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药销售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单位: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各国的汽车跨国公司纷纷来到中国争相建厂,各主流品牌的百余种主要车型竞争日益激烈,汽车企业的利润在逐步下滑,售车本身的利润减少,营销利润向售后服务和服务质量转移。同时,汽车市场由卖方垄断走向买方垄断,消费者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消费者也与以往相比更加趋于理性,他们不但要买到自己喜爱的汽车,而且对售后服务向汽车厂家、经销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完善汽车售后市场,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才是当前情况下各大汽车厂商的当务之急。
正文:
一、完善的售后服务是获得客户满意的基础条件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种产品,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企业,都有各自的致胜之道.如果要想做大做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售后服务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产物和品牌立足于强手之林的基础.要想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的关键和根本的目的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让消费者满意,随着消费者的服务需求不断攀升,顾客对于服务的质量和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品牌的形象和市场销售. 2005年度全国轿车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测评结果
生产企业 车型/品牌 满意度 轿车价格
一汽大众 奥迪A6 83.0 30万元以上
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
广州本田
一汽轿车
上海通用
长安福特 帕萨特B5 80.9
20-30万元
别克GL8 80.7
雅阁 80.2
马自达6 79.4
别克君威 79.4
蒙迪欧 74.4
一汽大众
天津一汽丰田
东风日产
北京现代
东风日产
沈阳华晨 宝来 79.8
15-20万元
花冠 78.6
蓝鸟 76.6
索纳塔2.0 75.9
阳光 74.2
中华2.0L 70.9
上海通用
上海大众
北京现代
上海大众
神龙汽车
天津一汽丰田
一汽海南 凯越 76.2
10-15万元
POLO 75.1
伊兰特 74.9
桑塔纳3000 74.2
爱丽舍 73.5
威驰 72.6
福美来 70.2
广州本田
上海通用
东风悦达起亚
神龙汽车
奇瑞汽车
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
东南汽车
长安铃木 飞度 81.3
5-10万元
赛欧 72.7
千里马 70.1
富康 69.7
风云 69.5
桑塔纳 69.5
捷达 69.1
东南菱帅 67.0
羚羊1.3L 63.1
奇瑞汽车
天津夏利
长安铃木
吉利汽车 QQ 65.1
5万元以下
夏利 64.8
奥拓 64.4
豪情 63.1
以上数据表明:高级别的轿车满意率越高。同时指出“奥迪A6”满意度最高 吉利“豪情”满意度最低。 1. 竞争的新趋势——售后市场
这里所谈到的“售后市场”,其实就是消费者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与汽车有关后续费用的市场,包括维修、保养、零配件、美容、改装和油品服务等诸多产业。专家认为,未来20年中国仍将处于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期,汽车后市场将迎来长期稳定的发展期和消费活跃期。基于这种认识,今年年初,众多的知名汽车品牌都不约而同地把‘售后服务’选作06年战略的第一枪,汽车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在“服务”二字上下足功夫。 对此,海马负责人如是说,“海马汽车在2004年推出了一套维修技术等级培训体系,为海马售后服务体系内的技师提供集中的技能培训,为技师们营造了海马服务网络学技术、练技能的良好氛围,为各销售服务店保持高效优质的售后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类似“阳光假日”这样的活动,海马已经连续开展了五年”。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海马在服务竞争上的超前意识,而在此时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厂商提出售后服务品牌化。
2. 服务的新方向——人性化
虽然现在主流汽车厂商一直在大力宣扬品牌化服务,然而做好并非易事。业内专家表示,汽车厂商要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并予以满足。同时,厂商还应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经营,要精细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要静下心来仔细做,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人性化的服务,其结果才会让消费者满意。
如果说专家的话为我们做出了理论指导,那么海马的实际行动则成为了榜样。自02年4月20日海马首次推出“普马里之春”服务活动之后,随后在10月又推出了“金秋之旅”。现在这两个服务活动伴随着海马车主走过五年时间,已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且成为了海马服务的品牌形象。
五年间,海马始终围绕着“人性化”服务品牌宗旨不断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并通过系列服务活动服务于消费者,真正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这次的“阳光假日”海马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套餐制服务,从消费者切实需求出发,以精细化、人性化、差异化为消费者提供更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
正是这些注重售后服务建设、注重汽车后市场发展的部分国内汽车厂商,正日益把后市场作为新的空间去寻求发展、展开竞争。相信随着国内车市的日趋成熟,这种服务后市场会变得越来越人性化,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论如何,这对于国内的消费者和众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二、服务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重大机会,而售后服务将成为塑造汽车差异化品牌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汽车售后服务目前基本上还仅仅停留在修理汽车的水平,而还远远没有达到塑造品牌或者是修理消费者心情的水平;客户关系就是定期的发发信,发发函,缺乏针对顾客感动和标准的量化的体系化的设计,更没有在服务当中,突出体现品牌和品牌价值,没有把服务同品牌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中国服务品牌的塑造,其实是停留在真空的阶段,而海尔等品牌,正是依托优势的服务,使自己的品牌同竞争对手明显的差异化,最终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这是目前汽车产业同家电产业最大的差距,也是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机会。因此2006年,一个突破性的机会,就是重新构建服务体系,针对顾客感动,设计服务标准,弥补产品本身和设计本身给顾客带来的问题,消除故障,从而实现根本性的突破营销。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改革医药营销,迎接入世挑战——浅谈入世后的医药企业营销管理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医药营销中的危机管理与案件剖析及实践运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1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创新:导入药学监护的医药营销战略中国药业2001/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医药营销道德与创新营销方式的思考中国药房2000/0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医药营销专业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探讨药学教育2000/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浅析医药营销组合策略黑龙江医药2000/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组织营销社会实践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现代技能开发1999/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试论市场营销学与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药学教育1999/0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医药营销必须走出误区中国药业1998/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医药营销队伍素质是个大问题中国药业1995/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医药营销的公共关系学中国药业1995/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试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药学教育1995/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产品研发和转产品概念中三个因素摘自《药品营销策略》一书
[2]产品概念中三个因素摘自《药品营销策略》一书
[3]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中几类人群摘自《中国医药营销论坛》
[4]医药产品广告研究摘自《中国医药在线》
[5]邢国伟,由亚男.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3):153-154.
