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5: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质量体系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森林经营的总体原则是经济效益的体现,协调好森林的更新、生长和采伐之间的关系,使森林在体现生产力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创始人嘎耶(Gayer)于1898年发表的文章指出:“生产的奥秘在于在森林中一切起作用的力量的和谐。”他认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在永恒的组合中互栖共生的诸生命因子的必然的结果。”嘎耶用这样一段话总结了前人的错误:“人工林种什么就长什么,一开始几乎在原先所有的阔叶林土壤上都取得了有利的成果。关于近自然林业的原则,林学家们作了这样的解释:“接近自然”是指在经营目的类型计划中使地区群落主要的本源树种得到明显表现。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的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进行接近生态的自发生产,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近自然林业理论基于利用森林的自然动力,也就是生态机制。其操作原则是尽量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近自然林业理论阐述了这样2个道理:“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也就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当森林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许多立地也会呈现出自然现象。”近自然林业开始以来,森林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在以下方面获得改善:(1)物种、生物群落和结构等的多样性增加;(2)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活力提高;(3)林分的天然更新能力提高;(4)自然物质增多,且可利用性增加;(5)经济效益提高;(6)森林各方面效益的持续提高;(7)森林景观优美与游憩价值提高。如今在我国开始探索了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3]。
森林健康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入中国后,很快成为林业研究的热点,森林健康理论已经成为指导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其本质是要通过对森林的科学营造和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4]。健康的才是安全的。于林业而言,森林生态的维持是林业持续经营的基石,非真正意义的生态林则不能持续经营。森林生态系统有着各自的结构,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森林,包括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其经营形式必须遵照生态的原理来恢复和管理。尽可能少干扰森林,只有保证其树种结构和树龄结构合理时,森林才能稳定和持续地发展。也只有如此,人类才能获得有限的经济目标和保护目标。我国在森林培育立地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同时也提出了立地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5]。从生产力与环境关系角度,比较分析了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阐述了森林空间层的生产力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种生产力与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净生产力,地上部年凋落量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凋落物现存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森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生物量无明显的地理规律性变化,但多物种复杂结构的成熟天然林生物量较高,森林空间层的生产力随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排斥或补充各异变化种的生产力反映了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群落的结构特征[6]。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7]。也有学者将调查收集到评价数据代入公式求得各土壤类型的生产力指数[8]。根据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需要,该文采取植被因子与环境因子相结合的综合多因子途径,以Matlab为平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HCM),对6105个小班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获取原始数据40000多个。结果表明该县划分为5个立地类型组、19个立地类型,同时建立了退耕还林立地分类体系和定量化方法,为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9]。另外,混交林是实现森林多功能的基础。它能充分利用林地光、土壤等环境因子,增强养分循环实现“临林效应”,增强森林水源涵养以及抗灾减灾功能。
提高森林生产力的措施
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和技术是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的措施核心。具体表现在林分改造,将林内不适应立地环境或长势不佳的个体及时清除,同时补植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充分利用立地条件的环境资源,有效提高森林生产力;适地适树良种选择;单株目标树培育;天然更新和人工补植;采伐强度控制与采伐技术革新。较好的研究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通过克里格插值获得的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图层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图层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和林木产量栅格图层。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方法生成闽江流域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及林木产量分布图。通过对各生产力空间格局和分异分析,全流域各生产力类型以高、中生产力面积占绝对优势,总体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从东南向西北略有递增的趋势,中部和西北部较高,东南和西部相对较低的状态。研究结果为闽江流域林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10]。在对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剖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主体是人工林,树种组成以油松、侧柏等喜光树种为主,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空间结构以纯林、单层林为主,现有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权属组成中集体林比重大,立地质量、林分质量、森林功能总体不高等特点,提出建立国家生态公益林制度,把一些重要地段的生态公益林划归国家生态公益林进行直接建设、管理和保护,同时还应把维护和提高地力、调整森林的组成和结构作为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长期策略,作为林业基础建设主体的森林培育要为林业的长期发展服务,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已由过去的数量问题变成了质量问题,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提高林分的质量已成为北京市山区公益林生产的主要目标,把森林抚育作为在最终实现这些目标的一项重要技术和途径,其中大面积地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已成为提高现有森林质量的重要途径。另外,尽可能地利用一些过去开垦的山地现在又弃耕的荒地营造一些质量较高的小片林分[11]。研究区生态公益林结构调控需根据树种特性和林下环境变化,确定适宜的发展模式,提高公益林的综合效益[12]。#p#分页标题#e#
国内外森林经营的经典案例
德国是森林经营管理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从林业产业角度看,德国的森林是支撑数量在200万个以上的林业企业或公司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基础,林业通过不断开发利用森林的供给功能而在国民经济中成为传统的财富产业。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在仅为我国1/28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国民经济总量(GDP)世界排名第4的佳绩,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近300年科学经营逐步创造出的“恒续林”较为均匀地分布于国土上,持续发挥着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和支持功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生态环境。德国是一个工业化水平很高和人口稠密的国家,却仍保持有1/3国土面积的森林覆盖,目前的森林每公顷蓄积量超过了30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也达到我国平均水平(87m3/hm2)的3倍以上。德国林业同时支持了200万个以上的林业企业,并持续地保持了森林的高蓄积量和高生长量,同时又保持了与自然生态、社会和环境多种要求的高度协调和谐,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日本的森林面积为2515万hm2,人均森林面积为0.2hm2,人工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41%,森林覆盖率约为67%,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则名列前茅。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有26个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蓄积量为34.8亿m3,其中每公顷林地的蓄积量为138.4m3,人工林占总蓄积量的40%以上,平均每公顷人工林的蓄积量高达183m3。日本近几十年来大力发展人工林,国有林和私有林中人工林的比例从1957年扩大造林初期的18%和26%,增加到1995年的31%和46%,其人工林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13]。
