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早期护理干预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篇1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

[2]王翠茹.压疮的临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6,14(1):58-59.

[3]郑清月,秦惠基.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5:204.

[4]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5]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6]王爱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4:115.

[7]袁长蓉.褥疮护理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04-106

[8]黄峰.褥疮护理近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5-197

[9]王新华.压疮护理新进展及护理干预性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

[10]王彩风,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5-77.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广平.鲍金艳.压疮的康复护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2010(2).

[2]李香玉.褥疮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10(12).

[3]张翠芬.赵慧英.38例高龄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7).

[4]周金英.陈彦红.高媛.霍玉娥.王杏薇.神经科患者压疮易患因素分析与预防.[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

[5]胡向云.护理干预对神经科患者压疮发生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8(8).

[6]魏忠梅.安聪娟.张林会.王秀丽.桑琳霞.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08(9).

[7]魏忠梅.安聪娟.王秀丽.桑琳霞.卢金菊.自制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与Braden量表信度与效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4).

[8]钱瑞莲.徐建珍.屠丽君.神经科病人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测评估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研究2008(13).

[9]夏厚萍.溃疡期褥疮对症处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2).

[10]徐建珍.钱瑞莲.赵卫红.屠丽君.麻丽萍.徐国彬.成月花.王红.吴明琴Braden评分预测神经科患者压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性因素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

篇2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38—01

腹腔镜手术是最近发展迅速的微创治疗手术[1],比较剖腹手术其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如术后创口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等[1] [2],尤其是术后瘢痕小、又符合美学要求,青年病人更乐意接受,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1] [3]。目前,腹腔镜手术的金标准是胆囊切除术,一般地说,大部分普通外科的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完成,如阑尾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疝气修补术、结肠切除术、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还有卵巢囊肿摘除、宫外孕、子宫切除等,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腹腔镜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外科手术都能采用这种手术。然而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1~2天经常发生腹胀,这与术后肠功能未完全恢复、腹腔内残留CO2气体等因素有关。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避免和减轻患者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17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为22~47岁,平均年龄为35.42±5.60岁;51例子宫肌瘤患者,68例卵巢囊肿患者,57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88例),2组患者在年龄、手术原因等方面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止其喝水,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第一、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手术前对其进行手术知识教育,为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怀,用关怀的语言安慰患者,解除其手术压力,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注意问题,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看书等缓解紧张情绪,手术前天晚上保证良好的睡眠,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安心地接受手术。第二、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手术前一天要求患者食用低渣、易消化食物,晚上患者减半进食量,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饮用一些排气类的汤(如桔皮水、萝卜汤等),目的是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气、防止腹胀。禁止患者食用黄豆、淀粉类、牛奶等容易发酵产气食物,以防止加重腹胀[2]。第三、进行护理干预:手术后患者需每天捂住其腹部切口位置翻身(左右各5次)。下肢及下腹部均抬高15度~25度(每天3次每次5s),目的是让其腹部残留的CO2气体下移,以缓和腹胀症状。在下腹部用手进行顺时针按摩(每天3次每次10min)。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对其指导深慢呼吸(每次3~5min),为了减少吞气避免患者用口呼吸、(持续3d)[2] [3]。第四、进行早期锻炼护理干预:叮嘱患者手术完全清醒后立即进行床上早期锻炼(每天每2h做一次),屈伸左右膝关节(每天5次),上抬双下肢(每天5次),屈伸肘关节(每天5次),手进行握拳、松拳(反复5次)。叮嘱患者做术后体操:平卧,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右腿伸直尽量上抬(保持5s),然后放平,左腿伸直尽量上抬(保持5s),然后放平,双腿同时上抬与身体呈90°角度(保持5s),每个动作做10次,每天共2次。

