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28: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物学机制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饥饿教学”的知识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否则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完“伴性遗传”后,出示例题(2010年江苏省高考题第29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完成: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所示,请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此题完全没有超出教材知识范围,掌握了课堂所学解遗传概率问题的方法,完全能够做出来;此题为高考题,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能引起学生征服此题的“饥饿”,学生都想通过做出此题来证明自己的解题水平;此题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将各种遗传概率问题集中到一起,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前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是学生为完成学业必修的科目之一。其写作涉及一个学生的专业、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研究能力、信息采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的体现。所以对毕业设计进行总结、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搞好课程评估都具有重大意义。
1学校机务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历来都很重视,为了加强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于2007年特制定机务专业的毕业设计管理细则。但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缺乏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创新性不高
该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鼓励在实习单位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现在的即将毕业的学生忙于找工作、进行毕业实习、考研究生等,往往不能把精力集中于写作方面。学生在选题上的考虑时间就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没有好的开始,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论文选题视野不开阔,学生做相同题目的太多,原创性不够,以至于很多文章都是东拼西凑,资料陈旧,缺乏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创新性不够。
1.2毕业设计(论文)抄袭问题严重
由于部分的学生选题相同或相近,导致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不够,相互影响,给学生参照别人成果的机会,有些同学还会抄袭已经毕业的学生论文,只需要改动里面的一些数据即可。而且学生很多选偏理论性题目,不愿意去做调查性的课题,由于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定量分析,没有体现用数据来说话的科学精神,所以往往只有定性分析。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正确理解理论要点,更不用说创新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陷入全盘照抄各种文献资料、胡乱拼凑了。
1.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把关不严
该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指出:指导教师一般应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不具备以上条件但在相关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三年,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查批准后也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当指导教师为院外人员时,实行双导师管理,分别负责在院外和院内时的指导工作。然而,现在由于毕业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人数不足,平均每人指导学生人数不低于6人,教师的精力有限,导致了对学生管理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大大降低了毕业论文质量。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2.1增加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创新积极性
该校对指导具有创新意义的毕业设计的教师应给予奖励,以让更多的指导教师都参与到毕业论文创新的指导中来。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增加,让项目带动论文,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近两年来,该校大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这种模式指导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针对性的实践教育,这样的毕业设计贴近公司的生产实习和需要。同时这种模式由单一的校内导师制转变为校企双师制,既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又增强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校企双赢。同时论文答辩是否通过与学生自己的工作签约挂钩,也让学生更加认真的对待毕业设计,增强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2.2加强教育,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校园环境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要树立诚信的思想,提醒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学术道德和科研道德,并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抄袭后果的严重性。并且在论文格式(在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中)、字数要求、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中文、5篇英文等表层检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和质量监控。学校每年将以毕业学生人数的10%评选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得到相应的证书与奖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校园环境。
2.3精心组织,对毕业设计质量严格把关
为了避免指导教师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弥补学生时间的不充足,学校进行开放式选题,学生可与老师自行商量拟定题目,并将开题的时间提前到四年级的上半学期,并且规定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指导次数不少于12次,这样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撰写论文,指导老师也不会因为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把控。学校将部分到各分院机务岗位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就分配给机务骨干人员指导,不仅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效率,而且学生还可带着问题参加生产实习,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查研究,或者结合实践立题,增强立题的现实意义。
3总结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指导方法上应该注重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养成勇于探索、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自行查找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为学生今后从事机务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和撰写学术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指导办公室.高等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指导手册[M].北京:华夏教育出版社,2007.