虽然近几年近自然林业在国内多个林区有了实践和研究,但时间太短且缺乏总结交流,经营技术和实践经验仍然不足,还不能说具有了成功的实例。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林隙环境、林隙对红松生长的影响及采伐强度对阔叶树生长、红松更新的研究,为科学地确定冠下红松更新的最佳上层郁闭度,提高林分生长量,确定红松采伐年龄,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14]。在湖北省崇阳县建立10公顷的高效培育示范林,实施高效培育技术的具体试验,提出含有特殊用途树种的低质低效次生林的开发利用途径和更新方法,确定低质低效次生林高效培育的经营目的和经营方针就是全面规划,因地因林因目的(培育)树种制宜,以抚育改造目的树种为主,兼用其它营林技术,将现有林分改造培育成目的树种明确且具良好经济开发利用价值,林分乔、灌、草结合,林分结构优良、涵水固土功能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林分[15]。通过对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的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目标树优势群体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云南松材积生长的重要年龄阶段为15~45年,此期间应加强抚育措施,促进其快速生长,50年生云南松开始进入数量成熟阶段,可以采伐利用。云南松速生期较长,可作长轮伐期经营,是培育中大径材的理想树种。林分中云南松优势木材积生长量是平均木的3~4倍,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全林改造为目标树经营,大幅提高其生产效率[16]。
根据徂徕山生态公益林的调查及分析数据,选用适合徂徕山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赤杨纯林的健康等级为:刺槐纯林、麻栎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健康等级为;赤松纯林、油松纯林、黑松纯林、日本落叶松纯林的健康等级为Ⅰ;油松/侧柏混交林的健康等级为Ⅱ。根据评价结果及样地调查,对不同健康等级的林分从调节密度、增强间伐力度、提高生物多样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保护与发展的经营决策,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效益,保证林分的健康稳定[17]。滇西北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超过一半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并退化为石漠化裸地、荒草坡、疏林灌丛地、干扰迹地和次生林地,使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降低、内部环境恶化,物种间平衡关系破裂。针对传统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存在的造林树种单一、模式单一、缺乏景观观念、自由放牧等问题,提出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方法,通过确定恢复策略,采用乡土树种,发展混交林,早期抚育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对林地进行针对性管理等技术手段,以实现滇西北亚高山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18]。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分生物量明显减小,干生物量分配比率在任一林龄时刻均呈下降趋势,由密度所形成的不同林分生物量间的差距随林龄呈减弱的趋势[19]。我国南方珍贵树种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发展珍贵树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南方发展珍贵树种具有重要意义。着重分析了南方珍贵树种人工培育利用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严格选择适合不同珍贵树种生长的立地、使用良种壮苗并进行遗传改良、建立合理的林分结构和科学的抚育管理措施等培育珍贵树种的途径[20]。
我国森林生产力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部总结性评估的结束,电大开放教育进入了“后评估时代”,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质量、规模、效益是包括电大开放教育在内的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考量维度。持续的规模性发展后不可避免地会使从事开放教育的群体产生惯性松懈和大意等问题。有可能在表面的繁荣和暂时的成绩下,懈怠了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运行机制的探索,如此作为中国成人教育主力和终身教育基地的电大如果在保证教育质量体系上无所作为的话。那对于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便是“罪莫大焉”了。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体系为控制标准和操作抓手,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保证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根本措施。也是电大直在着力探索的。
一、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在要求
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就是为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成人培养过程中建立各种规则、制度。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对开放教育的全部环节进行监控,使教育质量达到规定标准以及不断提高,并形成一套对质量进行全面及全过程的监督系统。因此,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既包括目标要求,又包括过程控制。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结合的整体,要满足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渐进性等多方面的特征
1、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发展质量观的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开放教育生存的根本。质量的标准和要求是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大众化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教育需要一种新型的质量观。这种质量观必须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只有社会需求的满意度和个体需求的满意度有机统一,整合协调。才是高质量的开放教育。只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体的一定需求,就应该说达到了开放教育质量标准。因此,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发展的质量观的要求。要正确认识发展与质量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并且这种要求和标准是随着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2、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多样性质量观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拥有超大量的信息,知识更新频率明显加快。新行业、新岗位不断出现,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来的强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呼唤和迫切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人们也日趋将吸纳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格局的出现,必然促使成人及社会对开放教育的主客观需求日趋丰富多样。并因此对现有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使开放教育质量多样性。因此,开放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都应体现多样性的要求。而这些环节同时又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
3、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适应性质量观的要求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就是适用性,能否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否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衡量开放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学习型社会及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开放教育必须通过教育过程来实现社会的要求和人的愿望,必须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来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来满足个人对开放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而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正是开放教育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
