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21:04: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积极分子心得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外媒体也有非常大的反响。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利用业余时间也进行了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由于我们窗口行业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医护人员与患者有着更直接的接触,也有如镜子一般,点点滴滴都影响到医院的形象。
去年我们胸科的门诊量增加,创下历史新高,这与我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值得我们引以为豪!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不断加大,各种纠纷也相继出现。病人来到医院就诊,怀着急切的心情,再加上自身病痛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医院成为一个很容易激发矛盾的地方。我们工作人员也产生了焦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胸外科从医生到护士,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服务患者,创建和谐社会。为此,胸外科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每月开工作总结会,分析过去的得失,总结经验;危重病人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保证护理安全和质量;按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业务学习等等。
我们要创新管理模式,医疗服务结构突出专科特色、树立优势品牌,大力发展自己的学科,扩大科室自身建设,引进先进设备,扩大治疗范围,在重症肌无力及食管疾病上努力探索,做出我们胸外科的特色。在将常见病多发病工作做好的同时,培养新人,引进新技术,选拔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加强与兄弟医疗卫生机构和科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自身做起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合和谐社会尽自己微薄之力。
细心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被称为“白衣天使”,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们比别人多了一点细心。病情的变化,尤其是危重病人,是需要我们时刻在观察中找到生命的火烛,让它越燃越旺。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三查八对,多留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工作,严防差错意外的发生。
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是我们赖以工作的基础,虽然我们在读书期间,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临床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了解临床护理新进展。要善于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都要有爱心,一视同仁,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具有担心、害怕的心理,在工作中病人或其家属难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我们护理工作者诸多挑剔,言语冲突,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必须接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委屈和无奈,放平心态,在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多宽慰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另外,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为他们的康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护理工作还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病人不仅只是独立的个体,他还是一个社会人,在患病期间,我们要满足他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他情感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护患之间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我们对病人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只是生硬机械的完成操作,我们还要与患者有情感的交流,为我们的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的服务病人,促进他们的康复。
在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除了精于业务也要学会懂法。其实懂法和我们开展工作是互相关联的,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我们才能守法;只有懂法,我们才能时刻督促自己遵守原则,正确严谨地做好每项工作。
我们作为新人,在理论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巩固加强,在工作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完善提高,希望领导、护士长、老师们多教导,多指点,我们自己也会勤于学习,多请教,多提问,努力完善自我,胜任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立志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做一名让患者信任的护士,做一名让家属放心的护士!
拓展培训感想之心态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家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关于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优秀党员培训心得体会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 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 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 企业
一、资产减值的概念
资产减值是指因外部因素、内部使用方式、范围发生改变而导致资产的使用价值降低,致使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一般这种减值的发生是非预期的、偶然的。
二、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的变化
1.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
2006年财政部颁布《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突破了以往会计制度体系的束缚,全面引入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理念,资产减值计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八项资产外,还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都要计提减值准备。
2.引入“资产组”
它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以前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准备都是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企业也基本是以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在具体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都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所以资产减值金额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发展和丰富了减值准备计提基础,规定可以单项资产或资产组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如果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3.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难度大。
