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形势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6: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国内形势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国内形势论文

篇1

关键词:内控制度;借鉴;提高;内控水平

1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1)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银行的组织结构是对银行经营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因此国外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对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做到职责分工合理,使银行能顺畅地运行和有效地执行领导者的管理意图。为防范各部门和银行员工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产生隐瞒欺诈行为,一般还专门设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仅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

(2)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的第一监控部门,因此国外许多商业银行都赋予会计主管或财务总监以特别的权力和地位。

(3)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和明确的职责。银行业务的性质要求银行每一项业务至少应有两个人或两个部门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因此,各职能部门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达到内控制度所要求的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效果。

(4)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银行以安全经营为本,每一项交易一定要有不同的人进行审查和批准,任何人的权限都不能是无限的。为此,国外商业银行都设计了一套控制资产风险的授权审批程序,这突出表现在贷款管理和外汇交易控制上。

(5)高度的电脑化管理。随着金融工具的日益现代化,国外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电脑在内部管理上的应用,以改进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的手段。

(6)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制度。一是总行业务部门对分行的检查,包括按要求报送的各种财务报表、专题报告,以及召开分行长座谈会听取汇报等等;二是总行审计机构对分行的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三是银行内部的自我日常检查以及聘请外部会计师查帐。

2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水平

(1)重构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务院局级企业法人,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经营者,实行一级法人制,在现行体制和经营机制下,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具有一定难度。但近几年新成立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应根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总经理)负责制,保证董事会是全行最高权力机构,切实发挥董事会在银行发展方向,重大业务决策和宏观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在此基础上,改革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实行对总行法人负责的内部稽核制度,加强总行对稽核工作的垂直领导。

(2)商业银行要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一是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二是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每项业务要求有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的检查,确保各岗位按职责要求正确处理同一业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一直未能有效解决银行内部审批程序和分段授权问题,以致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权力过大,资产风险不易控制。

篇2

目前,国内的市场研究公司按性质可分为三类:外资、国有、民营。他们在规模、市场定位、营销手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外资公司。如盖洛普、麦肯锡、Gartner、SGR等,他们的进驻大约可追溯到90 年代初。那时正是中国市场研究业的起步阶段,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几家国际知名的市场研究公司也随行进入中国。

外资市场研究公司在规模及办公环境方面都优于其它类型的调研公司。其客户主要是一些跨国的大企业。外资市场公司的主要特征如下:

调研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较高,项目操作的规范性较强,公司各部门分工明确。例如,同一个项目的资料收集和后期分析是由不同部门负责的。其质量控制标准与国际一致,项目可管理性强;

客户较为稳定,其主要客户多是海外总部直接委托;

研究人员素质较高,公司在调研方面的培训能力很强;

知名度较高;

价格高,他们的价格往往超出一些客户的心理承受能力。如盖洛普所言:"在调研质量上是客户选择我们,在调研报价上是我们选择客户。"

外资市场研究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其总部的发展计划是否与中国的市场发展状况同步,另一方面还要看国内企业对市场研究的认知及需求状况。

国有市场研究公司。国家及各省的统计局一般都有下属的调研公司,其特征为:

能发挥城市调研队伍的网络优势;

收费相对较低;

信息资源稳定,能够获得多行业的背景资料及相关数据;

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畅,个人工作业绩与回报不成正比;

在项目的质量监控方面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数据误差较大。

这类国有的市场研究公司已有几家开始同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如,中央电视台下的央 视与法国最大的收视率调研公司合资。它们如果能将外资的管理、技术与政府部门的行业优势、数据资源结合起来,在细分市场上很容易形成行业垄断。

民营市场研究公司。这类市场研究公司可谓业内的后起之秀,大多为管理者以股份制的方式创办。其数量多于前两类市场研究公司,在传媒界也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去糟粕取精华,很明智地把自己定位于"国际水平,国内价位",因此很具竞争优势。其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常在传媒上调研结果,有很高的知名度。对客户的反应迅速,有很强的服务意识;

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而且还能有效地将调研项目的质量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密切结合起来;

报价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篇3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趋势:手机媒体传承了移动通信“移动性、个人性、实时性、安全性”的特点,加上手机媒体集合传统媒体优势于一身,从1987年我国第一个手机用户诞生,到2008年4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5.74亿,普及率高达43.4%,并有预测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近7.4亿。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如此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为手机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发展趋势:

1、技术的3G化:在北京举办的2005无线通信应用(国际)峰会为我们揭开了3G的神秘面纱:手机不再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移动音乐等多媒体娱乐功能将引领着新一代通信业的巨大变革。3G凭借其自身优势,弥补了窄带所引发的应用缺陷。

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获得了中国自有知识产权TD-SCDMA的运营牌照,中国电信获得了CDMA2000的运营牌照,中国联通获得了WCDMA的运营牌照。经过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步缩小,纷纷开始全业务运营下的媒体布局。

目前,在国际上由大唐移动主导开发的TD.SCDMA技术与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一起成为第三代数字手机(3G)技术的三大国际标准。TD.SCDMA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不仅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也得到了许多企业的支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2006年将是中国TD—SCDMA技术的成熟年,也是中国颁发3G牌照之年。因此,可以认为2006年是中国基于3G技术的手机媒体元年。随着3G即将在我国启动,个人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日益临近。专家预言,我国3G业务的开通,将带动1.5万亿元的市场需求,其中移动终端——3G手机占据2/3,达到l万亿元。所以说,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3G化。