4、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特色性质量观的要求
打造品牌,创造特色,是体现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成人高等教育更好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人高等教育不仅要以质量取胜,而且要以特色领先,没有品牌,没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生存必然出现危机,甚至逐步被淘汰。随着开放教育生源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开放教育办学单位必须充分发挥开放教育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充分发挥各自领域内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和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目标培养、师资建设、教学安排、组织管理等方面创造独特,创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特色。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质量保证体系做保障,同时又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二、开放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三个体系。即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开放教育的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开放教育的质量监控保证体系。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开放教育教学直接实施者及其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而教学过程的实施是由教学的各种条件和要求来具体实现的。因此,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由下列几个子项构成:专业设置(专业规划、专业特色、专业优势等)、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术水平等)、教材建设(教材选用、教材编写、自学指导书等)、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及实践环节(课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等,各子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提高,同时每个子项又包含各自的内容、指标及要求,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在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整个体系的有效发挥作用。
2、管理质量保证体系
开放教育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包括开放教育管理职能部门(教务处、教学处、教育学院)、各学科学院、各教学基层单位及开放教育教学指导小组(包括论文指导小组、答辩委员会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照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定,结合开放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开放教育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在何种管理观念指导下的管理机制、制定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配备的管理人员及素质、使用的管理手段、提供的物质条件等,从而更好地推动开放教育各环节的顺利实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作用,保证开放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是众多外墙外保温体系中最广泛的体系之一。然而,一些采用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的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脱落等较为严重的质量。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保温板的质量及其固定问题
多年以来,在以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工程中,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都明确提出,每立方米的容重不应低于18公斤。事实上,有许多工程在应用中只有15公斤,甚至还有低于12公斤的。板的保温性能和强度均达不到要求。对于如何将EPS板材固定在墙体上争论也颇多,因为不同的固定牢固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只要所用的胶粘剂质量达标,粘结还是最牢靠的。除采用粘结方式外,还出现了用胀塞螺钉固定、用钢丝网固定、将板材做成鱼尾槽与混凝土挂住等方式。不论哪种形式,上讲,应以板与墙面保持最大固定面积为佳。就每平方米而言,用粘结方法形成的力远大于用胀塞螺钉或用几道窄窄的鱼尾槽所能抵挡的拉力。
哪一种胶粘剂最牢靠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先进的聚合物乳液及配套助剂以及干粉胶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后,国内一些干粉销售商拿着他们所谓的技术配方,开始进行简易的仿制生产。从这些干粉胶粘剂的质量和应用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质量。国内引进的干粉胶主要是醋酸乙烯-乙烯类的聚合物产品,从粘结力、耐候性、耐水性等性能看,很大程度上它不如丙烯酸系聚合物胶粘剂,尤其在弹性方面,后者有很大的抗裂伸长性,防脱落效果好。
二、配套助剂。国内用于干粉胶粘剂的配套助剂品种很少,由于助剂不配套,相互的性能作用不一,都到了体系质量的稳定性。
三、成本。一般来说,干粉胶粘剂的成本是比较高的,由聚合物乳液制成干粉的过程加大了成本,而配套的干粉型助剂价格更高。所以,很多干粉胶粘剂的制造,采用的是降低聚合物含量和不用或少用助剂的方法,性能必然受到极大影响。
目前引进的聚合物干粉中干物质仅占82%左右,而用于该类胶粘剂的丙烯酸聚合物乳液中干物质含量可达50%以上,就使用相同量的聚合物干物质而言,使用乳液的量与干粉胶量的比例为1.64:1,价格比为0.64:1.在产品的成本相同时,丙烯酸类聚合物乳液配方中聚合物干物质可以多用52%。
国内市场上能够采购到的干粉胶粘剂,对某些企业来说似乎是价位低廉,但事实上它是用少加聚合物干粉及其助剂的方法做成的,是以牺牲质量换取低成本的。另外,从市场上丙烯酸类乳液胶粘剂生产状况看,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
一、聚合物乳液的品种选择不当。用于该种胶粘剂的乳液既要求有特别的耐候性、耐老化性,又要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这类乳液应是粘结强度高,耐水性能好,固化后具有一定弹性,其耐碱性必须优异。
二、聚合物乳液的用量过少。相对水泥重量,聚合物乳液的干物质量不应少于8~10﹪,否则无法保证较高粘结强度及较好的耐水性、耐碱性及抗裂性。
三、聚合物乳液的配套助剂品种少或量不足。这类助剂中有的价格较高,但为了确保质量必须按量使用。
四、配套使用的石英砂杂质过高。由于石英砂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杂质,对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
从我国现状看,使用丙烯酸类聚合物乳液生产的胶粘剂,只要严格按质按量配兑,不难生产出品种优良的胶粘剂。
胶粘剂的技术指标必须重视
目前以EPS板为主体保温材料的体系,是以EPS板+玻纤网+聚合物砂浆形成的一个整体,它不仅要有保温隔热的性能,还需要有抵御外来的风压、雨淋、高温日照以及严寒的侵蚀性能,如果仅仅从EPS板本身的性能来要求这一保温整体那就大错特错了。目前对该保温体系的寿命要求在25~30年,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大,以涂料做外饰面层根本保证不了这个年限,一般的涂料只能有8~10年的寿命,8~10年后,直接接触外界的面层聚合物水泥砂浆就担当起了保护EPS板的重任,因此就要求它的强度、耐水性、耐候性及耐冻性和应对建筑体胀缩的弹性,都必须远远大于EPS板的性能指标,所以对对胶粘剂的技术指标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施工中存在的
一、施工造价压得过低导致材料以次充好。以北京市场为例,每平方米外保温的造价已由开始的100多元逐步降到80元、70元,60元或50元,甚至还有人以40元承揽工程。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楚地出各类费用,人工费用基本是固定的,而EPS板、玻纤网所占费用比例远不及胶粘剂,最终只有在胶粘剂的成本上下功夫,质量问题就出来了。
二、基层处理过差。如果外墙水泥砂浆抹得平,外保温的胶粘剂每平方米仅2.5~3公斤就可以了,如果抹得不平,就要用4~4.5公斤的胶粘剂,这样一来,每平方米就损失了10多元。而且现在还流行外墙基层不抹面就直接做保温的,如果室内做装修需要打孔,一下就把外保温层破坏了。
2.药品质量管理理念的现状
在药品GMP实施20年的今天,部分药企理念仍处在“检验论”阶段;更多的企业能够自觉实施药品GMP,仍处在“生产论”;很少“设计论”;提升到“风险论”的企业更是少的可怜。如果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博雅”,“完达山”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齐二药,华联,佰易事件就可能避免。介于每种理念都存在局限性,药品质量管理理念在继承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设计论”虽然不仅局限于药品研发,但是侧重点还是在于药品研发设计;而“风险论”就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了药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目标是在形成药品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都要实现风险管理,因而,其更接近药品质量控制的核心,更能保证药品质量。我国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形势不容乐观,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任务艰巨。
