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案例分析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4: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案例分析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篇1

笔者认为,目前所进行的案例教学一般来说还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将课堂讲授(教师准备案例和对学生分析与报告内容的点评等)、讨论、实验(学生实际操作)和习题(撰写分析报告)等教学形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需要进行分析的案例内容,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报告以及讨论后要对分析报告的内容和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这些工作都是与课堂讲授有关的内容。成本会计案例分析中有的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实际计算与复核(如成本核算案例中的计算与复核),撰写分析报告,所做工作类似于学生做习题和实验。学生就案例作分析报告和问答是讨论教学形式的运用。而成本会计学案例教学的深化发展应是将课堂教学形式与现场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到企业单位实地调查和实习,收集第一手资料,编写企业单位的成本会计案例和分析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专门实习或学年实习条件下采用比较合适。

二、案例教学应注重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成本会计学案例教学一般是在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成本会计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进行案例教学首先是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然后才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案例教学的知识检测和巩固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通过学生的判断来检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对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从而在教师讲解点评时予以及时纠正,加速学生对有关知识点、方法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在案例教学第二部分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策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分析报告的文字表述和口头表述的能力以及课件的制作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所无法实现的。

三、将实务案例与理论研究案例相结合

目前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实务案例,即联系实际编选的有关成本核算和计划、控制、分析等案例;在有关文献中谈到的理论案例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反映实务的抽象性案例,这些案例接近于习题,从涉及的成本会计实务内容上看应归于实务案例。也就是说现有实务案例可分为抽象的(理论性)实务案例和具体的实务案例。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案例教学中,没有或较少采用理论研究的案例,即使有,也是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笔者认为,在大学的成本会计学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进行研究式教学,就有必要增加理论研究案例的教学内容。理论研究案例是根据课程教学进展情况确定的,如结合成本概念、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等教学内容的介绍,选择一些与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有关问题存在的不同见解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见解。学生可以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发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论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把握相关研究的动态,紧跟成本会计学术研究发展的步伐。

从过去的教学情况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大多对学术研究有较大的兴致和欲望,如果教师在案例教学上加以积极引导,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价值的。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增加理论研究案例的内容,也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研究视角的扩展。根据上述认识,在教学案例的编选上可以编辑有关成本会计研究文集,以研究文集中的大量文献作为理论研究的案例。在理论研究案例的编选上注重收集近期和有重要价值的文献。

四、编选成本会计学案例要与课程内容、实际工作及互联网相结合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有好的案例。要有好的案例,教师就应做好案例的编选工作。在有关成本会计学课程的实务案例的编选上,笔者认为,所编选的实务案例应注重与课程教学内容、实际工作和互联网紧密相结合。

首先,编选的案例要反映成本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并联系前后教学内容。由于案例教学不等同于习题和实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编选的实务案例,要能反映学生在所学内容基础上的判断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成本核算板块的内容后,教师提供成本核算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成本核算知识和方法,从成本核算的实务案例中找出存在的错误和提出修改的意见,使学生加深对学过内容的认识,提高识别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其次,在编选案例时,要注重将实务案例与实际工作密切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案例应反映企业单位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行业覆盖面要宽。一般来说,现有实务案例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采掘、电力、化学、冶金、纺织、建材、机械电子和轻工业的成本会计案例,根据新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有关内容,有关案例的编选还可以扩大到农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业、文化业和其他行业。在编选实务案例时,要注意收集现有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去企业单位参观、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整理间接与直接获得的资料,形成有特点、有具体数据的文字案例。编选案例时还可与实际企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以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接地气。除了编选文字案例外,还可利用到企业单位参观、调研的机会制作一些视频案例、语音案例和拍摄一些企业单位生产经营流程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图片。文字案例与图片、视频、语音形式的案例相结合,在运用中使学生能更为形象和直观地了解案例单位的实际情况,丰富案例教学内容。由于企业单位的成本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不对外公开,因此,所编制的实务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的成本数据就不可能与案例单位绝对相同,这也是成本会计学案例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第三,在编选案例时,除了到企业参观和调研外,还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的成本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成本控制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新闻报道资料和证券市场披露的与成本会计有关的信息,这些报道资料和披露的信息涉及企业面临的成本危机和应对、企业单位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等内容,这些报道和披露信息生动、具体且有一定深度,比较适合作为案例使用。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一些知名企业单位成本管理成败的资料,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对学生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正确采用成本管理方法是有好处的。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获得一些企业单位成本管理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在案例的制作中,也可将实地调研资料与互联网上获得的资料相结合,形成更有价值的实务案例,充分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互联网下的案例教学将是成本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五、要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案例教学组织工作相结合

在成本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中,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教学组织工作,并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相结合。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学时间不会太多,因此,教师必须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以保证案例教学能有较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在事前案例教学组织工作中,教师要整理好文字、图片和视频案例、实务与理论研究案例,明确每一个案例使用的目的、确定案例分析、报告和集中交流的程序、时间和内容安排,划分案例分析的小组并做好分工。在向学生分配案例分析任务时,要阐明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复习已讲授的有关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求学生有团队合作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对理论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不划分小组,由每个学生自己进行研究。

