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8: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结算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结算管理论文

篇1

1采购结算

1.1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钢铁企业生产,消耗的物料品种繁多,结算方式多样。对于大宗原燃料的结算一般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优质优价包括“按质论价”结算和“按质论量”结算。按质论价结算,就是在原燃料采购过程中,以供需双方签订的工矿产品合同的价格为基础,依据与合同相关的计价条款和原燃料的实际检验结果确定原燃料的最终结算价格;按质论量结算,是不依据物资的检斤量做为最终结算量,而依据检斤量与理化检验结果确定的干基量确定最终结算价格的结算方法。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是紧扣合同,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确定不同的结算方式。

1.2采购结算与合同条款钢铁企业原燃料产品的合同条款一般有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价款及交货时间,验收标准、质量加减价约定、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其中合同价格、质量加减价条款和验收标准是结算的的重要依据。

1.2.1合同价格:即合同的的基价,其他有效成份的加减价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合同的基价有三种:含税包干到厂价、车板含税价和车板不含税价。

1.2.2验收标准:①计量、化验均以买受方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②计量、化验均以出卖人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③计量以买受方为准,化验结果按出卖人方结算。④计量以出卖人方为准,化验结果按买受方结算。

1.2.3质量加减价条款约定的内容钢铁企业大宗原燃料合同根据物料有效成份的不同,加减价方式不同。通常在结算当中按合同加减价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结算类型分为有效成分累加类型、简单计算类型、折吨计算类型、等级判定类型、中间换算类型等。这一部分条款是优质优价结算的核心内容。

1.2.4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或火运。

1.2.5结算方式:①一票结算,开据17%增值税票。②两票结算。即含税包干到厂价减运费,其余开据17%增值税票。

1.2.6争议解决方式: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在需(供)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2.7其他约定事项:①合同履行有效期。②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1.3原燃料采购结算员的工作程序①审定合同:结算员收到业务科签定的采购合同,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推敲。②收集资料:收集交库单、化验单、磅单等原始票据,了解掌握企业调价及合同条款变更、异议处理情况。③结算:结算员按照合同结算条款类型,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据各种数据指标和对应关系,计算采购价格出据结算单。

2合同管理

2.1合同管理的概念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表现,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2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2.2.2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2.3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3.1认识根源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

2.3.2法律意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

2.4加强合同管理,把好合同结算关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2.4.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培训不断加强签约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合同法律意识。合同管理员应该是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员担当,可以起到事前防范的效果。

2.4.3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采购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采购部门结算人员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3充分发挥结算作用,完善合同结算条款

做为原燃料供应的源头部门,为充分发挥结算的作用,我们几次号召全体业务员对合同进行自查、自纠,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整理、调整结算方式,规定更为合理的奖扣区间。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在保证供需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堵塞业务漏洞,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3.1防止以次充好,改变月加权平均结算为单批结算方式结算中我们发现,月加权平均结算与单批结算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奖励封顶而处罚却不封顶,并且处罚比奖励力度大的采购合同,其结果尤为不同。供应商如果按月加权平均结算,在一个结算周期所送的煤平均不超标就可能有奖励,常常逃脱其中个别超标批次的处罚,有可能以次充好,不能保证进厂原燃料质量的均衡性。为此,我们协助业务科对此类合同结算条款进行了修订,喷煤灰、硫指标月加权平均结算变为单批次结算,一个化验批次一个结算价格,显示质与量的对应结算,为供需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2针对精粉水份严重,合同条款规定加倍扣水曾有一阶段,进厂精粉出现了水份严重超标,致使储料厂无法码垛,入炉料配比不准,对入烧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加强进厂原料的质量,提高入烧炉料的稳定性,综合各方意见,从合同上加以约束,即:“水份≤12%时,按化验水份干基结算;12%<水份≤14%时,按公式[12+(化验水份-12)×1.5]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14%<水份≤16%时,按公式[15+(化验水份-14)×2]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水份>16%时,拒绝进厂。”水分大于12%加倍扣罚,水分超标现象及时得到遏制。

3.3保证炉况顺行,结算条款规定球团返矿不付款球团返矿由于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的球团粉量增大,对高炉的冶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优化粒度组成的的关键是筛除小于5mm的粉末,一般<5mm的应不超过3%-5%。

为此,我们建议合同结算条款改为“含粉<5mm不超过5.00%,含粉超标部分不予结算。”这一结算方式的改变,使进厂球团矿的含粉率大大减少。

3.4规定合理磅差,严谨供货合同各大矿务局炼焦煤的结算以对方发货时的检斤为准,我公司的检斤化验只作为下转厂矿成本的依据,双方检斤化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在煤的采购中矿务局煤炭结算以对方为准是全国惯例,但我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途耗及化验结果不符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约束矿务局的质量检验结果?我们从实现的时间上,要求对方在发出物资时立即报出水份。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我们对双方水分差超过4%的月份做了统计,及时与供方沟通协商决定,我们在合同中增加“水分差超过4%的部分,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合同生效后,制约了对方化验水分过高现象。

3.5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及时调整计量检斤结算办法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料价格一直上扬,焦炭和有些炼焦煤种一度出现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个别品种的合同条款向供货商作了倾斜和让步,例如焦炭和1/3焦煤合同验收标准规定“以出卖人出厂检斤过磅、化验结果为准”。