3.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
比如新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企业是按照注册标准执行还是按照药典执行,要求不清楚,要靠企业自己去判断决定,不好把握。再者,从《药品管理法》可以看出,只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典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利制定药品质量标准,可是新药的质量标准还有一些补充说明申请的标准,通常是由申报单位自编自制,然后交付药品评审中心、国家局进行审查和批准。药品质量管理标准只有国家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并非如此。进一步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是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发挥作用,使药品生产企业积极提升质量管理的理念并建立更有保障的质量管理体系。
3.1药品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药品生产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已经比较完善,我国在2010年版GMP第二章第四节中,虽单独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中也有融入这个理念,但是之前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将此方面考虑在内。建议在修订其他相关法规的同时考虑更先进的理念。国家管理部门需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加强药品生产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3.2药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更上一层楼
2010年版GMP提出:“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队伍建设,对改善药品质量管理的现状也起到了作用。作为药品监管的执行者,不能缺少专业知识,不能只凭感觉解决问题,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法律意识。
3.3有待建立更加严格的药品分类标准
进一步规范药品的分类,也是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途径之一。药品分类的混乱给药品质量关管理工作平添出很多的困扰。国家药事管理部门规定,药品名称应该遵循“一药一名一方”的基本原则,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某些药品在省级甚至国家级标准中都存在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问题。比如板蓝根冲剂,1995年版的《中国药典》已经收载,但一些省份仍然用“某某省方”。这就使不同处方的板蓝根同时在药品市场上流通。为了使减少药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制定有效严格的药品分类体系,也显得尤其重要。
一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问题
由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始出现,直到现在,其中的裂缝问题不断出现。因为抗拉能力差为钢筋混凝土最主要的缺陷,所以极易产生开裂。使用荷载、外界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影响裂缝,其一直产生并引起扩展,导致钢筋发生腐蚀、混凝土出现碳化,减弱了混凝土刚度与强度。削弱了耐久性,严重情况下,会有垮塌发生,使结构合理使用受到危害,应该严格控制。下面的原因会导致裂缝出现:收缩会导致裂缝;钢筋锈蚀会造成裂缝;荷载导致裂缝;温度与气候原因导致裂缝;冻胀造成裂缝;施工质量导致裂缝。
二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碱蚀问题进行分析
碱一集料进行反应、卤素离子对其侵蚀,还有因其造成的另外损坏,这些是钢筋混凝土桥梁碱蚀的具体反映,它的形成是由于混凝土里面的硅酸钙成分,遇水之后,进行水化反一次,氢氧根、游离钙以及硅酸产生。一开始,碱蚀以水迹形态产生。随后慢慢地变为碱迹,最终碱蚀得以形成。碱蚀的时候,结构要是有裂缝,造成钢筋锈胀,使构件发生失效变快。混凝土桥梁碱蚀通常出现于:泄水孔四周;帽梁与梁端;预制的次边梁、边梁以及第三片梁的腹板与铰缝地方以及另外预制梁的腹板与铰缝处;桥台背墙处。桥梁中的通病就是桥梁碱蚀病害。进行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的时候,均要极其重视。碱蚀病害要是彻底清除,能使桥梁维修节约费用,更会使桥梁使用寿命增长。
三桥梁的结构病害问题分析
对于桥梁结构,其要存在充分的强度,进而能够经受在其上作用的附加力、重力;结构每个部分的刚度也要足够。结构耐久性更应比较高。因为施工及制造质量存在分散性、作用荷载具有随机性、材料强度存在离散性以及计算假定具有近似性,所以长时间运用时,桥梁结构会有病害出现。包括下面的一些原因:未关注桥梁后期养护,未积极清除病害;洪水这些灾害损害了桥梁;原先设计荷载比较低,随后车辆荷载变大,对于桥梁,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病害就出现;在结构设计时,具有缺陷;对于桥梁施工,其质量比较差,没有遵循施工规章及设计标准;比较差的地质条件,软基与滑坡使桥梁病害出现。
四桥梁的桩基施工问题
不言而喻,桥梁的桩基施工是极其重要的,是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基石。根据施工经验,进行桩基施工时,笔者建议要重视下面几方面:进行桩基施工时,桩基混凝土强度等级要等同于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护壁要比地面最少高出30cm,还要认真检查护壁,查看渗水与漏水是否存在;对于桩基混凝土配合比例,进行施工之前,在取料场,检查原材料,通过之后,进行人工挖孔及钻孔桩配合比的合理设计;灌注混凝土之前,认真检查孔底,查看孔底是否存在沉渣与积水;合理灌注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时候,需要认真合理计算出导管拔管高度以及各盘混凝土下料量;灌注人工挖桩混凝土的时候,要干净地清除孔积水,尤其串筒润湿时外流下的积水,防止孔底混凝土因为积水,导致混凝土部分水灰比变高,进而造成混凝土强度变低,偶尔导致混凝土离析;灌注桩基混凝土得以完成之后,混凝土进行终凝以后,要保养桩基混凝土。
五桥梁空心预制的问题分析
在桥梁建设过程内,经常运用的施工方法是桥梁空心预制,空心预制板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群众生命安全以及道路交通安全具有紧密联系。施工时候,要积极遵循规范进行操作,进行周全施工。出现问题,立即解决。针对自己不能按时处理的质量问题,应承担责任,不可因为利益,把隐患带给道路交通,通过分析总结,一般情况下,桥梁空心预制会有下面问题的产生:预制空心板顶板没有足够厚度,底板相当厚。养生的时候,施工人员因为未遵循规范操作,很早就走到上面,致使板顶部发生塌陷,量测时候,才看到只达到设计厚度的2/3;空心板底混凝土没有密实,有漏水与渗水发生。起掉报废板之后,出现漏水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蜂窝;没有严格控制预制空心板高度,高于设计高度;对于预应力空心板封端,其没有严格控制梁板总长,导致长短不一。一些封端端面没有垂直,还有不协调的斜交角大小,使伸缩缝安装难度加大。安装板的时候,导致板无法就位,此时运用开凿台背的方法,确保出空心板进行就位;一些预埋件埋设位置不准确,还有些漏设;空心预制板底板纵向,还有顶板横向产生裂纹;没有足够的底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脱模剂污染了钢筋。偶尔产生露筋问题;底座平面不整齐,在板两端进行支座安置,没有协调的位置高度,造成板扭曲力。进行预制板后勾缝安置的时候,此现象很突出。
六改进公路麓工重量的策略
(1)重点进行施工质量管理的强化。应进行质量问题前期管理的强化,面对市场经济条件,明显地质量管理要和经济进行密切挂钩,然而其只为一个手段,并不是真实目的。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应该重视这种现象:敲掉多少路面、片梁以及路基,进行多少次返工。其就象征着极其重视质量工作,意味着非常到位地做了质量工作。基于此,必须把精益求精、提升以及确保质量当作施工的大基础,采用合适的措施,使每方均心服口服。应把质量管理措施坚定起来。质量管理措施应坚定有力,千万不可靠人情,更不可拖泥带水,应该否决的必须否决,不可有一些通融余地。对于有些工程,搞不下去质量管理,它因为不同种类的人情溶化了已经产生的指令,在公路结构物施工时,对这些现象要进行警惕。
(2)积极增强全员质量意识。良好地进行质量管理的宣传,其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强化的一项重点对策。对于施工方,不可把质量管理视为简单的一个事情,更不可把它想得相当复杂。实际施工的农民工、工人具有比较低的文化程度。要是一直和他们讲大道理,实际效果很难达到。所以,进行质量意识管输和宣传,应该理清层次。通过各级,进行传达,进而保证原先极其困难的理论慢慢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和大众的接受标准更为相符。于是,针对质量意识,应有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这样的循环。通过如此许多循环,才可增强人们质量意识。
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高质量的投资估算、概、预算数据是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发包、总包单位、施工单位提供项目决策、设计优化、标底编制、投资控制的关键依据。优质的工程投资估算、概算工作有赖于对造价工作者对各种造价信息及设计资料的准确把握,经过认真挑选、整理、分析的工程造价资料是各类建设项目技术经济特点的反映,也是对不同时期基本建设工作各个环节(设计、施工、管理)技术、经济、管理水平和建设经验教训的综合反映。因此,造价资料积累工作是各单位造价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应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的内容
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的内容应包括“量”和“价”,以及工程概况,建设条件等。
1.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造价资料一般包括:
(1)对造价有主要影响的技术经济条件。如建设标准、建设工期、建设地点等。
(2)主要的工程量、主要材料量和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
(3)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竣工决算及造价指数等。
2.单位工程造价资料一般包括:工程内容,建筑结构特征,主要工程量,主要设备、材料用量和单价,人工工日和人工费以及相应的造价。