事中案例教学的安排,是由各个案例分析小组组织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准备好报告的幻灯片(PPT),并由各个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案例分析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报告,报告后再由其他组的同学根据报告的内容提问,由作报告的同学回答提问,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案例分析中除了分析和解决问题外,还包括类似习题和实验的计算和复核工作。每次下发的案例有若干个,每个小组都对若干个案例进行分析,但每个小组只对其中的一个案例做分析报告,每个小组报告的分析案例是不同的。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可能对报告的案例分析报告提出讨论的问题。对理论研究案例的分析报告,可采用学术报告会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安排部分学生进行报告,也可由对有关问题有一定研究兴趣的学生自己报名进行报告。

篇2

一、引言

会计教学倘若离开了实践过程和实践环节,就会使整个会计教学变成呆板机械的说教,会扼杀会计教学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受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跟着教师和教材亦步亦趋,不去主动思考,更谈不上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如何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试图从会计实践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入手,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进行设计、探讨,以求提供不同环境下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使会计实践教学更具可操作性。

二、会计实践教学程序组织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分配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也不完全相同,关键是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的要求,适度把握、灵活运用,与相应的课程相匹配、协调。

(一)课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选择相关案例,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通过案例分析,实现和达到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

1.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课程或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会计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并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的要求;然后分析达到教学目标应采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即是否适合采用案例教学。

2.依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案例

确定了教学内容需采用案例教学,接下来就应搜集、选择相关案例,并精心挑选最能体现教学内容要求的案例。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等会计专业课,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案例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搜集、积累会计教学案例,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案例的选取:要特别关注国内、国际会计领域发生的重点“事件”,要体现其典型性和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3.分析案例,设计应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选好案例后,指导教师首先应详细了解该案例的背景知识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对案例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依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应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及组织教学的时间要求等方面。如选取的是较大的案例,或是影响较大的“会计事件”,应提前让学生搜集、了解与该事件有关的情况,以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

4.组织讨论,进行启发、引导

教师依据案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分组讨论、课上讨论、课下讨论,也可以是师生共同讨论等。教师应根据所讨论问题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承担相应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急于给出答案。

5.汇总讨论结果,进一步启发、引导

通过讨论,学生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与解决方式,教师应发挥其作为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可以安排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并作最后“点评”。教师最后要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给出案例分析的整体思路,指出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各环节存在的不足等,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二)实验室模拟实训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是通过模拟特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充当其中的会计角色,依据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对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分析,深入理解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将会计理论运用到会计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会计实际操作技能。多年来,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对提高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合理组织设计模拟实验教学程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1.设定教学目标

会计模拟教学(这里仅指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完成会计相关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后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指导会计实践;要求学生站到一定的高度,从全局出发考虑模拟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综合驾驭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避免简单机械地模仿,就“会计论会计”。

2.模拟单位情况介绍

会计主体的性质、规模等实际情况不同,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组织会计模拟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模拟企业的有关情况,如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类型的特点、工艺流程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地带领学生深入相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学生对企业的直观感受,为下一步的会计模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会计用品、参考资料准备

会计模拟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与企事业单位相同的会计核算用品,如各类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以增强实验的真实性。此外,会计模拟实验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需准备必要的参考资料,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法律法规条例等。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备好各类必需的实验用品及参考资料,有助于会计模拟实验的顺利进行。

4.模拟实验指导

(1)会计模拟实验目标确定:会计模拟实验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会计操作技能,但绝不仅仅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加深对会计核算规程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会计核算整体程序设计:会计模拟实验,尤其是综合实验,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建立会计核算程序,打开学生的视野,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事论事”,不能将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程序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账务处理程序,了解账证之间、账账之间和账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

(3)不断提出“假设”:会计模拟操作虽然是对一个个具体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但指导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实战”状态,分析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不断提出“假设”。因为企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的业务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而模拟企业的环境处在相对固定的状态,这种“假设”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开阔思路,逐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4)实训资料补充:目前市场上的模拟实训教材可谓“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在选择质量较高的教材的前提下,以教学内容和实验目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以提高模拟实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操作细节指导: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对于没有任何实践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讲,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在业务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会计模拟实验,使学生经历一次品格的磨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今后的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中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5.模拟总结、成绩评定

成绩考核是会计模拟实验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模拟实验质量、促进实验过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考核项目的确定,取决于实验的要求、环节和具体内容。

(1)实验态度考核: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将学生的实验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2)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实验纪律、实验进度、实验日记等环节。实验过程考核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及实验质量的关键。

(3)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技能是整个实验的核心,体现在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如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及实验用品的装订等。

(4)实验报告考核:实验报告是完成会计模拟实验的书面总结,该环节主要考核学生能否依据实验内容,结合相关制度及标准,提出问题,并联系实际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等。

(三)实习(包括社会调查)

1.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实习单位,避免“放羊式”

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实习,可以真正了解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包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专业运用等。而眼下,大多数学校将学生的实习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一时期,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等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难以落实实习单位,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几乎成为“放羊式”。基于此,学校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尽最大能力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使学生透过实习单位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实习过程“遥控”指导

学生实习时应带着“任务”。实习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实习的准备,安排好实习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实习、有目的地实习;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外,还要不时地进行“遥控”,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放任自流。

3.实结、实习报告

学生实习结束后,要以实习报告或实结的形式上交实习“成果”。实习报告或实结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加书面的。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建议与指导,使学生通过实习,真正获得一些必要的“社会经验”,使实习成为学生正式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尝试”。

