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6: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石油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石油论文

篇1

1.1EPCC项目应设置设计技术部

除项目主管设计、技术的领导外,EPCC项目应设置设计技术部,设计技术部在项目前期将主要负责详细设计的管理工作,详细设计基本结束后,设计技术部相关工程师将转移到现场,为现场施工和试运提供技术支持。除部门经理、副经理、计划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外,还应配有各主要专业工程师,如,工艺、配管、动(静)设备、电气、仪表、土建、结构工程师等。工程师的首要条件是精通专业,熟悉国际主流设计标准,能够在本专业范围内对设计分包商提交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并确定技术方案,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外文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用外语探讨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1.2详细设计团队管理

为对设计分包商有效地进行管理,原则上应考虑设计总承包模式,将EPCC项目的详细设计工作分包给一家设计公司。若设计分包商将其中的一部分设计工作分包,分包公司资质及工作范围切割需得到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批准,由设计分包商对分包公司进行管理并对整体设计质量和进度负责。设计分包商应成立单独的设计项目组,配有设计经理、副经理、计划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同时,各专业应选调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并且熟悉国际主流设计标准的工程师。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应对设计项目组主要人员逐一进行面试并决定是否录用,一旦录用,若设计项目组主要人员退出项目必须得到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的批准。

1.3详细设计管理决策机制

EPCC项目部一般应设置技术委员会,凡涉及重大设计方案调整或变更,必须由设计技术部报技术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提交业主。在技术委员会架构下,由EPCC项目部主管领导、设计技术部经理、副经理、设计分包商项目经理、副经理等组成设计管理核心小组,核心小组组长由EPCC项目部主管领导担任。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详细设计工作,在出现技术争议时,负责召集相关各方就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结论。

1.4详细设计管理执行机制

详细设计管理一般应实行专业总负责人制。详细设计分包商对每个专业都必须指定一个专业总负责人,其对本专业设计文件负全责:组织、协调本专业设计人员按照设计计划,在合同文件基础上开展详细设计;审核、批准本专业提交的设计文件,确保设计质量;并对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技术方案起决策作用。与之相对应,EPCC设计技术部也应指定各专业总负责人在本专业范围内负责有效控制设计分包商的设计进度、设计变更和设计质量,同时,负责组织和协调本专业范围内对采购、施工和试运等部门的技术支持工作。

2详细设计的管理与控制

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是总价锁定、工期锁定,工作量增加索赔异常困难,一旦项目延期完成,将面临巨额的工期罚款。在这种情况下,EPCC项目的详细设计管理工作应在保证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

2.1严格控制详细设计变更

设计管理对于控制项目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费仅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5%,而设计阶段对于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可达到75%,经济合理的设计能有效降低工程投资5%~20%。因此,设计阶段是EPCC总承包商进行成本控制最有效的环节。EPCC项目详细设计管理首要目的就是在保证详细设计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在详细设计阶段把项目成本控制在总承包商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限额设计法,按照投资限额分系统控制设计,在国内EPCC项目设计管理中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要求EPCC项目造价控制团队全程参与设计管理。由于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由多个国家异地办公,造价控制团队人员数量有限,因此,这一方法实施起来难度极大。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的初步设计FEED(前端工程与设计)通常较为详细,已经将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设备参数及材质、执行标准等基本确定,因此,设计管理应以业主招标文件内的FEED设计文件、标前澄清、总承包商技术标(以合同文件作为基础),作为详细设计基础,通过严格管理设计变更,控制设计分包商在合同范围内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脱离合同要求的拔高设计和过度设计,从而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设计变更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工作范围调整;第二类是设计优化;第三类是调整FEED设计方案。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作为本专业设计变更管理的第一技术负责人,若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发现可能出现设计变更,各专业总负责人应汇报至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若影响较大,则还应由设计管理核心小组讨论后上报至EPCC项目技术委员会。对于第一类设计变更,应由设计技术部提供详细的工作范围描述和工作量作为EPCC合同部变更谈判的技术支持,待收到合同部明确指令后再开展后续的详细设计工作,要做到“变更不批,不增加工作范围”。第二类设计变更主要是FEED部分设计过于保守,存在严重的过度设计,设计技术部应组织设计分包商做出稳妥、安全的新设计方案,说服业主技术人员接受和批准,从而节约项目成本,为其他潜在的工作量增加创造成本空间,做到“确保安全,合理优化,争取成本空间”。第三类设计变更主要是因为FEED设计存在问题,需要调整设计方案,这类的设计变更要区分处理。如果因为安全、法律法规等原因而不得不对详细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则设计技术部应在推动详细设计的同时,将相关技术支持文件发给合同部,由合同部根据EPCC合同决定是否提起变更索赔,做到“事关安全必改,是否索赔合同确定”;如果因为业主提供的基础数据,如,原油黏度、含水、含盐等发生变化而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则设计技术部应在推动详细设计的同时,支持合同部开展变更索赔,但是,采购等工作应在业主明确批准变更后开展,做到“责任不在我,设计可先改,变更不批不采”;如果详细设计分包商或业主出于经验或参考其他项目,要求改变设计方案,提高详细设计要求,则设计技术部应坚决予以制止,在得到业主明确批准变更后再按照新方案开展设计,做到“不碍安全,变更不批不改”。如: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地面工程建设EPCC项目,在详细设计执行过程中,设计管理团队按照上述方法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在油田集输光纤工作范围调整、消防泡沫系统和火炬设计高度优化、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水处理系统和天然气外输管线材质升级、原油电脱盐器操作温度调整等设计变更中为EPCC总承包商避免了约2000万美元的损失。

