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8: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压力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引言
当前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的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产生了各种适应或紧张症等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压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有关压力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共同关注的热点领 域。
在企业管理中,工作压力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度、持续的工作压力不但是造成员工健康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问题,还会导致一些组织问题,如员工不满、消极怠工、高离职率、缺勤和低生产率等。对压力进行管理,尤其是对工作压力源的分析与探讨极为必要。
一、压力的内涵和相关理论
1.基本概念的界定
(1)压力
“压力”这个词对我们并不陌生,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压力。它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对压力的认识最初源自物理学,是指物体受到试图扭曲它的外力的作用,在其内部产生相应的力。以后对压力的认识扩展到医学领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信息革命的发展,压力的研究在强烈的社会需求推动下,从医学领域迅速扩展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几乎所有学科研究领域,引起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许多学科专家的关注。关于压力的定义也有很多种,综合各界学者对压力的定义,对压力含义的界定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刺激说、反应说和刺激—反应说三大类。
第一,刺激说。刺激说认为压力就是作用于个人的力量或刺激,从而导致人的紧张的反应。这种定义借助物理科学中压力的定义,认为压力是某些可能会导致分裂性结果的特质或事件。把压力看成是人对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的紧张、恐惧等,强调的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认为人们所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当压力超过人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将会造成永久的破坏。这是早期对压力分析的观点。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有Weiss等。刺激说的观点主要集中注意于压力刺激的实质,关心压力的来源是什么。主要强调了压力的外部因素,而较少考虑到个人对压力程度的感知和评价,也没有注意到对压力反应的处理策略。
第二,反应说。反应说把压力看做是个体对某些刺激物的反应,是由于环境刺激物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的反应。这一理论强调压力是个体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反应,而不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压力。把压力看成是人的主观感受,着眼于人们对待压力的体验和认知,并且认为压力是以反应为基础的模式,它强调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
第三,刺激—反应说。刺激—反应说认为压力是个体与压力源之间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感受到的压力来源于个体对情境的察觉和评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压力的感受不同。根据刺激—反应说,压力是个人特征和环境刺激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后果,是形成个体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过程。不仅包括环境刺激造成的紧张也包括人们对环境刺激的主观反应,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个体特征差异及对待压力策略的其他因素。这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它全方位、多视角地考察了个人特征与外界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工作压力
在企业压力管理中,我们以研究工作压力为主。在本文中,压力即指工作压力。工作压力(WorkStress)概念是从压力定义衍生而来,简单来说是指当压力发生在工作场所时就称之为工作压力。我国学者徐长江(1999)把工作压力定义为:在工作环境中,使个人目标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地、持续地作用于个体,在个体及应付行为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工作压力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工作压力包括个体在工作情境中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工作场所之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而狭义的工作压力仅为工作情境中的压 力。
2.有关压力研究的理论
压力管理研究在西方已经近100年,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有关压力管理的相关理论。
(1)压力主体特征理论
压力主体特征学说认为压力的产生与个人的某些主体特征,特别是主体的需求与能力有关,当个体有较高的需求与期望发生,但又感到自我能力有所不及时,就会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感到压力。这一学说思想强调了个人主观因素,特别是需求与能力对于压力形成于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解释了不同个体在同样压力环境中的个别差异原 因。
(2)个体—环境匹配理论
个体—环境匹配理论或称为P-E模式,该理论认为环境变量和个人相关特征决定压力是否会产生。French和Caplan(1972)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工作压力领域中运用最多、得到最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French等人认为引起压力的原因不是单纯的环境因素或个人因素,而是个人和环境相联系的结果。工作的压力是由于个体能力与工作要求不匹配(misfit)。只有当个性特征与工作环境相匹配(fit)时,才会出现较好的适应(3)工作需求—控制理论
Karasek(1979)提出的工作需求—控制模式(简称JD-C模式)也是研究工作压力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理论模式。Karasek以大量有关职务再设计和员工压力的研究为基础建立了JD-C模式,从工作特征出发,对工作压力做出解释和预测。所以它还被称为工作压力模式。Karasek认为工作压力来源于工作本身所包含的两个关键特征,即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的共同影响。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
①高工作要求,低工作控制导致高工作压力。
②当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均处于高水平时,工作动机增强,因此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模式中又加入了一个社会维度:社会支持,使这一模式成为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简称JDCS模式)。
(4)认知交互作用理论
认知交互作用理论是一个以认知评价过程为基础的工作压力模式。该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S.Lazarus。Lazarus认为在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存在着两个阶段的认知评价过程。个体首先要评价外界事件是否具有挑战性或威胁,然后对自己所能获得的应对资源如个人能力和社会支持等进行评价,当个体认为后者不足以应对外界的威胁性事件时,工作压力便产生了。
Lazarus认为传统的工作压力研究将环境条件和个体特点看做是分离的和不变的,没有正确地描述工作压力的问题。个体—环境匹配理论虽然比传统理论的思维推进了一步,通过对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考虑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但这一理论的问题是它仍然把个体和环境都看做是静止的、不变的。Lazarus(1995)认为,压力不是个人特点的产物,也不是环境的产物,压力的产生是某一种环境与某一种人所做的对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威胁的评价结合的结果。在交互理论中,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随着时间和面临的任务而产生变化。个体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程度,无论在时间上、工作任务或活动上,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这一理论对数据的涵盖性和易检验性,使得它受到很多工作压力研究领域者的重 视。
二、压力源及其理论研究
1.压力源概念
压力源即压力的来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性刺激。是指导致压力的刺激、事件或环境,可以是外界物质环境、个体的内在环境及心理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生活压力源和工作压力源。
工作压力源包括导致工作压力反应的情绪、刺激、活动等。是员工在工作活动中所承受的对其身心活动造成一定影响的外在刺激因素,是个体对工作压力感知的一种主观评价。它是改变个体心理和身体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构成压力源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构成复杂的系统,当个体长期处于这些压力源系统中,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对组织也同样会带来消极影响。在压力管理过程中,了解压力源是基础。所以工作压力源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点。
2.压力源研究的理论回顾
Weiss(1976)认为工作组织中的压力源主要有:工作本身因素;组织中的角色;职业发展;组织结构与组织风格;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Whettent和Cameron把压力源归纳为时间压力、互动压力、情景压力和期望压力四个方面。
Cooper,C.L.和Marshall(1978)对白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研究认为,工作压力源主要有:工作本身因素、组织中的角色、工作中的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组织倾 向。
Ivancevich和Matteson(1980)借鉴了以前的研究成果,认为工作压力源可分为组织内部压力源和组织外部压力源两部分,强调了个体差异和个人对压力感知的影响作用。他们把压力源分为五个基本类型:生理条件、个人层面、团队层面、组织层面和组织外因素。其中,个人层面涉及角色和职业发展,组织层面包括组织倾向、组织结构、工作设计和任务特征。
Hendrix,W.H.(1995)等人的研究中,将引起压力的因素分为3类:组织内部的因素、组织外因素和个人特 征。
Summers,T.P(1995)等人将引发工作压力的原因分为四类:个体因素特点、组织结构特点、组织过程特点、角色特点。
罗宾斯((1997)确认了三种类型的潜在的压力源:环境、组织和个人压力因素,并认为这三种因素是否会导致现实压力感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差异(如工作经验、个人认知等)。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和技术的不确定性;组织因素包括任务要求、角色要求、人际关系要求、组织结构、组织领导作风和组织生命周期;个人因素则包括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和个性特点。
近几年,我国对工作压力源的研究比较多,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类是通过调查,对某一行业、某一岗位的工作者的压力源进行识别;另一类是以压力源中的某一变量为研究对象,剖析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包含了各个行业、岗位的工作者,有医生、教师、公务员、科技工作者、知识型员工、经理人员等,基本上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类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分析,也有的学者只做了定性分 析。
张继红(2005)通过对航天科技人员工作压力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航天科技人员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组织、人际关系”、“工作回报”和“工作时间”五个方面。
舒晓兵(2006)对我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赵春燕(2007)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三类研发人员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种研究一般就工作压力源中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工作压力源中的变量之间是否相互影响及影响程度。马可一(2000)在工作情景中认知资源与职业关系的研究中,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分为任务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压力和环境压力四个部分。
汤毅晖(2004)对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控制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工作压力源、控制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
曹静(2005)研究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将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引入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的研究。
弋敏(2007)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实证研究,知识型员工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分别为工作任务、工作背景和氛围、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及组织结构和文化。
三、压力源的测量
工作压力的准确测量是研究工作压力管理的基础,国内目前尚未研制出较为成熟的工作压力测量工具,大多直接借鉴使用国外的压力测量工具。比较有影响的、广泛使用的工作压力测量工具主要有:
1.职业压力指标量表(OSI)
职业压力指标量表是CooperSloan和Williams于1988年设计的测量工作压力的一个指标体系。它从压力源、个性特征、控制源、应对策略、工作满意度、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七个方面来全方位地衡量工作压力状况。
2.McLean’s工作压力问卷
McLean’s工作压力量表中的问卷是美国心理学家McLean教授编制的。该问卷由应对能力、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源三个量表组成。
3.工作内容问卷
著名的工作压力JD-C模式的提出者Karasek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了工作内容问卷。该问卷原用于工作压力与高血压、心脏病的关系研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职业人群的工作压力水平。
4.工作控制问卷
工作控制问卷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Hurrell和McLaney于1988年研制的,该问卷主要从工作压力源的角度来衡量个体面临的压力,调查内容与个体对工作情境中的人、事、物的控制程度密切相关。
5.职业压力问卷调整版(OSI-R)
职业压力调查量表最早是由Osipow于1981年设计的工作压力测量问卷,经过20年的使用和反复修订完善,于1998年重新推出了该量表的调整版本。OSI-R量表由职业角色问卷、个体紧张反应问卷和个体能力问卷三个量表构成,共有140个测试项目。
6.工作压力量表
Paker和Decotiis(1983)编制的工作压力量表,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使用,并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 度。
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工作压力测试工具,研究者大多是借鉴和使用国外的压力测量工具,但还有部分学者在对我国不同行业职员工作压力的研究中,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在传统测试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设计出了新的压力测量工具。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各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压力的形成,如何将上述工作压力理论加以综合考虑,以期能完整解释实际的工作压力现象,这值得进一步研究。
现实生活中极少有纯粹的单一性压力源,多数压力源都包含两种以上的因素,几种压力源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今后对压力源的研究,一般都应该把几种压力源作为整体加以考虑。
不同的压力源测量工具,对企业的压力管理提供了指导。早期的压力研究较多采用横切面法,最近的压力研究中注意更多运用纵向研究设计。
压力管理中的相关理论,几乎都是以国外特别是西方企业文化为背景的,这些理论和模型在我国企业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舒晓兵.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J].统计研究,2005,(9):29-35.
