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记叙文写作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闻声识人――犹抱琵琶半遮面
记叙文写作,塑造人物形象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塑造人物的基本技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在记叙文写作时,多学生都能对人物进行精细的典型的刻画,能够形象地把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很多时候读者阅读之后看见了这个人,也能感受到了这个人,但仔细品读就会觉得少一点什么,也就是这“一点”让作文未能达到上层佳作的境界。到底少了什么呢?下面我阅读几首诗歌,看看诗歌中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例如,韦庄《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首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其一就是作者自己,其二是酒家之女。诗人对酒家女的塑造如若用“惟妙惟肖”来形容就是对诗人的亵渎,神来之笔不能言喻。江南的一切都好,美女也好,但是怎样才能写出江南美女的共同特征,诗人可以说是一番精致雕琢。江南水乡,水润肤色,诗人便抓住了江南女子肤色“白皙”的特点,以点带面地写出江南女人之美。然而作者并没有对酒家之女做全面细致的描摹,全面细致的描摹也许只能做到“惟妙惟肖”,却难以写出江南女人的神韵。诗人先写酒家之女似月般美好的总体印象,再腕白皙到“霜雪”的程度这个典型细节,十个字便传神的从一面一点两个角度将此美人的神韵现出。然则除了“皓腕”便再无可写之处了吗?不,正相反,正因为“皓腕”这一细节,引发了读者无尽的联想,酒家之女美不在笔下,而在每个读者的心中。我们阅读之后,似乎没有看见这个酒家之女,又似乎看见了酒家之女,这便是诗人高明之处,留足了想象的空间,让后来读者能够根据审美特质去无限地填充补全酒家之女的形象。再如,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中的“凌波不过横塘路”都是运用这种方式来描绘美女。这样的例子在古代诗词中比比皆是,这绝不是偶然的出现,而是一种必然的写法,这种手法却长期的被我们所忽视。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人的审美情趣可能发生了变化,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然而“美”又如何界定呢,不同时代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界定。古代诗人们就是抓这个特征,才在诗歌创作时留下足够的审美空间,让后世之人根据自己的审美特征尽情的想象、补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二、景中藏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记叙文写作抒情是必不可少的。而当下中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很是让人生厌,其原因多是无病,高喊口号。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思想脉络”,而是全方位的把“思想脉络”暴露给读者。这势必会让读者感觉这种情感好像是作者硬塞给读者的,而读者却不一定认同。那么,如何“隐藏自己的思想脉络”就成为记叙文抒情的关键所在。下面我阅读一首诗歌,来感受一下诗歌中是如何“隐藏思想脉络”的。例如,宋代诗人梅尧臣《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本诗起句便写了诗人乘船到东溪去看水,到了东溪,登上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留恋忘返。中间两联用“野凫”“老树”“蒲耳”“沙石”四个意象写出东溪景色的“美”与“闲”,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尾联两句之中“情虽不厌住不得”是直接抒情,而“薄暮归来车马疲”便是以景结情。薄暮催人归去,车和马也劳顿了一天。既体现了诗人公务缠身不能久留的无奈,又体现了诗人东溪赏景的闲情逸致。我们虽没有直接读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但“薄暮”和“疲”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与穿透力,让每位读者能与诗人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或喜,或泣。又如,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高高秋月照长城”、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中的“荒矾鸥鸟满烟芜”,都是在Y句中“隐藏自己的思想脉络”,并以此来拓展诗歌的情感意蕴,把有限变成了无限。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之情更富感染力与穿透力,别具一种不言而喻的情韵。记叙文写作也应如此,有时候不直接言说也许比直接言说表现出来的意蕴更加广阔、深厚,真正高明的写作要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文对于语文来讲如同水和鱼的关系一样重要,为此,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写作需要足够的素材来激发灵感,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讲不免压力很大,为此,教师要从平时的学习生活加以指导,教导学生以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从中概括故事所表达的道理,本文以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为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技巧的规律性。
一、素材来源于生活
正所谓,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些有趣但能传递爱的事情,例如,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在快乐地追着风筝向前跑,旁边的台阶上,坐着他们的母亲,面带笑容地欣赏着孩子们的娱乐,但仍担心意外,不时地喊着他们孩子的名字,让他们小心,慢点跑,这是一幅绝美的母子亲情图,有心的学生可以以此为素材,带着自身对于生活浓厚的兴趣去写作,然后将其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从而为自己的作文增添不一样的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能力,观察事物及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巧用兴趣引导,丰富写作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满怀激情,才能赋予自己的文章以激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例如,引导他们观看励志碟片,以便深刻记忆片中人物的事例,活学活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生活,将经历融入生活,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
对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应在实践中加以总结,作文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语文考核内容,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写作技巧与素材积累,在分享过程中,又会获得新的素材与体会,从而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技巧的规律性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以文章主人公的角度重新感受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傅蔚.写作评价的内涵、类型与特点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8).
