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3: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设备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

篇1

2企业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缺乏对设备的管理意识

企业中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因为相关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对设备进行管理的意识。目前企业设备的自动化技术不断在提高,其可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次数在逐渐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甚至一些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过程中,对设备的管理工作采取轻管重用的方式,这就导致设备只有在出现故障时才得到有效的维护,在日常的工作中过多使用设备,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逐渐减少,同时还影响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水平和质量。

2.2缺乏对设备的日常维护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在引进一些设备之后,没有及时对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维护的培训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是了解如何使用设备,但是对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很难在设备出现问题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导致企业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设备的技术性能也逐渐下降,这样不仅会提高设备在维修方面的费用支出,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2.3缺乏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

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设备的管理技术的影响。目前企业中的设备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积极进行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等先进维修与检测技术的引入,导致设备管理的方式与措施不科学,并且也没有专业的仪器和检测设备作企业的后盾,这样就很容易使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设备损坏的问题。

2.4缺乏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

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出现问题还在于设备的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企业为了更多地追求生产效益,在设备管理中的支出比较少,因此企业的设备管理中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不能够使企业的设备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环境有待加强,员工的福利待遇不高、工作条件比较差,这些原因都导致企业中设备管理相关部门中缺乏优秀的人才,影响设备管理的效率,设备管理的质量也有待提高。

3解决企业设备管理问题的措施

3.1提高企业对设备管理的重视度

为了解决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要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社会化、专业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将趋于社会化,因此在设备管理中,也应该加强社会化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进行自动化管理模式,这样能够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在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中,可以与专业的设备维修部门相结合,不断优化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资源配置,借助设备维修部门采用的管理模式,对设备进行基础管理、改造维修、检测与诊断,这样能够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使企业的生产能够按照科学的模式进行正常运行和开展。

3.2树立正确的企业设备管理理念

加强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设备管理理念,加强设备管理机制的健全。为了能够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要足够重视设备的管理工作,以及设备管理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在采购、调试、安装、使用、检测、维修设备以及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时刻树立设备管理的理念;同时企业的技术维修部门以及生产部门也应该建立比较健全的设备管理机制,这样能够使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岗位,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负起各自的责任。通过企业内部的权责管理模式进行设备管理,能够有效地开展设备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而确保企业中生产部门的正常运行。

3.3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水平

企业要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水平,这样能够保证企业设备管理的质量。在设备管理中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进行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提高管理设备工作的科技含量,使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趋于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进而实现企业的高科技设备管理工作,对设备进行日常的保养、改造、维护工作,优化设备的管理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限。

3.4加强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培训

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设备,企业应该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在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中,结合相关的设备使用情况,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能够在设备的生产加工地、设备协会等场所听相关的设备管理专家演讲,并能够通过讲座等形式学到更多有用的管理设备技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同时企业还应该改善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使其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设备管理工作中去。

3.5建立设备管理维修档案

为了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企业还应该要为设备管理工作设立维修档案。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数量比较多,而且设备的使用周期、使用情况各不相同,为了提高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企业可以为设备管理工作建立维修档案,这样能够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同时还能够详细地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维修,保证企业的生产发展更加顺利、平稳。

篇2

1.1功能模块

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为煤矿企业提供设备及周转性材料的档案管理、动态跟踪管理、维修预警管理、内部租赁管理、报废预警管理及维修费用分析等功能。

1.2.1设备基础管理设备台帐管理包括设备基础信息和设备综合查询。设备台帐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在静态部分系统提供用户建立并查询设备档案,包括:跟随设备的编码、名称、型号规格、供应厂商、生产厂家、设备原值、规定使用年限、机械和电气系数、技术参数、设备构成等信息,为管理者随时提供设备的全貌信息;在设备台帐的动态部分,系统根据设备管理的相关业务自动详细记录了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和设备周转信息。

