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5: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世界经济概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F1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36-02

世界经济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修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后的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工作心得,对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世界经济概论课教学法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概论从国别经济、国际经济联系和世界经济整体三大方面,考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研究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沿理论,探讨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面临的新形势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提供合理建议。

世界经济概论是门综合性课程,每部分涉及的理论非常丰富,相关问题也较多。但课程涉及内容过广,使得课程显得面面俱到;而对相关理论和问题的介绍较为简单,容易使学生产生浅尝辄止的感觉。

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教法改进探索

(一)适时扩充学生知识面

世界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教材的出版往往与当前经济大环境滞后若干年,较为陈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应注重及时补充新讯息。在讲授“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一章时,课本中并无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知识。由于烟台作为环渤海中心城市和东北亚重要城市,具有建立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优势。日本的三菱、本田和丰田等,韩国大宇、LG、现代、斗山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烟台,学生有很多实习机会与就业选择。因此,学生们很渴望从课堂上了解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知识。教师及时补充该方面的知识,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还有助于学生日后读研出国或工作。

(二)采用案例教学,注重先修、后修课程的关联

世界经济概论是门大杂烩的课程,很多先修课程都会从某一角度对其侧重介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用上述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汇率一节时,教师可以就当前人民币汇率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美国逼迫日元升值,签订广场协议,造成日本20世纪90年代十多年的经济衰退,而为什么同样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逼迫西德马克大幅升值,却没有见到德国经济增长缓慢?在讲授贸易保护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就当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争端,深入分析中国成为全球受贸易保护措施伤害最重的国家的原因。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当前,较多学校采取多媒体教学,教师易在制作课件时堆满文字,授课时基本不使用粉笔,念课件即可,学生兴趣不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图片添加到课件中;遇到重点问题,扩展开来详细讲解。否则,学生容易感觉上课是在走马观花看电影,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在课堂上没时间播放的与教学相关的视频、网页、电子版图书等学习素材,发到网络教学平台或公共邮箱,供学生课后观赏和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满足求知欲强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设定讨论题目,鼓励学生通过留言方式提交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种互动交流,既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学术交流,又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

(四)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并举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列举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后,给出结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本身即在应付课堂工作,造成学生单向接收信息,注意力差。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制作PPT,撰写发言稿,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教师自讲自听。不能将分组讨论简单地理解成分组上台汇报,造成台上只顾着念,台下无心听。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参与探讨,最后教师进行适当分析点评。这样,既可以使下组讨论的学生吸取经验教训,又可以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更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五)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情况

讲授《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时,虽然课本中各章内容相互独立,但教师应适当联系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了解社会,看清楚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如讲美债、欧债危机章节时,最好对比一下中国的国债相关情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讲日本经济章节时,从经济扩展到政治热点问题,探讨民众表达反日爱国情绪时,打砸日货不可取,破坏公民的私有财产,影响中国的形象,应理国;讲科技进步章节时,重点介绍中国的航空母舰、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等,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改变考核方式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论文为主,论文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70%,甚至80%,平日成绩以考勤和作业为主,占30%,甚至更少。它不能了解学生平日学习状况,容易助长学生抄袭网上现成论文,而一般学校又无法提供给教师免费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甄别,造成学生对最终成绩存在争议。应在平时布置需独立思考、开阔思维的作业;应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组长应注明组员在前期准备中的分工和相应负责的部分。应通过考勤情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该课程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考勤就可适当减少。期末应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通过开放式的论述题考察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结语

笔者已经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该课程的魅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方式上的进一步改进上,我们还将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韦倩青.《世界经济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 时宏远.《世界经济概论》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理论观察,2013,(6).

[3] 管延芳.《世界经济概论》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4).

