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双语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双语教育论文

篇1

2目前中医药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教学人才的短缺

中医药学讲授的是中国国粹。由于本身学科的特点,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外语的要求较西医院校薄弱。我国中医院校的师资力量普遍存在中医专业教师缺乏中医英语的系统专业培训和留学经历,英语交流和授课水平较低,而已经开展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等专业课程的教师又欠缺中医药专业教育背景的局面。因此,我国中医院校短缺那种同时具备中医专业素养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

2.2缺乏实用性强的教材

一般西医双语教材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不同于此,由于中医药学讲述的纯粹是源自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医学知识,因此没有可以借鉴的以西方母语编写的外语教材。与上述人才问题一样,我们的教材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不统一、中医古籍的翻译没有统一的版本、一些编写者对中医药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而使内容过于简单,等等。这些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困扰,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授课的困难程度。因此,双语教学亟需契合学科特点的、翻译恰当的、实用性强的教材。

2.3课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进行中医双语教学课程很多为基础性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这些课程在中医药教育中是低年级的启蒙课程。这时候的学生多处在刚刚接触中医药的懵懂阶段,中医药理论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新事物。如果在这阶段实施双语教学,大大增加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同时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若能将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在高年级时设置为选修课程进行,不仅能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增加他们学习中医英语的兴趣,可能教学效果更佳。

2.4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

可能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源自中国文化,与医古文的关系更为贴近,因此外语教育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且中医药学有大量内容需要背诵记忆,学生课业繁重,能够花费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也较少,因此与其他专业和西医院校相比,中医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而受众接受能力的不足,也降低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3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3.1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中医药学教育中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在外语的语境中讨论和理解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对中医药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双语教学不是医学英语课程,不应以教授外语为主要教学目的,要注意避免因语言理解的障碍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授课时,不能将双语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简单重复和翻译,要解决如何运用外语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解释、理解、思考、撰写等问题。中医药专业词汇的翻译存在一词多译的现象,往往难以统一。虽然大家很期待有一个统一的专业词汇翻译列表,但是目前情况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认为可以了解而无需辨别各种译法。双语教学目的在于沟通交流而非研究语言,了解几种常用的译法,学会与外国患者沟通、与外国同行沟通、与外国西医专家沟通、与外国专业编辑沟通,才是教学的成功。

3.2教学模式多样化

由于医学教育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中医药学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形、声音、视频信息等,播放能拓展专业课程内容的原版科普视频,以便加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可以教授他们多种查询相关外文文献的渠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授之于渔。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英语演讲、中医英语竞赛、中医英语教学查房、撰写英语论文等形式,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使用外语对专业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双语教学是对教师和学生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宜追求精而不是追求量的铺开。目前有不少国内语言培训机构采取小班化教育,以对话及互动的模式进行教学,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这点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双语教学之中。目前校园里有不少学生已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甚至通过中级口译、高级口译考核的也不乏其人,他们的外语沟通能力可能较授课教师更高,而授课教师往往具有更高的医学专业水平,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课堂提问,让教师走下讲坛,和学生互动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3提高师资力量

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负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目前有很多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但缺乏一定的语言优势,有些语言能力突出的教师尚缺乏对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时间。面对这样的困境,可以遴选一批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中青年优秀中医药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养,比如提供一些英语专业学习的机会、外语课程的培训、聘请外教进行辅导等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特别是通过一定的出国学习的经历,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3.4政策倾斜,吸引人才

双语教学的重视当从决策层抓起。在招生中即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学生给予择优录取,对于语言水平良好并且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功底的优秀毕业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推荐就业、提供跨校、跨省、甚至跨国交流的机会等,同样对于此类教师给以更多地培养和职业提升的机会,切实提高中医院校对优秀外语人才的吸引力,以储备外语和专业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篇2

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教育,实施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国内能够学习到国外的前沿知识。通过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汲取国际最新知识,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理论观点,达到与世界先进技术进行交流的目的。(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生通常都是使用中文教材,初次接触外文原版教材,可激发学生对教材编写体系、作者的论述方法和写作思路等的学习,获得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开阔了视野,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3)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为“专业外语”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作为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必然会加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提高。(4)有利于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设。通过国内外教材的比较,去粗取精,保留精华,发展优秀,将对我国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设产生良好的影响。

双语教学的条件

为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开展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双语教学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1师资条件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方,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土木工程材料的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方面,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口语进行授课,并精调本专业术语,最好具有一定的海外访学背景。专业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对本学科领域有充分的把握,对国际趋势有较好的了解,同时,要求教师对国内外土木工程行业规范及特点等有较深入了解。由于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优秀师资的缺乏是实施双语型教学的主要矛盾。

2教材选择

篇3

现行的一类模式它依从母语教育的现代教育基本原则,以学生的母语优势为基础,用母语来教学各门学科知识,不仅没有语言障碍的存在,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极为有力,这是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最可靠的语言信息。所以,所谓的教学语言障碍并不是因为学生本身母语造成的,而是教育机构对于学生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于教育可以循序渐进,当学生掌握一定汉语后,逐渐加大汉语教学力度,对其他课程也进行汉语教学。这可以使得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类模式藏语文或者蒙语文仅仅作为一门语文学科,教育者追求的是它的继承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它的工具性。二类模式藏语文或蒙语文的课程价值具有单一性。

所以把现行的两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将对双语教育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牧区教育的普及力度。通过教学实际分析,一类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有积极作用。

篇4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的主导学科之一,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和相关技术已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医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对诸如《遗传学》等的双语教学具有铺垫的作用,对推动和促进我国医学院校教学与国际前沿接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这门学科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和研究成果,而这些最先进的信息多数储存在英文中,把这些概念译成中文,意义可能会变得模糊。我们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采用英文原著上的表达,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这是单用母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的选择与应用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目前我们尚缺乏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我院目前是授课教师将现行的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讲稿,一是难度太大,二是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情况。

2.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老师未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其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上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2.3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较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原本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因而在上课时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在上双语课时打磕睡或看别的书,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请老师用汉语授课。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不但达不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反而使学生连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到。

2.4教学时数不够双语教学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学时不够充足,由于课堂上的部分信息要用英语传授,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等用英语讲完之后,还要用汉语对其中的难点作进一步解释,这样就延长了教学时间,使得原本一个学时(40min)的内容至少还需增加10min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2]。

