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数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8: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应用数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应用数学论文

篇1

1.2计划和实施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确定项目之后,学生进行分组,一般高数都是50人小班教学,小组人数在6人左右。每个小组确定小组组长,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能力的互补,为此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写作好,数学底子好,口才好的学生分散到每个组。教师安排好项目内容和知识点之后,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先将项目内容进行合理拆分,并且教师讲清步骤,使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做一步,检测一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直至成功。课堂上学生每个组要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粗稿。以第二个重要极限这一章节设置的房贷问题项目为例。教师首先将一个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某人要买房的贷款还款问题作为项目,将项目细分为第一步:通过查询资料确定贷款政策。第二步,给出相应贷款政策下的还款方案。第三步,以论文的形式提交每个小组的项目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体现了“从做中学”“寓教于乐”的基本原则。在每个小组解决方案完成之后,教师作为组织者,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各小组之间对作品指出优点和缺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会了与别人的相处和交流,学会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教师自己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1.3评价和总结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方面,打破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就应该予以奖励、表扬和鼓励。并且将每次的教学活动评价计入学期末的总评成绩,具体评价方案如表1。

2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一些建议

2.1对老师的建议对“经济数学”这门课教学而言,要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适当的熟悉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应适当的进行进修或培训,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以便相互交流和提高业务水平,或利用暑期参加财会相关领域的企业训练,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将数学与专业进行深度融合,着实的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这一工具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2对学生的建议首先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资源的准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其次,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要克服自身障碍积极参与其中,虚心倾听别人的思路和观点,注意发挥好团队合作意识。最后,要求每个学生要对每次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查缺补漏,为下次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和奠定基础。

篇2

 

1.引言

作为禅宗六代祖师慧能言语记录的《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以“经”字冠名的中国佛教理论典籍,主要记述了六祖慧能(638-713)的生平事迹和语录。其文字简明易读,近于直白。正如冯友兰先生在《论禅宗》一文中所说:“禅宗的语录的特点是,它不用翻译佛经典所用的那种翻译文体,也不用魏晋隋唐那种骈体文言。它能够用当时通俗易懂的白话,把佛教和佛学的中心思想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冯友兰 1988:6)

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历代《坛经》中都存在大量的修辞手段,主要有反问、设问、比喻、对偶、映衬、比拟等等,如成书于733年的敦煌原本《坛经》中就主要运用了省略、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段(张子开 2003:55),而成书较晚的德异本和宗宝本中修辞手段更多,其中尤以比喻的使用最为频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将其译为英语的过程中,译者又是如何处理这些比喻的呢?为了便于分析,现将本文所采用的汉英版本交代如下。本文所用汉语版本是96年湖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中的汉语本(下文中再提到《坛经》汉译本,即指这个版本),而英译本亦以这本书中的英译本为主文学艺术论文,同时参照我国译者黄茂林(Wong Mau-lam)1930年的译本和英国学者Christmas Humphreys1953年的修改本。

2.《坛经》中比喻修辞手法使用统计

《坛经》共十品,各品摘要讲的是顿悟与渐悟的差别和方法,说明佛法本无二分,所谓顿渐只是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第九宣召品讲到当时的则天女皇对慧能宣召及大臣薛简对大师禅宗大法的领悟和宣扬;最后第十嘱咐品是大师临终前对众弟子的开悟和嘱咐,涉及到三科、三十六对、众生皆有佛性等思想。下表是对《坛经》各品字数及所使用的比喻手法的统计。

(表一)

 

品名/比喻手法

字数

明喻

暗喻

借喻

共计

行由第一

3756

4

1

5

般若第二

2801

9

1

10

疑问第三

1515

1

2

3

定慧第四

1051

3

3

坐禅第五

390

忏悔第六

2412

2

2

4

机缘第七

5087

1

1

2

顿渐第八

2323

1

1

宣召第九

786

1

1

嘱咐第十

3557

1

2

3

共计

23718

23

篇3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法是将全部生产成本均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所描述的产品成本可图示为:

两种成本构成的共同之处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列为期间成本。不同的是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则把固定制造费用列为期间成本。