2、内容的娱乐化和形式的多媒体化: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是一种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的活动,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心态的变化,使大众越发崇尚娱乐化。所以为了满足手机用户的需求,手机媒体必然向着内容的娱乐化,形式的多媒体化方向发展。有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中发送幽默笑话的比例高达51.2%,这充分体现了手机媒体的娱乐功能。有调查显示,基础语音业务仍然是手机用户最基本的需求,而娱乐需求是移动用户普遍存在的需求。手机用户的娱乐需求有如下几种:自我展示需求:自我个体娱乐;个性表达需要。而3G时代的网络带宽可以充分保证手机承担更多的娱乐功能和多种的媒体形式。3G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手机范畴,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平台、甚至一种文化的高度,它代表的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深远影响。而随着3G的越来越深入,必将有越来越多你意想不到的功能被开发出来。届时,我们与3G的关系就像与水、电、煤的关系一样,终日都不可分离。

3、应用的社会化:社会环境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越高,手机媒体的用处就越大。当3G手机在全社会普及,成为时代宠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所以手机媒体在社会中的应用也就范围越来越广。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技术正在向更高的宽带,更大的容量,更好的服务质量方向发展。到时候手机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登陆图书馆。图书馆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了,而是会跟着你走的移动图书馆。手机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就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在线检索,咨询、下载、阅读等。而且还能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实行精准的一对一服务。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劣势

手机媒体是数字化的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就现阶段而言,在延续网络媒体优势的同时也延续了其不足的地方。第一,虚假与不良信息的传播、侵犯隐私、信息垃圾等,使得手机媒体缺乏一种公信力。从目前来看,新兴媒体可信度远远落后于传统媒体。第二,病毒的爆发和黑客的入侵都有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致使信息安全度降低。第三,由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交互性以及当前管理机制尚未成熟,使得手机传播中的个人行为很难组织化,使得手机媒体很难形成一种整合力量。第四,由于技术的因素,手机辐射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吴长伟,万智炯.传统纸媒的新媒体空间[J].中国记者,2006.10:56-58

[2]吴长伟,万智炯.手机电视:面对四亿手机用户[J].中国记者,2006.05:61-62

[3]陈绚.论媒介融合的功能[J].国际新闻界,2006.12:72—76

[4]林振辉.手机媒体化对媒体影响力格局的影响[J].中国记者,2007.6

[5]黄文.聪明的移动者:手机与新闻摄影[J].国际新闻界,2007.2:11-15

[6]盛希贵.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J].国际新闻界,2007.2:5-9

篇4

二、立功时间的确定

如何确定具体立功时间呢?笔者认为首要问题是在法律上确定适格的立功主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立功的唯一主体只能是犯罪分子,而且是构成犯罪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主体,不包括单位。那么,什么情形下才能认定行为人是犯罪分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分子的行为。刑法没有详细规定,司法实践中对此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犯罪分子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对国家、社会集体或者他人造成危害,应当受到刑罚的人,即已经构成了犯罪或者说是已经符合了某种罪的犯罪构成的人。因此对于不构成犯罪的人不能构成刑法上的立功与重大立功,立功与重大立功对不构成犯罪的人而言也没有任何刑法上的意义。对犯罪分子的认定,在现行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应该以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立案的时间为标准。立案意味着行为人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也才开始具备刑法意义上立功的可能性。在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没有发现之前,即便是行为人已经实施了某种违法犯罪行为,无论其是否意识到行为已触犯刑事法律,任何人都应该在法律上被推定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因为法律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审判,任何人不得确定为有罪”。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拥有审判权能,按照固定的法律程序,以事实为依据,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所诉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做出是否有罪的裁判。立案以前,任何公民进行的举报、控告犯罪嫌疑人等行使宪法规定的诉愿权利行为,见义勇为等高尚道德行为当然排除在立功行为之外。否则,会导致刑法追及效力在立功制度上的溯及及往,认为犯罪者在主动归案或被动归案前以及潜逃期间实施的见义勇为、举报、控告等行为成立立功,从而导致司法实务上的无所适从和刑法制度上的混乱。

三、立功的具体时间

立功具体的时间应该是犯罪分子到案后和刑罚执行完毕前这一期间。根据刑法和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立功的开始时间是犯罪分子到案后,对于“到案”笔者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自愿到案,此种到案与自首相似,毋须赘言;一种是被动到案,即需要作重点强调的一种,应理解为犯罪分子在自己不情愿或是违背自身意志的情况下而被司法机关及其有关部门或个人采取强制措施或者扭送等方式控制时开始,到刑期届满或者执行死刑之前为止,不论其处于哪个诉讼阶段,只要实施立功行为,均可成立立功。笔者认为应该注意的是,“立案”与“到案”不是同一概念,二者有本质的差别,也就是说立案并不等于“到案”。司法实务中许多犯罪分子并不是在案发后就能及时到案,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而大多处于潜逃状态。不过,在犯罪分子未到案的情况下,其本身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一定有清醒的认识。在这种情形下,实施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提供破案线索、见义勇为等行为的,不能认定为立功行为,客观上只能是基于宪法上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或者是对犯罪的厌恶、憎恨,并非基于悔罪改过的心理。即使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恶行触犯了刑律,做出了种种立功行为,却拒绝到案或者无到案的意识行为,若认定其行为属立功,则有悖我国刑法立功制度的宗旨,恰恰相反是在鼓励、支持和纵容犯罪,使犯罪分子潜逃而逃避应有的法律制裁。

四、立功制度的完善

篇5

2 工程造价发展及模式比较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工程计价模式分为英国、美国和日本三种模式。英国是工程造价开展最早、影响力最大、管理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之一。在英国,工程造价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由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RICS)编订的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SMM),使得工程造价的首要重点“量”有章可循;同时为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英国的工程造价在“价”上完全由市场调节,相关政府部门会根据市场情况,定期价格指数及成本指数,实现了工程造价的量价分离和动态管理。在美国,工程造价也体现了其高度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特点,各承包商首先应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然后计算工程费,得到工程成本,结合自身情况,加上毛利得到工程的最终造价。

