强化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有很多,最主要的可再生资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同时,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太阳能资源运用到各行各业,近年来,太阳能资源也逐渐应用到建筑行业中来,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还没有真正运用太阳能,今后,我国应提倡太阳能在建筑节能中广泛应用。

五、总结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国民 经济 总能耗的25%左右,并且每年还在逐年增长,其次,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和大量空调设备的安装,使得“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所以,实现建筑设计的节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能源工程, 2001年02期,1~6

[2]张博. 对住宅节能措施的若干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23).

[3]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02,(2):37.

篇9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整个建筑项目中,外窗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投入大量的生产能源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再加上我国建筑资源比较匮乏,节能技术在建筑外窗中的运用,在节省我国建筑材料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项目外窗的使用性能。在此,本文针对建筑项目中外窗节能技术的运用,做以下论述。

在整个建筑项目施工中,窗户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其热损对空间建筑的能耗影响很大,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窗户热损是整个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之一。对此,我国各同行以建筑节能发展为核心,对建筑项目中外窗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与经验。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此,本文从建筑外窗节能措施以及影响外窗耗能的因素等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建筑项目中外窗节能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建筑外窗节能措施分析

建筑外窗在使用的过程中,基于窗户自身的特性,热量主要通过窗户材料的导热状况、太阳辐射以及空气渗透等途径进入室内。出现这种局面的过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窗户的整体面积,换而言之,在很大程度上,窗户面积与建筑空调的负荷大小有着线性关系。针对建筑外窗节能措施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窗户的朝向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在整个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房屋外窗的位置主要由房屋的整体设计为决定,不同方位的房屋外窗,在使用的过程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不同。结合着太阳一天的运行规律,冬季南向墙面窗户能够得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辐射热量,而夏季则是东、西方面的窗户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多。依据这一自然规律,房屋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房屋面积大、开窗频繁的一面窗户正对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的南方方位,而把房屋外墙窗户不开或少开的一面朝向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大的东、西向方位,以便使房屋在冬季太阳辐射强的方位有最大外窗暴露面而在夏季太阳辐射强的方位有最小的外窗暴露面,这种设计方式,是房屋外窗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理想朝向。

(二)外窗材料及其对建筑耗能的影响

在整个建筑耗能中,外窗生产制造中选择的材料性能也会对建筑耗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外窗材料耗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窗玻璃与窗框材料。两者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其耗能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窗玻璃

在整个窗户面积中,玻璃占整个窗体体积的三分之二,在整个外窗导热的过程中,玻璃作为最大的导热媒介,在设计使用的过程应科学、谨慎的考虑整个玻璃的导热性能。在外窗玻璃材料使用的过程中,一般使用双玻结构和加强玻璃对波长0.3mm——2.5mm的太阳光具备较强的反射与吸收能力,由此成为玻璃节能的首选。

玻璃作为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施工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投入还是使用价值,都在整个建筑中有着极大的比重。从普通建筑性价比考虑,采用单框双玻结构和热反射镀膜玻璃是夏热冬冷区外窗节能的首选。采用同框双玻结构有着和中空玻璃一样的采光性能和优良的隔热、隔音性能。其隔热能力主要来源于二层玻璃间密封的空气层,空气的导热系数为O.028w/mK,而玻璃的导热系数为0.77W/mK,两层玻璃四边用密封胶导热,其余大面积玻璃均依靠空气层导热,加大热阻。因此能明显提高外窗玻璃的节能效果。在课题组做ZMQ砌块应用实验时,采用不同玻窗结构作保温窗,实测证明,采用单框双层玻璃铝合金窗,外层为6mm热反射镀膜玻璃,窗扇平开式,内层为5mm普通白玻,就能有效减少60%的外窗热损。

2.窗框材料

在建筑项目外窗耗能材料中,除了玻璃造成的热损外,窗框材料的选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在成热损。当前建筑外窗的窗框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型材、塑料型材、塑钢型材、不锈钢以及木材等几种。金属窗框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比玻璃的传热系数大,因而对整个建筑外窗节能有着严重的影响。在整个建筑外窗节能中,窗框材料的主要功能在于传到热损,要想降低热损,就要象断热铝合金研制原理,要使窗框用材能形成断桥,来阻止热量的传递。

二.影响外窗耗能的因素

在整个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外窗节能技术的使用,除了节省我国建筑资源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筑施工质量。在整个外窗耗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窗型

