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3: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程序教学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生通过阅读、质疑、讨论等形式自主处理本节内容重点,并归纳出本节的知识网络结构,教师可在学生自学阶段收集各种信息和疑难问题。例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本节课中DNA分子结构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此环节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分析,然后教师事先准备好“DNA结构组件”,每4个人为一组,根据同学们从教材中的阅读对DNA结构的理解,将不同颜色的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碱基的DNA组件连接起来,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1.2答疑解惑
教师对学生自学中产生的疑惑问题进行点评或互评,并将学生归纳的不完整的知识网络以板书或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在同学们对于本节的主干内容已经掌握完成,但是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构建不系统的情况下,让同学们与老师建构的知识网络比较并补充,也可以锻炼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并使本节内容重点突出。
1.3提高深化
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加强对解题思路的分析,鼓励一题多解,使本节内容深化提高。由于不同学生理解程度不同,为了解决分层次教学,此阶段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如此一节课下来,实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完美结合,因为整节课的开放性较强,所以不一定完全是按照教师的预想安排进行的,其中可能会遇到同学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使整个课节奏乱掉,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知识做认真的处理和预设,同时对教师随即应变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此一节课可以兼顾培养学生几个方面的精神:
2.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
自主学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早已被学者们否定,但是如何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也一直被广大一线教师苦苦探寻,所得共识即是“我要学、我想学,而不是让我学、逼我学”的自主学习模式才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真正动力。
2.2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
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疑问,否则一定是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所以有质疑才是学生对这门学科认可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优势,将学习的热情延续。
2.3乐学好学勤学的学习品质。
我们一直认同,兴趣学习才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高境界,而这个兴趣的培养当然也是老师要在新课导入上做足功课的,为学生创设一个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进入兴趣学习中来,乐学在前,勤学自然随之而来。
3“程序启发教学法”使用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3.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没有兴趣,那么带着无味的意识,自主学习自然是空谈,所以在导入启发这一环节要做足功夫,利用好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节内容的趣味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为本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3.2该放手时就放手
在起初应用此方法时,也很担心学生不能恰当的自主整理知识点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使本节内容的重点不突出,可是发现只要教师设置的自学思考题得当的话,学生的能力还是不可小视的,所以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去自主研读非常重要。
3.3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
当学生充分思考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而且有些在老师看来不是重点、难点,但是出于对学生积极性的保护,要多加鼓励才好,同时教师又要精心选择,毕竟问题偏离本节内容太远的话,会影响整节课的效率。
2项目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1项目的确立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项目。例如选取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管理系统、通讯录、订单管理系统等,以项目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和所教授的内容。再把此项目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各个任务、子项目,直至最后完成整个项目,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项目与任务的分解可以参照表1。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把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既使学生有兴趣动手编程,又能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把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过程由枯燥的单方向接受变成愉快的探索之旅。例如,在C#的教学中,可以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几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2]。
2.2项目的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由每个小组负责完成自己所选定的小项目或班级大项目中的一个任务模块,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把每个项目分解为几个任务,探索或发现的信息和材料为全体组员所共享,甚至为全班所有成员所共享[3],小组内或各组间的同学相互学习和借鉴。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随时点评,即通过随时观察学生编程进展情况,进行实时提示、指导,指出问题所在与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完善项目的开发,师生按照“学习-改进-总结-提高”的过程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面对不同的观点时,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对编程问题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注重团队合作的配合和沟通。由此,学生可以看到编程问题的不同算法和实现途径,从而对编程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2.3项目的总结与考核评价
项目成品的效果演示是一个组的成员分享劳动成果的时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更明确学习的目标。考核方式也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方法,每个小组的项目负责人陈述本项目的主要功能构成、设计流程、开发过程,重点介绍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等等。小组其他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和补充说明,并共同回答教师以及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陈述情况结合在项目确立阶段制定的项目完成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给出学生项目成果的考核评价。教师要对项目完成步骤及如何提高项目的解题思路作总体性的概括,同时可对教学知识点的遗漏进行补充,也可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扩展。编程语言的项目教学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探究、创造、实践,激发学生探究编程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编程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所获得的编程体验。总之,其评价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达成。