1.3 腹胀判定标准

患者无腹胀感为无腹胀;患者有轻微腹胀感,但切口无胀痛为轻度腹胀;患者有腹胀感,腹部膨隆,切口胀痛,但可忍受为中度腹胀;患者腹胀感强烈,腹部膨隆,切口胀痛,疼痛无法忍受为重度腹胀[4] [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数据行χ2检验,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 腹胀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越来越频繁,妇科患者由于在手术时、手术中均使用品,对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行了麻痹,阻碍其脾胃的运化升降,又因为手术时患者肠管暴露,术中常使用CO2扩充腹腔形成人工气腹,术后腹内有气体残留,手术操作给患者肠系膜等的刺激及创伤也使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大多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现象。患者术后被使用大量抗生素,使其胃肠功能发生紊乱,手术前后也有禁食,不能充足补给营养物质,其电解质发生紊乱,也可能出现低钾血症状[3] [5]。当然大多数术后患者怕痛不愿下床活动,使其术后胃肠消化能力严重下降,产气增多[4] [6]。以上这些情况都能不同程度的引起术后腹胀。所以,腹腔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使其尽早排气,以减少患者术后腹胀,使其早日恢复机体功能,这是护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其腹胀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4 小结

本论文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如饮食、心理、锻炼、等,均可预防并且减轻患者术后腹胀的现象,使患者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对于疾病的早日康复也有明显的效果,对临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民文.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膈下及肩背疼痛的影响[J]. 北方药学,2011,04:64-65.

[2] 黄娟. 护理干预对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腹胀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2:241-242.

[3] 连东芳. 妇科腹腔镜术后焦虑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措施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2:268.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85-02

颅脑损伤是由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颅造成头部的损伤,其中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其病情变化快、治疗困难、护理复杂、手术成功率较低 ,因此 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同时要准确判断病情发展,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治疗依据,对病人预后恢复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脑外科自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其中男3l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45.5±3.5岁 48例患者中,车祸外伤27例,高空坠落伤4例,重物撞击伤1l例,殴打致伤6例。人院时经CT扫描,损伤部位:脑干7例,丘脑下部3例,硬膜外l2例,脑内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例,广泛性脑挫裂伤7例,硬脑膜下血肿l2例,合并其他脏器受损17例,其中脊柱或脊髓损伤4例,胸部受损5例,腹部受损8例。入院时应用GOS评分指标分析, 良好(5分)18例、轻残(4分)13例,重残(3分)l7例。非手术治疗21例,手术27例。将4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损伤时间、损伤程度、手术时机选择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及对症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神志变化等进行严密观察,注意患者昏迷程度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对患者的辨识力、记忆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以准确掌握病情进展,严密观察患者瞳孔变化( 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眼球活动情况。 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如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淡漠、收缩压下降 呼吸频率增快等症状,应考虑是否有休克或低氧血症发生。如出现躁动或突然嗜睡,脉搏及呼吸变慢,血压升高并结合瞳孔的变化,应注意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如患者血压突然下降、脉搏增快 心跳呼吸减弱,提示出现脑干功能衰竭。

护理干预措施:

(1)常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数处于深昏迷状态,要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减少人员走动,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在此同时,要配备气垫床,抬高头部30度作于,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床单应平整、干燥.松软。每两个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和骨突部位,预防压疮。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外阴和,以减少局部刺激与感染。

(2)低温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脑损害。早期采取采用冬眠法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病死率。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如果患者发热,体温高于39度(或者是39度以上者可用冰帽、冰枕冷敷以及酒精擦浴等,昏迷病人使用冰帽、冰枕者要严防冻伤。

(3)感染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导尿时选择刺激性小的气囊导尿管;恢复期帮助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膀胱训练,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0.9%NS进行膀胱冲洗,防止尿路感染;留置脑室闭式引流者,引流管应高于切口平面1O一15era,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和量,做好记录。

(4)输液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监测中心静脉压;休克纠正后应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加重脑水肿或心肺负担;颅内高压时应给予高渗脱水药物,甘露醇应在3Omin内滴入,防止输入速度过快而一定程度的加重了肾脏负担。

