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7: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体育欣赏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银行是经营资金融通业务的中介,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核心业务。而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1970年阿克尔洛夫发表了《次品市场》,他认为在二手车市场上,买卖双方重复博弈的结果使二手车成交量很小,其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1973年斯宾塞在其论文《劳动市场信号》中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了深层分析。1976、1981年斯蒂格利茨相继发表文章,分析了保险市场和信贷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将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缺乏信息,进而影响其做出正确决策,导致交易效率降低的现象。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分为事前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事后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两种情况。逆向选择是交易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阿克尔洛夫在分析二手车市场认为,在二手车市场上有好车也有坏车,买主很难分辨出来。所以买主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二手车的平均价格。好车的卖主索要的价格高于市场的平均价,坏车的卖主很愿意以平均价出售。从而导致好车退出市场,只剩下坏车。金融市场上同样也存在这种事前的逆向选择,最终的结果也是好的借款人退出市场,市场上留下的是质量差的借款人。道德风险是交易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交易发生之后,借款人可能用贷款人的资金从事风险更高的业务,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企业用信贷资金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我国商业银行中,使得银行交易效率降低,金融风险增大。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关系的信息不对称
2.1 惜贷现象
由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缺乏对借款人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了解。借款人对自己的信用水平、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非常了解。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是社会风险度的平均值。这样就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风险低的借款人觉得利率太高不愿意贷款,风险高的借款人却积极地寻求贷款。贷款银行单凭借款人的财务资料很难判断谁是风险低的借款人,谁是风险高的借款人,而且有些风险高的借款人为了取得贷款,向贷款银行隐瞒真实情况,更有甚者提供虚假信息,提供给银行的是虚假的财务报表。当银行难以正确判断时,就会拒绝借款人的请求。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之间重复博弈的结果导致产生“惜贷”和“慎贷”现象。
2.1 不良贷款问题
在做出贷款决策时,银行最关心的是借款归还问题。然而银行对借款人的情况了解始终是有限的,在贷款发放之后,一些不良借款者欠贷、赖贷、逃贷,难以归还贷款,这就会产生不良贷款,银行同时会遭受经济损失。2003年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 万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7.8%。1999年国家投资组建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是专门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当时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不良贷款率还是很高。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仍然处于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对不良贷款的控制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强制措施,所以金融资源的配置处于无效率状态。信息不对称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存款客户盲目选择银行
存款客户和银行之间也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银行作为债务人对自己的信用水平和财务状况的了解显然超过存款客户(债权人),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存款客户有可能误选一家信用水平低的银行,或者银行有可能用客户的资金从事高风险业务,那么存款客户就处于不利的位置。尤其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信用评级制度,银行也没有定期向客户公布自己的财务信息,存款客户更加难以判别金融机构的质量,在选择银行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无法判断时,利率就成为存款客户选择商业银行的标准。信用水平较差的银行自然会以高息揽存,然后银行用高息揽存的资金从事高风险的业务以获得高额利润。一方面,如果银行的业务出现问题,存款客户就会遭受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客户对银行缺少信心,客户就会抽回资金,银行有可能出现“挤兑”现象。这样对双方都不利。
2.4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真正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发展前景难以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从我国的银行业结构来看,我国的银行业过于集中,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金融资产过于集中于大银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无法预测,向其提供的贷款也就很少。企业有大量的融资需求,但是无法得到满足,而银行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却不敢贷出去。一方面是企业贷不到款,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银行找不到合适的客户,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社会的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上存在问题。这些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3 解决信贷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探讨
3.1 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放松贷款利率管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管制是相当严格的,这使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无法得到优化,货币政策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得发挥。利率市场化使金融机构可以依据自身的资金供求、头寸、盈利及风险等因素自行控制的利率,使资金的供需状况得到真实的反映。从贷款方面看,利率市场化后,让利率反映贷款项目的风险度,对风险进行合理量化。在受理每笔贷款申请时,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对于风险越大的、资信程度较低的客户,收取高贷款利率,这样可以补偿较高风险带来的损失。对于风险小的、资信程度较好的客户,收取低的优惠贷款利率,有利于吸引高质量、低风险的客户群。所以加快利率市场化对于解决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2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使信用担保市场化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教育是以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来越重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参考中提到,美术欣赏对于开阔学生文化知识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美术欣赏课教学具有这种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还要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在思想上形成质的飞跃,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把握课堂灵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视野迅速扩展,多学习、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帮助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提高道德修养。对于不是学特长的高中学生来说,文化课所占比重相当大,面对文化课学习的压力,每周一节的艺术欣赏课是非常宝贵的。尽管美术欣赏课中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但在教学中,教师要理顺教学思路,把握住课堂灵魂,讲出精彩的环节,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期待着上美术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在上美术课的时候,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上好美术课。
