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4: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建档案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管理档案是为了档案的再利用
这在城建系统中来讲是很普遍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益观念已深入人心,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使用城建档案时,要注重档案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档案保密,确定档案的使用范围,对于长久的档案,该解密的要及时解密,以便档案的再利用。二是档案的再利用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城建档案的价值一般是随时间的推移增加。档案发挥作用有一个长期过程,档案工作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到见效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讲究效益要有远谋,更要有远虑,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鱼,搞短期行为,如进行档案信息咨询服务见效快,效益明显,对比投入的时间与人力等相对较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丝毫不能因为档案整理、保护等基础工作一半时见不到成效,因而不加重视。要辩证地看到,在开发信息、产生效益,既是现在投入劳动的结果,也是与过去围绕这些档案所做的整理与保护分不开的,现在对城建档案整理、保护工作给予的投入,会产生长远效益。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不在这方面给予的投入使档案的质量受损,必将给档案工作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影响档案再利用。在利用城建档案的过程中,要谨防产生负效应。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城建档案在利用上制定使用范围,以防产生负效应,要注意档案保密范围。在城建档案的复制、交换、转让中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档案工作具有机密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强化保密观念,落实保密制度,确定使用范围时,就要严格把关,不能因为有社会需求,就盲目的使用,否则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档案人才流动性较大,很难培养和留住档案人才。这一点与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一是工作强度大;二是工作比较枯燥、繁琐;三是工资待遇不高。对于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政府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期限的大背景下,我市工程档案部门受理档案验收的承诺期限由7天缩短为3天,而且增加了档案预验收环节,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骤然加大,对档案人员的耐性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1.2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服务技术和服务方法比较落后。资料搜集和整理依然仅靠人工处理的方法,信息化发展缓慢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普遍较低;(2)即使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对档案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档案实体的整理和档案信息化扫描的工作进度无法保证即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水平;(3)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设备严重落后。而且各个城市之间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这是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对城建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1.3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利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档案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档案利用量的增加,加之人员不足、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档案利用需求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由此导致档案部门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从而也影响到部门自身的发展。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档案信息,是对我们城市建设档案部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形势下,我们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这一点上难以做到。
2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2.1加强城市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1)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以及适当的待遇留人”,广泛吸纳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适当提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2)要定期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优秀的管理或技术人才,要给予重点培养。(3)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对工作优异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2.2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1)对档案进行全面的核查,在对竣工档案资料进行移交时,包括前期准备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等资料都要保证其完整、准确、规范和系统。(2)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是档案的著录。由于每个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单位的条件不同,应该研究制定统一的《城建档案著录细则》,以实现档案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合理组卷,在整理过程中如若发现案卷内容混乱,无页码等现象出现时需要重新进行加工,并将有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组卷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有助于科学管理、优化馆藏,还能提高计算机管理的利用效率。(4)档案分类号以及档案题名的准确无误有助于提高检索查准率。对一些含义不清或模糊的题名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出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情况。