(5)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遭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咽喉呕吐物,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严防舌后坠,有活动假牙应取下,以防假牙脱落,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死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湿化气道。

(6)脑脊液漏护理

有脑脊液外漏者应抬高头部,用盐水清洗鼻前庭及外耳道,用酒精消毒。耳漏者采取患侧卧位,防止脑脊液逆流,引发颅内感染。嘱咐病人勿用力濞鼻涕,以减轻症状。

(7)安全护理

昏迷或躁动患者应在床边加防护栏,或适当约束患者肢体,以防止坠床或拔出治疗管。

(8)心理护理

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尊重患者隐私及人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重拾信心,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患者亲属思想工作,减轻消极 焦躁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治疗信心。

(9)对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严重的颅脑损伤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胃黏膜血管痉挛,胃酸分泌增多,造成缺血甚至坏死。

(10)观察意识状态变化。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呼唤患者的名字,并压迫患者的眶上神经等方法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嘱患者家属经常同患者交流,消除其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变化。

(11)对脑疝及脑水肿的观察。在患者脑受损、受压及创伤的过程中会出现缺氧、休克等现象,可使患者迅速出现脑水肿,严重的脑水肿使颅内压急剧增高,形成脑疝导致死亡。护士应严密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治疗。

2 结果

对照组24例患者康复出院7例,好转13例,生活自理2例,因呼吸、循环的衰竭死亡2例,观察组康复出院9例,好转13例,生活自理1例,因呼吸、循环的衰竭死亡1例。两组患者康复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综上所述,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实施严格的专业护理十分必要。颅脑损伤多由于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常引发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甚至发生脑损伤,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须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迅速处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必须了解颅脑损伤的基础知识及护理要点,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在密切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并加强巡视的基础上,还应解决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颅脑损伤高热的患者,在给予降温的同时应加强营养,促进损伤的修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分解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需加强营养。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目前认为颅脑损伤的发生机制为:起初仅为部分性损伤,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会出现继发性损害,在无血肿的损伤后24~36h,会出现急性细胞毒性水肿,也有少数为血脑屏障损害引起的血管源性水肿,这些都是导致颅脑损伤及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临床观察和专科护理工作,全面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预防感染和各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4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患者意识清楚,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昏迷、精神异常者以及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排除近1个月内有抗焦虑、抑郁药物服用史者。共入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6~69岁,平均(56.4±5.7)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7例,初中及以下28例。研究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3~66岁,平均(55.2±7.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本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气道管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①气道管理: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卧床患者交代家属定期翻身、扣背,辅助患者咳痰,有必要者可进行吸痰,并遵医嘱行氧气雾化吸入,3次/d,保持气道湿润通畅;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式,讲解生活饮食注意事项;③康复指导:向患者强调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作息制度及康复训练计划,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关节功能锻炼,并严格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绪管理。①信心支持:向患者描述治疗康复良好的病例资料,并肯定患者在病情恢复方面的进步,增强其进一步治疗的信心,并鼓励病友交流使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②音乐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及喜好等,帮助患者选择相关的音乐或电台等,利于舒缓焦虑抑郁情绪;③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过移情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组织收看各类电视节目,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从而避免患者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疾病方面,以减轻抑郁,保持心情愉悦;④安神静志:指导患者每天静坐、静卧等舒缓紧张情绪,引导患者通过语言、活动等疏解内心压力,肯定患者的进步,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⑤放松训练:在保持病室安静的前提下,使患者感觉轻松自然,闭目进行深呼吸,并自足部开始直至头部,依次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训练,直到患者掌握放松方法。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2]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其中HAMA、HAMD分别包括14、24个项目,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评分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PSQI量表包括7个维度,18个条目,总分0~25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但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由于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常出现焦虑抑郁情况,文献[4]报道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可达80%左右,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主要与心理应激、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康复效果,导致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5]。因此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外,还有必要进行情绪管理,加强心理功能的康复。

