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贸易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旅游服务贸易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篇1

随着甘肃省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以“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丝路文化”为特征的文化旅游资源拓宽了甘肃省旅游资源,增加了旅游的人次和收入,逐渐成为甘肃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游旅客91080人次,入境游收入1739.77万美元;2013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游旅客97761人次,与2011年相比入境游客增加了7.34%,入境游收入为2039万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7.2%。但由于甘肃省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项目的推广与宣传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甘肃省入境旅游的发展。

(二)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势

甘肃省以自身具有的特殊自然、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资源为优势,在国内入境旅游资源上具有极为特殊的竞争力,而且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独特的西北自然生态景观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受亚热带、温带湿润、半湿润以及干旱气候的影响,形成甘肃多种生态并存的自然格局。甘肃陇南、甘南地区气候湿润、植被丰富;河西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差异性较大,形成了甘肃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森林、草地、湖泊、河流、冰川等旅游资源呈现出种类丰富、类型多变的特点。因此甘肃省以其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对入境游客形成了较大吸引力。

2.特有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随着华夏文明传承的不断深入,甘肃省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资源正不断地发展成熟。首先,丝路文化。甘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沿途包括了甘肃省的3个国家5A级景区,即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天水麦积山石窟、“天下道教第一山”的平凉崆峒山和明长城西端第一重关的嘉峪关长城。其次,红色文化。甘肃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天险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哈达铺纪念馆、胜利大会师的会宁纪念馆等。再次,民俗文化。甘肃省现有55个少数民族,并拥有3个特有的少数民族,即东乡族、裕固族和保安族。各类民族文化聚居于此,使得甘肃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成为吸引入境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二、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建设总量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012年甘肃省公路建设达到13.12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487.1公里,航空运营里程达到3240公里,全省运输总里程达到13.66万公里。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以陕西铁路运营里程为例,2012年陕西省运营里程达到4093.5公里,甘肃省铁路运营里程仅为陕西省铁路运营里程的60.76%。旅游公路的等级较低,尤其是支线建设和景区公路建设。在航空运输方面,主要表现在机场数量少,全省共有5个民用机场,规模较小,兰州中川机场2012年全年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仅为全国旅客吞吐量的0.67%,航线、航班少,直飞国外的航班仍是空白,制约了海内外客源市场的拓展。

(二)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不足

2012年,甘肃省共有135个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仅有3个,即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而陕西省A级景区的数量为163个,其中5个5A级景区,34个4A级景区。可见甘肃省旅游资源的总量与国内发达的旅游型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上存在的不足,致使甘肃省旅游景区缺乏对国外、港澳台游客的吸引力,使得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受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游客的接待、景区的宣传推广、住宿等方面存在明显发展劣势。2012年,全省星级酒店的数量仅为348家,旅行社481家,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服务水平较低等现象;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欠缺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等,导致景点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同时,在国内形成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行社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三、提升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建议

通过对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不难看出,甘肃省经济发展中入境旅游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等方面的影响,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在2013年入境游的游客与外汇收入都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推动甘肃省入境游的发展成为甘肃省旅游业提升的重要环节。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建设质量

由于甘肃省景区分散、路程较远,景区之间的关联性不高,这就需要对连接景区的公路、铁路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公路等级,提升旅游的效率和便捷;在航空运输方面,增加航班数量,增建民用机场,以增加入境游客的数量和入境旅游收入。同时,增加对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景区内部的路标、指示牌、观景台、景区公路等配套设施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景区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景区接待游客的能力。

(二)深入挖掘景区资源,提升景区吸引力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不同于周边地区的特点,以民俗、红色、历史等为特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停留在表面,还未能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种类少,旅游产品构成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甘肃省入境游的发展;同时,陇南、甘南等自然风光景区的建设也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景区宣传力度不足,很多风光秀丽的景区无人知晓,致使入境游发展缺乏动力。因此,对于甘肃省特有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以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共同开发为原则,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发展空间,增加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入境游客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于自然景观来说,在注重自然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增加对自然景区观景设施的建设,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统一。

篇2

二、安徽旅游服务贸易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安徽旅游服务贸易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口总量较小,二是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三是客源市场较为单一。

