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6: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共计10道题目,分别针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创业人数比例低的原因”、“创业优惠政策了解情况”、“创业政策获取途径”、“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创业优惠政策的效果”、“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促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最需完善的因素”、“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和“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因素”这10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调查,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170份,有效问卷165份,问卷有效率为97.06%。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165人,其中男生53人,占32.12%;女生112人,占67.88%。
二、样本分析与结论
1.样本分析
(1)在当前的就业前景下,你是否有自主创业的意向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有6人选择“一定要创业”,占3.64%;有47人选择“不考虑创业”,占28.48%;有112人选择“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占67.88%。其中,选择“一定要创业”的6人均为男生;而选择“不考虑创业”的47人中,有39名女生,8名男生,由此可见,在112名女大学生中,有39名女学生不考虑创业,占女大学生总人数的34.82%。剩余65.18%有创业意向(包括“一定要创业”和“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的女大学生中,所有女生都选择“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没有一人选择“一定要创业”;而在84.91%有创业意向(包括“一定要创业”和“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的男大学生中,选择“一定要创业”的占13.33%。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在“创业意向”调查中,男生的创业意向比女生略高,但是男生创业意向的强烈度和坚定性远大于女大学生。
(2)你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创业者比例仍相对较低的最重要原因是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对造成当前大学生创业者比例相对较低的最重要原因,有65人认为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有100人认为是“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有效支持”,男大学生的选项趋于平均,分别为28人和25人,而女大学生更多的将原因归为“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有效支持”。由此看出,女大学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对创业环境的依赖性高于男大学生。
(3)你是否了解北京市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对当前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政策有所了解的共有52人(包括“很了解”和“有一点了解”),“不了解”的有113人,占总人数的68.48%;其中,“很了解”的3人中,有2名女生,占总人数的1.79%;1名男生,占总人数的1.89%;“有一点了解”的49人中,有27名女生,占总人数的24.11%;22名男生,占总人数的41.51%。从该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中,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对目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人数比例更高。
(4)你已了解的创业政策是从什么途径获取的(多选)
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有所了解的52人中,他们的获取途径主要来自这5个方面,其中网络占57.69%;学校老师占32.69%;校园讲座占30.77%;报纸、杂志占34.62%;其他(朋友交流)占7.69%。由此可见,网络是目前大学生获取创业政策运用最多的途径,而学校老师与校园讲座也是宣传优惠政策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式;相关报纸、杂志的信息输出,也是一种有效的渠道。
(5)你认为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中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哪个更有利于创业者
有23.03%的同学认为“免征税费”更有利于创业者,48.48%的同学认为“创业贷款”更有利于创业者,而选择两者同样有利的有28.48%。从该结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更愿意政府提供小额贷款这种扶持方式来帮助自己创业,她们认为“创业贷款”的扶持力度比免征税费更大。
(6)你认为当前的北京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是否有作用
几乎都选择“作用不明显”,占了总人数的80%;选择“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15.15%;选择“没任何作用”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4.85%。从该结果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创业政策感觉作用不明显,即目前的创业扶持政策没有很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完成自主创业。
(7)你认为国家或北京市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帮助不大的原因
选择“门槛还是太高,机构贯彻不扎实”的有95人,占总人数的57.58%;选择“宣传不够,大家都不甚了解”的有70人,占总人数的42.42%。从该结果看出,这两项原因的人数差别不大,均是目前创业扶持政策帮助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8)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的完善,更易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7人),即创业机会的完善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次是“创业环境”(32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2人) ,其次是“创业资金”(29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2人),其次是“创业资金”(31人)。总体看来,下列因素的完善能够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机会、创业资金、创业环境。(9)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更易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2)。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62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7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34人),其次是“创业机会”(28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是“创业环境”(31人),其次是“创业资金”和“创业机会”(均19人)。总体看来,能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创业环境。
(10)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3)。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46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3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29人),其次是“创业机会”(28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还是“创业环境”(34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2人)。总体看来,目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最需要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创业环境。
2.研究结论
第一,目前北京市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比例较高,本论文持有数据为65.18%。这说明在大学四年的这个阶段,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还是非常高,但最终能否坚持进入创业实施阶段,还需另作研究证实,分析原因。第二,针对目前造成女大学生创业者比例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的有效支持。通过实证调查,一半以上的女大学生选择该原因作为最重要的原因,本论文持有数据为66.96%。第三,北京市女大学生对现阶段实行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了解度偏低,多半女大学生不了解该项政策,本论文持有数据为74.10%。第四,大学生对创业政策获取的途径较多,网络、学校老师、校园讲座、报纸和杂志等都是获取政策的有效途径。第五,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中,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相比较,大学生更愿意用小额贷款来帮助自己创业,本论文持有数据48.48%。第六,当前较多大学生认为北京市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作用不明显,本论文持有数据位80%;且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宣传不够,大家不甚了解;二是门槛还是太高,机构贯彻不扎实。第七,通过本次调查得出,“创业机会”的完善,更易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业资金”是目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和困难;“创业资金”是大学生现阶段自主创业最需要的。
三、扶助女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1.应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加强贯彻落实具体政策当地政府和各大院校重点宣传并推广创业政策和相关信息,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使想创业的同学能够熟知信息,并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即使现在不准备创业的同学也能够了解相关信息,最终使创业优惠政策能够普及并切实运用在大学生创业当中,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地进入创业环节,为国家创造更多的效益。
2.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目前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注册优惠、税收优惠和小额贷款优惠三方面。为了加大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国家和当地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强“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这三方面的扶持政策,如“创业资金”方面可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或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不同的创业项目有针对性的做不同的优惠程度。在“创业机会”方面除了企业注册优惠政策外,还可开设一些其他的扶持政策,如可以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带创业”的模式,让正在创业的成功人士在为期2年内,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性和具体性的指导与帮助,带领她们顺利地从“学生”向“创业者”转变,以更好的适应创业的新环境。
3.在“创业环境”方面
应创建相对稳定的环境来接收新一批的创业者,使其能够健康、持续地开展创业项目,这将有益于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曹润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供给研究[N].中国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
[2]刘兰剑,温晓兰.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体系研究[N].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1)
[3]童有文.大学生创业政策探析[N].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魏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思考[J].税务研究,2009(6)
[5]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0(6)
[6]张静.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J].教育时空,2010(1)
[7]陈成文.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8]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9]孟晋霞.大学生创业政策需求和政策评价调查[J].区域,2010(1)
[10]李红萍.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及其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11(1)
