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接地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应注意的问题
调试与安装工程系统过程中,其电子设备都会有较大的运行功率,这样就会有一定的磁场产生进而形成一定的干扰,另外更为严重的就是其导线与电源之间产生的耦合作用形成的干扰,即电容、电感的耦合作用以及电磁场的辐射等。我们必须要规范其系统接地操作和步骤,让整个操作流程能够确保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在安装与调试器广播电视系统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要注意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数码设备采用了独立的模拟和数字信号连接到地面,分别汇合后,尽可能在靠近当地公共接地母线处接地;在信号高的方位通常是采用外壳接地的方式与机柜的外壳相连接在一起,与箱体外壳接地集合,通过安全的接地螺栓,有序的排列在金属外壳上,以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系统。
2.2要注意机房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
当机柜内设备比较多时,特别是当今科技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现代数码设备广泛的应用到广播电视技术上去,数字地线、模拟接地引线、接地信号、电源线和机柜外壳电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可敷设一条平行排列的绝缘系统,使用两条半环型接地母线作为信号总线,靠近安全接地螺栓。另一种方式是在屏蔽地,使用箱体外壳母线接收附近的信号,在信号系统总线上,连接到附近的柜体总线上。在操作中,要确保电气性能良好,电力的阻值应尽可能的小。
2.3要注意使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保持零电位
采用三相四线电源进行供电,由于功率消耗和电力负荷的不同,会导致三相不平衡,如果是不确定的中性点接地,会造成三相电源中性线电位的偏移,导致电压不稳定而影响单机电源设备的正常工作,偏高或偏低的电压都会对电源设备有影响,甚至会造成设备损坏,因此要确保电源中性点接地处于中性点电位。让三相电源保持零电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接地柜中应使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连接,一般不能使用没有绝缘的扁铁和金属丝编织管,因为这些设备都难以实现地线之间的接地绝缘,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埋地的金属丝编织管,埋入盐水周围,采用碳粉埋实,地线周围留有一定深度,以实现较好的接地效果,增强电导率系统的导电性。通常情况下,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中性点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引言
相比较普通采暖系统,地板采暖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板采暖是把耐热管材或发热电缆埋设在地板内,以低温热水或电热能加热地板,再通过地板以辐射为主的方式加热室内空间的技术。辐射供暖方式与对流供暖方式相比节约能源约10%~30%。地板采暖节能效果及其主要技术、经济和环保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能效果
1.1地板采暖的辐射传热方式比对流方式加热室内空间可降低热损耗,提高热效率。
1.2对流传热导致室内空间上部温度高而下部温度低。与此相反,辐射传热是下部温度高而顶部温度低,因此减少了人体高度以上空间的无效热供给。
1.3地板采暖给人以脚暖头凉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对流传热形成的头热脚凉的感觉相比,人体的舒适感受度会低1℃~3℃。因此,地板采暖室内16℃即可达到对流采暖18℃的人体舒适度效果。有关技术资料显示,如室内温度降低1℃,可节能近10%。
1.4利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进行地板供暖、供冷,每平方米装机电量不大于15W/㎡,比空调低30~50W/㎡,可有效缓解夏季供电紧张状况。
1.5由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度不同及在室内活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地板供暖、供冷的自动调节功能,人为控制的方便性也能产生相应的节能效果。
1.6由于地板本身是热辐射面,因此减少了围护结构近五分之一的冷面吸热耗能。
二、技术优势
由于地板采暖的介质温度要求在60℃~30℃,比散热器规定的高温热水低35℃~65℃,因此既具有可以利用城市集中供热,又独具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供暖、供冷的技术优势。
2.1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的低温热水地板采暖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占到目前各种地暖技术应用总量的90%。这种技术的优点主要是只需将集中供热管网终端明装的散热器改为暗装在地板内的耐热管材就行了,其技术含量不高,施工简便,成本低,可实现分户计量,舒适性好,节能效果明显。城市集中供热是建设部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今后多年中这种地板采暖仍将占城市住宅供暖的主导地位。其不足是没有改变以消耗大量煤、水资源为代价的传统供暖模式。
2.2水源热泵技术是在冬季把地下水的大部分热量置换到供暖用的低温热水后,再将水回灌入地下及夏季用地下水在地板中循环降低室内温度的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是在冬天把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用于室内供暖,夏季则把室内的热量带到地下达到制冷目的的技术。
2.3电热源地暖电热源地暖技术主要是指把发热电缆(包括其它电热装置)埋设在地板内,通过电热转换加热室内空间,达到冬季采暖目的的技术。目前,我省已有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的个别小区或别墅采用。其特点是电热转换率不低于97%,可实现温度自动控制,节能、环保效果明显。但由于我省绝大多数设区市还没有实行低谷电价政策,因此目前大面积推行难度较大,但是随着我省电力事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大好。
三、经济优势
3.1由于地板采暖不像散热器明装占用室内空间,因此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2%。2006年,我省有约1200万平方米的住宅采用了地板采暖,即增加了24万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
3.2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板供暖、供冷,不但不再消耗煤炭资源,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以石家庄地区为例,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供冷的年费用为15~20元/平方米,比使用集中供热加分体空调的年费用低约1/3,夏季消耗的电能为分体空调的1/4。
