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法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5: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法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法学论文

篇1

一个又一个的考生跟考官挥手告别,这场从早晨8时就开始的自考论文答辩,已经接近尾声了。可一个特殊男子的到来,让少数滞留现场的考生开始嗡嗡地交头接耳。

“孟警官,孟警官!帮我传个话,告诉朱辉(化名)莫紧张。”首次见到自己的学生,论文指导老师何俊心里却有些酸楚。毕竟,朱辉是他见过的、第一个从监狱走出的考生。

坐在答辩桌前的这个中年男子,15日上午就从安徽宿州监狱出发了。

当天18时抵肥后,押载他的监狱警察先把他安置在了蜀山监狱,备战第二天的全省自学论文答辩。用宿州监狱教育科警官孟晓亚的话说,朱辉是他们宿州监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服刑第二年他说:我要自学法律

紧张难免总是有一点的。

毕竟,从2004年——服刑的第二年开始,朱辉就开始为这一天做准备。

一连七年,每年两次的统考,多次的自测模拟考……繁复的考试,让38岁的他跟同一天走进考场的320多名考生一样,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紧张。

朱辉更明白,作为一个在高墙里服刑了七年的重刑犯,他是一个“非典型考生”。

2003年,因年轻气盛,他在马鞍山市因故意伤害罪被逮捕,不久就被判了无期,服刑于宿州监狱。

在高墙内服刑的第二年,监狱领导得知他是大专学历后,主动找他谈话,表示只要他继续学下去,监狱会尽全力帮助他。

领导和教导员的鼓励让朱辉看到了新生。已32岁的他顶住了一些狱友的冷眼,决定报考法学自考专本连读。

“7年啊,等你学出来都四十好几的人了,有意义吗?”

“正是因为我不懂法,人生才差点变得没意义,我要让后半辈子充实起来!”朱辉用决心堵住了旁人的闲话。

凭着坚持和对法律的敬仰,2006年12月,朱辉顺利拿到了专科阶段法学证书,他的脚步并未停下,2007年,他又报考了本科阶段法学自考课程。

七年弹指一挥间,已减刑三次的朱辉想起苦学的时光,微锁的眉头松开了,“跟其他考生一样,我们都会考好的。”

对他而言七年的等待就为了这一天

朱辉的论文答辩题目是《论侦查询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何俊介绍,朱辉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是他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刻的实践认识。而他答辩的过程,也的确没让何俊失望。

10:40,经过3分钟的简要阐述后,三位考官针对论文内容,依次向朱辉提了三个问题,“请你先思考一下,十分钟后再回答。”

十分钟里,朱辉有时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有时又翻着论文查资料,一行行轻声默念着。

“在侦查过程中,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有:第一:旁听审问权利,第二:……”朱辉有条不紊的回答,让考官频频点头。

“他的论文有深度,回答也很认真,能结合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历来答题。”主考官——安大法学院副院长陈洁淼如此评价。

10:50,只用了10分钟,朱辉准确回答出考官提出的三个问题。

考场外面 教导员比他还紧张

答辩后,朱辉长舒一口气。他笑眯了眼。接下来,考官组将在下午集体合议他的答辩成绩。

在朱辉的身后,几名宿州监狱教育科的警察,已经朝他走来:孟晓亚上前给朱辉递了杯水,另一位辅导员伸手接过朱辉的论文和笔袋,扶他进场的那位监狱警察则微笑着跟他说着什么……

“朱辉是我们宿州监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我们觉得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孟晓亚说,每年这个时候,每个答辩现场,都是这样的一幅场景——考生心里揣着紧张,导师心里揣着紧张,他们做“家长”的,心里同样揣着紧张,可给对方的,却只有笑脸,只有轻松。“在这一点上,朱辉跟今天答辩的300多名考生一样,经历了一场典型的答辩。”尤仁祥 蔡丽丽

本报记者 吴洋 文/摄

记者对话朱辉

为背单词彻夜不睡

记者:自考这么多专业中,为何选择法学专业?

朱辉:7年前我犯罪就是因为我是个法盲,我想我下半辈子不能再这么糊涂下去了,我选了法学,想知法,懂法。

记者:遇到最难考的一门功课是什么?