(一)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量偏小安徽省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很低,一直徘徊于2%左右,这一比重从2005年至今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在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份额是偏低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安徽旅游业整体呈快速发展态势,但从结构上来看,国内旅游业务占据绝对份额。对相关数据的统计表明,2005年至今,安徽旅游业收入的95%来自国内市场,旅游外汇收入所占比重很低。从表4可以看出,安徽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量仍然偏低。安徽省总面积为13.96万平方公里,省内有2个世遗(黄山、徽州古村落),6个国家5A级景区,105个国家4A级旅游区、236个国家3A级景区,10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黄山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齐云山风景名胜区、采石风景名胜区、巢湖风景名胜区、花山谜窟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寿县、亳州、安庆、绩溪)、1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优质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带来丰厚的旅游业务收入,这是需要安徽旅游服务业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从上文的介绍可知,目前安徽旅游外汇收入结构上以交通和购物为主,其中交通所占比重最大。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及其他”分类,各部分收入比例为8.8∶13.6∶34.9∶5.7∶20.6∶16.4,见表5。“行”方面的收入比例最大,占到34.9%,其次是“购”和“住”,分别为20.6%和13.6%,“吃”和“游”的比例最小,分别为8.8%和5.7%。按照旅游行业所划分的“基本消费”(吃、住、行、游)和“非基本消费来看”(购、娱及其他),安徽入境游客的基本消费达到63%,远高于旅游发达地区平均45%的水平。

篇3

洛阳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利用不够协调,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在对洛阳旅游景点的宣传与促销上,对洛阳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宣传不够生动、突出。例如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和龙潭大峡谷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2.某些旅游资源破坏严重,质量下降

造成旅游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环境。在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相关旅游设施与景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城市建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使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例如龙门夜景的开发,首先对于古迹就是一种破坏,其次和龙门整体的文化氛围也不协调。

3.旅游景点缺乏规划

洛阳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4.旅游市场不规范

每年的牡丹花会,作为洛阳旅游的旺季,很多的宾馆饭店都是看客流量要价,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严重影响了洛阳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二、新形势下洛阳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对策

针对上面旅游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洛阳的旅游服务贸易,使洛阳的旅游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统筹规划

调动洛阳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从数量上看,洛阳市拥有世界遗产3项6处,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其他景点共69处,其中全国5A级景区五处;从结构上看,洛阳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还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性。这些都反映了洛阳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的巨大竞争潜力,应该很好地挖掘和整合这些优势。对于人文旅游资源,要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发具有洛阳特色的旅游产品,不同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尽管千差万别,但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改善旅游地的人文环境、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旅游产品升级换代。

2.加强对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一,对洛阳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要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在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在景区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对景观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减免对策,将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严重对景区产生破坏的开发行为要停止。第二,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周边旅游环境规划。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作为旅游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他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规划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争取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3.加强洛阳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制定洛阳地区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对洛阳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4.改变城市定位

充实文化内涵。近年来,洛阳对外宣传有五张名片:千年、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山水洛阳。在“双申遗”成功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洛阳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城市形象。应该以“华夏之源,圣城洛阳”为城市主名片,“千年、牡丹花城、休闲胜地、丝路起点”为副名片。面向全国和海外市场,主推“华夏圣城”这张主名片,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篇4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22日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步加大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一方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另一方面推动了更多国人选择出国旅游,旅游服务贸易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同美国相比,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以2006~2016年数据为基础,对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特点

1、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量稳步上升,逆差较大。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占国内服务贸易及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比重越来越高。如表1所示,截至2016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额已高达3,055.6亿美元,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占国内服务贸易总额的38%。但从进出口的数据来看,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如图1所示,中国旅游出口从2006年的339亿美元发展到2016年的444亿美元,旅游进口的增速更快,从2006年的243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2,611亿美元,2009年之后常年处于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形势,并逐年加大。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结构上的常年逆差削弱了对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表1、图1)

2、美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量引领世界并持续增长,顺差较大。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其发展势头依然向好。如表1,旅游服务业在美国的占比自2006年以来常年处于20%以上,说明其发展的稳定。美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量虽然比中国大,其国内的占比却小于中国,美国服务贸易在其他行业仍有较大进展,表明了其服务贸易总量的庞大。美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量逐年上升,出口额>进口额,常年呈现服务贸易顺差的态势,除個别年份外,其顺差逐年加大,说明美国的旅游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对美国服务贸易有强烈的拉动作用。

(二)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受全球化影响较大。由图1可知,总体来说,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年增长速度势头很大,2008~2009年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在2006~2016年间有7年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发展潜力很乐观。