[6]夏德林.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发展的思考[J]决策管理,2009,(20):16.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涂艳红,张新慧.知识经济与中国营销模式创新[J].2005,
[2]邵蓉,马勇.对医药代表问题的重新认识.中国药房。2004。
[3]仲崇玉.傲自己的教练·医药代表的五把利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4]沈荣.医药企业对医药代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管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6.
[5]卢友志.医药代表培训教程.北京:京华出版杜.2006。
[6]王兴琳.医药专业销售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医药经济文献涉及到医药领域的经济理论、经济技术、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动态、经济信息、经济生活、医药贸易等方面,其目的是反映医药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新进展、新成就、分析新动向、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医药科研、生产、销售、管理、市场等各方面。
医药经济文献的存在形式
根据医药经济文献本身的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是按出版形式划分如下:
连续性出版物:是医药经济文献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广大经济工作者最重要、最及时,因而也是最有用、最重要的情报和文献资源,其中包括医药经济类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以及丛刊等。
图书:其中包括医药经济学术著作(从事医药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的广大经济工作者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教科书、通俗读物以及文献检索工具书。
档案资料:在医药领域当中,人们在生产、经济研究、生产实践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文献总称。其中包括经济任务书、协议书、审批文件,经济研究计划、大纲、方案、数据、图表以及需要保存的医药经济活动档案材料。
医药经济会议文献:主要内容包括与会者提交的论文、报告、会议记录、会议做出的决议或所制订的方案,对会议内容的报道、宣传、评述纪要,会后出版的会议录、论文集等。
政府医药经济出版物:由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发表或出版的各种医药文献,如政府对医药行业下达的经济公报、经济方针和政策、规章法令、决议、指示以及调查统计资料等。
医药经济学位论文:它是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部门的毕业生、研究生为获得学位而在导师的指导下所撰写的药事管理等方面专业论文。
医药研究成果报告:即医药经济研究工作或经济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它的材料翔实,数据可靠,通常代表着行业的科研水平。
特种经济文献:即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特种文献,如医药广告、医药经济图谱、医药经济剪报以及医药经济稿件等。
检索利用医药经济文献的途径
医药经济文献的查找
书籍的查找:利用《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全国经济科学总书目》、《经济管理专题书目》、《外国辞书目录》进行查找。
报刊的查找:使用《全国报刊索引》、《(复印)报刊资料索引》、《内部资料索引》。
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的查找:《期刊索引》、《国外经济文献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会议文献的查找:《国内学术会议文献通报》。
法规、法令、标准的查找:可查寻《经济法律知识界手册》、《法律咨询大全》、《外国民法、经济法资料选编》、《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目录》、《美国国家标准目录》、《国外标准资料报导》。
专利文献的查找:通过《专利文献索引》、《专利目录》、《世界专利索引》(WPI)可获得。
医药经济信息的网上查找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主办,以收集、加工、汇总、分析全国医药信息动态,以雄厚的数据库资料,专业化、技术化、智能化的汇总分析,提供各种有效的咨询服务,是具有代表性、权威性,覆盖面广的大型医药信息咨询网络与咨询顾问机构。
研发活动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这些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R&D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观评价法、文献计量法、投入评价法、多层面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1]。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效率,该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DEA方法无需假定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分析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构造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工商管理论文,就可以对生产单元进行相对有效件评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评价单元采用同一生产函数形式,故它满足“多元最优化准则”,每一个被评价单元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来达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参数方法则追求“单一最优化”,相比之下非参数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3)对于无效单元,参数方法仅仅能说明无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仅能计算出生产单元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指出无效的根源以及改进目标,给决策者提供较多的经济管理信息[2]。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免费论文。首先,它不需要投入与产出变量的价格信息。一般来说,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较易获得,而要素价格信息往往不够完善,该方法避免了价格的失真或不可获得导致的困难;其次,它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生产效率的变动和技术的变动两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测算出效率和技术变动的情况工商管理论文,从而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缘于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效应还是效率提高的追赶效应;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设生产函数,从而减少了模型假设误差的风险。
2.数据来源
按照数据选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了1995-2007年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五个高新技术行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数据,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输入变量,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输出变量,运用DEAP2.1软件对其研发效率进行了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3]。
二、相对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规模报酬可变以及规模报酬不变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规模可变的情况下,并通过多阶段的方法进行的相对效率分析。
1.以行业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1)相对效率
从综合效率看,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最优(见表1)。其中,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之外的四个行业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的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不变,航空航天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
表1 行业相对效率分析
样本次序
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医药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887
0.896
0.990
irs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别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2)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
表2 行业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行业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1434.639
56290.174
37.68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平均
1434.639
56290.174
37.683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中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都达到了DEA有效(见表2)工商管理论文,即不存在DEA改进的余地。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在产出既定时,应增加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434.639万元,或者在投入既定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56290.174万元,专利申请数增加38项,才能达到DEA有效。
2.以年份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从年份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相对效率有效年份为1995、1997、1998、2000、2004。根据DEA有效(C2R)既是规模有效也是技术有效的原理,对这五年目前的R&D投入来说,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投入,否则无法再增加产出量,或除非减少某些种类的产出,否则无法减少投入量。根据DEA理论的“投影”定理,可计算出使非DEA(C2 R)有效的各决策单元转变为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表3)。1996年在保持现有产出水平的前提下,应减少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3361.809万元,同时减少R&D经费内部支出19206.876万元,或者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523012.716万元,增加专利申请数77项,才可使决策单元的R&D投入绩效转变为DEA有效。在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年份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冗余占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年,投入冗余占到了12.96%,,其次是2002年,投入冗余占比为3.65%工商管理论文,其余年份均在1%左右。也就是说,1996和2002年应大幅削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才有可能达到DEA有效。对于R&D经费内部支出的冗余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占比为2.19%,其次为2002年,其余年份占比都相对来说较低免费论文。因此可以看出,在1996和2002年出现了大量的投入冗余,应大幅度削减这些年份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R&D内部经费支出。对于产出不足问题,1996年和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产出不足,尤其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表3 年度相对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年份
