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护士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5: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肿瘤科护士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肿瘤科护士论文

篇1

2结果

2.1专家的一般资料本研究19位专家年龄为37~56岁,平均(46.42±5.08)岁;工作年限为13~40年,平均(24.47±7.19)年,专家具体情况见表1。

2.2专家的积极性专家的积极性用问卷的回收率表示[5],本研究共发出两轮问卷,第一轮、第二轮回收率分别为95.0%、100.0%,说明专家的积极性高,见表2。

2.3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由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决定,为判断依据系数与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数平均值[5]。本研究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熟悉程度系数、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88、0.89,均大于0.7,表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2.4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表示,变异系数越小,表示专家意见越一致,整个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0~0.22,均小于0.25。协调系数用肯德尔(Kendall)协调系数W表示,W的取值范围为0~1,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5]。各级协调系数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W值分别为0.129、0.213、0.211,经卡方检验计算出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全部指标的认同程度较高,结果可取。

2.5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满分比、标准差来表示。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越大,标准差越小,表明指标越重要。专家咨询结果显示,整个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范围为3.95~5.00,均大于3.5,满分比范围为21%~100%,均大于20%,标准差范围为0~0.93之间,除个别项目外,差异较小,说明专家意见集中。详见表4。2.6专家咨询的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建立起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6个的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表4。

3讨论

3.1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专科护士培训是以后护理事业发展的重点[6]。近几年,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各专科领域都已展开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其中我国急诊、ICU等领域对核心能力的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肿瘤领域也已进行核心能力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旨在为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的评估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以便更好地了解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肿瘤专科护士培训项目调整培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指导护理管理者基于能力进行管理;肿瘤专科护士通过自评,可以明确自身能力水平,激发潜能,不断提升自身及专业能力水平,进而推动我国肿瘤护理事业的发展。

3.2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专家的选取关系着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在专家的选取过程中,本着权威性、代表性、连续性、专业性的原则,选取来自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等领域并且能持续参加本研究的两轮咨询的护理专家,这些专家在相关领域中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0%、100.0%,表明专家积极性高。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熟悉程度系数、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88、0.89,均大于0.7,表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两轮指标的W值分别为0.129、0.213、0.211,经卡方检验计算出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全部指标的认同程度较高,这些研究结果均表示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3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本研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建立了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①在评价体系中权重值居于首位的是临床实践能力(0.4111),由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三部分组成。它是肿瘤专科护士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肿瘤专科护士工作中的重要职责,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②居于第二位的是沟通协调能力(0.2091),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三部分。护士作为临床实践者,教育咨询者,协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才能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8],同时要学会自我调适,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③位于第三位的是评判性思维能力(0.1624),包括评估能力、决策能力和评价能力三部分,是进行一切护理活动的基础,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它对护理教育及科研和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对护理活动和患者病情进行及时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还要对护理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④位于第四位的是专业发展能力(0.1246),包括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部分,肿瘤专科护士作为肿瘤护理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在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关注及学瘤护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以促使肿瘤护理事业不断发展与壮大。⑤位于最后的是管理能力(0.0928),包括业务指导能力和病区管理能力两部分。所有肿瘤专科护士都承担着多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包括业务信息管理和病房人、财、物管理等。肿瘤专科护士是一个团队,要求护士既能够为患者及其他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业务知识,同时也能做好所负责的病区日常事务管理,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篇2

护理工作系属医疗机构,它具有专业升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随着的发展,现代的进步,医院、医师、病员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当初最简单的因病施护,慢慢发展成因人施护、因需施护及拥有护理重点。这些演变都在无形的监督着护理工作。本院在出院手续办理窗口实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患沟通,端正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本科室于2003年初自制了一套满意度调查表。现对其在本科病房的应用及调查结果简单介绍如下:

1医院满意度调查表(表1)

2肿瘤科满意度调查表(表2,表3)

3请给病区打分(表4)

4请给该病区.‘一日清单,.的准确性打分(表5)

5您会向您的朋友推荐我院吗?(表6)

6使用方法

在患者预出院的1d(即出院前1d),由办公护士或者是当班护士当患者床前交给患者或家属。

①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使用其表格的用途:为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监督护理工作,为护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②患者或家属进行填写,对其不理解处进行讲解,并鼓励患者或家属客观、严格的打分、填写。