3.3采用电热地暖可以不再使用宝贵的水资源。河北省是水资源紧缺的省份,石家庄市年可利用水资源约22亿立方米,而需要量为30~34亿立方米,缺口在8~12亿立方米,是全国35个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如果推广应用电热地暖不但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还可以平衡供用电负荷,实现室温自动调节和提高居民自我节能意识,促进人居环境质量和有利于社会和谐等诸多优点。:
四、环保效益
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蔡宗齐《先秦汉晋言实之论与陆机刘勰的文学创作论》认为,陆机、刘勰的创作论是从先秦汉晋言实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贡献是建构了文学创作的理论框架,它也是辨别和描述创作过程不同阶段的复杂的精神和语言活动。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反思了陆、刘创作论对后世文学和美学发展的影响。武汉大学曹建国认为诗的本事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诗歌解读方式的文学批评价值;一是作为一种故事文本的文学价值及其意义。陈伯海《为意象正名》指出:意象即表意之象,意象不能等同于诗中名物。陈允锋《中国古代诗学语境中的风骨观述论》指出,风骨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动态范畴。他将诗歌风骨理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三:一是情感类型,二是作者的本源功夫,三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式技巧。戴景贤《论刘勰〈文心雕龙〉之文学本质及其玄学基础》探讨了刘勰以文为德涉及的哲学体系,依“几”、“神”说所建构的哲学理论与其导引产生的文学本质论以及其所涉及的艺术论议题。董乃斌《刘熙载〈艺概·诗概〉的诗歌叙事论》认为其叙事观在以下三个方面较为突出:叙事、抒情对举的概念确认;对咏史诗叙事成份的辨析;对杜甫、白居易的叙事分析。
黄霖《文学名著汇评本的文学价值》指出,文学名著的评点主要是关注名著的文学性,汇评的优势是集各家之说于一处,充分显示百家争鸣的特点,有助于真知灼见的形成。黄仁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说》探索了文学通变说形成的思想基础、刘勰构建的文学通变理论及文学通变理论的影响。李建中《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理论谱系》追溯了中国古代文体学之起源,建构起以“用”为华实,以“言”为主干,以“体”为根柢的理论谱系。刘畅《从刘勰与“时流”的社会距离观其文学思想的形成》认为,若离若即的边缘性状态是刘勰与时尚主流的距离,导致了他思想意识尚北,审美趣向宗南,因而对变新与复古通融折中。刘疏影《宗炳绘画美学理论命题“应目会心”探微》寻索了“应目会心”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认为它在中国绘画理论及美学思想中具有奠基意义。杨明《读汤用彤〈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志疑》对汤用彤魏晋文学原理出于玄谈并不认同,指出哲学对文学是有影响的,但应厘清影响的范围、程度,研究这种影响决不能离开文学本体。二者的关系是从文学到哲学,而不是从哲学到文学。王定璋《孙绰的鉴人与品文》指出,孙绰长于鉴人,往往紧扣所论对象的本质特征;品文则与文本紧密联系。邬国平《诗歌曾经被这么解读》探寻了文字狱与自由释义的关系,认为凡涉及文字狱的作者,其作品在接受史上一般都会“被文字狱化”,这是自由释义的恶果。
二、对魏晋南北朝以降的文论研究
《文镜秘府论》在日本影响颇大。顾春芳《近年日本关于〈文镜秘府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对其版本、传承,其对后世的影响,对书中汉字音的研究等问题提出见解。查屏球对元明“和唐诗风”源流进行了考辨剖析。陈咏红、利敏莹认为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陌生化程序值得探索——它使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朦胧化和多义性,用典和结构都散发出陌生化的美感。代迅《中国文论话语方式的危机与变革》认为,步入现代社会以来,传统中国文论面临深刻危机,必须改变中国文论“述而不作”、“依经立义”的传统及其经验性和点悟性的局限。丁放、甘松认为词集的笺注、点评是值得研究总结的文论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和侧重,又互相交叉联系,构成词学铨释学的重要内容,对词集传播接受、词派形成意义重大。
邓新华《妙悟与活参》,对佛禅思想影响下的诗学解释学原则进行探析,指出受“以禅喻诗”风气影响的文论家的妙悟、活参的佛禅理论与诗学解释学结合,提升了诗学理论。胡传志《元好问与戴复古论诗绝句比较论》比较了二者的异同:内容上元年轻气盛,重在批评他人,告诫自己;戴年近古稀,意在自述体会,教导他人。对论诗绝句,戴成就逊色于元。元成功发掘论诗绝句体系的体制潜能,超越了杜甫《戏为六绝句》,成为后人仿效的对象。杜桂萍《序跋题词与蒋士铨的戏曲创作》认为,透过序跋题词可以深入理解其戏曲观念,推究其创作心态与艺术追求,值得深入研究。房瑞丽《明代〈韩诗外传〉评点论略》认为明代对《韩诗外传》的研究形式多样,成果丰富。其特点是围绕义理阐释、文学鉴赏及对比校勘等三个层面来进行,在《韩诗外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关爱和《剑气箫心龚自珍》指出,在嘉道学风、士风转换和文学精神的形成过程中,龚是开风气之先的领军人物,其特征是留心古今而好发议论的激昂慷慨;而指天划地、歌哭无端的浪漫狂放等,则被、时期新一代志士仁人所继承延续。龚的书生意气、剑气箫心,成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行为情感的凭借范型。
二、学科分布
SCIE数据库的学科分类(subjectcategory)是指期刊的学科分类而不是文章的学科分类。通过Webofscience的分析功能,可以了解这10年来我校学术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如表2。由表2可知,我校论文产出数量较多的学科集中在传统优势学科(纺织、材料、化学及与此有关的学科),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机械、电子电气等方面的论文数量所占比例较小,这表明我校优势学科特色明显,其他学科的科研实力还有待提高。
三、结论
SCIE收录武汉纺织大学学术论文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逐步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论文的影响力与国内的一些高校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不仅要重视其发表的论文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影响因子为多少,被引用次数多少,这些也都应该作为考核科研水平的指标。要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提高科研水平是关键,而科研作为一项激励目标,不但与科研人员自身抱负、能力等有关,还与学术氛围、科研条件等息息相关。