[2]曾小彬.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丝尾鳠隶属鲶形目鲿科鳠属,本属在云南有3种,分别是丝尾鳠尧斑鳠尧越鳠。丝尾鳠体色美观,背部为青色,体侧泛淡蓝色,腹部为白色。体短或中等延长,后部偏扁。腹部圆,头中等大,吻钝,口端位或次下位,横裂,眼侧上位,腹视不可见,接近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偶见无眼个体,前后鼻孔远离。绒毛状齿带生于上颌和下颌,颚骨齿带连续不中断,须4对,背鳍具1根硬刺和分执鳍条7根,背鳍外缘凸出,鳍条末端不达脂鳍起点。胸鳍具1根硬刺和分枝鳍条6~10根,胸鳍水平伸展,略呈三角形,硬刺外缘光滑,后缘具强锯齿。腹鳍条6根,腹鳍后伸达生殖孔。臀鳍条9~16根,臀鳍外缘凸出,鳍条后伸不及尾鳍基。尾鳍分叉或稍凹至圆形,脂鳍基等于或长于臀鳍基,后缘游离。尾鳍上叶延长呈丝状,鳔1室。上颌须甚长,可达臀鳍条末端,长胡子鱼由此得名[1]。丝尾鳠外形见图1。
1.2生活习性
丝尾鳠属温水性鱼类,生活温度为15~37 度,最适温度26~32 度,低于15 度明显不适,14 度时鱼体失去平衡。最适生活pH值范围为6.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不高。丝尾鳠属底层鱼类,白天集群生活,晚间才分散觅食,较易起捕。野生条件下,属于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捕食浮游生物,成鱼以小鱼尧水生昆虫尧水蚯蚓等为食。人工养殖以鲜鱼块和颗粒饲料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适应能力较强,饲料来源广泛,病害少,起捕方便,养殖效度高,池塘主养产量可达15 t/hm2以上。
1.3繁殖习性
丝尾鳠雄鱼性成熟在3~4龄,雌鱼性成熟在2~3龄,池塘养殖环境下,成熟亲鱼不会自然产卵,需人工催产。产卵季节在5要7月,产卵水温为25~30 度。1年产卵1次,怀卵量因鱼龄及个体差异不等,一般为2万~5万粒。
2、丝尾鳠人工养殖技术
2.1养鱼池的建造
仔鱼池尧鱼苗池尧鱼种池以石砌或混凝土筑成,成鱼池和亲鱼池土质尧石砌或混凝土筑成均可。鱼池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刚孵化出的丝尾鳠苗种在孵化槽中培育,孵化槽长3 m,宽60 cm,水深20 cm渊图2冤。鱼苗培育池面积为100 m2,水深70~80 cm,鱼种培育池250 m2,水深100~120 cm,鱼池的高度应高出水面20~30 cm。鱼池的形状以长方形池为主,长宽比为4颐1。鱼池必须保证水流畅通尧排污方便尧土地利用率高尧造价合理等。同时由于丝尾鳠苗种喜夜间活动,故仔鱼池和育苗池应建遮荫棚或者加盖遮阴网。每个鱼池都要设置进水口尧排水口与排污口曰根据鱼池面积尧水流速等确定各水口大小,并在进水口与排水口设置拦鱼栅。
2.2人工繁殖
2.2.1亲鱼培育。培育健壮和繁殖力强的亲鱼,有利于产卵尧受精和孵化。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年龄2~3龄的个体,雌雄比1颐1。对准备用作次年产卵的亲鱼,经选择后开始进行周年培育。2月水温升至20 度左右后开始投喂冰鲜罗非鱼鱼块,按鱼体重的2%投喂,并套养适口的鲤鱼尧鲫鱼等,混养花鲢尧白鲢等调控水质,适当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12月水温下降到20 度时停食。亲鱼培育应在开阔的鱼池进行,面积一般为250~400 m2,并保证水流畅通,溶氧丰富,水深100~120 cm。适时开增氧机,保证亲鱼培育池溶氧充足。
2.2.2人工授精及孵化。进入5月后,亲鱼池应经常加注新水,保持亲鱼池水质清新,水体流动,以促进性腺发育。中旬水温升至25 度以上时,可检查丝尾鳠亲鱼的性成熟情况,雌鱼应选择腹部膨大尧后腹部生殖孔饱满尧红润的个体作为亲本,雄鱼应选择生殖孔红润但不过度充血的个体作为亲本,雌雄配比为1颐1。人工催产时采用二次注射法,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催产剂量为雌鱼第1次注射LRH-A23 滋g+DOM 2 mg/kg曰第2次注射LRH-A210 滋g+DOM 4 mg+HCG1 000 IU/kg曰雄鱼减半。水温26 度时,第2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为12 h,效应时间为10~11 h。采用剖雄鱼取精巢采集,雌鱼人工挤卵的方法进行人工授精,孵化槽流水孵化,授精后受精卵在棕片上进行遮光孵化,孵化时孵化槽水位保持在15 cm,提供100倍/d以上的水体交换量。丝尾鳠受精卵为沉性,扁圆形,黏性较强,水温26 度时,人工授精后36 h开始出膜,全部出膜时间为48~50 h[2-3]。
2.2.3鱼苗培育及饲喂管理。鱼苗孵出后,3 d左右可开口。流水孵化槽培育密度为5 000~6 000尾/m2,开口饲料采用丰年虫无节幼体,日投喂3次,其中晚上投喂日粮的50%。每次投喂时应停水,投喂量以1 h后鱼苗腹部膨大,鱼体变红为准,并适时调整投喂量。培育到鱼体全长2 cm时开始使用破碎料拌合黄颡鱼饲料捏成团状诱导其集群摄食。体长达到3 cm后转入水泥池培育。水泥池的放养密度为350~500尾/m2,使用漂浮料投喂,日投喂3次,苗种用饲料的营养成分为粗蛋白37.0%~40.6%尧粗脂肪10%[4]。实际生产中使用天邦黄颡鱼0号料投喂,日投喂3次。水泥池水体小,水质易变坏,育苗一般应加注微流水。剩料尧粪便对水质污染大,应及时清除,一般每天排污换水1次,排污换水量约为原池水的10%,以保持水质清新。育苗期不间断充气增氧,保持水中溶氧充足。
2.3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池塘面积400 m2左右,水深100~120 cm,池底以沙质土为好。鱼体长达5 cm后,丝尾鳠鱼苗可转入鱼苗培育池或者直接下塘培育,此阶段投喂天邦黄颡鱼1号料,5~10 cm苗种放养密度为80~120尾/m2,池塘培育的1龄鱼种放养密度为5~8尾/m2,并混养体鲢尧鳙鱼30~40尾,当年鱼种可生长到150 g/尾。每天投喂2次,上午尧下午各投喂1次,夜间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65%以上,配合饲料日投喂量按鱼体重2%~4%投喂,并视天气及鱼的摄食情况而适当增减,饲料的投喂要遵守定质尧定量尧定时和定位的野四定冶原则。1冬龄后,丝尾鳠喜食沉性料,可改喂沉性料和新鲜鱼块[5-6]。丝尾鳠属热水性鱼类,15 度时表现不适,14 度时鱼体失去平衡,并逐渐死亡。因此,进入冬季放养密度要根据越冬池自然条件及鱼种大小确定,条件较好的越冬池,6~10 cm的鱼种放养密度为7~14尾/m2,50~100 g的鱼种放养密度为10~14尾/m2。越冬期间适当加注新水和排污换水,保持水质良好。每隔10~15 d泼溴氯海因1次,视天气尧水温情况适量投饲,尽量避免剩料造成池水污染。越冬期保持水温不低于16 度。适时开增氧机,保证越冬池溶氧充足。经常施用光合细菌尧硝化细菌尧反硝化细菌等有度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保持水质嫩活肥爽。