③出院当天收回时,感谢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及支持,并祝其早日。

④每月底,护士长将全部满意度调查表好,在科室月工作会上进行讲评,例如对排名前两名的护士有哪些地方得到了病患的表扬,后几名的护士哪些地方存在不足等等;最后对满意护理人员进行排名,并张贴。7护士满意度调查

①患者对本科室护士的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度为94%;

②对护士人院介绍的非常满意程度为100%;

③对护士及时更换液体的非常满意度为90% ,

④对护士打针输液非常满意度为97% ;

⑤对护士回答患者疑问的非常满意度为94%;

⑥对患者需要帮助护士及时感到的非常满意度为100%;

⑦对护士主动了解患者病情非常满意度为91%;

⑧对检查前护士对患者交代注意事项的非常满意度为88% j

⑨对护士患者服的非常满意度为100% s

⑩对护士进行饮食建议、指导的非常满意度为100%;

⑧对该病区“一日清单”的准确性非常满意度为%%。

0在“您会向您的朋友推荐我院吗?理由是什么?”一栏中,43位患者进行了填写,其中38位患者的理由是:护士服务态度好,其满意度为88.37%0

8讨论与分析

通过发现,本科室护士在工作中有着很高的满意度,这代表护士们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有着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有着热情服务的态度,还有着良好的自身素质与修养。

由此可见,对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是必要的。

8.1它是患者住院期间各种需求是否及时得到满足的反映

8.2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对检查前护士对患者交代注意事项的非常满意度为88%,这

与护理人员受功能制护理的影响,只注重执行治疗护理操作而忽视了各项检查的客观介绍,造成患者不知何时做检查,不知何地做检查,以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针对此现象,我院专门设立了预约检查单,系统自动打出患者的检查单,由护士亲自发给患者,及时作好宣教工作。 8.3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也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篇3

1.2方法

1.2.1专科组的设置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专科组长的设置(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专科组长的职务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专科的学习、培养(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专科组的考核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结果

2.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见表1。

2.2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见表2。表1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专科技术考核成绩。

3讨论

篇4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专科化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更专的要求,使传统的手术室护士全而不精的通科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来外科发展迅速,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应用,形成高、精、尖的手术特点。因而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专科化护士也因此而生。我院2008年起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和专科化工作制度受到了医生的认可与好评,患者满意度提高,现将设立专科组的实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年手术量10 000多台,普外3 000多台、妇产3 000多台、骨科2 000多台、神经外科近500台、泌尿、肿瘤800台、五官科、眼科800台,在编护士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个,主管护师4个,护师8个,护士11个。

1.2 方法

1.2.1 专科组的设置 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 专科组长的设置 (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 专科组长的职务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 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 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 专科的学习、培养 (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 专科组的考核 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2.1 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 见表2。表1 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 专科技术考核成绩转贴于

3 讨论

篇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措施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考虑患者的综合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1]。PDCA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循环模式,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是英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缩写。。通过PDCA循环的应用。能使管理思维和工作步骤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评价、有反馈、有改进,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2]。为了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2014年我院护理部运用PDCA循环管理,制定护理工作管理方案,在内科系统提高病人满意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系统包括消化科、呼吸科、肾内科、肿瘤科、放疗科、心内科一病区、心内科二病区、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内科二病区、儿科一病区、儿科二病区、新生儿科、感染科、ICU共14个科室。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3月每科15例患者住院患者210例为对照组,随机抽取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4年7月至9月每科15例患者住院患者210例为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自行设计。分A.服务态度、B. 健康宣教、C. 技术操作质量、D.病情掌握四项。每项二级,满意(大于98分),不满意(小于98分)。每张问卷满意度总分为40%A+30%B+10%C+20%D=100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2.1计划阶段(plan)成立提高病人满意度质控组,包括大科护士长、各病区护士长。查找2014年1月至3月内科护理满意度低的原因。确定将提高内科系统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

1.2.2实施阶段(Do)

1.2.2.1 护理部采取讲课辅导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强化服务意识的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护理服务理念。

1.2.2.2护理部常下科室协助管理,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并于7月份汇同人力资源部招聘具有专科及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共89名,根据科室的工作量,调配到各临床科室工作。缓解了部分科室护士不足的压力。