Discussion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of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 economy

ZHU Jie

篇2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42-02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入了“全球性大规模竞争的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引人注目。《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的基本理论,了解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特别要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还应结合中国的具体问题,从全球经济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经济服务。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深化《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工作的体会,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与学界同仁交流,试图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与时俱进法

世界经济是发展中的学科, 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会不断出现,而教材的更新难以跟上实际的变化。所以在讲授《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时,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要注重充实新内容、新数据资料,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比如,在讲授世界贸易组织一章时所采用的课本中关于成员国家与地区数量的问题时,就应该采用最新的数据;又如,讲到欧盟一体化进程这个问题的时候,欧洲债务危机是当前的热点,作为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再比如,在讲到区域经济一体化时,教材中欧洲联盟成员国的数据是2004年5的1日,只有25个成员国,而实际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2007年1月1日零时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已增加到27个。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新知识的传授,学生会感到知识陈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集思广益,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案例要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为此,要求教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加工,选出适用于教学的素材进行修正和更新,使案例适合于世界经济教学的要求。这从另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高,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二是案例要具备生动性,可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世界经济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因此,教师应适当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身处特定的案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世界能源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三次世界石油危机,并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爆发石油危机?现如今的石油价格猛涨,会不会爆发第四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等等。

(三)课堂讨论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并行,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它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呆板,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网络结构。教师根据教学安排,选择一些热点问题作为讨论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撰写发言提纲,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讨论发言,提高同学们的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门头表达和组织能力。

例如当讲到反倾销问题时,结合我国近年来频繁遭遇反倾销的案例,针对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又比如在产品周期理论教学中,提供电子产业的发展历程,学生通过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探究发现袖珍计算机电子产品从研发到成长在到成熟,基本遵循从美欧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和东盟的产业转移途径,产品的比较优势从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劳动力优势转移的过程,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产品周期。

(四)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性,突破视觉的限制,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同时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加上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逐步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授课方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另外,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为了避免用多媒体教学感觉像放电影的现象,在《世界经济概论》课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另外,在网络时代,教学方法也可以网络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素材,如多媒体课件上传到网上,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教师在讲授后,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网站,让学生去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此外,教师将有关的素材放上去,让学生阅读。这些都为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五)联系实际法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讲《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时,应适当联系中国经济的实际,这样听者更爱听,教学效果也更好。真正做到:要实学不要空学,要活学不要死学,要真学不要假学。例如讲“对外贸易依存度”这一概念时,可以联系实际谈谈中国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存在的原因以及影响;又如讲美国的GDP、失业率、通胀率等时,最好对比一下中国的相关情况。这样更具说服力,也使学生能看清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也更好地体现出世界经济的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中国经济腾飞。

(六)多元考核方式法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传统的考试方法是采用“一卷定乾坤”方式,即到学期末举行一次性的考试。它不能了解平时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甚至到学期末由于考试的科目多而复习时间少,不得不请求老师划考试范围甚至考试期间抄袭作弊……如此种种使得学生向着高分低能而努力。因此,对本课程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设置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建立从学习过程、作业练习到期末考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视角、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如:在一学期中,针对所学的每章课程内容布置作业并进行检查;布置一次学习论文、平时的到课率、平时提问发言等都可以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种考试方式使学生不处于被动状态,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既能多学知识,也能活跃课堂,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小结

以上是笔者数年来从事《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世界经济概论》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学习空间,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国琴.在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12)

2.陈亚温.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教学[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6)

4.陈英.论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J].济南大学学报,2004(4)

5.邓正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

篇3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当前,较多学校采取多媒体教学,教师易在制作课件时堆满文字,授课时基本不使用粉笔,念课件即可,学生兴趣不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图片添加到课件中;遇到重点问题,扩展开来详细讲解。否则,学生容易感觉上课是在走马观花看电影,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在课堂上没时间播放的与教学相关的视频、网页、电子版图书等学习素材,发到网络教学平台或公共邮箱,供学生课后观赏和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满足求知欲强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设定讨论题目,鼓励学生通过留言方式提交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种互动交流,既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学术交流,又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

三、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并举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列举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后,给出结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本身即在应付课堂工作,造成学生单向接收信息,注意力差。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制作PPT,撰写发言稿,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教师自讲自听。不能将分组讨论简单地理解成分组上台汇报,造成台上只顾着念,台下无心听。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参与探讨,最后教师进行适当分析点评。这样,既可以使下组讨论的学生吸取经验教训,又可以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更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四、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情况