朱辉:英语,这门课我考了三次才过。30多岁的人学英语,记忆已经不像往常一样好使了,为了背高中和大学的单词,我有时背一个通宵。

记者:条件有限,你如何备考?

篇2

2.几种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2.1情景式教学

所谓情景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利用语言和各种辅教学工具,营造一个浸泡式学习语言文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其中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强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所面临的枯燥、难度大等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视觉、听觉和口语表达三个方面接触英语,提高对英语的热爱和学习积极性。笔者曾经实地走访过某高校,旁听过情景式教学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课堂上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先是围绕课堂内容,展示一段英语电影剪辑视频,让学生了解和体会课堂要讲授的语言文化知识,起到预习的作用。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并互换角色,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应用英语,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的魅力和在日常沟通上的巨大作用。教师在课堂的最后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并适当对语法进行讲解。虽然情景法下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传统模式中的主体,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看起来不大,但实际上,经过学生在情景中的表达和实际应用,学生已经能够对相关知识点和词汇有一个感性认识,教师辅助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并最后加以升华,实际上事半功倍。因此,情景教学法是在传统教学法形式基础之上的有益创新和发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2交互式教学法

所谓交互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落实到大学英语课堂,可以表现为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和小组汇报三种形式。教师在交互式教学中起到任务分配和组织者的角色,要在课堂中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把课堂的重心由“传授知识”变成为“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即中国古人所倡导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能够对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心得,并能够自主运用,形成良性循环以后,教师逐渐转向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其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学习方法,最后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工具,最后掌握相关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交互式教学法给每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机会,让学生将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和自身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此外,交互式学习方法给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激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课后他们自己可以利用这些方法继续学习英语,打破了英语学习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3反馈式教学法

反馈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前搜集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和实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此作为调整教学方法的导向,在以学期为周期的教学中,教师每个月发放一次调查问卷,让学生将建议和意见充分表达,参与教学设计过程,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效率。反馈是教学法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理念的最佳诠释。大学英语教学中,反馈式教学法大致分成三个环节:首先是对教学期待进行分析。教师要将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讲授的知识整理清单,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首先进行课前预习,对重难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学生要在这些课程真正开始之前,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反馈给教师。接下来是教师进行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设计环节,这一环节重在教师将知识点的讲授教案与学生的意见进行充分而适当的融合,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要求,又要兼顾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让课堂效率提高,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这个环节要建立在教师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并能够“驾驭”教材,从宏观上对教材的脉络进行整体把握,从而才能更好地兼顾课堂内容与学生意见,使二者达到有机的统一。最后,这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对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结合当下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能够为教师在提供课堂素材方面给予充足的资源后备支撑,同时,利用网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答疑也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问答;同学之间的讨论也方便很多,原先传统课堂模式下,只能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授和讨论学习已经被网络技术改变。同时,学生自学机会和素材也大大增加,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实时传递,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英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效而良好的条件。

篇3

反对发论文计工作量

北大法学院教授龚刃韧于1月19日率先发文称,1月18日下午举行的法学院大会上宣布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据此,院行政人员根据职务高低分为五千元、四千元和三千元三个档次;法学院教师工资则按照工作数量来分配,如“核心刊物”数,授课小时数以及社会工作等。此方案并未事先征求法学院教师的意见。

龚刃韧在文中称,如果一名教授上年度没有在“核心刊物”,授课小时数又不多,所拿到的绩效工资可能还不如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行政工作人员,而教师之间绩效工资可能相差几倍。他认为,真正的学术水平与的数量以及与是否发表在所谓“核心刊物”上毫无关系。

应征求教职员工意见

龚刃韧文中称,他对清华大学法学院在征求了教师意见的前提下公布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表示认可。首先根据职称、岗位分别划定了几个底线,然后再根据工作情况略有调整,结果教师之间、特别是同一职称教师之间的收入差别不大。

贺卫方、汪建成等教授发文表示赞成龚刃韧意见。汪建成认为,从程序上涉及老师重大利益的事情不能院领导班子研究就定了,应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

