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4: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音乐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演奏热情,启发学生的心智,感染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丰富想象力,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顺应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二)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意对学生钢琴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钢琴音乐充满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自觉追求真善美。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能的同时了解钢琴音乐等方面的意义,用心体会音乐的意境。强化学生在钢琴方面的记忆力,逐渐发展为深入理解作品的逻辑记忆。
二、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与应用
(一)完善高校钢琴教学的内容
第一,完善钢琴教材内容,以《钢琴演奏艺术》为主,加强对钢琴演奏理论知识的教授,让学生了解钢琴的构造与发音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的生理运动与训练机理。通过钢琴教学法的传授,使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钢琴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增强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与认知水平来选择并安排恰当的曲目,适当的添加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作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发挥创造的空间,提升学生进行合作演奏的能力。完善钢琴教材,要注意考虑对逻辑性与创造性的设计,将钢琴教学结合于实际生活中,通过丰富的生体体验,增强学生的调查能力。第二,完善钢琴欣赏的内容,完善有关钢琴艺术的历史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理解不同时代与不同钢琴家的作曲风格与特征,丰富钢琴作品的欣赏内容,让学生接触各种钢琴音乐风格与流派等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钢琴曲目风格特点与创作背景及手法的分析能力。第三,完善钢琴进行实际演奏练习的内容,增加即兴伴奏课程,使学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方法与一般规律,同时结合钢琴教学法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钢琴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及基本原则,掌握钢琴学习的有关要素,不断提升钢琴演奏水平。
(二)创新高校钢琴教学的方法
首先,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对学生创造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可按照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开设各种专题讲座与公开课,也可以举行不限范围与形式的座谈和讨论活动,并鼓励学生多参一些艺术水准较高的音乐会,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钢琴音乐会,让学生了解钢琴理论学术动态,亲身感受钢琴演奏的魅力,讨论钢琴演奏的相关经验,同时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再者,还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钢琴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记谱法等相关知识,了解并感受钢琴曲目创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创作意境、创作手段以及手法特点,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和声语言与曲式学知识,把握音乐发展的逻辑,以便能够更好的把握整体乐曲,同时强化学生对乐曲结构的整合能力与意识,加强学生对力度、节奏节拍等钢琴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学生实际运用的机会,平时注意锻炼学生即兴演奏与即兴伴奏的能力,也可开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学生上台演出,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为学生增添一些实际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改革高校钢琴教学的模式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由于以前艺术招生的人数不多,所以采取这种授课形式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当今国内艺术教育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校艺术招生的数量迅速增多,然而师资却几乎是保持原有的状态,若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增添一大阻力,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目前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一些个别教学、小组教学或者集体教学等多种教学并列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具有发展潜质的学生更好的去发展,又能对钢琴演奏技能较差的学生进行细心的辅导,促进其较快的进步,跟上大部分同学,而这些平时能够跟得上教学的同学也能学到新的钢琴知识,同时又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统一学习进度,也便于教师对钢琴各种知识的教授。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1]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二)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音乐教育在我国展现出不断扩招升级的状态,其中钢琴教学也从传统的小范围、个性化教学转化为如今的大规模招收。但是随着学生数量不断涌现,学生音乐素养基础、钢琴基础的情况产生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从小开始学习钢琴,基础功底扎实,而部分学生由于自身个人发展原因,学习钢琴时间较短,因此就导致了学生之间的钢琴基础和音乐素养的差距不断拉大。
(二)教学模式与资源滞后
当下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还是沿袭旧有的钢琴教学模式,注重技能的教学,而在教学的理念、课程内容的丰富设置、文化修养、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方式的合理化上缺乏突破,不能满足多变的学生教学情况。同时教学的设备也较为老旧,虽然有部分的更新,但是并不能在设备得到充分全面地引入新装备,从而教学资源在数量上和品质上都有所缺乏。
(三)缺乏教学理论体系
在教学内容中过分的重视钢琴表现的技艺,忽略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钢琴全面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建设。对于钢琴相关理论知识、文化知识缺乏有效地教授,学生们更多的只是纯技能的钢琴演奏者,而缺乏对音乐本身文化内涵的体会,同时教学内容的随意性也较大,缺乏有效全面系统的教学,教学缺乏科学性。
(四)教师资源匮乏
学生钢琴学习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师不仅要懂得钢琴技术的表现,对于钢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相关的文化也要有深入的了解,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底蕴,让钢琴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教学,更多的是艺术欣赏力、表现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而现有的教师资源十分匮乏,一个老师需要教授大量学生,没有办法达到精细化教学的效果。同时由于音乐专业的人才就业渠道逐步广泛,特别是我国艺术领域蓬勃发展的今天,因此较少的高端人才愿意在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导致学校的师资水平发展有限,教师队伍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应对策略
(一)完善健全教学大纲