讲授《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时,虽然课本中各章内容相互独立,但教师应适当联系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了解社会,看清楚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如讲美债、欧债危机章节时,最好对比一下中国的国债相关情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讲日本经济章节时,从经济扩展到政治热点问题,探讨民众表达反日爱国情绪时,打砸日货不可取,破坏公民的私有财产,影响中国的形象,应理国;讲科技进步章节时,重点介绍中国的航空母舰、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等,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改变考核方式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论文为主,论文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70%,甚至80%,平日成绩以考勤和作业为主,占30%,甚至更少。它不能了解学生平日学习状况,容易助长学生抄袭网上现成论文,而一般学校又无法提供给教师免费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甄别,造成学生对最终成绩存在争议。应在平时布置需独立思考、开阔思维的作业;应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组长应注明组员在前期准备中的分工和相应负责的部分。应通过考勤情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该课程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考勤就可适当减少。期末应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通过开放式的论述题考察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篇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现结合笔者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特色,对该课程进行专题研讨式教学探讨。

一、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概念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专题研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经常有学生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东西,学习别人的比较好的理论分析方法,这必将有力地强化该课程的理论分析和理性思考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体现其理论性特点。

2、内容新颖。所谓内容新颖是指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新。这是因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政治、主题、各类国家的对外关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探索总结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启示等,它们有的是几十年前发生的,有的甚至是几个小时前刚刚发生的,这些新问题、新信息我们都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所以本课程的内容就必然呈现了“新颖”的特点。

3、综合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仅涉及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等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军事、科技、宗教、艺术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该门课程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得出理论、规律,再用这些理论规律指导实践,既讲史实,也要总结理论,还要分析洞察国际热点;既涉及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历史的内容,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特色,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学团队精心组织,任课老师高度负责,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大纲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梳理出该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教材内容整合为若干个大专题,以专题形式渗透到相关教学内容之中;授课过程中,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己动手查阅索引,研读资料,撰写论文并积极开展交流和讨论,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主要划分为3大模块。

1、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划分为十大专题。将全部内容划分为十大专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当代世界经济及其全球化发展”,“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当代世界军事及其发展趋势”,“当代美国的政治经济及全球战略”,“欧洲联盟的经济政治及对外关系”,“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及其前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

2、专题讨论。每个专题先由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该专题的教学与学习目的、学术界研究的状况,扼要地阐述重点与难点问题,确定需要讨论的主要题目,介绍需要查阅的参考文献和书目。讨论题目要精心准备,力保是每个专题中的重点、核心问题。以上述第一个专题为例,讨论题目可定为“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如何理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划分学习小组。将授课班级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十人为宜,确定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由组长和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在小组内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以讲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展开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几位同学在班上集中讲课。最后,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小结。

四、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分析

专题研讨式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体现了以学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专题研讨式教学,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当学生对某问题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投入全部的身心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如在讲授课堂重点内容时,提前向学生布置多个比较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恰恰是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他们就会在课前查找大量文字、视频和图片资料,搜集素材的能力将大大加强,课堂汇报方式也会多种多样,比如课件制作手段也多样化,除PPT外,还制作网页等其他形式。

2、有利于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专题研讨式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团队的每个任课教师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授课之前需要精心地进行本课程每个专题的设计,并精心组织团队成员对每个专题进行详细的讨论,确定该专题的重点、难点及思考题。其次,它要求课程团队任课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每个专题的理论前沿。《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一门知识更新迅速、内容新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任课教师能够跟上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方方面面的最新动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内容,并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去分析这些问题和现象。再次,它要求任课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面和理论深度,并进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不仅仅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情况描述,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在理论知识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理论对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

(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70703036。)

【参考文献】

[1] 阮晓莺:专题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篇5

一、经济全球化及文化概念

(一)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家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已过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①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其势不可挡的独特力量冲进各个国家的视线之中。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科技全球化为先导;第二,金融国际化为核心;第三,跨国公司为载体;第四,自由主义理论为指导;第五,为发展中国家所参与而又为发展中国家所抗拒。这五方面特征共同构成经济全球化的独特力量,向世界蔓延开来。

(二)文化

文化(culture),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来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多义性概念。就文化观的本质而言,文化是“人化的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对象化结果,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影响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文化多元化作为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需要从多方面认真探析和思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所以自从人类文化产生的那一天起,其呈现出的一直是以地域特点或民族特色为代表的多元化发展局面,如华夏文化、希腊文化等。所有的这些文化,对各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或多或少地发生影响。