[11]胡珍珍.高校女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2011(1)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43-05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作为区别于课堂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丰富与延展,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创业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可以说,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承载着拓展高等教育格局、开拓就业创业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与社会互惠共赢双向互动等重要使命。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内涵的理解,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首次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后来被译成“创业教育”。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教育进行时代反思和未来展望,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阐明教育的长期目标和哲学基础,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质量提出对策性建议。经过讨论,会议拟定了题为“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该份报告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出全新理念:学习不单纯是一种认识和反映,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应成为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懂得了什么,更要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应能引导出相应的行为。①这种让学生在“干中学、做中学”的观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研究奠定了早期的研究基础。随后,我国与印度、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9个国家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并在此以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并积极深入地开展起了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活动。②在早期探索中试点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并激励一批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取得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最早经验。经过20余年的推进与发展,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对其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长远发展的短板,还未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具体研究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现有出版的研究著作看,学者彭钢1995年编著的《创业教育学》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从学理层面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阐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书中将创业实践活动看作是“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质的区别,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学者李时椿等2004年编著的《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一书从创业教育的概念体系人手,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以及百森商学院等典型模式,重点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全书内容宽泛,涉及主题较多,但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院校实践的典型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编写的《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关于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与研究的著作。该著作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阐述了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目的、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实践篇以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学校为案例,介绍了它们在过去几年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经验和特色。此后,学者席升阳于2008年出版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的著作,相继一些学者也出版了系列关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的著作。如学者徐小洲与叶映华编著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梅伟惠编著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牛长松编著的《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李志永编著的《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候慧君、林光彬等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以及继2006年后教育部高教司于2011年编著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等著作。它们可以称之为当前我国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但也仅将实践层面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关于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且并未形成系统和体系。
其次,从现有发表的研究论文看,学者李政等人的《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学者王永友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学者陆芳萍和吴静的《构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分层分类菜单化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以及学者周青的《共青团组织构建一体化青年创业实践体系实证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等论文是当前对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代表性研究。这些论文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分层次、分阶段”等观点的提出,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外,学者徐健和吴如林的《以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一文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对职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指导和研究。该文指出:依据职业教育以实践性为特征、以训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要求,确立了以生产实习基地为载体,在不同类型的基地建设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的创业教育实践。该文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但该文的不足是仅限于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学者舒铁等人的《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一文结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展现状,就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建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实践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专题化、系统化的阐述,体系化的构建的研究论文成果极为鲜见,大多数研究是将创业教育实践作为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探讨,且在现有的论文中发表的期刊层次较低,多为省级期刊。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精确查询(查询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分别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以年为单位,即从2012年到2011年,以此类推对每年发表相关论文情况进行了查询(具体见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发现:1915年至今,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为题名的论文共有356篇。从1998年始,关于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论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始呈多倍增长的趋势,近五年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总发表数量的87%。随后,我们又以篇名为“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进行查询,从2000年至今仅有5篇论文。综合相关研究数据和研究内容等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正在兴起。但相关研究论文总数还相对较少,且高质量论文和高级别期刊论文极少,研究层次不高、深度不够。
第三,在近些年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当中,实证调查类的研究和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的系统研究开始涌现。首先在实证调查类研究中,有的结论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拓展创业实践新思路,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有的研究结论则对我们进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与启示。其次,一些学者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如余瑞玲在其硕士论文中强调了创业教育要多样化,要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要考虑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问题。王树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特别是对中国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概述。以上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起到了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追溯。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期间,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培训和创业沙龙,对普及创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999年,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大赛的举办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2000年,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开始普及。应该说,从1998年开始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刻影响,不仅充分证明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国内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长足发展。可以说,在世纪交接的时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已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并注定在新的世纪里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从2002年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试点推进、项目引入与政策支持“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首先,为扩大高校创业教育的范围,进一步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上,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2年4月,教育部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引导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2008年,教育部又立项建设了30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将试点经验汇总整理,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公开出版了《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和《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两本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方面的著作。这一时期,各高校系统梳理了自身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
其次,2004-2005年,由政府主导的创业实践教育项目SIYB和KAB等被引入国内,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与应用,为传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模块化、系统化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6年,由国家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强调了创业指导与培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各类创业实践教育项目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第三,在2008-2012年教育部陆续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4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专项文件中,有3份明确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并分别从教学原则、活动开展、项目推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创业教育及其实践全面系统的开展与落实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总体来说,1998年-2012年这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正在全面深入地推进,试点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以其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及其活动形式,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全方位、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诸如清华大学的“创新环”模式、黑龙江大学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南大学的“八化”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大学的“三级联动”学生创业实践等特色模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系统化构建、科学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区域概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相互衔接,依托沿海厦门、福州、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的地域分工明确、经济联系紧密、市场体系统一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笔者走访了海西各重点高校、创业活动相关的部门,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状况,并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科学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二、问卷分析