(1)加强科研奖励制度建设。从统计数据分布的年限可以看出,我校近几年产出的SCIE论文在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学校的科研奖励政策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奖励政策极大地激励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学校可以对高产出量、高被引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作者加大奖励力度,制定版面费资助制度,鼓励高水平论文的科研成果产出。当然,在保证科研奖励政策连续的同时,还要重视科研环境的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做好科研设备的配置和购买[2]。
(2)加强学校对外交流合作。学校可以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让科研人员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提供多种途径了解国际领域的科研动态和科研水平,了解和认知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国际上的研究动态,掌握世界前沿的研究方向,并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熟知和认可,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作者:姚晏 蔡绍洪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
加强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和引导,并建立恰当的运行机制以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技术、人才以及强化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宣传也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得以实现的保障。1.市场是产业结构要素优化配置的主要力量,要加强市场化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规范调控企业的低碳生产方式以及个人的低碳消费行为,并通过建立和完善行业间和区域间的“碳补偿”机制实现区域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培育碳资源交易市场,促进生态资源化和生态资源的证券化。推进生态资源产权界定工作,建立使用生态资源付费制度,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生态资源的证券化,把社会的盈余资金引导到投资于生态资源开发的方向上来,克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通过制度创新发展“碳交易”。碳交易机制是规范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一种市场手段和途径,需要探索不同的碳交易机制,使得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选择购买或卖出碳排放的交易来达成减排或低排放的目标。2.发挥政府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引导性作用,通过财政、税收手段和金融手段促进低能耗、低碳排放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实现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低碳产业发展战略和系统化的产业发展规划,造就一批可参与国际竞争的按照低碳经济要求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低碳企业。同时,在制定和完善低碳产业发展战略和系统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通过建立行业准入许可证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使企业高起点投入,保障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财政上要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对低碳发展的重大项目采取引导、激励、奖励或贴息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建立以政策性贷款为导向的低碳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碳金融,积极开发服务于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创新开发各类金融产品,包括以碳排放权的期货、期权为代表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将碳税作为一种独立税种存在,引入碳税来鼓励更多的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对积极采用技术减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3.建立恰当的运行机制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的乃至社会和文化的手段进行调整健全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低碳排放的标准制定,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的监测;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强法律法规对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是关键,法制保障是根本,应当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助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有关低碳经济的相关制度予以原则性、权威性规范,才能为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并不断完善配套措施,也才能真正实现低能源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4.积极开展低碳生态伦理教育、构建低碳生态文化,宣传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的生态伦理教育提倡全新的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培育人们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律,以“天地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性思维来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对能源节约和低碳排放的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的范围和深度上都明显不够,大部分企业对实施低碳生产的价值、实施的途径及实施低碳生产所带来的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应加强低碳生产的宣传和培训,结合企业类型和产业特点,普及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方面知识,引导企业采用节能和低碳的生产方式,鼓励企业投资低碳产品和服务;同时,应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和低碳生活方式意识,引导公众养成节约、简朴以及注重内涵的生活方式,摒弃奢华、浪费的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三次产业中,工业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产业,传统农业和传统服务业领域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视。