4.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资产减值准备一直以来是我国企业调节利润的法宝,特别是上市公司。但是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并且对资产减值准备的重大修改,对上市公司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以前企业适用的办法不能用于新准则。按照以前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前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上升,大于其原账面价值时,则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这种制度规定可能留给企业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空间。考虑到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发展的状况,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除存货、应收款项以外其他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这种做法符合我国当前国情,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遏制利用减值准备调一节利润的情况。但这一规定对国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职业判断要求,要求企业能够有效甄别长期资产是永久性减值还是暂时性减值。由于长期资产减值后一旦价值回升却不允许将已提的减值准备转回,这就客观上造成了财务价值和实物价值不匹配,会计信息失真。
三、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1.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
尽管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会按照证监会2004年1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的要求,建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形备而实不至”。
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三管齐下。第一,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工作必须按严格的工作程序,由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在进行资产减值的测算工作时应将测算、审计和审批三个关键控制点分离。第二,规范授权机制。企业在测算、审计资产减值准备时,必须以减值准备提取的金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依据,结合各项资产的重要程度以及是否涉及关联方交易等情况按金额由小到大分别规定经理层、董事会审批的权限,超权限的计提必须由股东大会审批。对于涉及关联方事项的减值计提,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应按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第三,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必须贯穿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记录和信息披露的全过程。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三级审计监督机构。在整个减值准备提取过程中,上一级审计机构必须对下一级的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内部制度以及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错误。
2.企业绩效考评体系
企业之所以运用各种手段粉饰会计报表,其动机在于内、外界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考评要求。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价值取向。目前企业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动力不足,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层担心减值损失会影响到自己的薪酬考核,管理层进而演变成了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企业操纵利润的严重问题,才能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3.资产信息、价格市场和资产专业评估体系
完善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和专业评估体系是准确计量资产减值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缺少一个全国性资产专业评估体系,因此,不能定期、及时、公正地公布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使资产减值会的可操作性较差。只有健全、发展了我国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才能合理、及时的计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才有章可循,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公正性、公允性和可靠性才能增强。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使我深深体会到,爱每个孩子,这就是你工作的意义。幼儿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除了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还需要我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好习惯,在幼儿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尽心尽力。选择了幼儿教育事业,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愿意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每一个幼儿。每一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要与幼儿平等相待,不能把幼儿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把爱传递给幼儿把幼儿看重,幼儿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才会尊重老师喜欢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幼儿。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幼儿认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这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开辟新的教法。
4、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幼儿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家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关于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 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省委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教师培训体会:点燃职业心情
2019年3月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首先从党课的内容和上课方式方法上,让我对党课培训班多了更多地喜爱之情.因为党课的内容没有上次党课那么样的以老师的有关入党动机,党的发展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理论讲演为主,多的是诸位教授名师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教育,幸福与生存教育等与我国社会建设及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联的生动演讲.在党诸多讲授中,我不仅从理论上领略到中国***的魅力,而且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教授们的旁征博引中触及到党的风采,原来理论的党课并没有期待的那么枯燥和乏味了.诸多党课中,我都被老师们的精彩讲演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倾听,并作了详细的笔录.在课后,我还在自己的博克上写了自己关于沈湘平老师讲演的感想和体会.我想这期党课培训,对于我而言,收获是比较大的.
再从党课的活动形式上来说,那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我记忆犹新,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除了激动和兴奋,我想收获更大的则是自己的团队意识,团结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极大提高.这次活动量较大,我们留下了汗水,粘上了泥土,可是收获了合作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我想这才是最主要的方面.我想以后如果学校还有此类素质拓展活动,我一定会积极参加的,因为我很喜欢这种挑战性的,富有激情的活动,喜欢在拓展中全面提升自己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从这次培训班的考核与培训方式上谈一谈我的想法和感受.我记得大学那次党课培训我很顺利的就结业了,我们没有采取网上党课考试的方式,只是听了数次教授的理论讲解,并作了小组讨论,提交了党课心得体会.可是这次,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参与了网考,论坛研讨等.网络考试由于我没有进行模拟考试,直接参加了正式考试,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恰巧80分!我觉得我是幸运儿,因为我是这次培训班四百多人中成绩最低的一个,所以有些自责和不甘心,我想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提前着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我想它适用了我们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的各种事情.
