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4: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市政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市政技术论文

篇1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市政给水管道的施工企业存在缺乏专业性施工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责任认定方面,并没有实现利益与责任的挂钩,对于施工团队而言,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施工用机械设备缺乏完善的管理和检修制度,施工质量监督环节流于形式,相关的文件和材料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专业化的施工体系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期,因此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1.2监管力度不够

如今,我国对于市政给水管道的具体施工环节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约束,存在执法不力的现象,与施工相关的执法行为通常在发生事故以后执行,丝毫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具有非常严重滞留性,另外在执法的过程中,并没有与之对应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增加了市政给水管道施工问题出现的几率,施工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2市政给水管道施工的准备阶段

2.1施工选材

(1)水泥与木料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水泥与木料,因此水泥与木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管道的整体质量,在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应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结合施工的实际所需选取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并在进场之前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之后方可投入使用,另外还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科学存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在施工工程中还需要对剩余的材料及时进行回收和处理。

(2)混凝土块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块需要在施工现场制作。相关部门应结合混凝土块的特征妥善安排运输、储存及养护环节,从而避免混凝土块发生不必要的损耗,并对混凝土块标示的保护环节引起高度的重视,对于放置在库房中的混凝土块而言,需要由专业的质检人员定期的对其进行质量抽检,若发现质量不达标的混凝土块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施工的材料安全。

2.2混凝土及砂浆的试验

在市政给水管道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及砂浆进行严格的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为确定施工半成品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从而确定最为适宜的工艺和参数,为市政给水管理施工提供有效的技术指标控制手段。在对混凝土及砂浆进行现场试验时,按照相关设计方案规范的要求,对强度进行针对性的测试和调整,在室内完成各种种类水泥与外加剂添加量对混凝土抗压程度的影响试验,并进行砂率、用水量等多角度试验,试验完成以后整合试验结果,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所需选取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将结果的书面形式递交到技术人员手中,形成施工制浆的重要依据和资料。

3市政给水管道施工技术

3.1开挖、回填沟槽

在沟槽开挖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考查,并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特点,充分掌握设计图纸的各项内容,从而确定沟槽的开挖坐标和高程。开挖要在放线结束后进行,禁止越级操作。在放管时应避免管体悬空现象的发生,以此防止不必要的返工,对于超深开挖而言,返工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因此在开挖及回填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规范的施工流程,并对施工活动进行严格的约束,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严谨性,从而保证市政给水管道的施工质量。

3.2大口径给水管道的连接技术

(1)机械连接法

大口径给水管道的机械连接法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这种连接法涵盖了卡压实与卡箍式两种连接方法。为了满足经济方面的各项要求,在对大口径给水管道实施连接时,通常会运用完善的PE(聚乙烯)管道系统。一般而言,在室外进行大口径管道连接施工中,由于经济条件的约束,一般不会使用热熔连接法,而更偏向于使用机械连接法。另外,对于给水管道的维修施工而言,机械连接法具有便捷、影响小等特点,成为常规大口径给水管道的常用连接手段。

(2)电熔连接法

与机械连接法相比,电熔连接法适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大口径给水管道连接。这种连接法涵盖了电熔鞍型及电熔承插型两种连接方法。电熔连接法与常规的管道连接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可靠性。但在施工过程中,电熔连接法需要的施工成本较高,造成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就是电熔管件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电熔连接法凭借其高度的施工可靠性,在燃气管道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3)热熔连接法

对于聚烯烃材质的管道系统而言,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使用热熔连接法。热熔法的实际上就是将聚乙烯管材进行热熔连接,而且连接部分的强度会得到显著的增加,通常会超过管材的主体部分。聚乙烯管道在进行热熔连接时,并不会对其直径造成影响,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这项连接法为非开挖铺设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篇2

一、行政秘书的工作特点

第一,繁杂性。行政秘书的工作涉及到二级学院的方方面面,有着事务繁杂,范围广大,头绪众多的特点。从会议的布置安排、文件的整理传阅、来电来访的接待到领导交待的各项工作;从与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及实验人员的配合到与学院各行职能部门及其它二级学院之间的协调联络,通常是多件事情交错在一起做,这就要求行政秘书耐心细致的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第二,协调性。行政秘书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对上有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对下有教师和学生,对内有各行政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对外有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等相关单位,行政关系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状关系,行政工作要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完成,行政秘书处在各个部门、广大师生的信息交汇点,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要真正做到相互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及时传递相关信息,落实各项日常工作。第三,服务性。行政秘书要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服务意识。首先要服务领导。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协助领导办理具体事务,认真及时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掌握和熟知领导的工作程序,准确及时的把握领导意图,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使二级学院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其次要服务师生。要先其所想,急其所急,切实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还要服务各级相关行政部门。