要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去钻研。这就对高职院校生物学科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授生物学科时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在课下广泛的搜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素材,精心备课,对生物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展开教学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学生讲述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1.2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众多专业里,比如生物技术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园林专业等,生物学都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这些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要求其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就是要掌握必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对于一些非重点的理论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不做过多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便得到了培养。
1.3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很多实验任务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因此,在高职生物实验教学中,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小组作业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我国高职院校,生物实验教学首先会对学生进行基础实验能力的训练,安排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采取教师考核的方式来规范每位学生的基础操作,比如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合理配制药液与培养基、掌握无菌操作要点等基本实验技能。其次,通过发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比如人工培育食用菌、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并且对微生物菌落进行分析等。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的作用,给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将实验任务和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位小组成员身上,分工协作。在实验期间,学校会一直开放实验室,这也为小组成员随时讨论实验问题提供了便利。
2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要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为只有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动手,学生才能正确的分析评价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2.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进行任何科学研究或者发明创造的第一步,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认知活动,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认识事物进而了解其本质。因此,在高职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客观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观察目的的不同以及被观察对象间的差异性就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进行观测,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时候,就可以对家鸭、家鸡的喙足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是家鸡步行、刨食,而家鸭通常是游泳,这两种不同的生活习性都是由它们的形态结构决定的,因为家鸡喙坚硬,足趾分离、爪锐而坚硬,而家鸭喙扁阔,趾间有蹼。或者通过剪掉鲫鱼鱼尾来观察鳍对鲫鱼游泳速度以及姿势的影响。这样一来,通过具体观察,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具体形象的分析还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智力也得以发展。
2.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说观察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那么思维就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反映了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的认识。在高职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学会思维,认清事物本质,掌握事物规律,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从而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思维。具体来讲就是在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可以关联之前学过的内容向同学发问,启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初步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散思维、考虑知识间的联系,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最终得出满意答案。