让钢琴教学相关音乐艺术学习内容进行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让钢琴的技术、技巧、理论、文化知识、艺术修养教授进行有效的综合整理,加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科学的按照教学分级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安排,将不同阶段学习的目的、重点进行有效的拟定,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同时要兼具学生整体的钢琴基础情况。
(二)教学模式的科学化改善
对于钢琴学习的基本内容进行大课堂的机体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针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学成就业方向考虑,专业教师除了为学生科学地讲述钢琴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及形成学生规范、正确的学习能力外,更应该把钢琴教学法渗透到课堂中,不仅要会学、会练,更要会教。对于学生的个体情况,要进行学生水平的评估,而后进行小组划分学习,让水平一致的学生进行小组个性化学习,除了针对学生能力的弱点进行有效的弥补,还可以在课堂中安排学生互相教学,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拔高教学,让其钢琴演奏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符合其自身对个人钢琴能力提升的要求。避免笼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于钢琴学习的基本内容进行大课堂的机体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讲述钢琴学习的基本性方法,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能力,做出高校钢琴学习的基本任务要求。
(三)强化钢传统钢琴教学优势
钢琴教学的传统教学有着诸多教学优点,因此需要吸取精华予以继承。要强调学生节奏感、歌唱艺术、记忆力等能力的培养。基础的节奏感训练需要贯穿教学始终,要让节奏感具有伸缩的灵活特性,在作品学习之前要注重对其拍号的全面掌握体会,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钢琴主体所应该表达的意义。懂得音乐作品的旋律,其音调的走向、情感表达的波动等,指导学生懂得钢琴歌唱旋律的特点以及情感因素,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加表现钢琴音乐的情感表达。强化学生的视听、逻辑和动作的记忆力训练,对节奏、音等技艺进行强化训练,可以加入短句的模仿歌唱来帮助其记忆力训练。
二、课程设置方面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行与音乐教育的发展,新音乐课程标准应时而出,对音乐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一直将课程改革作为音乐教育改革的突破点。从课程名称调查结果可知,吉林省各高校开设的“音乐教育学”类课程不尽相同。但从名称分析,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学”类课程内容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存的特点,这也显示出吉林省音乐教育学科发展逐渐趋于理性、成熟。课程数量。在所调查吉林省高校中开设1门“音乐教育学”类课程的院校有3所,占调查总数的42.86%,这类院校多分布在综合类高校或者音乐艺术学院;开设3门课程的院校有1所,占14.29%;开设4门课程的院校有1所,占14.29%;开设5门及以上课程的院校有2所,占28.57%,分别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省级重点师范。课程学分数量。学分的数量能够反映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对必修课《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学分规定为6学分。样本校中只有2所高校的音乐教育学类课程达到或超出6学分,其他高校均不足6学分,最低的高校仅对这门课程分配2学分。由此可见,各高校应切实提高音乐教育学课程学分比例,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素养。实践课程。样本高校对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在所调查的7所高校中,有5所并未开设“微格教学”课程,有4所在教育实践课程中缺少“教育见习”的环节。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高校均要求实习作业反馈,但只有28.57%的高校配有实习教材。有71.43%的学生认为教育见习的课时不足,有60.31%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微格教学”这门课。在音乐教育实践课程中,“教育实习”环节基本能够满足师学生的需求,而“微格教学”和“教育见习”两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显示薄弱。
三、教材选用方面
教材是教学系统化开展的工具,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导向与社会需求。如今的音乐教育课堂已不拘泥于完全依靠某一本教材传授知识,教师经常参考多本教材,结合自己及他人的教学经验,开发校本教材。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有50.6%的教师使用多本教材作为参考。“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是音乐教育学必修课程,选取尹爱青编著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作为其参考教材的比例最高,为85.71%,这是否有本土化因素影响还不可知。《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和《中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的使用率皆为14.29%,《音乐学科教育学》的使用率为28.57%,《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使用率为42.86,《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第二版的使用率为28.57%。此外《音乐教学论》(陈玉丹)、《新版音乐教学论》(吴跃跃)、《音乐教育学导论》([奥]沃尔夫冈•马斯物纲克著;余丹红,张礼引译)等也是在高校“音乐教育学”教师中使用率较高的教材或教参。由上可见,吉林省高校音乐教育学教材的选定还是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相对不变的,但是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文化、社会、时展相适应,以反映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沿。
四、教学方式方面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实际的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案例分析”和“音乐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教学案例能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音乐课堂,并从优秀教学案例中学习直接经验;音乐活动是最能体现音乐课堂生动性特点的方式,音乐律动、音乐游戏是如今基础音乐教学课堂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这样教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音乐教育内容的不同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现在还有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材讲解模式上,这样一成不变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的速度,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阻碍音乐教学发展的同时,也会制约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所以,高校在音乐教学模式方面要注意跟上社会教学发展的水平,在讲解教材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的学习能动性。第一,情感体验型教学模式。从历史上来看,我们知道,19世纪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思维与情感。心理学从这个时期开始转成热门学科。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在声乐艺术领域,很多人对单纯地追求技巧的声乐艺术提出了质疑,开始了情感在声乐艺术中表达的探索。其实,情感体验声乐教学模式是现代声乐教学的基本模式。因为音乐是人们情感的声音表达方式,歌唱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不过,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主要是情感环境的构建原则和审美情趣教学原则。第二,情感环境的构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和现场环境,为学生创造出一种与声乐课程格调一致的极为动人的教学环境。这样,音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到声乐的美感体验中。