篇2

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拥有许多分行或者支行,由于银行制度并不完善及人员配给不充足等原因,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岗位设置不合理及人员分配不科学,包括对银行印章等管理缺乏详尽的管理方案,而且不能明确责任归属。这种缺乏相互监督机制的人员配置和岗位分工根本无法保证支付结算制度有效运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商业银行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二)商业银行由于业务较为繁杂,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而易造成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处理相当多的银行业务,包括记账、审核、对账等等,工作量相当大。日常工作中较为繁重的银行业务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会计基础和较为熟练的技能。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许多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并且由于岗位设置等问题导致其业务技能并不纯熟。这样也就难以规避在商业银行业务支付中产生的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由于操作人员态度问题而引起的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的许多工作人员并未得到系统的培训,少数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较易受到社会恶劣风气影响而导致缺乏道德。当银行的薪水并不能满足其享乐主义的要求时很容易引起其不满心理,而相关责任人又不能及时做好监督及管理工作,造成这些人存在长期的不满情绪,于是不仅可能导致其对客户发泄不满也可能会最终导致其挪用资金。这些状况都导致了商业银行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四)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会因为被不发分子盗用而造成欺诈。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先进的支付结算工具也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这些进步在为社会大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机会。据调查,近些年利用先进的科技工具进行非法欺诈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且作案手段也不断提升。如果商业银行柜台人员对欺诈风险不够重视,并且责任心不高,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支付结算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量十分庞大,对于签章并没有核对,这样就较难进行查询。不法分子较喜爱利用人员素质较低和业务较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诈骗。这也是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又一个新的风险趋势。

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特征分析

在我国,银行支付结算已经形成了十分严谨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主要工具包括银行卡及银行票据,随着科技进行,移动及互联网支付也加入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但是,随着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愈加庞大,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也就不断增强,支付结算风险主要产生于运用结算工具进行资金活动的进程中。可以说,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与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关

过去,我国对银行业监管并不严格,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主要表现为违规贷款和担保、信用卡违规及高额利息揽储等形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行了巨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支付结算风险已经转变到票据领域和业务,逐渐转变为信贷及票据领域成为支付结算风险的高发区。

(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危险性高

纵观近些年发生的支付结算案件,大多数案件的范围都十分广阔。许多案件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或者外部人员,联合其他不法分子一起作案,他们主要的作案手段包括挪用、欺诈及贪污等。可以说,当代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不仅范围广而且风险也较高。支付结算风险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能会发生。只要涉及到商业银行业务,都可能会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三)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多以内部风险为主

根据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案例研究得出:大多数案件都是有银行内部人员涉案。涉案人员不仅包括银行基层员工,还包括银行高层管理者,可以说是包含了银行的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同时,案件呈现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不仅作案的收到愈加科学化和专业化,而且作案人员也大多数是受到良好教育、具有丰富学识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样也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案件越来越难以解决。

(四)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涉案金额逐步增大

通过对近些年的支付结算案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案件的金额越来越大,这样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差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类型

通过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进行研究,因而支付结算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内控风险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内控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银行内部的执行和监督并没有区分,并且岗位设置不科学,重要的岗位缺少必要的监督等。这些都是内控风险的重要体现。

(二)市场竞争风险

当前,民间资本大量涌入市场,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这就造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许多银行不惜利率倒挂来增设基层网点。并且许多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各式各样的创新型金融业务开始不断涌出,违规操作的结算和贴现业务也不断增加,这些也都导致了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三)信息技术风险

商业银行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因而信息技术就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有些银行系统老化,服务不到位,顾客信息遭到泄露及黑客攻击银行系统等。这些都会造成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

(四)欺诈风险

商业银行的欺诈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利用自身权利对资金进行挪用或盗窃,并且相关负责人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银行内部人员对贷款审批不严格,恶意泄露客户信息,或者银行内部人员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伪造银行信息、伪造信用卡等行为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五)其他相关风险

其他可能归类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主要有: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四、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存在问题分析

(一)支付结算账户存在的问题

当前,商业银行的所有对公网点都可以办理企业的账户开立业务,企业可以通过该账户进行资金活动。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并未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为了完成存款任务而不能对客户执行严格的账户监控,形成了潜在的风险。同时客户的重要印鉴及资料都会在基层网点保管,这也就为某些员工伪造印鉴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审核管理方法落后

当前,商业银行对企业支付指令都是采取人工审核方式,银行通过手工审核来判断付款人的指令是否正确,当银行不能判断企业的指令是否正确时就会通过,这样就不能正确防范不法分子通过高科技进行违法活动。并且商业银行对现金收付管理更为宽松,对可疑的现金交易不能实现实时监管。由于许多商业银行基层网点都需要招揽企业满足自身的营销任务,因而其对许多企业的现金管理基本都停留于表明,不得不尽量满足企业的现金需求。

(三)银行对账方式较为落后

银行对账是每个企业与银行必须进行的业务之一,同时定期对账也是确认客户资金收付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据。而当前大多数银行是通过基层网点记账人员发送或收回银行对账单,并不能有效防止银行工作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串通挪用资金等行为。

(四)支付结算工具管理落后

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银行卡和网银为主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了支付的主流。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行业相对落后,加上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得支付结算工具引发的风险时常发生,这也就不断暴露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工具上存在的问题。

(五)支付结算监督管理机制相对缺乏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优良的支付结算监督管理环境,并且银行的管理者对支付结算的重要性缺乏专业的认知,因此也不够重视。很多管理者甚至认为监管是人民银行的责任,同时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营销任务,在企业办理结算过程中并不能严格审核,这也违反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监督管理的规定。

(六)监管效率较低,惩处力度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支付结算工具也不断更新,但是商业银行的检查方法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手段上,因此监管效率就不高。同时,很多操作人员已经长时间不进行系统操作,对系统并不熟悉,这样也降低了监管效率。另外,由于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关系,银行往往碍于人情而减轻对企业的惩罚,有时甚至并不处罚。

五、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对策需要银行内部许多部门进行合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来完善其自身的管理机制。