2.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对前两种能力而言,动手能力的综合性更强,也更接近知识运用能力。一般来讲,动手能力主要包括种植、采集、饲养能力以及实验能力。其中实验能力最能够体现动手能力,它与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不同,它能够把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具体的事物,能够把事物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高职生物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验课程的条件,最大程度的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对学生操作的基本技能进行严格的规范训练。而种植、采集以及饲养能力也是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教学讲授作为第一课堂的主要内容,那么种植、采集、饲养就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的重点内容,而且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对植物进行采集种植,可以观察植物的基本结构以及发育过程,通过饲养小动物如昆虫或者青蛙,可以深入认识动物个体发育的历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使他们的观察力也进一步得以提高。
3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当今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仅需要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那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科研意识,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研究的科研课题。具体的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生物学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项目,比如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技能竞赛等。为了收获成功,学生们通常会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并熟练的掌握专业实训技能,通过这种比赛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同时,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将组织开展各类比赛项目作为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而言的,可以在实训基地或者校企合作企业开展课堂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参与生物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让学生通过现地现物来了解企业的运行,用所学知识来阐述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从而发现新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实现校外基地的教学化,产学结合,以实际生产促进教学发展,以实际生产促进科研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教学与科研,通过引导学生在科研领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
蓝莓果实营养丰富,且有预防血管老化、强心抗癌及明目等保健作用。基于蓝莓的独特保健功效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各地兴起了蓝莓的栽培热潮。笔者根据近几年栽培实践,将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蓝莓的生物学特性
1.1蓝莓的主要栽培种类
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全世界约400个种,我国约91个种28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地区。
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个种类: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1]。
高丛蓝莓主产于北美温带、亚热带,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种面积最大的蓝莓种类。高丛蓝莓又分北方高丛、南方高丛和半高丛等。南方高丛蓝莓需要低温休眠的时间短,适合南方种植;半高丛蓝莓是高丛蓝莓与矮丛蓝莓的杂交种,树高一般为0.7~1.5m,适于休眠期较长、寒冷的北方种植;北方高丛蓝莓适宜于在休眠期稍长的北方种植,树高通常2~3m。
矮丛蓝莓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沿海地区,以野生资源为主,树高不足0.5m,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种植,它分布在高丛蓝莓的北界。
兔眼蓝莓原产北美洲亚热带地区,树高2~5m,树势旺盛,抗旱,耐热,长寿,丰产,对土壤酸度的要求幅度宽些,休眠期与需水期均较短,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
所有蓝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并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长良好。
1.2蓝莓的形态特征
蓝莓为灌木,树体大小及形态差异显着。树高0.3~5.0m,多年丛生,有常绿也有落叶,单叶互生,叶全缘或有锯齿。花冠常呈坛形或铃形。花瓣基部联合,外缘4裂或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10个,短于花柱,由昆虫或风媒授粉,花序多为总状花序。多数品种成熟时果实呈蓝黑色,有的品种为红色;果实有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梨形,平均单果重0.5~2.5g。果肉细软,多浆汁。种子细小,食用时可随果肉食下不影响口感,根系多而纤细,粗壮根少,分布浅,没有根毛[2]。
1.3蓝莓的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