美国旅游服务贸易基本保持5%~10%的增速。2008年,其出口额及进口额均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口额影响最大,2009年进出口总量较2008年产生了11.04%的负增长。

二、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国际竞争力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状态下,各国不同产业的相同产品进行比较优势上的比较,其创造增加价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一国某一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情况,通常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算。本文即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对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在旅游方面远超中国,说明美国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占有绝对性的优势,美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自2006年以来均在13%以上,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与其不断推进的旅游政策密切相关。相比中国,旅游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比较低,与美国旅游服务贸易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显示出比较弱势。(表2)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分析。由表2可知,美国自2005年以来长期保持1.5以上的RCA竞争指数、且呈现出上升趋势。介于2.5~1.25之间,表明美国在旅游服务上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相比中国的RCA竞争指数逐渐下降,RCA小于0.8,则表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在世界上处于较弱的地位。

(三)贸易竞争力(TC)分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自2009年起便处于劣势,且呈现出逐渐劣势递增的趋势,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也没有放缓劣势,取值在(-1,-0.6)的TC指数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在2016年处于-0.71的极大竞争劣势区间之中。可见,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形势严峻。

美国贸易竞争指数无较大波动,基本属于逐年增加趋势,TC指数在(0,0.3)范围内时有微弱竞争优势,TC取值在(0.3,0.6)的范围里有较强竞争优势,美国的TC指数最大时达到0.29,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可见美国旅游服务贸易较中国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三、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国出境游和入境游规模不平衡导致逆差逐渐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生活的更高需求,出境旅游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但出入境人数的严重不平衡,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常年呈现逐步加大的逆差局面。自2009年以来,旅游出口增长缓慢,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逐渐加大,在2016年逆差差额达到了2,167亿美元。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展平稳,但增势甚微,甚至出现负增长;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10~2011年度,达到了22.42%的增速,出境旅游人数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据WTO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因此,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规模的不平衡。

(二)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数分析说明,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上距离美国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出口方面,不仅没有上升的势头反而逐渐疲软,显示了中国虽然地广物博,旅游资源丰富,但仍是旅游大国而不是旅游强国,可见中国在提升自己国际竞争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刺激了出境旅游,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旅游企业缺乏服务客户的意识,有些景点只以营利为目的而忽视了游客的需求,因此游客产生了本地人不好客的感觉,例如云南丽江打人事件。要想通过旅游出口带来岗位增加和GDP增长,加强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美国旅游服务贸易领域经验丰富,具有较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当今世界,国际旅游业发展程度可以象征一国整体发展程度。为旅游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制定的政策及相关导向战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为加强旅游经济的复苏,首次将旅游业提升为国际战略,将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美国旅游服务业的复苏,倚仗的就是此战略的实施,解决了美国790万的就业人口,同比增加40万个岗位。反观中国,虽然逐步放开了落地签,却仍显不足。

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制定政策,扶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服务方面的政策,刺激旅游服务出口。中国虽然在近几年不断增加入境落地签的机场,延长入境落地签的时间,却效果甚微。我们应进一步提升战略发展高度,鼓励落地签的全面开放。因此,政府需要结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促进其快速发展。

(二)挖掘旅游资源,提高国内服务水平。优化现有旅游资源,规划秩序。加大力度改善旅游区脏乱差现象,规范旅游景区秩序,培养相关人才,加强监管,保证游客安全。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禁止急功近利式的过度开发,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以游客的主观感受及客观需求为重,制造符合当地特色的多元化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吸引国内外的游客。我国应吸取美国在旅游服务方面的经验,逐渐逆转贸易竞争上的极大劣势,缩小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差距,吸引外国人入境旅游。

(三)加快全球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当今世界,美国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美国通过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其领先世界的科技,吸引各国人才纷纷涌入,入境人数多,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量大。另外,美国旅游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中国也应重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提高综合国力,培养本土品牌加快国际化进程,吸引更多留学生、商务人士、人才的涌入,解决中国出入境规模极度不平衡的现象,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霜.中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研究[D].湘潭大学碩士论文,2013. 

[2]白学良.中美日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D].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16. 

[3]赵红.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3.2. 

[4]范明.浙江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及竞争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3. 

[5]罗名义.旅游经济分析:理论·方法·案例[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参考文献:

[1]刘敏.北京市公务员和科技人员亚健康及生活状况调查[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2]于琦,李敬华,高宏杰,等.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73-75.

[3]薄智云.亟须系统构建“治未病”学科[N].中国中医药报,2015-05-29(3).