另外,睡眠障碍也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刘国军等[6]报道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数日或数周内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可达95%,并且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噩梦等,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神经功能的康复,并且使复发的风险加大。此外睡眠障碍与负性情绪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王宁群[7]研究显示,脑梗死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多数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同时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最终引起睡眠结构紊乱。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情绪管理,首先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解疾病相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关知识,列举康复成功案例,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患者本身感兴趣的活动节目等转移注意力;通过睡前放松训练使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在肌肉放松的基础上,让患者暂时忘记不适症状,保持心情放松[8]。另外根据患者的喜好进行音乐干预,有研究[9]显示,音乐可以振奋患者的精神,舒缓情绪,激励正常行为,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HAMA、HAMD、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并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情绪管理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情绪管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情况,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可进行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篇5

【摘 要】将2011 年2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8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88 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连续康复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使用连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连续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

脑卒中这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具体的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是一种大脑功能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的缺失的脑学管疾病。而这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并且这种疾病发病后及其容易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就是偏瘫。本论文将2011 年2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8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 年2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8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 例,女性患者40 例,他们的年龄均在45 ~ 80 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5.4 岁。将这88 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连续康复护理组,各44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于常规护理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而连续康复护理组采用的是连续康复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有:

(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及家属会对病情产生一些恐惧甚至是焦虑,这种负面情绪对于疾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有关脑卒中病以及治疗方面的常识,让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患者及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多向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向他们讲解造成脑卒中偏瘫的原因以及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更要向患者介绍具体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让患者认识到治疗与护理在疾病治愈上的重要作用,以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3)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连续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向患者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有患者的变化、关节的辅助活动等基础性的功能联系,以及部分的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联系等。

(4)药物护理,护理人员的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且要仔细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各种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告知住院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 P<0.05,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的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连续康复护理组FMA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疾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其较高的后遗症发生率还是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干预效果。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连续康复护理组患者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的改善明显,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因此为了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连续康复护理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综上可得,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不仅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而且对于良好护患、医患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萍, 刘增军, 丁海敬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1(07):747-749.

篇6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的52例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1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3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6.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5%、84.62%,对照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2%、65.38%。结论 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治疗期间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1年生存率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66-03

直肠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下段直肠(腹膜反折平面以下)中比较常发,在直肠癌患者中占75%左右[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吻合器的广泛应用,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成为可能且在临床上实践,效果明确,但术后可能出现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为此低位保肛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的肠癌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手术禁忌症、精神异常等患者。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在46~71岁之间,平均(60.3±3.2)岁,病灶直径在1.5~6.1 cm之间,平均(3.2±0.3)cm。其中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4例。随机数字法将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灶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本组52例患者均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常规操作。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先要查看患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心态、病史、治疗等情况,并加强与患者的交谈,深入的了解患者内心情绪。对于害怕癌症本身的患者来说,多安慰、鼓励患者,用成功生存患者案例说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对于害怕术后大便失禁、愈合不良等患者来说,耐心、客观的告知患者低位保肛手术的作用、注意事项及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后消除其不安、恐惧心理[3]。②肠道准备。术前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对于营养不良患者来说,术前行营养支持疗法,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术前指导患者合理服用甲硝唑等抗生素药物,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术前1 d行甘露醇导泻,在排出无粪液体后停止(若患者体质较差,适当补充营养液)。另外术前及时的进行诊断,了解肠癌病灶部位、直径等情况,术前晚上、手术当天早上用肥皂水灌肠,完成后指导患者左右翻身几次,让灌肠液体和肠壁充分接触。对于伴有直肠狭窄的患者来说,通过导尿管灌注30~40 mL的蓖麻油,让大便软化,便于排出体外[4]。

