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6: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输血护士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1手术护理工作,抢救记录不完善,急诊手术,手术中抢救时需执行口头医疗。
1.1.2手术发展与手术配合之间存在差距,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手术不断开展,大量精密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使医学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1.1.3护患沟通中听说的问题,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反应,都可能是病情变化的反应,工作人员每一句话都会给患者造成影响。
1.2防范措施
在手术室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使用口头医嘱后要求医生一定要及时补记医嘱,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并准确全面地真实记录,抢救记录是护理人员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管理以及病情动态改变的记录,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确保护理质量,对每项新技术,新机器的使用,制定出工作流程,悬挂工作间内,便于人员出现流动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使各项操作都能一丝不苟的执行,将差错事故降至最低,在排班时注意将不同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的人员适当搭配,有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重视患者主述医护职责分明,打造“团队精神”与医师达成共识,对疾病病情及治疗的解释非常谨慎,一般由医生负责解释,护士只做保键宣传,积极配合麻醉师做好患者工作,维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手术前的安全护理
主要是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接患者时严格按手术通知单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核准,颈、脑、胸、肾、肢体等部位以及疝的手术,应在通知单上注明何侧。接到手术后,必须送指定手术间,巡回护士及时做好十二项核对工作,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核对;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必要时借助CT和X线片。
3、手术中的安全护理
3.1手术用物严格执行清点制度
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或手术一助共同清点纱布敷料及尖锐物品,每进行1次均计数,手术中追加任何物品立即记录。关闭体腔、深部组织及伤口前后均需再次清点计数,术中更换人员、交接班时亦应计数及记录。
3.2手术摆放遵循三要素原则
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做好三查十二对,详细核对手术通知单、病历、患者,最后和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部位。护士应熟悉安置各种有关的解剖位置,熟悉各种手术架辅助垫及手术床上各种调节开关的正确方法。安置任何一种时,要尽量使患者处于生理功能位。平卧位时,患者头、颈、胸、腰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头部过度扭转,以防椎动脉供血受阻。上肢外展不超过90°,防止臂丛神经损伤;安全俯卧位时,保持患者的头、颈、胸椎在同一水平上,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颈过伸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女性防止乳房损伤,男性注意外生殖的保护。安置截石位时,避免腓总神经损伤。麻醉前进行全身皮肤评估,注意皮肤不会因而受损或压疮。手术前,巡回护士遵医嘱放,予防护措施。手术中注意皮肤外观及颜色变化,特别是受压肢体。手术麻醉苏醒后,移动患者再次进行全身皮肤评估。
3.3手术中用药安全
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要做到患者、药名、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正确,并签名。抢救用药及即刻使用的药物,巡回护士执行医嘱时要口头核对2遍药名、剂量、给药途径。手术结束后才可以将药品包装弃去。输血时必须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3.4电刀的安全使用
手术前巡回护士检查电刀性能是否良好,使处于备用状态。选择尺寸合适的负极板,粘贴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应远离心脏。乙醇消毒处必须待皮肤干后再使用电刀,防止局部烫伤。完成手术观察巡视连接处负极板有无异常,手术后去除极板后进行皮肤评估。
3.5无菌技术安全操作
3.5.1手术人员
面对无菌区,双手保持腰以上无菌区内,更换位置时采取面对面或背对背更换。非无菌人员与无菌区保持30cm的距离,对灯或传递物品时,勿跨越无菌区,避免在两个无菌区或无菌人员之间通过。
3.5.2手术台
只有台面是无菌的,无菌包确认在有效期内,若有破损、潮湿或掉落地面均视为污染。任何无菌物品如果怀疑其无菌性就应视为污染。
3.6气压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3.6.1部位选择
上臂宜在上1/2,向下会损伤桡神经。下肢应置于股骨中上1/3,尽量靠近大腿根部腹股沟处。前臂和小腿不宜结扎止血带。
3.6.2压力和时间设置
成人上肢为40kPa,下肢为53.2~79.8kPa,不超过80kPa。小儿上肢为20~25kPa,下肢为25~35kPa[6]。时间上肢为1h,下肢为1.5h,重新使用间隔10~15min,连续最多不超过4h,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3.6.3包扎在袖带下垫纱布垫或绷带卷,绑在手术部位上端,至少应距手术野10~15cm,再外加绷带固定,松紧适宜。术中严密观察使用止血带的肢体出血及病情变化。
4、手术后的安全转运
本文作者:蒋新工作单位:安徽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手术室
利用晨会时间科内试讲及操作演示,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不影响当天手术。教学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主讲,全科成员对其授课内容、语言表达、授课技巧、课件制作、技术操作流程、熟练程度等进行点评。总带教老师与主讲人针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修改,不断完善授课内容和课件质量,为再次试讲提供借鉴。试讲合格的带教老师按教学计划给护生授课,总带教老师定期召开护生座谈会,听取反馈意见,并在全体带教老师会议上就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及时修正,不断完善临床带教。
促进了护理人员自主学习为了胜任讲课,每位带教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准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制作课件、备课,在整个过程中促使她们不断的去学习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带教老师素质教学相长,准备讲课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尽管对护生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及基本操作,但仍需要老师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并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对老师来说也是压力和挑战,督促老师不断学习查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临床带教规范化,提高带教质量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全体护士的教学能力,提高对护生的临床带教质量。因此我们把3年以上具有护师资质的人员纳人教学小组,加强护士带教参与意识和责任心。通过科内试讲、点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科室的带教力量得到加强,弥补了过去护生在跟班实践中因各位老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实习效果。同时,通过教学活动更新补充了带教课件,统一了技术操作,并落实成文字,供带教老师参看,以保证带教统一、规范。并重新编制了护生实习手册,使护生更快适应手术室实习。比较2010年、2011年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满意度调查,2011年均优于2010年。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教学实践活动使科室较多的护士承担了带教任务,多次为护生讲课和操作演示,促使她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为病人提供安全、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提升了科室护理工作质量。
临床带教是教学医院护士临床工作的一部份,护士个人的教学能力对带教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提高护士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医院尤显重要。科室多媒体小讲课为护士讲课提供了锻炼和施展的平台,提高科室带教质量,促进医院教学人才成长。