2.2详细设计质量管理

在EPC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质量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装置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是决定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费用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可以保证采购起点的高质量;高质量的设计图纸可以减少施工返工,加快施工进度;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可以确保装置顺利投产运行。因此,设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确保设计分包商的设计质量,提高其设计准确性、适用性、合理性。

2.2.1确保设计的准确性

详细设计的质量管理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避免设计文件有明显错误,如,文字拼写错误;语句不顺;不同文件技术要求相互冲突;标准引用不当;不同专业之间界面无法衔接等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设计工程师责任心,加强校对、审核力度,统一详细设计规定等措施来减少乃至消除,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及奖惩制度。对连续出现明显设计错误的工程师,可由设计技术部对应的专业总负责人汇报给设计管理核心小组,经讨论后,责令其退出项目。二是,加强设计文件的校对、审核力度。详细设计项目组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作为本专业的第一质量负责人,认真校对、审核设计文件,对本专业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质量负首要责任。三是,详细设计项目组提交的所有设计文件,总承包商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与相应的详细设计项目组专业总负责人双签审核。四是,详细设计项目组应对详细设计遇到的共性问题从项目层面统一做出规定,分发到各专业具体执行。

2.2.2优化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的另外一个层次是优化设计,切实提高设计文件的深度,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要求设计工程师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采取的措施为:一是,要求详细设计项目组加强专业总负责人队伍,所有的专业总负责人必须具备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决策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项目组技术专家的作用,每周举行设计交流例会,对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集思广益。对有可能进行设计优化的问题重点加以关注,持续进行督促,直至形成结论。三是,强化奖励机制。对提出设计优化方案并最终得到业主认可的设计工程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地面工程建设EPCC项目,FEED设计将高压火炬高度确定为96m,安装和检修极为不便;详细设计过程中,经过设计管理团队和设计分包商认真分析,发现FEED设计确定火炬高度时将太阳辐射热0.79kW/m2考虑了进来,而根据APISTD521《泄压和减压系统》以及伊朗国家石油标准IPS-E-PR-460《火炬和泄放系统工艺设计》,油田所处为偏远区域,计算火炬高度时可将太阳辐射热排除在外,从而将火炬高度调整优化为45m,大大节约了采购和施工成本。

2.3详细设计进度控制

详细设计进度控制对整个项目至关重要,如果设计进度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则会影响设备材料的采购、制造、供货和现场施工进度。海外石油工程建设EPCC项目通常是工期锁定,如果延期完成,将面临巨额的工期罚款。设计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在把握好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详细设计进度,使设计的进度计划与设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及试运行等进度相互协调,确保设计进度满足采购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为了给详细设计争取到足够时间,EPCC项目总承包商可在开始投标时即先行与设计分包商组成联合体,双方约定风险与收益共担。在EPCC项目投标与谈判过程中,设计分包商不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在FEED设计基础上提前启动详细设计,重点完成工艺模拟计算、工艺物料平衡图、管道仪表流程图、站场平面布置图、各专业设计基础及规格书等重要设计文件的校核、优化和升版工作,确保EPCC合同授标后能够立即提交业主审批,从而尽快开展HAZOP(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SIL(安全等级划分)研究。同时,提前将长周期设备的技术询价文件包准备好,尽快由采购部发出。除提前启动详细设计外,还应主要从几个方面控制详细设计进度:一是,详细设计计划是纲,在详细设计开展之初就要由设计技术部牵头,组织设计分包商、EPCC项目采购部、施工部、试运部对详细设计计划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详细设计计划。计划一旦确定,计划工程师每周要对实际设计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跟踪、计量与量化对比,并对落后的工作进行分析,找出进度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进度弥补措施;在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设计进度计划的指导性和可遵循性;同时,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工程关键设备和材料招标技术文件的提交时间,确保工程进度关键线路上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的提交时间。二是,要充分认识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设计质量与进度出现矛盾时,要求设计分包商首先要确保设计质量。提高设计质量需要增加文件的准备时间,因而,对设计进度会有一些影响。但是,高质量的设计文件会减少业主的审批意见,缩短业主的审批时间,同时,还会提高业主对于设计质量的信任,为后续设计文件创造出更好的批复氛围。三是,为避免厂商资料滞后而影响设计进度,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积极做好厂商和设计分包商之间的协调与督促工作。设计分包商在招标技术文件中要明确提出需要厂商提交的各种资料的时间,以及相应的设计审批时间,该要求将作为采购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后期协调与督促的依据。在与厂商签订采购合同后,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应与EPCC项目采购部及设计分包商密切配合,严格督促厂商按时提交厂商资料,以及设计分包商及时返回审批意见。必要时,设计技术部各专业总负责人可通过采购部安排厂商与设计分包商工程师进行集中办公,以便加快技术沟通。

篇2

(1)中职幼师女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正因为文化成绩太差上不了高中才不得已选择中职。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幼师是一个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含量的职业,学生觉得文化成绩对于读取该专业不重要,从思想上首先就将文化学习放置于较低的位置。而这其中她们文化成绩差最主要的就是英语和数学。薄弱的英语基础令她们对英语不是彻底放弃就是无从下手。这为她们英语学习倦怠情绪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温床。