二、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文化多元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随着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外来文化与我国本土文化的融合现象应运而生。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融合表现极为明显,文化融合通过不同类型的本土文化繁衍和发展。例如:一些洋快餐来到中国,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将原本西方的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洋快餐,以满足消费者的餐饮需求。然而,这样的文化融合一方面能够促进一国本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带来的是严重的文化冲击。例如,动漫业是我国的新兴文化产业,其发展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一来,其它国家的动漫进入我国,极大地冲击我国本土动漫文化发展,另外,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动漫导致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出现畸形和扭曲。我国虽然是一个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正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压力和冲击,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霸权,再加上国内文化的庸俗化倾向导致文化安全面临种种挑战,文化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不能把文化的不安全归结为一种原因,要全面的辩证的看待引起文化不安全的因素③。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保护我国本土文化不遭受破坏和负面冲击变得十分重要。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是文化多元化的另一个侧面反映。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势必导致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传统文化更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传统文化遇到现代文化之时,二者产生的是火花还是摩擦,需要辩证地分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的结果对我国文化发展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利影响,这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价值观的冲突。例如,我国传统价值观提倡节俭、厌恶骄奢,而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非科学的价值观传入我国,对青年人的毒害甚深。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当代中国,面对价值观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

如何处理好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问题,是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和不能回避的挑战。坚决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尽可能的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同时应充分利用文化全球化的契机,在维护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不断壮大我国的文化实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使中国文化深入人心,使文化在安全的氛围中不断的发展壮大④。只有充分发挥我国本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挥其精华作用,才能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和价值观冲突降低到最小范围。(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注释:

①本书编写组《基本原理概论》[M]2010年6月 第194页

②崔越《文化多元化视阈下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010年5月

③④顾良艳《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孟娜《多元文化影响与心理和谐构建》[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年5月

[2]刘济良《价值观教育教育》[M]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

篇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学生中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低头看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高校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这门课也是我国高校独有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影响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而且这门课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更加强化了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要想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学生从小就习惯了“填鸭式”教育,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氛围,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学中完全复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应该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改革的方向。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是将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专业课。这门课具有明显的三个特点:综合性、政策性、现实性。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和西方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这门课的学习。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理论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各种贸易政策的影响。例如,我国不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关税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此外,现实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主要特点。这门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能力。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其他理论课程相比,该课程的难度不大,重点是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认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内容的改革

由“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特点可以看出,一方面,教材的内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为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这门课教学的需要。要想达到这么课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教材的结构框架下融入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热点内容,将中国对外贸易的热点问题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讲到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时,联系到当前的热点-TPP的推进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通过将理论与现实热点联系起来,向学生讲授最新的中国对外贸易动态和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理论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仅仅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不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为了强化学生对中国当前对外贸易的认识和思考,可以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拟定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前自主地收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因此,这门课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根据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进行更新,更好地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理论思考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问题。

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法”会使学生觉得很单调无趣,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在当今通讯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上生动有趣的信息吸引学生上课看手机,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学生中“低头族”越来越多。所以,当今教学方式的变革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特点及授课内容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

“教师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中国的大学教学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讲授法”,中国的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思路,节省了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时间,这种教学方法更适用于难度很大的理论课的学习,例如数学、运筹学等。但是“教师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法”恰恰能弥补“教师讲授法”的缺点,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学生自主学习法”会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去学习,缺乏学习思路。“学生自主学习法”更适用于难度不大的课程的学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该门课的教学中采取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两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与近几年在世界上最新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类似,但方法又有区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环节进行颠倒,并转变老师的角色定位,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的形式。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是在学习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将理论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和讨论的一门课,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多地使用“学生自主学习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仍需要使用“教师讲授法”,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引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学生自主学习法”虽然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当的话,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不适应、不配合,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差。我国大学生整体学习的主动性差,另外,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多忙于实习或者考研,推行“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的课堂教学形式存在一定困难。通常老师布置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大多同学都无法完成。所以,我们在授课时采取“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我们将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提炼成一个结合中国贸易现实的问题,提前将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和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仍然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但讲授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采取引导加提问的方式促动学生自主地思考。

以此为基础,我们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课堂环节,以增强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讨论及小组论文展示是很常见的教学活动,但是,要想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事先对学生讨论、辩论及小组论文展示的主体、频率、要求及奖励方式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讨论这种教学活动,首先要确定多长时间安排一次这种活动,讨论环节的设计过于频繁会使学生压力太大随便应付讨论,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根据自己和其他同事的相关经验,一般每两周安排一次效果会比较好。讨论的主体必须是与教学各章节密切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事件,通常选择最新发生的经贸事件比较好。因为每班学生人数一般至少50人,讨论一般分组进行。

