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效率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效率管理论文

篇1

一、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云等事物里抽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就可得“白”的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将某知识点的本质特征概括出来,并以此为依据去阐明别的相类似的事例,便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充,能力得到发展,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所以,我在新生入学的最初阶段,就引导他们每学一知识,就分析概括这一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并在做习题时以此作为思考回答的依据,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以后碰到同类问题时,让他们回忆那些本质特征,与眼前的问题联系起来回答。经过几次强化反馈,学生基本能把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的本质特征对照联系,从而较快速地掌握。

以教学“比喻”这一修辞方法为例。这一修辞方法小学里已学过,学生很快能辨析出来,但要他们谈谈在某一语言材料中的表达作用,他们便感困难。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对比喻“乙事物有些特点和甲事物相似,而这些特点人们又比较熟悉,为了鲜明生动地表现甲事物就用乙事物来打比方”这一基本概念,只抓住“以乙事物打比方说明甲事物”这一较表层的特征,而忽略了“比喻是为将事物表述得更生动形象”这一更本质的特征之故。

因此,我在学生完成第一册第三课《歌词两首》的练习“两首歌词都将黄河、长江比作母亲,请找出这样的比喻句,并说明运用这样的比喻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感情”的时候,并不以得出“黄河、长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孕育了灿烂光辉的华夏文化,所以把她比作母亲,更能表现我们对黄河长江的崇敬、热爱、依恋的真挚感情”这一结论为满足,而是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比作母亲,就更能表达我们的感情。最后归结:因为对母亲的形象大家最熟悉,把黄河长江比作母亲,能使形象更鲜明、生动,这样我们对黄河长江的崇敬、热爱、依恋的感情也就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二、抓住知识的连贯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所以,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求他们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七零八碎的片断。”

从初一册到初六册,尽管教材是不断加深的,但散见在各教材中的知识是相互关联并具有连贯性的。如“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知识从第一册《曼哈顿街头夜景》到第四册《烈日暴雨下的祥子》、《白杨礼赞》,直至第六册《海燕两篇》等一直反复出现。我在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为渲染气氛,衬托人物”这一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尝试着放胆让学生根据以往经验,举一反三地自己分析理解,这样既优化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曼哈顿街头夜景》有一习题要求回答:“课文是怎样描述曼哈顿街头夜晚的繁华的?”“既写‘繁华’,为什么还要写一个孤独的老人?”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答案:作者大肆描述高楼、街灯、汽车、橱窗、宫殿、人行道等等都是为渲染曼哈顿街头夜晚的繁华气氛,写这繁华是为与街角的老人对比,补托出老人的孤独凄凉。于是在上《小桔灯》一课时,我便要求学生扣住“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来分析“天色越发阴沉了”“浓雾里迷芒的山景”“黑暗潮湿的山路”这些描写环境的语句的作用自己分析,不少学生能够得出“这些语句渲染了那种黑暗阴沉的环境气氛,衬托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这样的答案。

在上《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刘姥姥游赏大观园》这两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一系列题目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有关环境描写的回答基本上能说出作者不惜笔墨大段描写烈日暴雨是为渲染烈日暴雨的厉害,烘托祥子为生活而挣扎的痛苦;描写“潇湘馆”的清幽,“秋爽斋”的阔朗,“蘅芜园”的朴素正是为衬托三个少女的不同性格。

同样,在《白杨礼赞》《海燕》两篇中回答描写高原景色的作用,描写海燕活动环境的作用,学生基本能与已学课文比较分析,举一反三,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

三、抓住知识的可迁移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一般说,相同文体的课文较容易将知识融汇贯通,但如把不同文体的课文中存在的一些“共同要素”联系起来,实行学习迁移,同样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迁移的有效条件,一是新旧知识之间要有共同要素,二是学习者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要有一定的概括水平。

于是,我尽可能挖掘不同文体课文中的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对它们进行概括,以揭示其共同的本质。

如我在教学“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时,先让学生找出实例,像《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及唐朝张zhuó@①言“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等句,与“比喻”进行联系,学生回答“说明石拱桥形状很美”。又追问:“这不正是中国石拱桥的一大特点吗?现在比喻用在说明文中称为‘打比方’,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特点有什么好处呢?”这时学生纷纷插嘴:“为把这个特点说得很生动形象呀。”由此得出“打比方”就是为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的训练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得来的知识也较巩固,学生在此后的阅读材料中能较容易地辨析出“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并说出在此处的作用。