(一)创业环境方面
1、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本调查有效对象156人,在问及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已经进行创业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经成功创业的仅为1人,占0.64%。回答考虑过可还没着手的有94人,占60.26%。据访谈了解,许多创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搭建成功创业者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搭建交流平台,对于带动创业氛围,促进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有24人,占被调查者的15.38%;2、对国家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比较清楚,只是偶尔关注的在此次调查中有72人,占被调查着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这两者相加起来占被调查人数的80%。可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利用政策的人较少,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创业政策的普及。而同时对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仅占12.5%。
(二)创业实践方面
1、创业的方向。在对已经创业的调查者进行统计的时候,在选择创业的方向上,选择经营实体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开网店的有22人,占14.1%。这当中主要是浙江某学院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因为该学院的学生自主创业主要以开网店为主,并且将开网店设为大学选修的课程之一,拥有学分激励,鼓励学生经营网店,在此导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学校构建的制度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2、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问题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过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可见家庭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在大学生创业获取资源来源,相对产生影响较小;3、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关于创业资金的问题上,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同样在回答创业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回答资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调查者的64.1%。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在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上,很多同学都是依靠家庭的支持,家庭网络在遇到创业的资金危机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创业教育方面
1、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认为创业教育有无必要的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专家讲授理论,创业模拟训练,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些方式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学校搭建的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创业教育的开展。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情况,85%的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持很一般的态度,认为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创业课程。许多受调查大学生希望通过引入创业导师这个平台,拓展大学生创业理论指导的社会网络,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3、创业课程的内容。针对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调查者希望能够开展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34%的同学希望能够得到创业建设的个性化辅导,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上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课程内容,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给他们授课,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三、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建议
(一)政府制定各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环境
从政府政策层面上看,应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与开展实效。政府提供的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行为,将大学生创业“燎原行动”品牌化,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先行先试典范,为大学生创业出谋划策,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后援队伍。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提高创业优惠政策的普及,引入创业导师机制,在社会资源层面上,为拓展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提供政策性帮助。
(二)拓展关系网络,提高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
一、前言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大学为平台建设孵化创业基地,培养创业人才,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浪潮中,鼓励大学生创业能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完善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创造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毕业论文怎么写,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新创企业成为能够独立运行并健康发展的企业。
我国部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模式上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我国教育部、科技部于 2001 年首批批准成立和认定了15个国家级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安徽省政府设立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创业孵化基地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科技大学等 5 家单位共同投资发起设立合肥国家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主体。
例如:江西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2007年9月成立以来,入驻学生企业32家,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作为江西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出了年营业额达100万元以上的学生企业。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09年12月18日,浙江某校学生创业实验基地正式启动,该校花园东门部分商铺已开发作为创业基地前两期用房,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免费入驻“学生创业实验基地”。
浙江某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于2009年4月启动,总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经合理规划、布局及分割,共划分了29个房间,其中一间设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站,由该校和工商局婺城分局共同提供创业指导全程服务,其余均作为学生的创业场所,免费提供给该校学生创业团队使用。
二、现状扫描
(一)良好的运营状况
1.盈利状况
盈利状况良好。在接受调查的项目当中,有9%的项目取得了每月5000元以上高收入的成绩。而且在前三期项目的调查对象中,并无团队属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的情况。较多的团队收入属于1000-3000元这个水平。但是处于“无盈利,收支持平”的团队也占了将近27.3%的比例。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前三期的创业项目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项目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在接受采访的团队中,100%的项目人员表示店里目前的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日常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但是由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考虑到自身学业等因素,相关的管理条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由此可看到该校学生的工作协调和制度管理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3.资金周转状况良好
资金周转状况属于良好的项目团队占总数的81.80%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团队在总体上在资金周转这一方面的工作处理是比较妥当的,剩下的资金周转状况一般的团队表示只是偶尔会出现紧张的状况,但是这个问题通常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4.项目之间交流情况
创新创业基地具有作为企业孵化器的功能,而在培养各个创业团队,将其引进社会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大学生的收集市场信息、资源、并且能够与人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和开拓精神。单是“各扫门前雪”的作风,并不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各个项目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值得我们去调研和探讨的。
5.创业与学业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创业活动,该行为对他们的学业所造成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调查研究的关键,下图既是项目成员们心目中“创业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程度”与他们实际的智育成绩之间的关系:在浙江某校创业孵化项目中的队伍成员里,智育成绩保持良好的学生占总数的71.40%。总体的学业成绩是令人满意的。
在班上智育成绩好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占总人数的71.40%,而在班上智育成绩一般或者是较差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都只占总人数的14.3%。可见,智育成绩不好或者较差的同学会把成绩差的因素归结到受创业的影响中来,而成绩好的同学则不会将创业和学业两者放在一起考虑。盈利状况每月在3000元以上的团队成员的智育成绩都属于较好者,这在所有智育成绩不错的学生当中占有42.9%的比例。
由此说明,项目经营状况好的成员并没有因为创业而影响或耽误学业。项目成员在创业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是能够兼顾好学业的。
(二)经营困境
1.项目团队组员选择欠妥
因小组成员构成不合理,如同学院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的情况,导致课时一致,经常无法安排人值班。能够达到每天安排人值班的项目组占总数的54.5%,其余的小组则是属于“偶尔无法开张”和“经常无法开张”的状态。
2.基地场所人气不旺
浙江某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学校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创业精神而为经过选的创业团队免费提供的创业场所(水电费自付),但是由于场地位于丽泽花园(居民住所)附近,人气低,较为冷清,因此,众多项目至今都没有比较充足的客源,宣传工作也难上加难。这个情况对前三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的运营状况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影响。
我们了解到,81.8%的项目成员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运营的影响很大或是有一定影响。仅有18.2%的成员认为该情况对项目的运营状况没有影响,所以增添基地人气也是创业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
3.对创业理解的偏差
在被调查的所有的团队中毕业论文怎么写,100%的经营者都认为学校应该尽量提供业务的机会给他们。而不是考虑去主动联系学校的各个业务主管部门,依靠自身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主动地开拓业务生意。并且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营业影响很大。这个观念显然与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初衷不相符,学校的意图是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和相应的管理和指导从而培育出“企业家”,而非商店“老板”,坐等生意。我们应该要明白到,创业团队对学校的过于依赖是不利于该项目的成功孵化并走向社会的。
4.自信心欠缺
