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9: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教学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法论文

篇1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高职高专中的师范类学校,培养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师范生专业发展潜能的培养是迈向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质,提升其专业发展潜能则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坚持以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准确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特点是章节多,内容多,而实际的授课时数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矛盾?首先,要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体系、更新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使教学具有实用性;其次,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本着“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加大从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坚持“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教法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学科特点——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记忆。虽然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但是时间短,学生只了解些皮毛,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就出现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时候做不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讲课的时候举了很多的教学案例,很有代表性,可学生听过之后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是累垮老师,耽误学生。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应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把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融入教法课堂中,加大学生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兴趣。通过模拟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探索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活动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下面以笔者一节研讨课为例,谈谈如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在教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1. 适当地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讲授的是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四节“教学策略”中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内容:预习指导、课堂导学、作业辅导、板书设计、教学机智。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课时完成,基于新课程、新课改对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和整合教材提出的新挑战,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这节课的安排是学习课堂导学中的导语、提问、讲解、板书设计,然后进行模拟教学,利用拟教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引出教学机智的内容,其余内容自学完成。整合之后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快、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加大课前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也很多,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通过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

3.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学理论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笔者采用的是点拨法、案例分析法、拟教法。  点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更快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分析法,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方法,同时在拟教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角色。

4. 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因为导人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序幕,要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如本节课给同学们讲《公鸡吃米》的故事:“1938年,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走上讲台,陶先生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讲桌上,陶先生按住公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旧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上,不一会儿,大公鸡就开始吃米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其实,学生学习就如同公鸡吃米,应该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这就涉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教作了榜样。

5.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拟教。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做到教法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填补教材的空白,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最后以模拟教学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讲课者自评,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在“教、学、做”中把发现、感悟、交流、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篇2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一次给学生讲课时,忽然把身体侧过去,让学生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沿着额头,头顶心、后脑勺,头颈直到脊柱,画一条弯曲的线,那是标点符号中的什么号?"学生立刻回答:"问号。""对了,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自己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故,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当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在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都要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人格的培养。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师生以大量的精力投入分数争夺战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提高学生的成绩出发,学生则更是习惯于在试卷中转圈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缺少未来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急功近利,陷入应试泥潭而不能自拔。新教学模式,应是唤醒学生漠然状态的一针强心剂,让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未来,认识到创新于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状态之中。同时,在课堂里,以树立长远目标增强学生创新的内驱力,以新鲜感、愉悦感、充实感、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在困难挫折面前锻炼他们的顽强坚韧、锲而不舍的坚持性,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诱发他们强烈的兴趣,激起浓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他们养成热情、独立、自信、乐观、幽默、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等良好的创造个性。尤其是要注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思维的灵活变通是指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不拘泥,不刻板,能与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相协调,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变化,灵活地迁移,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它包括:思维起点的灵活――在思维起始的时候,就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确定思路,不死守一隅。思维过程的灵活――在思维进程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伸缩性强,能及时纠正误歧,根据进程中的实际变化不断变换着眼点。思维结果的灵活――思考的终结并非只求唯一答案,而是产生多种可能性方案,有比较选择的余地。思维方法灵活:头脑不僵化,不被某种固定的意识所牵制,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形式,正面与反面结合,顺向与逆向交替,分析与综合共用,形象与抽象互动,以寻求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三、注重电化教学

篇3

2在校安置缓刑考验期学生

缓刑考验期的在校学生安置是法制共建协议的重要内容。部分高年级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学生犯罪后,一旦判处刑罚,学校一般按照校规校纪开除处分,将这类学生推向社会,如果不加管理,极易再犯罪或自暴自弃。缓刑考验期学生应当接受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也就是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定期管理。但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在不影响学生学业并保护其隐私的情况下,也会定期回访,和学校、社区矫正机关共同做好帮扶、教育工作,对于存在生活等困难的,法院也会予以救助。成年后步入社会的,法院也会对有些学生进行适时跟踪,但本人拒绝的,法院不会强行教育或督导。