又如学生要说出议论文中“比喻论证”的作用也是较费劲的,我在教学第一册《政论两则》时,也引导学生用学习迁移的方法来分析“打扫房子”“洗脸”“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喻什么,运用这样的比喻起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我说,“在这里要阐明什么观点大家已清楚了,就是号召全党推广民主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那么为什么用‘打扫房子’‘洗脸’来比喻呢?这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什么好处呢?请与比喻的本质特征联系起来。”为防止学生互相干扰,人云亦云,我要学生不说出来,马上用笔将此题答案做在练习本上。学生回答“可以把必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道理(观点)讲得生动形象”“能生动形象地说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必要性”等等。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运用学习迁移,经常促使学生将不同文体中的共同要素分析比较,让新知识经旧知识的重现后得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

篇2

二、本事显在课堂上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则是战术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是指挥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指挥员,把授课内容当做作战地图,紧紧抓住攻击重点,确定指挥方法,从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运筹指挥艺术,从战术上重视每个细小的环节,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保证每战必胜。就初中化学内容来说,课型很多,有绪言课、概念课、理论课、化学用语课、元素化合物课、习题课、计算课、实验课、复习课,教法各有不同,每节课确定用什么方法呢?这就是课堂指挥员——我们教师的指挥艺术了。

1.不断进修,提高课堂艺术。电化教学你知道多少,电子计算机会操作吗?投影仪、幻灯机会使用吗?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会应用,如何能赶上教育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只有不断学习,广闻博览,有目的地阅读科普资料,摘其要点,不断丰富自己,才能较快步入合格教师行列。

2.展示目标,体现课堂艺术。教学是一种有目的双边活动。明确目标,展示目标是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前提。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的热情。从学生心理上讲,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时,才能产生学习兴趣。

3.语言生动,丰富课堂艺术。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有时一个眼神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一个手势可以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勇气,一句激昂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可以激起学生攻克知识难点的信心和决心。若教师讲起课来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就能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4.练好板书,点缀课堂艺术。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授课时恰当的运用板书,既会弥补教师口头语言的不足,又可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条理更清楚,重点更突出。

三、改革放在学法上

学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结果之中。

1.阅读法。阅读法是指通过阅读化学教材或有关资料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自学阅读。通过自学阅读,使记忆的目标自学达到。

2.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意见交流的学习方法。常在章节复习和总复习课时应用。

3.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概念、理论、结果,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总结得来的。同时,化学实验具有直观、形象可信的特点,有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燃烧、爆炸等鲜明的现象,易引起学生兴趣。

4.听讲法。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它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自己的感知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习效果的取得,除教师外因外,还决定学生内因是否愿意听、会听、会思考、会记录等。从我们的学生现状看,绝大多数学生课堂听讲是专心的,教师讲课语言生动、比喻恰当、妙趣横生,学生专心听讲的多。

5.示范解题法。此法常用在新课前目标诊测,课后作业的纠错,章节测验的讲评,以及扩大学生视野的习题课。解题法是学生通过独立解答问题,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获得知识的手段。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常有不少学生解题方法步骤不会,影响学生成绩不高。这就要求教师随时选择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有目的作以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做示范题引导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

篇3

一、从实际出发,提高效率

1.常态性。不增减课时,可利用学校安排的“兴趣课”每周一节进行有意识训练。不另挑选口头语言特别好的学生,而是让全班同学同时参加训练,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集体氛围。

2.优化性。适当配备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语言能力的硬件,如购置讲故事、相声等语言艺术的音像资料。平时,家庭作业的形式也要作灵活安排,如布置“说话”作业,把作业录在录音带里。

3.民主性。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错了,绝不挖苦,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个个跃跃欲试,各抒己见的口头语训练氛围,增强训练的主动性。

4.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口头语言训练规律,从说好一段话到讲述见闻、叙述事情;从说准到说顺、说完整。

5.科学性。口头语言训练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关键在于要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表达技巧,做到论证逻辑严密、充分有力。