综合
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
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0.802
0.812
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解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malmquist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1.1%(见表4),这说明在13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上升了2.6%,除此之外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时间序列来分析,2000年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率为73.8%,1998年下降幅度最大,为44.6%工商管理论文,这可能成为全国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不大的原因之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
表4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
年份
效率变化
技术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1996
0.941
1.248
0.960
0.980
1.175
1997
0.907
0.618
0.939
0.966
0.561
1998
1.218
0.455
1.134
1.074
0.554
1999
0.950
1.614
0.945
1.005
1.533
2000
0.953
1.823
1.052
0.906
1.738
2001
1.033
1.255
0.966
1.069
1.297
2002
0.966
1.339
0.955
1.011
1.293
2003
0.892
0.712
0.904
0.987
0.635
2004
1.116
1.495
1.148
0.973
1.669
2005
1.093
0.617
1.051
1.040
0.674
2006
1.001
1.209
0.993
1.008
1.211
2007
0.822
0.984
0.940
0.874
0.809
平均值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注: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平均增长了2.6%,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1%,规模效率平均降低了1%,纯技术效率平均降低了0.4%。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R&D活动取得了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小幅提高,但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五大高技术行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取得了明显提高(见表5)。
表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行业Malmquist指数
行业
效率
变化
技术
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医药制造业
1.000
0.972
1.000
1.000
0.97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970
0.931
1.009
0.961
0.90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966
1.052
0.978
0.987
1.016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0.984
1.081
0.994
0.990
1.06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009
1.103
1.000
1.009
1.113
平均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三、结论
采用相对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5],全要素生产率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反映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甚至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军.中国各地区R&D投入效率评估[D].重庆大学.2007
[2]师萍.科技投入制度与绩效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马京奎,张为民.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美国学者兼企业家安索夫提出。此后,其他许多战略研究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现在观点认为,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2】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目的及作用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中小医药实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医药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自主创新的新生力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但中小型医药企业战略管理问题一直没有重视。中小医药企业对我国医药行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每年仍有数以百计的企业倒闭,有研究表明,尽管倒闭的原因多种,但基本症结却是缺乏战略管理的技能,或没有开展战略管理。中小型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严重缺乏,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已迫在眉睫。
2.我国中小医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迅猛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1995年到2010 年的15年中我国的中小医药企业不断壮大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在经历了初步的竞争后,医药市场不断规范,相关法律日益健全,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医药企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单薄,生产条件落后,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水平低、集中度不高等致命弱点,其无疑也是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巨大阻力。而如今世界,医药竞争却日益加剧,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面对竞争,如果我国的中小医药企业不尽快增强自身的实力,终将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如何找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其优势,充分整合资源,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当前中小医药企业所共同面临的亟需探讨的问题。
3.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者胜任力欠缺
3.1.1缺乏战略思想,短期行为严重:大部分中小医药,尤其是处于婴儿期的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其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出现的市场需求,缺乏长远的目标。
3.1.2错把计划当战略,盲目扩张发展:许多中小医药企业没有战略,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计划。有的医药企业错把计划当战略,耽误了企业发展,计划和战略有着根本不同。
3.2企业战略文化环境欠佳
我国一些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不能准确体现企业核心的精神层面,缺乏未来导向性,不能在实际工作中激励员工。此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医药企业形成企业的独有特色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能为医药企业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文化。
3.3.高素质人才的匮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较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医药企业的必备因素医药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目前,一些医药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不仅缺少生产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还缺少企业管理人才和产品开发人才。虽然一些企业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和逐渐壮大的科研队伍,但仍不能为医药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3.4产品营销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我国的一些医药企业营销方式仍以传统推销为主,缺少创新,,不能很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医药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并未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3.5创新能力低,国际竞争能力差
我国的医药产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仅占销售额的2%~3%左右,而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 亿美元,甚至10 亿美元以上。20世纪70~90 年代,世界各国共开发152 种新药,仅美国就占了将近一半, 而我国颗粒无收。这些无疑说明了我国在国际医药市场所处的劣势,创新能力低下。
4.中小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实施与对策
4.1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吸纳高素质人才
对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来说,人才已成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针对自身条件,围绕着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3支队伍分级、分类、分批进行长期或短期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4.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保持企业团队的旺盛的战斗力
加强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 不能是一个时期的行为, 而是需要采用不断升级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基层的员工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级别的培训。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1)深入贯彻企业精神,宣传企业文化。(2)重视企业责任观和价值观(3)在继承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4.3“科技创新”增强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创新精神,医药科技创新【3】投入大、门槛高、风险大、是一个持续投入、不懈探索、执着追求的过程,我们必须大力鼓励创新精神,以倡导尊重科学规律、宽容失败来弘扬科学精神,用长跑的技能和心态代替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4.4有效战略管理和组织再造是中小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有可操作的能够推行的企业发展的战略实施步骤, 并能够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短期目标。组织再造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变革的有效方法, 进行组织再造流程,需要医药企业与消费者保持更紧密的联系。认真分析消费者医药消费需求特征, 从中找出既符合企业发展目标, 又能适应中国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市场机会。
参考文献:
【1】官文龙.中小医药企业艰难前行,路在何方[N].医药经济报,2008-01- 18.