(四)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总结与提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1.毕业设计(论文)的类型

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训等形式,由指导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选题,鼓励学生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2.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延伸。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在选题上要进行专业指导,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的要求,在学生的能力范围确定题目。其次,在时间的要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研、搜集整理资料。再次,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管理与考核,建立必要的学生记录卡,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确保论文的正常进行及按时结题。

3.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除加强答辩环节的成绩外,还要重视学生过程环节的成绩考核,如将学生的选题、开题报告、资料的获取渠道、调研过程、中期报告、成果的实用性等都纳入考核的范围,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效避免论文、设计“走过场”。

三、结语

总之,会计实践教学是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实用型经济人才的关键。改革传统会计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企联合及实践教学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编写实用案例教材、模拟教材、实训教材,为教师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保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等,不仅需要学校加大实训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政府也应在此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篇3

一、引言

会计教学倘若离开了实践过程和实践环节,就会使整个会计教学变成呆板机械的说教,会扼杀会计教学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受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跟着教师和教材亦步亦趋,不去主动思考,更谈不上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如何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试图从会计实践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入手,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进行设计、探讨,以求提供不同环境下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使会计实践教学更具可操作性。

二、会计实践教学程序组织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分配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也不完全相同,关键是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的要求,适度把握、灵活运用,与相应的课程相匹配、协调。

(一)课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选择相关案例,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通过案例分析,实现和达到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

1.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课程或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会计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并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的要求;然后分析达到教学目标应采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即是否适合采用案例教学。

2.依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案例

确定了教学内容需采用案例教学,接下来就应搜集、选择相关案例,并精心挑选最能体现教学内容要求的案例。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等会计专业课,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案例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搜集、积累会计教学案例,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案例的选取:要特别关注国内、国际会计领域发生的重点“事件”,要体现其典型性和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3.分析案例,设计应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选好案例后,指导教师首先应详细了解该案例的背景知识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对案例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依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应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及组织教学的时间要求等方面。如选取的是较大的案例,或是影响较大的“会计事件”,应提前让学生搜集、了解与该事件有关的情况,以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

4.组织讨论,进行启发、引导

教师依据案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分组讨论、课上讨论、课下讨论,也可以是师生共同讨论等。教师应根据所讨论问题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承担相应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急于给出答案。

5.汇总讨论结果,进一步启发、引导

通过讨论,学生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与解决方式,教师应发挥其作为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可以安排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并作最后“点评”。教师最后要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给出案例分析的整体思路,指出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各环节存在的不足等,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二)实验室模拟实训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是通过模拟特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充当其中的会计角色,依据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对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分析,深入理解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将会计理论运用到会计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会计实际操作技能。多年来,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对提高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合理组织设计模拟实验教学程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1.设定教学目标

会计模拟教学(这里仅指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完成会计相关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后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指导会计实践;要求学生站到一定的高度,从全局出发考虑模拟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综合驾驭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避免简单机械地模仿,就“会计论会计”。

2.模拟单位情况介绍

会计主体的性质、规模等实际情况不同,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组织会计模拟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模拟企业的有关情况,如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类型的特点、工艺流程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地带领学生深入相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学生对企业的直观感受,为下一步的会计模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会计用品、参考资料准备

会计模拟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与企事业单位相同的会计核算用品,如各类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以增强实验的真实性。此外,会计模拟实验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需准备必要的参考资料,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法律法规条例等。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备好各类必需的实验用品及参考资料,有助于会计模拟实验的顺利进行。

4.模拟实验指导

(1)会计模拟实验目标确定:会计模拟实验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会计操作技能,但绝不仅仅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加深对会计核算规程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会计核算整体程序设计:会计模拟实验,尤其是综合实验,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建立会计核算程序,打开学生的视野,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事论事”,不能将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程序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账务处理程序,了解账证之间、账账之间和账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

(3)不断提出“假设”:会计模拟操作虽然是对一个个具体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但指导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实战”状态,分析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不断提出“假设”。因为企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的业务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而模拟企业的环境处在相对固定的状态,这种“假设”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开阔思路,逐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4)实训资料补充:目前市场上的模拟实训教材可谓“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在选择质量较高的教材的前提下,以教学内容和实验目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以提高模拟实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操作细节指导: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对于没有任何实践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讲,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在业务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会计模拟实验,使学生经历一次品格的磨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今后的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中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5.模拟总结、成绩评定

成绩考核是会计模拟实验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模拟实验质量、促进实验过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考核项目的确定,取决于实验的要求、环节和具体内容。

(1)实验态度考核: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将学生的实验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2)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实验纪律、实验进度、实验日记等环节。实验过程考核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及实验质量的关键。

(3)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技能是整个实验的核心,体现在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如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及实验用品的装订等。

(4)实验报告考核:实验报告是完成会计模拟实验的书面总结,该环节主要考核学生能否依据实验内容,结合相关制度及标准,提出问题,并联系实际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等。

(三)实习(包括社会调查)

1.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实习单位,避免“放羊式”

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实习,可以真正了解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包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专业运用等。而眼下,大多数学校将学生的实习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一时期,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等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难以落实实习单位,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几乎成为“放羊式”。基于此,学校合理安排实习

时间,尽最大能力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使学生透过实习单位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实习过程“遥控”指导