3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3.1选用适用教材生物化学的英文教材很多,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搞好生化双语教学的重点。目前,由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使英文原版教材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此外,原版教材大多为煌煌巨册,价格昂贵,学生难以承受,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3]。因此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情况,参考原版教材,结合国内现行教材,编辑出合适的生化双语教学教材,并在上课前两周发给学生,将重要而常用的专业词汇列举出来,标出音标及中文翻译,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理解以及课后复习。

3.2加强师资建设师资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双语教师短缺的现象,以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进行双语教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困难,所以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口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可以有目的地组织部分教师到外语院校进行集中专门的英语口语培训,我校组织过两次此类培训,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3.3探索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又缺乏专业外语的基础,双语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能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盲目进行[4]。可以针对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制定出不同的双语教学方案。如英语水平整体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而针对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英语授课的时间和部分章节,以保证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这一首要教学目标的达成。

3.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双语教学中教学时数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篇5

在招生制度上,法国大学校与综合大学截然不同,前者主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其对高中毕业生的筛选,一是通过设立大学校预科班来选育专门的生源,二是开设极具竞试特色的入学考试。上预科班是法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校的最重要途径,但其想进入大学校仍需付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努力,这是因为大学校有着非常严格的招生制度。入学考试是大多数大学校所采用的招生方式,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校的必经之路。法国大学校以其激烈的入学考试而著名。我国现任中央外办副主任孔泉曾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进修,对该校的招生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写道:“每年都有上千名考生争相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的入学考试,竞争70个入学名额。……总计逾20小时的考试涉及的题材之广———从历史到现状,从神话人物到某工厂罢工的原因,从企业生产能力要素到拉美外债前景,往往使幸运的被录取者产生在学校已无可学的感觉。”除了入学考试外,大学校还有两种招生方式:一种是个别大学校通过直接审查学生学业资格,从高中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历的学生中择优录取;另一种是大学校录取普通大学第一阶段或大学技术学院的文凭持有者、获得高级技术员合格证书的在职人员,以及具有学士、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但这两种方式录取学生的比例均很小。正是通过上述严格的竞试和生源选育,大学校不仅确保了其高质量的精英教育地位,而且向世人展示了其“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入学机会公正性,然而事实究竟如何?

2.大学校入学机会不平等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法国大学校就是少数优势阶层子女所享有的精英型高等教育。1984年~2002年间法国政府进行的就业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1919年~1968年间,不同年代出生群体中考取大学校的比例始终低于6%。其中,大众阶层子女考取大学校的比例约为1%,优势阶层子女的考取比例高达18%,两个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十分显著。在当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法国优势阶层对大学校的垄断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演愈烈。在大学校日益成为法国普通民众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地”的同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法国民众都意识到这种“精英生产”的状况已不利于法国社会基础的更新和多元化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校的入学机会不平等问题亦受到了法国当局的重视。1998年,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建立高等教育的欧洲模式》的改革报告中承认,大学校招生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极不平衡,报告还指出:“尽管30年来历届政府都竭尽全力,状况仍在恶化。大学校学生中工人和职员子女的比例下降幅度大大高于这些阶层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今天的状况已经是这样,一个在不利郊区环境中读小学的儿童,实际上无任何机会进入名牌大学校。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许多社会阶层将无丝毫机遇在某一天进入经济和管理精英行列。对于民族统一,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二、大学校:为何不能“人人平等”

1.经济因素

法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免交学费的,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中、大学校预科班,以及大学或大学校也基本上只需缴纳少量的注册费。如此看来,在法国接受教育的经济花费貌似是比较少的,但实际上,有关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直接影响。2005年,法国教育部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主要科目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小学五年级中工人阶级和优势阶层子女的法语成绩相差9.2分,数学相差13.3分;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的差异更为明显,法语相差14.5分,数学相差16分。对于预科班和大学校的招生而言,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发挥着其潜在的影响。尽管除少数私立预科班外,大学校预科班基本上是免收学费的,但相关资料显示法国预科班学生的花费实际上是非常高昂的。例如,2004年综合大学的大学生年均花费约为6700欧元,而大学生预科班学生的年均花费约为13760欧元。而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统计表明,2008年,法国人均年收入为1.9万欧元,其中占人口总数10%的富裕阶层年均收入为35550欧元,占人口总数10%的最低收入阶层年均收入为10520欧元。据相关调查与分析,大学校预科班花费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预科班大多位于生活成本较高的城市,特别是享有盛誉的几所预科班基本上都坐落于法国的大城市,例如约有19%的预科班位于巴黎,31%的预科班位于大巴黎地区,生活在大城市中,学生的生活成本自然会相应提升;其二,预科班的学习强度大,学生需要购买参考书等学习工具。由此可见,大学校预科班较高的学习和生活成本对工薪阶层家庭构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费用相对低廉的普通大学或者职业技术类学校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的最佳选择。

2.文化因素

除了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业产生的直接影响外,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学生的学业成功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2002年考入大学校的学生中,59%的入学者家庭中还有别的成员同样具有大学校学历。伯德洛从学生家长受教育水平方面对学生的学业选择和学业发展做了更为详尽的考察。他就2002年高中毕业优等生的学业选择与其父亲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父亲拥有硕士、工程师或博士学位的高中毕业优等生中有49%选择进入大学校预科班学习,28%选择进入综合大学,只有3%选择进入技术大学或高等技师学校;而父亲无高中学历的高中毕业优等生中只有26%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校预科班,44%选择进入综合大学,选择进入技术大学或高等技师学校的则有16%。可见,同样是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其父亲的学历水平对其未来的学业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这从某种角度表明了父母自身的文化特质可被下一代继承或转移。法国参议员雅克尼•伯丹在2006~2007年也就大学校入学分层问题做过类似的分析,他认为大学校及预科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是“黑匣子”,信息的缺失让他们无所适从……只有具备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并进入这一系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伯丹发现那些家境一般的孩子常常具有自卑的情绪,他们会认为自己不是上“大学校”的料,即便愿意接受高等教育,也大多选择了大学技术学院或高级技术员班。上述分析表明,看似公平公正的大学校招生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充当了“过滤器”的作用,它有效过滤了在经济条件或文化背景方面相对落后的大众阶层,并为优势阶层上升为国家精英群体保驾护航。社会学家皮埃尔•麦乐(PierreMerle)因此犀利地称法国高等教育为“有区别的民主化”。