1 引言
医药批发企业药品的进货、销售和库存管理比较复杂,首先是药品的种类繁多,难于管理,其次其成本核算不仅设计到药品的进货和销售,还要考虑业务员对应的收入管理,为了实现进销存的科学管理,减小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我们设计开发了医药批发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
针对医药批发企业的行业特点,系统在实施后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1)系统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易行。
(2)全面自动化信息管理,可随时掌握药品的进销存信息。
(3)灵活准确的收费,提高工作效率。
(4)查询灵活方便,数据存储安全可靠。
(5)功能全面,实用性强。毕业论文,C/S系统架构。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特点,我们没有选择越来越流行的B/S系统架构,而是选择了传统稳定的C/S系统架构,采用PowerBuilder 9.0作为前端开发工具,以MS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这样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使得用户的硬件投资较少,不用购买专门的服务器,只需要一台普通微型计算机即可充当数据库服务器;其次,数据交互能力强,能够快速自动生成各种复杂的成本核算单和复杂财务报表。
2 开发技术
本系统采用PowerBuilder9.0作为前端编程工具,后端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PowerBuilder提供的数据窗口对象(DataWindows Object)可以用于连接数据库,获得记录,以各种风格显示数据和更新数据库,很容易和灵活的生成和打印各种风格各异的报表,支持应用系统同时访问多种数据库,其中包括Oracel、Sybase和MS SQL Server等。数据窗口对象还具有数据有效性验证、共享数据等功能,开发人员可以在程序中动态地改变数据窗口对象的结构和显示模式。这使得开发出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提取能力,使用户查询灵活方便,数据存储安全可靠,并且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易行[1, 2]。毕业论文,C/S系统架构。
PowerBuilder的编程语言称为PowerScript,是一种高级的结构化的编程语言。PowerScript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嵌入式SQL语言,大大增强了程序操纵和访问数据库的能力。提供了大量控件,大大加快了项目的开发速度,也是开发者更容易掌握数据库的开发,完全按照客户/服务器结构研制设计的,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图形化的应用开发环境,是强大的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可以更容易地开发出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的访问服务器数据库的应用程序[1, 3]。
3 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
3.1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医药批发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要实现的功能非常多,最重要的就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购进与销售功能,以及对库存中产品数量的管理功能。为了使系统操作员与管理员对库存中的各种药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系统还需要一个对库存管理和查询功能,通过该功能,管理员与操作员可以了解仓库中产品的详细情况。在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进销存管理过程中,会需要生成各种报表,以便对客户所定产品信息和仓库存量信息等内容进行比对和确认。毕业论文,C/S系统架构。对于本系统,其功能目标是要将药品进销存的管理由传统的人工手写管理模式向自动化管理模式转变,同时还能对客户和药品种类以及库存情况进行全面管理,系统需要划分出的功能模块有:
1、入库管理:操作员购进药品提交入库单,并可以打印出入库单,提交出现人为错误,可作废入库单,在仓库复核出现人为错误可冲入库。
2、出库管理:操作员卖出药品提交出库单,并可以打印出出库单,提交出现人为错误,可作废出库单,在仓库复核出现人为错误可冲出库。毕业论文,C/S系统架构。
3、移库管理:药品在各个不同的仓库中转移管理,需操作员提交移库单,并可以打印出移库单,提交出现人为错误,可作废移库单,在仓库复核出现人为错误可冲移库。
4、仓库复核:对操作员提交的入库单,出库单,移库单进行相对应的药品清点,并复核库单。并可以查找未复核的库单。
5、收款与复核:实现销售产品价款收取和复核功能。
6、查询与统计:按不同的条件(如:单号、药品、客户等)对库单进行查询,并对仓库中药品按不同条件(如:仓库、药品)进行查询。
7、系统管理:此模块的权限为管理员,主要包括对药品信息的维护,客户信息的维护以及操作员信息的维护等功能。
图1 医药批发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综上所述,本系统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移库管理,仓库复核,查询与统计,收款与复核、系统维护等七大模块,各个模块间相对独立,同时又有较强的联系。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2 数据库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了数据库结构设计。下面给出医药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的数据表和数据项:
l仓库表:仓库编号,仓库名称。
l库单表:库单编号,操作日期,操作人,验收员,原始仓库,接受仓库,发票号,开票日期,货品编号,品名,规格,产地,单位编号,单位名称,备注,数量,库单类别标志,作废标志,冲库标志,复核标志。毕业论文,C/S系统架构。
l客户信息表:客户编号,客户名称。
l库存表:货品编号,品名,规格,产地,仓库,数量。
l操作员表:操作员编号,操作员姓名,密码,所属仓库,入库数量,出库数量,移库数量。
l药品信息表:药品编号,品名,规格,产地。
l库单类型表:库单类型,库单类型标志。
3.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如前所述,入库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入库单录入、冲入库单、入库单作废、重打入库单和添加发票号等功能,下面以入库单录入、冲入库单功能的实现为例说明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法。
1、入库单录入功能设计与实现
入库单录入窗口如图2所示,该窗口包括一个数据窗口,数据窗口绑定的数据表为库单表,窗口打开时在操作员表中找到相应的操作员所对应的入库编号字段,并将其赋值给一个长整型实例变量il_no,将其+1,然后将操作员编号(gs_userID)与il_no用“-”连接,写入数据窗口对应的单号中,实现单号自动生成,操作员写入gs_userName,操作日期写入当前的系统日期,验收员EDIT属性中选择dropdownlistDW,选择另一数据窗口(d_ysy),该数据窗口只包括验收员姓名一个字段,操作员在选好验收员时,系统自动到数据库中查找此验收员所对应的仓库,并将仓库自动显示在仓库字段中,操作员输入货品编号与单位编号之后都可以自动搜索到药品的品名、规格、产地和单位名称并自动显示在相应的位置。开发票日期,发票号,备注可为空。毕业论文,C/S系统架构。点击“存盘”按钮即可将数据写入库单数据表,并将il_no更新到login表中的ruku字段。“存盘”按钮的“clicked”事件上的主要程序代码为:
ll_upd =dw_1.update()
if ll_upd = 1 then
commitusing sqlca;
ifsqlca.sqlcode = 0 then
ib_change= false
ifmessagebox('注意','是否打印入库单?',question!,yesno!)= 1 then
dw_2.retrieve(ls_no)
dw_2.print()
endif
il_no= il_no + 1
ls_no= gs_czy_no +'-'+ string(il_no,'0000000')
dw_1.reset()
dw_1.insertrow(0)
dw_1.setitem(1,'code',ls_no)
dw_1.setitem(1,'kpr',gs_czy)
dw_1.setitem(1,'rq',today())
dw_1.setitem(1,'bm',ls_bm)
dw_1.setitem(1,'kprq',today())
dw_1.setitem(1,'bh',ls_khbh)
dw_1.setfocus()
else
rollback;
messagebox('注意','存盘失败!请查询或修改该入库单!')
return
endif
else
rollback;
messagebox('存盘失败!','请仔细检查输入的内容!!')
return
end if
图2 入库单录入窗口
2、冲入库单功能设计与实现
如果入库单录入错误,可以进行修改。但如果已经由复核人员对入库单进行了复核,则只能将其对冲,再重新录入。在冲入库单时,首先打开如图3所示的输入窗口,输入需要冲的入库单号,然后打开如图4所示的冲入库单窗口,填入相关数据后点击“存盘”按钮即可完成冲入库单功能。“存盘”按钮的“clicked”事件上的主要程序代码为:
update 'rkd' set 'ch' = '1' wherecode = :ls_oldno;
if sqlca.sqlcode <> 0 then
rollback ;
messagebox('注意!','冲入库单失败!')