二、行政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篇3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地不断推进过程中,我国的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道路路基施工具有工序复杂、工期畅、工程量大以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从而使施工期间存有很多的安全隐患,需要对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天气变化、行政干扰以及地质情况都是道路的影响因素。由于施工工期紧张、施工场地狭窄、地下管线复杂以及需要考虑城市的通信、排水、给水以及绿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给施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施工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工程完成后的保养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市政道路路基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以期能够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提供有所裨益。

1.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1结构稳定性

为了避免由于自然原因以及行车荷载导致的路基结构的失稳或者变形,应该针对性的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提高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2强度

为了防止在外力作用下,而使路基容易产生变形,就需要增强路基的强度。

1.3水温稳定性

路基的强度会受到地下水以及地面水的影响而降低,尤其是季节性冰冻的区域,因为水温的变化引起路基会产生周期性的冻融作用,而使翻浆和冻胀形成,从而降低路基的强度。因此需要保持路基水温的稳定性,从而使路基的强度在最不利的水温环境中也不发生明显的降低。

2.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2.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现阶段,主要是采用综合机械化或者机械化的施工方法,通过协调利用配套的机械,使各工序能够开展综合机械化的作业方法,促使施工进度加快,劳动强度降低,同时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提供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应该根据路基施工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以及合适的施工方法,从而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

2.2严格施工程序

应该根据规定的要求做好技术、组织、现场以及物质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路基施工应该与盲沟、小桥涵以及挡土墙等小型构筑物同步开展,从而防止在完成路基填筑后再来开挖修建这些构筑物,而对工程的质量控制以及进度产生影响。施工技术人员的开挖工作的开展应该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执行。同时路基土石方施工的程序应该按照路堤基底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堤填( 挖) 方式路基压实有序的进行。

3.质量控制的关键程序

3.1施工测量

水准点、导线以及中线复测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对以下问题予以注意。首先,熟悉图纸,复测后检查与设计是否相符。其次,为了达到施工期间引用的要求,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再次,在进行每道工序施工的测量放线时,要保证测量的误差是在规范的要求内,确保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 要根据设计的要求来确定构筑物以及施工路基的定位和几何尺寸。最后,要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损害到道路下面覆盖的管网路线。

3.2路基土方施工区域内所有改建及新建工程,路基土方施工主要以填方路基为主,挖方路基只占少数

(1)对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采用分层填筑,下一层填压的开展需要在确保上一层已经被压实,同时在压实前要测定其含水量以确保含水量符合要求,否则可能导致返工。其次,准确标定干密度试验

分别标定不同土质的干密度。再次,分段施工,如果不在在同一时间填筑纵向搭接两段的交接处,则先填地段应按1: 1 坡分层留台阶, 如果在同一时间填筑两个低端,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 搭接长度要大于两米,否则可能导致路基发生不均匀的沉陷,而使路面不平整。如果地下水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时,应该将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水稳定优良以及无机结合料填在路堤的底部,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2)控制松铺的厚度碾压的遍数、土质的类别以及压实机具的功能都会对松铺的厚度产生影响。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形,确保压实密度,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要不小于8cm。路床顶面层以下层的厚度控制,一般压路机为500mm。

(3)应该对路堤的坡度以及几何尺寸的填土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应该使每侧的宽度都应该超出设计宽度30cm。压实的宽度应该大于设计宽度,要使压实符合质量要求,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从而确保路堤的稳定性。

(4)了解压实的方法。压实的顺序应该是先边后中,从而促使路拱的形成。应该先轻压,后重压,从而使其与土基强度的增长相适应。压实的节奏应该先慢后快,从而防止机械推动松土。同时在碾压前要整平,应该从路的中线向两边的路堤整成2%~4%的横坡,在碾压弯道的部位时,要注意碾压应该首先从低的一侧再向高的一侧,从而促使单向超高横坡的形成,且前后两次不同的碾压轮迹要保持12~20cm的重叠。尤其是要对压实的均匀性进行控制,防止不均匀沉陷的产生。

(5)合理安排机械作业。按照具体的工程地形地貌路基断面形状,土方调配情况、用土量,对机械运行的路线进行合理的设置,制定详细清晰地机械运行作业图。如果出现土的含水量不足的情形,应该及时的配备晒水车进行晒水。如果出现含水量超标时,应该配备翻晒机翻晒,用压路机碾压。对施工机构与组织进行合理的设置,能够保证施工按时按质地完成,从而促使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4.其他构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在完成基本的构筑物之后,才能填筑桥台台背、挡土墙、涵洞两侧以及涵顶,但是因为场地比较小,为了确保这些构筑物不受到损害,所以增加了填筑压实的难度,很容易产生积水。若是填筑不得当,则可能导致构筑物与完工后的填土的连接部分产生沉降差,从而使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速度等方面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是可能对构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1)一般在以下几个范围内选用渗水性土作为填料来填筑: 台背顺路线方向,上部距翼墙尾端超过台高加2m, 下部距基础内缘>2m;拱桥台背超过台高的三到四倍; 涵洞两侧大于孔径的两倍; 挡土墙墙背回填部分。若是不能很好的在台背使用渗水土时,在非冰冻区域的高水位以下,在冰冻地区自路堤顶面的2.5m以下,填筑可以使用与路堤一样的填料。尤其是要注意禁止在填料中混入构筑物基础挖出的劣质土。