1.2.2流动管理运行管理实现设备基于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租赁管理及报废管理。(1)设备动态跟踪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从设备的到货入库、领用、交接、归还直到报废的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管理。系统提供设备的申请、审批、入库、出库、送修、归还的网络化操作,能够全面准确记录设备的分布和状态信息。各级领导能够实时统计查询不同部门、不同地点以及不同类别设备的数量及状态情况。(2)设备租赁管理设备租赁管理包含租赁业务管理、租赁费用结算。租赁费用结算包括:制定租赁费用结算单、审核租赁费用结算单、查询租赁费用结算单。在设备租赁管理中,根据设备使用计划指定设备租赁计划,提供出租单位和使用单位依据租赁计划签订租赁合同,以及设备在租赁过程中的交接等全程管理功能。系统自动计算租赁形成出租单位与使用单位间的结算金额、设备的租赁费用或超期罚款,生成租赁费用结算的相关统计报表,从而达到提升设备利用率、减少浪费的精细管理目标。(3)设备调拨管理提供了设备调拨的全过程管理,辅助企业管理者根据生产需求尽可能调配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提供了设备交接管理功能,跟踪每一台设备的周转交接情况(包括使用单位间交接、工程项目间交接)。(4)设备报废预警管理任何一台设备都有其报废年限,系统通过报废预警功能可方便统计和查询某一时间段内即将要报废的设备,为用户提供设备报废明细清单,并保留报废设备的相关数据待查。

1.2.3设备运行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包括在设备运行中的维修、点检及保养的管理。设备点检:点检管理作为设备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已经被大多数企业认同并应用。点检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点检标准、点检执行、预警与分析、基础管理。点检标准:点检管理的核心知识体系,它细化到每台设备需要点检的内容,点检部位,每个部位点检的项目,每个项目点检的标准指标值或技术指标范围,以及点检的周期和方法等。它是点检执行的基础,也是维修经验与技术指标结合的实践指导理论。点检执行:根据设备的维护要求,制定多种点检计划,包括日常点检计划、专业点检计划、精密点检计划。点检计划明确了点检区域、点检路线、指定点检员。点检员根据点检计划,生成自己的点检任务,并将点检任务进行打印。需要使用仪器点检的,将任务下载到点检仪中。点检员按任务清单,逐一对设备进行点检,点检完成后将数据上传到系统中生成点检作业卡。计划管理:系统根据生产接续计划生成设备资源计划,对于未能满足生产需求的设备生成采购计划,建立满足生产需要的设备支持体系。

篇3

1.2机械设备管理是综合理工高科技的具体体现当今的机械设备生产技术除了在信息的控制、处理方面运用了计算机、微电子,在加工、切削等过程中也体现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使用激光进行机械加工时通过控制激光束运动,可以在机床上完成钻、镗等动作。

2采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我国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水平及综合竞争实力都有着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创新思想、方法,采用计算机通讯等技术来实现企业机械设备及技术的新型管理。

2.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需全面覆盖生产企业该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让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实现资金、信息与工作的高度统一,同时通过Inter-net等实现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促进有效的供需链系统的形成。

2.2确保生产计划控制方法先进、科学打破传统外套计划的生产方式,根据物料采购及生产的提前期来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工作。建立一个由主生产、物料需求及车间作业三方面计划所构成的灵活有效的生产计划管理机制,以缩短生产、采购周期,保证交货及时,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益。

篇4

1.2煤矿机电管理体系不完善煤矿企业要建立机电装置专业化领导小组,要有专门的电气检查、电缆检查、防爆检查等,要积极发挥领导小组的重要作用。目前,煤矿企业中大都成立了有效的培训机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具体表现是:①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煤矿企业职工不感兴趣。②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比较落后,不重视实践。③培训机构的教育模式不严格,培训方式仅仅是敷衍了事,部分煤矿机电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监督管理做得不够,有的还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使企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1.3煤矿机电装置的使用不规范我国大型煤矿的重要设备还处于服役期限状态,频繁出现违章事故,主要是法律思想淡薄。目前煤矿企业的重心都放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方面,管理者一直重视企业的生产。过于超负荷工作,生产量是提高了,但是,大部分的机器处于超负荷的状态[4]。

2对我国煤矿企业的机电管理进行创新

煤矿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一定要进行企业机电管理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煤矿矿井的集约化生产。同时,也提高了煤矿矿井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有:积极对煤矿进行机电设备管理,逐渐完善机电设备、机电配件管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2.1逐渐完善机电设备和机电配件管理要进行质量管理的把关,最大限度地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煤矿企业要求相关安装单位严格制定出具体作业流程,要求把企业在安装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杜绝。尤其是在进行安装综采工作期间,一定要在工作之前及时制定出安装制作图,在制作完毕之后,经由机电部门、安全部门等审批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安装工作。为了能保证安装工作的质量,要求设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关,严格把控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验收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整个企业的安装质量有序进行。