2.3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先进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一体化:借助相应的软、硬件平台,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实现档案的“三态”同步,从而实现网络检索和在线阅览,大大提高了城建档案的利用效率。我们的社会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信息技术的在各行各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城建的档案管理也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将一些已经不符合或者陈旧的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此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城建档案管理上来,从根本上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4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由于档案管理单位的人员和编制有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来完成城建档案的实体整理、图片扫描和数据录入工作,也不失为解决当前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已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城建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和提供利用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5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的“社会意识”
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是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自身的价值所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社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档案信息,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我们要注重服务理念、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实现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一是要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树立“以用为主”的新观念,如指引群众通过“依申请公开”的方式申请利用。二是开展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将信息整理加工成册,提供给社会利用。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主动给社会。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充分提高“社会意识”,由此提高自身价值。另外,城建档案部门还要加强自身的宣传,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城建档案意识”。
二、创新理念,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
(一)引入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即基于既定目标,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成果视为标准,令组织内部与个人获取到优秀业绩的方式方法。城建档案管理阶段中,引入目标管理思想,推行目标责任制,可进一步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城建档案馆应以目标管理为根本,夯实内在基础,令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应加强真实性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数据信息的系统性,使档案报送更加快速高效,流程更加科学,实践管理更为完整。
(二)创新城建档案管理程序城建档案管理程序科学性对整体工作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应积极探讨契合当前时代特征的城建档案工作程序,严把人口关,优化质量验收以及报送等处理环节。应将签署的竣工档案责任材料、终身责任方表格引入之报建流程之中,而后在项目施工前期针对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技术员工、资料管理人员做好档案技术交底,细致的阐释档案要求。施工阶段中则应积极同监理、质监等机构进行横向合作,体现联动性,定期做好业务指导。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还应参与竣工验收有关会议,就项目档案编订状况做进一步讲评并细化后续工作要求,保证按时竣工并进行验收备案。完成上述环节后还应督促建设方及时报送竣工档案,快速办理档案移交材料与相关手续,令城建档案管理更为科学有序。
(三)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模式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应解放思想,全面创新,摒弃以往传统工作方式,跟上新时代步伐。应由档案形成的起初源头入手,更新传统工作中在项目竣工收尾后方开始档案管理的陈旧模式。业务上,应从被动接收积极向着主动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方式方法上,应从指导管理主体向着积极主动服务的主体发展,扭转机械式的传统管理,真正开创现代化工作系统。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对象单位应加强联系与合作,构成上级与下属良好协调的关系,使实践工作更加顺畅,预防城建档案存在互相交叉以及多头管理的问题,进而对管理工作效能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应积极应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可进一步扩充软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推动档案管理由以往的手工作业向着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变革,进而全面提升实践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使有价值的城建档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得到应用。应积极引入现代化、设计成熟的工具软件,尽可能的将日常工作均囊括到计算机实践管理流程之中,实现各项流程的紧密衔接与互相配套,降低重复性劳动。
1 城市文化内涵及其与城建档案管理的关系
1.1内涵
城市,就如同一本打开的立体的书,其风貌能够表现出城市文化的本质。城市精神风貌,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是由包含物质环境与人文素质体现的精神面貌等在内的城市整体综合素质工程。其中,(1)、硬件因素,主要是城市体现出的物质的、人为的、直观性强的风险,是物质文明时间与空间的有机整合,也是人?日常生活的舞台,充分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与创造能力。其主要包含城市建设群、道路铺设、交通体系、工艺雕塑、活动场所、植被绿化、环境建造、通讯设备的完善、文化体育硬件设备的建造、公益环境设施、城市空间规划及群众日常娱乐活动场所。(2)、软件因素,主要是内涵,包含精神层面的,可以通过感官体会到的熏陶与陶冶情操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又可细分为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积淀、民情风俗传播与感染、城市文化理念的认识、道德展现、文娱活动的丰富性、全民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水平与等级、价值观、社会风气与舆论导向、群众间的和谐相处、城建的合理规划、综合治理水平、设备的智能化与先进化,信息流通与获得的及时性、文化感染力程度。
1.2城建档案管理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城建档案,主要是对城市建立与完善中各项工作包含的文化要素的记录,其自身涵盖了丰富法内容,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建档案,是对城市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发展水平与时代差异的表现,一个城市的城建档案,体现了这个城市的丰富文化资源与底蕴,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有计划、组织及规范化的城建档案管理,有条不紊的记录城建各个环节,并保存好,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科学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城市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管理发挥的作用