从**年4月4日,即我正式开始接受党课再次熏陶和教育的那天起,就决心按的规定严苛要求自己,努力在党课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角色的转变.从普通同学向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转变,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高度重视党课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这一点做到了,而且做的比较好.因为每一次的培训或者活动我都积极准时地参加,从未迟到或者早退过,并且都作了详细而认真的听课笔录,并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博课上发表了自己对于党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是学习内容的转变.大学时上党课,看到很多同学都昏昏欲睡,好一点的同学会带闲书到课堂上“认真”学习,而这次,由于授课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且富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课堂上我都很认真地听讲并积极思考,消化吸收.在讨论中我都拟好发言提纲,积极发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
首先从党课的内容和上课方式方法上,让我对党课培训班多了更多地喜爱之情。因为党课的内容没有上次党课那么样的以老师的有关入党动机,党的发展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理论讲演为主,多的是诸位教授名师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教育,幸福与生存教育等与我国社会建设及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联的生动演讲。在党诸多讲授中,我不仅从理论上领略到中国***的魅力,而且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教授们的旁征博引中触及到党的风采,原来理论的党课并没有期待的那么枯燥和乏味了。诸多党课中,我都被老师们的精彩讲演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倾听,并作了详细的笔录。在课后,我还在自己的博克上写了自己关于沈湘平老师讲演的感想和体会。我想这期党课培训,对于我而言,收获是比较大的。
再从党课的活动形式上来说,那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我记忆犹新,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除了激动和兴奋,我想收获更大的则是自己的团队意识,团结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极大提高。这次活动量较大,我们留下了汗水,粘上了泥土,可是收获了合作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我想这才是最主要的方面。我想以后如果学校还有此类素质拓展活动,我一定会积极参加的,因为我很喜欢这种挑战性的,富有激情的活动,喜欢在拓展中全面提升自己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从这次培训班的考核与培训方式上谈一谈我的想法和感受。我记得大学那次党课培训我很顺利的就结业了,我们没有采取网上党课考试的方式,只是听了数次教授的理论讲解,并作了小组讨论,提交了党课心得体会。可是这次,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参与了网考,论坛研讨等。网络考试由于我没有进行模拟考试,直接参加了正式考试,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恰巧80分!我觉得我是幸运儿,因为我是这次培训班四百多人中成绩最低的一个,所以有些自责和不甘心,我想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提前着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我想它适用了我们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的各种事情。
从**年4月4日,即我正式开始接受党课再次熏陶和教育的那天起,就决心按的规定严苛要求自己,努力在党课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角色的转变。从普通同学向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转变,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高度重视党课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这一点做到了,而且做的比较好。因为每一次的培训或者活动我都积极准时地参加,从未迟到或者早退过,并且都作了详细而认真的听课笔录,并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博课上发表了自己对于党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是学习内容的转变。大学时上党课,看到很多同学都昏昏欲睡,好一点的同学会带闲书到课堂上“认真”学习,而这次,由于授课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且富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课堂上我都很认真地听讲并积极思考,消化吸收。在讨论中我都拟好发言提纲,积极发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各种新的计量属性开始被引入到新准则中,比如公允价值、现值等,并通过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使得资产减值的规范、计量等受到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计提的长期资本不得回转是新会计准则中突出的不同点,这样就能很好的防止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来隐瞒自己的经营业绩,达到改善财务的目的。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资产减值成为了学者们所研究的对象,以通过对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分析来促使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如何更好的经营,而不是简单的利用准则存在的漏洞进行盈利。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作用
1.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
新会计准则规定中采用了资产组的概念,并提出了在难以确定单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下可以通过资产组来确定资产减值。并通过对资产组以及资产减值处理原则的新规定,增添了旧准则中欠缺的部分,使得资产价值的规定更加的详尽、明确,对于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合理。同时准则中关于按照所属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的规定,对于企业的计量工作来说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有利于企业的现实工作。
2.扩大了适用范围
新会计准则增加了全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弥补了旧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中法律上的漏洞,使得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能够有法可依。同时通过这一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新准则规定“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这样就使得企业的资产减值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时间。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根据其减值迹象来判断是否应该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这样就明确了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时间完全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不存在减值迹象,就没必要进行确认减值损失。这种在时间上对自己减值计提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能够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
4.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多样性
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计提金额、累计影响、计提原因等信息要求有所披露,也做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对于资产减值计提的标准的规定却具有多样性,只对于资产减值的金额计提的条件进行了规定,而对于计提的方式、计提的比例、计提的标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说明允许企业在新准则形式下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更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存在的问题
新准则是我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所制定的,对我国企业的资产计提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就仍存在以下问题。