三、调适中的法国高等教育“双轨制”

1.政府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的思路

1998年,雅克•阿达利领导的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建立高等教育的欧洲模式》的改革报告中客观分析了法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危机,提出了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特别强调大学和大学校要相互靠拢,要成立共同的“高等教育校区”,设立共同的或协调一致的课程,建立等值的学科文凭,交换和流动教师,共同使用设施。该方案提出法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地理位置上应相对集中、平均分布,并设计了由8个“省区大学集团”组成的新的大学分布图。方案还建议改革法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学制,施行高等教育的“LMD”(又称“358”)模式,即高等教育划分为2个基本阶段、设置3个基本文凭。第一阶段为3年,学习结束获学士学位;第二阶段分为5年或8年,5年获新硕士学位,8年获博士学位。大学和大学校将共同组建博士学院,共同培养新硕士和博士。1998年和1999年,法国先后签署了《欧洲高等教育体系和谐建构联合宣言》(又称《索邦宣言》)和《博洛尼亚宣言》,并在新世纪伊始就开始了包括“LMD”模式在内的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2006年,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法国议会支持并通过了设立“高等教育与研究中心”的法案。随着社会民主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机会均等亦成为法国执政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原则。例如,法国政府将2006年设为“机会平等年”,并于2008年调整了对“大学校”中贫困学生的社会救济标准。新的标准更多地倾向于收入平平的中产阶层以下人群,规定凡是家庭年收入低于32440欧元的学生均可享受这类按社会标准颁发的奖学金,而2007年享受同类奖学金的家庭收入要求是低于27000欧元。该政策使进入大学校学习成为了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可以企及的目标。除此以外,法国还推行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这一政策为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或是缺少第三方担保的学生提供贷款,学生在还贷期到后可申请延期,如确实无法还贷,将由政府承担其中70%的还贷责任。2008年,法国大众银行、合作银行等5家银行共发放了1.5万欧元的贷款,2009年总计6800万欧元贷款获批。

2.大学校采取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新举措

在社会的关注与压力下,大学校自身也逐步认识到了其在入学机会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一些大学校先后采取了新的措施,试图从多个方面改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的现象。鉴于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是大学校入学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些大学校首先实施了对弱势家庭出身的优秀学生进行文化资本方面“补偿”的“文化资本补偿计划”。2001年,巴黎政治学院开展了一项名为“优先教育公约计划”的“文化扶贫工程”,由此开创了“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之先河。“文化扶贫工程”旨在使来自贫困地区或弱势家庭的子女获得进入精英学府的机会,为他们带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希望。“优先教育公约计划”创立了针对“优先教育区”高中生的特殊录取制度,规定“公约”高中的优秀生可以一次“严格的口试”替代巴黎政治学院的传统入学考试进入该校。这一特殊的录取制度不仅限于在录取考试上为贫困学生另辟蹊径,也体现在教学中的实质性合作和指导中。巴黎政治学院委托合作高中的教师在毕业班中挑选具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并派出学院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以帮助他们获得通常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女才能在课外获取的知识。学校同时还与一些赞助商合作,为这些学生提供听取讲座、参观博物馆或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的机会。尽管巴黎政治学院的“文化扶贫工程”在一开始引来了众多怀疑,但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优先教育公约计划”进入巴黎政治学院的贫困学生在成绩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均不亚于通过传统考试录取的学生。在巴黎政治学院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大学校也相继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例如,法国最著名的商业大学校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院设立了“大学校:为什么不是我?”这一项目,旨在为弱势家庭背景的优秀高中生提供文化方面的“补偿和护送”;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理工学校和国家统计与经济行政学校联合实施了“跳板计划”,计划通过选派志愿者学生赴合作高中担任学生辅导员,帮助高中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起信心。2005年1月,参加大学校联席会议的57所大学校还签署了《争取精英教育机会均等》。尽管各个大学校进行文化资本补偿的具体做法和侧重有所不同,但其所采取的措施均旨在帮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优秀高中生挖掘潜力,以弥补其家庭所属社会地位给他们造成的“文化资本”的不足。大学校的这种做法显然比单纯降低分数线“特招”弱势家庭的学生更有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弱势家庭的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在学业上树立起信心和目标,同时在客观上为学校争取了更多优质生源,确保了其培养“精英”的地位不受动摇。除了“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以外,大学校还对其招生制度进行了调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通过传统的大学校预科班进入大学校的学生比例显著降低。据统计,2010年法国大学校的大一新生中,只有约50%是通过大学校预科班考试后入学的,其余的学生则主要来自综合大学大一、大二年级。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LMD学制及学分互认系统,其有效促进了高等教育双轨之间的学生交流,为大学校扩大生源创造了条件。此外,大学校内部还出现了一种“直升系统”,该系统通过成立专门的教学组织开展大学校预科阶段的教学,而后不经考试或仅采用面试方式就可直接升入大学校学习。例如,格勒诺布尔、南锡和图卢兹三地的综合理工学院联合推出的“综合理工学院预备班”,学制为2年,所有获得高中理科会考文凭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就读,校方通过一对一面试决定是否录取,其中约有85%~90%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理工学院,而余下的学生则被转入综合大学就读。2010年,在机会多样化和平等委员会的见证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部长、高等商校联合会和法国工程师学校校长联席会共同签署了一项关于进入优质高校的机会平等的特别协议,该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提升了高等商校向社会的开放度。

篇6

生物医学的无国界属性使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具有迫切性和无法回避的必然性,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是国家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卓越医生的必然趋势,虽然此教学模式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或者说进展比较缓慢,甚至有不少争议,但随着我国医学领域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必然渗透于临床医学教学之中。这一趋势无论人们主观上喜欢与否,都将无法改变。21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能用英语进行学术层面的交流,可以说与传统意义上的文盲无异。

1.2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顺利开展双语教学要求师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通过对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年级23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85%以上的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4级考试或6级考试,英语基础相对较好;53%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临床部分学科的双语教学,35%的学生愿意尝试双语教学,仅12%的学生不同意尝试双语教学模式;89%的学生认为临床课程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帮助,9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帮助,但也有32%的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信心不足。从教师的角度看,目前学校师资队伍学历、学位结构有很大改变,近几年一批高学历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学校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室也是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能满足教师双语授课的需求。