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地拉近了师生间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耐心与亲和,从而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更喜欢学习数学。
2.开放性特点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情绪都没有充分地顾及到,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存在抵触情绪。
而师生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从封闭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高涨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讨论与合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
1.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互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规范师生互动局面,促进互动效果,教师最好采用创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布置数学学习任务。学生在接到任务研究、讨论的同时,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到学习小组中,与学生就某个数学知识点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与探索。教师通过这种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方式,点燃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向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设问,促进师生互动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考。
在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中,有效的设问必不可少。教师应该根据教数内容与难点,提出一些关键、合适、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散思维,带着问题去阅读数学教材,然后通过互相探讨、与教师互动等多种方式,就问题展开分析,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
3.巧设陷阱,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互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找出错误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够改正错误,但这种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渐抵触数学。在新课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暴露一些破绽或错误,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错误,进而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最终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
4.互动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在师生互动
教学中评价体系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需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年龄、心理特点,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起点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灵活的评价。注意评价时,多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学生的缺点时也应该尽量婉转、委婉一些,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其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将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教师互动,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评价,提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教师再合理引导,进一步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并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通过这种互动形式的评价,让师生双方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进而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一、师生互动,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先知先觉,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就有一种优越感。年龄比学生大,见识比学生多,认识比学生深刻,有时就很难倾听学生那些还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驯服听话的孩子,师道的尊严就很难不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是比较难于做到的。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举个例子,在初中几何中,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上述老师提示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重点,新知点和难点,先自己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老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传递式”课型,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课改,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等许多方面,都为我们教师这种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其实不转变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课改实验中,尽快完成这种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再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4(1+x)<x+13
解:去括号,得
4+4x<x+13
移项,得
4x-x<13-4
合并同类项,得
3x<9
不等式两边都除3,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古人常说,功夫在诗外。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术功底,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地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巧,我们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把学术功底、教学技巧和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这么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五、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要求师生间有尽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动。目前,中学教学班的班额还普遍偏大(一般50多60人,有的甚至达70多人),要实现充分交往活动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在现实条件下,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一般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课型:
1、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型;
2、以讨论法为主的课型;
3、以探究——研讨为主的课型。
第2、3两种课型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比较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课都采用了这两种课型。这两种课型极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与这两种课型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多种,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更多的优越性。根据实践经验,这种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充当小组发言人。这种组织形式首先使小组内生、生交流互动比较充分。其次,因为人人都要当组长,所以对组内同学的意见、其他组同学的发言也都能注意地倾听。由于代表组内同学发言,主人公的意识也更强一些。每个组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交往的不便,为互动创设较好的条件,是目前条件下有利于师生积极互动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文献参考:
