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信息化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覆盖到中小学,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这种研究上的偏失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但社会的发展使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国家也因此做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在这个背景下,梳理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找到一些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良好的外部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其次,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早期介绍借鉴国外信息化情况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近年来开始本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并出现一些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英语教育[2]、礼仪课程[3]等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本土化探索。
最后,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稳步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也超越了早期的理念上的数字化学习空间[4],出现许多学前教育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甚至出现一些专门面向学前幼儿的专题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多元主体的加入使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实践发展迅速。从2001年起,IBM公司就与我国教育部合作,通过“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为600多所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
2 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成果固然可喜,但我国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而这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缺少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2.1 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均衡
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信息化水平也因幼儿园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例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上海,截止2009年,上海的各区县园所就已经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到2010年,上海的“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也加入“园园通”系统,其中黄浦、奉贤民办园的应用分别为80%和100%[6]。而在一般城市这些目标还远未达成,更不用说边远地区的一些幼儿园了。
2.2 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括教师、基础设施、软件、教学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规划就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应用上的低效甚至无效。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滥用、机械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不但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师生交流,限制幼儿主体性的发展[7]。实践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滥用现象其实是教师与信息化设备不匹配的表现。此外,也有一些购置了设备却没有配套软件,导致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这是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表现。还有一些不顾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灌输小学才学习的学科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电灌”的工具的现象,这是教学模式与信息化不匹配的表现。如此种种不匹配现象,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内部应用的不协调的表现。
2.3 发展路径不明确
这种宏观上的不均衡、微观上的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大家能认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而且往往也将信息化作为幼儿园的办学标准的一个指标,但相关指标的界定不够清晰,就信息化发展本身缺乏一个统筹教师、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按自己方便,随意购置信息化设备,造成信息化发展动力的缺失以及微观上发展的不协调,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
3 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和配套的软件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许多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套的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当前,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软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与学前教育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
3.2 建立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当前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标准中往往只是将信息化水平作为园舍设备的一个二级指标予以考察,相关指标界定并不准确,往往用电视、计算机等设备数量等片面的指标来代替信息化水平,缺乏整体性,直接导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应用的不协调。因此,应该在信息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标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gov.cn/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2]温小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1(4):39-42.
[3]孙碧华.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06-107.
[4]张伯邑.数字空间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新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3(4):48-49.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而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奠基石,它的信息化对整个教育信息化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通俗的理解是对信息的搜索、加工、处理,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内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素养、能力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幼儿教师朝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素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合理、灵活运用多种信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闽南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基地,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300~5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布在闽南、闽西和闽北等地区,为提升海峡西岸的学前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为适应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幼儿园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从以前单一的办公化软件应用基础,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更高技能。
由于幼儿园教师多来自闽南三地,数量庞大,可以利用深度访谈、网上问卷、网下答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所需的信息,从而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随着调查研究的展开,数据资料和信息量将会急剧增大。以泉州地区为例,截止到2004年共有幼儿园604所,加上各种幼教机构,将达到700个单位,一个普通幼儿园一般师资有40人左右,这样单单泉州地区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就有近3万人,而每个教师的数据资料包含有多方面,其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要如何合理地、高效地挖掘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的教育培训提供指导,单靠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是无法胜任的。因此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以及所在单位的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面向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现在已经在一些领域上得到成功的应用,在高层次的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不仅是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包括很多大公司、大企业也参与到这项造福未来的事业中。
在学前教育管理领域上,数据挖掘还是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被研究对象——幼儿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素养,包括:
1.个人信息意识与态度,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环境建设,以及教师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手段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主动性。
2.个人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包括教师多媒体软件使用情况、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技能、知识技能与课件制作的能力。
3.个人信息素养综合因素以及学习目标,包括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道德与安全、信息技术培训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困难。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希望能从中找出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从而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的制订,更有助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培养目标的调整。
二、教育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