(2)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她们多数是已被贴上标签的群体:学习差、能力低,甚至一无是处。学习上受打击,生活上不被重视。习惯了自己被忽视,这严重打击了她们本该有的积极进取心,同时也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自信丧失,也就没了学习的动力。基于她们对职业学校的理解,使得她们主观上不重视英语,认为幼师主要是学习技能,说、唱、弹、跳、画学好就可以,英语学习的好坏无关紧要。

(3)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她们对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学习容易放弃,而且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带给她们的思想方向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她们在中职学习阶段重心没有放在学习上,更多的是放在吃好、穿好、玩好上,比穿着打扮,甚至比男朋友。而且幼师班基本都是女生,这样的性别比例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和懒惰的学习风气。

2.家庭的原因

中职幼师生的家长普遍不重视学生英语成绩。很多送孩子来读幼师的家长是不得已而为之。孩子成绩差上不了高中,只有学个专业谋生,既然是专业就重专业轻文化。而孩子英语差有些家长已经习惯了,对孩子的英语成绩完全没有期待,学生更加觉得无所谓。而大多数就读职业学校的孩子都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多在外务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也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英语。而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少数的城市孩子的家长也是拿孩子无能为力,只希望将孩子找个地方放着保证安全就行,更谈不上对孩子的英语成绩提出要求。

3.学校的原因

(1)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不像大学对英语有明确过级要求,甚至文化课都已成为附带的辅课程,学生学习文化本来就没有压力,更谈不上动力。

(2)该类中职学校专业化学习教材少,即使有也是五花八门,没有根据地域特征实行有针对性的教材编排。教材无针对性,学生觉得无实用性。即使有,难度较高学生也无法接受和消化。英语学习无专业特色,学生觉得学了也无用,所以提不起兴趣。

(3)中职英语在整个文化学习长期不受重视的环境下,没有足够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助长了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情绪产生。学生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想教。

(4)英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法单一。社会火热的教改、课改在中小学校园里生机盎然,中职幼儿英语教学却冷冷清清,大多数课堂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一言堂”的教学中,使得英语课堂无趣味性,无特色性,更谈不上实用性。同时老师没有教学动力,也无教学压力。本来老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就比较严重,在中职幼师英语的教学中老师得不到成就感,得不到精神慰藉,没有创新,没有激情,职业倦怠情绪就更为严重。针对这一现象,积极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导向。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的是帮助处于某种“逆境”的人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中职幼师女生正是处于这种“逆境”中的人,过多的挫败经验也抹杀了她们该有的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和迎难而上的行为模式。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和体验研究、个体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

二、改变中职幼师女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方法

1.改变学生状态,让学生从消极走向积极,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

(1)帮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学生之所以产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根本原因是她们在英语这门科目上体会得更多的是失败,是消极情绪的体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要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着重研究人针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感体验的特征及其产生机制。我们可以创设足够的环境将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产生转换。要做到这一点,最主要就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难度。笔者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幼儿英语教学的特点使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在课本剧的表演中,我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分配不同角色,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扮演较难的角色,较弱的同学扮演相对容易的角色。如果是特别弱的学生让她们扮演集体性的角色。主要目的就是让她们在团队中体验成功,找到自信,产生幸福的情感体验,从而改变她们对英语根深蒂固的挫败感,发现自己的潜能,得到成功体验,重拾对英语的自信,逐渐减少对英语的倦怠感。并且让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在逆境中成长,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不轻言放弃的良好品质。在这种情绪体验转换中磨炼意志,找到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成功的行为模式。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提出了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状态。结合幼儿英语教学的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和必要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变换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给所有学生足够的施展空间,提高学生自信心。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提到有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而同时焦虑感越强,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低;相反,焦虑感越低则越容易获得语言输入。创建舒适的英语学习环境,降低学生学习焦虑情绪,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

2.加强教师教学及思想教育,师生共同走出阴霾

(1)中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这也对学生的学习倦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将注意力转向对于人积极面的研究,提倡用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力及能力,表明了积极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一方面要做到的就是加强思想意识,摒弃长期以来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这些学生反正差,教也是白教”这种错误的思想,注意去挖掘学生的长处,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她们的学习,也就是常讲的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老师应该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一个群体,更应该从积极心理学里面学会如何调节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2)加强学校重视,提高老师激情。对于中职学校的老师来说,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更应该加强同类别学校之间的联系,相互吸取经验,从别人成功教学中帮助自我提升,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可以安排老师去同类学校听课、学习,同时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给老师培训,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同时提高教学激情,避免职业倦怠。老师有激情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也可以减少学习倦怠情绪,恶性循环减少,师生共同走出阴霾。

3.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心理学其中一个研究方向就是注意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环境的联系性。环境对人的情绪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校园大氛围的环境创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英语社团,开展各种英语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创建不同等级的英语兴趣小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入,让各个水平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这些小组中获得成功体验,并能在校园里形成全方位的英语学习氛围,这可以大范围地舒缓英语学习倦怠情绪,使学生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中获得积极品质。

篇3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注射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37例,年龄13~62岁,平均(39.4±6.9)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肾、肝、心功能不全,无妊娠妇女。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大多患者在行注射之前,心理都会有恐惧感,加之对疾病的担忧,易出现烦躁、焦虑、冲动。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讲解注射相关知识,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消除心理戒备,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轻柔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宽慰,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1.2.2密切观察患者:

行注射后,应该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帮助患者能够对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详细解释,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有许多患者会出现药物过敏情况,应该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了解,对其呼吸、面色、疼痛、神态作密切观察。需严格执行皮试制度,且确保皮试质量。有过敏史患者,在注射时应该密切关注,准备好抢救措施,如肾上腺激素等,并定期对抢救措施和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应该立即予以对应措施进行归转。

1.2.3晕针护理:

年老体弱,或者过度紧张的患者,在注射时会有担忧。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与患者进行交谈,并针对患者所担心的情况进行讲解,从而解除患者的顾虑,在行注射操作时,应该保持细心操作,一旦患者出现晕针情况,应该立即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积极对患者予以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从而帮助患者恢复状态。

1.2.4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护理过程中,因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引发的护理纠纷不胜枚举。医院应该针对此情况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情绪的稳定,减少因多次穿刺引发患者不满,为患者带来痛苦。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可帮助医院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社会效应。

1.2.5规范静脉注输流程:

对各班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于静脉输液患者,应该在输液高峰期中,安排心理素质佳、操作实践能力强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减少因穿刺不成功,导致注射时间延长;对静脉输液情况采取检查制度,对静脉输液情况进行规范化,将常规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流程制作成册,让护士能够对其熟悉。输液前需要对药品、输液工具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的合格性。输液前检查管内气体是否排完,并对患者姓名反复核实,做静脉穿刺时,需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减少二次穿刺;对于婴幼儿需要两名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减少因配合不当,引发穿刺失败,导致患儿血管受损;血管较脆弱的老年患者,应该尽量使用小针头,行旁刺法,进针应该尽量小心,提高患者满意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患者护理后出现的低血糖、药物过敏、晕厥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患者31例(77.5%),满意率为92.5%,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22例(55%),满意率为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观察组4031(77.5)6(15)3(7.5)92.5对照组4022(55)6(15)12(30)70χ2值4.65012.7612.76P值0.0200.010.01观察组药物过敏、昏厥、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药物过敏低血糖晕厥观察组402(5)2(5)0对照组408(20)7(17.5)6(16)χ2值19.5721.3614.69P值0.030.020.01

篇4

关键词 幼儿游戏;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28-02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因此,游戏在幼儿教学当中处于主要和重要的地位。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封闭性等问题。有效地提问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分析和探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对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要有针对性是指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的提问要具有目的性和关键性,要根据游戏教学的具体情境进行有意义地提问,它能帮助幼儿迅速地了解游戏的性质和本质,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比如,在幼儿中班游戏《跳房子》的教学中,有些幼儿会跳出格子外面或小石子没有跳进格子里面。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问小朋友:“我们跳房子是为了什么呀?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小石子掷入任何一个空格子里面,这个格子就属于你,你就可以盖房子了呀!我们有些小朋友跳到格子外面或者小石子没有进入格子里面,那小朋友还能在格子里面盖房子吗?最后你的房子会盖得比别人多吗?”等等,一系列具有针对幼儿游戏中偏离游戏规则的提问,能有效地让幼儿快速地回到游戏当中,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提问要有有序性

提问要有有序性是指教师提问时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逻辑思维,有顺序、有条理地对幼儿进行提问,它能使目标清晰不混杂,从而完善教学活动。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游戏《有趣的磁铁》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中国地图一张,在地图上面放好一个磁铁小矮人,教师在桌子底下拿着另外一个磁铁吸引着小矮人在地图上面到处游走。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在帮助小矮人周游世界吗?”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认识磁铁并且讲解磁铁的性质。接着教师又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磁铁?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于是教师又从小袋子里拿出钢笔、铁钉、针、塑料、橡皮擦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东西,引导和鼓励幼儿拿着磁铁去吸引这些小东西。接着,教师根据学生们吸磁铁的结果来提问:“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没有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来放?请幼儿将磁铁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开摆放。”最后,教师根据幼儿摆放的情况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呢?”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铁制品的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这样,根据活动开展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一步一步了解到磁铁的神奇与性质,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三、提问要有开放性

提问要有开放性是指教师提问方式不限定问题的答案,幼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答案。该提问能够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培养幼儿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开放性提问可以延续儿童对探究对象的探索兴趣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儿童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教师利用拓展性提问,在激发儿童认识和探索当下探究对象的同时,也可以适时引导他们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生发出新的探究兴趣,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比如,在幼儿大班《翻花绳》的游戏教学当中,教师示范单人玩的“老蛇脱皮”、“降落伞”、“金鱼”等花样时,幼儿对教师用灵巧的手编制出各种花样的绳子感到惊叹与好奇时,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觉得老师玩的花绳好不好看呀?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还能变出什么样的花绳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简单又方便的材料来替代花绳?”等等。结果,幼儿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水平,通过双人玩、三人玩,翻出了“面条”、“牛眼”、“麻花”、“手绢”等不同样式。同时,他们还找到了花绳的替代品:皮筋、毛线、鞋带等简单又环保的材料。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不停地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不同的答案,既能延伸教学活动,又能开发幼儿的发散和创新思维。