[4]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养生保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策略研究[J].中医研究,2014,27(9):4-7.

[5]朱吉,贾杨,陆超娣,等.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机构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下的“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5):13-15.

[6]袁尚华.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8-10.

(收稿日期:2015-11-10)

(修回日期:2015-12-10;编辑:向宇雁)

附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法律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喻文迪.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世界中医药.2009(2).

[2]黄建银.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国际服务需求曲线模型.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2).

[3]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中医研究.2013,26(7).

[4]刘薇.WTO对法律服务贸易的规制及中国应对.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木泉.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石静霞.WTO服务贸易法专论(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6.

[7]吴益民主编.国际服务贸易法学(第1版).上海交通出版社.2013.

附2:芍药谷景区发展中医养生旅游产业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苑庆磊.中国芍药花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宋焕芝,于晓南.中西方芍药花语及其景观应用_宋焕芝[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02-1003.

附3:中医养生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邸朝华.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教育科技资讯,2010,(23):210.

[2]伍婷.简论文化中的情绪养生[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1):5255.

附4:中医养生儒家思想探讨

参考文献:

[1]毛淳.论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03).

[2]徐正德.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彭昊.与道家思想[D].湖南大学,2010.

[4]张时.中医个体化运动养生体系的构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篇6

 

1 制度原因 

制度因素是旅游企业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例如我国旅行社的所有制结构比较复杂:2004年,国有独资企业占23.61%,股份制企业占67.96%,私人企业占7.87%,其他类型企业占0.44%。除23.61%是国有独资以外,在占67.96%的股份制企业中,有许多旅行社也与各级政府部门有行政隶属关系。这些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旅行社规模化、集体化必然要求对其业资产进行重组,资产重组则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这必然会损害部分政府投资主体的利益,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自然会有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干预,其结果是阻碍了旅行社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与此相反,美国旅行社运用资本的杠杆,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以谋取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横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连锁经营和中小企业的联合经营,而纵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 

2 分工体系不合理 

我国的旅游企业实行的是水平分工体系,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饭店分为内资饭店和外资饭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旅游企业都要从事其业务范围以内的所有环节的经营活动,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弊端就是:业务范围广,造成经营深度的欠缺,工作重点分散,规模化程度差。同时,由于市场相互覆盖,业务环节重复,行业内部缺乏协调效应,众多的旅游企业忙于在有限的市场上占有领地,其结果就是大企业或大集团缺位,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行业呈现小、散、弱的状态。 

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通过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业时,自身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很完善。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迅速通过传导机制,来确定本企业的生产方向及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收购、联合等方式来扩大规模,实现资源的有限配置,使市场更加合理化。而我国旅游市场机制发展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状况来确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错位;同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很多旅游企业热衷于价格战,使用欺诈性手段,来吸引游客。 

4 缺乏创新意识 

篇7

 

1 制度原因 

制度因素是旅游企业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例如我国旅行社的所有制结构比较复杂:2004年,国有独资企业占23.61%,股份制企业占67.96%,私人企业占7.87%,其他类型企业占0.44%。除23.61%是国有独资以外,在占67.96%的股份制企业中,有许多旅行社也与各级政府部门有行政隶属关系。这些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旅行社规模化、集体化必然要求对其业资产进行重组,资产重组则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这必然会损害部分政府投资主体的利益,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自然会有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干预,其结果是阻碍了旅行社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与此相反,美国旅行社运用资本的杠杆,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以谋取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横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连锁经营和中小企业的联合经营,而纵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 

2 分工体系不合理 

我国的旅游企业实行的是水平分工体系,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饭店分为内资饭店和外资饭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旅游企业都要从事其业务范围以内的所有环节的经营活动,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弊端就是:业务范围广,造成经营深度的欠缺,工作重点分散,规模化程度差。同时,由于市场相互覆盖,业务环节重复,行业内部缺乏协调效应,众多的旅游企业忙于在有限的市场上占有领地,其结果就是大企业或大集团缺位,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行业呈现小、散、弱的状态。 

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通过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业时,自身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很完善。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迅速通过传导机制,来确定本企业的生产方向及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收购、联合等方式来扩大规模,实现资源的有限配置,使市场更加合理化。而我国旅游市场机制发展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状况来确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错位;同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很多旅游企业热衷于价格战,使用欺诈性手段,来吸引游客。 

4 缺乏创新意识 

篇8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篇9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篇10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世界经济,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