在教育管理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正在慢慢地被推广,主要是应用在图书管理、教务管理、教学评价、数据分析等事务中,但总体上研究不够成熟。当前国内各大师范院校也意识到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均开设了“数据挖掘”等相关课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Web数据挖掘与推理”、“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随着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检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挖掘必将在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日益关注,相信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从而快速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学前教育领域内,由于管理人员在技术上的不足,数据挖掘的相关应用基本上是空白,更多的是利用Excel图表或SPSS等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汇总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前教育界的专家也开始注意到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并对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研究,但对于得到的数据、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相互制约等关系,没能进行更有意义的发现、推理。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作为主体的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年轻群体,她们普遍学历不高,研究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也不如中小学教师,但却是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群体。由于特殊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使得她们需要借助更多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正是最好的工具。因此,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已通过调查问卷、网络答题等方式,不断地收集、积累相关数据,构建数据库,而如何利用有效的途径,并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进而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导,有着长远的意义。
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
1.持续地通过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方式获取数据,形成“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数据库”,并结合个别访谈形式,探讨泉、莆、厦、漳、龙岩等地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根据领域专家要求,将各因素分成11个挖掘问题,并利用挖掘工具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设计数据挖掘模型,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不同的挖掘问题分别采用关联规则、聚类方法进行研究;
4.探讨不合理规则,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挖掘结果进行检验;
5.挖掘结果可视化、直观化,方便用户对结果的理解。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要达成“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图书馆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内涵。近年来,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1 建设技术先进、兼容性较强的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图1)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本校图书馆数据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初具规模,基本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其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文献”“学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儿童文学故事”“教育科研文献”等数据文献资源,同时也购买了“知网”“读秀”等数字资源库资源。纸质文献通过技术处理转换成为数字资源。文献全部采用Adobe Acrobat的PDF格式来进行制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纸质图书的外观,使学生在阅读时,纸质图书感很强。
2 有效利用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建立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资源库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教学与学科建设,以用户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起了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资源库。其结构与功能如图2所示。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分类
第一类: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室),如动画教材、教学音频、视频、PPT课件等。
2~3岁是幼儿想象力萌发阶段,幼儿在这个年龄喜欢的内容有交通工具和各种动物的故事、充满美丽幻想的传说故事,数字图书馆为这个阶段年龄幼儿配备了动画教材;4~5岁是幼儿性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喜欢描述完整故事的画册,内容充满快乐、友爱、幽默,既明快又有趣,四五岁的幼儿对喜怒哀乐是非常敏感的,也开始辨别善恶,通过视频让幼儿认识人类的各种生活态度,对事物的思维方法、感觉方式等。
第二类:学前教育理论文献,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管理、学前儿童教育研究、幼儿园游戏、蒙台梭利教育理论、0~3岁亲子教育、育婴师培训辅导等。
第三类:教育科研文献,科研成果、研究报告、会议论文、重点学科导师发表的专著或论文、优秀毕业生的论文、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等。
第四类:音乐、美术、舞蹈、技能类书籍。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重要作用
1)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科研。广大教师借助学校数字图书馆来查阅所需要的教、科研参考资料。图书馆也免费为他们提供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目录检索等服务,深受师生欢迎。
2)方便了师生的学习与研究。学校数字图书馆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他们借此获取到幼儿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大大节省了研究者的时间与精力。如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实习过程中,以某一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撰写一份“行为问题学前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就要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在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中都能找到。研究者可利用网上数据库检索文献、也可利用目录索引、文摘、教育网站获取文献资料。
3)其他作用。为学校国培、省培、远程网络培训等项目提供支持,方便学员查阅资料,学习网络课程。如在2012年省级培训项目中,教师指导学员上网查阅资料,拟定教案,撰写论文等。2012年国培远程培训项目,也安排学员在线学习,完成相关作业。
3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一定经费支持
依托学校现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所需经费,如表1所示。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首先考虑的就是经费问题。这其中包括3个方面:一是网络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经费,网络设施的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设备的配置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二是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用于购买电子图书、各类数据库、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及特色馆藏建设等;三是安全防范,如安全防范系统的购置等。以上所列均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本需求。
4 人员素质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应具备更加宽广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它需要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仅凭一人之力或各自为政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培育一支精诚协作、优势互补的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1]申军霞.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56-59.
一见到李建丽园长,她干练的装扮、温和的笑容和悦耳的声音,让人感觉十分亲切。作为北京市幼儿园中的佼佼者,棉幼值得写的地方很多,此次采访就从其中的最大亮点—信息化建设开始。提起棉幼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业内可是响当当的,这里是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园长李建丽是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此外,北京市教委成立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室中唯一的信息化应用工作室也设在这里,由李建丽园长担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带领北京市10所幼儿园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开展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工作。
明确发展目标,为信息化建设导航开路
棉幼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始于2006年,当时是作为幼儿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立项的。良好的成绩基于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规划。之所以要加大气力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当时信息技术在北京市的许多领域,包括教育系统在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建丽园长敏锐地感觉到,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促进棉幼高品质办园的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并确立了建设一种集管理、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网络运行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师发展、保障安全保卫、推进家园共育的目标。