学生实习时应带着“任务”。实习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实习的准备,安排好实习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实习、有目的地实习;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外,还要不时地进行“遥控”,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放任自流。

3.实结、实习报告

学生实习结束后,要以实习报告或实结的形式上交实习“成果”。实习报告或实结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加书面的。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建议与指导,使学生通过实习,真正获得一些必要的“社会经验”,使实习成为学生正式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尝试”。

(四)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总结与提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1.毕业设计(论文)的类型

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训等形式,由指导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选题,鼓励学生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2.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延伸。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在选题上要进行专业指导,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的要求,在学生的能力范围确定题目。其次,在时间的要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研、搜集整理资料。再次,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管理与考核,建立必要的学生记录卡,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确保论文的正常进行及按时结题。

3.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除加强答辩环节的成绩外,还要重视学生过程环节的成绩考核,如将学生的选题、开题报告、资料的获取渠道、调研过程、中期报告、成果的实用性等都纳入考核的范围,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效避免论文、设计“走过场”。

三、结语

总之,会计实践教学是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实用型经济人才的关键。改革传统会计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企联合及实践教学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编写实用案例教材、模拟教材、实训教材,为教师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保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等,不仅需要学校加大实训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政府也应在此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篇4

一、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师事务所、管理部门、单位、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工作范围、服务本质和上迅速扩张,出现了审计毕业学生与需求的不适应性。原因在于: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审计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需要,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目标应是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审计人员。

审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论文质量和教学论文改革工程”,强调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的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大增;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了对审计工作质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审计环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团队互助精神。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论文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论文,而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论文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论文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论文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论文规律,直接制约着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改革,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办法,案例教学论文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入探索审计教学论文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运用审计案例教学论文

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但可以积极采取间接实践形式,如校内审计模拟操作、课堂案例教学论文等有效形式。案例教学论文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能力的培养。

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论文法时,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论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论文目的、不同的教学论文阶段、不同的教学论文课程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案例教学论文与理论教学论文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比如在讲授《审计学原理》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知识,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材中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讲解,只是写明应包括的和层次,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师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论文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归纳理论。比如在讲授《效益审计》课程时,可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如讲解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延伸的效益审计时,教师可以先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单位连续三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做好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测算各项评价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等多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们自己分析,独立完成上述业务操作过程;接着在小组相互交流,在班内讨论,评选出学生完成情况的等级;最后由教师对这次实际业务的操作进行讲评,总结出学生们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篇5

1.选题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本人必须高度重视学位论文选题工作,要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

1.选题应从所属一级学科出发,选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2.选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生在选择不属于导师研究领域的课题时,必须事先取得导师同意,并在导师及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工作。

3.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的专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选题。

4.硕士生的选题应体现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要范围适宜、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5.博士生的选题还应考虑到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当的难度,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2.开题题报告

在确定论文课题后,研究生应在经过大量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所选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依据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价值。

2.该课题的文献综述,须详细阐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该研究方向的动态。并将研读的文献目录在选题报告的附录中一一列出,博士不少于1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60篇;硕士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

3.研究内容,包括创新性及要解决的问题。

4.阐述研究工作的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5.该课题达到的预期效果。

6.阐述课题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7.估计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3.开题报告会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三学期,最迟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博士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答辩前至少2个学期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填写“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选题情况表”(以下简称“选题情况表”)中的有关内容,交导师审查合格后,由导师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日期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名单,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可由导师担任。

3.开题报告应提前三天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布。

4.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⑴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并宣布开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⑵ 研究生做开题报告,时间为15—30分钟。

⑶ 专家对选题报告提出质询和研究生回答质询。

⑷ 专家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而充分的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⑸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结束。

5.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应汇总与会专家对选题的评价和意见,每位与会专家要在“选题情况表”上签名。

6.开题通过的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开题未通过的研究生应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重新开题。

4.其它

1.开题通过后,研究生应根据专家的建议,制定出选题修改计划。然后将修改后的“开题报告”和“选题情况表”交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由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所有选题情况进行审核。因特殊原因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仍不能进行开题报告者,必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向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推迟开题的书面申请,并注明预期开题时间。

2.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参照此办法执行。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特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学位的具体特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

(一)工商管理硕士(MBA)(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

工商管理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高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企业管理或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应体现实用性、前瞻性、新颖性、重要性。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有独立见解,正确运用研究方法;主要考察其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操作性;应体现MBA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调查研究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以及编写高质量的案例等。

(二)工程硕士(ME)

工程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论文选题要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选题应体现科学性、应用性、先进性、效益性。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专题,可以是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的子项目,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生产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工艺、产品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或研制的成果(技术)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公共管理硕士(MPA)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针对政府部门与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公共管理实践需求,在研究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工作积累和研究特长进行选择。选题主要反映公共管理某一领域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鼓励和提倡结合个案进行应用性研究。选题应体现实用性、理论性、效益性。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重大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为主要形式进行。论文应体现MPA研究生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公共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管理思想或理论方法上的创新能力。

(四)资产评估硕士(MV)

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资产评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对资产评估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

资产评估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学位论文须与资产评估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资产评估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资产评估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

(五)体育硕士(MSPE)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运动技术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实际,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论文形式可为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与训练和重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等。

(六)艺术硕士(MFA)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包括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等艺术创作领域。

