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9: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1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

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2

(1)各学科必须通过教学研讨确定本学科内容中确实“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的内容。

(2)通过分工协作进行电子备课,老教师撰写教学设计,青年教师技术过硬主要查找资源及整合制作课件。

(3)学校要结合教材版本有针对性地购买一定量的优秀资源,方便教师查找筛选有效资源。

(4)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海量教学资源的优势,全方位整合有效信息资源。

(5)充分发挥专网教育资源。

(6)责成专人做好平时各学科有效性资源的收集建库工作。总之,学校要发挥群体智慧和力量,收集和研发适合本地区学生实际的有效性资源,服务于广大师生。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减轻教师负担,真正发挥优质资源的教育效益。

二、教育信息化应用必须深思的几个问题

1.定位问题

多媒体对教育教学只起一个辅助作用,要认真讨论教材内容,对非用不可的必须想方设法用,没必要用的坚决不用。切忌完全依赖媒体,满堂信息化;该让学生书写的重、难点一定要让学生书写;该说的一定要让学生说;该练习的一定要让学生练习,不能用屏幕完全替代,该用传统方法的还要用传统方法。

2.整合问题

资源整合不是媒体堆砌,必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做指导,达到有机融合才是最高境界。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我们提倡“拿来主义”,但切忌不做取舍,硬性照搬盲目使用。

篇3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2.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互联网上也有一些负面信息,部分学生对此类信息识别和抵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学校应建立“防火墙”,注意把网络与德育结合起来,开发研制德育课件,尽快使德育占领网上阵地。3.加快校园网建设,做到“班班通”、“家校通”,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网上学习、网上交流,增加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学校管理之中,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便于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篇4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使传统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加速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1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何克抗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和推广。对于教育信息化这一内涵,我们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1)教育信息化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但更注重这种应用要围绕教育的理念为中心,从教育教学的整体角度考虑技术的推广。(2)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应用领域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部门的行政管理也是其应用的范畴。

高校教育信息化更加强调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办学及管理的条件和水平,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有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教育教学更多地注重建设技术、设备和开设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从教育的角度思考如何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

2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是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的重要工具。目前,在全国各高校中已有38所大学在使用Blackboard(以下简称BB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它在加速教育技术进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网络学习平台来说,BB平台功能比较完善,技术支持也很成熟,笔者以BB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为例,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化进行了反思和总结。BB平台以课程为核心,具有4个独立的功能:

(1)内容资源管理功能:通过该功能,教师可以随时与教学和管理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信息;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学习资料。

(2)在线交流功能:主要是通过讨论板和学习小组为师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空间。

(3)考核管理功能:可以将教师录入的试题资源生成试题库;对客观题部分系统自动进行判分;平台还可以将平时的作业、测试、实验和日常表现等项进行加权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

(4)系统管理功能:可以注册或注销学生的信息;还可以随时了解学生访问平台课程的情况。

3网络学习平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变革了传统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的学习成为可能。BB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课件、素材资源、网络课程等。学习课件主要是PPT格式或转换化为html文件格式的网页,其中采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图形和动画为一体的多种媒体形式。素材资源包括在网络中下载的优质视频、音频素材等课程资源,教师自己录制的课程录像资源,各系院购买的相关课程资源。BB平台为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快速高效的开发工具,教师只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组织相关的教学资源就可以完成网络课程的建设。 开放的学习资源推动了教师建设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学生实现多种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2)教学手段。现代教学中,教学媒体和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书本、黑板以及课堂中应用的多媒体技术已不能满足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了,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B网络学习平台可以虚拟现实问题,展现现实的环境,使教学环境更多地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通过书本呈现,更多的是通过学习平台展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培养技能类目标和情感类目标。

(3)教学模式。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课堂的需求了,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已经向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转变。接受式教学可以促进认知目标的实现,技能类的和情感类的知识需要学生从自主学习和与他人的协作学习中体验。学生要全面发展需要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BB网络学习平台为师生提供了虚拟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访问,教师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完成自主学习,利用讨论板和小组学习与其他学生实现协作学习。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出发,采用情境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多种模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与学成果检验最全面、最直接的方式,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注重量化评价方式并关注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