3结语
3.1取得的效果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的应用,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重新描述;使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项目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将软件工程的思想和项目管理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任务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同时能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对任务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和测试,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提升程序设计素养,为以后就业以及参加实际项目开发做好铺垫。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评测,包括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学督导的观摩、企业同行的参与等环节,均取得了良好的反映。
(1)介绍准备学习的概念;
(2)唤起学生对类比对象的记忆;
(3)确认类比对象的相关特征;
(4)对应目标对象与类比对象两者的相似性;
(5)指出类比的限制;
(6)归纳目标对象的重点。所谓目标对象指的是教师准备介绍的概念或问题,如类、对象、方法等,所谓类比对象指的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不熟悉的概念而使用的比喻。
2类比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作者在《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讲授数据访问对象为例,介绍类比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具体应用。首先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类比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逐条对照便于理解。接下来,把供水到用户家里的过程与使用DataReader读取数据的步骤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见表2)。再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应用类比教学法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流程。通过这样的类比教学,使学生对常见数据访问对象的作用、技术原理和编程步骤有了一个形象、清晰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桥梁,随着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过程等因素而发生着变化。根据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情况,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了时空认知与程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优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进而提出运用程序教学法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体育教法进行范式构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程序教法与时空认知的相互融合理论依据
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理论依据是由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自我评价理论、动机理论、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所构成。程序教学以步步反馈为主线,把控制、反馈、强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提倡学生“发现—解决—记忆”的学习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空认知教学法通过理论知识或技术动作的初步了解,形成时空感觉,训练时空表象,进行信息反馈的强化和巩固。因此,这两种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中有一致性,这是两种教法融合的内在核心。
1.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学习的能动性尤为重要。主动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积极地去体验运动的乐趣,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养成自主的体育兴趣、习惯与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2.体育教与学的互动理论。体育教学理论是研究体育教学一般规律的学说,它能为体育设计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体育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体育教学问题,使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实施方案,是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是互动的。需要是体育学习动机的源泉,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体育学习目标。为了满足个人对体育学习的需要,体育教学的设计和学生学习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3.心理学基础。(1)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是根据已有知识对新知识加以组织,是指与个体现有认知结构相适应并被其吸收,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改造。人的学习过程是对信息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由于信息加工系统的能力有限,人不能同时应用一切可能的信息。人必须采用一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或策略,从而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和智慧性。(2)条件作用原理。斯金纳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学派,他以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强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程序教学和生物反馈训练理论,对学校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改变和研究有深远的意义。他把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骤,学习者在完成每一步的课业后,就会知道每个学习结果,即得到强化,再按顺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和学习进度逐步达到总目标。
4.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从运动技能的形成机制来看,形成运动技能就是要在刺激反复作用下建立“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形成动力定型。运动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外部刺激,然而人的学习不同于动物的学习,两者在学习机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外部刺激外,其内在的心理如态度、动机、思维、情感等的作用对学习也产生重要影响,如情感在技能认知中的作用在于活动定向,意识的作用在于支配动作的执行。只有学习者在情感上接受了教师的教学信息,并能够充分认识学习的价值,他才能在练习中表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时,意识控制作用才会增强,虽然在练习中经常出现错误动作,但由于能得到及时动作反馈,在主观上却始终能朝向练习的目标。随着练习者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形成熟练的技术动作。因此,我们将运动技能从开始学习到形成熟练技巧,全过程可以分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自动化过程”四个时相,这四全时相是相互交错、不可分割的一个完整的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体育教学中程序教法与时空认知相融合教学法的范式构建