美国的工程造价划分为直接工程费、间接工程费、工程毛利、不可预见费四大部分。在美国,没有建设工程定额可遵循,也没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所以更强调各公司的历史数据的积累,也更能体现出其高度自由经济体制特点。日本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的量价分离模式,与我国的定额取费方式相比较,它的定额只是体现在量上,其价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由日本建筑积算研究会编制的《建筑数量积算基准》和由日本建筑协会编制的《建筑工程标准定额》为日本工程造价定额提供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耗量依据,再结合市场价格、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价格信息,可以计算得到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

在日本,工程造价项目构成包括工程直接费、综合临建费、现场经费和综合管理费。中国于 1950 年引进了前苏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完全由规定的定额主导工程造价。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定额管理制度使得建筑产品的价格与其实际经济价值有很大的偏差,遏制了生产力的良性竞争,抑制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创造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执行,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能逐步建立起由工程定额为指导,以市场价格为主导的工程造价模式,相应的使政府监管力度由微观过渡到宏观,使中国工程造价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AACE(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约定,对一般工程项目,工程造价可按如表 1 阶段划分。国内工程造价依据项目进行的深度,按其所处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

3 国内外石油公司工程造价体系

比较国内外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和管理体系的差异,在石油工程项目造价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由于国外市场更注重企业竞争力,因此对经验的积累和巩固成为了国际知名石油工程走向世界的优势之一。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在工程造价方面,都建立完善了相应的数据库、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和软件等,同时也确定了其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价格幅度差等。如 SHELL 公司的工程投资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 SHELL 公司的核心商业机密。

SHELL 公司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库完善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按阶段,SHELL 公司将工程造价分为 3 个类型,分别是方案评估阶段的 TYPE1,对应 AACE 中的 CLASSV; 方案选择阶段TYPE2,对应 AACE 中的 CLASSV;项目定义阶段 TYPE3,对应 AACE 中的 class III、class II、class I 三种类型的工程造价.在造价精度方面,有少许的偏差,对 TYPE3,精度要求在-10%~+15%。在 SHELL,造价文件成果的指导性,除需要造价工程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项目经理及其管理团队、生产厂家、承包商等各方的协调配合。一份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除构成造价主体的基础投资数据外,还应给出详细的工程概况说明、工程造价基础等,让审阅者能清晰的掌握造价文件所包含和不包含的内容,同时对风险、现金流量、人工时等做出详细的分析,方便管理者决策使用。

经过对比分析,SHELL 与国内石油公司造价体系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工程造价基础的范围更详细。具体包含费用估算的范围、相关技术信息(承包商费用估算)、项目进度计划等内容。由于体制原因,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招投标计划、项目进度安排、资金投资计划等也往往与造价文件编制相脱节,导致造价成果仅能反应投资的总限额,对项目管理决策分析作用欠佳。第二,将承包商报价引用到费用估算中。SHELL 公司在 TYPE3 阶段的估算中,除了固定设备材料的厂家报价外(与合同价一致)外,还对建筑工程等专业承包商的的投标报价进行筛选和确定,将中标的承包商价格引用到工程造价中,以更好的提高投资估算精度。国内石油公司造价阶段的设备材料价格报价与施工过程中合同价格往往有很大的出入,在国内,建筑工程等概预算都是依据相关地区、行业的概算指标、预算定额、费用定额而来的,如何对国外通行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有效的把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和适应。第三,增加对施工管理费中业务经费的具体界定。SHELL 的施工管理费可以分为现场管理费用(Field Indirect Cost)和公司间管理费用(Home Indirect Cost),也都是针对承包商而言,其中,现场管理费约占整个管理费的 20%~30%,公司管理费占整个管理费的 70%~80%。除与我国施工管理费组成相类似的费用外,还含有业务经费。包括广告宣传费、交际费、业务资料费、业务所需手续费、人佣金、保险费、银行贷款利息、无效管理费用等。在 SHELL,以上所有管理费用都可在进度安排指导下,依据不同的工种和工作时间,采用人工时方法来进行编制。国内项目在施工管理费方面,往往都是采用比率法,根据工程费用,按照项目的规模和性质,来进行编制。

篇6

一、我国车险定价发展及现状

我国车险定价近些年来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在2003年车险费率改革前,机动车保险费率都是统一定价的。消费者不管是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只要是买机动车险,价格都一样。车险费率改革后的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车险费率全面放开,各家保险公司根据其特点和优势制订了多样化费率,不同的车辆、不同的车型、不同的交通记录,甚至开车人的性别、年龄不同,车辆保险的费率都不一样。例如,人保财险根据各地车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分为A、B、C、D四类,费率也因而产生差别。平安保险依据车辆所属性质、使用性质衍生出7张独立的费率表,同时在主险、附加险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引入了12项系数,实现了风险的完全量化。太平洋保险则设计了11大类50余个浮动项目。费率的多样化更加反映了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更加市场化,能够更好地满足投保人的需求。

事实上,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各保险公司销售的费率并不严格按公司费率表执行,还是被动地根据市场价格进行大规模折扣销售。这一方面说明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保险公司定价的精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市场是检验产品的最有利的工具,哪家公司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较大,它的市场份额就会相应减少。市场竞争导致各家公司价格折扣比例不断上升,恶性循环,影响了车险市场的稳健发展。

随着2006年7月交强险的实施,各保险公司都采用了由保险行业协会召集各保险公司协商制定的统一的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A条款、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B条款、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C条款。市场上只有上述三种费率可供消费者选择,通过研究这三款费率表,发现这三款基准费率大致相同,但保费价格的可调整因子和优惠的项目非常多。如A款累计各种优惠可达到总保费的50%以上;B款费率在主险、附加险、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共引入了12项费率系数,通过保费调整系数调节保费总额,优惠30%;C款费率系数,优惠幅度最高可达到50%。对这些名目繁多的调节因子,投保人可以有针对性地虚报内容,达到优惠的目的,从而引发投保道德风险,加大了车险经营中的风险。近期笔者通过对杭州车险市场的销售主体业务员、人的调查了解,发现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在7折销售,另加15%的费用,这样折算出市场费率在6折左右,这反映了车险费率在制定过程中精算误差较大,现有车险费率表的定价机制有待改善。