根据我国学者刘再起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很大,德国的第一产业单位产值每增加1%,其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会增加15%[5]。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比例,通过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合理的比例关系可有效促进经济低碳发展。根据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应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和提升第一、二产业发展;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比例关系,加大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比重,大力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构建低碳经济体系;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升产业高度,把单一、低级、粗放的产业结构转变为多样的、兼顾了区域专业化分工与综合性发展,并且主导产业突出、辅助产业配套、多项支柱产业并存互补的,同时满足了能源节约和低碳排放的产业结构系统;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低碳产业,如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大力推进这些新型低碳产业的发展,并培育专业化大型环保企业。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保障。经济社会的进步过程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也是产业技术体系进步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反映,是在各产业、各行业内不断淘汰旧技术、采用新技术的过程,这个过程使产业结构逐步向更高阶段发展,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生态化的关键手段,应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调以高技术和低碳的适用先进技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6]。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能耗低的信息产业;积极研发新技术,包括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技术改造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应鼓励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依靠节能技术,改造重点用能产业,降低现有重点用能产业的消耗水平。低碳产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利用低碳技术体系,低碳技术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埋存以及清洁生产等各种节能减排的技术。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路径,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能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通过“资源利用—绿色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实现能源节约和降低碳排放。3.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低碳优化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方式是低碳的生态化生产方式,而产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是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是对产业传统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是产业生态化的主要路径,也是实现能源节约和减少碳排放的产业体系形成的关键和突破口,要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利用或循环利用,在资源(能源)向社会财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实现节约。转变发展方式首先应在产业层面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整合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使产业之间形成物质、能量的梯级循环利用,合理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内通过企业和企业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形成产业价值链和生态链,上下游产业间相互依托,形成区域整体性集群优势达到经济获利、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目标[7]。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方式是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削减废物的产生,以达到少排放或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应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在生产制造的工艺各环节之间的物料循环;要开发和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的产品,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消费到产品使用后的处理与循环利用整个产品生命链条中都以生态化方式进行。低碳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形成的产业,包括如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等行业及与之相关的环保设备加工制造和服务业、技术信息服务等行业。低碳环保产业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应大力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学,具有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的功能,使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知识。