return
end if
ll_upd = dw_1.update()
if ll_upd = 1 then
commit usingsqlca;
if sqlca.sqlcode= 0 then
ib_change= false
ifmessagebox('注意','是否打印?',question!,yesno!)= 1 then
dw_3.retrieve(ls_no)
dw_3.print()
endif
else
rollback;
messagebox('注意','存盘失败!请查询或修改该单据!')
return
end if
else
rollback;
messagebox('存盘失败','请仔细检查输入的内容!!')
return
end if
图3 对冲入库单号输入窗口
图4 冲入库单数据录入窗口
4 结论
在充分调研医药批发企业进销存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利用PowerBuilder 9.0开发工具和MS SQLServer数据库,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开发了医药批发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经过多个医药批发企业的使用,完全能够满足其药品和医疗器械进销存管理的需求,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给出了各种条件、多种结果的统计分析,为企业领导的分析决策支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合理有效的分析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药批发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洪文,蔡毅,杨鸿雁等.PowerBuilder9.0案例开发篇[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王晓,赵军.PB中的查询技术[J].电脑学习.2009年8月,第4期.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创新作为主要的驱动力,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医药生物企业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对创新的要求也更加强烈。目前,国外企业已经把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上的投入仍然偏低。R&D活动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企业是否要重视R&D活动?R&D投入的多少是否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营绩效?如果这种影响存在的话,具体如何影响?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对R&D投入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力求深化对企业发展理论的认识,为我国医药生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市场占有率既能反映企业竞争优势又能反映企业经营绩效,因此本文分别从R&D投入与企业竞争优势、R&D投入与企业业绩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
(一)R&D投入与企业竞争优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任何先进技术和产品都会过时,都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取而代之,而且产品周期也随之变短。因此企业管理论文,企业只有加大研发力度,不断用新产品代替旧产品,比竞争对手提早开始新一轮市场生命周期,才能获取竞争优势,形成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长久不衰。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竞争优势有两种形式:成本领先和标歧立异。即,一种是在同质产品的生产上由低成本所带来的低价格竞争优势,另一种是由产品异质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R&D投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自于R&D投入在价值链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通过自身价值活动来获得低成本和(或)差异化的能力。R&D投入的方向不同,产生的竞争优势的形式也不同。
1、 R&D与成本领先。
李心合(1996)指出:技术与成本的关系十分明显。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则产品消耗高,生产损失大,生产效率低,成本水平高。因此,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改进工艺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根本途径。
张艳华(2006)运用企业内生理论,分析了R&D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她指出,产品成本的80%取决于研究开发阶段,其余20%在生产阶段可以控制,因此,企业加大R&D投入后,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便拥有了成本优势企业管理论文,采用成本策略时,可以让渡更大的价值给消费者。
2、 R&D与差异化。
刘金材、顾丽琴(2005)强调了新产品开发对企业的意义,他们指出:开发新产品,能增加商品品种、数量和市场供应,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对企业来说,可以增加其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张静中(2007)发现:企业要想使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生产出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换句话说,必须生产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运用自主的知识产权生产出新产品,将新技术转变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正如王荣、武博(2001)在研究中总结的,企业可以通过R&D,开发出性能卓越、价格便宜的产品去开辟新市场,占领或扩大已有市场;也可以通过R&D,研发出独特的工艺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学者们纷纷尝试用数据来说明R&D投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Sharmistha(2001)通过对1996年54家加拿大中小企业的研究,证明了:企业产品创新的程度与R&D投入密切相关,并且产品创新程度越高,企业的竞争力越强。
杨梅英等(2007)通过问卷调查,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出北京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对其企业竞争力以及竞争力各构成指标的(偏)相关系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和当年的竞争力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管理论文,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重点加大R&D投入。
(二)R&D投入与企业业绩
Jooh Lee和Eunsup Shim(1995)分别抽取了美国和日本的6个高科技行业中的143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研发费用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研发,并把研发作为企业战略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冯·布朗(1999)认为R&D投资对企业价值存在“加速化陷阱”,并不是正相关关系,即由于R&D投资的增加与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之间的非正相关关系所引起的高风险。
Hsieh, Smishra和Gobeli(2003)采用美国1975~1996年的医药和化学业的数据,以纯利润、营运收入、销售增长、托宾Q值为因变量,以R&D和固定资产为主要的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对R&D投资的获利要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获利大。
Valdemar, Mogens, Tor and Erik(2004)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时间定为1995~1997年丹麦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选择制造业公司年报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支出与收益显著相关,并且其积累的收益率大约在9~12%。
朱卫平、伦蕊(2004)通过以广东省某市的全部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人均利税额和竞争优势系数来代表企业的绩效。他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程宏伟等(2006)利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检验了R&D经费投入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总体看,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水平偏低,研发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文献评述
现有研究充分肯定了R&D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深入分析了R&D投入对竞争优势、企业绩效的影响,尽管研究者将市场占有率作为度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但是,大多未能将R&D投入与市场占有率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本研究在对R&D投入对市场占有率影响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论文,利用上市医药生物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整体来说,技术创新能力较弱,R&D投入偏低,各个行业对R&D投入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具体行业具体分析。医药生物行业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R&D能力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研究选取了医药生物这个行业进行具体研究。