1.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教学法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程序与学生时空认知的时空感觉,建立、巩固和发展时空表象,提高练习成功率,缩短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保持动态姿势的能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1-0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方法交替上升。教师今天学目标教学,明天学杜郎口模式,后天可能要学太空飞人的方法。
总之,教师只有跟风跑的匆忙和无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冷静思考的时间。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更是多如牛毛,我可以一口气列举30多种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 、研究法、自学法 、语感教学法 、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点拨教学法 、 情境教学法、 导读教学法 、 反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点面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成功教学法 、整体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设计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 、创新教学法 、差异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 、竞赛教学法、 大语文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 道尔顿制教学法、有意义学习教学法、迁移教学法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似乎都有长处,但教师适应不过来,被动学习和接受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吞活剥地应用在所难免。
跟风跑太累人,每年暑期的教师培训,是这种形式的集中体现,教师搭上车马费,到县、市去集中学习。教师像羊群一样被赶去,听着不太切合实际的高谈阔论,筹划尽早回家的打算。
这么多年来,我跟累了,不再迷信所谓专家的高台教化,按照古人的学习方法,以背诵为主打,进行语文教学。虽然,在周围老师看来,我落伍于时代,但我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多了,就会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国古代的唐宋家,有这样的经历;当代大学问家钱钟书也是这样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辉煌。莎士比亚在童年时期,也是通过背诵,奠定了他的文学巨匠的基础。
我坚持采用朗诵教学方法,已有10年之久,我的学生有的上大学、有的上初、高中,他们现在对我落伍的教学方法,评价较好。现抄录一封学生书信为证:
亲爱的杨老师:
您好!我现在大学已经毕业,将要在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回想我求学的历程,当年我最讨厌的是你,因为你让我们背书,背得我们反胃。现在我最想的老师是您,因为我背的书都用上了。
我是学理科的,但我的文学功底很扎实,高考时,我语文考了141分。在大学,我语文学起来很轻松。撰写毕业论文,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对于我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我的文字表达能力不亚于文科学生。现在我才明白,您当年老说的那句话:“背多了你会明白,你会上!”。您不是名人但却说出了名言。
老师,我感谢您!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心中都有您这块丰碑。
祝老师晚年幸福!
学生:刘天龙
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3、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4、公共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5、“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6、“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7、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8、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9、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10、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11、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12、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13、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14、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15、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17、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18、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
19、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20、信息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而有选择地采用某种信息形式种类的问题。()
21、合作教育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学习压力。()
二、单项选择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苏格拉的D、赫尔巴特
2、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3、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C、课程的基础性D、课程的内容特点
4、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理论课程D、实践课程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6、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7、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A、2200学时B、20__学时C、1800学时D、2600学时
8、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
A、12学时B、10学时C、8学时D、6学时
9、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多少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
A、5--9门B、6—8门C、5—7门D、4—6门
10、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11、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B、接受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12、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
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
13、学与思的关系是()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
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
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14、被动信息是()
A、首先由学生先作用于环境而后引发出来的信息
B、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C、无法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D、可以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15、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联系”的是教育家:()
A、斯金纳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6、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卢姆