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的进行离不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考核改革方式改革的步伐必须跟上教学方式改革的进度。国外“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方式由传统的试卷考试转变为多角度、多方式的测试。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考核方式改革上,大连民族学院也将改革的方向定位于“关注过程”。“关注过程”与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很大差异,传统的考核方式更强调的是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仅占30%左右的比例。“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更强调学生平时对课程的参与,将平时成绩的占比提高至50%以上。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大连民族学院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效果好。

五、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对外贸易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但教学改革仅仅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角度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将国外“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引入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教学,采取“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逐步培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最初的改革中难免遇到学生不适应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N.怀特海.庄莲平,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曹霞,姚利民,黄书真.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12,(2).

[3]金钢,刘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月刊,2016,(1).

篇7

大众传媒首先是通过电视广告的形式来塑造消费意识的,而电视广告又是以文字、图像等符号形式来作用于受众,影响消费者的。按照法国哲学家罗兰·巴尔特的观点,大众传媒是将商品的含义升华为一种“神话”,即人们会将商品等物的含义神圣化,进而产生信赖的感觉,这个过程是商品—符号—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转换过程。电视广告的叙事方式是将具体的商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对某种价值观念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某种商品营造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暗示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意义——消费某种商品,你就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这一消费过程便实现了从简单的物质消费到精神价值追求的转化。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主阵地,当前又处于空前繁荣的燎原之势,必然成为广告商们争相投放的市场,而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较好地还原现实场景,贴近实际生活,节目内容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是最适合植入广告的综艺节目类型。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接收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做植入广告。

如浙江卫视大型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中植入广告产品品类覆盖电商、数码、服装、汽车等多个领域,植入形式多样,注重冠名商、特约伙伴等企业植入权益在节目内容中的深度融合。在第一期节目中,共有35个品牌参与了合作,累计植入广告曝光341次,累计时长874秒。明星们喝着RIO鸡尾酒、秀特步跑鞋、身穿海澜之家服饰,这些品牌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

2 营造视觉景观 引领消费潮流

电视综艺节目还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服饰穿着营造视觉景观,引领消费潮流,如今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可谓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影院效果,提高受众的心里卷入程度和参与度。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影视服饰上也是精心设计,匠心独具,在荧屏上构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引领了消费时尚,同时也参与了节目的叙事,成为节目中一个独特的叙事和表意的元素。

如《奔跑吧,兄弟》中跑男成员们身着纯色超人T恤,黑色紧身裤,时尚跑鞋、墨镜等服饰在线上热销,成为消费者的热门之选。另外根据每期节目的主题和叙事特点节目组还专门为主持人和嘉宾设计了款式多样,经济论文风格迥异的服装,参与节目的叙事,以诠释和表达不同的节目主题。如第二季第四期中,节目组刮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复古风,蛤蟆镜、花衬衫和尖头皮鞋,邓超不仅身着浮夸喇叭裤,而且现场大飚霹雳舞,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80年代的街头,勾起了观众心中无限的回忆。节目将消费文化巧妙植入节目文本中,紧跟时代潮流,暗示了2015春夏时尚趋势。

3 掀起奔跑旋风 诱导生活方式

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消费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受众的巨大影响尤其体现在对受众生活方式的消费诱导上,所谓生活方式的消费,是指总体的消费或者是配套的消费,作为引导消费的大众传媒不断提出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来吸引大众,这种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塑造出全新的社会时尚形象,从而对受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会不自觉的开始接受新的消费观念,效仿电视中消费行为。