(2)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应该在两侧将涵洞、管道缺口的填土对称均匀回填。 涵顶填土的松铺厚度小于50~100cm 时,禁止施工机械以及重型车辆通过;在接近构筑物的1m的范围内禁止大型机械作业或者通过。

(3)排水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要避免在施工中的雨水流入,用挖沟的方法或者使用水泵将已有的积水进行排除。要设盲沟引出地下渗水。如果在不得以的情况下采用非渗水土填筑时,要用粘土等不透水的材料封顶,或者设置横向的盲沟。应该做好挡土墙墙壁的反滤层,发挥泄水孔的作用,使水能够从此处排出。

5.路基施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如果不经选择的将一些带草皮的土、表层土或者腐殖土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土填土到路基,则会导致不符合压实的标准,而引发路基出现沉陷等质量问题。

(2)保证达到压实标准如果采用的施工方法不争取,则可能导致路基的压实度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影响路面的质量。其解决的措施和方法是避免将不同的土质混填,应该分 对不同的土质进行不同的击实试验,保障实验的精准性,施工的开展最好是能通过铺筑试验路来获得相应的技术参数的指导。保证压实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纵横的坡度进行检验,从而确保压实度的均匀以及每层土的厚度均匀,规范在桥头涵洞处的填土,从而符合压实的标准。

篇4

一、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剪辑(Film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

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

篇5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道路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相关人员的进一步完善提高,这就要建设单位工作深入有效、施工企业自控到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要有力等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沥青混凝土面层主要施工技术

⑴主要原材料准备。①为保证其质量。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改性沥青产品,即成品改性沥青。成品改性沥青应有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与存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等说明,在使用前应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离析现象及各项技术指标。②集料。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集料成品堆放场地应作硬化处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用于道路沥青面层的碎石不宜采用鄂式破碎机加工,丽应采用反击式或圆锥式破碎机进行二级以上加工。③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绎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小于0.075ram的含量应大于85%。

⑵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沥青混合料拌和,应做到混合料配合比准确和稳定,混合料拌和应均匀一致,并具有适宜的温度。拌和时应注意如下事项:选择先进的拌和设备。设备应集供料、加热、计量和拌和于一体,并应配置自动记录设备,在拌和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拌和温度;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一定要控制好拌和时间,一般取 20 个试样进行筛分,并测定其沥青含量的偏差,尤其是在拌和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干拌时间一般要增加 5 ~ 10s;每次开机前,要对搅拌设备、附属设备及沥青用量进行检查,情况正常时方可开机,同时要对干燥筒预热后,再逐渐加料运行;根据配合比,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及沥青、粉料的用量,级配偏差控制在 3% 以内,沥青用量偏差控制在以 0.3% 内。同时应控制热料及沥青温度以及出料温度,防止沥青老化。沥青混合料搅拌要均匀,无花白料、粗细料离析及粉料结团等现象。

⑶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车槽内均匀薄薄地涂刷植物油洗洁液混合液,以防止混合料粘到底板上,但不得有多余残液积留在车厢底部,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离析,运料车卸料时,设专人进行指挥,运料车辆严禁冲撞摊铺机。为防止温度降低过快,运输车辆在装满混合料后,立即用篷布覆盖严密,并绑扎牢固。在混合料运到现场后,不得揭开篷布,直接升斗卸料;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不间断地运至摊铺现场,必须有足够的车辆来运输。

⑷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为保证沥青上面层的高程、厚度、平整度,上面层摊铺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装置,采用一台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测调整松铺厚度,确保松铺厚度偏差在Omm一3以内。现场用水准仪进行高程和横坡检测工作,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在摊铺过程中,应避免停机待料。设专人指挥自卸车往摊铺机料槽中卸料,防止汽车后轮碰撞摊铺机;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不用人工不断地整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需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允许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⑸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复压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进行,前进时静压,后退时振动碾压,复压采用钢轮压路机振动两遍,碾压段的长度控制在30m~50m之问。在初压和复压过程中,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当采用静载压路机时,压路机的轮迹应重叠1/3~l/2碾压宽度。终压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两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压路机应以均匀速度碾压,压路机适宜的碾压速度因初压、复压、终乐及压路机的类型而别,可通过试铺确定,改性沥青路面摊铺后应抓紧碾压,由专人负责指挥协调各台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和碾压遍数,使摊铺面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规定压实度,且碾压温度符合规范的规定。