创窗型在选择的过程中,不仅关系着建筑节能技术的顺利运用,同时还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美观。窗型的选择应用需要工程的设计人员结合着建筑物的实际性能进行科学、准确的选择。当前的建筑窗型主要包括上下滑动、左右推拉窗、各种类型平开带翻转窗以及固定窗等几个类型。推拉窗在使用的过程中,窗扇上方都比下窗框高,施工人员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在窗体内侧用毛条进行密封,上下窗户移动之间安装轮滑进行移动,使其形成空隙,这样则为空隙对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冬天冷空气通过窗户下面的轮滑细缝进入到室内,夏天室内冷空气从窗户下面的细缝流出,这样则形成一个对流热、冷气的循环流失。

平开窗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与推拉窗的使用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平开窗主要由内外平开窗组成,且在窗扇、窗框之间都有橡胶做的密封压条。在窗扇关好后,基于橡胶压条自身具备的密封性,很难形成对流。这种窗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热量流失主要通过玻璃辐射以及窗户生产材料进行的热传导。与以上两种窗型不同的是,还有一种固定窗,其窗框嵌在整个建筑墙体内,玻璃则直接安装在窗框上,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接缝用密封胶封好,这种窗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水密性及气密性,因而很难形成空气对流,对流热造成的损失是最少的。在分析外窗节能技术的过程中,若单从窗型结构上讲,固定窗的节能性是几种窗户类型中最好的一个,其次为平开窗,最后为推拉窗。在整个窗型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结合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除了确保建筑工程外窗节能技术外,还要确保工程的整体美感。

(二)墙结合形式

在整个建筑工程外窗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使用正确的安装方式,确保窗户的安装质量,尤其是窗户周围部位。砖砌抹灰的密实以及外窗缝隙的发泡嵌缝质量,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范的要求,才能使外窗渗透耗热量的损失减少。窗框、墙体隐蔽镶嵌设计施工方法是加强外窗节能效果的有效措施。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有的建筑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再加上我国人口较多,建筑资源缺乏,节能技术的使用,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减少建筑成本,保障施工质量。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大建筑工程中外窗户节能技术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地区选择与之相符的窗型、窗框以及窗户玻璃,以便在其使用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节能优势,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

参考文献

[1]JCJ 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2]涂逢祥.节能窗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10

引言

房屋的抗震性能最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标准越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就越强。目前,已有数百位专家在研究讨论新的房屋抗震设防标准,以期修改沿用多年的房屋建造抗震标准,增强新建房屋的抗震能力。北京地区近日已率先将农房抗震要求提高到了能抵御8级地震的高标准。据测算,抗震设防标准每提高一级,建筑成本将随之提高8%-10%。 房屋的选址是房屋抗震性能的外部主要条件,初步总结四川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发现,遭遇同等强度地震的不同位置的房屋,其抗震性能有所不同。位于地质断层附近的房屋比其他房屋更易被震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0%以上。因此,各地今后在房屋建筑设计与施工之前,必须充分重视房屋的选址应远离地质断层,防患于未然。 房屋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房屋装修是决定房屋抗震性能中受人为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在房屋结构设计中,一般而言,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优于砖混结构。在施工质量中,建筑物必须严格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施工。 居住者在房屋装修时不得随意更改房屋结构,尤其是不可随意更改房屋承重墙等一些关键部位,更改结构时应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或相关许可,任何擅自改动都有可能降低房屋抗震性能,造成致命隐患。

1 建筑物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不同程度上的抗震性能

不同结构型式是不同建筑物功能需求和性价比所决定的,不能单单片面的说地震来临时,哪种结构型式就一定好哪种结构型式就一定不好;因为按目前的抗震设防标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设防目标: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国家按建筑物发生灾害时对人民生命财产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按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主要的、重要的水电站、医院、电力、通讯等生命救援保障和人员密集建筑被定为甲类或乙类,一般的住宅、办公等均定义为乙类,设防的目标也不同:丙类建筑在设计时按设防目标进行;甲乙类建筑设计时至少要提高1度,请注意,这里均指是烈度而不是震级,这也很好理解,好的地基要比差的地基抗震性能好,处在地震活动带的建筑自然发生地震的几率大,抗震性能也很难保证。