如《奔跑吧,兄弟》第二季节目中,《奔跑吧,兄弟》联合新浪微博开展了“奔跑2015”阳光跑道公益健行计划,通过每周完成指定20万千米的奔跑里程来推动“奔跑2015”阳光跑道公益计划,募集资金为贫困学校修建基础设施。这一活动更是得到了网友们的积极回应,参与人次破亿,全民为爱奔跑260万千米,节目所掀起的奔跑旋风席卷全国,诱导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 结束语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这股兴起于西方世界的消费主义文化风潮在电视的面纱下正席卷全球,通过议程设置和文本建构推行欧美的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电视综艺节目形形的视觉冲击和广告轰炸下,电视构造了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拟态环境,这种符号现实与客观现实存在巨大差距,受众在无形之中被涵化,掉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因此,受众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建立健全理解电视信息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正确对待电视信息的冲击和影响,对电视传播的消费文化做出反思性乃至对抗性的解读,以此来规避电视传播的消费主义文化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25-0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在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然而,在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中却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即遥远的多,现实的少;理论的多,实际的少;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长期以来,学生中普遍认为历史就是机械地记忆历史事件的背景、事件的经过及意义的过程,就是死记硬背;认为历史课就是枯燥,沉闷;没有一点现实意义。

作为现代社会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局面――使遥远的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给沉重的历史插上会飞的现实这对翅膀,带领学生走出遥远的历史,走进美好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深切地感悟到生命的伟大,生活与人性的美好。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 历史语言应具有时代特征

历史学科所要认识的是人类社会已经过去的,不可重复的,不能亲身经历和直接观察到的那些社会生活过程和现象。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远离时代,远离现实生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贴近生活,历史教师应恰当地应用现代人的语境去理解历史,用贴近学生心理的语言去讲解历史。从而使过去的历史显得生活化,大众化,现实化,人性化,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近和理解。

历史学科是个知识性很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地理、天文、历法、生物、建筑等相关的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知识渊博,学贯东西,上知科学,下晓民情民俗的学者,更要做一个汲取历史人文精华的思想者。

2 历史知识应联系生活实际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材料,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往往蕴涵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是过去历史对当今的影响,不失时机地借助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历史教学,追本朔源,由果导因,不仅可以拉近历史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例如教学“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知识点时,在介绍完了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背景、成立时间、成员国、特点和意义等有关知识点后,笔者还不忘把问题深化:“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接着分析反映出各国家都希望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世界和期待繁荣、健康的生活,希望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这说明,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并结合中国实际,指出中国只有参与并组建一些以自己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来加深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例如在历史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和《古代商业的发展》中讲述到海上丝绸之路问题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2007年12月“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水下考古和2008年5月~8月“南海一号”宋代沉船遗址前期科考成果展的有关情况,并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探究论文,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素质。

3 历史经验应启迪学生智慧

一部悠久的人类历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素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程不但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还承载着指导学生从历史知识中体味生活哲理,获得生活经验的任务,所谓读史可以明智,就是要将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转化为当今和今后的生活智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历史情境、古为今用、史论结合等策略,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成败得失,联系现实生活,达到心灵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名言警句:“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等等。还有很多事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却处处碰壁,但是他没有放弃的这种精神;鉴真年老体衰,却经历六次长途跋涉,最后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最终回到自己国家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极好素材,对照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优秀品质,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哲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纵使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是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必须主动开发历史学科与自身的潜能,克服万难,在历史课堂中注意加强历史与现实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的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增强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人翁精神。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让遥远的历史回归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篇9

 

题 目: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院(系、所)          

 

 

 

 

 

 

   2018年9月1日

 

 

开题报告要求

 

一、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省、市、自选)。

二、拟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或价值。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六、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七、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文献。

 

 

附注:

1. 开题报告须存入学生个人学籍档案。

2. 开题报告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3. 开题报告打印后提交给导师,再由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给EMBA教育中心。

4. 申请某学期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其开题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间为该学期开学第一周星期五下午5:00之前,过期不予受理。

一、论文题目及来源

    论文题目:NZ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于毕业前夕,在管理学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本人所在的NZ县发展现状与问题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属于自选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NZ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阳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九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NZ县山、水、林、城资源特色突出,景区与城区融于一体。拥有48大泉、72河堰之美誉。林地3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6%。林特资源有1500多个品种。近年来,NZ县农业产值增速一直居于各县区前列,建设了优质粮油蔬菜基地85万亩,优质林特基地67万亩,优质烟叶基地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并已形成以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格局,且近两年因园区的投入生产,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成为NZ县经济拉动力。正在着力建设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投资20亿元以上,重点开发5个4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作为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后起而勃发。