昨日,北大宣传部门负责人表示对此事尚不清楚。对于北大教师的工资分配标准是由各院系分别制定,还是由校方统一制定,该负责人建议咨询学校人事部门。

说法

教授 因为爱才愿意批评

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邮件群中发文表示很不赞成“用计件工的方式确定所谓绩效工资”。他认为法学院应当有特立独行的精神,遵循学术自由与独立的准则,不可跟风,“尤其是跟教育部的指挥棒”。他说,任何制度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我们付不起的是那种一味地追求数量,让全院都逐渐沦入平庸的代价。”

昨日,贺卫方称,他和龚刃韧一样,因为对法学院怀有深切的爱,才愿意表达对于某些不合理做法的批评。

旁观者 大学不是养鸡场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在微博(t.sina.com.cn)上也记录了此次事件。他赞成龚刃韧的观点,“大学管理过于衙门化,官僚主义非常严重。”

昨日,萧瀚称,用的数量作为教授的薪酬标准非常没有道理。现在的大学要求教授们像计件工一样写论文,论篇不论质量,论杂志的学术官僚地位,不论论文的知识增量。这样的逼人创新怎么可能有创新?逼人写论文,写出来的通常情况下也必然是垃圾。

篇4

2.大学化学教学方法分析

2.1实验性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不能光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作为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先要将相关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解说,在了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自行进行化学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化学实验反应,从而加深自己对化学的认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神奇。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多媒体教学

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音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我国大学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同时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通过不同的画面,可以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多化学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进而为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3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讲究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由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实现教学目的。在大学化学教学中,通过互动式教学,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有助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4]。在互动是教学中,提问、答疑的互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4案例教学

篇5

2、法制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宗教观的重要作用

宗教问题涉及范围广、复杂必须在法治化管理下才能有效地解决,才能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在法制化管理下必须要有一支积极地队伍,一支能补充力量的贮备军,大学生就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法制教育,这对他们认识、解决宗教问题有重要作用。

2.1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宗教观教育。

大学生宗教观教育应该是广义的宗教观,泛指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包括有俄国特色的列宁宗教观,我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提出的中国特色宗教观;其中相关的法制内容应是重中之重。在大学生宗教观教育中加强有关法律的教育是必要的,有益于大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宗教及宗教问题、有益于宗教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公民自由政策”,“政教分离政策”等,是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关键;尤其是在新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我国宗教法律法规,在遇到一些宗教问题时才不会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或者是想当然地忽略法律、政策的要求盲目信教或受等极端思想的左右,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和权利等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篇6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6-0066-05

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development)广义上指发生在大学教师身上的总体变化,这些变化源于学校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狭义上指为改进大学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效而设计的一些发展项目,它包含四个层次:改进课程的设计,改进教学技能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学发展);提高专门技能或学科研究(专业发展);提高管理职能方面的绩效(组织发展);改变大学教师对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改善他们的社会和组织环境,改变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态度(个人发展)。

一、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历史

在美国,大学教师发展长期以来就是增强高等教育活力必不可少的策略和手段。尽管休假年从1800年起就在美国大学实行,但是大学教师发展更多特指学科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对本学科教学的精通。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侧重培养特定学科领域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新教师的定位、教授职位的审查、学术休假和课程负担的削减等等,后来又扩大为包括专题学术讨论会报告、出公差、教学效能计划。所有这些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大学教师在高校里的生存和发展。

1.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

在高等教育领域,尽管人们对教学改革的关注由来已久,但大学教师发展办公室和中心也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20世纪60年代教学新方法在高校的推广,其中一条途径就是建立视听中心。最初只是提供一些技术服务,后来扩大为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咨询。在很多校园里,新的视听中心是管理者的骄傲,也是来参观的州议员的一个必经之地。然而,起初该中心却鲜有教师光顾,因此初建时对教师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1970年以前,美国很少有人关注大学教师发展,很少有学院和大学提供持久连续的教学改革项目。第一个教师与教学发展中心(成立于1961年)是密执安大学和密执安州立大学的教师与教学发展中心。