1.2.2.3护士站前移,简化护理记录,优化排班模式,责任护士有更多时间和自己的病人沟通,评估病情和卫生宣教。

1.2.2.4各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健康宣教手册,利用工休座谈会为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并将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纳入护士长绩效考核。

1.2.2.5护理部要求护士长上午不许离开病房,每日查看病人,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护士长及护士每周跟随科主任查房1至2次,了解病情及诊疗计划,护患沟通时做到医护信息一致。

1.2.2.6护理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的早会点评及床边交班,加强年轻护士能力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水平及评估能力。要求护士长晚查房提问值班护理人员病人九知道,考核结果纳入护士长绩效考核。

1.2.2.7要求各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新知识及沟通技巧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沟通宣教能力。

1.2.3检查阶段(Chedk)护士长每天查看措施落实情况,大科科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1.2.4处理阶段(Action)对实施和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整改,对于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好的方法予以总结改进。

1.3观察指标 病人满意度得分。

2 效果评估 实施PDCA循环前后满意度得分对比。

表1 实施PDCA前各科室病人满意度得分

表2 实施PDCA后各科室病人满意度得分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与实施PDCA循环前相比,内科系统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平均分均达标,部分科室如神经内科、心内科、放疗科、肿瘤科、肾内科等均为满分。其中总满意度情况:服务态度满意202人,占98%,不满意8人占2.0%;健康宣教满意204人,占98.5%,不满意6人,占1.5%;病情掌握满意207人,占99.3%;不满意3人,占0.7%;技术操作质量满意207人,占99.3%;不满意3人,占0.7%。表明措施落实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第一季度均有所提高,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的第一线,护士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人员,对于患者的病情观察、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的问题的发现极为重要,因此临床上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不断发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对于患者、护士、医生及医院各方面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具有以下特点:①大环小环紧相连,小环推大环,促进大循环;②不断提高、不断前进;③呈现门路式上升趋势;PDCA循环并不在同一平面上,每完成一个循环,就可取得一部分的成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促进治理水平及品质水平更进一步[3]。将PDCA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及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篇6

百草枯是一种新型速杀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百草枯中毒至今仍无特效解毒剂,其中毒病死率高达90%,是目前临床中毒救治中死亡率最高的毒物类别。医院依托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先后参与了80余起重大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中毒救治经验。20多年来,先后治愈百草枯中毒患者近千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307医院是我国承担核辐射损伤、化学毒物中毒临床救治与研究的医疗机构,是国家反恐医学救治医院,以及国家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第三临床部,被誉为“三防铁军”。如今,该院立足传统优势学科,不断拓展,综合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在为人民生命护航的道路上用创新书写了新的篇章!

用创新攻克疑难病症

尽管已到了中午,可乳腺肿瘤科主任江泽飞的门外还等着十几个病人,她们来自全国的不同地方。正在这时,一位小伙子冲了进来,“求您救救我的姐姐。”

这是发生在3年前的一幕。原来,这个小伙子的姐姐上大学时得了乳腺癌。由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她的病情急剧恶化,已经出现肝脏和骨转移,家里也已是负债累累、不堪重负。绝望之际,病人的弟弟找到了307医院。仔细研究女孩的病情后,江泽飞立即将其收治入院,并带领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为一家人带来了生的希望。经过江泽飞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她已经从当时一个星期输3次血才能保证血小板不减少的重症患者,变成到现在3年也没有输过血,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健康人。

江泽飞是首部《中国版cNCCN乳癌治疗指南》的执笔人,是首位加入St.Gallen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团,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华人学者。他将国际最新治疗理念引入临床,并参加了60多项国际协作抗癌新药临床研究。前不久,他带领团队设计了前瞻性、多中心、双盲的大型临床研究,在线发表在《肿瘤学年鉴》上,首次证实了循环肿瘤细胞在中国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对转移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监测术后患者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评估疗效以及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放射病和肿瘤是307医院两大传统优势学科,建院以来,医院立足于此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们把放射病救治技术用于白血病治疗,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实验室和无菌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其他学科也在飞速发展。医院全军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段炼创新采取个体化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已开展烟雾病手术4000余例,手术例数名列世界第一,治愈率90%以上。