1.2.2 术后护理 ①观察护理。术后去枕平卧位6 h,头偏向一侧,在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后改为半卧位。术后第1天每隔15~30 min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1次,同时对患者的面部表情、面色、体温、尿量等情况严密观察,并记录好24 h排尿量。②导管护理。固定好相关导管,如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对导管中引流液颜色、性状、容量全面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出现挤压、扭曲、变形等情况,保持引流管通常,避免血块堵塞。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无菌操作。另外指导患者适时更换,早期下床活动。③饮食干预。叮嘱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前不能进食,排气后开始进食流质食物,且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为主,保证患者身体处于营养良好状态,有利于恢复。④并发症预防。第一,切口感染。术后初期患者造瘘口处于开放状态,便次多但粪便稀疏,流出的粪便可能造成切口感染。为此帮助患者选择左侧位,用塑料薄膜隔开腹部切口、造瘘口,预防感染[5]。第二,吻合口瘘。术后持续胃肠减压,避免腹胀。术后行常规消炎止咳处理,避免因咳嗽增加腹压,致使切口或吻合张力过大形成吻合口瘘。另外全面观察腹腔引流液颜色、性状及容量。第三,肠梗阻。术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48小时指导患者床上翻身练习,每隔2 h1次;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术后第4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6]。⑤排便功能恢复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行缩肛运动,1次20~30下,早晚各1次。叮嘱患者离床时行提肛运动,下蹲时放松,站立时则缩紧,起初2~4次/d,随后慢慢增加次数。术后1个星期指导患者进行排便,餐后半个小时行排便训练,3次/d,1次10 min。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其中生存率通过随访获取,统计电话随访1年、随访3年生存率。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完成,包括护理水平、护理态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内容,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1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6.92%,两组比较χ2=4.13,P=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吻合口瘘5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轻度狭窄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5.38,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3年生存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生存25例(96.15%),随访3年生存22例(84.62%);对照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生存20例(76.92%),随访3年生存17例(65.38%)。两组患者随访1年、3年生存率比较χ2值分别为1.17、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肠癌以直肠癌为主,且75%直肠癌属于低位直肠癌,传统治疗低位直肠癌以Miles’为主,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创伤大,术后易引发切口感染、损伤、术后排便障碍等系列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7]。随着腹腔镜技术、吻合器及吻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腹腔镜低位保肛手术逐渐成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完整切除肿瘤病灶,而且可以避免因腹壁造口带来的痛苦,且腹腔镜具有微创、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有效改善肠癌患者生活质量。但低位保肛手术前后若护理或预后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为此手术期间加强全面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报道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受其早期功能锻炼、饮食、活动等影响。王云霞[9]等人通过对行腹腔镜改良Bacon’s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肛周护理(及时扩肛、便后坐浴)、保持引流管顺畅、早期排便功能训练(缩肛、排尿中断训练、排便反射训练、腹肌规律收缩)等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 d。肯定了低位保肛手术治疗后全面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在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上的作用。Marquis等人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术后及时的给予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李严[10]等人对行地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质量的79例患者行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护理、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剂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后,没有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其排便功能均基本恢复,表明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除了能保留患者外,还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张恒[11]认为中低位直肠保肛手术护理应包括以下几点: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饮食指导、床上翻身、咳嗽等指导,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排便障碍等)观察和护理。谢细英[12]对收治的3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行系统护理(改良组)后,康复质量优率高达84.37%,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的65.63%。另外改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肯定了系统护理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经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心理准备、肠道准备、观察护理、导管护理、饮食干预及并发症预防)后,护理总满意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另外本研究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为主,其中相关研究认为吻合口瘘术后发生率为2.5%~6.5%,其预防措施包括:①引流液性质及容量观察。若引流量不变或骤加,且颜色呈现混浊、脓性、气泡遗漏等特点,则表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症状。②观察患者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与切口感染、白细胞上升等无关外,则可能是出现了吻合口瘘。术后每天进行2次扩肛,以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主要可以根据排便不尽、粪便柱慢慢变细等现象判断。其预防措施在于术后早期扩肛,2次/d,5min/次。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减少吻合口狭窄发生。若已发生则通过手术松解或吻合口切除后再次吻合方式解决。另外,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引流管等相关指标,同时做好皮肤护理、洗手作业、肠胃护理等工作,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加强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排便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 卢湘华.肠癌低位保肛术手术治疗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216.