蓝莓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多次生长,以二次生长较为普遍。在我国南方,蓝莓1年有2次生长高峰,第1次是在5~6月,第2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后第3年生长明显加快,新枝萌发多并生长旺盛,年生长量可达1m以上。
当年生枝顶端多形成花芽,花芽从顶端向下进行分化,每一枝条可分化的花芽数与品种和枝条粗度有关,高丛蓝莓一般4~7个,兔眼蓝莓3~6个;花芽在节上以单生为主。各种蓝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在7~8月开始分化,兔眼蓝莓从6月中旬开始;9月底至10月初,蓝莓的花芽分化已经完成。从形态上看,蓝莓花芽肥大,呈椭圆形或近球形。花芽以下为一些窄尖的营养芽和休眠芽。
蓝莓的开花期因气候和品种有明显的差异,正常年景蓝莓在我国南方3月上、中旬开花,北方为4~5月;花期一般15~20d,最长达40d。花在一个伸长的轴上着生,构成总状花序。花开的同时营养芽开始发育成营养枝,营养枝生长到一定程度(长度不等)便停止生长,顶端最后一个细尖的幼叶变黑成黑尖,黑尖约2周左右脱落,至2~4周后,位于黑尖下的营养芽长出新枝,并具有顶端优势,即实现枝条的转轴生长,这种转轴生长在南方一年有3~5次。夏季最后1次新梢上紧挨黑尖的一个芽原始体逐渐增大发育成花芽,占据了顶端的位置。从枝顶花芽往下还能形成多个花芽,第2年春天开花并结果。其下的营养芽又发育成营养枝,而结过果实的短小枝秋后逐渐干枯、脱落。
蓝莓多为异花授粉植物。高丛蓝莓自交可孕,但可孕程度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而兔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一般自交不孕,因此在生产上须考虑多品种搭配建园,以提高产量。蓝莓的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大约1个月后增大趋于停止,之后浆果保持绿色,体积仅稍有增长。当浆果进入变色期与着色期后,浆果增大迅速,可使果径增长50%。在着色以后,浆果还能再增长20%,且甜度和风味变得适中。同一果穗上的果实不同时成熟,果穗顶部、中部的果实先熟,成熟时间一般在6~8月。同一品种和同株树上的果实成熟期一般在30d左右;在贵州麻江和江苏南京,兔眼蓝莓早熟品种6月中旬开始成熟,晚熟品种7月上、中旬开始成熟[3]。
2栽培技术
2.1园地选择
根据蓝莓的生态适应性,先确定适栽区域,即气候条件适宜区,然后进行种植地块的选择。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首先了解或测定土壤pH;其次,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而且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尽量选择阳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过15°,大于15°时要修筑2m宽的梯田;立地类型以荒山地、低产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虫害和杂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生产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区,结合商品林基地建设,推广种植蓝莓,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调整了林种结构,还可以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4]。
2.2品种配置与定植时间
异花授粉是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实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丛蓝莓自花结实率高,而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多数品种自花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异花授粉可使高丛蓝莓的坐果率从67%提高到82%,使兔眼蓝莓从18%提高47%。因此,在蓝莓的种植园内,至少需配置2个以上品种相互授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为2~3∶1,即主栽品种2~3行,授粉品种1行。
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动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紧压实,做到“三扶两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来时定植为宜;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贵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达到95%以上的成活率。
2.3定植密度与整地
高丛蓝莓定植密度以1.0~1.5m×2.0~3.0m为宜;兔眼蓝莓常选择1.5m×2.0~2.5m;半高丛蓝莓选择0.6~1.2m×2.0m。在国外,实际栽培密度常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定。我国南、北方,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目标选择适宜的密度。
定植前挖定植穴称为整地,整地(定植穴)规格为1.0m×1.0m×0.5m(长×宽×深)。种植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整地规格,对兔眼蓝莓可适当增大整地规格。定植穴挖好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要以高出地面20~30cm为宜,在土壤酸度不够的情况下可掺入适量硫磺粉。
3参考文献
[1]邵春英,崔自亮,杨艳丽.蓝莓优良品种介绍[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8):36.
Abstract:StudentsmajoredinbusinessEnglishinpolytechnicsshouldacquirelanguagecompetence、businessskillsand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ability.Theircareerdevelopmentwillpartlydependontheir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ability.Totrainthiskindofability,weshouldmakeanalysisofwhattoteachandhowtoteachthem.