由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因此本期销售产品成本及期末库存产品成本都相应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无论是本期已销产品还是期末库存,都不包含固定制造费用。所以按两种成本法计算的销售毛利必然受到固定制造费用影响,也必然使两种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受到影响。

鉴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并以此编制对外报表,为便于企业利用现有的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资料推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有必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使企业在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快速、简便地计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

二、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实证

1、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X1为上期或知存货量,X为上期生产量,X2为上期销售量,X3为上期期末存货量;X1‘为本期期初存货量(X3),X’为本期生产量,X2‘为本期销售量,X3’为本期期末存货量;k为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b1为直接材料单价,b2为直接人工单价,b3为单位变动制造费用,a1为固定制造费用总额;p为单位售价,v1为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v2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pX2‘为销售收入。

假设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水平及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在相关范围保持稳定不变。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已销产品成本和期末库存成本。

完全成本法:

销售成本=[(b1+b2+b3)x3+(a1/x)x3]+[(b1+b2+b3)(x2‘-x1’)+(a1‘/x)(x2’-x1‘)]

税前净利润v1=px2‘-{([(b1+b2+b3)x3+(a1/x)x3]+[(b1+b2+b3)(x2’-x1‘)+(a1/x’)(x2‘-x1’)]}-k

变动成本法:

销售成本=(b1+b2+b3)x3+(b1+b2+b3)(x2‘-x1’)

税前净利v2=px2‘-[(b1+b2+b3)x3+(b1+b2+b3)(x2’-x1‘)]-(k+a1)

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差额(u):

u=v1-v2-(a1/ax‘)(x2’-x1‘)-(a1/x)x3

则:v2=v1-[a1-(a1/x‘)(x2’-x1‘)-(a1/x)x3),即为从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的数学模型(以下简称模型)。

2、实证。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销售产品及期末库存产品成本按先进先出法,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在相关范围保持稳定不变,1997—1999年有关业务量、售价及成本资料如表1:

表1

(1)根据上述资料,按传统方法编制“成本计算对照表”如表2:

1998年和1999年的“成本计算对照表”同样可按上表方法编制(表式从略),其本期销售生产成本各项目金额分别为:

1998年1999年

直接材料30,00024,000

直接人工15,00012,000

变动制造费用5,0004,000

固定制造费用16,87515,000

制造费用合计21,87519,000

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66,87555,000

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50,00040,000

差异16,87515,000

根据以上有关资料,即可编制“税前利润计算对照表”如表3:

(2)运用税前净利数学模型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

1997年:u=15,000-(15,000/6,000)(4,500-0)-(15000/X)×0=3,750

v2=26,250-3,750=22,500

1998年:u=15,000-(15,000/4,000)(5,000-1,500)-(15,000/6,000)×1,500=-1,875

v2=25,9475-(-1,875)=27,350

1999年:u=15,000-(15,000/4,000)(4,000-500)-(15,000/4,000)×500=0v2=17,650-0=17,650

通过上面对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可得出相同的结论,而运用后一种方式计算会大大减轻工作量。

三、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润学模型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企业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可辨认的变动性生产成本,可以按产品的品种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制造费用(指维修用材料、维修人员工资、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生产数量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需按成本习性分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那么企业在对制造费用归集分配时,可设立一个辅助帐,利用个别辨认法、历史资料法等方法,将各产品应承担的制造费用分解成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在损益表编制出来以后,直接利用辅助帐中的变动制造费用资料便可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指标的作用:

1、能够促进企业改变经营观念、重视市场、以销定产。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年销售量,1998年最多,1997年次之,1999年最少。从表3中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下三年税前净利也是1998年最多,1997年次之,1999年最少。税前净利与销售量同步增长,这样更能促使管理部门重视销售环节,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市场动态,搞好销售预测,以销定产,防止盲目生产。

2、便于预测每种产品盈利能力,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经营管理上许多重要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重要依据,而盈利能力是通过边际贡献来表现的。边际贡献是产品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余额或税前净利加上固定成本及固定性制造费用。运用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指标可以计算边际贡献。按上例资料可得:

1997年边际贡献=22,500+(1,000+2,100+4,050)=43,650

篇4

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数学素养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着眼点、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对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较高的数学修养,无论对科技工作者、企业管理者还是行业工作人员、政府公务员,都十分有益的。