3.还应包括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工日及人工费,主要材料量及单价,主要机械使用费及台班单价以及相应的造价。
二、造价资料积累的途径
工程造价是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以及其他的相关费用。围绕着工程造价各类要素构成,造价资料收集途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向施工企业收集。施工企业是工程造价资料使用最频繁、最直接的单位,施工企业各项工程的竣工决算资料是造价工作中最为宝贵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施工企业的已完工程造价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可以得出一定时段、条件下最为接近市场价格水平的各类造价指标,为造价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2.向市场收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需要注意实效性,因此,向建筑材料、机械租赁等供应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直接面对市场,最了解建筑市场的动态可以提供大量的市场信息,从供应的角度来丰富工程造价管理资料,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已的工程造价信息,来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3.关注各地域的工程造价部门颁布的工程造价资料。各地区、各行业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各自都有自己的工程造价信息刊物,向社会各类工程造价信息及国家的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法令法规等文件,设计单位可借此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以指导造价工作的方向。
4.向同类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收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不仅应注意对自己单位所完成工程设计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而且应注重与同类设计、咨询企业进行资料交流,以互补各自的不足,为造价资料分析工作提供更多可参考的样本。
5.向专业设计人员收集。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欲提高造价工作质量,对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思维、设备参数等要有尽量深入的了解,才能理解好设计者的意图,收集到更为准确的造价资料,做好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概预算工作,因此,对其他工艺专业的基本工艺流程、设备参数信息也要系统的收集整理,成为造价资料库基本信息。
6.网络信息系统。现在网络也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信息,有很多有关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网站及造价工作者交流经验的网站平台可以为设计单位提供丰富、便捷的造价资料,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将成为造价资料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
三、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的作用
1、工程定额编制和管理的需要。定额的编制是在收集大量编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类资料来源于各类标准规范以及具体的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属于定额编制的技术资料;另一类资料来源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结算资料和建筑市场的劳务、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价格等,属于定额编制的经济资料。技术资料是定额编制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内容繁多,但相对稳定变化性较小。而经济资料,如建筑材料价格、劳务价格、机械的租赁价格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服务价格都会随着供应情况和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变化。因此,工程的结算价格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定额编制所收集的工程造价资料也就不断地变化。在定额编制和管理中,应当及时收集工程造价资料,使定额所反映的价格水平贴近于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
2、建设单位投资决策和控制投资的需要。建设单位在在工程建设的决策上不仅要考虑投资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还要考虑到投资成本,如何能使投资在经营活动中获取良好的效益,这就需要建设单位不断积累总结在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也就是收集整理自己的工程造价资料和投资形成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尽可能地收集整理与自身建设相关的工程造价资料,同时还要及时掌握建设市场的行情,在投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3、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工程造价资料是施工企业进行正确经营决策的基础。及时地收集整理工程造价资料能使企业了解建设市场的环境,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自身发展方向。这样,对于准备参与投标的工程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合理的确定投标价格;对于在建工程可以及时掌握经营情况,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对于准备结算的已完工程,可以准确计算工程结算造价,收回企业应得的资金。
4、造价咨询单位服务的需要。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向社会提供工程建设方面的咨询服务,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业务经验积累,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不断提高造价咨询服务的质量,扩大客户的信任度,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不仅要在咨询服务过程中积累资料,还可以通过造价管理机构的工程造价信息和开展市场调查来充实完善资料,以便及时掌握建设市场的行情和有关工程造价的政策法规,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咨询服务。
5、造价专业人员的需要。工程造价资料是对不同时期建设工作各环节技术、经济管理水平和建设经验教训的综合反映。无论是造价管理部门,还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加强对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工作,充分利用这一知识资源,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工程造价管理只停留在静态管理状态,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没被人们充分认识,大量的工程造价资料流失,这不能不说是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一大损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建筑产品作为商品,受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划的支配,市场价格千变万化,要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得对工程造价进行准确地分析和预测。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在有大量的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基础上,从中寻求工程造价客观运行规律,准确地把握市场。作为工作工程造价客观运动规律,准确地把握市场。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认真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工作,不仅有利于自已,而且有利于全社会。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位造价专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四、造价资料积累的原则
造价资料的信息繁杂,资料多样,造价人员对造价资料的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对资料进行甄选、整理,有助于选别出好的样本,提高资料的可借鉴性。
1.准确性原则。对造价资料须辨别其真伪,提高可信度,使收集来的工程造价资料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如实地反映建设市场活动的变化,只有掌握真实、准确的工程造价资料,工程造价决策才能有可靠的依据。
2.全面性原则。造价资料应具有广泛的社会覆盖性,种类要全,数量要多,应收集整理完整的竣工决算资料,以反映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最终成果,使工程造价资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3.统一性原则。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各行业、各地区应区别不同专业工程做到:工程项目划分、设备材料目录及编码、表现形式、不同层次资料收集深度和计算口径的五统一,并与估算、概算、预算等有关规定相适应。
4.代表性原则。某一类造价资料的收集应是该类造价资料中有代表性的资料。
5.时效性原则。由于工程造价及工程建设的动态性,造价资料的收集应具有时效性,应注意及时更新。
五、工程造价资料的整理