这一时期的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只是少数大学的自发行为,大学教师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不管是项目还是活动都是很零星的,不成体系的,主要还是针对教学发展而提出的。全面系统的教师发展项目尚未形成,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也不是很明确,还没有人为大学教师发展提出明晰的系统的概念框架。因此,这一时期人们对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解还很模糊。尽管休假年、访问教授和资助出席专业会议在高校中存在已有一段时间,但直到本科教学成为一个主要议题提上日程,大学教师发展才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关注点,所以这时的大学教师发展专业人员几乎没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1958~1968年这段时期被称为美国联邦对学院和大学资助的“黄金时代”,因为大学研究费用增至三倍还多。到1968年,美国政府以学生资助、研究经费和建楼及实验室贷款等形式的资助扩展到美国92%的学院和大学。20世纪60年代早期和中期,受政府资助的激励,美国大学继续扩张,博士学位的数量暴增,这种增长有助于保持美国高等教育的扩张,致使综合大学和很多文科学院也都强调教师研究。由于持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显著增长,这一时期的大学教师发展活动几乎全都以学术休假和公休假等形式进行。

2.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

从1970年起,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格雷厄姆(Graham)(1997)所说的“停滞的十年”时期,渴望获得联邦资助的幻想破灭。美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高通货膨胀和其它经济危机,导致了入学率的下降和开支的紧缩。这种情况造成了两种结果:教师流动性的降低和学生批评声的增加,学生们普遍认为大学不关注他们的需要。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爆发了学生抗议运动,指责学院式的课程和教学,尤其是某些课程无关紧要以及教学质量较低等问题。由于抗议发生在一流学者最集中的大学,从而摧毁了这样一个神话,即“一位好教师必须做到的是精通其所教科目”。一些非传统研究生数量的增长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他们中很多人要求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大学教师的平均水平开始上升,教学的重要性也增强了。随着教师职位的减少和学生抱怨的增加,大学开始把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放在教学上,积极关注教学的改进,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资源及其利用效率。直到20世纪70年代,高校才开始特别关注更有意义和有目的的教师发展,而人们对这一新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增加。

20世纪70年代,很多负责大学教师培训和发展的中心或单位纷纷建立,推动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快速发展。这些中心通常提供短期课程、习明纳(一种研究生讨论班)、工作坊(一种专题讨论会)、咨询和评价。这时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来自基金会的外部支持,如丹佛斯、莉莉、凯洛格、梅隆、卡内基、福特和布什基金会等。借助基金会的支持,大学教师发展活动常常与高等教育教学与学习的研究计划联系在一起,如锡拉丘兹大学、西北大学、密执安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过半数的学院和大学都设立了教师发展项目。伯格威斯特(WilliamH.Bergquist)和菲利普斯(StevenR.Phillips)等把这一时期称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有三本大学教师发展的奠基之作面世:伯格威斯特和菲利普斯的《大学教师发展手册》、盖夫(JerryGaff)的《关于大学教师更新》、林德威斯特(Lindquist)的《教学改进项目的设计》。盖夫在著作《关于教师更新:教师教学和组织发展的进步》中明确指出,大学教师发展的三维结构是由教师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构成的。在这一时期,美国大学的教师开发者们极其关注在校园内赢得对教师发展活动的信任和支持。有专家称,20世纪70年代是大学教师发展的背景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些变化包括人口统计状况、学生数量的递减、成本的上涨和职业期望的变化等等,它们开始显著地影响大学教师的工作环境。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制已经逐渐形成并日渐完善,而且遍及到大多数的大学校园。另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进步,尤其是盖夫和伯格威斯特等人澄清了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并建立了概念框架,使得人们对大学教师发展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在校园内,大学教师发展不再是个别学校的自发行为,相关的组织和机构纷纷建立,尤其是在1976年高等教育专业与组织发展网络(POD)的建立,社会各界也逐渐达成共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行动上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大学教师发展不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开始受到多方援助的集体行为。