二、车险定价的适当性分析

为深入分析车险定价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下面将以具有性的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两个基本险种为例,对车险的定价进行适当性研究。

(一)车损险足额保险定价的适当性分析

我国现有的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A条款、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B条款、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C条款在对车损险保费定价中,都将新车购置价作为车损险足额投保的依据。条款中都规定,发生部分损失时,若保险金额低于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保险赔款按保险金额与新车购置价值的比例赔付。新车购置价是指在保险合同签订地购置与保险车辆同类型新车的价格,与之相对应的是实际价值,即投保车辆在保险合同签订地的市场价格。当投保车辆的实际价值高于购车发票金额时,以购车发票金额确定实际价值。保险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金额情况,采取保险价值、实际价值、协商价值三种方式之一确定保险金额承保。用协商价值确定保险金额的,不应超过投保时的保险价值。如有超过,超过部分无效。

保险公司在执行过程中通常采取如下的方法:一是如果客户投保的时候是按照新车的购置价投保的,那么如果发生全损责任,保险公司会按照车辆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按照折旧后的车辆价值进行赔偿,也即客户按照新车的购置价缴纳保险费,而保险公司按照旧车的价值赔偿客户;相反如果发生部分损失责任,保险公司是按照新车零件进行赔偿的。二是如果客户投保的时候是按照车辆的实际价值或协商价值投保的,那么如果发生全损责任,保险公司会按照车辆投保的实际价值扣除投保之后的折旧进行赔偿。但如果出现部分损失责任,保险公司赔偿的时候不会按照新零件的价值进行赔偿,而是按照投保的价值进行比例计算。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定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按新车购置价收取保费存在不合理。一是新车购置价中已含有车辆购置税,按新车购置价收取保费,则车辆购置税本身也要缴纳保费才视同足额投保。而只有发生全损的情况下,车主才可能得到含有车辆购置税的赔款。投保车辆遭遇全部损失时,当保险金额高于实际价值时,保险公司会以当时汽车实际价值计算赔偿,但客户是按新车购置价投保,实际上就等于多付了保费却没有得到与此相匹配的赔偿,这种定价目前已造成大量理赔纠纷。如刊登在新京报(2006-1-22)题为《不能总以购置价确定保险金》的汽车保险案例中,田先生花12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向保险公司投保时,保险公司认为应按照购置价30万元确定保险金额,田先生接受了。两个月后,田先生的车被盗。田先生向保险公司提出按照保险金额30万元进行理赔,但保险公司只同意按照实际购买价12万元赔偿,差额部分视为超额保险不赔偿。这个案例中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没有预先确定投保车辆的保险价值,只确定了保险金额,待到事故发生,以投保车辆的实际价值作为保险赔偿金计算依据,使投保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二是按购置价投保和按实际价值理赔是采用双重标准。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四十条规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所以,投保时合理的保险金额一定要等于或者小于保险价值。购置价只是计算车辆现值的一个数据、一种方法,并非现值。如果以购置价格确定保险金额,实际上就是把购置价等同于车辆的现值。车辆出险以后,必然就要考虑折旧、降价、损伤等因素确定保险车辆的实际价值,这实质上是使用双重标准计算保险价值,这一点在旧车上反映更加明显。特别是当发生部分损失时只涉及汽车配件和修理费,这些本身是不需要缴纳车辆购置税的,但对这部分进行赔款时,保险公司定价要求按保额与新车购置价的比例赔付,不合理性非常明显。

其次,按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认定足额保险存在不合理。机动车辆保险属于财产损失保险类,除定值保险外,一般的财产损失保险的保险价值都是按出险时的实际价值确定。判定是否足额保险的依据就是根据保险金额要不小于出险时财产的实际价值。但车险却将保险金额不小于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值作为判定足额保险的依据,与通常的财险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事实上,机动车辆保险作为财险的一种与普通财险没有实质的区别,这种判定足额保险的不同标准,实际上充分反映了我国财产保险经营中对重置价值保险缺乏规范的操作。

(二)第三者责任险定价的适当性分析

随着交强险的出台,强制三者险已承担了70%以上的赔付,这表明商业三者险优惠幅度起码应是交强险推出前费率的50%。但笔者通过对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A条款、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B条款、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协会C条款中的商业三者险研究发现,这三个协会条款中商业三者险优惠幅度只有20%左右,费率明显偏高。

三、完善车险定价机制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当前车损险与三者险定价适当性的分析,表明我国目前车险定价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合理,同时定价也偏高,因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推动和调整,从而促进车险定价机制的完善。

(一)促进市场的充分竞争

充分的市场竞争会促使车险价格趋于均衡,提高定价的合理性。因为充分的竞争将直接考验保险公司履约的信用和履约的能力,同时也促使保险公司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产品,增大选择空间,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服务。充分有效的竞争还会使车险价格趋于均衡水平,使价格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

(二)提高精算水平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投保人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切合实际的保障。要做到这一点,保险公司就必须运用系统的精算体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量化,实现车险费率的分解与组合,使得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所面临的风险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并以此来计算缴纳保费,使车险价格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三)加强信息披露

篇7

科学的经费预算体制是编制部门有效开展相关工作的前提。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单位预算方法都没能与时俱进。因为受到技术以及利益等相关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预算依旧是以上年为基期,而没有按照“零基础预算”或“绩效考核预算”这些更为科学的方式进行预算,使得相关部门的预算结果出现偏差。另一方面,编制部门和相关的审批部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预算管理,这使得预算的各项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信息出现漏洞。

(二)部门预算管理意识较差,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国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员工深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忽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作为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其作用只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确保资金的稳定供应,而不需要进行详细的预算。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员工普遍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意识。这也使得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不严谨,编制方法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预算编制无法有效的在公正、公开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预算。