记叙文是作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与质量。记叙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写出文笔优美、叙事清晰的记叙类文章呢?笔者认为,初中教育同仁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一、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有效前提
记叙文是一种以人、事、景、物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体形式,对写作者的观察能力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要求写作者在具体写作之前率先对要描写的具体对象进行最细致、最深入、最全面的观察。可以这么说,写作者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叙文写作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质量,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对此,笔者采取了随机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活动:伴随着上课铃悦耳的声音,笔者快速走上讲台,并与学生进行了例常的问候示意。这时,学生精神集中,等待笔者展开新知识、新内容的讲解。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笔者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开始讲解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而是率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最精确的语言描述老师刚才是如何推开教室门的?是以何种姿势迈上讲台?又是以何种表情向大家示意问候的?”在诧异中,学生纷纷开始了认真的回忆与思考。可是,由于笔者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进行示意问候等动作都是学生习以为常的,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自然也难以说出各种具体的细节。记叙文的写作也是一样,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就不能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又何谈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呢?希望大家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在日后做一个热爱观察、认真观察的细心人,相信,这样对你们记叙文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如此,借助这一随机的观察训练活动就使学生意识到了观察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观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为其自身在良好观察能力的帮助下发掘、积累更多的记叙文创作素材、真正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佳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来源,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资源。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必须从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验或者亲身体会出发,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有的有效记叙文创作素材、资源,这既是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生活”正确意识的有效手段,又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得以更加积极、踊跃地发掘自身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创作素材,更是学生完善资源积累、切实提升自身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突破渠道。
在对这一点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之后,笔者致力于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写作资源。如,在《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在给出学生文章题目之后,就要求他们马上创作,而是充当起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认真回忆各自参加过的拔河比赛,并踊跃发言说出具体的细节。有的学生回忆道:“拔河比赛中,我注意到参与的队员全都铆足了劲儿,有时甚至能看到他们因为太用力手臂上、额头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回想到:“在拔河比赛中,我观察到队员们有时会大力喊口号,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用力将绳子往自己所在队伍的方向使劲拉。”还有的学生回顾到:“我印象中最好玩的一次拔河比赛就是对手们全带了一个个搞笑的脸谱,致使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组的队员一看到他们的脸谱就想笑,自然也就使不上多少劲了,虽然最后是输了,但是我们也不生气,反而是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那真是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
在学生纷纷结合自身现实生活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拔河比赛回忆的过程中,他们对拔河比赛这项体育活动自然就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为基础,他们这次《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自然是目标明确、情感深厚,而不需要再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胡编乱写,自然也能写出真正具有水平与质量的记叙文佳作。切实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资源、辅助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关键词】
现代记叙文 议论文 教学方法
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清晰指出,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应着重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因记叙文和议论文存在多种文体,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记叙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初中是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并不理想,阅读涉及面狭窄。语文教师纷纷将精力转移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力度。其中,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下述方法:
1.目标递进法
首先,实现搜集信息、归纳整理、形成初步认识。明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掌控记叙线索,确定记叙顺序。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依托英子的毕业典礼,借助插叙追忆过往,讨论眼前的事,主要讲述六件事,相互交织;其次,达到方法应用、大胆想象、协作探究。通过精读、略读等不同种方法来阅读文章内容,仔细揣摩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依托反复朗读,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精读训练,共同探讨父亲的严厉教育;最后,感悟情感,达到共鸣。从课文中确立作者的态度,找到观点,明确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提升品德素质。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可透过父亲的严厉教育,感受沉甸甸的父爱。
2.彰显人性法
人类拥有复杂的感情,所写文章中也蕴藏着浓厚的感情。记叙文通常围绕人和事物进行描述,其所蕴藏的情感更加丰富。语文教师可从人文性特点着手,以此来增强情感意识[1]。例如,《我的母亲》一文赞扬伟大、无私的母爱,《斑羚飞渡》一文呼吁善待生命,《紫藤萝瀑布》彰显顽强不屈、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
(二)写作教学
1.实践法
为增加情感体验,刺激创作激情,塑造更多经典、真实、具体的形象,则一定离不开实践经验。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走进课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实践机会,冲破书本的枷锁,融入现实生活,回归生活,仔细观察。
2.仿写改编法
在记叙文教学中,可通过模仿开展练习活动。旨在通过仿写学会更多的表达方式,进而灵活应用在记叙文中。例如,完成《春》的教学任务后,可让学生参照《春》来叙述其余的季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议论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1.注重衔接法
初中生主要处于13岁左右,其逻辑思维尚不成熟,处在过渡时期,其作品中仍然保留了儿童特点,外加初中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常不喜欢议论文,认为议论文晦涩难懂,且与议论文的接触较少。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从初一便着手议论文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有效衔接,进而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2.直白教学法
议论文教学一定要直白、简单,在阅读教学中应过滤掉无法直接、简明论证中心论点,刨除润色和修饰的文字,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组成结构,通常由论点、论据与结论这三部分组成。
(二)写作教学
1.创设氛围法
首先,强化日常观察,重视积累。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周边生活,认识到大多数议论都源自日常对话,做一个有心人;其次,聆听和阅读优秀文章。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虚心聆听优美、精炼语言,认真阅读优秀作品,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标准的语言习惯。
2.逐步推进法
议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待具备一定基础后,提取论点,丰富素材,清晰表达,进而增强写作能力。
三、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整合策略
(一)阅读的整合
1.深化记叙基础
对于初中生而言,记叙文不仅是接触最多,也是接触时间最早的一种文体,教师可借助当前积累的记叙文基础,通过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议论平台,进而从记叙文顺利过渡到议论文。
2.比较教学
教师不应在学生接触议论文后,便反复强调冗杂和反复的名词术语,则应借助比较法,让学生慢慢习惯和掌握议论文。因记叙文中存在议论,同样在议论文中也包含记叙,教师可借助比较让学生正确辨别这两种认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深化[2]。
(二)写作的整合
1.叙述事物,正确判断
初中生比较擅长和喜欢写记叙文,则语文教师应借助记叙文让学生喜欢和适应议论文创作。在讲授记叙文写作时,应突显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多思考、正确判断。所选命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创作热情。同时,针对这两种文体开展写作训练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象慢慢过渡到抽象。
2.科学区分,增加认识
因初中生自身倾向于记叙文,所以,记叙文会制约议论文的创作,无法充分发挥,使得问题中包含着大量的记叙成分,比例不合理,混淆这两种文体。因此,讲授记叙文时,语文教师可依托记叙文材料,设计论述性问题,以此来锻炼概括总结能力与论述能力;也可参照记叙性材料,自主设定题目进行写作。而讲授议论文时,应穿插过度训练,引导学生清晰认识议论文,合理辨别这两种文体。
【结 语】
综上可知,记叙文教学包含多种方法,例如,巩固基本知识法、突显课外实践法等。同时,在阅读记叙文时,还应有效结合人文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而议论文则注重基础的巩固和逻辑思维的增强。当前,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究记叙文和议论文,有机整合,灵活应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语文素养。
1.所写内容与所选文体形式不符
有的考生在选择了写记叙文后,其文章内容与记叙文格式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出现了“四不像”的文章。
2.在对一件事进行叙述时,仅仅只是描述完整件事的过程而已
对于人物的刻画、动作的描写、心理的反映、环境描写等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且事件中的人物也不立体,只是一些干巴巴、生硬的文字。
3.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没有区分出、低谷等情感区
对过程仅仅就是大白话的叙述,没有铺垫也没有前后照应,平淡无奇,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故事叙述得毫无张力。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追寻
1.考生为追求稳定的分数