美术欣赏课中涉及到的名家作品较多,欣赏部分所占比重大,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多媒体能够带来视觉上的直接感受,在制作幻灯片过程中、采用音乐和名画欣赏相结合、和课堂内容有所联系的一些活动等,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例如:我上关于《培养审美的眼睛》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美术种类和特点及美术的功能,其次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可以传递人的情感和反映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把德育的相关内涵挖掘出来,我制作了课件来调动学生情绪,在课件中我试着播放了不同感觉的音乐:有《国际歌》、《命运交响曲》、歌曲《长城谣》,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欣赏美术作品,讲解知识点同时引申到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和所表达的主题,把德育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了知识,也慢慢体会了不同作品的内涵,明白了美术是可以充分传递人的情感的,让学生欣赏到艺术所传达的美。清楚的知道美是情感、道德与知识的桥梁,它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让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可以接受从美术作品中获得多方面的感受,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和丰富起来,更为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族艺术瑰宝、建筑艺术和我国现代的优秀作品进行德育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
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和书法、摄影、建筑艺术等。在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宝库里,蕴藏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有直观上感受外,提高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升华。如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现代美术》这两节欣赏课时,应该清楚地让学生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我国现代的一些美术作品大多跟随时代的脚步,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画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深刻地思想内容,反映了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如《血衣》、《母亲》、《流民图》等绘画作品,通过教师分析画中人物的特点及艺术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三、借助形象直观的美术欣赏活动,用艺术家的人格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
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毕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进行斗争。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赞扬她是一位有丈夫气概的妇女。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始终以她特有的激情,努力表现劳苦大众所受的苦难和他们的英勇斗争,如铜板组画《农民战争》,这些作品曾对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过积极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画家蒋兆和为了创作《流民图》曾有十年时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人物速写,最后完成了这一名作。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力量,赋予了自己作品以生命,达到人的精神情感合一。美术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给人以教义。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是有机地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意识地渗透,“润物细无声”。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很大。学校是德育工作主要场所,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要因材施教,当教师分析某一优秀作品时,要介绍历史状况、艺术观念,也要作艺术的分析,同时不要忘了德育因素的发掘和培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新时代需要新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改革中更是明确的提出了这一点,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品德的提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于社会的建设者。
理性的思维和设计方法恰恰是环艺设计初学者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所匮乏的。推敲尺度、强调定位,引入模数概念等,都可作为此阶段空间训练中突出设计表现的上佳选择。
四、结语
空间训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意义重大,其内容体系涵盖面广,训练的实效性重要却不易实现。在安排相关课程时,必须在课程内容的取舍、设计任务的制定,课程考核的标准等方面都作出合理的选择,让空间训练的作用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皇甫妍汝.空间设计学科内容研究方向的转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07):102-103.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文化企业;上市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56-02
1我国文化企业上市进程分析
2012年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在中央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文化企业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在A股市场上已经有28家文化类上市企业,所属“文化振兴”板块。早在2011年,已公布上市计划的文化企业就已经多达180家,根据证监会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7月12日,全国还有近30家文化企业排队等候上市,范围涉及影视、出版、广告、动漫、广电、数字内容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思美传媒、美盛文化创意及中航文化3家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广州金逸影视传媒已预披露,其他仍处于初审及落实反馈意见阶段。
2文化企业上市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1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缺乏对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资信心