Keywords:StudentsmajoredinbusinessEnglish;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Abilitytraining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师资力量或教学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提出《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掀起了新一轮职业教育发展的。而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外商务活动频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为高职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掌握商贸活动所必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在商务活动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另外,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毕业后都不可避免地要从事商务活动,要同外界或外国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效果好坏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合理科学设置课程并按照职业
能力要求确定学生的能力结构,注重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掌握商务及外贸运作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适应商务、外贸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以英语为基础,以商务为背景,以实践为支撑,打造有知识、有技能、有素质的人才。“有知识”,即知识扎实,包括文化知识、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技能”,即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娴熟,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技能,商务技能包括国际贸易、商务文秘、商务翻译等;“有素质”,即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涉外素质高,文化素质包括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等,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涉外素质包括商务礼仪、不卑不亢的文明礼貌素质等。
课程设置无疑要体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课程是融商务业务知识与英语于一体的实用英语课。从本质上讲它既是一种语言教学,更应该是一种技能教学,教授学生如何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能力。该课程应该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背景的内容决定着该情景中需要运用的语言及交际技能,商务交际技能是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语言技能方面表现在接听电话,洽谈,演示,书写信函、报告、备忘录等。有效的交际除受语言技能影响外,还涉及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策
略、社会文化背景等。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跨文化交际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那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既要了解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常识,更要应该掌握文化差异,不至于因此而信息传递不畅,甚至导致毫无必要的分歧和矛盾,给双方带来损失.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有三项: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言语行为特性方面的研究;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1.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世界观是文化之核心,它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入到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宇宙、自身存在的意义、生命、死亡、疾病及其他种种哲学问题的思考及回答,了解一种文化所包含的世界观也就了解了那种文化所产生的思维方式。西方思维侵向于重客观、重事实、重数据,其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分析性思维;而我们则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强调平衡、中庸,重视所谓“天人合一”。
价值观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并以此做出判断选择及解决矛盾冲突,东西方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总的说来,西方是“个人主义”,一切与“个人主义”相关联的观念,如“自由”、“平等”等均在西方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们则重视“集体主义”。
2.言语行为特性方面的差异
现代语言学认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言语行为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由若干复杂的次言语行为组成的。根据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之发”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的成事行为。
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采用某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其自身预期所能实现的意图,这是直接言语行为;有时候,人们出于某种考虑,采用某一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另一种行事行为,这是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言语行为作为语言学的一般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自然语言之中。言语行为受特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条件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到言语行为的表现,使言语行为的表现多样化,并导致交际的形式出现差异。言语行为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尤其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表现了语言和社会文化关系的一个协调过程。
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非语言交际,即语言交际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许多方面,是跨文化交际的另一重要的研究方面,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能够传递语言行为难以表达的内涵诸如意念和情感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研究的重点是文化,借鉴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体态语(bodylanguage),包括以下方面:姿势、身势、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眼部动作、臂部动作、手部动作等;
B.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turntalking)转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C.客体语(objectlanguage),.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装、个人用品、家具和车辆等;
D.环境语(environmental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志等。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1.转变观念,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切实有效而广泛地提高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新世纪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语言、文化、商务的关系,并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反映出来,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商务师资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师资。虽然高职教育近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师资力量也大为增强,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如学历水平不高、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及工作经验丰富而商务知识、语言功底深厚的教师数量不足等。
有鉴于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借鉴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这是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可以选送现有教师到本科院校或兄弟院校甚至开展跨国学术交流;引进人才,聘请企事业单位资深商务跨文化交际人员做兼职教师等。
3.完善工学结合模式
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起着桥梁作用。真实的商务环境有助于学生增强现场工作能力,了解国际经贸最新动态,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优势。
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因为专业的涉外性、开放性,他们以后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或与外国打交道。真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觉并熟练到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来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提升与外界的交际、谈判、沟通与自我展示能力,对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avis.L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187-21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00.
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主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三年,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和中等技术人员为主,目标是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