(三)预算管理人员职业技能缺乏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预算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使单位资金能得到有效运用,其预算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单位资金是否得到有效利用。预算管理人员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职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新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落实。

(四)预算监管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监督管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就会使得预算体系的具体运用无法落实。整体而言,预算管理的监管力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内部的监管力度不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相应的预算监督管理部门,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配置,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无法更好地进行协调。第二,外部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要确保资金预算的科学合理,避免资金的不必要浪费与挥霍,就要确保管理体系的公平、公正。现阶段,国内的行政事业单位极少实行第三方管理方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也不能有效监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

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注重对结余资金的监管,针对结余资金过多的单位,原则上当年不予追加预算,并减少或暂缓其下一年度的相关预算,让其先对结余资金进行调配。同时,对预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预算编制必须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肆意增列支出。单位年度项目预算一旦被批复,就必须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如果遇到突发问题再做合理调整,并要根据项目预算的审批进度及时报批。

(二)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

首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对预算监管方面的意识。通过领导者来提高相关部门对资金的预算执行力度,以确保预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其次,增强单位员工的整体预算管理意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员工深刻体会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最后,加强收支审核制度,避免单位资金被随意浪费局面的出现,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者的职业技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者的职业技能关乎整个单位部门的预算管理水平,是确保单位资金能得到有效运用的基础。以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对预算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还可通过讲座来加强宣传。相关人员在开展其工作之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检测,增强其业务水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可借鉴其它单位或公司的先进预算管理体系,聘请优秀的相关管理人才,并积极培养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人才,以此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第一,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的监管体系,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等都可以发挥预算实施中的监管作用,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保证单位资金能得到有效运用。第二,在预算过程中对资金的应用效益,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对单位的资金应用效益的考核评价,反映了资金预算编制水平的高低。如果考核发现其单位部门的资金在具体的使用中与预算结果存在很大出入,就可对预算编制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

篇8

①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评估非常重要。术前由巡回护士负责去病房访视,先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过敏史、检查结果、有无并发症,然后向病人及家属自我介绍,接着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设施、手术方法、大概过程、麻醉方法及麻醉师的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更好地配合手术。②术前准备工作。完善准备工作是手术成败的前提条件,常规器械、先进仪器性能完好、抢救设施齐全等,均要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在了解手术名称、步骤、方法的前提下,要全面考虑术中需要的一切物品,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1.2术中护理

①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像老朋友一样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在交谈沟通的基础上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开放静脉通路,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协助患者摆好麻醉,特别是实施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身边,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焦虑和恐惧降至最低程度,对患者的身体做小范围的暴露并给予解释,保护患者的自尊。②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时,护士应给予周到的关怀: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静脉通畅,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物品、氧气、吸引器等,各项护理操作应轻、稳、准,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麻醉后再安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管道。为了防止患者损伤及病患部位感染,眼部、耳廓等部位用敷贴保护,电刀负极板避免浸湿,其接头下方垫海绵垫保护,双上肢手板远端均微翘,以促进上肢的血液回流。各手术间的手术床常规配备压疮保护垫,术中随时观察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受压、受损情况,当患者侧卧时,用弹性绑带做体带固定,也用自制的海绵垫加以保护,有效的保持身体皮肤的完整性。对于清醒的患者;护士应及时用肢体语言来安慰、鼓励患者,当涉及其病情、隐私、家庭等问题时应避而不谈,保持其自尊心;术中有时患者会因牵拉内脏等原因而恶心、呕吐,护士应安慰患者,告诉其深呼吸,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拉住患者的手,使其感到一种鼓励和心理暗示;有些患者对于疼痛特别敏感,生理上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肢体颤抖、出冷汗、心率加快等,我们采用了音乐干预,研究表明,音乐疗法的机制是适宜的音乐能使患者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我们通过播放音乐,转移注意力,放松情绪,使疼痛耐受性增高,让患者在柔和美妙的音乐中享受人性化服务。当患者进入麻醉苏醒期时,护士应站在患者的头旁,用手抚摸患者的额头,亲切的呼唤其名字,促使患者尽早清醒,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送其到病房,注意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并向病房护士交班。

1.3术后护理

术后进行1~3d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如切口愈合、术中与术后疼痛程度、体温变化、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从服务态度、沟通技巧、责任心、专业技能4个方面来调查,对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组织人员认真讨论,及时改正与采纳。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宣教,鼓励患者及家属提出护理中的缺陷,以评价护理程序实施的效果,同时统计评估护理效果,针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订相关措施,加以改进,通过评价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同时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手术部位的感染预防及控制。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型服装企业,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革命,也正在改变着整个商业社会的竞争格局。Internet、交互式Web应用和电子协作等计算机技术将逐渐改变商业模式,使得全球的网络供应链将逐渐取代分层式供应链,因此服装企业在网络时代面临着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简化贸易流程、提高贸易效率。纵然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热情已在某种程度上被冷静下来,但是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依然是企业走向成功或飞跃发展的必要途径。对于我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服装业来说,实施电子商务的需要更为迫切。中小服装企业在规模、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实力比较弱小,电子商务则可以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打开新的局面。利用Internet赢得新市场、创造新的行销手段、参与到与大企业的竞争中来,正日益成为中小服装企业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依靠电子商务迅速拓展业务。而利用电子商务这样一种先进的商务手段,首先就要拥有电子商务网站。

1服装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需考虑的因素

如同企业入住商场要考虑方位、客流量和商业信誉、渠道一样,中小企业选择或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时也需要考虑如下因素:访问量,只有足够的访问量才能有效聚集人气,吸引消费群体;商家数量以及质量;商业信誉;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实力,如渠道,包括物流、支付方式、配送方式等;硬件设施和维护服务;商务推广支持以及是否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丰富经验可供入住企业借鉴等。这些都是优秀的电子商务网站所必须具备的资质。