(二)教育技术学应用的基本原理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媒体,其中教学中的媒体作为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它是解决信息传播的基本手段。它是分析、解决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和各因素间关系的指导理论,并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开发出一个有效促进学习的过程并付诸实施,使获得有效学习结果的手段与形式更加丰富。
(三)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运用的特征
由于教育技术学包含了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技术学特点,因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的欢迎,但它不是高于或替代了其他教育分支学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各有所长。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来说,应从其他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汲取营养,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四)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发展的趋势
网络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完成。
近年来,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学中的主流技术,换句话说,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除了可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之外,在教育领域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应用,这就是以CD_ROM光盘作存储介质的电子出版物。例如,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词典、电子刊物等。在电子大百科全书中,它的每个条目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声音、图形,甚至活动画面的配合。此外,还具有辅助教学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布置作业。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价值
随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断进行信息更新,学校对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步认识,并应用于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运用教育技术学的水平,科学地将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教育技术学的运用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四)通过认识和学习一些实用性极强的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教学中用到的思维导图软件、网页设计软件,有效地降低了教学备课时的负担。
三、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熟练利用计算机
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当今学校接受的新鲜事物较多,人们思想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学生知识量不断提升,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今社会,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和充实知识才能够与时俱进,应该要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和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软件,必须把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地理教育的绩效。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
要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编辑,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制作视频,编写教案、试卷等。教育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强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解决对策
颁奖典礼上,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教授和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创办人陈范俪游女士分别致辞。朱晓进教授指出,书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童的阅读,应是幼童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和重要组成部分。幼教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要让儿童养成读书的习惯,首先要创造让儿童有书可读的条件。“有好书才能读好书”。陈范俪瀞女士代表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表示,将会长期支持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举办,让华文儿童图画书越来越好。随后,大会给获得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我看见一只鸟》的作、绘者刘伯乐,以及佳作奖《很慢很慢的蜗牛》的作、绘者陈致元、《阿里爱动物》的绘者黄志民及作者黄丽凰、《看不见》的作、绘者蔡兆伦、《最可怕的一天》的作、绘者汤姆牛颁奖。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随即开始了华文图画书论坛。