二、教材设置与职业技术的普遍适应性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材选择一般较为基础,概念及定理的引用和教学设置通俗易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难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电工电子的教材中,有关电路短路的介绍如下:电路中,电流直接连接电源正负两极。根据欧姆定律I=U/R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能造成火灾。这样会给学生一个既定的意识,电路是不可以短路的。但在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短接一段电路以分段查找电路故障,在使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时也需要短接调零。这就会给学生们造成一种概念与应用的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起到链接抽象概念和实际操作知识的作用。
三、如何解决学生理论与操作的差异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概念与应用的差别,就会造成“知识矛盾”,毕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个体差异较大,所以我们应当通过以下四个教学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1.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与实际问题汇总
以万用表的使用为例。
万用表,以其能够测量的项目比较多而得名。万用表能够测量交流电压、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有的万用表还能够测量更多项目,比如三极管放大倍数、电容量、电感量等。在教学前,可以增加一节准备课,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测量简单电路的各项物理值,并进行数据整理。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要灵活利用他们这种心理,不但让学生对万用表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专注力,使教学效果更理想。
2.w类分析问题
以汽车维修为例。
我们可以把汽车的维修进行分类,以检测分析设备进行划分。主要包括试验台、检测线、定位仪、检测仪、检漏仪、检测台、制动台、分析仪、内窥镜、传感器、示波器及其他检测设备。在我们进行维修时,我们可以依据这些设备进行检测以便锁定问题及故障原因,即便车辆多个问题同时出现,也可以一一对应解决。有时在进行车辆维修时会出现一些综合性的故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实际过程中维修问题,并积累维修相关故障的经验。
3.做好理论知识及概念的讲解
在电流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因为电流看不见、摸不到,所以为了能够通俗易懂,我们广泛地以水流进行对比讲解。使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电流、电路这种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4.应用理论知识解决普遍问题及现象
在维修简单电路的教学中,可以把电路的组成转化为检测维修的依据,如电源的检测、导线的检测和用电器的检测。依次排查,再把问题原件进行更换和维修,这就理清了一般性电路维修的基本方法。
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考核环节一直为我国高校相关专业所重视。传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试环节主要以闭卷检测作为考核方式,以考试分数作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法难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原则与思路
(一)考试方法改革原则
由于细胞生物学课程专业性及理论性较强,对该课程考试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及个人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1]。对专业成绩的评述不应单纯地以闭卷理论试卷成绩为最终成绩,应当综合评价学生日常课堂表现、实验课表现及课堂讨论等环节表现出的能力,并对成绩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具体考试方案由各专业教研部门自行确定。通过引入综述论文、课堂发言、实验课表现等环节的成绩评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考试方法改革思路
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主要将考试成绩合理地划分为“闭卷理论考试(60%)+论文综述(10%)+实验课表现(20%)+日常课堂表现(10%)”四个部分。
1.对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课堂学习为主,因此对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基础。因此,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10%作为日常课堂表现的分值,主要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讨论问题积极性、师生互动与沟通、课堂出勤率等方面进行考察,从而有效地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
2.对学生实验课表现进行考核
细胞生物学课程主要由理论课及实践课构成,实践课教学可以有效地对理论进行验证,是学生深化理论、接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途径。传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试主要侧重期末闭卷考试的考试成绩,对实验课考核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绝大多数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重视。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20%作为实验课表现的分值,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3.设计论文综述环节进行考评
为了提升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评的合理性,可以设计相应的论文综述环节,对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力进行考核。论文综述环节可以在考试周前一周至两周进行,由教师提前布置相应的论文论述主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撰写论文、制作幻灯片,在考核过程中由学生自主上台进行论文汇报,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在评分过程中,可以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10%作为论文综述环节的分值。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相关教师的素质培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虽然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仍然处于主导者地位,教师的职业素质及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贯彻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有效性,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开展周期性培训,培养生物教师相应的职业素养,相关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教学活动的推进对教师进行跟踪性的培训,积极开展教学前期培训、教学中期检测及教学末期总结,保证生物教师可以明确细胞生物学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并从考试改革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贯彻落实相应的考核操作
在明确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原则与思路之后,应当将相应的方案与思路落实到实践中,用实践检验理想化的方案,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合理性[2]。在实际考核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考核流程,并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出勤情况等评价因素进行了解。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单一性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教学模式,引入相应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评价机制,尊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评估。
(三)在考核过程中加强教师的协作
由于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理论性,且考试改革涵盖面与考察面较为广泛,学生成绩考核工作难以由一个教师单独完成,因此应当以过程性目光看待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工作,加强各环节教师的协作与沟通。在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学生日常表现统计、学生论文综述情况、学生试卷批阅等环节。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之间进行合理化分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成绩考核的合理性。
(四)引导学生注重日常学习过程
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不仅具有检测教学成果的功能,还具备评价功及引导功能[3]。传统侧重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模式对教学成果的评价较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学习时仅注重考点的学习误区。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对学生日常表现、实验课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的日常学习课程,尽可能地消除功利性的学习目的。
总而言之,细胞生物学不仅是一门集理论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学科,而且是临床医学及生物学的学科基础。在教学考核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当明确考试的评价功能及引导功能,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利用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考核内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1]窦晓兵,高佳,范春雷,胡林峰,钱颖,沃兴德.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09,23:327.
[2]肖明珠,毛建文,李红枝.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172-173.