对于本项目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自评的调查当中,有将近一半的团队表现出了自信心欠缺的弱势。在营销能力自评中,占总数46%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营销能力一般,而在项目竞争力自评中,有占总数45.5%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竞争力一般。可见,他们对项目的自信心总体上来说是有所欠缺的。
(三)项目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1.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团队项目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被访问的所有团队中,成绩最好的两个的项目(每月盈利5000元以上)里德成员都表示曾经参加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而对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6个团队中,其中的5个队伍取得了较差的成绩。在“暂时没盈利,收支持平”的盈利状况不理想的3个团队中,其中有两个团队的成员均表示没有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和培训在创业的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且是影响较大的。
2.营销方式
除了创业教育以及培训的因素,依靠主动开拓业务为经营方式的项目能够获得高收入。在所有团队中,成绩最优异的“每月可盈利5000元以上”的项目都采取的是“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但是,属于“收支持平”情况的3个项目,也是采用“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说明这种经营方式的不稳定性。而采取“靠熟人介绍”等保守、常规的经营方式,收入情况则比较稳定,每月的盈利状况均属中等水平。
3.团队成员心理状态
项目需要取得好成绩,团队成员的自信心也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不过,他们的自信心也只是建立在以往成功的经验当中的,所以不难理解,对自身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信心强的团队往往是取得高收入的项目。而对自己没有自信的团队通常是盈利状况一般或不好的情况。
4.经验总结环节
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项目都是对业务经常进行经验总结的团队。
我们可以看到,成绩最好的两个项目都属于“经常召开经验总结会议”的类型。事实也证明了,只有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助于该项目在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偶尔或是很少进行经验总结的项目成绩总是一般。
三、对策试探
(一)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学校为有创业意图的学生建立的一个创办企业提供服务的组织,高校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应从根本抓起,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入校起重视创业,把创业作为一个人生选择,而不是因为找工作而去创业,不得已而为之。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创业,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鼓励他们创先争优。
大学生有较好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足以做好创业项目;有实现自我价值迫切需要,但是缺乏实现的条件和能力。有效地开展该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是系统地将理论基础传授给创业的大学生们,同时也努力提高创业者创业的品位和技术含量。同时能够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增加成功比例。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适应,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系统地学习掌握创业的理论知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二)加大创业基地的资源支持
作为培育“未来企业家”的学校的目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该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二是协助孵化企业办理成立公司的相关事宜;三是提供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咨询服务等等。
因此,除了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的场所之外,浙江某校在基地建设中可考虑提供培训、管理咨询、项目申报与有关认定、投融资、对外交流等服务。也可聘请相关方面有资深指导经历的老师为专门的创业基地建设指导老师,及时为各项目指点迷津,一同探索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之路。
(三)规定项目成员的组成结构
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后为了项目的正常运作,有效解决困扰团队成员的店面值班问题,在选拔创业团队以及项目的时候,应该将团队组员的构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并且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构成的团队更加具有活力和学习能力,对团队的创业目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四)开展师生合作新模式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建设途径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在有指导有计划的实践中来完成。在当前浙江某校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当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以老师的构想为主导,学生通过实践事先规划好的方案,在比较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创业行为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也给教师们一个创业实践的机会,对师大的文化建设也可起到助推作用。
(五)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
大学园区普遍聚集了丰富的知识资本,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基地,掌握着大量的科技成果。学校也应该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作用,即为大学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大学的人力、技术等资源,形成市场化的企业孵化器。培育更多有前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提高学校人才的创新能力,最后进行企业孵化,推向社会。
师范类大学,也可利用学生“师范技能强”的优势,鼓励学生开办补习班、辅导班等发挥师范技能的项目,这样便可以将专业学习和创业理想兼顾起来。
参考文献:
[1]单晓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理论初探.辽宁教育研究,2007;
[3]何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战略模式初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financing risk;risk identification;risk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28-02
1 引言
随着大学毕业生日渐增多,加之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开始涌现,大学生创业逐渐兴起。创业必须要有资金,没有资金创业无法进行下去。创业资金的筹集有多种方式,在创业资金筹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尤其应当引起关注,如何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估,是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2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识别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存在风险因素多,因此创业者在融资时需要对融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对融资风险的识别,可以从中知道创业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2.1 识别方法
2.1.1 问卷调查法
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将风险项目列入调查问卷中,请问卷填写着对每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分,将其回收后进行汇总,某项风险分数越高,则说明该项风险越大,按照分数高低对风险类别进行排序,识别出创业融资风险。
2.1.2 头脑风暴法
当创业者定下创业项目以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通过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对融资风险的看法,进而识别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
2.1.3 实地考察法与谈话法
通过实地考察创业项目,获取融资风险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发现在创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
2.2 融资风险类别
2.2.1 融资渠道受限
在创业融资风险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自己的资金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而吸引天使投资者和向银行借钱的比例极小,渠道受限就导致项目无法扩大,并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大。
2.2.2 融资成本高
银行等金融机构确定是否贷款,以及贷多少款项是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来评定的,,信誉越高,贷款越容易,贷款规模越大,并且贷款利率也越低;当信誉越低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会提高贷款利率,并且会缩减贷款规模。大学生创业者在银行贷款时,贷款规模会受到限制,而且还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
2.2.3 信用风险
大学生创业者在取得贷款后,由于经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创业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还款,造成违约,从而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
2.2.4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跟管理当局的政策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会影响政策风险的大小,大学生创业者需要高度P注国家以及当地政策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要利用好创业政策。
3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了以后,需要利用一定的程序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创业融资风险评估需要确定评估程序、明确评估方法。
3.1 融资风险评估指标
风险是不确定引起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的可能性,既然存在不确定,我们选取需要对创业融资所面临的情况进行概率估计,列出所面临的情况,并且估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概率。在创业融资过程中,我们选取以下评估指标:
3.1.1 标准差
标准差用于反映融资风险的波动情况,在确定标准差时需要将测算出融资的期望收益,融资的期望收益等于不同情况下的收益额与对应的概率相乘而得到,再估算出期望收益以后,我们将估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收益与期望收益之差的平方,再与对应概率相乘得到标准差。利用标准差衡量风险时,当标准差越大,说明融资风险越高。
3.1.2 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差与期望收益之比,当标准离差率越高,说明融资风险也越高。
3.2 融资风险评估原则
3.2.1 客观性原则
根据识别出的融资风险,客观评估每项风险的来源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3.2.2 重要性原则
将识别出的风险继续评分后,按照分数高低进行重要性排序,划分为A、B、C三大类,A类属于重大风险,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应当对其进行重点评估;C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只需要一般关注即可,但是也不能忽略。
3.2.3 科学性原则
对于风险评估,一是要科学地确立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合理地评价体系;二是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是要实施科学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管理,无法对风险进行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
3.3 融资风险评估程序
3.3.1 评估前
了解评估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且制作SWOT分析图,对创业项目融资进行全面了解;为了更好地评估融资风险,可以了解同类项目,便于横向比较;确定风险评估指标。
3.3.2 评估中
按照评估指标注意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融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来源、表现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按照重要性进行评估。
3.3.3 评估后
创业成员进行讨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措施。
3.4 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3.4.1 定量分析法
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工具,测算出每类风险的大小。通常用标准差和标准差率来反映。
3.4.2 定性分析法
根据日常经验和历史资料,对融资风险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博.西部地区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2(26):304-305.
【2】任金芝,鲁凤丽,胡芳.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2012(5):232-232.
【3】徐宪红.规避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策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0):26-28.
【4】陈少楠.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及规避策略[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4):18-20.