3.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学对研究的资助上升,而对教学中心的资助下降。继20世纪70年代开支紧缩之后,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开支扩大。大学从私营部门、州和地方政府那里寻求和获得资助。教师招聘继续保持低调,教师职位短缺。另外,一批新式学生进入美国学院和大学的课堂。他们精通技术和多媒体,这就迫使其他教师反思他们的教学方法,并寻找促进学习的备选策略。到80年代中期,大约60%的美国学院和大学都确立了某种类型的教学改进项目,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在校园里很普遍。与70年代相比,大部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仍然受到私人基金会的资助,所不同的是,除了私人基金会,还受到一些联邦机构的资助。这一时期,TA发展项目的增长达到高峰,教学与学习中心以及类似的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大学教师发展开始向组织化方向迈进。这些中心都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而且拥有稳定的经费支持。教师发展项目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全面,覆盖全校,大学教师发展开始系统化、全面化。

在此期间,一些批评美国高等教育及其对本科教育的报告相继出现。这些报告来自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美国学院和大学联合会、卡内基基金会的欧内斯特·博耶和全国教育协会。报告指出了高等教育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报告唤起人们对学院和大学中的科目和课程内容广度不足、预备教师的过度专业化和教学与学习质量下降等问题的关注。报告用足够的事实证明,大学需要给教师和教学以更多关注,重建对教师发展的兴趣。1988年全国本科教育质量改进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由美国学院和大学联合会以及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发起的,主要探讨了高校教学质量和多样化的问题。教师开发者开始提供不同类型教学策略的信息,这些策略能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这一时期信息技术出现了,并成为全美教师开发者的主要关注点。

在80年代,人们对在职培训的关注远比70年代多,教职员培训项目即便不是普及的,至少也是常见的。问责制在高校的建立,也推动了高校对大学教师发展尤其是教学发展的重新关注。人们进一步肯定了一些大学教师需要通过培训项目提高其教学能力,而管理者需要一些发展项目提高其领导和协调能力,其中大学管理者的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领域。

4.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大学教师发展专家开始再次检查他们的作用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例如,提供的资源和激励并不总是充分影响到教学和学习或组织过程,并使之发生系统持久的变化;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的教学效能习明纳或把一些教学书放在图书馆书架上并不能充分促进课堂中实际的教学技能的掌握;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了解他们关于什么最能发挥作用的观点是设计有效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关键,而实现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教师个人的积极参与;在90年代,问责的重要性增强了,高等教育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对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有更精彩的表现,希望大学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鉴于以上的背景,90年代大学教师发展又有了新的特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高校中普遍设立,中心的人员配备和硬件设置都大大增强了,高校拿出常规经费来支持中心的发展,教师的个人发展得到重视。针对教师个人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工作坊开设起来。针对研究生助教的发展项目也日益增加,增强了研究生的职业技能,为他们以后的求职做了较好的准备。另外,终身教职后的教师发展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开始强调组织的发展,通过为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发展的有效性。这一时期,大学兼职教师的发展问题开始提上日程,雇用兼职教师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因此各类高校不仅仅是社区学院开始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发展也日益得到关注。

随着我们对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解逐渐成熟,大学教师发展的范围已经并正在扩展。教师发展的原始动力——改进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已经纳入到高校的生存需要轨道。现在的发展问题不仅仅要求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技能,还要求从总体上实现教师的发展,着眼于如何为教师创造全新的事业选择,如何再开发出吸引新学生群的课程和如何保持大学的活力和竞争力。虽然成功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未必能解决高校中的所有问题,但由于项目的推广,教师态度、过程、体制已经发生了变化。成功的大学教师发展项目通常对校园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虽然财政紧缩,绝大多数的大学还是继续坚持教师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由前面的历史不难看出,大学教师发展主要围绕教师个人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学技能。经过过去的三十多年,在高节奏的科技化和全球化的社会,这种传统的甚至有些狭隘的大学教师发展观不再充分地满足教师和大学的需要,大学教师发展当前的努力更多地集中于:应对生命力与更新的问题;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支持既定的大学使命;应对教师和大学的“生存能力”问题。可见,每一时期大学教师发展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