目前,中国的国家政策与襄阳市的地方政策的发展为NZ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实施为NZ县抢抓特色和优势资源提供了机遇;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襄阳所处的鄂渝豫陕毗邻地区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中西部重点发展地区之一,襄阳市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为NZ县未来城市定位指明了方向;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政策为NZ县建成特色城市提供了保障,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乡统筹是NZ县这样的人口大县城市化过程中关键的举措,也是城市特色的形成基础;大旅游时代的来临则为NZ县的旅游业发展方式提出了导向。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为NZ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NZ县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问题与挑战:一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当前,NZ县引进的大多数属建材行业,浪费了大量的石灰石、磷矿石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农村饮水困难;二是产业发展定位问题。目前NZ县已形成磷化工、建材、森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电等六大产业,但大多数未成为终端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导致附加值较低。本文就如何通过制定与实施有效的发展战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实现产城融合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本文致力于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取SWOT分析方法,制定有效的城市发展战略,为NZ县打造以山水农林保育为基底的绿色之城,以产业转型升级,集约高效为基底的活力之城,服务齐备、 资源丰富、品牌响亮的文化之城,环境优美、 人地和谐的宜居之城提供一定得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县、市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相关研究综述

1)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最初是用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产生。城市规划是指政府部门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设施的综合部署以及实施管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还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城市规划具有高度的政策性、综合性、前瞻性以及强制性等特性。通过对空间资源、土地以及各项建设的实施与管理,城市规划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城市与区域等十大关系。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1933年,《雅典》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即居住、工作、休憩以及交通;1977年,《马丘比丘》中进一步提出城市的综合性、多功能概念,并指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潮流主要是城市化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的多样化。因此,城市规划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而繁重。

作为一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措施,城市规划是政府干预、调控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的城市规划的也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1980年,我国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开始实施;1990年,《城市规划法》实施;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2008年,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规划的定位是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和具体管理的重要依据与手段,要求“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是在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对土地及空间资源调控和建设活动管理的同时,既逐步向综合规划发展,又及时注重城市实体形象的塑造。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作为一股重要的城市公共事务的组织力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傅约翰(JohnFriedmann) 对不同规划类型在公共领域的角色进行了归纳,主要有四个,即规划作为社会改革、规划作为政策分析、规划作为社会学习以及规划作为社会动员。而结合我国目前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城市规划至少要担当以下三种角色:调控人角色,对城市的宏观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进行调控;公益人角色,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益,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仲裁人角色,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要想使城市规划担当以上的社会角色,就必须实现城市规划从蓝图向过程的转化。

2)发展战略概述

发展的本质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以及新事物的出现,其核心是创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展是一个包括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以及政治制度变化在内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辞海》中对战略一词的定义是,“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它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在英语中,战略一词为“strategy”,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指挥军队作战的艺术”。目前,战略也已经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指对某一领域的基本性、长期性、整体性、决定性的谋划,战略属于一个概念性的统称,主要包括了竞争战略、发展战略、开发战略等。

“发展战略”一词最初是出现在发展经济学中,属于一种最基本的战略。发展战略主要是指从总体上决定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原则与谋划。发展战略的内容主要有战略背景分析、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制定、战略重点、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对策等。总体而言,不同领域的发展战略均具有如下四个共同特征:

(1)全局性。任何战略问题都是以研究全局指导原则和谋划方案为目的。发展战略对于制定该战略的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来说均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2)长远性。长远性反映了客观经济社会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的时序规律。任何组织在战略目标制定、战略重点选取、战略措施构建及战略实施管理等步骤上均按照一定的时序步骤与规律进行战略的管理,进而产生时序上的功能效应,使得能够在远期产生近期意想不到的后果。

(3)动态性。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发展战略也应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4)利益性。无论发展战略的内容和谋划方式是什么,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服务组织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发展战略主体的利益也是发展战略的一个本质特征。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首先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全文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然后,对NZ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NZ县目前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次,对NZ县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工具,找出NZ县面临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进一步得出NZ县的战略定位。

再次,从战略原则、思路以及阶段性任务等方面对NZ县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构建了NZ县城市发展战略体系。

最后,从人才引进,竞争合作等方面提出了NZ县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辅助政策。

论文大纲如下所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2 NZ县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NZ县简介