6.示范性。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要努力加强语言修养,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语言功夫,讲究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使自己的语言清晰流畅,形象生动。

二、形式多样,训练到位

重复的语言训练显得较枯燥,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需要教者设计多种训练形式。

1.正音。发音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口语发展。在说话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全班性的错误读法以及个别同学发音方法不正确进行纠正,杜绝一错再错。

2.创设全天候普通话的班级语言环境。要求无论上课、下课、师生沟通、同学交谈都自觉使用普通话。大家都讲普通话,就不会感到别扭,天天都讲就会越讲越流畅。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规范语言,实在是事半功倍。

3.纠正方言。本地口语习惯影响学生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更阻碍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在日常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举出方言与规范语言表达易混淆的例子,加强指导并提议多练。

4.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朗读、背诵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言的一种有效训练途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口头语言表达赋于感彩,易于表情达意。

5.口头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选择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连贯地说话的技能。

6.看图说故事。图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选择能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说出完整的故事。

7.讨论。讨论不局限于课外。在课堂上讨论,抓住问题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才智,提高口语训练的自觉性。

8.辩论。发掘同学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社会、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辩论中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发展思维能力。

9,每天背诵一句名家警言,每天说一件新闻,坚持不懈,积少成多。

篇4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大家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同学们丢分的原因,尤其是选择题的失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造成的。因此,在政治总复习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高中学段三个学科(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犹如电脑一般,鼠标一点,"记"上心来。要达到这一点,一要在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而且要学会同遗忘作斗争,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要适当增加看教材的遍数,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看书学习的速度,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三要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考生在总复习过程中,应当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每一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以备需要时随"点"随"到"。

同学们一定要自己动手建构有关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会从总体上驾驭知识,提高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当然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整理,不过一定要自己动手,切不可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更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否则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更谈不上印象深刻和融会贯通了。

二、把握重点,凸现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来识别和断定考试的重点呢?我们认为:第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些知识是基础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卫生等热点问题,既要熟悉其时代背景、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等,还要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侧面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第三,当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必考点和新增加的考点是政治总复习的又一个重点。考试说明是每年高考命题的依据,而且每年都使用加减法。仔细分析这些考点,参照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涉及的频率,区分高考内容的必考点、选考点和盲点。对于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进行复习;对于选考点特别是当年新增加的考点必须倍加重视,并且要与当年时政热点(焦点)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作为政治总复习的重中之重。第四,针对各自的弱项加大复习的力度,通过强化复习和适度的练习,重点把握其内涵与要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5

2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分析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所有环节都会涉及到行政管理,因此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也就比较多。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从以下方面阐述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

2.1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效率观念意识。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很浓的行政色彩,深受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时会产生工作积极性不强、创新意识不高,普遍缺乏效益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其很少能够针对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改进,而是在出现问题并且产生后果后才会做出调整;二是高校管理者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益不重视。由于高校管理者的身份体制按照行政事业编制人员的管理方法实施,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行政工作的稳定性方面,而不愿意也害怕因行政管理工作创新而导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2.2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行,某些高校在具体的招生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其为了满足扩招的需求,就会采取扩大高校规模,增加教师团队人数的方式,但是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却没有与高校的发展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将教师资源引入到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将教师当做一种人力成本而不是当做人力资源看待,导致教师的工作效率不高;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用人机制呆板。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工作繁杂,基于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要求工作人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同时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措施,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感;三是行政管理改革实施不彻底。我国高校对”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人事改革推行力度不大。

2.3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当前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一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二是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接受再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三是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将服务师生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

3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3.1转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的现状,高校要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工作就必须要从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入手,转变工作人员传统的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落后模式,树立效率意识;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性质,行政管理工作不是对高校教育活动的约束,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为高校教育活动提供服务,通过提供完善的服务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篇6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篇7