【5】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g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25-28.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剧增,2013年毕业生人数在700万左右,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应对突如其来的创业形式,从素质理论和大学生主题角度来看,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能否由潜在创业者顺利转化为实际创业者的主观前提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谓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本研究通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纬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及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这一主题,运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这一分析框架,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特点,找出这些特点的成因,并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出建议。
(二)问卷编制
参照相关问卷设计文献,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相关知识等五个维度编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共52道题目。
(三)样本选择
此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的问卷发放范围涵盖了重庆的不同层次的5所高校的650名大学生, 学科包括文、 理、工、 艺, 对不同的学历阶段、学科和年级进行了控制性的问卷发放,力争使调查具有代表性, 并客观的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心理。问卷发放 7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650 份,回收有效率为 86.67%。
(四)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通过五点计分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1、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创业动机指大学生创业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在创业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它驱动着个体的创业行为,并影响着创业行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动机中成就导向的均值为7.47,远远高于生活导向的均值11.32,他们创业以成就导向为主,与一般创业者持有一些相似特点。这与张美凤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他认为两者在创业动机上普遍持积极态度,并且创业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业绩效。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主创业,并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中以“创业是为了挑战自我,锻炼能力”、“创业是为了赚很多钱”作为自身创业动机的人数较多。同时,较少人赞同“创业是为了使自己当老板”,这可能与我国的“官本位”、“重工轻商”的传统有关,也说明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亟待提升。
2、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比较分析
美国学者Jimnons. J.A.认为,创业企业家创业时首先遭遇失败,之后他们在“做中学”,经历错误的学习方式的尝试,从而具备创业企业家的能力。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人际能力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较强的创业能力是学习能力(A=15.72)、应变能力(A=12.86)、合作能力(A=11.67),其次是创新能力(A=11.43)、领导能力(A=11.21),人际能力最差(A=10.74)。在各因素的频数分析中,大学生“利用书籍、网络获取创业信息”、“与创业者交流”的学习能力较高;同时大学生创业能力中“团队创业”、“别人认为我值得信赖”的得分较高;另外大学生“洞察市场变化”、“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以及“灵活应对政府政策”的得分也非常高。
3、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的比较分析
人格被认为是每个人从自身中选出来的愿意公诸于众的一面。而后,人格又被引申出了包括气质、兴趣等的含义。特质指持久的品质或特征,这些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本文认为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是指大学生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并影响其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总和,同时借鉴西方研究中的“大五”人格结构,设置出包括责任性、相容性、开放性、外向性、情绪性在内的五大因子。
由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中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责任性(A=11.34)、相容性(A=10.39)、开放性(A=10.08)、外向性(A=8.92)、情绪性(A=6.08)。在各因素的频数分析中,大学生在选择“比较赞同”的选项上人数较多的是“勇于承受失败与挫折”、“做事情前有所准备”、“能体会别人的感受”、“有丰富的想象力”等。
4、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均值为6.34,得分较高,之后依次是实际操作3.25分,法律知识3.06分。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特点分析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通过“不同性别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t检验”得出,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各因素中,男生的领导能力(t=1.77)、责任性(t=1.91)、人际能力(t=2.13)、相容性(t=1.16)远远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情绪性(t=-0.40)、合作能力(t=-3.62)、应变能力(t=-2.82)、学习能力(t=-1.56)远远高于男生,而在创业动机、外向性、开放性等方面,两者的差异均不明显。
同时,大学创业者中男性有过创业经历的百分比为16.5%,高于女生中的13.3%的创业者人数;而且,通过进一步追问“未来是否有创业打算”时,数据显示男生有创业打算的人(76.7%)远远多于女生(58.7%)。
2、不同籍贯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由“不同籍贯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F检验”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p=0.02)、创业人格特质(p=0.02)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创业动机与创业相关知识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与创业能力各因子的差异性也有所不同,他们在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三者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性,而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这三面得分都比较高。另外,在创业人格特质的各因子中,他们在开放性和相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这两方面得分也是最高的。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将来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表明60.7%的村镇学生未来有创业打算,远远高出39.3%的城市学生。
3、不同学历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表13显示,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心理素质中的创业动机(p=0.004)、创业能力(p=0.002)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他们的创业人格特质以及创业相关知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性。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在学历程度上,专科生有创业打算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较高;在年级差异上,二、三年级未来打算创业的人数占到61.9%,远远高于一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这与 phan 在创业心理倾向模型中提到的正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创业倾向的观点是相契合的。
三、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
男女生在创业能力及创业人格特质中体现出的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与男女生所特有的性格差异有关,男生固有稳重、宽容等的特点。女性在交际方面也比男性戒备心理更强,而男性则比女性更加理智处世;第二,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有关,男生成人以后要慢慢担负起成家立业的责任,因此责任心远远高于女生;第三,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倾向于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因此,有创业打算的人数远低于男生。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产生籍贯差别的原因
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两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可能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不同。环境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城市的大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比较开放,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的机会较多,接受先进文化的途径较多,从而在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开放性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优势。
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会选择创业的人数远远高于城市的大学生人数。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选择创业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想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在学历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与大专院校学生的学历在就业中面临的巨大压力有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希望自己能通过自主创业脱颖而出。
大学生创业集中在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之中,原因是大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处于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在探索自我理想的定位中充实自己;而大四的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对创业为自身职业生涯带来的风险性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更多的选择稳定的工作。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创业动机
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教育应渗透在下列环节中:首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业动机;再次,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各种能力都是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形成的。高校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模拟赛或者实质性的创业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比如组织户外拓展和校内企业沙盘模拟大赛、建立创业基地等。
(三)构建良好氛围,塑造创业人格
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生活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以及健康的心态;其次学校要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家庭和学校都要注意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人格培养方式。
(四)改善教育模式,形成创业知识体系
通过改善大学教育的模式,为大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而服务:第一,以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开展创业教育;第二,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独立空间各种市场信息,同时向校外学生的创业创意,帮助学生吸引投资商;第三,设置相关课程加入创业教育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时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6.
[2]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1.
[3] 李娟.贵阳市大学生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8.
[4] 张美凤.关于大学生创业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53-54.
[5] Jimnons.J.A.Entrepreneurial Behavior[J].Glenview IL:Scott Forsman,1999:25-27.
[6] 理查德·格里格著.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88.
[7]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54.
[8] 李军红,蔡丹,王美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9):13.
[9] 姚德明,彭晶.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9):77-80.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0-0027-07
一、问题的提出
创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教育[1]。通过对创业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掌握创办企业所需的心理意识、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创业的几率。目前,在高校内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全球高校寻求发展的路径。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是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有机整合[2]。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并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上取得成功,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教育的诸多领域进行研究,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外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趋于成熟,国内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关于创业教育绩效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在CNKI以创业教育为检索词,检索了1992―2015年间我国创业教育相关论文,其中期刊论文有9472篇,硕士论文有338篇,博士论文有13篇,但绝大部分文章都是以探讨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内涵、问题和对策为研究对象,仅有14篇关于创业教育绩效的文章。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关于创业教育的文献大多数都是对于创业教育的定性研究,关于创业教育绩效的文献较少。对此,本文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为出发点,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假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创业教育绩效不仅要受到高校内部教学水平和课程体系的影响,更是与校外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氛围密不可分。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达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高校设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较强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整体而言,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分别受到创业支撑体系、创业课程、创业师资、创业氛围四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对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资金等问题可以通过支撑体系来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各种技能的掌握受到创业课程的影响;创业师资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指导;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是创业教育活动综合效果的反映,是对创业教育活动的业绩、效率和效果的概括[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研究不仅关注人力资本量的多少,更关注人力资本质的提升,人力资本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力资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创业教育绩效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办企业愿望及其创业知识构成三个方面[4]。对此,本文将创业教育绩效分为三大维度,分别为创新意识、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愿望。
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创业支撑体系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2: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3: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4:创业课程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5:创业课程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6:创业课程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7:创业师资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8:创业师资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9:创业师资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H10:创业氛围对创新意识有正向影响力;H11:创业氛围对创业知识掌握有正向影响力;H12:创业氛围对创业愿望有正向影响力。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描述统计
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广东省15所本科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三、大四本科生以及专科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覆盖到理工、经管、文史等专业。在本次调查中之所以没有选择大一、大二的学生群体作为调查主体,主要是考虑到其对学校的情况还不太熟悉、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高,调查结果不具备代表性。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描述。设置这部分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调查具有广泛的覆盖面,从而使调查数据具有最大限度的随机性,主要包括性别、专业背景、学习成绩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包括高校创业教育环境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教育氛围四部分。本课题组团队于2015年11月向广东省15所本、专科高校按照学科门类随机发放657份调查问卷(包含235份纸质问卷和422份网络问卷),实际收回问卷581份,回收率达到88.43%;其中有效问卷453份,回收有效率达到77.97%;从有效问卷的性别比来看,男生占54.72%,女生占45.28%;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三的比例为39.45%,大四的比例为60.55%;从受访者的专业分布来看,理工类占35.92%,经管类占32.3%,文史类占21.52%,其他占10.26%。