17、坚持“从做中学”的是 美国著名教育家
A、杜威B、斯金纳C、布鲁纳D、布卢姆
18、提出程序教学的是:
A、杜威B、斯金纳C、布鲁纳D、布卢姆
19、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A、程序性教学B、启发式教学C、发现式学习D、掌握式学习
20、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是:
A、先行组织者模式B、掌握学习C、程序教学D、教育过程模式
21、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A、罗杰斯B、赞科夫C、洛扎诺夫D、巴甫洛夫
22、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A、罗杰斯B、赞科夫C、洛扎诺夫D、巴甫洛夫
三、多项选择题
1、大学的课程按照基础性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2、选修课程通常可以分为:
A、“套餐式”课程B、限制性选修课程C、非限制性选修课程D、“拼盘式”课程
3、理论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有()
A、理论性课程属于间接经验B、理论性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C、理论性课程系统性强D、理论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
4、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特点有()
A、实践性课程属于直接经验
B、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C、实践性课程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D、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前瞻性B、合理分配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6、编制课程计划时处理思想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A、在重视学生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B、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C、加强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D、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7、课程计划的前瞻性要求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应当有“超前”意识,这种“超前”意识的含义包括:()
A、要将教学内容提前引入,促进学生“超前”发展
B、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C、及时引进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
D、考虑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
8、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的原则()
A、少而精B、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统一C、处理好教科书与其它参考资料关系D、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
9、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关系的论述上,下列哪一种论述是正确的()
A、课程计划时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
B、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是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某一局部的细化,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C、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是教学大纲的细化,教科书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D、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等同教科书的计划,是教科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10、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A、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B、注意逻辑和结构C、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D、语言要有艺术性
11、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是:()
A、讨论课前要布置阅读作业B、讨论前要准备C、讨论中要引导D、讨论后要总结
12、为了上好习题课,下列选项中教师应注意的环节有()
A、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B、编写或选择习题C、要使学生做好准备D、即使反馈评价结果
13、实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A、感知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设计性实验D、观察性试验
14、大学的实习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A、毕业设计B、毕业论文C、教育实习D、生产实习
15、一般说来,选择教育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培养目标B、教学内容C、学生的情况D、学校的教育条件
16、教育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A、词汇B、语言C、符号D、模型、图像、实物
17、教育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有以下方面:()
A、规范、简明B、幽默、风趣C、语音清楚、语调节奏优美D、生动
18、使用符号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A、规范、简明B、简洁、明了C、系统、清晰D、讲究艺术
19、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A、简洁B、与讲授相结合C、讲究展示的方法D、讲究艺术性
20、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21、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非指导教学B、先行组织者C、合作教育学D、程序教学
22、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B、高难度教学C、暗示教学D、程序教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
1、错;2、对;3、对;4、对;5、错;6、错;7、错;8、对;9、对;10、错;11、对;12、错;13、对;14、对;15、错;16、对;17、错;18、错;19、对;20、对;21、错。
二、单项选择题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化学内容有了兴趣,才能勤学苦练,想象横生,记忆深刻,成绩优异。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我在“以艺激趣”的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改进教法,巧用言、色、形,用艺术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设计引言时,做到一上课就引起学生的兴趣。象在讲一氧化碳一节时,我用谜语导入新课:“左边半个圆,右边整个圆,半圆能取暖,整圆能助燃,来去无踪影,有毒还能燃”。学生听后迅速看书,学习兴趣浓厚。巧比喻,使枯燥、抽象的内容,讲起来生动,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我还借助“化学史”、最新科技信息,召开化学晚会,晚会内容有:“趣味化学实验、化学童话、化学相声、化学家故事、化学谜语”等,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自学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目标
1.提出问题。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到教材中去寻找解答和结论。
2.解惑排难。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实验中发生的意外变化现象等,我就让学生从书本上找,让他们自己解惑排难,以提高自学的自信心。例如:在鉴别物质时一般只注意物质的特征反应,忽略排除干扰因素。如果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只想到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有无白色沉淀。也有的同学想到要加入稀硝酸,以防止某些杂质的干扰,但哪些杂质会干扰,他还有疑问,这时,可以启发学生有针对性阅读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和步骤,还要阅读盐的溶解性知识,查阅溶解性表,学生就会明白,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都能与钡离子作用生成白色沉淀,若不排除它们的干扰,就可能导致错误结论。