考试要求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一般学生只有50分钟左右用来对付。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议论文体,因为这种文体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假如字数不够,还可以添加适当的素材,只要立意正确,再在结尾处回扣一下中心论点,应该会得到中上的分数。而对于记叙文来说,不仅要在整篇文章的结构上下功夫,还要把一个故事有序的描述出来,在紧迫的时间内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所以大多数学生就直接忽略掉了对记叙文的学习,导致记叙文写作的水平低下,而且每况愈下。
2.记叙文自身的特点所致
将记叙文与议论文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从表达主题上来说,记叙文若想表达清楚要比议论文更有难度,议论文可以直接用实际事例来进行论证,而记叙文需要在叙述的过程中包含进意义,通过各种技巧的描述和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主题,而且教师在批阅考卷时,哪有大量的精力和闲情逸致去品味记叙文中所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思呢。
再从写作手法和技巧来说,议论文只要做到实例契合主题、结尾收得好即可,且看重的是论证的过程;而记叙文不同,一定要做到情节曲折、跌宕起伏,而且要充满感情,具有丰富的语言,还要运用各种叙述方式,这样一比就显得较为棘手。
3.日常的作文教学忽视对记叙文的训练与指导
大部分学校在对高中生的作文进行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会忽略对记叙文的训练,因为记叙文要想写好,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的,结构、语言、详略处理等都是要兼顾的,假如一方面写得不够好,就有可能毁掉整篇文章。在这种压力下,学生们都将精力放在了议论文上,而且教师也提倡学生写议论文,就会给学生们灌输很多议论文所用到的资料。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教学中缺乏对记叙文的关注,也会使得学生忽略对记叙文的训练。
三、如何提升记叙文水平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记叙文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质量,就要丰富写作的内容,灌输进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文章有趣、生动起来,最后再将文章进行升A,达到另一种境界。
1.文章有趣还要有意义
有的学生在写与长辈给自己讲述以往的故事:虽然那时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都很幸福、快乐,可以去小河里抓鱼,可以在河边嬉戏打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学生现在身处的环境确是严重污染的环境,没有蓝蓝的天空,没有清澈的小河,这个故事其材料必定是真实的,叙事内容也是丰富的,但并没有趣味,也没有丰富的感情。
所以,要想把记叙文写的生动有趣,就一定要对生活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希望,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在生活中积累多样的素材;还要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技巧,针对上文中的题材就完全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以往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环境进行对比,不仅可以充分地表明以往的欢乐,还可以升华层次,突出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2.叙写中要加入“理”
通过一件小事看到了更大的问题,要合理地将叙述内容与哲理进行结合,由一件普通的事情上升到哲理层面。比如说:石缝里的小草看似不起眼,但却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就可以概括到人生中,当你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放弃,要在挫折中爬起来继续奋斗,你就一定会看到希望。这样的立意也会给读者带来正能量,也让人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而且读起来也并不是一味的在说教,而在在生动的叙述之上,从生活中见微知著,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情感。
3.在结构上再做些文章
记叙和记叙文的起源在没有文字之前,从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图画记事、刻契记事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说记叙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早有定论,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应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既丰富又成熟的阶段,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很好的手段。同时现在的课改又把记叙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更投入更轻松,更能把握课文内容,领略范文的精妙,从而达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记叙文定义及其突出特点
1.记叙文定义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人物传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记叙文突出特点
首先,记叙文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作者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包含在中心思想里。中心思想有时是直接表达,有时是含蓄间接地表露出来。
其次,记叙文有独特清晰的思路。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依据一定线索设计文章脉络,排列段落顺序。记叙文思路分为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纵向思路的记叙文是以时间先后的顺序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安排材料。
最后,记叙文的语言比较自由,不像诗歌讲韵律,但比较形象、生动。另外,记叙文反映的内容还要求真人真事,不像小说那样可以虚构。
二、新形势下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的体会