三、实证研究及结论
(一)研究假设
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可知,企业不同R&D投入可以获得不同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工艺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引起生产工艺的技术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拥有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产品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质量或特征的差异,开拓市场新的领域,提高市场份额。概言之,企业的R&D投入通过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再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正向作用。据此提出假设H:企业R&D投入与市场占有率正相关。
(二)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随着新会计制度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的实行,我国上市公司有关研发费用支出的信息披露状况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本文将研究期间定为2007、2008和2009三个年度,选取了在我国沪深两市2006年12月31日前上市到2009年12月31日止还存续的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剔除了ST公司及欠缺任一年度所需的研究数据的样本。
通过严格筛选,最终选取了28家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所有数据来自于巨潮咨询、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站上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
(三)研究变量选择
1、R&D投入指标的选取。
企业R&D投入主要包括营运资本投入、人力资源投入、设备与设施及场地的投入和创意思想投入等。由于一方面创意思想投入缺乏客观、可量化的标准企业管理论文,且创意思想主要由研发人员提供;另一方面设备与设施的投入可以折合成货币计量并入财力投入中,所以企业R&D活动的投入大多主要反映在财力投入和人力投入上。因此本文选取R&D费用(K)和技术人员数(L)作为R&D投入的考核指标。
2、市场占有率指标的选取。
市场占有率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整体市场占有率、为所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本文选取相对市场占有率这个指标。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相对于最大的竞争者或三个最大的竞争者的市场销售量(额)的比重。相对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市场成长速度,也反映了市场上企业竞争的强弱变化。在28个样本中,本文选择市场销售额最高的代码为600062的上市公司作为基准,来计算相对市场占有率。
3、控制变量的选择。
上市公司规模是公司市场占有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本研究将公司规模设置为控制变量。由于R&D投入对公司的固定资产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本文选取公司资产总额来反映公司的规模。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各个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同它们的市场营销努力成正比。所以本研究选择企业的营销努力作为另一个控制变量,并且用企业的市场销售费用来衡量企业的市场营销努力。
(四)研究模型的建立
回归模型是一种常用于考察投入产出关系的模型,因此,本文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中为因变量,表示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为解释变量,分别表示上市公司的研发经费支出和技术人员数,和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销售费用,是回归方程的截距项,是回归方程的残差项。
(五)R&D投入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检验
首先我们利用2007~2009年三年的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通过SPSS16.0软件处理,得到结果如表1、2、3三张表:
表1引入/剔除的变量a
模型
进入变量
剔除变量
方法
1
M
K,L,SIZE
逐步回归(标准:F的可能性≤0.05的变量进入,
F的可能性≥0.10的变量剔除)
2
K
L,SIZE
逐步回归(标准:F的可能性≤0.05的变量进入,
F的可能性≥0.10的变量剔除)
3
SIZE
L
逐步回归(标准:F的可能性≤0.05的变量进入,
F的可能性≥0.10的变量剔除)
a. 因变量:SHARE
表2 模型摘要
模型
R
R2
Adjusted R2
误差估计
D-W
1
0.789a
0.623
0.618
0.178573736
2
0.860b
0.740
0.734
0.149062052
3
0.883c
0.779
0.771
0.138321314
1.921
a. 预测因子: (常量), M
b. 预测因子: (常量), M, K
c. 预测因子: (常量), M, K, SIZE
d. 因变量: SHARE
表3系数a
模型
非标准的回归系数
标准的回归系数
t
Sig.
VIF
B
标准误差
Beta
1
(常量)
0.114
0.027
4.158
0.000
M
8.929E-6
0.000
0.789
11.632
0.000
1.000
1.000
2
(常量)
0.077
0.024
3.259
0.002
M
6.195E-6
0.000
0.547
7.903
0.000
1.496
1.496
K
5.076E-5
0.000
0.420
6.057
0.000
1.496
1.496
3
(常量)
0.048
0.023
2.075
0.041
M
4.650E-6
0.000
0.411
5.564
0.000
1.976
1.976
K
3.798E-5
0.000
0.314
4.473
0.000
1.784
1.784
SIZE
3.654E-7
0.000
0.292
3.751
0.000
2.194
2.194
a. 因变量:SHARE
表1显示了逐步回归的过程,按照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贡献程度的大小,逐个引入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的三个解释变量,即销售费用、R&D费用和企业规模,从而建立了三个模型,剔除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解释变量技术人员数。由表2可知,三个模型的Adjusted R2分别为0.618、0.734和0.771企业管理论文,显示了随着三个解释变量的引入,修正后的可决系数呈现明显增大趋势,即拟合优度变化显著。当解释变量增加到销售费用、R&D费用和企业规模三个变量时,方程的拟合程度最高。最优模型即第三个模型的D-W值(杜宾-瓦森检验值)为1.921,接近于2,可以认为该方程的残差不相关。表3显示了三个模型的回归系数、常数及t检验结果,可见,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企业规模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回归系数均为正,所以可以认为市场占有率与销售费用、R&D费用、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三个模型中三个自变量的VIF(方差膨胀因子)的值均在10以内,说明自变量为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企业规模,因变量为市场占有率的模型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由于截面数据中可能存在异方差,导致回归参数估计量不再有效,所以本文利用上步回归得到的普通残差的绝对值和市场占有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来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如表4,结果表明普通残差的绝对值和市场占有率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208,p值为0.057,略大于0.05,表明有可能存在异方差。
表4Spearman相关系数
SHARE
w
SHARE
相关系数
1.000
0.208
Sig. (2-tailed)
.
0.057
N
84
84
w
相关系数
0.208
1.000
Sig. (2-tailed)
0.057
.
N
84
84
为了消除异方差对模型估计造成的影响,本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原模型进行修正,权重为此前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的普通残差绝对值的倒数,再次回归得到结果如表5:
表5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结果
SHARE
回归系数
t值
Sig.
VIF
K
0.385
5.173
0.000
3.488
SIZE
0.191
11.222
0.000
1.596
M
0.510
8.214
0.000
3.555
Adj R2
0.972
F
961.176
D-W
1.881
可见,修正后模型的拟合优度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修正的判定系数从0.771上升为0.972,表明修正后的方程很好地拟合了样本的数据。方程的D-W值接近于2,可以认为该方程的残差项之间是不相关的。研发费用、企业规模和销售费用三个自变量VIF值均小于10,可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三个自变量均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R&D费用支出、企业规模和销售费用与市场占有率具有显著地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是正向的。
为了检验是否已经消除异方差的影响企业管理论文,我们再次对修正后的模型的残差的绝对值与市场占有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如表6:
表6Spearman相关系数
SHARE
w1
SHARE
相关系数
1.000
0.190
Sig. (2-tailed)
.
0.084
N
84
84
w1
相关系数
0.190
1.000
Sig. (2-tailed)
0.084
.