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必须与艺术创作实践紧密相联,根据创作领域,结合作品展映或舞台表演创作实践,在对作品进行专业分析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完成。

(七)翻译硕士(MTI)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翻译说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

(八)会计硕士(MPAcc)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会计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会计实务。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会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等分析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工程管理硕士(MEM)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工程管理项目设计、专题研究或案例分析报告。

2.开题报告

在确定论文课题后,研究生应在经过大量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所选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依据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价值。

2.该课题的文献综述,须详细阐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该研究方向的动态。并将查阅的文献目录在选题报告的附录中一一列出。

3.研究内容。

4.阐述研究工作的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5.该课题达到的预期效果。

6.阐述课题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7.估计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3.开题报告会

1.学制为两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学制为三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四学期末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填写“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情况表”(以下简称“选题情况表”)中的有关内容,交导师审查合格后,由导师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日期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名单,专家组人数不少于3人。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可由导师担任。

3.开题报告应提前三天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布。

4.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⑴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并宣布开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⑵ 研究生开题报告时间为15—30分钟。

⑶ 专家对选题报告提出质询和研究生回答质询。

⑷ 专家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而充分的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⑸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结束。

5.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应汇总与会专家对选题的评价和意见,每位与会专家要在“选题情况表”上签名。

6.开题通过的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开题未通过的研究生应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重新开题。

4.其它

篇6

2案例教学法引入非会计学专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具体运用

2.1认真选取课堂教学案例

由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财务基础普遍较差,对于财务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相应的课堂知识点案例,并将这些知识点案例穿插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通过某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增强学生对具体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引导学生剥去案例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例如,在讲授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质量分析时,可以引入草原兴发的案例,通过对草原兴发2004~2006年的年报进行背景介绍和分析后,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启发式的问题:连续多年的年报数据都显示草原兴发的现金比率极高,且95%以上的现金都集中在母公司,然而母公司为什么要囤积这么多现金?为何多年来企业的现金又没有太多变化呢?企业在拥有12亿现金的情况下,为何依旧资金紧张,原因何在?提出以上这些问题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抽丝剥茧,一步步分析年报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而查出草原兴发虚造销售收入、利润做假等违规行为,使学生对企业货币资金的质量分析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2合理布置作业案例

为了加强学生对某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在讲授完基本理论后再布置一定的案例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对案例进行分析,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这类作业案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任课教师为学生挑选出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案例,根据教学进度给学生指派相应的课外作业任务,让学生开始资料查找和报表分析工作。第二阶段是案例的课堂讨论和教师讲评阶段。每章的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安排出1~2节课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进行开放的课堂案例讨论,让学生通过相互切磋及交流,学习如何在友善的气氛下,建立自己的看法,并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及与对方争辩[4]。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讨论的案例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指出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科学地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例如,在讲解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时,可以选取宝钢股份、华谊兄弟和科龙电器近三年的年报资料作为分析案例,为学生分派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科学安排综合分析案例

为了加强学生对企业财务报表整套分析流程的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学时安排和教学要求设计综合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能力。这种综合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项目教学来实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就把本学期的综合案例分析任务布置下去,鼓励全班学生按自愿原则组成学习小组,一般12-15人一组,根据班级总人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取一家本组成员都比较感兴趣的上市公司作为项目研究对象,收集该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在期末规定的时间以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完成财务报表分析的几大模块,最终提交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报告,并以PPT的形式在全班进行讨论和展示。由于每个上市公司的信息量和财务报表数据量都比较大,因此,每个大组内部又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分成若干个2-3人的小小组,每个小小组只负责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个模块,这样由全组成员相互分工合作最后协同完成任务。将这种综合案例分析法由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根据教学进度边学习边收集资料,边学习边模拟操作,课程讲授完了,学生也熟悉了基本的操作流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3非会计学专业“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

自2011年起,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在经济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三个非会计学专业中同时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之一,本人自2012年起尝试在三个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充分激发了非会计学专业学生选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题组对2010级金融、2011级经济和2012级金融工程共计324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网上选课阶段,这三个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选修率达到了97.1%,82%的选修学生都反映他们在听了学长对该课程的介绍后,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不再那么惧怕,无论是课程的参与度,还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该课程的带动下,对财务的其他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选修了管理学院和其他高校开设的财务专业课程,拓展了知识面。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完成作业案例和综合案例分析,学生们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收集资料,进行案例准备,他们不仅要学会如何下载企业年报,还要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他们不但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分工完成任务,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学会了幻灯片和Flash的制作方法,掌握了EX-CEL、Word和PPT等计算机操作软件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明显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对2010级金融、2011级经济和2012级金融工程共计280人选修学生的调查,87%、89%和91%的学生表示他们喜欢这种开放式的案例教学方法,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课程的课时总数太少,案例分析会占用他们较多的课外时间。三个专业的期末考试合格率分别为79%、82%和83.3%,主观题的得分率分别为78%、81.5%和85%,说明经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54%、61%和67%的学生表示,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带动下,他们的资料收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和“论文创新”比赛并获奖。四是提高了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让任课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逐渐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无论是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还是作业案例的布置,都需要任课教师在其中起到重要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这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极大挑战。通过案例教学方法的尝试,本课题组教师注重持续学习、相互切磋、日常积累和创新实践,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而且锻炼了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完善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篇7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都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期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实际操作能力的具有竞争力和独特个性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和教学实践中,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实践、与主干课程相对应、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建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建立五个系统,强化两方监控”的创新运作模式,即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建立课堂实践教学子系统、实验室实践教学子系统、实习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及毕业设计(论文)子系统等五个系统,对学生进行渐进的系列实践培训与锻炼,通过强化教学管理部门和专家组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和指导,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实践教学系统