3.测评巩固。每教完一章知识后,每个学生都要对全章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和相互测评。先把每章内容按知识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尔后拟一份全章测验题,经抽签,同学们之间相互考试,相互批改、分析;每次换人,使命题、批改新鲜、有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同学协作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实施为基础
课堂教学中,我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将规定的学生实验全部开出,而且将大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另外组织实验兴趣小组,看实验录像,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以提高实验技巧。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一般有三个过程,即行动定向、行动的模仿和行动的熟练。行动的定向主要是要同学们知道各项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就需要注意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并且学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原理。例如:在“氧气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就可先利用课堂演示的机会,向学生讲清楚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每一步骤应该如何操作及操作中应该注意哪能些问题,并且教师亲身向学生做出规范性的操作,取制出O2,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仿效,转变成规范的动作,这才是操作能力掌握的开端,再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训练,然后达到行动的熟练。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开放实验室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的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构思,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寻找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刘雅林的经历可谓丰富。他是重庆市最年轻的中学正高级教师,重庆市最年轻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八中第一位博士。同时,他还是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并获得了“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全国优秀机器人教练员”、“全国优秀电教工作者”等3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他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各大赛场上大展身手,成绩不凡:连续5年代表中国青少年参加RCJ机器人世界杯大赛,3次获得冠军,2次获得亚军;近5年来辅导的学生在全国各种赛事中获32金、28银、86铜;在全市各种赛事中获400多项一等奖。
他不仅是一位敬业的教育者,还是一位一线的科研者。“目前中学技术学科的现状是懂技术的人不懂教育,懂教育的人不懂技术”。因此,刘雅林认为,应该在教育的视角下做技术学科教研,“要努力做到二者兼修”。他本科学的是物理专业,硕士是计算机专业,博士是教育学,并辅修了自动控制专业课程。理、工、文三个不同学科的知识背景,使他在技术学科教学中如鱼得水,这样的学习经历也成就了今天的他。
作为一线教师,刘雅林不仅擅长在实践中战斗,也喜欢在理论上思考,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方法,再回归于教学实践。他创造了“项目主导型课程模式”并撰写成专著;他创造了4种教学法和1种教学模式,先后被重庆市政府和市教委评为研究成果一等奖;他主编或参编教材等书籍54本,30多篇,13篇论文已获全国或全市一等奖。
多年来,他注重引领和打造技术教育的优秀团队,通过主持全市的名师工作室和重庆八中的名师工作室平台,以教学实践为载体,带领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在这个团队的努力下,学校在全国机器人竞赛等活动中曾获得团体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5次荣获全市各类竞赛团体第一名的成绩。现在,技术教育已成为重庆八中的特色品牌,学校也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获得市级以上的各种集体荣誉50多项。而他带领的该团队也获得了学校首届“争光贡献奖”。
教育与技术
普通高中的技术学科(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有些地区还包括科技活动课程),教育与技术容易形成两张皮。从事技术学科的教师,常常因为不执教升学考试学科而不被人认可,并与工科生划上等号。确实当前从事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的人具有工科专业背景,在教学中对工具、场地、环境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少技术学科的教师因此被看成“搞技术”的工程师,于是也变成了学校的“修理工”,修计算机、修空调……甚至修电梯。这种思潮明显地把技术从教育中分离出来。
教育本是一种思想、方法、经验和活动,这种活动是传承与创新知识、培养与塑造能力的过程和方法,是一种特定的人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语、数、外、理、化等学科是其活动内容,技术学科也是其活动内容。技术学科教学是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从事技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方法的形成、能力的提高、精神的养成,因此是无可争议的教育活动,是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活动。所以,学校教学中的技术活动必定是在教育背景之下的活动。
技术学科与教研
目前,技术学科教师从事教研的氛围不浓,重技能、轻方法;重操作、轻原理;重局部、轻整体;重结果、轻过程,容易把教材当成操作说明书使用。其实,即使在从事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同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技术学科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提升成理论成果,影响了其推广与发展。
笔者认为,技术学科教师更应该搞教研。原因有三:一是技术学科是第八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之后新兴的学科,不少省市进入的时间晚,前期积累的成果少,面临的问题多,需要研究的领域多;二是技术学科的从教者教育类知识大多不系统,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应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三是学生也需要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全面成长。
教育视野中的信息技术
当信息技术作为密切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技术手段时,它属于科技领域;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时,它已经属于教育的范畴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更多地是从教育的视野看待技术,技术本身只是教学的内容之一,而培养技术素养的过程才是教学研究的对象。
笔者曾对重庆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情况进行过调研,结果不容乐观。在以高考成绩为最终评价依据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步履维艰:一方面,由于各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已很勉强;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空泛、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方式片面等问题,也使这门课失去了生命力。
对于出现的这类问题,笔者从课程实施模式着手,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主要选取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相关理论)指导教学法的设计和开展,以STS(science、Technique and Society)教育思想指导学科教学与社会、学科实践密切结合,让技术来自于生活并回归于实践,并以构建情景为主导的方式,从事教学法的开发。