二、对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启示

随着我国逐渐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高校在关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对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关注,由此也就把焦点集中在高校教师身上。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校教师都寄予很高的期望。一方面他们是教育者,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还是学习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跟上时展的步伐,传授新的适应时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国内,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高校,并没有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首先,在国内虽然很多人意识到教师需要学习,需要发展,但通常认为学习和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事,属于自我提升,别人似乎没有这个义务帮助他们。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没有把教师的发展问题纳入考虑的日程,教师考核远远重于教师发展,对教师发展没有给予积极主动的支持。其次,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又束缚着教师的自我发展,沉重的教学负担,巨大的评价压力,使得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上奔忙,抽不出时间自我发展,即便他们很想提升自己,但是缺乏时间和精力。再次,近年来高校也开始重视在职培训,选派一些教师到知名大学进行培训和学习,虽然有成效,但是培训不等于发展,培训是发展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内容,而且教师发展是长期性的计划,不是短期的培训就能实现的。美国的大学教师发展在联邦、州和院校层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教学管理者们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给教师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机会。基于此,国内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大学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校内外的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校外环境,就是国家设立一些针对大学教师发展的专项拨款和基金,为大学教师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教育部成立一些集中的教师发展机构和组织,以负责一些具体的教师发展活动和项目的运作,并评价其实施结果。校内环境,指的是在院校层面重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把教师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议题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战略轨道上来,为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组织氛围,让全校意识到它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校继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形成教师发展的紧迫意识,成立一些院校层面的中心或办公室,由相关专家负责管理,专门负责本校的教师发展,设计一些适合本校教师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发展项目。在系所层面上也可以组织一些发展活动或项目,帮助本系所的教师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同行之间展开合作。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展开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交叉学科教师的发展,并对获得终身教职的教师提供一些发展机会,使发展贯穿教师的一生。

2.采用弹性的评价考核机制

篇7

二、基于区域特色发展的协同合作应用

科技大学致力于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是校企协同创造,产业机构和教育结构同步演进的发展模式。对此,基础课要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与当地的区域发展特点相结合,形成学校、企业、地方协同推进的改革合力。第一,开展与企业专项科研合作。基础课科研方向要紧密联系企业技术发展与变革,服务于实践教学和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同时学校可设立科研转换机构,使教师教学成果向企业市场需求转化,以实现科研效果的针对性。第二,构建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模式。针对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基础课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职业和学生的直接对接,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可以聘请企业的相关专家定期给学生做讲座,实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案例讲授,激发学生对角色转变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素质和法律常识的重视;可以设立校内外联合培养基地,基础课的老师可带领学生到合作的基地中进行参观、调研、实习,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走入工作领域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才能,更关键的是要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规范等等,达到合作育人的目的。

篇8

1)自学。大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自学是创新型教学法的主要构成要素。但是如果教师不加引导,让学生完全放羊式地自学,要么无的放矢、要么由于自学内容难度过大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自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

2)授课。该模式下授课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而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为知识点建立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讲解知识点不求面面俱到,关键知识点要讲深讲透。

3)讨论。围绕重要的知识点和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需要加入讨论环节,讨论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可以采取学生事先制作课件汇报交流、教师组织课堂问题的讨论、学生课后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等形式。

1.2引导自学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在课前引导自学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自学内容,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给出学生自学要达到的阶段目标。在这个阶段,可以加入讨论环节,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组长可将自学内容划分为更细的知识点分配给不同组员自学,然后定时讨论交流各自自学的内容。在有针对性自学的基础上,进入课堂授课阶段。教师按照提出问题、找出相关基础性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不求面面俱到,对关键重要的知识点讲深讲透,为学生课后开拓学习其他知识点提供指引。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加入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以主题形式组织若干问题让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后开拓自学阶段,学生除了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课堂上未深入或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开拓自学,通过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向高年级学长请教、成立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部分学生开拓自学的学习成果制成课件,在下次课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

1.3引导自学教学法的教学监督

为了更好地实施引导自学教学法,需要在各个环节中做好监督检查。在课前引导自学阶段,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小组自学讨论,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在课堂授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和主题讨论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在课后开拓自学阶段,教师可以参与学习小组的开拓自学交流,查看学生制作的交流课件,了解学生的学习深入程度。根据检查得到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因材施教。