课堂实践教学子系统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根据课程特色和需要进行了“焦点式”教学、案例教学、“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原理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操作与见习”、课程论文与设计、模拟学术会议讨论、辩论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探索,并充分利用了电子课件、视频材料等形式新颖的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查阅、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缩小了课堂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现实适应能力。

二、与主干课程相对应的实验室模拟实践教学子系统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了与主干课程相对应的模拟实践课程如下:①会计手工和电算化“双轨”模拟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习软件是我校教师与专业计算机公司合作研发的成果,从原始单据的填制,到报表的编制的过程,完全模拟会计手工做账流程;会计电算化实验可运用金碟K/3企业管理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分别建立一整套凭证、账簿、报表。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②财务管理模拟实践:可运用金碟K/3企业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运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等模拟实习。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财务分析报告、单项和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和预算表等。③项目评价模拟实践:可运用项目评价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实习。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技术经济学、项目可行性分析等。④审计实务手工实验: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践指导书和所给的审计实例在会计模拟实习室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审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等。⑤证券和期货交易模拟实践:证券与期货信息通过卫星天线接收器接收深圳金中讯财经资讯公司证券和期货的实时行情,推荐学生使用wind金融分析数据库、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等采集数据和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在机房进行与在证券交易所完全相同的各种操作与分析。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为实验报告,报告内容为证券、期货投资的操作步骤、操作理由、事后反馈和投资总收益等。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市场等。⑥统计模拟实践:运用SPSS或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和案例分析,这项实验项目的物化成果是实验报告。与该实验项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为统计学。这些模拟实习课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习子系统

实验室模拟实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模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证校外实践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一是,建立大学本科阶段全过程的实习子系统。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实习内容,建立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完善的实习体系;二是,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我院与衡阳探矿机械厂、水口山矿务局、株洲冶炼厂等企业、商业银行等单位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包含保密条款的实习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按照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实施实践教学。这样不仅给实习单位带来了效益,也节约了教师联系实习单位上的时间、精力和实习经费。在实习指导上,安排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及实习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实习,探索出课题式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并且聘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介绍该企业财务管理业务。

四、社会实践子系统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和课外技术服务;②结合我院正在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公开发表的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③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竞赛不仅可以发现、选拔优秀人才,还可以锻炼、培养优秀人才;④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参加社会认可的资格考试,提高就业能力。实践证明,这些科研和创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个人才智有机会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得以充分发挥。

五、毕业设计(论文)子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坚持学用结合,毕业论文教学要坚持将产学研相结合贯穿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论文题目要求来源于企事业、科研所,鼓励学生直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参与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实际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建立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申报、审核机制,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具体过程如下:①选题。通过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选题、开题申报、下达任务书、两次专家选题审查等环节,保证选题符合培养目标要求;②毕业设计(论文)形成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重视研究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配备专人监督和检查论文质量,并及时反馈给指导老师和学生,同时采取延缓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聘请专家实施论文抽检和公开答辩等举措,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爱荣.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综合),2005,(8)78-79.

[2]张功富.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教学体系的研究.会计之友.2004,(5):15-16.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19-02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使得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在校学习期间,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选择有利于学生掌握,并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案例教学是指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后, 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分析,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认识,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 教学中采用的。国内外采用这种方法后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在管理会计学科中运用不多,尤其是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而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管理会计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被动学习的角色,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对于管理会计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而引入案例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一方面,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应用,比较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学的理论的运用是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在案例分析所得出信息后,学生感觉在以后自己创业过程中,将懂得如何决策,非常有价值。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教学模式多样化,改变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是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开展案例教学,将企业各种管理场景呈现在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当事人的身份对企业各种管理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努力探寻提高企业价值之路。通过案例中企业的成败经验与教训,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加强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历练自己的判断能力,从而提供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学生记住理论知识,而是根据案情,使学生主动独立思考,锻炼学生面对不同经济现象下,如信息不完全、条件不确定的时候,如何节约成本、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企业向前发展。因为每个案例的最后都会有几道问题,例如:如何解释这种想象?该怎么办?等等。要完成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必须要经过周密的思考才可能回答出来,仅仅凭书本得到的答案是不全面和不真实的。案例教学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思考的角度和方法,而不是在乎答案的正确性与否。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角度都会存在差异,会有各自独特的见解。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培养和提高。同时, 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不求唯一答案, 不求聚合效应, 从而创造力及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分析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事先对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不局限于教材所授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和总结。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因而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没有固有的模式,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具体安排。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分为以下以几个方面。

(一)课前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导入相关案例,尤其是案例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学生对此不甚理解,此时,学生必然极为渴望知道问题的缘由,因此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程的学习,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管理会计学的第二章中,学习完成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前,学生们都不知道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如何进行计量的,以及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这时可以先导入这样的一个案例:某企业原来是按各部门的销售额对经理进行考核,现调整为按利润进行考核,某经理在这一年中努力工作,在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加大促销力度,增加销售渠道,通过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年销售增加了20%。库存量从年初的10000件下降到2000件,可期末当这位经理查看会计人员编制的利润表时,当年利润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是大幅度的下滑,这究竟是为什么?以这种方法进行考核是否合适?对于这种现象,所有的学生也都非常疑惑,但如果要了解这是为什么,学习完接下来的理论就非常清楚了。因此学生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兴趣将大大提升。