如今,307医院拥有全军放射病救治研究所、全军造血干细胞研究所,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全军肿瘤诊治中心、全军脑血管病中心、全军采供血中心和全军日遗化武毒伤救治中心等7个全军医学研究机构,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分析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全军核化损伤救治重点实验室、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全军血液安全与保障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和军队重点实验室。在诸多疑难重症研究诊治上,医院已处于先进行列。

临床治疗是创新原动力

26岁的小屈高高大大,没有任何异常。没有人能想到,2006年,他曾因为患上B细胞急性淋巴瘤白血病而濒临死亡。这种病的存活几率很小,依靠普通化疗存活率只有30%。特别是小屈找不到供体,无法进行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

偶然间,小屈的父母听说307医院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方面独树一帜。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父母带着他来到了这里。

没有想到,在其他医院几乎被宣判“死刑”的小屈在这里仅用了3个星期就恢复正常。他们采用的是全军放射病研究所所长、血液内科主任艾辉胜领导的团队原创性开展的白血病“微移植”治疗。在“微移植”中,患者仅需接受能高效杀灭白血病和肿瘤细胞的化疗。随后,供体提供的造血干细胞经过体外“增效”,输入患者体内,激活免疫细胞,共同抗击白血病。

这项来源于临床的研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血液》杂志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和英国皇家医院撰文称“这项研究是在最困难的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北京研究团队的研究将有望找到一个治愈白血病的新的前沿途径”。这篇文章入选F1000“全球最具科学价值的生物和医学论文”。

前不久,艾辉胜正式受聘为《血液》编委,成为我国受聘于这本杂志的第3位血液学专家,也是我国第一位临床医学专家。

医学创新必须来源于临床,并反馈到临床中。对医学来说,临床治疗是创新的源动力!

前不久,307医院免疫室及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分析实验室主任奚永志申报的“编码鸡II型胶原CCOL2A1全长基因及其用途”基因发明,获得美国及欧洲基因发明专利。这是我国获得的国际公认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的首个欧美基因发明专利,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基因科学发明专利上的长期绝对性垄断!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第307医院共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统计源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0%,有单篇SCI论文影响因子高达25。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成果几乎全部针对临床治疗。

广“挖”人才为创新铺路

7月23日,医院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换届竞聘工作顺利结束,160余位新聘和续聘人员走上了新岗位。至此,该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面向全国全军的换届工作圆满结束。

新任消化内科主任刘岩是在这次竞聘中成功获聘的一位来自院外的专家。这位只有33岁的年轻专家曾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的骨干,是长海医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

为了能把他“挖”过来,政委郭治中、医务部主任李彦博带队专程前往上海,和第二军医大学以及长海医院领导进行沟通。307领导这种不辞辛劳、求贤若渴的举动,让刘岩看在眼里。而二医大和长海医院的领导也深受感动,刘岩的调动顺利进行。

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7月27日至28日,医院又举办了新一届科室领导培训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原院长王卫东、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等10位名家授课,为科室领导加油充电。

篇7

1993年,为解决当时上海老龄化带来的老年痴呆患者住院难问题,经市委市政府特批,中心新建住院大楼,设立200张床位专门收治老年痴呆患者,成为上海市首家专科医院。2012年,中心又成为上海市首批舒缓疗护政府实事项目试点单位之一。经过4年建设,舒缓疗护科现有床位36张,医务人员14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医师4名、康复医师2名、护士8名,并先后选派6名执业医师、7名注册护士参加了上海市舒缓疗护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舒缓疗护项目开展以来,中心共收治458例肿瘤晚期患者,陪伴446位肿瘤晚期患者安宁地走过了人生最后一程。

中心是长宁区唯一一家开展舒缓疗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区域内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工作平台,建立由家庭医生初评、舒缓门诊进行2次遴选的转诊机制;同时通过加强与区属综合性医院肿瘤科、急诊科的合作,完善绿色转诊通道,从而有效满足长宁区区域内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住院需求。

1 完善癌痛评估,执行三阶止痛

中心舒缓疗护科根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在入院时、入院1周和入院1个月时分别开展病情评估,建立了完善的疼痛程度评估制度,执行三阶梯止痛原则。通过止痛药物剂量调整,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用药,告知吗啡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顾虑,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同时科室引入了中医耳针穴位按摩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敷贴等适宜技术,增强患者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疼痛,提升其生存期质量。