1、何为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经验对数学产生的感悟、反思和体验,是一种文化修养,也是一种数学品质。它包含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观念与数学品质四个方面。作为应用型转型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的熏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数学素养的培养。

2、为何要培养数学素养

大学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从事专业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以后的职业能力课程学习提供“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具有更高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3、如何培养数学素养

3.1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

数学教师要重视自身各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具有宽广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吸取经验,积累教训,并用于实践教学。

3.2更新数学课程内容、重构教学体系

由于每个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同,任课教师应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需求,重构数学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数学思维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的满足专业和社会的需要。

3.3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列举数学与社会科学、经济学渗透交融的大量事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讨论,以问题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3.4加强学科渗透

数学教师,需要了解该专业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校在适当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让数学教师在某一段时间内能专注于同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学工作,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零对接,使学生也能够学得愉快,用的顺手。

3.5将数学建模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数学模型是构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或抽象。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教学方式变为引导,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设计和积极参与。建模过程的多样性、灵活性,可以激发各级各类学生的创造性,展现出学生各自的创造性和才能,使他们有各自的收获和成功的体验。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各级各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6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的最好手段,二者结合应用,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可以借助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技巧。

3.7建立新的数学教育评价体系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高低是不宜用考试分数高低来评价的,因为数学素质不是只靠考试就能考出来的,数学素质的提高是靠科学的数学教育思想和方法去培养、熏陶、诱导、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为缓解考试的压力,使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数学课的总成绩最好分解为平时作业,期中测试,期末考试及数学论文四部分,这样可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状况,其中数学论文旨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会数学的方法、思想和应用,开发数学潜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结论

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反证的自我体验过程,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有意识、有目的的把数学素质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节数学课中去,较高的数学素养一旦养成,它将超越数学学科知识的范畴,并将发挥长期实在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付柳林.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2):91-104.

[2]董毅,周之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4(8).

[3]田留志.试论数学教学与数学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4]杨冬,张立新,贾文敬.数学素质与应用型人才[J].大学数学,2006,4(8).

[5]黎丽梅.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与数学素养的培养[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2):91-94.

[6]赵艳敏,樊明智.改进高等数学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J].教育与职业,2013,33.

[8]张敬,田巍.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2011(5).

[9]毛徐新.大学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46-148.

[10]杜其奎,宁连华,周兴和.浅谈数学与数学素质[J].中国大学教学,201l(5).

篇5

1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思想的现状

1.1课程内容体系存在局限性,未能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数学建模的主要思想就是将生活中复杂的内容数学化、简单化,并且根据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来实现主要矛盾的掌握,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而目前大多高职高专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和提高解题的技巧,忽略数学的应用性,导致整个教材体系缺乏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去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本身比较弱,对他们而言,教材应该具备实用性,应该和各个学科的内容产生融合而不是一味的强化理论知识。此外,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大都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没有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一直无法提高。1.2传统的授课方式存在弊端,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可以理解为“包办”模式,教师详细的讲解数学定理的内容,原理甚至利用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推导、验证定理成立的原因以及例题求解的过程,在课堂上剩余的时间里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去遵循老师所讲的内容,照着例题去做练习,这样由老师单方面的灌输,虽然可以使学生快速的了解新的知识和内容,但很容易使得学生出现走神的现象,使得课堂效率收到了极大的影响,此外,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里,主动获取知识分析知识的能力逐渐消失,最终会导致学生丧失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成为空谈。1.3考核方式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目前高职高专数学考试中大都出现了一种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所学内容与期末考试脱节,在教学中很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然而每个专业所学内容与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都不同,并且每个专业的课时、进度都不一样,这就导致学生所学和考试脱节的现象发生,不同的专业所学内容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一味的以统一的模式考试,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2.1将数学建模思想和专业课相结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按专业分类设置数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将数学建模思想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不能再每节内容前都机械的引入数学建模,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对一个新概念或是新内容都力求用与专业课紧密相连的实例引入。按专业分类设置数学建模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数学建模思想的渗入,要求数学课堂应重思想轻理论,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MATLAB、lingo等数学软件减轻学生的运算负担,更注重数学的应用性。数学建模思想和课堂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本身就是刻画世界的模型而并非纯理论体系,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偏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2通过加强例题的应用性来深入数学建模思想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除了传授新知识外,还可选取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例子,拉近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如利用物理、经济、生物等方面的经典案例来实现日常生活的渗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2.3在作业中着重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后,还得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就需要引入十分重要的环节,即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就是在每一节课结束后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布置一定的作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实际写论文,以这样的方式来使得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数学知识更好的融入平常生活中,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以及加深学生将数学建模思想和应用性结合的意识。通过布置作业方式的改革,使得学生能够提出更具体的问题,需要借助建模的思想将问题简化、假设和求解。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4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只是简单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未和实际相联系,不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好的体现出来,我们应该将学生成绩分成三部分,平时成绩+数学论文+数学实验,通过这几部分的结合能更好的降低不及格率,挖掘学生的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将数学建模思想带入到课堂,能够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有效的培养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何将问题数学化,如何用数学工具解决数学化的问题,又如何将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专业知识,让数学知识在专业课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01).