[2] 王庆红,夏红.4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27):278-279.

[3] 郑小英,王玉文,韩桂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8):1007-1008.

[4] 袁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1721-1723.

[5] 张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2):70-71.

[6] 谢燕珍.7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4(10):2228-2229.

[7] 汪晓丽,刘新香.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134-135.

[8] 王锡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技巧及吻合口漏防治之我见[A]. 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2010广州国际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研讨会、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学习班、结直肠肿瘤循证治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2010:5.

[9] 王云霞,潘晓培,郑荣.腹腔镜改良Bacon,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护理及早期排便功能训练[A].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护理专科知识学术会议(外科护理学组)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5.

[10] 李严,张玮琪,张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9):150-151.

篇7

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

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

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

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

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

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8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

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83、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84、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

86、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87、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88、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

89、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90、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

9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92、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93、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95、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96、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97、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98、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99、康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00、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102、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

103、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10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05、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106、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10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108、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09、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12、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1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114、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11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护理效果观察

116、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11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18、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119、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120、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2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12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12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12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

12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126、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

127、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128、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129、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

130、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

131、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

132、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133、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

134、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35、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137、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139、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140、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14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142、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14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144、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45、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

146、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47、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篇8

 

急性心肌梗塞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其病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是以医院病房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使患者不至于在患病时不知所措,使患者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他们不良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护理,尽快恢复健康。下面谈谈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9例,年龄40-85岁。住院天数为2-4周。

1.2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给予吸氧指导,疼痛指导,活动指导,饮食指导,院外指导,心理护理及综合治疗。

2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实验

2.1氧疗指导

即入院后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以取得密切的配合。无并发症者维持48-72h护理毕业论文,由鼻导管持续给氧,一般用20-40%浓度,3-5L/min为宜;病情严重者可达4-6L/min,必要时面罩给氧5-10L/min。疼痛缓解,休克、心衰纠正后逐步减少吸氧流量,一般1-2L/min,或间断给氧,维持5-7d。

2.2疼痛护理

疼痛发生时患者不宜紧张,不宜用力屏气,护士应遵循医嘱迅速给予镇痛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专人守护,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2.3活动指导

第一周:1-2天绝对卧床休息,肢体只有被动运动,生活全部由护理人员照顾,第3天嘱咐患者床上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主动翻身和肢体运动,可坐起自己漱口和进食。第4天鼓励患者在床边活动,如坐、站等。第5天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的陪护下室内慢步走动,2次/d,每次10min。第6天患者可自己上室内厕所毕业论文格式。第7天告诉患者活动要适度。第二周:按护理计划可在走廊内来回散步,但要向患者说明活动后的注意事项:如心率不超过110次/min,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无心律失常等。以后活动循序渐进。

2.4饮食指导

发病后4-6h应禁食,以后两天内宜进流质饮食,2天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以高能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钠、少产气的食物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过饱饮食 [1]。嘱咐病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其解除思想上的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

2.5院外指导

指导院外康复,保证康复的持续性,心梗患者出院后猝死时有发生,提示病情稳定出院时,仍存在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失平衡[3],应指导病者坚持系统服药,禁止擅自停药,定期门诊随访,外出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丹,并要带上急救卡,卡上写明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药物、家庭住址。并指导患者活动量由小变大,不能过度劳累,3-4个月后可逐渐恢复工作,半年后方可过性生活。

2.6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的心理。此时护士要有稳定的情绪,较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突如其来的反应,不应手足无措,主动安定患者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恐惧心理护理毕业论文,各种急救措施准确及时,动作轻柔,稳、准、快。以使病人放心,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放下包袱,安心养病,树立必胜信心,以利于治疗。