2 创新辅助疗法,减缓负面情绪

通过为癌症患者开展音乐疗法,将疼痛、烦躁和恐惧的临终过程转换为平静和坦然,使患者在熟悉的音乐声中进入临终状态;通过增进患者与医护人员、医务社工、社会志愿者建立情感交流,消除负面心情,建立亲切感,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抚触,使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目光与患者交流,舒缓患者情绪;建立志愿者陪伴患者阅读的项目,帮助患者获取外界信息,从而缓解终末期患者内心的压抑、恐惧、厌世等负性情绪。

3 注重生命意义,体现人道关怀

舒缓疗护科的医务人员自发组建了爱心团队,为一名高龄的孤老筹款购买生活用品,并为其他患者喂饭、理发、洗澡、聊天,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名孤老入院后2个月的生日那天,为她庆祝生日,让老人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医务人员会为了满足一位65岁湖南籍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回去家乡的心愿,多次联系患者家属研究出院回家的治疗方案,在一切安排稳妥后让老人开心的踏上了回乡旅程。

4 筹建医务社工,引入心理治疗

2014年7月,中心成立了舒缓疗护医务社工站,配备了2名专职医务社工,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临终患者的舒缓疗护服务中,进而形成了一种工作理念和模式,为舒缓疗护病患提供更好的医学人文服务和医学心理服务。仅2015年,中心舒缓疗护社工部就开展了针对癌症患者的病房探访107例、个案工作15例,针对家属开展的小组工作11次,针对高危人群的社区工作4次,并多次举办肿瘤防治健康讲堂活动。

5 家属心理支持,坦然面对死亡

篇8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输液工具如留置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置管,输液港等新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普遍应用。大部分护理人员却对多种输液工具的适应症掌握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对各种药物的用药途径不了解,造成输液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以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势在必行,其目的是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提高输液质量,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发现并解决临床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做到预防为主,减少输液风险发生率。

1方法和步骤

1.1静脉输液小组的人员构成 小组成员共14名,组长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专职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1.2培训方法 由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内容包括相关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配伍禁忌;应用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静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CVC的日常维护;各种敷贴的选择及应用。安排小组成员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定期邀请专家到院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

制定明确的静脉输液小组职责:负责全院静脉输液队伍的管理建设,制定并完善静脉治疗相关流程、操作标准及相关准入制度,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组织医院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讨论,对院内院外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静脉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定期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做到预防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降低护理风险。

1.3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4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534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观察接受化疗药物的病人输液途径的变化,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情况。

1.4另外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78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将两者进行比较,观察PICC留置情况。

2结果

2.1普通化疗患者输液途径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输液途径可采用技术性高,留置时间长的输液方式,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化疗药物输液途径比较

输液途径 对照组 占总人数% 试验组 占总人数%

CVC 10 2.1 36 6.7

PICC 105 22.2 234 43.8

留置针 126 26.7 183 34.3

钢针 231 48.9 81 15.2

合计 472 99.9 534 100

2.2普通化疗患者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

组别 静脉炎、药物外渗例数 占总人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5 26.65

试验组 65 12.32

2.3 PICC情况比较:将采用PICC行化疗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管理的试验组PICC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d 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占总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6±8 8 7.69

试验组 212±26 6 2.56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多,工作量大,因静脉输液引起医疗纠纷增加的现象[1]。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2]。本试验结果显示,输液小组成立前,输液质量差,输液并发症多,考虑原因为输液小组成立前护理人员输液知识相对缺乏,操作不规范,特殊药物的给药途径不了解,出现静脉炎、药物外渗,甚至局部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有研究指出,静脉输液小组可参与改善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情况[3]。本研究显示,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既往研究相符,主要因为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输液工具的优缺点及高度危险药物的药理特征,正确评估患者的治疗、给药、输液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专职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对护理过程中的更换敷料、输液局部和整体情况的观察、导管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识别早期并发症,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规避不必要的护理风险。通过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上报,对治疗过程中疑难问题、护理难点及时与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使我院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静脉输液小组的建立,明确了小组的管理职责, 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给临床提供了专业性指导和支持,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全院静脉输液操作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规范,输液途径选择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静脉输液引发纠纷相关因素分析与对

篇9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输液工具如留置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置管,输液港等新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普遍应用。大部分护理人员却对多种输液工具的适应症掌握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对各种药物的用药途径不了解,造成输液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以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势在必行,其目的是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提高输液质量,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发现并解决临床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做到预防为主,减少输液风险发生率。