(一)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是保障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同样能够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也是能够保障支付结算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应当构建健全的信用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开发建设包括个人征信体系在内的全社会的信用监管体系,完整记录各种企业或者个人的不良信用,并在依法的状况下提供查询服务。这样也能够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商业银行应当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是产生于支付结算的各个环节之中,商业银行都应当认识到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银行也应当从过去的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篇3

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拥有许多分行或者支行,由于银行制度并不完善及人员配给不充足等原因,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岗位设置不合理及人员分配不科学,包括对银行印章等管理缺乏详尽的管理方案,而且不能明确责任归属。这种缺乏相互监督机制的人员配置和岗位分工根本无法保证支付结算制度有效运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商业银行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二)商业银行由于业务较为繁杂,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而易造成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处理相当多的银行业务,包括记账、审核、对账等等,工作量相当大。日常工作中较为繁重的银行业务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会计基础和较为熟练的技能。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许多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并且由于岗位设置等问题导致其业务技能并不纯熟。这样也就难以规避在商业银行业务支付中产生的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由于操作人员态度问题而引起的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的许多工作人员并未得到系统的培训,少数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较易受到社会恶劣风气影响而导致缺乏道德。当银行的薪水并不能满足其享乐主义的要求时很容易引起其不满心理,而相关责任人又不能及时做好监督及管理工作,造成这些人存在长期的不满情绪,于是不仅可能导致其对客户发泄不满也可能会最终导致其挪用资金。这些状况都导致了商业银行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四)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会因为被不发分子盗用而造成欺诈。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先进的支付结算工具也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这些进步在为社会大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机会。据调查,近些年利用先进的科技工具进行非法欺诈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且作案手段也不断提升。如果商业银行柜台人员对欺诈风险不够重视,并且责任心不高,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支付结算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量十分庞大,对于签章并没有核对,这样就较难进行查询。不法分子较喜爱利用人员素质较低和业务较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诈骗。这也是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又一个新的风险趋势。

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特征分析

在我国,银行支付结算已经形成了十分严谨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主要工具包括银行卡及银行票据,随着科技进行,移动及互联网支付也加入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但是,随着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愈加庞大,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也就不断增强,支付结算风险主要产生于运用结算工具进行资金活动的进程中。可以说,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与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关

过去,我国对银行业监管并不严格,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主要表现为违规贷款和担保、信用卡违规及高额利息揽储等形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行了巨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支付结算风险已经转变到票据领域和业务,逐渐转变为信贷及票据领域成为支付结算风险的高发区。

(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危险性高

纵观近些年发生的支付结算案件,大多数案件的范围都十分广阔。许多案件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或者外部人员,联合其他不法分子一起作案,他们主要的作案手段包括挪用、欺诈及贪污等。可以说,当代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不仅范围广而且风险也较高。支付结算风险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能会发生。只要涉及到商业银行业务,都可能会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三)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多以内部风险为主

根据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案例研究得出:大多数案件都是有银行内部人员涉案。涉案人员不仅包括银行基层员工,还包括银行高层管理者,可以说是包含了银行的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同时,案件呈现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不仅作案的收到愈加科学化和专业化,而且作案人员也大多数是受到良好教育、具有丰富学识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样也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案件越来越难以解决。

(四)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涉案金额逐步增大

通过对近些年的支付结算案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案件的金额越来越大,这样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差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类型

通过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进行研究,因而支付结算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内控风险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内控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银行内部的执行和监督并没有区分,并且岗位设置不科学,重要的岗位缺少必要的监督等。这些都是内控风险的重要体现。

(二)市场竞争风险

当前,民间资本大量涌入市场,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这就造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许多银行不惜利率倒挂来增设基层网点。并且许多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各式各样的创新型金融业务开始不断涌出,违规操作的结算和贴现业务也不断增加,这些也都导致了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三)信息技术风险

商业银行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因而信息技术就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有些银行系统老化,服务不到位,顾客信息遭到泄露及黑客攻击银行系统等。这些都会造成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

(四)欺诈风险

商业银行的欺诈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利用自身权利对资金进行挪用或盗窃,并且相关负责人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银行内部人员对贷款审批不严格,恶意泄露客户信息,或者银行内部人员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伪造银行信息、伪造信用卡等行为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五)其他相关风险

其他可能归类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主要有: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四、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存在问题分析

(一)支付结算账户存在的问题

当前,商业银行的所有对公网点都可以办理企业的账户开立业务,企业可以通过该账户进行资金活动。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并未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为了完成存款任务而不能对客户执行严格的账户监控,形成了潜在的风险。同时客户的重要印鉴及资料都会在基层网点保管,这也就为某些员工伪造印鉴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审核管理方法落后

当前,商业银行对企业支付指令都是采取人工审核方式,银行通过手工审核来判断付款人的指令是否正确,当银行不能判断企业的指令是否正确时就会通过,这样就不能正确防范不法分子通过高科技进行违法活动。并且商业银行对现金收付管理更为宽松,对可疑的现金交易不能实现实时监管。由于许多商业银行基层网点都需要招揽企业满足自身的营销任务,因而其对许多企业的现金管理基本都停留于表明,不得不尽量满足企业的现金需求。

(三)银行对账方式较为落后

银行对账是每个企业与银行必须进行的业务之一,同时定期对账也是确认客户资金收付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据。而当前大多数银行是通过基层网点记账人员发送或收回银行对账单,并不能有效防止银行工作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串通挪用资金等行为。

(四)支付结算工具管理落后

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银行卡和网银为主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了支付的主流。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行业相对落后,加上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得支付结算工具引发的风险时常发生,这也就不断暴露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工具上存在的问题。