随着城建档案资源的不断丰富、形式多样、保存与传播的电子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潜在文化建设功能日益明显。通过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管理作用。“以史为鉴、存史育人”,城建档案管理,可以引导人们更好的认识城市进步与发展,向世界展示自身的文化层面。在城建档案资源开发中,发掘与城市文化建设相匹配的内容,并加强宣传与利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便于社会各界更好的认识城建档案,从而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工作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对城市发源建造及其溯源进行研究,利用宣传教育、文物展览、直观的音视频文件或宣传片的支座,加深人们对所在城市文化知识的印象,更加热爱城市,这些宣教活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 通过城建档案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
3.1加强档案编制与研究
对于城建档案编研,要严格依照相应的专题,合理挑选、分析、研究、综合、编排及评价等手段分析城建档案相关内容,编辑资料,进行城建服务的研究工作。将原本分散、专业性强的城建档案信息集中起来,使之系统与通俗化,将生硬的文化与图片转换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同时,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拓宽群众城建档案的使用渠道,充分发挥其文化效益。
3.2加强交流与宣传教育
在新时期,文化理念推陈出新,通过价值表现其魅力,文化竞争应运而生,文化冲突也不断出现。而文化冲突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整体文化的协调。整体文化是对文化,只有认同城市,才能更好的与文化相融。城建档案通过文字或图片记录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很多城市不熟悉本城市原有面貌,城市档案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的。在档案记录中,群众可以明白的了解建筑意义,或城市过去的样子,产生心理共鸣,以此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城建档案馆的责任主要是引导群众了解城市的旧貌,在为群众展示城市文化过程中,可以借助展览或放映技术,宣传城市文化,还可选择市民喜欢的方式,合理利用档案馆中的丰富资源,为城市居民耐心的宣传城市文化。
3.3对声像档案资料加强收集
早在20世纪80年代,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我国档案界对其理论必要性和实践模式都展开了研究。基于我国对文件和档案概念的特定理解,文件归档后进入档案室就被冠以“档案”的称谓,因而我国大多把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理解为机关内文书与档案工作的一体化,实现方式也主要局限在机关内部。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建立在狭义文件观之上,只看到了机关内文书工作与档案室工作的联系,却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机关文书工作、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的有机联系,不够全面和科学。2002年,笔者依据国内外对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已有认识,以广义文件观为基础,提出“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科学含义是一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确保从机关现行文件直至馆藏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
时至今日,国内外文件、档案管理的实践发展更加深入,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丰富了理论研究的内容,也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革新和完善。前端控制、全程管理等新理念逐步引入文件、档案管理实践之中,发展成为档案学理论的新内容。本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在概念提法上适宜将“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转变为“文件、档案全程管理”。这种提法并非追求名称上的时髦,而是更能准确、全面地表达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科学含义,也能更好地适应电子文件管理的现实状况和需求。
2008年7月,笔者赴马来西亚参加了主题为“档案、治理与发展:绘制未来社会的蓝图”的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根据笔者理解,大会展示了21世纪全球档案专业发展的新思维――平面延伸与立体交融的兼顾统一。因为“档案、治理与发展”分别与“专业、行政与社会”相对应,表明档案专业触及范围已经平面延伸,拓展空间面临立体交融。一方面,信息时代档案实践领域明显跨越了档案馆室的界限,向前延伸到文件生成和管理阶段。电子文件的产生和应用更加凸显了延伸的必要性。目前,档案专业触及范围向文件管理的平面延伸已没有疑义,并得到国际档案界的大力提倡。另一方面,文件和档案作为社会活动的产物,既是行政管理的工具,又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手段。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迅捷发展为档案专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拓展空间,也制造了更复杂的生存环境。档案专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环境中正在或需要拓展,向行政、业务领域拓展是其中之一,向社会服务拓展也是其中之一。这些拓展都是相对复杂的立体交融,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联系。笔者之所以论及1 6大的主题特点,目的是简单介绍当前国际档案界的最新态势,表明文件、档案全程管理已经成为国际档案界普遍接受的理念或理论观点。这也正是笔者提出用“文件、档案全程管理”代替“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提法的理由之一。
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理论依据
在探讨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理论依据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揭示其基本含义。基于我国对文件、档案概念的现实理解,文件多指现行文件,档案则包含室藏档案和馆藏档案。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含义简单说来就是对现行文件、室藏档案和馆藏档案整个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全程管理与传统一体化管理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涉及范围更加广泛。过去,我国普遍将归档视为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因此传统一体化管理往往是指机关内部文书处理与档案室工作的结合,很少涉及档案馆的参与。文件、档案全程管理则要求在文件从产生到进馆的运动过程中,既加强机关内部文书工作与档案室工作的一体化,也注重档案室与档案馆的业务衔接,使现行文件到馆藏档案的全过程都得到有效控制。换言之,全程管理包括机关文书处理、档案室工作和档案馆工作的有机衔接和结合。