收集的工程造价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才能作为有用的工程造价信息,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1、资料的分类:①可以按照不同工程类型进行分类,如: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的造价资料。②可以按其不同阶段的项目资料分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等的造价资料。③按照其组成特点,可分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造价资料,同时也包括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分部分项工程造价资料。
2、整理方法:①典型测算:当收集的造价资料离散性较大不便于使用统计方法时,可以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典型工程进行测算;②统计方法:当造价资料一致性较好时,即从时间、标准、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测算出平均结果;③单项测算:对于特殊的项目,可以对某个单项按要求进行测算。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以财政部的名义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其具体形式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
1.资产不实。主要有人为随意虚增资产;资产损失未进行及时处理,如期末不进行盘点,该处理的存货损失不处理,虚增资产;资产应摊未摊,如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不摊销或少摊销,虚增资产;少提折旧以虚增(减)资产。
2.所有者权益不实。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企业信誉,注册资金很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有的企业随意抽逃资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
3.利润不实,主要有多计收入。一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追求政绩,采取多结转收入的办法;另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逃税,采取隐瞒转移收入、多列支费用、多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目的,挤占虚列成本费用。
4.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会计法》贯彻落实得不到位。虽然新《会计法》颁布以后,普遍对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法》的培训,但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不认真。同时,《会计法》的贯彻落实是一个过程,致使企业没有真正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会计工作。
2."委托-"制的固有缺陷。企业所有者将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利委托给经营者,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制。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等特性,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3.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益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多数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地学习,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建议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作者建议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其目的是通过惩治违纪、纠正失误、治理失真、严肃法纪来促进企业强化财务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政府监管力度
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即使是在实现公司制改造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中,国家控股企业也占多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股的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因此,政府作为投资者和所有者,理所当然地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一方面出于研究制定和调整完善政策的需要,要获取充分依据;另一方面,要了解和监控企业执行财会、财政、税收政策情况,以维护所有者合法权益,使国有资产良性运行,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另外,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分散的投资者力量不突出,他们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和牵制力不是很大。因此,作为政府部门的证券管理机构,在证券市场既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也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规范、监管的职能机构。
因此,最关心企业会计信息的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他们最能对企业会计信息施加影响,同时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主体。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经济综合职能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者,这在新《会计法》及有关规章制度中已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及其质量的规范、监督和管理,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财政等会计监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其他财务专项检查,实现会计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和执业监管
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一批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由兴到衰、直至消亡的例证,往往是毁于注册会计师失信问题,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其执业水准,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入手,着力解决好注册会计师行业抓业务和抓职业道德"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广大从业人员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自律意识,使之能规范执业,正确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好地行使社会监督职责。
2.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会计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会计行政管理部门侧重严把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入门关口,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行业协会侧重严把注册会计师入门关口,严肃考试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骗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行为,对年检不合格的执业注册会计师,要撤销注册。
3.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会计师事务所考核评价指标,并据此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为政府部门、企业选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信息平台,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依法经营,诚信执业,使当前存在的出具虚假审计验资报告、卖牌子卖章子卖签字、滥设分支机构、挂名兼职、跨所执业、抵毁同行、以个人名义挂牌为他人举办会计师事务所等有损行业形象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多措并举,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信息技术平台的需求首先体现在操作方式的改进,根据评价主体需要开发出系统管理模块、学生用户操作模块、教师用户操作模块、督导员操作模块、教学信息员操作模块、学院领导操作模块等功能模块,实现无纸化操作。可以使学生、同行、督导、专家和领导同时对教学进行监控,做到即时更新和汇总监控数据,各评价主体可以迅速地将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校管理层。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同行、教学督导员对自己课堂状况的反馈意见,也能使决策管理层看到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情况。鉴于目前校园无线网络的架构和探索,如果有充分的WIFI局域网可以使用,那么就可以利用手机和网络随时随地登录系统进行评价。根据教学质量监控要求不同,开启随堂即时评价和阶段总结性评价。随堂即时评价是指针对每节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学生、教师刚结束课程就可以评价信息;阶段总结性评价可以放在学期考试前1~2周进行,管理员从维护系统检测进度,待所有学生完成评价后关闭评价系统。同时系统也要开发出足够的空间以利于图片和视频的上传。充分开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信息化平台,以便捷、高速的网络环境为背景,可以高效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网络化,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质量。