2.2对设备以及配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1)在进行煤矿生产期间,工作人员在选用设备和配件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比较大的厂家,在选用的同时还要货比三家,检查生产厂家的安全许可证书、产品性能合格证书等。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设备以及配件安全管理责任体系。2)积极完善机电设备质量检修工作。积极把控煤矿企业内部的检修工作以及设备质量检修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率。严格把控机电设备的停产检修工作,在每一次进行的停产检修工作之前,都要制定关于每个项目的安全检修的措施以及作业流程。对于比较重点的项目,煤矿的领导以及机电的经理进行现场勘察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2.3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煤矿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准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煤矿不断更新技术设施,需要培养很多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在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时,要打破原有的、单一的学习模式,坚持现场操作、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表现较为突出的机电操作人员要予以奖励,有效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在企业培训的熏陶下,培训出一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高端人才。避免整个煤矿企业出现安全事故。

篇5

现代物业的价值不但取决于座落位置、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室内外装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配备设备的品质性能、系统结构和运行状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入,物业对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事实上,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归纳其功效与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系到声誉和生存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社会声誉乃至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物业设施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人们能安心方便地生活和工作,企业被认可,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竞争力得以加强,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反之,如果一些设备经常处于性能不良或停机待修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物业的功能发挥,降低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社会声誉。甚至无法再取得人们的承认,丢掉市场,丧失生存的根本条件。

(二)关系到服务的成本和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设备管理对服务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外,还有设备的投资效果、停工损失、维修费用、能源和材料消耗等。

加强维护保养,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节省维修费用和减少停工损失。

树立经济运行的意识,注意节约运行中的能耗费用、操作费用,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来减少日常机物料的使用量,杜绝“跑、冒、滴、漏”等缺陷,以减少相关费用开支,使设备一直处于最佳、最经济的运行状态。

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遍使用,设备所占资金在固定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显然,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设法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而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无疑是关键。具体说,就是取决于设备经济管理的一系列环节是否达到最佳水平。

(三)关系到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

若设备的可靠性低,管理不善,在运行中发生意外,不仅破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同时也使国家和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家庭带来不幸。

若设备陈旧落后,排放有害物质或噪声超标,就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成为社会公害。

因此,保证安全生产,消除环境污染,有效地预防设备和人身事故及社会公害,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课题。

物业管理企业的迅猛发展,物业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在迅速上升,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物业管理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筹码。为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而先进的设备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根本保证。

二、设备管理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良好的设备管理要做到:

(一)建立先进的设备管理体制

1、按物业管理企业的规模、考虑用设备的数量、复杂程度和设备集中程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检修人员的技术力量和组织形式,结合企业的特性、功能及工作特点(运行班次、有无假日)等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设置设备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力求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先进性。

2、设备管理负责人必须熟悉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例;必须熟悉设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3、加强设备管理体系的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培训,对操作人员实行使用维护培训,对检修人员实行技能培训,并把各项培训工作列入设备管理工作计划中。

(二)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的物业管理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2、设备基础资料管理制度。

3、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制度。

4、设备检修制度。

5、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6、培训教育制度。

7、特殊设备管理及应急制度。

8、各类机房、变配电房的出入登记制度等。

(三)做好设备管理的基础资料工作

基础资料工作是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基础资料必须正确齐全。利用现代手段,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使基础资料电子化、网络化,活化其作用。

设备的基础资料包括:

1、设备的原始档案:

①基本技术参数和设备价格;②质量合格证书;

③使用安装说明书;④验收资料;⑤安装调试及验收记录;⑥出厂、安装、使用的日期。

2、设备卡片及设备台帐。

设备卡片将所有设备按系统或部门、场所编号。一台设备有一张设备卡片,设备卡片上登记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基本技术参数、设备价格、制造厂商、使用部门、安装场所、使用日期等。