笔者认为,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理论依据是档案学的一大支柱理论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乍听之下,似乎有些老调重弹。但深入推敲,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因为是对文件、档案客观运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归纳,其基本内容经历时代的变化和挑战依然具有生命力。我国档案界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较为熟悉,研究评价也颇多。笔者无意泛泛介绍该理论的内容,只是在简要归纳其基本点和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它对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理论支撑。
笔者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做过系统研究,将其基本内容归纳为三点一一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阶段一不同阶段的文件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存在内在的对应关系④。需要指明的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立足基点“文件”是个广义概念,是现行文件、室藏档案和馆藏档案的总称。对应我国的现实情况。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从现行文件生成到最终进馆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因为文件价值形态的规律性变化可分为现行文件、室藏档案、馆藏档案若干阶段,它们具有不同特点,各有特定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
笔者曾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归结为三点――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理论基础。为文件的分阶段管理提供实践指导原则,为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并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源起西方,但它是对文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揭示和科学抽象。其基本内容具有普适性。结合我国的现实,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从现行文件到档案的全程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也为现行文件、室藏档案、馆藏档案的针对性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还为档案馆室人员参与文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理论基础。从现行文件产生到转化为室藏档案、馆藏档案是一个连续发展的完整运动过程,这一整体过程尽管因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各阶段之间紧密联系。我们必须尊重这种内在联系,对文件、档案的完整运动过程实施全面管理和宏观监控,这样才能使现行文件、室藏档案,馆藏档案都得到有效控制。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还是档案馆室对
现行文件进行前端控制的理论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从现行文件到室藏、馆藏档案是一个连续统一、前后衔接的运动过程。它要求必须把从现行文件到室藏、馆藏档案的管理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采取统一的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来控制各有特点却始终相互关联和前后衔接的整体过程。换言之,不能再将现行文件管理与室藏,馆藏档案管理视为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系统,应当使它们从行政体制、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到工作程序都实现真正的交融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从现行文件到室藏、馆藏档案的全程管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还表明,现行文件的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室藏、馆藏档案管理的成败。它要求档案馆室及其人员必须积极进行现行文件的前端控制。从而确保室藏、馆藏档案的管理质量,避免重复劳动。前端控制思想对于当前的电子文件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确保电子文件真实可靠、完整归档、安全利用和长期可读的有效策略,也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优化管理功能、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国外经验
文件、档案全程管理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念或设想,而是已经付诸实践。不同国家都立足国情,实施富有本国特色的文件、档案全程管理。应当说,欧美发达国家积累了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一定经验,可供我国借鉴。限于篇幅,笔者拟选择最富典型性的美国,在分析其文件、档案全程管理历史溯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其文件、档案全程管理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的特点和经验,供国内同行参考和思考。
需要指明的是,美国对文件、档案概念的理解与我国不尽相同。文件通常在进馆后才被冠以“档案”的称谓,因此其文件、档案全程管理指的是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馆藏档案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在美国。半现行文件通常在文件中心里保管,从文件运动阶段来看,它与我国的室藏档案大致相同。
2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及要求
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的制定,提高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简化了档案查阅的复杂程度,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对此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培训。
2.1建立学习考核制度
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础的电力工程建设知识,对多媒体工具的熟练运用以及标准化流程、步骤的熟练掌握,这离不开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机制。首先,应制定档案室职员的学习规划,请专业的教师团体对档案员工进行培训,或科室内部培训。给科室员工制定详细的课程表、授课时间、及所学内容的规划,做到每一位职员都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与时间。其次,加强员工的考核机制。制定了职员的学习规划不代表职员能真正熟练掌握,因此需要我们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职员学习的积极性。日常工作中做一些档案整理的实际操作练习,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记录到员工绩效。对于学不会和不肯学,以及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员工进行有效处理。对档案室的管理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怎么处理学不会、学不好、不肯学的员工都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探索。
2.2提高电力企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识