沟通刻不容缓

在当前的中国企业中,对于财、物来说,都具备有效的管理,但对于“人”的管理却比较薄弱,因为中国人的个性就是“办事程序喜欢变通”“碍于面子不愿意对别人发号施令”,这样也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举个例子:企业的领导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事没办成不怪我,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应该他先干完通知我的,但他根本没通知”“这事我早就想向你汇报,但你太忙了,所以就耽误下来了”“这事三天就要干完呀,我以为不那么着急呢”“你是让这事吗,我还以为你让那件事呢”。时间长了,企业的管理层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每天早上起来就感觉有一堆事,心里想着“这事我得提醒提醒,不然他们该忘了”“那件事也不知进展怎么样了,得问问”,一天上班,光打电话就得花去大部分时间,到手的财务报告、业务报告反而没有时间看了。而企业的普通员工呢,也因为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任务分配的不明晰、时间限制不固定,而产生了种种的抱怨。

不仅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存在着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企业的一个业务链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销售业务中,会牵扯到客户、销售人员、售前人员、商务人员、财务人员、分销伙伴以及决策人等多种角色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关系到整个定单的成败。执行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可以使销售经理对销售员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但你越是认真的执行这种规范就越远离销售员;而另一个极端是销售经理们,由于害怕挫伤销售员的积极性而放任不管,十天半月也不和销售员进行交流,一到年底,才发现市场大变,业绩滑坡,于是组织突击销售活动。最后企业领导追查原因的时候,每个与销售环节有关的人都尽力推卸自己的责任,以免“热山芋”烫了自己的手,要赶快把它传出去,结果大多是责任不清楚,各自推托与别人的沟通不够。对于与销售类似的这种以业务为核心线索的信息链,彼此之间有效的及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浮出水面

有效的信息沟通非常复杂,如何及时有效将信息传递给最终的目标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不固定的,如果不是直接与被告知人直接通话的话,就不能最终确认信息传递到了,比如发传真但却不能确认对方收到传真,即便收到了但又不能确认是否阅读了,需要多次的沟通和确认才能保证信息确实有效的传递到。如果信息的接受者数量很多的话,一次完整的信息传递就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不能保证沟通的及时性。(编辑:)

基于高效沟通管理系统理念的“管理者”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的,它是一套充分利用现今最新网络和通信技术,旨在提高企业运营中的沟通效率,加强企业管理的新一代智能通信系统。通过它可以将企业内外的沟通变为一种面向沟通目标、可灵活定义沟通策略的行为。每一次沟通,都设定一个目标,沟通的过程就是向沟通目标不断靠近的过程,只有达到目标后,沟通才算结束,否则高效沟通管理将会不断地提示沟通相关人员,直至完成沟通目的。

三层架构

“管理者”的体系结构分为消息层、控制层、业务层3个层次,层次之间可完全拆分,具备明确的接口,既可灵活拆开调用,也可组合运行。

消息层将目前存在的多种通讯方式进行集成,通过消息网关进行消息格式的转换,使企业内外的沟通不受沟通方式的局限,真正实现实时的多渠道的交互式沟通。

篇8

2规范企业管理的层次性。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机构的组成结构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管理决策层的主要任务是从宏观战略角度对企业的发展予以把握,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然后交由执行层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在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承担协调作用的就是行政管理部门,因此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决策层的指令准确地、及时地传达给执行层。并在执行层的实施过程中予以监督,然后将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汇总后反馈给管理决策层。因此,如果企业只具有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而缺少行政管理部门这层剂,将不可避免的使得工作僵化,而且出现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对于企业管理层次能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3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时效性。企业行政管理最主要的特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协调上下层的关系,在企业管理层与执行之间形成衔接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行政管理可以使得企业的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基层员工的工作状况,同时还能够了解用于生产的资料、设备的使用状况,从而使得管理层通过及时准确的数据,对企业的发展和营销战略作出适时的调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保证上下级信息通畅,防止信息滞后情况的发生,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就在该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1工作作风。工作作风过强的企业行政管理中,具有明显的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义的印记,严重阻碍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对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化管理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也使得企业行政管理的本质发生了变化,着重管理而忽略了服务。这种脱离实际、不讲实效的工作方式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2运行效率低下。有些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由于意识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而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实施计划,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甚至有些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强调自己的作用,与公司的业务部门起内讧,并,为部门或个人谋取私利,严重危害了企业和其他员工的利益,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再次极为不利的影响。