国际安徒生大奖、英同格林威奖获奖者安东尼·布朗先生、台湾著名插画家几米先生、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和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李坤珊博士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安东尼·布朗先生做了《变:玩一玩形状游戏》的主题报告,他从自己小时候和哥哥常做的形状游戏开始介绍,这个游戏的玩法很简单:一个人先随意画个线条或形状,另一个人在此基础上画出某种东西或形象,他发现,孩子们总是可以把这个游戏玩得很好,但是家长们却往往会给出“我画不出来”这样的答案。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想象力渐渐退却。对此安东尼,布朗先生给出的建议就是,继续玩形状游戏吧。他随即通过对自己绘本《大猩猩》中的两幅图画的分析来阐述自己是如何玩这种形状游戏的。第一幅图是安娜和爸爸在一起的情景。安娜出现在画面底部,她仰着头,看着高高在上的爸爸。画家有意夸大了桌子的透视程度,使两人看来距离更远。安娜的爸爸只顾埋头读着报纸,这张报纸就像竖在两人之间的一堵墙,桌上的食物很少,无数几何形状使房间的洁净更加突出。画面上除了安娜身上有活泼的红色之外,剩下的都是蓝色调,这种颜色赋予整个场景冰冷的气氛。空间中的主要物体,一个巨大的冰箱,更加渲染了这种气氛,这座充满寒意的巨大物体将安娜遥不可及的父亲框了进去。安娜和大猩猩在一起的时候全然不同。安东尼·布朗先生将视角变平,大猩猩离安娜更近,离读者也更近,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两人空间距离更近,这种距离更有助于交流,桌子上有丰富的食物,形态各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多种鲜亮的颜色,红色、黄色、橙色、棕色,使整个画面散发着温暖的光辉。安东尼·布朗先生深谙图画的视觉规律,对图画中的每个细节都用心经营,赋予其意义。
几米先生的《英国编辑与我和三本书的故事》的主题报告,通过展示与英国著名出版社Walker出版社合作《吃掉黑暗的怪兽》《乖乖小恶魔》《不睡觉世界冠军》创作的全过程,讲述了编辑在创作儿童图画书中的作用。Walker出版社编辑与其进行联络后,就将《吃掉黑暗的怪兽》的文稿寄给几米先生。几米先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画出了草稿,并寄回给编辑。很快。他收到了编辑的回复——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不同开本尺寸的5本画稿,并附有一张装帧设计的表单,在表单上列出了多达三十多种尺寸的组合(每种都辅以是否省纸的标记),供几米选择。在画稿风格和形象大致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是确定图画书的色彩。几米先生将画稿着色后寄到英国,再由编辑提出反馈意见。来回电邮联系后半年多。英国编辑突然飞来台湾,找到几米当面沟通。两人再次对图画书的细节作出修正,形成初稿,并将初稿发给文字作者。文字作者指出画稿有些地方与作者本意有出入,希望修改,于是几米又按照文字作者的意见将一部分内容重新画了一遍。经过如此反复,历时一年多,一本几十页的画稿才最终出版。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业内的一片好评。但随后的两本书并没有因为第一本书出版获得好评而得到“宽大处理”,编辑依然要求很严格,觉得不合适的地方立即提出修改意见,甚至要求整本书重画。几米先生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着不断修改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到,精美的儿童图画书是作者与编辑不断地反复修改才呈现出来的。
围绕论坛主题,本届论坛设有两个专题论坛:一是“智慧城市建设专题论坛”,主要围绕智慧城市理念及发展趋势,智慧的城市交通、公共事业与城市医疗服务,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城市管理全面感知、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智慧城市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承载智慧城市核心内容的数据管理和高端数据服务等内容进行交流;二是“智能油田建设专题论坛”,主要围绕智能油田建设理念及方法,物联网与智能油田,云计算与智能油田,数字油田应用系统研发,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地理信息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油气田勘探开发专业软件及数据应用,数据采集、传输与质量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交流。论坛将邀请两院院士,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到会并作专题演讲,在会议组织上体现国际性,在学术上展示和介绍智慧城市、智能油田等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
在会议期间,将同步举行信息技术和产品博览会,展览内容包括数字城市建设成果、数字油田建设成果、最新信息技术产品、IT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博览会分为三个展区,分别是数字城市展区、数字油田展区和技术设备展区,重点展示我国数字油田、数字城市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宣传面向为数字油田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工程建设与建筑业、房地产、智能建筑、城市运营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如:3S(GPS、GIS、RS)技术基础软件平台、信息采集与集成处理技术及产品;大面积建筑群体的高效三维建模技术及3D-GIS技术、城市时空变化的动态模拟技术、虚拟现实与城市仿真技术;城市公共设施计费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监控系统等。
联合编目的开展实现了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成员馆之间通过下载套录数据,节省原始编目时间,大大提高了书目数据制作的效率。然而,笔者在套录数据和馆藏书目数据的审校整合工作中,发现当联合编目数据本身存在著录、分类标引差异、错漏时,编目员套录数据到本地书目数据库时,如果不做适当的修改,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本地馆藏书目数据的统一、图书排架及读者检索等。笔者结合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实例,分析阐述套录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本地编目工作带来的影响,并试图为下载套录数据的本地成员馆提出解决的对策。
1套录数据的问题及对本地的负面影响
联编中心的各个成员馆及其编目员, 由于对编目规则的理解和执行程度不同, 对同一种或同一套书有可能采用不同的编制方式, 联编中心就有可能存在多条不同的上传数据。 这种著录差异集中体现在多卷书和丛书上, 对此编目界已有多位学者论述。
1.1套录数据的著录差异
1.1.1多卷书著录差异,导致本地数据混乱。多卷书的著录差异表现在不同分卷册之间的差异或者同一分卷两个编目机构采用不同的著录方式(见表1、表2)。