档案管理对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设备升级,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思想必须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头脑。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如何控制成本、减少开支、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做到账目透明、如何记录企业真实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等,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凭据。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扩建等方面来说,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依据。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了这一点,电力工程企业才会真正把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做好。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不是一个档案管理室就能做好的,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需要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有效重视。必须在全企业树立这一思想,把这一思想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提高认识,还需要我们建立遍及全公司的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各施工单位、各合同方的深入、有效沟通,统一各单位档案管理的标准,步骤,要深入到每一个施工单位,每一个设备厂商,每一个材料供应商。在电力建设工程开始,就要统筹各方,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细化责任到个人,定期核定审查各部分的档案管理进度,做到有效管理。对于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部门,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程序的个人,做出有效处理,整顿。以推动电力工程档案的透明化和标准化。
2.3如何应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不同步
在电力工程进行中,各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度,难易程度都各不相同,加之建设工期较长,施工单位众多,工期不能统一,无形之中给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负担。面对这一情况,需要我们时时做好档案的收集、审定、整理、验收的相关工作,细化到每一工程,做到一工程一验收。时刻追踪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要与工程进度保持一致。从工程开始的建档,到工程进行中的档案整编验收,再到每项工程竣工时的审定整理,再到全部完工时的档案汇总整理与验收归类,这四个过程缺一不可,必须做到实时追踪、实时管理、把档案管理从以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贯彻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始终。
0引言
宣钢5#、6#焦炉及配套设施改造工程从立项、审批、设计到开工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全面反映了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对工程建设过程管理和工程竣工投产后的正常生产组织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宣钢焦化厂在组织好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归档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企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管理实行全新的项目组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工作,理顺工作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与建设进程同步的基础上,保障工程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5#、6#焦炉技改工程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
1建立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形成覆盖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工程资料收集网络体系
宣钢5#、6#焦炉技改工程是宣钢为实施铁钢材各600万吨规划目标的重点配套项目,也是为张家口市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煤气气源的一项重点工程。焦化厂继续采用“项目组负责制”的工程管理模式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在工程所涉及人员各自身份不变的情况下,成立工程项目指挥部,下设四个项目组,由厂长、承担工程任务的生产车间主管领导、科室的技术人员组成,在不改变现有编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而每个人原来所承担的厂内业务不变,同时规定了各项目组的职责和任务,对项目的招标、合同签订、工艺技术论证、方案确定、施工组织、设备到货验收、资料整理收集等方面进行管理。
宣钢5#、6#焦炉技改工程竣工资料收集的齐全完整准确,对焦化厂今后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焦化厂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我们按照统—领导、统一制度、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主管档案工作,档案室设立专职档案员,在各项目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档案员,形成了全厂的档案管理网络。技改工程指挥部在工程开始时,即把有关技术文件材料收集工作落实到人,做好积累、保管工作,由各工程项目组组长负责档案管理,做到每个重点工程均有专人管理,负责工程资料收、发、转、整理、归档及竣工档案收集等日常工作,其它项目组负责本工程范围内的技术方案、设计审查、施工组织、网络,这样从组织机构上形成了一个专、兼职档案员、各项目组、各施工单位相结合的工程资料收集网络体系,保证档案管理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确保了工程资料的完整收集,避免了工程资料收集上的疏漏。
2围绕工程建设,理顺工作程序,形成全面的重点工程档案收集渠道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宣钢发展的要求,焦化厂技术改造任务加大,生产与基建施工项目交叉点多,为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在基建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将有关计划通知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让档案人员参加设备开箱与有关工程会议,使档案人员在文件资料形成之初就能把握文件的来龙去脉,以便及时完整地收集相关资料,使应当归档的资料“粒粒归仓”,对基建、技术等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规定了明确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由档案管理部门、各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制订,制订出的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计划,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在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程序的基础上,还进行具体的分工。各项目组负责工程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档案室与各项目组密切联系,首先对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宣钢设计院等完成的有关工程项目的各种设计图纸、资料、设计变更等材料,经过档案室收进来、登记、审核、建台账,然后将施工图纸等资料分发到各项目组,并登记上账,再由项目组向施工单位分发。工程竣工时项目组负责项目竣工资料的验收,及时将该工程需要归档的有关图纸、文件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进行审查,经过系统的整理后向档案室移交。各项目组在资料管理上对档案室负责,既负责接收资料,又负责收集、汇总、整理工程项目档案并与施工单位一起交付竣工资料。