提高管理效率是指建立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开发专门管理软件,将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批阅计划、卫生保健、学习交流等都在计算机上进行。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园多址(棉幼目前有棉花胡同、平安里、西四北七条三处园址)的办园模式增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和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幼儿园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以提高办园质量。
促进教师发展是指建立教师信息化交流和培训平台,实现网上看课、发表文章、交流研究三个重要功能。以往,教师看课只能实地进行,常会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而借助网络平台,每个教师都可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频和论文放到网上,方便本园教师之间及与其他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保障安全保卫是指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保证幼儿的安全,使家长放心。
推进家园共育是指建立家园信息交流平台,改变以往通过联系本、宣传栏等与家长联系沟通的传统方式,采用网络视频、手机短信平台、BBS窗口、博客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提高家园共育质量。
提升硬件水平,为信息化发展打牢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夯实基础才能筑得高台。在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后,首先要进行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李建丽园长说,2006年前后,北京市政府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现在这么重视,中小学校淘汰下来的电脑一般都会先给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不会想到给幼儿园。加之棉幼从2001年开始成为首批北京市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园,不能收取捐资助学费,所以在没有专项资金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李建丽园长一方面合理使用预算外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信息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力量的支持。当时有一个幼儿的家长正好是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幼儿园就与其所在的科技公司合作建设网站、开发软件,并接受了一些社会捐赠的设备。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间,棉幼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9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00万元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包括:(1)网站建设,增加多个功能版块,加强了园内的交流互动和对外宣传的功能;(2)网络系统建设,建立了10兆光纤的24小时上网条件,建立了幼儿园的局域网和无线网络端口,使各部门和各班级都能高速便捷上网;(3)更新了网络监控设备,将原有的射枪式监控镜头全部更换为可旋转式360度球形监控设备,开通了“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让家园共育得到有效推进;(4)增加了电子门禁系统,幼儿来离园都需刷卡,自动记录时间和接送人,园内13个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监控,保障了幼儿园的安全;(5)添置或更换了网络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器等设备,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控制室,配备专职教师进行全面管理与调控,以保证网络的安全顺畅运行;(6)建设了幼儿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并将电脑全部更换为液晶显示屏,为师生构建更加先进、科学、智能、舒适的操作环境。与此相适应,对各班级的各类数码设备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如配备了CD录放机、数码照相机、磁盘存储式摄录机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加强探索研究,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面对今天设施较为先进齐全的信息化基础条件,李建丽园长感慨,从当初全园只有一台电脑、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到现在的每班一台多功能一体机,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当初制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已给棉幼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
首先就是管理效率的提高。李建丽园长说:“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管理实效,现在我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了解幼儿园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对各个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全园各部门之间通过管理平台也增强了沟通和联系,树立了全局观念。”
李建丽园长运用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在工作
信息化带给教师的变化也是巨大的,有了完善的多媒体设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过程中提高了课件的制作水平,增强了教学的视觉效果,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多功能一体机更是集电子白板、电视、电脑的功能于一体,使得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求随时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直接感官体验。
李建丽园长一向特别注重教学科研工作,信息技术在这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多机位的视频摄录技术将班级活动拍摄并剪辑,供教师分析研究;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通过网络镜头观摩和讨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不同园址的教师还可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共同研讨。李园长举了一个例子,棉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设置了“娃娃家”活动区域,她在日常看班活动中发现,小班的孩子在“娃娃家”活动时总是在重复摆弄玩具,没有在玩耍中学习,游戏水平有待提高。但是与教师沟通时,教师并不认可这种看法。于是她就抓拍了许多幼儿在“娃娃家”里的游戏情景,并且剪辑成案例,集中再现不同指导下幼儿游戏状况的不同,使教师重新审视游戏过程,明确了教育者的作用,从而引导幼儿游戏的逐步深入。同时,交流平台也可以给教师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倡导个性化教育新理念
“无论信息技术无何发展,也无论增加多少先进的设备设施,这些始终都是手段,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理念而服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学前教育的新理念,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加以实现。”李建丽园长说。“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发展”是棉幼所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在李建丽园长看来,对于幼儿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孩子的兴趣、志向、能力都不同,所以要尊重个体差异,了解什么才是幼儿喜欢的、要做的,所以幼儿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和课程需要,为他们创设丰富可选的活动内容和释放个性的空间,比如开设了体育、艺术、计算机、英语等课程,这些都不是兴趣班,也不另收费,而是为了给孩子更丰富的教育和更多元的选择。棉幼的“娃娃家”活动区域也是多种多样的,像西四北七条园的“娃娃家”定位是“家一样的感觉”,那里四个班级的家具都是找厂家专门定做的组合家具,而且每个班级的都不一样,布置得像家里一样,因为这里主要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则主要创设以科学探究和社会交往为主题的活动区域,比如针对社会性教育课程,提供医院、美发厅、食堂等多种社会场景下的多样玩具。
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有一项特别受家长欢迎的内容—“幼儿电子档案”。当时北京市中小学校刚开始要做学生电子档案,棉幼就着手实施了。电子档案以文字、照片、录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每个孩子从入园到离园三四年时间里的重要成长内容,包括体检记录、生活掠影、艺术创作、教师观察记录等十几个方面,很多瞬间是家长无法捕捉到的,所以对他们来说特别珍贵。等到孩子离园时,这些资料加上毕业典礼录像、教师评语和园长祝福等,会刻成光盘送给孩子和家长。如今,幼儿电子档案已经放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家长能够经常查看,可以更加方便地与教师交互完成对孩子成长的引导。
很多家长对此都非常感动,因为这需要棉幼的教师在繁重的常规工作之外,还要学习多种电子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更要在每个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观察和了解他们。李建丽园长说:“电子档案不仅是纸质档案在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能够在孩子一日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亮点,还要用家长能够接受的笔触客观描述和分析这些行为的成因,同时据此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指导和教育。”
棉花胡同幼儿园网站
寻求家园共育新突破
“开放办园”是李建丽的重要办园理念,她将其渗透到幼儿园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就是她着力推出的一项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视频放在网络上,大班、中班和小班每天各有一个小时的点播时间,这样每个家长在相应时段、在任何能够上网的地方都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之所以分时段开放,一是由于目前的宽带容量还无法满足全园家长在同一时段共同点播,二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关注点也不一样。
虽然这种方式让家长放心了,可教师们愿意吗?幼儿园是否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呢?记者不禁有些疑虑。李建丽园长坦言,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争议,压力也很大,因为这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公办园中都很少有。教师们会有担心:这是不是要时刻监督我们,大家会不会都来挑毛病?对此,她用开放的办园思想统一了教师的认识,“棉幼是向家长开放的,也就是向社会开放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孩子,我们的教师非常爱孩子,所以我们不怕看。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是看什么,其实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幼儿园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二是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万事开头难,李建丽一方面要做教师的工作,通过每天的开放过程发现教师或班级的闪光点并给以肯定,同时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帮助他们开展个体研究,寻找有效对策;另一方面还要做家长的工作,2006年、2007年开展这项工作的初期,一些家长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否受了委屈上面,不过渐渐地,家长们看到了棉幼教师对孩子的爱心,态度就有了改变,不但和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教育孩子,还为幼儿园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从运行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一起因为家长看到孩子受委屈而向幼儿园投诉的事情发生。这也让李建丽坚信,只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和真诚的态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理解和支持的。“现在幼儿园发展非常快,在园孩子的数量逐年增多,家园共育不仅是学前教育的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手段的丰富,让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李建丽园长说。