N
84
84
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残差的绝对值与市场占有率的等级系数的p值从0.057上升到了0.084,显著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此可以认为模型的异方差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六)简要的研究结论
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技术人员投入与市场占有率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D费用支出、企业规模和销售费用与市场占有率具有显著地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是正向的。
因此,医药生物企业应该更加主动,把技术创新放在战略首位,加大R&D费用的投入,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本研究表明,企业科技人员数与市场占有率不显著相关,但是医药生物行业的高科技性质决定了其对人才需求之高,高素质人才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着医药生物技术进步的方向,所以我国研发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2]李心合.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降低企业成本的根本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 1996(03)
[3]范光杰,陈光.竞争优势:创新产品选择条件下的波特观点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2)
[4]SharmisthaBagchi-Sen.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Location: The Factory, the Firm and theProduction System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1, Vol.77, No. 1, p77-79
[5]杨梅英,熊飞,管弦悦,王楠.R&D投入对北京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 2007(S2)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97-01
近年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越来越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销售人员作为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的绩效考核更成为重中之重。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医药行业销售人员在具备一般销售人员的素质外还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对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筛选出合格的人才并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绩效是每位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医药企业在对其销售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医药企业销售人员考核的现状
(1)销售人员个人绩效高,团队整体业绩下滑。
由于考核指标只重视个人销量情况,且由此来计算薪酬奖励,使得销售人员出于竞争的目的,放弃团队合作,从而虽然获得了个人绩效的提升却损害了集体的利益,导致企业整体业绩反而下滑。
(2)人员流动率逐年上升。
众所周知,医药企业销售人员跳槽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管理者认为是因其心思活跃,眼光高,但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是希望能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下稳定发展,只是公司的考核体系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他们提出的意见又不能得到及时得到反馈和采纳,使得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跳槽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3)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药品想要在一个全新的市场中获得认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获得可观的收益,而在比较成熟的市场中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更易接受相关药品,于是受绩效考核唯销量论的影响,销售人员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在新市场的开发上,再加上企业本身没有对人员梯队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新市场的开拓和人才队伍的壮大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必要因素,因此很多企业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对销售人员考核目标单一且缺乏清晰的标准。
管理层对考核不够重视,使得其中有一部分人只是滥竽充数,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反而流失,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2 存在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医药企业在对其销售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国内多家药企的考核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企业的96名销售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绩效考核不以公司战略为导向,目的不明确
有16.7%的人认为企业对其进行的绩效考核与公司长远的发展战略关系不大,也就是说企业对销售人员进行的绩效考核并不能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目标,这就导致了前面提到的员工个人绩效高而企业整体业绩却下滑的尴尬局面。
2.2 考核指标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完整性
有33.3%的受访者认为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不能准确衡量他们的工作绩效。对多家公司的考核内容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指标体系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定性指标偏多,定量指标偏少;第二,指标只涉及单一考评周期,不注重长远发展;第三,各区域考评指标相同,缺乏公平性。
2.3 考评结果没能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有25.0%的人认为公司没有充分运用考核结果,50.0%的人对考核在今后工作中对自己的帮助提出质疑,由此可见,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可以说是单纯的为了考核而考核,没能真正发挥出该项工作本应起到的作用。
2.4 考评周期不够合理,绩效反映不全面
很多企业都是采用半年或者一年为一个考核周期,有33.3%的受访者对此表示不认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他们必须做好时刻面对不同挑战的准备,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考核时限以满足市场变化需求。
2.5 考评主体单一,信息把握有限
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的基本都来自公司内部,且大多为直属上司,缺乏外部客户的评价,且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公平程度大打折扣,影响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3 成因探析
对于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出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1)理论知识不足。绩效考核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真尚属起步阶段,理论支持不够;(2)思维观念束缚。由于受到儒学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信奉中庸的思想,于是,对于某些无法定量的考核指标,每个人得到的评价总是不尽相同,有失公平,也导致了销售人员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情况。
而内部因素,则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层和销售人员两个方面。对于管理者来说,第一,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的考核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发挥考核的全部作用;第二,对考核的定位不合理,管理者仅将考核作为了一种利益分配的工具和手段,而没有将其定位成一种可以实现公司整体调控的管理工具;第三,对考核配套机制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企业在动态改进、反馈、激励等配套环节的支持上做得不够。从销售人员的角度来看,由于考核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造成他们主观上对考核的不认同,再加上有些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导致部分被考核者甚至有种抵触情绪,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 建议要求
由于药品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医药企业销售人员就需要比一般的销售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及能力,而企业对其进行的绩效考核也必须配合他们的特点,
充分考虑其能力发展及职业前景,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具体应包括以下要求:
4.1 要能从考核中反映出学习成长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作为一名医药企业销售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已有药品新近发现的新的药物作用以及新药的推广上市,都要建立在销售人员对该药品知识充分了解的前提之下。药品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对所负责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的优缺点都要非常熟悉,并能对接手的新药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其所有性能,因此,学习能力是医药企业销售人员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点要能在考核中充分反映,不仅考察该人员是否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药销售人员的素质,同时帮助管理者筛选出合格的人才,激发被考核者的学习动力,促进其更快成长。
4.2 要能结合外部考核体现工作积极性
医生是与医药销售人员交流最多的主体,也最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态度和热情,他们多数时间都是穿梭于各家医院的各大诊室,因此,直属上司对其工作积极性的了解并充分,必须借由医生的评价来全面反映。医生是该行业销售人员所特有的目标人群,结合医生和公司内部管理者的评价不仅能更全面的反映工作状态,体现公平,也能使其感受到努力被认可,从而增强工作积极性。
4.3 要能通过考核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医药企业大多以一类药物分组(如心血管类、抗肿瘤类等),组内人员再被分配到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药物。在大中型企业,一个药物一般会有几个人同时负责,每人负责区域内的几家医院,以加强针对性,提高效率。这就要求组内成员能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不能只考虑自己所负责的几家医院完成指标,甚至为了自己的达成率使得同事的业绩遭受损失,这样的结果即使个人绩效得到提升,团队的绩效却是下降的。因此,在考核过程中,要通过指标设置等手段将个人与团队结合,个人目标融入组织目标,希望通过考核将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发挥出1+1>2的效果,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4.4 要能通过考核提高销售人员的企业忠诚度
人员流动率高是医药企业销售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的激励工作做得不够。在绩效考核中加入更多的激励因素,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加强销售人员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他们对企业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
4.5 要有能使其了解不足之处从而努力改进的渠道
医药企业对其销售人员进行的绩效考核必须包括完整的反馈程序,使他们充分了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我。另外,绩效面谈也是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的绝佳机会,通过有效沟通传达企业战略同时使管理者了解员工想法,能够更好地协调,改进,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医药企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要想在竞争中建立优势就必须依靠人才的力量,绩效考核是检验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最佳手段,但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对其销售人员进行的绩效考核却达不到理想效果。企业管理者必须抓住本行业销售人员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出改进方法,重视销售人员的作用,加强销售人才队伍建设,用更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帮助销售人员发挥更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秀伦.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媛.恒心堂药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1] [2]并且,由于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近三年毕业实习工作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学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类各相关专业后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每年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习岗的设定与分配,实习过程监管,毕业论文管理、实习成绩综合评定等主要内容。其中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等环节。近年来,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较多,也给实习安排、管理、就业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实习岗位分配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来完成实习的,由于严抓毕业论文答辩,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
从毕业论文的成绩分析上来看,校内基地的论文优和良成绩的数量还是明显高于校外基地,说明校内实习基地的质量还是高于校外。
二、毕业实习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制订和修订了《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手册》、《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及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药学院关于加强对本科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请假制度、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修订。