2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

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新乡医学院是省属地方性医学本科院校,虽然每年生源丰盈,录取分数居高不下,但就实际英语水平来讲,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依然存在,语言应用能力不高,加之医学课程专业性强,行业术语多,疾风骤雨式的全英语教学效果较差。所以,不能追求全英语的教学形式。在内科学双语教学中,作者因地、因人制宜,尝试了中文和英语同时进行,学生适应以后逐渐加大英语比例的渐进式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某些医学定义、概念、诊断程序时主要使用英语讲解,中间插入汉语解释;插图和表格用双语标注,英语讲解。晦涩的医学术语则用汉语讲,显示英语释义。允许学生拷贝教师使用的双语教学课件,以便课后复习。作者认为,以下基本要素和实施模式决定双语教学的最终效果。

3双语教学实施策略

3.1有的放矢,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

作者认为在内科学部分章节开展的英汉双语教学,如消化道疾病,学生认知程度较高,比较易懂,可以从原版英语教科书中选择相应的章节和图表,经过教师的加工整理,制成课件,加注必要的母语来组织教学,其有利方面在于原版教材语言和内容都有保障,关键在于教师有的放矢的操作和编译能力。如果是自编或翻译过来的英语教材,语言和描述的准确性无法保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2提高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指语言输入和语言产出双向能力,而不是英语应试能力。虽然本校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但医学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相对不足,且英语词汇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第8版全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中各门学科均附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任课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讲解必要的构词规律,如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根、前缀和后缀的释义及发音规律,如英语后缀:-itis(inflammation炎症),-osis(ab-normalcondition,disease不正常状况,疾病),-oma(tumor,mass肿瘤,肿块),这些后缀的倒数第2个元音字母带重音,且发元音字母重读开音节读音。掌握了构词法和读音规则可以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词汇的大量积累能够使学生有信心接受,有激情参与双语教学。当然这对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很高要求,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3.3双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必须懂得双语教学绝非是全英语教学,教师使用外语的比例也不一定要达到80%以上,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可以从最初的20%~30%,过渡到50%~70%,逐步达到以英语为主授课;课件以英语为主,可以有汉语注释。教师的语速不能太快,力争音正腔圆,绘影绘声,声情并茂;难读的词汇多读几遍,重点内容可以启发学生参与,比如翻译或复述。双语授课不是双语教学竞赛,只有教师的表演,缺乏学生的互动不是完美的课堂教学。授课是师生双向交流,既要讲得好,学生也要听得懂,涉猎知识的效度高。

3.4配套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措施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是教师随意的、基于爱好的个人行为,应置于整个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之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措施,如教师的培训、教材的选用、教学条件的改善等。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应有配套的倾斜政策,比如工作量的计算、优先提供国外进修机会等。双语教学也必须有教学评价的指标,不定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真实反映,做好教学反馈。

篇7

KeywordsUniverstyphysicsbilingualteachingmaintenanceandtransitionalmodel

一、引言

自从200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许多高校均把大学物理选作实施双语教学的公共课程。然而,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并无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也就成了制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几年来,在江西省教育厅教改基金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若干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的结论。现以研究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供从事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及其它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同仁参考。

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并由这个目标而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其教学目标包括一般双语教学目标和物理学学科教学目标二个子目标。

1、一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使用二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必定有它自己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与用双语讲授的学科的类别无关。它是各类双语教学共有的教学目标或一般目标。

加拿大学者麦凯和西格恩认为,双语教学同时具有三个目标:其一是语言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二种或二种以上语言的熟练程度;其二是学术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其三是社会目标,即满足社会和文化需要[1]。我国双语教育专家王斌华认为,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2]。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一般教学目标应当是它的语言目标,即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教师认为,要从事学科教学的双语教师承担起改善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任务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学科教学的时数有限,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学科内容而非语言。然而,我们认为,双语教学承担起改善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双语教学得以存在的基础。而且,双语教学的语言教学功能是专门的英语语言教学无法取代的。以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为例,在专门开设的英语语言教学课程中,并不会专门教学生学习事物间时空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和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以及数量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

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授这些语言知识,既必要又自然,学生学习起来能做到学用结合,更有利于接受这些语言知识。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与普通大学物理教学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即应当具有相同的学科教学大纲。那种以牺牲专业教学内容为代价的双语教学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任务和课时设置的匹配问题。如果要大学物理双语班和普通班在相同的教学时数内完成相同专业内容的教学任务,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双语班还有语言教学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是无法逃避的,它是顺利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的前提。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学时数应当约高于普通班的教学时数。

三、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要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实现普通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内容教学任务,首要的问题就是教材的选择。教材内容相对太浅或太深,范围太宽或太窄均不能满足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目前,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原版大学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种版本的原版教材符合我国现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学大纲的普遍要求,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现有大学物理英语原版教材和国内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按照、热、光、电和近代物理五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国原版教材《西尔斯物理学》第10版和哈立德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六版在内容范围和深度上都与我国现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Aserway等编著的《collegephysics》,PaulpelerUrone的《collegephysics》,以及《伯克利物理教程》等,则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与我国同类教材存在显著差异。国内其它大学物理英语版教材,如王安安的《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张三慧的《大学物理》,均由于受编者母语的影响而在行文风格和语言特征方面与原版国外教材相去甚远。卢德馨的英语版《大学物理》尽管语言流畅,似有原版英美物理教材韵味,但其内容显然不符合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西尔斯物理学》和《Fundamentalsofphysics》比较适合选作我国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材。

四、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与普通大学物理教学相比,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语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完全沿用传统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完成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学任务。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由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二个主要特点:其一,它是一种双语教学;其二,它的内容是物理。

作为双语教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与人们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有关。语言学家M·下·麦凯认为,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系统[3]。托斯滕·休森等在《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对双语教学给出了如下定义:双语教学,就其最低标准而言,应当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语言的教学方法[4]。我国学者对双语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定义。王斌华教授认为:“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份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知识的教学。”王本华则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2]。

比较上述各种定义,我们认为,可以把双语教学的定义表达如下:双语教是指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使用二种语言的教学,其目的是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

本定义的恰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体现了教育部提倡双语教学的初衷,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其次,它切合我国目前双语班学生第二语言的实际水平。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国家提倡双语教学可能包含着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融合的政治考量。然而,在我国并不存在这种社会基础,不存在说英语的特定族群。因此,全部使用英语而无需进行汉语解释或辅助的双语教学班级,在我国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此外,我们认为,将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有时甚至是由不懂汉语的教师实施的教学称之为双语教学是不恰当的。