为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室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指导,一方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宣传档案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做好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另一方面加强档案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联系,积极提供有效服务,从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工程档案管理。
3强化档案全过程管理,形成做好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合力
重点工程项目档案涉及面广,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工程的管理、设计、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情况最了解,因此建设和施工单位的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头脑中都要有“档案”意识,要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也是为历史负责的表现。因此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集聚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全力,即全过程管理。在全过程管理中,按照《档案法》和《建设项目(工程)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对重点项目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以及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为竣工后的生产、运行、维修、改扩建服务。
首先,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运用合同条款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来提高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档案的编制质量。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和协议时,就把有关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列入合同的条款中,同时在合同和协议中明确提出档案资料的归档要求,将《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规定》下发给进厂的施工单位,做到工程验收与档案检查、交付验收同步进行。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施工许可证、初步设计审查、土建、设备、供排水、电器的施工、设计变更单及竣工图的编制等方面进行检查验收,各项目组严格把关,并列入厂经济责任制考核中,以确保工程竣工档案的形成质量。这样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其次,在搞好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手段,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档案室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本工程项目的所有档案,并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各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让网络覆盖整个工程项目,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4注重实效,健全完善的保证措施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项目的提出、设计到施工、验收,档案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直至验收以后,才能相对稳定。工程项目档案记载了工程项目活动的全过程,一旦工程出了问题,或交工后,需要改建、扩建,档案资料就会成为宝贵的信息资源。搞好企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仅靠档案工作人员埋头进行具体业务工作远远不够,其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措施在整个档案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影响重点工程资料收集归档工作开展的因素主要有工期紧、任务重,部分人员不重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焦化厂注重健全和完善工程资料收集的保证措施,从制度入手、从验收环节和经济手段上进行制约,做好“三约束”,摆正档案和建设项目的关系,确保了重点工程收集归档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4.1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上进行约束。把工程资料的归档情况,作为对车间、部室的一项考核内容。工程资料收集归档不及时、不齐全的,与各单位奖金挂钩,进行扣罚。
4.2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上进行约束。按照国家档案局重点建设项目整体验收的组织原则,认真做好档案验收工作,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改误;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先交齐工程竣工的有关资料,工程资料不齐全的不进行竣工验收。
4.3在工程决算、付款上进行约束。把工程建设资料收集、归档的及时性准确作为办理施工单位工程决算、支付工程款、支付工程质保金的一个重要条件。各工程项目组、档案室负责对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资料归档情况进行审核、验收,齐全完整的予以签字确认。经签字确认的,给予决算、付款。验收不合格的,不签字确认,并不予付款、决算。
2加强宣传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先进的思想意识,而先进的思想意识的产生,则需要积极、有效的宣传来作为保障。企业内部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并且定期的组织企业内部参与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各部门交叉人员进行学习,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将档案管理发挥政策的学习纳入企业内部标准培训流程当中。企业管理者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中,要对于自身的档案服务范围进行拓展和跟踪,积极地实现综合化、一体化以及跟踪化的档案服务。针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培训上,要积极地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让员工主动参与进去,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与观念,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各部门予以全面的支持。只有保证宣传工作的效果,才可以保证各项档案资料及时地进行归档和提交,保证档案资料的时效性。
3规范管理