[2]徐茂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渗入数学建模思想[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12).

[3]荆科,康宁,姚云飞.数学建模案例在高等数学中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03).

篇6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同时又发展迅猛,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教学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与专业结合不密切。这与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时展传统数学教育观以“知识本位”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专业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教育观念应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专业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压缩了基础课教学时数,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于逻辑上的严谨、计算上的精确,面面俱到,脱离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进行工科、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模块教学势在必行,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为此应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容乐观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质量急剧下降,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薄弱,很大一部分学。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是没得选择的无奈之举,以后根本用不上。基础本身就不好再加上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学的学习毕竟不同于高中,使得很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专业模块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为此,应将高职数学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由一元微积分和数学实验组成;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和空间几何、级数、布尔代数以及线性代数和概率;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强调应用性。工科、经管类、信息类三大类结合调研进行合理选块。工科教学的专业模块为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以及线性代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模块为二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信息类的专业模块为布尔代数、矩阵行列式、概率、图论基础等。

加强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 实施模块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且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去面对专业知识问题,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和建议,针对不同专业搜集相关典型案例,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接触到曲线的凹凸性及函数图形的描绘、变力作功、液体静压力等问题,完全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而要把重点放在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这样更实用、更有价值。而线性代数与计算机原理有直接的联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同时,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练习,对内容拓宽和深化,强调知识应用可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反复学习,学生得以反复记忆,进而熟练掌握,这更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其岗位职责,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效益。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能够应用于实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到:

1.由传统的“面向定义”转变为“面向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问题驱动教学。删去那些繁琐的计算与复杂的推理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自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函数作为过渡性衔接内容可少讲,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空间解析几何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预备知识,加之学生在中学已接触过,可略讲;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

2.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在生活实际中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多个例子。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例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这对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再引入概念和方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模思想,应强调量的差异,应举更多有实际意义的例子,贯彻数学建模思想,是将解决问题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而不只是用做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例如使用讲义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避免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上课时间上可能出现的冲突,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优补弱。网络技术促进了教学的自主化、互动化,使数学教学更现代化,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种崭新的教学元素,这种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特别是涉及图形教学,它富有动感。像定积分的概念教学时,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观察出分割、取近似等每一步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接受。但有了多媒体,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应用,像求导、积分等计算用传统的“黑板+粉笔”,学生更能明白解题的思路、过程。总而言之,要合理选择,两者结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数学软件 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反复练习、训练,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浪费。一是学生就业后用到纯数学的知识很少,用到的只是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等;二是在信息时代,大量的数学计算、画图等用手工操作太费时费力,而用数学软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详细介绍教学所使用的软件Mathematica和Matlab,把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更新计算技术,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应用能力。

全面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高职数学除了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外,主要是为专业服务,传统考核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通常的限时考试使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也不能真正地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会使较多的学生越来越对数学产生恐惧、厌烦心理,为考试而考试,与我们的教学出发点相违背。目前我校学生的数学成绩由平时25%、期中闭卷考25%、期末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上课出勤率等,另外两块都打出具体分数。笔者认为,考试评价制度应进行改革,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由平时成绩、数学实验(数学软件应用)和闭卷考试三块组成比较合理。平时除了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之外,还可结合小论文的形式,数学论文由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可设置与单利、复利、税收、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最小投入与最大收益、最佳方案、概率、统计等有关的问题,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数学实验主要就是上机情况,看学生对数学软件掌握得如何,便于今后进一步的应用。期末闭卷考试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同时又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体现以能力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与专业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当然,如何更好地进行高等数学的模块式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7