如果接受这种授课方式的班级中也有用中文上的课程,那么这些班级可以叫做双语班;但由不懂汉语的教师上的课绝不能称之为双语教学课。双语班和双语教学课显然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我国的双语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含义。因此,必须选择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不使用母语的教学模式,称之为浸入式(immersionprogram)。该模式源于加拿大,对语言环境和授课对象要求较高。第二种称之为保特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该模式主张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外语,但并未对同一门课程中是否使用二种语言教学做出明确区分。第三种双语教学模式被称之为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该模式允许学生在开始阶段部份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到只使用第二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第一语言的学习向借助第二语言的学习的过渡。

比较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较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应当是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综合模式。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含义是: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允许老师用母语向学生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讲授对应的英语表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直接通过外语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内容。

保持过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班学生第二语言实际水平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也在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课时分配比例。由于教材和教学语言的变更,双语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语言教学,以便学生能理解教材和教师用另一种语言提供的信息。而且,使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知识也正是双语教学的目标。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传授这些语言知识,而在于这些语言知识的相对容量有多大,需要花多少时间去传授,以及本课程在语言教学方面能提供多少时间。

我们的体会是,当必须用于语言教学的时间超过每堂课时的30%时,就无法完成学科内容的教学任务。而在对平均水平接近公共英语6级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时,用了语言教学的时间约为10%。但实际情况是,我们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对象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在3-4级范围。处于这个水平的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听讲过程中所碰到的语言问题并不仅仅是单词问题,实施双语教学的困难很大。要使学生明了课程内容,老师必须花费将近50%的时间去教授语言知识。显然,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实施双语教学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们认为,适合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生群体应当是英语平均水平在4级以上的教学班级。对这样的班级实施双语教学,课堂上用于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可以控制在2:8。而其中用于语言教学的20%课时应在总学时中补足。

3、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方法。双语课中的语言教学应当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而进行。大学物理是一门集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身的课程。该课程所涉及到的许多语言点学生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均来专门学习过,这些语言点可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1)物理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述方法

(2)客体时空位置、状态及相互关系的表述方法

(3)数量关系及方程式的表述方法

(4)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表述方法

这些语言点分布于整个物理课程中,如何传授这些知识是双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不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就不能理解教材,也听不懂老师的讲授。

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先集中讲授这些语言知识,然后再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然而,根据双语教学的语言学理论和我校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恰当。对于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述方法的学习,或许可以采用印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预先自习。但对于后面3个语言点的学习,就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因此,我们主张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语言知识。

美国南加洲大学的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与语言学习完全不同的,类似于母语学习的下意识过程,只有通过“习得”而掌握的语言,才能真正用于自然的交际环境中,表述说话者想要表述的意义。学习者“习得”一定语言规则后,会对语言输出进行监控,使其合乎已知规则。而这些规则的“习得”,则是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5]。显然,我们的主张与这种观点是一致的。

3、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知识表述形式的变更,大学物理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也必须作相应的变更。这些变更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课堂语言的使用。由于双语班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普遍较低,尚未达到能接受完全用第二语言讲授的课程的水平。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讲述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解,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专业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方法。

(2)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班的课件应当不同于非双语班的课件。许多在普通教学班中可用口头表达的教学内容,应当在双语班的教学课件中出现。其目的在于帮助第二语言(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听懂课程内容讲解,并强化语言知识。

(3)课堂师生间互动。应当适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答问的机会,并要求学生使用第二语言(英语)问和答,但不能强迫。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语言应用的机会,增强使用第二语言的兴趣。

(4)课后作业安排。在每个章节讲授完成后一定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且要求学生解答时不得使用母语。此举在于给学生提供检验学习效果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掌握英语提供适度的压力。

除了在上述4个方面双语教学方法与非双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外,其余教学方法均无差别,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五、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自2002年以来,我校就开设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数年来从未间断。不少同学反映,通过双语班的学习,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以2006年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为例,双语班学生与全校其它非双语班学生使用同一考卷(译成英文),双语班的考试平均分比全校物理考试平均分还高出几个百分点,达到中上水平。

总结几年来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有一本好的原版教材。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开办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在教材的选择上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先后选用的几种国内外教材均不理想。后来,我们将对教材的要求细化为统计指标,通过对多种国内外教材的统计对比分析,最终选定了较适合双语教学要求的教材。

(2)要有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班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办班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体会是,当一个双语班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于4级,参加双语班的学习是不恰当的。由于4级水平以下的学生无法看懂原版教材,即使老师全部用中文讲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这种水平上的差距,也不是双语班的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弥补的。

(3)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即使公共英语水平达到6级的同学,在接受双语教学时也需要进行语言指导。某些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英语表述方法,是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阶段从未接触过的,更不要说熟练应用。而这一部份语言知识的缺失若不补上,就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4)要制作内容详细的英语版教学课件。鉴于我国目前公共英语的教学状况,学生根本无法听懂正常语速的英语讲课内容。因此,有必要制作文字内容较详细的教学课件;以便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课件内容来理解老师的讲授。

(5)要适度增加授课时数。由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花一部份时间讲授语言,真正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时间相对减少。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总时数一般都在120学时左右。如果有20%用于语言教学,实际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时数就会低于100学时,因此,我们觉得大学物理双语班的物理课教学时数定为150课时较为适宜。

六、结语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困扰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双语教学的内容是由双语教学的目标决定的。而双语教学的目标是由二个子目标构成的;其一是语言目标,其二是学科教学目标。这二个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内容既包括物理学科知识也包括英语语言知识。

2、教学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共同决定的。鉴于双语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我们提出保持——过度式作为双语教学的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二种语言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传授相应的英语表述方法。使学生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达到直接通过英语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

3、本研究发现,参加双语班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应在4级以上;用于语言教学的时间应在总学时的20%以内;学科教学的总学时数应当相应地增加20%。

4、语言知识的教学应当结合内容教学进行,使学生通过“习得”的方式提高英语水平。即通过双语讲授、课堂师生互动和课后作业安排来增加学生语言练习的机会。

5、为了保证对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能实现普通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当通过统计参数对比分析法选定合适的原版教材,并制作详细的课堂教学课件。