用爱诠释特色园所文化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有一点我们始终没有改变,也是棉幼的传统,那就是爱孩子。我们做的所有努力和尝试,都是以爱为出发点,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能够快乐和健康地成长。”这是李建丽园长工作的准则和奋斗的目标。
2012年是她来到棉幼的第十个年头。2002年,李建丽勇挑重担,来到棉幼担任园长,这里是北京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园和北京市唯一一所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示范园。整整十年,她始终坚持科研领先的课程改革,并在棉幼形成了“爱、勤、严、诚”的园所文化,“以爱促发展”的办园特色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爱,是棉幼的传统,是55年的传承,“棉幼的老师爱孩子”已经多年口口相传,为幼儿园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不过李建丽园长说,虽然爱的理念没有变,但爱的方式却要拓展,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爱”。以前,教师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母亲护小鸡”式的爱,让孩子吃饱穿暖和高兴就行了。如今,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将自己作为长者而强加给孩子一些爱,而是要成为幼儿行为的合作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要用爱促进孩子的发展。
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2011年棉幼实施了“家园工程”,对幼儿园的内部环境布置进行了改造,更能体现棉幼的园所文化。这种爱的园所文化从记者一走进主楼就感受到了,两扇大门上各有一大一小两个棉花图案,分别象征着成人和孩子,成为“子母门”,这也是棉幼的园标。紧挨着大门的一面墙上,是长颈鹿和小羊一起玩耍的图案,楼梯处还有大象和小象的动物亲子图案,看起来都非常温馨悦目。
在一层大厅内,几个关于“社会性教育”的柱式区域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李建丽园长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棉幼将“爱孩子”内涵扩大的内容。她说,全面育人是新纲要的重要思想,社会性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是爱的教育,也是棉幼的一大特色。这几个柱状区域每一个代表了社会性教育的一种品质:讲礼貌、守公德、爱自己、爱同伴、爱亲人,在每个主题之下,写有相应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同时摆放了相关的书籍、图片和摆件等。在二层和三层还设有多个交往活动区角,孩子、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在此互动。“我们的目标是让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所有的布置都不是摆设,而要能够用起来。”的确,棉幼的占地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这里的环境创设却很有内涵,处处凸显着办园思想和教育理念。李建丽园长自豪地说:“棉幼的孩子升入小学后,不少都成为班级的小干部,他们的老师反映,棉幼的孩子不怕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我们的社会性教育。”
谏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38-03
一、实践教学信息化的背景
国家与政府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强调把信息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师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政府不断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名额剧增,许多幼儿师范类院校面临着在政府指导下的急速扩张,出现了分散多校区、招生规模扩大而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办学成本高而收费低、培养培训任务繁重而技术手段落后的情况。在扩张的同时,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的落实则需要实践,如何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寻找一条破解诸多难题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势在必行。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信息化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有待于学界加强研究与探索。
二、实践教学信息化的指导原则
(一)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有教学模式改革的论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刚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应积极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教师与企事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正式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达到50%,企业兼职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专任教师每两年下企业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是不可能达到此要求,不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比较难以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破解的唯一方式就是信息化。
(三)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改革的突破点。信息化模式的改革不是凭空的,必须要有所依托,要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支持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校园网,是改革必经之路,是改革的突破点。
三、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措施
(一)建构空中教室,共享优质资源。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实现职前与职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做好、做实“2+1”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期工作,提高办学效率,可以较好地解决前面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1.打破常规见习模式,提供远程见习渠道。“2+1”教学模式改革中,前2年的教育见习,通常是采用集中式见习1~2周,由于跨地区办学,运营成本高。通过建立空中教室,实现试验点场景现场直播,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实时连线试验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建构的空中教室,可以免去两地来回迁徙之苦,提供更多的远程见习机会,见习的时间可以大大地超过2周,从而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与经验。
2.提高教学效度,加强见习共性问题集中性指导。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重,再加上见习指导任务,以致教师的工作强度相当大的现状,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强度,把远程见习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远程见习、教学观摩等方式,发现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性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可以灵活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指导效率。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职前职后资源设备共享。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除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广西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建构空中教室不仅可以让全日制学生获益,同样也可以让参加职后教育的学员受益,而这些设备与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地共享,有效利用校内各方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资源设备充分共享。
4.拓展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来回两地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幼儿园等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而空中教室的建立,提供了远程观摩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教研资源,组织专业教师观摩学习,研究一线的教学,保持良好的教研氛围,对于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可以利用高清录播设备,进行录制收藏到特色课程资源库,以备日后反复观摩研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善用微格教室,提升师生教学技能。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微格教室已经被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需加强微格教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微格教室来提升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
1.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技能训练。“2+1”教学模式中的“2”,是在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微格教室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片断的分析,如语言、表情、动作、演示、提问等教学技能,训练学生的导入、强化、组织、试误及结束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2.促进微型教学常规化,提升师生评价水平。信息化模式的改革,需要时间来推进,利用微格教室可以有效地促进微型教学的常规化。在微格教室中,教师借助摄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每一组学生的训练状况,学生在模拟教学训练后,通过及时重播录像,也可了解自己训练的情况。在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具有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角色扮演者通过重播自己训练的录像,肯定成绩,分析问题,进行自我纠正和评价;也可以是同组训练的“学生”角色扮演者通过听课、一起观看重播录像,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此外,指导老师也要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些评价方式,对于帮助“教师”角色扮演者提高教学技能是及时有效的。有效的多种评价方式可以真实地反馈信息,客观、全面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师生的评价水平。
3.以较少的教学实施,传授较多的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时间短、人员少、速度快。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作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经过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使得受训者教育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巧。