Shi Weiguo

(安康学院,安康 725000)

(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China)

摘要:学生考研比率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与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数学教与学方面普遍存在着学院教学研究氛围不浓,优质师资力量及授课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Abstract: The ratio that students 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is a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ew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it found that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not concentrated teaching research atmosphere, serious insufficient quality teachers forces and the taught class, not high learning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had analysis and mad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高等数学 调查 现状 分析 建议

Key words: higher mathematics;investigation;the status quo;analysis;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10-01

1问题提出

考研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选择,也是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高等数学对理、工、农、财经等各专业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与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也是各专业考研的关键,本研究以新建本科院校――安康学院为例,立足于考研对该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寻求对策。

2研究内容和方法及目的

安康学院是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三所院校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学院开展本科教学历史不长,本科人才培养经验不足,学院正努力寻求适合本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对学院“数学”基础课考研教学与辅导的方案进行设计研究,了解学院高等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2.1 对全院特别是数学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别访谈、开座谈会,主要目的是了解高等数学教与学的现状,如何将考研内容融入平时教与学中以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2.2 在全院选取了数学系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及经管系2010级财务管理班作为样本,通过平时授课进行跟踪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高等数学教学与考研数学的要求的差异,研究平时高等数学教学如何与考研所需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为学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为高等数学教学提供改进措施,以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考研服务,走出一条考研与平时教学、辅导紧密联系的改革创新模式,为我校考研培训奠定基础。

3现状与分析

笔者通过了别访谈、开座谈会以及对试点班跟踪调查,发现我院在高等数学教与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3.1 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以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缺乏信心,成绩整体下降我院升本正处于高校高速扩招时期,考入我院的学生与其它大学学生相比数学基础较差,许多学生认为能上本科已属不易,高考成绩的不理想成为我院学生升学后的阴影,由于中学数学学的不理想,因此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一开始就缺乏信心,又由于高等数学抽象,技巧性以及在今后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所以厌学态度明显,成绩整体下降。

3.2 学院教学研究氛围不浓,优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我院高等数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来自于几个不同的学校,随着高校的扩招,我院的数学教师数量不够,新招聘的具有硕士学位的“三无”教师(无资格证,无教学经验,无助教经历)教师直接走上了讲台,超量工作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备课,更没有时间研究如何讲好课,研究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以扩充教学内容.又由于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用纯数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的,似乎这已成为一种“通识”,教学研究氛围不浓,优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3.3 高等数学授课课时严重不足,导致考研复习时还有不少知识未学目前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普遍比以往减少,如经管系数学公共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的课时分别为112、32、48学时,课时的不足,导致教学内容讲不完或降低讲课内容,能按时学完学好考研所需知识几乎不可能,更谈不上花一定的课时介绍本课程与考研有关的内容,课时严重不足,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必对以后准备考研的学生有影响。

4立足考研对高等数学教与学的建议

4.1 重视师资培养,重视教学研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水平,需拥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方面应重视与实施大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继续教育的课程,不只是高深一级的数学理论课,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数学文化等方面开设一些课程,提高教师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修养。教学的研究重要的研究是如何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易学、爱学,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的学习,研究如何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再感觉高等数学是“空中楼阁”,抽象得难以琢磨,由此产生畏惧心理。在一个重视教研的学院,在一个具有优良学风的班集体、系部乃至学院里,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更多学生才能实现考研目标。

4.2 强化基础教学,为学生考研打好基础自从1987年全国工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实行统一考试以来,至今已二十多年,通过对考研数学试题及大纲的分析,考研数学考试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主,试题的基础试题占70%以上,这和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强化高等数学的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考研打好基础。

4.3 精心组建考研辅导团队,开设选修课以弥补课时的不足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辅导团队,对考试大纲,历年考研真题进行细致地研究分析,探索考题规律,设计模拟试题,选用或编写辅导教材等并开设选修课,如《微积分考研指导》,《线性代数考研指导》,《概率统计考研指导》,《数学建模辅导》,《高等数学竞赛辅导》等,以弥补课时不足的欠缺,强化学生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全国或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或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增强考研信心,提高考研上线率。

参考文献:

[1]袁立新.以考研辅导应对高等数学课时减少的分析与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65-68.