我国的文化企业包括三个大部分,第一是内容类企业;第二是传媒和平台类企业;第三是衍生产品和文化制造类企业。内容类企业主要生产新闻、娱乐、设计等,即精神产品,内容需要媒介进行传播即传媒和平台类企业,衍生产品和文化制造类企业则负责把内容做成衍生产品,如把卡通的形象授权做玩具或文具等。在我国,内容类文化企业多为小企业,传媒和平台类企业多为大企业。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机制正好相反,国外完善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为:第一类企业占整个文化产业的70%左右,且多数为大中型企业,第一类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二、第三类产业的发展,而我国的模式则完全不同,第三类产业与第一、第二类产业的发展完全分离,即衍生产品和文化制造类企业多为独立运营的玩具、文具加工企业,与第一、第二类产业基本没有关系。因此在整个文化产业领域内,除第二类传媒和平台类企业中有少数大企业之外,第一类和第三类企业多数均为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无法获知中小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无法对其发展前景做合理的预期,即使是一个在创业板上市的前景广阔的文化企业,由于其规模不大,资信度低,以及其所属行业的特殊性,也很难吸引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资金。
22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畏惧上市文化企业的高风险性
文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传统行业,它需要将某一创意付诸实践制作成相应的文化产品,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产品成形打入市场之前,投资者和企业自身都无法预知其收益状况。因此,其投资风险性就很高。以我国电影产业为例,目前中国电影从产量上看进入了世界电影生产大国的行列。但从票房收入上看,大制作的“国产大片”占据了全国票房收入近一半的份额,且许多大制作的电影投入院线以后票房收入也无法弥补制作成本。另外占电影总产出70%左右的小制作电影只有部分进入院线放映,且票房收入相当微薄。总体上看,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太低,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信息不对称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无法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全面的了解,文化企业经营中的这种高风险性,使得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前景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愿或不敢对其进行投资。
23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难以对文化企业收益性进行评估
由于文化企业的资产大多为知识产权和创意等无形资产,其资产价值很难进行评估,未来的收益性也很难进行评估。而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价时普遍强调的是持续现金流,市盈率要基本稳定,资产负债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文化企业若不能将产品转化为可见的现金流,投资者就很难对公司进行估值,因此也很难对公司的投资价值产生认同。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企业的上市融资。
24信息不对称使不同的投资者获取文化企业信息的成本不同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估主要以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为出发点,但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的全面经营状况,一些未公开的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在文化产业方面更是如此。在获取非财务信息方面,不同行业的人对文化行业的了解不同,不同的人获取文化企业非公开信息的能力和成本不同,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对国内文化的了解更不相同,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对同一家上市文化企业的评估结果不同。
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文化企业上市对策分析
31通过行业整合的方式将小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企业规模太小,需要大型文化企业作为行业龙头带动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未上市中小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寻找合适的时机,积极进行行业整合,通过横向及纵向的并购将小企业的规模做大之后再寻求上市融资的机会。对于已上市的文化企业,则可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
32调整产业结构,避免盲目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首先文化企业在投资前必须对文化市场的需求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围绕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产品方向,并且随市场需求的变动,能够及时地调整产品方向;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应对人力资本运作、技术进步、新产品创意、研发和储备等投入进行控制,尽力降低生产成本;最后,应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品销量的增长,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率。
33形成产业,建立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企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
分散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起来,可以在质量、规模和品牌方面形成产业化经营,解决文化企业收益不稳定的缺陷。文化产业化模式以内容创意为核心,通过创作出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形象,再衍生到各个行业,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动漫文化企业往往因产业化运营能力与经验不足使得衍生品开发效果不理想,最终无法实现文化品牌形象的价值最大化。
综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文化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链中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仍需重新梳理与打造,并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成熟,因而导致文化产业化的模式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艰难。但是,由于中国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衍生产品开发资源,以及以往与国外文化公司合作积累了相对较为丰富的衍生品产业化运营经验,使得文化产业化的模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以文化产业化对创意内容的创新为引导与驱动,提升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是中国文化产业宏观发展的方向,也是提升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砝码。
34尽量选择境内上市的渠道进行融资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高成本,文化企业在境内融资要比在境外融资具有更强的优势。首先,境内外市场在供求关系上存在很大不同,在境内发行的股票能够得到境内投资者的踊跃认购,因为本土投资者对公司的运作环境和产品更为了解,公司股票的价值容易得到真实的反映。而且,本土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其次,对于首次发行上市的文化企业,在境内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在境外融资的成本。按照我国发行上市的收费标准,证券承销费一般不得超过融资金额的3%,整个上市成本一般不会超过融资金额的5%。尽管证券承销费存在超过收费标准的情况,但是整体上仍然低于海外市场;最后,在境内发行上市,将大大提高公司在国内的知名度。境内上市是企业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内的文化企业来说,在境内上市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司及其产品,建立信任度,为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Akerlof,GA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
[2]Stiglitz,JEand A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
[3]Rothschild Mand JStiglitz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6,90(4).
[4]Micheal SpenceJob Market Signal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
[5]Myers SC,Majluf,NS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
[6]刘平青,陈文科资本结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来龙”“去脉”[J].中国农村观察,2003(3).