1.加强记叙文训练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教学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一种训练文体。这种文体以写人、记事、描景、状物为其内容特征,以叙述、描写为其表达特征,我们可以把它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记叙文教学历来占有很大比重,非记叙类文章中也有记叙成分,鉴赏、评价、感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教给记叙文文体知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并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片断训练或作文训练,对学生帮助很大,尤其是描法。按内容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等。有了对这些手法技巧的熟练运用,再读记叙类的现代文阅读学生就有了理论支持。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训练,这些技巧就只能靠老师的灌输学生的死记硬背,同时学生平时阅读的文章多以记叙类为主,有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也能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特点,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文字的水平。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尤其是以下几类现代文阅读:(1)对人物未知命运的推测,对故事情节的推测和想象等;(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含义及作用;(3)鉴赏、感悟文学作品能力;(4)推断、联想、想象等创造能力等题型帮助很大。
2.通过记叙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面临世界范围内“知识爆炸”、“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联想与想象是创新的基石,而通过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在尽管作文体裁是多方面的,尽管高中作文是文体不限,但学生写都是以议论文为主,而把话题写成议论文的路子很窄,立意思路甚至语言往往大同小异,比如写和挫折、持之以恒等内容的作文,学生往往联想到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及张海迪的故事,往往概括完故事加几句议论抒情。所以看学生作文总易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因为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称为议论文。议论文与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能力关系密切,议论文虽也需联想和想象,但联想很多都停留在由此及彼的浅层次上。而记叙文则与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关系密切。记叙文的联想更丰富多样,而且记叙文的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不管是写人记叙文还是记事写景记叙文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形象。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多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直观的画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经常需要的是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每一次专项片断训练或整篇作文训练都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发掘和提高。
3.寻找审美光点诱发学生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记叙文教学中应诱导激发学生对记叙文作品的审美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可采取设计审美议题和寻找审美光点的方式。
设计审美议题就是指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审美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几个审美题目,让学生鉴赏评析时自由选择。寻找审美光点,美存在于记叙文的构思、情节、故事、景物、人物、技巧之中,如果不善于或者不能寻找出审美光点,就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施教者只有重视知识的多层面指导、多角度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巴金的散文《灯》,从“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起笔,就以灯为线索,由眼前的“几点灯光”引起追忆和联想,写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灯的故事。这一个个的故事都离不开黑夜与昏黄色的灯光。这夜是无边无际的漆黑一片,它是全文的主色,而这主色,也正是对当时国统区的黑暗的真实写照;昏黄色的灯光虽然朦胧,但在无边无际的黑色的衬托下,却又显得那样明亮,它无疑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以光明和希望。作者正是运用了黑色和昏黄色所形成的色彩反差,使作品中所写到的每一个关于灯的故事都得到了升华。在教学中应以这种色彩的描绘作为审美光点,不仅要启迪学生深入体验审美创造的流程思路,而且要引导他们深入文章深层的美学世界,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写作技法和艺术真谛。
“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技巧。记叙类文章在学生阅读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甚至在人一生的阅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现实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教学,实践记叙文教学。
其一是记叙文。纵观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记叙文篇目,概括一下,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写人的记叙文;一类是记事的记叙文。再深入一步考察:写人的记叙文,都要记叙人物的二、三事,通过事件反映人物的思想面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揭示文章的主题。记叙的每一件事,都要能反映出人物一二个侧面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二三件事就能综合地、立体地展示人物的整体形象。此即记叙文的“格”。掌握了这个最基本的写作特点,记人记叙文就可以算是入“格”了。
记事的记叙文,则略有不同。“事在人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人的活动是构成事件的主体。在事件过程中总有一些典型的人在起决定性作用。要反映事件的本质意义,就应该突出人的活动,所以,记事的记叙文,应该选择一二个典型的人,记述他们在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结果各阶段的所作所为,以个体反映群体的精神面貌,从而揭示事件的本质含义。这就是叙事性记叙文的“格”——选择二三个典型人物,作为文章的主体。
当然,这种“格”,只能是最简单的记叙文的格局。适用于初学的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规律。至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则在此基础上,从叙事时空变化,表现手法的多层次,多角度化,结构上复杂化等等方面有所发展而已。学会了基本写作方法,就有可能“化”出形式多变的记叙文。