篇8

作者简介:谷志元(1957-),男,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应用数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08A009,主持人:谷志元)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5-0022-03

一、高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二是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包括计算机、运筹学、机械制造和铁路运营等课程的各个学科领域。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学教育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高职数学课程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一)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主要讲授“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初步,概率论初步”等知识。高职数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学习专业基础课(如电工、电子、运筹学、机械制图等)、专业课(如计算机、物流、铁路运营等)必备的基础课。所以,高职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得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知识的应用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例题的讲解、习题的解答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归纳的良好习惯,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肯干、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相互沟通、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向学生设问、提问时难度要适中并富有启发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为学生的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有助于高职学生适应社会与职业的发展变化。近几十年来,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数学知识迅速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流动、职业变化更加频繁,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有多次选择与被选择的经历,各种职业和岗位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果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能与信息技术的要求相适应,就会失掉与社会同步前进的机会。相当多的高职学生不可能终生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转岗能力与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增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有的人片面地把高技能理解为只能动手干活,而不必动脑思考。实际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高技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动手能力。以数控技术为例,传统的操作以手动为主,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现代的数控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这种技术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因此,制造业的高级技师必须具备一些计算机的知识,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

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并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解决。这种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高职学生能否快速适应职业的发展及岗位的变化。

(四)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服务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职业技术、技能将带来的快速的更新与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数学知识的要求高低也会影响到职业技术、技能的更新与变革,高职院校不但要为学生眼前的就业考虑与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后劲,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提供服务。

(五)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一,高职数学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其它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专业服务功能和素质培育功能,它既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基础与必备工具,又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二,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积累一些数学文化知识,比如数学的发展史、数学与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题、数学趣闻轶事、数学的发展动向及前沿成果等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所教知识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涵养,让他们了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数学大花园的绮丽多姿,并从中受到启迪,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使学生将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化为志趣,志趣再转化为志向。高职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成才搭建一个好的平台。

总之,通过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理论的研究和探索,非常有助于纠正人们在制定和实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时出现的一些偏见,对高职应用数学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制定和实施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名符其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任务

(一)关于课程内容的改革

1.高职数学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取舍,既要科学又要有所创新。

(1)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要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开发。例如,数学概念的引入,要突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部分数学公式、定理的严格理论证明可用简单直观的归纳或几何解释来代替。

(2)要树立课程意识,体现高职特色。要深入研究高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对高职数学知识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高职数学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与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使其更科学、合理,充分展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做好高职数学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工作。

(3)要形成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高职数学课程要形成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局面,应在教材结构上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根据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可采取“基础模块+活动模块”的课程内容设置方案,扩大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体系,都重理论推导,轻实际应用。受学时少、学生基础差的影响,数学教学工作难有作为。所以,高职数学授课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数学建模的知识,对学生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方法、计算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创新性。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数学建模课程的创新性符合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要求。所以,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使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法与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5)适当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适当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如Excel、Matlab、lingo 等)的使用,增加数学实验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减少一些复杂、繁琐的推导与计算。

(二)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和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倡探究型教学模式。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运用高职数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如果,教师把所教的知识点当作一个研究课题,或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从而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习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形成迁移能力,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能力。

3.强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的高速发展,为高职数学及数学建模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数学建模培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运用数学软件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画图,通过运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等辅助手段,可以对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的实用性很强,涉及面广,学生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论文的撰写能力、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编程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与等)提升很大。

三、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一)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之下完成的”。因此,如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就成了人类各个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师,如能掌握教育心理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定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我的体会如下: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工科基本都开设高等数学。笔者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虽然我们的讲授内容并不深,要求也不高,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考试难以过关。这些刚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了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适应了机械的分类式的题海战术训练。这些学生学习上依赖性强,缺乏自学能力,不能较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因而学习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一个努力目标;高中期间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刚经历紧张的“高中三年”,想好好休息一下了;未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有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上网成瘾,无心上学。