双语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愿与有志于双语教育事业的老师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双语教育事业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2.M.F麦凯,M西格恩,严正等译.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新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是高素质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条件。当前,药理学进展日新月异,而这些知识大多数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在一些期刊杂志上,假如我们的学生不懂药理学专业外语,必然会导致学生知识的落后,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对外交流。另外,双语教学对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影响。当今社会,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此次调查通过对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初步评价,旨在了解和掌握在我校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改进依据,以期不断地提高药理学双语教学水平。现将调查情况作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调查于2006年秋季在本校2004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中开展,74名学生在接受20学时的药理双语教学课程后参加了本次问卷[1,2],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问卷,采取集中发放,当场匿名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问卷结果如下。

2结果

2.1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

2.2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28.3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80学时左右,31.0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108学时左右。

2.3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

2.4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师、教材、课件和教学组织、情况等的具体评价见表1~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具体见表1;对教员的评价结果见表2;学员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见表3;对教学组织的评价具体见表4。

2.5为了探讨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与兴趣、学生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通过情况)之间的关系,将三者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外语水平越好,兴趣越大,学生外语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明显相关。结果见表5。

表1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略)

表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略)

表3学生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略)

表4学生对教学组织的评价(略)

表5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之间相关分析(略)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药理学双语授课对提高英语水平、药理学学习有一定帮助。用双语授课的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师发音标准。同时也反映出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各方面基础、教材课件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

3分析

3.1教师教学组织方面

3.1.1教学进度方面44.5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教学进度的安排不合理,47.3%对课堂内容不能听懂,44.59%仅部分听懂。调查也发现,该班将近50%学生的英语还没有通过四级,过六级的仅少数几个,学生对听懂一些日常用语都有困难,对专业词汇的理解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所安排的双语教学进度与平时以汉语上课基本相同的这种教学进度对学生来说无疑过快。

3.1.2课时安排方面调查显示,36.4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学校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比较少,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这次开展的双语教学也因是初步探索阶段,教学内容的比例安排偏少,仅占20%,这都造成学生进不了双语教学的氛围,学习兴趣不浓,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3.1.3对课堂组织形式方面此次双语教学大多数采取的是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缺乏自信,也导致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互动。调查显示,44.59%的学生认为此次双语教学需要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3.2学生方面

3.2.1学习目的不清学生学习目的不清晰,导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45.95%的学生不赞成药理学双语教学。本次调查认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外语水平在获取专业知识中的重要性,学习普遍比较被动。

3.2.2相关专业基础不扎实对于药理学的学习和理解,要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科目为基础,如果这些科目学得不扎实,仅仅用汉语讲授药理学,学生学习和理解会有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讲。

3.2.3英语基础较差我国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招生时分数线就比一般综合院校要低,相应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就要差一些,再加上我国中学阶段学生学的英语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实际情况,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是制约师生双语教学交流的“瓶颈”。另一方面,学生很少参加过其他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导致学生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少,基础差,这也是影响药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3.3缺乏合适的教材和课件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编的英文讲义,以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药理学》为蓝本。授课时以中文大纲的内容、编排,用英语讲授,学生课后以阅读中文书为主。调查发现,64.86%的学生希望采用中英对照的双语教材,另外我们还配套讲义自制了药理学全英文课件,但是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件以中英文穿插的方式更适合他们。但目前尚无满足学生要求的双语教学的药理学教材。

4对策

4.1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药理学学科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大多数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定期举行专业英语集体备课,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或研修。鼓励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文化底蕴,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将英语的应用与提高融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双语教学教育观念。

4.2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和打好其他学科基础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大学英语学习努力提高公共英语水平。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学好没有授课的其他基础医学内容。另一方面,“双语教学”应该从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始,一旦双语教学在多专业、多课程上稳步铺开,就能形成各学科的相互支撑和渗透。届时,目前这种药理学双语教学独木难撑的局面自然会得到改观。

4.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改进课堂组织形式首先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学好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的信心;另外可采用教学多样化,如每次课前十分钟进行纯英文复习,进行单独或集体提问及回答,让学生将专业单词自己说出来,强化语感,为后期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在讲授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用专业单词简要回答某些问题,了解教学效果等。通过这些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专业学习和专业单词的听说相结合,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4.4加强寻求更加合适的教材和课件我们可以适当找一些简单的相关教学内容的英语文章给学生作为课外学习,从简单到难,开始中英文对照,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脱离汉语对照部分,从而到可以看懂纯英文教材和文章。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国外从事中医药教学的专家指导,共同编订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双语教材。课件制作中,可选用制作较好的英文原版教学片插入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于讲课之中播放,这样既学到原汁原味的医学英语,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介绍生僻专业词汇时,图文相配,学生视听同步,英汉对照而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4.5努力培育双语教学的整体教学环境提高整体双语教学教学环境的氛围,营造有利于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如可以通过采取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双语教学在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大学生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节目表演等活动,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空间,营造浓厚的外语氛围。此外,我们亦鼓励学生与外教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减少对双语教学的畏惧感。

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精神,遵守循序渐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序地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药理学双语教学必将为培养国际型中医药人才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篇9

Abstract:Theauthorthroughto"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education’sexperienceandtheexperience,elaboratedtobilingualeducation’sunderstanding,hasdiscussedthebilingualeducationteachers’raiseandteachingmaterial’schoice,theChineseandEnglishteachinglanguageproportion,teacheswithstudyquestionsandsooninteractiveandprominentheuristicteaching,sceneteachingmethod.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undergraduatecourse;Undergraduatecourseteaching

前言

构建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是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切入点。管理会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会计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财经类院校都对该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会计的理论及前沿;另一方面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也有好处。笔者在两个学期《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遇到不少问题,现将心得和思考阐述如下:

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双语教学的英文为BilingualEducation。这一概念来自美国这个拥有150多种语言的移民国家。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直译的含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双语教学主要指用汉语和英语课堂讲授英文原版教材内容的教学制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学术理论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树立国际观。据此目的,《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双语教学首先应是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而不是英语教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首要目标,双语教学的次要目标才是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此目标指导下,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绝不能是“汉语”和“英语”两张皮,即先用汉语讲解,然后用外语重复,或者先念一段课本,而后用汉语解释。双语教学要淡化“双”的区别,将母语和英语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英文原版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精髓。