在笔者的研究中,把情景分为了三类:
知识情景。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承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学习情景。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每位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师生教与学情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生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在以上理论指导下,笔者通过建构情景模式创立了5种教学法。经过近5年的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现了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1. 框架填补教学法
笔者针对在中学程序设计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难学的问题,创造了该教学法。框架填补法不按传统的教材顺序,而是营造出一种“程序即生活、生活即程序”的学习情景,先从整体上让学生把握住程序的框架结构,再细化流程图,最终将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语言,比较轻松地达到了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此法连续三年在不同年级十多个班的教学中进行了验证研究,并用“t检验”统计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中学生编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 方法包教学法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软件工具的学习。而此类软件在界面和功能上存在大量的“共性”。本教学法抓住教学内容中软件的“共性”问题,营造出一种学习视角下的共性情景,并以支架式教学法为理论指导,总结出了该教学方法,让学生不用学习每一种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而在方法包的情景中掌握一种通用的技巧与方法。在具备这种变通能力之后,学生在面对新的软件时,熟悉的程度和驾驭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此教学法经过两年的对比实验,收效良好。
3.“超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几种常见软件的操作方法,而是提升其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中要求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超市”教学法营造出一种教学资源情景,为学生面临的问题提供多种解决的渠道与选择的工具,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解决问题。此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施展,以体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性为重点。此教学法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收效明显。
4. 机器人教育教学环境下的情景构建法
机器人是信息技术程序教学中重要的一章,主要包含程序设计、电子设计、结构搭建等内容。而机器人章节中的知识以实践性强为特点。针对该章节的特点,营造出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环境,创立了以创新发明为驱动的教学法,即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培养创新的动机,完善创新点子,然后借用机器人零构件,搭建创意的模型。此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实践性强,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5. 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法
当前,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课程已安排在网络机房进行。如何处理好网络环境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本教学法能营造网络学习情景,让传统教育模式生存并施展出独特魅力。此教学法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收效良好。
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开发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与当前课程资源开发不力有关。笔者尝试以STS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所处区域的文化、经济、政治、地理等背景,对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让课程和教学有针对性地得到拓展,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再焕生机。
1. 教学目标的校本化开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要求教材的编写应该“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切实达成课程目标”。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学校,教育思想必然会受到相应的社会要求的影响,继而对教育愿景产生影响,因而对教学目标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信息技术课程更是应该把“提高信息素养”的目标化解为与社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要求,立足大纲要求,根据生活和社会环境,以校本化的方式对教学目标进行新的设计与修订,不必僵化地执行统一规定模式。
案例1:重庆某地A中,地处乡镇,学校所在地区有著名的景区白帝城。该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为:能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工具软件,以平面设计、网站、幻灯片、电子板报等形式宣传家乡的景区。据该校的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介绍说,这种目标虽然看上去更像任务,但是非常适合这种农村学校,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学生既积累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体现了主动探究、协作学习等思想。同时,学生们多次去调研和了解与白帝城有关的文化,延伸了知识面,同时还推动了旅游业,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2. 教学内容的校本化开发
在重庆市高中选用的几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注意了遵循大纲要求,在教材中详述了大量关于信息、信息技术、信息道德等理论知识,安排的课时比较多。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大都在教室讲理论,内容空泛而遥远,学生兴趣索然。
其实,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没错,但是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真实背景的理论就显得空洞而苍白。而根据校本特色,重新为信息技术定义不同的内容,使其体现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特色、事物的本质和教育的内涵,可以让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面广、结合点深、生活化浓,与社会息息相关;同时,与社会和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道德价值的教育思想,让说教的形式变为活动中的体会与浸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潜在的教育思想。
3. 教学形式的校本化开发
教学形式本无定式,更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STS教育提倡超越传统的课堂环境,引入与生活、社会、综合环境相关的因素,让教学形式不再单一,让课堂环境生动活泼。调研中,笔者发现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是在机房,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被锁死了计算机屏幕的学生在座位上东倒西歪,有气无力。失去了动力和兴趣的课堂是低效的,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吸引学生主动性的关键所在。
形式的变化带来意识的变化,意识的变化带来观念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带来思想的变化,思想的变化带来内涵的变化。立足所处的社会环境,将教学形式与生活挂钩,挖掘教育的内涵与本质,能激发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