(二)问卷量表选择
根据理论假设,本研究的自变量是创业教育绩效的四大影响因素。为探讨因素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开发了不同的创业教育影响因素量表。余瑞玲(2006)基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设计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了Cronbath’α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在测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氛围、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方面都有较好的属性[5]。季丹(2010)借鉴Fogel和Gnyawall提出的五维度模型,认为创业支撑体系对创业教育绩效有深刻影响,创业支撑体系分为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和外部设施支持等维度,并且各维度有更详细的子维度[6]。欧阳斌(2012)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师资力量、创业环境、学生个体素质、创业绩效反馈、教育成本等六个指标[7]。王绍让(2014)对大学生社会网络、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等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对其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8]。张婧(2015)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资源特征、创业战略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资源特征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创业资源通过影响创业战略这个中介变量来体现,创业资源影响并决定着创业企业所采取的创业战略[9]。
由于本文研究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因素,因而并没有借鉴细分后的子维度,而是直接从政府优惠政策、金融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程度和外部设施支持这四个方面来体现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该量表共包括4个题项。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都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设计创业教育绩效的内容题项时,笔者根据创业教育的开展目标和教育绩效特点,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分为创新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愿望这3个题项,以期对创业教育绩效进行客观研究,设计了如下量表,见表1。对量表测量的每个条目都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进行程度评价,其中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不符合、5表示不符合。
四、实证研究
(一)问卷的有效性检验
采用SPSS20.0对文中所涉及的所有变量数据进行可靠性验证。
首先,对公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用Cronbath’α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检验,根据描述了变量一致性验证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因子的Cronbath’α值达到了0.755,表明本次调研测度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各因素、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维度内部和变量总体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调研数据可信度较强。继信度分析后,利用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确定调研数据的结果和试图测量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即效度如何,是否适合接下来做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708,说明变量间的相关程度非常高,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463.876,相应的概率接近0。在显著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水平a,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可以认为相关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别。
由此可见,本研究是通过了因子分析前提条件的检测,符合因子分析常用的KMO度量标准,因此,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来探索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关键因子,找到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关键因子。根据因子分析的统计结果,提炼的4个因子可以解释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的要素百分比为85.526%,现将因子分析后得出的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
第一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大学科技园、实验基地等创业园区建设情况良好,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非常完善,创业基金、银行贷款等金融支持体系到位和大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程度高。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74、0.610、0.692和0.557,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第二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高校开展创业知识核心课程、高校开设创业知识人文教育、高校经常举办创业教育培训讲座和高校举办挑战杯等创业实践大赛。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59、0.581、0.758和0.631,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个因子含5个题项,分别是高校内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高校内经常聘请创业企业导师来校讲课、高校将创业课程列为必选科目并纳入学分、高校自行开发适合我国的创业课程专门教材和高校重视对创业课程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估。其因子负荷分别是0.696、0.590、0.679、0.782和0.700,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师资。
第四个因子含4个题项,分别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创业文化的宣传很到位、社会大众认可并支持大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创业、学生家长支持子女参与创业相关活动并创业、国家和地方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502、0.743、0.635、0.644,可以命名为创业教育氛围。
(二)相关分析
为研究创业教育绩效和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Pearson方法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创业支撑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新意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2**,P
创业课程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知识掌握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3**,P
创业支撑体系因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中的创业愿望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0**,P
通过相关分析可见,创业教育绩效的四个影响因子与创业教育绩效有显著相关性,相关度最高的是创业课程,其次为创业支撑体系、创业师资、创业氛围。因此假设H1、H3、H4、H5、H6、H7、H8、H12都得到支持。相关分析可以验证4个影响因子与创业教育绩效间的关系密切,但却不能说明两者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回归分析进行验证。
(三)回归分析
1.创新意识回归分析
表2回归系数表中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课程”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而另外一个变量“创业教育师资”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小于0.05,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比较显著,但相对前两个变量的显著性较弱。
在表2中,剔除变量中有一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9,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1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新意识=0.522*创业教育支撑体系+0.218*创业教育课程+0.139*创业教育师资
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4个因子中有3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然后分别是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师资,说明这3个变量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回归效果显著,并且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创新意识的贡献最大,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创业教育氛围这个因子变量相对其他三个变量而言,对后者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并印证了相关分析的结果(创业氛围对创新意识相关性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1、H4、H7支持,H10不支持。
2.创业知识掌握回归分析
表4中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课程体系”和“创业师资”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
在表4中,剔除变量中有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1,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3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0.56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0.326*创业教育师资
据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4个因子中有2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然后是创业教育师资,说明这2个变量与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掌握的回归效果显著,其中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大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贡献最大。同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教育氛围这两个变量相对其他两个变量而言,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对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也验证了相关分析中的结果,因此,这两个因子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5、H8支持,H2、H11不支持。
3.创业愿望回归分析
表6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创业支撑体系”和“创业课程”这两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全部小于0.01,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效果很显著。而另外一个变量“创业教育氛围”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小于0.05,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比较显著,但相对前两个变量的显著性较弱。
在表7中,剔除变量中有一个变量的T值伴随的显著性概念(Sig.)大于0.5,显然大于最低标准0.05,回归效果很不显著,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表5中Beta值表示的是各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从逐步分析回归表中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大学生创业愿望=0.470*创业教育支撑体系+0.359*创业教育课程+0.141*创业教育氛围
由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大学生创业愿望的4个因子中有3个进入了回归模型,首先进入的是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然后分别是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氛围,说明这3个变量与大学生创业愿望的回归效果显著,且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这个因子对于大学生创业愿望的贡献最大。同时,回归分析的结果与相关分析一致,显示创业教育师资相对其他三个变量而言,对后者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显著性概率大于最低标准0.05,因此被排除出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可知,H3、H6、H12支持,H9不支持。
(四)假设检验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整理汇总见8。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教育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愿望的影响最为显著;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师资对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可见,要培养大学生创业愿望和创新意识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而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创业综合素质状况,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建议
1.构建创新创业的内外部支撑体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实证调查过程当中发现,不同地区在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方面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强的问题。对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创业支撑体系。一是可以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利用校企合作项目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扶持;二是制定具有执行力的法规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国家和地方出台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政策,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三是提高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建立校内、校际创业支持机构,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校内、校际创业支持机构之间的互通协作,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创业教育专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当前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非职业、临时性特征明显,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短板所在。对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相匹配、知识结构互补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高校要加快推进职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提高专职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在加强引进创业教育师资的同时,还必须加大对现有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以提高其创业实践指导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另一方面,加大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创业教育离不开一线创业实践者、创业成功者、创业教育研究者、创业政策制定者等社会专家的参与,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高校应积极聘请创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管理者及风险投资领域的权威人士等作为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通过定期举办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教育座谈、创业学术交流、创业教育政策宣传等活动,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3.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上还不够完善。调查发现,大约有80%的学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会组织创业大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不足的是,由于有些高校功利性较重,仅是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没有对刚入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大多被安排到大三、大四毕业班的就业指导课当中,缺乏独立和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改善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独立性、科学性不足的现状,应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首先,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角度来看,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创业特点和现实情况,改变传统课程过度理论化的倾向,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代化。同时,创业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的趋势,设置综合课程,建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体系。同时,创业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的趋势,设置综合课程,建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从课程改革角度来看,结合原有的重点课程,设定相关课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将创业技能、人际关系、法律相关知识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愿望
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这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然而,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变得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属于少数精英分子的“专利”[10]。在这种潜意识影响下,很多学生否定了自身的能力,畏惧创业。事实上,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型人才需要营造良好宽松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一方面,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力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要注意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让社会了解创新创业,熟知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宣传身边成功的创新创业者,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表现创新创业者的激情和拼搏精神,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举措,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大氛围,扭转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误区,构建一个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参 考 文 献
[1][美]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M].周伟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5.