[2]石林.工作压力理论及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1,(10):433-435.
[3]徐长江.工作压力系统研究:机制、应付与管理[J].浙江师大学报,1999,(5):29-35.
[4]马剑虹,梁颖.管理者工作压力高阶因素结构分析[J].应用心理学,1997,(2):21-26.
[5][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478.
2护理管理
2.1成立专科小组该患者是本院首例H7N9病例,因此在管理及工作中经验不足,特邀预防感染科及在非典和H1N1护理工作中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担任指导工作,在负压病房建立2小时内抽调在我科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6人组成专科小组,小组成员根据APN排班模式进行专人护理,工作时间设定为5~6小时[3],避免护理人员不至于心理压力过大和疲劳的问题。
2.2协调与医院其他科室的工作[4]确保各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沟通协作。2.2.1与配送部门做好沟通工作标本的配送一定要及时,同时配送标本的过程中注意做好防护工作。2.2.2与会诊医生、放射科、B超室人员做好宣教出入负压病房必须做好自身防护。2.2.3与其他科室护长做好交接工作对护理部从其他科室调配的人员,及时进行工作交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2.2.4做好家属的沟通和宣教工作强调隔离防护的重要性,病人病情危重不设陪人及限制探视。
2.3设立专人专项负责,确保治疗及各项物品供应。2.3.1指定负压病房组长负压病房组长由年资高,能力强同时有重症监护经验的护士担任,负责病人的治疗、护理以及病房管理。2.3.2专人负责物品的供应定时检查负压病房物品、防护用品,及时补充。2.3.3病区护士长负责隔离病区病房管理和质量质控护长负责评估、检查、指导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强调隔离防护原则。
2.4专科管理2.4.1护理查房负压病房开放2小时内,由病区护长、科护长、护理部主任组织查房,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负压病房的情况等,提出改进和措施,保证负压病房的正常运行。比如缓冲区防护物品要放置有序,需新增物品放置柜,放置柜要求标示清楚,隔离衣、鞋套、口罩等分类放置,便于取用。病人病情较重需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测生命体征、出入量等。负压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大,医院后勤工作要保证医护人员营养。2.4.2修订完善制度和流程根据卫计委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在负压病房开放、人员到位后制定《负压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负压病房医务人员防护流程》、完善负压病房交接班制度、医疗废物用品处理制度、各班工作职责、H7N9护理常规等,使护理人员工作有章可循[5]。2.4.3专科培训第一时间对进入负压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疾病的治疗原则、病情观察、护理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方面:穿脱隔离衣的方法、标本采集和送检的注意事项、病人粪便等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等。防护原则和穿脱隔离衣等操作规程上墙,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能掌握。2.4.4紧跟医生查房和会诊专家意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与病区主任及主管医生加强沟通,了解病人最新病情进展及治疗方案。
2.5做好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心理疏导2.5.1由于时间紧急和护士人员数量的限制,临时抽调进入负压病房的护士都没有经历过传染病的救治工作,加上疾病本身的重大致病性和感染不确定性[6],针对这一情况,在排班上尽量缩短护士每天在病房的时间,同时对负压病房的护士提供营养支持,一日三餐有专人负责送饭,做好防控隔离措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2.5.2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以及舆论报道的影响以及限制探视,家属对疾病有着恐惧的心理,担心愈后及传染。针对这一情况,安排专人负责对家属进行病情的分析与宣教,每天隔窗探视病人,减轻家属的焦虑,增加家属对治疗的配合。
3总结
3.1及时上报,明确组织管理体系,是有效工作的前提H7N9禽流感是一种突发的公共应急事件,它的突发性、高致病性、传染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在处理时要紧急、有效。在总结其他人的经验、H1N1患者的管理经验上使我们快速的反应,在我院首例H7N9病人确诊后2小时内做到隔离病房的有效的运行,保证了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探索出一套应对爆发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护理模式。
3.2团结协作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最短时间内组建负压病房得益于在医院统一指挥下各部门的协助及配合,包括护理部、医务部、感染管理科、医技科、配送部、后勤,都在第一时间参与到负压病房的组建及病人的救治工作,全院其他科室在护理部协调下第一时间抽调人手支援,有效的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引言
当前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的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产生了各种适应或紧张症等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压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有关压力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共同关注的热点领 域。
在企业管理中,工作压力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度、持续的工作压力不但是造成员工健康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问题,还会导致一些组织问题,如员工不满、消极怠工、高离职率、缺勤和低生产率等。对压力进行管理,尤其是对工作压力源的分析与探讨极为必要。
一、压力的内涵和相关理论
1.基本概念的界定
(1)压力
“压力”这个词对我们并不陌生,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压力。它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对压力的认识最初源自物理学,是指物体受到试图扭曲它的外力的作用,在其内部产生相应的力。以后对压力的认识扩展到医学领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信息革命的发展,压力的研究在强烈的社会需求推动下,从医学领域迅速扩展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几乎所有学科研究领域,引起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许多学科专家的关注。关于压力的定义也有很多种,综合各界学者对压力的定义,对压力含义的界定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刺激说、反应说和刺激—反应说三大类。
第一,刺激说。刺激说认为压力就是作用于个人的力量或刺激,从而导致人的紧张的反应。这种定义借助物理科学中压力的定义,认为压力是某些可能会导致分裂性结果的特质或事件。把压力看成是人对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的紧张、恐惧等,强调的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认为人们所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当压力超过人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将会造成永久的破坏。这是早期对压力分析的观点。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有Weiss等。刺激说的观点主要集中注意于压力刺激的实质,关心压力的来源是什么。主要强调了压力的外部因素,而较少考虑到个人对压力程度的感知和评价,也没有注意到对压力反应的处理策略。
第二,反应说。反应说把压力看做是个体对某些刺激物的反应,是由于环境刺激物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的反应。这一理论强调压力是个体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反应,而不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压力。把压力看成是人的主观感受,着眼于人们对待压力的体验和认知,并且认为压力是以反应为基础的模式,它强调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
第三,刺激—反应说。刺激—反应说认为压力是个体与压力源之间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感受到的压力来源于个体对情境的察觉和评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压力的感受不同。根据刺激—反应说,压力是个人特征和环境刺激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后果,是形成个体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过程。不仅包括环境刺激造成的紧张也包括人们对环境刺激的主观反应,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个体特征差异及对待压力策略的其他因素。这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它全方位、多视角地考察了个人特征与外界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工作压力
在企业压力管理中,我们以研究工作压力为主。在本文中,压力即指工作压力。工作压力(WorkStress)概念是从压力定义衍生而来,简单来说是指当压力发生在工作场所时就称之为工作压力。我国学者徐长江(1999)把工作压力定义为:在工作环境中,使个人目标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地、持续地作用于个体,在个体及应付行为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工作压力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工作压力包括个体在工作情境中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工作场所之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而狭义的工作压力仅为工作情境中的压 力。
2.有关压力研究的理论
压力管理研究在西方已经近100年,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有关压力管理的相关理论。
(1)压力主体特征理论
压力主体特征学说认为压力的产生与个人的某些主体特征,特别是主体的需求与能力有关,当个体有较高的需求与期望发生,但又感到自我能力有所不及时,就会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感到压力。这一学说思想强调了个人主观因素,特别是需求与能力对于压力形成于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解释了不同个体在同样压力环境中的个别差异原 因。
(2)个体—环境匹配理论
个体—环境匹配理论或称为P-E模式,该理论认为环境变量和个人相关特征决定压力是否会产生。French和Caplan(1972)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工作压力领域中运用最多、得到最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French等人认为引起压力的原因不是单纯的环境因素或个人因素,而是个人和环境相联系的结果。工作的压力是由于个体能力与工作要求不匹配(misfit)。只有当个性特征与工作环境相匹配(fit)时,才会出现较好的适应。(3)工作需求—控制理论