1.执行率不高
新准则中关于企业资产计提行为具有一定的政策规范,需要企业员工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的执行。然而由于很多公司存在以下方面的原因导致计提行为执行率不高:第一,企业文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新规则的出台,忽视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实践中缺乏经验,以致没有形成相关的意识。第二,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特别是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的专业素养不高,对新准则中的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执行上的失误,特别是在对资产组、实体损坏情况等的估计方面会存在判断上的失误,从而影响了执行的效率。
2.操作性难
新准则中将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引入到资产减值的计提行为中,这些指标在理论上的意义与实践上的操作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且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在实际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就会存在不明确性,很容易受到会计工作人员主观上的影响,使得对现金流量的估计和预算、折现率的确定等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从而影响了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准确性。
3.存在不符和性
新会计准则虽然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而制定出来的,但两者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同点的,特别是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范不同,我国规定有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是不能转回的,只能确认。这种硬性的规定使得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与市场经济规律存在冲突的地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难以确定,有时候会比出现资产的账面价值高,有时候会出现比资产的账面价值低的情形,这使得企业的决策存在一定的盲点。
三、企业完善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策略
1.提高会计、财务人员的素质
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规定对会计、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财务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对资产组组合、减值迹象的判断等具有非凡的经验和能力。对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培训以及引进高素质的会计、财务人员来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与素质,更好的应对新会计准则中的要求。
2.建立健全的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在新准则下的执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最根本的应该建立健全的相关机制,特别针对市场价格、信息方面的确认的资产评估机制,从而增强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权威性与准确性。
3.加强审计监督
新准则中关于长期资产不得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表明在企业整个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可转回资产减值的准备的审计监督是核心与重点,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审计监督,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中的计提报表中的信息披露的监管,更好的进行资产的盈余管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卓.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6)
3、具体活动安排:团委做宣传动员3月1日,校团委副书记做《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的国旗下讲话,与体卫艺处共同提出“ 学雷锋,爱校卫生月”的主题月的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动员。
团委利用校园网络、橱窗等宣传阵地展开宣传,如雷锋事迹及图片展、雷锋生平、事迹及校内外学雷锋先进事迹报道等,营造学雷锋活动气氛。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于3月1日每班组织学习和讨论雷锋精神在现在的作用和意义的主题班会。雷锋精神可以概括为: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忘我劳动,学习上刻苦钻研,集体中乐于助人的精神。各班召开“弘扬雷锋精神”学习讨论主题班会,讨论话题:①了解什么是雷锋精神?②讨论雷锋精神在当今的意义?③学雷锋应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④各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召开本次主题班会,在学习和讨论中制定出本年度学雷锋活动计划。
3、出一期主题黑板报,各支部以“弘扬雷锋精神,养成文明习惯”为主题出一期主题黑板报(3月12日前出好,学校将组织评比)
4、开展一次学雷锋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活动时如需要,班主任事先可以向团委借用校旗、团旗或青年志愿者旗帜。活动结束后,认真做好活动事迹总结(附上有关的说明材料或照片),并撰写学雷锋心得体会(每班5篇)。校团委将根据各班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评选出学雷锋先进班级集体和学雷锋活动积极分子。
5、举行一次学雷锋演讲比赛,由学生会主要承担“学雷锋精神,树文明新风”演讲赛,可在学生会各部中选取代表参赛。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时间初定于3月29日下午4:30,地点初定于阶梯教室。
三月份 教学要有特色。根据这一原则,组织组内成员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①准备工作--召开教研组会议,明确活动的重要性。②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教研活动。③总结该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④邀请学校领导和其他教研组的成员来听课,来指导。⑤有条件的话,邀请市教研员来听课,评课。 这一活动估计要从3月开展到5月份。
四月份 1、 迎接一年级展示课,老师积极准备上好课。在展示日前其他成员做好对上课教师的听课,指出优缺点,及时做到把课处理的更为完善和科学。同时协助这位教师做好道具的准备工作。2、 积极准备校教学比武活动。 继续开展三月的活动。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B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旧生代农民工落叶归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下,在代际更替中成为农民工群体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导力量。相比父辈,生长在城市、远离农村和农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处于迥异时代背景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取向、社会心态、个人诉求、行为逻辑、参照目标、身份认同、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因此对农村和土地的眷恋有所消减,而对进入城市社会有着较强的期盼和憧憬。
然而根源于户籍制度的城乡二元体制使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经济上、甚至在身份上融入城市,但是却面临着就业歧视、社会网络狭窄、人力资本匮乏、心理认同度低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经济上融入,社会和心理上嵌入的非实质性融入现象,传统的由户籍制度导致的二元结构正在城市内部演变成为新的二元结构,即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处于城市与农村的双重边缘,是一群没有认同或认同内卷化了的、悬空的一代,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真正市民、与城市融入的梦想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诸多尴尬与无奈。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的城镇化已经取代物的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入人文关怀、需要融入人性理念,让新型城镇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彰显人性的光辉。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不解决,不仅会使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受到影响,而且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仅要跨越城乡二元制的藩篱即取得城市户籍,还要能够形成城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拥有一定的融入城市所必需的心理资本,获得本地市民的情感接纳和社会资本,并且拥有在城市安居兴业所必需的人力资本。