案例2:重庆B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学生所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普及了计算机,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好。在学习文字编辑的内容时,教师没有像以往那样,要么一边讲一边让学生练,要么布置综合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而是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先让同学们推选出几款优秀的文字编辑软件,最终选出了两款,即Word和WPS,让学生辩论哪款软件好。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来看,辩论激烈,场面火爆,学生在课余下足了工夫,对这两款软件做了充分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相对于这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只要了解了这两款软件的特性和功能,操作性的方法基本上无需过多的讲解和演示。辩论结束,有学生说:我用了几年的Word,今天才知道有那么多的功能以前都不了解,真是开了眼界。
4. 评价方式的校本化开发
财务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理财理税方向)、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其前期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等,后期课程有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典型任务,具体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资金筹集资金投放(投资)营运资金(经营过程中)收益分配。二是企业资金静态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收益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能为企业进行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将来的从事的工作岗位,还需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时虽以本课程大纲为准,但需要有课前、课后的延伸;教学场所以校内为主,但不能缺少校外的实践体验。因此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二个定位、三种手段、四种场所”。
“一个中心”是指以工作过程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采用实践专家访谈法,对财务管理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据此设计学习情境。
“二个定位”是指该课程应定位于学生的就业所需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进行课程项目内容开发和教学组织,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公司理财是既具有技术属性,又具有管理属性的一项工作,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所以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组织要达到双重效果。
“三种手段”是指将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当中,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认识实习阶段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性质,二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为专业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设计有关解决公司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顶岗实习。
“四种场所”是指课程学习的场所分别有教室、校内实验室、企业、网络资源,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采取在教室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在实验室完成财务管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去企业去亲身体验财务管理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三、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主要达成学生职称、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知识水平,能力目标主要让学生获得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主要是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其一,知识目标:了解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对象,工作的方法;掌握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的计算;掌握企业筹资的方式和途径,不同筹资方式个别资金成本以及综合筹资方式的成本计算;掌握证券投资种类,证券投资收益的评价;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净流量计算、评价指标计算;掌握营运资金的有关成本,货币资金、存货资金最佳量、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的计算;了解收入的形成,利润的分配程序,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方法,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报表的编制;财务控制中心的指标类别、指标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计算。
其二:能力目标:具备合理地选择筹资方案能力;具备对证券投资、项目投资评价的能力;具备为企业制定货币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的能力;具备能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的能力;具备为企业编制预算的能力;具备能结合企业不同控制中心考核指标对各中心运行效率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
其三,职业素养: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还需维护债权人、股东的利益,保持良好的信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遵循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其一,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遵循“注重理论适度、强化实践操作、兼顾其他课程”的原则。一是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特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课时设计方面采用了“理论授课+课内实验”的模式,理论授课重在既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又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计技术职称的晋升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实践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及财务分析等;二是考虑本专业的“课程链”,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依据不同年级专业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的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结构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将每一个项目设计成几个模块,将模块再细化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教、学、做”完美结合,具体内容安排表1(以80课时为例)。