Karasek(1979)提出的工作需求—控制模式(简称JD-C模式)也是研究工作压力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理论模式。Karasek以大量有关职务再设计和员工压力的研究为基础建立了JD-C模式,从工作特征出发,对工作压力做出解释和预测。所以它还被称为工作压力模式。Karasek认为工作压力来源于工作本身所包含的两个关键特征,即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的共同影响。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
①高工作要求,低工作控制导致高工作压力。
②当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均处于高水平时,工作动机增强,因此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模式中又加入了一个社会维度:社会支持,使这一模式成为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简称JDCS模式)。
(4)认知交互作用理论
认知交互作用理论是一个以认知评价过程为基础的工作压力模式。该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S.Lazarus。Lazarus认为在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存在着两个阶段的认知评价过程。个体首先要评价外界事件是否具有挑战性或威胁,然后对自己所能获得的应对资源如个人能力和社会支持等进行评价,当个体认为后者不足以应对外界的威胁性事件时,工作压力便产生了。
Lazarus认为传统的工作压力研究将环境条件和个体特点看做是分离的和不变的,没有正确地描述工作压力的问题。个体—环境匹配理论虽然比传统理论的思维推进了一步,通过对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考虑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但这一理论的问题是它仍然把个体和环境都看做是静止的、不变的。Lazarus(1995)认为,压力不是个人特点的产物,也不是环境的产物,压力的产生是某一种环境与某一种人所做的对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威胁的评价结合的结果。在交互理论中,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随着时间和面临的任务而产生变化。个体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程度,无论在时间上、工作任务或活动上,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这一理论对数据的涵盖性和易检验性,使得它受到很多工作压力研究领域者的重 视。
二、压力源及其理论研究
1.压力源概念
压力源即压力的来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性刺激。是指导致压力的刺激、事件或环境,可以是外界物质环境、个体的内在环境及心理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生活压力源和工作压力源。
工作压力源包括导致工作压力反应的情绪、刺激、活动等。是员工在工作活动中所承受的对其身心活动造成一定影响的外在刺激因素,是个体对工作压力感知的一种主观评价。它是改变个体心理和身体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构成压力源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构成复杂的系统,当个体长期处于这些压力源系统中,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对组织也同样会带来消极影响。在压力管理过程中,了解压力源是基础。所以工作压力源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点。
2.压力源研究的理论回顾
Weiss(1976)认为工作组织中的压力源主要有:工作本身因素;组织中的角色;职业发展;组织结构与组织风格;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Whettent和Cameron把压力源归纳为时间压力、互动压力、情景压力和期望压力四个方面。
Cooper,C.L.和Marshall(1978)对白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研究认为,工作压力源主要有:工作本身因素、组织中的角色、工作中的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组织倾 向。
Ivancevich和Matteson(1980)借鉴了以前的研究成果,认为工作压力源可分为组织内部压力源和组织外部压力源两部分,强调了个体差异和个人对压力感知的影响作用。他们把压力源分为五个基本类型:生理条件、个人层面、团队层面、组织层面和组织外因素。其中,个人层面涉及角色和职业发展,组织层面包括组织倾向、组织结构、工作设计和任务特征。
Hendrix,W.H.(1995)等人的研究中,将引起压力的因素分为3类:组织内部的因素、组织外因素和个人特 征。
Summers,T.P(1995)等人将引发工作压力的原因分为四类:个体因素特点、组织结构特点、组织过程特点、角色特点。
罗宾斯((1997)确认了三种类型的潜在的压力源:环境、组织和个人压力因素,并认为这三种因素是否会导致现实压力感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差异(如工作经验、个人认知等)。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和技术的不确定性;组织因素包括任务要求、角色要求、人际关系要求、组织结构、组织领导作风和组织生命周期;个人因素则包括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和个性特点。
近几年,我国对工作压力源的研究比较多,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类是通过调查,对某一行业、某一岗位的工作者的压力源进行识别;另一类是以压力源中的某一变量为研究对象,剖析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包含了各个行业、岗位的工作者,有医生、教师、公务员、科技工作者、知识型员工、经理人员等,基本上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类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分析,也有的学者只做了定性分 析。
张继红(2005)通过对航天科技人员工作压力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航天科技人员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组织、人际关系”、“工作回报”和“工作时间”五个方面。
舒晓兵(2006)对我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赵春燕(2007)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三类研发人员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种研究一般就工作压力源中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工作压力源中的变量之间是否相互影响及影响程度。马可一(2000)在工作情景中认知资源与职业关系的研究中,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分为任务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压力和环境压力四个部分。
汤毅晖(2004)对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控制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工作压力源、控制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
曹静(2005)研究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将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引入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的研究。
弋敏(2007)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实证研究,知识型员工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分别为工作任务、工作背景和氛围、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及组织结构和文化。
三、压力源的测量
工作压力的准确测量是研究工作压力管理的基础,国内目前尚未研制出较为成熟的工作压力测量工具,大多直接借鉴使用国外的压力测量工具。比较有影响的、广泛使用的工作压力测量工具主要有:
1.职业压力指标量表(OSI)
职业压力指标量表是CooperSloan和Williams于1988年设计的测量工作压力的一个指标体系。它从压力源、个性特征、控制源、应对策略、工作满意度、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七个方面来全方位地衡量工作压力状况。
2.McLean’s工作压力问卷
McLean’s工作压力量表中的问卷是美国心理学家McLean教授编制的。该问卷由应对能力、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源三个量表组成。
3.工作内容问卷
著名的工作压力JD-C模式的提出者Karasek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了工作内容问卷。该问卷原用于工作压力与高血压、心脏病的关系研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职业人群的工作压力水平。
4.工作控制问卷
工作控制问卷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Hurrell和McLaney于1988年研制的,该问卷主要从工作压力源的角度来衡量个体面临的压力,调查内容与个体对工作情境中的人、事、物的控制程度密切相关。
5.职业压力问卷调整版(OSI-R)
职业压力调查量表最早是由Osipow于1981年设计的工作压力测量问卷,经过20年的使用和反复修订完善,于1998年重新推出了该量表的调整版本。OSI-R量表由职业角色问卷、个体紧张反应问卷和个体能力问卷三个量表构成,共有140个测试项目。
6.工作压力量表
Paker和Decotiis(1983)编制的工作压力量表,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使用,并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 度。
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工作压力测试工具,研究者大多是借鉴和使用国外的压力测量工具,但还有部分学者在对我国不同行业职员工作压力的研究中,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在传统测试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设计出了新的压力测量工具。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各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压力的形成,如何将上述工作压力理论加以综合考虑,以期能完整解释实际的工作压力现象,这值得进一步研究。
现实生活中极少有纯粹的单一性压力源,多数压力源都包含两种以上的因素,几种压力源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今后对压力源的研究,一般都应该把几种压力源作为整体加以考虑。
不同的压力源测量工具,对企业的压力管理提供了指导。早期的压力研究较多采用横切面法,最近的压力研究中注意更多运用纵向研究设计。
压力管理中的相关理论,几乎都是以国外特别是西方企业文化为背景的,这些理论和模型在我国企业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舒晓兵.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J].统计研究,2005,(9):29-35.
[2]石林.工作压力理论及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1,(10):433-435.
[3]徐长江.工作压力系统研究:机制、应付与管理[J].浙江师大学报,1999,(5):29-35.
[4]马剑虹,梁颖.管理者工作压力高阶因素结构分析[J].应用心理学,1997,(2):21-26.
[5][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478.