第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现象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每种情景中都有选择和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受自己的意识控制。具体到高校的音乐教学领域中,我们发现,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动教,而学生是被动地学的单一型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反应来自于教师所传达的信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主动思维和自由的行为能力,因而,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降低。所以,笔者认为,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主要是指要建立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提高和自我教育。这种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使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并不采取特定的教法。第四,兴趣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主动,兴趣,合作是新型教育的三大特征。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如演唱,演奏,创作等活动。声乐教师还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对高校音乐的影响,改变只强调学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的陈旧认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寻求音乐教育的兴趣性和多元化,彻底改变沿袭多年的传承式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通过丰富音乐艺术形式,讲一些生动有趣的音乐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
1.2加强高等院校音乐的教材建设
音乐教学是一门技能教学,仅仅依靠教师讲解书本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很多高校的教材十分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以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否则将会因为教材的落后而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制约音乐学科的发展。
1.3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管培养哪一方面的人才,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如果高校的音乐教师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高,就很难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和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注重培养创新型的教师,这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和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创新型的教师不仅自我要求高,求知欲望强,而且有着创新教学的精神和能力,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让当代音乐科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加强文化建设
2.1在不同层次上加强文化建设
高等院校的人文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优秀程度,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加强文化建设。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都比较注重技能而忽视文化,这和社会的发展是不相符的。高校音乐教学不只是培养音乐人才,更要注重的是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只有将音乐教学融合到文化的领域,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展需求的音乐人才。
2.2注重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从我国目前拥有的大批优秀音乐人才可知,我国的音乐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音乐也逐渐走向了大众化,音乐教学也慢慢走向基础性的教学。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教师要让学生不仅在音乐技能方面有所进步,个人的音乐素养也要不断提高,让他们不断吸收音乐文化,让当代音乐学科得到不断发展。
2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政策制定部门对音乐教学的作用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足
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教育部门便已经将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逐渐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为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逐渐在高校中展开,成为高校课程的重要部分之一.然而,根据调查本文发现,部分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对高校音乐教学的作用认识尚不清楚.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有与专业课程有关的课程才是真正应该重视的,而对于音乐、体育等课程,均持一种可以上也可以不上的态度.这是典型地对高校音乐教学作用认识不清的表现.在目的认识不清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自然而然对相应的课程的重视程度无法得到提升,也造成了音乐教学难以开展的现状.
2.2教学过程中没有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主体
在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过程实际上是与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分离开的.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教师仅仅是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音乐课程的教授,而不关心学生的出勤率以及自身授课的质量.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的这种思想极大地阻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合理开展,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而对学生而言,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及时的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也仅仅放在对流行歌曲的欣赏上,而没有真正地对各种类型的优质音乐进行鉴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对流行音乐有一定的爱好,但这种单一性的爱好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实际上是不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法对世界性的音乐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其视界与知识面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拓展.
2.3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硬件设施与教学资源缺乏
在普通高校硬件设施构建过程中,针对音乐教学购置的硬件设施可谓少之又少.许多高校没有自己的音乐教师,较多的音乐教学课程也只是在普通教师或多媒体教师中进行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音乐教学的专业性.另外,由于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限制,高校学生仅可以对各式各样的音乐进行欣赏,而缺乏实践性.除此之外,高校音乐教学的教学资源也是限制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合理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音乐教学划拨经费的缺乏,学校无法对较为正宗的音乐器材进行购置,更无法聘请较为专业的音乐教师.在网络信息较为发达的今天,虽然网络上有较多的可供高校音乐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但学校缺乏能够将这些资源进行筛选,进而使之成为可用的音乐教学资源的音乐人才.