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要对于相关的档案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化操作,通过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执行,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的档案分类可以分为文书档案管理、声像(照片、录音、影像、奖牌、证书等)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如科研档案、工法、工程施工竣工档案)等。不同的档案类型要按照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科研技术、设备、会计、工程建设、特殊等不同类别进行管理,并且对于不同档案的归档上要做好分类存放。对于档案管理行为上,还要制定相关的存放、保密以及查阅条例,并严格遵守,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档案管理者要对企业档案资料归档范围的确定,制定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收集整理企业各类档案资料,对档案资料分类整理、装订、装盒、编目录、编案卷侧面卷脊,按保管期限分类上架存放,同时编写相应的检索目录。
4信息化建设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和改进,引入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档案信息是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一个科学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充分利用,并且高质量、高效率地对档案信息进行汇总管理,提高了档案服务水平。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电子档案逐渐成为了档案资料中的重要一种。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配合采用刻录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一些重点、机密档案管理上,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权限的有效分配,实现了档案保密的功能。档案管理工作中,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保存要做好共存与处理,在对纸质档案归档的同时,也要做好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对重要的纸质文件、实物文件通过扫描翻拍等手段进行数字化转换。另外,档案信息的管理上,要不断地对档案保管条件进行提高,并且对档案信息的保管设备进行及时地更新与检查,避免档案信息被破坏。档案信息的使用中,要做好相关的审批,保证查阅档案人员的查阅经过严格的授权,并严格遵守相关的保密要求。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局限进行改进,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且实现了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
5做好档案服务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生产提供服务。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也要重点关注对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档案信息中包含了很多技术方面的信息,是企业施工过程中技术和经验的汇总,是企业智慧的结晶,是众多工程师的心血。在工程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上,对于一些图纸、资料,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科学地处理,并且及时地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利用。通过对于档案的科学整理,可以有效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很多荣誉、资历、工程案例等档案也是企业参与招投标中的重要筹码。档案管理者及时地将此类信息汇总交给相关部门,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展效果。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企业,工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要具有一套标准的服务流程,不断地拓展档案的利用范围,满足企业各个部门对档案资料的需求。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及时形成完整体系,确保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效果。建筑企业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对施工档案没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的问题,影响了档案的系统性,使施工档案难以发挥其作用。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受到建筑企业多方面影响,一些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对建筑工程施工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在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建筑工程在建设后期,工程建设技术人员陆续撤离施工现场,带走部分专业施工技术档案,导致建筑工程后期施工档案的分散,给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带来困难。档案整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档案等专业性高的文献资料把控度不够,整理过程中难以形成具有完整体系的施工档案,给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2建筑工程施工难度提高
施工档案数量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档案数量。如果建筑企业没有做好工程项目施工档案管理准备工作,依然采用原有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办法,必然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管理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档案包括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档资料,随着工程建设难度的不断增加,施工档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需要建筑企业根据具体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建筑工程档案收集质量。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因为档案数量的增多,造成档案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建设资料,也被保存在施工档案中,而工程总结、竣工验收等重要资料却没有被完整保存在施工档案中。
3施工档案资料的有效性缺乏
保证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是一项周期性长的工作,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的档案资料因为复印份数少或保管措施不到位,施工档案资料没有真正受到保护监管,难以保证其有效性。建设施工过程中,因为某些项目的负责人并不是时时都在施工一线,一些重要的现场资料填写,会出现代签现象,难以保证施工档案的有效性。因为施工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薄弱,没有及时将施工档案转交给业主,或在完成施工档案的转交之后,并不及时对施工档案重新进行收集整理,错过了施工档案交付后的最佳整理期,给建筑施工档案的最终价值成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施工档案的重要性,对施工档案的利用也仅限于工程验收证书、工程最终预算等方面的查验,其他价值性更高的技术文档并没有真正利用,给施工人员造成施工档案实效价值并不大的错觉。
二建筑施工档案管理主要问题的成因