二、《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依托,其选择应以是否“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规范和根本评价标准。双语教学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经成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财经大学《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选用的是Atkinson,Banker,Kaplan,Young编写的“ManagementAccounting”,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较权威的管理会计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译本。虽然教师不要求学生中英文对照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自行购买。笔者认为这种“准双教材制”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会过分关注和依赖汉语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学习和体会,从而削弱双语教学的作用。

运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的使用,专业内容的表达,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对培养学生未来的就业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版教材的另一个特色是其先进性。一些前沿理论或方法,在国内本科教材中见不到,或者一带而过,或者仅仅做抽象介绍,而原版教材中却会有原汁原味的阐述。比如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这种方法被誉为是成本会计的里程碑,国内由于应用极少,故教材中多为简略和艰涩的解释,没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说明。国外教材轻松解决了这一尴尬。类似的内容,比如成本企画、平衡计分卡等等。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证、背景阐述比较多,洋洋千余页的教材中,知识点比较散乱,对于习惯了国内教材风格的学生,对原版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还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双语教师既要努力让学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风格,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识点。双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要求课后学生对应国内教材进行学习,作为参考。但是,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对照,同样的知识点经常会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和场合,如在Kaplan等编写《管理会计》的教材中,成本差异分析,不同于国内教材出现在标准成本法的介绍中,而是出现在弹性预算的章节中。笔者建议,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体系编排,教师可以考虑以国内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为主线,调整穿插原版教材内容,这样容易使学生通过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对照预习复习,把握管理会计的主要知识与脉络。

三、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

双语教学的师资一直是制约双语教学实施的“瓶颈”。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目标下,双语教师首先应是“专家型”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其次才是具备良好英语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管理会计发展至今,其学科体系涉及很多领域和方法,双语教学首先从专业上要求教师能够通晓管理会计的发展和研究前沿,现代通畅的信息交流,使得这个层面的要求相对容易达到。目前《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语言。

对于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笔者认为,近年来高校本科扩招,各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均相对匮乏,所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国外去学习,可以分步骤、分批次进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外教资源,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包括语音、语调和日常用语训练;第二步是“请进来”,可以从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国家(如新加坡)或多语地区(如香港)聘请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师或有意从事教学且具备双语能力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或者聘请其他高校在双语教学上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授课的语言交流技巧、授课方法等进行交流和培训,互助教学,观摩指导;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经过一定程序的挑选和考试,选派双语教学中的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地到国外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英语水平,同时也可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在大力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双语教师备课工作量太大,不仅

要查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资料,还要考虑如何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双语授课的数倍。另外,多数财经类院校《管理会计》双语的授课对象是十多个班级,在师资受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多班级授课,而且学生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和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如果没有特别的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考核、教学研究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等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激励教师坚持做下去。

四、《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篇10

KeywordsUniverstyphysicsbilingualteachingmaintenanceandtransitionalmodel

一、引言

自从200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许多高校均把大学物理选作实施双语教学的公共课程。然而,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并无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也就成了制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几年来,在江西省教育厅教改基金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若干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的结论。现以研究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供从事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及其它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同仁参考。

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并由这个目标而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其教学目标包括一般双语教学目标和物理学学科教学目标二个子目标。

1、一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使用二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必定有它自己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与用双语讲授的学科的类别无关。它是各类双语教学共有的教学目标或一般目标。

加拿大学者麦凯和西格恩认为,双语教学同时具有三个目标:其一是语言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二种或二种以上语言的熟练程度;其二是学术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其三是社会目标,即满足社会和文化需要[1]。我国双语教育专家王斌华认为,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2]。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一般教学目标应当是它的语言目标,即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教师认为,要从事学科教学的双语教师承担起改善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任务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学科教学的时数有限,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学科内容而非语言。然而,我们认为,双语教学承担起改善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双语教学得以存在的基础。而且,双语教学的语言教学功能是专门的英语语言教学无法取代的。以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为例,在专门开设的英语语言教学课程中,并不会专门教学生学习事物间时空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和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以及数量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

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授这些语言知识,既必要又自然,学生学习起来能做到学用结合,更有利于接受这些语言知识。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与普通大学物理教学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即应当具有相同的学科教学大纲。那种以牺牲专业教学内容为代价的双语教学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任务和课时设置的匹配问题。如果要大学物理双语班和普通班在相同的教学时数内完成相同专业内容的教学任务,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双语班还有语言教学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是无法逃避的,它是顺利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的前提。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学时数应当约高于普通班的教学时数。

三、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要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实现普通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内容教学任务,首要的问题就是教材的选择。教材内容相对太浅或太深,范围太宽或太窄均不能满足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目前,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原版大学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种版本的原版教材符合我国现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学大纲的普遍要求,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现有大学物理英语原版教材和国内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按照、热、光、电和近代物理五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国原版教材《西尔斯物理学》第10版和哈立德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六版在内容范围和深度上都与我国现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Aserway等编著的《collegephysics》,PaulpelerUrone的《collegephysics》,以及《伯克利物理教程》等,则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与我国同类教材存在显著差异。国内其它大学物理英语版教材,如王安安的《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张三慧的《大学物理》,均由于受编者母语的影响而在行文风格和语言特征方面与原版国外教材相去甚远。卢德馨的英语版《大学物理》尽管语言流畅,似有原版英美物理教材韵味,但其内容显然不符合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西尔斯物理学》和《Fundamentalsofphysics》比较适合选作我国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材。

四、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与普通大学物理教学相比,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语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完全沿用传统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完成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学任务。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由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二个主要特点:其一,它是一种双语教学;其二,它的内容是物理。

作为双语教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与人们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有关。语言学家M·下·麦凯认为,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系统[3]。托斯滕·休森等在《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对双语教学给出了如下定义:双语教学,就其最低标准而言,应当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语言的教学方法[4]。我国学者对双语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定义。王斌华教授认为:“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份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知识的教学。”王本华则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2]。

比较上述各种定义,我们认为,可以把双语教学的定义表达如下:双语教是指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使用二种语言的教学,其目的是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

本定义的恰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体现了教育部提倡双语教学的初衷,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其次,它切合我国目前双语班学生第二语言的实际水平。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国家提倡双语教学可能包含着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融合的政治考量。然而,在我国并不存在这种社会基础,不存在说英语的特定族群。因此,全部使用英语而无需进行汉语解释或辅助的双语教学班级,在我国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此外,我们认为,将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有时甚至是由不懂汉语的教师实施的教学称之为双语教学是不恰当的。