2.4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掌控力度不足在普通高校音乐课程中,学校安排的音乐教学课程往往是较为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有限的音乐课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这需要教师对音乐课程有一个较为
良好的掌控.然而就目前高校音乐课程开设状况而言,教师对音乐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课堂中,部分教师的备课并不充分,造成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对较多的内容进行筛选讲授,以致于重点知识没能被学生掌握.另外,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掌控力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程度.能够对课程有一个良好掌控的教师往往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共同对一段音乐进行欣赏与评价.
3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3.1转变高校音乐教学理念
理念的限制是高校音乐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因此,在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应首先从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出发.方案制定者应吸收旧时音乐教育方法的长处,并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引入,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合理性.另外,高校课程制定与实施者应对高校音乐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只有在足够的重视程度的基础上,音乐教学在课时上与授课的内容要求上才能够真正得到满足,教师才有机会与精力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激发.
3.2改革音乐教学手段与内容并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教学过程中重点项目.特别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而言,音乐教学本身被分配的课时极为有限,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音乐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对音乐教学的效率进行提升.效率的提升首先在于对音乐教学资源的选择.繁多的教学资源被一起引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非但不能起到对学生视界与知识面的拓展作用,反而会使教学过程变得冗杂,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应着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选择学生切实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教授.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对乐理知识进行讲授的同时,配以乐曲欣赏或现场乐器参观等方式.
3.3加强学生音乐实践,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高校音乐课程开展过程中,最为,明显的弊端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并没有以学生的兴趣激发点为主体,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实际上是两个分开的点,这也致使了高校音乐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程,并在实践中对其兴趣进行激发.例如,在对音乐课程进行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音乐创作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创作音乐,并将其演奏或吟唱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己动手对音乐进行研究,并可以促使他们在课余对音乐相关的拓展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授课,方能提升高校音乐的授课效果.
3.4加强高校音乐文化氛围
气氛的烘托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升音乐的教学气氛,学校可组织各种类型的音乐主题活动,以供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在学习活动的制定过程中,不应将音乐的形式进行局限,而应该对各种类型的音乐知识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学习音乐文化气氛的烘托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依赖于学习音乐文化气氛的浓厚程度,而学校音乐文化气氛的提升也依赖于高校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与音乐才华的展现.因此,在高校文娱活动的组建过程中,应增加音乐类活动的比重,从而使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学习,同时也将自身的音乐才华投入到活动中去,起到实践的效果.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二)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三)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教师
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张雁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二)艺术实践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艺术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机会了解社会经济文化现状与音乐艺术的需求,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艺术实践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作出奉献,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正确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艺术实践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加强学生间的联系,增强集体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可以体验贫困地区生活状况,利于养成吃苦耐劳与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艺术实践活动形式
高校可在校内校外分别组织音乐艺术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可由学校组织专业大赛、综合素质大赛、音乐会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者自行组织音乐会、文艺晚会,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教师可组织学生去校外进行公益演出、下乡演出,对贫困山区学校义务扶贫教育活动,或者利用寒暑假到其他学校、艺术馆等文化教育相关单位参加培训、教学辅导或编排节目等,学生可以去民间采风、观摩学习等进行文化调研活动。因教育对象不同,学校可分别组织毕业班学生与非毕业班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对于毕业生,主要是毕业前实习与个人性毕业汇报演出,使学生自身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对于非毕业生,组织学生举行音乐节、素质比赛与综合技能比赛,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加强音乐教学的能动性。
三、艺术实践活动实施方法
(一)革新成果检验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获取学生水平与教学有效性的证据,一张试卷、唱一首歌、演奏曲子一直以来是高校音乐评价的主旋律。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课堂、教学与舞台结合,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需要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首先,院内实践的教学汇报、演出和平时成绩挂钩,专业老师对其打分点评。其次,改革期末考核形式,在音乐厅考核,学生要穿正装或者礼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表现力。学生总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可将学生表演全过程录制,作为学习记录,促进学生自我总结和提高提供便利。在毕业设计上,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汇报演出,举办个人音乐会,避免学生过多借鉴别人的学术成果甚至抄袭,用实践考核评估学生的专业学习。
(二)扩充实践内涵,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高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是集知识、技能与态度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在当前就业大潮面前,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一专多能,给自己获得更多主动权,适应就业择业的双向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有出色的舞台表演力和扎实的课堂教学力。所以,学院要进行“五练一熟”教师职业训练和支教教育实习结合,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要练书写、讲说、绘画、制作、管理,熟悉中小学教材,提高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与综合能力。支教教育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确立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磨练自身意志,增强责任心。
(三)组织学生艺术实践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要教育和实际接轨,处理好专业基础和能力教育的关系。艺术实践不可以喧宾夺主,而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科学组织艺术实践,因地制宜,成为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使学生得到锻炼。艺术实践对于不同年级有不同的目标任务,每次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给予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指导,并拓展专业知识,如戏剧表演、服装舞台、造型等。艺术实践有时需要去偏远地区,要选择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带队,保证安全。教师也要对实际进行科学合理总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校确保艺术实践活动开展,达到目标,注意避免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在活动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今后服务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数字化音乐环境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 多媒体系统 应用 高校 视唱练耳教学