3增强法制教育团队专业力量

作为法制教育工作力量的重要一环,法院承担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与学校的法治共建,更承担着对其他教育力量的督促与指导。严格培养教师的法制教育素养通州法院对全区新入职教师、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及幼儿园公招人员进行过法制教育讲座。于俊平表示,这三类人员均需学习必要的校园纠纷案件应对和法律知识,需要了解法律对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要求。他认为,一些教师确实存在着法律知识匮乏的情况。针对这三个实施法制教育工作的群体,培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针对新入职教师,会通过讲解一些违法犯罪预防的知识和案例,尤其是本辖区教师违法以及犯罪的案例,以接近性和生动性感染老师,提升他们的守法意识。针对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重点在未成年被害预防讲解,并强调法制教育的大局观。针对幼儿园公招人员,主要从他们的具体工作入手,如饮食安全、校园安全事故等。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培训的不同点还需参照侵权法38条至40条,因为分别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做了不同规定,前者责任要求更高,故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更多。促进家校联合,建立有效地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通州法院会定期与学校协商,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由法院的法制副校长到校授课,以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守法意识,促使其承担起监护责任。组织涉事家长到法院开展系统、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用合理方式教育孩子,强化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同时,将未成年学生被侵权、被侵害案件情况及时通报校方,提高学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另外,法院也会向相关部门建议或进行联合发文的方式,建立有效地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关注来京务工人员的生活境况;同时,针对刑事案件多发问题,建议治安重点地区的派出所、治安巡防部门做好警务防范工作,堵塞社会管理漏洞。

篇4

2、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可以产生兴趣,在无形中有种极强的吸引力,推动学生去探求问题,揭开事物的奥秘。首先抓住小学生好奇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于农村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参加幼儿园教育,学前班的时间短,学前教育基础差,课外读物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读过课外书。为了培养他们广泛阅读书籍的能力,拓宽他们文学知识的视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按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实践证明:(1)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导入要风趣精炼。用故事、儿歌或谜语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状态,如:《把信寄给爸爸》一课的导入是用一个信封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出一个小朋友给爸爸寄信,而进入课文的。要讲解精炼,重点突出,要做好课堂的主导,如:学习《青蛙给星星打电话》一课的课堂提问,他还会说什么?如果是你,你又会对星星说什么?立刻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时间禁锢的思维活跃起来,认真思考想象,发言踊跃,形成全体同学互动。同时,教师要注重班级“弱势群体”的活跃、参与程度,做好引导工作,达到不留下死角,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2)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讨论式教学,给学生充分的发言,阐明自己观点的时间。学生的讨论发言显示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映出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差异性,为教师提供了可靠的教学反馈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消化理解课堂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是有突出效果的,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真实的依据;(3)在每单元结束安排一次读书汇报会或作文讲演会,让学生自己组织,做到学生间互评,力争扩大学生发言范围,尤其要注重内向性格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宏观管理好课堂,并做好恰当点评总结,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对语文课产生探究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组织能力。

3、语文课堂要走向社会

要让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利用社会的大舞台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校外活动纠正学生的错别字;节假日带学生到集镇活动,多注意收集广告、招牌、店名、农贸市场的错别字。也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错别字纠正比赛,成语解释比赛,诗歌创作朗诵比赛。这样会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巩固、提高、扩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也给他们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拓教师教学视野,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学思路的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

篇5

针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涉案问题,结合其家庭背景和身心特点,与学校做好对接,创设了“心理辅导、公益服务、跟踪监督、定期回访”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模式,全力减少涉案学生再次犯案的情况发生。一是开展心理辅导。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涉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对于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心理、修复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效果。二是组织公益服务。组织未羁押未成年人前往养老院进行公益劳动,并将之作为日后案件处理的参考因素记录在案,帮助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全程跟踪监督。要求办案人与未成年涉案学生、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案件情况在审查前、作出判决后及判决期满后分别向涉案学生的法定人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涉案学生表现,对行为不规范、表现不稳定的学生适时开展法制教育,进行训诫谈话,确保帮教工作覆盖整个案件流程。四是定期进行回访。对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决定后,成立由学校老师、社区志愿者、团区委工作人员、辩护人以及检察干警组成的帮教小组,定期对涉案学生进行回访考察,并每季度出具一份《监督考察报告》,作为处理案件的参考。坚持每季度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人进行回访,做好相关记录,认真阅读涉案未成年人上交的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正面干预,切实提高帮教成效。