BB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课程内容及教学信息的浏览和记录功能,使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利用学习资源的情况,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学平台还提供了作业、测试的编写和评分功能,使教师能够灵活掌握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查看或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板或学习小组进行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BB平台的加权评分功能使教师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量化的评价成为了可能。

(5)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加速了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BB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消息和通知的功能,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将相关的管理信息给教师和学生,教师也可以随时与课程相关的信息。相比传统的教学教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管理在系统性、全面性、时效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教育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环境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是思考者,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来说,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平台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地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教育的过程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各学校的实践也证明,BB网络学习平台是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个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篇5

二十世纪末,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文明鸿沟”,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正日渐突显,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一、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期,我们对南昌县湾里区、安义县等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深深感到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城市学校相比已经错过了一个阶段,其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装备落后

目前多数农村学校不具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尽管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镇、村各级学校先后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和教学设备,但镇一级学校人均拥有计算机台数约3%,村级学校还不足此数,信息技术教育课无法全面开展,有的教师即使制作了课件也因缺乏设备而无用武之地;其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还较落后,许多地方网络的延伸还没有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更难接触到优秀的教学资源。

2、教师运用能力欠缺

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具备信息化建设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课教师严重缺乏,一般教师也不具备教学课件的开发能力。以罗亭镇的中小学为例,只有初中的一般学科教师的实际运用水平接近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而村小的一般学科教师的实际运用水平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师资问题,其课时也远远不够。

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氛围的差异性,影响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很多。对于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来说,除了投资力度不够、教育观念陈旧、教学资源缺乏等基本影响因素之外,我们认为学校教师的培训及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应是影响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学校发展经费捉襟见肘

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经费来源,而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填补的。相形之下,需要财政或学校挤出经费配置计算机、改造基础设施更是难上加难。

2、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农村教师能够接触到的一些软件多是面对城市的内容和硬件配置,没有适应农村教育的本土化的教学资源;由于不具备网络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教师不能及时得到新的教学信息,课堂内容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在我们对湾里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查时发现,农村多数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但由于缺乏适合于农村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新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时受到了影响。

3、教师培训力度欠缺

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参加信息素养教育的机会很少,当地相应的培训机构也很缺乏。培训内容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能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培训方式一般是“一刀切”的模式,教师不能结合自己的学科进行有效的学习。培训的结果是教师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能与学科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后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评价制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

4、校园文化氛围淡薄

大多学校决策者在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发展信息化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校包装,可以产生吸引生源的效应,但在教学中全面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会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影响到升学率,因此,对设施设备进行大投入大建设后,没有促进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我们认为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物质支持条件的满足,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利用有限的信息设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领导和教师尚未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就得不到提升。

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错过了一个阶段,但不能再错过一个时代。全面理解信息化的内涵,用全新思维选择适合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是农村学校刻不容缓的工作。其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方筹措资金分批投入实施

(1)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专款专用制度,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对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投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避免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也可以采取考核和竞争机制,把资金拨给有资格的学校或区域。

(2)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说,单纯依靠政府的投入来保证持续发展是难以办到的。信息化设施更新和折旧快,耗材和维护的费用大,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应该通过必要的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一些民营企业单位增加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和捐助,以保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以持续发展。

(3)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启动和持续发展,必须有外部资金的注入,这样可以保证学校对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形成总体的长远的规划,对硬件设备做到配置统一,从而避免硬件设备来源复杂、随机增添、因规格不同带来使用与维护困难、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等现象或问题的出现。

2、整合教学资源系统规划建设

在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初期,出现了“车、路、货”不匹配,“重硬轻软”发展不协调问题,客观地说这是正常的。因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多种要素。农村教育信息化要在信息化资源建设中实现系统规划,使各要素协调发展。

(1)硬件资源建设

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设备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在技术上要考虑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是否可满足软件资源运行的需要,数量是否满足师生使用的要求,现有基础对以后的设备升级、扩充有何影响等。

(2)软件资源建设

软件资源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核心,它的开发建设涉及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使用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资源内容与组织方式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软件资源的提供与开发要立足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从本地提取信息、事例;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获取途径,以及对传统音像、文字资源的转化问题。