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我在给新生上第一堂高等数学课时,就要介绍我们的授课计划、进度安排以及与中学数学的异同点在哪。特别要介绍高等数学与其它各学科的联系和作用,以及高等数学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的先决条件,尤其在这个数字技术的时代,在各行各业的激烈竞争当中,数学已成为强者的翅膀。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过硬的本领就没有今后的立足之地,要学好专业课,就必须学好数学课。通过引导,使学生一进校,就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中,老师要讲清楚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做到“概念讲准,知识讲清,道理讲明,思路讲活,深入浅出”。这样,教师不但传授知识、技能,而且在人生观、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诸方面能给学生以启迪,点燃他们心中奋发向上的火花。那么,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

2.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优势,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1)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的疑难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习才会进步。而有些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怕别人笑话,特别是不敢轻易对老师提问。这样,日积月累,问题成堆。这种现象比较常见,是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首先要平易近人,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我的做法是:让数学科代表把每个同学举手提问发言的次数记录下来,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并在期评时对发言积极的同学给予适当加分。有了这个规定,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都比较踊跃,教学的双边活动都能正常开展,这对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很多中学数学基础知识一般都较差。来到大学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特别是他们的心理障碍难在短时间内消除。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该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使他们树立起信心,消除一些紧张情绪和顾虑,创造一种亲切、温馨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变成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有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要帮助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提不高,问题到底在哪?有的学生虽然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显然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善于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有的学生不善于分析问题,思维方法不当;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课,越学越没有兴趣。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

3.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来鞭策、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态度、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坚定目标,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坚持不懈地去取得学习成功的原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获取教学成功的原动力,教学工作就会富有成效。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来鞭策、激励学生。例如,当学生做完课堂练习后,要及时进行讲评。对概念准确、解题思路清晰、方法正确的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以肯定、赞赏或表扬。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自然很高兴,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对学生做得不够好的,也不要责怪,但要把存在的问题向学生讲清楚,是概念理解不准,还是解题方法不会,或是粗心大意造成演算出错了。实践表明,精神激励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新观念。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地接受知识,加之高职数学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无心学习。另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独生子女较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很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新观念,增强责任心,呕心沥血,勤奋工作,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平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土壤。师生心理相容相通,互相尊重信任是学生产生数学兴趣的心理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特别是教师对学生无私而崇高的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教学与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是高职院校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应用微笑教学、语言沟通、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心理氛围,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与抱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教学工作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篇9

一、高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二是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包括计算机、运筹学、机械制造和铁路运营等课程的各个学科领域。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学教育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高职数学课程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一)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主要讲授“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初步,概率论初步”等知识。高职数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学习专业基础课(如电工、电子、运筹学、机械制图等)、专业课(如计算机、物流、铁路运营等)必备的基础课。所以,高职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得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知识的应用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例题的讲解、习题的解答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归纳的良好习惯,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肯干、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相互沟通、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向学生设问、提问时难度要适中并富有启发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为学生的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有助于高职学生适应社会与职业的发展变化。近几十年来,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数学知识迅速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流动、职业变化更加频繁,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有多次选择与被选择的经历,各种职业和岗位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果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能与信息技术的要求相适应,就会失掉与社会同步前进的机会。相当多的高职学生不可能终生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转岗能力与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增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有的人片面地把高技能理解为只能动手干活,而不必动脑思考。实际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高技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动手能力。以数控技术为例,传统的操作以手动为主,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现代的数控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这种技术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因此,制造业的高级技师必须具备一些计算机的知识,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

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并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解决。这种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高职学生能否快速适应职业的发展及岗位的变化。

(四)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服务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职业技术、技能将带来的快速的更新与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数学知识的要求高低也会影响到职业技术、技能的更新与变革,高职院校不但要为学生眼前的就业考虑与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后劲,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提供服务。

(五)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一,高职数学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其它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专业服务功能和素质培育功能,它既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基础与必备工具,又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二,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积累一些数学文化知识,比如数学的发展史、数学与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题、数学趣闻轶事、数学的发展动向及前沿成果等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所教知识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涵养,让他们了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数学大花园的绮丽多姿,并从中受到启迪,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使学生将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化为志趣,志趣再转化为志向。高职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成才搭建一个好的平台。