四、提问要有情境性

提问要有情境性是指幼儿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在相关环境中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引入与主题相关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情境性提问可以引导幼儿借助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适时进行提问,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行联想。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对幼儿进行提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幼儿小班《吹泡泡》的游戏中,教师准备好吸管、洗衣粉、水、小搅拌、杯子等材料,然后用吸管在搅拌好的洗衣粉水中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幼儿面对神奇的泡泡,自然会不停地追赶泡泡,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我们平时在哪儿见过泡泡?哪些东西可以变出泡泡来?”在幼儿讨论、交流之后,就开始让他们尝试做泡泡水。这时,教师再以手中做好的泡泡水为道具对幼儿提问:“水是什么样子的?加入洗衣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加入洗衣粉后,洗衣粉去哪儿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洗衣粉快速地溶解形成泡泡水呢?”然后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小搅拌来加速洗衣粉溶解,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引导他们制作泡泡水并且试吹泡泡。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除了洗衣粉还有什么溶解在水中能够变出泡泡来?”等等。这样,根据一定的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既可以让幼儿产生兴趣,使他们愉悦地融入游戏当中,又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五、提问的悬念性

提问的悬念性是指教师在教学当中根据活动发展的步骤,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地提问,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带着浓厚的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小班游戏活动《西瓜越变越小》的教学当中,教师准备好刀、锯、铲子等工具,西瓜、气球、湿毛巾若干。教师首先利用气球放气变魔术,使气球越变越小,由此来引出话题:“气球为什么会变小,我们的西瓜可不可以也变小呢?”接着,再用西瓜变魔术:用刀子切西瓜,使西瓜有三次不同的变化。西瓜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西瓜切成两半,接着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它像什么?”这样,启发幼儿想象,并允许他们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比如:盆、瓢、碗、头盔,等等。接着教师又开始提问:“你们看,西瓜开始变了,变变变——用刀子把西瓜切成八瓣或十六瓣,开成一朵花样,小朋友再看看它像什么?”最后教师继续:“你们看!变变变——西瓜开始变了,轻轻把西瓜打开呈现一小块,看它像什么?”在不断地演练和提问中,吸引幼儿进入到游戏当中,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也使他们了解到了西瓜的性质。

实践证明,在游戏教学当中,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会不断地探究有效提问策略,不断地丰富教学理论,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moe.gov.cn/pu

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d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rrd,2012.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34-01

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善。以下是笔者对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势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语文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背景资料、研究领域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在学生面前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内涵与含义。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和语言描述,很难概括语文教材中的所有知识,更不能直观、系统地呈现语文知识体系,甚至会因为语气和用词的不同,导致学生在理解方面产生偏差,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而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特点,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录像、动画、视频、幻灯片等各种方法,全面展示教学内容,从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拓展学生的感官功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出师表》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环境了解甚少,所以只依靠教师的口语讲解是难以解释清楚的,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三国鼎立”的局势图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了解作品形成的历史背景,从而对文章主旨产生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片段,如诸葛亮北伐等。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当时历史的了解,认识到诸葛亮忠心报国的思想情操,从而体会《出师表》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理顺文章思路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首先引入苏州园林的山水画,将形形的苏州园林美景真实呈现于学生眼前,如独特的花草树木、别具匠心的假山池沼、独具一格的亭台廊榭,都形象展示出苏州园林的各种美景,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完美如画”。在播放苏州园林的视频文件时,可以配以柔美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苏州园林的主体特征是什么?对于设计者来说,应怎样体现这一特征?课文从第二段到第六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当学生欣赏完视频资料之后,可以根据以上问题再次分析全文结构,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古代工匠在艺术方面的别具匠心。

3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父亲背影”的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但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深深的父爱。这就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阅读状态。又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大西北黄土高原农民的“腰鼓”表演,让学生欣赏那豪迈的舞姿,感受当地人们热情奔放的性格。经过激荡人心的舞蹈熏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学习课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4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一般都采用抑扬顿挫的朗读,但这种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安塞腰鼓》一课主要以生动的语言来展示“安塞腰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粗狂豪迈,单纯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诵读难以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切身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安塞腰鼓”演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用眼睛直观感受和体验。在刚劲奔放的舞姿和欢快明朗的音乐中,学生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舞者内心世界的把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乡愁》配乐朗诵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配乐朗读的魅力,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山东 淄博 255400)

篇6

顾晓鸣曾指出:“犹太文化是世界诸民族中率先形成比较系统的直进历史观的民族”(1)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历史观把古典文化中普遍流行的历史循环论给彻底颠覆了,为了方便进行比较性说明,我们先来看看古典文化中的历史理论。

古希腊作为西方哲学与历史学的起源地,在历史哲学上却没有什么建树,相反具有一种明显的反历史倾向。柯林伍德曾指出:“古希腊的思想整个说来有着一种十分明确的流行倾向,不仅与历史思想的成长格格不入,而且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强烈的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2)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古希腊的思想家那里找到证明。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把人类社会分为五代种族即黄金种族,白银种族,黄铜种族,英雄种族和黑铁种族,他很直接的描述了对黄金种族的赞美以及对种族一代不如一代的不满,他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依循这五代种族不断退落,循环不已,从有序到混乱,从混乱到有序后再到混乱,这种历史倒退轮回思想反映在希腊人的各种文化领域中。这种思想反映了希腊人强烈的“变动”观念以及他们对变动的敏感性,那么产生这种敏感性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不得不提及他们生活的环境,一个地震和侵蚀比其他地方更为频繁的国度,周边的自然环境就是不断变化的,他们对于人生、历史的思考自然就带上了“变动”的观念,这与日本“一期一会”的思想是相通的,都是将外在环境、客观事物的变化引申到人类生活的变动,体现的是不同民族对历史独特的感悟。希腊人对这种变动的敏感性亦或者说对这种非永恒的敏感性使得他们更为执着的追求永恒,于是有了阿那克西曼的理论,他提出宇宙的基本要素是无限,万物生于无限复归于无限。柏拉图和波里比阿提出人类社会是几种政体的周期性更替变迁。他们都追求永恒,企图用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必然永恒来调和这种变动的事实,在他们看来所有的变动都是一种永恒的循环运动,即这种变动可以看作是相对静止的。在这种永恒的循环中,他们就自然否定了变动的起点和终点,于是历史不是线性的向前发展,而是封闭形的如同圆形的循环变化,这样历史也就没有了它的终极目标。