2引导自学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论题,为每个论题建立自学目标,设计课堂授课的知识点,设计讲解知识点的教学主线,设计知识点的讲解深度,设计课堂讨论的主题,设计开拓自学知识点。

(2)教师布置自学内容、自学目标。此时进入引导自学阶段,教师将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论题: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CPU、存储系统、总线、输入输出系统,并将这些论题布置给学生自学,同时给出通过自学要达到的目标。

(3)教师参与学生自学讨论,学生可以采取灵活的自学方式。例如学生可以自由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别自学表1中的1~2个论题,并约定在课前的某个时间进行自学交流。教师旁听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自学深度,为下一阶段的课堂授课做准备。

(4)教师组织课堂授课。此时进入课堂授课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前参与学生自学讨论所了解的情况,对论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深度讲解关键知识点及易混淆的知识点(如表2所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以建立关联、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学实施主线。例如讲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时,以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作为引入,将人的各个信息处理器官类比体系结构中的五大功能部件。教师对知识点讲解的深度要恰当,例如,对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不仅要讲清各层设备有哪些,还要讲解为什么计算机要分层存储。而对指令系统,只需讲清组成指令结构的操作码、操作数的含义并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即可,不必深入讲解有哪些指令类型。教师还要适时选择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ROM与RAM有什么区别,计算机中只有ROM或只有RAM行不行。通过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教师布置课后开拓自学知识点。此时进入课后开拓自学阶段,教师将课堂上未展开讲解的知识点及一些具有启发性质的知识点列举出来,布置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展开深入学习。其中有些知识点学生容易自学,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不做深入讲解。例如课堂上介绍了3种打印机:点阵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它们的工作原理完全可以课后自学。

3引导自学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采用引导自学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以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该教学法的实施明显改变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通过引入课前引导自学和课后开拓自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尽可能迎头赶上。

(2)该教学法的实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引入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收获,可以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向小组成员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收获,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大大激发了。

(3)该教学法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课程教学知识点多与授课学时数有限的矛盾。教师在课堂上深入讲解主要和关键的知识点并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课程的一部分知识点被分流到学生的自学环节中。

篇9

2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更好地学习基本技术

只有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才可以在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通过教学比赛,学生可以更加容易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不管是运球、接球还是投篮成功等。学生在运动比赛中感受到了乐趣,自然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那么教师就需要大力练习学生的基本技术,促使学生将掌握到的技术应用到比赛当中。

3大学篮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比赛场次安排较少,手段较为单一

大学篮球教学中采用比赛教学法进行施教,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便于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发现问题,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比赛教学的场次安排有限,仅仅通过几次教学比赛来实施篮球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够现实。同时由于比赛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2比赛方法同实际竞赛发生脱节

按照篮球教学比赛的规定,对于每个篮球队的参赛人数都有限制,即便在比赛中可以采用更换队员的形式增加参与人数,但通常由于过分追求比赛胜利,难以有机会安排技术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参与比赛。如此一来,打击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特别是对技术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打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3比赛设置的数量和学生人数差距较大

在大学篮球比赛教学过程中,由于篮球比赛的数量通常较少,而学生的人数相对较多,如此一来就导致学生参与裁判工作占据的比例较小。大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无法提高裁判能力和综合水平。

4加强比赛教学法应用的策略

4.1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合理有效的组织和分配

在大学篮球比赛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要合理控制比赛时间占据课堂时间的比例。在具体时间分配上,可以将比赛教学时间设置为课堂时间的60%,其他活动占据课堂时间的30%,余留10%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素质练习使用。通过合理分配时间比例,有效组织分配,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教学坚持从易至难、从简至繁的基本原则,利用学生体育骨干参与完成,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4.2运用比赛法时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采用比赛教学法时,要做到知己知彼,在了解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发挥篮球比赛教学法的价值。教师对学习环境及学生情况和教材要全面掌握,要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要掌握学生身心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比赛教学方式,设置合理的比赛教学标准,从而科学开展比赛教学。