3规章制度不健全。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行政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不够完善或者只停留在表面,而在执行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将直接引发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产生矛盾,一方面体现在你争我夺,另一方面体现在遇事争论不休又或避而不谈,久议不决、决而不行等,严重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4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有些行政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工作业务不慎了解,而出现该管的不管,不该管错管等现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却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的其他部门对行政管理部门不信任,甚至排斥与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而这样又会阻碍行政管理部门了解其他部门的实际工作状况,造成恶性循环,管理工作越来越脱离实际。

三、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在对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全面加强管理和改革,科学分析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升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

1针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要提出有区别的要求。企业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始终牢牢把握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行政管理的重点在于要从领导方式、组织财力、物力技术等资源方面充分协调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促使企业得以实现经营目标,保持健康发展。

篇9

二、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现状分析

虽然伴随着课程改革观念的深入,初中英语教师逐步贯彻落实课堂改革方案,但是在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具体来说: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目前很多地方的初中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初中的英语学习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就会很难做到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英语的学习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报。有时付出同样的精力与时间,结果却是差异很大,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以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学习进步的唯一标准,在考试中过于追求分数,没有理解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另外,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过于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自学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在学习基础上做到迁移延伸、举一反三。长此以往,逐渐限制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

三、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间接作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时期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逐渐演化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既然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满足,这样的课堂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

篇10

二、高校旅游专业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准则

教育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职业教育是为培养专业的实践型人才服务的,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是不言而喻。当前,我国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发展很不协调,一方面企业缺乏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使教育和经济在运行方式上存在很大差距。之所以形成这样现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旅游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对此,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应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并加强双方之间的深度合作。而旅游企业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投资旅游教育,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坚实后盾,高校便能依据实际需求去制定人才教育方案,开发课程内容,使旅游企业的长远规划、人才需求与旅游专业发展和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总而言之,高职旅游专业的发展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迎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只有与区域经济环境相适应、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匹配,专业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社会、经济、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高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优化策略

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有多年,但是双方之间的合作层次依然较浅,不够密切。为使双方深入合作,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优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效益。第一,完善政府导向机制。高职旅游专业要想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促进旅游教育发展,就必须重视校企合作。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支持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第一推动力。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前校企合作现状及旅游教育发展需求,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完善高职教育的政府导向机制,用政府力量推进校企双方之间合作。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从法律法规入手。第二,建立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性经济组织,获得可观的效益才是其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此,只有在校企双方之间建立一种利益驱动机制,才能提高校企双方参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使双方之间的合作更为稳固、持久,尤其对企业更有吸引力。首先,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接收师生参与岗位实践,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使旅游企业在政策倾斜的导向下积极、自然地加入到校企合作中来。其次,建立优才选材制度。任何一个企业都想雇佣优秀的员工,而优才选材制度正为企业提供了这一平台,让企业有权优先选择需要的员工。再次,实施人才共享机制。在校企合作中,双方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旅游企业内部人才到校担任客座讲师、参与课程设置、教材编制等工作,这对企业来说不是精力、人力等方面的浪费,而是为长远发展进行的一种投入。当然,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给予员工培训,师生到岗实践等,只要安排合理就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最后,允许企业以“冠名班”的方式参与合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人才,也可以为企业打开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第三,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校企合作成效的关键。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既可以教授学生知识也可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获取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自己培养;二是从旅游企业聘请。最好就是在校企合作中通过“产、学、研”的高度结合,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具备以上条件的教师,为学校组建一支素质与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第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内容具体包括:首先结合区域旅游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客观分析就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要求推出核心的技术课程,最后推出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的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技术核心课程的确定与编制,要紧紧把握人才市场需求这一导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方面,让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五,增加校企双方之间的深层次交流,促进多层次合作。只有多交流、沟通,增强互相了解,才能达成共识,巩固合作成果。校企之间的交流应是深层次的,多层次的,才能加深与巩固双方之间的合作。双方应就各自未来发展展开定期的深入讨论,如旅游企业说说自身需要的人才类型等,学校讲一下旅游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找出双方在人才教育、培养及需求等方面的共识,达到切入点深度合作;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交流会、联欢会、体育会等,通过活动促进双方之间的认识和交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每一活动后续工作。比如,顶岗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工作,实习后的成果评价工作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成立一个专门与企业联系、交流的外联部门,更利于促进校企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