2 建筑物得抗震性能首先取决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

国家根据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震害的严重性确定各地区基本设防烈度,这是各地区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主要代表地面加速度的大小。设防烈度一般分6~9度,上海地区设防烈度主要为7度,崇明、金山为6度。对具体建筑物,需要结合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即确定设计烈度和抗震等级。对一般建筑,设计烈度就是本地区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愈高,抗震能力愈强,但建筑物造价也愈高。

2.1 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合理的抗震设计密切相关。

抗震设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合理的抗震措施,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所谓中震,指设防烈度,小震比中震小约1.55度,而大震则比中震增加约1度。合理的抗震设计主要基于先进的抗震理念、系统的分析计算和恰当的抗震措施。既要注意控制抗震指标如轴压比、相对变形等,又要采取合适的抗震构造措施。

目前高层住宅主要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抗震性能相对较好。因此,无论板式住宅还是点式住宅,只要设计合理,都可满足抗震要求。多层住宅大部分采用砖混结构,目前多采用现浇楼板,并采取设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措施,或者采用框架结构,大大增强了抗震能力。部分建筑外形怪异,平立面不规则,传力体系复杂甚至需要多次结构转换,这既增加了建筑物造价,也影响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2 房屋抗震性能还与施工质量等其他因素有关。因此加强施工质量监督,规范既有建筑的使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 建筑物抵抗地震的能力不确定性

为了搞好抗震结构的施工,首先要了解地震力对建筑物可能引起的破坏作用。因为地震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我们很难用“数值设计”来有效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根据目前对地震规律的认识,抗震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房屋在使用期间,对不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一般小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求做到结构不损坏,这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以做到的。近几年台湾发生三次地震,福建沿海受其余震波影响,没有造成建筑物严重损坏。如果要求结构遭受大震时不损坏,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可以允许结构破坏。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导致建筑物倒塌,概括起来说,抗震设防的一般目标就是要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从另一方面看,一个地区的基本地震烈度也是难以准确估计的,要根据当地的地址,地形和历史地震情况等确定,因此房屋抗震能力很难确定。那就要在结构强度上和构造上下功夫,才能做到建筑物裂而不倒。这种危中脱险的工作主要依赖于良好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

4 施工质量和房屋抗震性能的关系

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要使建筑物裂而不倒,关键在施工过程的控制,以保证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各部件间有可靠的连接。对混合结构来说,一是砌体强度,也就是砖块本身和砂浆标号。二是内外砖墙的咬槎以及构造柱,圈梁和墙体的连接构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一是混凝土和钢筋本身的强度。二是节点间的连接构造,两者都和施工的质量密切相关,强度和构造连接的施工质量好,建筑就能抵抗地震,否则建筑物就要遭到严重破坏,以致倒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

5 目前影响建筑物抗震的施工质量问题

对于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在材料选用、施工质量上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砌体强度不足,砂浆不饱满,砂浆标号低,砌筑前砖块不湿润,冬季施工不浇水都会降低砂浆的粘结力和砌体的抗剪强度;加之砌体结构通常采用单块的材料和砂浆砌筑,抗拉压力低,且主要以手工操作,容易丧失承载能力。圈梁和构造柱的配筋不合理:圈梁和构造柱依靠其中的钢筋将建筑上下各层,各片墙体连在一起,哪里连接不好,哪里就容易出问题。我们在施工现场经常发现钢筋搭接长度不够,钢筋接头该错开的不错开,该弯钩的不弯钩,钢筋位置偏差大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结构整体连接。 构造柱与墙体拉接筋放置不准确,构造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都直接影响构造柱的抗震能力,关系到砖混结构建筑物能否满足抗震要求。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存在问题比较多,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极为不利。首先混凝土强度问题,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含砂率控制不严,对混凝土湿润养护不重视,振捣不密实,柱头施工缝遗留木屑、焊渣等造成柱的断层,这些都是削弱结构支撑竖向荷载能力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房屋抗震能力。

6 总结

前面谈到影响房屋抗震的施工质量问题,这些都不是很难做到,只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负责,引起重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按照施工规程操作,控制好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绝不片面追求施工速度不顾工程质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

参考文献:

[1]杨佑发;邹银生 底部框剪砌体、房屋空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期刊论文] -振动与冲击2003(01) .

[2]杨佑发 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及隔震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 1998 .

[3]杨佑发;魏建东 结构动力分析的非线性拟动力方程法 [期刊论文] -世界地震工程20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