1方法和步骤

1.1静脉输液小组的人员构成 小组成员共14名,组长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专职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1.2培训方法 由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内容包括相关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配伍禁忌;应用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静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CVC的日常维护;各种敷贴的选择及应用。安排小组成员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定期邀请专家到院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

制定明确的静脉输液小组职责:负责全院静脉输液队伍的管理建设,制定并完善静脉治疗相关流程、操作标准及相关准入制度,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组织医院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讨论,对院内院外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静脉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定期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做到预防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降低护理风险。

1.3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4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534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观察接受化疗药物的病人输液途径的变化,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情况。

1.4另外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78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将两者进行比较,观察PICC留置情况。

2结果

2.1普通化疗患者输液途径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输液途径可采用技术性高,留置时间长的输液方式,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化疗药物输液途径比较

输液途径 对照组 占总人数% 试验组 占总人数%

CVC 10 2.1 36 6.7

PICC 105 22.2 234 43.8

留置针 126 26.7 183 34.3

钢针 231 48.9 81 15.2

合计 472 99.9 534 100

2.2普通化疗患者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

组别 静脉炎、药物外渗例数 占总人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5 26.65

试验组 65 12.32

2.3 PICC情况比较:将采用PICC行化疗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管理的试验组PICC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d 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占总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6±8 8 7.69

试验组 212±26 6 2.56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多,工作量大,因静脉输液引起医疗纠纷增加的现象[1]。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2]。本试验结果显示,输液小组成立前,输液质量差,输液并发症多,考虑原因为输液小组成立前护理人员输液知识相对缺乏,操作不规范,特殊药物的给药途径不了解,出现静脉炎、药物外渗,甚至局部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有 研究指出,静脉输液小组可参与改善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情况[3]。本研究显示,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既往研究相符,主要因为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输液工具的优缺点及高度危险药物的药理特征,正确评估患者的治疗、给药、输液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专职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对护理过程中的更换敷料、输液局部和整体情况的观察、导管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识别早期并发症,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规避不必要的护理风险。通过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上报,对治疗过程中疑难问题、护理难点及时与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使我院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静脉输液小组的建立,明确了小组的管理职责, 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给临床提供了专业性指导和支持,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全院静脉输液操作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规范,输液途径选择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静脉输液引发纠纷相关因素分析与对

篇10

“癌症并不都是绝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及科学诊疗手段的出现,很多癌症病人的症状已经是可以由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等治疗手段来控制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是可以得到提高的。另外,很多癌症只要早期发现、处理得当,还是可以治愈的。”陈国际医生说。

因为能救命而从医

1961年,陈国际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的陈国际非常喜欢化学,他的化学成绩也非常突出。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陈国际的第一志愿是兰州大学化学系,但是当陈国际意外地接到山东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他才明白,父母悄悄地改了他的志愿表,他们希望儿子能够实现他们的医学梦想。孝顺的陈国际并没有违背父母的意愿。医学之门虽由父母代他打开,但医学的博大精深,医生的崇高人格令他不由得心驰神往并义无反顾地走入了医学的殿堂。谈到最终为什么会选择肿瘤外科时,陈国际说:“其实当时想的是只要是干外科,什么都可以!因为外科更能发挥我的优势,更适合我!”经过5年在医学院校的熏陶与刻苦学习,1984年陈国际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如愿被分配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事腹部肿瘤外科工作,从此他便与肿瘤外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用爱心来做事情”

“起初,在那个谈癌色变的年代,可以说是没有几个人愿意从事肿瘤医学的工作,肿瘤外科的工作更是又脏又累,有的恶性肿瘤病灶破溃流脓时发出的难闻气味更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忍受的,但当时凭着对病人的一种朴素的同情心,也凭着自己对外科事业的热爱,我留下来了,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几年。”陈国际说。

“作为一名医生,当看到原本卧床不起的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当看到通过自己的治疗可以为肿瘤患者延长生命,让他去完成还未完成的心愿;当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可以使原本奄奄一息的病人获得重生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再累都值得。”陈医生说。这也许就是他置身肿瘤外科二十几年,越干越起劲,乐此不疲的动力吧。