按编号将设备卡片汇集进行统一登记,形成一本企业的设备台帐,从而反映全部设备的基本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3、设备技术登记簿

设备从一开始到报废的全过程。包括计算、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报废,均应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每台设备建立一本设备技术登记簿,它是设备的档案材料。设备技术登录簿中有:

①设备概况:即设备台帐上的资料;②设计参数和条件、技术标准及简图;③设备运行状况;④备品配件;⑤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情况;⑥设备大中修记录(包括时间、费用、人员);⑦卡;⑧设备事故记录;⑨更新改造及移装记录;⑩报废记录。

设备技术登录应及时准确齐全,应反映该台设备的真实情况,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4、设备系统资料。

物业设备都是组成系统才发挥作用的。例如中央空调系统由冷水机组、冷却泵、冷冻泵、空调末端设备、冷却塔、管道、阀门、电控设备及监控调节装置等一系列设备组成,任何一种设备或传导设施发生故障,系统都不能正常制冷。

因此,除了设备单机资料的管理之外,对系统的资料管理也必须加以重视。系统的资料包括:

①竣工图:在施工时原则上应该按施工图施工,但在实际施工时往往会碰到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变动,把变动的地方在施工图上随时表注或记录下来,尤其是管道及阀门安装的规格、位置、标高及走向等。如果在施工时没有把变动的地方表注或记录下来,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施工结束,把施工中变动的地方全部用图重新表示出来,这样的图纸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竣工图。竣工图应由资料室及管理设备部门保管。

②系统图:竣工图是整个物业或整个层面的布置图,在竣工图上各类管线密密麻麻,纵横交错,非常复杂,不熟悉的人员一时也很难查阅清楚,系统图就是把各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也称分系统),子系统中可以用文字对系统的结构原理、运作过程及一些重要部件的具置等作比较详细的说明,表示方法灵活直观、图文并茂、使人一目了然,可以很快解决问题。系统图也是对员工培训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教材。

(四)设备管理目标

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现有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这是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检修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设备技术性能的发挥、使用寿命的长短,固然同设备的先天条件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后天条件,即设备管理的好坏。如果一台设备能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修理,就能保持设备的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降低设备的有效利用率,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引起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的损坏或报废。

1、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根据统计,设备事故大多是由于操作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由于操作使用不当,没有正确的维护保养,设备必然容易陈旧老化,设备的故障及检修也逐步趋向频繁,花费在排除故障及计划外检修(抢修)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越来越少,设备停机或无效工作时间来越多,势必会大大降低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但是不能任意削减必要的维护保养时间来提高有效利用率,也不能任意加大设备的运载能力,使设备长时期超负荷运行,这样“拼设备”势必加剧设备的损坏直至报废。

2、设备的完好率:

设备的完好与否是通过检查来评定的。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不同,评定的标准也不同。一般的完好标准为:

①零部件完整齐全、符合质量要求及安全要求;

②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功能达到规定要求;

③设备技术资料及运转记录齐全;④设备整洁,无跑冒滴漏现象;

⑤防冻、保温、防腐等措施完整有效。

评定为不完好的设备,应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经过维护、维修,消除不完好因素,升级为完好设备。

如果经过维修,仍无法达到完好的设备,应该加以改造或者报废处理,不能使其长期处于不完好状态。

(五)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做到专业管理同全员管理相结合

越是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越应注意对员工的培训、教育。

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应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管理业务水平的人才。但是单纯依靠少数专职设备管理人员来管好企业的所有设备是不可能的,还应该发动企业全体员工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共同用好管好所管辖区域内的所有设备。因此,对操作使用设备的人员要加以培训教育,要求操作使用人员懂设备的用途、结构、原理、技术性能、使用要点、维护方法、故障的排除及报告等基本知识,教育大家正确使用设备、爱护设备。最后应该做到操作人员会检修设备、维修人员会操作设备,并要求只有取得了国家考核颁布的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实现设备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现代化设备带来的新问题

现代化设备在各类物业管理企业的大量使用,使物业管理企业在服务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1、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可以获得高效率和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故障损失大、磨损腐蚀加快、严重污染环境和能源资源消耗大等。