(3)教学资源的管理体制

信息化教学资源各部分的高效利用、有序发展有赖于管理机制的健全。对学校而言,管理的内容在整体上包括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期、中期、近期的发展规划;在具体上包括对计算机教室、各种教学软件资源使用时间和数量的规定;还包括对教师参与资源收集、整理工作的相关鼓励措施等。

3、分层次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除了和城市教师一样,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培训时,我们要针对农村教育、学校信息设施和教师的特征,选择适合于农村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

(l)远程教育培训方式

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学校都拥有了卫星转播设备,我们可以利用卫星传播系统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训,具备网络设备的学校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来提高信息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做成光盘,让教师通过观摩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2)教师“参与式”培训方式

教师“参与式”培训方式就是让教师带着“教学任务单元”参加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优势;教师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便于教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种培训方式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得到了体现,并且对我国很多区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类形式容易使他们形成内驱力,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迅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校本培训模式

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制订适合本校教师特征的培训体系。可以组织各学科经验丰富、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通过优秀案例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邀请一些信息技术教育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

4、制定激励机制,形成浓厚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备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改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教师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设施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形成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在上观摩课或教学比赛时,被迫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农村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应以建构社会的需求与可能和人的需求与可能的契合为出发点和归宿,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创造性地解决资金与人才问题,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玉.农村信息化寒冰解冻尚需时日——江西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3]荣曼生,李小明.株洲市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4]桑新民,郑文勉,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篇6

小学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有着系统的分支和丰富的内涵,大致说来,教育信息化在实现的途径上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与教学的过程称之为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这个系统的内容是方面的,相对来说还是开放的。体现在教学上,有信息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的记录与诊断、学习任务的分配与接收、在线学习帮助、智能化的学习指导、精确的成绩管理、条理有序的档案管理等。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学生的身份信息、活动经历、评价信息等,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教学环境的虚拟化。小学信息化教学与管理还可以借助教学环境虚拟化,在教学活动时可以避免空间、时间的限制,这也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涌现出一系列针对高等教育的虚拟教学环境,包括电子虚拟教室、虚拟实验、虚拟校园、数字图书馆等,这些也完全可以应用于小学教育中来。如果充分开发并利用网络的虚拟教学手段,就可以实现信息化教育对现实教学的补充,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重要方向。

3.教学媒体系统化。教学与管理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学媒体,在传统教学中的常规媒体有粉笔、黑板、动植物标本和实物模型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辅助作用,但毕竟有太多的限制,当前,多种电子信息媒体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既增强了媒体的系统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远程同步大规模教学,这也将带动小学教学逐渐实现系统化发展。

4.教学资源共享化。如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实现无纸化办公,通知、信息、电子教案、交流材料等在网站、邮箱和论坛传输交流,教师建立的个人业务档案、教案、论文、课件、学习笔记、专业知识等材料可以上传到网站上共享。

5.教学方式多样化。传统教育中的纸质教材由来已久,自有其优点所在,但抽象、单一是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材应该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学内容,使之更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对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说,使用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学习内容的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真实化,让小学生的学习更容易、更快乐。

二、小学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教育者能否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保证小学教育与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地实施,至少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政策给力助推小学信息化。要想让小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适应社会同步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完善小学信息化教育与管理的相关规划及实施方案,增加小学信息化设备的配置,不断满足当前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需求,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推广小学信息化教育打下基础。

篇7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从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之日起,就不断有人致力研究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来帮助人们学习。教育应用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类学校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刻,既担负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小学,该如何来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呢?小学教育必须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对于小学教育信息化这个过程必须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切莫等闲视之。下面结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呢?是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显示的动画效果,很容易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提供材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

数学知识的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1在课件中恰当“闪烁”,引发学生思维的“闪烁”

在制作计算机课件时,将有关的教学内容“闪烁“几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几下“闪烁”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却不一般。“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角的认识”中有这样的设计: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引出线段,这几下“闪烁”,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2在课件中适时隐去实物,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例如:教“角的认识”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3在课件中出现动态演示,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3运用多媒体设计练习,提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篇8