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手术室实习护生152名,年龄为18岁~21岁,均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中专31人,专科81人,本科40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学历、入科实习时摸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入科后直接分给带教老师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制订计划
所有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入科后第1周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随机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第4周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1.2.2工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带教工作流程,并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带教。
1.2.3带教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阶段集中授课,入科后,第2天、第3天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此期重在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三区划分、各类工作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工作流程、正确外科刷手、无菌技术、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铺巾、倒取无菌溶液、铺无菌器械台等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及气压止血带等各类专科仪器,正确摆放手术,了解手术室常用的手术器械(名称、使用及清洗方法);手术包的准备、器械包的准备、手术后对污染的器械的处理方法,了解手术室内手术台面、地板及墙壁的消毒方法。模拟手术配合,要求学生查找一些与手术有关的资料,如手术图谱、相关的解剖知识、手术操作步骤、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在配合手术时更加主动。第二阶段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中采取跟人跟班的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随时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并督促和提示指导护生术中配合工作。培训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无菌操作的意识,了解各班次的职责范围与带教老师共同值班,参与急诊手术抢救配合,提高分析、判断、解决急诊手术中应急问题的能力,带教形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由手术室专职带教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跟班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护生进行逐一的操作,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及时进行更正和指导。在手术室带教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让护生自己模拟病人或家属,感受具体的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职责,感受应该如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术前接病人时、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时如何按照《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落实查对;感受如何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关腔前、手术关腔后、缝合皮肤后《手术护理清点单》的正确核查清点填写;感受如何做好手术前和术后的访视工作。
1.3观察指标
出科前由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重点考核无菌技术操作,结合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给出评分,同时学生给带教老师评分,反馈其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以提高带教质量。通过考核成绩、对科室满意度、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每项赋分均为100分),观察组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与对照组采取的传统带教方法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和对科室满意度以及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段式阶梯教学法使护理教学有计划、有内容,具有全面性、整体性。通过总带教集中培训学习,再实行专人带教,让他们的每项工作都变得具有条理性;增加了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的亲切感,使实习生在短时期内更快地适应环境,树立了无菌观念,掌握了手术室基本技能和操作,进而更好地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对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临床教学的需要,给老师与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运用考试等方法来强化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里工作细节的记忆,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并且还能很快看清问题,进而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良自己教育学生的办法,提升教育学生的质量,达到临床带教的最终目的。带教老师尽量参与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边示教边讲解,使护生能尽快地融入手术室的实习生活,有步骤地进行学习。由于手术室与其他病房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作为带教老师应热情接待,让实习生倍感亲切,用柔和的语调,并耐心地疏导护生,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以便迅速地使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的角色,共同落实并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互动,观察实习护生的反应,活跃学习气氛。在角色扮演护生运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感受了病人、家属和护士等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他们不断地反思作为病人和家属的苦衷,从而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对护士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传统的带教方式一般很难达到满意的带教效果,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两段式阶梯教学在各科室的带教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补钙:血液透析患者还应补充钙剂,每天需1000~1500mg,因患者活性VitD缺乏以及机体对活性VitD作用抵抗,钙水平容易随病情变化而变化。故应在严密监测血清钙水平条件下补充足够的钙剂和VitD。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D3或罗盖全,1.25羟骨化醇等。
补充水溶性维生素: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丢失水溶性维生素,加上限制高钾、高磷食物等因素,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量也相应下降。故血液透析在除补充维生素丰富的主食外,还应有计划地配以绿色蔬菜。如将绿叶蔬菜浸泡0.5h以上,去掉根、茎类蔬菜的皮,不吃菜汤等。此外,还应辅予药物补充,以B族维生素和叶酸为主。