[2]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14-16.
[3]许紫岳,黄胜.基于创业绩效因素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1(6):47-48.
[4]苏海泉,王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创业教育绩效考核[J].重庆高教研究,2015(6):33-39.
[5]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6:46.
[6]季丹.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32.
[7]欧阳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72-74.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56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一)调查背景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环境,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出较为理想的模式,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课题“大学生创业教育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以期通过分析该院的创业教育实施状况,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实施思路。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到大三的高职在校生,涉及建筑施工、建筑设计、房地产经营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28个专业的学生。调查以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辅以个别访谈方式进行。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6份,问卷回收率为97.2%,其中有效问卷479份。由于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因此,调查的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对象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调查
在“您认为高校是否有必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项目中,90.3%的学生认为实施创业教育是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的,而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对创业教育则表示出更大的热情,在接受调查的自主创业的学生中,所有的人都认为实施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在“您认为高校创业教育是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选项中,89%的学生希望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二)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动机的相关调查
在“您自主创业的动机将会是:A.就业困难或就业岗位不理想;B.追求财富;C.实现自身价值;D.把握机会,积累经验”选项中,选择“C.实现自身价值”选项的达到302人,占有效问卷的63%,选择“D.把握机会,积累经验”的有119人,占有效问卷的24.8%,选择因“A.就业困难或就业岗位不理想”选项的为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8%,而选择“B.追求财富”选项的仅为16人,占有效问卷的3.3%。在“您是否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的调查选项中,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完成学业,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再谈创业。
(三)关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调查
1.高校创业教育氛围不浓。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虽然该院从2008年起每年开展创业知识讲座和“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但该院的创业知识讲座主要为大学生创业协会的学生会员开展培训;创业设计大赛很强的选拔性和对技术与能力的高要求,也决定了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获得创业技能训练的只能是很少数的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从学院层面了解到创业知识的人数仅13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3%(表1);对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不了解的人数则达到31.7%。这一调查数据凸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严重缺失,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教育氛围迫在眉睫。
2.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起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专业教学计划。调查数据显示:90.2%的学生明确表示接受过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在“您选修过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的调查选项中,超过50%的大学生表示没有修过或不清楚学院有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知识教育(表2)。这种现状与当下大学生们旺盛的自主创业需求和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正确认识创业教育,营造有利于全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
1.正确认识创业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择业教育,更应该是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大学应该是创造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是教会学生走向社会独立谋生的地方。因此,在学院层面,一是应调整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应从狭窄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创业教育,把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应强化教师实施创业教育的意识,使教师认识到创业教育并非只是单纯地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以后马上去自主创业,而应认识到,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对所有学生所进行的一种创业精神、创新文化、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三是应转变学生传统的就业岗位的依赖和趋易避难的就业观念,通过实施创业教育让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也是“择业”的一个新出路。
2.营造校园创业教育文化环境。大学生是潜在的创业能力最强的群体。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应在大学校园中倡导创业精神,开展创业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了解、用足、用好国家和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引导他们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形成创业的意识、观念和文化氛围。为此,高校应将创业教育思想融入到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之中,使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办学新理念、教师教学的新思想,学生学习的新境界;让大学真正成为大学生充分展示、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家园。
(二)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1.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不仅要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还应该将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延伸,通过与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构建立体化的创业课程教学活动,使创业教育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如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与成功或失败的创业者座谈、讨论、辩论,进行模拟创业等,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亲身感受真正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风险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舞台,使学生从“想创业”到“能创业”,最后实现“创好业”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2.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由于创业教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因此,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创业教育的成功保证。因为,无论是创业教育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赖于教师的实施。
创业是一个相当复杂和艰辛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创业教育的老师,应该有在社会上打拼的经历或有参与创业过程的亲身体验,且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积累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一个阅历丰富、具有创业知识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以实际的创业案例引导学生按照创业活动顺序逐步体验创业活动,还能帮助大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创业技巧。
应组建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团队。一方面可以通过脱产培训、在职进修、对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改变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状况,从社会上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创业团队担任兼职教师,尤其是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更应该由优秀企业家或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担任,这样才能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改革、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传统的接受型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学生现实状况的评价,按一个标准和尺度衡量和要求学生,对学生的潜在能力、个性差异等很少关注。显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创业教育课程的要求。大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创造的潜能。为此,创业教育者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潜在性”和“差异性”。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信念;消除教育教学过程中压抑创造思想和个性发展的弊端,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教学活动中,激起内心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
(三)实施大学生创业辅导工程
1.通过创业计划竞赛实施创业教育。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已经有3年,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创业计划竞赛”实施创业教育,可以普及创业知识,提高有创业意向同学的创业技能,从而达到以点带面、重点辅导、个别培育等效果。
2.建立创业社团实践基地。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开展各项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显示,通过建设学生创业社团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岗位实践,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能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规律,品尝到创业成功的喜悦。此外,通过创业实践基地所提供的创业机会,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创业的艰辛,提高创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养成良好的创业品质。
总之,职业学校应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努力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相对成熟的大学生创业辅导工作体系,促进创业教育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宫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业教育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张文学,康志勇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17-01
大学生创业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产生的,而且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社会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的热潮,众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但是鲜有大学生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负面影响因素的干扰,基于此,本文简单的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几大因素,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现状阐述几点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几大因素
(一)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且在创业方面的教育更是停留在片面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在过硬的理论知识阶段,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导致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加剧,大学生为了生存与发展,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然而,当前社会大学生创业的形势不容乐观,相关政策落实也不到位,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
(二)大学生个人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但是缺乏创业综合技能,且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观念比较落后,认为创业对于自身来说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更想顺利的就业,一味的追求理想中的“铁饭碗”,同时,加上家庭对大学生所施压的压力(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孩子毕业后顺利的进入国企或者稳定的私企,不希望孩子走创业道路),往往导致大学生初步滋生的创业意识破灭,即使走上创业的道路,也因自身承受能力不足导致创业失败。另外,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片面的认知,缺乏深刻、客观的评价,甚至片面的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且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与学业是对立存在的,创业浪费学业时间,而且片面的追求经济回报,忽视自身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素质,吃不了苦、缺乏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弱、社会适应能力弱等等,往往不利于创业成功。总之,大学生个人因素是导致创业失败的关键,大学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提出几点规避创业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大学生创业扶助政策的落实
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助政策是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差错,如国家对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创业基金,在地方落实后就大大地缩水,难以保障大学生创业起步的顺利开展,另外,要不断的强化地方相关人员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他们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和社会责任感,全面的落实优惠的政策,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
(二)全面的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的图推行素质教育,建立完善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定期的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定期的大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评。另外,邀请专业的在创业认识或者创业成功人士担任教学任务,创业成功人士与大学生分享创业历程,大学生感受创业成功者背后的辛酸,掌握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提前打好坚实的心理基础,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的安排学生到成功的企业进行学习,学习并且掌握企业健康运行、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技巧,将从企业学习到的创业技能有效的融合在自身的学习体系之中,一方面提升自身的学业,另一方面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总之,需要从方方面面提升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创业人才,优化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依旧是难以解决的难题,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失败,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创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创业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储备,且优化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促进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带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能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而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叶静.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13(3):85-87.