4.3采用篮球比赛积分法强化训练

大学篮球教学过程中,比赛积分法贯穿篮球比赛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基本的传球、发球和运球、投球等实施的一种篮球比赛积分教学方法,这是大学篮球比赛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比赛积分法能够让高职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篮球技能和要领,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健康体质,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最好的篮球比赛积分法就是以小组为基本比赛单位,让大学生在交流、配合、探讨和锻炼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这种以小组为比赛单位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参与篮球比赛的意识,体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创造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大学篮球比赛中,将学生平均的分为几小组,让每一小组之间都能够进行排球比赛,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分别给每一组几分,比如胜一局记两分,输一局记一分,最终以积分最高者为胜。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篮球比赛,可以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以及体育意识。

4.4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

篮球比赛的特点要求运动人员要想真正适应激烈争夺中的快速攻守,最重要的因素是速度。特别是在快速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以及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速度。教师要把握篮球比赛的特点,采用比赛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技巧,注重速度,让两者完美结起来。教学比赛法是以比赛为核心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篮球运动项目中,学生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掌握运动技巧。这种比赛法教学,教师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重复的动作教学上,促进篮球教学的完整性和实效性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技术,运用DV,幻灯片等教学手段,全程记录学生的比赛状况,在比赛结束之后放给学生观看,这样能让他们更好的发现自身的缺点,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4.5采用比赛教学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大学篮球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赛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比赛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大学篮球课程产生较大兴趣,希望在篮球比赛中运用战术来提升个人运动技巧。而比赛教学法中,学生篮球技能的提升不仅仅在于个人运动能力及运动技巧,对战术运用及比赛规则等都可以进行熟悉和掌握。教学中,教师临场指导,针对性安排战术或技巧比赛。在比赛中,贯彻和落实教学内容,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在比赛教学中,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参与比赛的全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短板及自身优势,提出相关改善性建议及措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采用进攻防守比赛等具有较强目的性的针对性比赛,提升学生篮球专业技能和战术运用,提高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的了解及熟悉,从而利用篮球比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10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大学英语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着英语能力较低的现象,虽然教师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积累了许多的专业素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充分结合交际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听说法等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非常呆板无趣,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同时,由于资金和时间的限制,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将语言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制约了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提升。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学英语课程往往被设置在大三或大四进行,那时候学生已经完成了公共英语的学习任务,英语学习的阅读量少,没有什么压力,使他们的听说能力和写译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对他们交际能力的提升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花费大量的时间却收获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第三,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单一。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语言教学的思维定势,在设置英语课程时缺乏创新,而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而过分侧重学习语言自身,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在大学英语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学生的特点提供了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条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具备了较为丰富的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英语实习经历。因此,他们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时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快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且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能够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课程的实用性要求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依据。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所学的课程必须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注重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英语来完成工作任务。因此,这一教学目标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完全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相符合。培养出具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的应用技能,并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翻译、交流以及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该培养目标完全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相符合,有利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途径

(一)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通常情况下,英语学科的英语术语会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更多词素,其中“前缀词根”和“后缀词根”是最常见的模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正确拆分单词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复不断地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非常准确地拆分词汇的每一个部分。同时,教师应该在学生充分掌握词汇拆分方法的基础之上,有效开展词缀和词根的记忆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并合理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也手段,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将英语词汇的各种组合方式展示给学生。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记忆方法和记忆技巧,教师应该适当举出一些词根相同的相关词汇的例子加以详细讲解。

(二)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还必须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对学生开展学习以及日后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制约。相关调查显示,虽然有65%的学生能够看懂专业英语的原版材料,但是在这其中有高达80%以上的学生并不能运用英语直接进行口语交流。因此,对于这种现状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将相关的视听资料有效应用起来,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视听练习,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练习,比如“实际工作的情景模拟”等。同时,教师在进行情景模拟的设置时,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设置合理的难度,确保所设置的情景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模拟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促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还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将精读和快读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阅读的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即让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阅读学习。同时,应该要求学生对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进行分析与总结通常情况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主要针对的是句型较为复杂和专业词汇比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并适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快速高效的完成阅读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掌握丰富的英语科普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