就目前而言,由于上市公司中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因而对会计部门缺少应有的限制与监管,以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基于以上现象,本文先对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阐述,再进一步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上市公司主要的治理结构为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与经理层,整个上市公司便是通过各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制衡与协调来得以运行。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普遍出现了“一股独大”的局面,因而弱化了其他股东成员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度,与此同时,控股较多的股东不仅在股东大会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并且还可以凭此优势顺利进入到董事会当中。而董事会在结构上也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股权过于集中,与此同时,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信息还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当其他的中小股东与控股的大股东出现利益上的冲突时,大股东往往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自己的利益得以实现,因而需要编撰一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并对外进行披露,这样便牺牲了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中,有人兼任数职,不仅是公司高管,同时还是董事会的成员,这样就使得董事会原本的监管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是缺失,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会计信息在对外披露时的质量。
在上市公司中对会计人员录用还是由本公司来选聘,有公司的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之后便可上岗,同时,会计人员各方面的福利也全由该公司掌握,因此,会计人员完全听命于公司的管理者,常常违背会计的准则,遵照公司领导的意见对账目进行随意修改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不仅不能发挥主要的监督作用,更成为会计信息造假的“帮凶”。
二、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对策
(一)健全上市公司现行的治理机制
为了使上市公司现行的治理机制得以完善,就必须对“一股独大”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健全治理结构的重要任务。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第一,有针对性的减少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以削弱其掌权的局面;第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保证一些中小股东能够在董事会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企业管理员兼任董事会成员的现象相当普遍,而证监会对却只对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人数提出了相关规定,对独立董事的责任与选聘等方面没有具体规定与说明,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目前状况下非常难以实施与展开,因此,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上,不能充分发挥出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为了保证独立董事的监管作用,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在录用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时,应规范选聘机制,以增强企业中、小股东成员在董事大会上所享有的话语权。
第二,在录用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时,应规范选人机制,务必要选择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以及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人,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第三,对独立董事的责任与权力进行规范,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能够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发表出独立的意见。
(二)完善上市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
上市企业中现行的一些会计制度,极有可能导致使会计人员对上市企业产生依附心理。当企业中出现一些经济违法问题时,财务人员往往不能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对上市企业的财务部门务必要健全控制与监督,并对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1)积极实施会计委派制度。政府会计的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向企业之间派遣会计的制度即为会计委派制度,被委派到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在工作调动、聘用与任免、工资晋升、职称评定以及奖金发放等方面都由政府负责,与上市公司分离,因此,也不受到企业负责人的限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人员工作上的独立性,这样便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依附,因而也不需要为其提供虚假的信息。
(2)对会计人员的队伍结构进行优化。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务必对其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加强考核,通过考核之后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与此同时,还应增加适当的奖惩措施,对工作中认真负责、时刻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而对于一些在工作做不负责任、严重缺乏职业道德的人也决不能姑息,除了严厉的惩罚之外,还应吊销从业资格证书。
(三)完善上市公司会计队伍的自我建设
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会计队伍的建设应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首先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一些道德培训活动,让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到诚信对整个企业生存以及个人职业进步的重要性。其次还应加强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与法规政策的学习,使其树立合理正确的职业观与道德观,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上市公司中出现的信息失真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科学有序的发展,更动摇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并牺牲了公司许多中小股东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因此,社会各方面务必联手合作,一起为净化市场环境而努力,以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斌,郝建辉,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4.
【摘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 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
【关键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本页关键词】 职称论文投稿、职称、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正文】
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 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达到“启其所感, 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 在学习“挺身式跳远”一节时, 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 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通达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 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 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 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的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 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 存在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利用电教手段,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从美学角度讲, 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 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 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之多, 而且技能之大, 又是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 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 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 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 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如果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让学生观看艺术体操录像, 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 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蕴, 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五、通过体育比赛观看,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和体育欣赏水平观看体育比赛,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美的欣赏, 运动美的欣赏包括动作美的欣赏、技术美欣赏、战术美欣赏、风格美的欣赏, 风格美又包括思想风格美和技术风格美, 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身体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能塑造健美的人体, 而健美的人体又能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身体美又包括健康美、强壮美、体态美、体型美、素质美、风度美。通过观看世界大型体育比赛不但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同时可以提高体育欣赏水平, 了解到自己感兴趣项目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技术、战术的产生和运用。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更好地牵引作用。六、结束语综上所述,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诸多不利因素,处理室内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 从而合理使用电教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优化教学环境。同时, 对每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来说, 都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电教手段, 从而使体育教学能有更为广阔发展前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应该在这方面投入适当的资金, 为体育电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意蕴,增强欣赏和娱乐性,注重美的创造与发掘,尤其是体育比赛,更是运动员创造美与观众欣赏美的过程。当今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参与体育锻炼,更要懂得如何欣赏体育,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在体育运动中发现美,接受美的教育。高校开设《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美的鉴赏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新途径。