2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企业间联合网站的原则

(1)以推进先进的电子商务的思想为目的。因为网站只有包含先进的电子商务思想才会有生命力,网站的建设与发展应有长远目光,不应局限于某个企业的一些眼前利益。网站的功能应具诱导性,逐渐引导中小服装企业正确地走到电子商务轨道上来。

(2)不宜一蹴而就,应逐步发展完善。网站的技术水平应与企业的应用能力和效率相配合,若网站一次实现设定的所有功能,其开发周期将会拖得较长,将会延误中小服装企业利用网站实现电子商务的进程。另外,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探索阶段,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应逐渐扩大网站规模,将创意逐渐实现,使网站独具特色,增加盈利。

(3)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网站应该能够为企业提供先进的商务技术手段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应充分考虑到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计算机水平,做到操作简单。

(4)信息准确,更新快。网站上的信息应由用户自己提供,以保障网上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信息的效率。网上信息应是动态的,要采取手段使其及时更新,保持网站的活力。

(5)组织结构化。为了有利于网站信息的自动化分析和处理,网站上的信息应该具备严格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3依托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建立联合网站的优势在初始阶段,许多中小型服装企业面临的不仅是资金短缺等问题,还有专业人匮乏、信息资源储备不足等实际问题。通过依托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建立联合网站这种“短、平、快”方式,一方面可以快速树立起企业的新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为行业内外提供相关的企业产、供、销等信息。其优势如下:

(1)小型服装企业的信誉保证。除少数著名的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外,一般的服装企业的独立电子商务网站常常存在着如何获得客户信任的问题。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者建立联合网站可以采用会员制等方式,对加入网站的企业进行信用确定和管理,利用网站自身的信用为客户提供信用保证。

(2)以提供统一的贸易伙伴关系管理方式,以及统一的信息交流模式。企业只要交纳一定的运行费用,就能够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降低了企业在资金、人力和设备上的压力,并促进这些中小型服装企业实施现代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3)客户可以通过网站查询自己有兴趣的产品以及有关信息,减少了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平衡性,降低了经销商对消费者采取价格歧视的机会。这样,消费者将会减少购货过程中的疑虑,选购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使同类企业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下。

4中小型服装企业独立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的受制因素

对于中小服装企业来说,自己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并非一个好办法,主要因为其受制于以下几个因素:

(1)就电子商务而言,传统服装企业都是外行,自己建设的网站在对网络特性的充分利用上自然显得先天不足。很多服装企业的网站,只能相当于公司的“网上店”,其致命缺点在于可扩展性不足。除少数品牌知名度极高、市场份额较大的服装公司外,这类站点发展空间将非常有限。

(2)新经济“快鱼吃慢鱼”的规则要求服装企业学会有效整合有效资源,这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措施。中小服装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因此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更需要学会整合有效资源。

(3)中小企业要为自己的网站承担开发和建设成本、市场初期宣传的巨额费用,并且要保障技术网站及时更新,这对中小企业来说不啻为一个巨大的包袱。这样的网站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盈利,相反会使企业浪费资金和时间,延误商机,丧失抢夺潜在客户的良机。

(4)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的数量太多,若都建一个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网站的信息结构又各不相同,这将会造成顾客查找信息和分析信息的难度,挫败客户的信息和兴趣以至于最终放弃再度访问其网站。因此,中小型服装企业独立创建电子商务网站的方式不应成为首选。由大量的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依托成熟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或建立面向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联合电子商务网站,才可以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例,才是目前中小型服装企业有效利用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捷径。有人建议“中小型服装企业可以依托一些较大的门户网站”,笔者认为这一途径有较大的不足之处。由于中小型服装企业知名度较低,而且域名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较难记住,即使连接到门户网站后,因搜索引擎的限制以及门户网站的特点,访问者还需要逐个点击列表项打开连接网页。不仅步骤麻烦费时,并且常会遇到无效网页,造成很多访问者最终将会放弃这种访问方法。相比较之下,依托成熟的行业平台或建立面向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联合性网站更为可取。

5建立服装电子商务网站需注意的问题

服装的电子商务网站已经能够为服装企业增加商家之间的交流、提供商机,成为服装企业不可忽略的商业手段。但现阶段,网站真正完全实现电子商务还存在很多瓶颈、有待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还不完善,如电子合同、电子人、格式许可合同等方面。当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争执时,没有适当的法律法规等作依据;电子支付问题,需要政府、银行的配合,现在还不能完全实现;信用问题也是阻止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或中小企业联合网站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企业对企业(B2B)式电子商务,由于参与企业众多,所以,网站的组织管理、收费、信息更新等问题需要配清楚。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中,应该有网站所属公司承担组织管理、收费工作,并及时得到注册企业信息以实现较快的信息更新速度。联合网站中,应该由各个服装企业组成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组织管理相关事务。

6案例分析纺织电子商务网(wwwsinotexnet)上,已有近500家纺织服装企业借助该网提供的技术平台,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站,近3000家企业在网上进行了信息注册。这些企业“借鸡生蛋”,通过纺织电子商务网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纺织电子商务网有纺织服装业内专家设计,特别适合国内从事纺织服装贸易的业内人士使用。通过纺织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可以直接信息,也可以了解国内外服装市场动态、行情,还可以直接与网上客户或贸易伙伴进行商务交易。具体描述如下:

(1)网站界面友好、信息丰富。打开“纺织动态、国内行情、国外行情、纺织展讯、成功案例”等链接,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纺织服装市场形势,把握发展方向,同时,企业也可以在网上订阅书刊。打开“海外商机、供货信息、求购信息、合作信息、产品目录、样品库、企业名录、企业报价”等链接,可以得到各种有价值的商业交流信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信息,但根据不同的客户身份“与本网有正式信息协议的企业用户、只能够提供身份证明和单位出具证明的个人用户、只在本网注册但不提供身份证件的用户”,网页的信息上标上了不同的可信度标志。

(2)网站有一项功能强大的网络个人信息服务系统———网上办公室。您可以在网络办公室里查阅、供求信息和市场行情资料以及与客户联系……,进行多种多样的网络交流,充分体现个性!