(二)科学做乘法,整合力量强化教育实效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乘数效应,全力打造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化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与学校、团委、街道社区合作,与常州道街、天津第54中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等单位会签承诺书,建立法制教育宣讲长效机制。将街道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作为检校共建的“连接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二是与区教育局建立“法制风险评估及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将涉及在校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总结梳理,对涉及罪名、发案学校、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科学评测校园案件易发“风险点”,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区教育局,以便其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教育。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防线”。将学生家长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组织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干警深入辖区街道举办心理咨询会,围绕“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看待孩子的小个性”等主题与家长展开深入探讨,特别加强对单亲、特困等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关爱和谐、沟通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用心做除法,增强对特定对象的犯罪预防工作

在校内和校外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在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同时,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尽力消除涉及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犯罪隐患。一方面,在校内建立特别对象预防机制。会同学校开展基础性摸排工作,有效、及时地发现心理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分层、分类帮教,指定老师开展日常辅导,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有效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校外配合社区开展“蒲公英计划”,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法制教育。通过宣讲法律知识、设立“小苗圃”读书园地、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月”等活动,从心理疏导、德育培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帮扶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实现自我能力和品格的提升,从而有效预防其参与犯罪行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犯罪行为侵害。

二、当前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新情况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好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观当前的法制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对于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模式,往往是重视灌输、轻视综合性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际锻炼;法制教育的方式也比较落后,很多学校中甚至都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有的学校尽管已经开设,但是方式很单一,而且讲授的理论与实际没有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很丰富的法制教育转变成为了一种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很多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的教育内容方面仅仅是注重义务、轻视权利,注重实体、轻视程序,这样就会导致义务、权利、程序、实体之间的错位,这种教育使得很多学生都以为自己不过是义务的主体,而不是权力的主体,导致的结果就是致使学生只是消极守法,难以自觉主动接受相关知识,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

(三)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各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都认识到了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各自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做到有机配合,从而制约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主要应对措施

(一)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制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在中小学深入推行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从政法机关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净化校园环境

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司法部门要依照法律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震慑犯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尝试现代化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开辟网上宣传途径,将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送上互联网,开通法制热线电话和QQ群、微信群,建立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的全方位网络平台。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全方位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教育、民政、司法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与家教水平,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陷。

篇6

二、普通高校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教育界对它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有三点几乎是共识的,即: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本质联系以及教学应达到的目的来看,高校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主体性

即: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千方百计把学生由从属和被动地位变为主体和主动地位,注入式教学不重视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教师讲,学生听,扼杀了学生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的发挥。相反,启发式教学则认为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教学中搞好主导作用,尽可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唤醒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学生独立人格。因此,学生学习必须是完全自愿的,必须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能动性

即:积极引导,激活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启发式教学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没有学生的能动作用,也就根本谈不上“启发式”。学生能动作用有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其核心思想是思维活动状态。为此,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应按照“教为学服务”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例如:课堂教学要以研究讨论为主,切忌呆板地照本宣科,时间安排上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和发表主张的机会,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钻研的积极性;同时授课要紧密联系实际,用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深深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变成有吸引力的有趣活动。再比如实验、实习、调查等社会实践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提问、讨论和现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剖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创造性

即: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着力发展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由学会到会学,由学习到创造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由学会变为会学,由学习变为创造。离开这个目的,启发式教学也就不复存在了。启发式教学的三个特征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要以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要运用各种手段,激活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创造能力。把握这三点,就可谓把握了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中的运用

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运用方法。

1、设疑求解教学法

设疑求解教学法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的问题。在此教学下,学生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阅读相关的资料,通过以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教学过程模式,重视学生的质疑和问难精神,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最终达到掌握法学知识的目的。此种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分为教师设疑和学生设疑两种形式。教师设疑,即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或者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疑、得出结论,教师的每堂课都本着“提出问题、分析疑难、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基本思路组织实施,重视学生自身的“领悟”,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设疑,即学生根据所学资料,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地加以引导,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这种教学法可以考虑以下四个教学过程:一是教师设疑,引发学生兴趣;二是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分析从而使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之中;三是教师引导解疑;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深入提问。