4.实施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异时点播教学或同步教学。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利用微格教室,可以对优秀教师、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程进行转播或实况录像,供其他师生观摩、学习。学校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做报告,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卫星电视网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校同步实况转播,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利用信息化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对优秀资源可实现异时、异地点播教学。
(三)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2+1”教学模式改革中的“1”即最后一年是到幼儿园或幼教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育实战能力。加强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选择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作为示范点,包括四种类型:亲子园示范点、幼教特色示范点、区内优质园示范点、区外先进地区优质园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信息化改革具体表现在:
1.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岗前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前或进入幼儿园实习初期,应对学生强化技能训练。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各实习点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阅读岗前技能训练方案,了解训练项目内容、训练要求、实训地点和时间进度安排、分组与指导教师安排、过程考核模式、经费预算等,逐项完成训练任务,并通过训练日志汇报实训过程,以便学校对训练过程的了解、检查、调整,做好质量监控。
2.实训过程管理信息化。实习过程包括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集中实习是指学生到学校统一安排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39页)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的具有就业倾向的实习。实习过程包括在工作岗位观摩、见习、岗位实践、完成实习任务或项目、总结反思、能力提升等。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指导到位、系部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到位、学校对实习工作的监控到位,提高实习任务完成的效率,保证实习工作的质量。
例如,在实习准备阶段,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帮助学生阅读《毕业实习任务书》,了解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和地点、实习步骤与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管理办法、成绩考核办法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每日(或每周)实习日志和教师指导日志,加强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系部、专业带头人可与实习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加强信息沟通,实习生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实习生与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实习生互相之间的信息沟通;帮助学校、系部对实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等;在实习的总结阶段,通过管理软件,开展多方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等,检测实习效果,以便进一步开展团队交流、技能比赛或专业技能展演等,展示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学生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接受老师指导,进行选题调整、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作品修改、成绩评定等。
4.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管理信息化。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工作情况的信息跟踪,分析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此外,信息化模式改革还包括校内课务管理信息化、学籍管理信息化、师资管理信息化和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通过管理软件模块和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安排课程、教师、教学场地与教学时间等,以解决学校多校区、系部多级管理状况下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质量监控,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8)
[2]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3]唐林兰.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史丽君.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实践研究,2010(12)
[5]米庆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6]张宏星. 网络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新疆移为石河子某大学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在校务管理、食堂消费、图书馆管理等五个主要项目进行建设,实现校内身份认证与消费两类基本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得到了院方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新疆移的各项教育信息化业务在兵团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校讯通”业务是由短/彩信、互联网、信息机搭建起来的新一代家校联系工具,它提供崭新的家校沟通方式,目前已覆盖包括兵团在内的全疆195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服务于2万名教师、70万名学生和110万名家长,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互联推向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数字校园网门户网站W'NW,10086,crdedu,为兵团学生打造畅所欲言的沟通平台,为家长搭建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新途径,为老师提供便捷教务的新工具。
2011年,新疆移在整合考试查询业务的基础上推出“考讯通”套餐定制服务。除高考成绩查询外,“考讯通”还包含成人高考、自考、内高/内初班成绩及录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多种成绩查询方式,为兵团学生和家长提供想不到的方便。
新疆移还陆续推出了针对大学的高校版校讯通、针对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的园园通、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的家庭教育彩信报等业务,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新疆移将“校讯通”作为展示学生教师风采、家校沟通交流的绝佳平台,承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活,得到了兵团学校师生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2010年新疆移携手教育厅举办“2010年校讯通杯博客达人大赛”,全疆和兵团在校的中小学生或教师登录新疆移数字校园网站hup://xi.省略/edu,注册开通博客,发表自己的博文就可以参与比赛……
新疆移还冠名协办了“中国移‘校讯通杯’201l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新疆赛区、“第十二届‘中国移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新疆赛区、2010年至201 1年两届“‘中国移校讯通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新疆赛区的比赛,活在兵团中小学掀起了关注信息化教育的热潮,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课题引领,教科研并重,扎实推进教育技术工作
1、做好省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电教课题结题工作省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示范学校要加强“窗口学校”的示范作用,加强研究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并将有关教育技术活动上传到市教育技术研究网上。必须谋划“十一·五”课题的申报工作。
2、加强信息学科教学研究,强化学科管理
1积极参与学科教学视导,深入学校听课调研、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状况,教研组建设和管理等现状,特别组织好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落实、计划组织全区高中研究课两次。
2针对新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信息学科教材重新变动,每两周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和有反馈,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座,观摩研讨等活动,加强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全区小学研究课两次,初中研究课一次。
3组织小学信息学教研片,将以东片和西片含城外设立片级教研网,确定东、西片召集人,并开展片级活动。
4组织好高二信息技术省级“会考”工作10月15日~16日
5组织小学、中学信息学科优质课评比,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比赛。
3、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一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重建和探究性学习等作用。各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机房作用,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本学期全区小学、幼儿园分别进行网络下的学科“整合”研讨活动。
二继续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技能
1、举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件网件制作培训班,要求,每校推荐一名教师,第三周报名,第四周开班,上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5:00,培训,资料费150元/人。
2、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省级网络管理培训班,主要对象是专职计算机教师,并逐步实现网管教师“持证上岗”。
3、配合有关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包括提供技术指导及专题性讲座等。
三加强管理,优质服务,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1、继续及时维护、更新秦淮教育网站含进修学校的网站,继续推进网上“政务办公”和资料、信息的网上传递。宣传秦淮教育动态、信息、配合区教育局城域网站的筹建工作。
2、积极配合基层学校宽带接入工作和学校网站网页制作,进一步强化“教育一线通”的信息应用工作。
3、督促、检查学校“文明网络室”开放工作,提倡周六,周日让学生“进机房,用机房”。指导各校抓好信息技术的课外活动。
4、加强资源建设,做好“信息资源费”的收费工作。充分用好“一费制”中的“信息资料建设费”政策,为各学校征订有用、实用的电教教材软件。各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文字教材中配套磁带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初中学生的征订工作,要严格执行资源建设费,原电教代办费中80%部分,即小学4.8元/人、中学(含高中6.4元/人)的收缴工作,力求做到开学后一个月内上交区进修学校会计室。各学校的信息技术费,在帐目上要设独立科目,做到专款专用,年底对信息技术费的使用进行抽检,违规学校不予年审或取消收费资格。