(五)支付结算监督管理机制相对缺乏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优良的支付结算监督管理环境,并且银行的管理者对支付结算的重要性缺乏专业的认知,因此也不够重视。很多管理者甚至认为监管是人民银行的责任,同时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营销任务,在企业办理结算过程中并不能严格审核,这也违反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监督管理的规定。

(六)监管效率较低,惩处力度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支付结算工具也不断更新,但是商业银行的检查方法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手段上,因此监管效率就不高。同时,很多操作人员已经长时间不进行系统操作,对系统并不熟悉,这样也降低了监管效率。另外,由于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关系,银行往往碍于人情而减轻对企业的惩罚,有时甚至并不处罚。

五、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对策需要银行内部许多部门进行合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来完善其自身的管理机制。

(一)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是保障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同样能够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也是能够保障支付结算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应当构建健全的信用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开发建设包括个人征信体系在内的全社会的信用监管体系,完整记录各种企业或者个人的不良信用,并在依法的状况下提供查询服务。这样也能够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商业银行应当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是产生于支付结算的各个环节之中,商业银行都应当认识到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银行也应当从过去的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篇4

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是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可以为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秩序提供有力的支持。银行结算账户作为集中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收付结算的起点与终点,也是一切经济活动资金往来的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此办法的出台,为有效保证支付结算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促进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1账户的开立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办法》对一般存款账户放开,使存款人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银行。但同时《办法》规定存款人因向银行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可开立一般结算账户,没有对“其他结算需要”的内容进行明确,因此,存款人会以“其他结算需要”为名将其他款项以现金或转账形式转入一般存款账户,再以“其他结算需要”名义转出。上述行为可能会有以下弊端:

①易将有借款的基本存款账户架空,只办理现金支取而逃避银行债务。

②银行为扩大存款余额为存款人开立多个一般存款账户,势必造成一般存款账户过多过乱。

③资金频繁转入转出,为洗钱犯罪活动打开方便之门,容易将资金转为己有。

④一些地市为防范上述现象产生,至今未放开一般账户,仍采取取得借款后方予开立一般。

(2)《办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关联性,实施存在梗阻。一是与《行政许可法》不符,如,规定商业银行可对睡眠户(包括核准类)进行强制销户,与“谁许可,谁撤销”的原则不符;同时,《办法》赋予开户银行账户年检权,造成行政许可机关“实施许可”与履行“监督检查”义务相分离,影响了账户管理的有效性。二是人行对账户的监管和处罚权缺乏法律依据。新金融三法规定支付结算检查、处罚权属于银监部门,而《办法》及相关规定却明确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督管理银行账户,结算账户而其他情况不予开立的做法,此类做法又严重违背了新《办法》的立法原则。由于“法大优先”,除核准类账户的审批外,人行只能借助反洗钱检查对账户进行监管,客观上形成监管缺位。

1.2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开立专用账户增多。究其原因:一是银行机构为了拉存款;二是银行账户管理与财政管理脱节,财政预算账户管理松懈;三是预算单位巧立名目开立其他专用账户。

(2)部分账户管理人员对结算账户认识不够,未能按《人民币银行结算管理办法》要求存款人出具规定证件,放松对存款人的要求,开立结算户时出具单位副本、或无效过期证件。

(3)《办法》规定专用账户(预算单位专用账户除外)只需报备无需核准,因此,从一个地区来讲,储源不可能无限增加,存款任务却年年加码,银行工作人员要完成存款任务,就会搞不正当竞争,受利益驱使或信贷资金吸引,客户将其整体资金按用途分解到各家银行。银行为留住客户可能会提供不真实的开户资料,由于各种因素限制,人民银行无法对其开户资料的真实、完整、合规性进行监督,给银行账户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4)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执行层面的难点。一是账户生效日制度执行不到位。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办理付款业务。但开户银行为协调客户关系或经办人员对账户管理办法学习不透,新开立账户在未经当地人行账户管理部门核准前,就擅自办理对外支付业务,账户生效日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二是大额公转私款项提供付款依据监控难。目前对单位账户支付给个人账户的款项,每笔超过5万元的,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规定的付款依据。但开户银行为处理好银企关系,放松对该项规定的执行,如建议单位签发规定限额以下的多笔转账支付凭证逃避监测,或不要求单位存款人提供相关付款依据。三是账户实名制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目前账户管理员只能凭肉眼对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开户资料和证件的真伪进行审核,缺乏不能有效监控匿名开户、虚假开户等行为,为公款私存、逃避债务、逃税漏税等提供滋生的土壤。

1.3人民币结算账户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1)账户开立及使用的实时监督难度较大。部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账户的开立,对各类账户的性质、使用缺乏了解,为了保客户,拉存款,变相违规开立账户或将存款人“睡眠户”账户不做销户,也不做“久悬”,一直留存,占用账户系统资查核对才能发现金融机构是否违规给企业或预算单位开立结算账户。现场检查有一定的间歇性,给企业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2)系统的功能不完善,如系统提供的查询权有限,查询、公告提示等功能不是很尽如人意,修改删除功能也不是很完善。

(3)系统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联网,跨地区的异地非临时机构临时户难以开立异地基本户开户许可证号码确定后,系统发出异地征询,过了数分钟,系统提示发出征询失败,或信息发送成功,但没有回复,使异地存款账户开立受到系统障碍限制,特别是专户和临时户的开立无法正常核准。

2对人民币银行账户结算管理的建议

2.1对账户管理的建议

(1)建议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积极协调配合,对所辖财政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防止开户银行与预算单位共同蒙混过关办理开户。对于开户资料不全不真实,骗取银行开户许可证的预算单位、金融机构进行通报处罚。并制定切实可行撤销户制度,加强对撤销户管理,严格撤销户原因审核,防止恶意竞争。