2、角色模拟教学法

这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按不同角色置于某一虚拟的或真实的场景之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较为接近实际应用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直接运用技巧的学生,如律师的扮演者,还是间接运用技巧的学生,比如原告或被告的扮演者,以及观看表演的学生,都由原来的受教育者变成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主体。教师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为起主导作用的角色,要注重设置较为逼真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对策。角色模拟教学法可考虑采取以下模式:第一步,案件选择。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案件应当具有现实性、客观性,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应预先设定答案,以便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模拟的内容可以是节选的片段,也可以是较为完整的案件模拟,如模拟法庭庭审过程。第二步,组织材料。由于因模拟不同的角色,教师通常需要准备角度、特征、立场和内容全然不同的材料。组织材料应当严密、准确、细致、完备、分门别类和条理清晰。第三步,角色分工。根据案情,角色包括双方当事人或人,也可以有法官、检察宫、证人参与,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当观察员。观察员不参与表演,其任务是观察和记录,并对各方表现做出分析、评价和总结。第四步,模拟表演。教师在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之前,引导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思考、读书、讨论。第五步,模拟评价。这是角色模拟之后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全面总结、深入思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3、问题分析教学法

问题分析教学法主要是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种教学法主要步骤如下:提出问题—研究分析—进一步提出问题—再次研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分析。

篇7

当前,大多数法学课程仍是坚持以教师讲为主,并且只讲授法律理论,围绕教材照本宣科,以法律术语、法律概念、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的学习为主,侧重解释法律条文,缺乏实践应用和案例教学。知识讲解概括抽象,脱离实际、脱离生活,不能与法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些做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法学课程时,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有时甚至一头雾水,使得学生对法学课程越来越反感,从而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要说创新学习了。

(二)法学教育重在实践和运用

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工作领域相联系,与学生未来即将从事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书记员、仲裁员、法律顾问等职业相联系,这样才能有更强的吸引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课堂与工作岗位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法律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力。课程设置要符合岗位工作需求,打破学科体系,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法学教育要有训练性,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动脑子思考,而不是纯粹的背诵式学习法条,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

二、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受时代和认知的限制,传统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传统教学是基于教材内容采取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首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其次是培养能力。传统教学通过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看的是分数,但是往往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在现实中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差。传统的法学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整个课程是老师主导,主角是老师在课堂中扮演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学习和接收知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基本上还局限于“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学方法以全盘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导致教学与实际工作要求脱节。传统教育模式下,许多毕业生走出学校走入工作岗位后反映,虽然自己在学校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说起专业知识头头是道,但在工作岗位,却发现自己课堂上学的知识大多用不上,甚至学习的知识落后了,需要重新学习,面对法律案件无从下手,法律专业学生不懂不会法律问题的现象令人尴尬。

(二)项目化教学符合教育改革实践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记忆力、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等认知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不能说不重要),与之相应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要,课外辅导为辅的形式。传统教学方法,强调靠记忆、抽象思维和计算来完成,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往往导致“高分低能”,不符合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状况。项目化教学是比较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项目化教学则以职业岗位为基础,以培养掌握工作技能为目标,立足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格局,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课堂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中、职业岗位上的操作应用技能融为一体进行学习,更多地强调了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深受高职院校学生欢迎。

(三)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长期以来,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围绕教材准备教案和讲稿,课堂上一直采取固定的讲解、提问、讨论、作业和复习的一套程序,内容上以课本知识为主,形式上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既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本身也缺乏创新和激情,甚至有的教师到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教案,不管符不符合本门课程和本校实际,就敢到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误人子弟。学校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评价主要参考依据是教师的备课、教案、语言、教学环节等是否合理流畅,教学进度是否符合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内容是否依据指定教材,教学工具是否合理得当,学生考试成绩是否合格,有时甚至通过听一两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评定成绩。评定教师的业务水平,没有和培养了多少符合岗位需求的学生相挂钩,没有和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相挂钩。项目化教学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有较强和较高的要求,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吃大锅饭,滥竽充数的教师既没有能力上好一堂项目化课程,更不用说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了。

三、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以此目标为中心进行改革和创新。在高职法学教育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综合素质是现代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法律相关工作岗位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目前的法学人才培养重在课程体系,没有从工作岗位出发,致使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岗位实际。高职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培养目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法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各个法学实践项目的设计实施,调研报告的撰写,课程论文的撰写,相关的课件制作,模拟法庭演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检索文献、收集资料、法律应用、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专业性综合素质。二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通过项目进行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与分工,就个人而言,培养了学生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的优秀品质;就集体而言,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应对复杂的社会的能力,甚至是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社会矛盾,从而真正为法学和法律界培养一批合格实用法律工作者。