表1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对200字段原题照录原则执行不一致。根据原题照录原则,200字段著录题名页的信息,但是NLC编制第一辑时,将出现在非题名页的执行主编著录到200字段。整套书部分分辑采用第一辑做法,部分又采用第五辑做法。对此,本地在套录数据时如果就原样照录,不做适当修改,本地的数据就显得混乱。表2所示的例子,全套书共12卷,联编出现两种不同的上传数据,而作为套录数据的机构,如果只是生搬硬套,不做任何修改,那么最后就会出现以下的情况:按照ZL做法的图书会统一分编到C类,而按照NLC做法的图书将按照每卷的主题分散在各个类别,就这套丛书而言,涉及的类别包括G、K、I等多个类,反映在排架上就会显得凌乱不堪。而当遇到卷册数量庞大的丛书,问题就更严重,例如《广西社会科学专家文库》一书,全套达上百种图书,如果开始不选择一种统一的做法,本地数据将会非常混乱,到以后想要修改时,工作量将会非常庞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1.1.2丛书著录差异影响采访查漏补缺工作及读者查全率。丛编项的著录差异主要表现在225与300字段混用、225字段指示符使用不当等。笔者在工作中也遇到不少此类问题。例如:《诗歌俄罗斯》《新人文丛书》《图解服务的细节系列丛书》《蔡东藩中华史》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文中只以《百年中国记忆・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为例(见表3)。
表3直观地反映出丛编项著录差异的问题。假若成员馆A分别套录了丛书中的以上分册数据,那么本地数据可想而知多么混乱。此外,由于NLC做法和GXG做法将丛书题名著录到附注项300和无检索意义的2251#,那么将直接导致读者从丛书名查找不到这两个分册,将会影响读者的查全率。而采访工作人员在进行查漏补缺工作时,通过丛书名也无法查到这两个分册,很有可能出现重订现象。
表4所示是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这套热门书《只有医生知道》,目前只出版到第2本,按出版时间顺序,第一本先到馆,根据分类取号,馆藏地点为文学书库;而后到馆的第2本被分到了R类自然科学书库。很显然,编目员在套录数据时没有,或者了却没有对套录数据做适当修改,导致两本书被分散典藏。这本热门书一上架就很快处于借出状态,加大后来要纠正工作的难度。
如表5所示,同样是NLC的数据,普法(一)复分“.4”(学习研究),而普法(二)复分“.5”(法的讲解、问答)。后来还出版有普法(三)(四)(五)(六),就因为复分的一点差异,反映在排架上将是很大的出入,原本应该排列在一起的系列书,却有可能被分开排列。纠错工作还有可能需要书库人员倒架等,无形中增加工作量。因此,编目员在套录数据时,注意审校并适当的本地化处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繁琐劳动。
1.3数据本身错漏的情况
联编数据本身也可能会有错漏,体现在各个字段。如果是单行本图书,修改工作相对简单。假若是多卷书数据出错,将大大增加修改的工作量(见表6)。表6中所示的《广州大典》,全套共500多册。按照中国地区表细分,广州为广东省省会,分类号应该为Z122.651,由于套录人员没有及时发现错误,一直套录了错误的数据,到发现时套录数据已近百条。若要纠正这一错误,除了要逐个修改系统中的数据以外,还要到书库把已入藏的图书拉回采编部门,重新加工。如果遇到副本量大的图书,分别分配在不同书库,或者处于借出状态,就大大增加修改工作量,无形中影响到整个编目工作的效率。
2本地的解决对策
2.1重视套录数据和审校工作
从前文可知,有些负面影响是因为编目员忽视审校和工作所致。因此,编目员应重视套录数据的和审校工作。的重点是对丛书、多卷书、再版图书、连续出版图书这几类图书的。目的就是要检查当前在编图书有无馆藏记录或相关的馆藏记录,以便在套录数据时,注意保持套录数据与本馆分类和著录的前后一致性。时还应注意多途径反复,避免漏检。通过审校则可以发现套录数据错漏的情况,做出及时更正,不盲目套录,保证本地数据的准确性。2.2加强编目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内部分歧本地编目员之间应尽力做到无缝沟通,避免因沟通不畅、各持己见导致的数据差异。有些字段如225丛编项的著录存在较大主观性,但为了顾全大局,保证本地数据的统一有序,本地内部编目员应对存在分歧的著录项达成一致意见。而要实现这种无缝沟通,除了日常工作中的实时交流之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编目员局部会议,由分管编目工作的部门领导主持,每个编目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点、疑点等,都可以在会议上分享、交流与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增进编目员之间的理解,消除编目著录分歧,最终达成内部的统一,为本地数据的统一有序提供有力保障。编目员在达成统一意见后,应做好本地编目细则的制定、完善工作和书商派遣驻管的数据人员的培训工作。编目细则的制定应随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修订,并通过会议的形式确定新版本的实施,便于大家共同遵守。
2.3重视对套录数据的修改工作
套录数据简单而言就是将别人的数据变成本地的数据。而这种外来数据占比相当大,如果盲目地全盘照套,本地数据将可能出现前文所述的混乱。当发现套录数据有错漏、与本地历史数据不一致或不符合本地编目细则时,应对套录数据做出相应的修改。2.3.1保证本地数据的统一有序。编目员在套录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外,还要结合本地著录细则,详细核对套录数据中的各个著录项目内容是否正确完整,是否符合本地的著录要求,是否与本地历史数据统一,如有明显的错误和缺漏,甚至相悖之处,必须对其加以修正和补充。实际工作中应避免出现盲目崇拜现象,比如盲目崇拜NLC的数据。套录外来的数据,只要不符合本地实际工作需要,均应做出相应修改,不能盲从。
2.3.2便利本地读者的检索与查找。修改套录数据应考虑本地读者的检索习惯,注意修改引起排架错乱的套录数据,尤其是著录差异和分类标引差异的数据。要消除因分编问题导致的排架错乱现象,还需要与典藏流通部门通力合作,让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根据情况做出及时修改。
3结语
为期两天的第六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两天来的工作繁忙而充实,大家辛苦了!我代表主办方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教育杂志,向两天来认真准备、精彩演讲的专家学者,向近两个月来为了论坛的成功举办而付出辛勤劳动的论坛组委会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参与、支持和付出,才使本届论坛得以圆满成功,才使我们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留下了一段充满艺术气息的难忘回忆。
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教育杂志发起、全国各级各类艺术院校积极响应的“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到此时此刻,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回首过去六年,对艺术教育来讲,我们也看到了诸多令人欣喜的质变。而我们的高峰论坛活动,也记录了发生这些根本性变化的点滴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每一份努力和贡献,都是对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努力和贡献;我们的每一次热烈的掌声,都应该送给蒸蒸日上的中国艺术教育事业!