1.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体育欣赏是人们对体育实践过程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交流、感应的动态心理过程。《体育欣赏》以《体育美学》作为先行课程,教学过程结合大量的体育实践,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探索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的美的同时,“缓解压力、享受生活,分清美丑、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感受竞争,认识自己、了解世界”。因此《体育欣赏》是一门特殊的方法学课程。
2.《体育欣赏》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确定选修课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选修课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欣赏方法、欣赏内容,提高体育欣赏能力,提高体育美学的内涵,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体育相关知识,在欣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提高学生在体育人文知识方面的修养。
3.《体育欣赏》课程建设实践
3.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 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教师应该了解、熟悉、钻研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欣赏》选修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探索、发现体育中美的事物为主线,以体育欣赏的方法、内容,体育欣赏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竞赛规则为基础,着重欣赏过程的引导,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体育欣赏》选修课学生的现实理论基础等条件出发,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3.2 教材选用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欣赏》(大学公共平台核心课程)教材是目前唯一能查阅到的相关教材,但该教材对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较少,没有具体的体育欣赏内容、欣赏方法,更多的是介绍一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简要规则,内容结构方面还有待于补充与完善。在《体育欣赏》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自编教材。
3.3 教学内容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育基础有所差别,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体育欣赏》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1)体育欣赏概述部分:内容包括体育美学的内涵,体育欣赏的含义,体育欣赏的本质特征,体育欣赏的意义。
2)体育欣赏的生理、心理机制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的生理机制,体育欣赏的心理机制。
3)体育欣赏评价标准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评价的差异性,体育欣赏评价的共同性,体育欣赏评价的客观标准。
4)体育欣赏的内容部分:内容包括身体美,运动美,其它类型美。
5)体育欣赏的方法及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者应具备的条件,体育欣赏的具体方法,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
6)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欣赏部分:内容包括按运动项群理论分类介绍项目的规则,项目的技战术。
7)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介绍部分。
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所选定的各部分内容都是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但针对选修课课时少和部分运动项目开展条件高等现实情况,教学中只能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突出大众化项目重点欣赏,以保证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4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显然已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营造一种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体育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教学方法应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教师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全方位考虑教学,包括: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最新竞赛规则,甄别典型教学案例,收集整理体育视频、体育音频、体育图片等相关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定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其中重点要提及的是教学课件中体育视频、音频的插入时机要得当,否则会造成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不好。比如在体育欣赏的特性“自由性”的教学部分,插入“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比赛时黄健翔激情四射的解说视频”,再对“黄健翔解说门”事件进行分析,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普通欣赏者与体育评论员在体育欣赏实践中的区别;又如在“不同运动项目欣赏”的教学部分,插入不同项目的比赛视频(配以音频),学生能从中欣赏到体育运动中的健康美、体态美、风度美、技术美、战术美、智慧美和意志美;再如在教学中插入相关图片、体育音乐,学生能欣赏到体育建筑美、体育工艺美和体育音乐美。
3.5 教学时数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只重视选修课的开设门次,造成了选修课的课时相对较少,选修课的课时一般为32―48学时/学期,《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学期(有的院校只有16学时/学期),课时数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的开设效果,许多教师反映难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能够讲授的内容受限,内容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因此,在《体育欣赏》教学中有些教师只传授简单的运动项目规则,运动项目的技战术也只是一点而过,然而,体育欣赏的实质是对体育美的感悟,而不是某一运动形式的欣赏,体育欣赏应该上升到理性阶段,即,通过体育欣赏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的体育欣赏主客体地位发生改变,由欣赏者变为被欣赏者。为了不使该学科流于形式,舍本而逐末,教师必须合理规划授课内容,研究授课方法,有条件的高校还可适当增加开课学时。
3.6 考核内容与方式
目前体育类选修课的主要考试方式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交论文、技术技能考试等,其中提交论文和开卷考试作为课程考核方法的比重最大。教师应结合《体育欣赏》的教学实际情况,以选修课考试形式的变化趋势为出发点,洞察教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选修课考试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一些改进课程考试方法的思路,突出公平、公正、全面的综合考核原则,以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欣赏》课程的考核内容应以教学内容为主,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10%)、考勤(10%)、期中小论文(20%)、期末开卷考(60%),虽然此考核方式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但要给予学生一个公正的评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教师在这种考试方法中体现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每个学生来说同样具有一种良好的熏陶作用,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教书育人的一个方法、一种途径。
4.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实践
4.1 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教师方面,由于部分高校采取以课时数乘以选课人数的系数的方式结算讲课费,同时以具有一定的选修人数为开课条件,因此部分教师为追求选课人数而在相应的教学纪律、考试成绩方面要求不严,存在“放水”现象。学生方面,伴随高校大规模扩招,相对于扩招之前,学生入学时的分数线明显降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下降,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旷课现象突出,出勤率较必修课低。
4.2 选修课课程管理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对选修课的重视不够、监管不严是造成选修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在选修课的开设上缺乏必要的甄选,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强;选修课在开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质量评价体系,授课形式及内容具有随意性;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具有随意性,许多选修课往往仅以论文考试的方式结束,由于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监督,论文质量难以保证。部分高校必修课、选修课比例不当也是影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院校设置的必修课及专业内指导性选修课的门数过多 ,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 在选修课程上难以保证必要学习精力的投入。
4.建议
4.1 加强课程建设
4.1.1 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性,明确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规定好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其次,要注意该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及适用性,同时在整体上要体现其前沿性、思想性和启迪性。
4.1.2 加强教材建设。鉴于《体育欣赏》选修课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学生的现状,教师要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就得选好教材或编写适应选修课的教材。要注意精简教学内容,对课程基础理论部分要进行重新构建,适当扩增欣赏的内容、方法、欣赏能力的培养等知识。
4.1.3 讲究课程考核方式,避免随意性。考试要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且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方式。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较为合适,即将考勤、作业、自撰论文以及期末的笔试等成绩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4.2 创新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4.2.1 制作直观生动、操作方便、信息含量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写制作内容丰富、言简意洁、图文并茂、视频生动的《体育欣赏》课程多媒体课件,能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把最佳的媒体手段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欣赏过程体会到体育之美。
4.2.2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将体育实践教学中的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引入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4.3 重视教学管理
4.3.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经常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或参加培训,经常相互观摩听课,进行学科研究和讨论; 要重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并适当给以奖励;要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学习,使教师既教书,又能胜任育人的工作。
4.3.2 重视对学生的管理。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教师要常点名, 缺勤超过课时的三分之一者,坚决不允许参加考试,不给学分;教务处也要经常派人抽点,抽点到的课一次缺课按两次缺课处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3.3 加强课程的监管力度。高校应加强选修课开设审批程序;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如对教材情况、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平时成绩登记情况等进行检查;实行督导听课与学生评分相结合的评估机制,评估结果与晋升、奖金、福利等相挂钩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46-52.