【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栏目】专家述评、论著、综述、研究快报。
获奖情况:1990年《国外医学》系列第一次质量评比中获三等奖
进化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行为生态学等学科都有所涉及。迈尔认为,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杜布赞斯基认为,如果不借助于进化的观点,生物学上的事情就变得情理不通。由此可见,学习进化生物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对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一、进化生物学课程的特点
进化生物学的目的主要是推断生物过去的发展历史并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该课程特点包括:1)涉及学科门类多。该学科广泛吸收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成就,特别是将进化与生态学、分类学(系统生物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结合起来,研究有关的生命现象,涉及生物类群的范围和结构层次也十分广泛;除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之外,还广泛涉及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内容;除自然科学之外,还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许多内容[1];2)内容比较抽象、讲述的故事古老,在现实中难以再现;3)不重视基本概念的阐述。进化生物学的学习需要以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进化的观点把各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侧重生物学现象的起源和进化,也正因为这样,对有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稍显简略。4)理论性较强、学派众多。进化生物学叙述的是生物学中的一般规律性问题,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其精神实质,不要过多涉及功能生物学(包括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实验性学科)方面的内容,从而忽略了从理论观点上的提高进化生物学;各个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学习时需分析比较各个学派的特点,取长补短[1]。
二、进化生物学课程在农学专业学生中开设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遇到的问题
在本次教学实践,是在农学专业本科生中讲授进化生物学,并且该门课程作为选修课。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1)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本次授课面向的学生专业为农学专业,该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侧重对宏观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而对微观生物学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对微观生物学知识理解困难。农学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以及作为选修课的分子遗传学,所以在讲授微观知识时学生会感到抽象难懂,甚至完全听不进去。2)作为选修课,学生不重视。进化生物学这门课程只是作为一门基础选修课来开设,而基础选修课考核相对轻松,一般采取课程论文考核或开卷考试的方式。没有闭卷考试的压力,学生在心理上会比较放松,容易轻视对该课程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比如在课堂上写别的课程的作业。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并实践了如下的办法:1.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本次教学实践选用的教材是由沈银柱、黄占景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进化生物学》(第3版),该教材分成十二章,内容分别是:进化生物学的由来及现状,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发展史,生物表型进化,生物的微观进化,物种的形成,生物的宏观进化,生物遗传系统的进化,分子进化与分子系统学,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生态系统的进化[2]。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对生物的过去发展历史进行推断和对进化原因、机制的解释。该教材系统性、理论性和条理性较强,对问题的阐述简明扼要,系统地介绍了进化的知识,总体上侧重对宏观知识的讲述,对应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2.合适教学内容的选择、正确教学手段的使用进化生物学的知识包括推断生物进化的历史,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古老,学生仅凭想象很难再现当时的情形,比如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发展史等章节的内容,对于此类知识的讲授,可以选择增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纪录片、探索片等。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收集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生物发展史的读物与网络资源,借鉴国内外大型探索、科幻和纪录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内容,制作《进化生物学》系列多媒体课件[3]。这部分内容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外学习,通过网络和教材自己去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探讨。而在阐述进化机制时需要介绍微观进化、遗传系统的进化、分子进化与分子系统学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因为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可以考虑对这三个章节的内容做适当压缩,侧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教材中阐述得不够详细的概念进行补充与扩展,同时通过播放一些小视频来对基本概念和普遍现象进行讲授,比如可以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遗传物质,以及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翻译过程,以此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3.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趣的问题进化生物学因其理论性较强而容易让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对此,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把一些理论知识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探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设置的问题比如,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解释“爱国是文化使然还是生物本能”“为什么优雅、风趣的人更吸引异性”“从进化角度讨论人为什么要谈恋爱”。另外,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参加过哪些野外实习,接触到什么动物和植物,把进化知识与学生的野外实践经历联系起来。4.结合科研实例进行讲授教师可以选取当前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比较有趣的研究论文来给学生进行讲授,或者结合教师自身的研究来举例,比如曾经做过哪些与进化有关的研究,想法如何产生,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思路,得出什么研究结果,对结果如何解释,研究过程中遇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实践证明,通过将科研故事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实例结合起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讲授,能对学生的兴趣提升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还会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外,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进化生物学研究实验室,让学生对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氛围有所体会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5.鼓励学生阅读文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要学好一门课程,光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在课外积极主动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是科研论文。关于阅读课外文献,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一些经典文献,也就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定义、来龙去脉阐述较为清楚的文献,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另外,鼓励学生了解最新科研动态,让学生知道目前所学的知识在科研上有哪些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如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的研究发展较快,需要经常关注研究前沿,更新知识储备。所以,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权威刊物,并且要求学生网上订阅并浏览这些刊物,以便随时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研究领域最新发表的论文和最新的科研动态。总之,进化生物学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应体现出选修课灵活的特点,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基础,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可以大胆取舍和压缩[4],着重对学生整个知识框架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在知识框架搭建完成后,学生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知识可以在课外进行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晓晨.进化生物学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指导[J].当代教师教育,2002,1:116-117.
[2]沈银柱,黄占景.进化生物学[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