四几项重要工作
1、组织全区教育技术电教论文的评比工作9月25日截止,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市级评比。
首先是“新”。作为教育装备行业的一个新人,开始人生的一件全新的工作,于是乎新的朋友也纷至沓来。粗粗算来,打过招呼、递过名片的各界人士不下几百人,交换思想与真诚的朋友也有数十计,心神相约的好友自然也在志同道合中产生。
其次是“变”。工作变化了,接触的人和事改变了,但最让我感觉应当变的是教育装备工作的思路与方向。也许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敢大放厥词:教育装备工作正在发生重大转型,我们要实现教育装备工作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以建设配置为主要工作内容向以管理应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转变、从以保障服务教育教学向引领促进教育教学的转变。
第三是“大”。既然要变则应有大变化,否则也许还未及出手就已经在一片反对声中消失了。大变化,就应当有大视野,要拥有全球化的视角,站在世界科技进步的最前沿,思索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在这样的高度下考虑教育装备的发展,才可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因为,我们干的是一项融汇古今、贯通教育与社会、集聚各界英才的大事业,他人的非议也许有些还是来自我们自我的矮化。当然,2013年最时髦的词—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做好大事业的大视野。
人生风华几十年,每一年都留下不同的痕迹,或喜事连连、或辛酸落泪、或平淡无奇。我的2013,永不磨灭的记忆!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 后有为主任
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上的作战飞机试飞时,有一个一天红遍全国的镜头:“走你”的手势和场景。回顾2013年的中国教育装备工作,也可以来一个姿势:走你!教育装备。
对于我国教育装备行业的顶层构建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关注。2013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装备领导小组”。“理顺体制、建立机制、推动发展”,这三个词可以确切地概括出2013年最高层的举措。它让全国教育装备工作者更坚定了信心,让全国教育装备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让全国的教育装备事业有了新的希望。
对于全国教育装备的同行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温馨。2013年大概是各地教育装备部门有史以来最受重视和最受欢迎的一年。在成都第65届装备展示会期间的“基础教育装备工作创新与教育现代化战略论坛”上,省厅、市局的教育行政领导亲上讲台谈装备,体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眼里已经有装备事业了。以4月初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为标志,各城市教育装备部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已经开始让装备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融为一体,让一线的校长与装备工作者互动起来,教育装备的专业化已经起步。北京、成都和南京三城市的装备工作协同创新“京都协议”,谱写了不同城市装备工作交流合作与共同创新的新篇章。“交流学习、变革创新、共同发展”,大概可以作为2013年全国教育装备工作的主题词了。
对于南京教育装备事业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激励。南京教育装备以“务实、扎实、求实”为本。2013年在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深化革新了市区两级的装备工作机制,市级突出了“宏观管理、业务指导、专业服务”的职能,以“示范引领和创新实验”为目标,推动着全市装备的发展。区级突出了“规范管理、专业做事、勤优服务”的要求,以“推进均衡和促进发展”为本职,提升着装备对教育发展的贡献。2013年南京教育装备业绩继续刷新历史,全年采购装备量达4.5亿元。全年工作可以用“忙累、突破、变革”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走你!教育装备,2014载着“中国梦”起航。
北京市外事学校 田雅莉校长
2013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这一年,我与全校师生一起走过。回顾一年的工作,有艰辛也有收获。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着力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师生创建现代化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资源在手中。为更好地利用我校的移动图书馆,为全体教师进行了移动图书馆的使用培训,图书、期刊、学术视频等丰富的数字资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了桥梁。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浏览和阅读这些资源。
(2)互动新尝试。鼓励教师尝试新型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数学教研组开展了iPad教学的专题教研活动,数学、花艺等科目已开始应用iPad教学,这些都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型互动教学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3)课程在云端。转变教师观念,未来的课堂与课程在网上、在“云端”,实施学校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开发项目,取得显著成绩,我校参赛作品《咖啡制作多媒体仿真》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一等奖。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我们仍在不断探索和推广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提升我校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层次,全力构建数字化教学支撑体系。
南京市人民中学 陈仲翔校长
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我校在创建“智慧校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1)高端(数学实验室)。2013年我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数学实验室,这是以图形计算器为核心,集PC、投影、传感器、课堂管理软件、教学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实验平台,它不仅能满足师生进行各类数形结合的探究,直达数学本质,还能为探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的探究实验活动提供支持,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把数学应用于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能力,能更好地洞察数学原理,建立充满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2)便捷(交互式多媒体教室)。2013年我校正式启动了恢复女校的建设项目,学校的校舍、功能教室以及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规划均以女性特点为基础,目前我们设计为普通教室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集交互式电子白板、短焦投影机、多媒体电脑、数字展示仪、音响系统和无线网络设备于一体,不仅让师生远离粉尘环境,更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全方位互动。
(3)上档次(无线学习终端)。无线网络技术是当今网络时代的主流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无线学习终端也将成为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主流。我校在恢复女校的建设规划中还考虑引入无线学习终端设备,其实我校数学实验室使用的图形计算器就是一种无线学习终端,但它目前只适用于局域网环境下,而真正的无线学习终端还可以应用于互联网上,有助于推动微时代的微课程建设,冲破教室的局限,实现课堂的翻转。
学校以恢复女校为契机,将打造全新的“智慧校园”,让现代技术装备最大限度地为师生服务。
太原第五十七中学校 李明校长
我的2013年可以简单地用3个词来形容:“学习、充实、欣慰”。
“学习”是指在2013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精神等,武装了头脑;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到新绛中学参观学习“新课改”模式,开阔了视野,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本校的“学—展—导—练(测)”的课改新模式,并在全校贯彻落实。
“充实”是指按照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充实。
“欣慰”是指一年来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校操场也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修整一新,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和工作环境。
2013年的教育装备有了很大的发展,设计与技术教育将迎来新契机。3D打印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开始被引入到教育教学中,随着3D打印知识的普及,桌面级3D印刷技术能迅速地把学生设计出的产品打印成三维模型,他们可以握在自己手中评估和测试,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升我国工业产品的研发创新水平,有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 朱继文园长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新科技装备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我园实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积极开展数字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科研活动。2013年我们注重通过数字化环境来实现和优化人机、师幼、幼幼之间的多维互动。
(1)通过虚拟对话系统,实现人机互动。我园设计并安装了先进的数字化虚拟人声对话、虚拟拍摄系统。教师经过采访、调查将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了解的阅读资料和图片储存在虚拟计算机中,孩子们可以自由操作,满足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虚拟对话让幼儿与屏幕中的作家、作者进行对话,在“一问一答”中了解绘本内容、作者信息等,使幼儿在人机互动游戏中对作品、作家、阅读小常识等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虚拟拍摄可以帮助幼儿实现成为摄影师的愿望,帮助“客人”化妆,在电脑中选择各种风景图片,立刻把照片打印出来送到“客人”的手中,让孩子们感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大家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2)利用互动反馈技术,优化师幼互动。5月,我园投入应用了互动反馈技术,在中、大班进行实践。互动反馈技术被孩子们称为“按按按”小玩具。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幼儿在“按”的动作中将思维外化,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清晰地了解幼儿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使用互动反馈技术能巧妙地解决“师少幼多”所造成的教学死角问题,优化了师幼间的互动。
(3)使用多点触控互动桌,完成幼幼互动。多点触控操作互动桌是一种更加先进的电子产品,它能够实现6名幼儿同时操作,进行多人协同学习,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操作学习。合作式学习是当下儿童都比较缺少的一种学习品质,所以,我们将数字化的电子设备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幼儿协同学习的能力。多名幼儿同时操作,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幼儿间的互动更加自然、有效。
我们通过数字化环境的创设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通过实现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相信小小的“科学家”将会在这里诞生!