(二)针对不同评价主体评估指标的设计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就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评价表,学生评价主要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映,内容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设计。而同行评价则是关注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方案和计划、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等。教学督导员则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整体情况进行检查,比较关注教学效果和班级的整体情况。学校领导听课表的设计则是关注整个学校的学风、有重点的针对个别教师进行听课等。因此评价表在信息平台上的设计就要根据评价主体多种多样。引入信息平台以后,可以随着学校发展修改评价指标,实现评价指标的动态体系。进一步还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具体课程的评价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的设计也要分类。
(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数据库
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的开发能够弥补传统手工评价方式的不足,收集和反馈教学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与教师和管理人员有效建立了网上交流平台,随时可以查询评价结果,还可以根据查询的要求不同导出不同的表单以作分析。历年教学评价信息的存储和沉淀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根据教师个人资料,全面分析近几年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信息平台,可以方便调出教师的教学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成长和自我改进。同时学校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数据的分析,可以修改教学活动的政策和措施,总结教学活动有规律的经验,建立较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基于数据库的资料分析,就能实现其指导和引领教学方向的重要作用,监控和督导的最终目的就是引领教学改革的方向,推动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所谓实习,是指实地学习或在实践中学习。它不同于“勤工俭学”,而是大、中专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步入职业生涯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实习,他们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实际,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能提高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作为医学生,临床实习是他们巩固和加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学习过程,是培养合格医务人员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实习带教工作,对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教学实习质量,笔者根据带教情况,在此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一项国策,很有必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决策。首先,从学生开始实习时,即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介绍有关科学家爱祖国、爱人民、追求真理的品格,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努力做到以救死扶伤、实现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天职,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其次,在实习动员中,可以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专家介绍自己不断思考、拼搏,获取成功的过程,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三,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它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对病人诊断及治疗的错误比一个科学实验的失败或一个工程设计错误的后果更为严重,将给病人带来无法挽救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在工作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痛病人所痛、急病人所急,一切为病人着想。只有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获取第一手资料,作出正确的诊断,进行合理的治疗。第四,告知学生实习生活是艰辛的,值班及医疗文书的书写、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监护、急诊手术,常需通霄达旦、连续作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努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可以说,人类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有意识,确切地说,是因为人类有思维。思维使人类具有了加工、处理抽象事物的能力。对于医学生,临床思维是临床实践工作的灵魂,它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征象和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结合现有的理论知识,经过大脑的整合加工而得出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过程。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而目前医学教育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基本沿用纯语言和文字的灌输式教学,缺乏形象化,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多死记硬背;教学过程倾向理论学习和笔试,忽视自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本,信息面过窄,以应试为学习目的,以考试成绩为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2.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3.对于知识被动吸收多于主动思考,缺乏终生学习能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不足阻碍了医学人才质量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迫切需要注入新的思维观念,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实习带教中,我们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作为带教老师,我们应针对具体病例,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组织他们参加临床疑难病例或死亡病例讨论会,参加巡诊和会诊,书写完整的诊疗计划等;同时要求他们在实习中,要虚心向老师学习,要勤思考、勤提问、勤总结,促进他们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逻辑分析、推理,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进行反复的推敲、讨论,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三、指导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
实习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模仿、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配合,抓住重点,采用讲练结合、讲演结合的教学方法,做到“教中有练、练中有教,教练有机结合”。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像医学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动手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技能。实践技能学习和掌握的好坏与否,直接对学生今后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毕业实习着重要解决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多实践,多动手,同时提高和增强对临床医学的兴趣。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前大大减少,特别是在外科实习时,参加手术的机会非常有限,往往只是消毒、拉钩,连基本的缝合、止血等操作技术都不熟练,更不用说独立进行操作了。所以要求各教学医院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解决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少的问题。作为带教老师要尽量多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在每项操作前,老师要结合具体例子讲解该操作要点和应注意的事项,交待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应急处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就比较安全。