在这种变动和永恒的冲突中,希腊人认识到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持续不变的,而能够被认识并成为真知的东西必须是永恒的,根据这一理论,希腊人认为历史是不能成为真知的,因为它是不断演变的,这样人对历史就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历史还有什么价值呢?有,历史对他们而言是重要的经验,因为它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类似的事件之后还会重演,如果人们可以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等到下一次事件出现预兆时就可以很好的躲避它。他们认为如果他看见了危险,他就能防范它,历史在这里对它们是一种现世的实用价值而非未来的目标意义,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历史的价值在于认识现在,躲避命运的打击,而非跳出这种命运的束缚,改变命运,在未来不再受这种命运。就好像画了一个圈,他们认为只能在圈里跳来跳去却无法从圈里跳出来。

总之,古典文化中的这种循环观使人们认为物质是永恒的,非创造的,没有起始和终结,这样时间就没有任何固定的方向,没有特别规定的时间维度,历史的发展也就没有了意义,而历史哲学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线性时间观之上的,这种线性时间观则导源于犹太文化。

安德烈・内埃在《犹太文化中的时间观和历史观》一文中说“犹太思想对全球文化最丰富的贡献之一,不仅在于它通过把犹太人的生命空间归结为纯粹绵延,从而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而且在于它把时间契合于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历史维度之中……犹太人是‘时间创立者’(亚伯拉罕・赫谢尔语,Abraham Heschel[1907-1972],当代犹太哲学家)。”(3)作为时间的创立者,犹太人率先形成了直进的历史观,从而打破了古典文化中普遍流行的历史循环论的悲观主义色彩,这种历史观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分析犹太民族的历史观念就必须探寻其宗教,因为犹太民族的历史观念是与其宗教形式是不可分割的。首先圣经中的《创世纪》即标志着“时间”的出现,而时间的诞生对于人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它表明有了“开端”这一事实,打破了古典文化中物质的非创造性,从而构建了时间维度,时间的诞生和运行使得历史发展处于线性的时间观之上,赋予了历史的意义。与希腊人从自然环境的无限循环中思考历史不同,犹太人是从人类历史中思考,因而摆脱了宇宙单调无意义的循环规律,摆脱了宿命论。在他们看来上帝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人类的命运与自然规律无关,人类可以在上帝面前进行理性选择,生活是前进的,未来是有意义的。

其次,我们可以从犹太人的宗教里具有特点的几点基本信仰中进行分析。

第一,他们信仰世界性的一神。由于希伯来民族长期流浪,迁徙,不断的被征服,放逐,为了适应诸文明的不同情况,使民族的神能同时达到民族认同和居住国民族认同的双重任务,他们逐渐把自己的民族神抽象化,把神的观念延伸为一个统治世界的神。

第二,犹太民族是与神立约的选民。神与本民族是双方订约的关系,神要审判万国,审判的标准就是神的公义,遵行神的旨意神就赐福,背离神的旨意神就会降祸,上帝是全人类的神,它以同样的原则对待其他民族社会,只要表现好即便不是犹太民族同样会受到上帝的赐福。

第三,指望救世主拯救犹太民族及全人类。救主由神挑选,并在黎民百姓限于水深火热中时,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不仅拯救犹太民族也会拯救世界其他民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希伯来人的历史不是某个固定地域内的而是世界范围的,在他们看来人类是一致的,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出于一源,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的种族区别,历史是全人类的而不是某个特殊民族的,历史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从而犹太人的历史观念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使历史具有了普遍性质。

犹太人认为人与神之间是契约的关系而非宿命安排,只要遵循神的意指,就可以摆脱苦难,获得神的赐福,人在历史中是有其主观能动性的,这一观念与希腊人认为人对历史是无能为力的正好相反,犹太人认为民族苦难并不是犹太民族必然的命运,只是因为犹太人违反了神的旨意,神才使犹太人受苦,而只要遵循神的旨意,犹太人就能摆脱这种苦难并最终得救,赎罪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历史的过程。这其中体现了人的活动的主动权,即体现了人类历史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产物,人类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历史不是倒退循环的,而是前进发展的,历史具有它的最终目标。认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不是要回到最初的秩序,而是不断的走向新的理想世界。相对于历史的终极意义,历史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变动都有其各自的意义,都对以后的历史发生着作用。这种直进的历史观使人们把“黄金时代”放在未来,而不是放在过去,从而打破了历史循环轮的悲观主义色彩。

总之,犹太文化中的历史理论奠定了基督教思想的基础,最终实现了以普遍的线性的历史理论代替地域的,循环的历史观念,实现了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转折,对古代西方历史观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最后,从犹太文化中的历史观念我们可以看到,犹太民族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虽然历经种种磨难仍然自强不息,奋斗不已,这个仅仅在早期历史中短暂的时期具有自己的族类空间的民族,依靠着特有的时间感和时间观念,并以此转化为特有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作为一个无基本地域的民族共同体令人瞩目的延续下来,并为人类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注释:

(1)顾晓鸣:《论犹太文化的特征及其发生》,复旦学报,1988,(2).