总之,通过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理论的研究和探索,非常有助于纠正人们在制定和实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时出现的一些偏见,对高职应用数学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制定和实施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名符其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任务

(一)关于课程内容的改革

1.高职数学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取舍,既要科学又要有所创新。

(1)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要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开发。例如,数学概念的引入,要突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部分数学公式、定理的严格理论证明可用简单直观的归纳或几何解释来代替。

(2)要树立课程意识,体现高职特色。要深入研究高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对高职数学知识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高职数学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与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使其更科学、合理,充分展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做好高职数学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工作。

(3)要形成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高职数学课程要形成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局面,应在教材结构上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根据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可采取“基础模块+活动模块”的课程内容设置方案,扩大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体系,都重理论推导,轻实际应用。受学时少、学生基础差的影响,数学教学工作难有作为。所以,高职数学授课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数学建模的知识,对学生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方法、计算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创新性。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数学建模课程的创新性符合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要求。所以,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使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法与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5)适当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适当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如Excel、Matlab、lingo 等)的使用,增加数学实验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减少一些复杂、繁琐的推导与计算。

(二)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和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倡探究型教学模式。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运用高职数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如果,教师把所教的知识点当作一个研究课题,或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从而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习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形成迁移能力,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能力。

3.强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的高速发展,为高职数学及数学建模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数学建模培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运用数学软件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画图,通过运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等辅助手段,可以对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的实用性很强,涉及面广,学生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论文的撰写能力、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编程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与等)提升很大。

三、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一)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之下完成的”。因此,如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就成了人类各个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师,如能掌握教育心理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定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我的体会如下: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工科基本都开设高等数学。笔者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虽然我们的讲授内容并不深,要求也不高,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考试难以过关。这些刚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了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适应了机械的分类式的题海战术训练。这些学生学习上依赖性强,缺乏自学能力,不能较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因而学习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一个努力目标;高中期间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刚经历紧张的“高中三年”,想好好休息一下了;未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有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上网成瘾,无心上学。

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我在给新生上第一堂高等数学课时,就要介绍我们的授课计划、进度安排以及与中学数学的异同点在哪。特别要介绍高等数学与其它各学科的联系和作用,以及高等数学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的先决条件,尤其在这个数字技术的时代,在各行各业的激烈竞争当中,数学已成为强者的翅膀。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过硬的本领就没有今后的立足之地,要学好专业课,就必须学好数学课。通过引导,使学生一进校,就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中,老师要讲清楚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做到“概念讲准,知识讲清,道理讲明,思路讲活,深入浅出”。这样,教师不但传授知识、技能,而且在人生观、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诸方面能给学生以启迪,点燃他们心中奋发向上的火花。那么,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

2.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优势,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1)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的疑难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习才会进步。而有些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怕别人笑话,特别是不敢轻易对老师提问。这样,日积月累,问题成堆。这种现象比较常见,是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首先要平易近人,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我的做法是:让数学科代表把每个同学举手提问发言的次数记录下来,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并在期评时对发言积极的同学给予适当加分。有了这个规定,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都比较踊跃,教学的双边活动都能正常开展,这对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很多中学数学基础知识一般都较差。来到大学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特别是他们的心理障碍难在短时间内消除。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该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使他们树立起信心,消除一些紧张情绪和顾虑,创造一种亲切、温馨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变成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有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要帮助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提不高,问题到底在哪?有的学生虽然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显然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善于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有的学生不善于分析问题,思维方法不当;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课,越学越没有兴趣。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

3.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来鞭策、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态度、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坚定目标,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坚持不懈地去取得学习成功的原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获取教学成功的原动力,教学工作就会富有成效。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来鞭策、激励学生。例如,当学生做完课堂练习后,要及时进行讲评。对概念准确、解题思路清晰、方法正确的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以肯定、赞赏或表扬。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自然很高兴,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对学生做得不够好的,也不要责怪,但要把存在的问题向学生讲清楚,是概念理解不准,还是解题方法不会,或是粗心大意造成演算出错了。实践表明,精神激励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