(二)课堂案例式讲解,提高课堂讲授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记忆效果

单纯的理论学习,学生会觉得较为枯燥。在课堂上,新的课程开始之前,先提出相关案例,让知识点融合于案例之中。作为管理者,进行相关决策时,需要哪些信息,根据所需的信息,对案例逐步进行分析,分析的要点,就是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会随案例的分析而进入理论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反而会觉得学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也更为深刻。

(三)课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的理论,让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进行案例分析。这里的案例分析在教师做好准备后,主角是学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案例。教师一般根据每次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案例作好准备。

其次,讨论前,教师设计案例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设计的案例要突出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点,二是要便于课堂讨论;三是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对案情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好安排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做适当的提示,最后通过各组的代表陈述各组的观点。这个过程相对较长。

第四,对案例讨论后进行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根据各组所发表的观点,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点评,形成案例的总结。总结不是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等,以及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提高的方面。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点评,来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热情与兴趣,并根据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平时成绩。

最后,撰写案例报告。教师在讨论后,应布置学生对本此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撰写案例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和总结,并点评案例分析的思路、分析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可行,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学会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学生在撰写完案例报告后,教师应对其打分并作出评价,也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

在案例教学开始前,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根据分析的重点来进行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可选取一些较著名的企业、公司的内部管理情况的案例。如乳制品行业的伊利和蒙牛、美的和九阳两个势力相当的公司生产的豆浆机来分析其定价决策,选取丰田等日系汽车制造业的成本情况来进行于本量利分析等。学生对这些企业或公司都有所了解,甚至非常熟悉,因此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较为有吸引力。

(二)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虽然具有很多方面的优点,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因为理论与方法是案例分析的前提,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仍需要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适当讲授。在管理会计学中,首先要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应与传统讲授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虽然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但毕竟只是桌面上的场景和数据。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学习能力,还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到具体的公司、企业进行实习,进行实际的计量和分析、决策;进行管理会计的模式实训;针对具体章节的理论撰写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等相关的论文;定期进行测试等。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要扮演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理论学习前的案例引入时,教师是主角,引入案例,使得学习充满疑惑。在理论课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案例来进行学习时,教师和学生是一起进行的,教师引导,提出知识点,学生学习,两者都很重要。在课程学习后的案例分析中,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做好案例分析前的准备工作,后面的主要工作都应该交由学生来完成,在必要时,可以给予相关的提示和引导。

管理会计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后尽快地融入工作,学以致用。在采用案例教学同时,也可到具体的企业进行实习、进行管理会计实训等其他的教学方法帮助实现学生对理论的加深和巩固。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9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将工作中的课程情境进行典型化的处理后,将其进行模拟成让广大学生分析思考与判断的典型案例,并采用让广大学生独立研讨与互相讨论的方式,来提升广大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成为当前重大社会课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法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会计学要求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能展开创新。在当前的中等职业院校中,对会计方面的理论讲解的比较多,但是对实践方面的应用却关注的比较少。这样做的后果是会计理论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如何才能将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更好的指导实际的工作,去处理实际的问题等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案例教学法”切实有效的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实际工作的场景展开现场模拟,让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有了实战的经验,再加上老师悉心的点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会计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设计做到启发性与实践性

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需要在课前对案例进行精心设计,并且考虑多个学科的知识,充实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案例的设计要注意做到启发性与实践性。启发性指的是在案例当中蕴含问题,而问题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能够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就是给学生能留下思考的空间。另外,还要注意案例的答案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才得到的,在课本上并不存在现成的答案。例如在讲授“现金流量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案例:某企业产品的销售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查看其利润表发现其利润也一直处于上升期,但是该企业没有支撑多久就破产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想让学生了解“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则需要经过思考、讨论与分析的过程,并且将这一过程能内化为学生的潜力。通过案例讨论能够让学生对会计工作产生足够的兴趣,还能够为今后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另外,案例的设计还要注意做到实践性。教师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当前的工作实际,这也是由中专会计教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案例选取应该将会计实务作为基础,对实务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概括,来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认知能力。比如在讲到有关“采购实务”方面的东西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之中进行参观考察,对企业材料的采购、人员的参与、采购的基本环节、所需要的票据等,由教师进行案例设计,然后交给学生去模拟,由不同的学生扮演采购员、保管员、会计等,简单的场景模拟,就能够让学生指导采购业务的具体流程,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二)创建学习小组,展开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需要创建不同的学习小组,而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是10人左右,让小组可以自由运作。包括上课前各个小组内的协商、在课堂上展开的课堂讨论、观点的阐发以及课后的归纳总结等。案例教学中的学习小组,是案例教学确保成功的关键,也是锻炼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有效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例如在讲解有关的“结算方式”等相关的内容时,如果是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逐条进行见讲解,但到了实践操作阶段,学生可能还是不会操作。如果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让不同的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收款单位、有的扮演付款单位、有的扮演收款单位开户行、有的扮演付款单位开户行,让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在模拟的时候,注意不通过的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更熟悉具体的操作程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具体的结算方式,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能。