从海河之滨――天津师范大学的胜利启程,到滇池之畔――云南艺术学院的美丽相聚,我们看到,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和艺术教育事业的现实发展紧密联系,参加的院校和专家越来越多,论坛的成果越来越丰富,这项活动已经成为艺术教育领域的一大文化品牌,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参加本届论坛的近200名来自全国百余所知名院校的院长、专家学者,以及国外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在分会场的讨论都有精彩的发言。在论坛的主报告中,仲呈祥先生以“讲真话、诉真情、求真理”的学术态度,向我们阐释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呼应。
曹意强先生、周星先生立足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的独特背景,以切中要害的学术力道,向我们展示了当前艺术教育领域中“学科体系建设”“学科规范制定”“学术逻辑确立”“专业学科建设”等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态势。让我们更加坚信,艺术不变,艺术认知多变,艺术精神永存。
在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分论坛报告环节中,数十名专家分为美术设计、音乐舞蹈、影视戏剧、艺术理论四个分论坛。专家们的主题报告和分论坛演讲,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有深度,既有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复兴、人文精神建构的宏观思考,也有对艺术学科升级为学科门类问题的政策解读;以及对艺术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各类艺术教育发展的定位,学校在艺术教育发展中的具体实践及经验。其中,建构人才培养格局、提升艺术人才的综合能力、艺术学科定位及特色发展、艺术教育国际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艺术教育的助推作用、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等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大家一致认为,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为艺术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亟待教育者开拓思路,应对挑战。报告和发言给大家传达了重要的信息,同时交流了各自的经验,使全国艺术院(校)长高峰论坛真正成为大家沟通交流的平台。
“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的创办与召开,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开启了一个特殊的交流平台和助推窗口。参加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都是全国著名专业艺术院校的掌门人或者综合大学、师范大学里的艺术学院的领跑者,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谈锋犀利,学术严谨……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每一次高峰论坛的议题,实际上都代表了中国艺术教育界所讨论问题的最高水准,越来越显现其在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发展当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对中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推进、调整和完善的促进作用。
《艺术教育》杂志在今后的论坛中,拟申请增刊号,将我们每届论坛的优秀学术成果集中,以使我们的论坛成果惠及全国千千万万艺术教育工作者。本届论坛中,我们还特别制作了“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意见征集单”,目的是为了广泛听取广大参会代表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请各位代表积极配合,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使今后的论坛更能贴近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们衷心希望“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的每一次成功召开,都能对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关心者、思考者和推动者有所启发与帮助,我们愿为之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将积极为全国艺术院校搭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及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已建成的杭州创作交流基地,将通过“2012’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活动,为艺术院校战略发展提供平台支持,希望得到艺术院校的支持。
值此时机,也向大家通报,我们正在筹划参与CAA 年度会议。CAA艺术联盟成立于1911年,行政办公室位于美国纽约,其任务是通过实践和约定促进视觉艺术之间的理解。这次会议将于2012年2月22―25日在洛杉矶举行,将会密切关注CAA的百周年庆祝活动,会议上将有150多节课程、艺术家的采访及特别活动。CAA境外的理事已经准备欢迎并会见代表团,以协助他们为期4天的会议。因此,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及代表为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此次国际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