⑹接缝处理。①纵向接缝的处理。对于采用一台摊铺机进行摊铺形成的纵向接缝,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cm―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程基准面。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 20cm 左右,表层的纵缝要顺直,且应留在车道区划线位置;②横向接缝的处理。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要错位 1m 以上;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前,要用 3m 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予以清除; 摊铺机离开接口后,应立即清除散骨料,然后进行碾压;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 15 ~ 20cm,直到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

⑺沥青混合料路面平整度控制的技术措施。①首先要将沥青混合料中面层的质量缺陷弥补好,以保证中面层无杂物无明显局部凸起或低洼处。②严格防止混合料产生离析,自卸车在装料时要按规定的次数进行移动,以免粗集料离析。摊铺机应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变换速度与中途停顿是造成不平整的主要原因。碾压速度要与摊铺机速度相匹配,碾压要保持合理有效的遍数,同时要解决好粘轮与水隔离的关系,防止过度用水造成的急骤降温。③施工机械的配置.碾压设备至少有一台8t~10t的钢轮压路机,一台l0t~12t的振动压路机、一台16t的胶轮压路机,否则即使不停的循回碾压,仍难以满足路面的碾压要求。在碾压时,先轻碾后重碾,先压边,后逐步向路中心碾压。按工艺规定的碾压速度、遍数、重叠宽度进行初压、复压、终压3个步骤,终压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静压收面,最后压平轮迹。

三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探讨

篇6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计划的逐步实施,各地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为施工项目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市政工程项目一般处于闹市区,涉及到工期时间长、工程量巨大、人流和车流影响复杂等,因此,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好坏直接对施工项目质量、安全以及进度影响巨大。如何进行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实现施工项目的优质、低耗和安全是整个市政工程管理的核心。

1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技术管理特征

1.1整体性与阶段性

市政工程往往分为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的阶段,各阶段的任务相对较为独立,并往往由某一个参与方主导,由其投入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各阶段的任务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建筑各阶段的工作应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并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2应用与管理主体的变化性

市政工程各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且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就使得随着建筑阶段的变化,项目应用与管理的主体相应的会发生变化,相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1.3系统性与复杂性

建筑全过程管理既涉及不同的项目参与方,又涉及不同的工程阶段,此外还牵扯到海量的工程信息,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工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应用与管理主体的变化等则决定了市政工程的复杂性。

2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2.1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管理

审图重点是解决图纸模糊的地方、错误漏项的地方、节点做法和材料设备使用等超配的地方,以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图纸审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总体审查,包括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审查等;第二,建筑施工图审查,包括图纸深度、总平图、建筑立面及剖面、建筑详图及其他审查等;第三,结构施工图审查指南,包括基本参数、主体结构梁部分、主体结构板部分、主体结构其他部分审查等;第四,机电施工图审查,包括系统部分、管道布置、排水、消防审查等;第五,室外环境设备,包括室外管线综合布置、园林配置审查、智能化审查等。另外,其它分包尽量自行算量,而不是采用外包咨询公司计算工程量。因为合约人员在自行计算工程量时,易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如找出图纸模糊的地方、建结不符的地方、图纸错漏的地方,甚至找出图纸超配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节点,然后请设计部及时修改图纸,这可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发生。自行算量的优势有两点:一是通过自行计算工程量进行合约审图,把设计图纸问题解决在招投标阶段,这可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发生,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并加快了项目施工速度;二是通过计算工程量,发现图纸超配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节点,然后加以优化设计,从而降低建安成本,一举多得。

2.2强化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要强化工程策划,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全貌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到事前策划控制和事中动态控制相结合,编制合理且执行力强的工程策划,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施工条件和施工计划的随意变动,有效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管理水平。市政工程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由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建商四方共同参加,设计单位介绍工程主要设计方案和难点、设计节点和难点,承建商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业主和监理单位提出施工要求、技术措施等注意事项,共同指导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发生、双方的扯皮发生。施工图纸会审和交底内容包括:第一,图纸说明是否齐全;第二,地质及外部资料是否齐全;第三,总平面图和施工图是否一致;第四,设计图纸之间是否矛盾或者遗漏;第五,设计节点是否合理等问题。设计院设计期间审图和招标时审图目的是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发生,而中标后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是为了施工而明确的,防止施工错误、施工遗漏等再引起的经济损失,防止双方对合同理解不同引起的施工扯皮、施工索赔等问题。所以中标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重点不是审图,而是交底,审图工作已经在设计院设计期间和招标时完成了。

2.3保存有价值的技术文件资料

首先,是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第一,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第二,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第三,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第四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表。第五,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第五,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件。其次,为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第一,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第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第三,施工总结材料。第四,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第五,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再次,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建立信息系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施工现场测量放样与复核工作施工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等。