(2)财政、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办理业务时,应以个人身份证姓名,企业单位公章名称为主,避免汉字、名称、地区简写,确保存款人账户资料真实性。

(3)加强对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账户管理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反洗钱、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以及现金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央行和金融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岗位,配备专人对银行结算账户进行管理,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培训,使相关人员在熟悉掌握《办法》的同时,了解掌握《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现金管理条例》及税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综合业务素质,提高依法管理银行结算账户、防范风险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联动网络的防范功能,确保账户管理富有成效并积极推动金融安全区和金融信用区建设。

2.2对完善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金融机构应在《办法》规定的框架内,满足不同客户群体需求采取开发多样化的支付结算工具来吸收客户资金。

(2)商业银行经办人员要严格依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管理账户。人民银行要严把账户开设的审核关,并加大对银行存款账户的监管力度,强化内部账户管理部门和现金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对违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规定的行为,按《办法》规定严查严管违规操作。

(3)完善现行账户管理办法,堵塞制度上的漏洞。尽快出台《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在账户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明确。依法确立和强化央行对支付结算的监督检查职能,提高央行执法权威。由于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调整后的央行职能更加凸显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实施和金融服务等职能,同时强化了央行对支付结算工作的管理职能,由此应从法律上对等地赋予央行为保证自身法定职能正常履行的结算监督检查权,特别是对存款人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权。通过法定程序检查、规范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账户管理,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偷逃税款、逃废债务、套取现金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持经济金融秩序稳定。

2.3对账户管理系统管理的建议

(1)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尽快实现账户管理系统与工商、税务、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的联网,提高开户信息录入的准确性,杜绝违规开户行为的发生,维护系统在账户管理中的权威性。

(2)在账户管理系统中完善各项功能。①增加开户银行的查询、修改功能。金融机构通过账户管理系统对录人存款人开户相关资料及信息提交到人民银行待核准数据库后,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信息查询、修改、变更、删除,如发现录人有误时可在本机构三级别的授权下进行查询、修改,确保为人民银行提供一个资料齐全、核实一致的待核准数据。②对于核准类账户可设定为在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高级主管审批授权的情况下,能对客观因素引起的账户变更进行修改。③完善系统公告提示功能。当上级行向下级行公告时应在系统任意操作界面弹出提示;金融机构发出存款账户信息公告时,任意操作界面“公告”菜单作闪动提示或“公告”弹出。

(3)从实际出发补充完善账户管理办法的不足。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制定《实施细则》或补充说明,进一步完善法规,以利于实际操作。同时应该尽快升级账户管理系统,解决账户管理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将人民币账户系统设置可在盟市(地区)级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办理辖区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也就是小异地),使国家的专项资金真正落实到实处,有利于专项资金管理,防止专用资金挪用。

(4)宽进严控是今后账户管理的必由之路。账户管理应当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逐步从依靠行政手段监管逐步转向利用市场机制监管。如适当调整银行账户的开户准人条件,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加强开户申报和日常使用的监控管理上。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可考虑借鉴澳大利亚的成熟做法,就是对银行账户不限制其使用方式,任何账户都可以办理转账和现金收付业务,但对银行账户的使用管理主要体现在交易报告制度上,商业银行对存款人存取现金超过一定限额或有可疑交易嫌疑或有汇人、汇出境内外的,必须按规定向交易报告分析中心报告。

总之,账户管理现在还是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把制度完善、健全起来。由于当前各方面对账户管理的重视,相信不久账户管理的成就会对金融系统,乃至经济的良好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

篇5

(一)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

合同信息管理作为集团结算管理系统中业务信息的源头。其中合同的审批、签订等相关流程的管理主要由企业的ERP实现,集团结算的集中管理系统签订的合同可以满足合同依次向下进行结算业务的审批与合同执行状况的统计查询。另外还可以满足影响管理方面的合同影像扫描。合同管理系统不仅要为企业ERP提供相关合同信息,还要提供合同信息的手工录入等相关功能。

(二)结算管理系统的设计

结算管理系统作为整个集团结算集中管理的中心,主要负责处理信用证和汇入汇出及托收等相关业务。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正式开证的申请交易时,分公司中业务审核部门要正式开证申请交易的复核。复核界面会提供交易画面的查询,而且可以查看输出报文和面函及影响等相关信息。在分公司审核通过之后要由结算中心完成复核,并且结算中线需要填写相关意见、进行合规性检查,最后做业务授权。针对需要资金管理部门审核的信用证在正式申请交易时,要填写有关意见,而且业务要由资金管理部门完成审核。在结算中心审核通过之后,可以向分公司传达审核成功的消息。而开证申请在审批通过之后,分公司经过系统打印出面函,此面函拥有该笔业务唯一编号。另外系统会把审批通过之后的开证申请相关电子报文发送给银行,而银行收到纸质面函和电子报文经过核对无误后要完成开证操作,把开证确认信息发送给结算管理系统,系统会自动提醒分公司此笔信用证已经开证成功。

(三)影像管理系统的设计

影像管理系统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图像处理每一个方面,包含图像采集和图像加密及图像查询等相关功能,具体功能如图1所示。图1影像管理系统的功能运用文件服务器webserver方式完成部署。集团结算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第三方的影响系统接口,其中影响管理的子系统功能主要包含影响扫描采集和影响传输机影响的处理等。客户可以选取适合自己的采集设施刺激影响文件,在采集过程中系统能够对采集参数完成设置,调节扫描影响的清晰度与对比度等,从而使扫描的效果达到最好。

二、集团资金结算管理系统的实现

(一)合同管理系统的实现

集团资金结算管理系统中合同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含系统管理和客户管理及合同管理与系统帮助。比如中化集团各个部分在签订好合同之后,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把合同信息输入到系统中,交给合同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一旦在合同履行时出现不可客服的难题时从而更改合同,只需要上交一份合同的变更申请,然后由集团相关领导完成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就可以对合同进行变更,如果审核不通过,就退回申请。