2、设备的投资和使用维护费用大量增加,迫切要求注重设备与设备管理的经济效果。

3、现代化设备技术综合性强,全过程环节多,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管理,确保服务体系的优化运转。

4、使用现代化设备,岗位分工较细,经常是单工序操作,设备结构复杂,人的感官能力难以适应。因此,要求加强人机关系的研究,以保证人与设备的协调。

(二)传统设备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面对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维修型设备管理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1、传统设备的大量工作集中在维修阶段,而较少注意设备全过程的管理。设备维修的目的是为保障服务的单一设备修复,本质是静态管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只能是“复制古董”。因此,不能适应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系统管理的要求。

2、传统设备管理不能保证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制造与使用分家,前半生管理与后半生管理脱节。因此,不利于有效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新问题。

3、传统设备管理在技术、经济、组织三者关系方面,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同时对组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4、传统设备管理仍然停留在单纯配角服务的阶段。在企业转变为以经营为中心的情况下,不能为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及时提供技术、经济保证。

5、传统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参加,没有把同设备有关的部门、人员组织协调起来,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传统设备管理存在局限性,它己不能适应和满足在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形势下,管理好现代化设备的客观要求。

四、设备管理的内容

(一)设备管理的范围

设备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处于运动状态,分别表现为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种状态。设备的物质运动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而产生磨损、疲劳、腐蚀和老化等性能劣化,因而需要修复、改造和更换,甚至报废处理。设备的价值运动是指设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的资金转化,即将设备原有价值和维持费用通过提取折旧和记入服务费用,逐步转移到服务的成本中去,从而导致设备净值不断下降的过程。两种形态形成设备的两种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因此设备综合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技术管理,而且包括经济管理。

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一般又分为前半生和后半生两个阶段。研究、设计、试制至制造称为设备的前半生;选购、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至报废称为设备的后半生。因此,设备综合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前半生管理,而且包括后半生管理。但是,在目前条件下,设备的前后半生管理多数分属制造厂家和用户两个单位,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很难知晓和管理设备的前半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技术标准和制造规范的不断完善,以及物业管理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最终会实现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一生的目标。

设备的后半生管理,习惯上又分为设备投产使用前的前期管理和使用后的后期管理两个阶段。前期管理抓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物业管理企业早期介入前期管理工作,这将为后期管理工作和向业主(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后期管理工作抓从设备运行到报废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它是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

设备管理围绕设备的两种运动状态和整个寿命周期,具体开展以下各项工作。

(1)组织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展开,组织机构的建立及人员培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贯彻和实施。

(2)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选型、采购、定货、安装、调试、使用初期管理及信息反馈等。

(3)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包括设备资产的验收、编号、移装、调拨、租借、封存、报废以及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等。

(4)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包括设备使用制度、操作维护规程的制定,日常维护与定期维护、组织维护检查评比及管理等。

(5)设备修理管理包括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修理工艺的设计和新技术的采用,修前技术、生产准备,修理技术文件、工作定额的制定以及备品配件管理等。

(6)设备状态管理包括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标准的制定,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状态监测、诊断,设备的故障和事故管理等。

(7)设备技术改造与更新管理包括技术改造、更新项目的确定和计划的编制、改造、更新的组织和实施。

(8)动力设备(管网)管理包括安全运行、维护检查和供能管网管理等。

(9)设备经济管理包括设备投资、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用、改造更新资金管理等。

(10)设备信息系统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的分类和处理,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等。

五、做好设备管理现代化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归根结底是设备管理思想、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成为制约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瓶颈。积极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对设备有效地进行综合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达到设备管理现代化是物业管理企业解决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领导必须重视,尽快完善本企业的设备管理体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进一步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开辟道路。

(一)树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思想

设备管理现代化首先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即树立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明确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使它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形成有机的结合。运用系统管理理论,改变过去孤立地看待设备管理的观念,做到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完善设备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

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改革设备管理与维修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与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相适应的全员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专群结合的班组设备管理。健全设备前期管理、状态维修、改造更新和奖惩制度,以适应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三)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

推广应用设备诊断技术,从状态维修向预知维修发展;应用ABC分类法提高备件管理水平;应用网络技术组织关键设备大修理工作,达到缩短修理工期和维修费用、资源优化的目的,以提高设备寿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经济性。