3结语

市政工程工序复杂、体量庞大,牵涉到市民出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市政工程的技术管理一是保障安全需要;二是保障国家投资资金能够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能够促进美丽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技术措施都不能掉以轻心,分阶段找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与对策,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

作者:周丹静 单位: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沥青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并且还要考虑当地的道路等级,在此基础上比较重要的还包括路面的类型等,对于道路施工其主体是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道路的质量。根据上述的条件进行实际考察与分析之后才能够确保其地区是否适合沥青的选用。不同的地区选用的沥青的成分也不同。对于高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日光照射时间长或者是夏季多雨等自然环境下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比较黏稠的沥青;对于低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天气寒冷、寒风较严重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黏稠度低的沥青,以便其建造的道路适应其所在环境;对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还可考虑温度感应较低的沥青。

1.2粗集料的合理选用

沥青砼混合料由多种材料组合,除了最主要的沥青以外还需要粗集料,并且粗集料又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主要有施工所需的碎石,并且还包括破碎砾石,在此基础上还有比较重要的钢渣等较重要成分。粗集料在选用的过程当中要考虑较多条件限制因素,确保其要保证洁净、表面粗糙、无风化,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1.3细集料的合理选用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粗集料以外还需要细集料。细集料同样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其中比较重要的即为天然砂,并且还包括机制砂,在此基础上还有石屑。在进行细集料选择的过程当中考虑较多的环境因素,要确保细集料的整洁,并且没有任何杂质,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细集料没有被风化过,其中还要保证细集料具有最重要的性质,即黏性,确保路面修建的工期与质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其施工材料选用机制砂比较广泛,同时天然砂的选用比重也比较大,但是工程要求一般情况下减少石屑的使用率,其不能够对道路质量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整个施工,如果在使用天然砂的过程中需要石屑的辅助,则要求天然砂的使用比重率远远大于石屑的使用比重率。

2沥青砼道路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

2.1目标配合比设计所为目标配合比设计主要是确定混合料的类型、选择最大粒径、选用矿料的级配范围、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等。对于这一阶段来说,马歇尔设计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2.2生产配合比设计在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以后,还需利用实际施工设备进行工程的生产配合设计。这一过程主要是将建筑施工所需的冷料进行干燥、在此工作之后再进行除尘以及二次筛分之后,将原本的冷料放进热料仓。最后将热料仓的材料进行取样实验,通过对材料的实际测量分析之后,确定热料仓矿料之间的比例,确保其合理以此保证施工道路的质量。

2.3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对矿料进行相互配比实验,这一过程主要应用拌和机,根据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之后观察其比例情况以及路面的铺设情况。如不满意可适当调整后再试拌试铺,直至满意为止。

3沥青砼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砼道路的施工建设主要包括了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等多个工艺环节,只有切实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顺利实现。

3.1拌制

3.1.1确定适宜的拌制时间。由于沥青砼混合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拌和,以保证各种组成材料在混合料中得到均匀的分布,并使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被沥青裹覆。大多数连续式拌和机的拌和时间由上料速度及拌和温度调节。沥青砼混合料拌制以后,如不需要立即摊铺,可放入成品贮料仓。为避免沥青同混合料的老化,在有保温设备的贮料仓中,拌和后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

3.1.2拌制设备的运行。对于拌制设备的运行,运用装载机将道路施工的矿料进行分类,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分类好的矿料根据其不同的性质与用途分别装入不同的矿料仓,当拌和设备处于运行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对其运行情况多加小心,要对仓库的矿料储藏情况进行频繁性的检查,确保各个料仓的矿料数量平衡,如发现不平衡情况产生,应马上停止运转,以防满仓或贮料串仓。同时,还应检查振动筛的橡皮减震块,发现有裂纹时,要及时更换,贮料仓中存料要过半后才可开始称量。矿粉要根据用料情况上料,以避免上料过多或卡住秒器。

3.2运输

要运用标准专业的运料车对沥青砼混合料进行运输,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司机师傅平稳行驶,避免急刹车情况的发生率,以此可以避免导致混合料的透层或封层出现损伤。在此基础上,沥青砼混合料运输过的车辆要进行每次运输之前以及运输之后的清洗。

3.3摊铺

在对其进行砼混合料铺摊时,需要对道路下层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及确认其是否安全,如若下层质量并未达到标准、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实行黏沥青或者下封,则不应对沥青砼面层进行摊铺。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5~l0cm宽度的摊铺重叠。整个摊铺过程应做到缓慢、均匀和不间断。

3.4压实

压实作为沥青砼道路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合适的碾压,不仅能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而且能使沥青砼面层达到高密实度,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整个压实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合理控制压实温度和碾压次数。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进行,不应突然改变碾压方向和碾压路线。