(2)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3)路易・加迪:《文化与时间》,联合国教科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140页.

参考文献:

[1]王立新:《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刘洪一:《犹太精神》,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罗伯特・M・塞尔茨:《犹太的思想》,赵立行冯玮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篇7

作为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其他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有一半是教师一半是妈妈的角色,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评价和检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为幼儿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生理需求,同时在创建物质环境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精神环境的创建,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心身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应努力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理解、赞赏和支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幼教工作者往往由于自身素质较差,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所作所为在不经意中给幼儿的幼小心灵造成了伤害。形成了对幼儿的“心理虐待”。然而,我们的这些幼教工作者却毫无察觉,并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以及这些行为给幼儿的成长发育带来的不良后果,所谓“心理虐待”是指那种在对幼儿实施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习惯性的语言、行动、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如,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偶尔有个别幼儿说话,有些教师便会把幼儿叫起来说:“*就你话多,好,给你机会,去外边说去吧”教师边说边把幼儿拽到门外。这件事情从表面上看是幼儿不守规则,幼儿应该受到批评。但是,这只是成人的看法,他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一切以成人为中心,由成人决定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忽略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尊重与平等的原则,这样做的结果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幼儿无条件的顺从,在老师的绝对权力下循规蹈矩。但其结果势必会影响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我们认为当孩子有话要说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这一权力,并善于将教育融入其中。教师应随时抓住一日生活中教育的契机生成和渗透教育。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每个幼儿园都会有淘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幼儿,有时成人处于某种原因和想法阻止幼儿发表意见与参与活动,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侵犯了幼儿受教育的权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我们可曾想过幼儿会是什么感受呢?!他会感到教师对他的歧视以及不公正,他会不相信周围的人对他的爱。带给他的负面影响只能是心灵深处的伤害,这将直接影响他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以至影响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以上的事例,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很随便的一些言行,其实已经对幼儿造成了‘心理虐待’”。心理虐待给幼儿造成的伤害往往比体罚还要严重。许多幼教专家、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表明:“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理虐待”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

一、心理虐待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集中表现

1.故意疏远、冷落孩子。疏远冷落是指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不太听话的幼儿或其家长比较爱提意见的幼儿,教师常常给出一副冷面孔,以致造成对幼儿的心理伤害。

2.威胁恐吓孩子。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或犯了错误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吓,斥责、如“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班去!”有的教师把孩子拖到另一个班去罚站。其他班的教师还很配合,一起对幼儿进行批评,并以此警示本班小朋友。“见了吧,谁不听话,就去××班。”或者某幼儿经常打人,教师就说再打人把你送到公安局,交给警察叔叔。甚至,有些幼儿打了小朋友之后,教师会恐吓他说:“再打人找把刀切掉你的手。久而久之,虽然这些教师能把幼儿管的服服贴贴,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3.有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一些纠纷时,主观臆断,“对人不对事”一些较顽皮的幼儿常常被误解、对号入座。这些做法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使孩子自暴自弃,本来存有的悔改之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二、根除“心理虐待”的对策

1.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正确把握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2.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立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里所说的尊重和平等不只是态度上的和蔼、亲切、而是要尊重孩子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3.建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常规,让幼儿在和谐有序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会自主、自信、自尊、和自律。且常规不应是僵死的,只要有利于幼儿发展,不妨碍他人、教师完全可以灵活掌握。超级秘书网

篇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关于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思维重要地位,无论教学组织形式怎么变,提问都是不可替代的。新课程赋予了地理课堂教学更多新的含义,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以前的做法,对提问的目的、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来源和形式、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评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和关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目的要明确

提问的功能非常多,一堂课中不同环节提出的问题作用也不同,提问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如果是课前提问,那么其作用如下:作用一,是通过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上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及时补救和调整本节授课的策略;作用二,起到让学生复习巩固上堂课所学重点内容的作用;作用三,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具体操作时,关键是找到上一堂课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的结合点,还要注意问题背景的铺垫和情境的创设。如果是课程进行中的提问,除可以考查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可以考察和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问题的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清晰准确的语言或文字表达能力。如果是一节课结束前的提问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回顾本节内容、构建主干知识和理论框架并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及提升知识和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迁移应用能力。如在《地质灾害》一课的课堂开始时,在提出地震的成因和能够产生哪些危害的问题时,教师给出日本2011年3月11日9级大地震录像,再现当时的场面,学生的求知欲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马上会被调动起来,就会对本堂课接下来所要教授的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样就会收到不同寻常的效果。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我们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能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宽广的思路、科学的思维习惯、面对难度较大的试题时敢于思考的勇气和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品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书本以外的新的问题,进行求异思考。比如在《气候类型》授课当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看看哪些分布现象与通常的分布规律不一致,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讲完上海港的区位条件后可以让学生分析世界其它著名港口的区位优势和劣势来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这种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更有助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三、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一堂课当中争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积极思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要求,因此必须“因材”而问。有些教师尤其是教过多年高三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尤其是对一些难题理解得很深很透,也很感兴趣,而对较基础的反映一般原理和规律的问题的提问却不够重视,课堂提问追求难、追求与高考接近。这对于高一、高二学生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无疑是“揠苗助长”,不但起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相反,还会使学生觉得无所适从,甚至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摸清情况,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依学情定目标、依学情定范围、依学情定难度。比如说,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讲到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此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等高线,如果题目当中出现了等高线地形图,凭空增加了难度,学生答不上来问题,这就冲淡了本节重点内容的学习。