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赋予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此时,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利用科技迅速调整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将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思维也将产生根本的改变。
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需要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和外接设备如:声卡、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连接线 、投影仪等。计算机可以将来源于音源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 然后用制作软件对每个轨道的音乐进行节奏、旋律、音色、像位、混响、延时等方面的编辑处理,再通过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录制为磁带或CD 等声音载体。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已经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拥戴。因为其有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音乐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舞台音乐还是广告音乐,计算机音乐事实上占据了主要地位。 其优势在于:易修改性,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具有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音乐环境及计算机音乐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认识到,它们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 、SONAR1.0.0 、 MW3.0、 JAMMER4.0、BAND-IN-A-BOX9.0 等)利用相关设备器材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可以制作各类型音乐,具有即时修改各项内容的功能。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学中我们即时可以听到所需音响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纸上谈兵先进呢?“技术就是生产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革新高校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势必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二、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的发展
1, 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及音乐工作者的基本音乐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一直困扰着教师是: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运用什么手段?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的学习环境中,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因为以钢琴为音色主体、伴奏主体的视唱训练和以其为打击乐器使用的练耳训练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音乐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或通过磁带、CD、MP3等载体承载的多元化音乐现象往往会使他们迷失。摆在他们面前的音乐千变万化,数字化程度太高!从音色上来讲有: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从节奏上来讲有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从音乐风格来讲有:古典、民谣、乡村、爵士、蓝草、拉丁风格、非洲风格、新纪元风格等。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面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听觉究尽应该如何来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
学生面前的困惑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传统模式教学与当代音乐环境脱节的现实。如今随着高级音色采样技术和电子合成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子乐器的逐步完善,以及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的不断完善、音序软件的不断更新使改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已成为现实,将它们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即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存储量、编辑能力及现场改编能力足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至扩展。人机交互、反馈及时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通过多感官进行,而用多媒体表达的信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计算机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时,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学。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运用的数字化环境中,视唱练耳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2, 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严肃地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视唱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即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即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竟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视唱练耳课作为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多着重训练音乐的基本属性即音高、音强、音值。如今有了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高科技色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础课也完全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属性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素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干喊“哒哒哒”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
3、优秀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也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澳大利亚RISING公司以其优秀的《Auralia》进入视唱练耳软件领域。《Auralia》包含26课分属于4个主要课题: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①音程与音阶中包括: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听辨、音程的视唱、音阶的听辨、音阶的视唱、复杂的音阶、复杂的音阶视唱。②和弦部分包括:终止式的听辨、和弦的听辨、和弦的视唱、和弦进行的听辨、复杂进行的听辨、音块的听辨、爵士和弦的听辨、爵士和弦听辨视唱、爵士和弦进行的听辨。③节奏部分包括:拍号的听辨、节奏的听写、基本节奏型的听辨、基本节奏型的听写、节奏模仿、节奏风格的听辨。④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对位视唱、旋律听写、音符听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难分不同的级别,有大量的习题供选择,并伴随正确答案。
《Auralia》提供了大量在线帮助,每一课都有相关的理论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以自定的选择,虽然不能增加新的课题,但是可以加进新的和弦类型,编辑现有的和弦类型,改变某些术语。用它作测验非常简单。可以从菜单进入,让学习者为一次测验命名,决定哪一个课题和级别,题目的数量和允许出错的次数。学生登录以后程序就会通知他有一个测验,让其选择题目同时显示其过去的测验成绩。有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增加课题。检测音高的功能给程序增加了趣味。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中《Auralia》也能够连成大的网络,供更多学生同时使用。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练耳软件,适用于多种程度的学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软件的辅助下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软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评判。据悉中音公司已完成该软件的汉化工作,这无疑对其推广和应用起很大帮助。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另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域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Auralia》和《EarMaster Professional》这两款软件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计算机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同时单一的听觉技术训练和音乐本体得以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