(3)营销中心是本网为企业建立的一个网络营销天地,版面以全新的面貌,强大的功能与广大用户见面。加入营销中心的企业产品可以与我们的网站数据库直接对接,便于用户查询。营销中心最低收费1500元/年,可以替代企业网站。

(4)以中小型服装企业A为例,如想得到市场上的供求信息,可以直接从主页打开“服装服饰”网页浏览,也可以打开“样品库”看到厂家真实的样品照片;找到合适的厂家后,就可以在网上或通过电话、传真等联系,开始商业活动。

篇10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1.1知识管理的产生

作为专门概念,“知识管理”一词正式出现于1989年。从1990年开始,一些管理公司开始在其内部推行知识管理,美国、欧洲和日本几家著名的公司也在特定业务领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对知识管理的宣传和普及贡献最大的要数IkujiroNonaka和HirotakaTakeuchi于1995年出版的名著《知识创造型公司:日本公司如何建立创新动力机制》(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HowJapaneseCompaniesCreatetheDynamicsofInnovation)。该书被认为是知识管理正式产生的标志。

1.2知识管理的涵义

国内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有多种,无论是在内涵的界定上还是在语言表述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分歧,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按照协作和信任的原则建立起开放的企业内外部交流环境,通过知识共享和应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事实上,知识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针对知识本身的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创造和应用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1.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1891~1976)于1958出版的《个人知识》和1:966年出版的《隐性方面》是西方学术界最早对隐性知识及隐性认识与科学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探讨和分析的著作。波兰尼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地方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谚!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人类能够以一定符号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体语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在波兰尼之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于隐性知识的理解。哈耶克(1899—1992)从法理学和经济学的视角提出所谓“阐明的规则”(articulatedrules)和“未阐明的规则”(non—articulatedrules)的区分。所谓“未阐明的规则”是那些尚未或难以用语言和文字加以阐明的,但实际上为人们所遵循着的规则。哈耶克认为“我们的习惯及技术、我们的偏好和态度、我们的工具以及我们的制度”,它们构成了“我们行动基础的‘非理性’的因素(non—rationalfae-tors)”,这些知识就是“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隐性知识与人类思维及心理过程的关系。他认为,所谓隐性知识指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是程序性的,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它能促使个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这类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对于现实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另外,隐性知识反映了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目标时运用知识的能力。

克莱蒙特(Clement,J.)在实验的基础上将隐性知识划分为“无意识的知识”(unconsciousknowledge)、“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consciousbutn0n—verbalknowledge)、“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consciousandverballydescribedknowledge)。

综上,大家对于显性知识有比较统一的看法,而对于隐性知识则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阐释。总之,在此我们认为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在特定情景下、难以明确表述的知识,它与个人经验有很大关系并且对一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

野中郁次郎等人在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一书中提出了SECI模型。SEC1分别代表Socialization(社会化)、Externalization(外在化)、Combination(组织化)、Internalization(内在化)。

Socialization(社会化),个人间隐性知识的分享过程,主要是通过观察、模拟和亲身实践来传递隐性知识。最典型的方式是师传徒受。由于新知识的产生往往来源于个人,因此可以将其看作知识运动的起点。

Externalization(外在化),隐性知识外化的过程,主要通过类比、隐喻假设、深度交谈等方式进行。目前一些智能技术,如挖掘系统、专家系统为隐性知识的外化提供了帮助。

Combination(组织化),外化产生的显性知识往往是零散的,只有通过汇总结合才能形成能够被更多人共享的结构化知识。目前,文档管理、内容管理、数据仓库等都是实现结合的有效手段。

Internalization(内在化),将结构化的显性知识变成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结构化的显性知识可以更加流畅地被组织成员共享,内化为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并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目前,电子社区、E—learning系统为知识的内隐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Combination(组织化)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管理,我们在次只讨论隐性知识的管理,故对这个方面不详加分析。

2.1基于项目团队和实践社团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法

实践社区的概念是由EtienneWenger在1998年正式提出。从本质上说,实践社团是一个非正式组织,其基本目标是学习和交流内部成员所拥有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实践社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团体,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一个实践社区不是一张简单的关系网。社区成员是因为共同兴趣而走到一起的。

(2)社团就是因为对于知识领域的共同兴趣,而参加一些相关活动和讨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和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另一方面,社团成员不一定要每天都工作在一起,他们可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讨论。

(3)实践是实践社团的核心内容。社团成员通过实践来分享知识,交流经验。实践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现有的知识,还包括知识领域的最新进展,而且要通过实践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产品。

企业是利益综合体,虽然每个员工利益不同,但总是存在诸多员工利益的结合点,因此就会形成利益群体。在拥有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员工就会在无形的接近中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实践社区相类似,项目团队的成员是基于相同的项目目标而走到一起的,在项目由建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层面和团队层面之间,各个层面内部都发生着员工之间的交往、沟通、协作,形成了层内互动和层间互动。另外,从项目团队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发展大致分为形成、整合、完善、实施、转型五个阶段。在前四个阶段,项目团队的密切性在不断加强;而到了项目转型阶段,随着团队的解散,密切性相对弱化。但是整个项目的合作使得团队成员彼此认识,交流了各自的经验,使知识达到了共享,并且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知识。

2.2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通过一种可视化的手段对知识及知识载体本身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为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提供了工具。它主要是依靠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实现对知识资源的动态描述和整合。在知识地图中,有两种图可以用于隐性知识的管理:(1)认知地图(也称为方法图或过程图),可以帮助隐性知识的表达;(2)专家图,可以帮助隐性知识的交流传播。认知地图是一种用图表反映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的思维模型。它是由想法节点和想法间的链接两部分组成的,而这种链接是有方向性的,而且通常都是一种动态链接,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和添加。链接的两头所连接的想法之间一般具有解释关系、因果关系或是手段目标的关系。认知地图可以将组织内部成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逐一记录下来,同时将其反映为~种思考过程图呈现出来。具体过程如下:通过文件收集已存在的想法一收集建构认知地图的信息一将所有的想法用一种合理的顺序串联出最终的地图。由于构建信息通常都是隐性信息,所以并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交流模式。