[3]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陶景阳.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姚琼.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7:73-76.
体育教育,一是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二是终身体育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现代体育教学的功能,已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也不仅仅是增强体质,而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见,体育教师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其地位由权威者、传授者向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转化。组织教学更是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环节,让学生在一种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使其探索、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和提高。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的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呢?笔者认为建立好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一 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与现实的呼唤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的教
和学生学的模式一直存在,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想象、表达、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和条件,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发展。这已经落后于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潮流,影响素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学生的民主、平等、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要搞好体育教育工作,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培养人才的前提。
二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㈠ 创造一种平等、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合理地、灵活地设计活动方案,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都体验到参与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运动的方法、技巧,以及如何克服困难,调动其练习的积极性。这种氛围一方面使师生均可获得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我,展现个性;另一方面可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师生大胆、真实的暴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可以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当老师在课堂中组织教学时,学生产生一种期待,一种渴望,精神上感受到的是一种放松,这种无声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在表达和创造着一种氛围,提供让学生去表达自己所想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㈡ 营造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氛围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许多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反馈:我喜欢和佩服的老师是尊重学生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培养自身积极的人生信念,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应放下所谓的尊严,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里,融入于他们的活动,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当然,理解是相互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有学生积极配合。新型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互动,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反思,在老师的正面引导下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假如我是对方我会怎么做?”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学生。
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措施
由于教师身份的特殊性以及知识阅历等原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任务重点落在教师身上。
㈠ 正确定位师生的角色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一种多通道的授受、平等、互动关系。毕业论文,尊重。而教师的职业特点也使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多种角色特点,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观。过去流行一种说法: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感觉很有道理,可是仔细想想,其实不然。教学过程并不是把知识分成若干等份卖给学生,而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空空的容器,虽然说知识无极限,可中学生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他们是接受知识的人,再说,知识浩瀚如海,岂能车载斗量。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教学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的参与教学活动。毕业论文,尊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核心,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㈡ 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4
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认真考虑怎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的教法,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中心,使教学这种“双向活动”变成“单向活动”。新型师生关系中强调的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表现为一种实质性的交往,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共同交流,互相沟通,互相探索,互相补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同时,一个教师应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体育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去,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质,树立正确的理念和信念。毕业论文,尊重。
㈢ 教师要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毕业论文,尊重。
现代心理学认为: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毕业论文,尊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利用情感的力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毕业论文,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必须做到:首先要信任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其次要热爱学生,特别是有“特殊原因”的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理解,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敬。
㈣ 教师要做一个欣赏者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运动时,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教师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你就会带着积极的情感面对他们,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关爱他们,他们自然会被你的关爱、你的热情、你的欣赏所感化,重新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实现一个真正的自我。我们应该知道,教师每一句赞赏的话,每一个薀含着热爱的动作,每一个欣赏的表情,都会是沟通情感的催化剂。曾经有一位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她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即每一天必须与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起码有一次交流与接触,这种交流可以是严肃的谈话,也可以是目光的亲切对视和信任的点头,只要她走进教室,不管从那个学生跟前走过,都会给予信任的微笑或点头。她说这也不是什么施舍,也不算是什么物质上的奖励,但同学们却从她的关注中感到温暖和力量,在她的关注中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欣赏。她的潜台词是:我知道你是最好的!像这样的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希望,她永远都会感到每个学生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从而体验到积极的教育情感。