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无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都从政策、制度或机制上给予外来人口更多的、更公平的享受市民待遇的机会。因此,在这一趋势下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彰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文关怀和人性理念,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鉴于新型城镇化所提倡的人性关怀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独特性,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保障,研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的成因并寻找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合理路径,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持续改进我国城镇化质量、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以对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成因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的抽样数据为基础,选取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状态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三种资本协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模型,并以城市融入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的社会复合治理解决思路与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模式以及户籍制度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影响,在城镇化、半城市化、城市融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中外分化格局。
第一,西方学者在早期人口迁移理论的基础上,以流动人口和移民为研究对象,关注城镇化以及流动人口和移民的城市融入状况。
西方早期的人口迁移理论,利用归纳方法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解释,力图发现人口迁移内在的规律和特征。其中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的推拉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等都从工业化、城市化视角研究农业转移人口问题,成为现代人口迁移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深入探讨了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后果,提出了由城镇化所导致的“城乡发展失衡”、“过度城市化”等今天依然困扰世界城市发展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的人口迁移与城镇化问题研究逐渐从宏观视角转向对于转移人口个体及家庭迁移动因或迁移行为等微观层面的研究。
西方学者的半城市化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对于半城市化现象的论述,后来演变成为从特征、过程的角度定义半城市化,并对半城市化问题发展机制、发展现状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深入探讨。由于不存在城乡二元体制,西方学者对于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解决机制研究主要聚焦于心理层面,如社会熔炉理论、社会同化理论提出的流动人口通过接受当地主流文化、建立社会网络并实现心理认同的同化过程。
西方学者的研究虽然在与中国迥然不同的国情和制度背景之下展开,但为中国错综复杂的城镇化问题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良好平台,为中国农村人口市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第二,国内学者以普通意义上的农民工群体流动为研究起点,进而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独特性以及其在农业转移人口中的主体作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镇化及半城市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地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学者,基于各自学科视角对农民工群体的流动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从早期关注的流向、规模、人口学特征等人口流动的静态特征,逐步演变为流动过程、工作和生活状态、行为方式、社会融合等社会经济动态特征,以及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经济社会影响等。
以王春光(2001)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入问题为标志,学界开启对农民工代际特征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热烈讨论。在王春光城市融入与半城市化研究的基础上,学界在三个方面就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及城市融入问题进行广泛探讨。第一,对农民工半城市化状态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社会认同、群体特征、权益保障、心理状态、就业状况、城市融入等方面,指出虽然在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基本市民化,但非正规就业和发展能力的弱化、居住边缘化和生活“孤岛化”以及社会认同的“内卷化”都使其处于城乡两栖的半城市化状态,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第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居于主流的观点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户籍制度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的“制度决定论”。还有学者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也是导致其半城市化的原因。第三,农民工的半城市化状态已经呈现出结构化、长期甚至是永久化的特征,因此学界展开了对农民工半城市化的演进趋势及成本测算的相关研究。
经过修正的西方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相关理论等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城镇化研究。然而,由于我国与西方城镇化在宏观场景、推动力量、历史历程、政策安排与现实后果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在借鉴和运用西方相关理论时,应该结合我国实践并结合时代特征。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国的城镇化研究水平也日益提高。在研究技术上,早期以规范研究为主,发展到目前占主流的各类实证研究,学者们大量使用的实证方法如Logit模型、OLS回归分析、Profit模型等分析方法,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怎样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从半城市化到完全市民化?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又如何避免半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贫民窟现象?以上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意义重大。然而,纵观国内外对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居于主流地位的“制度决定论”已经无法很好解决当前新型城镇化提出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的户籍制度改革趋势下新生代农民工仍旧处于半城市化状态以及无法融入城市等问题,因此,亟需从新生代农民工软实力――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视角打破以往研究中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各种因素各自为政的桎梏,通过三种资本的协同作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三、基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协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实证研究
通过对国外劳动力迁移、城市化进程和半城市化现象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析,以及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和城市融入问题进行回顾,本研究归纳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的表现特征、成因及演变趋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经过文献梳理和归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为:人口学因素、心理资本因素、社会资本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制度因素。