3结果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5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好转30例(52%),治愈26例(44%),死亡2例(3.4%)总有效56例(96.6%)。

4讨论

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其发病突然,病情重,由于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中青年AMI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4]。因此,护士对于AMI患者住院后,更应把本病的基本知识,各种相关疾病和不良习惯对本病的影响,用药知识,预后,遵从医嘱的重要性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并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提高遵从医嘱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中能很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改善了护患关系。而且也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存杰,扬招荣,滕玉英,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1672-5085(2009)06-0151-02

[2]纪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护期康复护理,实用全科医学,2007,4:72

[3]李素巧,李静,孙惠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中国康复,2006.4.22.23

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60-01

断指再植的手术的成功与否与医学的发展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设备,已经完全具备了断指再植的能力,这样高难度的手术逐步的取得了成功。断指再植通俗的说就是把已经断掉的手指重新接起来的一个过程,通过外科的手术使得手指的血液和身体继续融为一体,进行有效的血液循环[1]。断指的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手术的难以程度,为了结合现代的医疗设备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率,我们更可以尝试自我效能干预的方法来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护士及时的帮助患者增加了信心,可以使患者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管理行为,从人文的角度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只有患者积极的配合护士的工作,才能够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再植成功的几率。鉴于以上原因,对我院70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了自我效能的干预,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本资料

选取我院70例断指再植患者,男43例,女27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为(36.2±1.7)岁,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得到了本人的同意,以上患者均无高血压史。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无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手指受伤到断指再植术时间等差异,一般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断指再植术的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采取一定的措施。(1)鼓励患者对于战胜疾病产生极大的信心,树立了信心和目标,才能够使患者最大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我们都知道十指连心,所以断指这件事情不仅仅会给患者身体上带来很大的伤痛,也会给患者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因为身体的不健全而产生了厌世的情绪,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对生活也失去了原有的信心,对于断指再植手术以及医护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新人,认为从此以后自己的生活将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所以护士应该用温柔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帮助他们恢复身体的健康。(2)患者的家属对于患者也应该给予支持的态度,在困难面前和患者在一起,支持他、鼓励他,重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3)护士应该在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的病情,并且举一些做了断肢再植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已经有病人战胜了手术的困难,重返了美好的生活。境遇相同的一些人有了成功的经验,会使患者产生共鸣,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前人已经做出了表率,这样的自我效能很容易产生影响。(4)鼓励患者,帮助患者确立小目标,在一段时间内能够逐步的实现,实现了目标,就会加强患者的成就感,以后也会逐步的取得成功。(5)帮助患者远离消极的消息,排解负面情绪。任何的手术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不要在患者面前提那些失败的例子,这对患者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应该帮助患者回避那些负面的事件,也是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是否成功,以及取得的具体成效。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2.0软件,作统计学的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9%(见表一)。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有明显差异,应当进行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3讨论

断指再植术会失败的原因也有,会产生的状况是血管危象[2]。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患者的情绪低落和紧张,身体的不适应,手术的不恰当,患者的生活不规律,吸烟喝酒等情况多有发生,术后患者也不应该提早下床活动,应该等到患者的身体慢慢恢复才可以走动。

绝大多数的断指情况都是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这会使患者突然之间身体和心理都受到较大的伤害,使患者处于一种烦躁和焦虑的状态,患者对于自己的手指是否能恢复到从前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产生了困扰,大大的加重了心理的负担,更容易引发血管危象的发生[3]。所以说,护士应该帮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形成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

社会认知理论包括自我效能,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自我效能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行为,从心理上从根本上克服障碍的存在,并且逐渐成为了一种手段,被应用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当中。该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比,断指再植患者的成功率更高一下,观察组患者也更愿意配合护士,更能够提高自身的自觉性,帮助自己恢复身体的健康,这足以说明了自我效能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意义。因此,该方法可以运用到临床中,并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77-02