㈤ 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而在教学中,教师合理、激励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舞台。所以,在教学中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营造表扬激励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运动能力的大小,正确地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健康发展。
总之,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我们要在教育改革思潮的引导下,努力探讨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为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浅谈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与研究王红霞
目前,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在学校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更显突出。免费论文。有些学生认为体育课枯燥无味,体育课禁锢了他们的活动范围,活动思维,限制了他们的心目中的“自由”,心理上有种抵触情绪,从而不能积极地参加锻炼,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改变这张状况?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如何让体育课走进学生的心灵呢?教师又将如何去努力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淋漓尽致的发挥
1.1教师的语言能力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对体育教师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健康善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诱导,语言要言简意赅,简单明了,一针见血。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便于更加有力的教学。
1.2教师的行动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言行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本身在课堂上就具有丰富的体态语言。教师的口令要简单明了,哨音要响亮有力,具有号召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老师的的示范,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要正确,干净利落,优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能让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动作概念,便于课堂学习。
2.要让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我们要以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亲近学生;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赞扬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片明丽的天空,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以便让体育课走进学生的心灵。
2.1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不管他是优生,还是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我们自身之外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就家长而言,儿女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就教师而言,学生不是自己的附庸。讲平等的尊重,不讲师道尊严;讲理解的引导,不讲包办代替;讲师生互动,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学习的征途上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伴游。
2.2了解学生,主动亲近学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亲和力简单的讲就是个人的形体上所具备有一种力量能让周围的人感觉你和蔼可亲,不受到职位、权威的约束所真挚流露出的一种情感力量。免费论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要在课余时间跟孩子交流,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课堂上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有时拍拍学生的肩膀,或是摸摸学生的头,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亲近学生,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2.3要学会宽容学生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不完美,其实是符合辩证法的。教师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既要一分为二的看,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会以自尊,给学生以自信,给学生以希望的曙光。
2.4懂得欣赏学生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扬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成功的希望。我们要懂得欣赏学生,欣赏每一个不同的个性;欣赏学生的天真幼稚;欣赏学生的调皮可爱。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为他们的成功喝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于课堂的意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在教育观念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4.让勇敢和快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快乐在整个教学中是最重要的,快乐是心灵的放松,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是课堂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4.1以幽默笑话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快乐感
学生的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情,如上课前因其他事让学生不高兴时,学生这时的心情肯定不会很好,怎么办?如果不问清楚就批评学生,造成学生上课心情不愉快。所以在了解情况后,在上课前有意识说一句笑话或做一个幽默动作让学生乐一乐,转移学生不愉快的心情。让学生忘掉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尽快调整学生上课的心情。让不愉快的心情与快乐的教学氛围融为一体。
4.2以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快乐感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会了一些球类项目的技能就会要求老师安排比赛,来展示自己的球技。特别是男生比较突出。可是女学生就没有那么积极,这个时候也安排比赛形式的教学中,要特别照顾女学生的优势项目,以免女学生冷场,所以我在跳绳踢毽球等项目上也安排比赛,让女学生也出出风头体会胜利的滋味。通过比赛方式的教学,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了自己的体育技能,表现了自己的才艺,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以故事,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快乐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免费论文。
5.安全教育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体育课的目的就是通过锻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里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服务于学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国家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在此,本人也提出要构建和谐课堂,平安课堂。平安是和谐的前提,教师在上课前要检查场地器材,排除隐患。在课堂上要进行安全教育,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给学生创造安全合协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尽享体育快乐,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之,在体育课堂上,我们要充满爱心,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于课堂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平安课堂,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体育课充满爱心和快乐,充满欢声笑语,让体育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谭文辉,肖飞.高校体育“科学放羊式教学”的辩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02).
[2]羌霞.游戏型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0,(02).
[3]郑建荣.浅谈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1).
[4]徐波,沈建华,梁胜男.体育新课程教改中“教学惯习”的反思性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1).