四、高职院校建设发展要求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项目化教学所需的师资队伍不健全

目前现有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未能很好落实专兼职教师合作机制,法学专家进入课程改革团队的没有或者少有,项目实施中的现场指导多由本校教师而非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师现场指导能力欠缺。因为专业教师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针对项目过程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对项目化教学课堂掌控能力和经验欠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造成资源浪费,时间、人员等分配不均。还有一些教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理念,要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的模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角色定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导地位认识不够。

2.部分学生对项目化教学不适应

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很多学生都不适应,认为要自己动手的地方太多,完成不了,或者懒得动手。很多学生主导的意识不强,主动动手去做的意识很差。还有学生对项目化教学有滥竽充数的问题。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缺少必要的角色认同和主观认识,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快适应角色转换,不按职业岗位角色来要求自己,“滥竽充数”的现象存在,看别人动手参加。对小组或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一时难以完成,课后不能及时查找资料,作业完不成,有的工作质量层次不齐,逐渐形成了适应项目化的学生学习日益进步,不适应项目化的学生愈加掉队。

3.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首先,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教学组织安排不容易,只能分组实施具体的项目,很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独立完成项目或任务。由于人数多确定学生分组也有矛盾,组分得过大,组内少数人做而大多数看,组分得过细,教师指导又不能完全满足,使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打了折扣,项目实施过程与质量难以控制。其次,硬件条件不足。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料不足、部分图书学科知识老化,图书资源和机房数量不够,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又面临机房不足或时间难以保证等问题,因而查找资料困难较多。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许多专业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分组教学需要,模拟法庭建设标准低,又和其他会议设施共用,导致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训练使用。而学生一般都是拥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却无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缺乏生成实践的场所和办学条件。

(二)以项目化教学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层次

1.培养优秀的工作者

学生的知识与实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所关注的。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也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生要想拥有足够的工作能力,首先要储备专业知识。其次把学会的知识用到课堂项目中,再实践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再次,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相辅相成的理念很重要。因此,项目化教学中,法学课程也是如此,学生不仅要储备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法学课程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将法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情境中去解决现实的问题,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更多的教师将加强自身学习,不仅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方法,不仅要学习课程知识,更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等技能,做到“一专多能”,改革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质,进而促进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3.培养优良的学风建设

学生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存在。实践中,平时上课不认真容易走神的学生,很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这部分学生不拘形式,不遵守纪律,却敢于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观点。传统的教学反而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而项目化教学正好迎合了这部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带动了原本认真但只听不动脑的学生好奇心。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知识要记和背,而项目化教学是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传统教学课堂满堂灌知识,学生死气沉沉记录;项目教学,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应用,教师做指导,建立了学与用的快速沟通,把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参与,让学生创新,提高学习效率,树立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篇8

特殊教育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保障了生理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权,目的是增强特殊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数学学科是特殊学校教育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时空中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数学的这些学科特点,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领悟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未贴合学生实际。当前我国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沿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学校完全一样,这种无差异的教学方式将认知能力、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都不同的两类学生置于相同的教学背景下,很容易使特殊学校的学生产生压力,从而产生消极心理暗示,削弱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国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希望这类学生能够接受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其定制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学习强度不宜过大,课程进度应适当放慢,同时给予每位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2.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较为宽松,课程压力和作业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数学计算题时,对偶尔遗漏的小数点或者运算错误毫不在意;作业字迹潦草,书写混乱;有的学生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就求助教师。这些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

3.社会关注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同特殊人群一样,是社会少数弱势群体,它们缺少话语权和执行力,很容易被社会各界所忽视。想要使特殊教育学校优质地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有其独特性,所以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教师才能参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对这一类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市场供不应求,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如何改变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特点,可以采用以实践为主,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因为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领悟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将整体的教学任务分割成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设立单独的学习目标,以此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层层深入了解。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不同的三角函数石膏模型加深学生对不同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反复要求学生辨认sin,cos,tan等角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自行出题,在同学间相互传阅,相互探讨。这种阶段性明显的教学方式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时由于跨度太大而丧失信心。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

教师可以定期邀请知名特殊学校、儿童康复中心等地的专家进入课堂,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不足设立相应的学习环境,在学生习惯的环境中传授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实施的,能够避免学生在课堂中感到不安,提高学习效率。