(二)结算管理系统的实现

为了实现集团结算业务的集中管理,结算管理系统重点实现了进口信用证和出口信用证及出口托收等相关结算业务的管理。除了以上业务种类下的各个交易处理之外,还包含各个业务种类共有的交易处理,主要包含下传信息和备忘录及报文备查表等。其中不同的交易还存在一些公共功能,主要包含公共界面和影响扫描及银行接口与模板维护等。

(三)影像管理系统的实现

影像管理系统一般负责处理集团结算时出现的业务影响,比如合同单据和子公司内部相关业务的审批单等,主要完成影响的扫描与更新及删除和外部相关影响的传输等。影像管理系统依据业务的驱动影响规则,影像要内嵌在业务系统中,当做一项业务功能来实现,同时影像操作要融合到业务工作中,这样才不会出现一些不符合相关业务逻辑的操作。比如说有某项业务处理权限的客户,可以自由访问此笔业务相对应的影像文件,进而确保业务影像处理更为专业性和数据的统一性。

篇6

二、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所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在企业中,由于预算管理的概念还没有被完全的理解,并且对预算管理的本质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进而在企业中的运用并不是很灵活。所以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以下的事项进行注意。

1.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全局的规划性

所谓的全局规划性主要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并且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点问题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在对企业的一些方案进行确定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共同的规划以及决定,进而使其方案的内容能够得到完成。在对方案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实施上级分配到下级,下级在对其进行总结之后反馈到上级这一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选择出适合企业的方案,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使企业每个部门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2.必须要对企业的约束力进行增强

在企业中,很多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强调事后的控制,这样导致其控制的约束能力出现下降,因此在企业中,必须要加强事前的控制以及事中的控制,并且企业的预算管理在经过上层领导批准之后,必须要根据总体的目标来去实行。与此同时,在预算管理进行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根据有关统计的分析,以此来监督企业的预算管理展开程度。

3.必须要建立起考核的相关机制

在企业通过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有关的考核机制,并且预算管理是一项相对来说具有着规划性的系统工程,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每个部门能够统一,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治个别人员的惰,进而保证预算管理能够得到全面的完成,进而需要企业能够针对预算管理的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制度,进而使企业能够实施绩效的考核,同时要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实行赏罚的制度,在最大的限度上是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最终使企业的执行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加,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处在不败之地。

篇7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篇8

事实上,推行公务卡结算的积极意义还远不止这些。从宏观上看,公务卡通过对各项电子交易信息的准确记录,形成个人和商户的交易档案,有利于促进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缴和监管,防范偷税漏税行为;公务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带动其他社会人员使用银行卡,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用卡环境的投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和金融环境的改善;公务卡完善了银行卡的品种和功能,为银行业提供了更多拓展其他金融业务的空间,增强了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后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从微观上看,公务卡结算方式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额零星采购更加方便快捷;免除了公务人员预借现金的程序,将公务开支由原先的预借款、报销两道程序,变为报销一道程序,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单位可利用金融系统的融资功能,降低资金的占用成本;财务人员不再需要存取、核对和保管现金,公务人员不再携带大量现金,有利于控制现金风险,更加安全。有关机构对全球50个银行卡产业较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银行卡支付在一个国家消费总支付中的比重每增加10%,可带动国家GDP增长0.5%。因此,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在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过程中,有些流程与过去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是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报销流程基本不变。单位职工使用公务卡消费,在单位财务部门审核报销前均属于个人消费行为,与单位无关。只有在单位财务部门按照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审核后,这种消费才属于公务消费行为,才能予以报销还款。对不符合规定的消费,由持卡人自行承担。这与目前职工垫付现金进行公务消费的报销程序是相同的。二是现行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不变。改革后唯一的变化是单位要将持卡人的消费交易凭条(即银联小票)作为会计原始凭证入账。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真正需要单位与职工转变的,主要还是传统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再就是要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公务卡结算实际上采用“公务卡+POS机+工资卡”的结算模式。譬如,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或外出采购时,根据银行卡受理条件,先用个人卡支付后,凭取得的银行卡签购单和报销凭证,按照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的财务报销程序报请审批。单位财务人员对经过审批同意报支的个人卡公务消费支出,通过单位统一安装与银行联网的电子收款机系统(POS机),将资金从单位卡划到个人卡。个人卡中所发生的个人消费性支出,不纳入公务卡结算范围,单位卡不得办理向个人卡划转属于个人因私消费的资金。

实行公务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建立公务卡制度,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机生成公务消费的各项明细信息,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克服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弊端。二是有利于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当前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仍然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制约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用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向单位借款,简化了手续,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三是有利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预算单位应用推广公务卡,有利于扩大银行卡持卡人范围,完善银行卡品种和功能;有利于发挥信用卡扩大消费信贷、培育信用观念、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有利于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调动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篇9

一、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常见问题

1 财务预算管理观念淡薄

目前,多数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所做工作较弱,尤其是领导层重视不够、宣传力度较小,加上学校内部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等缺陷,使得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部门缺乏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对待财务部门所下达预算指标时,观念淡漠、被动接受。长时期的落后观念。造成多个部门认为学校财务状况与本部门毫不相干,并对财务工作缺少应有的有效的理解和执行,更不可能主动、全员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如果预算编制无法得到全面保障,则预算在执行中便可能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