[6]张宝训.苏锡常地区城市高中体育选项课存在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塑造成学习主体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促进者
多少年来,教师的功能就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统一练习要求、纠正错误动作、统一掌握标准来促使和检验学生掌握必要的动作和技能。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首先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继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突出组织、帮助、鼓励、引导和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从而在实际运用中逐步改善和提高。
(二)教师不应是学生个的约束者,而应是启迪者
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是在一个特定的气氛和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等无时无刻都影响着学生个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应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听学生的呼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利用教师自身学识、能力、个人魅力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还要勇于丢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向学生学习,达到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价值。
二、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丰富了课程教学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体育教师更应强化以下几项基本素质:
(一)语言方面: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特点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媒体表象,然后学生进行系统练习,通过评价、游戏、竞赛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语言讲解是教学的首要手段,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特点,应力求简明、清楚、概括性强;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于尝试练习,勇于参与练习;教师的语言要能向学生传递和渗透爱的信息,要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用清晰的口令引导教学活动和练习过程,能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二)行为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仪表方面:包括容貌、姿势、风度等方面。教学行为要举止大方,穿戴也应适合体育教学的要求,仪表端庄,而令学生“神往”,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又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悟。
(四)教态方面:教态是教师教学综合思想素养的体现。如讲解是否认真、全面、细致,示范是否准确,有美感,指导是否有耐心、深入、热情,对学生是否能全面关心爱护,教法是否多样灵活等,教师的教态要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
(五)教风方面:教师不论遇到任何情况,如自身健康原因或因恶劣气候条件等,均应精神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一种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影响力。同时引入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学风。教学活动中应主动耐心地关爱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一道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而欢呼雀跃。
(六)信息素养方面:教师不仅应会使用多媒体教具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树立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获得体育知识和信息,欣赏体育健康之美的意识,还应逐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撰写论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素养
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认真撰写教学论文,从而不断提高教科研素养。只有这样才能:
(一)有利于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巩固专业思想。从事论文撰写可使体育教师从“单调乏味”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发现新的知识和奥秘,产生新的灵感和创造,充分体验到探索研究的乐趣,从而激发热情,坚定信念,牢固确定终身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发展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但若干年的体育教学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一基本目标。以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存在教材重复过多,教材容量太大,教材内容对技术要求过高等弊端,使体育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教材内容的选择给出了一定的自利。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突出了健康第一的原则,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传授,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是学会健体,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建立必要的运动技能储备,并具备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
1“大单元”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大单元教学模式是指遵循技能形成规律,在一段连续的时段中对学生进行进行某一专题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身体练习,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完整性,也利于技能的形成。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课程载体的开发,把其他有关心理、保健、体育欣赏等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努力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文简称《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2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方法
3.2.1课堂主题教学
教师面向全体一年级的中职学生,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或项目作为教学主题;再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把一个学期的总教学时数划分为两至三个单元,其中的主单元要占总教学时数的50%~60%,且是以一个教学主题为内容。
3.2.2《体育与健康报》的编发
《体育与健康报》是针对《标准》中的隐性目标而开发的课堂外的课程载体,也是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时空的拓展。通过对《标准》的研究,将隐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见表1)每个子目标就是某一期《体育与健康报》的主题,围绕主题,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相关资料进行排版、印制和发行。
我校根据《标准》要求于2008年9月对一年级的实验班级编发了《体育与健康报》,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2.3学习评价模式的反馈与激励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科学全面,即要有绝对性评价又要有相对性评价;即要有终结性评价又要有过程性评价。根据《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构建了一种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它是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通过《体育与健康自评互评表》表现出来的。在这种评价模式中,采用层次评价法,体育委员评价组长,组长评价同学,同学评价体育委员。每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位学生在期初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进行新学期的目标设置,期末根据自己设置的目标和教师提供的反馈数据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则根据自评互评表和学生的成绩档案表给学生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这份评价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3.2.4体育展示单元的促进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学生课外参与运动的过程是对课堂主题教学的延续,也是对课堂主题教学效果的检验。那如何为大多数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时空呢?结合课堂教学的主题,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组织课外活动、校运会、校际间友谊赛、冬锻比赛等构建校园内的体育展示平台,再根据各种赛事的特点利用班会或集中时间段,让学生得到充足的展示。这种展示包括运动才能的展示和组织能力的展示,使有兴趣、有特长的同学找到了展示自我青春朝气的舞台。为体育节而专门组织的学生裁判培训班和《体育与健康报体育节专版》,使一批有兴趣、运动能力欠佳或无特长的同学也找到了展现能力的机会――布置场地、做裁判,并为日后课余时间的同学比赛培养了一批组织小能手,让学生“所学就能所用,所用就有所乐”。结合体育节而编发的《信息学校体育与健康报》,又使更多的同学了解了这些比赛项目的特点与魅力,并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体育比赛,最重要的是体育节为学校创造了一种体育氛围,通过体育节的连续举办必然会创造和积累校园体育文化。
4 结论与思考
4.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最明显的是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论文评比和指导学生比赛中都有获奖。2008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州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获得了团体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关于中职体育课实行选修学分制的研究》在职业教育研究上发表;《健美操训练对中职女生自信心培养的探究》在2008年度湖州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4.2学生以往害怕体育课,甚至厌恶。而现在厌学情绪没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难看出,“大单元”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4.3体育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有传统性的,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有休闲健身的,有挑战极限的。体育教师在大学里所学的内容只是体育活动中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根本无法满足开放环境中的学生需求,这一切都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但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内容与中职的教学要求存在脱钩现象,这就导致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4.4.众所周知,中职学校专业课是放在首要位置的,而对基础课的设置是相对次要的。作为教师,也在这种氛围和体制中失去了应有的压力,对学生要求不高,教师也降低标准,因此平时也就很少去钻研业务,很少去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使大单元教学的延时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1.
[2]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