四、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实习带教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不断创新的意识与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发生了研究和创新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因此,作为带教老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其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作为带教老师,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经常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问为什么,对实习中的具体操作问为什么,怎样操作才最好、最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自己去感知、去思考,去不断创新。同时,对于像医学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带教老师更要重视实习教学的实践性,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分析,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必然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实践才能真正形成。在实践中结合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习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崭新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习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职业素质、思维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及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是其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嘉芸,梁炜,周典.深化医学教学改革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医学教育,200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J].医学教育,2001,(5).
二、教育质量的定义
教育和工业产品生产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学校的原材料和产品都是学生,但学生这个原材料各不相同,学校也无法改变或者处理学生,变成标准化的产品。教育作为提供服务的行业,它也和提供标准化服务的企业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品既包括学校向用人单位,向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也包括学校的教学服务。在ISO9000标准中,“顾客”是指企业内部或外部,收到产品的组织或个人。教育行业的顾客比商业企业复杂得多,包括政府,社会,用人单位,父母,以及接受教学服务的学生。在这些顾客群中,因为各自角度,观念不同,每一组对于教育过程,教育质量要求也都不一样。教育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的定义在不同的学校系统和单个院校之间也不相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育是要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作为提供给学生的服务,教育质量应该是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输出的成果满足他们学习需求,达到让他们满意的程度。学生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以及在学校里受到的公平待遇。对他们而言,教育质量也反映在输入、教学过程到结果输出的整个流程中。政府和用人单位关心的是最终产品-毕业生的质量,他们更关注输出的毕业生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在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前,高职院校先要对教育质量进行明确的定义。有了义,才能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服务顾客为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高职院校定义教育质量的过程,就是界定服务对象,理解顾客需求的过程。高职院校职只有满足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才能获得良好口碑,增强竞争力。
(2)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ISO9000标准强调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确保高校的教育目的与工作方向一致,通过他们的努力,在学校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教职员工能参与到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中来。
(3)管理方法。
ISO9000中有三个管理方法: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管理方法要求在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将教学、实训、顶岗实践等各项活动和教师、设施设备等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以取得期望的成果。管理的系统方法是将相互关联的教学、实践、实习等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统一管理,提高有效性和效率。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将有效的教育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4)持续改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根据社会环境和行业的发展,不断了解顾客的需求,及时对体系进行调整。
四、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具体来说:
(1)环境。
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具体的说就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投入。
系统的运行程度依赖于系统投入的多少。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也依赖于人、财、物的投入。人具体包括三类: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学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学术水平、教学能力、自身素质、教学态度等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力投入的多少也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是各项教学质量保障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其业务能力、政治素养、工作方法等也将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财主要指各项经费的投入,比如科研经费、教学经费、管理经费等使用、分配要合理,并且对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都应有适当的倾斜。物,主要指在应加强对图书资料,教学设施、设备,教材等的投入,有效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证。
(3)运行。
在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中,高校主要采用自我约束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评估激励机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使系统的整个运行趋于规范、有序、充满活力。
(4)产出。
系统的产出一是社会提供的服务,二是人才,三是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系统的产出要讲究量和质。量,反映了系统资源的投入是否有充分的回报,质则决定着为最终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五、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1)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
高职院校要想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教育质量体系,获得ISO9000认证,首先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学校的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第二,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学校要订立适当计划,保证按步骤,稳定地向前推进。第三,无论质量体系的建立,还是体系的日常维护,都需要一批掌握ISO9000标准的人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学校需对应用ISO9000质量系统的核心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用高水平团队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2)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首先,学校领导层要充分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树立坚定信念,坚决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次,在学校的教职员工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质量管理文化,让广大员工充分理解推行ISO9000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