1施工档案管理制度落实效果不够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还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实际工作中,各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对施工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存在差异,影响了施工档案的统一管理。由于没有健全的施工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档案的管理随意性大,难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随着建筑工程建设难度的提升,档案资料数量越来越多,没有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做支撑,导致档案管理效果难以落到实处。
2建筑建设单位和建设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建筑建设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仅仅把工程施工档案管理工作当做建筑工程中的一般临时性工作,没有制定企业内部的施工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缺乏专职施工档案管理人员,难以保证施工档案管理质量。施工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在一些建设人员看来是一项苦差事,导致档案管理积极性不高,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中,没有做好鉴定验收工作,材料归档范围没有明确,影响了施工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三加强建筑施工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
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在明确了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之后,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整理效果。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收集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资料、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和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的所有文档资料。项目施工前的准备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开工审批表、设计图纸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主要包括设计变更、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定位测量等资料;竣工验收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资料包括项目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等。在明确了项目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后,严格按照范围要求完成档案收集整理。
2加强建筑企业的制度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企业根据我国对现场施工档案的具体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建筑企业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效果落实过程中有章可循。建筑企业要积极通过开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建筑工程人员对施工档案的重视程度。建筑企业在施工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克服传统管理经验,对施工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明确,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质量。
3保证施工档案的真实有效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档案,必须保证施工档案的真实有效,从档案形成的源头开始,把建筑档案的形成融入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根据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对档案形成进行有效跟踪,保证施工档案的真实有效。
2.档案资料整编管理不够规范。常见问题主要有:没有建立起定期的资料整理、分类制度,缺乏规范的资料查询、索引体系,没有资料的保管与移交专门制度;资料建立、收集、整编归档不及时;部分资料不够准确和完整;在文件、技术指令、通知等的管理上编号不清;资料签名手续不全、书写不规范,资料纸张大小、纸质不符合要求等。
3.档案组织网络不健全,档案专业人才缺乏。灌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类别多,管理部门设置各异,大多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档案组织网络,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总体性的指导和监督。同时,在一些小项目建设中,档案人员一般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以工程技术人员居多,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对工程档案比较陌生,档案专业毕业或者有档案馆员中高级职称的人及少,熟悉档案法规制度、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二、提高工程档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组织体系。各工程参建单位要切实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大档案工作人员和设施的配备力度;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抓早收集;完善资料管理制度,协调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质检、材供等)与资料管理工作的关系,从档案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编、移交保管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和程序。项目法人档案管理机构加强对各主管部门、各参建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2.强化日常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工作。日常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好坏,对档案资料的最后整编和归档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做好平时的工作,保证基础资料规范、系统、完整,整编时就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所以,工程档案管理要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档案资料收集抓起,首先要针对每一个具体工程项目建立业主、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档案收集网络,专人收集专人管理。其次要及时收集及时归档,发现资料不全或遗失第一时间补救。对于有些在生成时就不符合竣工归档要求的资料,要及时补做、重做归档资料,以免归档时造成时间、人力、物力浪费。
3.实施分阶段档案整编计划。在工程开工前,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编制整个工程项目的资料整编计划并分阶段实施,尽量做到档案资料收集、整编、移交与工程建设同步。工程建设进展到一个阶段,档案资料收集整编完成到一个阶段;工程项目完工一个,档案资料验收一个。
4.严格把关,规范档案验收。这是保证项目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档案局重点建设项目整体验收的组织原则,认真做好档案验收工作。档案验收重点是检查项目的前期文件、隐蔽工程材料和竣工图的编制;对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应分阶段验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改误;加强对档案的预验收工作,以确保资料齐全完整和准确。加大档案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