办公室负责制订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与实习基地沟通和指导教师的选派、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监督等。各个部门联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推进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学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关用人单位沟通,邀请其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先聘用学生,后安排实习。此外,还与签订实习协议单位联系取得实习名额,在安排实习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安排实习岗位,力求达到实习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实习的效果。
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带教制,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学院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为第二指导教师。第二指导教师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题、结题等阶段性的指导,还在学生返校后,负责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初步审评。[3]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不断拓展药学类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4]通过在药学院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人参研究院等部门建好校内主基地,同时也与省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主的18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省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修正药业集团、北京双鹭药业、敖东集团、吉林紫鑫药业等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仪器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也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实习前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把20项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实验作为毕业实习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20项基本技能都是化学基础课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为三类,中药学类学生完成中药来源、鉴定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制剂成品质量检验药理药效的全过程;药学和制药类学生完成原料、药物合成制剂成品质量分析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全过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完成生物药物发酵制剂质量分析药理药效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实习基地的好评。
学院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时总结,做好实习监管。
严格做好出口把关。每年5月末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近三年评选出优秀论文167篇,但同时有28名学生因论文不合格延期答辩,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
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当前实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个别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实习期就进入试用期状态,实习期间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内容较少,与毕业实习相关性不强等。
目前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医药销售类岗位的学生比重偏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实习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个别单位专业不对口,部分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中药学、药学等理学类专业学生相同,不能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要求;个别单位因科研条件所限,带教教师指导不足等原因也影响了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四、提高实习工作质量
(一)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将实习工作做精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科的特殊要求、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医药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考研、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需要,制订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实习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
(二)要以内涵建设搭建框架,将实习工作做硬
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教师的培养,为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听取他们对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带教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队伍,提高实习质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将实习工作做细
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形势完善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办法,为实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由药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交流与检查,要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实习监管。
(四)要明确各方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实习工作做实
(一)风险意识不足
在财务管理方面,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甚至有些医药企业对风险的概念知之甚少,这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鲜少涉及风险防范的内容。在上述医药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外部风险中,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成因是药品销售商的违约行为,由于应收账款占据了医药企业销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整条资金链,如果医药企业不及时处理超过账龄的应收账款,不仅会增加坏账产生的可能性,业会严重阻碍医药企业的经营发展。在此,以我国某医药企业A举例说明,2015年年末A企业未就某项金额为1500万的应收账款与B民营医院对账,相关手续也没有进行完善;2016年年初,B医院由于经营不善被C国有医院整合,由于前述应收账款的手续不健全,C医院对此产生疑虑,表示要对其真实性进行进一步验证,如此一来,A医药企业的收账风险大大增加,甚至可能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
(二)医药购销业务控制难度大
医药购销活动作为推动医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具有控制难度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而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普遍 缺少风险预警机制,想要通过自身控制来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的愿望很难实现。我国医药行业的销售市场相对狭窄,主要的销售市场仅有OTC药店、医药公司、医药机构等,但是各个销售市场均制定了不同的推销、采购、配送规则,这些规则都是建立在各个销售市场的不同实际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给医药企业的运行管理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难。
(三)成本控制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弱,这是由于企业对行业、市场以及自身需求的不明确造成的,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而实际上,不在少数的医药企业仍然在应用较为落后的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等。就成本核算方式而言,绝大多数医药企业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总成本核算方式,而非服务成本费用核算、科室全成本费用核算,对高效的、现代化的核算方法(例如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等)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企业对成本的制约和控制能力大打折扣。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
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议
(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医药企业必须加强风险意识,要对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透彻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并经由理事会、监事会、董事会认真审议、核查;管理层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资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往来账目并作出相关处理。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快各方体制建设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是并存的,所以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具体途径如下:第一,建设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医药企业必须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经营权、所有权的分离,将风险控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全过程,不断防范“内部人控制”、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同时完善监事会机制、董事会机制、股东大会机制,夯实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实现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
第二,建设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医药企业应该充分结合自身情况,同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税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健全财务核算控制体系,该举主要是为了强化企业的财务监督功能、预算管理功能以及各项授权审批制度,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作用于各个经营环节,最大限度地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与此同时,医药企业要致力于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监督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独立性,进而建立以专项管理为补充、以绩效考核为保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以经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第三,整合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不仅是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对象。因此,医药企业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积极开发、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用以约束员工遵循财务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目标行事,发挥、培育团队精神,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三)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控制
医药行业必须加快树立成本意识的步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药的技术和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自然地制药成本也与日俱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成本意识势在必行。医药企业必须将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加强对日常成本的控制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对各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针对采购成本而言,企业要成立产品成本信息库,用来加强对制药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充分了解、掌握供应商资源,选择质优价廉的原材料。此外,医药企业必须引进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加强自身成本管理的同时,积极适应国内外的市场要求。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
在信息时代,医药企业必须对管理方式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在确保企业产品质量、资产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经营风险。推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是医药企业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具体做法可参考如下建议: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医药企业可以在企业范围内采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企业上上下下的所有财务事项只能通过该系统来变更,这样既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低效和弊端,也规范了整个公司的财务管理;二是规范财务系统的应用程序。
为防止数据丢失,除了排除系统运行问题之外,医药企业还要不断地完善数据库管理,使其具备完整的机房准入规定、详细的系统操作指南、严格的系统操作审批流程、科学合理的错误应急处理办法等,同时也不能忽略辅的系统操作登记台账、机房准入规定等;三是增强权利约束与监督。为减少徇私舞弊行为,必须建立一套针对操作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可以通过划分不同模块的方式来进行人员职能分工,或是通过设置财务管理系统权限来实现;四是注意安全管理。医药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加密措施,严格设置各级别权限,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和数据备份;同时设置独立的、线下的设备存储空间,用于保护设备安全。
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的问题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酒店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