篇6

(1)由于污水厂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滞后于企业的快速发展,缺乏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从而造成企业设备档案丢失,影响设备后续的维护保养、大中修及技改工作的开展。

(2)维修信息跟踪和统计不到位。以往的设备故障及维修记录均采用纸质记录,查询、统计困难。未能准确了解每台设备的历史维修情况及对应备件的更换情况,且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进而无法为企业成本分析、预算审核及资产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持。

(3)设备的维保计划执行落实不到位。制定的维护保养计划未能实时跟踪计划的落实情况,造成设备未能得到有效保养及定期维护。

(4)备品备件供应不及时。由于备件信息不规范,无预警和查询功能,备件采购及库存的管理不科学,延长了设备停机维修时间,增大了生产停运的风险。

2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为了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我们通过引入水处理行业专用开发软件WaterPro,建立了基于树状结构的设备管理系统,有利于系统的扩展。该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推广应用,可加快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系统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设备资产台账管理

(1)设备资产台账负责企业所有设备资产信息的管理和查询,所有设备信息可以采用按厂区、设备分类及工艺分类3种方式进行查询,实现了设备资产台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统一规范了各厂的设备分类、名称、编码、安装位置等基础信息,并建立设备台账与维修保养记录关联,可随时查询到任一台设备的历史维修保养记录,了解历史故障情况及维保成本。

(3)对每台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包括设备的技术参数、安装图文及技术资料都可上传存档,方便随时查询。

(4)通过各种KPI计算,可实时查看设备监控指标完成情况,为企业管理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分析设备闲置及故障原因,可以为后期设备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2.2维修管理

系统采用维修工单来实现维修信息的记录,发生故障后,现场人员需建立维修工单,选择对应故障设备,其中:设备名称、安装位置、编号等信息已自动关联,并填写故障信息。工单建立后,需提交进入对应工作审批流程,待维修完成后,需将维修信息:包括耗费工时、停机时间及备品备件消耗量等信息,在工单中反馈,流程审批相关人员也可以随时在系统中对维修工单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查询。维修工单的特点在于:

(1)维修保养工作的流程化,能够及时将设备现场信息上报、审批和处理,免去了中间不必要纸质文件的传送时间和等待时间;

(2)维修工单建立后,可根据不同的维修工单类型,选择不同的审批流程进行流转,维修工单流程审批完成后,再执行维修工作,便于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

(3)系统将设备维修分为一般维修、大中修、技改及抢修,并将设备维修流程分为内部维修和外包维修流程,便于查询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2.3维保计划管理

通过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设定每台设备的保养周期、保养内容、初始保养时间后,即可通过系统每月自动生成月度保养计划工单,也可以手动调整,再提交进入流程审批,最后下达到现场班组进行保养,实现了设备保养按计划落实,并可对各设备保养情况进行实时查询、跟踪,避免了遗漏和查询困难的问题。

2.4采购及库存管理

(1)该模块对采购的审批流程加以规范,采用工单审批流程来实现采购管理,并将采购管理分为:物料申购单、采购任务单、采购合同、采购订单及采购验收单,各工单均需经不同的审批工作流程;

(2)建立了备件库,统一备件分类、名称、规格型号和单位等信息,避免备件重复采购;

(3)建立备件预警,确保主要设备的最低库存量,并根据维修物资库存情况,自动产生申购单;

(4)提供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如:先进先出、加权平均、平均成本等多种计算方式,便于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

3系统应用现状及目标

3.1系统应用现状

(1)该系统的建立,完善了企业设备档案资料,将设备基础信息规范整理后,录入系统,可以随时查询、修改、导出及导入;

(2)实现工单记录、查询、统计分析,有助于设备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

(3)建立设备保养计划,系统按设定的计划定期产生保养工单,并可实时跟踪查询进度情况,提高了设备保养的及时性,进而降低设备故障率;

(4)实现了维修计划按时下达,并根据维修工单查询维修工作进展情况,对设备的维修进度进行实时跟踪;

(5)通过设定备件的库存预警,降低了备件的库存,并保障维修备件的及时供应,系统会根据安全库存设定自动提醒备件的采购,可以实现不同库存的资源共享及调拨,保障了维修工作按时完成;