峰会上,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技术培训及试点合作,戴尔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更好地践行教育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信息化应用要求,为中国教育用户创造更丰富的信息技术应用体验。戴尔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签署戴尔虚拟集成系统(VIS)联合实验室项目备忘录,帮助教育行业客户率先使用戴尔VIS解决方案和“互联校园”教育信息化技术; 同日, 戴尔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设计并搭建的虚实共存且动静结合的云时代数据中心在北京大学正式落成。戴尔还与中国东方航空双方就长期发展签署了合作备忘。戴尔已经参与东航的虚拟化、呼叫中心、联合办公以及东航ERP e—HR系统的管理咨询和开发咨询工作,双方致力于把航空服务和客户需求紧密结合,打造出新一代完善的航空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篇9

学校坚持“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抓管理,全面育人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和“用我们的爱,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活泼成长”的育人理念。

学校办学特色:一是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首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特色。二是以少先队活动为龙头的德育特色。三是“兴趣+特长”的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四是以常规教学研究为重点的教育科研特色。五是以科普宣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科技教育特色。六是以课题研究、辅助教学、全面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技术特色。校训:尽职尽责育人,健康活泼成长。校风:崇德、文明、尚美、务实。教风:厚爱、敬业、博学、求真。学风:诚信、笃学、砺志、创新。

教育科研成果

近几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子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互动教学的典型案例研究”、“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农村小学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现代学校制度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模式研究”等48个全国、市、县、校级教改科研实验课题研究。现已结题44个,其中获5个国家级奖、6个市级奖、18个县级奖。目前正在做的市级课题有:“‘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生态成长’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理策略研究”、“区域均衡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特色小学建设研究方案”、“南宾小学名校史志研究”4个。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在狠抓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兴校、科研强校、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

篇10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宁夏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线路改造、流量扩容、设备升级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覆盖市、县、校三级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体系。截至2010年,宁夏全区的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8.3万台,生机比达到12∶1。全区40%以上的农村小学也以不同形式接入互联网,全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宁夏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南部山区基础教育非常薄弱,师资水平不高,所以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效益要求更为迫切。教育信息化为宁南山区的教育带来了什么效益,哪些因素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提高,如何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为此,我们对宁夏南部山区(以下简称“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调查从宁夏南部山区的盐池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等八个县(区)中,每县(区)随机各抽取城市高级中学1所(县城及以上城市的高级中学),城市初中1所(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初级中学),农村中学2所(乡镇中学),城市小学1所(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学),农村小学2所(乡镇及行政村小学),农村教学点1所,共64所中小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在样本学校随机选取部分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采用集中填答方式。每个学校选取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1名、技术人员1名、一线教师2名,进行访谈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830份,回收793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776份,有效率98%。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来源状况

根据回收的776份有效问卷显示,宁南山区八县(区)89%信息化教育硬件设施为政府投入,7%的硬件设施为社会捐赠。教师使用的软件资源有76%来源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10%的资源通过网络下载,8%的软件资源为教师制作,6%的软件资源为区域共享。可见,政府为宁南山区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投入者,同时,社会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份力量。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软件资源区域共享非常欠缺。

2.基础设施状况

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区)的生机比为16∶1,远远低于宁夏全区的平均水平(全区平均水平为12∶1)。学校联网计算机占计算机总数的76%。学科教师家庭拥有计算机的占教师总数的74%,其中有83%的计算机联网。这四个指标中,城市初级中学高于农村初级中学,城市小学高于农村小学,农村小学高于农村教学点。可见,宁南山区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被调查的64所中小学校平均拥有计算机187台,平均拥有手提电脑17台,平均拥有数码投影机3.7台,平均拥有数字视频展示台1.9台,平均拥有电子白板0.6个,平均拥有数码摄像机0.7台,平均拥有数码照相机2.9个,平均拥有打印机3.2台,平均拥有卫星接收系统1.2套。单从平均数看,宁南山区信息化硬件资源比较欠缺,从实际走访调查中发现,设备数量城乡差异较大,重复建设比较普遍,如有些学校依靠各类项目资助卫星接收系统有达3-4套,有些学校为零。

3.经费配置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宁南山区八县的教育信息化经费87%为政府投入,学校自主投入约占7%。其中用于购置设备约占总经费的74%,软件平台建设约占总经费的17%,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支出约占总经费6%,教研等其他支出约占总经费的3%。可见,重视硬件、轻视软件,重视设备购置、轻视资源的应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4.人员培训状况