1前言
汽车空调系统的无级变排量摇板式压缩机(以下简称变排量压缩机)摒弃了传统的离合器启闭压缩机调节方式,可以根据车内负荷变化改变摇板角度和活塞行程,实现了汽车空调系统连续运行,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周期性的负荷变化,车内环境热舒适性好,降低能耗,节约燃油[1,2]。但是在由变排量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组成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会出现系统振荡[3,4]和蒸发器结霜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系统的稳态特性进行分析。
只有很少研究者对变排量压缩机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特性进行过分析。Inoue等人[3]在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七缸变排量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的匹配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但是没有理论分析。Lee等人[5]对变排量压缩机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稳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但是认为在变活塞行程情况下参数是一一对应关系。
本文在变排量压缩机稳态模型基础上,建立变排量压缩机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稳态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然后对系统特性进行分析。
2系统稳态模型
变排量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由变排量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储液干燥器、热力膨胀阀以及连接管道组成,制冷剂采用R134a。为简化模型,忽略各连接管道的压力损失和热损失。与定排量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最大的不同是变排量压缩机,所以重点介绍变排量压缩机模型建立。
2.1变排量压缩机模型
本文研究的压缩机为五缸变排量摇板式压缩机,其排量可以在每转10cm3到156cm3范围内无级变化。根据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机理和结构特点,图1给出了压缩机模型关系图。首先建立控制阀数学模型从而确定摇板箱压力Pw随排气压力Pd和吸气压力Ps的变化规律,然后建立压缩机运动部件动力学模型确定活塞行程Sp与排气压力、吸气压力、摇板箱压力和压缩机转速Nc的关系,再通过压缩过程模型由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活塞行程和压缩机转速来确定压缩机制冷剂流量Mr和排气温度,这样以上三个模型就组成了变排量压缩机的稳态模型。
图1压缩机模型关系图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变排量压缩机由于活塞行程减小时运动部件(如轴套同主轴之间)的摩擦力矩与活塞行程增大时相反,活塞行程减小时摩擦力矩与吸气压力形成的力矩同向,行程增大时摩擦力矩与吸气压力形成的力矩反向,所以行程增大时临界吸气压力(活塞行程刚要增大时的吸气压力)Ps,cu大于行程减小时临界吸气压力Ps,cd。当Ps,cd≤Ps≤Ps,cu,压缩机出现了一个“调节滞区”,活塞行程Sp不会发生变化。根据控制阀的数学模型和运动部件动力学模型,可以计算出不同排气压力、压缩机转速和摇板角下行程增加和行程减小时临界吸气压力,并拟合出行程减小时和行程增加时的临界吸气压力与排气压力、压缩机转速和活塞行程的如下关系式:
(1)
(2)
式中,Pd0为基准排气压力,Ad(α,Nc),Bd(α,Nc),Au(α,Nc),Bu(α,Nc)是与压缩机转速Nc和摇板角а有关的系数。
根据压缩机几何关系,可以导出活塞行程Sp与摇板角а的关系式,则公式(1)和(2)给出了活塞行程与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压缩机转速的关系。
压缩机流量和出口焓值可用下式计算:
(3)
(4)
最大活塞行程情况下的容积效率和指示效率计算公式根据我们的试验数据拟合得到。在部分活塞行程情况下,我们提出相对容积效率和相对指示效率的概念。相对容积效率是部分行程的容积效率同相同工况与转速下最大行程容积效率之比,而相对指示效率是相同工况和转速下部分行程指示效率与最大行程指示效率之比。我们的试验研究发现,压缩机工况对相对容积效率和相对指示效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根据试验数据可以拟合出相对容积效率和相对指示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5)
(6)
公式(1)~(6)就组成了变排量压缩机稳态数学模型,可以由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活塞行程和压缩机转速来确定压缩机制冷剂流量和排气温度。
2.2其它部件模型
本文研究的蒸发器为四通道五列管片式蒸发器。蒸发器长0.2625m,高0.228m,厚0.084m,外表面传热面积5.5m2。蒸发器稳态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法,将蒸发器分为两相区和过热区两个区域。
考虑到汽车空调部件组成特点和求解方便,将冷凝器和储液干燥器组合在一起,储液干燥器作为冷凝器过冷区的一部分。本文研究的冷凝器为平行流冷凝器,传热管为多孔矩形通道扁管,13/9/7/5通道分布,冷凝器长0.35m,高0.56m,厚0.02m,外表面传热面积5.58m2。冷凝器稳态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法,将冷凝器分为过热区、两相区和过冷区三个区域。
热力膨胀阀为交叉充注吸附式H型球型快开阀,公称容量为2冷吨。通过热力膨胀阀阀杆受力方程得出阀开度,采用热力膨胀阀流量计算公式计算流经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
将变排量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储液干燥器和热力膨胀阀四个部件稳态模型按照部件进出口参数关系有机结合,就组成了变排量压缩机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稳态模型。
2.3系统稳态模型验证
图2为处于行程减小和增大临界状态不同压缩机转速稳态点试验数据和模拟结果的比较,试验条件:在Teai=25℃,Tcai=33℃,蒸发器高档风速,冷凝器迎面风速2.8m/s。按照试验条件对蒸发压力Pe和制冷量Qe随Nc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
引言
目前在城市集中供热或新建居民小区供热多采用20~75吨的锅炉作为采暖热源,一般建设周期较短,基本上是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对于锅炉安装单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工期,锅炉受热面焊接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是保证质量和按期完工的重要保证。采用氩电联焊工艺将是最佳的选择,氩电联焊工艺具有焊接质量高、焊接速度快、射线探伤合格率高、焊工易于掌握等特点,而被锅炉安装单位广泛采用。
1采用氩电联焊工艺的优点
采用手工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罩面焊接工艺(以下简称氩电联焊)比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有以下特点:
a.焊接质量好,射线探伤合格率高
根据焊接工艺评定选择合适的焊丝、钨极、焊接工艺参数及纯度符合要求的保护气体,能使焊缝根部得到良好的融合,且焊口内表面光滑、整齐,不易出现手工电弧焊打底焊接时可能出现的焊瘤、未焊透和凹陷等缺陷。当进行射线探伤时,氩电联焊工艺的探伤合格率明显高于手工电弧焊工艺,而且Ⅰ级片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所以选用氩电联焊工艺更能满足锅炉受热面管道焊接的要求。
b.效率高、速度快、易于掌握
选用手工氩弧焊打底,由于氩弧焊为连续焊接工艺,而手工电弧焊为断弧焊,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同一焊工采用氩电联焊工艺和手工电弧焊工艺焊接同样的焊口,氩电联焊工艺的焊接效率是手工电弧焊的2~4倍,而且焊口成型好。在同样的障碍下氩电联焊比手工电弧焊更容易克服障碍。
c.工艺易于掌握、容易操作
熟练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操作氩弧焊明显比手工电弧焊顺手,经过培训可以胜任焊接工艺要求的焊接部位,可以大大降低焊工的劳动强度,而受到焊工们的欢迎。
d.综合效益明显
经过某单位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管道的焊接,我们综合测定发现氩电联焊工艺效益明显,比手工电弧焊可以降低施工综合成本10~20%,而且明显缩短工期。
2氩电联焊工艺
2.1工艺简介
某单位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管道焊接选用氩电联焊工艺,焊接时采用V型坡口、对接,焊层一般为2~3层(可视管壁厚度而定),焊机选用ZX7-500氩弧焊机,焊丝选用上海电力焊丝厂TIG-J50、Ф2.5mm焊丝,焊条选用天津大桥牌E4303、Ф2.5mm或Ф3.2mm焊条。
2.2工艺参数
V型坡口角度а=65°±5°,钝边P=1~1.5mm,组对间隙b=1~2.5mm,焊缝两边20mm内清理干净露出金属光泽,管道对接时采用对口管卡定位对口。
氩弧焊打底参数:
规格
mm
焊丝
mm
钨极
mm
焊接电流
A
电弧电压
V
氩气流量
L/mim
Ф32×3
TIG-J50Ф2.5
1.6
80~90
12~14
7~9
Ф60×5
TIG-J50Ф2.5
1.6
80~90
12~14
7~9
Ф108×7
TIG-J50Ф2.5
1.6
90~100
12~14
7~9
Ф159×6
TIG-J50Ф2.5
1.6
90~100
12~14
7~9
Ф219×8
TIG-J50Ф2.5
1.6
90~100
12~14
7~9
手工电弧焊罩面参数(略)
2.3焊接检验
锅炉受热面管道焊缝在100%焊缝外观检查的基础上,按照GB3323-87进行射线探伤,探伤合格后进行锅炉水压试验,锅炉水压试验均一次成功。
某单位两台锅炉采用氩电联焊工艺射线探伤结果:
焊口规格
mm
射线探伤
一次合格率
Ⅰ级片比例
Ⅱ级片比例
一次返修
合格率
Ф32×3
94%
62%
32%
100%
Ф60×5
92%
66%
26%
100%
Ф108×7
100%
72%
28%
-
Ф159×6
100%
76%
24%
-
Ф219×8
100%
50%
50%
-
3结论
氩电联焊工艺对于锅炉受热面管道焊接是一种焊接质量可靠、经济效益明显、焊接速度快的焊接工艺,锅炉安装施工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