2 预算编制不完整

预算编制主客体之间沟通不够、了解甚少,预算编制人员难以掌握学校复杂繁多的业务活动等现实情况,都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整个过程不科学、不全面。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下属院系、处室等都采取多渠道创收和支出的方式,多项收入及相应的支出未能纳入高校综合预算内,部门资金体外循环现象严重。预算监管则对其失去监控作用。而反映在预算编报上面,则表现为部分资金使用状况未能细化,管理方面缺乏定员定额指标,特别是基本支出的专项业务费用支出项目数额过大,极其不利于分析管理工作。此外,有些高校还有经营支出项目,此类项目大多未能详细地反映于支出项目中,这便违反了收入支出配比原则,又可能加剧高校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不科学的程度,最终,不仅破坏了高效预算管理的范围。还极易造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

3 预算执行效果较差

预算方案需要强有力的控制为执行做保证,预算控制力度不够。便造成指标下达一段时间后。仍然未能有效执行。当前。预算执行和监管已成为各个高等学校的软肋,财务预算执行不力、预算方案形同虚设、财务监管流于形式等问题甚为严重。因编制时间和指标下达的滞后,降低了事前控制的效果;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影响了事中控制的正常运转;因对预算执行状况分析不够,造成高校丧失了财务比较优势,对事后控制产生不利影响。高校的财务预算是对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的最佳反映,如果其执行不力、控制失控,必然严重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和经营规模。

4 财务预算管理风险意识薄弱

任何组织采取的任何财务管理措施均应充分考虑客观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就目前高校经营状况来讲,学校尚未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校教育经费有限。各部门吃大锅饭现象又较为严重,则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职工生活福利的改善等方面的经费开支便难以得以保证。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又对高校相关配套硬件环境建设等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基建任务,学校自然要寻求更好的资金筹措方式,比如较多的银行贷款,但这给高校也带来了巨大的负债,进而使高校举债经营陷入各种财务风险状况。甚至有效高校盲足贷款征地、上项目,使得藏在高校内部的隐患处处存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各种风险。

5 预算监控及考评体系缺失

在过去计划经济下,财务人员大多只关注成本费用支出,对成本费用支出的使用效益则不很重视,尤其是预算指标完成状况,本应作为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标准,结果却因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导致资金浪费、资产重置等负面影响,真正依赖于资金建设的项目经费则不到位或者不够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及效益低下,预算管理作用大打折扣。预算编制方案的执行与控制,应建立在规范化分析、科学化考评的基础上,但从我国高校现阶段预算管理状况分析,高校仍未建立健全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预算管理和评价体系几乎完全缺失,此种状况下,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员工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预算总目标更难以得到实现。

二、解决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1 更新财务预算管理观念

加快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改革,解决预算管理中常见问题,应首先更新预算管理观念,观念的转变应放在首位。具体来讲。应在高校内部管理中普及预算管理基本知识和尝试,紧密结合预算运行机制和预算执行结果,将预算编制、执行视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共同任务;以人为本,树立广泛参与意识,预算编制工作与学校事业活动密切相关,其编制过程应由多方人士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和论证。并接受各个院系和职能部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监督;高校财务部门应去除只重视分配的传统观念,实现目标方式下的预算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注重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以及预算向微观管理层次延伸的效果。

2 统筹安排资金流向

加强预算管理,应特别重视资金统筹安排工作。对各项经费支出应加以严格控制。一则严格审批权限,将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经费的审批工作严格控制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内。遇到特殊情况,支出费用须超出计划所需经费时,须在高校相关预算管理制度规定范围内,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据规定执行;实施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把各个二级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当做领导干部年终考评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人员抽查并评价各预算单位的执行细节,对执行较好的部门或单位,据其正常经费结余比例给给予奖励,对执行较差的部门或单位负责人予以批评甚至做相应处罚,若预算执行中经费流失严重,则应严肃处理相关负责人。

3 增强财务预算管理风险意识

高校规模越向纵深发展,其银行贷款金额随之增加,所可能遭遇的财务风险越加多样化、严重化。防范高校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已成为高校管理特别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树立预算管理风险意识,组建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广泛采纳各方意见,收集整理各项贷款项目的材料和证明,校验贷款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根据贷款指标,测算一定时间内高校所需信贷资金的数量,由此制定还款计划,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将资金应用于能带给学校一定经济效益的项目,比如兴建学生宿舍楼、教学楼等。

4 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管控。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检预算执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加强控制。参照预算执行中反映出的各种信息,高校应在宏观上对年度财务报表、预算执行情况等加以分析和评价,不断改进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机制。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相关规定,严格照章办事,规避随意追加、调整预算的行为,对于经常性支出项目不予调整,确实需要追加或调整的项目,须在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程序之下,经高校最高决策部门审评以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予以追加或调整。

5 加强资金使用效益考评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通信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介绍及财务稽核结算现状简要分析

1.通信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介绍

通信企业营业款是指企业通过自营或其他营业厅、授权及委托机构向客户收取的通信服务、通信商品销售等营业收入款。营业款是通信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部分,需要对合作营业厅、金融机构、第三方通信平台、商等关于营业款的财务项目进行稽核,从而发现营业款结算管理中存在的款项收取不合理、舞弊营业款的不规范财务行为,及时实施财务控制手段来防范营业款结算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财务漏洞。通信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类型,但是其却可以对金融实收、财务营业结算管理和业务网络系统三者关联统一针对营业款进行财务稽核,这样就能确保通信企业收取各种运营商的资金流入量稳定、及时、完整,从而对于通信企业来说既降低了资金风险又能提高总体资金管理水平。

2.通信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现状简要分析

通过对通信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和结算管理稽核的文献及营业厅实地考察现状,总结出以下几点财务稽核现状。

一是,通信企业的机构种类多且会计记账模式差异大,自营营业厅网店收费众多,一个普通市区营业款结算网点就达400-500个,发达省份的网点可高达7000-8000个,而且网点间非常分散,营业款舞弊现象不曾间断且归集起来非常缓慢,进而影响通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形成资金风险。