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先知先觉,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就有一种优越感。年龄比学生大,见识比学生多,认识比学生深刻,有时就很难倾听学生那些还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驯服听话的孩子,师道的尊严就很难不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是比较难于做到的。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举个例子,在初中几何中,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上述老师提示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重点,新知点和难点,先自己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老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传递式”课型,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课改,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等许多方面,都为我们教师这种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其实不转变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课改实验中,尽快完成这种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再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4(1+x)<x+13
解:去括号,得
4+4x<x+13
移项,得
4x-x<13-4
合并同类项,得
3x<9
不等式两边都除3,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古人常说,功夫在诗外。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术功底,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地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巧,我们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把学术功底、教学技巧和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这么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五、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要求师生间有尽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动。目前,中学教学班的班额还普遍偏大(一般50多60人,有的甚至达70多人),要实现充分交往活动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在现实条件下,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一般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课型:
1、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型;
2、以讨论法为主的课型;
3、以探究——研讨为主的课型。
第2、3两种课型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比较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课都采用了这两种课型。这两种课型极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与这两种课型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多种,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更多的优越性。根据实践经验,这种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充当小组发言人。这种组织形式首先使小组内生、生交流互动比较充分。其次,因为人人都要当组长,所以对组内同学的意见、其他组同学的发言也都能注意地倾听。由于代表组内同学发言,主人公的意识也更强一些。每个组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交往的不便,为互动创设较好的条件,是目前条件下有利于师生积极互动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文献参考:
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
邓友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结果
1.2010级与2009级护理本科学生相比较,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有较大的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项目化、流程化的实验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2.两组学生对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调查中:教学效果好、收获大,有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减轻了临床实习前焦虑等五个方面的满意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动手能力和无菌观念两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三、讨论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机械地简单模仿,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4]。通过实施项目化、流程化等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评价较高。
1.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以往只将实验成绩作为外科护理学总成绩占分较少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只重视占分较多的理论课的学习,而对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这必然会让一些动手能力较差但仍然被评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改革后,将外科护理实验课从外科护理学分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实验成绩为单科成绩,不记入理论成绩,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不合格者重修,否则不能进入临床实习,学生不得不对实验技能操作重视起来。
2.强化了教与学的目标性。将整个实验内容项目化使学生明确了整个实验内容的总体构成,实验教学内容板块化,使其学习更有目的性,避免了以往将外科护理实验插入各章节而导致实验内容凌乱、学习盲目的现象。
3.增强了教与学的程序性。将每个实验项目分解成若干流程,并且细化每一流程的具体操作要点,教师教学演示及学生练习均严格按此流程进行。学生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应做什么”、“怎么样做”,都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顺序错误及方法错误。
4.让教与学更具连贯性。将每次的教学时间由2学时增加为4学时,避免了大的实验项目只能分次上课的现象,让教学演示具有连续性,学生在教师示教后能立刻练习,减少了对演示内容的遗忘。
5.增强了学生规范化操作的意识和责任感。每个项目中不同流程练习的学生相互监督,并且将这种相互监督得到的互评成绩计入学期实验的总成绩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进行规范化操作。技能考核时如有合作性内容,考生合作部分的分值相同,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责任感。
我院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115人。
1.2设计实训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及临床真实工作过程设计训练内容及流程。实训学时8学时。
1.2.1训练内容
工作准备(更换洗手衣、戴口罩和帽子)手术人员无菌准备(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无菌器械台的准备、手术的摆放、无菌器械台的管理及术中配合、协助手术人员消毒铺巾、手术后的整理等。
1.2.2操作流程
①器械护士实训项目:器械包、布类包的准备自身准备(手臂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无菌器械台的管理协助消毒铺巾术中配合与术中的无菌原则手术物品的清点(开腹前、关腹前、术后)术后器械的整理。②巡回护士实训项目:接手术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口述)配合麻醉(口述)安置手术手术物品的清点(开腹前、关腹前、术后)协助消毒铺巾术中观察,送手术病人回病房(口述)术后整理。
1.3实训方法
1.3.1准备阶段
①角色扮演分组:学生自愿结合,每组4人,分别扮演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者、手术第一助手。②场景准备:模拟手术室———包括更衣间、器械敷料间、无菌洗手间、手术间。手术间含手术床、无影灯、输液架、麻醉机、器械台、各种器械包等真实手术用品,按手术室要求合理摆放。
1.3.2实施阶段
①教师角色扮演示教:按临床真实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演示。②学生小组合作性练习:学生按角色扮演小组参考教师的示范分别扮演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者、手术第一助手进行演练,一个流程结束后交换角色练习。由于所需时间较长,课后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反复演练。