《申报》并不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纸,但它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影响和销量最大的报纸,其经营策略和活动很值得我们探究。综观《申报》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活动,可以发现:虽然创立于19世界70年代,《申报》经营者在经营报纸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营销思想的萌芽,这些现代营销思想的萌芽极大地促进了《申报》的发展,促使其影响和销售量不断扩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下《申报》的现代营销思想雏形。
一.《申报》的市场定位思想萌芽
市场定位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资深广告专家阿尔。赖斯(AlRies)和杰克。特鲁塔(JackTront)提出的新概念,随后又在他们所著的《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1981年出版)一书中得到全面论述。市场定位这一新概念及其战略思想提出后,很快被世界各地的营销学者和管理者所接受,成为企业营销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定位,主要指企业为其产品即品牌确定市场地位,即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塑造特定品牌形象,使其产品具有一定特色,适合一定顾客的需要和偏好,并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区别。
《申报》作为一种媒介,同样也是一种产品,也要塑造特定的品牌形象,以区别于竞争者,也存在一个市场和产品定位的问题,即报纸的办报方针,报纸针对什么样的读者和受众。
《申报》创刊前,上海有三种报纸:外文报,中文报,“邸报”。当时的外文报多旨在宣传西方宗教思想或介绍西学,读者多为在华洋人和一些洋买办;中文报不过是外文报的中文版,象《华字日报》就是《德臣西报》的中文版,内容多为译自外报,再加上一些洋行广告和船期消息等。读者仅限于买办阶级和少数“高等华人”。“邸报”或“京报”虽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报纸,但它们属于官方文件汇编,系由宫门之内传抄出来的政令谕旨,读者限于官僚士绅,与普通商贾和百姓无缘。而上海自19世纪50年代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中外商人大量云集上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不仅广大市民百姓渴望了解时政,众多商贾也希望从报纸上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而当时上海恰恰缺少一份针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商业报纸。正是基于对形势的正确分析,美查以商人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为《申报》找到了准确的定位:针对中国人的雅俗共赏的大众化商业报纸。他在创刊号上的话体现了其对《申报》的定位思想及办报方针“但其(中国古籍)内容荒诞无稽,只可作文人清淡之材,未能雅俗共赏。只有现今报纸上所刊登之文章,叙述简而能祥,文字通俗,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
为了贯彻《申报》的办报思想,美查在人事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他特意聘请中国人做主笔,以发挥中国特色。先后受聘的有著名文人蒋芷湘,钱昕伯,黄协埙等,他们都擅长吟诗作词,文字质朴而不俚俗,所做文章饱涵儒家思想,适合中国的读者。在内容上,《申报》一改外文报和其他中文报纸侧重宣传基督教思想的惯例,注意迎合上海市民的口味,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新闻报道注重猎奇性和趣味性,内容编排和文字风格都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报道兴办女学,阔人虐待婢女,监狱黑暗等情形,反映禁止缠足之类的舆论”,一开始就立足为一般市民服务。
为了进一步做到雅俗共赏,《申报》在1876年3月30日出版通俗报纸《民报》,并为此报刊登启事说:“此报非文人雅士而设,只为妇孺佣工粗涉文字者也。务使措词宁质而无文,论事宜显而勿晦。俾女流童稚贩夫工匠辈,皆得随时循览而增见闻。”
从以上的史实可以看出,虽然离现代市场定位理论的诞生还有一个世纪的时间,但《申报》创刊初期的经营活动在办报宗旨,人事聘用原则,内容等方面无不体现着朴素的市场定位理念的萌芽。
二.《申报》的定价策略
现代营销学的核心理论是4P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其中价格策略是较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后续的其他环节。营销学价格理论强调要以自身的产品成本为基准,同时要考虑竞争者的价格因素。
在报纸的定价上,《申报》经营者走的是低价的路线。《申报》问世前,《上海新报》是当时上海影响和销量最大的中文商业报纸,也是《申报》主要的强劲竞争对手。《上海新报》采用进口的白报纸印刷,成本较高,零售价为每份30文铜钱。《申报》一开始就定位为大众报纸,读者多为市井平民和商贾,所以它从创刊起就制定了低位定价的策略。美查曾在《申报》上刊登题为《本馆自叙》的文章说:“窃思新闻纸一事欲其行之广远,必先求其法之简,价之廉,而后买者以其偿无多,定必争先快睹。”根据经营者的定价原则,《申报》不用进口白报纸作为材料,而是采用廉价的毛太纸,大大降低了成本。《申报》最初定价为每份8文铜钱,仅为《上海新报》的1/4,从而在价格上占据了绝大优势。在《申报》价格强势的逼迫下,《上海新报》不得不把零售价降到和《申报》一样,亏损与日俱增,终因不堪重负而倒闭。
《申报》在定价方面另一个策略是针对不同的市场核定不同的价格,根据市场进行价格区隔。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起,《申报》每月售价为四角五分。到1907年规定:外埠全年大洋五元四角。日本全年八元四角,其他外国全年售洋十元八角。后从1908年9月起规定:本埠每份售大洋二分,本国境内全年九元六角,日本与本国境内相同,外国全年十四元。
《申报》的定价策略还体现在它的广告定价上。创刊初期,《申报》的广告量不大,特别是华商很少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针对这种情况,经营者把广告的收费价格定得非常便宜;为了吸引华商登广告,经营者将华商登广告的价格定为西人价格的四分之一。随着销路扩大,华商逐渐意识到广告的作用,他们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日渐增多。这时,经营者及时调整了广告价格,华商和西商价格基本持平。1905年大改革后,中外广告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广告费的计算也分为论前,后幅,长行三种。“论前(社论前面)广告一百字起码,多则以五十字递加。每字取洋一分,较前增加一倍。后副长行二百字起码,多则以十字递加,刊费照旧。”(《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这种根据广告的版面位置不同而区别定价的做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page_break]
三.《申报》的分销渠道策略
分销渠道是4P营销组合理论里的第三个环节,是指某种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或用户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一切取得所有权(或协助所有权转移)的组织和个人。即产品所有权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分销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或用户,中间环节包括各种批发商,零售商,商业中介机构(交易所,经纪人等)。
《申报》创办初期,美查就在上海广泛寻求代销店,代销店早上拿报,晚上结帐,卖不完的还可以退还报馆,以这种方法来调动代销店的积极性,从而扩大销售。因此,一时间上海大街小巷的杂货店,书坊,刻字店,信局,打包铺,酒店,烟膏铺等,都有《申报》寄卖。《申报》经营者还把销售从城市深入到乡镇,从本埠拓展到外埠。为了增加销售,更好地与对手竞争,《申报》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负责杭州的报纸销售工作。之后又在宁波,苏州,南京,扬州等地设立分销处。到1881年,外埠的分销处有北京,天津等17处。每天销售的份数也从600份左右扩大到2000份左右。到1887年又增加了15处分销处,前后总共32处。到1907年,《申报》在西南地区的桂林,东北地区的哈尔滨,被俄国占领的海参崴以及国外如日本,英国,法国等地也先后设立了分销处,每天销量从1897年的7000-8000份增加到万余份。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大多数产品不是由生产者直接供给消费者或用户,而是要经过或多或少的中间环节即通常所说的中间商来实现。所以现代营销学里强调分销渠道的畅通。《申报》创刊及经营的年代,中国的经济尚未进入市场经济,手工作坊式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申报》的经营者能意识到销售渠道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其朴素的营销理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申报》的促销策略
现代营销学给促销下的定义是,营销者将有关企业及产品(品牌)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消费者和用户,促进其了解,信赖并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促销的实质是营销者与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为了有效地与购买者沟通信息,可以通过广告来传播有关企业及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营业推广方式(如优惠,奖券,让利,赠品等)来增加顾客对产品的兴趣,进而促使其购买产品;通过各种公共关系手段来改善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可派遣推销员面对面地说服顾客购买产品。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加强与顾客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产品的销售。
虽然《申报》和现代普通意义上的企业和产品的概念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媒介,其发行的报纸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产品,具有一般产品的本质特征,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扩大发行量和销售量。事实上,《申报》经营者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销售。
《申报》在发刊的头三天,每号印600份。为了扩大影响,特在上海南北两市所有商号沿门赠阅,之后又招聘报贩,挨户劝订,甚至实行先看报后收钱的办法方便订户。1909年,《申报》改用白报纸印刷,同时改进版面,随报纸赠送画张。为此,该报特刊登启事“本报开设已有四十年,现为益求完备起见,特改用白报纸印刷外,并广搜材料,扩充内容,延请画师,将各处风景择有趣味者,绘成图画一大张,按日石附送。”此举既为自己的报纸做了广告,又开了《申报》附赠的先河。