(三)授课结束后分析总结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的结晶,是学生对案例进行综合的思考分析之后的一个总结,更是学生在授课结束以后,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开展案例教学之后,教师都需要鼓励学生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进一步理解传授的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适当的总结与点评,重点是讲解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路,并充分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给予客观的评定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案例教学法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重要推动力,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需要从案例设计做到启发性与实践性,创建学习小组,展开案例讨论,授课结束后分析总结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等措施,提升案例教学效能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会计素养,为其今后更好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结构中处于较高层次,主要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我国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积极探索和改革,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培育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会计高级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认清培养现状,创新培养模式,适应发展需求,提升培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一直处于探索和改革之中。在学制方面,依据会计学专业特点实行弹性学制,逐渐淘汰单一固定的学制,除此之外,还实行了“直博”和“硕博连读"等形式;在入学形式方面,自1985年开始实施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制度,打破了原有单一的研究生招生渠道,使更多的人可以接受会计学高等教育;在培养类型方面,2004年4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类型被打破。

目前,我国在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形成了两种学位类型:一种是会计学学术性学位,一种是会计学硕士专业学位(MPAcc)。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来看,我国对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大大下降,而对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在研究生教育恢复之初,为了应对期间的高等教育断层,解决我国会计专业高校师资和科研人员的短缺问题,我国一直把培养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其中大部分毕业后都进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是,近年来随着博士研究生的扩招及高校师资队伍的相对饱和,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硕士生走向了会计实务界,从事应用性会计工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监管的日趋完善,我国对实务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从而对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由于培养模式的改进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与社会期望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加以反思和改革,以实现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培养能够适应会计学术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从事教学工作和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较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入学形式。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应以连贯培养为主,将硕士生教育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间阶段。在招生对象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生源以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往届本科毕业生和社会专业人才为辅;在入学考试方面,以培养学术研究人员、理论研究的创造者为标准,由招生单位自主确定考试形式及分数线;在题型设计方面,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同时强化对研究方法、推理、归纳等研究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选拔录取方面,主要考核报考学生的在校成绩、科研论文、申请论文、工作成果等,并且加大导师的决定权。

(三)培养方式。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服务,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培养体系。

1、课程设置。课程要以公共课为主,不必细分方向,可以在进入博士阶段之后再选择方向、补修相关的方向课程;课程总量上要控制,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经济学以及数量分析的教育,以便为将来从事数理分析或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以适应会计理论研究的需要;课程设置要与科研训练和学术论文写作相结合,为博士阶段出创新研究成果提供支持。

2、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教授与学生之间充分沟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采取非全日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教学所用教材最好采用反映理论前沿的系列原版教材,多让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掌握会计学理论前沿问题;成立导师组,共同指导学生,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及时指导学生所遇到的科研问题;安排学生在学习的适当阶段与博士生共同做课题、搞科研,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3、培养年限。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可适当缩短至两年,减少论文写作阶段所形成的空闲期,补充到博士培养阶段,更多地学习科研理论,提升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质量评价。对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评价,可主要依据是否满足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来进行。考核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方面,从而反映学生的学术潜质和科研素养;在优化标准化考试形式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采用文献笔记、读书报告、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式,真实衡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严把论文写作质量关,建立机制考核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监控工作,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构思能力、研究组织能力、前沿把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遵循“宽进严出”原则,建立有效的淘汰机制,在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综合考试,将那些不具备培养潜力的淘汰出去,确保培养质量。

三、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业务知识,较强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会计、审计、财务等相关实务工作,满足会计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入学形式。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借鉴职业教育模式,做好招生对象、入学考试、题型设计、选拔录取等工作。在招生对象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但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应届本科毕业生一定时期内仍是生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入学考试方面,全国不划定统一的录取分数线,由招生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分数线;在题型设计方面,减少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加重对阅读、逻辑分析、实际操作等个人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选拔录取方面,可成立专门的招生委员会,在考核在职人员的工作经验、业绩,或应届毕业生的在校成绩、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等,一旦通过,既准予录取。

(三)培养方式。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目标为根本,优化培养体系。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加大选修课的数量,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涯上的自我选择与就业的自我规划的选择机会;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增设必要的素质和能力的训练课程及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设置突出“宽、多、新、实”特征,体现专业特色且兼顾多学科渗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互动式、定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教学时尽量使用规范的系列教材,对于重点课程,最好使用国外先进的原版参考教材,保持与会计专业发展的同步;鼓励研究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安排学生在学习的适当阶段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部门等实地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培养年限。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差异及在岗在职攻读学位等特点,决定了培养年限不能一刀切,需要采取弹性设置。根据实际情况,以2~5年较为适宜,并适当减少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补充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阶段。

(四)质量评价。对会计学实务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如何进行考核评价,可主要依据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来进行,弱化高等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考核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反映学生素质、能力的各方面,全面反映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减少甚至取消标准化考试形式,尽可能多地采用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工作实践等方法来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实衡量学生的工作能力;可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和发表科研论文,以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方案等形式考核;逐步构建广泛而全面的校外评估体系,保障考核体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淘汰和激励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严厉处理,考核优异的学生要大加奖励,确保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小青,向玉章.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J].高校教育研究,2008.6.

[2]赵玲.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