如果接受这种授课方式的班级中也有用中文上的课程,那么这些班级可以叫做双语班;但由不懂汉语的教师上的课绝不能称之为双语教学课。双语班和双语教学课显然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我国的双语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含义。因此,必须选择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不使用母语的教学模式,称之为浸入式(immersionprogram)。该模式源于加拿大,对语言环境和授课对象要求较高。第二种称之为保特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该模式主张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外语,但并未对同一门课程中是否使用二种语言教学做出明确区分。第三种双语教学模式被称之为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该模式允许学生在开始阶段部份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到只使用第二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第一语言的学习向借助第二语言的学习的过渡。

比较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较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应当是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综合模式。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含义是: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允许老师用母语向学生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讲授对应的英语表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直接通过外语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内容。

保持过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班学生第二语言实际水平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也在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课时分配比例。由于教材和教学语言的变更,双语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语言教学,以便学生能理解教材和教师用另一种语言提供的信息。而且,使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知识也正是双语教学的目标。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传授这些语言知识,而在于这些语言知识的相对容量有多大,需要花多少时间去传授,以及本课程在语言教学方面能提供多少时间。们的体会是,当必须用于语言教学的时间超过每堂课时的30%时,就无法完成学科内容的教学任务。而在对平均水平接近公共英语6级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时,用了语言教学的时间约为10%。但实际情况是,我们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对象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在3-4级范围。处于这个水平的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听讲过程中所碰到的语言问题并不仅仅是单词问题,实施双语教学的困难很大。要使学生明了课程内容,老师必须花费将近50%的时间去教授语言知识。显然,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实施双语教学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们认为,适合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生群体应当是英语平均水平在4级以上的教学班级。对这样的班级实施双语教学,课堂上用于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可以控制在2:8。而其中用于语言教学的20%课时应在总学时中补足。

3、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方法。双语课中的语言教学应当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而进行。大学物理是一门集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身的课程。该课程所涉及到的许多语言点学生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均来专门学习过,这些语言点可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1)物理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述方法

(2)客体时空位置、状态及相互关系的表述方法

(3)数量关系及方程式的表述方法

(4)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表述方法

这些语言点分布于整个物理课程中,如何传授这些知识是双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不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就不能理解教材,也听不懂老师的讲授。

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先集中讲授这些语言知识,然后再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然而,根据双语教学的语言学理论和我校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恰当。对于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述方法的学习,或许可以采用印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预先自习。但对于后面3个语言点的学习,就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因此,我们主张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语言知识。

美国南加洲大学的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与语言学习完全不同的,类似于母语学习的下意识过程,只有通过“习得”而掌握的语言,才能真正用于自然的交际环境中,表述说话者想要表述的意义。学习者“习得”一定语言规则后,会对语言输出进行监控,使其合乎已知规则。而这些规则的“习得”,则是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5]。显然,我们的主张与这种观点是一致的。

3、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知识表述形式的变更,大学物理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也必须作相应的变更。这些变更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课堂语言的使用。由于双语班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普遍较低,尚未达到能接受完全用第二语言讲授的课程的水平。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讲述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解,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专业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方法。

(2)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班的课件应当不同于非双语班的课件。许多在普通教学班中可用口头表达的教学内容,应当在双语班的教学课件中出现。其目的在于帮助第二语言(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听懂课程内容讲解,并强化语言知识。

(3)课堂师生间互动。应当适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答问的机会,并要求学生使用第二语言(英语)问和答,但不能强迫。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语言应用的机会,增强使用第二语言的兴趣。

(4)课后作业安排。在每个章节讲授完成后一定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且要求学生解答时不得使用母语。此举在于给学生提供检验学习效果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掌握英语提供适度的压力。

除了在上述4个方面双语教学方法与非双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外,其余教学方法均无差别,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五、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自2002年以来,我校就开设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数年来从未间断。不少同学反映,通过双语班的学习,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以2006年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为例,双语班学生与全校其它非双语班学生使用同一考卷(译成英文),双语班的考试平均分比全校物理考试平均分还高出几个百分点,达到中上水平。

总结几年来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有一本好的原版教材。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开办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在教材的选择上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先后选用的几种国内外教材均不理想。后来,我们将对教材的要求细化为统计指标,通过对多种国内外教材的统计对比分析,最终选定了较适合双语教学要求的教材。

(2)要有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班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办班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体会是,当一个双语班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于4级,参加双语班的学习是不恰当的。由于4级水平以下的学生无法看懂原版教材,即使老师全部用中文讲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这种水平上的差距,也不是双语班的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弥补的。

(3)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即使公共英语水平达到6级的同学,在接受双语教学时也需要进行语言指导。某些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英语表述方法,是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阶段从未接触过的,更不要说熟练应用。而这一部份语言知识的缺失若不补上,就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4)要制作内容详细的英语版教学课件。鉴于我国目前公共英语的教学状况,学生根本无法听懂正常语速的英语讲课内容。因此,有必要制作文字内容较详细的教学课件;以便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课件内容来理解老师的讲授。

(5)要适度增加授课时数。由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花一部份时间讲授语言,真正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时间相对减少。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总时数一般都在120学时左右。如果有20%用于语言教学,实际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时数就会低于100学时,因此,我们觉得大学物理双语班的物理课教学时数定为150课时较为适宜。

六、结语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困扰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双语教学的内容是由双语教学的目标决定的。而双语教学的目标是由二个子目标构成的;其一是语言目标,其二是学科教学目标。这二个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内容既包括物理学科知识也包括英语语言知识。

2、教学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共同决定的。鉴于双语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我们提出保持——过度式作为双语教学的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二种语言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传授相应的英语表述方法。使学生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达到直接通过英语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

3、本研究发现,参加双语班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应在4级以上;用于语言教学的时间应在总学时的20%以内;学科教学的总学时数应当相应地增加20%。

4、语言知识的教学应当结合内容教学进行,使学生通过“习得”的方式提高英语水平。即通过双语讲授、课堂师生互动和课后作业安排来增加学生语言练习的机会。

5、为了保证对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能实现普通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当通过统计参数对比分析法选定合适的原版教材,并制作详细的课堂教学课件。

双语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愿与有志于双语教育事业的老师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双语教育事业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2.M.F麦凯,M西格恩,严正等译.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