作为媒介,《申报》充分发挥了自己广告版面的长处,不仅经常将报纸的各种变动以告白和启事的形式通告读者,还采取措施推销其广告版面。该报创刊的时候,就特意在报上说明,外地广告由卖报人,苏杭等地有想在《申报》上刊登广告的,就与“卖报店”私人接洽,“另加一半为卖报人饭资”。这里的“卖报人”就是报馆广告人,饭资就是广告费。经营者就是通过“饭资”这种手段激励“卖报人”为其销售广告版面。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申报》的早期经营活动在自身定位,定价,分销渠道和促销方面已经体现出其经营者的朴素的市场营销思想萌芽。之所以称其为市场营销思想萌芽是因为,《申报》早期的经营活动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经营者的决策也不是基于对各种经济因素的科学分析,而是出于经验式的直觉。但是,早在现代营销理论产生之前的一个世纪,《申报》的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就能体现出朴素的营销理念,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尽管该报纸的经营理念并不全是首创,其中一些是创刊前美查派钱昕伯向香港的报纸学习先进经验所得,但是能将香港办报的经验与自身的创新相结合,并在定位,定价,分销和促销方面体现朴素的营销理念的,无疑非《申报》莫属了。而这也正是《申报》由创刊时的600份发展成为销量最大,影响最深远,经营时间最长的近代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其中的许多宝贵经验还值得现代的媒介学习和借鉴。
参考书目:
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新华出版社,1988年
陈彤旭:《出奇制胜---旧中国的民间报业经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一是低电压治理规划不科学。个别地区低电压治理没有规划,没有统筹考虑所辖供电区域中低电压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低电压出现的原因,简单将低电压原因归结于变压器容量小、供电线路健康水平低等,从而使低电压治理方案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低电压治理工程项目立项不科学。有些企业在制定投资计划时,工作不深入,项目的立项仅仅依靠供电所的上报数据和公司的可投入资金,先将项目资金数量明确,然后以供电所上报的改造项目为准,个别供电所甚至让农电员工自己上报改造台区或线路,或者依据与行政村的关系确定台区和线路改造与否。出现一个台区五年改四次、另一个台区十年没有改一次的状况。
三是低电压治理项目设计不科学。目前台区线路改造标准不符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比较突出,在制定设计标准时没有体现实事求是的差异性,盲目按照上级制定的标准进行设计,没有进行投资技术经济分析,建设标准超高现象时有出现。
四是低电压治理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不科学。工程建设监理不严,个别工程没有进行全过程管理,没有按图施工,施工随意性大,现场监督缺失,验收把关不严,导致供电设备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出现了新问题,设备带病投入运行,为电网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五是电压质量的改善出现了新问题。过去电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中,主要问题是电压低,特别是在比较偏僻的地区,人们基本的照明也不能保证,电气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经过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整体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提升,电压不合格主要问题表现为局部电压超上限,电压超下限的问题数明显减少。
一压缩空气中尘埃、油、水、细菌的由来
我们知道大气的主要成份是氦气,约占78%,其次是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占0.25%,其余为其他气体和杂质等。
其它气体包含人们常说的氦、氖、氩、氙、氪等微量气体以及水蒸气。其它杂质指飘浮于空气中的灰尘、细菌、气溶剂等。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是无色透明的,我们用肉眼在不经意中很难看到空气中的杂质。如果一缕阳光照射到屋内,此时你可以看到原本透明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尘埃经光线折射、反射等作用,明显地飘浮于空气中,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经科学统计,在室内环境下,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大于0.5μ以上的尘埃粒子数大约为4000万~5000万个。而依附于尘埃粒子中的细菌更是不计其数。
在空压机的作用下,如果不考虑与外界的热交换,依据相关公式的计算,原本常压状态下的4.8米3的空气,经压缩至0.8Mpa(表压)时,其体积最终被压缩成1米3。仅此过程即可得知,经压缩后的0.8Mpa压力的气体,每立方米将会有19200万~24000万个大于0.5μ以上的尘埃粒子。
除此之外,大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又带入了空压机的油和机械性磨屑。根据空气热力学原理,经压缩后的空气将会有大量的过饱和的水蒸气重新还原成水滴被排出。
二压缩空气的除水原理
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来自大气。大气中一般总含有一定量的以汽态存在的水分,当空气中的水汽过多,超过其饱和度(即相对湿度大于100%时,或当空气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才会凝结成水滴析出。空气中的水分的绝对含量可用湿含量x表示,其单位是公斤水气/公斤干空气,即每公斤干空气中所含有的公斤水汽数。空气的相对湿度φ是以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空气的最大(即饱和)含水汽量之比,或空气中水汽的分压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以%表示。空气的露点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冷却至相对湿度为100%,即开始有水滴析出时的温度。
下列诸式可以用来表示空气中水分的含量:
式中φ——空气的相对湿度,%;
X——空气的湿含量公斤水汽/公斤干空气;
PW——空气中的水汽分压,Pa;
PS——与空气中同温度的水的饱和蒸汽压,Pa;
P——空气的总压强,Pa。
从式(1)看,若空气中绝对含量,即湿含量x不变,也即空气中水汽分压PW不变,温度愈高,PS值愈大,φ值就愈小。反之温度愈低,PS愈小,φ值就愈大;而当φ值为1(100%)时,此时的温度即为该空气的露点。
从式(3)可以看出,若空气的湿含量x及温度t(也即PS值)不变,空气的压强P愈大,则相对温度φ也愈大。也可以根据式(3)在空气湿含量不变,即x2=x1的条件下,导出下列公式:
式中ρ1,ρ2——分别为原始空气和压缩空气的相对湿度,%;
PS1,PS2——分别为原始空气和压缩空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Pa;
P1,P2——分别为原始空气和压缩空气的压强,Pa。
从式(5)看,压缩后空气的相对湿度φ2除了与原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φ1,温度t1(决定PS1的值)及压强P2有关外,也和压缩后的温度t2(决定PS2的值)有关。若将压缩后的空气冷却至原始气温,即t2=t1,PS2=PS1时,压缩空气的相对湿度ρ2仅随压缩后的压强P2有关,如压缩比(P2/P1)增大多少倍,相对湿度比(φ2/φ1)也增大多少倍。空气在压缩后的湿含量即绝对含量不变,在其未经冷却时,由于温度很高,所以相对湿度很小,但当其冷却时,相对湿度就急剧增大。大约每降低10℃,其饱和含水量将下降50%,即有二分之一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滴(见表1)。
表1纯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及湿含量温度(℃)1009080706050403020
水蒸气分压(Pa)1013.2701.2473.7311.8199.3123.473.8142.4623.39
水蒸气含量(g/M3)597.5423.4293.4198.2130.383.0851.2130.4017.31
温度(℃)100-10-20-30-40-50-60-70
水蒸气分压(Pa)12.286.1082.5971.0320.37980.12830.03940.01080.0026
水蒸气含量(g/M3)9.4054.4872.1390.33850.33850.11920.03820.01010.0028
由此可知,要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首先要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经冷却处理后,降低了露点,此时会有大量多余的水分析出。尽管如此,压缩空气经冷却后,此时压缩空气相对湿度仍为100%,虽然有除油水设备,但该设备并不能将水滴全部除净,此时将压缩空气直接送入过滤器等,极易使过滤介质受潮,降低过滤效率,导致过滤失败。正因如此,对已经析出水的压缩空气重新加热,即显得十分必要。重新加热后的压缩空气,在工况条件下相对湿度可达到60%左右,此时对后面的过滤介质,即安全可靠了。
下面介绍具体的净化流程。
三压缩空气净化系统流程
为了满足各生产和科研部门对压缩空气洁净等级的高端要求,通常对压缩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图1例举了一般用途的压缩空气净化流程,图2例举了应用于不同领域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传统式压缩空气净化工艺流程对照。
以下就图1发酵工业传统模式压缩空气净化流程为列,简述如下。