以1980年后出生、16周岁以上农村户籍外来务工人员的市民化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的大型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32份,问卷Cronbach'salpha系数=0.8647,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实证分两部分。首先,在问卷调查获得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对第二部分提出的理论框架,即各个影响因素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倾向的关系进行单因素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所有因素的显著性值都小于5%,可以认为这些因素单独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相关。其次,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倾向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显著相关的因素,可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在其它因素影响下每一因素对于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以及各因素的相对影响程度。由于因变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倾向(有市民化倾向=1,没有市民化倾向=0)为虚拟变量,且为只有两种结果的定性变量,故可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倾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模型设计中,可以假设P为有市民化倾向的概率,而1-P为没有市民化倾向的概率,对P进行logit转换,记为logitP,以logitP为因变量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Log itP = a+b1x1+b2x2+…+bnxn (1)
由(1)可以导出:P= (2)
(2)式为logistic回归模型。在式中,a为常数项或称为回归截距,bi为第i个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系数,xm为作为第i个影响因素的自变量。
本研究在选入变量α=0.05的水平上,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被调查的1132个样本的截面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采用自变量组分步强制纳入法,分别就人口学因素、心理资本因素、社会资本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制度因素五组自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倾向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因素、社会资本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虽然制度因素的影响更加显著,但国家一系列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政策措施出台后,制度因素的影响将产生变化;人口学因素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不确定。
四、基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协同的社会复合治理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张红芳,吴威(2009)认为,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具有协同关系,三者的协同是开发个人潜能、形成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林竹(2011)认为,通过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协同可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张洪霞(2013)也认为,通过三者的协同可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本研究认为在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者的协同可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解决其半城市化问题。
所谓社会复合治理主要指社会治理结构从政府作为单一主体排斥其他主体参与,向多种社会主体协同以促进治理绩效优化和提升社会整体治理能力转变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治理形态。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复合治理的治理主体强调多元参与主体的“复合型”协同参与,更加注重社会组织参与主体在治理机制中的平等地位;治理过程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双向互动”,即通过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和其他各主体的全面参与,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建立良好的互动伙伴关系;治理结构强调多元参与主体间的横向互动,与传统科层组织形成网格状治理结构,各个参与主体成为连接多渠道治理路径的结点,其网络触角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需求反应更为及时灵敏。因而,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应该引入复合治理的理念,引导第三方组织和企业与政府进行“复合型”协同型参与,构建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三维结构下的多元主体复合治理模式,有利于打破单一主体的政府治理模式,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所谓社会复合主体是指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创新行动过程中,多个不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主动关联所构成的多层架构、网状联结、功能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主体网络。据此加以引申和延展,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解决的复合主体则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复合主体,旨在打破不同主体间的“部门分体制”,塑造一种互相嵌入、功能互补的互通互联协同治理模式。其核心思想体现在:一是注重“政府―企业―社会”三维合作的组织模式,也注重不同主体的主动性和专业性,促进各主体的优势复合发挥。二是复合治理主体构建了主体间相互融通,共同分享,优势互补的互动平台,打破了治理全过程不同环节、领域的部门割裂、主体分立。三是实现主体间互联互通的内部化,对于有效整合多主体间的社会资源,加强融通协同,提高治理效率具有实然性。因此,如何在实践中构建政府与企业主体、政府与第三方组织及企业主体与第三方组织之间“双向互动”的良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和犄角支撑的耦合型治理格局,是深化和创新半城市化问题解决路径的一种新探索。在这一社会复合治理结构的支撑下,运用政策、法律、社会、经济等多种手段,通过全方位培训增加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从而增强对城市居民身份的自我认同以增加其心理资本,增加其职业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业缘为基础的社会资本;通过各主体努力增加其与城市居民的沟通、交流渠道以增加其社会资本,从而使其拥有心理归属感,并拥有更多信息渠道从而增加其人力资本;通过网络组织进行的包括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在内的心理培训,加强对其挫折心理的疏导,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促进其主动融入城市以提高社会资本,激发其自身强烈的成就动机以提高人力资本。
[参 考 文 献]
[1]张兆曙.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对杭州3种城市治理实践的组织分析[J].管理世界,2010(2)
[2]曹堂哲.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概念、模型和理论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3]何继新,陈真真.公共物品供给复合主体“复合型”协同机制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4]汪锦军.构建公共服务的协同机制:一个界定性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2(1)
[5]张洪霞.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内生机制创新研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协同作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7)
[6]陈藻.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调查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