2.2 NZ县现状分析

2.2.1 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现状分析

2.2.2 资源现状分析

2.2.3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3 NZ县发展面临问题分析

3 NZ县战略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SWOT分析

3.2.1 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

3.2.2 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

3.2.3 内部环境优势

3.2.4 内部环境劣势

3.3 战略定位与选择

3.3.1 战略分析

3.3.2 战略定位

4 NZ县城市发展战略思路与体系构建

4.1   城市发展战略总体思路

4.2   城市发展战略阶段及任务

4.3   城市发展战略体系建构

4.3.1 城市产业战略

4.3.2 城市休闲战略

4.3.3 城市文化战略

4.3.4 城市绿色战略

5  NZ县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辅助政策

结束语

 

五、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与案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基础上,对城市发展战略相关的概念及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战略领域涉及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回顾。

案例研究法:本文以NZ县的城市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NZ县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NZ县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NZ县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了NZ县的发展战略。

论文的研究路线图如图1所示:

 

六、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2013年3月——2013年4月:文献查阅及收集相关资料

2013年4月——2015年6月:方案设计,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6月——2013年8月:撰写论文初稿

2013年9月:论文修改、定稿、打印

2013年10月: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艾伯特·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1.

[2] 陈友华, 赵民. 城市规划概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3] 储玉坤. 周建平. 20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趋势[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4] 崔功豪, 马润潮.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 地理学报, 1999.54(2):106-115

[5] 雷翔. 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6] 刘翠明, 张峻. 小城镇发展对策研究. 生产力研究, 2004,11:49-50.

[7] 石杰琳. 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决策探索, 2001, (5):42-43.

[8] 孙施文. 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 .城市规划, 2000, (7)

[9] 袁中金.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10] Miehael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BerrettKoehler, 2002.10

[11] Miehael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Berrett Koehler, 2000.

[12] Miehaele. Porter. Ultim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rrett Koehler, 2003.

[13] W.ChanKim: Renee Mauborgne. Blueoeean Strate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篇10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工业在不断发展创新,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汽车保有量在持续增加,石油的需求量也将进一步加大。然而现在的状况是石油资源短缺,石油资源终会有枯竭的一天。此外,石油燃料燃烧将会排出废气,这些排放物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存。同时,汽车还会产生噪声污染,并随着内燃机汽车发动功率、车速及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我们必须对清洁、高效、智能的汽车进行开发,实现新世纪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电动汽车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 电动汽车的概念

2.1 基本概念

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源或动力源之一,全部或者部分由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等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2.2 电动汽车的特点

电动汽车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传统的内燃机能把高效产生转矩时的转速限制在一个窄的范围内,因此传统内燃机汽车需要庞大而复杂的变速机构;而电动机可以在相当宽广的速度范围内高效产生转矩,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不需要换挡变速装置,操纵方便容易,噪音低。

较内燃机汽车而言,电动汽车可以解决内燃机汽车对石油燃料的依赖,电动汽车从车载电源获得电力,并用电动机进行驱动。同时,电动汽车所用的蓄电池可以在晚间进行充电,充分利用晚间的富余电力,来避免浪费大量的富余电力,从而提高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在减速、下坡和制动时,电动汽车的电动机还可以转换为发电机,来实现能量的回馈,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 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动汽车重新成为世界性的研发热点之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或指点计划,以促进本国电动汽车的发展。1993年美国政府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成立 “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联合开展电动汽车研究,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的方式加强电动汽车开发研究。欧洲历来是很重视节约能源和将低碳排放量的,在2007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其目标是要到2020年时,将降低2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20%。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科技部投入8.8亿元全面启动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制定了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总体研局,全面构筑电动汽车的技术平台。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功能性样车试验、示范性应用,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了初步产业化条件,但国内目前研究水平与国外先进车型和资金投入仍具有一定差距。

4 结论

本文根据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对象,结合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意义,对国内外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介绍。作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和环境保护重要力量,中国积极实施电动汽车科技战略,促进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培育和发展电动汽车社会,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面临着政策环境亟需完善、工业基础薄弱、国际竞争力弱、开放协同创新环境差、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意识低、个别关键技术有待加强、车辆成本高、商业模式探索不充分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麻友良,严运兵. 电动汽车概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陈清泉,孙逢春,祝嘉光.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3] 陈清泉.混合电动车辆基础[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4] 陈清泉,詹宜君.21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 张翔. 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