认知地图能够实现思考模型的形成,能够使想法澄清或者直接架构起来,它是一种适合交流想法的工具。因此认知地图可以使隐性知识得以清晰地表达,可以被准确记录和再学习。

专家图的节点是一个个的知识载体——一人,链接所表示的是通往每个知识载体的路径和交流的环境,并且可以用链接的长短和粗细来表示可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和知识载体的相关知识保有量。

专家图对于隐性知识的交流传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1)专家图直接表示组织的知识、知识载体、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清晰地表示了组织内部知识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组织促进知识流动提供了依据;

(2)专家图描述组织内部的智力资本,有利于组织对其所有的隐性知识进行维护、开发、利用,尽量防止隐性知识的无端流失;

(3)专家图为组织内部成员的知识交流提供了方向,也为成员的相互学习提供了途径。

三、中国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存在的障碍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知识管理系统的不断涌现,为显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依然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无论是基于团队的知识管理方法还是知识地图,首先都需要能够把隐性知识识别出来,这是隐性知识管理中最为困难的部分,中国人喜欢非正式的直接交流形式,人们通常以口头交流来传播知识,而不是书面形式。这就使得我国的显性知识很少,大量的隐性知识没有被挖掘和表现为显性知识而损失掉。我们都知道,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其次,基于团队的知识管理需要这个团队的成员知识共享,可是如何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将它们贡献出来,与其他员工共享,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种资产,特别是个体的隐性知识更是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员工把知识共享看作个体优势的丧失,导致隐性知识的明示和传播受到很大影响。在中国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因缺乏激励机制而十分薄弱。知识传授者既得不到奖励又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最终企业内部的竞争阻碍了企业的改革和协调。现在我国所缺乏的不是知识共享的工具或者说是知识共享的平台,所缺乏的是让人们进行知识共享的激励措施。

再者,构建知识地图,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知识挖掘系统和专家系统在中国还是起步阶段,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缺少有效的技术支持,隐性知识管理将成为空谈。对隐性知识而言,无论是明示或是传播同样需要强大的技术工具和友好的交流平台。但由于受到隐性知识自身特点的限制,真正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可谓寥寥无几。

最后,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际关系复杂,领导机制层级化鲜明,使得知识的交流和传播受阻。另外,在中国企业,真正最后定都的都是高层领导的意志,下属员工的建议并不能得到真正采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很多人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企业的一线员工为企业出谋划策提建议的很少。这样就导致很多隐性知识难以挖掘。

四、对策建议

4.1创新企业文化

(1)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知识经济中的实践,其根本立足点是将人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融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知识管理提出以知识为管理核心,但由于知识主要存在于人的大脑当中,实际上是以对人的管理为中心。从这点上看,企业文化与知识管理有着共同的特征,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将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开辟道路。

(2)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基础,而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促成机构组织和运作向着“学习型”发展。只有当组织的专业人员主动认识到不断学习和管理知识资源是个人以及组织机构可持续发展唯一“发动机”,知识管理才能成为主动的日常活动而非被动的形式活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共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离开了学习,知识共享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应大力宣传学习对知识共享的重要意义,培育以学习为荣的浓厚风气。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组织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使学习内化为组织的日常行为,溶人员工的“共同愿景”。:

(3)构建和谐与信任的共享型企业文化。

知识应用是主体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过程,由于这一过程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就要求领导要充分的信任员工,能够容忍失败。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是指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人人工作认真,诚实正直,有敬业精神,有责任心,尊重他人,讲信用。企业知识交流和共享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和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应该在企业内营造知识交流共享的氛围,建立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之间的友好、合作的共享型企业文化。当然,这种共享型的企业文化必须有相应激励和惩罚机制加以引导和约束,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知识信息交流方式来保证实施。

(4)跨文化管理的企业文化。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跨国、跨文化的各类活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企业间员工的知识的交流和共享除了语言的障碍外,更多的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企业如果缺乏跨国、跨文化交流和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文化之间的差异常会产生误会和不必要的摩擦,影响工作效率,增大内耗。因此,企业应设法加以协调,因势利导,尽力使这些差异得到融合,在企业中注意营造一种有利于跨国、跨文化管理发展的企业文化。

4.2改善企业组织结构

改善企业组织结构,营造知识分享的氛围。传统的企业组织是“金字塔型”的,从决策层到操作层要经过很多环节,各自为政、信息壁垒,严重阻碍知识在组织中的传播。改革组织结构,减少组织层次,扩大管理幅度,建立柔性、适应性强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缩小知识链,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组织知识共享,使组织员工利用共享的平台,把自己的隐性知识奉献出来,促进成员问的共同讨论、掌握、吸收、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知识的效用。建立跨职能团队,适时进行人员轮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或降低组织内沟通不畅、互相推诿、误会等现象发生的频率,有利于部门间的信息畅通,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利用。

4.3改革企业的运行制度和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一次难得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契机,企业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对企业运行制度和运行模式进行彻底的革新,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全新的用人和分配机制,做到以人为本,以智为源。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奉献者,也是知识的所有者、获益者,应该以尊重人的知识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主导观念,与人力资源管理和增强团队合力有机联系;把知识创新和智力开发紧密结合、知识资产运营与培养爱学习善思考的人才紧密结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紧密结合,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调动员工的生产和工作热情,营造一个和谐人际氛围和生产工作环境,让有才干的人脱颖而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重氛围,这样必然会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创新与增值。

4.4建立有利的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