1.4评价方法
1.4.1组内成员及组间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在每次情景训练结束后,组员之间进行评价,相互找出存在问题,小组间相互找出优点与不足,以免重复发生。
1.4.2教师点评和小结
各组学生表演完毕,在组间互评后,教师当场点评学生的表演内容和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4.3技能操作考核
技能考核参考教师自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试。考核按操作流程进行打分,要求动作规范,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全体学生均由同一组教师严格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分。
1.5教学效果评价
实训结束后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100%。
2讨论
2.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良好的学习
环境和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成功的外部条件[4]。采用综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实验教学设备及物品真实,与临床一致,将学生置身于手术场景之中,体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价值,增强了做好一名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因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通过角色扮演,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模拟手术室变成学生的舞台,学生作为表演者,按照真实的手术室护理流程进行工作,并进行不同的角色转换,充分展现自我,有了“质”的飞跃,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
2.2提高了学生手术室护理的综合能力,强化了无菌观念
情景模拟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6]。多年来在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中采取的传统片段教学方式,使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很难短时间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动手能力差。而综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完全模拟临床真实手术室工作流程,使学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分工与配合、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有了整体把握,较系统地掌握了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自信心,缩短了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距离,为顺利进入临床手术室的实习奠定了基础[5]。同时,综合情景模拟训练提供了一个与临床手术室相同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必须按照临床手术室的护理流程进行工作,时刻提醒自己处于临床工作状态,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化无菌观念[2]。
(二)开展大学联网的图书管理模式网络的发展让世界都变小了,确实是这样的。学校开展新模式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就要最大效率的提高图书馆的效率,我们可以采用校间联网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多个图书馆的联合应用,这样学生所能够搜寻的范围就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可能是全省的图书馆,也可能是全国的图书馆,这样学生的可利用资源就会变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藏书”,而是要让学生“用书”,书籍的发行就是为了应用,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时候就要把“藏”和“用”进行合理的分配。
二、合理的进行人员调配
(一)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多项技能培养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养,因为,图书管理员是对图书进行整理和排序的,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细心、耐心以及技巧的应用。所以,图书管理员要具备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强的知识获取能力,那么高校的图书管理员最好选择一些文化层次较高,最好是进行图书管理专业的学生。还有网络管理会出现信息的消逝和重组现象,所以,图书管理员就要了解网络信息分布以及查找的方式。图书管理员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还有学生不同的信息需求,要能够从容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的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所以,就对图书管理员有极高的素质要求,我们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都进行培养,还可以通过轮岗的方式让图书管理员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这样图书管理员对图书管理的全貌进行了解。网络时代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范围也在进行扩大,不仅仅只是把书籍排列清楚,还要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时刻对国际、国内的网络最新水平进行跟踪,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二)让学生来进行自主管理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了人力,很多人力的工作可以由电脑和网络来完成,不需要繁杂的人工来进行的。比如学生想要查阅弄一个书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查找,了解这本书的情况,还有几本是在图书馆里,借出去几本,大概什么时间能够还回。学生都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避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图书馆,进而耽误不必要的时间。还有图书馆也可以装有查询设备,学生来到图书馆就可以进行自主查询,不需要询问老师,还回的图书可以通过查询来对应摆放位置,这样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就会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来进行摆放,还能够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因为是全校联网,就能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系统可以及时通知学生的还书情况,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忘记还书造成延误其他学生阅读的问题。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平台来建立书库,学生可以在这个书库进行电子图书的搜寻和阅读,因为现在电子阅读设备使用较为广泛,那么对于这个电子图书的管理就要规范化,就要对电子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学生喜欢和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电子书资源来让学生下载和阅读。
(三)全员研究高效的管理方法要想高校图书馆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就要协调人员关系,做到人员分配合理化利用。网络的引进,可以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对网络的应用不能完全依靠借鉴,要推陈出新,要把创新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可以让每一位管理员在工作中时时的进行创新,提高他们工作的细心程度。比如,在进行采编加工时候,我们都是编有序号来进行查询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应的数目的序号来进行查询,但是数目序号因为时间久了或者磨损就不容易辨别,再就是因为学生在进行记忆的时候出现错误,就会在查找上出现一些困难,那么我们在进行长期工作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来提出解决方案,后来大家发现可以用颜色来进行区分,我们在电脑系统里在不同类型的书籍上进行颜色标注,学生及时在忘记排列号码或者抄入错误的时候,也会有范围的进行查找,能够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筛选,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点击提醒管理员,序列号不清晰的书籍管理员就会及时发现,进行序列号的重新粘贴。这样也能够节省图书管理员自己来进行查找的时间。通过这种创新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