乳腺癌是一种妇女常见恶性肿瘤性疾病,在对患者的生理造成巨大损伤和打击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不仅如此,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周围的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相关关系。患者在知晓自己乳腺癌病情之后,对于手术及并发症的恐惧,术后生活质量的担忧和手术可能造成乳房外形的变化等均可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研究显示,心理创伤、改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可以通过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1]。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应激,护理干预措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多种疾病并发心理应激情况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68例,用以分析护理干预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68例,年龄39~65岁,平均(52.39±6.13)岁,入组的68例患者均已行乳腺癌根治术,且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入组的68例患者接受的常规化疗方案为CAF方案(组成药物为5-FU,阿霉素和环磷酰胺)以及CTF方案(5-FU,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化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干预组:该组的34例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定位患者不正确的观念和理念,向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可对患者进行心理学相关理论科普,帮助患者纠正自身不正确的观念,缓解情绪方面的抑郁,每次授课时间维持在50 min左右;对患者定期进行行为训练,由肢体功能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组成,训练时间均为15 min,主要在护理人员的示范和相关影像教学构成,每次维持30 min作用,每次至少训练2次。引导患者进行意象治疗,努力想像经过治疗后的健康状态,预后情况等。积极地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病情,鼓励家属进行情感沟通,避免患者情感孤单。常规护理组:该组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参照劳燕青等[2]的常规护理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对乳腺癌进行化疗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教育以及相关健康教育,其中的主要内容为化疗期间的饮食健康问题以及患者肢体锻炼以及功能恢复问题,具体的目标根据患者的自身需要来决定。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的SDS评分、SAS评分、IL-2、IFN-γ、CD3和CD4水平进行观察与分析。SDS评分和SAS评分:SAS及SDS评分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结果比较

护理干预组IL-2、IFN-γ、CD3和CD4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中多数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于癌症的恐惧感、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术后美观等的担忧均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可产生一系列的临床心理表现,诸如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和悲观等,在这些患者中抑郁和焦虑是最为常见的心理表现[4-5]。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可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加重病情的进展,一旦此类问题处理不佳,极有可能预后不佳[6]。护理干预中包括了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的临床心理症状,并且帮助免疫功能的改善。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癌症患者的心理应激,同时帮助消除患者对于治疗的恐惧以及存在的心理障碍[7]。但是,笔者注意到,目前临床报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但是在国内外均缺乏对具体护理干预措施的共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地方法,因此本文着重观察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和免疫功能的效果。

采用包括心理和生理的相关护理措施对于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本组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改善焦虑和抑郁的状况,患者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干预下,表现得更为乐观,镇定,紧张程度下降,对于现在以及未来可能接受治疗的恐惧感降低。心理活动可以影响患者的生理活动,机体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进而作用于内分泌系统,最终可以影响到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而恶性肿瘤能够发生及发展与免疫功能降低关系密切[8-9]。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加速恶性肿瘤的发展,本组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机体IL-2和IFN-γ水平,它们均来源于Th细胞,在肿瘤细胞杀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护理干预措施在提高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0-11]。并且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发现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CD3和CD4细胞水平,这 两种细胞来源于机体的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核NK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的主力,具有较强的肿瘤杀灭能力,上述结果均提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赵蓓蓓,周郁秋,王玉玲,等.早期心理干预对车祸伤者负性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20-923.

[2]劳燕青,谢月华.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31-32.

[3]吴君平,宋震亚,徐毅,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特征[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587-590. [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医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

[4] 余晓佳,宋淑芬,阳世伟,等.乳腺癌筛检患者心理需求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5):513-515.

[5]赵文卿,卢淑华,陈丽珍,等.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原因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86-888.

[6]张静,陈力,吴忠辉,等.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4):341-343.

[7]王英,邱玉贞.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84-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