四、问题来源要多元化

过去,高中地理教师只着眼于对问题的精心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发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还是在课堂进行中发现的问题都有更大价值,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耀。尤其是学生对教师讲解或对教材理论的质疑更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千万不能予以扑灭和扼杀。甚至我们导学案的设计也可以让学生来参与,听听他们的建议,看看学生对哪些方面案例更感兴趣。

五、问题形式要多样化

在进行地理课堂提问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形式。一是书面提问。适用于课前预习。把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印到导学案上,让学生带题求解,课上检查预习效果,进行交流、点拨和订正,扫清障碍。二是设情激问。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叙述、手势、表情等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三是连锁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地理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学生既细致地了解了问题的构成,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深钻细研的良好学风。四是预留空白式提问,教师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有意留有一些空白点让学生发问和自主完成。

六、问题评价要合理化

对于学生回答的地理问题,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而是要通过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问题的评价,可以实施开放性评价,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上表现一贯积极专注,已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优秀生,评价要旨在于激励他们勇于挑战和创新。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教师也不能放过,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挖掘其更大的潜能。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组织讨论,师生共同完成评价,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的主观意识。

七、结语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受到启发,领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掌握好“明确、具体”的提问原则,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以“用心倾听”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就一定能够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斌.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11).

篇9

提问对师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途径,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学生通过向教师提问能促进彼此的思考,提高彼此交流的质量,从而促进教学。高中物理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

提问就是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的语言刺激。教师的有效性提问是指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的情境,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步骤

提问的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情况向其提出问题,并指导回答、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形成良好能力的活动过程。

(一)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分析教材以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处,预设课堂提问。选择提问的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提出导学性的问题。

(二)发问

教师向学生提问,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注意到提问的面。根据教学目的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教师发问时应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步步提高。

(三)倾听

为了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这样既是对他们的鼓励,又是对教学一个有效的促进。

(四)反馈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映,对于回答不完全的内容及时补充,对回答中的错误进行更正,以免误导其他学生。在必要的时候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以强调内容,同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发问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努力营造使学生置疑的氛围,创设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巧妙的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或解释问题,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重新认识知识点。比如在学习“动量定律”这节课时,学生虽然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导出动量定理的内容,但事实上,对这个定理缺乏实际的认识,教师此时可以从已有的情景出发,联系实际,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能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再如学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论内容后,学生对定律还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上。“超重与失重”正是牛顿运动定律内容的延续,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实例,教师可以利用时下对家普遍关注的热点科技问题,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家应该都坐过电梯,谁能告诉我坐电梯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为本节探究的顺利进行开了好头。

(二)适时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只有问题建立在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上,才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所谓问题,就是认识主体要力图说明或者要弄清楚的东西,是主体想要解决的难题,因此问题一定要具有目的性。“目的性”要求情境中所蕴含的问题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出,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启发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引出对物理问题的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核力”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来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估算原子核内相邻质子间的库仑力大小,在得到结论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原子核是由众多质子和中子构成,虽然中子和中子间、中子和质子间不存在库仑力,但是在质子间却存在如此巨大的排斥库仑力,原子核是如何做到维持稳定的实体状态的呢?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并以疑问的口吻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唤起学生对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核力”的有效注意。

(三)及时反馈评价,给予激励

积极的反馈不仅能够使学生知道他们是否正确的完成任务,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拓展思维,激发学习的动机。在与学生的提问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且应当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给予赞美和鼓励;对于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尤其是那些有进步的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正式与非正式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鼓舞起学生探究的勇气。

结语

提问是高中物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提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课堂提问;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自主思考;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92-01

众所周知,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十分重要,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的前提条件。因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都很重视的问题。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受教师的喜爱,因为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研究课堂提问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问策略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提问,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进行较好的互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精神集中地认真听讲。因而,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问题的含义,并通过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第二,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不论思考或者回答得对错,只要具有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意识,就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第三,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提问能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1)要保C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通过课堂提问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段。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办法加以解决。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势必会自觉提高注意力,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保证自己的提问具有有效性。要保证提问具有有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掌握提问的时机。在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与状态进行有效提问,把握提问的时机,保证提问的有效性。第二,要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切合。教师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切合,是保证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

(2)选择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选择,因而,选择恰当的问题十分重要,是保证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选择恰当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问题太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问题太简单则无法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很轻易地回答出问题,就会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二,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还要贴近课文内容,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教师要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以学习《游山西村》为例,这是一首古诗,其中的一些字词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有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选择一些恰当的问题。很多知识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提问时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例如,可以选择课文朗读、课文字词翻译等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选择恰当的人选进行提问。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需要选择恰当的学生来提问,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等进行提问,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因此,选择恰当的人选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人选进行提问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性格不同,一些学生较为开朗活跃,一些学生较为内向害羞,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提问。对于内向害羞的学生,需要问一些开放性问题,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开朗活跃的学生,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不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情况,恰当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使学生勤思考、勤动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思维固化等问题,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郑少艺(1970-),女,广东汕头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