4新型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沥青混合料在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上的提高,各类新型的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中,例如SMA沥青砼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沥青砼技术、稀浆封层技术、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等。本文中主要分析了近年来应用最为普遍的SMA沥青砼技术的应用特点。SMA(StoneMatrixAsphalt)是一种新型的沥青砼混合料结构,在我国,相关专家根据该技术的构成原理,在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正式命名为“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砼技术最初起源于20世纪德国,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首先在机场道路等工程中试用,并逐渐在全国各地的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SMA沥青砼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技术特点:

4.1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与耐久性

SMA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混合料中粗集料相互之间的接触面较多,其具备较强的抗车辙能力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低温条件下,由于SMA结合料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和柔韧性,使得混合料能较好地抵抗低温变形。在此基础上其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SMA具有较小的透水性,其在阴天下雨情况下能够防止雨水渗透到沥青层,对道路的质量从根本上起到保护作用,能够促进道路的长久可持续使用年限。

4.2投资效益高

SMA沥青砼技术能全面提升市政到工程中路面的使用性能,不仅能延长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维修与养护费用。据资料统计,SMA路面的使用寿命相比密级配混合料路面能延长20%~40%左右。

篇8

(2)混合料运输:在装料结束后应在混合料表面遮盖毡布等,以确保混合料温度保持稳定,同时避免运输环境对混合料产生影响;在混合料运输前,应将防粘剂或隔离剂等均匀涂抹在车体的内表面,以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在车体内,同时方便混合料清理;在运输时应尽量减少颠簸,否则混合料很容易出现离析;运输机械应尽可能选择大吨位运输车,且应恰当配置运输车辆,以确保混合料运输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运料车的侧面应安置专业温度检测孔,检测孔空口与箱底距离应保持在30cm左右,以方便实时检测混合料温度;运输车在装料过程中,应分成前、中、后三次移动装料,以避免沥青混合料离析,且混合料不得溢出车外,装料标高应低于车厢高度。

2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

2.1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

(1)摊铺前应确保混合料温度满足摊铺需求,通常不应小于160℃,摊铺时应做好温度检测;施工采用耐高温履带式摊铺机,可采用多辆摊铺机共同施工方式,相邻摊铺机间应控制5~15m的间隔距离;相邻两幅宽度重叠量应控制在50~100mm之间,以确保施工安全;(2)铺筑前期卸装车应至少保证6辆,铺筑过程中也应不少于3辆,且避免装料车同摊铺机发生碰撞,装料车应同摊铺机保持10~30cm的距离;为提高供料的安全性,在铺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螺旋送料器进行供料,且送料器内的混合料应始终保持在螺旋叶片上;(3)各台摊铺机施工时应至少配备1人进行监督检查,实时观察路面的横坡度及厚度等是否符合工程标准,对于误差问题要及时纠正;要综合分析搅拌机生产性能、运输车辆供料性能、贮料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摊铺速度,摊铺时应保证摊铺机连续、匀速推进,尽可能提高摊铺路面的平整度。

2.2接缝处理

(1)横向缝:在道路工程施工前应使用喷东烘烤或涂刷粘层油等方式使沥青混合料处于熔融状态,且应将长度合理的木板纵向安置在横向缝位置处,以此为前提顺着与车道垂直的方向碾压接缝;碾压过程中要实时检测接缝平整度,保证新铺混合料能整体覆盖到路面;对于残余的混合料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影响路面施工质量;(2)纵向缝:处理时可在沥青混合料未完全冷却前,立即对周围的沥青混凝土进行接铺,接铺后及时碾压成型,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具体处理过程中可控制摊铺机间隔距离,并将熨平板安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若采用冷接缝处理,则应使用切割机将铺层端部质量不达标的混合料切除,切缝应同路面垂直,处理后清扫接缝部位,并采用粘结沥青对接缝进行涂抹。

2.3压实

(1)初压:初压施工主要用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实度,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基本条件;初压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温度,通常保持在130~140℃范围以内,以方便开展高温碾压;碾压时使用双轮双振动压路机,初压遍数调整在2遍左右,一遍进行静压,另一边进行振动压实;振动压实过程中应采用低振幅、高频率方式,且压路机速度应控制在3km/h左右;(2)复压:复压施工的作用是使路面形成符合标准的压实度,所以一般采用15~30t的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复压施工过中,应实时检测路面平整度,若检测发现出现起拱问题,则应采用6~8t的钢轮双轮双振压路机实施横向碾压,且复压温度应调整在110℃左右;(3)终压:终压的作用是清理前期碾压中形成的轮迹,以提升路面的平整度;一般来说,终压温度应不低于70℃,可依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合理调整;终压施工通常采用振动压路机或双轮钢筒式压路机,使用静压方式、按照2km/h的推进速度进行均匀碾压2遍左右。