2.大力培养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专业人才。我国正大力倡导教育公平,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能够加快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进程。

3.对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在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对专业进行特殊教学的人才培养,使特殊教学教师培养走上轨道,形成完善的体系。

只有教师适应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氛围,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形成了专门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心态,摆正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效果。对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学,尽可能打消学生的消极念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和勇于竞争的自信。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特殊人士进入课堂,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历和成功的方法,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79-01

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传承、传播中华书法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认识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及教学现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书法教学,说白了也就是写字教学,教学生如何写好汉字。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书写能力很差的现状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渐渐转变,更是加深了这一现象,现阶段的很多小学生,先不说要求写的好,即使把字写对都很成问题,最让人头疼的是“不认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应归根与以下几点:

1、.书法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自实行考试制度以来,书法教学就渐渐的走出人们的视线,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分数、考学决定着命运”,于是,学生、教师、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像书法课这样的副课,学校、教师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因而,现阶段的书法教育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已陷入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这些无不引发人深思、令人焦虑。有些学校及教师受教育成果功利性的影响,不是把初学书法以认识、接受、尝试为主,学会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点画为主要内容教学,而是把书法教学改为学生自主的写写课文中的生字,抄写一些句子就完成任务了,导致许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书写美观的汉字,许多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不懂汉字结构,不知笔顺规则,字体缺乏美感。

2、师资资源缺乏,无法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近年来,教育部门已经把中小学生书法教学列入素质教育中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方面,学校已把写字列入课表,并开展课外书法艺术活动,为尽快使中小学写字教学走上轨道,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多是特钢转正等,真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教师越来越少,师资资源缺乏,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使得书法课教学极不规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二、提高小学语文书法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小学书法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规范写字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提高、优化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基本保证,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应引起广大教育界的重视。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正视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学校及相关部门还应加大书法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并不断的壮大,为小学语文书法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真理至今颠扑不破。实践证明,兴趣越是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大学生书写汉字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书写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书法家的趣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历史,感受文字乐趣;引导学生编写写字儿歌等,激发学生爱书法、爱学习书法的兴趣。

3、注重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我们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逐步做到字写得正确、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写好汉字的关键,只有学生书写的习惯良好,学生的书写速度才会提得上来,书写也才会整洁、可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要正,身要直,臂放松, 脚放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子一拳。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外,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成长中,难免定力不够,还需要家长共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4、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更适用于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书写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进步、提高。在小学阶段的书法练习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进行汉字的基本组成:横、竖、撇、捺、折、点、钩的练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摹写:将透明纸蒙在字贴上书写,临写:对照字帖,写出该字)等之类的书写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总结: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究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篇10

二、将法制教育与数学游戏有机结合,上好法制教育渗透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法制教育与数学游戏教学相结合.通过数学游戏活动的开展,实时、合理、有效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将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增强了学生法制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教学达到法制与文化知识教学双丰收.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一些学生在摸球游戏这一环节中不遵守游戏规则,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大家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游戏就会失去辅助学习的意义.这就好比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法规,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既将抽象、相对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对学生心理、行为等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可见,在数学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能结合教学内容,恰当渗透法制教育,将使课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三、将法制教育与数学习题教学相结合,上好法制教育渗透课

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在练习题中做到结合时事、结合法制知识,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小明说,他我制作了一面国旗,长5分米,宽4分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课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部分内容,我作了如下的说明: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不能随便制作国旗.同时出示《中国人民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旗制作的严格与严肃,实现了法制知识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完成了学生数学实践与法制的同步提高.又如,在《认识百分数》后,我以教师工资征收个人所得税为内容,设计了有关税率的计算习题,从而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对学生进行税法的教育,明确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这样将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对税法的认识.走进数学,我们发现,它就是一本“法制教育”,只要善于挖掘,它总会给你无穷无尽的法制知识,为你教学的有效、顺利开展提供无限的资源.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恰当、合理渗透法制教育,将给教学增添新的色彩,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将法制教育与数学生活情境相结合,上好法制教育渗透课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将法制教育与数学生活情境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教学四年级《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引用生活实例:某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要挟自己的父母,向家庭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得来的却是这样的后果.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认识到上网的错误,使班级中的“网客”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间接地受到法制教育,了解了法律知识,避免了学生因自小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数学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所蕴含的法制常识,合理进行法制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处处有法制,形成良好的“数学法制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