再以议论文为例来作一番探讨。议论文的表现特征是以理服人。议论文的神髓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对议论中心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予以阐明,表明作者“赞成什么”、“提倡什么”、“主张什么”,或反之。掌握了这个基本规律,就能组织出议论文的框架——提出论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选取论据,实施论证。此即议论文的“格”。
由是观之,写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是有“格”可循的。读,为写作做准备,要让学生在读课文、读课外阅读材料、读报刊杂志的过程中,汲取范作在命题、立意、取材、结构方面的知识;在写作指导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入格,把握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化”出来,以多变的主题、多式的结构,多样的手法,跳出“格”,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就是“出格”。如果停留在“格”里出不来,文章就成了套文,缺乏生命力。
所谓出格,是要在审题立意、运用素材、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再下功夫,灵活运用“格“,使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有所创新,展现多姿多彩的写作风貌。出格,是在入格基础上的升华。如何出格,在此做一点探讨。
其一,是主题的多元化。同一命题的作文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即使是同一观点,也会有不同的深度;就取材而言,选材的角度不同,也能使文章的表现力有所不同。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要提高它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要提高这两种能力,就要引导它们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理。这就是在日常的教学、阅读过程中、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积累起来的。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能力,就事要会论理,论理要有据。主题的多元化、深刻化,是从内容方面的出格。
其二,是结构的多维化。文章谋篇布局是由材料来决定的。“内容决定形式”。“格”就是要根据行文的需要来确定文章的结构。在学习范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揭示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以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启发学生认识不同结构对表达文章主题会产生不同效果,并让学生在习作中注意运用,从而领悟各种结构的表达功能,形成多维化的结构式,从“格”中化出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结构的多维化是在形式上的出格。
一、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在Dialoguo的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其次,在Reading教学中,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高中起始阶段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即:(1)构思(讨论题目)(2)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3)起草(打草稿)(4)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5)修改(定稿)。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这样看起来比较麻烦,但避免了反复,养成了好的写作习惯。再就是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根据每个专题设置了写作训练点,最大的优点是写作训练点与专题内容结合得比较紧密。不足之处是每个专题写作要求之间缺少缜密的逻辑性。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点由记叙文到议论文,层次比较清晰。审视当下江苏省高中作文课堂,很多高中语文老师作文训练“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会训练记叙文,一会训练议论文,一会训练考场作文。造成这方面无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写作规律的理解、对学生的训练达到的程度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进行科学有序地训练,才能让学生写作少走弯路。
构建有序的作文训练课堂。作文教学首先把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训练区别开来,从文体训练的角度来看,高中学生先把记叙文写好,然后写作议论文。张克中先生在《中学写作教学观察》一文中说:“写作只是一种倾诉过程而已。写作教学也只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倾诉的一种过程。”笔者在平时批阅学生日记、随笔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这里写的作文远远比考场作文要好。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思想自由,随心所欲地抒发心中情感。整个高中阶段,贯穿写作是一种倾诉的教学思想,从记叙文训练开始,让学生会写令人心动的细节、会写构思奇妙的情节、会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记叙文训练每次确立一个重点,例如从语言、结构、构思等角度切入,每个训练点让学生反复揣摩,反复写,自然会有感悟。
记叙文训练好了,高二阶段可以确定议论文训练的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阅卷中,很多老师发现学生的作文文体意识淡薄,高考中考生写成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这是平时训练不到位导致的后果。议论文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观点写起,让学生学会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其实,学好写记叙文对于写议论文特别重要,议论文的论据就需要简练的概括、精当的选材,论据才能够为观点服务。议论文的结构,让学生从并列式结构写起,即围绕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再到递进式结构,即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在写作中倾诉心声。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提炼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注重议论文结构等小的训练专题,让议论文训练有章可循。