广东广雅中学 谢晗馆长
岁月易逝,阅读永恒。回首即将远去的2013年,感叹工作艰辛的同时,看着图书馆内络绎不绝的读者和一沓沓还回来的图书,心中的满足感不禁油然而生。“推广阅读、实践阅读、坚守阅读”是我全年工作的主轴。
阅读是体现图书馆装备价值的主要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出版市场和良莠不齐的各类图书,为了保证馆内的图书质量,发挥图书馆的办馆效益,今年我馆采用“网络实时采购+批次采购+校友赠书”的立体渠道,有效优化了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大大激发了师生读者的阅读热情,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办馆效益。2013年读者到馆率达100%,实现了校内“全民阅读”。
图书馆传递的是亘古不变的知识,但图书馆使用的技术却日新月异。我们唯有以不断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为服务宗旨,打造多元、适合学生需要的资源,才能让图书馆永远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我一如既往地谨记阅读就是学习,阅读推动发展的理念,期望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求学、圆梦,更多的人因为阅读而强大。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龙丽嫦老师
2013,是我当教研员以来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实现了从论文到书稿的跨越。
我一直热爱写作,在没有跟《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结缘之前,我把关于学科钻研、课题研究等思考的文字都耕耘在“龙丽嫦教育网志”上面,持续了8年时间。后来我开始在杂志上,走上了严谨表述的写作路途。继2012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发表实践性论文2篇之后,我在2013年又发表了关于MOODLE网络课程研究的2篇学术性文章,同时,在国内其他杂志也发表了5篇论文。这种来源于学术发表的外界肯定,让我对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在这一年里,我先后就教育信息技术类科研写作问题在多地开展了面向市级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传播科研论文写作的技术和方法。
在2013年的夏天,我从论文写作又进入了著书的专业写作领域。我联合2名团队成员将研究了8年的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的成果撰写成书稿,拟定书名为《用技术解决问题—教师信息素养88个情境实例》,现已进入到编排和校对环节,有望于2014年新学期开学时与广大读者见面。
浙江省天台中学 丁珊珊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而过,回首即将过去的2013年,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也觉得充实而快乐。2013年,我校的各项工作很多,如特色高中验收评估、科普学校检查、市图书馆专业检查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工作量,大到馆舍布置、设备采购,小到数据库整理、各种账册的完善,甚至每本书的分类排架都有严格规定。我们在废寝忘食中度过。最后,我们在评估组领导的目光中得到了肯定;在德国访问团连声“good”中受到了表扬;在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省一级特色高中”的奖牌中找到了快乐。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有幸与图书馆结缘,并深爱着这份平凡而崇高的工作。在阅读课、选修课上,我们竭诚为读者服务,细心指导阅读,耐心解答疑惑,尽力帮助查找资料,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当学生的一个个知识疑团被解开,一个个研究性课题圆满结题时,学生笑了,教师乐了,我们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收获了快乐。
图书馆工作,循环而不单调,忙碌而不枯燥。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岗位会因我们而增色,我们也会因岗位而出彩。
新联合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陈占波总裁
新联合众与教育装备行业共同经历了“时光穿梭,岁月如歌”的2013年,又将一起迎来2014年。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新联合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祝所有的新老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新联合众是从事教育信息化产品及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的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加快校园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有力举措,也是必然趋势。新联合众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设备之间的无线互联奠定基础。未来三年,新联合众将不断创新和拓展无线解决方案,实现“无线互联、智慧教育”,让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新联合众也将一如既往、激情满怀,去打造符合师生需求的设备,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将致力于做中国教育事业的传播者,将生动、便捷、科技化的教学模式推广给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更强大可靠的技术保障。
新联合众将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开拓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为用户创造超凡价值和卓越体验。愿中国教育装备事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理论部 艾伦主任
2.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与评介
3.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4.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5.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6.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7.国外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8.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9.特殊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10.论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走向
11.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
12.从政策解读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建构
13.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4.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实施背景、内涵与积极作用的探析
15.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可视化分析
16.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17.信息化视角下的特殊教育发展对策探究
18.宁夏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9.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及地区比较——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20.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
21.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2.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3.中美特殊教育教师政策比较研究
24.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5.医教结合: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路莎一文的商榷
26.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现状与趋势
27.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财政:历史、现状及未来
28.“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基于复合型的内涵分析
29.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30.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31.西方特殊教育研究进展述评
32.美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33.特殊教育应是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先保障的领域
34.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
35.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质化
36.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37.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38.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医教结合:特殊教育中似热实冷话题之冷思考
40.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研究
41.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的探析
4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43.美国特殊教育师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44.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
45.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
46.吉林省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对策
47.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
48.云南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研究
49.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述评
50.特殊教育学科体系探析
51.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52.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53.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及需求情况调查
54.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
55.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研究
56.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
57.特殊教育设施布局需求分析与发展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58.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标准及发展模式的研究述评
59.浙江省学前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60.韩国特殊教育现状的研究
6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特殊教育的政策与实践走向
62.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研究——人文关怀的视角
63.多学科合作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兼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发展政策
64.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65.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的演变和特点分析
66.中国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基于近十年《中国特殊教育》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
67.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及对大陆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68.中国特殊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基于面板数据的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69.山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70.澳大利亚特殊教育师资与中国特殊教育师资的比较研究
71.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及现状研究
72.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非歧视性评估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3.关于特殊教育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
74.美国特殊教育就业转衔服务解读及启示
75.隔离与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分析
76.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77.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律的特点及启示
78.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79.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80.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的家长参与
81.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82.特殊教育的循证实践取向
83.我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84.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投入与支出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85.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述评
86.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87.关于四川、重庆等地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
88.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
89.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转向及其改革逻辑与重点领域
90.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热点领域与知识基础——基于CSSCI学术期刊1998-2013年文献的计量分析