2.4成品保护

在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结束后应开展固定周期的成品保护,待路面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才可开放通车。沥青混凝土碾压完成时应立即进行养护,且保证道路封闭,待沥青面层冷却达到固定强度后再通行;沥青摊铺后应避免车辆或人员在路表面行走,否则面层可能出现永久性变形;在施工中应做好对道路两边护栏、支撑结构等附属工程的保护,确保其清洁完整,避免沥青道路施工影响整体美观性;在初期通车过程中,应防止重型、大型车或超载车进入,且禁止漏油车通过,以减少路面损坏;及时开展预防性养护措施,以确保路面处于良好状态得到有效保护,将沉陷、漏油等病害问题消灭在隐患初期阶段,提高路面基本服务水平。

篇9

作者:李晓梅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根据斯密关于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概括这些因素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关系。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1957)[17]等也阐述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效率思想,索洛等人在《技术进步和总量生产函数》中建立了索洛模型,索洛在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连续性生产函数,索洛的长期增长模型打破了一直被人们所奉行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的理论,认为长期经济增长除了要有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的进步、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现代的效率测度理论代表学者Farrell(1957)[18]提出企业效率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技术效率,它反映了企业由一个给定的投入集合中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另一部分是配置效率,配置效率合理划分投入成分,反映了企业生产和技术的能力。罗默的模型(PaulRomer)[19]比索洛模型更有微观基础,该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了研究与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实际价值。

本着科学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可行性原则、精简性原则构建指标体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指标有许多,这里主要选取两个来自产业内部的产出指标:当年价总产值和专利申请数。当年价总产值高低意味着创造新价值的高低,可以综合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的增产或节约两方面的成果,对产业的经济效益起到引导作用。从直观上看,专利申请数多,说明该企业对新技术的研发效率高,对新技术的创新利用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的水平。衡量高技术产业的资本投入指标主要用年末固定资产原价和科技活动经费。年末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建造、改置、安装、改建、扩建、固定资产计量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时实际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该指标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期末数填列出。科技活动经费,主要包括科技开发经费支出、信息化建设支出、科技培训费支出和科技开发奖励经费支出。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劳动投入指标主要用R&D人员全时当量和科技活动人员数。R&D人员全时当量是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将经济效率进一步分解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天津、江苏、广东、山东5个省市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为1,说明两个省市高技术产业规模和要素产出都达到了相对较好的经济效率水平;在经济效率值小于1相对无效率的省市中,技术效率值等于1的有山西、吉林2个省市,但规模效率值都小于1,属于规模无效率。在规模无效率的省市中,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省市有山西、浙江、安徽、重庆、湖北、四川、贵州和甘肃,这8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规模和要素产出都没有达到相对较好的经济效率水平。五、结论及建议从全国22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率来看,除了经济效率为1的北京、天津、江苏、广东、山东5个省市没有投入的相对冗余,其他绝大部分省市都有或多或少投入指标年末固定资产原价、科技活动经费、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科技活动人员的冗余且效率较低。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适度引进和购买先进技术,加强资本基础投入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等地区在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科技活动投入方面都恰到好处,因为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迅速更新和发展的时代,为了保持和不断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高技术企业在制定技术战略时,要考虑适度技术引进和购买先进技术家,加强产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和年末固定资产的投入,从而有效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2.重视科技人才与R&D投入,强化产业知识基础特性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重视科技人才和R&D投入活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从技术体制视角来看,科技人才中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与R&D投入比例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知识基础特性,而知识基础特性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无论从行业角度还是区域角度都有一定的正的相关作用。因而提高高技术产业知识基础特性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一大批科技活动人员,特别是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以充分发挥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高级科技人才中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高级人才,产生人才的“马太效应”,才能产生高技术产业的巨大能量,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3.实施科研创新联盟,增加行业内的技术机会广东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公共创新平台和社会力量等五个方面资源有效实施科研创新联盟。科研创新联盟是指高技术企业利用市场机制集聚资源,积极开展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及与上下游企业组成联盟,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利用彼此的技术优势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这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率的提升非常重要。4.有效保护发明专利,增加新产品利润从区域来说,发明专利的独占性并不利于提升当地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很多地区过于保护发明专利,但往往利润增加并不理想。从专利制度,一方面有效地保护发明创造,防止发明被模仿,从而增加其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另一方面,激励技术性信息的传播,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先进的发明专利尽快地转化为新产品收益,使其应用于进一步创造性的活动中,进而提高整个高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率。

篇10

1.引言

理论是伴随着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研究委托人与人目标函数不一致且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如何监督和激励人,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它的基本假设是管理者拥有公司内部信息,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不对称为自身谋取利益,即在支出方面增加公司成本;或由于激励不够而降低了生产力,即在产出方面增加公司成本。这两种成本就是公司所增加的成本。理论最早是由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的,早期的理论主要研究Berle-Means范式下的委托冲突问题,即股权分散下强管理者,弱所有者式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公司所有权结构的研究重点在于控股股东是否剥削少数股东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和相关的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体制问题(沈艺峰,2005)。