被调查的64所中小学校平均有技术人员1.6人,平均有专职技术人员0.4人。学校校长平均每年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16天,教师平均每年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10天,技术人员平均每年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14天。

根据回收的776份有效问卷显示:有5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很有必要,有47%的教师认为培训没有必要;有41%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需要调整;有31%的教师认为培训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有41%的教师认为培训的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可见,培训作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手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培训时间、培训范围、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等各环节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状况

根据回收的776份有效问卷显示,有24%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有51%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应用信息技术,有25%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不使用信息技术。

在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因素中,有82%的教师选择使用不方便,有63%的教师选择技术能力不足,有8%的教师选择用不着。

在信息技术课堂使用方式的调查中,有24%的教师选择“培训所得”,有64%的教师选择“自己探索”,有21%的教师选择“仿照他人”,有12%的教师选择“其他”。

有36%的教师在课余经常浏览教学资源网站,有54%的教师偶尔会浏览教学资源网站,有10%的教师从来不浏览教学资源网站。

可见,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差,应用次数不多,应用的热情不高。

6.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状况

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显示:有71%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没有形成,有65%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明确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有83%的学校没有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

四、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信息化投资不足,投资方向不合理

尽管宁夏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但由于宁南山区地处宁夏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受当地条件限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以及教学点,设备不足、老化问题尤为突出。虽然我们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些学校的信息化设施有了改观,但早期部署的远程教育设备已逐步老化,亟待更新。

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大量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轻视了软件资源建设,忽视了教师培训、资源应用等环节,制约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不足,区域共享水平低

宁南山区教师所用的资源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没有符合当地教学实际的软件资源。区域公共教育资源建设匮乏,虽然一些平台已经建成,但功能简单,可用资源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没有建立,还处于学校自建自用、教师自制自用的状态。

3.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课堂应用不能得心应手

宁南山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高,导致课堂应用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尽管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培训较多,但由于培训内容只是停留在信息技术简单的应用,缺乏技术与学科深层次整合的培训,培训内容大多是简单的重复,不能满足教师的现实需要与发展需要。另外培训教师水平不高,培训组织不合理等导致大量的培训形同虚设、走过程。

4.信息化教育评价缺失

教师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主要取决于个人喜好,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既没有硬性的要求,又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学校虽然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导致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用与不用一个样、用好用坏一个样,对学科教师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分数与升学率。

5.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虽然个别城市中小学的信息化管理已具雏形,如个别学校建有“教务管理系统”,但绝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非常低。日常教务管理、教研活动、考试等都依靠office办公系统简单的统计、日常打印功能,甚至有些学校还用手写、手抄的传统方式。

五、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考

1.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基础,逐步改善信息化基础条件

宁南山区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经济落后,学校基础薄弱,绝大部分中小学校地处农村,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甚至与宁夏北部存在很大差异。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是为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而实施的一项浩大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非常贴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资源非常符合农村中小学校的实情。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支持下,宁南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为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所以,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在“农远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适当调整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有序推进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对现有硬件维修、组合、升级

宁南山区学校的硬件主要来源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其他零星项目的资助以及社会捐赠。设备老化、功能单一、重复投资现象比较严重,价值万元的设备因为缺少几百元的维修费用而停用。所以当前急需对现有的设备进行维修,让其发挥作用。同时,对各类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升级,合理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

3.培养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示范、教研活动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的培训,培养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促进其教学观念的改变,使其能真正理解并接受“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事实,并乐意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其次,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培训,使教师能将所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的融入课堂。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长效机制,对教师培训进行系统规划与统筹安排,分层、有序的进行。

4.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教育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宁南山区的教育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做好规划,建立长效机制是核心任务,对基础硬件建设、软件资源建设、人员培训、绩效考核评价等各环节做出贴合实际的统筹安排,每走一步都是下步的开始。

结论

宁夏南部山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要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基础,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长效机制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投入与效益的关系、一次性投入与持续投入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建设与应用的关系、创新与借鉴的关系。循序渐进,结合实际,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永贤.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09,(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