(6)利用设备安装位置及设备唯一编码,可以准确跟踪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运行及维护情况,避免因设备位置调换而造成记录错误的事件发生。

3.2系统未来发展目标

(1)基于历史维修及保养记录,为设备大中修、技改及资产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2)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资产及备件管理,并整合企业所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3)未来可以建立基于设备管理系统的KPI绩效管理考核体系;

(4)远期,将设备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使设备变动与物资消耗等信息实时反馈到财务系统,避免二次录入。

篇7

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设备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下面我就当前矿山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工程机械管理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超级秘书网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

篇8

2航空企业设备备件来源、订货与储备管理

2.1航空设备备件来源方式

2.1.1外购备件。对于航空企业需求量比较大的通用件、标准件等,可以采取外购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储备资金占用,少量储备随用随买。外协加工备件。对于那些加工工序比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生产周期较长,甚至需要专用工装才能生产的备件,可以向专业化的配件厂商订制购买。

2.1.2企业自制备件。这些备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等特点。

2.2航空设备备件订货方式

2.2.1定量订货。设备备件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应该保证备件库存量处于计划最高与最低储备额之间,低于最低储备额的备件需要及时订货补充。该种方式较适用于那些每年发出次数较多而单价又相对便宜的零部件。

2.2.2定期订货。主要是按着事先规定、计划的时间定期的盘点、补充备件。该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那些备件需求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普通零部件。

2.2.3使用量订货。使用量定货操作需要先确定某类设备备件最高库存量,根据实际使用数量订货补充,目的是保证某类设备备件库存量始终处于某个规定数量内。该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那些每年需要维修、更换次数较少而单价又比较昂贵的设备备件。

2.3航空设备备件储备管理

2.3.1成品储备。部分航空设备维护修理过程中,会要求备件尺寸大小的一致性,这种情况的设备备件可以考虑成品储备。

2.3.2半成品储备。半成品储备主要基于那些可以通过拆机修理的设备,应该保证有一定的设备零部件储备。

2.3.3成套储备。成套储备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航空设备的传动精度、配合精度需要,可能需要成套的更换设备零部件,需要进行成套储备。

2.3.4部件储备。主要以部件形式进行储备,目的是可以进行快速修理,储备那些主要的、制造工艺复杂的零部件。

2.3.5毛坯储备。主要是为了缩短设备停机时间,对于那些机械加工工作量不大,但又难以确定具体使用尺寸的零部件可以以毛坯形式储备。

2.4设备备件储备定额的确定

确定航空设备备件储备定额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主要工作,是编制各类设备备件储备计划的重要基础。对于航空设备备件储备定额,首先要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短;其次,要考虑备件的消耗量、企业的机修能力和备件供应周期长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第三,以满足企业设备维修需要、不占用过多备件资金、保证备件储备周期最短等为原则,最后确定备件储备定额。

篇9

设备的管理经历了传统设备管理阶段和现代设备管理阶段,在现代设备管理阶段,主要是对设备实行全过程、全员的综合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冶金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经常处于高温、高压、粉尘、蒸汽等烟雾笼罩的环境中,更易磨损锈蚀。尤其是炼钢设备、炼铁设备、煤气设备、轧钢设备等等生产环境更差。另外,在一个企业中,设备的制造,投产年限不同,设备的装备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比如太钢,设备中有旧中国留下来的,有“一五”、“二五”计划期间从国外引进的,有我国自行研制的设备,还有改革开放后引进的新设备,有主体设备,有辅助设备,那么在设备管理中,除了实行全过程、全员管理之外,还应有所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管理观念要更新

现代设备管理要真正实行全员设备管理,关键是经理、厂长重视并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逐步做到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购置、安装、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

在冶金企业,传统的设备管理仅仅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而忽视了它的经济管理。企业应当搞好设备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统一综合管理,使设备管理从静态管理进人动态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2管理机制要创新

目前,一些企业采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分离管理,使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不能进行全过程管理,甚至会造成一些弊端,如某些企业的设备采购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具有专业技术,本身素质不高,不能全面运用采购原则,影响了正确采购;还有一部分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也仅仅考虑设备是否先进,或者是否经济合理,或者是否售后服务好,不能全面综合考虑,也影响了正确采购。