二、作文训练读写结合不够紧凑,致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目前很多高中都专门安排阅读课堂,让学生阅读。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中,教师指导的少,阅读与写作训练脱节的现象多。例如,一周有2节阅读课,让学生进入图书馆阅览室,学生由于经验的缺乏,阅读一些时文精粹之类报刊杂志,但是阅读之后缺少教师点拨,没有转化为写作能力,所以,缺少读写结合训练的作文课堂。假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那么笔者认为两者教学效果都不会很好。
作文课堂需要读写结合。
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工作等角度,写作表达能力是学生一生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与此同时,写作教学是为了能够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高中写作教学重点在于进行准确的表达,不同的写作文体等同于准确表达的不同形式。高中作文教学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表达,除去最外一层的装饰,使作文教学返回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这是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作文教学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和说明文等。通常,学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经常会忽略真实情况而凭空捏造,为没有价值的事情而故作感慨,缺乏真实的情感流露。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进行详细的分析,而是一味说空话、假话,并没有领悟到作文写作的精髓,仅仅流于表面现状,缺乏真实的作文体验,导致程式化作文盛行。
(二)事实上,很多高中学生十分抗拒语文写作,写出的作文大都敷衍了事,并没有投入精力和真实的情感,这与返璞归真的作文教学理念相违背。同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缺乏有效思考,对作文素材的选择不尽如人意,虽然文章写出来了,但文章水平并不高。
(三)现阶段的高中作文教学,学生懈怠作文写作现象的日益严重,教师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使得整个作文教学课堂表现出强烈的随意性特征。同时,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仅仅是通过教师授课、学生上课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显得过于死板,缺乏实用性、系统性,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兴趣严重丧失。
二、促进高中作文教学返璞归真的有效措施
(一)还原作文写作规律,进行教学。立足于整个高中教学的大背景,极端功利主义占有很大成分,当然,语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很多作文教师都将考试放在第一位,强调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作文教学的本真和写作规律。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如果仅仅是片面追求写作技巧的教学,则显得过于功利,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想象力。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住作文的写作规律,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对此,教师要不断增加阅读量,用心体会,并进行详细的思考、对比,以此选择写作素材。与进行写作技巧的教学课堂相比,还原作文的写作规律显得尤其复杂,但只要教师坚持下去,勇于创新,大胆进行思考,就一定能够摆脱写作教学的功利性特征,还原真实的高中作文教学,从而深层次地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二)贴近真实生活,开展作文教学。受到高考的影响,高中教学基本都是以高考作为教学中心。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开展了相应的改革。近几年来,高中语文作文命题越来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一般高中作文有两种问题,即议论文和记叙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虽然这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系数基本一致,但通过实际检验,学生很难熟练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是由于议论文主要就是对文章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最后得出总结性的判断,这对学生实际的人生经验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换言之,学生需要牢牢把握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好议论文。高中生基本都是18岁左右,并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因此很难进行正确的议论分析,导致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并不高。因此,高中作文议论文的教学要紧紧围绕“真实生活”这四个字开展,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议论文写作方法,写出水平更高的语文作文。
(三)回归记叙文体,提高写作水平。事实上,高中作文中的“记叙文”,是针对“单项描述为主”的“小作文”来讲的。换句话说,记叙文的写作需要头尾相结合,同时要注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学生要想写出优质的高中作文记叙文,就必须回归记叙文体,注意文章结构、情节的完整性。对此,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生认真审题,在充分理解命题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必须围绕记叙、描写进行,不能涉及议论。因此,高中作文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以情动人,回归真实生活中的题材,最好是能够打动学生的写作材料,选择的文章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才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这样才能打动阅卷教师。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中作文教学退去表面的装饰品,返回最原始、最真实的教学中,改变一贯的教学方式,认识到作文教学返璞归真的重要性。对此,可以通过还原作文写作规律、贴近真实生活、回归记叙文体等有效路径,展示高中作文教学的最真实的一面,以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为学生日后在语文作文道路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