91.社会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枯竭与职业承诺之间的调节作用
92.韩国特殊教育法的演变及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9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
94.质的研究范式与特殊教育研究:基于方法论的反思与倡议
95.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及启示——基于美国学科教师专业标准
96.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建议
97.教育技术学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先进理念引领教育腾飞
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就可以实现。鉴于农村存在的教学点多,教学资源少,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的实际,沁县在发展农村山区教育中找准切入点,在改进教学手段、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三个方面做文章,致力实现农村学校的整体提升。
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 国家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目的是为了缩短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无论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国家实施的薄弱学校改造,不少地方将改造的重点放在信息化方面,这样就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提供了保证。项目实施后,过去一些农村学校没法开设的课程,学生们没法学到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获取。即便在一些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设施的学校,学生们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行操作进行学习,达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的目的。农村的薄弱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可以发挥薄改中信息化的后发优势,通过弯道超车的形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缩短差距,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山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虽然沁县薄弱学校改造起步较晚,但是设备配备标准较高,尤其是把改造的重点放在信息化方面,在长治市独树一帜。全县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主体目标,在各学校实现“班班通”,县城有条件的班级力争实现“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信息化教学设施配备到位以后,最关键的是使用,教学资源库中强大的资源功能,不使用甚为可惜,绝对不能让资源闲置,出现“电灯下点蜡”“步行在高速路上”的现象,要保证设施设备的最大效益化。农村学校校长应该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位,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要重视信息化,宣传信息化,了解信息化,进入信息化,校长应该成为信息化的领路人,成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行家里手。各学校都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切实把信息化发展列入学校发展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增添设备,制订方案,落实措施,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为信息化搞好服务,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的海洋中畅游。
实现校长教师专业化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坚持的价值导向。当前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仍处于低级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要求相差甚远,突出表现在一些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没有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知识,知识陈旧、理念落后,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最为严重的是,农村教师随着条件的好转,为了自家孩子上学方便,多数在县城买有住房。因为自家孩子上学的需要,学校环境差的影响,多数教师不愿意在农村从教,千方百计往县城调动,已经没有了扎根农村,献身山区教育的意识。所以,农村山区今后应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教师专业标准,着眼于教师队伍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广大教师通过专业标准的学习,充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制定专业发展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素质较高、热爱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更高层次的认识,站在塑造人灵魂和心灵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把教育当成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为农村教育奉献终身。
致力学校办学特色化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农村特色学校建设,把创造区域特色作为开展差异性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积极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一批理念先进、办学质量一流、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富、有较高满意度的知名学校,引领各级各类学校创办“质量+特色”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教育好每一名学生,发展好每一名老师,打造好每一所学校”的基础教育新格局。重用有特色的校长,培养有特色的教师,充分发挥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作用,做到胸中有学校、心中有学生,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有所收获,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把学校打造成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学生微笑成长的求实创新乐园,真正做到用文化环境塑造人、影响人和教育人。
区域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沁县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使之引领全县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区域教研在探索实践中形成沁县模式 2011年以来沁县开始在小学推行区域教研活动。2013年,为了把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逐步实现县域化、均衡化、发展化、模式化,扩大到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完善区域教研网络机制。组建了六个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的城乡校际联合体,以城内学校为“龙头校”,农村学校为“协作校”,每周一次在不同学校开展同年级同科目的“同课异构”公开教学。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包片、包校,与基层学校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制度,与校长、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耐心细致地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动了全县的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3年累计开展区域教研活动20余次,做报告讲座5场,开展公开课教学30节,撰写教学心得150 余篇,参加区域教研活动教师达到15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搭建教育质量提升平台 依托中国教育网,于2012年2月份开通了沁县教育网,并在全县各学校建立起30个校园网站,形成县域网络教研平台。各学校成立了网络教学研究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网络教研管理模式,明确了网络研究管理职责。选择电脑技术操作熟练的一线教师担任组长,结合实际拟订网络教学研究计划,从人力上为网络教研工作开设了绿色通道,从制度上保证了网络教研常态化、全员化。充分依托网校资源,继续实施网络教研。通过在网校开设三级教案、网络课堂、视频教学、教师博客、名师交流等模块,为全县教师搭建教研交流的平台。到目前为止,沁县教育网累计访问量达到47万余人次,30余所下属网校总访问量达120万次,共上传一级教案、课堂实录和课件等各类资源8756篇,上传教研教学论文等29482篇。教师实名注册空间达到1425人,占到全县专业教师总数的77%,率先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道,也有效地推进了课堂高效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继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深入开展区域教研、网络教研、名师评比等活动,改变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办法,通过强化责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打造高效课堂,落实校长包班、骨干教师包学科、教研员包片的管理机制,切实推动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在全县开展了网络个人反思、案例研讨、课改沙龙、说课评课、专家引领等活动,使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整合并放大了教育资源效益,基本上解决了专业支持力量和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
改善条件支撑教育发展
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2010年,围绕沁县“151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把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同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规模学校,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初中布局不变,小学向中心村中心校集中的原则,公办小学由原来的134所调整为38所,调整面72%。具体规划为:项目校50所,改造危房面积95649平方米,建设面积90105平方米,建设总投资7008万元。
改扩建乡村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项目工程,是山西省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内容之一,也是沁县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为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县教育局精心规划,科学施工,严格把关。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人口流动和未来适龄儿童变化情况,对改扩建幼儿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12年全县改扩建园舍面积4534平方米,漳源、樊村、南里等12个幼儿园投入使用。2013年,全县有册村、羊庄等八所幼儿园高标准竣工,累计完成投资337万元,改扩建面积1863平方米,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城乡幼儿园办学水平。
规范办学行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执行《山西省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十二条规定”》,规范招生秩序,小学、初中招生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招生时间、入学条件、报名办法、招生结果向社会公布,县城入学后统一实行阳光编班,2014年全县有1611名初一新生,997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参与了编班。为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同等义务教育,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简化手续、降低门槛。秋季开学,城内4所小学和3所中学共接受符合条件入学少年儿童1031人。为更好地体现体育考试的公平、公正,2013年县教育部门争取资金14余万元,购买了体育测试仪器设备,实行人工智能化测试,进一步提高了体育测试成绩的真实可信度,促进了教育公平。
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素质硬的教师队伍,对促进全县教育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沁县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 建立了机关周一学习制度。每个星期一轮流由局领导和各股室负责人组织全体干部学理论、学业务、研究工作,力求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开展学习一年以来,局机关干部撰写心得体会120余篇,累计记录学习笔记100余万字;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全局党员干部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培养了干部职工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良好习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精简会议,严格公务用车,严格公款消费。并和各校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引导教育系统干部争做勤政廉政标杆。局党委也先后召开了“密切联系群众,力戒”等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积极开展“下基层、送服务”活动。局机关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积极转变作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为中小学开展教学指导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职业中学创办家政培训班,年培养家政服务人员1000余人。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全县各学校举办了师德师风大讨论、爱岗敬业演讲赛、实施“三评”等活动。在沁县教育网开辟师德专栏,先后报道了史丽琴、李党生等8位省市师德和育人楷模的感人事迹。同时开展了“寻找身边最美教师”活动,池堡小学“拐杖教师”曹建社的感人事迹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同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体罚学生、以教谋私、赌博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评议、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