空压机(1)采集自然界的大气,经压缩后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首先送至贮气罐(2),贮气罐的作用一是降低流速,使部分油水、尘埃沉降,并经罐底阀排出;二是消除减缓供气系统内气流的脉冲,使后置设备更好的发挥各自的功效。经贮气罐排出的气体进入第一冷却器(3),降低气体温度,使压缩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冷凝析出,并经油水分离器(4)分离后排出。同理,第二冷却器(5)及第二油水分离器(6)是进一步使空压气体降温,进一步排出油水。接下来,排除油水的压缩空气进入除雾器(7),除雾器的作用是将压缩空气中油水分离器(4)(6)分离不掉的微细的液态雾滴,在除雾器(7)除雾丝网的作用下,拦截并重新聚集,使细小的颗粒,重新团聚变大,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排除。经过除油水的压缩空气,虽然已去除了液态的油水,但此时的空气湿度仍处于饱和状态,即空气湿度为100%,此时压缩空气直接进入过滤层,如遇温度下降,仍有可能重新析出水滴,使过滤层受潮,影响净化效果。经过除油水的压缩空气,首先进入加热器(8),经电热或蒸汽加热(二者取其一),在压力不变单位体积内含湿量不变的前提下,使空气温度升高,此时相对湿度降低,即不会重新出现雾滴或水滴,使空气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进入高效过滤器(9)。高效过滤器的作用是,通过填充在高效过滤器中的纤维性滤材、活性碳等,可滤除空气中的尘埃、杂质、异味等,其过滤原理有:拦截、碰撞、吸附、静电吸附等。99%以上几何尺寸较大的>0.5μ尘埃粒子均在此被截获。经粗滤器净化后的压缩空气,最后进入除菌精滤器(10)。除菌精滤器内置有超细玻璃纤维过滤介质>0.03μ的尘埃粒子的去除率高达99.999%。即可去除压缩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及杂菌。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成套压缩空气净化设备,其原理大至相同,每台设备均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依据用气单位对压缩空气质量的不同要求,配置与之相应的净化装置换。为获取清洁的压缩空气以满足生产和科学实验的需要,除必需的空压机及贮气罐外,还要安装5~7台单体设备,方能完成压缩空气净化过程(详见图2WLKJ-2型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与一般用途压缩空气净化流程对照)。显然,这种工艺流程设备多,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故障多。
四WLKJ-2型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结构与净化机理
北京微菱互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针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般用途压缩空气净化器,存在的各种弊端。最新开发的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在压缩空气净化领域,首先采用绝热膨胀制冷技术,达到清除油水的目的,大大减化了压缩空气的流程,并且在单台设备上即可完成压缩空气净化的目的,无论空压机出口含油水多少,均可达到制药和食品企业GMP对空气质量的最高要求,大于0.01um的杂质被完全清除,含油量<0.003mg/m3,压缩空气中无油、无尘、无菌,同时也可满足对压缩空气有高洁净度要求的不同用气岗位使用。
以下对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结构及功能具体说明如下(见图3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结构示意图):
由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经贮气罐,首先送至该净化器进气口(4)。进气口(4),是经特殊设计的绝热膨胀阀,高速气流经此流过,利用流体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压缩空气绝热膨胀,因压差的变化促使压缩空气温度下降至2~5℃(低于冷干机或冷水机),过饱和的水气冷凝成液滴,与油和尘埃等混合后,与内桶壁撞击并分离。此后进入油雾分离段(3),气流受网状滤芯的阻拦,在附着、浸润、重力等作用下微小的液滴逐渐凝聚扩大,再次得到分离。分离后的油水最终沉降至过滤器底层,经排污管(1)排出。清除油水后的冷却气体继续上升。此时的压缩空气,显然已清除掉油水,但其湿度,工况条件下仍为100%。如果温度继续下降,还会有雾滴出现,将会浸润过滤层,严重时会增加阻力,最终使过滤失效。气体流经加热段(5)时,空气被加热。此时,工况条件下,相对湿度下降,空气变得干燥。加热段(5)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一般净化流程中不具备的,加热段(5)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保持上层的超高效除油、除臭过滤段(6)和更上层的除菌过滤段(7)在干燥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超高效除油、除臭过滤段(6)内填充有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其它吸附材料,气流速度低于0.15~0.3m/s,之间,大大低于传统设备0.5~2m/s的气速,此时以扩散效应为主,并伴有碰撞、拦截、布朗运动等作用,经深层过滤,<0.05以上的油水及尘埃粒子被完全扑捉。>0.01um的粒子最后被除菌过滤器(7)滤除。加热后干燥的压缩空气,经过超高效除油、除臭过滤段(6)和除菌过滤器(7)后,大于0.01um的杂质被完全清除,含油量<0.003mg/m3,出口(8)排出的压缩空气,无油、无尘、无菌,可满足高洁净度要求的用气岗位使用。
此外,该净化器还设有过滤层再生系统,通过调节再生温度和时间,并打开再生阀门,可对过滤层进行再生处理,清除过滤层内的污染物,保证过滤层长期有效正常运行。
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带有全自动智能监控系统(9)。可依据进气温度,设定温度梯度,控制排气温度和加热温度,使该净化装置在最佳状况下安全、节能运行。自控系统还安装了定时排污装置,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定时排放油水,完全不用人工干预,是一种极人性化的设计。
五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的主要特点
1.体积小、技术含量高、占地面积省
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是在原有WLKJ-1系列多功能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在确保净化器出口压缩空气洁净等级不变的前提下,割除了以冷却水为冷媒的冷却系统,在压缩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率先采用绝热膨胀的热力学原理,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用于清除压缩空气中的油水。这项改进大大简化了原压缩空气净化器的结构,提高了净化器的技术含量。占地面积与传统方式比较节省80%以上。
2.无冷媒,防止了污染
该净化器与传统方式的冷干机相比较,不需要消耗冷媒,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京都议定书今年已开始实施,中国作为签约大国,应承担更多的义务。这也是我们为保护环境,作出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3.节能
与传统设备相比较,由于割除了冷媒,节能效果明显。
4.无运转部件、无噪音污染
该系列净化器.无运转部件、无机械性噪音污染,更无需日常维护保养,可节省宝贵时间和运转费用。
5.操作简单、可控制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
事先依据不同用气岗位用气湿含量的要求,利用压差的变化,一次性调节好进气原始温度、加热温度、温度梯度、排气温度以及排污间隔时间、排污时长,将以上数据输入自控装置后,无需常人随时监控,可保证该系统长时间连续安全运行,适用范围广泛。
6.性价比高
为了保证压缩空气的质量,无论选用活塞机还是螺杆机,必须在空压机至用气岗位之间,设置压缩空气净化系统。用于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油、水、尘埃、杂菌等。有的单位不惜重金购进无油空压机,认为这样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压缩空气。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即使是购买了无油机,而排气中的水、尘埃及杂菌等依然存在,在压缩空气的杂质总量中,水、尘埃、杂菌等约占95%以上,油最多不会超过1%,而水、尘埃、杂菌等正是清除的主体。另外,采用自材料发展的少油机或无油机,虽然降低了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威胁,例如少油机或无油机设备检修频率高于有油机,同时少油机或无油机管线锈蚀加快等。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适用于任何一款活塞机或螺杆式空压机,无论排气中油水含量多少,只要通过该净化器的处理,都可以满足不同用气岗位的需求。因此,该净化器性价比高于一般净化系统。
7.滤材功效高,寿命长
该系统解决方案,去除空气中杂质的效率高,过滤介质使用寿命长,本公司产品可确保过滤介质连续使用一年无需更换,一般使用寿命在三年以上。即使更换,其费用低廉,更换手段便捷。
8.品种多,可供选择面大
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备有多种规格型号,可供不同用户选择,依据用户对不同流量,不同压力要求,可选择不同规格型号的空压机与净化器配合使用。该净化器采用绝热膨胀的原理,即瞬间加大压力降的方法,达到降温除油水的目的。因此,在空压机排气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只是改变了排气出口的压力,这对于出口压力的微小变化并不会对供气系统造成影响的单位,这无疑是一种即节能又方便的最佳选择。而对于出口压力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用户而言,只需调节进口压力,留出足够的降压空间,也是可行的。因为温度的变化及压力的变化在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是可以调节的。我们也可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设计专用设备,全面满足各界朋友的最大愿望。
六WLKJ-2系列压缩空气净化器的规格型号及应用范围
(详见附表)
七压缩空气净化领域执行的部分技术标准
现将压缩空气净化领域执行的部分技术标准摘录如下:
GB4830-84《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
GB/T10893-89《压缩空气干燥器规范与试验》
GBJ29-90《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JB/T5967-91《气动元件及系统用空气介质质量等级》GB/T13277-91《一般用压缩空气质量标准》
JB/T6432-92《压缩空气净化设备型号编制方法》
以GB/T13277-91《一般用压缩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固体粒子、水、油的不同等级标准如下:
表2固体粒子尺寸和浓度的等级
等级最大粒子尺寸μm最大浓度mg/m3
10.10.1
211
355
44010
表3空气中水蒸气压力露点等级等级最高压力露点℃
1-70
2-40
3-20
43
57
610
表4含油量等级等级最大含油量mg/m3
10.01
20.1
31
45
525
从表2~4可以发现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的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本标准中规定的等级指标,并且与市售产品相比较也独具特色。
八结论