设备管理要以设备的寿命周期为对象,力求设备在一生中消耗费用最少,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因此,设备管理要从采购作为起点来抓。其一,将采购部门与专职维修部门合并,承包一定的总费用,包括购置费和维修费,二者相互约束,这样,部门若要效益,就要限制高成本采购,低质量要求,维修费用增大的现象出现。当然,操作工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维修费用除外。其二,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对采购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特别是对采购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要求采购人员既懂专业,又要有质量意识和责任心,能够综合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可靠性、节能性、维修性、环保性、灵活性、安全性、耐用性,能够对设备进行经济评价,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ABC管理法是对某个具体管理对象,选择两个相关的主要标志进行数里分析,算出该对象中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把管理对象分成A、B、C三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方法,做以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实现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

ABC管理法常用于质量管理、物品管理中,将ABC管理法应用到设备管理中,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设备有新有旧,有主体和辅助之分,在设备检修方面,将维修费用与设备的件数作为主要标志,将设备分为A、B、C类,把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7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10%左右,作为A类重点管理;B类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90%左右(B类自身占2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40%左右(B类自身占30%左右);C类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100%(C类自身占1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100%(C类自身占60%左右);这二类分别作为主要和次要进行管理.在设备改造方面,同样也可运用ABC管理。企业的设备一般新旧并存,而且旧设备占多数。企业只能采取更新与改造相结合的手段,逐步提高设备的技术装备能力,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设备作为改造对象呢?可以将改造费用和改造后的效益作为重要标志分类,将改造费用少,效益高的作为A,将A类改造完后,再重新分类,继续改造新的A类。

篇10

二、设备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

总的来说,能够使企业生产设备保持最佳状态,并使它的寿命得以延长便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目的所在。在设备管理理念方面,它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先工业早期设备方面的维修方式,比如,事后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到后来美国所提出的后勤工程学,日本提出的全员生产维修等与之相关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从设备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知道随着生产方式以及规模的不断更新变化,设备的管理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和完善。而在当下,相关的企业家以及企业已经开始探索设备管理的新模式。并对企业设备如何进行多方面的兼顾,比如,成本、质量、效益、环保,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同时,企业设备相关的综合管理模式有着它自己的基本内容。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在设备的整个过程管理中,需要坚持修理、改造、更新相结合;坚持依靠技术进步,来促进生产发展,并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坚持这些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进而,到达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随着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和相关体系建立,相关的技术装备水平以及设备资产的管理水平逐渐成为相关设备管理的定位以及管理理念。进而,在这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有了新的定义。它主要体现在这四大功能方面。第一、使相关设备资产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进而,使它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第二、使设备资产的功能得以保持和提升。第三、使设备资产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化。第四、在实现人和设备和谐共处的前提下,来追求运行成本,并维持相关费用的经济效益。

三、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

1.确立设备管理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建立法人代表负责的全员管理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相关的企业法人不仅需要对企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负责,还需要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进行负责。对于企业的设备管理,还需要建立全员设备管理责任制,以此来对企业设备管理起到一定的保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确立企业相关的厂长、经理来对企业设备进行相应的管理负责,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对于企业的各级、各部门领导,需要对本部门的设备确立相应的职责岗位,使职责落实到位。对于企业内部的各个员工,则需要对该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负责,确立相应的岗位设备管理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相应的责任制落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中去,进而使企业设备管理处于“人人有责,事事有人负责”的局面中。

2.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工作目标与计划

在企业设备管理中,需要对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模式。那么,现代企业设备管理需要制定相关可行的目标与计划。这些目标与计划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设备故障停机率、设备维修保养、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利用率。对于企业设备管理的指标,需要纳入到企业总的计划和工作目标中去。并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质量、利润、产品中,进行相应的考核。同时,对于这些企业的总计划和目标,需要有一定的费用保障,这是需要纳入到企业的财务计划中,以此来促进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

3.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强有力的设备管理机构以及优秀的设备管理干部

对于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来说,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需要建立一定的威严性。并把它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部门,还要对相应的工作岗位落实相应的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同时,相关的设备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素质,还需要具有相关岗位的能力。在相关厂长、经理的领导下,对全厂的设备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