2.成本理论文献综述

(1)股东与管理者的冲突——降低成本假说

成本理论是由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的,他们指出两权分离下,股东采取聘用管理者的方式来经营资本。但是,管理层和股东存在利益分歧,并不总是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去经营公司,而会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动机,为自身谋取利益。两权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问题,所有者需要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由此产生成本。

杨熠、沈艺峰(2004)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公告入手,发现信号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都能解释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公告效应,但是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比股利信号理论更能解释现金股利公告的市场行为,证实了在我国现金股利也能成为成本的约束机制。

廖理、方芳(2005)发现对于股利增加的宣告事件,过度投资公司的市场欢迎程度明显地强于非过度投资公司,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体现了自由现金流假设的预期。

谢军(2006)以763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发现第一大股东能够迫使公司吐出多余的自由现金流,并能根据企业的成长性调整股利政策,支持了自由现金流理论。

罗宏(2007)以2001—2004年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样本,经研究发现现金股利能够直接影响公司价值,而且负债和现金股利能够在降低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水平、抑制内部人在职消费和公司过度投资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张海燕、陈晓(2008)通过实证分析A股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和董事会中管理层影响的关系及第一大股东是否对管理层的现金股利政策具有监督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者表现出不愿发放现金股利的显著倾向,相反第一大股东则偏好发放现金股利;同时证明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存在着问题,并且第一大股东对管理层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2)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冲突——利益侵占假说

以上研究多数立足于英美股权分散的资本市场,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展,研究者发现,对于其他法律保护薄弱且股权相对集中的国家,大股东的利益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有绝对优势震慑或更换管理者(Shliefe、Vistmy,1986),这有利于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但是,公司法在股权显著集中时的作用较小,而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了主要的问题(Gugler and Yurtoghi,2003)。

Faccio、Lang和Yong(2001)对欧洲和东亚地区的股利政策象进行研究,发现半数西欧公司以及东亚商业集团不同程度地存在控股股东通过股利政策掠夺外部股东的情况。

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改制的过程中上市公司都保留了国有股的绝对控股地位。因此,国家股股东对股利分配的要求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王化成、李春玲和卢闯,2007)。

有学者发现,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大于50%时,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如果公司不进行股利分配或分配较少的股利,则小股东的权益会被控股股东通过资金拆借或关联交易的方式侵占,因此,现金股利的分配将减少上市公司的资金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李增泉,2004)。

但是,更多学者认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期很短,保护中小股东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很可能会使得现金股利论为非流通股股东掏空工具和套现渠道。

刘峰、贺建刚(2003)以上海资本市场15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通过现金股利、关联交易等向大股东输送利益。

陈信元、陈冬华和时旭(2003),张阳(2003),刘峰、贺建刚和魏明海(2004)分别从佛山照明、用友软件和五粮液高派现的案例入手,发现现金股利是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高额现金股利没有提高公司价值。

程敏(2009)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高股利支付水平,没有缓解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反而成了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隧道”的一种合法挖掘工具。

褚诗杰(2010)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不是出于减少多余的现金流量,而是与大股东套现的需求有关。

刘章胜(2011)认为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由国企改制而来,国企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都采取了国家控股的股权模式。这种特征,可以保证控股股东的利益不受侵蚀,但也为控股股东掏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可能。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拥有强势地位的大股东有更大的动机和能力来监督公司管理人员,防止或减少内部人控制,但产生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

上述研究表明,在我国股权高度集中以及股权流通性分置的上市公司中,存在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这一问题,大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获得超额报酬的现象。

3.总结

成本假说指出了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由此产生成本。现金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者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克制了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从而使股东监督管理者的成本减少。该假说证明了现金股利在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打破了股利是一种利益均占的利润分配的旧认识。但是成本假说的提出是以股权分散、法律与监管制度完备的英美等国的资本市场为基础的,基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弱的投资者保护法律机制以及弱有效市场下,成本假说有很大的局限性。

利益侵占假说指出了大股东与小股东存在的利益冲突。在股权集中和股权相对集中的国家,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冲突也相应地转化为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冲突。而且利益侵占假说进一步讨论了法律制度与监管制度的完善等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利益侵占假说也有不足之处。它没有研究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权利不同对现金股利偏好的差异。无论是成本假说,还是大股东掏空假说,它们研究的股利政策多数集中在现金股利,而其他形式的股利很少涉及。

在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现金股利政策并没有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甚至还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由于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检验股利发放的市场效应来寻找损害的证据,但是,这种检验又往往会受到一些外生变量的影响,使得证据的可信度受到质疑。同时多数国有企业没有制定明确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不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和控股股东掠夺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制度科学的股利政策,发展多元化股权结构,建立股权制衡机制,有利于加强对管理者和控股股东的监督和制衡,推动有效率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