二是,营业款闲置数额巨大。通信企业的运营网点每月的营业款简单归集就能达到几个亿,发达省份甚至资金量更是巨大,但是由于下级运营网点、金融银行机构等营业款结算管理不到位、不及时,使得阶段性的营业款得不到及时收取,那么通信企业就会有大量资金闲置在外,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上无法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三是,营业款高度流动性且控制风险极高。通信企业的运营网点营业款初步结算都是通过前台柜员进行现金收取,部分业务活动抵现或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现在市场还出现电子商务通信业务,可见其营业款结算管理归集到企业是具有非常高的难度性。若是将收费网点的营业款都归集却会带给网点资金急缺的损失,这都是由于营业款的高流动性和控制风险所引起的管理问题。

四是,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管理距离达标还差甚远。我国社会市场体制和经济保护下有四大通信企业,其均在美国上市有着非常高的内控要求,但是基层运营点都是自行对营业款结算进行财务稽核,缺乏统一财务稽核制度和第三方财务稽核模式,各营业点的稽核频率也离国际内控要求相差甚远。

二、通信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各级财务稽核员和营业员素质不高、业务专业能力差

通信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每个级别的财务稽核人员或前台营业员的相关业务了解、专业稽核能力、记录、品德等综合素质不高,其错误、舞弊和滥用私权等不良行为屡禁不止,不同级别的财务稽核员采取的滥用私权手段有所不同,但都严重影响到了财务稽核制度的独立性。部分财务稽核员又由于缺乏处置权利和人情关系,而使得工作受到压制,也就让稽核出来的相关问题得不到制止。营业员自律自觉能力非常弱,非常容易由于个人经济问题对营业款结算进行暗箱操作,长期和大范围该操作将造成通信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

2.对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管理认识不够,且财务稽核体系不完善

通信企业已经形成了对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管理的意识,也制订了与自身企业管理相符合的财务稽核体系,但是领导层对其的重视程度和重要性认识还是不够,使得财务稽核效率差、执行效果差。部分管理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稽核混为一谈,认为只需要设置好审计相关岗位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设置财务稽核岗位和专门制定财务稽核体系,这样从客观上讲影响力财务稽核工作的实施,也就影响到了企业营业款结算归集的工作顺利有效的实施。通信企业的领导层为了应付美国证监会的内控要求,而简要制订了财务稽核体系,但是其体系的完整性和完善性非常欠缺,这样反而严重影响到通信企业的国际社会形象,还有基层员工对公司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律性。

3.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管理模式粗略、不够深度

通信企业的财务稽核模式是从总部会计核算人员中抽取部分人员作为财务稽核员,工作性质和思维方式长期下来难以转变,那么现场对基层营业款结算进行稽核工作是非常困难,也难以准确找出营业款财务和结算管理上的问题。这样的稽核模式层级过于简单、效果也不够明显,无法帮助通信企业预防和防范风险,难以深入发现各层营业点潜在和深层的营业款结算管理问题,也就无法就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找到解决措施。

三、优化通信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管理的措施

1.建立一套适合、全面和自动化的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管理系统

将信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内控制度流程、财务管理方法和营业款结算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多套科学、规范的财务稽核制度,研究出多款自动化、全面、合适的营业款结算管理系统,为创建良好的财务稽核环境做基础工作。在建立营业款财务稽核结算管理系统时,应该对以往的财务稽核、业务流程稽核、基层制度稽核、基层岗位稽核等进行分析总结出结算管理系统的关键控制点,然后结合编制软件技术和实际操作情况,研究出营业宽财务稽核结算管理系统作为财务稽核的良好工具,为今后的财务稽核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结实的技术基础。这个管理系统还应该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及改善信息等作用,应该包含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等两种模式下的操作性,才能有利于企业对其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稽核。

2.明确营业款财务稽核的管理目标

通讯企业在进行每一次分部公司、营业网点和电子商务网点的营业款财务稽核时,都应该明确此次财务稽核的各种管理目标,对营业款情况不同的营业网点制定针对性的稽核目的。如:若是营业款收集非常良好的网点,就应该以进一步提高营业款数额和提升工作质量为长期努力的目标;若是营业款归集难以到位的网点,应该将归集营业款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并改善作为财务稽核的首要目标。通信企业应该为了保证营业款资金的安全和稳定,还需要让营业款资金在正确真实的会计期间反映,确保营业款资金都记录在合适且准确的会计账户,这些作为营业款财务稽核和财务稽核体系的统一管理目标。

3.加强通信企业财务稽核员和营业员素质、能力、业务的全面性建设

由于通信企业营业款结算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质,这就需要企业财务稽核员具有专业能力、业务能力、口才能力等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各个营业网点的前台营业员直接接触到营业款属于第一经手人,其为人品德、素养、价值观应该进行根本性的培训和全过程跟踪调查。对财务稽核员应该进行严格和严厉的针对性培训考核,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生存,可以鼓励该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实地考察学习,企业应该提供丰厚的薪资、权利、岗位、机会和福利等为诱惑动力,提高财务稽核员的主动自律自觉性,这样才不是“赶鸭子上架”的教育培训方式。营业网点的营业员无法给予培训的话,就应该采取第三方监督的模式,也才能有效的抑制营业款舞弊造假的不良财务现象。

综上所述,可见对通信企业营业款结算管理进行财务稽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各部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和降低资金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地位。因此,应该逐步克服和采取措施来改善通信企业存在的营业款财务稽核问题,促进通信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静.通信企业营收资金财务稽核管理的实践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

[2]姜丽.营收资金稽核管理的探索[A].黑龙江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