其二,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分析法:每章的理论讲述都以具体案例为背景进行阐述;分组讨论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筹资成本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计算、营运资金成本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计算等内容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在资金时间价值实践运用、财务预算等内容可采用;图示教学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项目投资净现金流量确定与净现值计算、货币资金与存货管理等,都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或难点问题,我们利用简单的线段或坐标图示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其计算原理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教学法: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计算、不同证券的估价、存货资产的管理方法等,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异同点,找出有规律性的共同点及有特殊性的不同点,然后运用简单表格列示,这样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全面掌握相近或同一系列的知识;程序教学法:对项目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复杂问题,通过设计符合逻辑结构的教学程序,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法: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分析等内容的授课,主要采用模拟企业实际业务,通过设计综合性强的教学案例及业务流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互动教学法: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涉及的分析指标多达30个,有许多计算方法,老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把企业近两年财务报表给学生,让学生站在企业的立场分析财务状况并写出简要文字说明,老师给予评价,这样很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导向、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导向:按财务管理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成八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再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依次开展每个项目的教学。
工学交替:在专业计划中安排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依次完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性质和知识需求、财务管理岗位专业实习、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等任务,采取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完成某一任务的原理和工作程序,然后再向学生下达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六、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需具备一定的教学环境,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室设施应该包括具备上网功能的电脑,可供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可移动桌椅供学生分组讨论;陈列柜供资料存放、成果展示。校内实训室应该配有相应财务管理软件和配套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应以中型企业为好,具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岗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也可以是一些财务咨询公司,为其他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咨询、做账等业务。考虑到大部分企业财务资料不愿对外的情况,我们应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根本,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七、建立科学的“二结合”考核体系
一是过程与结果的考核相结合,将平时作业、课堂的过程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校内与校外考核相结合。考核总体系由考核项目、考核点及权重分配构成,具体可见表2,其中课堂任务、企业实践采取个人独立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对完成任务结果采取个人自评占30%、小组评定占30%、教师评定占40%三方相结合的形式,从是否参与任务、工作方式、完成质量三方面进行评定,具体可见表3。
八、教学团队建设
总之,一门课程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除了以上所提到七个方面以外,还需配备良好的师资,好的师资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程的师资最好是有专任老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年龄方面是老、中、青结合,职称方面是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88-01
美国学者曾明确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的根本不在于大量知识的积累,而在于智力开发,学会学习,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作用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师真正的教学目标。
1.教师的观念从化学教学向教学化学转化
高中化学的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也相应有下降。化学教学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更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让学生愿意学,才能达到学会学的前提。如新教材选修中有关合成材料专题的设计就完全是以化学的应用为知识的载体。新教材增加的拓展视野栏目的目的也是丰富学生的化学应用面并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学生每一个发展的契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对先进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内化,离不开教师对自身实践经验的反思与提升。
2.学会学化学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
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产品不断出现等这一切作为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化学问题的探究对象。化学教学中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2.1 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根据课改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活动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答案不惟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2 让学生在学习评价上自主多参与。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听见考试就头疼,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竞赛等形式;化学小论文、化学实验竞赛。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找同学的不足,体验自身的不足。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2.3.让学生多参与化学各类实验。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试验,在教学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包括就实验现象展开问题的讨论,如实验检验某个结论的正确或错误,设计某一实验使现象更加完美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后将演示化为分组,或选派学生参与。总之,实验可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
3.重视知识的呈现形式
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已成为可能,通过模拟试验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多媒体制作及操作,不但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对话者"教师必须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