压缩空气在许多领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压缩空气被广泛使用,是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大能源。但要获得无油、无水、无尘、无菌的压缩空气,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传统的多台分置式的压缩空气净化装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要求,基本上能满足清洁压缩空气的作用。但是,传统模式能耗高,、占地广、噪音大,等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通常采用的多孔烧结式过滤介质,载尘量低,易堵塞、压降大,是普遍存在的弱点。因此使用寿命短,必需勤更换,造成运转费用高。传统模式也有采用冷冻干燥机用于除油水的,该机一般能耗较高、噪音大,有冷媒存在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设备庞杂、管线长、阀门多、操作繁琐、事故多发,容易造成净化系统失效。
与传统模式相比,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集表面化学、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热能工程及自动控制于一身,通过单一的组合式装置,即可具备传统模式净化装置的功能并更胜一筹。该设备的另一显著特点是能耗低、无噪音、无污染、过滤介质易得价廉、可长期连续使用(连续使用,保质期最短一年)。
现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发酵、冶金、电子、机械精密仪器、医疗等领域。
该净化器可与空气压缩机直接配套使用,亦可安装在压缩空气分支管上,供需要高洁净度空气的岗位或设备使用。无论空气压缩机中排出的气体中含油水多少,经过该装置的净化后,均可满足压缩空气高质量的要求。
因此,WLKJ-2系列自冷组合式压缩空气净化器是当前净化器市场上的环保、节能型最新产品。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设备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港口、电力等重工业领域,液压设备已成为生产中的的关键设备。因此,做好液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至关重要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怎样做好液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一、配备专业化人员
液压设备专业性特别强。除了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外,而且还要求维修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这些人员必须经过液压专业知识的培训才能上岗,且必须熟悉本区域的设备结构和系统原理,掌握系统动作顺序及各主要元件的作用、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以及元件的维修方法和使用要领。只有拥有了这样一支专业化的维护与管理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液压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严格遵守设备规程和工艺纪律
(一)严格按设备要求选用油品。每个液压系统对其工作介质的特性都有特殊要求。如不按规定选用,会给设备带来重大损害,甚至造成设备事故。所以只有选用符合要求的工作介质,才能达到预计的设备能力,并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转。
(二)严格按设计规定和工作要求调节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速度、温度、流量等参数。为防止发生意外故障,严禁设备脱离设定参数运行。如确实需要对原设定值进行调整,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核算,以确定是否每个部位都满足参数调整后的要求。
三、严格巡检制度,健全巡检记录
巡检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避免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除电气连锁保护外,巡检是保证液压设备正常运转的又一重要手段。巡检记录是故障处理、事故分析、设备总结的主要依据。巡检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泵运行状况记录
包括泵的压力是否平稳,泵体温度有无骤升,有无异常振动、响声,有无泄漏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二)油箱液位记录
可以通过液位变化及时发现系统有无泄漏及是否进水等情况。
(三)油液温度记录
液压、系统对油液温度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如果温度超过了规定的范围会给设备及油液自身带来不利影响。这样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
(四)过滤器污染情况及更换记录
液压系统能否正常工作,油液清洁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油液清洁度超标会直接造成滑阀卡死、元件磨损加剧、系统中的轴承烧损等。油液的污染情况可从油品检测中得知,也可从过滤器运行状况及更换频率直观地反映出来。
(五)重点部位的压力、流量记录
大型液压系统点多面广,各点的技术要求不同,只有保持每个点的参数正常,尤其是重点部位的压力、流量等参数,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四、做好点检定修
点检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对设备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检查。主要针对巡检反映出来的问题或重点部位,分析、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及发现一般巡检未发现的设备隐患,提出处理方案。点检既要全面细致。又要有的放矢,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检修停机时间。
点检人员除依靠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外,还有必要配备一些专业设备。如便携式测压表、便携式油液污染检测仪、红外点温计等,以做到判断快速、准确。五、加强油品管理
加强液压系统的油品管理是控制油液污染和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又一重要手段。
(一)严格按系统要求选用油品
并建立用油档案,反映油的牌号、初装数量及换油情况。
(二)建立油品检验制度
在线油品要定期化验或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化验,发现不合格项要立即处理;新油入库要检验,严禁不合格油品入库。
(三)做好油品现场管理
现场加油一定要对清牌号,必须使用滤油机加油并保证吸油管等洁净,以保证油的清洁度;油品要分区存放、数量充足、标识清楚,做到专桶专用,以免造成油品混号。
(四)空气(压缩空气)对油的污染也应引起注意
如油液系统的油中含有大量空气会对液压元件造成气蚀危害,使液压系统工作不稳定。如果系统的压缩空气直接作用于压力罐的油表面,压缩空气的洁净度又未达到要求,就会给油带来大量的水和颗粒杂质,造成油严重污染。
六、做好备件管理
液压备件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燃气管线压力自动监控系统简介
1、燃气管线压力自动监控系统工艺设计
(1)实际工况:沈阳市煤气总公司储配站有一座15万立方米干式气罐;四台压送机,其中二台12000米3/时,二台7200米3/时;2200公里城市管网;管网压力在用气低峰时处在50kPa以下,用气高峰时保持在50kPa以上。“金通燃气管线”0.8公里,口径DN300与压送机出口连接,并与城市管网相通;
(2)工艺设计方案:由于“金通燃气管线”口径小,管线短,用气量少,但需要压力高;而城市管网口径大,管线长,用气量大,可以在“金通燃气管线”与城市管网之间加装一个阀门,平时开一台压送机,很容易提升“金通燃气管线”的压力,多余压力通过阀门泄放到城市管网中去;
(3)设计方案优点:
第一、投资少,只要增加一台能根据压力而自动调节开启度的电动阀门,如采用变频电机等调压方法其投资都比这种方案大得多;
第二、城市管网的可容性很大,通过城市管网卸压不会造成城市管网压力的急剧变化;
第三、平时只开一台压送机足以保证“金通燃气管线”的压力,多余压力通过阀门泄放到城市管网中去可以少量提高城市管网压力,减少用气高峰时开动压送机的台数;
2、系统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根据工艺方案形成的燃气管线压力自动监控系由压送机、电动阀门、管线压力变送器、压力自动监控仪和辅助电器组成:
(1)压送机是金通管线的升压设备,将储气罐的燃气压送进金通管线,提高管线压力;
(2)电动阀门是调节管线压力的执行机构,金通管线压力高时,电动阀门受控开启,将压力卸放到城市管网,金通管线压力低时,电动阀门受控关闭,提高金通管线压力,通过阀门开启度的变化来调节金通管线的压力;
(3)管线压力变送器是系统监控管线压力的一次仪表,一方面检测和显示管线压力情况,另一方面为压力自动监控仪提供管线压力监控依据;
(4)压力自动监控仪是管线压力自动监控系统的心脏,它接受压力变送器的信号,根据使用者预先设定的工况参数进行运行,控制电动阀门的开启度从而调节管线压力稳定在需要的范围内。压力自动监控仪设定参数在压力变送器量程范围内(0~160kPa)可设定上上限、上限、下限、下下限四点五段,线区》lkPa,响应速度1秒钟;
3、系统自控运行基本原理
在压送机开机情况下,压力自动监控仪检测到金通管线压力低于下下限时,指令电阀关闭,电阀缓慢关闭过程中金通管线压力随之上升,到达下限时指令电阀停止,由于压送机仍在加压金通管线压力继续上升,金通管线压力到达上上限时压力自动监控仪指令电阀开启,电阀缓慢开启过程中压送机管线压力随之下降,到达上限时指令电阀停止。压送机每小时的压送量基本稳定,如果金通用气量也基本稳定,那么经过几次调整,阀门开启度就会稳定在某个数值,金通管线压力也会稳定在原设置的数值内;如果金通用气量产生波动,自控系统重新调整达到新的平衡;
二、燃气管线压力自动监控系统技术
1、压力变送器:采用中日合资横河仪表公司生产的EJA压力变送器,其主要特点是精度高(±0.075%)、稳定性好、对环境要求低且免维护,有LED四位数显,符合长期连续使用的要求;
2、电动阀门:双闸板燃气专用阀门,配用隔爆型电动装置,具有限位控制、过转矩控制、运行指示和开启度信号输出等功能;
3、压力监控柜:集检测和控制于一体的立柜,主要功能有
A、采集金通管线压力变送器信号;
B、采集阀门全开、全关、过转矩和开启度信号;
C、根据设置要求自动控制电阀开、停、关;
D、输出电阀开、关动力源;
E、RS232接口与上位计算机连机;
F、LED四位数显金通管线压力、电动阀门开启度,灯光显示电阀开、停、动、关和压力越上上限、上限、下限、下下限,压力越上上限、下下限时拌有声响报警信号;
4、系统技术要点:
A、系统采用单片微机技术,软件采用汇编语言和MBASIC混编方法,适用于功能比较专一的设计要求,即经济又实惠;编制的基本程序固定在EPROM内,增加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工况设置参数采用功能键,其内部采用可擦写的E2pROM芯片,具有灵活性,适应各种需要;
B、压力自动监控仪采集信号、设置、运算等都是弱电,而拖动电动阀门却是强电,以弱控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问题,主要是干扰问题。在解决干扰问题中采取多种措施并用的办法,主要是继电器隔离、对干扰源增加吸收电路、电抗性元件远离弱电部分、提高仪器抗干扰能力、软件部分利用其智能性滤除干扰等;
C、系统在整体设计中考虑工况实际需要采用一用一备、人工、自动切换、灯光显示和声音报警等多种功能;
三、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