陈医生20年来一直保持着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每天早晨他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到病床前仔细询问病情,为病人查体,修改医嘱。每次手术前一晚他一定会到病房去看病人,为病人及家属耐心讲解病情、疏导情绪,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术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各项常规术前检查,对肿瘤病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同时也要安抚家属的焦躁心理,这些才是最难做到的。”对待手术,他坚信“手术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手术的成败,在肿瘤手术中,这是事关生死的。”手术中的每一步他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直至最后一针的缝合。“成功的手术一定包括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监测,我每次都尽量亲自为病人换药,这不是抢护士的饭碗,而是因为通过换药的过程可以与病人更多地沟通,第一时间发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心理的变化!”陈医生说。

谈到自己诊治过的病人,陈医生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27岁的女孩。她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当时她还没有结婚。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令她的父母几乎崩溃,整日以泪洗面。“这个女孩很坚强,不断地安慰她的父母。她的眼神告诉我,她一定要活下去!否则她的父母将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而她活下去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我的身上!当时我唯一念头就是‘一定要治好她!’”陈国际说。当时陈国际一方面认真地为病人制订治疗及手术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地为家属讲解病情,详细解释治疗计划,通过讲述其他治疗成功病例让家长树立信心,认识到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手术最终很成功!病人术后恢复得很好,那女孩的坚强和乐观令我印象深刻,所以说心理很重要,只要有活下去的信心,手术就会事半功倍,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都很重视和病人沟通的原因。只有多沟通,病人才会相信医生,才会对手术有信心!”说到这里,陈医生不无遗憾地感慨道:“如今很多年轻的医生只重视手术本身,却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这也许就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吧。”

陈国际医生多年来除了潜心研究自己的专业,用精湛的医术来治疗病人外,他更用心地去照顾病人各个方面的难处。当遇到家庭困难的患者时,他总是尽量地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癌症本身已经是很沉重的打击,我不希望再给病人以及他的家庭增加更多的经济负担。”记者了解到,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病人,陈医生的专家号经常是按普通号收费,他还经常买些营养品默默地送给病人。此外,他和他的同事们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如果看到那些医保的患者有没有用完的药的时候,他们就会征得患者同意后,把药送给那些没钱买药的患者使用。

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陈国际医生所在的肿瘤医院也接到了支援的通知,当时作为肿瘤医院报名参加支援队年龄最大的医生,陈国际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当时他的任务是从救护车搀扶病人进病房,病人转院时一路护送病人到医院,这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感染机会最大的工作。“当时我们组有女大夫、有未婚的年轻大夫,我不能看着他们去做这些危险的工作,毕竟他们还有大好的前途,我来做这些工作就可以了。”陈医生朴实地说。

“我只是怀着一种朴素的感情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每一个人,我真心地希望我的病人早日康复。”陈医生说。

为肩上的责任学而不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亚洲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之一,也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所处的环境,”陈国际说,“正是因为有了在肿瘤医院这二十几年的历练,也正是因为有了肿瘤医院的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才有了我个人的成长。”

陈国际医生从1999年开始分到乳腺专业组,2003年肿瘤医院成立了乳腺癌诊断治疗中心,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立最早的肿瘤诊断治疗中心。“任何癌症治疗都要进行综合治疗,没有综合治疗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优势恰恰是综合治疗比较好。病人来了以后,先进行综合分析,规范化治疗,第一步治疗以后,病例还要拿出来进行讨论。手术刀不能切掉最后一个癌细胞,癌症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手术刀的作用越来越小。外科治疗不是唯一的治疗,综合治疗更重要。”

目前,陈国际还承担或参与了一些卫生部、中美合作、中英合作、“十一五”等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与国外的医疗技术相比,我们的技术和欧美可以说是同步的,我们中国大陆病人多,治疗经验多,这是中国医生最大的优势。从手术到放疗、化疗,我们的综合治疗是很好的。我们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就有四位。三位搞基础研究,一位搞化疗的。哪家医院也没有我们这么多院士。技术力量优势很明显。放疗的设备是全国最好的。肿瘤治疗讲究综合治疗,我们医院研究所和医院是一体的,综合治疗是很好的。”陈国际自豪地说。

在学术领域里,陈国际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特别对各种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保留手术和术后再造、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探测活检、临床不能触及肿物的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曾完成各种复杂的乳腺癌手术过万例,将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降低到了国内最低水平。

对病人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