[2]唐洁.高职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J].科学时代, 2014(3):1089-109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发展;影响因素;评价体系;五维度模型
一、前言
现如今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创业之风盛行。目前杭州市的创业环境良好,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大,也出现了较多创业企业。虽然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高,但存续发展能力薄弱,且相关专项研究也较少。此次本研究组共走访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区14个,调研大创企业200余家。调研发现,虽然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力度大,且大学生创业企业成功率较高,但由于大学生创业者资本运作能力欠缺、管理运营经验不足,创业企业存续能力较弱,部分企业运营状况堪忧。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对高创业率背后的瓶颈表示担忧,但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多围绕创业孵化、创业宏观环境等方面展开,而专门针对大创企业本身存续问题的专项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为例,研究影响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的因素,试图从中得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参考,以及为创业园、高校等开展创业指导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为相关创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对指标体系的选定主要是Gnyawali和Fogel(1994)提出的五维度模型,结合杭州市的现实环境以及调查的可行性,并通过查阅大量关于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文章以及自己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发展影响因素的认识而提出的。该指标体系分为两层,后一层是对前一层的具体描述,见表1。
三、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资金因素
大学生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主要依靠家庭亲友的资助,资金结构比较单一,多样化融资渠道不被青睐。而且创业基金门槛高,高校创业基金通常金额较少,也并未在大范围内普遍设立,这些因素也制约了部分大学生创业,不少创业者求而不得。另外,虽然银行贷款的优点众多,但由于大学生创业者缺少市场基础、抵押物和担保,在创业规模、发展方向上无法达到银行贷款的标准,部分融资渠道有名无实,创业者只能望洋兴叹。
(二)政府政策因素
虽然浙江省和杭州市相继出台了许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针对性不足,限制条件过多,实际上无法发挥效用。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创业者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如企业职工,这对创业者的积极性有所挫伤,使得创业者有后顾之忧。
(三)企业内部因素
创业者缺乏实践经验,有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过于乐观而忽略了一些潜在风险的存在,容易误判创业形势。在目前的融资条件下,企业竞争激烈,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也极度缺乏,导致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创企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而面临倒闭,很少有企业能真正实现存续发展。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应变能力弱的情况。
(四)创业和商业技能因素
目前创业教育形式化严重,实际作用小,许多大学生创业者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及高校关注创业群体成长,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教育。而创业者的知识储备大多杂而不精,在创业过程中时常力不从心,实际操作能力弱。
四、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拓展融资渠道,构建风险分散的创业融资体系
一方面,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的渠道加强直接融资,保证资金需要。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及金融政策的支持。实行“二级扶助方式”分层次为在杭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解决融资问题。一是提供无偿性扶助;二是提供贴息和担保扶助。另外,银行专门为科技型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专项贷款,非科技型成长型创业企业可以通过申请创企专项贷款风险池、债权基金等形式,解决成长型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简化政府办理程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大学生创业者相对于其他创业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实际需求,尽可能减少政策的限制条件,降低适用门槛,简化办理程序,使创业政策真正惠及大学生创业者,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存续比例。同时,为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政府部门应着手完善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建立失业保险金制度,使得大学生创业者一旦遭遇创业失败,仍能获得生活保障金以维持日常生活。也可效仿企事业单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大学生创业者的基本权益,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福利,同时也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吸纳高级应用型人才
通过市场调研、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者应选择具有一定科研技术含量、能够体现企业自身价值和特点,并且经合理预期与评估后能适应长期发展趋势的创业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大创企业应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在巩固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创业领域,以强有力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存续发展。同时还要吸纳高级应用型人才,积累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企业存续发展增加筹码。
大学生创业者应合理安排时间,在校期间全方位学习经营管理相关技能,更要走进社会体验创业大环境的变迁,掌握行业实时发展动态,以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在创业初期应借鉴行业成功经验,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监督机制,形成一个积极、合理、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良性竞争,并逐渐形成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四)加强创业教育力度,强化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创业教育实施细则,利用创业园和高校平台不断深化落实创业教育。同时,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放在中心位置。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同时关注创业者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创业信念。
因为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对营销、财务、管理、税务、法律、风险等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匮乏,所以创业园和高校应正视这一问题,使大学生创业者明确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求知求学的态度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并借鉴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灌输创业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实力。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业活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鼓励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矛盾是一条重要途径。而倡导大学生创业、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发展,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政府、高校、社会、创业者多个层面、多种力量的互动沟通。建设支撑服务体系、引导和配置创业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协调创业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创业创新,使大学生创业者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带动下理性创业,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大创企业实现全面、稳定的存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佳.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8.
[2]童有文.大学生创业政策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4.
[3]文亮,李丽娜,廖水香.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0,(6):89-92.
[4]郭万牛.“五位一体”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青年研究,2011,(2):100-102.
[5]张可.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12).
[6]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147-148. [7][美]詹姆斯?柯林斯,[美]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8]吴吉义,柯丽敏.大学生网络现状与趋势――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9]李华晶,张锐,康克,陈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渠道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